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周第一单元《马》教案

第一朵杏花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27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周第一单元《马》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周第一单元《马》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五年级第一周教案(8.31-9.4)

一、周学习内容:第一单元《马》,包括两篇现代文:《天马》、《巩乃斯的马》,两首古诗:《房兵曹胡马》、《马诗》,一个语文天地。

二、周学习重难点:

1.生字::vml?>天马

 艺术——构思巧妙体态轻盈神形兼备

珍品

象征——腾空飞速前进的中国

课后反思

古诗二首授课时间:周﹍﹍

整体设计

个性设计

分析

分别选取了《房兵曹胡马》与《马诗》两首诗歌。这两首古诗应该说是写马中的极品。虽然都是写马,但又各具气象,特色鲜明。

学法

教师导法

朗读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学生学法

诵读为主,读中自悟词句的大致意思,在自读体会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交流对语句的体会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理解重点词。

2.积累目标:●用多种方法熟读古诗,体会两首诗的相同于不同之处。●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3.生字目标:杜甫宛堪骁

学习重点

1.初读感知点:

●借助工具书,朗读古诗,读流畅。

●认识两位唐代诗人。

●小组交流,对诗文的初步感知。

①诗意②诗的不同点。

2.细读感悟点:

●《房兵曹胡马》

①第1.2句写外貌,第3句赞美马的精神,第4句借马抒情。②理解重点词。③描述胡马外貌。④读悟作者情感,明白写作目的。⑤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马诗》

①诗中的比喻句。②理解重点词。③谈对后两句的理解。④理解诗人情感。⑤说说诗意。

3.能力训练点:

●背诵两首古诗。

●比较两首古诗不同点。(课后第1题)

4.拓展延伸点:

查找朗读有关马的诗文。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巩乃斯的马授课时间:周﹍﹍

整体设计

个性设计

分析

本篇课文将作者对马的描写和自己对生命的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对马的赞美和对自己追求自由的情感从而得到自然的流露,借助于特定的物来表现特定的情感,让读者在对物的感知过程中,自觉地理解文章主题,获得水到渠成的效果。

学法

教师导法

自学与探究

学生学法

不同形式的朗读中体会作者心情。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感受“巩乃斯的马”的可爱,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感。●体会“马”的精神和“人”的情感的合拍。

2.积累目标:●学习抓住典型场面进行描写以突出主题的写作手法。●学习对“马”的两个场面描写。●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全文。3.生字目标:(峡挟)(知痴)(怆)

学习重点

1.初读感知点:

●用金钥匙教的方法快速阅读。

●你读懂了什么?(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细读感悟点:

●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第2.3自然段:①这两段描写的什么?②画出这两段中的比喻句,从这些比喻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③朗读比喻句,交流自己的批注,参与到他人的讨论中来。

●第4自然段中,你体会到什么?

●你从课文中体会到巩乃斯的马的性格是什么?

●说说作者是怎样进行描写的,充分表现马的生命活力?

3.能力训练点:

●学习生字。

●背诵课文。

4.拓展延伸点:

●画文中的一个场面。

板书设计

巩乃斯的马

夏日雨中 群马狂奔的场面

是力量的展示,是生命的赞歌。

课后反思

精选阅读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周教案:《上学了》


语文教案

一年级第一周教案(9月1日—9月4日)

一、周学习内容:《上学了》

二、周学习重难点:

1.生字:进行渗透性识字六个生字。

2.积累:(1)、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使学生自主了解学校,了解学校生活。(2)为学生创设条件,使孩子能在自然的心态下进行口语交际。

三、周学科融合:学唱〈〈上学歌〉〉。

四、周学情分析:第一次走进学校的孩子,比较兴奋,也有些紧张,应有目的的让学生放松下来。

课题〈〈上学了〉〉授课时间:周﹍﹍

整体设计

个性设计

分析

本课是教材正式学习内容的准备课,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学校环境,熟悉老师、同学,树立学习语文的兴趣、愿望和自信心。

学法

教师导法

放录音领朗读摆卡认字

学生学法

自我介绍自由讨论学唱歌曲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鼓励学生大胆的与陌生老师和同学们进行口语交际。

2.积累目标:

(1)、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使学生自主了解学校,了解学校生活。

(2)为学生创设条件,使孩子能在自然的心态下进行口语交际。

3.生字目标:

进行渗透性识字:学、班、丁、冬、老、师、语、文、包

学习重点

1.初读感知点:听录音,齐朗读。

2.细读感悟点:(1)、自主认识学校。(2)、自主交流。(3)、学习生字。(4)抽读字卡。

3.能力训练点:进行口语交际能力训练。

4.拓展延伸点:放学后自豪的带领爸爸、妈妈参观我们的学校,在校园中找到我们认识的字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上学了

欢迎新同学我在一年级一班

来到新校园我爱实验小学

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周第一单元色彩教案


语文教案

三年级第1周教案(9.1--9.4)

一、周学习内容:第一单元《色彩》

二、周学习重难点:

1.生字:认字11个,写字16个。学习新部首戈字部、辛字旁,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2.积累: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背《爱什么颜色》《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积累关于颜色的词语。。

3.作文:

(1)、仿照《爱什么颜色》再编写1或2个小节。

(2)、画出自己想象中秋景,然后围绕画面表现的内容写一段话。引导学生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使习作语言生动形象。

三、周学科融合:观察色彩斑斓的秋景,用画笔描绘,从所学过的课文中找出有关色彩的词语、句子,会恰当运用。

四、周学情分析:孩子眼中的世界是美好的,本单元的文章,从不同侧面反映出生活的多彩多姿。学习本单元可激发学生观察世界的兴趣,体会生活的美好。

《爱什么颜色》授课时间:周﹍﹍

整体设计

个性设计

分析

这首诗歌以简单的语句,相同的结构段式勾勒了三幅绚丽的色彩画面,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己理想的追求。

学法

教师导法

引导自学,情境交融

指导朗读

学生学法

美读讨论、合作探究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积累目标:(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仿照本诗编写一段诗。

3.生字目标:认识生字4个,学会正确书写8个字,学习新部首戈字部。

学习重点

1.初读感知点:(1)、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2.细读感悟点:一、回顾课文,积累词语。
1、试背诗歌,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
2、说出自己积累的有关“颜色”的词语。
二、精品细读,体会感情。
1、学生自主探究三小节的写法。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对生活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3、学生自由讨论自己喜欢的颜色及原因。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能力训练点:读一读,背一背。
我们不仅能用文字描绘世界的色彩,古人对色彩更是喜爱有加。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生自读,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2、标画出诗中描写颜色的词。
3、说一说自己所想象到的画面。

4.拓展延伸点:1、你最喜欢什么颜色?什么东西的颜色是这样的,你也来编一段小诗。
2、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编写内容。

板书设计

爱什么颜色

我爱碧绿色-----禾苗、小草、农村、我的梦

我爱火红色---朝阳、枫叶、少先队员、我的心

我爱蔚蓝色-----天空、大海、海军战士军装

课后反思

《金色的草地》授课时间:周﹍﹍

整体设计

个性设计

分析

本文写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文章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学法

教师导法

引导阅读

学生学法

合作学习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2.积累目标:学习新部首辛字部。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生字目标: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学习重点

1.初读感知点:1、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交流预习时画出的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合作,交流,力争把生字读正确,把课文读通。
3、反馈: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说说自己认识哪些词语,带领大家一起读一读。
4、朗读展示:你最喜欢读哪个自然段,站起来读读,让我们感受你对它的喜爱!

2.细读感悟点:品味课文,体会感情
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2从读课文中你体会到了“我”的什么感情?(用课文中的话来说)
3“我”和弟弟为什么那么开心啊?
先用课文中的话说说,再自己说说。
4那“我”和弟弟是不是一直都在做这个游戏啊?
我们来看后面的课文
5指导学生读课文第2部分(第3、4自然段)
6作者有什么新发现?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指导(学生完成语文天地中“图示蒲公英的变化”)
7“我们”为什么不再随意揪它?
(引导:喜爱金色的草地)
8如果“我”没有发现蒲公英的变化,后果会怎样?

3.能力训练点: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
2、说说自己是如何观察喜爱的花草的?(引导学生明白善于观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4.拓展延伸点:双休日和爸爸妈妈一起到郊外去秋游,仔细观察你所看到的某种植物,通过你喜欢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你这次郊游的所见所闻。

板书设计

金色的草地
新发现:蒲公英一天(颜色)的变化
新发现前:我和弟弟揪它们做游戏
新发现后:我们不再揪它,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

课后反思

2016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周集体备课教案(苏教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6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周集体备课教案(苏教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八大家小学集体备课最佳方案

(由主备人根据集体研讨整理)

单元解读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中,教师应认真抓好本册所安排的关于自主修改作文和多种渠道学语文的习惯培养,把它们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比如,本册习作课文中,专门安排了修改作文的练习,就应该将其作为一次习惯培养的实践来进行教学。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应以读为主,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含义,体会少年儿童热爱自然的情感以及保护环境的意识;应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反复朗读,细细体会字里行间所体现出来的儿童的勃勃生机。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中教师可努力创设情景,采取学生交流等方式,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进一步感悟语言,体会语言的魅力。

《早》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在朗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推敲课文(包括词句、段落、篇章)的含义、情调、韵味,想象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和情绪,从而把自己当成作者,靠朗读代替作者讲话,代替作者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抒发情怀。

《古诗两首》教学中一定要认真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引导学生观察文中的配画或采用多媒体音像手段,帮助学生进入诗的意境。要启发学生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再现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文本所表达的内涵。

《习作1》本次习作教学教师应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将具体观察的影像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习作要点讨论”对例文的写法作了简要而精当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领会和借鉴例文的写作方法。

