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及营养和免疫

免疫调节高中生物教案

发表时间:2021-10-15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及营养和免疫。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及营养和免疫”,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答案符合题意要求)

1.人体排出体内水分的途径有()

A.肾脏B.皮肤C.肺D.大肠

2.人体排钾的特点是()

A.多吃多排B.少吃少排C.不吃不排D.不吃也排

3.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器官是()

A.下丘脑B.垂体前叶C.垂体后叶D.肾上腺皮质

4.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

A.对Na+的吸收B.对Na+的分泌

C.对K+的吸收D.对K+的分泌

5.人体每天(24h)至少排出多少毫升水,才不至于引起代谢废物对人体的伤害?()

A.500mlB.1000mlC.1500mlD.2000ml

6.当血糖含量降低时,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使相关腺体分泌增加的是()

点击下载: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36202

相关知识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摘要本文通过教学参考的形式,结合探究过程,将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中“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这一实验预做情况展示出来,以便于有关师生在实际教学、学习中有所帮助。文中重点叙述了教师如何指导学生从建模的角度设计“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实验,由学生主动地去探究,来完成知识的建构等几方面内容。

关键词反馈调节拮抗作用糖尿病模型方法

1课题分析

“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实验是动物生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该实验的原理是:血糖平衡的调节主要建立在反馈调节和激素之间的拮抗作用上。人体内血糖含量升高时,刺激胰岛B细胞,促进它分泌胰岛素,同时作用于胰岛A细胞,使之减少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当胰岛素随血液运输到肝和肌肉等器官或组织时,能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还可促进肝细胞和肌肉细胞将葡萄糖合成为糖原储存起来,从而使血糖含量下降。当血糖含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形成较多的葡萄糖,使血糖含量升高。可见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可调节血糖含量,血糖含量变化反过来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这就是反馈调节。胰岛素可以降血糖,胰高血糖素可以升血糖,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这就是拮抗作用。

这一实验说明了血糖平衡的调节主要建立在反馈调节和激素之间的拮抗之上。通过实验,掌握血糖平衡的调节原理,复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并且进一步理解反馈调节及拮抗作用的本质,并通过构建模型,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尝试探索如何将建模理论在生活实践中进行应用,并体会活动设计表演的乐趣;为以后学习研究动物生理学其它稳态知识以及运用建模思想有较好的启迪,因此在动物生理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血糖平衡的调节一直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个体水平的调节与稳态,内容比较抽象。以往的教学在设计思路是由于主要仅凭教师讲述,仅仅告诉了学生内容,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其实我们应该看到,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已积累了很多基础,学习中应该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由学生主动地去探究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新内容。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从建模的角度设计了“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实验,通过活动来建构知识?,设计资料分析、模型建构、思考与讨论等活动,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来完成知识的建构。

1.1实验目的意在引导学生通过这个建模活动,更好地理解人体内是如何对血糖含量进行调节的,并在此基础上理解体内激素如何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同时,也力图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建构模型,尤其是概念模型的基本方法和意义。学生所做的模拟活动,是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模拟活动之后,学生再根据在活动中的体验,构建图解式概念模型或进行计算机模拟。

1.2实验材料和用具

1.2.1准备3张不同颜色的纸和一把剪刀。

1.2.2用某种颜色的纸剪出15张卡片。卡片正面写上“每1L血液中的0.1g葡萄糖”,背面写上“糖原”。这些是“糖卡”,翻转过来则代表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再翻回去就代表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糖卡”是否翻转及怎样翻转需要严格依照步骤3、4来进行。

1.2.3用另一种颜色的纸剪出2张卡片,并在上面写上“胰岛素”。每张“胰岛素卡”能使1张糖卡由正面翻到背面。

1.2.4用第3种颜色的纸剪出2张卡片,并写上“胰高血糖素”。每张“胰高血糖素卡”能使1张糖卡由背面翻到正面。

2--

2.1教学目标

2.1.1理解和把握动物生理学的核心概念──血糖平衡调节的原理、意义、机制。

2.1.2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2.1.3培养学生通过构建模型理解模型方法的重要作用。

