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2012届高考生物基础冲刺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复习教案

免疫调节高中生物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7

2012届高考生物基础冲刺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复习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2届高考生物基础冲刺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复习教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一轮复习材料13——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

一、内环境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

1、体液:人体内的液体

细胞外液:主要是组织液、血浆、淋巴

(1)体液之间的数量关系: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

(2)不是体液的液体:消化液、泪液、汗液、尿液

2、内环境: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细胞的内环境=人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是“内环境”通常所指的含义

(1)内环境的含义

细胞内的环境:在细胞内,包括细胞器、细胞质基质、细胞核等

(2)体液关系示意图

血细胞血浆毛细血管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血液方向淋巴图二

组织液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组织间隙细胞内部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细胞内液

组织细胞淋巴

图一毛细淋巴管图三

①说出图一中各种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②如何判断四种体液的名称?寻找单箭头:二个单箭头之间所夹部分即为淋巴

3、体内细胞的物质交换

(1)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是的(直接或间接),即必须通过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与新陈代谢直接有关的四个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

外界环境组织细胞

泌尿系统:排出水、盐、尿素的主要途径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排出少量水、盐)

(皮肤:是器官不是系统:排出少量水、盐、尿素)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排出CO2的唯一途径

循环系统:完成物质(营养、O2、代谢终产物、激素、抗体等)的运输

二、稳态

1、概念: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调节

(1)血浆pH:正常数值是7.34~7.45之间,是由血液中的缓冲对(弱酸+它的强碱盐,如H2CO3/NaHCO3等)来调节的:酸性物质进入血液,由NaHCO3与之反应;碱性物质进入血液,由H2CO3与之反应,以此来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2)体内水分的相对稳定:由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抗利尿激素)共同完成

(3)无机盐的调节:

血Na+(或血K+)肾上腺醛固酮肾小管吸Na+、泌K+

(4)血糖的调节:

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

血糖升高

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血糖降低

(5)体温的调节: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调节下,通过骨胳肌、内脏等产热器官,皮肤血管、汗腺等散热器官,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共同参与,维持机体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的过程。

3、意义: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稳态失衡的危害

温度、pH偏高、偏低,代谢紊乱;

血Ca、血P过低,成人患、儿童患;老人患

血Ca过高,患肌无力;血Ca过低,患抽搐;

营养不良,血浆蛋白低,水分渗出增多,组织液增多

组织水肿的原因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增多

过敏反应,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水分渗出增多,组织液增多

三.免疫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生理功能,通过免疫,机休能够识别,排除,以维持。

(一)特异性免疫

概念: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后天产生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防御功能。

1、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人体的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是,由、、共同组成。

2、抗原: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特性:性;性;性。

特异性是指:

特异性取决于:

3、抗体的定义:

抗体主要分布于,也分布于及中。

4、体液免疫:抗原进入体内被体液中相应的抗体消灭,称为体液免疫。

过程:

体液免疫可分为三个阶段:

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

抗体与病菌结合,可以;

抗体与病毒结合,可以;抗原与抗体结合后,还能形成,进而。

5、细胞免疫:抗原进入体内被相应的免疫细胞消灭,称为细胞免疫。

细胞免疫一般针对的抗原。过程也分为、和三个阶段。

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与体液免疫的不同之处是:

6、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如:细菌外毒素:主要是发挥作用;

已侵入细胞的胞内寄生菌:先经、后经才能将其消灭。

对病感染:往往先经体液免疫、再通过

的作用彻底消灭。

(二)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过敏反应:

概念:

特点:

请画出过敏反应发生机制示意图:

常见的过敏原有:

对过敏反应的治疗原则是:

2、自身免疫病

概念:

常见实例:

3、免疫缺陷病

免疫缺陷病是由于机体或而引起的疾病,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称为。另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叫做。

艾滋病,由引起,

HIV存在于;

传播途径有:;

