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周教案(苏教版)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7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周教案(苏教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周教案(苏教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挂图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来了,它对小猴子说:“我买9个”。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13-9=□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3个怎样减去9个?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0-9=11+3=4

方法二:13-3=1010-6=4

方法三:9+()=139+(4)=13

……

5、师: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13-9,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算法的优化)

6、试一试。

出示:14-9=12-9=17-9=让学生用方法二来计算。

提示:可以先用小棒摆摆再计算。

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先独立完成,再同伴交流。

(3)全班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算式的含义以及计算的方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计算的方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你能帮小蚂蚁算一算吗?指导书写格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9)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方法一:一个一个地减.

13-9=4方法二:先减去3,再减去6.

方法三:9加(4)等于13.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为继续学习十几减8、7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十几减9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学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做练习一第1题。

(1)分别出示插图,让学生看图说话,从中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同伴交流算法。

2、做练习一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让学生比较一下每组题有什么特点,并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3、做练习六第3题。

游戏“跳树桩”:同桌间合作口算。抽几道题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思路。

4、做练习六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以开火车的形式交流答案。

5、做练习六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做练习六的第6题。

游戏:小青蛙过河。让学生看图说说题意,然后指导书写格式,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并在全班交流答案。

7、做练习六的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说说题目所表示的意思。

8、做练习六的第8题。

第1题,教师指导看图理解题目意思,然后让学生完成在书上,再集体读一读。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

三、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想一想,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十几减9你会算了吗?

精选阅读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周教案集体备课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周教案集体备课

数学 课程教案

6年级:

周次

1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1 授课课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

基本 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11册第1页的例1和“练一练”,练习一的第1~5题。

目的 和要 求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点

及难点

让学生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过程中自主理解并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

正确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题

教学方法

及手段

本课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从中感悟出数学的规律,促进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情境引入

西安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著名的古代建筑,其中就包括闻名遐迩的大雁塔和小雁塔。(出示大雁塔和小雁塔的图片)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题。(出示例1的文字部分)

二、探究新知 1、找出等量关系 题目中的哪句话能清楚地表明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关系? 提问: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提出要求:你能不能用一个数量关系式将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提问: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已知的?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 追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2、列方程解题

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谈话:我们在五年级已经学过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列方程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提问:还可以怎样列方程?

学生列出方程后,要求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列出的方程,并说说列方程的根据,以及可以怎样解列出的方程。

三、引导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你能说说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大致步骤吗?其中哪些环节很重要?

作 业

练习一 1——5题

板书设

等量关系式: ①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 ②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③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周次

1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2 授课课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练习

教学基本 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十一册第2页练习一的6~13题。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能够熟练的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点

及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找出题目中的等量 系

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方法

及手段

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学法指导

观察思考并讨论练习。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整理复习 谈话:上节课我们在五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了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谁来说说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主要有哪些步骤?其中哪个环节你觉得比较重要?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小结,明确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二、计算练习(练习一第6题) 小黑板出示练习一第6题。 提出要求:要想正确的解决实际问题,我们首先要保证在计算上不出差错 集体订正,了解学生的正确率。 提问:(指30x÷2=÷360)在解这道题目时,第一步需要做什么?(方程两边同时×2)这样做依据了等式的什么性质? 三、巩固数量关系练习(练习一第7题) 提出要求:在保证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正确的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 提问:谁来说说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S=ah÷2。联系这个公式你能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吗?。你觉得在这些数量关系中,哪一个等量关系适合列方程?根据这个数量关系我们可以列出怎样的方程? 板书:1.3x÷2=0.39。 第⑵题生独立思考并列出方程。板书:3x+18=19.8。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8题 生独立解决后再要求说说数量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是根据什么样的数量列出的方程。最后核对得数。 提示学生可从得数的合理性来初步检验 2、练习二第9题 师巡视辅导。集体核对时要求学生说说是根据什么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又是怎样找出这样的相等关系的。 3、练习一第10题 4、练习一第11题 作 业

补充习题

板书设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周次

1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3 授课课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

教学基本 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科书第4页例2,”练一练”以及练习二第1~5题。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x=c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点

及难点

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正确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进行解题。

教学方法

及手段

通过教学使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学法指导

学生仔细审题并积极解答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完成书本练习一的内容。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教学例2 出示例2挂图。 提问:颐和园和水面面积与陆地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要求什么问题? 启发:为了看得更加直观和清楚,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表示题目中的水面面积与陆地面积之间的关系呢? 追问:从这幅线段图上你知道了什么?怎样知道的? 提问:如果用x表示陆地面积,那么可以怎样表示水面面积? 启发:题中有怎样的相等关系? 提问:那么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式我们可以怎样列方程? 板书:X+3X=290 提问:这样的方程与我们前面两节课所学习的方程有什么不同之处?出现了两个“X”,同学们会解吗? 指名: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解的。 启发:求出的方程的解,接下来该做什么?这道题可以怎样检验?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本题中有两问,检验时要同时检查两个未知量是否正确。 二、课堂练习 出示练一练。 提问:这题的解答过程与例2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列方程解答这样的问题要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1 提问:谁来说说解这些方程时第一步需要怎样做?(化简)化简的依据是什么? 2、练习二、2 提醒学生:填出的含有字母的式子要进行化简。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2、课堂作业练习二3—5题 四、评价总结。 你们今天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作 业

补充习题

板书设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周次

1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4 授课课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练习

教学基本 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材第5页练习二6~11题以及课后的“思考题”。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能力和符号感。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及难点

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解题。

教学方法

及手段

通过教学使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学法指导

讨论交流,并认真听讲思考。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阅读书本7-8页,并初步理解解方程的依据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谈话引入

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二、练习解方程(练习二、6) 谈话:为了正确的解决问题,在找出相等关系后我们还要能够正确的求出方程的解,下面我们就来进行这方面的练习。(出示第六题) 集体核对。追问:在计算这类方程时,首先要做什么?(化简方程)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7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结合线段图,在小组里说一说题目中数量的相等关系。 追问:题中的“960米”是小丽所走的路程吗?是小明走的吗?那是什么?

(小丽速度+小明速度)×时间=小丽和小明所走的路程和

提问:你能根据这样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吗? 2、练习二、8 提问: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法和整理题中的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3、练习二、9 要求学生独立解决,全班核对。 4、思考题 启发:甲比乙多跑一圈,是指什么? 四、评价总结。 谁愿意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哪些知识?你们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作 业

补充习题

板书设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周次

1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5 授课课题

整理与练习(1)

教学基本 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7页“回顾与整理”,完成“练习与应用”第1~4题。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如ax±b=c、ax±bx=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能力和符号感。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及难点

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方法

及手段

通过教学使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学法指导

尝试与教师一同解决问题,积极思考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阅读书本9页,了解方程解应用的方法。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回顾与整理

组织小组讨论: 实物投影出示小组讨论内容: 1、像3.4X+1.8=8.6、5X-X=24这样的方程各应怎样解?

2、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怎样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举例说明。

二、练习与应用 1、解方程 追问:在解“180+6X= 330” 这样的方程时,我们首先要做什么?在解“27X+31X= 145” 这样的方程时,我们首先要做什么?在得出方程的解后,我们还需要做什么? 指名读题 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提问:武汉长江大桥铁路桥的长度与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武汉长江大桥公路桥的长度与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的长度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三题图。 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提问:小树从 3月1日 到 9月1日 共经过了几个月?长高了多少? 启发:你能找出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吗? 板书:小树原来的高度+6个月长的高度=现在的高度 4、列方程解实际问题 提问:印制画册用去的总钱数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板书:制版费、印刷费 三、评价总结。 谁愿意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哪些知识?你们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作 业 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7题二、巩固练习 板书设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周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周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备课时间:8.25授课时间:8.29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

长度。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3.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

度单位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

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二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备课时间:8.26授课时间:8.30

教学内容:

课本P3,例2,练习一1、2、3。

教学目标:

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尺子、图钉、纸条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

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2.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三课时认识米用米量

备课时间:8.27授课时间:8.3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
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

二、导入新课
由练习三的第6题引入。

教师请一名学生拿着学生尺到讲台前,告诉大家他的尺的长度,再量出黑板的长度,看看量了几次。然后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

三、新课

1.认识米。

(1)认识1米的实际长度。

①教师拿出米尺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让学生把自己的两臂伸平,用米尺或小棍比一比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②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③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2)认识米与厘米间的进率。

教师出示一把折尺,把它拉直,告诉学生这是一把折尺,把它拉直正好是1米。这种尺子可以折叠,携带比较方便,也叫米尺。然后指定一名学生在折尺上数一数,看一看1米里有多少厘米,数完后,教师提问:“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并让学生齐读两遍。
课间活动。

2.用米量。

(1)教师出示1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1盘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较长的距离。然后请两名学生量一量教室的长。量时,要告诉学生要量的物体的左端要对准卷尺的0刻度,尺子要放手拉直,看右端对着卷尺上的刻度几米多少厘米,要量的物体的长度就是几米多少厘米。学生量完后,把结果告诉大家,大家把它填在教科书上。
(2)让学生用卷尺量黑板的长度,看大约是几米几厘米。

四、巩固练习
做练习三的第5、7、8题。
1.第5题的第1、2个测量活动,可以让学生量出自己的身高和小床的长度,填在教科书上。课桌的宽可以让学生量自己的课桌。
2.第8题先让学生读题,再计算。

五、总结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米,请大家用两臂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想一想1米等于多少厘米,100厘米等于多少米,我们量比较长的距离用什么尺去量比较方便?量时要从哪里量起?量到哪里?”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四课时认识线段

备课时间:8.27授课时间:9.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多媒体出示简笔画,让学生欣赏线条的美,对线建立初步印象。

小朋友,你们看这些美丽的图是用各种线画成的。这些线的学问可大了,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去研究一下吗?

2.欣赏后,请小朋友用彩笔在纸上画出你认为最美的一条线。(学生操作,师选取几张贴到黑板上。)

3.这些线都一样吗?谁能给他们分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线有直直的、有弯曲的)

4.揭示课题:认识线段。

师:在线的王国里有许多不同家族的成员,今天我们要认识其中的一位新朋友,它就是“线段”。(出示课题:认识线段)

二、直观比较,感知特征

1.感受线段的“直”

(1)看:(多媒体显示:桌面上的一条线“弯曲状”)问:这根线是什么形状的?

(2)猜:请小朋友猜一猜,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头,向两边一拉,这条线会变得怎样?(师作状后请学生猜)

(3)拉:学生自己动手把线拉直。

(4)比:这样拉出来的线与原来那跟线有什么不同?

(5)多媒体演示并指出: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同时板书。问:线段是什么样的?板书:直直的

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1)导思:用一手捏住线的一头能得到线段吗?(做动作)

(2)指出:这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两个端点”。问: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3)请同桌小朋友互相指一指对方手中线段的两个端点。

(4)认识线段的示意图。

3.出示线段示意图,说明线段可以用“”表示。(多媒体出示)

4.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

多媒体出示: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为什么?

5.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线段(渗透线段有粗细长短)

(1)实际生活中的线段还有很多,下面请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课前准备好的一些东西,找出里面长得像线段的物体或指出哪样物体上有线段。与同组的小朋友交流。

(2)小组讨论,指名交流。

(3)学生举例。明确:如直尺、黑板、课本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同时要求学生指一指或摸一摸它们的每条边。

(4)小结:是啊,线段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尽管它们粗细长短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两个端点,而且都是直直的。

三、画线段

1.你想给你的新朋友“线段”画一幅画吗?线段是直直的能直接画吗?那怎么办呢?(用尺)设想:你还能用其它工具画线段吗?试一试,画一条线段。

2.学生独立画线段,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各种画法。

3.交流画法,选择让不同方法的学生回答,并在黑板上示范画。

4.折线段。

(1)线段不仅可以画还可以折,请小朋友们拿出长方形纸折一折,然后把你折的线段指给同桌看,并指出它的两个端点。

(2)你能折出比刚才那条线段更长的线段吗?短的呢?

四、练习巩固,深化理解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线段,线段的用途可大啦!不信,让我们一起去“智慧宫”里闯关吧!

1.第一关:数线段。(想想做做第3题)

(1)多媒体出示:这些图形各是有几条线段围成的?填在书上。

(2)指名交流。

2.第二关:连线段。(想想做做第5、6题)

出示两个点,提问:谁能以这两点为端点画线段,这样的线段能画几条?

出示三个点,在每两个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几条?猜猜画出了什么图形?画一画然后检查。

出示四个点,还是每两个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几条?独立完成。数一数,交流五个点呢?

五、课堂小结

1.从线段王国里走出来,你对线段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谁来说说你心目中的线段。对于线段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2.你能用线段创作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吗?并且数一数它是由多少线段围成的?

3.激励探索:生活中还有许多数学知识,只要大家勤动脑,勤动手,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五课时长度单位复习课

备课时间:8.27授课时间:9.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巩固长度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2.培养学生数学估计能力,求异的思想。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工具获得数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猜题导入

今天要看一看哪一位小朋友的眼力最好。谁能来猜猜老师的身高?其实只要我说一个数字你就知道了。“165()。(生补充“厘米”)”你刚才加上的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除了厘米我们还学习了别的长度单位吗?(米)

二、复习基础

很好,那今天我们就来复习长度单位。板书。米和厘米谁大谁小呢?

