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知识考点复习: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7

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知识考点复习: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知识考点复习: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一.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
命题热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命题角度此类问题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考查:一是考查实验过程及结果,二是结合DNA复制和同位素标记,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例1] (2011广东高考)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可知()
实验组号接种菌型加入S型菌物质培养皿长菌情况
①R蛋白质R型
②R荚膜多糖R型
③RDNAR型、S型
④RDNA(经DNA酶处理)R型
A.①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B.②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③和④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解析] 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意在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由①、②、③组相比较可知DNA是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再通过④组可进一步证明DNA是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蛋白质、多糖以及DNA水解产物都不是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A错误、C正确;从表中不能得出B项的结论;表中信息不能说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D错误。
[答案] C
[例2] (2011江苏高考)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解析] 本题考查在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中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意在考查对实验的方法步骤及结果的分析能力。A项错误,噬菌体营寄生生活,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B项错误,保温时间不能过长,若保温时间太长则可能有含32P子代的噬菌体释放出来,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导致上清液中也能检测到放射性。C项正确,用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理论上应存在于上清液中,但可能因搅拌不充分而使部分噬菌体外壳仍吸附在细菌表面,离心后存在于沉淀物中;D项错误,本实验可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 C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同位素标记解题规律
二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命题热点(1)复制、转录、翻译过程(2)DNA的结构及有关碱基的分析与计算
命题角度此类问题在高考中常结合图示分析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场所、过程、条件等。正确识别图示所表示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例3] (2011安徽高考)下面的甲、乙图示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所示过程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合成的产物是双
链核酸分子
B.甲所示过程在细胞核内进行,乙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C.DNA分子解旋时,甲所示过程不需要解旋酶,乙需要解旋酶
D.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
[解析] 本题考查DNA的复制和转录,渗透对知识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图甲表示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图乙表示转录过程,乙的产物是单链的mRNA分子,故A项错误;甲、乙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故B项错误;甲、乙过程均需要解旋酶的参与,故C项错误;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核中DNA分子只复制一次,而转录可以进行多次,故D项正确。
[答案] D
[例4] 下图甲是一DNA分子片段,乙图表示该片段的某一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甲图中限制酶、DNA连接酶、DNA聚合酶均可作用于磷酸二酯键①处,而DNA解旋酶可作用于氢键③处
B.图甲中碱基G和A之间是通过“五碳糖—磷酸—五碳糖”连接的
C.乙图中b链上(A+G)/(T+C)的比值一定与c链中的相同
D.把此DNA放在含14N的培养液中复制n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1/2n
[解析]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位点是磷酸二酯键,DNA聚合酶是在DNA复制过程中把游离的脱氧核苷酸相互连接起来,作用位点也是DNA一条链的相邻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DNA解旋酶的作用位点是碱基对中的氢键,而图中的①②表示磷酸二酯键,③表示氢键,所以A正确;b链上(A+G)/(T+C)的比值一般与d链中的是相同的,与c链中的则不一定相同;DNA复制n代,其子代DNA为2n个,但从图中可知,母链中只有一条是15N链,因此子代中也只有1个DNA分子中有15N,所以子代中含15N的DNA占1/2n。
[答案] C
基因表达过程中,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目=参加转移的tRNA数目=1/3mRNA的碱基数目=1/6基因中的碱基数目。这个比例关系都是最大值,原因如下:
(1)DNA中有的片段无遗传效应,不能转录出mRNA。
(2)在基因片段中,有的片段起调控作用,不转录。
(3)转录出的mRNA中有终止密码子,终止密码子不对应氨基酸。所以基因或DNA上碱基数目比蛋白质氨基酸数目的6倍还要多。
近年来,有关“超级细菌”的报道屡屡见诸报端。继2010年在南亚发现含有NDM-1基因的超级细菌后,2011年7月份,一个国际传染病专家团队在日本发现了一种新型“超级淋病菌”。超级病菌对目前所有抗生素都具有较强的抗药性,抗生素可选择性地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据以上材料可从以下角度命题:
(1)细菌等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2)非特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3)抗生素抑制蛋白质合成的作用原理分析及实验探究。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南亚超级细菌携带的NDM-1基因是一种超级抗药性基因。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NDM-1基因存在于细菌的染色体上
B.抗药性的产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抗药性变异的产生是人们长期使用抗生素的结果
D.NDM-1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2)超级细菌的出现,促使人类加快了抗生素的研发进程,有些抗生素通过阻断细菌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繁殖。现发现一种新型抗生素,请探究这种抗生素能否阻断细菌DNA和人体DNA的转录过程。
①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A、B、C、D4支试管,各加入足量的ATP、核糖核苷酸、相关的酶的混合溶液;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实验结论:
该实验有可能会出现________种实验结果,如果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该抗生素只阻断细菌DNA的转录,不阻断人体DNA的转录。
[解析] (1)原核细胞内没有染色体,DNA位于拟核内或质粒上;抗药性变异的产生是不定向的,抗生素只是起到选择的作用;原核生物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抗药性的细菌生存下来,把抗药性遗传给后代并积累和加强,形成了“超级细菌”。
(2)要探究这种抗生素能否阻断细菌DNA和人体DNA的转录过程,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实验变量为抗生素的有无,而观察指标为是否有RNA生成。因要探究抗生素对人体DNA和细菌DNA转录的影响,故需有两组对照。
答案:(1)B
(2)①第二步:向A试管滴加适量一定浓度的抗生素水溶液,B试管中滴加等量的蒸馏水,同时A、B试管中加入等量相同的细菌DNA;向C试管滴加适量一定浓度的抗生素水溶液,D组滴加等量的蒸馏水,同时C、D试管中加入等量相同的人体DNA第三步:把A、B、C、D4支试管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4支试管中有无RNA的生成
②4 A试管中无RNA生成,B试管中有RNA生成,C、D试管中均有RNA生成

