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第十九课春酒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31

第十九课春酒。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第十九课春酒》,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十九课春酒

教师寄语:

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母亲的骄傲。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忆。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在这杯甘醇的“春酒”中尽情地陶醉吧!

学习目标

1.领会文章的情致,感受作品的意蕴。

2.品味精彩语言,关注细节描写,感受作品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

3.了解作者故乡杭州一带的新年习俗,领会文章中流淌的浓浓的思乡之情。关注身边生活,发现并领略生活的诗意。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枸杞()门槛()过瘾()凑()齐

酬()谢煨炖()两颊()家醅()

2.解释下列词语。

一马当先:

顾名思义:

如法炮制:

3.查找资料,简介作者:

二、自主探究

4.文章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

5.作者回忆儿时过年、喝春酒、喝会酒这几件事,有何意义?

6.文章结尾写道:“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地道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春酒的味道吗?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7.文章写了家乡事,写了家乡人,但这并不是作者写作本文的最终目的。作者的最终目的究竟何在?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

8.让我们睁大我们的双眼,仔细找一找,说一说,作者笔下的这群人吧。你可以采用跳读的方式,用以下三个话题说:

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我,你看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的母亲,你看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群___________________的乡亲,你看______________。

这春酒里就不仅仅是春酒味了,你认为它还应含有什么味道?可以用下句式春酒有_________味道,它是_______________。

9.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四、拓展延伸

10.试写出几句游子思乡的诗句。课外选读有关游子思乡的文学作品,并把它推荐给班里的同学。

五、达标测试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元xiāo()节②lì()枝③枸qǐ()④门kǎn()

⑤脸jiá()⑥páo()制⑦挑tì()⑧家pēi()

2.解释下列词语。

①一马当先:____________

②顾名思义:____________

③家醅:____________

④酬谢:____________

3.《春酒》是一篇诗化的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____________,抒发了____________之情。

4.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①春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十二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酒席是从城里叫来的,和乡下所谓的八盘五、八盘八(就是八个冷盘,五道或八道大碗的热菜)不同,城里酒席称之为“十二碟”(大概是四冷盘、四热炒、四大碗煨炖大菜),是最最讲究的酒席了。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②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我呢,一定有份坐在会首旁边,得吃得喝,这时,母亲就会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③席散时,会首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1)用一句话概括所选文段的内容。

(2)第①段中有两处运用了引号,这两处引号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十二碟”:____________。“我请你吃十二碟”:____________。

(3)从文中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第②段中对花匠阿标叔的描写属于细节描写,这个细节写出了他的什么特点?在文段中再找一处细节描写。