1.他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1米=100厘米、2-1-3、2-2、2-3那什么时候用厘米什么时候用米呢?2-1-1、2-5题。这是小明早上写的一篇日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早晨,我从2厘米长的床上起床,用15米长的牙刷刷牙。吃完早饭,急忙去上学,路上还碰到了身高165米的王老师。到了学校,我马上拿出厚1cm的课本看起来。

你为什么笑啊?你说说原因?那应该怎么办呢?你想改哪一个?改变后为:请用手势来表示对错。(用手势来表示“√”“×”)。

一本书长15米。()操场的旗杆高10米。()1根粉笔长约1cm。()

2.同学们复习的很认真,现在我们来轻松一下,老师给同学们讲个小故事:看,统一长度单位是多么必要啊,要不就又该出误会了。1题

3.我们测量的工具是什么?(尺子)我们常用的是什么尺?怎样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呢?请同桌两个人共同来回忆。2-1-2、2-4、2-6

4.在本单元中我们还学习了线段。谁能说说什么是线段?(有两个端点的直线叫线段)3-15、怎样来画线段呢?(注意审题哦)3-2、3-3

四、深化小结

2016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周集体备课教案(苏教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6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周集体备课教案(苏教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八大家小学集体备课最佳方案

(由主备人根据集体研讨整理)

单元解读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中,教师应认真抓好本册所安排的关于自主修改作文和多种渠道学语文的习惯培养,把它们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比如,本册习作课文中,专门安排了修改作文的练习,就应该将其作为一次习惯培养的实践来进行教学。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应以读为主,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含义,体会少年儿童热爱自然的情感以及保护环境的意识;应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反复朗读,细细体会字里行间所体现出来的儿童的勃勃生机。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中教师可努力创设情景,采取学生交流等方式,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进一步感悟语言,体会语言的魅力。

《早》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在朗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推敲课文(包括词句、段落、篇章)的含义、情调、韵味,想象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和情绪,从而把自己当成作者,靠朗读代替作者讲话,代替作者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抒发情怀。

《古诗两首》教学中一定要认真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引导学生观察文中的配画或采用多媒体音像手段,帮助学生进入诗的意境。要启发学生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再现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文本所表达的内涵。

《习作1》本次习作教学教师应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将具体观察的影像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习作要点讨论”对例文的写法作了简要而精当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领会和借鉴例文的写作方法。

《练习1》着重指导学生积累,激发创作的兴趣。在反复诵读诗文中感悟文章渗透着的饱满情感,并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这些意境。能在具体的模拟情境中感受“如何请人帮忙”及“如何面对别人的求助”。

《古诗两首》都是描写春天的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诗人以探出墙外的红杏来渲染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宿新市徐公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诗篇描绘的是幽静安逸的田园风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和追逐黄碟的生动画面,前两行写春天景色的特征,后两行写儿童的活动,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渗透着诗人对美丽的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

《习作1》是一次写景状物类习作。本次习作教学教师应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将具体观察的影像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习作要点讨论”对例文的写法作了简要而精当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领会和借鉴例文的写作方法。

《练习1》共安排了五个板块,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其中诵读与欣赏、口语交际是训练的重点。 

单元课时分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课时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2课时

2、《暖流》《只拣儿童多处行》……………...3课时

3、《只拣儿童多处行》…………………….…2课时

4、《早》……………………………………..…2课时

5、《古诗两首》…………………………….....2课时

习作一………………………………….…..….2课时

练习一 …………………………………..…...3课时 

教学内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暖流》、《只拣儿童多处行》、《只拣儿童多处行》、《早》、《古诗两首》、习作一、练习一

教材分析 1、关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册课本承接前9册“习惯篇”的内容,继续在课本开头安排了有关自主修改和通过多种渠道学语文的图片,作为全套教材关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系列之十。教学中,教师应认真抓好本册所安排的关于自主修改作文和多种渠道学语文的习惯培养,把它们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比如,本册习作课文中,专门安排了修改作文的练习,就应该将其作为一次习惯培养的实践来进行教学。

2、第一单元的主题为“春光无限”。本单元由一首现代诗歌,两篇叙事散文,两首古诗组成,通过诗歌、散文的形式,让学生们充分感知春光的美好。乃至感受到春光也来源于自己----有儿童的地方就有春天!古诗的描绘更加证实了这些,那飞入菜花得意的蝴蝶,十分懊恼的儿童,二者相映成趣,透射着自然美和人性美。

春光在哪里?春光在青山碧岭之间——“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走遍青山碧岭,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春光在小天使般的儿童身上——“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春光在喷花的海棠树间——“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华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春光在冰清玉洁的梅花的花瓣上——“腊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春光在红杏枝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春光在黄蝶飞舞的菜花丛中——“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诗歌,描绘了植树造林对于改造荒山野岭,改善生态环境的巨大作用,表达了少年儿童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科学的认识,抒发了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怀。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一篇语言优美、情感纯真的散文,课文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的“赶春”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旺盛生命力的花儿。

《早》是一篇精美的游记,通过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腊梅花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的描述,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古诗两首》都是描写春天的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诗人以探出墙外的红杏来渲染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宿新市徐公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诗篇描绘的是幽静安逸的田园风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和追逐黄碟的生动画面,前两行写春天景色的特征,后两行写儿童的活动,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渗透着诗人对美丽的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

《习作1》是一次写景状物类习作。本次习作教学教师应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将具体观察的影像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习作要点讨论”对例文的写法作了简要而精当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领会和借鉴例文的写作方法。

《练习1》共安排了五个板块,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其中诵读与欣赏、口语交际是训练的重点。 

学情分析 全校共有学生485人。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自主的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平时喜爱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但是,由于少部分学生因为基础较差、没有学习兴趣或是留守学生,或者缺少家长的辅导帮助,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不能倾听,不爱思考,不能认真按时完成作业,需要老师加强督促,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兴趣;使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2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观察时做到按一定的顺序并能抓住重点,还要能根据事物的特点展开联想。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理解文本,能谈出自己对文本的独特体验。

4、学生能学会搜集、查阅相关资料和种种趣闻以及相关诗歌。

5、能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6、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7、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8、学会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或困难时向别人请求帮助,也要学会帮助别人。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观察时做到按一定的顺序并能抓住重点,还要能根据事物的特点展开联想。

难点:抓住景物特点。

教法与学法教法:自主实践,合作交流,通过演示,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求知的学习状态中展示个性。

学法:自主讨论、小组合作、实际操作、观察想象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亲自探索,主动发现,让他们学的轻松,学的快乐,学的愉快。

 

课前准备1、实物投影仪2、挂图。3、课文录音。 4、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分课时)二度备课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

教学目标:

1.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2.在观看图画的过程中,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

3.学生通过自主学

重点难点:

1.学生通过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2.学会修改作文。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2.课外阅读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

自主探究方案:

一、自主阅读。

1.看懂文中每幅图,弄懂每幅图的意思。2.能用一段话描述出图中描述的情景。

二、搜集资料。

搜集一些有关实践的名言。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展示自学——教师了解学情

1.同学们,从小学到中学语文一直是门很重要的功课,你知道为什么要学好语文呢?学好语文有什么意义?

2.学好语文是不是就是上好语文课,读好语文书呢?请你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你平时是怎样学习语文的?

二、学生“学习释疑”——教师“点难拨疑”

1.过渡: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学习语文的途径,除了这些还可以有哪些渠道学习语文呢?我们一起来看图。

2.学生看图,想一想:学习语文的渠道有哪些?

3.汇报交流,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周(第1课-3课)教学设计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周(第1课-3课)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下

周(1-3)

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为专项识字,编排了四篇

文——《春夏秋冬》《姓氏歌》《小青蛙》《猜字谜》作为识字的语言材料。从内容上看,四篇

文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内容丰富多彩,有大自然、姓氏、小动物;从形式上看,有词串、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符合此阶段学生的语感特点。
《春夏秋冬》通过情境图描述了

年四季的景色特点和大自然的美景,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姓氏歌》这首小儿歌为学生列举了常见的姓氏,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中国姓氏文化的趣味,知道姓名也能帮助识字,拓展了学生的识字渠道。
《小青蛙》以儿歌的方式创设识字情境,让学生初步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的构字特点,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猜字谜》编排了两则简单有趣的字谜,让学生在猜字谜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初步掌握猜字谜的基本方法。
“口语交际”的训练重点是听故事和讲故事,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倾听理解故事内容,并能够以洪亮的声音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从而更好地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语文园地

”安排了“趣味识字”“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

起读”等几个部分,通过形式多样的识字写字、阅读、积累等活动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书写能力和阅读能力。
二、学情分析
经过

年级上半学期的学习,此阶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

定的识字量,初步感受到了识字的乐趣,并且掌握了

定的识字方法。本单元就是在此基础上,安排了四篇识字

文,进

步鼓励学生拓展识字渠道,扩大学生的识字量,促使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对于

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可以帮助他们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但是由于受到知识和思维水平的限制,他们掌握的识字方法有限,难以对识字保持持久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创设丰富的、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鼓励他们借助汉语拼音自主识字、读文,并采用形式多样、活泼有趣的教学手段在指导识字中给予

定的方法指导。同时要结合

文插图、多媒体

件等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意思,在识字的过程中注重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
三、

要求: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4、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5、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文。
6、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

文中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四、单元学习目

1.认识本单元51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28个汉字,积累相关词语,进

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词串、儿歌,背诵《姓氏歌》。
3.理解

文内容,认识表示

年四季的季节名词,了解常见的姓氏.初步认识字谜这种文字现象。
4.初步了解形声字,体会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5.初步认识26个字母,读准音,区分形。
6.借助汉语拼音自主识字读文,巩固汉语拼音,提高识字、写字能力。
7.在

外阅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8.通过学习姓氏儿歌、表示天气的词语等拓展学生的识字渠道。
9.在听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进

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10.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11.初步体会到中国姓氏文化和字谜的有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五、学段目


低年级:重点是字、词、句教学。要加强词、句的理解和运用,还要把

文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培养提取简单信息的能力。
六、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本单元51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28个汉字,积累相关词语,进

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文。
3.结合具体语境、情境,感受汉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汉字的兴趣。
七、单元教学内容:
1.春夏秋冬2.姓氏歌3.小青蛙4.猜字谜
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语文园地

八、单元教学时间:
1.春夏秋冬………………………2


2.姓氏歌…………………………2


3.小青蛙…………………………2


4.猜字谜…………………………2


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1


语文园地

………………………3


九、教学方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以读代讲
十、教学准备:多媒体

件、条形磁性粘贴

、教学过程:

题识字1.春夏秋冬


主备人孙丹丹周次

1周

与教材分析

分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

文插图和多媒体

件帮助学生理解短语意思,利用自主识字、随文识字、图字结合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
教材分析:《春夏秋冬》通过情境图描述了

年四季的景色特点和大自然的美景,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经过

年级上半学期的学习,此阶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

定的识字量,初步感受到了识字的乐趣,并且掌握了

定的识字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创设丰富的、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五个汉字,正确书写“春、风、冬、雪”四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短语,并理解其意思。
3.了解大自然

年四季的不同景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认识五个汉字,正确书写“春、风、冬、雪”四个汉字。
2.了解大自然

年四季的不同景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与媒体师:生字词卡片,多媒体

件。
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

文,欣赏插图。

教学过程

前三分钟:古诗二级


、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1.师导入:时光老人有四个孩子,他们的名字分别叫做:春、夏、秋、冬,今天我们就来和这四个孩子交朋友。(相机板书

题,指名学生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2.多媒体出示有关春、夏、秋、冬的四幅图片,给予学生直观的认识。
3.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主交流对这四个季节的了解。
二、初读

文,识字读词
1.学生自主观察

文插图,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词语和短语,多读几遍,并与同桌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师出示词语卡片“春风”“夏雨”“秋霜”“冬雪”,指名学生认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强调“风、霜”是后鼻音,“春”是翘舌音。
3.图文结合,理解词语。
(1)师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话说

说图上都有什么。
(2)指名学生交流,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把句子说清楚,读完整。
(3)师适当小结指导:春风姐姐吹了

口气,就染绿了大自然;夏天是个急性子,经常会下起暴雨;秋天天气变凉,小草和树叶上会结霜;冬爷爷送来了雪花的礼物,小朋友们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开心啦!再次出示词语卡片,学生齐读。
(3)游戏巩固:找朋友(把“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四个词语和相应的图片连起来)。
三、认读短语,巩固识字
1.学生自读四个短语,读准字音,同位相互检查。
2.指名学生朗读,注意正音:“吹”是翘舌音,“落、降、飘”都是三拼音节,要读准确。
3.引导学生发现四个短语和刚才学习的四个词语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比较交流,师小结:不同之处是短语比词语多了

个字,这个字都是表示动作的。
4.学生再读短语,结合自己的理解配上相应的动作。
5.指导学生朗读短语,并配上相应的动作,说说这四个动作的不同之处。
6.师小结:春风很轻很温柔,所以用了“吹”;夏雨很有力气,从空中往下掉,所以用了“落”;而秋霜是因为气温下降才形成的,所以用了“降”;雪花就像快乐轻盈的小天使,在天空中飘来飘去,所以用了“飘”。相机再出示这四个要求会认的汉字卡片,全班齐读。
7.学生交流记住这些汉字的方法。如:“霜”是

种天气,用了雨字头;“飘”好像是被风吹起来的,所以用了风字旁;“降”是左右结构,双耳旁(左耳刀)。交流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充分的鼓励,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

定的识字方法。
8.学生练习有节奏地朗读这四个短语。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本节

要求会写的四个生字:春、风、冬、雪,指名生再次认读,口头组词。
2.学生自主观察,交流识记方法和写字要领。
3.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小结:“春”字的撇画和捺画要舒展;“风”字是半包围结构,外框空间要大

些;“冬”字下面的两点要居竖中线上,上点略小,下点略大;“雪”字是上下结构,雨字头略宽,各部分要写得扁

些才好看。
4.师范写,生观察书空后自主描红、临写。
5.师巡视指导,强调学生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姿。
五、

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

我们认识了时光老人的四个孩子,了解了他们各自的特点,还结交了很多有趣的汉字朋友,收获可真多呀!
板书设计:
1.春夏秋冬
教学评价

、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二、选字填空。(只填序号)
①落②吹③飘
春风姐姐轻轻()了

口气,大自然就醒来了。夏雨()在池塘里,盛开了

朵朵小水花。雪花从空中()下来了,真美啊!

时备

题识字1.春夏秋冬


主备人孙丹丹周次

1周

与教材分析

分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

文插图和多媒体

件帮助学生理解短语意思,利用自主识字、随文识字、图字结合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
教材分析:《春夏秋冬》通过情境图描述了

年四季的景色特点和大自然的美景,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经过

年级上半学期的学习,此阶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

定的识字量,初步感受到了识字的乐趣,并且掌握了

定的识字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创设丰富的、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3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词语和短语,想象它们描绘的美景。
3.了解大自然的常见景物,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四季的季节特点和美丽的大自然,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与媒体观察法、练习法


结合

文插图和多媒体画面理解

文内容,巩固识字,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谈

谈自己对

年四季和美丽自然的认识。
教学过程

前三分钟:古诗二级


、复习巩固,导入

1.出示上节

学习的生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师过渡:大自然是

位美丽的画家,每

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美景,今天我们就

起去欣赏她的美丽景色吧!
3.师配乐播放美丽自然的图片,生欣赏。
二、学习

文,识字读词
1.学生自主观察

文插图,借助拼音认读

文中的词语和短语,与同位相互检查。
2.多媒体出示

文插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都有哪些景物,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达引导学生将口头语言表达完整、流畅。
3.根据学生的表达情况,相机出示词语卡片“青草”“红花”“游鱼”“飞鸟”,指名多生认读,全班齐读,确保每

位学生都能读正确。
4.鼓励学生用这四个词语练习说句子。如:春天到了,小河边长出了绿绿的青草。
5.师过渡:

文中是怎么来写这四种景物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

读四个短语。
6.指名学生朗读这四个短语,根据学生的朗读及时正音:“池”是整体认读音节,翘舌音。
7.多种方式练习朗读短语:同位互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全班齐读。
8.游戏巩固识字效果:出示本节

的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交流识字方法(如:“游”“池”都和水有关,用了“氵”旁),并练习口头组词。
三、欣赏图片,拓展提升
1.师过渡:大自然这位神奇的魔术师,宝盒里还藏着许多美景呢!不信,你们瞧!(师多媒体播放相关大自然的美丽图片,生欣赏。)
2.师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看到的图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大自然还有哪些景物,如:太阳、小河、大山、田野、蚂蚁等,师适当板书。
3.鼓励学生用刚才说的词语学着

文中的短语说

说,如:太阳照、小河清、大山高、田野美、鸟唱歌、蚁钻洞等,师适当板书,学生自由朗读。
四、指导汉字书写
1.出示本节

中要求会写的三个汉字:花、飞、入,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理解。
2.学生自主观察这三个汉字的笔顺,想想用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这些汉字的写法。
3.指名学生交流笔顺和字形记忆方法。如:“花”是草字头下加个“化”,“入”和“人”要注意区别。这

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想法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指导,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4.师范写讲解,生观察并书空。“飞”字

笔横折斜钩要稍呈俯势,“人”字撇短捺长。
5.生描红、仿写、书空,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五、

堂小结
同学们,大自然是

幅美丽的画,大自然是

位神奇的魔术师,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体验,就能体会到更多的生活的乐趣。这节

,我们在大自然的宝库中又学到了很多生字和词语,大自然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啊!
板书设计:
1.春夏秋冬

