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周第一单元师生教案

第一朵杏花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16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周第一单元师生教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周第一单元师生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语文教案

四年级第1周教案(8.31—9.4)

一.周学习内容:周教学内容:本单元以《师生》为主题,编排了《师恩难忘》《孔子和学生》两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

二.周学习重难点:

1.生字:一类字19个,二类字3个。

2.积累:▲品读课文,初步体会师生间情感的珍贵。

▲懂得老师对自己教育时良苦用心,从而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回报老师的付出。

▲阅读“语文天地”中的名句格言。

▲通过“畅所欲言”“开卷有益”“初现身手”等环节的学习,再次体会师生间真挚情感。

作文:题目:《老师,我想对您说》。

训练目的: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请把你想对老师说的话写在日记里或贺卡上。

写作要求:▲内容形式不限

▲试着加入心理描写。

三.周学科融合:,初步体会师生间情感的珍贵,懂得老师对自己教育时良苦用心,从而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回报老师的付出。

四.周学情分析:在本周的学习中,教育学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生难忘。

师恩难忘授课时间:周﹍﹍

整体设计

个性设计

分析

课文记叙了田老师以讲故事的方式教授孩子学习古典诗词,培养孩子成长的往事,体现出他巧妙的教学方法,歌颂了老师的敬业精神,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学法

教师导法

激趣导入启发式教学

学生学法

以小组合作,自学为主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师生间情感的珍贵。

▲划出文中的重点字词。

▲懂得老师对自己教育时良苦用心,从而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回报老师的付出。

2.积累目标:

▲记忆文中的名句。

▲积累词语:娓娓动听身临其境戛然而止引人入胜十年树木百年育人。

3.生字目标:兄描娓姥叨恍窍畔杖恭

1.初读感知点: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通过什么描写,表现田老师口才,文笔都很好?

▲表现了我怎样的情感?我又是怎么做的?

2.细读感悟点:

▲课文共几个自然段?可划分几个部分?

▲从哪里可以看出田老师在教学上颇费心思?

▲田老师爱编故事对“我”有什么影响?

▲通过学习课文,你明白了什么?如何感恩老师?

3.能力训练点:

▲熟读课文

▲生字:

兄描娓姥叨恍窍畔杖恭

▲说出理解私塾桃李娓娓动听身临其境戛然而止引人入胜等词的意思。

4.拓展延伸点:选一首学过的古诗,编个故事。

板书设计

师恩难忘

我田老师

描红↓编故事讲故事

爱好文学培养兴趣

课后反思

孔子和学生授课时间:周﹍﹍

整体设计

个性设计

分析

课文在概括叙述孔子的重要教育思想后,叙述了孔子和他的学生子夏的对话,表明了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都需要向别人学习的道理。

学法

教师导法

激趣引入,感悟文理

学生学法

①细读感悟②小组学习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都需要向别人学习。

▲在心目中树立孔子的高大形象,激发对孔子的敬仰之情。

2.积累目标

▲词语目标:严谨驰名和颜悦色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生字目标:裕愚择罗施嘛谨谦慎

1.初读感知点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2.细读感悟点:

▲孔子是怎样收学生的?

▲文中“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3.能力训练点:

▲表演孔子和学生的对话,体悟起人物的思想。

▲学习生字:裕愚择罗施嘛谨谦

4.拓展延伸点:

读《论语》,感知孔子的思想精髓。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编辑推荐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周第一单元色彩教案


语文教案

三年级第1周教案(9.1--9.4)

一、周学习内容:第一单元《色彩》

二、周学习重难点:

1.生字:认字11个,写字16个。学习新部首戈字部、辛字旁,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2.积累: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背《爱什么颜色》《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积累关于颜色的词语。。

3.作文:

(1)、仿照《爱什么颜色》再编写1或2个小节。

(2)、画出自己想象中秋景,然后围绕画面表现的内容写一段话。引导学生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使习作语言生动形象。

三、周学科融合:观察色彩斑斓的秋景,用画笔描绘,从所学过的课文中找出有关色彩的词语、句子,会恰当运用。

四、周学情分析:孩子眼中的世界是美好的,本单元的文章,从不同侧面反映出生活的多彩多姿。学习本单元可激发学生观察世界的兴趣,体会生活的美好。

《爱什么颜色》授课时间:周﹍﹍

整体设计

个性设计

分析

这首诗歌以简单的语句,相同的结构段式勾勒了三幅绚丽的色彩画面,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己理想的追求。

学法

教师导法

引导自学,情境交融

指导朗读

学生学法

美读讨论、合作探究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积累目标:(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仿照本诗编写一段诗。

3.生字目标:认识生字4个,学会正确书写8个字,学习新部首戈字部。

学习重点

1.初读感知点:(1)、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2.细读感悟点:一、回顾课文,积累词语。
1、试背诗歌,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
2、说出自己积累的有关“颜色”的词语。
二、精品细读,体会感情。
1、学生自主探究三小节的写法。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对生活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3、学生自由讨论自己喜欢的颜色及原因。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能力训练点:读一读,背一背。
我们不仅能用文字描绘世界的色彩,古人对色彩更是喜爱有加。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生自读,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2、标画出诗中描写颜色的词。
3、说一说自己所想象到的画面。

4.拓展延伸点:1、你最喜欢什么颜色?什么东西的颜色是这样的,你也来编一段小诗。
2、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编写内容。

板书设计

爱什么颜色

我爱碧绿色-----禾苗、小草、农村、我的梦

我爱火红色---朝阳、枫叶、少先队员、我的心

我爱蔚蓝色-----天空、大海、海军战士军装

课后反思

《金色的草地》授课时间:周﹍﹍

整体设计

个性设计

分析

本文写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文章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学法

教师导法

引导阅读

学生学法

合作学习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2.积累目标:学习新部首辛字部。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生字目标: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学习重点

1.初读感知点:1、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交流预习时画出的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合作,交流,力争把生字读正确,把课文读通。
3、反馈: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说说自己认识哪些词语,带领大家一起读一读。
4、朗读展示:你最喜欢读哪个自然段,站起来读读,让我们感受你对它的喜爱!

2.细读感悟点:品味课文,体会感情
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2从读课文中你体会到了“我”的什么感情?(用课文中的话来说)
3“我”和弟弟为什么那么开心啊?
先用课文中的话说说,再自己说说。
4那“我”和弟弟是不是一直都在做这个游戏啊?
我们来看后面的课文
5指导学生读课文第2部分(第3、4自然段)
6作者有什么新发现?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指导(学生完成语文天地中“图示蒲公英的变化”)
7“我们”为什么不再随意揪它?
(引导:喜爱金色的草地)
8如果“我”没有发现蒲公英的变化,后果会怎样?