(5)文段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课后小记

精选阅读

第十九课、鱼我所欲也


第十九课、鱼我所欲也
教学目的:
1.积累文言词语2.准确、明白的翻译文句3.学习本文比喻恰当,对比鲜明,说理透辟的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题解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侧隐之心、羞恶之心、礼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生动形象;排比铺陈,气势恢弘。体现了《孟子》一书的文笔特点。
二、正课
1.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和重音,要读得流畅,朗朗上口,读出语言气势和感情。
2.请学生翻译第一段,注意以下字词的解释。
[所欲]“所”动词,相当于名次,意为“喜爱的东西”。
[得兼]同时得到【有甚于】比……更重要
【苟得]苟且得到,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恶】wu,厌恶,与“欲”相反。
【患】祸患,灾难。【使】假如,假使。下文“使”义同。【何不用也】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
【由是】按照这种方法。【是故】因此,由此可见。
【非独】不仅仅。【勿丧】不丧失(其本心)
3.齐读全段。
4.请学生概括本段大意,即分析引论部分,说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第一段论证了人皆有羞恶之心,应该并且能够做到“舍生取义”。
5.提问: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6.提问:“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讨论并归纳: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谋解放,为了四化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
7.提问:“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讨论并归纳:此题无固定答案。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
8.提问:“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归纳: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
9.提问:“非独贤者有是心“是心”指什么?归纳:指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10.分析本段是如何展开论证的?
本段首先由设喻引出论点“舍生而取义者也”,接着运用严密的的的逻辑推理展开分析论证。这个推理过程分两步,第一步是通过对喜爱的东西和厌恶的东西的分析阐明了为了“义”(有甚于生者)可以“舍生”(不为苟得),即使死掉(患有所不避),也不做无“义”的事。第二步是假设推理,设想如果人们所喜爱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如果人们说厌恶的没有比死亡得厉害的,那么只要保全生命,躲避死亡,就什么事都能干出来。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推理分析,得出了“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有甚于死者”的结论。最后进一步指出,“义”不只是少数贤者具备,而是人人皆具备,所不同的只是贤者“求之”,所以“能勿丧耳”,而愚者“舍之”,所以就不再具备了。
11.请学生研读第二自然段,注意以下的重点词语。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豆】古代盛饭或其他食品的器皿。
【羹】煮或蒸成的汁状、糊状、冻状的食品。【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呼喝着给他(尔,助词。
【蹴尔】用脚践踏着。【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不愿意接受。
【万钟】钟:古代的一种计量器名。六斛(hú)四斗为一钟。万钟:指
很厚的俸禄。【何加】(有)什么益处。
【奉】奉侍。【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识穷乏者:所认识的贫穷的人。得,通
“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与:通“钦”,语气词。
【乡为身死而不】乡,通“向”,以前。为,为(之)全句:从前为了“礼义”宁死也不接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第一个“为”,Wei4,介词。第二个“为”,wei2,动
词,这里是接受的意思。【是亦不可以已乎】是,此,这。已,停止,放弃。【本心】天性,天良
12.研读本段、讨论并归纳: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第(1)句意思相反,第(2)句意思相近。这些句式使行文流畅,论证严密,语气连贯,气势恢弘。
讨论并归纳:运用排比句式。加强了语言的气势。
三、小结
本文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他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初一语文下第十九课爱莲说导学案(含课件)


