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考生物二轮细胞的代谢(非选择题实验信息分析类)名师讲义

高中生物实验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7

高考生物二轮细胞的代谢(非选择题实验信息分析类)名师讲义。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生物二轮细胞的代谢(非选择题实验信息分析类)名师讲义”,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201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细胞的代谢(非选择题实验信息分析类)

实验信息分析类

1.解读:此题型是高考中实验题的必考题型,应引起高度重视。主要考查实验目的或原理、实验材料、实验步骤、相关变量、结果或结论等。常结合坐标图、表格或装置图进行考查,有时还要求绘制图或表。

2.特点:信息量大、区分度高。

3.考查能力:此题型考查处理信息、分析现象、完善实验和初步探究能力。

4.类型:结果给予类和探究结果类。

(2011江苏高考)为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者设计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

①鲈鱼的驯养:将从海洋中捕获的鲈鱼鱼苗在浮式海水网箱中饲养14d,用普通饲料投喂,备用。

②饲料的配制:在每千克普通饲料中添加200mg植酸酶,配制成加酶饲料;并将普通饲料和加酶饲料分别制成大小相同的颗粒,烘干后储存。

③鲈鱼的饲养: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随机分组,放养于规格相同的浮式海水网箱中,放养密度为60尾/箱。给对照组的鲈鱼定时投喂适量的普通饲料,给实验组的鲈鱼同时投喂等量加酶饲料。

④称重并记录:投喂8周后,从每个网箱中随机取20尾鲈鱼称重。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859.3%、947.2%。

⑤制备鲈鱼肠道中消化酶样品,并分别测定消化酶的活性,结果如下表。

蛋白酶活性

(U/mg)脂肪酶活性

(U/mg)淀粉酶活性

(U/mg)

对照组1.090.080.12

实验组1.710.100.13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选用鲈鱼鱼苗而不是成体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前的驯养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将配制好的饲料进行烘干要特别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还应控制好的无关变量主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推测鲈鱼的食性并说明理由: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成体生长缓慢,实验效果不明显 让鲈鱼适应实验养殖环境

(2)温度不能过高 高温会使植酸酶变性而失去活性

(3)水温、盐度和溶解氧等

(4)添加植酸酶的饲料能促进鲈鱼幼体的生长;植酸酶能提高肠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而对肠道中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影响较小

(5)肉食性,其肠道中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脂肪酶和淀粉酶

审题 四看法

一、看目的或原理——明确性

1.解读: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的具体内容,它是设计实验步骤、分析结果结论的基础。

2.应用:如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这为实验取材提供了依据,鱼苗生长快,实验效果明显。

二、看选材或器具——合理性、等量性

1.解读:无论实验前还是实验中,所选材料的数量、生活环境和生理状况等方面要尽量合理和相同。所用试剂的成分、浓度、体积要相同,处理方法要相同。

2.应用:

(1)步骤②中烘干饲料时温度太高会不合理,因为加酶饲料中含植酸酶,温度太高会使酶变性失活,失去作用。

(2)步骤③④中的“60尾/箱”“等量”“8周”“20尾”“平均”等体现取材的等量性和无关变量的一致性。

三、看操作或步骤——对照、变量——严密性

1.解读:操作或步骤中要设置对照。明确自变量、因变量和严格控制无关变量。

2.应用:

(1)如步骤③中用不同饲料喂养鱼苗,设置了对照实验。

(2)步骤③中应控制好无关变量:水温、盐度、溶解氧等。

四、看结果或结论——科学性

1.解读:分析状态、现象、数据、数量、颜色等,得出结果,利用生物学原理,推导出科学性结论。

2.应用:如分析步骤④中数据大小知: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大,说明添加植酸酶的饲料能促进鱼苗更快地生长。

答题 采准“得分点”

一、解读

高考非选择题中常有用较多文字组织答案的小题,分数在2分以上,高考阅卷时一般会划分“得分点”,根据所填写答案中“得分点”的情况打分,因此答题时不仅要规范组织语言,还要采准“得分点”,避免不必要的失分。“得分点”取得的基础:准确把握题中信息和问题角度。

二、应用如(5)问题角度两个:“食性”和“理由”,2分。正确答案为“肉食性,其肠道中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脂肪酶和淀粉酶”。两个得分点:“肉食性”(类似语言也得1分),“XXX高于XXX”或“XXX大于XXX”等类似语言得1分。