扩展阅读

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知识考点遗传的分子基础复习教案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知识考点遗传的分子基础复习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遗传的分子基础
[备考方向要明了]
高频考点考题例证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分析及拓展应用2011山东卷T2、江苏卷T12,
2010海南卷T13等。
2.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2011海南卷T25、上海卷T27,2010广东卷T7等。
3.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2011安徽卷T5、江苏卷T7,2010天津卷T2等。
1.肺炎双球菌转化和噬菌体侵染细菌两实验的比较 [重点]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过程及结果①体内转化实验

相同点①实验思路相同:都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的作用。只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利用了从S型菌直接提取分离,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间接将DNA和蛋白质分开②结论相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生物的遗传物质总结 [难点]
生物所含核酸所含核苷酸含氮碱基遗传物质
细胞生物(原核、真核生物)2种(DNA和RNA)8种
四种脱氧核苷氨酸
四种核糖核苷酸5种:A、T、C、G、U均为DNA
病毒DNA病毒为DNA核苷酸1种,4种脱氧4种:A、T、C、GDNA
RNA病毒1种,为RNA4种核糖核苷酸4种:A、U、C、GRNA
3.有关疑难问题分析[易混点]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总结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后得出
的,而不是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得出的。
(2)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整合到了R型细菌的DNA中,从变异类型看属于基因重组。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两次用到大肠杆菌,第一次是对噬菌体进行同位素标记,第二次是将带标记元素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进行混合培养,观察同位素的去向。
1.(2011徐州模拟)用32P和35S分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经短时间保温后,用搅拌机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35S和32P的放射性以及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
B.搅拌时间小于1分钟时,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增高
C.在实验过程中细菌没有裂解,没有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
D.若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下降,细胞外35S放射性会增高
解析:由图可知,被侵染细菌全部存活,没有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如果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下降,细胞外32P放射性会增高。
答案:D
2.(2010江苏高考)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20世纪初期,人们仍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当时人们作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
A.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
B.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
C.蛋白质比DNA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
D.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息
解析:不同的生物遗传物质不同,而不同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结构也不同,蛋白质是生物性状的直接体现者,故推测遗传物质可能是蛋白质;与蛋白质相比DNA更耐高温,故DNA的热稳定性大于蛋白质,另外蛋白质也不能自我复制;由于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故推测不同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可能贮存大量的遗传信息。
答案:C
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重点]
(1)中心法则解读:
①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绝大多数生物)的中心法则。
②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的中心法则(如RNA病毒等)。
a.具有RNA复制功能的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
b.具有逆转录功能的RNA病毒(如艾滋病病毒)。
(2)基因与性状间的关系:
基因与性状并非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可存在如下情况。
①一个基因控制一种或多种性状;②多个基因共同控制一种性状;
③基因之间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改变生物性状。
如蚕茧的黄色(A)对白色(a)是显性,与蚕茧颜色有关的基因还有B、b,且只有基因型为Abb时,才表现黄色。
2.与碱基互补配对或DNA复制相关的计算[难点]
(1)据T或U可判断核酸种类,DNA中含T,RNA中含U,双链DNA分子中嘌呤之和=嘧啶之和,即A+G=T+C。
(2)在双链DNA分子中,已知某碱基的百分含量,求其他碱基的百分含量,可用A=T,G=C,A+G=T+C=50%求解。
(6)若一个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可得2n个DNA分子,若某个含15N的DNA分子,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复制n次,则含15N的DNA分子占其总数的2/2n,含15N的DNA单链与14N的单链之比为1/(2n-1)。
(7)双链DNA分子中,如含某种碱基x个,复制n次,则需加入的含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数为(2n-1)x。
3.有关疑难问题分析[易混点]
(1)复制和转录并非只发生在细胞核中,DNA存在的部位都可发生,如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拟核和质粒等都可发生。
(2)转录的产物并非只有mRNA,tRNA和rRNA也是转录的产物,但携带遗传信息的只有mRNA。
(3)一个mRNA分子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可同时合成多条多肽链,但并不能缩短每条多肽链的合成时间。
(4)并非所有的密码子都决定氨基酸,3个终止密码子不能决定氨基酸。
3.(2011江苏高考)关于转录和翻译的叙述,错误的是()
A.转录时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B.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碱基序列
C.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
D.不同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可增强密码的容错性
解析: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的过程;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RNA聚合酶首先结合到基因的启动子上,从而启动转录过程;以mRNA为模板翻译合成蛋白质时移动的是核糖体;一个氨基酸可对应几种不同的密码子,这样能保证由于差错导致的密码子的改变而不会改变氨基酸,从而保持生物性状的稳定性。
答案:C
4.(2011海南高考)关于核酸生物合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的复制需要消耗能量
B.RNA分子可作为DNA合成的模板
C.真核生物的大部分核酸在细胞核中合成
D.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
解析: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复制过程需消耗能量;逆转录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真核细胞核酸的合成主要是在细胞核中完成的。
答案:D