19爱莲说
【课前寄语】
同学们大都喜欢花草,你最喜欢哪一种花草?请说出理由。
历代文人墨客赞颂莲花的诗句很多。如宋代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尽了西湖六月莲花盛开之态,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而宋代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他在南康做郡守时曾劈莲池。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扑面。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千古名篇《爱莲说》。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能借助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掌握相关文言实词的含义。
2.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托物言志和对比、衬托的写法。
3.理解作者莲花般的品质,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志趣、追求。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这里的莲以高尚纯洁的形象出现,表现出它特有的廉洁、清正,不与邪恶同流合污的品质。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作者与作品
周敦颐,宋代道州(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世称“濂溪先生”,谥号元公(谥号,死后皇帝所给的称号)。中国的思想史,如果从上游往下说,汉代以“经学”著称,魏晋是“玄学”,隋唐是“佛学”,宋代以后是“宋明理学”,而“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就是周敦颐。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爱莲说》是一篇经典的、不朽的文学作品。
2.写作背景
《爱莲说》是周敦颐于1068年在南康做郡守时写的,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宽广,淡泊名利,平生酷爱莲花。他在府治东侧开辟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全部种植荷花。所以每当茶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为人所传诵。
3.题目解说
《爱莲说》就是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通常借某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可以记叙事物(描写事物),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议论(可以抒情)、与现代杂文颇为相似。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托物言志)。
4.字词积累
蕃(fān)淤泥(yūní)濯清涟(zhuóqīnɡlián)
妖(yāo)蔓(màn)枝(zhī)益(yì)
亭亭净植(tínɡtínɡjìnɡzhí)亵玩焉(xièwányān)
5.词语解释
(1)通假字
“蕃”通“繁”:多(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词类活用
蔓:名词活用作动词,用蔓缠绕(不蔓不枝)
枝:名词活用作动词,用枝缠绕(不蔓不枝)
远: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远传(香远益清)
清: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显得清幽(香远益清)
(3)一词多义
之:
①助词,的(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②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
③宾语前置的标志,起强调的作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者:
①的人(可爱者甚蕃)
②“者”“也”结合,表判断(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表语音停顿(同予者何人)
(4)特殊句式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省略介词)
同予者何人?(反问句)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宾语前置句)
(5)成语
不蔓不枝、中通外直、香远益清
6.指导朗读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要读得一气贯通。二字句一般“二二”结构,五字句一般“二一二”结构。
7.师生共同疏通文意。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交流点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交流点拨】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3.你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
【交流点拨】不是。是为了歌颂具有莲花那样高尚品质的人。
步骤三深层探究深入理解
1.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交流点拨】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交流点拨】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3.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交流点拨】这是一种映衬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4.谁爱菊花?
【交流点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
5.谁爱牡丹?
【交流点拨】世人。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由此可以看出,写“菊”写“牡丹”仍是为了衬“莲”,写“菊”为旁衬,写“牡丹”为反衬,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世俗。
6.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交流点拨】叹惋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
鄙薄牡丹: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
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洁本色,十分难得。
课文中的两个“独”字,充分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已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步骤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一)总结课文
1.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
【交流点拨】喜爱哪一种花,表明人们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气节。
2.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莲又比作什么呢?
【交流点拨】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
菊是隐逸者,逃避现实。菊花不在春天与百花争艳,而在群葩凋落的秋季独吐幽芳,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
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
莲是君子,高洁典雅。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美名远播的君子。
3.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是什么态度?对于牡丹呢?
【交流点拨】不是。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惋惜”的情感。对于牡丹,作者更多的是“鄙视”。
4.文章结尾处,修辞和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作者使用了排比和比较的手法,强调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文章中心,呼吁人们不要被世俗所污染,“要入流,而不同流”的这个想法,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5.归纳主题
【交流点拨】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出对趋附权贵,苟随世俗及其风尚的不满,文章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进步思想和美学情趣。
6.谈收获: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
【交流点拨】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此外,这篇文章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文字的洗练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们借鉴。
教师总结:同学们,周敦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二)拓展延伸
1.积累古诗文中描写莲花的诗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宋杨万里《小池》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唐王昌龄《采莲曲》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蜡烛,因为它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恰如默默无闻,甘为孺子牛的老师。
我爱莲花,因为它濯清涟而不妖,恰如品行端正,美名远扬的少女。
我爱莲花,因为它中通外直,恰如风度翩翩,高洁正直的雅士。
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陶渊明爱菊隐逸者(正衬)
予爱莲君子
世人爱牡丹富贵者(反衬)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初三物理第十九章生活用电导学案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此时就可以对教案课件的工作做个简单的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物理第十九章生活用电导学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课题:电功率与安全用电序号:14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家庭电路中电流与用电器的总功率的关系。
2、知道保险丝的作用。
3、知道怎样做到安全用电。
导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当电路中时,根据公式的变形公式,可知道会引起电流过大,容易烧坏,甚至引起火灾。
2、保险丝的作用是,当时,,起到保护作用。保险丝的制作材料是。保险丝被熔断后,不能更换,当然更不能用、。
3、新建楼房的供电线路已经不再使用保险丝,而用带有保险装置的代替,当电流过大时,开关中的起作用,使开关断开,切断电路。
课堂导学
1、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1)根据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UI,可以得到I=,家庭电路的电压是一定的,为,所以用电功率P越大,电路中的电流I就越大。
(2)家庭电路的用电功率过大,一种可能是添置了新的,当家里新增大功率用电器时,要注意不要让总电流超过家里供电线路和电能表所允许的最大值。还有一种可能是,因为总功率与各个用电器功率之间的关系满足:P=,因此,电路中同时使用的用电器不能过多。
(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使用的电器越来越多,大功率的用电器也在增加,因此,很多老用户就要进行电路设备增容,增容主要是更换、和

(4)你家里的电能表上标有“220V10A”字样,家里有800瓦的电饭煲一个,200瓦的电视一台,140瓦的电冰箱一台,200瓦的电脑一台,那么,家里还能不能再安装一个900瓦的电热水器?
(5)结合上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使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有:
①、;②、。
(6)、安全用电我们要做到
2、保险丝的作用
(1)、保险丝的作用是,当时,,起到保护作用。保险丝的制作材料是,其特点是、。保险丝被熔断后,不能更换,当然更不能用、。
(2)、新建楼房的供电线路已经不再使用保险丝,而用带有保险装置的代替,当电流过大时,开关中的起作用,使开关断开,切断电路。当电路被保险装置切断后,不要急于或使,要先找到,
再恢复供电。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后练习
1、某学校电能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5安,学校已经安装了40瓦的电灯50盏,60瓦的电灯20盏,学校还想安装一些电灯,问:最多还可以安装60瓦的电灯多少盏?