3.能力训练点: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
2、说说自己是如何观察喜爱的花草的?(引导学生明白善于观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4.拓展延伸点:双休日和爸爸妈妈一起到郊外去秋游,仔细观察你所看到的某种植物,通过你喜欢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你这次郊游的所见所闻。

板书设计

金色的草地
新发现:蒲公英一天(颜色)的变化
新发现前:我和弟弟揪它们做游戏
新发现后:我们不再揪它,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

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周教案:《上学了》


语文教案

一年级第一周教案(9月1日—9月4日)

一、周学习内容:《上学了》

二、周学习重难点:

1.生字:进行渗透性识字六个生字。

2.积累:(1)、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使学生自主了解学校,了解学校生活。(2)为学生创设条件,使孩子能在自然的心态下进行口语交际。

三、周学科融合:学唱〈〈上学歌〉〉。

四、周学情分析:第一次走进学校的孩子,比较兴奋,也有些紧张,应有目的的让学生放松下来。

课题〈〈上学了〉〉授课时间:周﹍﹍

整体设计

个性设计

分析

本课是教材正式学习内容的准备课,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学校环境,熟悉老师、同学,树立学习语文的兴趣、愿望和自信心。

学法

教师导法

放录音领朗读摆卡认字

学生学法

自我介绍自由讨论学唱歌曲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鼓励学生大胆的与陌生老师和同学们进行口语交际。

2.积累目标:

(1)、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使学生自主了解学校,了解学校生活。

(2)为学生创设条件,使孩子能在自然的心态下进行口语交际。

3.生字目标:

进行渗透性识字:学、班、丁、冬、老、师、语、文、包

学习重点

1.初读感知点:听录音,齐朗读。

2.细读感悟点:(1)、自主认识学校。(2)、自主交流。(3)、学习生字。(4)抽读字卡。

3.能力训练点:进行口语交际能力训练。

4.拓展延伸点:放学后自豪的带领爸爸、妈妈参观我们的学校,在校园中找到我们认识的字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上学了

欢迎新同学我在一年级一班

来到新校园我爱实验小学

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语文四上第一单元《师生》单元分析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北师大版语文四上第一单元《师生》单元分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师生这一主题,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前一篇课文作者记叙了童年时代的启蒙老师对自己成长的点滴帮助。虽然作者从老师那里获得的只是由一首小诗引申的一个小故事,但从这篇课文里我们都能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殷殷关爱和学生对老师的深厚感情。另一篇记叙的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因为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而受到学生的尊重,从而使得学生明白了自己虽然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的道理。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师生间感情的珍贵,明白老师对自己教育的良苦用心,从而以百倍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回报老师的付出。

2、通过学写摘录笔记和阅读名句格言等学习积累词句的方法。

3、通过畅所欲言、开卷有益等环节练习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师生间真正情意,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

重点难点:

通过语文的各项训练,使学生能较好地运用口语和书面语与老师交流感情,使师生间情意进一步加深。

教学策略:

课余时间多与不善于交流的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从而增进师生情感,利于课中的学习,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课时安排:

8课时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比身高》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活动,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数学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并学会尊重、倾听他人的看法或意见,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

归纳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难点:

归纳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法学法:

主动探究法、讲练结合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小黑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小黑板出示)

1.口算。

0.3+0.4=0.2+0.6=1.4+1.5=0.33+1.25=0.9- 0.7=5.8-2.6=

2.列竖式计算。

4.89-2.64= 3.61+1.37=

回答:计算小数加减法一定要把 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二、合作探究。

1.仔细阅读课本13页例题的图片。

2.说一说图片中有哪些信息。

3.根据图片中的信息解答下面的问题。

(1)鹿妈妈高多少米?

列式: ○ = ( )

在小组内交流这道题的计算方法,看看你们都一样吗?

(2)小黑高多少米?

列式: ○ = ( )

提示:6是一个整数,如果想把它改写成一位小数,就要给它补上小数点和十分位,那么在十分位上写 ,不会改变原来的大小,所以6就等于 。

竖式计算

4.方法总结。

(1)小数加减法要把 对齐,从低位加起或减起;

(2)哪一位相加满十就要向 进一;哪一位不够减就要向 借1,位数不够的,在小数的 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

(3)确定好小数点的位置。

三、当堂训练

1.计算。

2.列竖式计算。

0.93-0.47=8.17+6.94=8.25+1.55=10-2.45=0.56-0.307=2.34+1.067=

新学期开学了,笑笑到商店买了1个书包和1个文具盒,

价格如右表。笑笑一共花了多少元?

四、学习体会。

写出本节课你的感想吧。小数的性质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秋天》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秋天》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第一周教案

一、周学习内容:第一单元《秋天》

二、周学习重难点:

1.生字:认字24个,写字16个,学习多音字“转”。

2.积累: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背古诗《山行》;独立阅读《露珠》,运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认读生字。

3.作文: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学会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愿望,继续学习观察。

三、周学科融合:

暑假刚过,秋季刚刚开始,大自然开始呈现秋天的特点。本单元的学习与时令基本吻合,有助于学生将学习内容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方便安排各项学习活动。

四、周学情分析:

秋季共有三个月的时间,在秋季开始时安排这一主题单元的学习,有助于指导学生在今后近三个月的时间里,运用本单元学习的观察方法认识自然。

秋天到授课时间:周﹍﹍

整体设计个性设计

分析《秋天到》按时间顺序分别描写了具有秋天典型特征的几种景物,突出了秋天的特点。

学法教师导法趣味识字法;边读边想象;春秋对比法

学生学法1.以朗读、想象、背诵为主。

2.用换部首的方法识字。

学习目标1.理解目标:引导学生从天气、物候几方面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积累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3.生字目标:学会8个生字及新词,认识13个字。指导“转”“黄”“歌”“降”的写法。学会多音字“转”。

学习重点一、初读感知点: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纠正读音:你认为哪个字的读音应该注意,给大家提个醒。

3、把你读得不通、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

4、同桌互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5、讨论:春天和秋天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二、细读感悟点: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你读懂了什么内容?

(2)理解秋天天气凉的特点。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指名说你读懂了什么内容?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学习第三小节。

(1)齐读第三小节。你读懂了什么内容?

(2)想象大雁飞行的动作和变换的队形,请几名学生到前面来表演。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小组比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能力训练点

1、背诵课文

(1)齐背课文。

(2)指名分小节汇报背。师生评议。

2、自主识字

(1)、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

(2)、交流汇报。

3、指导书写。

四、拓展延伸点:

1、练习对对子,体会诗歌严整的格律。

(1)老师举例:天对风,凉对爽。

(2)老师出对子,学生抢答。

鱼虾对()枫叶对()肥对()

蟋蟀对()田野对()红对()

2、练习。

(1)、换季节续编课文。

(2)、换景色改编课文。

板书设计八月:天转(凉)、风变(爽)

九月:鱼虾(肥)、瓜果(香)

十月:枫叶(红)、菊花(黄)

(喜爱)秋天

课后反思

火红的枫叶授课时间:周﹍﹍

整体设计个性设计

分析通过叙述“我”寻找火红的枫叶给老师做贺卡的过程,表达了“我”对大自然和老师的热爱之情。

学法教师导法组织学生自主识字、合作探究;引导感情朗读

学生学法大胆试读、猜读、借助拼音正音

学习目标1.理解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学生对大自然和对老师的热爱,激发学生们热爱大自然,热爱老师的美好情感。

2.积累目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生字目标: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识字。

学习重点1.初读感知点:(1)、自读。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画出自然小节号。

(2)、正音。分自然小节指名读,注意听准字音。

(3)、反馈。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音。

(4)、检测。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随机请学生准确读字。

2.细读感悟点:再读课文,感悟课文的含义。

(1)、自读。读课文的1-3自然段,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看一看通过阅读你都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可以在书上标注出来。

(2)、交流。学生将自己读懂的内容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情况,随时进行点拨、指导。

(3)、质疑: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4)、小组讨论,组长汇报。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力训练点: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1)、出示词语卡片,进行开火车的游戏。

(2)、出示自学提示,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

自学提示:1、读一读生字

2、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记住它们。

3、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识字的方法。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点。

(4)、学生汇报。

(5)、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4.拓展延伸点:发散思维

1、你知道哪一天是老师的节日吗?如果你就是找枫叶的小朋友,在这一天里,你想跟老师说些什么?