2012届高考生物考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精讲精析复习教案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2届高考生物考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精讲精析复习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高考考点l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本类考题解答锦囊
首先要弄清楚,除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以外,其余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即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又可证明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则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在肺炎双球菌的试验中,S型细菌的DNA可以进入到R型活菌的体内,并能够表达出S型细菌的性状,并且DNA在高温下可以解旋成单链,而温度降低以后又重新生成双链DNA。把握住这些要点,本高考考知识点的题目可以迎刃而解。
Ⅰ热门题
陕西、内蒙)肺炎双球菌中的S型具有多糖类荚膜,R型则不具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能够产生一些具有荚膜的细菌
B.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DNA的完全水解产物,不能够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
C.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DNA,能够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
D.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够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
高考考目的与解题技巧:本题考查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解本题一定要注意DNA能控制细菌荚膜的合成,S型细菌的DNA能进入R型细菌中,并控制荚膜的合成。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培养R型活细菌时只有加入S型细菌的DNA,R型细菌才能转化成S型细菌;而加入DNA的水解产物、加S型细菌的蛋白质、加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则不能。
C
1噬菌体浸染大肠杆菌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DNA能产牛可遗传的变异
B.DNA能自我复制
C.DNA是遗传物质
D.DNA能控制蛋白质合成
答案:A指导: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此实验产生的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相似,无可遗传变异产生,只能证明遗传方面的有关结论。因亲代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体内,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所以发挥作用:完成DNA复制、指导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形成这些过程都是亲代DNA分子的作用,同时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下列关于细胞主要化学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等有关
B.脱氧核苷酸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C.胆固醇、性激素、维牛素D都属于脂质
D.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和植物细胞中的纤维京都属于多糖
答案:ABC指导:由于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种类不同、数目成百上千、排列次序变化多端和肽链空间结构的千差万别,使得蛋白质分子具有多样性;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有蛋白质和DNA;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属于脂质中的固醇化合物;动物的乳糖由一个葡萄糖分子和一个牛乳糖分子组成,属于:二糖,植物中的纤维素由成百上千个葡萄糖分子组成,属于多糖。
3DNA是控制遗传性状的主要物质。在绿色植物的细胞内,它分布在
A.细胞核、细胞质基质B.细胞核、核糖体
C.细胞核D.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
答案:D指导: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而细胞质内叶绿体、线粒体这两种细胞器里也含少量的DNA,故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均有DNA分布。
4用噬菌体浸染内含32P的细菌,在细菌解体后含32P是
A.所有子代噬菌体DNA
B.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C.子代噬菌体的所有部分
D.只有两个子代啦菌体DNA
答案:A指导:由于99%的磷是在DNA中,所以噬菌体的蛋白质不含P,可排除B、C两项,侵染细菌时,只有噬菌体中的DNA进入细菌,复制产生子链所需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所以子代噬菌体的DNA均含32P,其中有两个DNA的一条链含32P,另一条链不含32P。
5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发现无毒R型和被加热杀死的有毒s型细菌混合后,在小鼠体内找到了下列类型的细菌(多选)
A.有毒R型B.无毒H型
C.有毒S型D.无毒S型
答案:BC指导: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无毒R型细菌都转化成了有毒S型细菌,因此在小鼠体内有无毒R型和有毒S型两种存在。
Ⅱ题点经典类型题
中模拟)下图是关于“DNA的粗提取和物理性状观察”实验:
(1)实验材料选用鸡血球液,而不用鸡全血,主要原因是鸡血球中有较高含量的___________。