《练习1》着重指导学生积累,激发创作的兴趣。在反复诵读诗文中感悟文章渗透着的饱满情感,并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这些意境。能在具体的模拟情境中感受“如何请人帮忙”及“如何面对别人的求助”。

《古诗两首》都是描写春天的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诗人以探出墙外的红杏来渲染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宿新市徐公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诗篇描绘的是幽静安逸的田园风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和追逐黄碟的生动画面,前两行写春天景色的特征,后两行写儿童的活动,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渗透着诗人对美丽的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

《习作1》是一次写景状物类习作。本次习作教学教师应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将具体观察的影像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习作要点讨论”对例文的写法作了简要而精当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领会和借鉴例文的写作方法。

《练习1》共安排了五个板块,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其中诵读与欣赏、口语交际是训练的重点。 

单元课时分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课时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2课时

2、《暖流》《只拣儿童多处行》……………...3课时

3、《只拣儿童多处行》…………………….…2课时

4、《早》……………………………………..…2课时

5、《古诗两首》…………………………….....2课时

习作一………………………………….…..….2课时

练习一 …………………………………..…...3课时 

教学内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暖流》、《只拣儿童多处行》、《只拣儿童多处行》、《早》、《古诗两首》、习作一、练习一

教材分析 1、关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册课本承接前9册“习惯篇”的内容,继续在课本开头安排了有关自主修改和通过多种渠道学语文的图片,作为全套教材关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系列之十。教学中,教师应认真抓好本册所安排的关于自主修改作文和多种渠道学语文的习惯培养,把它们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比如,本册习作课文中,专门安排了修改作文的练习,就应该将其作为一次习惯培养的实践来进行教学。

2、第一单元的主题为“春光无限”。本单元由一首现代诗歌,两篇叙事散文,两首古诗组成,通过诗歌、散文的形式,让学生们充分感知春光的美好。乃至感受到春光也来源于自己----有儿童的地方就有春天!古诗的描绘更加证实了这些,那飞入菜花得意的蝴蝶,十分懊恼的儿童,二者相映成趣,透射着自然美和人性美。

春光在哪里?春光在青山碧岭之间——“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走遍青山碧岭,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春光在小天使般的儿童身上——“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春光在喷花的海棠树间——“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华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春光在冰清玉洁的梅花的花瓣上——“腊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春光在红杏枝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春光在黄蝶飞舞的菜花丛中——“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诗歌,描绘了植树造林对于改造荒山野岭,改善生态环境的巨大作用,表达了少年儿童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科学的认识,抒发了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怀。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一篇语言优美、情感纯真的散文,课文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的“赶春”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旺盛生命力的花儿。

《早》是一篇精美的游记,通过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腊梅花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的描述,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古诗两首》都是描写春天的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诗人以探出墙外的红杏来渲染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宿新市徐公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诗篇描绘的是幽静安逸的田园风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和追逐黄碟的生动画面,前两行写春天景色的特征,后两行写儿童的活动,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渗透着诗人对美丽的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

《习作1》是一次写景状物类习作。本次习作教学教师应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将具体观察的影像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习作要点讨论”对例文的写法作了简要而精当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领会和借鉴例文的写作方法。

《练习1》共安排了五个板块,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其中诵读与欣赏、口语交际是训练的重点。 

学情分析 全校共有学生485人。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自主的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平时喜爱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但是,由于少部分学生因为基础较差、没有学习兴趣或是留守学生,或者缺少家长的辅导帮助,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不能倾听,不爱思考,不能认真按时完成作业,需要老师加强督促,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兴趣;使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2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观察时做到按一定的顺序并能抓住重点,还要能根据事物的特点展开联想。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理解文本,能谈出自己对文本的独特体验。

4、学生能学会搜集、查阅相关资料和种种趣闻以及相关诗歌。

5、能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6、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7、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8、学会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或困难时向别人请求帮助,也要学会帮助别人。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观察时做到按一定的顺序并能抓住重点,还要能根据事物的特点展开联想。

难点:抓住景物特点。

教法与学法教法:自主实践,合作交流,通过演示,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求知的学习状态中展示个性。

学法:自主讨论、小组合作、实际操作、观察想象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亲自探索,主动发现,让他们学的轻松,学的快乐,学的愉快。

 

课前准备1、实物投影仪2、挂图。3、课文录音。 4、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分课时)二度备课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

教学目标:

1.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2.在观看图画的过程中,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

3.学生通过自主学

重点难点:

1.学生通过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2.学会修改作文。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2.课外阅读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

自主探究方案:

一、自主阅读。

1.看懂文中每幅图,弄懂每幅图的意思。2.能用一段话描述出图中描述的情景。

二、搜集资料。

搜集一些有关实践的名言。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展示自学——教师了解学情

1.同学们,从小学到中学语文一直是门很重要的功课,你知道为什么要学好语文呢?学好语文有什么意义?

2.学好语文是不是就是上好语文课,读好语文书呢?请你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你平时是怎样学习语文的?

二、学生“学习释疑”——教师“点难拨疑”

1.过渡: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学习语文的途径,除了这些还可以有哪些渠道学习语文呢?我们一起来看图。

2.学生看图,想一想:学习语文的渠道有哪些?

3.汇报交流,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北师大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北师大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期第一单元导学案(北师大版)

主备人:()班

小组:

姓名:

编号:

课题:房兵曹胡马

总课时:两课时

分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自学展示

学习目标:1、我能独立学会本课生字。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房兵曹胡马》。

3、我能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目标2、3

时间预设:自学导学(15分钟)、交流协作(10分钟)、

展示激励(10分钟)、拓展延伸(5分钟)

学案

导案

【学习流程】

●自学导学

一、走近作者,了解作者: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他是唐代伟大诗人,被称为。

2、我还知道《》也是他的作品。

一、二、自学生字词:

1、我把古诗大声地读了三遍,我发现这些字的音容易读错。

2、我把课后生字工整地抄写三遍,把易错的地方用双色笔标出来。

3、我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并把意思写下来,:

批:轻:托死生:

峻:堪:骁腾:

三、初读:

我又把这首诗认真地读了两遍,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一会儿和对子交流。

●交流协作

对学:1、对子互读古诗,正音。

2、我要把不理解的地方和对子交流。

群学:

1、组内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2、提出不大理解的地方,全班讨论。

3、讨论:

诗句的意思。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展示激励

一、朗读展示:

1、我要融进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

2、我要通过重读、停顿等方式读出建功立业,作者的远大抱负。

二、感悟展示:

1、通过朗读,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

2、透过古诗,我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

3.我知道作者描写马的目的。

三、书写展示:

我要把这首诗工整地抄写下来:

●拓展延伸

我又想到了一些描写马的诗句:

知识链接: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诗人迭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被称为“诗史”;他集诗歌艺术之大成,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与李白合称为“李杜”分别代表着中国诗歌创作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高峰。

读古诗时不但要抓住诗句,而且要抓住课题来理解。还要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要一边读诗句,一边展开想象哦!

把自己置身于画面之中,带着想象来读!

展示要自信,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一定要做到“三个一”哦!

凤泉区宝山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期第一单元导学案(北师大版)

主备人:费焕荣

()班

小组:

姓名:

编号:

课题:马诗

总课时:两课时

分课时:第二课时

课型:自学展示

学习目标:1、我能独立学会本课生字。

2、我能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3、我能用心感悟这两首诗,并体会它们的不同之处。

学习重点:目标2

难点:目标3

时间预设:自学导学(10分钟)、交流协作(10分钟)、展示激励(10分钟)、深化引领(5分钟)、达标测评(5分钟)

学案

导案

【学习流程】

●自学导学

一、了解作者:

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二、自学生字词。

1、我把古诗大声地读了三遍,我发现这些字的音容易读错。

2、我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钩:

燕山:

走:

金络脑:

三、初读:

我要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一会儿和对子交流。

二、●交流协作

对学:1、对子互读古诗,正音。

2、我要把不理解的地方和对子交流。

群学:

1、组内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2、提出不大理解的地方,全班讨论。

3、讨论:“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

●展示激励

一、朗读展示:

1、我要融进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

2、我要通过重读、语速的变化等方式读出作者的情感

二、感悟展示:

透过古诗,我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

●深化引领:

《房兵曹胡马》和《马诗》这两首诗都是描写了马,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达标测评

一、我会给下面的字注音:

————————

棱堪蹄峻

——()

——()

二、填空:

1、所向,真堪。

有如此,可横行。

2、“何当,快走。”

从这句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

三、我还能写出一句关于马的诗句:

读古诗时不但要抓住诗句,而且要抓住课题来理解。还要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把自己置身于画面之中,带着想象来读!