HIV能攻击人体的系统,尤其是能导致细胞大量死亡。

记住相关症状及预防的主要措施

(三)免疫学的应用

1、免疫预防

2、免疫治疗

3、器官移植

相关阅读

2012届高考生物基础冲刺复习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高中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2012届高考生物基础冲刺复习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一轮复习材料12——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体液调节
(一)体液调节: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组织胺、CO2、H+等,主要是)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二)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
内分泌腺激素名称本质生理作用分泌异常

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多肽

刺激垂体合成并分泌促性腺激素

_______激素促进重吸收
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多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长激素在:
幼年分泌过多
幼年分泌过少
成人分泌过多:
促性腺激素蛋白质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促进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生长激素蛋白质促进生长,主要是合成和的生长
催乳素蛋白质催进乳腺的发育和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氨基酸的衍生物
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促进生长发育(尤其对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两促进一提高)幼年分泌过少:成人分泌过少:
成人分泌过多:
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
胸腺:成年后逐渐萎缩胸腺素
造血干细胞T淋巴细胞



A细胞
(外)
蛋白质升血糖(促进肝糖元的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B细胞
(内)
蛋白质
降血糖(促进血糖氧化分解、促进血糖合成糖元、抑制转化为葡萄糖)高血糖


腺皮质
(外)脂类促进(保Na+排K+)
髓质
(内)肾上腺素
脂类
升高;促进血糖分解、增加产热



主要是
睾丸雄激素

脂质

分别促进雌雄生殖器官的发育和促进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各自的第二性征;雌激素还能激发和维持雌性正常的

主要是
卵巢雌激素
卵巢孕激素促进乳腺和子宫内膜的生长发育、为和准备条件

(三)腺体的分类
内分泌腺:无导管,分泌物都是,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进入血液而留在体内。如垂体、(最大的内分泌腺)、胸腺、胰岛、肾上腺、性腺。由内分泌腺和具有内分泌功能的某些细胞,如组成内分泌系统。
外分泌腺:有导管,分泌物多种多样,分泌物经导管流向体外,如汗腺、皮脂腺、泪腺、各类消化腺
[唾液腺、胃腺、(最大的外分泌腺、最大的消化腺)、肠腺、胰腺]

(四)内分泌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联系
下丘脑:是神经系统控制的桥梁,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其中的神经分泌细胞,不仅能传导兴奋,还能分泌激素,即属于,又属于。
甲状腺: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是内分泌系统
于神经系统的体现。
胸腺: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经胸腺素的作用而转化为,因此,胸腺即属于,又属于。
外分泌部:是外分泌腺,分泌胰液,属于
胰腺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内分泌部(=胰岛):是内分泌腺
细胞:分泌胰岛素
性腺:分泌性激素,属于系统;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属于系统。
(五)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