年四季: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美丽自然:青草红花游鱼飞鸟

二次备

教学评价

、生字开花(组词)
()()()()
花飞
()()()()
二、将下列词语排列成

句通顺的话,别忘了加上

点哟!
小鸟树林

只只飞入了

时备

题识字2.姓氏歌


主备人孙丹丹周次

1周

与教材分析

分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鼓励学生拓展识字渠道,扩大学生的识字量,促使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
教材分析:《姓氏歌》这首小儿歌为学生列举了常见的姓氏,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中国姓氏文化的趣味,知道姓名也能帮助识字,拓展了学生的识字渠道。

学情分析经过

年级上半学期的学习,此阶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

定的识字量,因此可以进

步鼓励学生拓展识字渠道,扩大学生的识字量,促使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认识儿歌

小节中的6个生字,书写“姓,什、么、双”4个汉字。了解常见的姓氏,区分读音相近的姓氏的不同写法。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

小节并练习背诵。
教学重难点1.认识儿歌

小节中的6个生字,书写“姓,什、么、双”4个汉字。了解常见的姓氏,区分读音相近的姓氏的不同写法。
2.激发学生对中国姓氏文化的兴趣。
教学方法与媒体充分利用学生姓名这

程资源激发学生对于

文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前三分钟:古诗二级


、结合学生姓氏,谈话导入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

前准备好的姓名卡片,说说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名字。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名字分为两个部分,姓和名,通常情况下,名字中的

个字就是姓。(相机指导生字“姓”的书写:左右结构,女加生,“女”字在作偏旁时,

三笔横画改为提画,不能出头。)
3.板书

题:姓氏歌,指名学生朗读,注意正音:“姓”是后鼻音,“氏”是整体认读音节,并与“低”加以区分。
二、学习

小节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朗读

小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

、二句,相机出示词语卡片“什么”、“李”,指名学生认读,注意正音:“什”是前鼻音,“么”读轻声;“李”是边音,相机交流“李”的识记方法:上下结构,木加子。
(2)指名学生朗读

三、四句,出示词语卡片“张”,强调“张”是翘舌音,交流识字方法:弓加长,张。
(3)指名学生朗读

五句,出示词语卡片“古”“吴”“双”,指名学生认读,交流识字方法,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再读

小节,巩固识字。
(1)学生再次自由朗读

小节,将这

小节中出现的姓氏用笔圈出来,和同位交流。
(2)指名学生朗读

小节,汇报出现的姓氏,教师相机板书:李、张、胡、吴、徐、许。
(3)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重点区别“胡”和“吴”、“徐”和“许”。
师质疑:引导学生发现这两组姓氏读音很接近,当别人没有听清是姓“胡”还是姓“吴”,是姓“徐”还是姓“许”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适当小结:可以通过字形的不同组合来加以区分。
学生再次朗读:“古月胡,口天吴,双人徐,言午许。”
4.游戏巩固。
摘苹果送朋友:将六个姓氏卡片剪成苹果状,贴在黑板上,指名学生上黑板摘苹果,苹果反面写的是什么姓氏,读出来,送给班级姓该姓氏的同学。
5.练习熟读并背诵。
(1)学生再次练习朗读

小节。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同位

答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全班齐读。
(3)指名学生背诵,全班齐背。
三、书写指导
1.出示

小节要求会写的字:什、么、双,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
2.学生自主观察字形,交流识记方法,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师范写讲解:“什”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双”左右相同,左边略小,又字的捺画变成点画。生观察书空。
4.学生自主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
5.交流反馈,评议提高。
四、

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

我们认识了生活中的

些常见姓氏,区分了它们的字形,还学习了写字。

下,请同学们继续了解自己的家人还有哪些姓氏,我们下节

起来分享。
板书设计:
2.姓氏歌
李张胡吴徐许

教学评价

、连

连,组成有关姓氏的汉字。
木弓口讠彳古

长天子月午余
二、给下列汉字加个部首,组成

字再组词。
女()
十()
又()

时备

题识字2.姓氏歌


主备人孙丹丹周次


与教材分析

分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鼓励学生拓展识字渠道,扩大学生的识字量,促使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
教材分析:《姓氏歌》这首小儿歌为学生列举了常见的姓氏,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中国姓氏文化的趣味,知道姓名也能帮助识字,拓展了学生的识字渠道。

学情分析经过

年级上半学期的学习,此阶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

定的识字量,因此可以进

步鼓励学生拓展识字渠道,扩大学生的识字量,促使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认识儿歌

二小节中的6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国、王、方”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

二小节,背诵

文。
3.了解有关百家姓的小知识,培养学生对姓氏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认识儿歌

二小节中的6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国、王、方”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

二小节,背诵

文。

教学方法与媒体反复地朗读

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前三分钟:古诗二级


、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姓氏、什么、张、胡、吴、徐、许,指名认读。
2.说说自己班上还有哪些不同的姓氏,师相机板书。
3.师过渡:我们中国的姓氏有很多,古人曾经编过

本书,叫《百家姓》,里面收集了常见的姓氏,这节

我们就

起来学习。
二、学习

二小节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

二小节,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

二小节。
(2)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并出示词语卡片:中国、赵、钱、孙、周、郑、王、东方、上官,指名学生认读,强调:“赵、周”是翘舌音,“王、方”是后鼻音。
(3)全班齐读

二小节。
3.巩固识字。
(1)学生再次朗读

二小节,画出其中的姓氏,再读

读。
(2)指名学生交流

二小节中出现了哪些姓氏,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张贴相关卡片: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
(3)再次打乱顺序,指名学生认

认这些姓氏,并说说自己的家人或同学有哪些人是这个姓。
(4)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字形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并渗透

定的识字方法。如:“赵、钱、孙”都可以用

小节的汉字组合法来识记;“周”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土”加“口”;“王”是“三”字中间加

竖。
4.了解单姓和复姓。
(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黑板上这些姓氏有什么不同。
(2)指名学生交流,教师小结:中国的姓氏中,大部分是

个字,也有两个字的,如:东方、欧阳、上官等,这样的姓叫复姓。
5.游戏进

步巩固:师出示

张姓氏卡片,班上是这个姓氏的小朋友站起来,大声说:示例:我姓钱,金钱的钱。
6.朗读并背诵

二小节:生自由朗读

二小节,通过拍手读感受其中的节奏,练习背诵。
三、适当拓展,激发兴趣
1.师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国的姓氏有很多,除了

文中提到的姓氏,你们还知道哪些姓氏呢?
2.学生自主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板书,拓展学生的识字量。
3.师小结:古人也把常见的姓氏编成《百家姓》

书。师简介《百家姓》:此书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百家姓》并不是按照姓氏人口的多少来排序的。据最

的资料统计,“王李张刘”这四个姓氏的人最多。
4.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历史名人、现当代名人姓什么:学生自主交流,师适时板书。(预设:司马光姓司马,诸葛亮姓诸葛,毛泽东姓毛,周恩来姓周,朱德姓朱,王二小姓王,等等。)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

二小节要求会写的字:国、王、方,指名认读,口头组词。
2.学生自主观察字形,交流识记方法和书写笔顺,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教师范写讲解:“国”是全包围结构,笔顺规则是先外后内再封口;“方”字的笔顺中,

三笔是横折钩,略呈仰势。学生观察书空。
4.学生自主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
5.交流反馈,评议提高。
五、

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

我们初步了解了《百家姓》,知道中国姓氏有很多,其实,每

个姓氏都有自己的来历和故事,希望

下同学们能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上

去查

查自己姓氏的故事,你

定会有

的收获。
板书设计
2.姓氏歌
常见姓氏:李、张、胡、吴、徐、许
《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单姓)
诸葛、东方、上官、欧阳(复姓)
二次备

时备

题3.小青蛙


主备人孙丹丹周次

1周

与教材分析

分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对于

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难以对识字保持持久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创设丰富的、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材分析:《小青蛙》以儿歌的方式创设识字情境,让学生初步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的构字特点,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学情分析

年级学生已经有了

定的识字量,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帮助他们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初步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的构字特点,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教学目标

1.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对比认识“清、晴、眼、睛”等12个生字。
2.知道

个偏旁和不同的偏旁组合,会组成几个不同的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

文。
教学重难点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对比认识“清、晴、眼、睛”等12个生字,会写“青、清”等7个生字。

教学方法与媒体观察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前三分钟:古诗二级

、激趣导入
 1.猜谜激趣。
 

件出示: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孩子们,猜猜看,它是谁?(青蛙)
 2.揭题:今天,我们认识的

朋友就是小青蛙。(板书:小青蛙)
 3.

件出示漂亮的小青蛙。
导学:同学们想和小青蛙交朋友吗?那就和它打个招呼吧!(学生齐读

题)
 4.说说你对青蛙有哪些了解。
 5.青蛙穿着绿衣裳,你知道它的名字中哪个字表示的是绿色的意思吗?(青)
 6.导入:同学们真聪明!你们看,小青蛙还为咱们带来

首儿歌呢!(学生齐读

题)
设计意图:用有趣的谜语把学生带入情境,拉近了学生与小青蛙的距离,既让学生感到

奇,又为学生创设了

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也为整堂

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读文识字
(

)初读

文。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仔细听,听准你圈画的生字的读音。
 2.导学:多有趣呀!你们想读吗?请大家自由读

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那该怎么办呢?(查字典、问老师、问同桌、借助拼音)读完后,请你们把圈画出的生字、词读三遍。
 3.检查读文。教师相机正音。
(二)随文识字。
 ★学习

句。
1.指生读

句。
2.指生评议朗读。
3.赛读。
4.相机学习生字清、晴、眼、睛。
(1)指生领读生字。
(2)先引导学生小组内观察;然后让学生读读这几个字;最后让学生说

说发现了什么。
(3)汇报交流:
 预设


清、晴、睛三个字的读音有点像,字形里面都有青字。
 ①导学:猜猜它们是什么意思。我们把它们放回

文里读

读,再看看图,好吗?
预设:清,清水的清。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导学:带三点水旁的字表示与水有关,谁还能说出带三点水旁的字。
师出示

杯清水和

杯浑水,引导学生进

步理解。
晴:太阳出来就表示天气晴,所以是日字旁,表示与太阳有关。(出示晴天的图片)
导学:谁能给晴找个相对的朋友?(出示阴天的图片)
扩词:雨过天晴、晴空万里。(练习说话)
睛的部首是目字旁,表示与眼睛有关。我们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

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
 ②导学:怎样区分睛和晴?
 ③想想还能给青加上什么部首,组成哪些字。(发现生字中的请、情)
预设二:
 眼、睛都是目字旁。
 ①说说这两个字都和什么有关。
 ②请眨眨你们的小眼睛。
5.指导朗读。
 (1)导学: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句子中,你还能读准吗?
 (2)男女生赛读

句。
 ★学习

二句。
1.指生读

二句。
2.相机学习生字保、护、害、事、情。
 (1)指生领读生字。
 (2)引导学生小组内交流如何识记这几个生字。
3.指导朗读。
(1)导学: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句子中,你还能读准吗?
(2)全班比读

二句。
 ★学习

三句。
1.指生读

三句。
2.指生评议朗读。
3.赛读。
4.相机学习生字请、让、病。
(1)指生领读生字。
(2)引导学生交流如何识记这几个生字。
5.指导朗读。
(1)导学: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句子中,你还能读准吗?
(2)小组比读

三句。
(三)巩固生字。
 1.挑战过关。(认读生字)

关:读读带拼音的生字。

二关:擦掉拼音认读。

三关:读读你手中的生字卡片,遇到不会的及时请教身边的同学或老师。

四关:读老师手中打乱顺序的生字卡片。

五关:开火车读,看看哪组最棒。
 2.找朋友游戏。

名同学手中拿着

张生字卡片,其他同学要快速找到这个生字的形近字卡片,然后站在

起,同时要用自己的生字卡片上的字组

个词语。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此环节老师对生字的教学非常扎实。在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等方面花了很多时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并使学生能够采用多种方法主动识字。用游戏加以检测,更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识字的动力和兴趣。
二次备

教学评价1.想

想猜


睛情睛请清
眼睛()问()水()天心()

时备

题3.小青蛙


主备人孙丹丹周次

1周

与教材分析

分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对于

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难以对识字保持持久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创设丰富的、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材分析:《小青蛙》以儿歌的方式创设识字情境,让学生初步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的构字特点,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学情分析

年级学生已经有了

定的识字量,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帮助他们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初步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的构字特点,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教学目标

1.会写“青、清”等7个生字。
2.懂得青蛙对农业的作用,树立保护青蛙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会写“青、清”等7个生字。
2.懂得青蛙对农业的作用,树立保护青蛙的意识。

教学方法与媒体观察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前三分钟:古诗二级

、复习儿歌
二、初步了解儿歌的意思。
三、指导书写
 1.

件出示生字:青、清、气、晴、情、请、生。
 2.学生读字。
 3.导学:这几个生字宝宝,你能给它们按结构分

下类吗?
上下结构:青
左右结构:清 晴 情 请
独体字:气 生
 4.根据结构特点,重点指导:青、请、气。
 (1)教师指导书写青。
①导学:认真看

下:青字共几笔,每笔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②教师边范写边强调:竖在竖中线上,下面月的丿变成丨,横折钩的横在横中线上。
③学生书空跟写。
④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再试写

个青字,教师巡视指导。
⑤教师展示字例,学生评价。
⑥学生再写2个青字。
 (2)教师指导书写请。
①导学:想想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特点是什么。仔细观察每

笔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书写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②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领。
③学生书空跟写。
④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再试写

个请字,教师巡视指导。
⑤教师展示字例,学生评价。
 (3)教师指导书写气。重点强调

四笔的写法。
设计意图:

年级是书写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师要抓住每

次时机指导学生写字。在进行写字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读字,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笔画的书写,提升学生的汉字审美能力,再通过书空、描红等美观地书写生字,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四、总结延伸
1.同学们,学了这首儿歌,你们喜欢小青蛙吗?为什么?你们以后会怎么做呢?(交流怎样保护小青蛙)
2.总结:对呀,青蛙是捉害虫的小能手,更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

起保护小青蛙,好吗?回家把这首儿歌背给你们喜欢的人听,让他们和我们

起保护小青蛙吧!
设计意图: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在学生识字学文之后问你们喜欢小青蛙吗?为什么?你们以后会怎么做呢?这几个问题,让学生更加明晰青蛙是益虫,我们应该保护它。而把这首儿歌背给你们喜欢的人听既巩固了儿歌的学习,又将保护青蛙的思想传递给更多的人,可谓

举多得。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周第一单元《马》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周第一单元《马》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五年级第一周教案(8.31-9.4)

一、周学习内容:第一单元《马》,包括两篇现代文:《天马》、《巩乃斯的马》,两首古诗:《房兵曹胡马》、《马诗》,一个语文天地。

二、周学习重难点:

1.生字::vml?>天马

 艺术——构思巧妙体态轻盈神形兼备

珍品

象征——腾空飞速前进的中国

课后反思

古诗二首授课时间:周﹍﹍

整体设计

个性设计

分析

分别选取了《房兵曹胡马》与《马诗》两首诗歌。这两首古诗应该说是写马中的极品。虽然都是写马,但又各具气象,特色鲜明。

学法

教师导法

朗读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学生学法

诵读为主,读中自悟词句的大致意思,在自读体会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交流对语句的体会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理解重点词。

2.积累目标:●用多种方法熟读古诗,体会两首诗的相同于不同之处。●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3.生字目标:杜甫宛堪骁

学习重点

1.初读感知点:

●借助工具书,朗读古诗,读流畅。

●认识两位唐代诗人。

●小组交流,对诗文的初步感知。

①诗意②诗的不同点。

2.细读感悟点:

●《房兵曹胡马》

①第1.2句写外貌,第3句赞美马的精神,第4句借马抒情。②理解重点词。③描述胡马外貌。④读悟作者情感,明白写作目的。⑤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马诗》

①诗中的比喻句。②理解重点词。③谈对后两句的理解。④理解诗人情感。⑤说说诗意。

3.能力训练点:

●背诵两首古诗。

●比较两首古诗不同点。(课后第1题)

4.拓展延伸点:

查找朗读有关马的诗文。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巩乃斯的马授课时间:周﹍﹍

整体设计

个性设计

分析

本篇课文将作者对马的描写和自己对生命的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对马的赞美和对自己追求自由的情感从而得到自然的流露,借助于特定的物来表现特定的情感,让读者在对物的感知过程中,自觉地理解文章主题,获得水到渠成的效果。

学法

教师导法

自学与探究

学生学法

不同形式的朗读中体会作者心情。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感受“巩乃斯的马”的可爱,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感。●体会“马”的精神和“人”的情感的合拍。

2.积累目标:●学习抓住典型场面进行描写以突出主题的写作手法。●学习对“马”的两个场面描写。●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全文。3.生字目标:(峡挟)(知痴)(怆)

学习重点

1.初读感知点:

●用金钥匙教的方法快速阅读。

●你读懂了什么?(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细读感悟点:

●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第2.3自然段:①这两段描写的什么?②画出这两段中的比喻句,从这些比喻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③朗读比喻句,交流自己的批注,参与到他人的讨论中来。

●第4自然段中,你体会到什么?

