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一地理教案:《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法制教案

发表时间:2021-09-10

高一地理教案:《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高一地理教案:《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地理教案:《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季风水田农业,分析气候、地形、劳动力对水稻分布的影响。通过读图分析,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2.通过学习商品谷物农业,学会分析主要区位因素之间的关系,学会绘制简单图表表达地理事物。

3.理解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差异及它们的区位因素的差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的分析,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2.分析亚洲水稻生产商品率低的原因,找出这些区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在分析商品谷物农业时,采用绘制概念图框的形式,训练地理图表的绘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自然条件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基础,制约着人类农业活动类型。

2.培养顺应自然、尊重客观规律的观念。

3.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可以改变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两类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

2.提高利用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形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

2.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方法

【教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每天早饭一般我们都吃些什么?中午和晚上的主食又是什么呢?

配合呈现下图组:我们日常早餐的组合──白粥+萝卜干。

提问:那这些食物会天天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吗?为什么?

配合呈现下图组:

设计意图:生活化的导入,生活化的图片更能吸引学生的探究兴趣,聊天式的对话问答更能拉近师生的情感。看似无意的两组图片,实则为了解决一个教学难点:季风水田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中,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种植历史悠久这一条件的分析,一直是学生不能直接分析得出的,为后面全面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埋下伏笔。

提问:我们每天都吃的主食──大米饭,那大家知道市场上的大米都是哪里来的吗?

呈现图片组1:本地大米,南方大米、东北大米。

呈现图片组2:泰国、印度、菲律宾、日本、韩国等国家也产大米。

一个问题,两组图片,连贯地承转到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这一知识点。

呈现图片组: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季风气候亚洲分布图。

设计意图:用图片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拔高知识点,更好地概括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亚洲季风区。

探究主题1:季风水田农业分布的区位条件和生产特点。

探究问题1:影响季风水田农业分布的有利区位条件有哪些?

探究工具:课本P47图3.11。

呈现图片组:

教师说明探究过程:

学法指导──思维过程

(1)假设──选择分析问题的角度。

(2)证据──读图或资料寻找相关的信息。

(3)论证──应用信息解决相应问题。

(4)观点──形成相关的看法和认识。

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如下表)

区位因素

区位条件

自然因素

气候

全年或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地形

地形平坦开阔(主要集中在平原、盆地、丘陵地区)

土壤

土壤肥沃、土层深厚

水源

水源充足(有大江大河流经,河网密布)

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

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粮食需求量大

生产

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生活习惯

大米是这里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

引导学生读图,运用课本现成的图片工具,能够比较顺利地得出季风水田农业的典型区位条件──气候、地形、劳动力等,而生产经验、生活习惯等区位条件就可以运用导入部分埋下的伏笔来完善。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的设计,教师提供了探究的一般方法,同时提供了探究工具,指引了探究的方向,学生或自主或合作探究得出结论,体现新课程理念。

探究问题2: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生产有何特点?

探究工具:

(1)生产场景图片组(幻灯片呈现)。

(2)背景资料(讲义方式呈现)

材料一:稻米生产包括田间的稻谷生产和工厂的碾米,要经过晒种、选种、浸种催芽、秧田准备、播种、育秧、整地、插秧、施肥、除草、防病、治虫、灌水排水、收割、脱粒、干燥、碾米等过程。特别是我国南方的双季稻生产,7月底8月初酷热难忍之时,要完成早稻收割和晚稻插种,而且大多靠人工进行,站在田里,头顶烈日,水里还有蚂蝗,“面朝黄土背朝天,一把秧苗(或稻子)一把汗”,辛苦难以言表。

材料二:我国水稻生产的概况简介

稻一般需要很多的水(生产1公斤稻谷通常平均需要1000—2000升水),长在水田里,所以叫水稻。在季风气候条件下,雨量极不稳定,年际变化很大,故在季风气候条件下,水旱灾害频繁。

