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2012届高考生物总复习单元整合复习教案: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高中生物复习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10

2012届高考生物总复习单元整合复习教案: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12届高考生物总复习单元整合复习教案: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理解稳态的内涵与外延
稳态个体水平:机体细胞+内环境―→神经调节、体液调 节、免疫调节―→稳态与健康群体水平: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人类活动与 生态环境
稳态概念起源于内环境的稳定,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适用于整个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
A.人体内环境稳态具体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的恒定不变
B.稳态下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含量相对稳定,但成分不断更新
C.人体、种群、生态系统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均存在稳态
D.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生态系统存在自我调节能力
解析:人体内环境不仅包括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还有多种指标,如血糖浓度、激素浓度等;稳态也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答案:A
———————————————————————————————————————————————————————二、脊椎动物的主要激素及其分泌调节
1.主要激素
———————————————————————————————————————————————————————
8岁的小明因一次意外下丘脑受到损伤,这样可能会导致他的()
①睾丸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②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发生变化 ③体温调节发生变化 ④血糖含量发生变化 ⑤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 ⑥言语活动功能障碍
A.①②④⑤⑥
B.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下丘脑能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调节性腺、甲状腺等内分泌腺的功能;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以调节水分平衡;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感受细胞外液中渗透压的变化;言语功能的中枢在大脑皮层。因此①②③④⑤正确。
答案:D

延伸阅读

2012届高考生物总复习单元整合复习教案: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一、研究生长素相关特性的人工实验方法归类

实验处理方法

暗盒开孔法

云母片插入法

切割移植法

①直立生长 ②向左弯曲生长 

③④:a=b+c,bc(a、b、c为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

锡箔纸遮盖法

旋转法

幼苗横置法

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⑦⑧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A.②⑤⑦B.①②③⑤⑧

C.①③④⑥⑦D.②⑤⑧

解析:①a、b浓度相同,故直立生长;②向右弯曲生长;③直立生长;④直立生长;⑤向右弯曲生长;⑥不生长也不弯曲;⑦只有暗室内的幼苗旋转,单侧光不影响生长素的分布,直立生长;⑧向小孔方向弯曲生长。

答案:D

二、无子果实的培育原理

1.无子番茄:用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的雌蕊,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由于雌蕊未受粉,未完成双受精,这种果实内不产生种子,因而成为无子果实(无子番茄)。在这里,人为涂抹的生长素仅仅起了一个取代“种子所产生的生长素”使子房发育为果实的作用,它自始至终未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因而这种无子果实与正常果实相比,细胞内染色体无任何变化,只是果实内无“子”而已。

2.无子西瓜: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培育而来。

普通二倍体西瓜

,秋水仙素

四倍体西瓜×普通二倍体西瓜

三倍体无子西瓜

3.香蕉:由于染色体组为奇数,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精子和卵细胞,因而不能受精发育成种子,子房能产生一定的生长素并自我刺激,发育成无子果实。

科学家做了两项实验:

①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没有接受花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子房发育成无子番茄。

②用四倍体与二倍体西瓜杂交,获得三倍体西瓜植株,给其雌蕊授二倍体花粉,子房发育成无子西瓜。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上述无子番茄性状能遗传

B.若取无子番茄植株进行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所结果实中有种子

C.上述无子西瓜进行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所结果实中有种子

D.若取上述无子西瓜进行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子房壁细胞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解析:无子番茄细胞中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若进行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所结果实中仍然有种子;用四倍体与二倍体西瓜杂交,获得三倍体无子西瓜,三倍体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不能产生配子,因而无种子,三倍体无子西瓜进行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所结果实无种子,子房壁细胞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答案:B

三、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的比较

名称类别植物激素动物激素

不同点

产生部位无专门的分泌器官,由植物体的一定部位产生由专门的内分泌器官或内分泌细胞分泌

作用部位不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随血液循环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

相同点①由自身产生

②特点:种类多、微量和高效

③调节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理活动

激素是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物质,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植物激素一共只有5种,动物激素种类较多

