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倍的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比的认识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0

《倍的认识》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倍的认识》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倍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旧知回顾

师: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瓜果飘香,蔬菜满仓。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先后出示)

1.先观察再说一说。

(1)先出示第1幅图(2个辣椒),依次出示第2,第3、第4幅图。

问题:先摆了几个2?又摆几个2?现在有几个2?

(2)出示玉米图(3个一组)

问题:几根玉米为一组?有几组?可以说是几个几?

(3)出示紫薯图(5个一组)

2.让学生看图表述(用“几个几”)说出图中的物品:4个2、5个3、3个5。

3.思考:

(1)5个3,从哪里体现出“5”,又从哪里体现出“3”呢?

(2)3个5,从哪里体现出“3”,又从哪里体现出“5”呢?

(3)3个5与5个3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食物图片,增强了简单情境创设的动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图片复习旧知“几个几”,与新知“倍”形成知识的对接,做好表示“几个几”的乘法意义和“倍”概念意义的先前储备,为沟通两者的联系做好铺垫。

(二)情景创设,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

师:在丰收的季节里,勤劳的小兔子也忙着收获呢,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小兔子拔萝卜”主题图

2.用“几个几”表述,初悟“倍”的含义。

(1)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2)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1份,你能把红萝卜的根数用“几个几”来表述吗?一起数一数:1个2,2个2,3个2。

板书:3个2

3.找准关系,用“倍”进行语言表征。

(1)红萝卜的根数有3个胡萝卜那么多,呈现更简单的表述方法:“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板书:的根数是的3倍。

指名说,再集体说。

师:还可以说成几是几的3倍呢?

(2)自主说一说白萝卜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及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白萝卜有5个2。)集体数一数。如果有6个2呢?(就是2的6倍。)10个2呢?(2的10倍。)

师:你发现了什么?(有几个2就是2的几倍。)如果有几个3呢?(就是3的几倍。)有几个4呢?(4的几倍。)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几个几就是几的几倍。)

板书:几个几几的几倍

(3)讨论:师:刚才大家说的都是谁是胡萝卜的几倍。是把胡萝卜看成一份的标准。我们称之为“标准量”,及时板书。

(4)即时练习:圈一圈,填一填(课件出示)

从图中看出,()的只数是()只数的()倍,()是一份的量(标准量)

【设计意图】学生认识实物带有具体性和直观形象性,需要从感受中获得感性积累,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上述片段中,从几个几过渡到倍的语言表征,让学生经历从对生活中具体实物量的比较中抽象出倍的过程。再让学生自主发现白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通过知识的迁移形成对新知的巩固与运用,引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即时练习既是对新知学习进行简单反馈,同时让学生感受到“1份”的标准不管是在哪一行,都不会影响比较量是标准量的几倍关系,要明析谁是“1份”的标准量是关键。

4.动手摆一摆,体会“倍”的关系。(课件出示)

(1)教师在黑板第一行摆5根小棒,出示小精灵的要求,请学生在第二行中摆出的小棒数是第一行的4倍。(指名上黑板摆,其他同学在课桌上操作。)

(2)评价。用笔圈一圈是不是4个5,说一说这是以什么为标准量。

(3)变式练习。

提问:如果要使第二行的小棒数是第一行的3倍,应该摆几个几?5倍呢?……

(4)检验。示范演示,用笔圈出3个5,或5个5,让学生指出以什么为标准量。(体会标准量的唯一性:“第一行的5根小棒”)

【设计意图】“1份”标准不变,倍数发生变化,比较量也在发生变化,强化标准量的唯一性。逐步解开“倍数关系”的种种类型。在这个片段中,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可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能理解的数学事实。

5.游戏:拍一拍,深化“倍”的理解。

(1)教师拍2下,请学生拍出2的3倍。想想怎样体现2的3倍,让别人能听出3个2来?(每拍1个2,中间停顿一下。)

(2)教师拍3下,请学生拍出3的4倍。

【设计意图】游戏向来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项活动,通过拍一拍让学生对倍的理解实现了从形到声的过渡,赋予学生对“倍”知识多方面立体的感知,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氛围。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圈一圈说一说。课件出示

师:还可以怎么说?(是的2倍)

思考:是的2倍,是的2倍,都是2倍,为什么和的数量不一样呢?(标准量不一样。)

【设计意图】以图片呈现,让学生通过直观地观察,以表象建立概念。从起初的“1份数不变,几份数变化”到“1份数变化,几份数不变”两个层次的推进,让学生体会“标准量”在变与不变比较中,强化概念的形成过程。

2.想一想,说一说

相同的图形没有放在一起,你还能看出它们的倍数关系吗?你是怎么想的?(找到其中的规律,渗透比例思想,并用苹果的总数与梨的总数进行比较进行检验。)

()是()的几倍。

3.填一填

图没了,你还会填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6是3的()倍。(因为6里面有2个3。)

18是6的()倍。

()是5的2倍。

4.画一画

要求:画和,画出你想研究的倍数关系。

第一行画:

第二行画:

①()是()的1倍。

②()是()的2倍。

③()是()的()倍。

5.反馈交流。平台展示学生作品

①理解:两个量之间1倍的关系。

②分析:相同的2倍,的个数和有什么不同?