2、在家庭照明电路中,如果同时使用图8.5-1所示的家用电器,总功率大约是多少?
干线电流大约是多少?(自己在课本上查找所需数据)

课题:生活用电常识序号:15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家庭电路的主要组成部分,了解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插座、家用电器接地的作用.
2、了解火线、零线,试电笔的构造及使用。
3、了解触电类型及触电急救的简单方法。
导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家庭电路的组成有:、、、及灯座。
2、进户的两条线中,一条,叫。另一条叫,
俗称。
3、用可以辨别火线和零线。它由笔尖金属体、、、笔尾金属体组成。
4、给带有金属外壳用电器供电要用和。可防止用电器因漏电而造成触电事故。为防止万一漏电造成事故,电路中大多装有。
5、家庭电路中两种触电类型是:以及

6、如果发生触电事故,要立即,或用绝缘的物体挑开电线。
课堂导学
1、家庭电路组成:
如右图1,家庭电路是由(起电源作用的)、、、、
、、组成。其中电能表用来。总开关用来。保险盒内的保险丝可以在
时,自动,新型的保险装置是。所有的灯座和插座并联在供电线路上,分别给电灯和其他用电器供电。
2、火线和零线
(1).进户的两条线中,一条已经与相连,叫做零线,它与地面间的电压为;
(2).另一条线叫做端线,俗称线,它与地面间有电压。
(3).要分辨是零线还是火线就要利用一种工具——(如下图2),
3、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器
4.两种类型的触电
(1)触电原因:家庭电路触电事故,都是人体直接或间接与连通造成的。
(2)触电形式:①双线触电:(如图3).
②单线触电:人站在地上,(如图4)。
(3)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图2图3图4
5.触电的急救
(1)迅速。(2)用挑开电源线,迅速使触电人脱离电源。
(3)发生电火灾时,务必先,再泼水救火。
(4)必要时应该对触电者进行。
课堂练习:
1.小明把台灯插头插人插座,当他闭合台灯开关时,室内其他电灯全部熄灭。检查发现保险丝熔断。造成这一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A.灯座短路B.插座短路C.插头短路D.开关短路
2.小明晚上做功课,把台灯插头插在书桌边的插座上,闭合台灯开关,发现台灯不亮。为了找出故障原因,他用测电笔插入书桌边的插座孔进行检查,发现其中两个孔都能使测电笔的氖管发光。故障原因可能是()
A.进户线火线上的保险丝烧断B.进户线零线断了
C.电路发生了短路D.书桌边的插座与火线断开
4.学校集体宿舍中的保险丝是按规格安装的,但经常被烧断,从而造成断电,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下列各项中的哪一个()
A.有一只灯泡的灯丝烧断了B.开关里的两个键相碰了
C.有的宿舍经常使用大功率电炉D.某个宿舍的电路发生了断路
课后练习:
1、下列现象中,可能引起家中保险丝熔断的是()
①插座中的两个线头相碰②开关中的两个线头相碰
③电路中增加了大功率的用电器④灯丝烧断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2、物理小组的同学们练习安装照明电路,接通电源之前,老师将火线上的保险丝取下,把一个额定电压为220V的灯泡作为检验灯泡连接在原来安装保险丝的位置,同时要求同学将电路中所有开关都断开,用这种方法可以检查电路是否有短路。在接通电源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检验灯泡正常发光,表明电路连接无误
B.若检验灯泡不亮,但将某一个用电器的开关闭合后检验灯泡正常发光,表明这个开关的两端直接连到火线和零线上
C.检验灯泡不亮,但将某一个电灯的开头闭合后,这个电灯和检验灯泡都能发光,只是亮度不够,这表明电路中出现了短路现象。
D.不论将电路中用电器的开关断开还是闭合,检验灯泡均不发光,这表明电路中有短路
3.如图6所示,把带有开关的电灯、三孔插座正确地连入家庭电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