(2)在图中所示的实验步骤中加蒸馏水的目的是________,通过图B所示的步骤取得滤液,再在溶液中加入2moL/LNaCI溶液的目的是
________;图中c所示实验步骤中加蒸馏水的目的是________。
(3)为鉴定实验所得丝状物的主要成分是DNA,可滴加________溶液,结果丝状物被染成蓝绿色。
高考考目的与解题技巧:本题主要考查DNA的粗提取实验,难度较大。鸟类的红细胞中有细胞核,细胞核中有丰富的DNA,DNA在NaCI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且遇二苯胺在水浴的条件下呈浅蓝色。
鸟类的血细胞具有细胞核,含有较高含量的DNA物质,因此在实验中取用鸡血球液而不用鸡全血。实验中为了提取出细胞核物质,利用渗透作用原理,向鸡血球液中加入蒸馏水,加上玻璃棒的快速搅拌,使血细胞吸水胀裂,释放出其中的核物质。DNA物质在不同浓度NaCl深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2mol/L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大而呈溶解状态;在0.14mol/LNaCI溶液中溶解度最小而析出,成为白色丝状物。所以向溶有DNA的2mol/LNaCI中缓慢加入蒸馏水,使NaCl溶液的浓度降低到0.14mol/L时,DNA物质即可析出。鉴定DNA分子的试剂有甲基绿、二苯胺等,前者遇DNA呈现蓝绿色,后者遇DNA在沸水浴条件下呈现浅蓝色。
(1)DNA(2)使血球(血细胞)破裂使滤液中的DNA溶解在2moi/LNaCI溶液中使DNA析出(3)甲基绿
1拟)下列关于生物遗传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DNA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B.真核细胞的DNA都以染色体为载体
C.遗传物质在亲子代之间传递性状
D.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答案:D指导: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核酸),DNA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遗传物质在亲子代之间传递的是遗传信息,而不是具体的性状。
2拟)用噬体侵染细菌过程来研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你认为选择同位素标记的最佳方案是
A.用14C和3H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细菌
B.用18O和15N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细菌
C.用32P和35S同时标记的—组噬菌体去侵染细菌
D.用32P和35S分别标记的两组噬菌体分别去侵染细菌
答案:D指导:噬苗体由蛋白质外壳和DNA两部分构成。蛋白质和DNA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而蛋白质含S而无P,DNA中含P而无S。
3拟)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不需要预先配制的试剂是
A.2mol/LNaCl溶液
B.0.14mot/LNaCI溶液
C.0,015mot/LNaCl溶液
D.二苯胺试剂
答案:B指导:2mol/LNaCl溶液用于溶解细胞核物质和白色丝状黏稠物;0.015mol/LNaCl溶液用于溶解提取出的DNA并使之与二苯胺反应;二苯胺试剂用于DNA的鉴定。这三种试剂都需要预先配制。而0.4mol/LNaCl溶液是在向溶解有DNA的2mol/LNeCl溶解中加入蒸馏水,使DNA析出时形成的一种NaCl溶液浓度,因此不需要预先配置。
4拟)如下图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A、B、C、D四个试管中,依次分别加入从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蛋白质、多糖、脂质。经培养后检查,结果发现有S型细菌的是
答案:A指导:在自然界中细菌具有从外界周围环境中摄取DNA的能力。当S型活菌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时,S型细菌的DNA分子便进入到R型细菌内,结果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从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Ⅱ新高考探究
1经实验测定,得到下列两组数据:
(1)衣藻细胞中DNA的84%在染色体上,14%在叶绿体上,1%在线粒体上,1%游离在细胞质中。
(2)豌豆细胞的染色体中,DNA占41.5%,RNA占9.6%,蛋白质占48.9%。通过以上数据可以说明:
(1)________;
(2)________。
答案:(1)DNA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答案: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指导:第一组数据反映了细胞中DNA分子的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少数分布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中;第二组数据反映了染色体的化学组成特点,其中蛋白质和DNA所占比例最大。
2某科学家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别用同位素32p、35S做了如下表所示的标记:此实验所得的结果是:子噬菌体与母噬菌体的外形和侵
染特性均相同,请分析回答:
(1)子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_________。
(2)子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________。
(3)此实验证明了________。
答案:32P31P
答案:35S
答案:DNA是遗传物质
指导:由于99%的磷在DNA中,所以噬菌体的蛋白质几乎不含P,而S只存在蛋白质中,在侵染细菌时,只有噬菌体中的DNA进入细菌,复制产生的子链和合成蛋白质外壳所需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所以子代噬菌体DNA均含31P且有一部分子代噬菌体DNA含有32P,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都含35S。由此实验证明上下代之间起连续作用的是DNA。故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3烟草花叶病毒(TMV)与车前草病毒(HRV)的结构如图A、B,侵染作物叶片的症状如图C、D。
(1)用E去侵染叶片F时,叶片F患病的病状与________相同。
(2)F上的病毒的蛋白质外壳是以________为模板,以_____为场所合成的。所需的氨基酸来自________。