●你从课文中体会到巩乃斯的马的性格是什么?

●说说作者是怎样进行描写的,充分表现马的生命活力?

3.能力训练点:

●学习生字。

●背诵课文。

4.拓展延伸点:

●画文中的一个场面。

板书设计

巩乃斯的马

夏日雨中 群马狂奔的场面

是力量的展示,是生命的赞歌。

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周第一单元师生教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周第一单元师生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语文教案

四年级第1周教案(8.31—9.4)

一.周学习内容:周教学内容:本单元以《师生》为主题,编排了《师恩难忘》《孔子和学生》两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

二.周学习重难点:

1.生字:一类字19个,二类字3个。

2.积累:▲品读课文,初步体会师生间情感的珍贵。

▲懂得老师对自己教育时良苦用心,从而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回报老师的付出。

▲阅读“语文天地”中的名句格言。

▲通过“畅所欲言”“开卷有益”“初现身手”等环节的学习,再次体会师生间真挚情感。

作文:题目:《老师,我想对您说》。

训练目的: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请把你想对老师说的话写在日记里或贺卡上。

写作要求:▲内容形式不限

▲试着加入心理描写。

三.周学科融合:,初步体会师生间情感的珍贵,懂得老师对自己教育时良苦用心,从而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回报老师的付出。

四.周学情分析:在本周的学习中,教育学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生难忘。

师恩难忘授课时间:周﹍﹍

整体设计

个性设计

分析

课文记叙了田老师以讲故事的方式教授孩子学习古典诗词,培养孩子成长的往事,体现出他巧妙的教学方法,歌颂了老师的敬业精神,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学法

教师导法

激趣导入启发式教学

学生学法

以小组合作,自学为主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师生间情感的珍贵。

▲划出文中的重点字词。

▲懂得老师对自己教育时良苦用心,从而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回报老师的付出。

2.积累目标:

▲记忆文中的名句。

▲积累词语:娓娓动听身临其境戛然而止引人入胜十年树木百年育人。

3.生字目标:兄描娓姥叨恍窍畔杖恭

1.初读感知点: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通过什么描写,表现田老师口才,文笔都很好?

▲表现了我怎样的情感?我又是怎么做的?

2.细读感悟点:

▲课文共几个自然段?可划分几个部分?

▲从哪里可以看出田老师在教学上颇费心思?

▲田老师爱编故事对“我”有什么影响?

▲通过学习课文,你明白了什么?如何感恩老师?

3.能力训练点:

▲熟读课文

▲生字:

兄描娓姥叨恍窍畔杖恭

▲说出理解私塾桃李娓娓动听身临其境戛然而止引人入胜等词的意思。

4.拓展延伸点:选一首学过的古诗,编个故事。

板书设计

师恩难忘

我田老师

描红↓编故事讲故事

爱好文学培养兴趣

课后反思

孔子和学生授课时间:周﹍﹍

整体设计

个性设计

分析

课文在概括叙述孔子的重要教育思想后,叙述了孔子和他的学生子夏的对话,表明了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都需要向别人学习的道理。

学法

教师导法

激趣引入,感悟文理

学生学法

①细读感悟②小组学习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都需要向别人学习。

▲在心目中树立孔子的高大形象,激发对孔子的敬仰之情。

2.积累目标

▲词语目标:严谨驰名和颜悦色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生字目标:裕愚择罗施嘛谨谦慎

1.初读感知点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2.细读感悟点:

▲孔子是怎样收学生的?

▲文中“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3.能力训练点:

▲表演孔子和学生的对话,体悟起人物的思想。

▲学习生字:裕愚择罗施嘛谨谦

4.拓展延伸点:

读《论语》,感知孔子的思想精髓。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二单元第一周导学设计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二单元第一周导学设计》,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二单元第一周导学设计
Unit2Colours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听懂、会说问候语Goodmorning.以及介绍别人用语Thisis...
2、在实际情景中能区分并运用以上各问候语、介绍别人用语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敢于开口、勇于运用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生学习早上(上午)问候语Goodmorning.及介绍人物用语Thisis…。
教学难点:
介绍人物用语Thisis…一句的发音较难,口型和发音不易到位,教师要适当提示,
切不可盲目纠正发音,从而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教具准备:
1、ChengJie,Mike,WuYifan,Sarah,Zip,Zoom,John的图片。
2、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教师播放第一单元的歌曲Hello,师生共唱。教师边唱边用体态语示范和学生问候,并鼓励学生边唱边和周边的同学打招呼。
(2)用所学打招呼用语,师生互相问候。Hello/Hi,what’syourname?Hello/Hi,I’m.…
2、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告诉学生英语的打招呼用语有很多,除Hello/Hi以外,在早上或上午可用Goodmorning.来进行。同时教师出示表示上午的图片,或在黑板上画一个升起的太阳,并在旁边标上时间7:30和Goodmorning.一句。(在图案旁边板书Goodmorning.)然后教师用学生的英文名字,以不同的身份和学生打招呼。用Hello/Hi,A.和Goodmorning,A.两种方法同时进行(A代表人名)。
(使学生了解到,这两种方法都是在打招呼,但不同点在于Goodmorning.可用于上午或早上,Hello/Hi可用于所有时间段。)
(2)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录音,然后让学生翻开书本,看图片了解书中的大意
(3),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对话内容,并用中、英文提问,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句子练习回答Thisis…。
教师向学生打招呼:T:Goodmorning.I’mMissWang/Mr.…What’syourname?学生回答S:Myname’s…同时出示一张MissGreen的图片,教师用ThisisMissGreen.教师反复强调Thisis…
(5)教师介绍卡通人物Kitty,Mickey并进行交流,并用简笔画,并让学生先简单
了解称谓词Miss,Mrs,Mr。并告诉学生Thisis是介绍人物的方法,本句的发音
难,口型和发音不易到位,教师要适当提示。(在简笔画旁板书Thisis….)
(6)学生跟读并模仿Let’stalk部分的内容。
(7)给学生分小组,扮演对话中的人物或其他人物,进行实际交流。教师可鼓励学生说Miss,Mrs,Mr(此时,学生可以运用教材中人物的图片)并让学生drawandsay的练习,训练学生运用Thisis的句型介绍别人。
(8)学生展示练习情况。此时,教师可给予一些小贴画儿,适当鼓励和表扬学生的展示情况,尤其是运用多人物或运用Miss,Mrs,Mr…进行练习的小组。用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敢于开口、勇于运用英语的习惯并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
3、趣味操练(Practice)
(1)游戏1:
玩“击鼓传花”的游戏。首先,将全班学生分为两大组。教师可有节奏地敲击小鼓,两组学生同时开始传花,当老师的鼓声停止时,两组各有一名学生拿到花,这时,拿到花的学生先自我介绍说Hello,I’m…/Hi,I’m…/Goodmorning,I’m…,之后再介绍一名好友说Thisis每被介绍的学生向大家问好GoodmorningHelloHi这个游戏也可用放音乐来代替击鼓,学生可待音乐停止时起立做自我介绍、介绍他人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能听说、认读Letslearn(A)部分blue,green,yellow,red等表示颜色的单词。
3.能听懂Letsdo(A)部分的指令语,并能按照指令语做出相应的动作。
4.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表示颜色的单词blue,green,yellow,red.
教学难点:“green”一词的字母组合“gr”的发音较难把握,教师要多带读。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的blue,green,yellow,red单词卡片和图片。
2、教师准备Let’sdo部分中的有关动作的图片。
4、教材配套的录音带。
5、教师准备ChengJie,Mike,WuYifan,Sarah,Zip,Zoom的图片。
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师生共同复习所学歌曲《ABCsong》.
2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彩虹,然后问学生Whatcanyousee?引导学生说Isee…进而教学四个单词。教师出示blue颜色的蜡笔,问,Whatcanyousee?引导学生回答Iseeblue.教师反复朗读blue这个单词的发音。然后让学生跟读。待学生读熟后让学生说说身边有哪些事物是蓝色的,尽量让学生多说多读。其他三个单词也是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教学。特别要注意green这个单词的发音。
(2)用blue,green,yellow,red的单词卡片和颜色卡片再次讲授单词。学生适当跟读。
注意:“green”一词的发音较难,教师要多带读,引导学生感悟发音,从而了解英语的语音语调的知识。
(3)让学生听录音,跟读Let’slearn部分的词汇,边听边读,边认读边指图,
做到眼、手、口、耳、心的结合。
3趣味操练(Practice)
(1)小组活动:Listenandpoint
教师让学生按小组练习blue,green,yellow,red.方法是,小组的每一个组员分别说一个单词,其他同学拿出相应的颜色笔。
(2)全体活动:Listenanddraw
学生按教师的指令画图,教师先让学生在图画纸上画一个苹果,然后说Colouritred。对那些画得又快又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
(3)学生听录音,边说边做Let’sdo部分中的活动。
(6)游戏:比一比
将学生分为两大组,每组各派一个选手,教师说句子,选手快速跑到讲台找到所听句子的图片,并举起图片大声读出,这样即为胜利,为本组加一分。之后,在换另一名选手进行。(本活动中的句子,可以在本课时Let’sdo部分的基础上增加一单元Let’sdo部分的句子。)
4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传话游戏
教师可将本课时Let’sdo部分的内容传给每组的第一个学生,由第一个学生往后传,以次类推,当传到最后一名学生时,由他/她将正确的动作做出,正确率高、速度快的为胜。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减法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减法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第一单元减法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1.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应用20以内的减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20以内减法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并掌握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使学生愿意与同学合作,形成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

重难点、关键:

1.重点: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3.关键: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课时划分:

1.十几减9…………………………………………………1课时

2.练习一……………………………………………………1课时

3.十几减8、7………………………………………………1课时

4.练习二……………………………………………………1课时

5.十几减几…………………………………………………1课时

6.练习三……………………………………………………1课时

7.复习(一)…………………………………………………1课时

8.复习(二)…………………………………………………1课时

第一课时十几减9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学生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能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并能积极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列式表达。(2)学生能凭借已有经验和动手操作、交流等手段,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经历十几减9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培养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桃子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小猴贝贝的水果店看一看,有没有新鲜的桃子上市,好吗?

生:好!

(教师出示课本第1页的主题图)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师:仔细观察,小猴贝贝今天——共准备了几个新鲜的桃子?从这幅图中,你还发现了什么信息?

生:小猴贝贝今天一共准备了13个桃子,小兔乖乖买了9个。

师:根据这两个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问题:还剩多少个?

师: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该如何列式呢?

生:13-9。

师:怎样计算13-9呢?

2.探究13-9的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操作探究。13-9等于几呢?请小朋友看着图想一想,也可以用小棒代替桃子,摆一摆,说一说,计算13-9可以怎样想,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2)全班交流汇报。

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3.选择算法,进行计算。

师:想一想,在刚才同学们说过的计算方法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算?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归纳:从刚才的计算可以看出,9加4等于13,13减9等于4,这样想加算减比较快些,所以我们在计算时,可以尽量选择这种方法进行计算。现在老师就要出题考考你们,能接受挑战吗?

生:能。

三、实践应用(“想想做做”的全部内容)’

1.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题,引导学生弄清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交流,交流时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完成“想想做做”2。

(1)(出示左边一幅图)

师:从图中你们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左边有9块。

生:左右两边一共15块。

师:请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算一算右边有几块。

学生独立计算,后集体交流。

(2)(出示右边一幅图)

师:从图中你能看懂让我们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吗?

生:左边有9条黄瓜,左右两边一共有17条,右边篮子里有几条?

师:你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

3.完成“想想做做”3。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反馈。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生:我是把11分成10和l,先算10-9=1,再把1和1相加等于2。

生:我是把9分成4和5,先算14-4=10,再算10-5=5。

生,:我是想9+9=18,所以18-9=9。

4.完成“想想做做”4。

师:刚才大家的表现都不错,接下来我们同桌同学进行口算比赛。分别拿出9~19的数字卡片,用10~19的数字分别减9,一个拿卡片,一个说出算式和答案,比比谁说得又对又快!开始行动,加油哦!

学生同桌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5.完成“想想做做”5。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反馈。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四、课时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十几减9的知识。在这堂课上有许多的小朋友表现得很出色。大家不仅学会了正确的列式,而且计算时方法多样,老师觉得十分满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练习,学生能熟练、正确地计算。(2)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加减法的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口算卡片)

12-9=15-9=5+9=17-9=

14-10=13-9=4+9=10-9=

17-7=7+9=11-9=9+9=

二、口算练习

1.开火车。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比一比,看看哪列火车开得稳,开得快,好吗?

生:好。

(教师让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的口算练习,然后让其中一组的同学一个接一个地来汇报计算的结果,其他同学认真进行校对。)

2.试一试。(课本第3页第2题)

(1)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第2题。

(2)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3.算一算。(课本第3页第5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请个别学生说说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4.练一练第6题。

(1)让学生明确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反馈。

三、解决问题练习

1.练习一第1题。

师:小朋友,请你们认真观察第一幅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呢?从中你知道了些什么数学信息呢?

生:图上一共有14个足球。左边的箱子里装有9个足球,小男孩拿走了5个足球。

师:那你们能根据图上的意思将算式补充完整吗?

生:能。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反馈。

师:现在再请小朋友观察右边的这幅图,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将算式补充完整。

学生独立完成。

师:哪位小朋友能根据这幅图,说说看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12表示这里一共有12位小朋友,9表示左边站着9位小朋友,12-9=3是求右边站着3位小朋友。

师:XX同学观察得很仔细,获得了这些数学信息,而且说得非常好,其他小朋友会说吗?

生:会。

师:那谁还愿意来说说看呢?

学生个别反馈。

2.练习一第3题。

师: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小猴走过每个树桩吗?

生:愿意。

师:太好了,你们能将小猴所走过的树桩的算式写出来吗?