我国人均耕地0.1公顷,不足世界平均水平(0.23公顷)的一半。我国水稻经营单元(种植农户)的种植规模约为0.4公顷左右,泰国一般为3公顷,而美国为几百甚至上千公顷。我国水稻生产规模小、效率低,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弱且效益不高。

水稻是我国最大的粮食作物,水稻单产比粮食作物平均单产高41%,比小麦高64%,比玉米高26%。水稻在我国用占世界不足10%耕地养活占世界22%人口的伟大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将收上来的稻谷的相当一部分留做全家的口粮以及家禽、家畜的饲料用粮,而送到市场上出售的稻谷很有限。

1998年我国机插水稻和机播水稻面积合计123.7万公顷,机械化栽植水平达到3.96%;机械化收获水平达到10.1%。同期小麦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为66.8%和58.7%。

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特点(如下图)。

教师介绍简化记忆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加方便快捷高效地记忆住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特点。

设计意图:以课本五个生产特点为依据,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更加有指导性而高效地帮助学生自主探究推理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特点。

探究主题2:商品谷物农业分布的区位条件和生产特点。

典型案例: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

探究园地:假如你是学校的一名小记者,拟拍摄一部关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的记录短片,你如何构思(选取哪些角度)?

为你构思的这部记录短片取个名字。

为你构思的这部记录短片设计几个场景,要求突出生产特点,你准备安排哪些场景?

设计意图:设计学生角色扮演,巧妙地过渡到商品谷物农业的学习。运用对比方法更快地引导学生进入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特点的探究。

探究问题1:商品谷物农业生产有何特点?

探究工具:背景资料(讲义方式呈现)

美国国土面积940万km?,农业人口只有500多万,只占总人口的2%左右,而耕地有28亿亩。美国的农业以家庭农场为主,约占各类农场总数的87%,1998年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土地176.04公顷,其中大农场已经达到1200-l600公顷。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的生产国和出口国,这里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商品化农业生产,商品率超过95%。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的小麦生产量居世界第三位,而净出口量远远排在世界首位。

美国农业,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实现了从耕地、播种、施肥、除草到收获以及加工全过程的机械化。目前美国农机的生产、科研部门正在研究推广把卫星通讯、遥感技术、电子计算机等高尖技术应用到拖拉机等农机具上,实现拖拉机等农机的无人驾驶、自动操作、自动监控等,使各种农业机械能更准确、迅速地实现耕地、播种、施肥、除草、除病虫害等作业,农业出现了向精准农业方向发展的趋势。

探究结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探究问题2:影响分布的有利区位条件有哪些?

探究工具:美国“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气候类型分布图”、“人口分布图”、“地形分布图”。

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如下表)。

区位因素

区位条件

自然因素

地形

地势平坦开阔(中央大平原)

土壤

土壤深厚肥沃(黑土)

水源

水源充足(五大湖、密西西比河)

气候

气候温和,降水丰富

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密度

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

市场

市场广阔

交通

水运、公路和铁路相衔接,交通四通八达

机械

工业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各类机械

机械化水平高

科技

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

设计意图:再次通过提供探究工具图片,强化学生掌握案例探究的方法,强化针对性的探究,培养其读图分析、对比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评价

【课堂评价】

思考:比较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与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你认为最大的差异是什么?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农作物品种

生产目的

经营方式

气候条件

水稻种植业

水稻

自给一商品农业

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

季风气候区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小麦、玉米等

商品农业

大农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产生这两种农业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条件和气候因素。气候条件不同,两种农业地域所生产的农产品品种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力条件直接影响到生产的经营方式和商品率高低。

【板书设计】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季风水田农业

1.主要分布区

2.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

3.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中国

4.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5.主要特点

二、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地区

2.特征: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3.农作物:小麦、玉米

4.区位条件

三、比较

农作物品种

生产目的

经营方式

气候条件

水稻种植业

水稻

自给──商品农业

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

季风气候区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小麦、玉米等

商品农业

大农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低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课后探究】