结合实际想一想,相信你一定能解决这个难题。

同样的题材,虽然感受不同,构思不同,写作方法不同,但都能写出出色的作品。

认真读题,细心答题,你是最棒的!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资料(北师大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资料(北师大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单元马
一生字词:
1、旅游局根据铜雕塑轰动造型龙雀记载标志健美昂首凌空神奇神形兼备动作协调马踏飞燕震惊中外
历史悠久中外驰名体态轻盈自由奔放
2、锋棱瘦骨险峻四蹄不堪钩子骁腾横行
3、猛烈山坡汹涌疯狂丝毫碰撞纠缠雄浑罕见迅疾恐吓覆盖汇集奔腾
淋漓尽致临危不惧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悲怆仓劲惊心动魄
马到成功一马当先人困马乏当牛做马
马不停蹄快马加鞭人仰马翻单枪匹马
二、多音字
踏(tā)(踏实)载(zǎi)(记载)燕(yān)(燕山)
(tà)(踩踏)(zài)(超载)(yàn)(燕子)
吓(hè)(恐吓)劲(jìn)(强劲)
(xià)(吓唬)(jìng)(苍劲)
二短语:
细微的艺术处理浓厚的中国特色(风格)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
迅疾猛烈的暴雨盘旋的孤鹰壮阔的马群低沉的怒雷
消逝的闪电奔腾喧嚣的大河雄浑的马蹄声悲怆苍劲的嘶鸣
惊心动魄的大舞台复活的雕塑群
三、理解课文内容:
1、《天马》:
a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是“天马”。它的象征意义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中国,正在腾空飞速前进。
b我们不敢肯定汉明帝迎取的就是这件工艺品,但至少可以说,这种题材的工艺品在当时就是非常珍贵的。
C课文开头先点明了“天马”是我国旅游局1983年确定的中国旅游图形标记;再介绍这个图形标记的来历;接着介绍这件文物珍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成就;然后介绍“天马”的外形特征;最后介绍“天马”名称的由来及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图形标志的意义所在。
2、《古诗二首》:
a《房兵曹胡马》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描写了一匹雄健的战马,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期望,更表达了作者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抱负。
b诗里刻画骏马的骨骼劲挺的诗句是“锋棱瘦骨成”;刻画骏马双耳的诗句是“竹批双耳峻”;描写骏马奔驰的句子是“风入四蹄轻”。
c《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通过写马来表现自己想要实现理想,建功立业的迫切心情。
3、《巩乃斯的马》描写了夏日暴雨中群马奔腾的场面,马群(自由)
(奔放)(勇猛),这是(力量)的展示,是(生命)的赞歌,表达了作者对(不受羁绊的自由生命境界)的向往和渴求。
a有的疯狂地向前奔跑,像一队尖兵,要去踏住那闪电;有的来回奔跑,俨然像临危不惧、收拾残局的大将;小马跟着母马,认真而紧张地跑,不再顽皮、撒欢,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
b我久久地站在那里,发愣,发痴,发呆。我见到了,见过了,这世间罕见的奇景,这无可替代的伟大的马群,这古战场的再现,这交响乐伴奏下的复活的雕塑群和油画长卷!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周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周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备课时间:8.25授课时间:8.29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

长度。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3.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

度单位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

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二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备课时间:8.26授课时间:8.30

教学内容:

课本P3,例2,练习一1、2、3。

教学目标:

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尺子、图钉、纸条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

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2.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三课时认识米用米量

备课时间:8.27授课时间:8.3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
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

二、导入新课
由练习三的第6题引入。

教师请一名学生拿着学生尺到讲台前,告诉大家他的尺的长度,再量出黑板的长度,看看量了几次。然后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

三、新课

1.认识米。

(1)认识1米的实际长度。

①教师拿出米尺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让学生把自己的两臂伸平,用米尺或小棍比一比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②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③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2)认识米与厘米间的进率。

教师出示一把折尺,把它拉直,告诉学生这是一把折尺,把它拉直正好是1米。这种尺子可以折叠,携带比较方便,也叫米尺。然后指定一名学生在折尺上数一数,看一看1米里有多少厘米,数完后,教师提问:“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并让学生齐读两遍。
课间活动。

2.用米量。

(1)教师出示1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1盘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较长的距离。然后请两名学生量一量教室的长。量时,要告诉学生要量的物体的左端要对准卷尺的0刻度,尺子要放手拉直,看右端对着卷尺上的刻度几米多少厘米,要量的物体的长度就是几米多少厘米。学生量完后,把结果告诉大家,大家把它填在教科书上。
(2)让学生用卷尺量黑板的长度,看大约是几米几厘米。

四、巩固练习
做练习三的第5、7、8题。
1.第5题的第1、2个测量活动,可以让学生量出自己的身高和小床的长度,填在教科书上。课桌的宽可以让学生量自己的课桌。
2.第8题先让学生读题,再计算。

五、总结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米,请大家用两臂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想一想1米等于多少厘米,100厘米等于多少米,我们量比较长的距离用什么尺去量比较方便?量时要从哪里量起?量到哪里?”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四课时认识线段

备课时间:8.27授课时间:9.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多媒体出示简笔画,让学生欣赏线条的美,对线建立初步印象。

小朋友,你们看这些美丽的图是用各种线画成的。这些线的学问可大了,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去研究一下吗?

2.欣赏后,请小朋友用彩笔在纸上画出你认为最美的一条线。(学生操作,师选取几张贴到黑板上。)

3.这些线都一样吗?谁能给他们分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线有直直的、有弯曲的)

4.揭示课题:认识线段。

师:在线的王国里有许多不同家族的成员,今天我们要认识其中的一位新朋友,它就是“线段”。(出示课题:认识线段)

二、直观比较,感知特征

1.感受线段的“直”

(1)看:(多媒体显示:桌面上的一条线“弯曲状”)问:这根线是什么形状的?

(2)猜:请小朋友猜一猜,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头,向两边一拉,这条线会变得怎样?(师作状后请学生猜)

(3)拉:学生自己动手把线拉直。

(4)比:这样拉出来的线与原来那跟线有什么不同?

(5)多媒体演示并指出: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同时板书。问:线段是什么样的?板书:直直的

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1)导思:用一手捏住线的一头能得到线段吗?(做动作)

(2)指出:这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两个端点”。问: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3)请同桌小朋友互相指一指对方手中线段的两个端点。

(4)认识线段的示意图。

3.出示线段示意图,说明线段可以用“”表示。(多媒体出示)

4.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

多媒体出示: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为什么?

5.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线段(渗透线段有粗细长短)

(1)实际生活中的线段还有很多,下面请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课前准备好的一些东西,找出里面长得像线段的物体或指出哪样物体上有线段。与同组的小朋友交流。

(2)小组讨论,指名交流。

(3)学生举例。明确:如直尺、黑板、课本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同时要求学生指一指或摸一摸它们的每条边。

(4)小结:是啊,线段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尽管它们粗细长短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两个端点,而且都是直直的。

三、画线段

1.你想给你的新朋友“线段”画一幅画吗?线段是直直的能直接画吗?那怎么办呢?(用尺)设想:你还能用其它工具画线段吗?试一试,画一条线段。

2.学生独立画线段,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各种画法。

3.交流画法,选择让不同方法的学生回答,并在黑板上示范画。

4.折线段。

(1)线段不仅可以画还可以折,请小朋友们拿出长方形纸折一折,然后把你折的线段指给同桌看,并指出它的两个端点。

(2)你能折出比刚才那条线段更长的线段吗?短的呢?

四、练习巩固,深化理解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线段,线段的用途可大啦!不信,让我们一起去“智慧宫”里闯关吧!

1.第一关:数线段。(想想做做第3题)

(1)多媒体出示:这些图形各是有几条线段围成的?填在书上。

(2)指名交流。

2.第二关:连线段。(想想做做第5、6题)

出示两个点,提问:谁能以这两点为端点画线段,这样的线段能画几条?

出示三个点,在每两个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几条?猜猜画出了什么图形?画一画然后检查。

出示四个点,还是每两个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几条?独立完成。数一数,交流五个点呢?

五、课堂小结

1.从线段王国里走出来,你对线段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谁来说说你心目中的线段。对于线段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2.你能用线段创作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吗?并且数一数它是由多少线段围成的?

3.激励探索:生活中还有许多数学知识,只要大家勤动脑,勤动手,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五课时长度单位复习课

备课时间:8.27授课时间:9.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巩固长度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2.培养学生数学估计能力,求异的思想。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工具获得数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猜题导入

今天要看一看哪一位小朋友的眼力最好。谁能来猜猜老师的身高?其实只要我说一个数字你就知道了。“165()。(生补充“厘米”)”你刚才加上的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除了厘米我们还学习了别的长度单位吗?(米)

二、复习基础

很好,那今天我们就来复习长度单位。板书。米和厘米谁大谁小呢?

1.他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1米=100厘米、2-1-3、2-2、2-3那什么时候用厘米什么时候用米呢?2-1-1、2-5题。这是小明早上写的一篇日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早晨,我从2厘米长的床上起床,用15米长的牙刷刷牙。吃完早饭,急忙去上学,路上还碰到了身高165米的王老师。到了学校,我马上拿出厚1cm的课本看起来。

你为什么笑啊?你说说原因?那应该怎么办呢?你想改哪一个?改变后为:请用手势来表示对错。(用手势来表示“√”“×”)。

一本书长15米。()操场的旗杆高10米。()1根粉笔长约1cm。()

2.同学们复习的很认真,现在我们来轻松一下,老师给同学们讲个小故事:看,统一长度单位是多么必要啊,要不就又该出误会了。1题

3.我们测量的工具是什么?(尺子)我们常用的是什么尺?怎样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呢?请同桌两个人共同来回忆。2-1-2、2-4、2-6

