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高中中国地形教案

发表时间:2021-02-01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1905年)新三民主义(1924年国民党“一大”提出)
内容1、民族主义(民族革命)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以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清王朝封建统治
2、民权主义(政治革命)即“创立民国”(核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即“平均地权”①民族:增加了反帝和实现国内民族平等的思想。
②民权:主张民权为一般的平民所共有,提倡普遍平等的民权.
③民生:提出扶助农工、实行“耕者有其田”“制定劳工法”的政策。
实践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论基础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评价积极: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进步性: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是国共合作的基础;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解决了革命的依靠力量问题)
联系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发展。
了解毛泽东思想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理论方面的主要内容;了解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主要论著
时间内容主要著作
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时期创造性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走向成熟抗日战争时期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中共七大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1940)《论联合政府》
丰富发展解放战争,社会主义改造、建设时期在国家政权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均有重大民展,特别是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了解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开始形成——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会议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战略决策。
②初步形成:1982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③系统概括:1987年,中共十三大,大会系统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④成熟并形成体系: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
⑤完善:1992年秋,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⑥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明确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概念,并把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

扩展阅读

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了解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认识它们分别在推动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1、三民主义:

(1)内容:

①民族主义:“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

②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心)

③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即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涨价归公

(2)评价:

①积极性:三民主义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鼓舞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

②局限性:a、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b、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2、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突出反满,斗争矛头指向清政府

一是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

二是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

民权主义

抽象的“自由、平等、博爱”

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谋求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

作用: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基本一致的,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二)了解毛泽东思想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方面的主要内容,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阶段

时期

著作

标志

萌芽

国民革命时期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形成

井冈山时期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标志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成熟

延安

时期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论》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阐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新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

《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确认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

3、深远影响:①指导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三)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1、形成与发展:

①形成: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也是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的标志。

②成熟: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③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97年中国十五大

2、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核心内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4、历史意义

①指导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②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四)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1、精髓: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基本内容: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4、历史意义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中国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2)它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教案


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教案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三民主义指的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主张的社会革命,是资产阶级的土地革命纲领。
理解新三民主义
①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②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新三民主义在民族方面增加了明确反帝和实现国内民族平等。在民权方面增加了提倡普遍平等的民权主张。在民生方面,增加了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等内容。
③新三民主义的意义:新三民主义发展了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辛亥革命和新三民主义在推动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①三民主义的作用: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在三民主义的理论指导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新三民主义的作用: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此后,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在全国展开。
2、毛泽东思想
了解毛泽东思想在工农武装割据和新民主主义理论方面的主要内容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这一理论形成于井冈山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
新民主主义理论: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先后发表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在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了详尽完整的论述。
A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B延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阐述,成为这一时期最重大的理论成果。
了解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主要论著
新中国成立后,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报告,创造性地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认识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A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B影响: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C地位: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邓小平理论
了解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A1978年底,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成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
B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C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1987年,在中共十三大上,根据邓小平的意见,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规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会议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E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个根本问题,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应是“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南方谈话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成熟。
F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G1997年,在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A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C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E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F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G在社会主义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分三步走战略。
H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依靠广大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I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
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A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邓小平理论着重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C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2002年,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7课毛泽东思想

三维目标

识记:毛泽东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理论成果及论述。

理解: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

运用:探究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的影响;探究毛泽东思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现实作用。

运用情景再现、问题探究,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经过;毛泽东思想的内容。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讲解法、讨论法

制作课件

1课时

十月革命的炮声震惊了古老的中国,不久,在世界东方的中国,又出现了一个响彻世界的名字:毛泽东,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指导思想,即毛泽东思想。大家对毛泽东了解比较多,那知道毛泽东思想是什么吗?毛泽东思想是怎样诞生与发展的吗?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带着这些疑惑,我们来学习第二课《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

科学含义: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一、毛泽东思想的产生

1、产生的条件:

A、阶级基础:辛亥革命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社会新生的生产力迅速增长,工人阶级的队伍进一步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

B、实践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

C、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特别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D、国际条件: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威力,马克思主义通过苏维埃俄国传到了中国。

E、现实需求: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俄国的国情不完全相同,在学习俄国的时候,但更需要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状况的革命道路和革命方略,并作出科学的理论概括。

2、毛泽东思想的产生

A、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1921-1927)—发端阶段

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

意义:从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同盟军、革命对象等问题。

B、大革命失败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初步形成阶段

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要坚持党的领导,进行武装斗争。行动:进行俄国式的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斗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结果:起义一再失败。启示:不能照搬照抄俄国模式,走适合自己的路。

为此,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提出“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即在坚持共产党领导前提下,把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和武装斗争结合起来。

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

意义:打破了俄国革命模式,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创举,也是毛思初步形成的主要标志,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抗战时期(1937-1945)——正式形成阶段

写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毛泽东作出了中国革命分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步走的战略部署,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他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思想文化上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确认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解放战争时期:

A、七届二中全会报告

意义:报告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B、写了《论人民民主专政》

意义:文章提出人民民主专政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人民政协制定共同纲领提供了指导,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2、过渡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制度问题。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写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重要报告

意义: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这些重大理论成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

4、毛泽东思想的其它方面

毛泽东思想在各个时期的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等方面,也有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四、毛泽东思想的特点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五、毛泽东思想的影响

1、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2、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

3、毛泽东思想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发挥巨大和长远的指导作用

1.简述毛泽东思想产生的背景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一、毛泽东思想的产生

1、产生的条件

2、毛泽东思想的产生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解放战争时期

2、过渡时期

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4、毛泽东思想的其它方面

四、毛泽东思想的特点

五、毛泽东思想的影响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7课毛泽东思想

重难点提示

思考、感悟

重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的关系。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及其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历史意义

难点:通过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分析,理解毛泽东思想是不断发展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个历史命题。

教材阅读、知识提示

课前提示◆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成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时期。成为这一时期毛泽东思想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毛泽东思想得到新的发展。

毛泽东思想的诞生①背景:A.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处在、的黑暗统治之下,人民在苦难中挣扎。B.无论是改良方法或者革命办法,都没能挽救中国的危亡。C.俄国十月革命的成果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线光明,“”成为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选择和追求。②1921年7月,毛泽东在上海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国民革命的实践中,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予以高度关注。③1927年,毛泽东在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各地武装起义树立了榜样,提供了比较完整的经验。④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毛泽东先后撰写了《》、《》等重要文章,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即、的道路。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①红军长征后,毛泽东对革命斗争经验进行了总结并进行新的理论研究,先后撰写了《》、《》等著作,对中国革命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②毛泽东指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而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第二步是。五四运动后,中国的民主革命已经由资产阶级领导的转化为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二者性质的根本标志,是。③毛泽东认为,在中国,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为主要形式,这是以领导的、以为主体的革命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前途必然是。④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了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大会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相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⑤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既是毛泽东思想的标志,也是的必然。它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和。

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①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的提出了的理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同时并举的理论和正确处理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的理论等。②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集中地体现在《》、《》、《》等著作中,这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发展到了。③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和,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资料卡片: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毛泽东)资料卡片:我们的口号是:一,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二,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毛泽东)知识链接:“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提出P76学习思考:毛泽东思想成熟的客观条件是什么?资料卡片:《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资料卡片: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知识链接:毛泽东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P78知识链接:《论十大关系》的形成P79学习思考:应该如何认识毛泽东个人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