生:能。

师:那我们就来比赛,看看哪位小朋友能最快的帮助小猴走过每一个树桩,并且计算结果可不能错了,否则小猴就会从树桩上掉下来了。好,现在开始吧!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集体反馈。

3.练习一第7题。

师:小朋友,请你们认真观察左边这幅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一共有15枝铅笔,这是图上告诉我们的。我还知道了右边放着9枝铅笔。这道题要我们求的是铅笔盒里放着几枝铅笔?

师:你怎么知道它要我们求笔盒里几枝呢?

生:因为它将问号打在了笔盒上,所以是求笔盒里有几枝铅笔。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能列算式解答吗?

生:会。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师:现在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右边的这幅图,你们会列算式进行解答吗?

生:会。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4.练习一第8题:看图说一说,填一填,再计算。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并且将你看到的数学信息填人括号中,将算式补充完整。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反馈。

四、课时小结

师:在今天的练习课上,同学们表现得很出色。不仅学会了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而且还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老师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能像今天这样,懂得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才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

第三课时十几减8、7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十几减8或7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1)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学生能凭借已有经验和动手操作、交流等手段,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8或7的各种方法,经历十几减8或7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口算卡片)

以开火车的形式,学生计算老师出示的口算卡片。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观察主题图,解决问题。

师: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这幅图,看看茄子先生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数学问题?

生::原来箱子里装有15把小号。

生::茄子先生要从中拿走8把,问还剩多少把?

师: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现在就请大家在小组里讨论一下,从15把小号中拿走8把,还剩多少把?应该怎样列算式来表示呢?

生,:15-8。(师板书)

师:为什么这样列式呢?

生,:从总数15里拿走8,求剩下的部分要用减法。

师:小朋友说得真棒!可15-8又该怎么计算呢?现在就请小朋友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也可以用小棒摆摆看。我们比一比,看哪一组想出的算法最多。

(1)学生小组讨论。

(2)集体反馈。

师:哪一组愿意先来汇报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板书:

15-8=715-8=7想:8+()=15

8+7=15

53105所以15-8=7

15-5=1010-8=2

10-3=72+5=7

师:原来“15-8”有这么多种的算法,咱们班的小朋友可真厉害啊!能想出这么多种的计算方法。既然有这么多种方法,小朋友计算时可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2.选择算法,进行计算。

师:想一想,在刚才同学们说过的计算方法中,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快最简便?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归纳:从刚才的计算可以看出,8+7=15,15-8=7,这样想加法算减法比较快,也比较简便,所以我们在计算时,应尽量选择这种方法进行计算。明白了吗?

3.试一试。

师:刚才我们是从15把小号中拿走了8把,现在请你们从15把中拿走7把,会剩下多少把?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并试着列出算式。

(1)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还不熟练的学生进行摆小棒。

(2)学生集体交流反馈。

生:我是先算10-7=3:3+5=8。

生:我是这样想的,7+(8)=15,所以15-7=8。

师:这些同学十分爱动脑筋,都能很快地得到答案。真是非常棒!

师:现在老师要把这15把小号换成13把了,同样要拿走7把,还剩多少把?你会列式计算吗?

生:会。

师:好,现在你们就动笔算一算,然后跟你的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反馈。

师:刚才这道题大家解决得不错。那么老师又想考考你们了,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生:敢!

三、巩固练习

1.先圈一圈,再计算。(课本第6页第1题)

(1)弄清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交流反馈。

2.课本第6页“想想做做”2。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意,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说说每个算式的含义。

师:谁愿意根据第一幅图说说14-8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14表示有14粒豆子,8表示左边有8粒豆子,14-8=6可以求出右边有6粒豆子。

老师同样再请一位同学说说第二幅图表示的含义。

3.课本第6页“想想做做”3。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反馈,并说清每组中两个算式之间的关系。

4.用你喜欢的方法算。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反馈,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的。

5.课本第6页“想想做做”5。

这是一道拓展题,要让学生学会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计算所有十几减8或7的算式,这道题就是要让学生说说十几减8或7的方法,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课时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掌握了什么好的计算方法了吗?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巩固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计算。(2)让学生经历数学信息的搜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一、口算

师:同学们,这节课一开始,老师请小朋友来进行抢答,看谁的反应最快,算得最好。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进行抢答。

13-8=8+9=16-7=14-7=

15-7=12-2=12-8=4+7=

二、导入激趣

师:这节课,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小红花,哪一位小朋友表现得好,他就可以得到红花作为奖励。看看这节课谁最出色,得到的红花最多。

三、练习

1.夺☆比赛。(第2、4题)

师:本次夺☆比赛分成两道大题,每做对一道小题就可以得到一颗☆。大家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2.练习二的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2)让学生说清每一组两个算式数字之间的关系。

3.练习二的第3题。

师:图上有两只小蚂蚁正在打开每一扇门,只有当它们计算对了,门才能打开,你愿意帮助它们吗?

生:愿意。

师:那就请你们将每一扇门的算式写在旁边,开始吧!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反馈。

4.在○里填上“”、“”或“=”。(练习二的第6题)

(1)让学生弄清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

5.练习二的第7、8题。

(1)让学生独立进行口算。

(2)集体反馈,请个别学生说一说两道题中每组算式的关系,你有什么发现?

6.比比谁先回到家。(练习二的第9题)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大家都顺利通过了老师的考验,现在我们要向森林出发了。

师:森林里有两只小动物,你知道它们是谁吗?

生:小松鼠和小老虎。

师:那么它们在森林里做什么呢?

生:它们要来比比谁先回到家。

师: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回到自己的家吗?

生:愿意。

师:很好。现在请一、二两组的小朋友把小松鼠送回家,请三、四两组的小朋友把小老虎送回家,我们比赛一下,看看是小松鼠先到家,还是小老虎先到家,好吗?

生:好。

师:那就赶快开始吧!

(学生独立完成,看看是哪两组的同学先完成,并集体反馈计算结果)

7.解决问题。(练习二的第5、10题)

(1)让学生弄清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四、课时小结

师:这节课,小朋友都表现得很好,都非常积极地举手发言,那么你们能告诉老师,你在这节课学习到了什么呢?

第五课时十几减几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能理解十几减几退位减法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学生经历搜集信息的过程,能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2)学生能凭借已有的经验和动手操作、交流等手段,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几的各种方法,经历十几减几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体会数学学习中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口答。

12-7=11-9=6+9=14-9=

15-8=14-7=6+7=3+9=

5+8=8+7=16-8=12-8=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题。

出示挂图。

师:今天,小兔子带着她的好朋友小老鼠一起到草地上去摘蘑菇。请小朋友认真观察这幅图,从图上你还可以知道些什么呢?

生:我知道了草地上有两种不同颜色的蘑菇,一种是蓝蘑菇,一种是花蘑菇。

生:我还知道小兔子一共采了11个蘑菇。

师:小朋友说得棒极了!这时,小兔子给她的好朋友小老鼠提出了些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第一个问题是,蓝蘑菇有5个,花蘑菇有多少个?

生:另一个数学问题是,花蘑菇有6个,蓝蘑菇有多少个?

师:小朋友,你们能帮小老鼠完成这两道数学问题吗?

生:能。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思考方式。然后全班集体反馈交流。

生:11-5=6,11-6=5。(师板书)

师:XX同学的列式计算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么11-5和11-6,你们是如何进行计算的呢?现在就请小朋友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可以用小棒来摆一摆,我们比比看,哪一组的算法最多?

1.学生讨论。

2.集体反馈。

师:原来“11-5”有这么多种算法。咱们班的小朋友可真厉害。那么在这些算法当中,哪种算法最为简便呢?现在也请小朋友好好思考一下。

学生小组内进行讨论。

师:哪个组先来说说看你们讨论的结果?,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小结:从刚才的计算可以看出,5+6=11,所以11-5=6,这样做减法想加法的计算方法最为简便。所以,以后我们计算时,要尽量选择这样的方法。

师:那么,谁愿意用这种方法说说11-6,你是怎样得出结果的?

生:因为5+6=11,所以11-6=5,我用的是做减法想加法的方法来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9页“想想做做”1。

师:请你们认真观察这幅图,你能看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吗?

生:能。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反馈。

2.课本第10页的第2、3、4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反馈计算结果,并说说每道题是如何进行计算的。

3.课本第10页的第5题。

(1)引导学生弄清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

四、课时小结

1.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2.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3.这节课上,你还有哪些收获?

第六课时练习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练习,学生能熟练地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明白十几减几的算理;(2)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观察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交流、讨论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l-2=8+6=16-8=

9+7=13-7=11-6=

14-8=15-5=12-5=

12-9=14-6=17-9=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回答。

二、巩固练习

1.夺小能手。(练习三的第1、3题)

师:今天,我们先来进行一个闯关游戏,小朋友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nbs,p;生:愿意。

师:现在老师先宣布一下闯关规则:必须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题目。每做对一道题,就能获得一面红旗,最后看看哪位小朋友获得的红旗数目最多,大家听明白了吗?

师:请小朋友翻开课本11页,找到第1题和第3题,准备开始!看看谁是夺小能手。

(学生独立做题,后反馈。)

2.小象摘椰子。(练习三第2题)

师:大家刚才的表现让老师很满意,为了奖励大家,我们一起去看看小象摘椰子比赛,好吗?

生:好。

师:现在我们看到了有4只小象正在比赛摘椰子,看看哪只小象摘得又快又多。大家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看到了这里有4只小象,并且每只身上都有一个数字和减号。

生:我还看到了每个椰子上都有一个数字。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很仔细。只有当小象正确算出身上的数字减去椰子上的数字时,它才能将这个椰子摘走,大家愿意帮帮小象的忙吗?

生:愿意。

师:那就请小朋友动手帮小象列式计算吧!

(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

3.在○里填上“”、“”或“=”。(练习三的第4题)

(1)学生弄清题意。

(2)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要求学生要将算式的结果先写出来,再进行比较大小。在反馈时,学生要先说出算式的结果,再进行比较。

4.解决问题。(练习三的第5、6题)

(1)练习三的第5题。

师:刚才大家去了动物园,看到了小象摘椰子比赛,现在老师再带小朋友去果园里逛逛,好吗?

生:好。

出示第5题。

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一个大果园,这里种着许多果树,大家在这个大果园里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这里种着两种树,一种是桃树,一种是梨树,而且果树上都结满了果子。

生:我还知道桃树和梨树一共有15棵。

师:(出示两个问题)大家看看,小明给同学们带来了什么样的问题呢?大家读读看。

全班齐读两道题目。

师:小朋友,你们能解决这两道题吗?

生:能。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2)练习三的第6题。

师:小朋友真聪明!现在我们要离开果园,去商店里逛逛吧!

师:(出示第6题)我们现在来到了商店里的学习用品专柜,大家可以看到什么呢?

生:我看到这里有墨水、小刀和三角板。

生:我还知道它们原来有多少,卖出了多少。

生:我还知道它要我们求每种学习用品还剩多少。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那么你们能帮忙计算一下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5.练习三第7题。

师:小朋友,今天大家都表现得非常出色,为了奖励小朋友,老师特意准备了许多大苹果,你们想要吗?

生:想。

师:那就请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摘吧!

(1)引导学生弄清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学生必须将每个算式的结果写出来。

(3)全班交流、反馈。

三、课时小结

师:在今天的练习课上,小朋友表现得很不错。不仅学会了十几减几的计算,而且还会解决问题了。真了不起,老师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大家都能像今天这样,做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第七课时复习(一)

教学内容:复习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课本第13~14页的前5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过程与方法:(1)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减法表的整理过程,探索发现其中的规律;(2)让学生经历数学信息的搜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小朋友们,今天在上课之前,我给大家介绍一位好朋友——小鸭。今天,小鸭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它想请小朋友帮它一个忙,不知道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那太好了!(教师出示小黑板)

小鸭过河。

师:只要小朋友能正确地计算出每道题,那么小鸭便能轻松的过河了。

师:小朋友们,你们有信心帮助小鸭顺利过河吗?

生:有。

师:好,那就请小朋友们开始动手计算吧!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二、巩固练习

1.课本第13页的第2题。

师:(出示课本13页的第2题)同学们,这是一张关于十几减几退位减法的表格,请你们认真观察第一列,你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可以在小组内讨论讨论。讨论后,请你们来说说看,看哪个小组说得最好。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教师要参与到学生活动中,给予必要的指导。

师:好,哪个小组愿意先来说说你们讨论的结果?

生:第一列全都是减9。

生:第一个数是11、12、13…一直到18,也就是第一个数每次都多了1。

师:哦,小明友们观察真仔细,那下面再请同学们横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第一个数都不变,第二个数每次都少了1。

师:既然小朋友们已经找到了这张表格中的规律,那么你们能将它补充完整吗?

生:能。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讨论一下怎样填写。一会儿,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最好。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算式,教师要进行巡视,并予以辅导。最后集体反馈。

师:同学们都整理好了吗?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填写的?

生:第一列是十几减9,第二列就是十几减8,第三列是十几减7,第四列是十几减6,第五列是十几减5,第六列是十几减4,第七列是十几减3,第八列是十几减2。

2.复习的第l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第1题,你能根据这两幅图,将空格填写完整吗?

生:能。

(1)学生独立做题。

(2)全班反馈。

3.复习的第3题。

先让学生弄清题意,然后多请一些学生来说说有联系的一些减法算式。

4.复习的第4题。

师:(出示第4题)请小朋友认真观察一下这道题,它要小朋友做什么呢?

生:在右边框格中所写的算式要与左边这个算式的结果相同。

师:那么你还能写出这样的算式吗?

生:能。

师:那就请小朋友动手写写看,比赛一下谁写的最多?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5.复习的第5题。

师:小朋友们太棒了!你们还愿意接受挑战吗?

生:愿意。

师:请小朋友完成第5题的口算,以小组竞赛的形式,看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反馈。

三、课时小结

师:在今天的复习课上,同学们表现得很出色。不仅学会了整理十几减几的减法表,而且还发现了减法表中的奥秘。老师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都能像今天这样,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第八课时复习(二)

教学内容:巩固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巩固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数学信息的搜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的天气可真不错!操场上来了四位小朋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正在做什么,好吗?

生:好。

出示复习的第6题。

二、巩固练习

1.比一比,看谁先跑到终点。

师:大家看一看,这四位小朋友在做什么呢?

生:他们在比赛跑步。

师:哦,那你知道他们要怎样才会取得胜利吗?

生:知道,看谁先把自己前面的算式算完,谁就是冠军。

生:我认为,不仅要算得快,而且还要算得对,这样才是冠军。

师:同学们都说得太好了。那么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生:愿意。

师:好,现在老师说说比赛规则,小朋友们可要认真听。我们班一共有四组,每一组就代表一位小朋友,看看哪一组的小朋友做得又对又快那么他所表的那位小朋友就是冠军。听清楚了吗?

生:听清楚了。

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

2.复习的第7题。

师:(出示第7题)小朋友都表现得非常好。现在让我们再一起到学校的体育室去看看,好吗?

生:好。

师:在学校的体育室里,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体育室里有14个足球。

生:我还看到了一位小朋友向负责体育室的同学借走8个足球。

生:我还看到蟋蟀小博士提出了一个问题,问我们,还有多少个?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观察得很仔细。那么你们能解决蟋蟀小博士提出的问题吗?