探究:我国东北平原的商品谷物农业的生产特点和区位条件。

相关知识

高一地理必修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高一地理必修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高一地理必修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季风水田农业,分析气候、地形、劳动力对水稻分布的影响。通过读图分析,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2.通过学习商品谷物农业,学会分析主要区位因素之间的关系,学会绘制简单图表表达地理事物。
3.理解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差异及它们的区位因素的差别。

1.通过对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的分析,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2.分析亚洲水稻生产商品率低的原因,找出这些区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在分析商品谷物农业时,采用绘制概念图框的形式,训练地理图表的绘制能力。

1.理解自然条件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基础,制约着人类农业活动类型。
2.培养顺应自然、尊重客观规律的观念。
3.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可以改变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两类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
2.提高利用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形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
2.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每天早饭一般我们都吃些什么?中午和晚上的主食又是什么呢?
配合呈现下图组:我们日常早餐的组合──白粥+萝卜干。
提问:那这些食物会天天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吗?为什么?
配合呈现下图组:
设计意图:生活化的导入,生活化的图片更能吸引学生的探究兴趣,聊天式的对话问答更能拉近师生的情感。看似无意的两组图片,实则为了解决一个教学难点:季风水田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中,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种植历史悠久这一条件的分析,一直是学生不能直接分析得出的,为后面全面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埋下伏笔。
提问:我们每天都吃的主食──大米饭,那大家知道市场上的大米都是哪里来的吗?
呈现图片组1:本地大米,南方大米、东北大米。
呈现图片组2:泰国、印度、菲律宾、日本、韩国等国家也产大米。
一个问题,两组图片,连贯地承转到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这一知识点。
呈现图片组: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季风气候亚洲分布图。
设计意图:用图片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拔高知识点,更好地概括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亚洲季风区。
探究主题1:季风水田农业分布的区位条件和生产特点。
探究问题1:影响季风水田农业分布的有利区位条件有哪些?
探究工具:课本P47图3.11。
呈现图片组:
教师说明探究过程:
学法指导──思维过程
(1)假设──选择分析问题的角度。
(2)证据──读图或资料寻找相关的信息。
(3)论证──应用信息解决相应问题。
(4)观点──形成相关的看法和认识。
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如下表)区位因素区位条件自然因素气候全年或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地形地形平坦开阔(主要集中在平原、盆地、丘陵地区)土壤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水源水源充足(有大江大河流经,河网密布)社会经济因素人口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粮食需求量大生产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生活习惯大米是这里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引导学生读图,运用课本现成的图片工具,能够比较顺利地得出季风水田农业的典型区位条件──气候、地形、劳动力等,而生产经验、生活习惯等区位条件就可以运用导入部分埋下的伏笔来完善。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的设计,教师提供了探究的一般方法,同时提供了探究工具,指引了探究的方向,学生或自主或合作探究得出结论,体现新课程理念。
探究问题2: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生产有何特点?
探究工具:
(1)生产场景图片组(幻灯片呈现)。