2、做贺卡。我们一起来做一张贺卡,将你跟老师说的话写在上面,然后送给你们的老师吧!

板书设计

我(找)火红的枫叶(做)贺卡

我(爱)老师

课后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教案(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以及比较数的大小。
3、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4、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单元教学重难点:
大数的读写。数位中含有0的读写。
课时安排:
内容建议课时数
数一数(体会较大数的意义)2
人口普查(大数的读写)2
国土面积(大数的比较与读写)
4
近似数
从结绳计数说起(数学阅读)
练习一2

第一课时数一数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多位数,明确级、数位、计数单位的概念,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知道亿是个很大的数。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观察、动手及分析能力。
3、进一步渗透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思想,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明确“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
2、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教具准备
计数器,相关数据资料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例如,首都北京市人口有一千二百万;光的速度每秒三十万千米等。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像这样比较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二)探索新课
1、复习
(1)说出万以内的计数单位.(板书:个、十、百、千)
(2)提问: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
(3)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4)读出下面各数
4958、3026、4005、7000
板书出各数字的数位。
(5)从右到左说出3876各数字的数位。
再说一说万以内数的读法: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中间有一个0或几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2、认识“十万”
出示一张有100个小方块的卡片
提问:10张卡片是多少个小方块?20张呢?50张呢?100张是多少个呢?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回答。
提问:如果一叠卡片有一百张,那么这一叠卡片有多少个小方块?9叠呢,总共有多少个小方块?
提问:再加一叠,是多少个呢?(可以借助计数器)
教师质疑:万位满十了怎么办?(小组讨论)
老师小结: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就是“十万”,10个一万就是“十万”。
板书:十万
3、结合教材第3页四幅情景图将“十万”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4、认识“百万、千万、亿”
提问:
1辆轿车如果卖十万元,2辆能卖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说出想法后用计数器验证。
提问: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呢?10个一千万呢?
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
同时告诉学生:一亿是一个很大的数,如果1秒数一个数,昼夜不停地数,数到1亿要数3年2个多月。然后指出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和以前学的个、十、百、千一样,都是计数单位。
提问: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也就是十进关系)
(三)课堂作业
教材第5页第5、6题。
(四)课堂小结
老师提问:在今天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比较大的数,你都记住了哪些计数单位?一共有几个?在这些计数单位中,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板书设计:
认识更大的数
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数一数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巩固上节课知识,加深学生对数的理解
2、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对较大数产生兴趣
3、为以后数的读写与比较打下较好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
1、明确“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
2、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过程:
(一)认识十万
学生可以用计数器,以直观的形象思维开始学习。对照计数器,10个一万是10万,满十进一。
(二)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在十进制计数中,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注意不相邻的单位之间的进率就不是10。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
第1题通过说一说,拨一拨的对应活动,巩固学生学习的新的计数单位。
第2题通过计数单位模型,让学生说出是多少,进一步体会计数单位。要从小的10、100数起。
第3题让学生拨一拨,认识相邻进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巩固对大数的认识,理解十进制计数方法“满十进一”的原则,在多次尝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满十进一”的原则。
第4、5题对抽象的数进行数数,抽象的程度提高了。学生先审题,明白数数的要求,再借助计数器来试试,最后数数。
第6题解本题时,先借助计数器,让学生从计数器上拨出每个数,看前后两档珠子所代表的不同含义,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第7题可先在计数器上把这个数拨出来,然后让学生说一说。
(四)课堂作业
教材第5页第7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练习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又动脑,学生动手动脑的同时,体会到了“满十进一”了解到了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板书设计:
数一数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人口普查(读多位数)
教学目标:
1、掌握亿以内的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1、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2、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具准备:
计数器,整数数位顺序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生谈话:昨天,我们在数学课上认识了比较大的数,还记得有几位吗?谁能说一说都有哪些计数单位?
指名回答:我们认识了9个计数单位分别是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从右往左)
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
教师:我们在三年级时学过了万以内数的读法。你们还记得吗?能读出这些数吗?
7424600800010000321550950097010
提问:谁能说一说读这些数的方法?
你们想知道你们收集到的比万大的数如何读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二)探究新知
1、展示收集的数据。
例如:长江流域的面积是1807199平方千米;赤道长40076千米;马里亚纳海沟距离海平面11034米;2000年我国进行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国总人口约为1295330000人。祖国大陆约有1265830000人,北京市约有13820000人,天津市约有10010000人。
2、研究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1)介绍数位。
老师说明:这些数都是由几个数字排成一横行,也就是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起来了,各个数字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如4958,是由4个千,9个百,5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8个一是在右边第一位,就是个位;5个十在右边第二位,就是十位;9个百在右边第三位,就是百位;4个千在右边第四位,就是千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都叫数位。
(2)介绍数位顺序表。老师把上面板书的计数单位加上横线和竖线,在每个计数单位下面分别加上“位”字,成为一个数位顺序表:

(3)计数单位和数位之间的关系。老师提问: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几?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多少?万位呢?千万位呢?
小结:也就是说,几个一就写在个位上,几个十就写在十位上,几个百就写在百位上……几个千万就写在千万位上。
追问:同一个数字,把它写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学生答:不相同,因为数位不同,计数单位就不同。
(1)认识数位分级。
老师说明:按照我国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万”。
在已写出的数位顺序表上面板书:个级、万级,制成下表:
…亿级万级个级

(2)学习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老师在上表的下方依次把学生分类的数据板书出来。如:
亿级万级个级
…千
指导:1265830000先读亿级,十二亿,再读万级,六千五百八十三万,合在一起读作: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
学生尝试读出:1295330000和6780000、13820000。
提问:以上这些数中的0都在什么位置?读数时读0了吗?质疑:1807199这个数读不读这个0呢?
同桌之间交流。
这个数读作:一百八十万七千一百九十九。所以零不读。
提问:0在什么位置时不读出来呢?
小组交流。
小结:当0在级的末尾时不读出来。
1.研究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指导:40076先读万级,四万,再读个级,零七十六,合在一起读作:四万零七十六。强调:百位上的零必须读出来。学生尝试读出:11034、10030040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教材第7页第1题
2.教材第8页第1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认识数位,数位顺序表,读亿以内的数)
老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并知道从右起每四位一级,分作个级、万级、亿级。还学会了含有三级数的读法。
板书设计:
…亿级万级个级