精选阅读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代谢(非选择题表格分析类)名师讲义


201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细胞的代谢(非选择题表格分析类)
表格分析类
1.解读:此题型以表格为表现形式,能将大量信息隐藏其中,通过内容的变化,揭示生命现象与某些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反映某项生理指标随某些因素的变化而发生的规律性变化。这类题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备受高考命题专家的青睐。
2.特点:信息密集、比较性、条理性。
3.考查能力:此题型考查获取、处理和运用信息能力。
(2012广东高考节选)荔枝叶片发育过程中,净光合速率及相关指标的变化见下表。

叶片发育
时期叶面积
(最大面
积的%)总叶绿
素含量
(mg/gfw)气孔相对
开放度
(%)净光合速率
(μmolCO2/m2
s)
A新叶
展开前19---2.8
B新叶
展开中871.1551.6
C新叶展
开完成1002.9812.7
D新叶已
成熟10011.11005.8
注:“-”表示未测数据。
(1)B的净光合速率较低,推测原因可能是:①叶绿素含量低,导致光能吸收不足;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A、D分别置于光温恒定的密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A的叶肉细胞中,将开始积累____________;D的叶肉细胞中,ATP含量将____________。
(3)与A相比,D合成生长素的能力________;与C相比,D的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数量明显增多的结构是________。
 (1)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有外因(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和内因(叶绿素的含量、酶等)。结合表格中读出的信息,B组叶绿素总含量为1.1mg/gfw,叶绿素含量低,气孔开放程度比较低,仅为55%,CO2吸收量比较少,所以导致光合速率较低。
(2)A叶片净光合速率为-2.8μmolCO2/m2s,即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且由于是密闭的容器,导致容器内氧气越来越少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D叶片中,净光合速率大于0,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导致容器内CO2越来越少,暗反应减弱,而光反应不变,导致ATP增多。
(3)由表中可知,A为幼嫩的叶,是合成生长素的主要部位,D为成熟叶,合成生长素能力低;叶绿素分布在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上,联系表中数据可知,D叶的总叶绿素含量比C叶明显增多,可见D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基粒(或类囊体)会明显增多。
 (1)气孔开放度相对低 二氧化碳供应不足
(2)酒精 增多
(3)低 基粒(或类囊体)
审题 三步法
一、识表:三看法
1.一看表格名称(或表格记录的内容)。
应用:如题表中。
由题干知表格名称为“荔枝叶片发育过程中,净光合速率及相关指标的变化”。
2.二看行和列代表的含义。一般首先看第一行和第一列。
应用:如题表中。
第一列:叶片A、B、C、D;
第二列:发育时期(从新叶展开前到新叶成熟);
第一行:叶面积、总叶绿素含量、气孔相对开放度、净光合速率。
3.三看相关指标。
应用:如表中记录的数据。
二、析表
1.解读:根据识表得到的信息,分析相关指标的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找出解题相关信息。
2.应用:随发育时期(自变量)的进行,叶面积、总叶绿素含量、气孔相对开放度、净光合速率(因变量)都在增大,叶面积、总叶绿素含量、气孔相对开放度(自变量)都影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因变量)。
三、说表
1.解读:结合生物学基础知识,把表中信息转化为文字,组织答案。
2.应用:如分析叶片B的净光合速率较低的原因。比较叶A、B、C、D(纵向)的叶面积、总叶绿素含量、气孔相对开放度发现,B的总叶绿素含量(1.1)和气孔相对开放度(55)都很小,又知叶绿素影响光能吸收、气孔开放度影响CO2的吸收,从而可组织(1)的答案:气孔开放度相对低,导致CO2供应不足。
答题 学科规范性
一、解读
根据题中获取的有效信息,用规范、准确的生物学术语组织答案,尽量用教材语言或题中出现语言,但要避免名词混淆。
二、应用
1.如题中(1)易错答为“气孔关闭,导致CO2吸收不足”,其实这个时候气孔没有关闭,只是开放度较小,导致CO2吸收不足影响了光合速率。
2.如题中(2)第一空易错答为“葡萄糖”,正确答案为“酒精或乙醇”。A叶未展开,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叶放在密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容器内氧气不足,A叶进行无氧呼吸,积累酒精。
3.如题中(3)第一空易错答为“高”。错误地认为:D叶已成熟,合成生长素的能力强;A叶新叶未展开,合成生长素能力低。
4.如题中(3)第二空易错答为“基质、质粒、囊膜、片层、气孔等”,这是答题不规范或获取解题信息能力差而造成失误。由表中信息知,叶片D比C总叶绿素含量多,又知叶绿素分布在叶绿体中基粒的类囊体薄膜上,所以正确答案为“基粒、类囊体、类囊体薄膜或基粒片层”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结果预测类名师讲义