反馈调节: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调节和中有关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反馈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如图是负反馈调节,较为常见;
如果相关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合成相关激和分泌起促进作用,则为正反馈调节。
(六)相关激素间的关系
(1)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效应的结果。如: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共同作用,使机体正常生长和发育;
和肾上腺素共同作用,促进血糖浓度升高
甲状腺激素和共同作用,提高机体的兴奋性
(2)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的作用。如胰高血糖素的升血糖、胰岛素的降血糖
(七)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作用:以CO2为例
1、当血液中CO2浓度升高时
体育运动
血液中CO2浓度升高呼吸中枢呼吸加深加快
空气中CO2较多时
血液中CO2浓度下降加大,CO2大量排出
2、当血液中CO2浓度下降时
过度深呼吸
肺通气量大,CO2被大量排出血液中CO2浓度下降呼吸中枢
痛哭
维持正常呼吸血液中CO2浓度升高减弱,甚至呼吸暂停一次
(八)酶与激素的比较
激素酶
化学本质有些是,有些不是(固醇类)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
产生部位内分泌(腺)细胞机体
作用部位
随到达相应的组织器官
(靶器官),调节其生理活动在,如消化道、血浆、组织液等,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作用条件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更易受等因素的制约
作用特点___________作用(低含量的激素能引起显著的生理效应)、特异性高效性,,受温度、pH的影响
(九)激素生理作用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在临床上观察内分泌功能过盛和不足的患者的症状表现。
2、切除法:在实验动物身上,观察某种内分泌腺被切除后的生理变化,从而推断该腺体的正常功能。
如果切除的是性腺,特称为法。
3、移植法:切除某内分泌腺,一段时间后,再植入该腺体组织。
4、注射法:切除某内分泌腺,再注射该腺体的提取物。
5、饲喂法:切除某内分泌腺,再在饲料中加入该腺体的提取物。
6、示踪法: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所要研究的腺体或激素,再加以跟踪。
二神经调节
(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神经元(=神经细胞):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细胞体和组成,前者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集中的地方称。位于周围神经系统的称为。后者又分为和。
轴突和长的树突+髓鞘构成,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称为。其外若包上膜称为。又可分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前者又称。其末梢又叫。后者又叫运动神经,运动神经末梢及附着的肌肉或腺体又称。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2、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大脑、小脑、间脑、脑干)和脊髓组成,
神经系统其灰白质的分布为:在脊髓中是内外;在大小脑是内白外灰
(大小脑皮层即为灰质)、脑干中不规则
周围神经系统:由神经构成(脑神经、脊神经、植物性神经)
3、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内、外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可分二类:
定义刺激物神经联系神经中枢其他
非条件
反射生来就有的、通过获得的先天性反射事物本身永久性
神经联系低级神经中枢
(以外)

条件
反射出生后,在中通过训练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事物属性
(=信号)暂时性
神经联系高级神经中枢
()
形成后,容易消退
4、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由五个部分组成(如右图),其兴
奋传导方向的判断方法有:
①在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方向
是单向的,即:感受器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②神经节位于传入神经上
③脊髓的灰质,前角粗大、后角细长,
兴奋是沿着脊神经的后根脊髓灰
质的后角前角脊神经的前根
方向传导的
④兴奋从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
(二)兴奋的传导
1、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静息(末兴奋)时,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经刺激后,转变为膜外负电位、膜内正电位,这样就与两侧的末兴奋部位形成了一个电位差,产生了局部电流,使兴奋得以传导。
特点是向、快速。
2、神经细胞间的传递:
(1)突触(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
由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2)过程:
神经纤维突触小体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引起膜电位变化,产生兴奋或抑制
(一个神经元)(另一个神经元)
(3)特点:①向,从一个神经元传到另一神经元的,较神经纤维上速度
②中枢延搁(前膜递质释放,扩散,对后膜作用)
③对内环境变化敏感(温度、PH、电刺激、压力)
④对某些药物敏感(麻醉)
(三)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
1、神经中枢的类型
高级神经中枢:,控制条件反射
小脑:协调运动,维持
神经
中枢低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以下,脑干:基本生命活动中枢:呼吸、心血管运动中枢
控制反射间脑中的下丘脑部分:调节中枢、调节中
枢、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脊髓:膝跳、排尿、排便中枢
2、躯体运动中枢(第一运动区)
A各代表区与躯体各部分位置呈“”关系。
B、各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大小无关,而是与躯体运动的程度成正比例关系。
C、交叉支配身体对侧
3、语言中枢:S区(语言中枢)受损,失语症,表现:
H枢(语言中枢)受损,失语症,表现:
4、内脏活动中枢:位于大脑内侧面,控制内脏活动)
(四)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联系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别反应速度、准确比较
作用范围比较比较
作用时间时间时间