B.动物激素是大分子有机物,植物激素是小分子有机物

C.动物激素之间协同或拮抗作用都存在,植物激素之间只有拮抗作用

D.动植物激素一般是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从而发挥显著的调节作用

解析:植物激素一共有5类,每一类可包括多种,如生长素可包括吲哚乙酸、吲哚丁酸,动物激素种类较多。动物激素有大分子有机物,如胰岛素,也有小分子有机物,如性激素;植物激素是小分子有机物。动物激素与植物激素之间协同或拮抗作用都存在。

答案:D

2012届高考生物总复习单元整合复习教案


第五章~第六章
一、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比较
区别
来源途径特点范围联系
能量
流动太阳能
物质
循环生态
系统
信息
传递生物或
无机
环境
食物链
或食物

多种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食物链各营养级生物间
反复出现,循环流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发生生理或行为的变化(单向或双向)生物与生物之间或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并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e代表各营养级的生物。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中没有标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B.图中生物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相互联系
C.种群b数量的增长会导致种群a的增长,而种群a数量的增长又会抑制种群b数量的增加,这是负反馈调节机制
D.若该系统中种群c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kJ,种群d含有的能量1.3×108kJ,则种群a至少约含5.5×106kJ的量
解析:a传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最少为6.8×109kJ×10%=6.8×108kJ。b和e获得的能量为6.8×108kJ-1.3×108kJ=5.5×108kJ,传到a,a获得的能量至少为5.5×108kJ×10%=5.5×107kJ。
答案:D
二、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模型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带来压力。
(1)人类的生存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都是有限的,过度利用使资源减少。
(2)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业、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使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影响了环境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进一步加剧了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
微山湖是山东境内一个面积较大的湖泊,二十年前这里是碧波万顷、鱼儿满湖、野鸭成群,还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景象。二十年来,湖区四周县市的工业快速发展,城市居民剧增,因而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垃圾涌入该湖。湖水变得不仅很浑浊,而且腥臭难闻。据有关专家说,近几年来,微山湖中已消失了一些物种,例如,四鼻孔鲤鱼、野鸭、水螅等。上述的现象说明的道理主要是()
A.外来物种入侵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B.掠夺式的开发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C.环境污染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D.环境教育缺乏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解析:微山湖原来生物种类繁多,景色优美,而今却是湖水浑浊,腥臭难闻,原因是城市居民剧增,大量的工业污水、生活垃圾涌入该湖,这说明环境污染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答案:C
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归纳图
图示为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一种大面积、敞开式污水处理池塘(即氧化塘)。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选项是()
A.氧化塘实现净化污水的原理是主要利用细菌和藻类的寄生关系来分解有机污染物
B.图中A、B分别表示的物质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矿质等
C.随着距水面深度的不断增加,不同水层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也在发生着变化,其中它们的异化作用类型的变化是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
D.由图示看,氧化塘净化污水途径有物理沉降和生物分解
解析:从题图中看出流入的污水中,一些大的固体颗粒通过物理沉降下沉到水底,在水底污泥中的微生物将这部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在上层水域中的有机污染物被水中的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又可被藻类吸收,B代表被藻类吸收的CO2、矿质元素,A代表藻类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及释放的氧气。在水体中随深度增加,水中溶氧减少,微生物依次为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和厌氧型,氧化塘净化污水主要依靠了物理沉降和生物分解,非常有效。
答案:A

2012届高考生物基础冲刺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复习教案


第一轮复习材料13——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

一、内环境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

1、体液:人体内的液体

细胞外液:主要是组织液、血浆、淋巴

(1)体液之间的数量关系: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

(2)不是体液的液体:消化液、泪液、汗液、尿液

2、内环境: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细胞的内环境=人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是“内环境”通常所指的含义