制定以上教学目标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通过这个实验,可以了解血糖的平衡、意义、调节机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习意识;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使学生更加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创设探究情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说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2设计思路

该实验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饭后大量的葡萄糖吸收到体内,但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只有短暂的升高,很快就恢复正常,让学生讨论吸收到体内的大量的葡萄糖到哪里去了,为引出胰岛素的知识做铺垫;然后做模型建构活动:用不同颜色的卡片代表葡萄糖、糖原、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以小组为单位模拟吃饭后和运动后体内葡萄糖、糖原、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变化,建构血糖调节模型。

2.3教学建议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学习了血糖平衡调节的原理,因而这次实验,教师要鼓励学生,特别是组织自学能力较强学生分别扮演各种角色,通过模拟和讨论,不断修正以构建正确的模型。教师起到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构建正确的模型,这也是本实验的重点。在指导学生进行建模时,不要束缚学生的思路,也不一定局限于教材中提供的方案,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求异创新,设计出既简便易行,又科学准确而且生动活泼的实验活动方案。本实验研究最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生可自愿结合组成若干小组,要求选出小组长负责本组的研究工作。

2.3.1事先应组织学生预习好血糖平衡调节的有关知识。

2.3.2用不同颜色的卡片代表葡萄糖、糖原、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卡片规格要统一,最好用打印字。

2.3.3为了使活动开展得较为生动,可有每小组自导自演游戏内容,动手操作与讲话相结合。

2.3.4有条件学校及学生在模拟活动之后,根据在活动中的体验,构建图解式概念模型或进行计算机模拟。

2.3.5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要教给学生认真分析活动结果,还要引导学生利用实验事实进行科学推理,得出相应的结论,最后完成实验报告。课题报告完成之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报告时,不但要让学生交流自己所做的实验报告,还要让学生汇报完成本课题的体会,如经验、教训、克服困难的方法等。

3探究活动

3.1提出问题:

血糖平衡是如何维持的?

确定实验题目:

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3.2做出假设:

机体主要是通过一些特定的激素来调节人体内血糖平衡,最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它们对血糖调节有相反作用。

3.3实验预期:

胰岛素降血糖,胰高血糖素升血糖。

3.4设计实验方案:

3.4.1模拟吃饭后的反应。

甲将2张“糖卡”(正面朝上)贴在黑板上。由乙、丙尝试用卡片进行操作,目的恢复正常血糖水平。

3.4.2模拟运动时候的反应。

甲从黑板上拿走1张正面朝上的“糖卡”。由乙、丙尝试用卡片进行操作,目的是恢复正常血糖水平。

3.5实施探究

3.5.1分组

3人一组,分别简称甲、乙、丙。

3.5.2提出问题

场景①:甲将9张“糖卡”正面朝上贴在黑板上,代表正常血糖水平(0.9g/L)。手中拿2张“糖卡”(正面朝上)。

语言叙述: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随血液周流全身,为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提供能量。人体内有各种途径可以血糖含量增加或减少,但是,在正常情况下,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能够保持动态平衡,从而使血糖含量在0.9g/L左右保持相对稳定。如果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不能保持动态平衡,血糖含量就不能维持相对稳定。血糖含量过低时,会引起头昏、心慌、四肢无力等,严重甚至会导致死亡。血糖含量过高时,会使葡萄糖从肾脏排出形成糖尿,造成体内营养物质流失,同样有损健康。

由此可见,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进而保持人体的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机体怎样调节血糖浓度呢?肝脏和胰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谁来扮演肝脏?(甲)

场景②:乙出场,乙拿着剩下的4张“糖卡”(正面朝下),代表储存着的糖原。指向胸前的牌子。

语言叙述:我,我是肝脏。(乙)

场景③:甲出场。

语言叙述:那谁来扮演胰岛?(甲)