(3)E的子代病毒的各项特性都是由________。决定的。
(4)本实验证明________。
答案:D
答案:HRV的RNA作物叶片F细胞内的核糖体作物叶片F细胞内的氨基酸
答案:HRV的RNA
答案:RNA是遗传物质
指导:如果生物体内无DNA只有RNA,那么RNA就是遗传物质,RNA就是该生物的性状控制者,而烟草花叶病毒和车前草病毒就是这样的生物。
4为了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进入细菌的是噬菌体DNA,而不是它的蛋白质外壳,可用两种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噬菌体的DNA。然后再让这两种不同标记的噬菌体分别去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从而对此做出实验论证。据分析,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含有甲硫氨酸、半胱氨酸等多种氨基酸。现请你完成以下关键性的实验设计。
(1)实验室已制备好分别含3H、14C、15N、18O、32P、35S等6种放射性同位素的微生物培养基,你将选择含__________的培养基和含_________的培养基分别用于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和噬菌体DNA的标记。
(2)你用这两种培养基怎样去实现对噬菌体的标记?请简要说明实验的设计步骤。
答案:35S32p
答案:①选取含35S的培养基甲和32P的培养基乙各一个;②35S的培养基甲和32P的培养基乙上分别接种细菌,并进行培养;③用未标记的噬茁体分别侵染培养基甲和培养基乙中的细菌;④在培养基甲中收集到的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被35S标记,在培养基乙中收集到的子噬菌体的DNA被32P标记。
指导:在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故这四种元素不是其特征元素,DNA含P而蛋白质一般不含P,有些蛋白质含S而DNA不含S,所以S可以作为蛋白质的特征元素,P町以作为DNA的特征元素。噬菌体只能寄生在细菌内,而不能用培养基去培养。
5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浸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A.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3H
B.可在DNA中找到3H、15N、35P
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D.可以DNA,中找到,15N、32p、35S
答案:指导:3H、15N既可标记在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又可标记在噬苗体的蛋白质外壳上,而32P只能标记在噬菌体的DNA分子上,35S只能标记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上。因为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只有其DNA进入了细菌细胞,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大都以细菌的成分为原料合成。所以在产生的于代噬菌体的结构成分中,只
能找到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带3H、15N、和32P,完全没有35S。
6关于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中,依据的原理有(多选)
A.DNA在NaCI溶液巾的溶解度,随NaCI浓度的不同而不同
B.利用DNA不溶于酒精的性质,可除去细胞中溶于酒精的物质而得到较纯的DNA
C.DNA是大分子有机物,不溶于水而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D.在沸水小,DNA遇二苯胺会出现蓝色反应
答案:ABD指导: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原理是:DNA在NaCI溶液中的溶解度,随NaCl浓度的不同而不同,利用这一原理,可以使溶解在NaCI溶液中的DNA析出;利用DNA不溶于酒精的性质,可除去细胞中溶于酒精的物质而得到较纠的DNA;在沸水中,DNA遇二苯胺会出现蓝色反应,因此,二苯胺可以作为鉴定DNA的试剂。
7在本实验中,有两次DNA的沉淀析出,其依据的原理是
①DNA在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4mol/L时溶解度最低
②DNA在冷却的95%的酒精中能沉淀析出
A.两次都是①
B.两次都是②
C.第一次是①,第二次是②
D.第一次是②,第二次是①
答案:C指导:DNA在氯化钠溶液中是随氯化钠的浓度变化而变化的。DNA不溶于酒精,但细胞中的某些物质溶于酒精。利用原理①,是因为在这种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DNA的溶解度最低,而蛋白质的溶解度增加,所以通过过滤能将DNA分离开,以除去蛋白质。利用原理②,是因为冷酒精能使DNA沉淀,因为这时已基本上无蛋白质。如果在步骤(3)中就使用冷酒精,DNA和蛋白质都能被酒精所沉淀,就无法将
DNA与蛋白质分离开。所以DNA的两次析出所依据的原理不同,且不能前后颠倒。
8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均为能感染烟叶而使之出现感染斑的RNA病毒,用石碳酸处理能使蛋白质外壳去掉而只留下RNA,由于两者的亲缘关系较近,能重组其RNA和蛋白质形成类似“杂种”的新品系病毒感染烟叶,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a为TMV的蛋白质感染,b为TMV的RNA感染,C为HRV的蛋白质感染,d为HRV的RNA感染,e为HRV的蛋白质与TMV的RNA杂交感染,f为TMV的蛋白质与HRV的RNA的杂交感染)。
(1)a与b,c与d的结果不同,说明________。
(2)b与d的结果不同,说明________。
(3)c中的杂交病毒感染后,在繁殖子代病毒的过程中,合成蛋白质的模板来自________,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氨基酸由________提供。
(4)f中的杂交病毒感染后,繁殖出来的子代病毒具有来自________的RNA和来自________的蛋白质。
答案:对这两种病毒来说,R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不同的RNA控制合成不同的蛋白质,表现出不同的性状。
(3)TMV的RNA烟叶细胞(4)HRVTMV
指导:两种病毒均为RNA病毒,在没有DNA的情况下,RNA也能作为遗传物质,作为遗传物质能自我复制,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不同的RNA,能控制合成不同的蛋白质,从而能体现不同的性状。合成蛋白质所需原料均来自烟叶细胞。