系以调节为主,为辅,二者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共同调节生物体各项生命活动。
如:①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丘脑分泌的促垂体激素释放激素)
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激素,既能促进大脑的发育,又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非条件反射:大脑以外的中枢控制
人和动物神经调节:主导地位大脑皮层的非语言中枢控制人和动物共有
生命活动调节控影条件反射语言中枢控制:人特有
的基本形式制响激素调节:体液调节的主要形式
体液调节
组织胺、CO2、H+的调节
三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一)结构和生理基础
神经系统
系统运动行为
内分泌系统
因此,与动物行为的产生直接有关的系统是:系统、系统、系统
(二)激素调节与动物行为
1、激素调节对动物行为最显著的影响有:和对
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2、影响性行为的激素促性腺激素
垂体分泌的激素催乳素:促进乳腺的发育和泌乳、照顾幼仔、促进鸽的嗉囊分泌鸽乳
在繁殖季节:发达,用于繁殖后代;繁殖期结束,性腺退化缩小
给幼鼠口服或注射,出生仅14天后就表现出行为
3、性腺与性行为摘除,则求偶行为消失
阉割后移入睾丸,又恢复
母鸡阉割后口服或注射睾丸酮,会出现公鸡的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
(三)神经调节与动物行为
先天性行为:
1、趋性:动物对环境因素刺激反应,如某些昆虫的趋光性、臭虫的趋热性、寄生昆虫的趋化性(动物叫趋性;植物叫向性,如向光性、向重力性等)
2、非条件反射:动物对具体刺激作出的反应,如吮吸反射
3、本能:由一系列按一定顺序连锁发生而构成,大多数比反射复杂,如采蜜、做巢、织网、迁徙、哺乳
后天性行为:
1、印随:刚孵化的小天鹅总是紧跟它(不一定是大天鹅)行走
2、模仿;幼年动物成年者的行为,如小鸡模仿母鸡用爪扒地索食
3、条件反射:是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的主要方式(判断、推理、学习)
例题:1、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肢体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B、不能动,针刺有感觉
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2、

2012届高考生物知识整合复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2012届高考生物知识整合复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理解稳态的内涵与外延
稳态个体水平:机体细胞+内环境―→神经调节、体液调 节、免疫调节―→稳态与健康群体水平: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人类活动与 生态环境
稳态概念起源于内环境的稳定,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适用于整个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
A.人体内环境稳态具体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的恒定不变
B.稳态下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含量相对稳定,但成分不断更新
C.人体、种群、生态系统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均存在稳态
D.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生态系统存在自我调节能力
解析:人体内环境不仅包括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还有多种指标,如血糖浓度、激素浓度等;稳态也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答案:A
二、脊椎动物的主要激素及其分泌调节
1.主要激素
8岁的小明因一次意外下丘脑受到损伤,这样可能会导致他的()
①睾丸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②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发生变化 ③体温调节发生变化 ④血糖含量发生变化 ⑤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 ⑥言语活动功能障碍
A.①②④⑤⑥
B.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下丘脑能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调节性腺、甲状腺等内分泌腺的功能;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以调节水分平衡;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感受细胞外液中渗透压的变化;言语功能的中枢在大脑皮层。因此①②③④⑤正确。
答案:D

2012届高考生物基础冲刺复习:绪论、生命的物质基础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12届高考生物基础冲刺复习:绪论、生命的物质基础”,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一轮复习材料1——绪论、生命的物质基础
一、基础扫描
(一)生物体具有个基本特征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和,前者主要是蛋白质和核酸,其中蛋白质是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的携带者;后者在除病毒以外的生物中的基本单位是。
2、生物体都有作用,它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物的最基本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根本区别;它是指细胞内.
3、生物体都有,它对外界刺激都能产生一定的反应。
4、生物体都有的现象
5、生物体都有和的特性
6、生物体都能一定的环境,也能环境
(二)生物学的发展史:共分个阶段
生物学阶段生物学阶段生物学阶段
阶段时间代表成果
描述性
生物学
阶段
1900年以前
①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的,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②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科学地阐明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中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实验性
生物学
阶段1900年—
1953年
孟德尔的重新发现

