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九年级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初探》案例分析

小学五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2

《九年级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初探》案例分析。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初探》案例分析”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九年级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初探》案例分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图片题的主要类型,探究和总结不同类型的解题技巧。

2、复习和巩固相关历史理论知识,学会分析,迁移和整合各种史料,提高历史

学科综合应用的能力。

3、能够学以致用,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二、教学重点:

1、掌握图片题的主要类型和设问方式;

2、探究图片题的答题技巧;

三、教学准备:

1、学生分组而坐,课前记忆相关历史理论知识;

2、教师准备图片题的类型题,解题技巧的文稿和ppt和学案;

四、教学过程:

(一)教师与学生共同记忆本节课相关的历史理论知识。

(二)公布主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类型的历史读图题,并积极思考读图题的结构和设问特点。

教师总结:1、图片题类型:图片题;地图题;漫画题;

2、图片题结构:材料部分+设问部分;

3、图片题设问特点:第一问的问题设置与知识理论紧密相关,直问直答;第二问的问题设置,一般是将几张图片进行对比,常出现分别、共同等词语,考察学生分析,辨别、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分发学案,通过练习,探究解决图片题的方法和技巧。

1、图片题

(1)图一、图二所示史实对当今世界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上述史实出现的共同背景是什么?

教师提问:当一道题中呈现若干图片后,大家不要焦虑,无论这些图片是相似的还是相反的,它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首先来看第一题,我们先来关注题目,题目中的关键限制词是什么?该题目是围绕哪个主题展开的呢?

学生积极回答:第一个关键词“世界历史发展”,第二个关键词是“影响”;

教师总结提问:非常好,通过审题,我们获知第一题想要考察对世界的影响;那

么通过读图片,我们获得了哪些有效信息呢?

学生回答:“911时间”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教师分析:通过分析,我们要将材料信息转化为我们的历史知识点,那么整合之后,第一题的答案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两个图片是相反的,第一张图片不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第二张图

片有利于维护世界的经济秩序。

教师点评:“世界经济秩序”可以转化为哪个知识点呢?大家好好想想,(有同学站起来积极踊跃发言)对,是经济全球化。那么第二问的答案大家做出来了吗?谁来分析一下呢?

学生:首先通过审题提取出的关键词是“共同背景”,而且都是不同国家的,所以就要从世界格局来考虑了,我的答案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

教师点评:分析的非常到位,非常好,下面老师来公布答案,大家答对了吗?(参考答案:(1)图一:威胁了世界和平,图二: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2)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教师总结:解答图片题首先要先审题,然后带着问题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下面我们来看第二种类型的图片题(地图题)。

2、地图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材料一与材料二有无内在的联系,请说明理由。 

教师点评:请大家按照第一题的作答步骤来分析本道题,大家要认真读图,因为从地图中我们可以直观的获得地点、方位、疆域和事件等暗示信息。首先,从题目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呢?

学生回答:第一问关键词“分别”,而且题目类型是“是什么”即说明类;第二

问关键词是“理由”,即原因类。

教师提问:回答的非常具体,那么第一问的答案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发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和贩卖黑奴;

教师点评:我么重新来读一下图片,再看一下你们的答案,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学生都在认真思考,教师再次发问,历史概念用得准确吗?有部分学生马上举手要求更正答案)

学生纠正:应该是“新航路开辟”和“三角贸易”。

教师点评:对,请大家记得,当我们看到熟悉的图片信息是要切记不要以偏概全,弄混历史概念哦。当我们确认了两幅图片后,第二问是不是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呢?

学生齐声回答:通过新航路开辟发现了美洲,发现了世界,西方资本主义开始对外殖民,最终形成了“三角贸易”。

教师总结:大家的思路越来越准确了,现在老师要公布参考答案了,请每位同学认真订正:((1)新航路开辟;“三角贸易”。(2)有。新航路的开辟发现了美洲,

在殖民美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角贸易”;新航路开辟发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第三种类型的图片题——漫画题,这道题交给大家完成,过程中可结合小组来完成。

3、漫画题

图一:三头怪兽图二:大象在天空中飞翔

(1)两幅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主题?

