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活动课三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

小学活动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1

活动课三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活动课三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活动目的

1.通过学唱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歌曲,收集这些历史歌曲的创作背景,从一个新的视角去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重大事件和人们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参与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从各类资料中捕捉历史信息的能力。

2.通过“老歌新唱”活动,在对历史歌曲的再创作和表演中,亲身体验和感悟,并产生对“老歌”所传递的情感的认同和共鸣,以陶冶情操。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像力和表演能力,以及在小组中合作协调的能力,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

设计思路

1.活动的重点

学生通过收集并有选择地学唱历史歌曲,由感性到理性,对中国近代史上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感触的历史时期和事件进行再认识;在旧曲填新词的过程中拉近历史和现实的距离,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获得合理的想像和情感体验。

2.活动的难点

初二学生对于以历史事件为背景创作歌词有难度,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帮助,还可以请语文教师对歌词进行修改。

课前导学

1.以自愿为原则,根据学生的性别、兴趣、特长和家庭背景等将其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7~8人,共同参与,分工合作。

2.帮助各组学生确定收集和学唱歌曲的主题,选择展示方式,查找相关资料。

3.根据不同的展示方式,各组准备音乐磁带、CD、VCD或多媒体课件。

4.各组广泛阅读相关的资料(包括文学作品),确定一支熟悉且适合的老歌,以改革开放这一新的历史时期为背景,填写新词,并排演自创歌曲。

5.指导学生制订活动评价标准和评价表。可邀请语文、音乐老师参加评判。

评价表(供参考)

评价项目

分值

组别

1组

2组

3组

4组

……

歌曲时代特色鲜明

15分

背景资料科学准确

15分

展示方式新颖活泼

20分

☆自创歌词

25分

演唱新歌声情并茂

15分

组员团结协作

10分

总分

100分

☆自创歌词要求既能体现时代特点,有历史韵味,又要朗朗上口,词曲协调,感情充沛。

活动过程

教师:一定的历史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总是同一些歌曲联系在一起。法国大革命时期流行过《马赛曲》,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诞生了《国际歌》,苏联卫国战争中到处传唱《喀秋莎》,中国北伐战争期间响彻《国民革命歌》……正所谓岁月如歌、时代如歌、历史如歌。20世纪的历史歌曲见证了中国人民从苦难走向胜利的历程,融入了民族的情感,民族的血液,它激荡着人们的深情,激励着民族的斗志。今天,我们用音乐回顾历史,让历史与歌声在时空中交织,让我们在歌声中展开翅膀飞回从前,去触摸历史的脉搏。课前,同学们进行了调查采访家里的长辈、学唱老歌,收集历史歌曲、填写新歌词等活动,现在,各组将围绕主题展示其研究的成果。

(小组展示,每组5~6分钟为宜,以下形式可供参考)

小组一:我们组的主题是“抗日歌曲──救亡的号角”。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把中华民族推向亡国灭种的边缘,同时也改变了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方向──抗日救亡成为中国音乐家的时代主题和由衷呐喊:“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心声”,在狂飙般的抗日救亡群众歌咏运动中,产生出成千上万首音乐作品,涌现出以聂耳、冼星海为代表的大批才华横溢的爱国音乐家。抗日战争时期,中华大地炮火连天,硝烟弥漫,广大爱国军民积极投入到抗战烽火之中。抗日歌曲也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听歌唱歌犹如置身战场与敌人搏斗,那慷慨悲壮、激越昂扬的歌声,是中华儿女真实感情的流露。如《松花江上》,倾诉了东北人民家破人亡的悲愤之情,控诉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义勇军进行曲》则以慷慨悲壮的旋律,表达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战斗豪情和中华民族不怕牺牲抵御外侮的民族精神。这些歌真实反映了抗日战争的历史画卷。请听抗日歌曲联唱。(可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第四场“抗日的烽火”用抓屏方式制成多媒体课件,作为背景放映)

联唱曲目可选择《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游击队之歌》《南泥湾》《保卫黄河》等。顺序可按抗日战争的不同阶段编排。

教师认真观看,在小组展示结束后可提出如“今天重唱抗日歌曲有什么意义?”的问题请同学们讨论。(学生讨论并发言)