(2)背景资料(讲义方式呈现)
材料一:稻米生产包括田间的稻谷生产和工厂的碾米,要经过晒种、选种、浸种催芽、秧田准备、播种、育秧、整地、插秧、施肥、除草、防病、治虫、灌水排水、收割、脱粒、干燥、碾米等过程。特别是我国南方的双季稻生产,7月底8月初酷热难忍之时,要完成早稻收割和晚稻插种,而且大多靠人工进行,站在田里,头顶烈日,水里还有蚂蝗,面朝黄土背朝天,一把秧苗(或稻子)一把汗,辛苦难以言表。
材料二:我国水稻生产的概况简介
稻一般需要很多的水(生产1公斤稻谷通常平均需要10002000升水),长在水田里,所以叫水稻。在季风气候条件下,雨量极不稳定,年际变化很大,故在季风气候条件下,水旱灾害频繁。
我国人均耕地0.1公顷,不足世界平均水平(0.23公顷)的一半。我国水稻经营单元(种植农户)的种植规模约为0.4公顷左右,泰国一般为3公顷,而美国为几百甚至上千公顷。我国水稻生产规模小、效率低,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弱且效益不高。
水稻是我国最大的粮食作物,水稻单产比粮食作物平均单产高41%,比小麦高64%,比玉米高26%。水稻在我国用占世界不足10%耕地养活占世界22%人口的伟大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将收上来的稻谷的相当一部分留做全家的口粮以及家禽、家畜的饲料用粮,而送到市场上出售的稻谷很有限。
1998年我国机插水稻和机播水稻面积合计123.7万公顷,机械化栽植水平达到3.96%;机械化收获水平达到10.1%。同期小麦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为66.8%和58.7%。
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特点(如下图)。
教师介绍简化记忆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加方便快捷高效地记忆住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特点。
设计意图:以课本五个生产特点为依据,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更加有指导性而高效地帮助学生自主探究推理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特点。
探究主题2:商品谷物农业分布的区位条件和生产特点。
典型案例: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
探究园地:假如你是学校的一名小记者,拟拍摄一部关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的记录短片,你如何构思(选取哪些角度)?
为你构思的这部记录短片取个名字。
为你构思的这部记录短片设计几个场景,要求突出生产特点,你准备安排哪些场景?
设计意图:设计学生角色扮演,巧妙地过渡到商品谷物农业的学习。运用对比方法更快地引导学生进入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特点的探究。
探究问题1:商品谷物农业生产有何特点?
探究工具:背景资料(讲义方式呈现)
美国国土面积940万km?,农业人口只有500多万,只占总人口的2%左右,而耕地有28亿亩。美国的农业以家庭农场为主,约占各类农场总数的87%,1998年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土地176.04公顷,其中大农场已经达到1200-l600公顷。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的生产国和出口国,这里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商品化农业生产,商品率超过95%。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的小麦生产量居世界第三位,而净出口量远远排在世界首位。
美国农业,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实现了从耕地、播种、施肥、除草到收获以及加工全过程的机械化。目前美国农机的生产、科研部门正在研究推广把卫星通讯、遥感技术、电子计算机等高尖技术应用到拖拉机等农机具上,实现拖拉机等农机的无人驾驶、自动操作、自动监控等,使各种农业机械能更准确、迅速地实现耕地、播种、施肥、除草、除病虫害等作业,农业出现了向精准农业方向发展的趋势。
探究结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探究问题2:影响分布的有利区位条件有哪些?
探究工具:美国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气候类型分布图、人口分布图、地形分布图。
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如下表)。区位因素区位条件自然因素地形地势平坦开阔(中央大平原)土壤土壤深厚肥沃(黑土)水源水源充足(五大湖、密西西比河)气候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密度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市场市场广阔交通水运、公路和铁路相衔接,交通四通八达机械工业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各类机械
机械化水平高科技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设计意图:再次通过提供探究工具图片,强化学生掌握案例探究的方法,强化针对性的探究,培养其读图分析、对比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评价