教师: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回答问题,现在开始(学生们马上投入到积极的讨论中)。

学生代表:共同反映的主题是:法西斯政权威胁世界和平。

教师点评并对漫画解读:太棒了,完全正确。以上漫画题为《三头怪兽》,“三

头怪兽”指的是二战期间的三个法西斯国家,《大象在天空中飞翔》,讽刺《幕尼黑协定》所带来的和平难以持久。所以主题跟法西斯政权有关。

(四)教师总结各组完成情况,同时出示教师总结的材料题的类型与解题技巧。

1、题型解读

读图题的分值一般设置为6分,试题通过历史图片、人物头像、漫画、地图等信息的阅读和理解联系所学知识,进行知识转化或细化来认识历史问题。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即从历史图片中认识与之相关的历史史实、背景、影响等;从地图中直观的领悟地点、方位、疆域和事件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史实;从数据变化图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进而解题;从漫画中理解其所表现的寓意,揭示其历史现象及其本质、特点、规律。

第一问的问题设置与知识理论紧密相关,直问直答;第二问的问题设置,一般是将几张图片进行对比,常出现分别、共同等词语,考察学生分析,辨别、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www.jAB88.coM

2、技巧指导

主要分为四步进行,一审:审问题,找准关键词和限制词,把握考察的角度,带着问题,分析图片。二读:读图片,图表以及图注里的信息,包括显性和隐性信息,抓住每一个有效的信息点。三析:将有效信息和所学知识相结合,进行转化和细化。四答:按题目要求回答问题,做到表述完整,有条理,使用学科术语,叙述成句,切忌以词带句。