201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实验结果预测类
实验结果预测类
1.解读:该类题目实际上是遗传学实验的完善。在新背景材料下,要求对未知个体的遗传物质组成进行探究。
(1)思路方法:通过杂交、自交或测交等方法进行研究。其中测交是最为常用的遗传学方法。
(2)解题技巧:根据可能的结论逆推可能的实验结果。
2.特点:材料新颖、思考容量大、区分度高。
3.考查能力:遗传实验设计能力、实验结果预测能力、推理能力、文字表述能力。
(2011山东高考节选)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
P 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

F1三角形果实
 ↓
F2 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
 (301株) (20株)
(1)图中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根据F2表现型比例判断,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另选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F1和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与图中结果相同,推断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
(2)图中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2三角形果实荠莱中的比例为________;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3包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和aaBB的荠菜种子,由于标签丢失而无法区分。根据以上遗传规律,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有已知性状(三角形果实和卵圆形果实)的荠菜种子可供选用。
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
Ⅰ.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Ⅱ.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Ⅲ.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1)AABB、aabb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三角形∶卵圆形=3∶1 AAbb、aaBB
(2)7/15 AaBb、Aabb、aaBb
(3)实验步骤:①分别将3包荠菜种子和卵圆形果实种子种下,待植株成熟后分别将待测种子发育成的植株和卵圆形果实种子发育成的植株进行杂交,得到F1种子
②将得到的F1种子分别种下,植株成熟后进行自交,得到F2种子
③将F2种子种下,植株成熟后分别观察统计F2所有果实性状及比例
结果预测:
Ⅰ.F2植株上果实形状为三角形∶卵圆形≈15∶1
Ⅱ.F2植株上果实形状为三角形∶卵圆形≈27∶5
Ⅲ.F2植株上果实形状为三角形∶卵圆形≈3∶1
审题 新信息的迁移
一、新信息与遗传学基础知识的联系
1.解读:
题目的新信息是在遗传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变化衍生而来。应把新信息与相关知识联系起来。
2.应用:
根据图中F2比例可知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规律。在性状表现上,只要具有一个显性基因即表现为三角形果实,双隐性纯合子表现为卵圆形果实。
二、应用遗传学基本方法分析新问题
1.解读:
应熟练掌握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和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各种结果,并能对各种遗传结果的亲子代基因型进行相互推导。在此基础上,对各种遗传结果的变形进行分析。
2.应用:
(1)第(1)小题中F1测交后代应有四种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比例为1∶1∶1∶1。根据新信息,只要具有一个显性基因即表现为三角形果实,双隐性纯合子表现为卵圆形果实,则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三角形∶卵圆形=3∶1。
(2)第(3)小题中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首先考虑测交方法。AABB、AaBB和aaBB的荠菜种子和aabb的种子进行测交,后代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和aaBb、aaBb,均表现为三角形,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再分别进行自交,后代会表现不同类型,从而区分3包种子。
答题 逆推法
一、解读
此类题目多为探究性实验,实验结果可能有多种。实验结论比较容易写出,但一般很难直接写出实验结果。若实验结论已给出,可以从所给实验结论入手,逆推可能的实验结果。在没有给出实验结论时,应注意思路上是先设想可能的结论,然后逆推实验结果,但在书写答案时仍应把结果写在前,结论写在后,不能把结论写在前,结果写在后。
二、应用
第(3)小题中结果预测已给出了结论,可以根据结论逆推实验结果。若实验结论没有给出,不能表述为“若包内种子的基因型为AABB,则……”。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与探究名师讲义


201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实验与探究

1.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

 × 分析:酵母菌细胞无论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不能以是否产生CO2来判断细胞呼吸方式。

2.用乙醇提取的叶绿体色素中无胡萝卜素。()

 × 分析:用乙醇提取的叶绿体的色素中有: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等。

3.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核。()

 × 分析: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在真核细胞内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故可观察到细胞核被染成绿色。

4.乙醇提取的叶绿体色素不能吸收光能。()