教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虽然抗日战争刚刚过去了半个世纪,但日本国内仍有极少数右翼分子对这段侵华罪恶史,采取“不认账”的态度,甚至公开否认南京大屠杀的罪行,更有甚者,借修改教科书之机公然歪曲历史真相。重唱一首首渗透着中国人民血和泪的抗战歌曲,既是不忘民族耻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对日本极少数右翼分子的有力回击。历史是不容篡改的,也是篡改不了的。

小组二:我们组的主题是“再听文化大革命歌曲”,尽管“文化大革命”已经过去了20多年,但是,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这实在不能不算是一段漫长的时光。我们身边有许多长辈亲身经历过“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歌曲对他们来说记忆犹新,下面,请同学们听一听我们在调查采访中录制的文化大革命歌曲。(由被采访者演唱,如“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嘿!就是好!就是好啊就是好啊就是好!革命大字报,嘿!烈火遍地烧,胜利的凯歌冲云霄。”等歌曲。)同时展示组员收集的文化大革命时期胶木老唱片、旧歌集等。听完这些老歌,请大家谈一谈你从歌中了解到哪些文化大革命的历史现象?(学生讨论并发言)

教师注意倾听,纠正学生发言时可能出现的错误,肯定其正确之处。

教师:十年“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中国人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重听文化大革命歌曲,正是为了正确认识这一段难忘的历史,正视历史的真相,才能从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其他小组继续展示)

教师:听完了老歌,说完了老歌背后的故事,今天,当中国展开一幅改革开放的新画卷;当中国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我们要用最优美的歌词和最动情的旋律来歌唱这个新的历史时期。请各组同学表演自己创作的老歌新唱。(小组用独唱、合唱、表演唱等形式表演)

教师:这堂活动课上每个小组的展示都很精彩,大家通过不同的途径收集历史歌曲及其背景资料,并认真地分析、讨论,看到了歌曲和它背后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另外,在创作新歌词的过程中,展示了才华,传达了对历史的感悟。最后,请各组评出今天活动中的优胜者。(填写“评价表”)

教师给优胜者以口头表扬或物质奖励。

活动延伸:对本组收集历史歌曲及其背景资料进行整理,编制历史小报。

相关阅读

九年级上册活动课三“世纪的审判”


点击下载:本课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节活动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培养以下基础知识,拿破仑帝国、拿破仑法典,拿破仑对法国及世界历史的贡献,拿破仑给欧洲及其他国家带来的伤害。通过对拿破仑的审判活动课的指导,学生亲自搜集整理有关拿破仑的材料,培养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善于搜集材料、整理材料,并按要求组织材料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方法。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把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应用在现实生活中。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利用法庭审判的形式来再现对拿破仑的评价,指导学生根据对拿破仑的不同评价来搜集材料并形成论据,把分散的信息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发布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精神。在活动课的过程中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的地位。使学生的总体的历史素养得到了提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活动课是学生认识到广大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是历史的缔造者。历史人物只能对历史产生影响而不能决定历史。通过对拿破仑的行为的评价、分析、理解。使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性质决定战争的胜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全面抓住现象反映本质,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和现实。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重点及突破:

1.重点是拿破仑的贡献及对历史的功与过。

2.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如到图书馆、上网、查阅影音材料搜集各种有关拿破仑的材料。

难点及突破:

1.如何根据观点搜集组织材料,用史实证明观点。

2.法庭审判的程序。指导学生先对材料进行分类,根据观点不同来组织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整理形成文章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法庭审判的程序,进行分工准备。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

2.CAI教学课件

3.相关的网站:

十二年教育资源网初中历史http://

人民教育出版社http://.cn

中学历史在线http://www.eduol.net

中国税务网http://www.taxchina.cn

教学方法

1.合作学习法:运用构建主义理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从新对知识进行整合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搜集整理发布信息。

2.创设情境法:通过“世纪的审判”为主题以法庭审判的形式创设情景把学生搜集到的材料发布出来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了学生对拿破仑的认识。使学生对历史人物评价有了新的认识。

3.运用教学课件辅助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课程准备

1.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各自扮演以下角色:

第一组“国际法庭”的法官和书记员

第二组原告代表被拿破仑征服的国家的人民。认为拿破仑是民族沙文主义

第三组被告代表拿破仑及将领。认为拿破仑是革命的传播者

第四组合议厅成员

原告组和被告组分别由原告和被告和辩护律师、证人组成。

2.实施步骤

四个小组分别搜集资料,按照各自支持的观点进行整理准备材料。

班级按法庭的样式设立模拟法庭:

模拟法庭审判“一组”由法官主持审判;“二组”代表状告拿破仑对欧洲各国进行侵略带来了灾难由证人证明;“三组”代表拿破仑的将领从战争输出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对欧洲的封建势力进行扫荡的角度进行辩解,同时由证人证明。双方辩护律师进行辩论,总结陈词。“四组”陪审团进行审议写出宣判词由法官宣判。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评价,指出如何公正的看待拿破仑及历史事件和人物。

活动课过程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课程

十九世纪的英国威。帕纳皮尔将军在《比利牛斯半岛和法国南部战争史》一书中讲到,拿破仑的战争“不是想在许多野心强国正中争得杰出的地位,也不是为了争夺土地或获得暂时的政治优势,而是一场决定贵族制度还是民主制度占支配地位,平等还是特权作为欧洲文明的原则的殊死斗争”但在埃及他所建立的严酷的军事管制和繁重的苛捐杂税激起埃及人的反抗。究竟拿破仑是一位怎样的人物,人们是怎样评价他的,今天同学们已经准备了一场审判,对拿破仑也将有新的评价和认识,请模拟法庭的成员就位。

学生按准备的程序

分四组就座

法庭审判阶段开始

到每个小组巡视随时掌握活动课的进程

学生进入法庭

法官宣布开庭

法官:大家好:今天就欧洲国家人民起诉拿破仑对欧洲及其他国家进行侵略一案进行开庭审理。原告:拿破仑征服国家的人民认为拿破仑是民族沙文主义者。被告拿破仑的将领认为拿破仑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传播者。请原告方宣读起诉状。

原告:尊敬的法官、书记员、陪审员。今天我方起诉拿破仑是民族沙文主义。案由拿破仑1799年利用政变的方式出任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执政,利用武力的方式打败了他的所有反对者,在1804年登上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接着开始向外发动侵略战争,相继打败了意大利、德国、瑞士、荷兰拿破仑对被占领的国家进行侵略和残酷统治,征收沉重的赋税,给被压迫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要求:1、判拿破仑有罪

2、拿破仑在世界各大媒体想被侵略的国家人民道歉

法官:请被告方宣读答辩状

被告:尊敬的法官、书记员、陪审员对于原告提出的对拿破仑的指控。我方认为是对拿破仑的歪曲和侮辱。拿破仑在法国大革命后期,法国处于十分混乱的时期,登上法国的政坛出任执政带领法国人民平定了法国内部的叛乱,接着为了稳定法国的局势1804年登上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王位,七次打败反法同盟,扩大了法国的疆域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颁布了《法典》推动了资产阶级的发展。

要求:1、恢复拿破仑的名誉

2、在世界各大媒体上登载拿破仑的事迹宣传拿破仑的思想。

法官:下面进入举证阶段

原告:尊敬的法官、陪审团下面我出示一组图片能充分的说明拿破仑罪行第一幅图片是拿破仑用政变的手段夺取法国的政权出任执行。第二幅图片是拿破仑在土伦战役中,以下依次是拿破仑在马伦哥战役、奥斯特里茨战役、来比锡战役。拿破仑在被侵略的领土上犯下了罪行充分说明拿破仑是民族沙文主义者。

被告:尊敬的法官,我方也出示一组图片,证明拿破仑是革命的传播者。第一张是1799年雾月政变的法国的混乱第二张是1804年拿破仑平定了法国的封建势力,以下依次是拿破仑颁布《法典》拿破仑创立法兰西银行,拿破仑在欧洲国家实行《法典》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拿破仑是革命的传播者。

法官:举证阶段结束,进入法庭辩论阶段主要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1、拿破仑是民族沙文主义者

2、拿破仑是革命的传播者

被告:拿破仑是革命的传播者是推动资产阶级的功臣。拿破仑在法国处于动乱时期稳定了法国的局面24岁当上了将军,他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法国是爱国的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有证人可以作证

法官:传唤证人

证人:我是一位法国的士兵,参加了法国拿破仑1798——1801年的雾月政变和马伦哥战役,拿破仑带领法国士兵平定了法国的叛乱后打败了俄国和奥地利签订了《吕内维尔加和约》保卫了法国,很幸运能同拿破仑一起作战保卫法国。拿破仑是一位革命的传播者,应该受到尊敬。