第四课时人口普查(写多位数)
教学目标:
1、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数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2.中间、末尾有0的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具准备:
计数器,整数数位顺序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在昨天的数学课上我们了解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后,我国的人口数量,同时学习了较大数的读法,下面就这些数请你来读一读。
56900400805003706001459032700
提问:你读得又准又快,能说说读数的方法吗?
学生回答。
提问:请你说出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级的。
根据学生回答,整理成表。
(二)探究新知
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数的写法,今天我们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
1、整万数的写法。
同学们会写四十四、一千三百八十二、六百七十八,怎样写四十四万、一千三百八十二万、六百七十八万呢?
学生发言,根据学生发言情况,教师小结:这些数都是整万的数,要写在万级上,只要在万级上写44、1382、678,然后在个级上写四个0就可以了。
在刚才总结出的数位顺序表上写出上面三个数。让学生读一读这三个数,检查一下写得是否正确。
引导学生总结,整万的数怎样写?
小结:按照万以内的数的写法来写,只要在后面添写四个零。
练习:指名让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在纸上写数。
五万、六千万、八十万、三千二百万、九千六百七十二万
2、含有万级和个级两级的数的写法。
谈话:我们已经会写整万数了,老师在说一个数,看谁会写。
板书:十万三千二百四十五
提问:这个数有几个级?应该先写哪级上的数,再写哪级上的数?
学生尝试写数。
指名板演:103245
学生板演后,教师可以画出分级线,让学生检查写的数是否正确。
老师说数,学生练习写数。
3、中间及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提问:三十二万零六百这个数有几级?万级上怎样写?个级上的一个也没有怎么办?在数位上表示这个数,再让学生读一遍进行检查。
由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试着填写出这个数,再让学生读一遍进行检查。
由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度着填写二千零五十万七千,再说一说是怎么样写的。
学生探究下面三个数的写法: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三十二万零六百、二千零五十万七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教材第7页第2题
2、教材第8页第2题
3、口答
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它是几位数?
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十万,它是几位数?
一个数的位数是9位,它的最高位是什么位?
(四)课堂小结
提问:含有两级的数怎么样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写数时,遇到哪一位上的一个单位也没有,怎么办?写数与读数有什么区别?
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老师强调: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但有关零的问题,读法和写法不一样。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读数时,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只读一个零。
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写法

亿级万级个级
…千

第五课时国土面积(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位的认识,掌握较大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2、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将某些数据单位改写的必要性,能有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比较多位数大小的方法。
2、能正确比较多位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和不同的数打交道,现在请你们任意说出一个数。
学生任意说出一个数,教师板书5个
提问:如果将这些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你会吗?说说你是怎么样想的?
(二)探索新课
1、出示例题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2000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你会比较这些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吗?
学生默读例题,理解题意
北京13820000人天津10010000人香港6780000人
澳门440000人大陆1265830000人
提问:这一组数据,你能找出最大的那个数吗?为什么?
2、观察例题,请学生根据人口数量,将四个城市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理由。学生2人一组,说一说,议一议。
按数位多少进行分类:北京、天津为第一类,香港是第二类,澳门是第三类。
提问:通过这次分类,你能知道什么?
小结:我们按数位的多少进行分类后发现,数位少的这个数就小,数位多的这个数就大。
质疑:北京和天津的人口都达到了八位数,这怎么比出大小呢?
3、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板书:13820000、10010000
提问:这两个数都是八位数,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怎么样比较大小呢?先比较哪位上的数?
提问:这两个数左起第一位千万位上都是1,怎么比?
学生探索:看左起第二位,第一个数左起第二位百万位上的3比第二个数百万位上的0大,所以1382000010010000
(三)课堂作业
1、教材第9页第1题
2、练习册第6页第1题
(四)课堂小结
(1)比较两个数据的大小有几种情况?位数不同的怎么比?
(2)如果位数相同怎么办?先要从哪一位比?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怎么比呢?

板书设计:
国土面积

960000016600001220000450000100000
10000000000=100亿
9600000=960万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国土面积(较大数的改写)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2、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
3、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难点:
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教学过程:
(一)体会数据改写的必要性
教师出示从媒体收集来的一组数据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让学生体会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
(二)探索改写方法
1、出示数据,让学生读出这些面积,问: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改写的方法。
(三)巩固与应用
练一练第1题,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练一练第2题,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
(四)课堂作业
教材第9页第2题和第3题
(五)课堂小结
1、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就是把原数末尾的4个0去掉,在余下的数末尾写上“万”字;
2、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把原数末尾的8个0去掉,在余下的数末尾写上“亿”字。
板书设计:
大数的改写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9600000=960万10000000000=100亿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四舍五入求近似数
教学目标:
1、经历生活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
2、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
3、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
教学重难点: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小组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并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数的特点,并让学生再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近似数。
(二)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出示说一说中的数据,使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的方法。结合是试一试第2题的讨论,体会如何根据不同需要求近似数。
(三)巩固与应用
做试一试第1题:汇报时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
试一试第2题: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据情况取不同精确程度的近似数。在本题中,可先让学生说一说三个近似值的精确程度,再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题,供学生讨论。在讨论时重点让学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
讨论:重点可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四)课堂作业
1、练一练1、2、4
2、从报纸中找5个精确数,5个近似数,你认为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用近似数。
(五)课堂小结
1、四舍五入的方法
2、要求不同,一个数可有几个近似数。
板书设计:
近似数
“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方法与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数学阅读(从结绳计数说起)
教学目标:
了解计数方法的演变过程,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让学生对“数”有进一步的理解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阅读教材中的图,教师进行介绍。
(二)新授课
教材第一幅图
石子计数与结绳计数都是“逐一计数”,体现了一一对应的思想。
第二幅图中对比羊群的计数是“按群计数”,体现了数学中化繁为简的思想,也是进位制的“原形”。
第三幅图和第四幅图展示了一些古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计数符号。
(三)课堂作业
书写“十进制数位顺序表”。
(四)课堂小结
从古至今,人类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不同的进位制。现在应用最广泛的十进位制起源于古代人们用双手十指计数的方法,成语“屈指可数”就是这样来的。但超过十的数,双手的手指用完时,就在地上搁一块石头或一根树枝代表十个,让手指伸直再数。经过长期实践和总结经验,就产生了十进制。
板书设计:
数学阅读(从结绳计数说起)
教学反思:

第九、十课时练习一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2、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3、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难点
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多位数的读、写的练习
练习一第1题:先回顾计数单位的顺序,再根据书中的数据说说它们是几位数,最高位在什么位上,并进行读、写。
(二)多位数的改写
练习一第2题:先复习多位数的不同数位上数字的不同意义。再进行数的改写。
(三)读写游戏。(练习题3)
同桌间进行的游戏:第1步一个同学读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读的数写数,经过几次读数,两人可交换角色;第2步一个同学写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写的数读数,然后交换角色进行。在同桌练习的基础上,可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比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多位数比大小
做第4题,完成后说说比较的方法。
(五)结合练习册,教师可加强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巩固。
(六)课堂作业
教材第15页第5题。
(七)课堂小结
总结这单元所学到的知识。
板书设计:
练习一
亿级万级个级
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亿亿亿万万万计数单位
1265830000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
13820000一千三百八十二万
教学反思:

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二单元第一周导学设计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二单元第一周导学设计》,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二单元第一周导学设计
Unit2Colours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听懂、会说问候语Goodmorning.以及介绍别人用语Thisis...
2、在实际情景中能区分并运用以上各问候语、介绍别人用语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敢于开口、勇于运用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生学习早上(上午)问候语Goodmorning.及介绍人物用语Thisis…。
教学难点:
介绍人物用语Thisis…一句的发音较难,口型和发音不易到位,教师要适当提示,
切不可盲目纠正发音,从而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教具准备:
1、ChengJie,Mike,WuYifan,Sarah,Zip,Zoom,John的图片。
2、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教师播放第一单元的歌曲Hello,师生共唱。教师边唱边用体态语示范和学生问候,并鼓励学生边唱边和周边的同学打招呼。
(2)用所学打招呼用语,师生互相问候。Hello/Hi,what’syourname?Hello/Hi,I’m.…
2、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告诉学生英语的打招呼用语有很多,除Hello/Hi以外,在早上或上午可用Goodmorning.来进行。同时教师出示表示上午的图片,或在黑板上画一个升起的太阳,并在旁边标上时间7:30和Goodmorning.一句。(在图案旁边板书Goodmorning.)然后教师用学生的英文名字,以不同的身份和学生打招呼。用Hello/Hi,A.和Goodmorning,A.两种方法同时进行(A代表人名)。
(使学生了解到,这两种方法都是在打招呼,但不同点在于Goodmorning.可用于上午或早上,Hello/Hi可用于所有时间段。)
(2)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录音,然后让学生翻开书本,看图片了解书中的大意
(3),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对话内容,并用中、英文提问,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句子练习回答Thisis…。
教师向学生打招呼:T:Goodmorning.I’mMissWang/Mr.…What’syourname?学生回答S:Myname’s…同时出示一张MissGreen的图片,教师用ThisisMissGreen.教师反复强调Thisis…
(5)教师介绍卡通人物Kitty,Mickey并进行交流,并用简笔画,并让学生先简单
了解称谓词Miss,Mrs,Mr。并告诉学生Thisis是介绍人物的方法,本句的发音
难,口型和发音不易到位,教师要适当提示。(在简笔画旁板书Thisis….)
(6)学生跟读并模仿Let’stalk部分的内容。
(7)给学生分小组,扮演对话中的人物或其他人物,进行实际交流。教师可鼓励学生说Miss,Mrs,Mr(此时,学生可以运用教材中人物的图片)并让学生drawandsay的练习,训练学生运用Thisis的句型介绍别人。
(8)学生展示练习情况。此时,教师可给予一些小贴画儿,适当鼓励和表扬学生的展示情况,尤其是运用多人物或运用Miss,Mrs,Mr…进行练习的小组。用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敢于开口、勇于运用英语的习惯并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
3、趣味操练(Practice)
(1)游戏1:
玩“击鼓传花”的游戏。首先,将全班学生分为两大组。教师可有节奏地敲击小鼓,两组学生同时开始传花,当老师的鼓声停止时,两组各有一名学生拿到花,这时,拿到花的学生先自我介绍说Hello,I’m…/Hi,I’m…/Goodmorning,I’m…,之后再介绍一名好友说Thisis每被介绍的学生向大家问好GoodmorningHelloHi这个游戏也可用放音乐来代替击鼓,学生可待音乐停止时起立做自我介绍、介绍他人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能听说、认读Letslearn(A)部分blue,green,yellow,red等表示颜色的单词。
3.能听懂Letsdo(A)部分的指令语,并能按照指令语做出相应的动作。
4.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表示颜色的单词blue,green,yellow,red.
教学难点:“green”一词的字母组合“gr”的发音较难把握,教师要多带读。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的blue,green,yellow,red单词卡片和图片。
2、教师准备Let’sdo部分中的有关动作的图片。
4、教材配套的录音带。
5、教师准备ChengJie,Mike,WuYifan,Sarah,Zip,Zoom的图片。
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师生共同复习所学歌曲《ABCsong》.
2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彩虹,然后问学生Whatcanyousee?引导学生说Isee…进而教学四个单词。教师出示blue颜色的蜡笔,问,Whatcanyousee?引导学生回答Iseeblue.教师反复朗读blue这个单词的发音。然后让学生跟读。待学生读熟后让学生说说身边有哪些事物是蓝色的,尽量让学生多说多读。其他三个单词也是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教学。特别要注意green这个单词的发音。
(2)用blue,green,yellow,red的单词卡片和颜色卡片再次讲授单词。学生适当跟读。
注意:“green”一词的发音较难,教师要多带读,引导学生感悟发音,从而了解英语的语音语调的知识。
(3)让学生听录音,跟读Let’slearn部分的词汇,边听边读,边认读边指图,
做到眼、手、口、耳、心的结合。
3趣味操练(Practice)
(1)小组活动:Listenandpoint
教师让学生按小组练习blue,green,yellow,red.方法是,小组的每一个组员分别说一个单词,其他同学拿出相应的颜色笔。
(2)全体活动:Listenanddraw
学生按教师的指令画图,教师先让学生在图画纸上画一个苹果,然后说Colouritred。对那些画得又快又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
(3)学生听录音,边说边做Let’sdo部分中的活动。
(6)游戏:比一比
将学生分为两大组,每组各派一个选手,教师说句子,选手快速跑到讲台找到所听句子的图片,并举起图片大声读出,这样即为胜利,为本组加一分。之后,在换另一名选手进行。(本活动中的句子,可以在本课时Let’sdo部分的基础上增加一单元Let’sdo部分的句子。)
4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传话游戏
教师可将本课时Let’sdo部分的内容传给每组的第一个学生,由第一个学生往后传,以次类推,当传到最后一名学生时,由他/她将正确的动作做出,正确率高、速度快的为胜。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周学习内容:第七单元《地名》

一.周学习内容:周教学内容:第七单元《地名》、

二.周学习重难点:

1.生字:一类字5个,二类字4个;

2.积累:在收集、介绍地名的过程中,用自己获得的识字方法自觉识字。

3.▲阅读“语文天地”中的好词好句。

▲通过“畅所欲言”“开卷有益”“笔下生花”等环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锻炼自我表现的能力。

4、作文:(1)、写调查报告

(2)、编旅游故事

两项中选取一项进行写作。

写作要求:▲内容形式不限

▲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

▲可以查找相关资料。

三.周学科融合:,通过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料、游艺活动等,使学生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

四.周学情分析: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

地名授课时间:周﹍﹍

整体设计

个性设计

分析

这是一个开放的单元。

地名命名的类型:根据自然景观(方位、距离、地理、形态、特征、物产和其他特征)命名、根据人文历史(居民、族姓、史迹、事件、人物传说、寓托思想情感)命名、其他多种形式命名。

学法

教师导法

设计各种实践活动

学生学法

由学生先查找资料,以备上课使用。课堂上通过互相交流,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目标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通过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料、游艺活动等,使学生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在收集、介绍地名的过程中,用自己获得的识字方法自觉识字。

学习重点

一、了解丁丁家乡的地图

1、出示:丁丁家乡的地图

2、做识图游戏:一生说地名,另一生在图中指出。

3、小组讨论:你发现丁丁家乡的地名有什么特点?

4、交流:

5、师简介孙中山的资料。

6、学生交流自己查找到的在关地名的小故事,体会地名的文化内涵。

二、日积月累

1、指名看日积月累,找找共同点。

2、同学们在课余时间也收集了不少各地的地名,谁来说一说?

3、现在我们也来给这些地名找找他们的同伴,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并板书。

4、教学日积月累读一读

(1)、师出示词语:一马平川、千山万壑、亭台楼阁、断壁残垣

指名读。

2、师出示练习:(连一连)

二、举办地名游艺会

有关地名的知识丰富又有趣,接下来,我

们就一起来开一个地名游艺会,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前选择的项目进行活动。

教师要参与到学生中,形式可以有:

1、猜城市名

2、找一找诗中的地名

3、抢答,说地名

说出三条以城市命名的路名:

说出三个用少数民族语命名的城市:

说出带阳字的三个城市名:

说出带海字的三个城市名。

4、填成语,组地名

5、查找资料,介绍一个地名的来历。

6、把地名串在一起,编一个有趣的旅游故事。

四、学习《趵突泉》。

1、初读探究

1、自由阅读

2、学生质疑或互问,师结合学生发问适当点拨

质疑;文章从几个方面写趵突泉?