 × 分析:乙醇提取的叶绿体色素只要结构未被破坏就能吸收光能。

5.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时,碱性染料吡罗红(派洛宁)可用于染色体染色。()

 × 分析:碱性染料吡罗红用于染色RNA而不是染色染色体。

6.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时,可观察到分裂末期细胞内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 分析: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用盐酸和酒精混合液对根尖细胞进行解离时植物细胞已死亡,所以不能观察到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细胞壁的过程。

7.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 分析:土壤表层只有一部分小动物分布,应该选择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小动物的丰富度。

8.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脂肪,应用的试剂是双缩脲试剂,预期的实验结果是脂肪颗粒被染成红色。()

 × 分析: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脂肪,应用的试剂是苏丹Ⅲ或苏丹Ⅳ,预期的实验结果是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或者红色,双缩脲试剂用于检测蛋白质。

9.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用健那绿(詹纳斯绿B)染色观察动物细胞的线粒体。()

 √ 分析: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体染料,在线粒体内还原氢的作用下,染料由无色变为绿色,如果细胞死亡,则线粒体内没有还原氢,则不能起到染色的作用。

教材实验综合考查

 (2012天津高考)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是()

A.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统计每一时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时间长短

B.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映NaOH进入琼脂块的速率

C.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培养基内共三次取样测定密度,即可准确绘制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

D.在“探究α萘乙酸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高浓度的α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条基部一天后,观察生根情况以确定最适浓度

 某一时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该时期的时间占一个细胞周期时间的比例,故可统计每一时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时间长短;NaOH进入琼脂块的速率是一定的,与紫红色区域的体积/整个琼脂块的体积没有关系;要准确绘制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应在培养期的不同时间点内多次取样,并且每个时间点取样要取多次,以求平均值;应用不同浓度梯度的。α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条基部几个小时至一天,观察生根情况来确定最适浓度。

 A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目涉及实验的考查目的和原理:

实验名称考查原理方法考查目的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统计每一时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________________的判断方法

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计算________体积与________的体积之比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代表的是________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多次测定同一培养期内的种群密度,求其________,并且多次测定不同培养期内的种群密度,记录结果绘制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探究α萘乙酸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生长素具______性,利用设________的方法进行探究确定α萘乙酸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提示:比例 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时间长短 紫红色区域 整个琼脂块 物质交换的能力 平均值 两重 浓度梯度

高中生物涉及的探究实验总结

探究实验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差漏斗玻璃管液面的上升高度半透膜种类、开始时的液面、温度等条件

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同温度(至少三种)不同pH(至少三种)酶的活性(加碘后溶液颜色的变化)pH、底物量、酶量、试管的洁净程度、反应时间、操作程序等

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不同pH(至少三种)酶的活性(气泡的数量或带火星的卫生香燃烧猛烈程度)温度、底物量、酶量、试管的洁净程度、反应时间、操作程序等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氧的有无CO2生成量(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等);酒精的产生(酸性重铬酸钾检测)葡萄糖溶液、石灰水的量、温度、pH、锥形瓶的洁净程度、连接导管的大小等

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细胞体积的大小物质运输的效率琼脂块的一致性、NaOH溶液的量、浸泡的时间、测量的准确性等

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扦插枝条的生根数量或长度实验材料的一致性、激素浓度的准确性、处理时间的一致性等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间酵母菌数量培养液的成分、培养条件、空间等

探究水族箱中的群落的演替时间群落的演替水族箱的培养条件和环境等

 (2014重庆理综)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处理后被甲基绿染色,其细胞核呈绿色

B.剪取大蒜根尖分生区,经染色在光镜下可见有丝分裂各时期

C.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慢

D.在光镜的高倍镜下观察新鲜菠菜叶装片,可见叶绿体的结构

 人体口腔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可被甲基绿染成绿色,在观察大蒜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需经过解离、漂洗过程才能对细胞进行染色,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速度越快,在光镜的高倍镜下观察新鲜菠菜叶装片,可以看到呈球形或椭球形的叶绿体,但其亚显微结构需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A

实验分析和评价

 (2014临沂模拟)某兴趣小组为验证2,4-D对插条生根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A.剪取同一杨树植株上长势与长度相同、部位相近且有3个芽的健壮枝条20根,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

B.甲组每根插条上都保留3个芽,乙组每根插条上的芽全部去除;

C.将甲组插条的下端插入适量蒸馏水中,乙组插条的下端插入等量适宜浓度的2,4-D溶液中。两组均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