生:能。

师:打开书第15页,完成书上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

3.复习的第8题。

师:(出示第8题)解决完了蟋蟀小博士的问题,我们再一起来看看书本上的第8题。

(1)引导学生弄清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集体反馈。

师:谁来说说是怎样算的?

生:我是这样做的,有8辆客车,有9辆轿车,一共有17辆,列式是8+9=17。

师:其他同学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右边这道题又该如何来解答呢?谁还愿意说说?

生:我是这样做的,一共有17辆,其中客车有8辆,要求轿车,只要把17-8=9。

师:小朋友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小朋友们说得都不错,下面让我们到今天的最后一个目的地——养禽场去看看。

4.复习的第9题。

师:(出示第9题)认真看看题目,从中你知道了什么呢?

生:我知道了这里鸡有11只,鸭有8只,鹅有7只。

师:好,那么白菜教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问题呢?请全班小朋友一起把它们读一读。

学生朗读题目。

师:你们能解答白菜教授提出的问题吗?

生:能。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5.复习的第10题。

师:(出示第10题)下面请小朋友认真看看这道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妈妈给小红买来了许多苹果和梨。

生:我还知道苹果和梨一共有15个。

师:好,那你们能回答题目给出的问题吗?现在就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等一会儿,老师请你们来说说看,看哪个组说得最好?

(1)学生讨论。

(2)集体反馈。

三、课时小结

师:今天大家的表现真的不错。做了几道有趣的题目,并从当中学到了一些知识。老师希望今后你们能继续努力,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第九课时实践活动:愉快的周末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周第一单元色彩教案


语文教案

三年级第1周教案(9.1--9.4)

一、周学习内容:第一单元《色彩》

二、周学习重难点:

1.生字:认字11个,写字16个。学习新部首戈字部、辛字旁,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2.积累: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背《爱什么颜色》《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积累关于颜色的词语。。

3.作文:

(1)、仿照《爱什么颜色》再编写1或2个小节。

(2)、画出自己想象中秋景,然后围绕画面表现的内容写一段话。引导学生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使习作语言生动形象。

三、周学科融合:观察色彩斑斓的秋景,用画笔描绘,从所学过的课文中找出有关色彩的词语、句子,会恰当运用。

四、周学情分析:孩子眼中的世界是美好的,本单元的文章,从不同侧面反映出生活的多彩多姿。学习本单元可激发学生观察世界的兴趣,体会生活的美好。

《爱什么颜色》授课时间:周﹍﹍

整体设计

个性设计

分析

这首诗歌以简单的语句,相同的结构段式勾勒了三幅绚丽的色彩画面,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己理想的追求。

学法

教师导法

引导自学,情境交融

指导朗读

学生学法

美读讨论、合作探究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积累目标:(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仿照本诗编写一段诗。

3.生字目标:认识生字4个,学会正确书写8个字,学习新部首戈字部。

学习重点

1.初读感知点:(1)、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2.细读感悟点:一、回顾课文,积累词语。
1、试背诗歌,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
2、说出自己积累的有关“颜色”的词语。
二、精品细读,体会感情。
1、学生自主探究三小节的写法。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对生活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3、学生自由讨论自己喜欢的颜色及原因。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能力训练点:读一读,背一背。
我们不仅能用文字描绘世界的色彩,古人对色彩更是喜爱有加。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生自读,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2、标画出诗中描写颜色的词。
3、说一说自己所想象到的画面。

4.拓展延伸点:1、你最喜欢什么颜色?什么东西的颜色是这样的,你也来编一段小诗。
2、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编写内容。

板书设计

爱什么颜色

我爱碧绿色-----禾苗、小草、农村、我的梦

我爱火红色---朝阳、枫叶、少先队员、我的心

我爱蔚蓝色-----天空、大海、海军战士军装

课后反思

《金色的草地》授课时间:周﹍﹍

整体设计

个性设计

分析

本文写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文章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学法

教师导法

引导阅读

学生学法

合作学习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2.积累目标:学习新部首辛字部。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生字目标: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学习重点

1.初读感知点:1、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交流预习时画出的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合作,交流,力争把生字读正确,把课文读通。
3、反馈: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说说自己认识哪些词语,带领大家一起读一读。
4、朗读展示:你最喜欢读哪个自然段,站起来读读,让我们感受你对它的喜爱!

2.细读感悟点:品味课文,体会感情
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2从读课文中你体会到了“我”的什么感情?(用课文中的话来说)
3“我”和弟弟为什么那么开心啊?
先用课文中的话说说,再自己说说。
4那“我”和弟弟是不是一直都在做这个游戏啊?
我们来看后面的课文
5指导学生读课文第2部分(第3、4自然段)
6作者有什么新发现?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指导(学生完成语文天地中“图示蒲公英的变化”)
7“我们”为什么不再随意揪它?
(引导:喜爱金色的草地)
8如果“我”没有发现蒲公英的变化,后果会怎样?

3.能力训练点: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
2、说说自己是如何观察喜爱的花草的?(引导学生明白善于观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4.拓展延伸点:双休日和爸爸妈妈一起到郊外去秋游,仔细观察你所看到的某种植物,通过你喜欢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你这次郊游的所见所闻。

板书设计

金色的草地
新发现:蒲公英一天(颜色)的变化
新发现前:我和弟弟揪它们做游戏
新发现后:我们不再揪它,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

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一、教材简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四、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加强家校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6、对学困生给予特别的指导,以鼓励、激励为主。

六、课时安排

1、位置(4课时)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12课时)

例1………………………………………………………………3课时左右

例2………………………………………………………………4课时左右

例3………………………………………………………………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3、图形的拼组(2课时)

4、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数数数的组成…………………………………………………2课时左右

读数写数………………………………………………………2课时左右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3课时左右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5、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2课时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左右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7、认识时间(3课时)

小小商店……………………………………………………………1课时

8、找规律(4课时)

9、统计(3课时)

10、总复习(5课时)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位置)

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单元教学要求: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各一课时

课题上下(位置)设计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课前准备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课件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

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

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

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

5、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

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创设情境(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A:深秋,大地丰收了,小兔子忙着收萝卜,准备回家过冬呢!(CAI)显示:可爱的小鸟正忙着摘果子呢!(CAI)显示

B:看它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创设情境(2),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说得好,小松鼠也想来听一听(CAI)显示

B:观察:你还能用“上”或者“下”来说说它们现在的位置吗?先跟你的同伴说说看

C:再观察小松鼠的位置:说“小松鼠在上面”对吗?

“小松鼠在下面“对吗?,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小松鼠的位置呢?

小结:看来,比的参照物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置也不同。

3、创设情境(3),进一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都说对了,小松鼠和小鸟高兴得在树枝了蹦上蹦下(CAI)显示,松鼠和小鸟交换了位置

B: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比一比,谁问得好,谁答得好。

小结:看来,位置变,上下关系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

1、摆一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听口令摆一摆

先摆数学书,再把数学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最后把笔盒放的数学书的上面,并说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2、找一找。在生活中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

(1)全体起立,从教室中,你能发现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你也在教室里,你还能用上下来说你在教室中的位置吗?

四、分层活动,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1、出示北师大教材的第58页的练一练图,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2、出示北师大教材的第59页的第3题。让学生自由的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3、确定位置,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小红住在小英楼上,

小英住在小兰的楼上。

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课题前后(第2页)设计

教学目标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课前准备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

(5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

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把原来排在第二位的同学,依次往后进行调换,换三次,最后一次换到了队伍的末尾。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引导学生“()同学在()同学前面,在()同学后面,”“()在最前面”等较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二、观察讨论、学习新知

1、(有了前面的情境设计做铺垫,学生已初步体验到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因此新课知识,应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讨论来掌握。)

2、老师出示电脑:小动物赛跑

电脑演示:小鹿、小狐狸、小白兔,小蜗牛参加赛跑,起跑后不久,他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学生看电脑观察小动物的位置变化)

(暂停演示)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跑第几?小蜗牛跑第几?

问:如果比赛继续进行,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目的:启发学生的法语异思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再次体验到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

3、看书:第2页上面的图:让学生看图答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1、说一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

(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使学生学会从前面数或者从后面数,得到不同的答案)

2、第2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然后全班集体订正。

3、游戏:

(1)请一名学生扮演司机,老师扮演售票员,5名学生扮演站牌(手持站牌站在教室5个不同的地方),其余学生扮演等车的乘客(可任意选择站起来牌),在教室里进行坐车游戏。

师出示其中一个站牌,请学生说说站起来牌的意义。

师:各位乘客,欢迎您坐我们的公共汽车,本车的起点站起来是“火车站”,终点站是“动物园”,有上车的乘客请上车。

师:你想到什么地方去?到你要去的地方,有多少站?

每到一站,老师都报出站不同,学生自由地上下车,但要求说出自己坐多少站?(答案不唯一)

(2)请同学们看,现在老师是前面朝你们站着,那么黑板在老师的哪一面?老师在黑板的哪一面?你们在老师的哪一面?(与一名学生合作),他在我的哪一面?(前面)换位置后再问:现在呢?(后面)师生同时向左转后再问:现在呢?(后面)

师:对,请同学们记住:面朝的方向就是———

生:前

师:背对的方向则是————

生:后

师:前与后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四、家庭游戏、知识巩固

(1)回家后,帮你的玩具排排队(可以是布娃娃,也可以是不同形状的积木),并向家里人说说他们的前面顺序

(2)向家长说说,做课间操时,排在前面和后而的分别是谁?

生活中的数学会带给学生无尽兴趣:观察班中几名同学排队顺序变化和观察几张以班级其中一个小朋友为不同位置拍下的照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新课教学时,我还跟学生一起做游戏,让学生小组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理解“同一物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顺序是不同的”,为学生展示了一个生动活泼、具有生命力的教学情景。

课题左右(第3页)设计

教学目标1、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教学难点“左右”的相对性。

课前准备计算机课件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通过左手、右手的活动,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小朋友们,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

1、感知左手和右手

师:看看你举起的这只手,是你的————右手?

再看看你的另一只手,是你的————左手?

师: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或左手)做哪些事?

(学生自由发言)

师: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多锻炼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

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自由回答)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4、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的“左”和“右”还有许许多多,今天我们就来确定一下“左”和“右”

(板书课题:左右)

师:请小朋友们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

字下边是个“口”字。

二、玩学具,理解左边和右边

1、摆一摆

师:同桌合作,像电脑上一样的顺序摆放好事先准备好的学习用品。

(计算机演示:按顺序摆好: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五样学具)

师:大家先来确定一下,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2、数一数

师: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点着学具来数,数好后请学生回答,从而完成电脑中的填空题)

从右数橡皮是第--------个

从左数橡皮是第--------个

师: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不同。

3、说一说

尺子的左边是什么?右边呢?

(1)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图说出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2)说出尺子的左边或右边各有哪二样学具?

(计算机演示印证)

5、相怎么摆就怎么摆,然后同桌互说

三、体验“相对”,加强理解

1、找一找(计算机演示图意)

2、师:星期天,小江想到小明家去玩,可他只记得小明家住在三楼的左边,你们能告诉他小明家住几号房吗?(展开讨论,计算机学示结果)

2、想一想

师:我跟大家面对面地站着(老师举起右手),请问: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

师:(老师把右手放下)请小朋友把右手举起来再判定一下老师举起的是不是右手。(老师又举起右手)学生讨论

老师举着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师:我们面对面地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练习:老师和学生一同举左手体验。

四、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说一说:你相邻的同桌都有谁?

问:相邻是什么意思?

面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背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侧转身再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师:每转一次前、后、左、右的人都发生了变化,但相邻的同学总是这几个。

2、用电脑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学生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走一走,体会一下)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

3、摆一摆

老师说,学生摆

把本子放在书的下面

把尺子放在书的左面

把铅笔放在书的右面

4、出示北师大教材的第61页的第5题

师:停车场上的汽车们跟小朋友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计算机出示图)汽车们告诉大家:从右数大客车是第5辆,猜一猜一共有几辆车?

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还有不同的相法吗?

点击电脑:出现7辆车

五、总结

我们学习了什么?(左右)对!是表示方向的左和右。

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分清左和右,特别是行走时,人注意靠右走。

游戏活动带给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在左、右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听反口令拍手的游戏活动,当看到自己拍的和别人一致时,他们的笑容是那样的灿烂,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增加成功感。假如发现自己“上当”的同时,他们就会赶紧纠正。如此设计,不仅注重学生认知上的需求,更重视学生学习情感上的满足,使学生心中充满激动与挑战,获得内心的充实和满足。

课题位置(第5页设计

教学目标1、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2、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3、培养团结、合作、互助的精神。

教学重点根据行列确定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语言去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

课前准备挂图

课时1课时

一、教学过程自我介绍,初步感知位置

1、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咱们班今天来了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可想和你们交朋友呢(出示动物卡片)你想跟哪个动物交朋友,你就对它介绍一下你的位置,它好过去找你

2、小朋友自我介绍,并拿到动物卡。

二、创设游戏活动,进一步感知位置

1、找座位游戏

师:每个小动物背后都有一个小秘密,打开看一看(动物卡背后有新座位号)

师:先用你的眼睛找一找你的新座位在哪里,与你的同伴说一说(学生互相说一说)

师:在行动之前,你想提醒小伙伴们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互相谦让。

学生按卡找座位

2、介绍方法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这么快找到座位的?

(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在小动物的帮助下,找到了新座位,而且有的同学很乐于助人,看来同学们对前后左右掌握得较好,刚才你们的找座位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位置”

板书课题:位置

3、介绍新位置

师:你们都有了新的座位,周围有了新的学习伙伴,现在请你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位置,然后请小朋友起来说给大家听一听。(多说一些)

4、点名游戏

师:现在我们再做一个点名游戏,先看老师怎么做?

第6组第3个站起来!

第2组第1个拍拍手!

××在哪里?

第3组第4个是谁?

师:谁愿意像老师这样发令做裁判?

5、进一步探究位置相互间的关系

师: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同学的位置都是不一样的,左右两个同学的座位与你有什么关系?前后两个同学的位置又与你有什么关系呢?

指名小组汇报

生:左右同学和我是同一排,前后的同学和我是同一组。

三、练习反馈

1、教师谈话:在日常生活中,对号入座的机会的很多,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今天我们就到电影院去看看

(1)课件出示第8页的第4题

师:让我们好好看看电影院的座号有什么特点?

生:左边是双数,右边是单数,越往两边号就越大。

(2)师:那第一位小女孩拿着9排12号,不知道应该坐哪呢?谁来帮帮他,上讲台指出。

师:你们是怎样找到这个座位的?(生口答)

看书:把剩下的小朋友找见座位连线

(3)全班汇报,学生说,教师课件演示。

小结:我们都给小朋友找到了座位,你瞧他们多高兴呀!小蚂蚁又给我们出了道难题!

2、挂图了示第8页的第5题图

(1)情景导入

师:有这么多好吃的,小蚂蚁都爱吃,但它最爱吃苹果,我们帮它想一想,小蚂蚁怎样走能吃掉苹果?

(2)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为么多办法,它太感谢你们了,下面请你们帮助它完成第8页的第5题吧。

3、同学们帮助小朋友找到了座位,帮助小蚂蚁找到了好吃的,小兵、小明也想考考我们!