③感悟:一个量是另一量几倍的关系时,辨析“标准量”和“比较量”的关系。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体现了层次性与思维性的提升。第1题通过排列整齐的分类图形,发现它们的倍数关系,体会标准量不一样,即使倍数相同,结果也是不同的;第2题物体穿插摆置,但又有规律,渗透了比例思想,可以从一组物体数量中,也可以从整体数量中发现它们的倍数关系,并可以互相检验;第3题脱离了形象物体的参照,抽象成数字,从感性提升到理性;第4题答案不唯一,让学生思维进行拓展,通过练习,沟通“倍”的概念与乘法意义之间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倍概念的知识链。

6.有关“倍”的小故事:“成倍增长”

师:“倍”不仅可以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的威力也是无比的。不信,老师就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故事的名字叫《智者的工钱》。

学生回味无穷。

四、课后总结

回顾反思,梳理全课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能举例说说吗?

结束语: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精神百倍、倍加努力、成绩倍出,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五、作业布置:50页练习十一1

扩展阅读

倍的认识集体备课教案


倍的认识(课时一)
教学目标:
1、建立倍的概念,明白“A的几倍”,其实就是求几个A相加是多少?
2、会用语言表达“倍”的含义。
如,苹果有3个,雪梨的个数是苹果的2倍,雪梨有几个?生会说题意:“题中已知苹果有3个,雪梨的个数是苹果的2倍,求雪梨有几个?也就是把3个苹果看成一组,雪梨有2组,求2个3相加是多少?用乘法算,列式是3x2=6(个)”。
教学重点:对倍的认识与理解,明白“A的几倍”,其实就是求几个A相加是多少?。
教学难点:对倍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过程:
一、交流我先学,建立2倍的概念
1、交流我先学(1)第一行比第二行多几个?是哪部分?(2)观察多出的部分,说说您发现了什么?
过渡语:第一行和第二行比较时,我们除了可以说第一行比第二行多几个或者是第二行比第一行少几个以外,某些情况下,我们还可以说它们之间有“倍”的关系。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倍”(板题:倍的认识)

2、建立2倍的概念
(1)T:例如图四,把3个圆形看成一组,三角形有这样的(2)组,我们就说三角形的个数是圆形的(2)倍。师边说边圈——学生圈好后复述。
(2)生边说边圈图五和图六。

二、建立多倍的概念
1、先出示一幅2倍关系图五,然后逐步增加它的倍数。
要求学生快速判断它的倍数(3倍、4倍、5倍)ppt
2、提问:
(1)为什么你们马上就能知道三角形的个数是圆形的几倍?
小结:有几个2就是2的几倍。反过来2的几倍就是有几个2。
(2)如果三角形不跟圆形比,能不能说三角形的个数是5倍?ppt
3、小结:倍是在两个数比较时才能这样说,它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ppt

三、练习强化倍的概念
1、画一画
提问:怎样画就能一眼就看出有几个几,是几倍呢?(分开画出每一份)
提示:把5个正方形看成1组,圈在一个圈里,并标出圈外写上5。
(1)画,个数是的2倍。
5
()个()

(2)画,的个数是的2倍。
()个()

(3)画,的个数是的3倍。

()个()

(4)画,个数是的5倍。

()个()

(5)画小棒,第二行的是第一行的4倍。

第一行:()个()

第二行:

2、考考谁会拍—“倍的拍手游戏”
(1)要求老师拍的是表示一份的次数,请你听清楚,然后拍出老师要求的次数。ppt
如:老师拍3下,你拍的是我的2倍。
(2)同桌相互出题拍一拍。

3、填空:
3的2倍就是有2个(3),4的2倍就是有2个(),5的2倍就是有2个(),
6的2倍就是有2个(),7的2倍就是有2个(),8的2倍就是有2个()。

四、全课小结
老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倍。板书“倍的认识”
质疑: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倍的知识?