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导学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怎么才能让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导学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3章基因的本质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1、主导观点:蛋白质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对DNA的认识:
(1)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
化学组成: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三部分
种类:4种,由碱基决定
(2)生物大分子:由许多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
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
S型菌R型菌
菌落表面光滑表面粗糙
菌体有多糖类荚膜无多糖类荚膜
毒性有毒性,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无毒

2、格里菲思转化实验(体内转化)
(1)实验过程及结果

(2)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3、艾弗里转化实验(体外转化)
(1)设计思路:设法把S型细菌的DNA与其他各组成成分分开,单独研究它们各自的功能。
(2)过程及结果:
(3)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而蛋白质、多糖及DNA的水解物都不是。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
2、T2噬菌体的特点
(1)结构:外壳由蛋白质构成,头部含有DNA。
(2)生活方式:细胞内寄生,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
(3)结构成分:蛋白质构成其头、尾两部分的外壳,DNA被包在头部的外壳内。
(3)增殖特点:在噬菌体DNA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自身成分,进行增殖。
3、实验过程及结果
(1)标记细菌:将细菌培养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出含35S的细菌;将细菌培养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出含32P的细菌。
(2)标记噬菌体:将噬菌体培养在含35S的细菌中,培养出含35S的噬菌体;将噬菌体培养在含32P的细菌中,培养出含32P的噬菌体。
(3)噬菌体侵染细菌:
①将被35S标记的噬菌体培养在细菌中,培养出的子代噬菌体中无35S。
②将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培养在细菌中,培养出的子代噬菌体中有32P。
(4)结果分析:
①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
②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DNA来遗传的。
(5)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四、RNA也是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
1、材料:烟草花叶病毒。
2、实验过程及结果:
3、结论:RNA是遗传物质。
4、人类的探索结论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因为实验证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部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体内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实验
研究人
1928英格里菲思
1944美艾弗里
过程结果无毒R型活菌→→小鼠→→不死亡
有毒S型活菌→→小鼠→→死亡
有毒S型活菌→→有毒S型死菌→→小鼠→→不死亡
无毒R活菌+加热杀死的S菌→→小鼠→→死亡(从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S型活细菌
↓↓↓↓↓↓
多糖脂质蛋白质RNADNADNA水解物
↓↓↓↓↓↓