4.在本单元中我们还学习了线段。谁能说说什么是线段?(有两个端点的直线叫线段)3-15、怎样来画线段呢?(注意审题哦)3-2、3-3

四、深化小结

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二单元第一周导学设计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二单元第一周导学设计》,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二单元第一周导学设计
Unit2Colours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听懂、会说问候语Goodmorning.以及介绍别人用语Thisis...
2、在实际情景中能区分并运用以上各问候语、介绍别人用语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敢于开口、勇于运用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生学习早上(上午)问候语Goodmorning.及介绍人物用语Thisis…。
教学难点:
介绍人物用语Thisis…一句的发音较难,口型和发音不易到位,教师要适当提示,
切不可盲目纠正发音,从而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教具准备:
1、ChengJie,Mike,WuYifan,Sarah,Zip,Zoom,John的图片。
2、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教师播放第一单元的歌曲Hello,师生共唱。教师边唱边用体态语示范和学生问候,并鼓励学生边唱边和周边的同学打招呼。
(2)用所学打招呼用语,师生互相问候。Hello/Hi,what’syourname?Hello/Hi,I’m.…
2、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告诉学生英语的打招呼用语有很多,除Hello/Hi以外,在早上或上午可用Goodmorning.来进行。同时教师出示表示上午的图片,或在黑板上画一个升起的太阳,并在旁边标上时间7:30和Goodmorning.一句。(在图案旁边板书Goodmorning.)然后教师用学生的英文名字,以不同的身份和学生打招呼。用Hello/Hi,A.和Goodmorning,A.两种方法同时进行(A代表人名)。
(使学生了解到,这两种方法都是在打招呼,但不同点在于Goodmorning.可用于上午或早上,Hello/Hi可用于所有时间段。)
(2)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录音,然后让学生翻开书本,看图片了解书中的大意
(3),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对话内容,并用中、英文提问,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句子练习回答Thisis…。
教师向学生打招呼:T:Goodmorning.I’mMissWang/Mr.…What’syourname?学生回答S:Myname’s…同时出示一张MissGreen的图片,教师用ThisisMissGreen.教师反复强调Thisis…
(5)教师介绍卡通人物Kitty,Mickey并进行交流,并用简笔画,并让学生先简单
了解称谓词Miss,Mrs,Mr。并告诉学生Thisis是介绍人物的方法,本句的发音
难,口型和发音不易到位,教师要适当提示。(在简笔画旁板书Thisis….)
(6)学生跟读并模仿Let’stalk部分的内容。
(7)给学生分小组,扮演对话中的人物或其他人物,进行实际交流。教师可鼓励学生说Miss,Mrs,Mr(此时,学生可以运用教材中人物的图片)并让学生drawandsay的练习,训练学生运用Thisis的句型介绍别人。
(8)学生展示练习情况。此时,教师可给予一些小贴画儿,适当鼓励和表扬学生的展示情况,尤其是运用多人物或运用Miss,Mrs,Mr…进行练习的小组。用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敢于开口、勇于运用英语的习惯并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
3、趣味操练(Practice)
(1)游戏1:
玩“击鼓传花”的游戏。首先,将全班学生分为两大组。教师可有节奏地敲击小鼓,两组学生同时开始传花,当老师的鼓声停止时,两组各有一名学生拿到花,这时,拿到花的学生先自我介绍说Hello,I’m…/Hi,I’m…/Goodmorning,I’m…,之后再介绍一名好友说Thisis每被介绍的学生向大家问好GoodmorningHelloHi这个游戏也可用放音乐来代替击鼓,学生可待音乐停止时起立做自我介绍、介绍他人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能听说、认读Letslearn(A)部分blue,green,yellow,red等表示颜色的单词。
3.能听懂Letsdo(A)部分的指令语,并能按照指令语做出相应的动作。
4.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表示颜色的单词blue,green,yellow,red.
教学难点:“green”一词的字母组合“gr”的发音较难把握,教师要多带读。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的blue,green,yellow,red单词卡片和图片。
2、教师准备Let’sdo部分中的有关动作的图片。
4、教材配套的录音带。
5、教师准备ChengJie,Mike,WuYifan,Sarah,Zip,Zoom的图片。
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师生共同复习所学歌曲《ABCsong》.
2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彩虹,然后问学生Whatcanyousee?引导学生说Isee…进而教学四个单词。教师出示blue颜色的蜡笔,问,Whatcanyousee?引导学生回答Iseeblue.教师反复朗读blue这个单词的发音。然后让学生跟读。待学生读熟后让学生说说身边有哪些事物是蓝色的,尽量让学生多说多读。其他三个单词也是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教学。特别要注意green这个单词的发音。
(2)用blue,green,yellow,red的单词卡片和颜色卡片再次讲授单词。学生适当跟读。
注意:“green”一词的发音较难,教师要多带读,引导学生感悟发音,从而了解英语的语音语调的知识。
(3)让学生听录音,跟读Let’slearn部分的词汇,边听边读,边认读边指图,
做到眼、手、口、耳、心的结合。
3趣味操练(Practice)
(1)小组活动:Listenandpoint
教师让学生按小组练习blue,green,yellow,red.方法是,小组的每一个组员分别说一个单词,其他同学拿出相应的颜色笔。
(2)全体活动:Listenanddraw
学生按教师的指令画图,教师先让学生在图画纸上画一个苹果,然后说Colouritred。对那些画得又快又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
(3)学生听录音,边说边做Let’sdo部分中的活动。
(6)游戏:比一比
将学生分为两大组,每组各派一个选手,教师说句子,选手快速跑到讲台找到所听句子的图片,并举起图片大声读出,这样即为胜利,为本组加一分。之后,在换另一名选手进行。(本活动中的句子,可以在本课时Let’sdo部分的基础上增加一单元Let’sdo部分的句子。)
4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传话游戏
教师可将本课时Let’sdo部分的内容传给每组的第一个学生,由第一个学生往后传,以次类推,当传到最后一名学生时,由他/她将正确的动作做出,正确率高、速度快的为胜。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周教案(苏教版)


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挂图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来了,它对小猴子说:“我买9个”。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13-9=□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3个怎样减去9个?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0-9=11+3=4

方法二:13-3=1010-6=4

方法三:9+()=139+(4)=13

……

5、师: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13-9,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算法的优化)

6、试一试。

出示:14-9=12-9=17-9=让学生用方法二来计算。

提示:可以先用小棒摆摆再计算。

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先独立完成,再同伴交流。

(3)全班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算式的含义以及计算的方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计算的方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你能帮小蚂蚁算一算吗?指导书写格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9)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方法一:一个一个地减.

13-9=4方法二:先减去3,再减去6.

方法三:9加(4)等于13.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为继续学习十几减8、7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十几减9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学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做练习一第1题。

(1)分别出示插图,让学生看图说话,从中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同伴交流算法。

2、做练习一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让学生比较一下每组题有什么特点,并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3、做练习六第3题。

游戏“跳树桩”:同桌间合作口算。抽几道题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思路。

4、做练习六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以开火车的形式交流答案。

5、做练习六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做练习六的第6题。

游戏:小青蛙过河。让学生看图说说题意,然后指导书写格式,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并在全班交流答案。

7、做练习六的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说说题目所表示的意思。

8、做练习六的第8题。

第1题,教师指导看图理解题目意思,然后让学生完成在书上,再集体读一读。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

三、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想一想,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十几减9你会算了吗?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折纸一》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培养验算的习惯。

2.渗透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旧知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判断、归纳的能力。

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受到环保的教育。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得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正确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

正确地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及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提出问题

1.回忆旧知,做好铺垫

师:前段时间我们都在学习分数,(板书:分数)关于分数,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知识?

2.设趣导入,提出问题

⑴学生自报最简分数

师:现在,请你说一个自己喜欢的最简分数。如

⑵学生提出研究问题

师:如果选择这两个分数,(圈出两个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异分母分数如:12 ,25 )我们可以研究他们什么?(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它们的和是多少、它们的差是多少)

今天,我们就继续来研究分数加减法。板书:加减法

3.引导比较,揭示课题。

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跟前面刚学的有什么不同?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板书:异分母

二、自主探究,尝试体验

(一)质疑问题,渗透方法

师: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碰到新问题,我们该怎么办?。....

(二)初次尝试,体验方法

师:那么请大家选择第一道来做一做。

1.学生独立尝试。

2.汇报结果。(师:谁来说一下?)

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加减。(若没有过程,教师应提醒学生把过程写出来)

研究通分如:12 +25 =510 +410 =910

师:(指着通分过程问。)这一步我们在干吗?为什么要通分?(强调:只有计数单位相同才可以相加减。)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三)二次尝试,熟悉方法

下面,我们就用这通分的方法来算一下这两道题。

12 +57 = 57 -49 =

1.学生独立尝试。

2.汇报结果。

3.反馈交流。

(四)自选计算,巩固方法。

师:下面,就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任选一题做在自己本子上,注意格式!

汇报反馈(学生口答形式)

(五)引导验算,培养习惯

师:要想知道自己有没有做对,可以怎么办?怎么验算?(挑最后一道题验算)学生说,教师板书。

过渡:看来我们X X班同学真的很会学习!老师真佩服你们!下面,就让我们一鼓作气,来看看今天的知识能解决什么问题?请看大屏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基础题

课本113页的第2题,让学生独立做在书上,集体订正。

2.对比题

是非审判庭。逐题出示

23 -49 =29 ( ) 710 -35 =45 ( )

师:对的请你说说怎么算的?错的说明理由。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回忆一下,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怎么算的?为了保证计算正确,你觉得有什么要提醒大家?

五、课堂作业

课本3页的第3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周第二单元《奇观》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周第二单元《奇观》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五年级第二周教案9.13-9.17

一、周学习内容:第二单元《奇观》,包括三篇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浙江潮》.《红树林》和拓展阅读《海市》.

二、周学习重难点:

1.生字:14个.

2.积累:文中好词20个.好句10个.

3.作文:大胆发挥想象,编写《漫游奇景》的故事.

三、周学科融合:查找有关《泰山日出》.《黄山云海》《华山奇观》的资料。

四·周学情分析:学生对抒情散文的阅读,虽能读懂意思,但对课文的分段,段意的概括还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加以指导。

雅鲁藏布大峡谷授课时间:周﹍﹍

整体设计

个性设计

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从不同角度介绍了世界上最深的大峡谷,介绍了它的地理位置,传说中形成的原因,具体深度.宽度和它的自然美景,层次清楚,生动真实。

学法

教师导法

介绍美景入手

学生学法

图文对照,朗读感悟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体会“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壮丽是任何一个峡谷都比不上的。了解它是地球上的最后一块秘境。

2.积累目标:选择一处自己喜爱的美景仔细观察,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3.生字目标:(既即)(载栽)

学习重点

1.初读感知点:朗读课文:1.自由读2.用金钥匙的方法阅读。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哪些词句不明白?