(1)内环境的含义

细胞内的环境:在细胞内,包括细胞器、细胞质基质、细胞核等

(2)体液关系示意图

血细胞血浆毛细血管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血液方向淋巴图二

组织液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组织间隙细胞内部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细胞内液

组织细胞淋巴

图一毛细淋巴管图三

①说出图一中各种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②如何判断四种体液的名称?寻找单箭头:二个单箭头之间所夹部分即为淋巴

3、体内细胞的物质交换

(1)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是的(直接或间接),即必须通过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与新陈代谢直接有关的四个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

外界环境组织细胞

泌尿系统:排出水、盐、尿素的主要途径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排出少量水、盐)

(皮肤:是器官不是系统:排出少量水、盐、尿素)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排出CO2的唯一途径

循环系统:完成物质(营养、O2、代谢终产物、激素、抗体等)的运输

二、稳态

1、概念: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调节

(1)血浆pH:正常数值是7.34~7.45之间,是由血液中的缓冲对(弱酸+它的强碱盐,如H2CO3/NaHCO3等)来调节的:酸性物质进入血液,由NaHCO3与之反应;碱性物质进入血液,由H2CO3与之反应,以此来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2)体内水分的相对稳定:由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抗利尿激素)共同完成

(3)无机盐的调节:

血Na+(或血K+)肾上腺醛固酮肾小管吸Na+、泌K+

(4)血糖的调节:

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

血糖升高

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血糖降低

(5)体温的调节: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调节下,通过骨胳肌、内脏等产热器官,皮肤血管、汗腺等散热器官,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共同参与,维持机体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的过程。

3、意义: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稳态失衡的危害

温度、pH偏高、偏低,代谢紊乱;

血Ca、血P过低,成人患、儿童患;老人患

血Ca过高,患肌无力;血Ca过低,患抽搐;

营养不良,血浆蛋白低,水分渗出增多,组织液增多

组织水肿的原因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增多

过敏反应,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水分渗出增多,组织液增多

三.免疫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生理功能,通过免疫,机休能够识别,排除,以维持。

(一)特异性免疫

概念: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后天产生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防御功能。

1、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人体的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是,由、、共同组成。

2、抗原: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特性:性;性;性。

特异性是指:

特异性取决于:

3、抗体的定义:

抗体主要分布于,也分布于及中。

4、体液免疫:抗原进入体内被体液中相应的抗体消灭,称为体液免疫。

过程:

体液免疫可分为三个阶段:

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

抗体与病菌结合,可以;

抗体与病毒结合,可以;抗原与抗体结合后,还能形成,进而。

5、细胞免疫:抗原进入体内被相应的免疫细胞消灭,称为细胞免疫。

细胞免疫一般针对的抗原。过程也分为、和三个阶段。

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与体液免疫的不同之处是:

6、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如:细菌外毒素:主要是发挥作用;

已侵入细胞的胞内寄生菌:先经、后经才能将其消灭。

对病感染:往往先经体液免疫、再通过

的作用彻底消灭。

(二)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过敏反应:

概念:

特点:

请画出过敏反应发生机制示意图:

常见的过敏原有:

对过敏反应的治疗原则是:

2、自身免疫病

概念:

常见实例:

3、免疫缺陷病

免疫缺陷病是由于机体或而引起的疾病,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称为。另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叫做。

艾滋病,由引起,

HIV存在于;

传播途径有:;