↓↓↓↓↓↓
所得活菌:RRRRS+RR
分析a组结果说明:R型细菌无毒性
b组结果说明:S型细菌有毒性
c组结果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已失活
d组结果证明:有R型无毒细菌已转化为S型有毒细菌,说明S型细菌内含有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物质S型细菌的DNA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S型细菌的其他物质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结论d组实验中,已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含有“转化因子”,促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主要通过d组证明)S型细菌体内只有DNA才是"转化因子",即DNA是遗传物质
相同点1、巧妙选用R型和S型两种肺炎双球菌
2、实验目的都是探究遗传物质的成分
3、体内转化实验是体外转化实验的基础,后者则是前者的延伸
4、实验设计都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2011北京模拟)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将从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用DNA酶进行了处理,并将处理后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菌生长。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
A.证明R型菌生长不需要DNA
B.与“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
C.补充R型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D.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进R型菌转化的因素
本实验中真正的实验组是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有R型菌和S型菌共同生长,为证明DNA的作用,设置了对照实验,以进一步证明实验结论。
B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实验材料T2噬菌体、大肠杆菌
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巧妙构思噬菌体只有DNA和蛋白质两种成分
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P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的观察它们的作用。
过程、结果①标记细菌
细菌+含35S的培养基→→含35S的细菌
细菌+含32P的培养基→→含32P的细菌
②标记噬菌体
噬菌体+含35S的细菌→→含35S的噬菌体
噬菌体+含32P的细菌→→含32P的噬菌体
④噬茵体侵染细菌
含35S的噬菌体+细菌→→宿主细胞内没有35S,35S分布在宿主细胞外
含32P的噬菌体+细菌→→宿主细胞外几乎没有32P,32P主要分布在宿主细胞内
实验分析过程3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并未进入细菌内部,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的内部
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赫尔希与蔡斯用32P标记T2噬菌体与无标记的细菌培养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经过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是部分噬菌体没有完成侵染细菌的过程
B.32P标记T2噬菌体的DNA在细菌体内复制时,需要的酶是由噬菌体携带到细菌体内的
C.在此实验中最后获得的子代噬菌体大部分不含有放射性
D.在细菌体内产生的mRNA不含有放射性
由于含有放射性的DNA进入细菌体内复制,所以沉淀物中应该有放射性,但只有少部分,因为DNA具有半保留复制特点。新形成的脱氧核苷酸链是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的,没有放射性,同理新产生的mRNA也不具有放射性。如果侵染的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完成侵染细菌的过程,就会存在于上清液中。
B
三、肺炎双球菌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比较
相同点1、均使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处理,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但两类实验中DNA与蛋白质分开的方式不同
2、都遵循了对照原则
3、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不同点方法不同艾弗里实验直接分离:分离S型细菌的DNA、多糖、蛋白质等,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的特殊元素,侵染时自然分离

1、(2011广东高考)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可知()
实验组号接种菌型加入S型菌物质培养皿长菌情况
①R蛋白质R型
②R荚膜多糖R型
③RDNAR型、S型
④RDNA(经DNA酶处理)R型
A.①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②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③和④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A项,①组:R+S型菌的蛋白质,只长出R型菌,说明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B项,②组:R+S型菌的荚膜多糖,只长出R型菌,说明荚膜多糖不是转化因子。无法证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C项,③组:R+S型菌的DNA,结果既有R型菌又有S型菌,说明DNA可以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④组:用DNA酶将DNA水解,结果只长出R型菌,说明DNA的水解产物不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从一个反面说明了只有DNA才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D项此实验只涉及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两种生物,没有涉及RNA病毒,无法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
2、(2011江苏高考)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A项,应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B项,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短时间的保温培养。C项,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说明沉淀物中有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是搅拌不充分所致。D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体内。
C
3、(2010江苏高考)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20世纪初期,人们仍普追认为蛋白质是遣传物质。当时人们作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
A.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
B.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
C.蛋白质比DNA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
D.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台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息
本题借助科学发展史考查蛋白质的多样性等特点。蛋白质不具备热稳定性,也不能复制,故选C项。其他选项所述的蛋白质的特点,与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征一致,可作为遗传物质的理由。
C
4、(2010广东高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DNA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B.每种氨基酸仅有一种密码子编码
C.DNA复制就是基因表达的过程D.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是mRNA;一种氨基酸可有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基因具有两个基本功能,即复制和表达;基因的复制是以DNA为基本单位进行的;基因的表达分为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由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
5、(2009江苏高考)科学家从烟草花叶病毒(TMV)中分离出a、b两个不同品系,它们感染植物产生的病斑形态不同。下列4组实验(见下表)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实验实验结果
编号实验过程病斑
类型病斑中分离出
的病毒类型
①a型TMV斗感染植物a型a型
②b型TMV呻感染植物b型b型
③组合病毒(a型TMV的蛋白质+b型TMV的RNA)感染植物b型a型
④组合病毒(b型TMV的蛋白质+a型TMV的RNA)感染植物a型a型