五、作业布置。

1、将本节课的错题和易困惑题目整理到备忘录。

2、完成习题册5---6页。

相关推荐

初中九年级历史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九年级历史教学案例分析
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与郑和
教学目标:学会并掌握较为系统的比较历史学习法,并在比较中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片断):
师:公元十五世纪是人类认识和挑战蓝色海洋与地理大发现的时代,郑和与哥伦布是分别代表着东西方两个不同文明体系的伟大航海家,在相距70年的时间里,他们先后从东西半球扬起远洋风帆,分别给远方异国带去礼物与剑。设想一下,假如哥伦布与郑和都想摘取最伟大航海家的桂冠,你会赞同哪一方?
生1:当然是郑和伟大,他的船队多么庞大啊!
生2:郑和比哥伦布航海要早半个多世纪呢!
生3:我看还是哥伦布伟大,他可发现了新大陆呀!
师:看来同学各有各的看法。为了给自己找出更有说服力的证据,我们不妨把郑和与哥伦布的航海活动做一系统比较,或许你还会有新的发现。
师:那么我们如何去比较?
(学生议论,师生共同总结比较程序三步曲:
第一步:拟订比较提纲,明确比较的目的和对象;确定比较要点,根据任务确定将比较对象分解为可进行比较的要素;确定比较次序。
第二步:按照提纲进行比较。
第三步:从比较中得出结论。)
师:你认为比较的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生4:我认为是确定比较要点,分解可进行比较的要素
师:对。这些要素其实就是组成这事件的基本要素。想一想,哥伦布与郑和的航海活动比较能分解出哪些可比较的要素?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其中,师生共同归纳比较要素。要素内容略)
(学生按照提纲及要素比较、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意见不一的问题,教师给以适当点拨、讲解。)
师:经过刚才的比较,大致可以得出哪些结论呢?
生5:这两个事件的相同点在于,都是发生在15世纪的洲际航海活动;其不同点在于:两者的目的、航海规模和影响各不相同。
师:仔细品味他们的不同,你们认为谁可以摘去最伟大航海家的桂冠?
生6: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开辟了新航路,真正意义的世界由此开始。他航海活动的世界影响比郑和大,最伟大的航海家他当之无愧。
生7:从影响来看是这样,但从时间、规模来看,我认为郑和要比哥伦布伟大。
师:其他同学也这样认为吗?(学生点头)
师:有句诗说的好横看成岭侧成峰,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论也就会不一样。老师并不求大家得出统一的结论,同学们能够掌握比较的方法和多角度分析认识问题的方法才是最主要的。
生8:老师我听说最近又有新说法,郑和是到达美洲第一人,发现美洲郑和比哥伦布的功劳要大的多。
生9:据说还有航海图为证。
生10:那么大的船队,技术又那么先进,说不定真有可能去过美洲呢。
(鉴于他新奇的观点引起不小震动,教师趁此机会把学习进程从分组讨论阶段引领到各组综合讨论和全班小结阶段。)
师:我们的历史知识不仅仅来源于教材、课堂,还应象这位同学一样善于通过多渠道获取信息,并大胆质疑,勇于向一些既定的结论挑战。
(教师征询其他同学所掌握的相关信息后,进行补充)
师:刚才我们班级这名同学所提出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这一观点,是在去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纪念活动中,所披露出的最出风头推断,它是一位很有威望的英国退休海军军官孟席斯在3年前根据自己的多年航海经验和考据得出的大胆猜想。历史上有许多阴差阳错的事情发生,郑和的航海资料不幸佚失,却留给了我们更大的遐想空间,他也许真的到过美洲;哥伦布一心想到亚洲,找到印度和中国,但由于计算失误,却发现了当时还误以为是印度的美洲新大陆。
师:同学们不妨试着大胆猜想,假如郑和真的到达了美洲,哥伦布真的到达了亚洲,那他们作为东西方两种文化的代表,对待异族的态度和行为会有哪些不同?历史的演进是否也会有所不同?
师:请你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设想和展示一下: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vs郑和。图表、板报、小论文、小故事、小电影剧本表现形式不限。
案例评析:
本案例是初三年级第一节活动课。如何使初三年级的活动课上的有生机、有活力、有体验、有质量,实现教学目标,许多老师做了有益的尝试。本课例也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表现在:
围绕教学目标确定活动组题。
本节课教师的教学目的非常明确,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与活动,使学生学会并掌握较为系统的比较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学习法,并在比较中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围绕这一目标,教师在确定本课活动主题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活动主题的确立非常有创意。
教师没有拘泥于教科书中提供的活动主题和活动方式,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从初三学生的实际出发,在与学生进行沟通后,将活动主题确定为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与郑和。这既可以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满足并发展学生对两个历史人物及其活动的深入了解、探究的兴趣,又可以借助活动的展开帮助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并掌握比较问题的方法。
比较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有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从而确定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历史教学中,比较的基本功能是识同和辨异,它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基本的、十分有用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一般来说,教师在采用比较法进行历史教学应当注意主要问题有:在进行常规比较之后,随机抓住学生的思维火花,不失时机地将分析比较引向深入。
指导学生找出比较的对应点(也称之为比较项或比较要点)是关键。还应有重点地比较,分清主次。
郑和与哥伦布的比较并不是一个新颖的主题,教师主要以此为例对学生进行比较法的训练,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对问题的讨论,较为系统地掌握比较学习方法的一些要领,并使之学会和灵活运用比较探究学习方法,以具备并提高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不仅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得出不同结论的方法,同时还会激活学生的思维,碰撞出一些新鲜而奇妙的思想火花。在比较中学会比较,学会发现,体验收获和快乐。
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开展活动,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整个活动中教师紧紧围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互动从拟定比较提纲、分解比较问题的要素等入手将比较问题的方法一步步整理出来,然后再指导学生进行比较,得出相应的结论,而不是简单地、生硬地把方法、结论强加给学生。
教师的作用发挥得恰到好处。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始终是以一个合作者、点拨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或参与讨论,或解答问题,或提出疑问,把学生的思路不断引向深入,也使得这节活动课更具有挑战性、探究性,做到了活动形式与活动内容的有机结合。
活动的结尾部分,教师以请你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设想和展示一下: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vs郑和。图表、板报、小论文、小故事、小电影剧本表现形式不限。为号召,旨在把活动延续、拓展,发散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课后再去查资料,进行更深入地探究,使教学目标中的在比较中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得以落实。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电路初探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电路初探