HIV能攻击人体的系统,尤其是能导致细胞大量死亡。

记住相关症状及预防的主要措施

(三)免疫学的应用

1、免疫预防

2、免疫治疗

3、器官移植

2012届高考生物基因的表达总复习单元整合复习教案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
一、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方法分析
1.过程
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结论注意问题
(1)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2)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一定患
败血症死亡
(3)将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4)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会患败
血症死亡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其结构相当稳定,可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1)(2)(3)和(4)这里不代表实验顺序,而是代表实验组,理论上四组实验应同时进行
2.实验方法分析
(1)从实验的变量看,四组实验给予小鼠的处理各不相同,没有明显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属于相互对照。
(2)从实验的结果看,第(4)组实验的结果为:某些个体会出现患败血症死亡。
(3)实验的结论是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其结构相当稳定。
(4)该实验的局限性主要是四组实验所用的小鼠不可能完全相同,我们只能尽可能选取性别、大小、发育状况、健康状况等相似的多个个体进行平行重复实验,以提高实验的可信度。
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方法分析
1.实验过程
2.实验方法分析
(1)从实验的变量看,这里实际上是多个并列的实验组,没有明显的对照组,属于相互对照。
(2)从实验的结果看,S型细菌的DNA能够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这种转化率也不是百分之百,DNA的纯度越高转化率就越高。
(3)该实验的结论是:遗传物质是DNA,蛋白质、多糖、脂类等不是遗传物质。
(4)该实验不能令人信服之处在于我们所提取的DNA、蛋白质、多糖、脂类等的纯度不能够达到百分之百。因此,该实验的结论在过了将近10年后才普遍被大家所接受。
三、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方法分析
1.实验过程
组别被标记的
噬菌体被侵染的
细菌处理实验结果成分
1
2
含35S的
T2噬菌体
含32P的
T2噬菌体
未标记
的细菌
未标记
的细菌
搅拌
离心
搅拌
离心
上清液放射性很高
沉淀物放射性很低
上清液放射性很低
沉淀物放射性很高
主要是噬菌体外壳
主要是细菌
主要是噬菌体外壳
主要是细菌
2.实验方法分析
(1)从实验的变量看,两组实验的处理各不相同,1组是含35S的噬菌体,2组是含32P的噬菌体,因此两组实验属于相互对照。
(2)从实验的结果看,两组上清液和沉淀物中均有放射性,原因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并不是完全同步进行的,因此,尽可能控制培养时间就非常重要,同时离心分离技术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3)实验的结论是:DNA分子在噬菌体的前后代保持了连续性,是遗传物质。值得注意的是,该实验并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4)该实验的缺陷:尽管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将DNA和蛋白质区分开来,但离心的方法并不能将细菌和噬菌体完全分离,致使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存在放射性。
四、DNA分子的复制、转录、翻译的比较
复制转录翻译
时间细胞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个体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
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主要在细胞核细胞质的核糖体
模板DNA的两条单链DNA的一条链mRNA
原料4种脱氧核苷酸4种核糖核苷酸20种氨基酸
条件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ATP酶(RNA聚合酶等)、ATP酶、ATP、tRNA
产物2个双链DNA一个单链RNA(mRNA、tRNA、rRNA)多肽链
模板
去向分别进入2个子代DNA分子中恢复原样,与非模板链重新绕成双螺旋结构分解成单个核苷酸
特点半保留
边解旋边复制边解旋边转录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顺次合成多条肽链
碱基
配对A-T、T-A、
G-C、C-GA-U、T-A、
G-C、C-GA-U、U-A、
G-C、C-G
遗传信
息的
传递DNA→DNADNA→mRNAmRNA→蛋白质
意义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表现出各种性状
五、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和反密码子的区别与联系
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反密码子


位置基因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mRNA上核苷酸的排列顺序tRNA一端的三个碱基
来源亲代DNA复制以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而成—
作用从根本上决定蛋白质合成中的氨基酸顺序直接控制蛋白质合成中的氨基酸顺序携带对应氨基酸,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完成蛋白质合成中的“翻译”
特异性不同种生物、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在生物界具有通用性具有通用性,有61种(除去3个终止密码),携带20种氨基酸
联系以DNA为模板合成mRNA,将遗传信息传递到mRNA上形成一定的密码顺序;tRNA携带相对应的氨基酸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识别mRNA上的密码顺序,并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
六、细胞核基因与细胞质基因的比较
项目细胞核基因细胞质基因
存在部位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质粒
是否与蛋白质结合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否,DNA裸露
功能控制性状控制性状
基因数量多少
遗传特点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母系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