2.细读感悟点:“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能用文中的词语回答吗

?什么是“鬼斧神工”“无与伦比”?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能力训练点:体会观察方法,学习写景中抒情的写法。课后作业1.2题。

4.拓展延伸点:选一处美景:(1)按一定的顺序观察。(2)按一定的顺序讲述。(3)写一写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世界最深

地球最后一块秘境

壮丽景象

神话传说无与伦比

形成原因

神奇景象

课后反思

浙江潮

授课时间:周﹍﹍

整体设计

个性设计

分析

本课有两篇课文,〈浙江潮〉是南宋诗人周密的作品,另一篇〈观潮〉是现代作品。这两篇写的都是气势磅礴的浙江钱塘江大潮。前一篇语言精湛,后一篇描写细腻全面。学习这两篇课文,感受潮水的壮观景象。

(独特见解、灵感设计、重点改变、教学点指导过程等)

学法

教师导法

朗读贯穿始终

学生学法

咬文嚼字细读品味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潮水的壮观景,理解重点词语。

2.积累目标:用多种方法读课文,体会两文的不同。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

3.生字目标:撼斋鼎浙

学习重点

1.初读感知点:借助工具书,朗读古文,读流畅。读出两文的不同。小组交流,对古文的初步感知。

2.细读感悟点:《浙江潮》

(1)形近字撼憾

(2)文中重点词语

(3)难句理解

《观潮》

(1)理解词语:鼎沸猝不及防

(2)体会文中描写壮观景象的好词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壮观景象

3.能力训练点:

背记好词句吞天沃日人声鼎沸

风号浪吼若隐若现猝不及防

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4.拓展延伸点:

查找阅读有关涨潮的散文。

板书设计

大潮来了

观潮大潮的壮观景象天下奇观

潮头奔西去了

课后反思

红树林授课时间:周﹍﹍

整体设计

个性设计

分析

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亲眼见到的梦幻般的海底森林——红树林的情景。先概括写作者看到了海底森林,接着写他看到的具体情景,最后总结出他对红树林的热爱。在记叙时又从海水淹没写到退潮,从树林的整体情况写到树冠.树干.花.花香及红树的生长情况,介绍细致,感情强烈。细读品味,咬文嚼字。

(独特见解、灵感设计、重点改变、教学点指导过程等)

学法

教师导法

有情朗读贯穿全文

学生学法

不同朗读中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感受红树林的可爱,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2.积累目标

学习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突出主题的写法。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段。

3生字目标:栅倘御

多音字露冠

学习重点

1.初读感知点:

用金钥匙阅读的方法快速阅读。

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哪些词语不懂?

小组交流自己的感知。

2.细读感悟点:

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你最喜欢哪一段?主要描写了什么?

画出文中的比喻.拟人句,仔细体会。

说说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

3.能力训练点:

(1)学习生字

(2)背诵好句段。

(3)听写好词句。

(4)说说比喻.拟人写法的好处。

4.拓展延伸点:

观察秋天生态公园的树林景色,写一篇作文《中秋生态公园的树林》。

板书设计

海水淹没时

退潮时

树林的样子

树冠.树干红树林

花.香

生长情况

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秋天》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秋天》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第一周教案

一、周学习内容:第一单元《秋天》

二、周学习重难点:

1.生字:认字24个,写字16个,学习多音字“转”。

2.积累: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背古诗《山行》;独立阅读《露珠》,运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认读生字。

3.作文: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学会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愿望,继续学习观察。

三、周学科融合:

暑假刚过,秋季刚刚开始,大自然开始呈现秋天的特点。本单元的学习与时令基本吻合,有助于学生将学习内容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方便安排各项学习活动。

四、周学情分析:

秋季共有三个月的时间,在秋季开始时安排这一主题单元的学习,有助于指导学生在今后近三个月的时间里,运用本单元学习的观察方法认识自然。

秋天到授课时间:周﹍﹍

整体设计个性设计

分析《秋天到》按时间顺序分别描写了具有秋天典型特征的几种景物,突出了秋天的特点。

学法教师导法趣味识字法;边读边想象;春秋对比法

学生学法1.以朗读、想象、背诵为主。

2.用换部首的方法识字。

学习目标1.理解目标:引导学生从天气、物候几方面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积累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3.生字目标:学会8个生字及新词,认识13个字。指导“转”“黄”“歌”“降”的写法。学会多音字“转”。

学习重点一、初读感知点: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纠正读音:你认为哪个字的读音应该注意,给大家提个醒。

3、把你读得不通、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

4、同桌互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5、讨论:春天和秋天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二、细读感悟点: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你读懂了什么内容?

(2)理解秋天天气凉的特点。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指名说你读懂了什么内容?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学习第三小节。

(1)齐读第三小节。你读懂了什么内容?

(2)想象大雁飞行的动作和变换的队形,请几名学生到前面来表演。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小组比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能力训练点

1、背诵课文

(1)齐背课文。

(2)指名分小节汇报背。师生评议。

2、自主识字

(1)、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

(2)、交流汇报。

3、指导书写。

四、拓展延伸点:

1、练习对对子,体会诗歌严整的格律。

(1)老师举例:天对风,凉对爽。

(2)老师出对子,学生抢答。

鱼虾对()枫叶对()肥对()

蟋蟀对()田野对()红对()

2、练习。

(1)、换季节续编课文。

(2)、换景色改编课文。

板书设计八月:天转(凉)、风变(爽)

九月:鱼虾(肥)、瓜果(香)

十月:枫叶(红)、菊花(黄)

(喜爱)秋天

课后反思

火红的枫叶授课时间:周﹍﹍

整体设计个性设计

分析通过叙述“我”寻找火红的枫叶给老师做贺卡的过程,表达了“我”对大自然和老师的热爱之情。

学法教师导法组织学生自主识字、合作探究;引导感情朗读

学生学法大胆试读、猜读、借助拼音正音

学习目标1.理解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学生对大自然和对老师的热爱,激发学生们热爱大自然,热爱老师的美好情感。

2.积累目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生字目标: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识字。

学习重点1.初读感知点:(1)、自读。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画出自然小节号。

(2)、正音。分自然小节指名读,注意听准字音。

(3)、反馈。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音。

(4)、检测。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随机请学生准确读字。

2.细读感悟点:再读课文,感悟课文的含义。

(1)、自读。读课文的1-3自然段,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看一看通过阅读你都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可以在书上标注出来。

(2)、交流。学生将自己读懂的内容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情况,随时进行点拨、指导。

(3)、质疑: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4)、小组讨论,组长汇报。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力训练点: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1)、出示词语卡片,进行开火车的游戏。

(2)、出示自学提示,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

自学提示:1、读一读生字

2、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记住它们。

3、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识字的方法。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点。

(4)、学生汇报。

(5)、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4.拓展延伸点:发散思维

1、你知道哪一天是老师的节日吗?如果你就是找枫叶的小朋友,在这一天里,你想跟老师说些什么?

2、做贺卡。我们一起来做一张贺卡,将你跟老师说的话写在上面,然后送给你们的老师吧!

板书设计

我(找)火红的枫叶(做)贺卡

我(爱)老师

课后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周教案集体备课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周教案集体备课

数学 课程教案

6年级:

周次

1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1 授课课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

基本 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11册第1页的例1和“练一练”,练习一的第1~5题。

目的 和要 求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点

及难点

让学生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过程中自主理解并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

正确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题

教学方法

及手段

本课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从中感悟出数学的规律,促进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情境引入

西安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著名的古代建筑,其中就包括闻名遐迩的大雁塔和小雁塔。(出示大雁塔和小雁塔的图片)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题。(出示例1的文字部分)

二、探究新知 1、找出等量关系 题目中的哪句话能清楚地表明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关系? 提问: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提出要求:你能不能用一个数量关系式将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提问: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已知的?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 追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2、列方程解题

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谈话:我们在五年级已经学过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列方程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提问:还可以怎样列方程?

学生列出方程后,要求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列出的方程,并说说列方程的根据,以及可以怎样解列出的方程。

三、引导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你能说说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大致步骤吗?其中哪些环节很重要?