丙保管“胰岛素卡”和“胰高血糖素卡”。丙出场,指向胸前的牌子。

语言叙述:我,我是胰岛。

3.5.3模拟吃饭后的活动

场景④甲出场

语言叙述:首先我们模拟吃饭后的反应。我们的主食是米饭,在消化道内,米饭中含有的淀粉消化成葡萄糖后被吸收。(甲)

甲将2张“糖卡”(正面朝上)贴在黑板上。

语言叙述:现在,血糖浓度过高了。机体怎样来恢复呢?(甲)

场景⑤丙出场,出示一张“胰岛素卡”。

语言叙述:我来帮忙,我分泌出更多的胰岛素。(丙)

场景⑥丙出场,将2张“糖卡”翻转成正面朝下,并拿走。

语言叙述: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葡萄糖转变为糖原。暂时由我保管吧。(乙)

现在血糖水平恢复了正常。(甲)

3.5.4模拟运动时候的反应

场景⑦甲出场

语言叙述:然后,我们模拟运动后的反应。运动需要消耗很多能量,由葡萄糖氧化分解来提供。这样机体内葡萄糖浓度下降。(甲)

甲从桌子上拿走1张正面朝上的“糖卡”。

语言叙述:机体是怎样恢复正常血糖水平?(甲)

场景⑧丙出场,出示一张“胰高血糖素卡”。 

语言叙述:我来帮忙,我分泌更多的胰高血糖素。(丙)

场景⑨乙出场,拿出一张正面朝下的“糖卡”并翻转成正面朝上。

语言叙述:我取出糖原,糖原在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下转变成为葡萄糖。(乙)

现在血糖水平又恢复了正常。(甲)

3.6推出结论

机体主要是通过一些特定的激素来调节这些代谢速率的,其中最主要的是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和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

3.7表达与交流

学生写出实验报告,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对血糖调节的模型的探究建立过程和结果,介绍优点、缺点和成功的经验。

请学生思考:针对本课题还能提出其他要研究的问题吗?

大多数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研究问题,多数问题都集中在?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等方面。

开始时少部分学生不会做出假设,辅导后能尝试自己做出假设。

学生对如何做实验预期有困难,多数学生在表达上不够严谨。经过辅导后,有改进。

请学生思考:本实验是分小组进行的,在组内承担的任务是什么?

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分工承担不同的任务。

请学生思考分析:血糖的来源和去向如何?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肝和肌肉细胞中糖原分解或合成的快慢,细胞吸收和利用葡萄糖的速率等,都可能影响血糖的含量。

请学生思考:与血糖调节有关的激素除了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外,还有哪些激素?

提示:肾上腺素、甲状腺素、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等,这些激素相互协调、相互影响,共同完成对血糖水平的调节。其中,胰岛素是惟一能够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其他的激素则通过不同的代谢途径而使血糖含量高。

请学生思考:通过本次活动,有哪些收获和体会?提出自己在活动中想到的其他问题,与大家交流。

研究发现:学生在实验的设计方法、实验的流程、动手实验能力等多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对这类活动很感兴趣。活动中也有很多其他的想法,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提示:本活动内容与人体健康的联系紧密,涉及到多种血糖失衡症。特别是糖尿病,它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并带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同时,由于现在许多人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糖尿病的患者也有年轻化的趋势,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学生对此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热爱,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加以解释和说明,并关注自己和帮助其他人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4深化拓展

4.1糖尿病可以遗传吗?是不是只缺乏胰岛素才引起糖尿病

糖尿病可以遗传,因为几乎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青少年型糖尿病患者,都有一两位前辈人是糖尿病患者。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不仅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还比较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在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大约4%的人一生中的某个时期可能发生某种程度的糖尿病。

老年人,尤其是肥胖者,常发生轻度的糖尿病。只要他们继续过量进食,血糖浓度就不会下降,但节制饮食,血糖常能恢复正常。肥胖导致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血液内有过多的脂肪酸,抑制葡萄糖代谢造成的。