【复习目标】
知道电路的组成及其基本作用,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知道电流的定义及其单位,会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理解串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知道电压的定义及其单位,会用电压表测量电压,理解串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
【复习重点】理解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特点
【课前复习】
认真看书复习,然后独立完成下列填空。
一、电路
是提供持续电流的装置,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它是把能转化为能的装置。电源有电源和电源两种。
电路就是用导线把、、开关等元件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路径,其中开关的作用是,导线的作用是。
电路的三种形式是、和,其中会使电路中的电流很大,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这是在连接电路过程中应当避免的。
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处于状态,用导线连接电路元件时,要将导线接在接线柱上,并时针旋紧,保证接触良好。
电路图:用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特点:(1)通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另一个元件,电流只有条路径;(2)电路中只须个开关控制特点:(1)干路电流在分支处,分成条(或多条)支路;(2)各元件可以工作,互不干扰;(3)干路开关控制,支路开关只控制.
电流用符号表示.电流的国际单位是,用符号表示④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A,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A;②0~3A,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A.
三、电压
电路中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它是由_______提供的.电压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
一些常见的电压值:一节干电池,一节蓄电池,人体的安全电压,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
测量电压的仪表是:,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伏.
识别电路时,表看作导线,表看作断路。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中的电流之和,各支路两端的电压。
【经典例题】
例1.(2012·南允)如图24-1所示的电路,当开关S闭合后()A.若甲表是电压表,乙表是电流表,则电阻R1、R2并联B.若甲表是电流表,乙表是电流表,则电阻R1、R2串联C.若甲表是电压表,乙表是电压表,则电阻R1、R2串联D.若甲表是电流表,乙表是电压表,则电阻R1、R2并联
例2.(2012·温州)如图24-2所示的电蚊拍,具有灭蚊和照明等功能。当开关Sl闭合、S2断开时,只有灭蚊网通电起到灭蚊作用;当开关Sl和S2都闭合时,灭蚊网与灯都通电同时起到灭蚊和照明作用。下列电路设计符合这种要求的是()
例3.(2011·福州)如图24-3所示电路,当开关S闭合后,L1、L2均能发光,电流表、电压表均有示数。过一会儿,灯都不发光,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均为零,可能发生的故障是()A.L1灯丝断了B.L1短路C.L2灯丝断了D.L2短路
例4.(2011·山西)请在图24-4的两个虚线框内,选填“电源”和“开关”的符号,并满足当开关都闭合时两灯组成并联电路。
例5.(11·贵阳)为了验证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小薇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
(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______状态。(2)小薇先将电流表接在L1所在的支路,闭合开关后,观察到灯L2发光,但灯L不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路可能存在的故障是:(3)排除故障后,她测出了L1、L2支路和干路上的电流分别为I1、I2和I,电流表示数如图甲、乙、丙所示,可读出:I1=0.5A,I2=______A,I=______A。根据测量结果,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你认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和各支路电流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写出关系式即可)
(4)为了验证结论的普遍性,小薇采用了更换不同灯泡继续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你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6.(2012·福州)果汁也能做电池。先向杯中倒人芭乐汁,再把分别接有导线的铜棒和铝棒插入芭乐汁中,作为电池的正负极,如图所示,一个芭乐电池就做成了。那么芭乐电池的正极是铜棒还是铝棒呢?给你电流表、电压表、低压发光二极管、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请选择其中合适的器材设计—个实验方案进行探究。(也画图辅助说明)(2012?桂林)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6V,当S闭合时,电压表的读数如图乙所示,则L1两端的电压为V,L2两端的电压为
(2011·无锡)下面是小华同学对身边的一电路进行观察分析后作出的判断,其不正确的是A.厨房中的抽油烟里装有照明灯和电动机,它们既能同时工又能单独工作,它们是并联的B.马路两旁的路灯,晚同时亮早晨同时灭,它们是串联的C.楼道中的电灯是由声控开关和光控开关共同控制的,只有在天暗并且有声音时才能亮,所以声控开关、光控开关及灯是串联的D.一般家庭中都要安装照明灯和其它用电器,使用时互不影响,它们是并联的
(2011·重庆)在图24-2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后两盏灯都可能发光的是()A.只闭合开关S1B.只闭合开关S2C.只闭合开关S1、S2D.开关S1、S2、S3都闭合
(2011·宁夏)某单位保密室有两道门,只有当两道门都关上时(关上一道门相当于闭合一个电键),值班室内的指示灯才会发光,表明门都关上了。电路图中符合要求的是
(2012?昆明)轿车的驾驶位和副驾驶位一般都设有安全带提醒电路,若汽车点火开关S未接通,则电路不工作.S接通后,只要有人坐在其中一个座位上,座位下对应的动合开关S1或S2受压后接通,安全带指示灯点亮,提醒他系上安全带后(即将安全带的插头插入连接插座内),安装在插座内对应的动断开关S1′或S2′断开,安全带指示灯熄灭,图中的电路设计符合要求的是()
(2012?岳阳)某风力报警器的风力探头通过中心滑杆可带动下端的金属片上下移动.当风速较小时,仅绿灯亮,电铃不响;当风速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绿灯不亮,电铃响发出警报.下列四幅风力报警器的原理图符合要求的是()