原告:我方认为被告夸大了拿破仑的作用。拿破仑在1799到1804年利用武力大肆屠杀国内的异己制造恐怖统治登上皇帝位置后对欧洲国家进行侵略。

被告:拿破仑是革命的传播他在欧洲实行《法典》、大力筹办银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使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到高速发展时期。

原告:拿破仑是真正的沙文主义者给被占领国家带来了灾难有证人搜集到了证据。

法官:请证人上庭

证人一:拿破仑在征服埃及音像资料

证人二:拿破仑远征俄罗斯

法官:庭审阶段结束,请陪审团和议。

法庭休息阶段

教师利用休息时间提问学生经过这个过程对拿破仑的认识

学生发表自己的对拿破仑的认识

宣判结果

法官:下面我宣布陪审团和议结果,由于本案的特殊性对控辩双方的证据的分析理解和变通根据《民法》《刑法》的惯例和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原则判决结果如下

1、拿破仑是民族沙文主义者成立,但不予追究。

2、拿破仑对所犯罪行在世界各大媒体对被侵略各国道歉。

法庭审理阶段结束

法官:本案审理结束。

教师总结

在本活动课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顺利的对有关材料自立进行整和和发布,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提高了。在自主学习的同时加强了彼此之间的合作,对以后的学习生活是一次促进。通过对拿破仑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能从整体上认识拿破仑。使我们学会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现实生活。了解了法庭审判的一般程序扩大了同学们的知识范围。促进了我们使用现代化信息工具的能力。同学们还有很多自己的观点要表达,我们在课后出一期关于“我看拿破仑”的板报欢迎同学们参加

活动课(学案)三 历史知识竞赛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活动课(学案)三 历史知识竞赛”,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1.通过参与“新疆、西藏、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历史知识竞赛,增强同学们对祖国疆域、领土主权的历史认同感,培养其高度的爱国意识。

2.通过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整理,提高学生提炼、归纳、整理所学相关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觉开阔人文视野的意识,关注国家大事。

4.培养学生观察、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快速反应能力。

5.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1.将全班分成四大组,每组各推选出一名主持人,两名评委。四大组分成八小组参与竞赛,各组成员集思广益,为自己所在的组取一个别致的、代表本小组特色的名字并制作标牌.

2.给每个同学一周的时间,整理教科书上以及课外的有关新疆、西藏、台湾的历史知识,并尝试以试题的形式出现,一周后上交以供检查同学们的参与程度和从中选题。

3.由四名主持人、六名评委和教师一起,制定竞赛规则,命题、选题,制作课件,准备主持和裁判工作。

一、精彩导入

1.前三名主持人各朗诵一段赞美新疆、西藏、台湾的文字。

2.第四名主持人:祖国的山河、祖国的历史,永远是正直的中华儿女对祖国真挚情感的源泉,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让我们了解祖国的历史,记住祖国的山河。

3.四名主持人齐声宣布:“新疆、西藏、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历史知识竞赛现在开始。

二、竞赛过程

1.主持人宣布竞赛规则及裁判名单。

2.第一轮──胸有成竹(必答题,每组一题,共8题)

出示课件中的8个历史人物图片,每个人物都链接有一道题。要能正确说出所选人物的姓名,在问题出现后,集体讨论并派一代表答题。

3.第二轮──你抢我答(抢答题,共10题)

小组成员合作,不仅要抢到题,还要快速写出答案,给予最先出示正确答案的小组加分。

4.裁判点评:对各小组在前两轮比赛中的表现进行点评并公布成绩,表扬同学们表现出来的积极进取、团结合作的精神,鼓励大家再接再厉。

5.第三轮──激流勇进(风险题,每组一题,设10分、20分、30分供选择)

出示主界面,根据各小组所选的分值出示相应的题目.各小组根据本组的实际情况,共同商讨后做出选择并派一代表答题.教师或主持人可对一些问题作出解释,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6.轻松一刻:主持人给大家播放《我们新疆好地方》,激发同学们热爱祖国、热爱新疆、建设边疆的美好感情。也给评委统计最终成绩以一定的时间。

7.裁判点评:表扬各小组在第三轮比赛中表现出的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励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发扬这种精神,取得更好的成绩。公布各小组的最终成绩。