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遗传的物质基础专题导学复习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遗传的物质基础专题导学复习”,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专题7遗传的物质基础
时间:2012/03

1.核酸的结构和功能II
2.基因的概念,DNA分子的复制II
3.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II
4.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与性状的关系II

1.构建网络:遗传物质DNA基因染色体RNA蛋白质性状遗传信息遗传效应密码子反密码子

2.画出一个含有四个脱氧核苷酸(ATCG)的DNA片段平面结构图

3.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经典实验有何不同?
艾弗里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处理方法
实验结论
设计思路

4.DNA复制与基因的表达有何不同?

DNA复制转录翻译
时间
场所
原料
模板
产物

碱基配对
特点边解旋边复制
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转录
DNA双链全保留一个mRNA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合成多条多肽链




探究一:验证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剖析
回答下列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关的问题:
Ⅰ.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面是实验的部分步骤:

(1)写出以上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实验结果说明:
(3)若要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35S的培养基培养_________,再用噬菌体去感染___________。
Ⅱ.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上层液体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
(2)在理论上,上层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3)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①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将_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误差的来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
(5)上述实验中,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DNA复制过程
1.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是如何变化的?

(10山东卷)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2.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是如何变化的?

用15N对果蝇精原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的DNA进行标记,正常情况下,n个这样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中,含15N的精子数为。
探究三:基因的表达过程
下图是大白鼠细胞内某生理过程示意图,下表是其曲细精管细胞中存在的两种水通道蛋白AQP7和AQP8的部分比较。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的生理过程是,在大白鼠细胞中可进行该生理过程的结构有,在图中方框内用“→”或“←”标出该过程进行的方向。
(2)丁的名称是,它与乙有何不同?
(3)图中甲的名称为,其基本单位是。
(4)从AQP7和AQP8在睾丸中的表达来看,细胞分化的原因之一是
的结果。
(5)写出AQP7合成过程中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大白鼠汞中毒后对初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的影响,哪一个更大些?

1.你已解决的问题
2.你的收获


1.(10海南)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
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中心法则
B.DNA中的遗传信息是通过转录传递给mRNA的
C.DNA中的遗传信息可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D.DNA病毒中没有RNA,其遗传信息的传递不遵循中心法则
2.(2010江门模拟)某学生制作的以下碱基对模型中,正确的是()。
3.如图为两个核糖体沿同一mRNA分子移动翻译形成多肽链的过程。对此过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此过程是在细胞质中
B.核糖体移动的方向从右向左
C.合成多肽链的模板是mRNA
D.两条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相同

4.如图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请回答:
(2)C、D代表由细胞内有关结构合成的物质。其中下列物质中属于D类物质的是______________。
A.呼吸酶B.线粒体膜的组成蛋白
C.胰岛素D.血红蛋白
(3)在A结构上发生的是______________过程,其中以mRNA为模板,以______________为运输工具,将合成物质C、D的原料运送到结构A上通过_______(方式)连接起来。
(4)蛋白质在体内不但有生成,还有降解,保持一个平衡的过程,以保证生理活动的顺利进行。200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以色列和美国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泛素是一个含有76个氨基酸的多肽,可以以共价键与蛋白质结合。被泛素标记的蛋白质在体内多种酶的作用下被降解,这一过程依赖ATP。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控制泛素合成的基因至少有______________个碱基对,转录后的mRNA由核进入细胞质内经过了______________层磷脂分子。
②人体内不需能量的蛋白质降解过程发生在消化道以及细胞内被称为“消化系统”的______________(填一种细胞器)中。

专题七答案
探究一
I.(1)第一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第二步:把35S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
(2)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内
(3)大肠杆菌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
Ⅱ.(1)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法)
(2)理论上讲,噬菌体已将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大肠杆菌内,上清液中只含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3)①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②是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4)DNA是遗传物质
(5)不能在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N元素
探究二
2.B
3.4n
(1)转录细胞核、线粒体←
(2)胞嘧啶核糖核苷酸乙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组成乙的化学基团之一为脱氧核糖;组成丁的为核糖
(3)RNA聚合酶氨基酸(4)基因在特定的时间选择性表达
(5)3000
(6)翻译后的肽链进行了不同的加工,分别切除了不同数量的氨基酸
(7)初级精母细胞

1.D2.A3.B
4..(1)丙氨酸(2)C(3)翻译转运RNA脱水缩合(4)①2280②溶酶体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肽酶(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