思考:比较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与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你认为最大的差异是什么?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农作物品种生产目的经营方式气候条件水稻种植业水稻自给一商品农业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季风气候区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小麦、玉米等商品农业大农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产生这两种农业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条件和气候因素。气候条件不同,两种农业地域所生产的农产品品种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力条件直接影响到生产的经营方式和商品率高低。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季风水田农业
1.主要分布区
2.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
3.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中国
4.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5.主要特点
二、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地区
2.特征: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3.农作物:小麦、玉米
4.区位条件
三、比较农作物品种生产目的经营方式气候条件水稻种植业水稻自给──商品农业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季风气候区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小麦、玉米等商品农业大农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探究:我国东北平原的商品谷物农业的生产特点和区位条件。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学案

知识与技能:

掌握亚洲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特点;以及这种农业地域类型产生的自然、社会、经济原因。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2.利用案例完成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世界和我国粮食问题的重要性;
2.初步形成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一、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分布:主要分布在亚洲区

 气候适宜:夏季高温多雨或全年

 地势平坦:以肥沃的冲积平原或沿海为主

 人均耕地,劳动力资源

 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经验

 人们有食用的爱好

 小农经营,一般以为单位,每户耕种田地

 单位面积产量,但商品率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

 水利工程量

主要分布地区:美国、、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

主要作物:小麦和

 生产规模

 机械化程度 

经营方式:多为农场经营

 自然条件优越

 交通运输

区位条件

 市场

 地广人稀

机械化水平

 农业科学技术

 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

美国的商品谷物生产

商品谷物农场主要分布在

农业生产化和高度专业化

 兴修水利,发展灌区

措施 实行和轮作

建立全国农业科技研究和系统

二、重难点突破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要把握的要点:对于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一是把握好某种种植业的区位条件,这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再就是在这样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该类种植业的特点,这都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还要分析国外农业发展给我国与此相类似地区发展农业提供了那些可以借鉴的经验。尤其是在发展农业科技、完善市场管理、拓展交通方面。

同学们自主总结归纳:

一、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分析

二、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与评价

区位优势

评价

例1.季风水田农业需要改进的主要问题是( ) 

A.传统经验,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

B.现代化生产技术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不高

C.人均耕地少,水热条件利用不充分

D.企业化种植规模大,农业生产商品率高

根据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分析哪些是应该改进,并且也是可以改进的,哪些是不易改进的,哪些是不应该改进的。例如A选项中单位面积产量高是优点,不应该改进,C选项中人均耕少不易改进,D选项不属于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B

例2.读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水稻的主要分布区A B C 

(2)这些地区人口,劳动力,为发展水稻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

(3)C地区与A、B地区相同的气侯特征是;三个地区大力建设水利工程的主要原因是。

(4)亚洲水稻生产单产高但商品率很低的原因主要是

(5)亚洲水稻种植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

此题为亚洲水稻种植业区位优势、自身特点、需要改进、发展方向等的全面集中考察。

(1)东亚地区、东南亚地区、南亚地区(2)稠密、丰富(3)夏季高温多雨,都属季风区,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水旱料害频繁。(4)精耕细作,耕地规模小,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5)适度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提高商品率

1.亚洲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有( )

A.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D.便利的效能运输条件

2.东亚水稻种植区必须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其原因是()

①该区机械化水平低②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

③亚洲水稻种植区气候干旱④水稻生产需要大量的灌溉水源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长期以来,上海市郊种植业以粮食、棉花、油菜为主,其中粮食作物占很大比重。2001年上海市郊种植业结构调整后,全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之比达到1:1,产值之比达到1:3,农民增收4.2亿元。据此完成3~4题。

3.上海市郊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工业发展水平B.科学技术水平

C.劳动力的文化教育水平D.商品经济发展水平

4.现在,上海市郊农业已形成了种苗、园艺作物、出口蔬菜、名特优新为主的小宗经济作物四大特色,其主要原因是由于( )

A.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B.精耕细作,水平不断提高

C.商品市场与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D.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用地减少

我国加入WTO后,农业面临挑战。根据目前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和价格占世界相应指标关系图,回答5~7题。

5.我国受国际市场冲击最严重的农产品是( )

A.油料B.水产品

C.粮棉D.水果

6.我国某些农产品受冲击严重是由于( )

①投入的农药化肥、机械化设备过多,造成生产成本过高,价格偏高

②农业科技投入较少,产品品质较差,缺乏市场竞争力

③投入的农业劳动力过多,造成生产成本过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④人口多,购买力太强,造成价格升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A.②③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7.近年来,北京冬季市场上出现大量反季节蔬菜和南方瓜果多来自北京郊区的塑料大栅。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去农民冬闲,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