分子
生物学
阶段
1953年—
现在①(1944年,美国的艾弗里)用细菌作实验材料,第一次证明
是遗传物质;②(1953年,美国的沃森和英国的克里克)提出了DNA分子的结构模型,是20世纪生物科学最伟大的成就,是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③人类基因组计划(HGP)
(三)生物工程:又叫,是生物科学与有机结合而兴起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分为、、、四个方面,其中主要的是;和被称为上游处理技术,
和被称为下游处理技术。
(四)生物学的发展方向:微观方向发展到水平(如生物工程中的基因工程和酶工程)、宏观方向发展到水平(如生态农业)。
二、难点突破
1、生物的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
①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分别为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结构方面的保证。
②新陈代谢是应激性、生长、发育、生殖、遗传、变异、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的基础。
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表现出生长、发育;同化作用≈异化作用:身体状况保持稳定
同化作用异化作用:表现出衰老或重病
在细菌的生长曲线中,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的时期是;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的时期是;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的时期是。
④应激性是适应性的基础;生长、发育是生殖的前提;通过生殖实现了遗传和变异。
2、概念区分
应激性:对刺激作出的反应,判断时一定要找到刺激(包括微生物、植物的应激性、动物的反射)
适应性: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与环境相适合的现象,判断时常常找不到刺激
遗传性:上、下代的相似性,对生物性状有决定作用
变异性:上、下代的差异性,下一代不同个体之间有差异。
稳定性:通过遗传,物种能保持稳定性
连续性:通过生殖,产生后代,保证种族延续
多样性:强调种类很多
差异性:强调二者的彼此不同
特异性:强调某物与他物的不同
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很高
专一性:酶有特定的催化底物和所催化的反应(此外,载体对物质的运输、激素对靶器官的作用等,也有专一性)
向性运动: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如植物的向光性、向重力性、背重力性、向水向肥性。是应激性的一种。
三、例题精选:
1、(2002年上海高考题):苍蝇、蚊子的后翅退化成平衡棒,可在飞行中保证身体稳定。决定这种特征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适应环境B、新陈代谢C、应激性D、遗传变异
2、病毒属于生物的主要理由是()
A、由有机物组成B、具有细胞结构C、能使其他生物致病D、能产生后代
3、能维持和延续生命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A、新陈代谢和细胞结构B、应激性和适应性C、遗传变异和生殖D、新陈代谢和生殖
4、生活在青草丛中的蝗虫体色呈绿色,生活在枯草丛中的蝗虫体色呈黄褐色,这种现象不能说明的是生物的()
A、应激性B、适应性C、变异性D、多样性
5、(1994年上海高考题)夏日,取池塘中的一滴水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发现一些生物的存在。你确认它们是生物的根据是:;;
;。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第一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一、基础扫描大量元素:含量大于:包括
1、生命活动的微量元素:含量小于:包括
物质基础:主要是和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1)组成化合物:如水中的H、O元素
(2)影响生命活动:缺,会使植物“花而不实”
3、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生物具有6个
(2)生物和非生物的最根本区别:生物具有作用
(3)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组成的元素,种类相同,没有一种生命特有的元素
(4)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差异性:组成的元素,含量相差很大
(5)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统一性:组成的元素,种类大致相同
(6)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差异性:组成的元素,含量相差很大
二、难点突破
1、必需元素、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矿质元素的关系: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矿质元素首先要求是
必需元素,生命活动的非必需元素,不论其含量多少(大于或小于万分之一)、也不论其来自哪里(空气、水、土壤),都不能列入其中(生物体内的元素,可能是非必需元素:重金属、放射性元素);其次,它们之间有交叉:如大量矿质元素;微量矿质元素。
2、上述概念是针对整个生物界来说的,对于某种特定的生物或生活环境,还可能有其他元素:海带、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还要加入。
3、不同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糖类、脂肪、一般蛋白质、胰岛素、