完成书中的第6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师:同学们学习很认真,解决了许多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现在就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一做大胆取喜欢的游戏,“听反话”

要求:(1)同座位的,一个说一个做。

(2)一个同学说,全班做

(3)一个同学做,全班同学说。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8-9周教案2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8-9周教案2”,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课次

5

授课课题

求未知加数

教学

基本内容

教材第62页例题,完成第63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让学生认识求未知加数的算式,探索并掌握求未知加数的方法,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2、让学生积累把一个数凑成10的经验,为将来学习进位加作准备。3、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继续培养独立思考、与人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及难点

掌握求未知加数的不同方法。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复习导入1、教学例题。(1)媒体出示装了苹果的盒子图。问:图中盒子里如果装满苹果,可以装几个?已经装了几个?还差几个?(2)教师进行说明:同学们,盒子里可以装10个苹果,我们已经装了8个,还有几个没有装的。(教师边说边板书:8+()=10)(3)如果不是我们已经算出来了,我们就不知道还有几个没有装,所以我们把没有装的,也就是不知道的这个数用括号括起来,表示不知道的意思。(4)这个算式就读做:8加几等于10。(5)通过图我们知道了还有2个没有装,也就是8加2等于10。(教师在黑板上填写。)如果没有图,你该怎么想8加几等于10呢?小组讨论。(6)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发表意见。(7)学生说的只要有道理就可以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分成回答。(8)思考:6+()=10,小朋友可以怎么想?发表意见,只要说的有道理的都要进行表扬。2、延伸。(1)教师把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再在黑板上写上4+()=103+()=7()+5=107+()=10(2)找学生到黑板上将数字卡片铁到相应的位置,其他学生在书上填写。(3)集体订正。三、组织练习1、完成第1题。2、完成第2题。3、完成第4题。四、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课次

1

授课课题

练习八

教学基本内容

教材第64-65页第1-4题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10的加法与10减几,并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2、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加、减法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及难点

进一步掌握10的加法与10减几。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复习整理1、口算。(口算卡片)7-54+48-53+26-35+09-56-66+39-39-82+65+39-78-21+72、一图四式。(1)课件出示第1题图,指名说说图中葫芦的个数。(2)在书上写出四个算式,并在小组中交流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3)反馈,说说写出的算式,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算式。(4)小结:根据一幅图,我们可以列出四个算式,其中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二、进行练习1、完成第2题。(1)课件出示第2题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上有些什么?告诉我们什么?(2)师:小蜜蜂各应该采哪一朵花上的花粉呢?请小朋友在书上用线连一线,帮助小蜜蜂正确采到花粉。(3)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连的,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连线。2、完成第3题。(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2)奖励口算又快又准的小朋友。(3)让学生在书上填写得数。4、完成第4题。(1)课件出示第4题。(2)学生比较第一组数,指名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上下两题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比较算式与数的大小时,先要算出算式的得数,再比较)(3)在书上完成其它的题目。(4)反馈交流,集体订正。三、总结评价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课次

2

授课课题

练习八

教学基本内容

教材第65页第5-7题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括线表示实际问题以及求未知加数的方法,能正确根据图的意思列出算式进行计算。2、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灵活计算的能力。3、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感受其中蕴含的规律。

教学重点及难点

掌握用括线表示实际问题以及求未知加数的方法。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复习回顾1、口算。(口算卡片)7-54+48-53+26-35+09-56-66+39-39-82+65+39-78-21+72、看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二、进行练习1、完成第5题。(1)课件出示第5题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上有些什么?告诉我们什么?(2)学生在书上列出算式。(3)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连的?为什么要用加法或减法计算?2、完成第6题。(1)课件演示第6题小兔采蘑菇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原来有几个蘑菇,采了以后蘑菇是怎样变化的。(2)出示算式图,说说这里有几道题,分别是哪几道?(3)让学生在书上填写得数。(4)汇报交流,说说每道算式的含义。4、完成第7题。(1)课件出示第7题。(2)指名说一说可以怎样算出括号里的数?(算括号里的数,加法可以用减法来算,如第1小是,可以用10-8来算出括号里的数。)(3)在书上填空。(4)反馈交流,集体订正。三、总结评价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课次

3

授课课题

连加、连减

教学基本内容

教材第66页例题,完成第66-67页“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2、能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3、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及难点

联系实际情意,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计算顺序,学会计算。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复习铺垫1、口算。(口算卡片出示)2、说说括号里应该填写几?1、导入2、出示玩具:左3个右2个用哪个算式表示?2+3再出示一个黄色的。问:现在一共有多少个玩具了?算式怎么列?完成板书:2+3+13、谁会读这个算式?这个连加算中的2表示什么?3呢?1呢?2+3+1表示把几个数合起来?哪三个数?4、那么这个算式怎么算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谁能用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把你的计算方法说一遍?(指名说一说)5、摆小棒说算式:(1)左4、中3、右1(2)左2、中5、右36、看算式直接说得数。2+2+21+4+35+1+34+4+23+1+56+3+17、出示:8-3-1谁知道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你能摆学具的办法来说明它表示的意思吗?(学生操作,指名板演)说明:原来8-3-1表示从8里面先去掉3再去掉1,还剩几?那么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先算什么呢?学生说计算过程,师板书指名说计算过程、小组互说。像这样的题叫什么题呢?板书完成课题8、直接说得数:6-3-18-2-49-1-710-3-37-2-39、小结三、组织练习1、想想做做第1-3题。3、完成第4题,让学生在书上直接写出得数。汇报交流时说说计算的想法。4、小朋友也能来出几道连加连减题来考考大家吗?指名出题请其他小朋友算,完成第5题。5、思考题:□+□+□=6四、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教学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课次

4

授课课题

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基本内容

教材第68页例题,完成第68-69页“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情境图并交流感受,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和计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发展学生初步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

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和计算顺序。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导入新课1、口算。5+1+23+2+56+0+37+1+27-4-110-5-56-2-29-3-5举其中一个作为例子,如:9-3-5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看图列式。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题。(1)出示主题画。问:谁看出来了这幅图画是什么意思?原来车上有几个人?下去几个?又上来几个?现在车上有几个人?先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2)找小朋友说说图意,教师可以适当补充。(3)请学生和教师一起说:原来车上有7个人,下去2个,又上来3个,现在车上一共有8个人。教师边说边板书:723(4)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原来有7个人,下去2人,下去应该用什么方法呢?就是用7个人减掉2个人,后来又上来3人,又上来应该用什么方法呢?(教师板书:7-2+3=)(5)先下去我们用减法,后来又上来要用加法,在这道算式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像这样的算式我们就叫做加减混合算式。(6)小组讨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等于多少?(7)发表意见:先算7减2等于5,再算5加3等于8。最后等于8。教师完整板书:7-2+3=8
5(8)让学生齐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如果没有图画,6+3-2你会算吗?(1)可以首先小组讨论。(2)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说的好。(3)教师和学生共同说。先算6加3等于9,再算9减2等于7。最后得数是7。三、组织练习2、完成第1题。3、完成第2题。4、完成第4题。5、完成第5题。四、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教学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课次

5

授课课题

练习九

教学基本内容

教材第70页第1-5题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熟练的计算。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根据已有知识进行迁移的能力。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及难点

正确熟练的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复习1、口算。5+1+23+2+56-0+37+1+27-4-110-5+36+2-24-3+5选其中的一道如4-3+5说说计算顺序。2、说说括号里面填写几。8+()=10()+2=75+()=87+()=9二、进行练习1、幻灯出示葫芦图。(1)让学生说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2)列出两道加法算是和两道减法算式,请学生到黑板上把算式列出来,其他学生在书上完成。(3)集体订正。2、完成第1题。(1)课件出示第1题图,问:怎样来比一比谁跳得快?(2)同桌两人每人算一组,比一比谁算得快。(3)交换进行练习。(4)汇报交流,说说每道题的结果。3、完成第2题。(1)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2)汇报交流,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运算的顺序和计算的想法。4、完成第3题。(1)师:你打算怎样比较每组两边的大小?(学生汇报交流)(2)学生先计算出每组中算式的得数,再进行比较,确定在○里填什么符号。(3)汇报交流,说说是怎样比较出来的。5、完成第4题。(1)课件出示题目,介绍什么是行和列。(2)指名说出第一题第一行的连加算式,板书:1+2+3=5(3)学生独立在书上计算填空。(4)组织汇报交流。6、完成第5题。(1)学生独立在书练习写第5题的算式,并算出结果。(2)教师巡视指导。三、总结评价

板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4周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4周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课次

1

授课课题

认识1-5

教学

基本内容

教材P12-13页“想想做做”第4-7题。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进一步理解1~5各数的含义,会认、读、写1~5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数量在5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用数进行交流的愿望。

3、结合教学进行爱学校、爱老师和有学习的教育,初步学生认真写数的习惯。

教学重点

及难点

指导学生写1-5各个数字。

把1-5各数写端正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数?

2、范写1-5各数

二:练习

1、练习写1-5各数,写在日字格中,每个写一行。

2、完成第4题。

3、完成第5题。

4、完成第6题。

5、第7题:写1-5各个数字。

说说最后一行空的可以怎样利用。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课次

2

授课课题

认识几和第几

教学

基本内容

教科书第14页例题,第14~1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让学生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2、在具体的情境中练习运用“上、下、前、后、做、右”这些词语与“第几”相结合描述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探索规律和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并且能渗透尊敬老人的教育。

教学重点

及难点

区分和理解几、第几的不同含义,并能在生活实际中运用。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新授

1、教学例题

(1)提问:图上有几个人在买票?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在最后面?

(2)提问:从前往后数,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几?不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

(3)谈话:反过来说:排在第2的是谁,指几个人?排在第5的是谁,指几个人?

(4)提问:看了图,你还可以说出什么?

2、“想想做做”第1题。

(1)老师点灯笼学生回答。

(2)老师提要求学生涂色。

问:这里的第2个和2个意思一样吗?

(3)书上练习。

从左边起点4个灯笼?(●●●●○)指名上黑板涂色

从左边起点第4个灯笼?(○○○●○)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几和第几。(板书:几和第几)

3、小结(板书:几和第几)

二: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左图)。

(1)问:小丽住在第几层呢,你是怎么数的?(同桌讨论后交流)

指出:一般楼房的第几层,是从下往上数的。

(2)问:如果小丽住在3楼应该出现在哪个阳台?

(3)问:老师想了解哪些同学住的是楼房?你家住几楼?

2、“想想做做”第2题。

问:同学们看哪只猴子比较特别?它是第几只猴子,你是怎么数的?

得出:可以从上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2只,也可以从下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4只。

3、“想想做做”第3题。

问: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

问: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

4、“想想做做”第4题。

问:4号车前面有几辆车?是哪些车?

问:5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问:4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问:除了这几个问题外,你还想到什么考考大家?(小组讨论)

三: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5题。

2、你能说一句带有几和第几的话吗?在我们身边找一找!

引导:自己的座位是几排几座,红花榜的排名,自家住房是几楼几室等等。

3、发散练习。

告诉同学你喜欢吃的东西是第几个,让同学猜猜你喜欢吃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课次

3

授课课题

认识0

教学

基本内容

教科书第16页例题和第1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理解0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

2、掌握0~5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

3、体会0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及难点

了解0的不同含义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出示0的卡通形象)“0”自我介绍说:小朋友,我的名字叫零,我神通广大,无处不在。想想你在哪儿见到过我呢?(让学生尽情地说)?

2、“0”再说:那么你们知道我可以表示哪些意思呢?(让学生说说自己对0的认识)?

3、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0。揭示课题:0的认识。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让学生思考每个小兔采的蘑菇可以用哪一个数来?表示。

2、教学例2及0的写法。

先出示例2图,让学生想一想,两幅图表示怎样的一件事情,再跟同桌说一说。

原来的萝卜数用什么数表示?现在呢?教师强调一个萝卜也没有用0表示。

你会写0吗?

学生独立完成书本上的描红后继续在日字格里写出两个0,教师巡视,注意对个别困难学生的指导。

3、教学例3。?

讲述: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0这个数可以表示什么?是不是所有的0都表示一个都没有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一看直尺开始的地方是几??

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请你从左到右依次读一读。?

4、小结。?

三、多样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小猴摘桃”的故事)。?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然后汇报交流,并说说其中0所表示的意思。?

3、“想想做做”第3题。??

4、“想想做做”第4题。?

四、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课次

4

授课课题

认识=、>和<

教学

基本内容

教科书第18~19页的例题,第1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2、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喜爱学习数学。

教学重点

及难点

学会用=、>和<表示两数关系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情境导入,诱发参与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

提问:小兔队有几只?(4只)贴出4只兔。小猴队有几只?(4只)对应贴出4只猴。?提问:一个对一个地比,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呢?(小兔和小猴同样多;4个对4个正好同样多;4和4相等……)?

提问:4和4相等,我们可以在4和4中间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学生猜一猜,再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讨论交流,说明:像“=”这样的符号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它的名字叫等号,4=4读作:4等于4。(板书)?

教师示范写法,学生描红。?

2、教学“>”。?

指名贴出松鼠的只数,再一一对应贴出小熊的只数,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松鼠队比小熊队多;小熊队比松鼠队?少等)??

提问:从图中看出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几比几多??

提问:4和4同样多,我们可以用等号来表示,那么5比3多,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学生猜一猜,再看书上是怎么告诉我?们的。)??

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一位新朋友(板书>),它的名字叫“大于号”,5>3读作:5大于3。(板书)??

提问:让我们仔细瞧瞧,>长的是什么样子?学生汇报。?

提问:>怎么写呢?

提问:你们能用手势做出>的样子吗??

3、用同样的方法教学“<”。?

4、总结。?

三、巩固强化,拓展思维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四、归纳小结,提高认识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课次

5

授课课题

练习一

教学

基本内容

教材第20页练习一第1-5题。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通过对5以内数的认识、几和第几的认识以及数的大小比较的综合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5以内数的顺序的认识、数数和数的大小的比较。

2、训练学生应用数数的知识收集相应的信息,应用学过的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能力,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加强学生数的书写训练,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及难点

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复习回顾

二、进行练习

1、第1题:

让学生独立填写。

说说为什么这样填写?

让学生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读一读,体会这些数的顺序。

2、第2题:

说说图意,观察有哪些小动物在比赛?

先让学生数出每个小动物套中了几个,并在相应的□里填一填。

再比较填出的数,确定每个小动物的名次。

3、第3题:

观察图,说说图中画了一些什么?

引导学生根据下面的小图说清是把哪两种花(或小动物)进行比较。

完成填空后,说说比较的方法和结果。

4、第4题: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通过交流,使学生知道有些题目可以是不同的答案。

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有条理的思考。

5、第5题:

提醒学生规范的写数。

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三、总结评价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课次

1

授课课题

认识6-9

教学基本内容

教材第21页的例题,第21~22页“想想做做”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使学生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6~9的过程,认识并会读写6~9,掌握6~9的顺序。

2、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初步的数感。

3、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能够运用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及难点

理解6-9各数的含义,并且能够正确的书写各数。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1、认识6~9。

(1)提问:(课件出示:屏幕中有老师带领学生做套圈游戏)同学们,你观察到什么?小组交流。通过学生汇报得到:6名学生、7个人、8个套圈、9个套桩。

(2)你能伸出6根手指给同桌看看吗?

(3)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6、7、8、9个珠子

2、学写6~9。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今天我们的老朋友“狗贝贝”又给我们介绍了它的新朋友。我们来认识一下吧,(电脑课件出示鲨鱼、金鱼、虾、蟹)数数它们分别有多少?并把它们的数量写出来。你要写对了,它们就会吐泡泡向你表示感谢呢!