D.每天观察、记录插条上芽的数目。

请对上述实验进行分析:

(1)每组选取多根插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指出该实验设计的两项不合理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设计改正后,甲组起________________作用。

 (1)每组选取多根插条的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排除偶然因素对该实验结果的影响或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

(2)依据实验设计的等量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分析该实验设计的两项不合理之处依次是甲、乙两组插条上芽的数量不等(或没有控制好变量);观察、记录插条上芽的数量不对(或观察记录的指标不对)。

(3)实验设计改正后,甲组起对照作用。

 (1)减少实验误差(排除偶然因素对该实验结果的影响或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

(2)①甲、乙两组插条上芽的数量不等(或没有控制好变量)

②观察、记录插条上芽的数量不对(或观察记录的指标不对)

(3)对照

解答本题的常规思路是:

(1)明确实验性质:________实验。

(2)分析变量:自变量是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无关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提示:验证型

(2)提示:2,4-D的有无 插条生根情况 枝条长势、长度、环境温度、溶液体积等

实验方案的“五看评价法”

一看对照有无对照实验如果有,看对照设计是否合理实验变量设置是否有标记是否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是否遵循了等量原则是否排除了干扰因素

二看步骤步骤的顺序是否合理步骤是否完整具体操作有无违反生物学基本原理

三看结果实验结果的验证目标是否准确实验结果的验证方法是否得当

四看选材生物学材料选择是否得当实验器材选择是否合理药剂选择、使用、用量是否准确

五看条件是否需要搅拌、加热等实验所需的温度、光照等条件是否合理

验证性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2014聊城模拟)为了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以耗氧量为测定指标,请你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设计实验,将预期的实验结果填入表中。

材料与用具:体重相同的正常同龄雌性小鼠若干只、适宜浓度的甲状腺激素溶液、生理盐水、耗氧量测定仪等。

(要求:答题时具体注射剂量不作要求)

(1)实验步骤:

①将小鼠随机等量分成甲、乙两组,用耗氧量测定仪测定每只小鼠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求平均值。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结果的预期完成下表:

甲状腺激素对小鼠耗氧量的影响表

 本题实验目的是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因此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甲状腺激素的有无,故需设置对照实验,其中实验组注射适量甲状腺激素,对照组则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由于以耗氧量为测定指标,因此实验前后均应测定每组的耗氧量,以便进行对比。

 (1)②甲组每只注射适量甲状腺激素溶液;乙组每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

③一段时间后,用耗氧量测定仪测定甲、乙两组每只小鼠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

④对所测得的耗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甲组耗氧量平均值与乙组相近 耗氧量平均值明显增加

(1)解答此类题目的常规思路是

①明确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找准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分组编号进行相应的处理。

④观察或统计实验结果。

(2)充分利用实验材料:

材料用途

体重相同的正常同龄雌性小鼠若干只________

适宜浓度的甲状腺激素溶液________

生理盐水________

耗氧量测定仪________

 (1)提示:①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

②甲状腺激素的有无 耗氧量的多少

(2)提示:

材料用途

体重相同的正常同龄雌性小鼠若干只实验对象

适宜浓度的甲状腺激素溶液处理实验组

生理盐水处理对照组

耗氧量测定仪测定因变量

解答实验题的一般思路分析

(1)从实验目的出发,分析实验步骤和结果,明确实验中的变量。

(2)分析因变量如何检测。有些实验现象可以直接观察,有些实验的结果是“隐藏”的,就需要利用题目中提供的试剂或生物材料的特性,使生物体内“隐藏”的物质或反应显现为可见的现象。

(3)分析自变量如何引起因变量的变化。联想所学的知识,在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建立关联。

(4)因变量的变化如何证明实验目的。

(5)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正确地解释实验现象及原因。现象、原因的解释通常是一些结论性的语句,切忌就事论事,要体现出实验现象的本质。

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狗皮毛的颜色受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与B、b控制,且基因A使雄配子致死。狗皮毛的表现型有:沙色、红色和白色。经观察绘得如下系谱图,请分析回答:(2号为纯合子)

(1)1号和2号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现有多只白色和红色母狗,请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探究12号的基因型。

第一步:让12号与________母狗交配;

第二步:观察并统计后代的表现型。

预期结果和结论:

①如果子代__________________,则12号的基因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子代__________________,则12号的基因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子代________,则12号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狗有一种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称作Pelger异常。将Pelger异常的雌雄狗杂交,后代结果如下:正常雌狗58个,Pelger异常雌狗117个,正常雄狗60个,Pelger异常雄狗119个。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因为基因A使雄配子致死,因此雌雄狗中均无AAbb的个体出现,而2号是纯合子,由图解和题干分析知1号和2号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

(2)由图知12号为沙色公狗,且基因A使雄配子致死,推知其基因型有三种,因此探究12号的基因型,可以让12号与多只白色母狗交配,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就可以判断出其基因型。

(3)由题干分析知Pelger异常为显性性状,出现题干结果的原因最可能是致病基因显性纯合致死。

 (1)Aabb aaBB

(2)多只白色 ①全部为沙色 aaBB

②全部为白色 Aabb

③沙色∶白色约为1∶1(或既有沙色也有白色 aaBb

(3)致病基因显性纯合致死

(1)显隐性的判断方法有

①已知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直接进行________________,后代表现出的亲本性状就为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亲子代的表现型判断:无中生有,“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探究方法:

 (1)提示:①杂交 显性性状 ②隐性

(2)提示:9∶3∶3∶1 1∶1∶1∶1

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的比较

1.(2014江苏单科)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实相符的是()

A.孟德尔用山柳菊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

B.范海尔蒙特基于柳枝扦插实验,认为植物生长的养料来自土壤、水和空气

C.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D.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范海尔蒙特基于柳枝扦插实验,认为植物生长的养料来自水;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提供了DNA的X射线衍射图谱,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并未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

 C

2.根据下列实验操作,预期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①在2mL蛋清稀释液中先加0.1g/mLNaOH溶液1mL,摇匀后,再加0.01g/mLCuSO4溶液4滴,摇匀溶液呈紫色

②用高温处理后冷却的过氧化氢酶溶液与过氧化氢混合产生大

③在剪碎的新鲜菠菜叶中加入二氧化硅、无水乙醇,充分研磨后过滤滤液呈深绿色

④洋葱根尖经解离、漂洗后,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制成装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质、染色体呈紫色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④

 D

3.(2014湖南湘中名校一次联考)某植物培养液中含有甲、乙、丙3种离子,它们对植物的生长都有影响。下表列出的5种培养液中,甲、乙、丙3种离子的浓度(单位:mmol/L)不同。为了研究丙离子的浓度大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进行实验时可以选用的两种培养液是()

培养液编号①②③④⑤

甲离子2030503040

乙离子5545604555

丙离子1015202525

A.①⑤B.②③C.②④D.③⑤

 研究丙离子的浓度大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变量只能是丙离子的浓度,甲离子和乙离子的浓度不应发生变化,所以进行实验时可以选用的两种培养液是②④。

 C

4.观察与实验是生物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四位同学在实验室中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现象,你认为具有科学性的是()

A.甲同学:菠菜的稍带叶肉的下表皮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具有双层膜结构

B.乙同学:质壁分离发生时,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液泡逐渐缩小且颜色逐渐变深

C.丙同学:经解离和染色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中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D.丁同学:观察到植物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中染色体、赤道板等结构

 B

5.(2014福建理综)氢是一种清洁能源。莱茵衣藻能利用光能将H2O分解成

H]和O2,[H]可参与暗反应,低氧时叶绿体中的产氢酶活性提高,使[H]转变为氢气。

(1)莱茵衣藻捕获光能的场所在叶绿体的________。

(2)CCCP(一种化学物质)能抑制莱茵衣藻的光合作用,诱导其产氢。已知缺硫也能抑制莱茵衣藻的光合作用。为探究缺硫对莱茵衣藻产氢的影响,设完全培养液(A组)和缺硫培养液(B组),在特定条件下培养莱茵衣藻,一定时间后检测产氢总量。实验结果:B组A组,说明缺硫对莱茵衣藻产氢有________作用。

为探究CCCP、缺硫两种因素对莱茵衣藻产氢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则需增设两实验组,其培养液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产氢会导致莱茵衣藻生长不良,请从光合作用物质转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自然条件下,莱茵衣藻几乎不产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可通过筛选高耐氧产氢藻株以提高莱茵衣藻产氢量。