近年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证明,只有小部分糖尿病患者是绝对的缺乏胰岛素,大部分患者血液中具有正常或超常量的胰岛素,这可能与靶细胞中胰岛素受体的减少或亲和力降低有关。另有资料表明,糖尿病不是一种激素不正常的疾病,而可能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都不正常的结果,即糖尿病可能伴有相对和绝对的血液中胰高血糖素过高症。

4.2糖尿病的成因、症状与治疗方法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与人们的饮食状况和生活方式有直接的关系。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体力活动过少,从而造成肥胖(脂肪堆积)等是糖尿病的诱因之一。现代社会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伴随着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等多种应激状态,体内升高血糖的激素(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会大量分泌,从而使血糖升高。

“三多一少”是糖尿病的主要症状,是由于糖尿病病人的胰岛素分泌不足,使得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和在细胞内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导致细胞内能量供应不足,所以病人多食仍感觉饥饿。病人多食又使血糖来源增多、血糖含量升高,当血糖含量高于160~180mg/dL时,糖就从肾脏大量排出,同时也带走了大量水分,所以病人多饮仍感觉口渴。

糖尿病的治疗必须以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为前提。糖尿病病人应控制进食糖类食物,减少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量,适量增加高纤维及淀粉类食物。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尽可能做全身运动,包括散步和慢跑等。在此基础上,适当使用胰岛素增敏剂等药物。

参考文献

1.施忆.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活动与探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陈阅增.普通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吴庆余.基础生命科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编写组.生命科学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王玢.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6.吴襄珏.生理学大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2012届高考生物基础冲刺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复习教案


第一轮复习材料13——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

一、内环境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

1、体液:人体内的液体

细胞外液:主要是组织液、血浆、淋巴

(1)体液之间的数量关系: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

(2)不是体液的液体:消化液、泪液、汗液、尿液

2、内环境: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细胞的内环境=人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是“内环境”通常所指的含义

(1)内环境的含义

细胞内的环境:在细胞内,包括细胞器、细胞质基质、细胞核等

(2)体液关系示意图

血细胞血浆毛细血管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血液方向淋巴图二

组织液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组织间隙细胞内部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细胞内液

组织细胞淋巴

图一毛细淋巴管图三

①说出图一中各种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②如何判断四种体液的名称?寻找单箭头:二个单箭头之间所夹部分即为淋巴

3、体内细胞的物质交换

(1)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是的(直接或间接),即必须通过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与新陈代谢直接有关的四个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

外界环境组织细胞

泌尿系统:排出水、盐、尿素的主要途径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排出少量水、盐)

(皮肤:是器官不是系统:排出少量水、盐、尿素)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排出CO2的唯一途径

循环系统:完成物质(营养、O2、代谢终产物、激素、抗体等)的运输

二、稳态

1、概念: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调节

(1)血浆pH:正常数值是7.34~7.45之间,是由血液中的缓冲对(弱酸+它的强碱盐,如H2CO3/NaHCO3等)来调节的:酸性物质进入血液,由NaHCO3与之反应;碱性物质进入血液,由H2CO3与之反应,以此来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2)体内水分的相对稳定:由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抗利尿激素)共同完成

(3)无机盐的调节:

血Na+(或血K+)肾上腺醛固酮肾小管吸Na+、泌K+

(4)血糖的调节:

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

血糖升高

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血糖降低

(5)体温的调节: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调节下,通过骨胳肌、内脏等产热器官,皮肤血管、汗腺等散热器官,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共同参与,维持机体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的过程。

3、意义: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稳态失衡的危害

温度、pH偏高、偏低,代谢紊乱;

血Ca、血P过低,成人患、儿童患;老人患

血Ca过高,患肌无力;血Ca过低,患抽搐;

营养不良,血浆蛋白低,水分渗出增多,组织液增多

组织水肿的原因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增多

过敏反应,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水分渗出增多,组织液增多

三.免疫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生理功能,通过免疫,机休能够识别,排除,以维持。

(一)特异性免疫

概念: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后天产生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防御功能。

1、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人体的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是,由、、共同组成。

2、抗原: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特性:性;性;性。

特异性是指:

特异性取决于:

3、抗体的定义:

抗体主要分布于,也分布于及中。

4、体液免疫:抗原进入体内被体液中相应的抗体消灭,称为体液免疫。

过程:

体液免疫可分为三个阶段:

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

抗体与病菌结合,可以;

抗体与病毒结合,可以;抗原与抗体结合后,还能形成,进而。

5、细胞免疫:抗原进入体内被相应的免疫细胞消灭,称为细胞免疫。

细胞免疫一般针对的抗原。过程也分为、和三个阶段。

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与体液免疫的不同之处是:

6、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如:细菌外毒素:主要是发挥作用;

已侵入细胞的胞内寄生菌:先经、后经才能将其消灭。

对病感染:往往先经体液免疫、再通过

的作用彻底消灭。

(二)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过敏反应:

概念:

特点:

请画出过敏反应发生机制示意图:

常见的过敏原有:

对过敏反应的治疗原则是:

2、自身免疫病

概念:

常见实例:

3、免疫缺陷病

免疫缺陷病是由于机体或而引起的疾病,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称为。另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叫做。

艾滋病,由引起,

HIV存在于;

传播途径有:;

HIV能攻击人体的系统,尤其是能导致细胞大量死亡。

记住相关症状及预防的主要措施

(三)免疫学的应用

1、免疫预防

2、免疫治疗

3、器官移植

2.1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教学目标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人脑的高级功能。

2.教学难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三、教学课时2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问题探讨

组织学生讨论

思考讨论

引发兴趣

〔板书〕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思考与讨论〕

(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

非条件反射(先天的);条件反射(后天的)。

2.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缺一不可)。

〔提示及板书(黑体)〕1.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

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

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2.反射弧一般都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3.不能;至少需要两个,如膝跳反射等单突触反射的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进入中枢(即脊髓)后,直达腹根与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而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多突触反射,也就是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

4.蛙的搔扒反射有脊髓的参与,人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也都有脊髓参与。

思考回答

〔板书〕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问题〕反射活动中,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是兴奋。什么是兴奋呢?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认识,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提问:兴奋的本质是什么呢?如何产生?又是如何传导的呢?

〖板书〗1.神经纤维上传导(双向性)

(1)未受刺激时:膜外正电位
膜内负电位

(2)某部位受刺激生兴奋时,该部位
膜外由正负膜内由负正

(3)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回路

(4)兴奋以电流的方式沿着神经纤维迅速向前传导

思考回答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思考与讨论2〕

〔提示及板书〕很明显,由于突触间隙的存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不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而是通过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形式将兴奋传递下去的。

〖讲述及板书〗(1)突触的定义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做突触。

(2)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①突触前膜突触小体的膜;

②突触后膜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或树突膜;

③突触间隙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存在的间隙。

(3)突触小泡内递质的释放作用

(4)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因为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前膜释放,作用于后膜,使后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而不能按相反的方向传递。

突触小体内近前膜处含大量突触小泡,内含化学物质递质。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其中的突触小泡就释放递质进入间隙,作用于后膜,使另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

思考回答

〔板书〕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资料分析〕

〔提示〕1.成人和婴儿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都在脊髓,但它受大脑控制。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排尿次数多,而且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

2.是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也就是大脑出现了问题。

3.这些例子说明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阅读分析回答

阅读、提取信息能力和迁移能力

〔板书〕五、人脑的高级功能

〔思考与讨论3〕

〔旁栏思考题〕

1.中央前回第一运动区

中央前回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

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复杂精细程度有关。

2.言语区

(1)运动性失语症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

(2)听觉性失语症听不懂听觉性失语症

3.大脑皮层与内脏活动的联系

4.神经系统各部分的协调统一

神经系统是人和高等动物的主要的功能调节系统,各项生命活动一般都是在大脑皮层、下丘脑、植物性神经等共同调节作用下才得以协调进行。

(四)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与联系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在动物体内是同时存在的,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二者这两种调节作用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一方面体内大多数内分泌