学生各自写数,写后同桌互相检查,看看写得是否正确,是否认真。

2、“想想做做”第2题

涂色游戏:看到相应的数,就在下面相应数量的圈里涂上颜色。

学生涂色后在小组里互相检查。

3、“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下面我们做画图形的游戏,看数继续画,明白题目的意思吗?各自在书上画。

学生画好后提问:你画了几个△、几个□、几个○?

四、总结评价,归纳学法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课次

2

授课课题

认识6-9练习课

教学基本内容

教材第22~23页“想想做做”的第4-9题。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结合具体的数学学习素材和前面学习的知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6~9,加强6~9的读写和大小比较的练习,掌握6~9的顺序。

2、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初步的数感。

3、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能够运用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及难点

进一步理解6-9各数的含义。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复习旧知

二、进行练习

1、填一填、读一读。(“想想做做”第4题)

按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的顺序分别读一遍。

回答比8小的有哪几个?比7大的有哪几个?体会直线上的数,越往左越小,越往右越大。

2、“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观察尺上的数,说说哪些数是今天认识的。

说说5离8近些还是离1近一些?回答时,让学生说出为什么,再让其他同学说说有没有道理。

3离0近些还是离6近些?

3、“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完成后,组织汇报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数出来的。

4、“想想做做”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反馈。

5、“想想做做”第8题。

先让学生填写结果,再说说是怎样比出来的。(1个苹果对1个梨,苹果还多出4个,说明苹果比梨多4个,梨比苹果少4个)

6、游戏。

7、“想想做做”第9题:练习写6-9。

三、总结评价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课次

3

授课课题

认识10

教学基本内容

教材第23页的例题及23-24页“想想做做”的第1-7题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在具体情境中产生数数的欲望,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认、写10;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了解10的实际含义,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孕伏10个一就是1个十的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好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及难点

认识数字10,并了解10的实际含义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自主探索

1、提问: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跳舞?数给同桌听。

2、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图上的每个小朋友用一个小圆片来表示,那你要拿出几个小圆片?把你们准备好的圆片动手摆摆看,摆好后让学生上台演示,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教统计做对的人数。

3、拓展应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认识了10,你能用10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4、写10比赛。

5、小结。

三、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认数、数数)。

学生读后讲述:数数可以顺着数,倒着数。检查顺数、倒数的情况。

2、“想想做做”第2题。

教师讲述:通常把10根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10个一就是1个十。再出示一捆铅笔,问有几枝,让学生当众数数。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仔细数一数,再把数出的数写在田字格里。(强调书写格式)

4、“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按要求在书上写数,注意每两个数之间空1格,比一比谁写得好。写好后,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读一读。

5、“想想做做”第5题。

提问:从左边数起哪几只小鸭戴帽子?从右边数起呢?

6、“想想做做”第6题。

7、“想想做做”第7题。

四、总结评价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课次

4

授课课题

认物体

教学基本内容

教材第26页的例题,第2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让学生通过搭一搭、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来辨认物体,直观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主要特征,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形体。

2、使学生在认识物体的活动中,感受平面与曲面是不同的,体会比较、分类等认识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生活里物体的不同形状,培养观察物体的兴趣以及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及难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激趣导入

二、动手探索,体会领悟

1、搭积木。

2、分一分。

学生交流分的结果及想法,逐步达成共识,分成四类。

3、识形体。

引导:我们来看一看、摸一摸这些积木,(一起感知长方体)我们把这一类形体叫做“长方体”,(出示立体图形)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积木。

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名称和图形,取出相应的积木。

引导:你想给另外的几类积木分别取个名称吗?

学生大胆猜想并认识“正方体”、“圆柱”、“球”。

讲述:闭上眼睛在脑子里画一画这四个图形。现在老师说一个名称,请你拿一个积木,行吗?

学生动手拿一拿、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相互试一试。

教师检查学生交流的情况。

4、小结。

三、巩固认识,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4、议一议。

四、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课次

5

授课课题

实践活动:有趣的拼搭

教学

基本内容

教材P28—29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通过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球、圆柱,感知这四种形体的特征。

2、在活动中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判断能力。

3、通过小组形式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及难点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复习引入

二、活动安排

1、滚一滚

师:老师这儿有个滚板,如果让这4种形体同时从上滚下来,小朋友们猜猜看,哪个会滚得快些?哪个会滚得慢些?

2、堆一堆

发给每组10个相同的形体,堆一堆,看哪组堆得稳、堆得好。

活动后,对堆的结果进行评讲

师:正方体组与长方体组堆得好,而圆柱组与小球组堆得不好,所以我们要给正方体、长方体组各加一分,同意吗?

再让小球组、圆柱组分别与长方体组、正方体组交换材料,再次进行活动体验。

3、说一说

通过滚一滚、堆一堆的活动,学生已初步感知了四种形体的特点,再让学生说说这四种形体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得到了运用。

4、猜一猜

让这四种形体中的一种从窗口中露出它的一部分,让学生猜一猜这会是哪种形体,

5、搭一搭

学生分小组搭一搭,比比哪组搭的快搭得好。

6、数一数:如图P27数一数。

三、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课次

1

授课课题

2-5的分与合

教学

基本内容

教材第30页例题、“试一试”及第31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让学生在通过把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中,探索并掌握2—5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对分与合的联系有初步体会,初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及难点

掌握2—5的分与合。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引入

二、展开

1、(将左手的大拇指弯曲,伸直其余四指,手背对着自己)请小朋友像老师这样竖起你的左手,现在有几个手指竖着?(齐答4个。)

你能把自己竖着的4个手指分成两部分吗?

2、还有不一样的分法吗?那我们把4的三种分法先按顺序排一排,再请大家相互说一说。(师边说边在相应的手势图下板书)

(板书:444

///

312213

3、现在请小朋友将左手反过来,手掌心对着自己再看一看,刚才是4分成了3和1,那么现在你看到4分成了几和几了?(4分成了1和3)

分法没有变,怎么看到的结果却不一样了呢?

4、小朋友们真聪明!自己学会了4的几种不同分法。再请小朋友反过来想一想,几和几可以合成4呢?

5、光盘出示例题主题图,说说4个桃放在两个盆里,可以怎样放

6、(伸出左手五指)小朋友的一只手共有几个手指?下面就请同桌的两个人一起来分手指,想5的分与合。交流后组织反馈:

5可以分成4和1,5可以分成3和2,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1和4。

5可以分成1和4,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成3和2,可以分成4和1。

……

7、完成“试一试”。

三、拓展

1、完成第1题。

2、游戏:出圆片。

3、完成第3题。

4、给太阳花装叶子。

四、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课次

2

授课课题

6、7的分与合

教学

基本内容

教科书第32页的例题、“试一试”,第33页“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让学生经历6和7的分与合的探索过程,知道6和7各能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6和7。

2、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接受分与合的数学思想,接受分析和综合思维方法的熏陶。

3、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及难点

掌握6和7各能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6和7。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导入

二、新授

1、教学6的分与合。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6个大苹果,老师想把他们放在两个篮子里,可以怎么放呢?请同学们用圆片摆摆看。

(2)发表意见。如:6个苹果可以分成左边2个,右边4个。

(3)教师板书:6

/

24

也就是说6可以分成2和4。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4)看到这个,你马上就会想到什么?

6

/

42

(5)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呢?

(6)用同样的方法把其他的分法写出来。

(7)齐读6的组成。

2、教学7的分与合。

(1)请小朋友将7个圆片分成两部分,有几种分法呢?

(2)教学方法同6的分与合的教学方法,只是从实物过度到了点子。

(3)看黑板把7的分成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三、活动游戏,应用巩固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2、完成第2题。

3、完成第3题。

4、完成第4题。

四、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课次

3

授课课题

练习三

教学

基本内容

教材第34页练习三第1-5题。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有关数的分与合的理解,帮助学生记忆2-7各数的分与合。

2、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操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

及难点

加深理解2-7各数的分与合。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导入

二、进行练习

1、完成练习一的第1题。

(1)课件依次出示分草莓的图,学生说说把草莓分在2个盘里,可以怎样放?

(2)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演示。

2、完成第2题。

(1)课件出示第2题图。

(2)请小朋友说一说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风筝后面的每一节都要合成7)

(3)学生在书上填写。

3、“对口令”游戏,完成第3题。

4、完成第4题。

(1)课件出示第4题图。

(2)请小朋友说一说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花上的数合起来是花盆上的数,花盆上的数可以分成两朵花上的数)。

(3)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

(4)集体反馈

5、完成第5题。

(1)出示第5题图,说说哪幢房子高,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独立填数,看看谁填的最合理。

三、总结评价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课次

4

授课课题

8和9的分与合

教学

基本内容

教科书第35页的例题、“试一试”,第36页“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让学生经历8和9的分与合的探索过程,知道8和9各可以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8或9。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继续接受分与合的数学思想,接受分析和综合的思维方法和对立与统一观点的熏陶。

3、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及难点

掌握8和9各能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8和9。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复习

二、新授

1、教学8的分与合。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8个圆片,老师想把他们分开,可以怎么分呢?请同学们用圆片摆摆看。

(2)发表意见。如:8个圆片可以分成左边2个,右边6个。

(3)教师板书:8

/

26

也就是说8可以分成2和6。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4)看到这个,你马上就会想到什么?

8

/

62

(5)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呢?

(6)用同样的方法把其他的分法写出来。

(7)齐读8的组成。

2、教学9的组成。

(1)教师启发学生如果没有圆片,你能够说出9的分成吗?

(2)先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3)发表意见,能否一次多说几个呢?

(4)、教师将9的分成板书。

(5)将9的分成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三、巩固新知

1、完成第5题。

2、完成第6题。

3、完成第7题。

4、完成第8题。

四、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课次

5

授课课题

10的分与合

教学

基本内容

教材第37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探索得出10可以分成哪两个数及哪两个数能合成10,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并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初步体会分与合的思想,更加乐意学习数学。

教学重点

及难点

掌握10的分与合,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复习

1、复习数的组成。

2、对口令

二、新授

1、教学10的组成。

(1)媒体演示:有一串珠子,其中的一个被涂上了红色。

(2)问:这里一共有几个珠子?有几个红色的?几个没有涂色的?

(3)也就是说10个珠子分成了1个红色的和9个没有涂色的,那么也就是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教师板书:10)

/

19

(4)看到这个,你马上想到了什么?

10

/

91

(5)齐读10的组成。

(6)让学生涂色

2、将10的组成完整地说一便。先说给老师听,再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三、巩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2、完成第2题。

3、完成第3题。

四、总结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8-9周教案1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8-9周教案1”,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课次

1

授课课题

得数是9的加法与9减几

教学

基本内容

教材第55页例题,56页“试一试”,完成第56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使学生根据一幅图画列出4道算式,加深对加、减法含义及相互关系的理解。

3、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借助形象思维发展抽象思维。

教学重点

及难点

掌握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1)从图画上看,跳高的小朋友可以分成几部分?哪几部分?(指名回答)

(2)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4道算式吗?先自己想一想,在书上写一写,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3)反馈

(4)提问:谁能根据情境图说一说算式8+1=9表示什么意思?1+8=9又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5)提问:谁能根据情境图说一说算式9-1=8表示什么意思?9-8=1又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2、教学“试一试”。

(1)摆圆片:拿出9个圆片,分成两堆,你想怎样分就怎样分,但不能再分成刚才的1个和8个了,再写出4道算式。

(2)学生自主分花片,写算式,老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不同的分法和算式。即时进行板书。

(4)观察黑板上的算式,说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加法算式得数都是9,减法算式都是9减几)

(5)提示课题。

三、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2、完成第2题。

3、完成第3题。

4、完成第4题。

四、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课次

2

授课课题

练习七

教学

基本内容

教材第57-58页第1-7题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得数是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进行计算。

2、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学过的加、减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

及难点

熟练进行得数是8、9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复习

1、口算。(口算卡片)

7-54+48-53+2

6-35+09-56-6

6+39-39-82+6

5+39-78-21+7

2、一图四式。(幻灯片出示)

■■■■■■■

二、进行练习

1、完成第1题.

(1)教师在黑板上贴上数字卡片。

(2)问:小朋友,黑板上的卡片,哪两个相加可以填写这个算式呢?

□+□=8

(3)让学生自由讨论后发表意见。让学生自己出卡片,说算式。

(4)继续练习:□+□=98-□=□9-□=□

2、完成第2题.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

(2)奖励口算又快又准的小朋友。

(3)让学生在书上填写得数。

(4)集体订正。

3、完成第.3题.

(1)课件出示图画,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画了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2)出示白菜老师的话,让学生说说小蜜蜂可以拉出哪些算式。

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说,注意不要遗漏。

4、完成练习四的第4题。

(1)课件出示全部算式,让学生比较每组的算式,看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第一行得数都是8)

(2)不计算,在得数比8小的算式后面打“√”。

(3)交流:说说你是怎样通过比较作了选择的。(每组的两题都与第1题进行比较,进行估计)

5、完成第5、6题。

(1)课件出示第5题图,让学生观察:图中有些什么?有几个?要求什么?

(2)提问:如果让你用图中的数量列算式你会吗?

(3)让学生将自己想的结果填写到书上。

(4)反馈交流,说说为什么用加法算?

(5)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第6题。

6、完成第7题。

三、总结评价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课次

3

授课课题

得数是10的加法与10减几

教学

基本内容

教材第59页例题及“试一试”,完成第59-60页“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学会计算得数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加深认识加法与减法的联系,并学会用学习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绞架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学重点

及难点

掌握得数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1)师:同学们,图上都有些什么?有几个小朋友在球场上踢球?球场外有几个?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2)讨论:根据图画你能够列出什么算式?

(3)发表意见。

(4)通过百圆片,算一算,你说的算式得数是几?

(5)教师板书:6+4=10-4=

4+6=10-6=

(6)算一算:6加4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

如果没有图,你该怎么想6加4等于几呢?

同样,4加6等于几呢?你是怎么想的?

(7)10减4等于几呢?你是怎么想的?同样,10减6等于几呢?

(8)齐读四道算式。

2、教学“试一试“。

(1)让学生抛花片,正面的有几个?反面的有几个?可以列出几个算式?

(2)让学生小组合作,抛花片。并且小组内把所得到的算式进行记录。

(3)发表意见。教师板书。

(4)教师根据学生所提供的一个算式写出其他的3个算式。

(5)问:如果没有花片,请小朋友看一看,还可以写出哪些算式?教师将没写的算式补充完整。

三、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2、完成第2题。

3、完成第3题。

4、完成第4题。

5、完成第5题。

6、完成第6题。

四、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课次

4

授课课题

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

教学

基本内容

教材第61页例题和“试一试”,完成第61-62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让学生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了解这种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的结构,会用加、减法计算解决问题。

2、让学生初步感受符号所具有的简约化的特点,初步培养符号感。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及结构。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1)课件出示苹果图。

(2)提问: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得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指名回答)

如果把刚才的问题写下来,这些字要写好长时间,现在我们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3)初步了解括线和问号:

(4)了解已知条件和问题:

题目中已经知道了什么呢?(指名回答)已经知道了什么就是已知条件,要求什么就是问题。

(5)提问:这道题谁会列式计算?(指名说算式,老师板书:3+5=8)

2、教学“试一试”。

(1)课件出示题目。(包括括线的问号)

(2)提问:在这道题里,括线表示什么意思?括线下面的“10”个表示什么?“?”表示什么?(分别指名回答)

谁能说出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先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3)在书上列算式计算。

(4)反馈交流,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三、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2、完成第2题。

3、完成第3题。

4、完成第4题。

四、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周教案(苏教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