肽聚糖、血红蛋白、核酸、磷脂、
叶绿素、青霉素、味精(不是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酶或。
4、C是最基本的元素,C、H、O、N、P、S是组成原生质的主要元素
三、例题精选
1、组成生物体的微量元素是指()
A、大量元素之外的所有元素B、生物体内可有可无的元素
C、生物体内含量极少、但必不可少的元素D、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小于万分之一的元素
2、分子式为C63H140O85N12S2的物质,最可能是()
A、脂肪B、核糖核酸C、纤维素D、生物催化剂
3、为确定某种元素是否为植物所必需,用缺少该元素的“完全培养液”进行培养,应该()
A、以土壤为基质盆栽,加上述营养液B、大田种植,浇上述营养液
C、以沙土为基质,加上述营养液D、只用上述营养液,不用基质
4、(2000年上海高考题)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到叶肉细胞的氮和磷,主要用于合成()
①淀粉②葡萄糖③脂肪④磷脂⑤蛋白质⑥核酸
A、①④⑥B、③④⑤C、④⑤⑥D、②④⑤
5、(2000年广东省高考题)临床上通过检测尿液中一定时间内的含氮量,可粗略估算某一物质在该段时间内的氧化分解量,那么,被分解的这一物质是()
A、蛋白质B、脂肪C、糖D、尿素
第二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一、基础扫描
1、原生质:,
2、构成细胞无机物:和
的化合物有机物:、、、
3、水
(1)含量:在鲜细胞中,水的含量
(2)存在形式:和
(3)功能:自由水;结合水
(4)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划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它们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果细胞中的自由水较多,结合水较少,则细胞的代谢强度和生长状况较、抗寒性较;如果细胞中的自由水较少,结合水较多,则细胞的代谢强度和生长状况较、抗寒性较。
4、无机盐
(1)存在形式:多数为,少数为
(2)功能:①是某些复杂的的组成成分:缺Mg(叶绿素)则叶片发;缺Fe(血
红蛋白)会患缺铁性;缺Ca(CaCO3)则老年人骨质疏松易、小孩会患。
②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哺乳动物的血钙过低,会出现现象
③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这是生物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如人的生理盐水为0.9%的NaCl水溶液
5、糖类
(1)组成元素:(2)分类:、、
(3)作用:①构成生物体的(如细胞壁中的纤维素或肽聚糖、糖被、荚膜、染色体中的脱氧核糖、核糖体中的核糖)②细胞的(蔗糖、淀粉是植物的储能物质、糖元是动物的储能物质)

2012届高考生物总复习单元整合复习教案: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理解稳态的内涵与外延
稳态个体水平:机体细胞+内环境―→神经调节、体液调 节、免疫调节―→稳态与健康群体水平: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人类活动与 生态环境
稳态概念起源于内环境的稳定,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适用于整个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
A.人体内环境稳态具体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的恒定不变
B.稳态下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含量相对稳定,但成分不断更新
C.人体、种群、生态系统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均存在稳态
D.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生态系统存在自我调节能力
解析:人体内环境不仅包括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还有多种指标,如血糖浓度、激素浓度等;稳态也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答案:A
———————————————————————————————————————————————————————二、脊椎动物的主要激素及其分泌调节
1.主要激素
———————————————————————————————————————————————————————
8岁的小明因一次意外下丘脑受到损伤,这样可能会导致他的()
①睾丸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②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发生变化 ③体温调节发生变化 ④血糖含量发生变化 ⑤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 ⑥言语活动功能障碍
A.①②④⑤⑥
B.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下丘脑能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调节性腺、甲状腺等内分泌腺的功能;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以调节水分平衡;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感受细胞外液中渗透压的变化;言语功能的中枢在大脑皮层。因此①②③④⑤正确。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