三、活动总结

1.颁奖。公布优胜小组奖、最具竞争奖、团结合作奖、历史博士奖的获奖名单,颁发奖品。

2.教师总结:阐明此次活动的目的,分析最后的得失,肯定同学们的精神,激励同学们

 更加热爱历史,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以后的学习中。

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


教学目标

2、导入新课(幻灯)"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是一首赞颂清代一位西行将军的诗,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在19世纪中后期边疆危机中涌现出来的一位民族英雄左宗棠!那么,19世纪中后期为什么会出现边疆危机?危机的表现是什么?后果如何?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新的一课。

3、讲授新课: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通过两次鸦片战争,不仅侵占了我国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而且还攫取了许多特权。然而这并没有满足他们的扩张掠夺的欲望。相反,由于在战争中,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屡战屡败,侵略者的野心更大了。特别是进入19世纪70年代,世界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它们更加疯狂地向外侵略扩张。地大物博而又积贫积弱的中国必然成为他们侵略的重要目标,它们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的边疆地区,于是中国边疆地区一再出现危机。

一、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

1、美国对台湾的侵略

 19世纪60年代瑯峤被击退

2、日本对台湾的侵略

 19世纪70年代日本(美支持)打瑯峤(抗击)台军民

 清政府赔款50万两

3、俄英入侵新疆

 19世纪60年代阿古柏喀什噶尔"哲德沙尔国"(俄英承认)

 70年代初俄出兵占领伊犁

4、英对西藏的侵略

 1888年西藏南部、西藏地方反击、清政府求和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

70年代中期左宗棠

评价左宗棠(学生讨论)

1881年《伊犁条约》

三、中法战争

1.爆发原因:法――越――中国

2.时间:1883年12月-1885年3月

3.战役马尾海战(1884)

台湾之战斗(1884)刘铭传

镇南关大捷(1885)冯子材

4.结局

镇南关大捷后,形势对中国非常有利,可清政府却"乘胜即收"下令停战、撤军,急忙同法国代表签订了《中法新约》使法国在战争失利的情况下仍然达到了预期的侵略目的,中国"不败而败",法国的"不胜而胜"。

5.战争这种结局的形成,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清政府实行的是一条妥协卖国的路线,正所谓"和者朝廷之本心"。这样,"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结局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附:中法战争大事记

 1、1882.4.2 攻占越南河内

 2、1883.2 法攻占越南南定

 3、1883.5.19 刘永福率黑旗军于河内近郊纸桥击败法军

 4、1883.8 法军攻占越南顺化,强迫越南政府签订《顺化条约》,变越南为其保护国

 5、1883.12.14 法进攻清政府在越驻军地区(山西),挑起中越战争

 6、1884.3.12 清军于北宁失守,不久,法军又占领谅江、太原等地,迅速控制了整个红河三角洲。1884年5月11日,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天津与法国代表福禄诺签订《中法会议简明条款》,承认法国完全占领越南,同意撤回全部驻越清军。

 7、1884.7 法舰强行闯入马尾军港

 8、1884.8月上旬 法派3艘军舰进犯台湾基隆,被守军击退。

 9、1884.8.23下午 事先驶进福州马尾军港的法国远东舰队主力突袭中国福建海军,清政府被迫于8月26日正式向法宣战。

 10、1884.10月初 法远东舰队主力扑向台北部的基隆、沪尾(今淡水),被击退。

 11、1884.12-1885.3 再度入越的西线清军在云贵总督岑毓英指挥下,发动宣光之战。

 12、1885.2-3 法舰为追歼中国援台舰只,侵入镇海(今属宁波)海面,浙江提督欧阳利见率守军利用预设海防工事顽强抗击,击退法敌,取得镇海之战的胜利。

 13、1885.3 法占领澎湖

 14、1885.3.23 滇军和黑旗军于临洮附近大败法军。

 15、1885.3.23-24 东线清军在老将冯子材的正确指挥下,取得镇南关大捷,扭转了战局。

 16、1885.3.29 清军收复谅山,进逼郎甲。

 17、1885.6.9 李鸿章与法国公使巴德诺于天津签订屈辱的《中法新约》(即《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

板书设计

一、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

1、美日侵略台湾

2、俄英侵略新疆及左宗棠收复新疆

3、英国入侵西藏

二、中法战争

1、结果

2、法国的企图及战争爆发

3、中法战争中中国军民英勇抵抗的感人事迹

4、为什么会出现那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