B.冬季农作物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光照条件

C.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弱化了农业地域性和季节性特点

D.反季节蔬菜投放市场只有社会效益,没有经济效益

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水稻被称为“亚洲的粮食”。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8.水稻种植可缓解某些地区人口对土地的压力的根本原因是( )

A.水稻地区适应性强B.水稻种植技术简单

C.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D.水稻种植很适合于小农经营

9.“杂交水稻”的开发应用说明了我国农业发展必须坚持( )

A.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B.不断增加国家对农业的投入

C.贯彻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政策D.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

10.传统稻米产区农业生产改进最关键的是改变( )

A.传统经验、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不高

B.现代化生产技术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不高

C.人均耕地少、水热条件还未充分合理利用

D.地势低平、多水旱灾害11.读我国北方某城市周围农业分布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拟发展优质高效粮食生产、乳畜业、

水果和蔬菜种植业,按照合理布局原则,I处应

发展,

Ⅱ处应发展,Ⅲ处应发展。

(2)其中乳畜业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现在在该城市市场上也同时能见到南方甚至国外的

水果、蔬菜和乳制品,这说明了因素对农业区位影响在地域上扩大,而这只有在条件改善和保鲜、冷藏等技术发展条件下,才得以实现。

(3)现在城郊蔬菜种植一年四季都可以供应城市居民新鲜的蔬菜了,这是由于结果。

参考答案

一、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分析

特点

原因

发展措施

小农经营

家庭为单位,人均耕地少

集约经营

单产高,商品率低

精耕细作,但农村人多,自给为主

控制人口数量,增强商品意识

机械化水平低

体力劳动为主

加快机械化发展

水利工程量大

夏季风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大力投资,兴修水利

科技水平低

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低,凭传统经验

加大科技投入

二、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与评价

区位优势

评价

(一)优越的自然条件:①平原地形广阔②黑钙土和冲积土肥沃③温带草原气候,夏季温和湿润④密西西比河提供灌溉水源

为实现机械化和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利于作物生长、稳产

(二)便利的交通运输:①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航运发达②公路、铁路与水运构成发达交通网

集散便利、降低运费、提高效益

(三)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可大规模经营

竞争力比欧洲强

(四)高度发达的工业:提供现代农业所需的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

实现农业机械化、化学化,但增加能耗和成本

(五)先进的科技:国家建立科技研究中心和推广系统,免费提供科技成果

促进农业科技发展和专业化、社会化生产的实现

1.B 2.D 3.D 4.C 5.C 6.A 7.C 8.C9.A10.B

11.(1)乳畜业水果和蔬菜种植业粮食生产

(2)市场市场交通运输

(3)依靠科技 对不适宜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利用改造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关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教案

知识与技能:
掌握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特点;以及这种农业地域类型产生的自然、社会、经济原因。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2.利用案例完成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世界和我国粮食问题的重要性;
2.初步形成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1.利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学习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
2.对比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理解在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过程中,各个农业区位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

1.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形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
2.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自主探究与讲议结合。
1课时

(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树立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理论,并且有了农业地域类型的一些基本认识,学习了种植业和畜牧业兼有的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这一节我们继续学习两种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
下面我们先看一段录像,请大家认真观看,录像里反映的是什么农业类型。
教师提问:以上录像内容反映了什么农业类型?
生:种植业。
师:很好。在这一节内容的学习中,我们就将认识两种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
一、季风水田农业
1.主要分布区:亚洲季风区。
2.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
3.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中国
(阅读P47图3.10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重点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完成P48读图思考题。)
4.本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学生活动)读图思考
1.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这里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关系?
2.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这里有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力条件吗?
3.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教师提示):从水稻的生长习性结合读图思考1、2引导学生分析图3.10,分析气候、地形、劳动力对水稻分布的影响。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是水稻生长的基础,丰富的劳动力等社会经济条件有利于水稻种植业的经营和发展。)
(归纳总结)
1.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区的地势平坦地区。高温多雨适宜水稻生长,地势平坦便于水田管理。
2.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区,这里劳动力丰富。
3.亚洲季风区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水稻单产高。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本地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约有7000年),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
4.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
(学生活动)学案一
(总结归纳)
一、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分析
特点原因发展措施
小农经营家庭为单位,人均耕地少集约经营
单产高,商品率低精耕细作,但农村人多,自给为主控制人口数量,增强商品意识
机械化水平低体力劳动为主加快机械化发展
水利工程量大夏季风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大力投资,兴修水利
科技水平低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低,凭传统经验加大科技投入