作 业

练习一 1——5题

板书设

等量关系式: ①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 ②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③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周次

1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2 授课课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练习

教学基本 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十一册第2页练习一的6~13题。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能够熟练的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点

及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找出题目中的等量 系

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方法

及手段

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学法指导

观察思考并讨论练习。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整理复习 谈话:上节课我们在五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了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谁来说说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主要有哪些步骤?其中哪个环节你觉得比较重要?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小结,明确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二、计算练习(练习一第6题) 小黑板出示练习一第6题。 提出要求:要想正确的解决实际问题,我们首先要保证在计算上不出差错 集体订正,了解学生的正确率。 提问:(指30x÷2=÷360)在解这道题目时,第一步需要做什么?(方程两边同时×2)这样做依据了等式的什么性质? 三、巩固数量关系练习(练习一第7题) 提出要求:在保证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正确的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 提问:谁来说说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S=ah÷2。联系这个公式你能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吗?。你觉得在这些数量关系中,哪一个等量关系适合列方程?根据这个数量关系我们可以列出怎样的方程? 板书:1.3x÷2=0.39。 第⑵题生独立思考并列出方程。板书:3x+18=19.8。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8题 生独立解决后再要求说说数量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是根据什么样的数量列出的方程。最后核对得数。 提示学生可从得数的合理性来初步检验 2、练习二第9题 师巡视辅导。集体核对时要求学生说说是根据什么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又是怎样找出这样的相等关系的。 3、练习一第10题 4、练习一第11题 作 业

补充习题

板书设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周次

1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3 授课课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

教学基本 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科书第4页例2,”练一练”以及练习二第1~5题。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x=c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点

及难点

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正确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进行解题。

教学方法

及手段

通过教学使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学法指导

学生仔细审题并积极解答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完成书本练习一的内容。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教学例2 出示例2挂图。 提问:颐和园和水面面积与陆地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要求什么问题? 启发:为了看得更加直观和清楚,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表示题目中的水面面积与陆地面积之间的关系呢? 追问:从这幅线段图上你知道了什么?怎样知道的? 提问:如果用x表示陆地面积,那么可以怎样表示水面面积? 启发:题中有怎样的相等关系? 提问:那么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式我们可以怎样列方程? 板书:X+3X=290 提问:这样的方程与我们前面两节课所学习的方程有什么不同之处?出现了两个“X”,同学们会解吗? 指名: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解的。 启发:求出的方程的解,接下来该做什么?这道题可以怎样检验?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本题中有两问,检验时要同时检查两个未知量是否正确。 二、课堂练习 出示练一练。 提问:这题的解答过程与例2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列方程解答这样的问题要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1 提问:谁来说说解这些方程时第一步需要怎样做?(化简)化简的依据是什么? 2、练习二、2 提醒学生:填出的含有字母的式子要进行化简。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2、课堂作业练习二3—5题 四、评价总结。 你们今天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作 业

补充习题

板书设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周次

1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4 授课课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练习

教学基本 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材第5页练习二6~11题以及课后的“思考题”。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能力和符号感。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及难点

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解题。

教学方法

及手段

通过教学使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学法指导

讨论交流,并认真听讲思考。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阅读书本7-8页,并初步理解解方程的依据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谈话引入

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二、练习解方程(练习二、6) 谈话:为了正确的解决问题,在找出相等关系后我们还要能够正确的求出方程的解,下面我们就来进行这方面的练习。(出示第六题) 集体核对。追问:在计算这类方程时,首先要做什么?(化简方程)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7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结合线段图,在小组里说一说题目中数量的相等关系。 追问:题中的“960米”是小丽所走的路程吗?是小明走的吗?那是什么?

(小丽速度+小明速度)×时间=小丽和小明所走的路程和

提问:你能根据这样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吗? 2、练习二、8 提问: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法和整理题中的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3、练习二、9 要求学生独立解决,全班核对。 4、思考题 启发:甲比乙多跑一圈,是指什么? 四、评价总结。 谁愿意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哪些知识?你们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作 业

补充习题

板书设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周次

1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5 授课课题

整理与练习(1)

教学基本 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7页“回顾与整理”,完成“练习与应用”第1~4题。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如ax±b=c、ax±bx=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能力和符号感。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及难点

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方法

及手段

通过教学使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学法指导

尝试与教师一同解决问题,积极思考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阅读书本9页,了解方程解应用的方法。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回顾与整理

组织小组讨论: 实物投影出示小组讨论内容: 1、像3.4X+1.8=8.6、5X-X=24这样的方程各应怎样解?

2、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怎样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举例说明。

二、练习与应用 1、解方程 追问:在解“180+6X= 330” 这样的方程时,我们首先要做什么?在解“27X+31X= 145” 这样的方程时,我们首先要做什么?在得出方程的解后,我们还需要做什么? 指名读题 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提问:武汉长江大桥铁路桥的长度与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武汉长江大桥公路桥的长度与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的长度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三题图。 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提问:小树从 3月1日 到 9月1日 共经过了几个月?长高了多少? 启发:你能找出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吗? 板书:小树原来的高度+6个月长的高度=现在的高度 4、列方程解实际问题 提问:印制画册用去的总钱数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板书:制版费、印刷费 三、评价总结。 谁愿意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哪些知识?你们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作 业 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7题二、巩固练习 板书设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周(第1课-3课)教学设计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周(第1课-3课)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下

周(1-3)

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为专项识字,编排了四篇

文——《春夏秋冬》《姓氏歌》《小青蛙》《猜字谜》作为识字的语言材料。从内容上看,四篇

文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内容丰富多彩,有大自然、姓氏、小动物;从形式上看,有词串、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符合此阶段学生的语感特点。
《春夏秋冬》通过情境图描述了

年四季的景色特点和大自然的美景,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姓氏歌》这首小儿歌为学生列举了常见的姓氏,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中国姓氏文化的趣味,知道姓名也能帮助识字,拓展了学生的识字渠道。
《小青蛙》以儿歌的方式创设识字情境,让学生初步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的构字特点,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猜字谜》编排了两则简单有趣的字谜,让学生在猜字谜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初步掌握猜字谜的基本方法。
“口语交际”的训练重点是听故事和讲故事,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倾听理解故事内容,并能够以洪亮的声音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从而更好地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语文园地

”安排了“趣味识字”“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

起读”等几个部分,通过形式多样的识字写字、阅读、积累等活动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书写能力和阅读能力。
二、学情分析
经过

年级上半学期的学习,此阶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

定的识字量,初步感受到了识字的乐趣,并且掌握了

定的识字方法。本单元就是在此基础上,安排了四篇识字

文,进

步鼓励学生拓展识字渠道,扩大学生的识字量,促使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对于

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可以帮助他们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但是由于受到知识和思维水平的限制,他们掌握的识字方法有限,难以对识字保持持久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创设丰富的、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鼓励他们借助汉语拼音自主识字、读文,并采用形式多样、活泼有趣的教学手段在指导识字中给予

定的方法指导。同时要结合

文插图、多媒体

件等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意思,在识字的过程中注重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
三、

要求: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4、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5、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文。
6、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

文中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四、单元学习目

1.认识本单元51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28个汉字,积累相关词语,进

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词串、儿歌,背诵《姓氏歌》。
3.理解

文内容,认识表示

年四季的季节名词,了解常见的姓氏.初步认识字谜这种文字现象。
4.初步了解形声字,体会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5.初步认识26个字母,读准音,区分形。
6.借助汉语拼音自主识字读文,巩固汉语拼音,提高识字、写字能力。
7.在

外阅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8.通过学习姓氏儿歌、表示天气的词语等拓展学生的识字渠道。
9.在听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进

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10.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11.初步体会到中国姓氏文化和字谜的有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五、学段目


低年级:重点是字、词、句教学。要加强词、句的理解和运用,还要把

文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培养提取简单信息的能力。
六、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本单元51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28个汉字,积累相关词语,进

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文。
3.结合具体语境、情境,感受汉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汉字的兴趣。
七、单元教学内容:
1.春夏秋冬2.姓氏歌3.小青蛙4.猜字谜
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语文园地

八、单元教学时间:
1.春夏秋冬………………………2


2.姓氏歌…………………………2


3.小青蛙…………………………2


4.猜字谜…………………………2


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1


语文园地

………………………3


九、教学方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以读代讲
十、教学准备:多媒体

件、条形磁性粘贴

、教学过程:

题识字1.春夏秋冬


主备人孙丹丹周次

1周

与教材分析

分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

文插图和多媒体

件帮助学生理解短语意思,利用自主识字、随文识字、图字结合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
教材分析:《春夏秋冬》通过情境图描述了

年四季的景色特点和大自然的美景,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经过

年级上半学期的学习,此阶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

定的识字量,初步感受到了识字的乐趣,并且掌握了

定的识字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创设丰富的、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五个汉字,正确书写“春、风、冬、雪”四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短语,并理解其意思。
3.了解大自然

年四季的不同景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认识五个汉字,正确书写“春、风、冬、雪”四个汉字。
2.了解大自然

年四季的不同景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与媒体师:生字词卡片,多媒体

件。
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

文,欣赏插图。

教学过程

前三分钟:古诗二级


、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1.师导入:时光老人有四个孩子,他们的名字分别叫做:春、夏、秋、冬,今天我们就来和这四个孩子交朋友。(相机板书

题,指名学生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2.多媒体出示有关春、夏、秋、冬的四幅图片,给予学生直观的认识。
3.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主交流对这四个季节的了解。
二、初读

文,识字读词
1.学生自主观察

文插图,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词语和短语,多读几遍,并与同桌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师出示词语卡片“春风”“夏雨”“秋霜”“冬雪”,指名学生认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强调“风、霜”是后鼻音,“春”是翘舌音。
3.图文结合,理解词语。
(1)师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话说

说图上都有什么。
(2)指名学生交流,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把句子说清楚,读完整。
(3)师适当小结指导:春风姐姐吹了

口气,就染绿了大自然;夏天是个急性子,经常会下起暴雨;秋天天气变凉,小草和树叶上会结霜;冬爷爷送来了雪花的礼物,小朋友们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开心啦!再次出示词语卡片,学生齐读。
(3)游戏巩固:找朋友(把“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四个词语和相应的图片连起来)。
三、认读短语,巩固识字
1.学生自读四个短语,读准字音,同位相互检查。
2.指名学生朗读,注意正音:“吹”是翘舌音,“落、降、飘”都是三拼音节,要读准确。
3.引导学生发现四个短语和刚才学习的四个词语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比较交流,师小结:不同之处是短语比词语多了

个字,这个字都是表示动作的。
4.学生再读短语,结合自己的理解配上相应的动作。
5.指导学生朗读短语,并配上相应的动作,说说这四个动作的不同之处。
6.师小结:春风很轻很温柔,所以用了“吹”;夏雨很有力气,从空中往下掉,所以用了“落”;而秋霜是因为气温下降才形成的,所以用了“降”;雪花就像快乐轻盈的小天使,在天空中飘来飘去,所以用了“飘”。相机再出示这四个要求会认的汉字卡片,全班齐读。
7.学生交流记住这些汉字的方法。如:“霜”是

种天气,用了雨字头;“飘”好像是被风吹起来的,所以用了风字旁;“降”是左右结构,双耳旁(左耳刀)。交流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充分的鼓励,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

定的识字方法。
8.学生练习有节奏地朗读这四个短语。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本节

要求会写的四个生字:春、风、冬、雪,指名生再次认读,口头组词。
2.学生自主观察,交流识记方法和写字要领。
3.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小结:“春”字的撇画和捺画要舒展;“风”字是半包围结构,外框空间要大

些;“冬”字下面的两点要居竖中线上,上点略小,下点略大;“雪”字是上下结构,雨字头略宽,各部分要写得扁

些才好看。
4.师范写,生观察书空后自主描红、临写。
5.师巡视指导,强调学生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姿。
五、

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

我们认识了时光老人的四个孩子,了解了他们各自的特点,还结交了很多有趣的汉字朋友,收获可真多呀!
板书设计:
1.春夏秋冬
教学评价

、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二、选字填空。(只填序号)
①落②吹③飘
春风姐姐轻轻()了

口气,大自然就醒来了。夏雨()在池塘里,盛开了

朵朵小水花。雪花从空中()下来了,真美啊!