3、读了课文,你们觉得趵突泉怎样?

4、分组朗读短文,要求读出趵突泉的美。

5、指导背诵经典段落。

五、略读《秦皇岛的来历》

1、自由读,

(1)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的读音,指名说出这篇短文的一些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全班交流。

(2)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2、从这篇文章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拓展延伸:通过各种渠道多了解地名,需找背后的故事,讲给同学或家长听。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一.周学习内容:周教学内容:本单元以《方寸世界》为主题,编排了《美丽的集邮册》和《罗斯福集邮》两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

二.周学习重难点:

1.生字:一类字23个,二类字3个;

2.积累:▲品读课文,了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感知邮票是时代脉搏的跳动。

▲懂得邮票能培养人们健康的生活情趣,拓展人们的知识视野。

▲阅读“语文天地”中的好词好句。

▲通过“畅所欲言”“开卷有益”“笔下生花”等环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锻炼自我的表现能力。

3、作文:题目:《邮票中的…》

写作要求:▲内容形式不限

▲说明一项事物必须真实,不能随意编造。

▲可以查找相关资料。

三.周学科融合:,邮票是时代的一扇窗口,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从中了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感知邮票是时代脉搏的跳动。懂得邮票能培养人们健康的生活情趣,拓展人们的知识视野.

四.周学情分析:通过对邮票内容的理解,体验一种新的求知方法,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扩大知识视野和丰富文化底蕴。

美丽的集邮册授课时间:周﹍﹍

整体设计

个性设计

分析

《美丽的集邮册》以诗歌的形式,豪迈的情怀,描述了伟大祖国秀美的山川,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在方寸世界里抒发对伟大祖国的由衷赞美之情。

学法

教师导法

激趣导入实物展示图文对照教学

学生学法

以小组合作,朗读互议为主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

▲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诗歌,感悟我的集邮册的美丽体现在哪些方面。

▲诗歌邮票两相对照,激励学生大胆想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积累目标:

▲划出文中的优美字词。。

▲积累词语:神圣玲珑巍峨结晶硕果雕琢歌颂朝气蓬勃能工巧匠

3.生字目标:册旗圣庐俊秀硕雕琢朽

1.初读感知点:

▲这首诗歌共有几小节?

▲选自己喜欢的句段背诵。

2.细读感悟点:

▲仔细体会“我”的集邮册“美丽”体现在哪些方面?

▲课文二三小节从两个角度描述祖国的伟大、美丽,是哪两个角度?

▲通过学习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能力训练点:

▲熟读课文,选自己喜欢的句段背诵

▲理解:神圣玲珑巍峨结晶硕果雕琢歌颂朝气蓬勃能工巧匠群山飞舞

云海扬波等词的意思。

4.拓展延伸点:仿照课文写几小节诗?

板书设计

壮丽山河

美丽的集邮册〔〕赞美、热爱

历史长河

课后反思

罗斯福集邮授课时间:周﹍﹍

整体设计

个性设计

分析

课文讲述了美国总统罗斯福先生一生爱好集邮的故事。课文从罗斯福先生集邮起源开始,又写了罗斯福先生几件集邮逸事。告诉我们集邮能扩展视野,陶冶情操,

增长才干。

学法

教师导法

激趣引入,感悟文理

学生学法

①查阅资料②小组互学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罗斯福集邮的。。

▲学习概括课文的方法。

2.积累目标

▲简单介绍罗斯福

▲词语目标:昂贵措施巡回陈列抵偿

▲生字目标:携谋揭枚捐慰稿避益抵偿供

1.初读感知点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的罗斯福是一位什么人?

朗读讨论,小组讨论,交流结果

2.细读感悟点:

▲课文写了罗斯福先生几件集邮逸事?

▲罗斯福说集邮的价值是什么?

▲集邮给罗斯福带来了什么?

3.能力训练点:

▲如果你是一名记者,你想对罗斯福说什么,试着写下来。

▲学习生字:收集几枚邮票,介绍背景?

4.拓展延伸点:

自制一枚有一定意义的邮票,谈谈你制作的原因?

板书设计

获取知识

罗斯福集邮-提供快乐{收集整理}

普及集邮

关心印制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周第二单元《明月》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周第二单元《明月》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第2周教案(9.6—9.10)

一、周教学内容:第二单元《明月》,两篇主体课文,一个语文天地。

二、周教学重难点:

1.生字:一类字18个、二类字24个、多音字2个。

2.积累:(1)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练习独立识字。

(2)用学过的不同方法理解词语。

3.作文:写一写自己眼中、心中的月亮。

三、周学科融合:

在学习“明月”这个单元的过程当中,学生从古人、今人的笔下感受到月色的美,又从人类登月使学生感受到月亮无穷的奥秘,激发学生去探究月亮。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说月亮,写出自己心中的月亮,以期达到激发学生探究月球奥秘、训练学生文字表达内心世界的完美结合。

四、周学情分析:

时值中秋佳节将近,学生手边一定有很多关于赏月、说月的素材,指导学生多上浆、搜集这方面的材料。创设谈话情景,发动学生畅谈科学家在对月球地表及矿物质做出科学分析后得出的成果,可谈论有关月亮的天文气象知识,还可以讲述有关月亮的传说故事,引导学生概括出要点,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

古诗二首授课时间:周﹍﹍

整体设计

个性设计

分析

两首唐诗——王维的《鸟鸣涧》和白居易的《暮江吟》。《暮江吟》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后两句写新月东升的夜景。《鸟鸣涧》描写诗人看到的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静谧。

学法

教师导法

指导朗读引导品味

学生学法

有感情朗读,品味意义,背诵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积累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生字目标:认字6个,写字6个。

学习重点

1.初读感知点:(1)背诵学过或背过的有关月亮的诗句,引入新课。

(2)自读,摘录生字新词,自学解决生字词。

(3)自读后指名读,读通,读对。

2.细读感悟点:(1)出示自学提示,出示“金钥匙”,标出问题,理解诗意,品读。

(2)体会重点词句,读出诗味,诵读。

(3)边读边想象诗中意境,背诵。

3.能力训练点:(1)练习采用查资料或询问的方式解决自读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

(2)鼓励学生尝试默写。

4.拓展延伸点:

(1)搜集描写月亮和月光的文章,诗歌,词,故事,做一期手抄报。

(2)写一写自己眼中、心中的月亮。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暮江吟鸟鸣涧

残阳

江边美静山中月夜

课后反思

走月亮授课时间:周﹍﹍

整体设计

个性设计

分析

《走月亮》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为“走月亮”。“走月亮”不同于在月亮下赶路,而是特意到月光下走,散步,因此充满了诗意。

学法

教师导法

指导朗读引导品味

学生学法

有感情朗读,品味意义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

2.积累目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3.生字目标:认字7个,写字6个。

学习重点

1.初读感知点:(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采用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2)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师:读完课文后,你的感受是什么呀!(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2.细读感悟点:1)学生认真读课文,并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吸引了你?