五、布置作业:跟同学或家人玩倍的“拍手游戏”。

课前我先学——倍的认识
二年()班姓名:()号

汇报
第一行比第二行多几个?
是哪部分?
请用一个圈,圈出来。观察
多出的部分,说说
你发现什么?
1号

第一行
第二行

图(一)
2号
第一行
第二行

图(二)
3号
第一行
第二行

图(三)
4号

第一行
第二行

图(四)
把()个圆形看成一组,
正方形正好有这样的()组,
我们就说正方形的个数是圆形的()倍。

6号
第一行
第二行

图(五)
把()个正方形看成一份,
圆形正好有这样的()组,
我们就说圆形的个数是正方形的()倍。

5号
第一行
第二行

图(六)
把()个圆形看成一组,
三角形正好有这样的()组,
我们就说三角形的个数是圆形的()倍。

倍的认识堂上练习
二年()班姓名:()号

一、画一画

(1)画,个数是的2倍。(2)画,的个数是的2倍。
5
()个()()个()

(3)画,的个数是的3倍。(4)画,个数是的4倍。
()个()()个()

(5)画小棒,第二行的是第一行的5倍。

第一行:()个()

第二行:

二、苹果有3个,雪梨的个数是苹果的2倍,雪梨有几个?
题中已知苹果有个,雪梨的个数是苹果的倍,求雪梨有几个?也就是把个苹果看成一组,雪梨有组,求()个()相加是多少?用法算,列式是。

三、红气球有8个,蓝气球的个数是红气球的4倍,蓝气球有几个?

题中已知红气球有个,蓝气球的个数是红气球的倍,求蓝气球有几个?也就是把个红气球看成一组,蓝气球有组,求()个()相加是多少?用法算,列式是。

《倍的初步认识》教学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倍的初步认识》教学”,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倍的初步认识》教学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第三册第76--7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经历“倍”的学习过程,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弄清“几份”和“几倍”之间的联系。

2、借助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在交流、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创设大量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索、体验,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每个学生两种颜色的小花若干朵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新课

1、放轻音乐(找朋友)---边听边猜是什么歌曲?

今天好多花儿也来找朋友了,你看:(课件出示)黄花2朵,红花6朵。你能用一句话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预测:黄花和红花一共有8朵;黄花比红花少4朵;红花比黄花多4朵。)

2、我们不但可以找出它们的总和与相差关系,我们还可以说出它们的另一种关系: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3倍。(重复2遍)学生倾听后,让多个学生表述听到的话: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3倍。

(意图:创设情景,用学生喜欢的歌曲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轻松、愉悦的情绪。由学生已熟悉的两种关系,开门见山地告诉学生倍数关系,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迅速进入探究的兴奋时区。)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集思广益,探个究竟

①.仔细看、认真想:为什么可以说“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3倍?”

②.引导学生讨论(小组)。

③.组织学生各抒己见(A.黄花只有2朵,红花有6朵,2乘3等于6,所以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3倍。B.红花有6朵,是3个2,所以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3倍。C.把2朵黄花看作一份,红花有这样的3份,所以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3倍。)。------

(意图:“倍”的概念是比较抽象,开门见山告诉学生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3倍。让学生带着具体问题去探索数学,并主动地与同伴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的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各抒己见、集思广益,让学生在不断地倾听比较中领悟知识的真谛所在,自主构建“倍”的含义。)

2、引导比较,感知新知

①.听了大伙儿的发言,你觉得谁的说法比较合理些?

②.引导理解(课件演示):

把2朵黄花看作一份,红花就有3个2朵,就有黄花这样的3份。所以我们就说: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3倍。

③.先同桌后独立在脑中再现课件演示过程,用语言解释为什么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3倍?完整表达:把2朵黄花看作一份,红花就有3个2朵,就有黄花这样的3份。所以我们就说: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3倍。

(意图;通过课件演示,从具体的事例中感知和理解“倍”的概念,进行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

三、尝试迁移,理解新知

①.看大家这么热闹,花儿们又赶来了,你看:(课件)赶来2朵红花。现在你能用刚学的本领说一说吗?

②.根据学生表述,课件结合演示(把2朵黄花看作一份,红花就有4个2朵,就有黄花这样的4份。所以我们就说: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4倍。)

③.引导学生完整表达,同桌互说。

④.红花赶来了,黄花也不落后。(课件):黄花3朵,红花仍6朵。请你再来说一说。

⑤.结合学生表达课件演示(把3朵黄花看作一份,红花就有2个3朵,就有黄花这样的2份。所以我们就说: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2倍。)。

(意图: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在初步感知“倍”的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红花或黄花的朵数,让学生再次理解倍的含义,体会“几份”和“几倍”之间的联系。)

四、实际操作,提升新知

1、我来创造:

提供动手操作材料,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摆一摆:

第一行:

第二行:

我把()的朵数看做一份,()的朵数有这样的()份,所以()的朵数是()的()倍。

①.学生思考后动手摆、说并完成练习纸:我把()的朵数看做一份,()的朵数有这样的()份,所以()的朵数是()的()倍。

②.小组内展示各自成果。

③.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成果。

④.组织评价学生成果:引导讨论特例:()是()的1倍。

(意图:在感知和理解倍的概念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材料和时间,用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自身内化了的“倍”的概念用图形或语言表达出来,体验成功的喜悦。()是()的1倍。对初学者来说是比较特别的一个例子,做为引导者应创设机会让学生进行分析和理解。)