时备

题识字1.春夏秋冬


主备人孙丹丹周次

1周

与教材分析

分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

文插图和多媒体

件帮助学生理解短语意思,利用自主识字、随文识字、图字结合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
教材分析:《春夏秋冬》通过情境图描述了

年四季的景色特点和大自然的美景,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经过

年级上半学期的学习,此阶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

定的识字量,初步感受到了识字的乐趣,并且掌握了

定的识字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创设丰富的、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3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词语和短语,想象它们描绘的美景。
3.了解大自然的常见景物,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四季的季节特点和美丽的大自然,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与媒体观察法、练习法


结合

文插图和多媒体画面理解

文内容,巩固识字,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谈

谈自己对

年四季和美丽自然的认识。
教学过程

前三分钟:古诗二级


、复习巩固,导入

1.出示上节

学习的生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师过渡:大自然是

位美丽的画家,每

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美景,今天我们就

起去欣赏她的美丽景色吧!
3.师配乐播放美丽自然的图片,生欣赏。
二、学习

文,识字读词
1.学生自主观察

文插图,借助拼音认读

文中的词语和短语,与同位相互检查。
2.多媒体出示

文插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都有哪些景物,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达引导学生将口头语言表达完整、流畅。
3.根据学生的表达情况,相机出示词语卡片“青草”“红花”“游鱼”“飞鸟”,指名多生认读,全班齐读,确保每

位学生都能读正确。
4.鼓励学生用这四个词语练习说句子。如:春天到了,小河边长出了绿绿的青草。
5.师过渡:

文中是怎么来写这四种景物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

读四个短语。
6.指名学生朗读这四个短语,根据学生的朗读及时正音:“池”是整体认读音节,翘舌音。
7.多种方式练习朗读短语:同位互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全班齐读。
8.游戏巩固识字效果:出示本节

的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交流识字方法(如:“游”“池”都和水有关,用了“氵”旁),并练习口头组词。
三、欣赏图片,拓展提升
1.师过渡:大自然这位神奇的魔术师,宝盒里还藏着许多美景呢!不信,你们瞧!(师多媒体播放相关大自然的美丽图片,生欣赏。)
2.师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看到的图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大自然还有哪些景物,如:太阳、小河、大山、田野、蚂蚁等,师适当板书。
3.鼓励学生用刚才说的词语学着

文中的短语说

说,如:太阳照、小河清、大山高、田野美、鸟唱歌、蚁钻洞等,师适当板书,学生自由朗读。
四、指导汉字书写
1.出示本节

中要求会写的三个汉字:花、飞、入,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理解。
2.学生自主观察这三个汉字的笔顺,想想用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这些汉字的写法。
3.指名学生交流笔顺和字形记忆方法。如:“花”是草字头下加个“化”,“入”和“人”要注意区别。这

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想法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指导,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4.师范写讲解,生观察并书空。“飞”字

笔横折斜钩要稍呈俯势,“人”字撇短捺长。
5.生描红、仿写、书空,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五、

堂小结
同学们,大自然是

幅美丽的画,大自然是

位神奇的魔术师,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体验,就能体会到更多的生活的乐趣。这节

,我们在大自然的宝库中又学到了很多生字和词语,大自然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啊!
板书设计:
1.春夏秋冬

年四季: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美丽自然:青草红花游鱼飞鸟

二次备

教学评价

、生字开花(组词)
()()()()
花飞
()()()()
二、将下列词语排列成

句通顺的话,别忘了加上

点哟!
小鸟树林

只只飞入了

时备

题识字2.姓氏歌


主备人孙丹丹周次

1周

与教材分析

分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鼓励学生拓展识字渠道,扩大学生的识字量,促使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
教材分析:《姓氏歌》这首小儿歌为学生列举了常见的姓氏,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中国姓氏文化的趣味,知道姓名也能帮助识字,拓展了学生的识字渠道。

学情分析经过

年级上半学期的学习,此阶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

定的识字量,因此可以进

步鼓励学生拓展识字渠道,扩大学生的识字量,促使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认识儿歌

小节中的6个生字,书写“姓,什、么、双”4个汉字。了解常见的姓氏,区分读音相近的姓氏的不同写法。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

小节并练习背诵。
教学重难点1.认识儿歌

小节中的6个生字,书写“姓,什、么、双”4个汉字。了解常见的姓氏,区分读音相近的姓氏的不同写法。
2.激发学生对中国姓氏文化的兴趣。
教学方法与媒体充分利用学生姓名这

程资源激发学生对于

文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前三分钟:古诗二级


、结合学生姓氏,谈话导入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

前准备好的姓名卡片,说说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名字。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名字分为两个部分,姓和名,通常情况下,名字中的

个字就是姓。(相机指导生字“姓”的书写:左右结构,女加生,“女”字在作偏旁时,

三笔横画改为提画,不能出头。)
3.板书

题:姓氏歌,指名学生朗读,注意正音:“姓”是后鼻音,“氏”是整体认读音节,并与“低”加以区分。
二、学习

小节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朗读

小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

、二句,相机出示词语卡片“什么”、“李”,指名学生认读,注意正音:“什”是前鼻音,“么”读轻声;“李”是边音,相机交流“李”的识记方法:上下结构,木加子。
(2)指名学生朗读

三、四句,出示词语卡片“张”,强调“张”是翘舌音,交流识字方法:弓加长,张。
(3)指名学生朗读

五句,出示词语卡片“古”“吴”“双”,指名学生认读,交流识字方法,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再读

小节,巩固识字。
(1)学生再次自由朗读

小节,将这

小节中出现的姓氏用笔圈出来,和同位交流。
(2)指名学生朗读

小节,汇报出现的姓氏,教师相机板书:李、张、胡、吴、徐、许。
(3)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重点区别“胡”和“吴”、“徐”和“许”。
师质疑:引导学生发现这两组姓氏读音很接近,当别人没有听清是姓“胡”还是姓“吴”,是姓“徐”还是姓“许”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适当小结:可以通过字形的不同组合来加以区分。
学生再次朗读:“古月胡,口天吴,双人徐,言午许。”
4.游戏巩固。
摘苹果送朋友:将六个姓氏卡片剪成苹果状,贴在黑板上,指名学生上黑板摘苹果,苹果反面写的是什么姓氏,读出来,送给班级姓该姓氏的同学。
5.练习熟读并背诵。
(1)学生再次练习朗读

小节。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同位

答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全班齐读。
(3)指名学生背诵,全班齐背。
三、书写指导
1.出示

小节要求会写的字:什、么、双,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
2.学生自主观察字形,交流识记方法,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师范写讲解:“什”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双”左右相同,左边略小,又字的捺画变成点画。生观察书空。
4.学生自主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
5.交流反馈,评议提高。
四、

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

我们认识了生活中的

些常见姓氏,区分了它们的字形,还学习了写字。

下,请同学们继续了解自己的家人还有哪些姓氏,我们下节

起来分享。
板书设计:
2.姓氏歌
李张胡吴徐许

教学评价

、连

连,组成有关姓氏的汉字。
木弓口讠彳古

长天子月午余
二、给下列汉字加个部首,组成

字再组词。
女()
十()
又()

时备

题识字2.姓氏歌


主备人孙丹丹周次


与教材分析

分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鼓励学生拓展识字渠道,扩大学生的识字量,促使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
教材分析:《姓氏歌》这首小儿歌为学生列举了常见的姓氏,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中国姓氏文化的趣味,知道姓名也能帮助识字,拓展了学生的识字渠道。

学情分析经过

年级上半学期的学习,此阶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

定的识字量,因此可以进

步鼓励学生拓展识字渠道,扩大学生的识字量,促使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认识儿歌

二小节中的6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国、王、方”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

二小节,背诵

文。
3.了解有关百家姓的小知识,培养学生对姓氏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认识儿歌

二小节中的6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国、王、方”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

二小节,背诵

文。

教学方法与媒体反复地朗读

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前三分钟:古诗二级


、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姓氏、什么、张、胡、吴、徐、许,指名认读。
2.说说自己班上还有哪些不同的姓氏,师相机板书。
3.师过渡:我们中国的姓氏有很多,古人曾经编过