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以家庭为单位,每户耕种的田地少。
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农民精耕细作,使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但每户耕种规模小,每户稻谷的总产量不大,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收上来的稻谷的相当大的一部分留作全家的口粮以及家畜、家禽的饲料用粮,到市场出售的很少。
机械化水平低——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农民凭自己劳动能够完成农活。日本机械化水平较高。
水利工程量大——灌溉是水稻生产的基础。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大。
(学生探究)
以中国为例,说明应该寻找和运用哪些资料,解释我国南方水稻产区形成的原因。
活动步骤:1.探究方案:需要着手组织哪些方面的相关材料知识。
2.列出资料清单。
3.运用这些资料说明问题。
(友情提示)此活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在课下完成。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
1.我国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主持的杂交水稻的发明和推广,为粮食生产开辟了广阔前景。
2.目前,我国生物技术育种居世界先进水平,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居国际领先地位。超级杂交水稻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1万多千克,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二、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地区: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
2.农作物:小麦、玉米
(学生活动)读图3.13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简要分析这些因素对商品谷物农业有什么影响。
3.特征:以上国家商品谷农场一般为家庭经营,这类农场我国西北、东北也有分布,一般为国营。
(教师提示)商品率高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点。在分析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时需要围绕商品率高的特点考虑。
(总结归纳)
农业生产的生产量高,自身消费少,生产效率高,交通、市场条件好,商品率就高;产量高,而自身消费量大,生产效率低,即使交通、市场条件好,商品率也不会很高。因此在分析主要区位因素对商品谷物农业影响的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关键特征,从分析哪些区位因素有利于提高产量,哪些因素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哪些因素有利于促进产品的销售着手。
参考答案:

下面我们以商品谷物农业典型代表——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为例,分析归纳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和区位因素。
(学生活动)
通过这个案例3,使学生明确如下问题:
(1)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商品谷物农场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
(2)农业的商品化促进了农业的专业化和区域化,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取得最佳效益。
(3)美国的玉米带、小麦区能够保持常盛不衰,得益于有力的农业措施。
(4)小麦的分布分为北部小麦区和中部小麦区。
4.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
(学生活动)参照归纳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特点的方法,归纳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
(教师提示)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学生活动)学案二
(总结归纳)二、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与评价
区位优势评价
(一)优越的自然条件:①平原地形广阔②黑钙土和冲积土肥沃③温带草原气候,夏季温和湿润④密西西比河提供灌溉水源为实现机械化和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利于作物生长、稳产
(二)便利的交通运输:①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航运发达②公路、铁路与水运构成发达交通网集散便利、降低运费、提高效益
(三)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可大规模经营竞争力比欧洲强
(四)高度发达的工业:提供现代农业所需的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实现农业机械化、化学化,但增加能耗和成本
(五)先进的科技:国家建立科技研究中心和推广系统,免费提供科技成果促进农业科技发展和专业化、社会化生产的实现

(总结归纳)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
农业科学技术先进;机械化水平高;地广人稀;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等。
三、把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与季风水田农业作一比较,你认为最大的差异是什么?
(学生探究)