(2011·连云港)为了生活方便,卧室里的同一个照明灯通常用两个开关控制.一个安装在进门处,另一个在床头附近,操作任意一个开关均可以开灯、关灯。下面图24-6是小明用电池作为电源设计的四个电路模型,能满足要求的是(其中A图中的Sl、S2及C图中的S1为单刀双掷开关)()

(2011·成都)图所示为家庭中的装饰吊灯,共有六灯,由两个开关控制,每个开关控制三灯。图所示电路中,与之对应的是
(2012·菏泽)小明同学按照图24-8所示的电路“研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当开关闭合时,灯L1亮,灯L2不亮,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有示数.则故障原因可能是()A.L1断路B.L1短路C.L2断路D.L2短路
(2012·泰安)在如图24-9所示的电路中,当闭合开关S后,发现两灯都不亮,电流表的指针几乎指在零刻度线,电压表指针则有明显偏转。经检查除小灯泡外,其余器材的连接良好,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A.灯泡L2短路B.灯泡L2断路C.灯泡L1断路D.两个灯泡都断路
(2010·兰州)图24-10所示为一实物电路,请画出所对应的电路图。
(2011·大连)将图24-11中的各器材连成电路。要求:L1灯和L2灯并联;开关S1只控制L1灯,开关S2控制L1灯和L2灯。

M和A接通M和B接通?N接C,灯正常发光?N接C,灯光发暗N接B,灯不亮N接A,灯不亮(2012?山西)箱子表面上有A、B、C三个接线柱,其内部有一个电源,一个电阻,还有部分导线.小梦用如图乙的小灯泡对其内部连接情况进行了研究,记录情况如下表.请你在图甲中画出内部接线的电路图.如图所示,是一台电子秤的部分工作原理图,它是以电压表指针的偏转程度来显示所称物体质量的大小,即电压表示数越大,质量越大。虚线框内R为滑动变阻器,R0为定值电阻。请在虚线框中完成该工作电路图。要求:当滑动触头P在最上端时,称量质量为零,在最下端时达最大称量。

(2012?绥化)汽车在转弯时,位于同侧的前后两个转向灯会同时闪亮,但偶尔也有车在转弯时只亮前灯或后灯.(1)位于同侧的前后两个转向灯是如何连接的?说出你的判断理由.(2)要打开转向灯,司机需拨动一下方向盘旁的一根杆子,这根杆子的作用相当于电路中的哪个元件??兰州)某同学在练习电路连接的实验中,根据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了实物。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观察到灯泡L1比灯泡L2亮一些。他猜想:灯泡L1靠近电池的正极,通过的电流比灯泡L2中的大,所以更亮一些。请你设计实验,验证这个猜想是错误的。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需仪器不限)。
灯泡L1比L2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教学案例分析