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如性激素的分泌就是受中枢神经系统调节的;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激素就是大脑的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在上述这两种调节作用中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调节。

〔提示〕可能是H区出现了问题。

提示:记忆必须加以巩固才能持久,巩固的方法是复习。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进入人脑的信息量非常大,据估计仅有1%的信息能被较长期地记忆,大部分都将被遗忘。能被长期贮存的信息是反复被运用的。通过反复运用,信息在短期记忆中循环,从而延长信息在其中的停留时间,这样就使这些信息更容易转入长期记忆。

思考讨论回答

〔小结〕

总结

总结能力

〔作业〕一二题。

〔提示〕一、1.B。2.大脑、小脑和脑干。

二、拓展题

1.b、c、d、e。

2.提示:都表现为电位差,但电流在导线中的传导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而神经冲动的传导主要是靠细胞膜两侧带电粒子的跨膜运动形成的。

人体的营养和健康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人体的营养和健康》,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选修本
第5课时人体的营养和健康

知识精华
1、营养物质功能
提供能量:糖类、脂肪、蛋白质均能氧化分解供能。
其供能的顺序:糖类、脂肪、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建和修复组织的主要原料
提供构建和修复物质:糖类和脂类是构成细胞膜和神经组织的重要部分
Ga、Mg、、、P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
酶和一些激素是蛋白质
提供调节物质碘是甲状腺激素的主要成分
2、营养不良:
蛋白质供给不足,影响发育和抵抗力
营养供给不足缺钙影响骨的发育
缺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
缺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营养过剩:如获取能量过多,导致肥胖
摄取营养的种类、数量、比例符合实际需要
合理加工食物,减少营养素的损失,提高利用率
3、合理膳食:食物对人体无毒害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
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合理膳食制度

题例领悟
例1、下列属于人体构建和修复机体组织的物质,最全的一组是:
①水②脂类③糖类④蛋白质⑤纤维素⑥无机盐⑦维生素
A、①③④⑤⑦B、①③④⑥⑦C①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⑥⑦
解析:参与构建和修复人体组织的物质主要有水分、蛋白质、脂类、糖类和无机盐等。而纤维素是植物体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纤维素是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答案:C
例2、下列各项中不是成人每天要进食一定量蛋白质的原因是:
A、蛋白质在人体内不能储存。
B、蛋白质不能全部由糖类和脂肪在体内转化而成。
C、蛋白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大部分能量。
D、体内蛋白质每天要少量分解一些,更换新的。
解析:蛋白质作为生物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其虽可作为能源物质,但非主要的,体内物质供能的顺序依次为糖类、脂肪、蛋白质。
答案:C
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1、下面关于人类营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由于蛋白质能参与各项生命活动,所以每天食物中以蛋白质含量最高为宜。
B、淘洗大米时次数不宜过多,以防止维生素B1的损失。
C、蔬菜应先洗后切,大火快炒,防止维生素C的损失。
D、食物加工既要防止生物污染,又要防腐剂等过量带来的化学污染。
2、人体血液中不可能出现()
A、纤维素B、红细胞C、蛋白质D、激素
3、某人由于营养不良,身体浮肿,其食疗补救措施是:()
A、多吃蔬菜B、多吃馒头C、多喝豆浆D、多喝水
4、1克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完全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分别是17。15千焦、38。91千焦和17。15千焦,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三者都可作为能源物质
B、蛋白质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C、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D、脂肪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5、下列哪一组疾病是营养不良引起的:()
A、脚气病和坏血病B、夜盲病和巨人症
C、糖尿病和软骨病D、佝偻病和心脏病
6、一个健康的人若进食较多的糖和食盐,那么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和盐分的量:()
A、盐增多,糖未增多B、糖增多,盐未增多
C、两种都增多D、两种都未增多
二、简答题:
7、根据所学习的知识,说明婴幼儿期蛋白质供应不足,会对其生长发育有何影响。

自我评价答案
一、选择题:
1、A;2、A;3、C;4、A;5、A;6、A。
二、简答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