农作物品种生产目的经营方式气候条件
水稻种植业水稻自给一商品农业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季风气候区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小麦、玉米等商品农业家庭农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产生这两种农业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条件和气候因素。气候条件不同,两种农业地域所生产的农产品品种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力条件直接影响到生产的经营方式和商品率高低。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季风水田农业
1.主要分布区:
2.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
3.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中国
4.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5.主要特点:
二、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地区:
2.特征: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3.农作物:小麦、玉米
4.区位条件


1.亚洲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有( )
A.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D.便利的效能运输条件
2.东亚水稻种植区必须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其原因是( )
①该区机械化水平低②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
③亚洲水稻种植区气候干旱④水稻生产需要大量的灌溉水源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长期以来,上海市郊种植业以粮食、棉花、油菜为主,其中粮食作物占很大比重。2001年上海市郊种植业结构调整后,全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之比达到1:1,产值之比达到1:3,农民增收4.2亿元。据此完成3~4题。
3.上海市郊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工业发展水平B.科学技术水平
C.劳动力的文化教育水平D.商品经济发展水平
4.现在,上海市郊农业已形成了种苗、园艺作物、出口蔬菜、名特优新为主的小宗经济作物四大特色,其主要原因是由于( )
A.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B.精耕细作,水平不断提高
C.商品市场与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D.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用地减少
我国加入WTO后,农业面临挑战。根据目前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和价格占世界相应指标关系图,回答5~7题。
5.我国受国际市场冲击最严重的农产品是( )
A.油料B.水产品
C.粮棉D.水果
6.我国某些农产品受冲击严重是由于( )
①投入的农药化肥、机械化设备过多,造成生产成本过高,价格偏高
②农业科技投入较少,产品品质较差,缺乏市场竞争力
③投入的农业劳动力过多,造成生产成本过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④人口多,购买力太强,造成价格升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A.②③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7.近年来,北京冬季市场上出现大量反季节蔬菜和南方瓜果多来自北京郊区的塑料大栅。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去农民冬闲,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
B.冬季农作物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光照条件
C.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弱化了农业地域性和季节性特点
D.反季节蔬菜投放市场只有社会效益,没有经济效益
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水稻被称为“亚洲的粮食”。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8.水稻种植可缓解某些地区人口对土地的压力的根本原因是( )
A.水稻地区适应性强B.水稻种植技术简单
C.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D.水稻种植很适合于小农经营
9.“杂交水稻”的开发应用说明了我国农业发展必须坚持( )
A.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B.不断增加国家对农业的投入
C.贯彻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政策D.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
10.传统稻米产区农业生产改进最关键的是改变( )
A.传统经验、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不高
B.现代化生产技术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不高
C.人均耕地少、水热条件还未充分合理利用
D.地势低平、多水旱灾害
11.读我国北方某城市周围农业分布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拟发展优质高效粮食生产、乳畜业、
水果和蔬菜种植业,按照合理布局原则,I处应
发展,Ⅱ处应发展,Ⅲ处应发展。
(2)其中乳畜业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现在在该城市市场上也同时能见到南方甚至国外的水果、蔬菜和乳制品,这说明了因素对农业区位影响在地域上扩大,而这只有
在条件改善和保鲜、冷藏等技术发展条件下,才得以实现。
(3)现在城郊蔬菜种植一年四季都可以供应城市居民新鲜的蔬菜了,这是由于结果。

参考答案
1.B 2.D 3.D 4.C 5.C 6.A 7.C 8.C9.A10.B
11.(1)乳畜业水果和蔬菜种植业粮食生产
(2)市场市场交通运输
(3)依靠科技 对不适宜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利用改造


(研究性学习)在我们课本所学的五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基础上,同学们自主查阅资料,运用农业区位的相关原理及我们所学到的农业区位的一般分析思路,自主学习并归纳总结热带种植园农业的区位因素、分布、特点等问题,各学习小组组长把本组的同学的结论整理归纳,下节课请同学上讲台与大家分享其研究成果。

通过五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学习,学生是否真正具备了运用农业区位原理解决分析实际农业生产活动的能力,这是这一章的核心,应加大培养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