九年级化学教学案例分析
九年级化学教学案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化学课程中新增了实验内容,加大了学生探究活动的内容,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课堂应是鲜活的,变化的,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然而,鲜活的课堂必定给我们老师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即不可避免地遭遇一次又一次的意外。如何处理这些突如其来的意外呢?则是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关键点。因此,改变教育观念,提高控制课堂的能力,合理处理意外事件的发生等都成为教师接受挑战的新课题。下面是我处理课堂意外事件的一个教学案例:
一、案例主题
在课堂中,教师是平等的首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实验的参与者和探究者;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成长。
二、案例背景
本案例是第七章课题一燃烧与灭火的内容。在课堂上由于教师的失误,演示实验出现了意外;在老师提出问题时,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预设发生了矛盾。这些意外的发生,就要求教师从容、适时、合理的解决。
三、案例描述
在燃烧与灭火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并出示了几张图片,开门见山的引入了课题,此时学生们也表现出了很强的求知欲望。接下来我着手进行演示实验7-1,本想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所需要的条件。而此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实验时,铜片上的白磷剧烈地燃烧起来(此时,红磷没有燃烧),但是,白磷燃烧的火花溅落在红磷上,红磷也燃烧起来了。这一意外的发生,我的头轰的一下大了起来。有的学生也骚动起来(提前已预习)我该怎么办呢?把结论强加给学生,还是。我冷静了一下,面对实验的失误,我向同学们承认了自己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指着还在燃烧的红磷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同学们都笑了起来,随即又安静下来,等着老师往下进行。这时我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共同探究失误的原因,学生的热情又高涨起来,纷纷献计献策:白磷的用量再少一些;使用更大的烧杯,白磷与红磷的距离远一些;白磷燃烧后,立即用小烧杯将红磷罩上;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我们得出了燃烧条件的正确结论,同时也提高了探究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既解决了意外事件的处理,也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为了巩固对燃烧条件的认识,我接着安排了下一个探究实验,要使热水中的白磷也燃烧起来该怎么办?王振同学马上站起来回答:向水中吹气。我一听,问题又来了:吹气主要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白磷怎么会燃烧起来?这最起码的知识都不懂,还乱说!可一想,老师刚才都犯错了,怎能怪学生呢!于是我笑着说:王振同学,你上来试一试吧!上来用导气管向水中的白磷吹气,白磷没有燃烧起来,他又使劲地吹了一大口,白磷还是没有燃烧起来,于是他有些懊丧地下去了,并趴在桌子上。见此情景,我肯定了这位同学的勇气,并要求其他同学一起来解决问题。又有学生说;老师,应该向水中通氧气。我说: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法庭。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得用实验来加以证实。并拿出事先收集好氧气的气囊,向水中通入氧气,只见水中出现因白磷燃烧而产生的火花,非常有趣。学生们非常激动,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课堂教学又一次达到了高潮。
实验过后,我又组织同学们尝试了向水中的白磷通入空气的实验,也获得了成功。进而,我又提出问题:通过导气管用嘴向水中吹气,为什么不能使白磷燃烧?仍然请王振同学回答,他在老师的引导和同学的提示下找到了原因,答道从嘴里吹出的气体大部分是二氧化碳,它不能支持白磷燃烧。这一知识点是我们前面探究过的。我接着说:好,请座下。我非常高兴地看到了你的进步。大家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我注意到这位同学的表情,他的眼中又充满了自信。我的心也随之平静下来。
四、案例评析
在这节课中出现了两个意外事件,一是教师演示实验的失败,一是学生的回答与老师预想的回答发生矛盾。这两个事件的发生是我预先没有想到的,但在处理上觉得是恰当的,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演示实验失败后我没有强调客观原因掩饰实验的失误,而是面对失败承认了错误,并组织了学生探究了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从药品用量、反应条件、装置的改进等方面提出改进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又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体现了在课堂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新理念。而面对学生的回答与我的预设发生矛盾时,我没有严厉的批评和断然否定,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亲自探究自己的结论,引导他自己得出回答错误的原因,并给予鼓励表扬,发扬了该同学的积极性。这种做法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参与实验,参与探究结论的新理念。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之处,老师在备课时没有充分预料到一些以外情况的发生,显得有些措手不及。这也使我感到:教师应认真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还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甚至还应补充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这样才能做到处变不惊,得心应手。使整个课堂是连贯的,学生是愉快的,使课堂上的意外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这样的课堂才会鲜活,才会散发出持久的生命芬芳。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