本书,叫《百家姓》,里面收集了常见的姓氏,这节

我们就

起来学习。
二、学习

二小节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

二小节,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

二小节。
(2)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并出示词语卡片:中国、赵、钱、孙、周、郑、王、东方、上官,指名学生认读,强调:“赵、周”是翘舌音,“王、方”是后鼻音。
(3)全班齐读

二小节。
3.巩固识字。
(1)学生再次朗读

二小节,画出其中的姓氏,再读

读。
(2)指名学生交流

二小节中出现了哪些姓氏,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张贴相关卡片: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
(3)再次打乱顺序,指名学生认

认这些姓氏,并说说自己的家人或同学有哪些人是这个姓。
(4)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字形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并渗透

定的识字方法。如:“赵、钱、孙”都可以用

小节的汉字组合法来识记;“周”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土”加“口”;“王”是“三”字中间加

竖。
4.了解单姓和复姓。
(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黑板上这些姓氏有什么不同。
(2)指名学生交流,教师小结:中国的姓氏中,大部分是

个字,也有两个字的,如:东方、欧阳、上官等,这样的姓叫复姓。
5.游戏进

步巩固:师出示

张姓氏卡片,班上是这个姓氏的小朋友站起来,大声说:示例:我姓钱,金钱的钱。
6.朗读并背诵

二小节:生自由朗读

二小节,通过拍手读感受其中的节奏,练习背诵。
三、适当拓展,激发兴趣
1.师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国的姓氏有很多,除了

文中提到的姓氏,你们还知道哪些姓氏呢?
2.学生自主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板书,拓展学生的识字量。
3.师小结:古人也把常见的姓氏编成《百家姓》

书。师简介《百家姓》:此书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百家姓》并不是按照姓氏人口的多少来排序的。据最

的资料统计,“王李张刘”这四个姓氏的人最多。
4.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历史名人、现当代名人姓什么:学生自主交流,师适时板书。(预设:司马光姓司马,诸葛亮姓诸葛,毛泽东姓毛,周恩来姓周,朱德姓朱,王二小姓王,等等。)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

二小节要求会写的字:国、王、方,指名认读,口头组词。
2.学生自主观察字形,交流识记方法和书写笔顺,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教师范写讲解:“国”是全包围结构,笔顺规则是先外后内再封口;“方”字的笔顺中,

三笔是横折钩,略呈仰势。学生观察书空。
4.学生自主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
5.交流反馈,评议提高。
五、

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

我们初步了解了《百家姓》,知道中国姓氏有很多,其实,每

个姓氏都有自己的来历和故事,希望

下同学们能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上

去查

查自己姓氏的故事,你

定会有

的收获。
板书设计
2.姓氏歌
常见姓氏:李、张、胡、吴、徐、许
《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单姓)
诸葛、东方、上官、欧阳(复姓)
二次备

时备

题3.小青蛙


主备人孙丹丹周次

1周

与教材分析

分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对于

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难以对识字保持持久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创设丰富的、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材分析:《小青蛙》以儿歌的方式创设识字情境,让学生初步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的构字特点,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学情分析

年级学生已经有了

定的识字量,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帮助他们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初步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的构字特点,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教学目标

1.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对比认识“清、晴、眼、睛”等12个生字。
2.知道

个偏旁和不同的偏旁组合,会组成几个不同的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

文。
教学重难点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对比认识“清、晴、眼、睛”等12个生字,会写“青、清”等7个生字。

教学方法与媒体观察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前三分钟:古诗二级

、激趣导入
 1.猜谜激趣。
 

件出示: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孩子们,猜猜看,它是谁?(青蛙)
 2.揭题:今天,我们认识的

朋友就是小青蛙。(板书:小青蛙)
 3.

件出示漂亮的小青蛙。
导学:同学们想和小青蛙交朋友吗?那就和它打个招呼吧!(学生齐读

题)
 4.说说你对青蛙有哪些了解。
 5.青蛙穿着绿衣裳,你知道它的名字中哪个字表示的是绿色的意思吗?(青)
 6.导入:同学们真聪明!你们看,小青蛙还为咱们带来

首儿歌呢!(学生齐读

题)
设计意图:用有趣的谜语把学生带入情境,拉近了学生与小青蛙的距离,既让学生感到

奇,又为学生创设了

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也为整堂

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读文识字
(

)初读

文。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仔细听,听准你圈画的生字的读音。
 2.导学:多有趣呀!你们想读吗?请大家自由读

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那该怎么办呢?(查字典、问老师、问同桌、借助拼音)读完后,请你们把圈画出的生字、词读三遍。
 3.检查读文。教师相机正音。
(二)随文识字。
 ★学习

句。
1.指生读

句。
2.指生评议朗读。
3.赛读。
4.相机学习生字清、晴、眼、睛。
(1)指生领读生字。
(2)先引导学生小组内观察;然后让学生读读这几个字;最后让学生说

说发现了什么。
(3)汇报交流:
 预设


清、晴、睛三个字的读音有点像,字形里面都有青字。
 ①导学:猜猜它们是什么意思。我们把它们放回

文里读

读,再看看图,好吗?
预设:清,清水的清。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导学:带三点水旁的字表示与水有关,谁还能说出带三点水旁的字。
师出示

杯清水和

杯浑水,引导学生进

步理解。
晴:太阳出来就表示天气晴,所以是日字旁,表示与太阳有关。(出示晴天的图片)
导学:谁能给晴找个相对的朋友?(出示阴天的图片)
扩词:雨过天晴、晴空万里。(练习说话)
睛的部首是目字旁,表示与眼睛有关。我们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

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
 ②导学:怎样区分睛和晴?
 ③想想还能给青加上什么部首,组成哪些字。(发现生字中的请、情)
预设二:
 眼、睛都是目字旁。
 ①说说这两个字都和什么有关。
 ②请眨眨你们的小眼睛。
5.指导朗读。
 (1)导学: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句子中,你还能读准吗?
 (2)男女生赛读

句。
 ★学习

二句。
1.指生读

二句。
2.相机学习生字保、护、害、事、情。
 (1)指生领读生字。
 (2)引导学生小组内交流如何识记这几个生字。
3.指导朗读。
(1)导学: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句子中,你还能读准吗?
(2)全班比读

二句。
 ★学习

三句。
1.指生读

三句。
2.指生评议朗读。
3.赛读。
4.相机学习生字请、让、病。
(1)指生领读生字。
(2)引导学生交流如何识记这几个生字。
5.指导朗读。
(1)导学: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句子中,你还能读准吗?
(2)小组比读

三句。
(三)巩固生字。
 1.挑战过关。(认读生字)

关:读读带拼音的生字。

二关:擦掉拼音认读。

三关:读读你手中的生字卡片,遇到不会的及时请教身边的同学或老师。

四关:读老师手中打乱顺序的生字卡片。

五关:开火车读,看看哪组最棒。
 2.找朋友游戏。

名同学手中拿着

张生字卡片,其他同学要快速找到这个生字的形近字卡片,然后站在

起,同时要用自己的生字卡片上的字组

个词语。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此环节老师对生字的教学非常扎实。在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等方面花了很多时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并使学生能够采用多种方法主动识字。用游戏加以检测,更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识字的动力和兴趣。
二次备

教学评价1.想

想猜


睛情睛请清
眼睛()问()水()天心()

时备

题3.小青蛙


主备人孙丹丹周次

1周

与教材分析

分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对于

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难以对识字保持持久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创设丰富的、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材分析:《小青蛙》以儿歌的方式创设识字情境,让学生初步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的构字特点,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学情分析

年级学生已经有了

定的识字量,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帮助他们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初步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的构字特点,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教学目标

1.会写“青、清”等7个生字。
2.懂得青蛙对农业的作用,树立保护青蛙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会写“青、清”等7个生字。
2.懂得青蛙对农业的作用,树立保护青蛙的意识。

教学方法与媒体观察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前三分钟:古诗二级

、复习儿歌
二、初步了解儿歌的意思。
三、指导书写
 1.

件出示生字:青、清、气、晴、情、请、生。
 2.学生读字。
 3.导学:这几个生字宝宝,你能给它们按结构分

下类吗?
上下结构:青
左右结构:清 晴 情 请
独体字:气 生
 4.根据结构特点,重点指导:青、请、气。
 (1)教师指导书写青。
①导学:认真看

下:青字共几笔,每笔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②教师边范写边强调:竖在竖中线上,下面月的丿变成丨,横折钩的横在横中线上。
③学生书空跟写。
④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再试写

个青字,教师巡视指导。
⑤教师展示字例,学生评价。
⑥学生再写2个青字。
 (2)教师指导书写请。
①导学:想想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特点是什么。仔细观察每

笔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书写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②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领。
③学生书空跟写。
④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再试写

个请字,教师巡视指导。
⑤教师展示字例,学生评价。
 (3)教师指导书写气。重点强调

四笔的写法。
设计意图:

年级是书写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师要抓住每

次时机指导学生写字。在进行写字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读字,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笔画的书写,提升学生的汉字审美能力,再通过书空、描红等美观地书写生字,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四、总结延伸
1.同学们,学了这首儿歌,你们喜欢小青蛙吗?为什么?你们以后会怎么做呢?(交流怎样保护小青蛙)
2.总结:对呀,青蛙是捉害虫的小能手,更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

起保护小青蛙,好吗?回家把这首儿歌背给你们喜欢的人听,让他们和我们

起保护小青蛙吧!
设计意图: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在学生识字学文之后问你们喜欢小青蛙吗?为什么?你们以后会怎么做呢?这几个问题,让学生更加明晰青蛙是益虫,我们应该保护它。而把这首儿歌背给你们喜欢的人听既巩固了儿歌的学习,又将保护青蛙的思想传递给更多的人,可谓

举多得。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周第一单元《马》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第一朵杏花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