2)学生自读。

3)全班交流。(可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读书中的文字)

4)小结:这么美好的夜晚,这么迷人的画面,使我们仿佛进入了爱的天堂!细细读读课文吧!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等。

5)问: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有可能问:我和阿妈为什么要走月亮呢?(全班交流,体会出爱的存在、爱的和谐、爱的温暖)

3.能力训练点:1)你有没有欣赏过美丽的夜景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听完后可以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

教师随机点播,其实美好的景观,美好的情感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留心观察,细心体验就会发现。

4.拓展延伸点:这节课即将结束,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和想法,赶快把他写在《日积月累》的笔记本上,字数多少不限。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十单元教案


一、周学习内容:《散落的钞票》、《毽子里的铜钱》,语文天地中安排了搜集与积累、口语交际、阅读于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紧扣主题让学生了解金钱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二、周学习重难点:

1.生字:一类字27个、二类字9个、多音字2个。

2.积累:▲“把字句”与“被字句”的呼唤。

▲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在语境中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

▲积累有关金钱的名言警句。

三、作文:①描写第五套人民币20元券背面的风景名胜。

②写一写人民币正面的图案。

③续写第96页的内容。

四、周学科融合:▲人民币的发展。

▲认识每一套人民币的组成。

四、周学情分析:独生子女对金钱的认识仅仅是使用和拥有,不知道珍惜每一分钱,不会合理利用每一分钱,更不会想钱的来之不易,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是很重要的。

散落的钞票授课时间:周﹍﹍

整体设计

个性设计

分析

这一篇根据真实事件编写的记叙文,记叙了地铁站以立明为代表的众人捡拾散落的钞票、物归原主的故事,赞扬了拾金不昧的品质。

学法

教师导法

理清脉络自主学习

学生学法

自学交流发表看法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明白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品读描写立明神态、语言、动作句。▲理解立明和我没有吃到麦当劳,也没买到《丁丁历险记》,依然很高兴的心理。▲懂得拾金不昧,谴责见利忘义。

2.积累目标:▲训练概括能力,总结段意,概括文章中心。▲继续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方法。▲学习缩写。

3.生字目标:票麦贵拎捧昧

嚷捡踩躺塞

学习重点

1.初读感知点:▲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细读感悟点:▲立明需要钱吗,他怎样做了?

▲立明怎样智取壮汉?“一脸木然”与“一脸尴尬”反映了壮汉怎样的心理。

▲“那个人接过钱来数,手都在发抖。”说说失主此时的心情。

▲众人的行为让你明白了什么?

3.能力训练点:▲继续感知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介绍的写作方法。

▲练习概括段意与中心思想。

▲在句子中理解重点次的方法。

▲借环境衬托人物心情。

4.拓展延伸点:▲用100个左右的字缩写这个故事,从中挑选出最关键的几个词语。

板书设计

散落列车启动

散落的钞票捡钱不约而同真诚互爱

还钱千恩万谢

课后反思

毽子里的铜钱授课时间:周﹍﹍

整体设计

个性设计

分析

课文通过回忆几十年前一位卖烤山薯的老人送两个烤山薯给我吃的事,刻画了一位慈祥、谦卑的老人形象,表达了我对老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学法

教师导法

自主合作交流

学生学法

交流学习结果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从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两方面理解“毽子里的铜钱”对我和老人的重要性。

▲明白二婶这个人物的刻画在文中起到的作用。▲体会“我”的心理活动,读相应的句子。

2.积累目标:▲倒叙的写作方法。

▲继续练习概括。

3.生字目标:毽烤薯烘

崭驼佝偻

学习重点

1.初读感知点:▲自由朗读课文。

▲初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细读感悟点:▲分析老人的性格为人,并从文中找到具有说服力的依据。

▲绘制出“我”的心理变化图,分析这种心理产生的原因。

▲讨论二婶这一人物的塑造在文章中的作用。

▲老人没有接受我的铜钱是因为什么?老人接纳我的什么“心意”?温暖心中的是两个热乎乎的烤山薯吗?你怎么理解。

3.能力训练点:▲倒叙的写作方法。

▲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

4.拓展延伸点:▲用倒叙的方法口述一件事。

板书设计

吃山薯善良

每回想起买山薯不给足淳朴

撕毽子送铜钱关爱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一、周学习内容:

本单元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钓鱼的启示》《谁说没有规则》,“语文天地”中的“开卷有益”还编排了《诺言》。

二、周学习重难点: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

3、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4.作文: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有了规则,守规则,人们才能和谐有序地生活,选择以下一种情况写一写。

在规则面前,我......

为你喜欢的游戏写玩法说明和游戏规则。

三、周学科融合:

规则意识实质也是法律意识,规则是断是非最基本的标准,它是用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的。守规则,是现代人应有的基本素质,是和谐社会的条件。本单元的课文和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规则的意义,培养守规则的意识和自觉性。

四、周学情分析:

通过充分的多种形式的读书,品味重点词语,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到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严守规则的确不易。

课题钓鱼的启示授课时间:周﹍﹍

整体设计

个性设计

分析

詹姆斯·兰费蒂斯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

学法

教师导法

重点指导,读中感悟

学生学法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2.积累目标:

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等

学习重点

1)初读感知点:

请大家放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想想,课文哪部分写了钓鱼,哪部分写了启示?

反馈并补充

浏览全文,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细读感悟点:

1.研读“钓鱼”部分:

请用心读课文的钓鱼部分1-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我”钓到鱼时是什么样的心情,父亲是什么样的心情。划出相关的语句,并在重点词下打上着重号。(板书:我父亲)

小结:谁来归纳一下这一段写的什么内容?请在书上做笔记。

2、研读“放鱼”部分:

读课文“放鱼”部分4--9自然段,你能体会到“我”复杂的心情吗?划出相关词句,好好读一读。

这一部分对话较多,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方式来学?(分角色读或表演等)

引导提问:在“我”钓到鱼时,父亲是得意的,而此时……你想到什么问题没有?

小结:谁来归纳一下这一段写的什么内容?请在书上做笔记。

3、能力训练点:

摘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4.拓展延伸点:

作者把34年前钓鱼的故事写给我们,希望我们勇敢的挑战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在学校、在家庭、在公共场所你曾经禁不住哪些诱惑?给你留下了什么启示?敢否也像作者一样真诚的与大家共享?打算怎样写具体?

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我父亲

钓鱼得意得意

放鱼依依不舍不容争辩

启示严格教育道德实践有道德的

课后反思

课题谁说没有规则授课时间:周﹍

整体设计

个性设计

分析

这篇课文是《钓鱼的启示》一文的反证。课文列举了四件我们司空见惯的日常现象,反映出现实社会中不少人缺少公德,规则意识淡漠,破坏规则的行为相当普遍。要解决不守规则的现象,不在于要立法,立规矩,而是要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准,树立公德意识,增强其守规则的自觉性。

学法

教师

导法

重点指导自学为主。

学生

学法

谈话、小组合作式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能够在重点的词语下加点,在重点的句子

下面画波浪线。

能够从现实生活出发,续写诗歌。

2、生字目标:

学习掌握“垃、圾”等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学习重点

1.初读感知点:

你们认为“规则”是什么?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课文,边读也思考,并做好标注。(生自读课文。)

全班交流:规则是什么?