 (1)根据题意可知,莱茵衣藻能利用光能将水分解成[H]和O2,这是光反应,发生的场所为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即莱茵衣藻捕获光能的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2)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莱茵衣藻培养在缺硫培养液中产氢的总量大于培养在完全培养液中产氢的总量,说明缺硫对莱茵衣藻产氢有促进作用。结合原有的实验设计可知,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实验可以探究缺硫对莱茵衣藻产氢的影响。则为了探究CCCP对莱茵衣藻产氢的影响,可以设置一实验组让莱茵衣藻在含有CCCP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并检测产氢总量;为了探究CCCP和缺硫两种因素在影响莱茵衣藻产氢时的相互关系,可以设置一实验组让莱茵衣藻在含有CCCP的缺硫培养液中培养并检测产氢总量。(3)依据题意可知,当莱茵衣藻光反应产生的[H]转变为氢气(H2)时,参与暗反应的[H]减少,有机物生成量减少,从而导致莱茵衣藻生长不良。(4)结合题干中“低氧时叶绿体中的产氢酶活性提高,使[H]转变为氢气”可判断,在自然条件下莱茵衣藻几乎不产氢的原因是自然环境中的氧气抑制产氢酶的活性,从而使[H]无法转变为氢气。

 (1)类囊体薄膜 (2)促进 添加CCCP的完全培养液 添加CCCP的缺硫培养液 (3)莱茵衣藻光反应产生的[H]转变为H2,参与暗反应的[H]减少,有机物生成量减少 (4)氧气抑制产氢酶的活性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遗传与变异-遗传图解类名师讲义


遗传与变异--遗传图解类
1.解读:
(1)考查载体:遗传图解或遗传系谱。在高考中遗传系谱的考查形式较为常见。
(2)考查要点:考查显隐性状的判断、基因型的推断、概率分析等常规遗传学问题。
(3)基本思路:在掌握基本遗传规律的基础上依据亲子代的表现型进行推理、计算。
2.特点:信息简洁,考查内容逻辑性强,思考量大,区分度高。
3.考查能力:观察、分析、推理、计算能力。
(2012江苏高考)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下。以往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请继续以下分析。
①Ⅰ-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5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Ⅱ-5与Ⅱ-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Ⅱ-7与Ⅱ-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如果Ⅱ-5与h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________。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①HhXTXt HHXTY或HhXTY
②1/36 ③1/60000 ④3/5
审题 三明
一、明确基因符号
1.解读:
题目一般给出代表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的字母,应区分代表不同性状的字母,不能混用或另用其他字母。
2.应用:
题干文字叙述部分给出了控制正常与甲遗传病的基因为H、h,控制正常与乙遗传病的基因为T、t。注意该信息不能说明相对性状的显隐性。相对性状的显隐性需要在遗传系谱中进行判断。
二、明确图例
1.解读:
在遗传系谱右侧,有用文字说明的正常男女和患病男女的图例。在涉及两种遗传病的系谱中,应分清患甲病、患乙病和两病兼患的图例。
2.应用:
根据系谱右侧的图例可知:横阴影代表甲病患者,竖阴影代表乙病患者,方格代表两病兼患者。
三、明确系谱中特殊个体的文字信息
1.解读:
遗传系谱中的特殊个体信息往往以文字的形式出现,这些信息对于遗传方式的确定、基因型的推断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遗传系谱时,应结合这些文字信息综合考虑。
2.应用:
根据系谱分析只能推测乙病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题(2)中“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是判断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关键。题中“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说明在正常人群中h基因携带者的比例为10-4,该信息是对Ⅱ-8信息的重要补充。
答题 先分后合
一、解读
遗传系谱题经常涉及两种遗传病,此时应看清每一问涉及一种遗传病还是两种遗传病。在同时考虑两种遗传病的问题中,也应分别对两种遗传病单独分析,然后用乘法原理或加法原理进行综合。
二、应用
1.典例中第(1)小题可分别单独对系谱中甲、乙遗传病的特征进行分析。
2.典例中第(2)小题中①②需要同时考虑甲、乙两种遗传病,但在解题时应对两种遗传病分别进行分析,然后用乘法原理综合。Ⅱ-5的基因型有2种可能,Ⅱ-6的基因型有4种可能,如果不对甲、乙两种遗传病分别分析,Ⅱ-5与Ⅱ-6婚配,可能的基因型组合有8种,思维过程比较复杂,且容易出错。
3.典例中第(2)小题中③④只考虑甲病即可。此时如果同时考虑两种遗传病,会增加问题的复杂程度,浪费宝贵的解题时间。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