2.细读感悟点:

同学们都有自己各自的“规则观”,其实事事都有规则,大家遵守了规则我们的社会才会更美好。

学习第1小节。

抓住“明明白白”这个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回头一笑”、“别人也这样做”的心理状态。

充分讨论。

让学生设想一下这样做的后果,使学生认识到规则是需要自觉维护和遵守的,要主动抵制不良习惯,不要随波逐流。

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读好“明明白白”、“回头一笑”等。

总结学习第1小节的方法,分小组讨论学习2、3、4小节。引导学生抓住“满不在乎”、“不好意思”、“瞪起眼睛”这些提示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调动情感,续写诗歌。

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总结出了许多条规则,而且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你们一定会遵守这些规则的。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规则,你们想一想,说一说,好吗?(生说自己在生活中认识到的一些规则。)

2、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读写。(生续写。)

3.能力训练点:

体会心理活动,并指导自己在习作中如何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4.拓展延伸点:

全班交流自编的诗歌。围绕“如何遵守规则”展开评论。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一)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一)

语文园地一

教材教学解读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四个板块。

“交流平台”突显单元主题目标,通过学习伙伴之间的对话提示“边读边想象”的要求与方法。“边读边想象”这一语文要素在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就出现过,但三年级下册更倾向于初步学习运用,而本册要达到的目标是能准确、灵活地运用这种方法。三个例句指向的“边读边想象”的内容并不一样,第一句是想象“看到”的内容,想象文字所表达出的画面;第二句想象针对“听到”的内容,是对视觉想象的延伸;第三句想象是联系“闻到”的味道,在前两次想象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拓展。三个例句旨在引导学生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展开想象。

“词句段运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课本提供了8个词语,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共同特点是都表示声音的大小,但是具体表示的音量和发出声音时的状态都不同。“人声鼎沸”和“锣鼓喧天”都是形容人多、热闹的场面,“震耳欲聋”和“响彻云霄”单纯指声音厚重且大,“低声细语”和“窃窃私语”形容人在轻声交流的样子,“鸦雀无声”和“悄无声息”则是形容整个场面十分安静,没有声音。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进行想象。第二部分“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绘它也是对”交流平台“的迁移运用。加点的词语都表示时间的长短,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先观察加点词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想象,用上加点词进行描述。

“书写提示”编排了《观潮》一课中要求背诵的段落中的两句话,同时提示了书写要点。这是第一次出现横格子,而不是方格。教学时要让学生观察每一行字与字的中心和间隔距离,引导发现字中心在水平线上,字与字之间要保留距离的书写模式,让学生模仿学习,树立正确的书写意识,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书写习惯。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唐代王维的《鹿柴》,目的指向优秀古诗文的积累,同时,也是对“边读边想象画面”这一语文要素的再次体现。《鹿柴》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意境幽远,以动衬静,清新自然。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幽深的感党。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由读通顺,大致理解诗句含义,并通过反复的朗读推动想象。这首诗的想象层面不仅是“视觉”,还可以延伸到“听觉”等多种感官。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理解句子意思,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理解词语意思,并正确运用词语。

3.引导学生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

教学策略

1.交流平台

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的学习体会,说说“边读边想象画面”给自己带来的阅读体验。如,仿佛看到了课文描写的画面,能真切地感受情景之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自读“交流平台”,交流自己是如何“边读边想象画面”的,可以结合课文中具体的句子来交流。如,读到“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时,可以想象“看”到的画面;读到“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可以想象“听”到的声音;读到“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可以想象鼻子“闻”到的气味。还可以结合课外阅读的感受来交流。在日后学习中,要经常运用“边读边想象”这种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

2.词句段运用

借助拼音自读,把词语读正确,重点关注“锣、喧、聋、扯、宵、悄”的读音。指导学生朗读并比较两组词语,发现异同。相同:都是形容声音的四字词语。不同:第一组形容声音大,第二组形容声音小或没声音。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想象画面,并在小组内交流:这些词语的意思是什么?读词语想象到了什么画面?如,先交流“鸦雀无声”的意思,再让学生说说想到的画面,可以是安静的图书馆、冬天的山林、考场等。全班汇报交流。不仅要交流想象到的画面,还可交流是用什么方法想象的,给学生以想象方法的指引。如,联系生活经验想象,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想象。引导学生积累这些词语,并交流自己知道的其他形容声音的词语,如“声如洪钟、振聋发聩、絮絮低语”。

指导学生读读右边加点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都表示时间很短。指导学生用右边的一两个词语描绘左边的一种事物。教师可先给出一个范例。如:“孩子们小心翼翼地点燃了烟花。忽然砰的一声,一粒烟花飞上了天。紧接着,啪的一声,天空中顿时开出了一朵五颜六色的‘鲜花’。”

学生自己选择一种事物,先口头描绘,再写下来。教学时,可以启发学生先想想与某种事物相关的场景,再进行描绘。如“风”,可以想象风自身忽大忽小的变化,也可以想象风中事物的变化,如,花草树木会怎样变化。再如“小狗”,可以想象小狗活动的场景,如,见到陌生人的时候,小狗会有怎样的表现。最后全班展示交流,教师点评。

3.书写提示

指导学生阅读右边的小贴士,明确书写要求。出示教材中的书写范例,引导学生结合书写要求,观察这段话的书写特点。教师选择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个小片段让学生练习书写,并巡视指导。引导学生结合书写要求进行自评、互评,并根据评价再次练写。展示学生书写作品,进行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养成提笔就练字的良好习惯。

4.日积月累

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把古诗读正确,重点关注“柴、返、苔”的读音。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学生有不明白的地方,教师可适当讲解。如,“柴”在这里读“zhai”,同“寨”,是栅栏的意思,“鹿柴”是个地名;“但”是“只”的意思;“返景”是“夕阳返照的光”。指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幽静。指导想象时,可引导学生调动听觉,仿佛耳边听到人说话的声音;调动视觉,仿佛看到夕阳返照进深林里,又照到了青苔上。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理解句子意思,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正确运用词语。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交流平台

1.出示句子,指名读一读。

内容提示

(1)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天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逐句交流,品味语言。

3.边读边想象,想象你从句子里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钱塘江潮由远及近、奔腾而来的样子。

内容提示

(1)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2)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

4.从听觉的角度想象,引导学生想象潺潺的溪流声、秋虫的鸣叫声。

内容提示

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在坡头那片月光下的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

5.从嗅觉的角度去想象画面,引导学生去感受果子的香甜。

6.过渡:你还能在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吗?读一读并品味句子。注意在课外阅读时也要积累这样的句子。

板块二 词句段运用

1.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

2.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一读。

内容提示

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 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

悄无声息

3.指名学生读一读词语。

4.读这些词语时,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

5.出示词语注释,让学生品读。

内容提示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锣鼓喧天:喧,声音大。锣鼓震天响。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响彻云霄:响声直达极高的天空。形容声音非常响亮。

低声细语:形容小声说话。

窃窃私语:背地里小声说话。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

6.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述它,再写下来。

内容提示

风 烟花 雷雨 小狗 霎时 顿时 忽然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工夫

(1)出示词语,指名读。

(2)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述它,在小组内说一说,选出说得好的同学在全班说。

(3)写一写。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评一评。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评欣赏。

7.小结:这节课我们掌握了边读边想象的阅读方法,还学会了说词造句,希望同学们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去。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