2、脱离实物,提供课件情景图:

让学生观察后说(把4只小兔看作一份,小熊就有2个4只,就有小兔这样的2份。所以我们就说:小熊的只数数是小兔的2倍)。

(意图:脱离实物,直接从情景中提升倍的含义。)

3、课件提供线段图,让学生观察思考:

①.猜一猜:第二条线段的长度是第一条线段的()倍。(生观察猜想:第二条线段的长度是第一条线段的3倍。)

②.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来证明?(最直接的证明方法:移动第一条线段去量第二条线段,看能量几次。)

课件演示最直接的证明方法,结果与猜测相符。

(意图:尽管仍是巩固倍的概念,但增加了猜测和验证的步骤,意在数学学习方法的渗透,使学生在猜测、推理、验证、成功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4、课件提供多组情景图:

(河里游着6只鸭子、地上跑着3只小鸡、天上飞着2只小鸟、------),让学生自行选择说:把()看作一份,()是()的()倍。

(意图:多组情景图的提供,不但可以更好的检查学生对倍的概念的理解程度,而且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事物的多重联系,同样的6只鸭子,可以说鸭子的只数是小鸡的2倍,也可以说鸭子的只数是小鸟的3倍。参照的标准不同,两者的关系也就不同了。)

5、拍手游戏,调节气氛:

①.师:拍3下。你们拍的是老师的2倍,该怎样拍,为什么?

②.抽生拍并说明同学拍的是自己的几倍。

③.引导联想:从拍手游戏中你是否发现我们新认识的朋友“倍”与我们学过的谁有关?(板书:乘法)

(意图:游戏的介入,一方面是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使他们的学习状态进入第二个黄金时区,更重要的是通过游戏寻找倍的概念的生长点--乘法的意义。)

四、拓展延伸,深化新知

1、出示小鸟和猫头鹰的线段图:

①.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发现猫头鹰的只数是小鸟的2倍。)

②.如果要求猫头鹰有几只?还缺少什么?(还缺少小鸟的只数。)

③.你希望小鸟是几只,谁来补充谁来求猫头鹰的只数?(假如小鸟是3只,猫头鹰的只数是小鸟的2倍,就是有2个3只,所以求猫头鹰的只数就是2乘3或3乘2,就是6只。)

④.根据学生表达集体评价后用课件出示思考过程并用实物进行验证。

⑤.让多个学生选择小鸟只数,其他学生做出相应的解答。

(意图:开放性、深化性题目的思考和解答,既巩固了新知,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2、猜猜,算算:

①.知道我们班主任的年龄吗?猜猜看。

②.提供信息:我班的岑某今年9岁,班主任的年龄正好是他的4倍。

③.班主任今年几岁,你会解释吗?

(学生表述思考过程后用课件画出线段图,展示思考过程:岑某9岁,班主任的年龄是他的4倍,也就是4个9岁,用乘法计算,4乘9或9乘4,等于36岁。)

④.猜猜我(施教者)又是几岁呢?

⑤.提供信息:我班的岑某今年9岁,我的年龄比他的4倍还多3岁。

(学生表述思考过程后用课件画出线段图,展示思考过程)

(意图:学有用的数学,学习数学是为现实生活服务的。猜年龄练习的设计,尤其是猜自己老师的年龄,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深切地体会到学数学的价值所在。)

五、结合学习历程,畅谈感受

①.时间过得好快哦,马上就要下课了,对今天的课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②.引导:认识了新朋友“倍”,知道了新朋友“倍”与老朋友“乘法”有关,老朋友带新朋友我们认识起来就方便多了。用这样的方法以后我们还可以认识更多的新朋友。

③.回放音乐(找朋友)。

(意图: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喜悦,这是学生健康情感发展的基础,师生在交流中共享学习的乐趣。前后呼应,进一步渗透数学学习方法,注重新旧知识联系。)

④.提供实践性作业:

A、我会说:用自己喜欢的玩具摆一摆倍数关系,并向他人说说自己摆的倍数关系。

B、我会找:寻找若干例生活中的倍数关系并记录下来。

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倍”的概念虽然抽象,但仍有许多生活原型可以寻找,案例就致力于体现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际中感受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我身边,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作用。Z/Hu~{3war/u;k小学教案课件网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37页例12、例13。

教学目的: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份"、"几个几"和"几倍"的联系。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意义。

教 具:投影片、圆形、三角形图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投影出示)

1.看图说出各是几个几。(1)☆☆☆☆☆☆

(2)○○ ○○ ○○

2.动手操作:第一行摆2个0,第二行摆 ,摆出3个2。要求学生回答第一行是几个几,第二行是几个几。

[第1题复习了几个几,为学习倍的概念作准备,第2题主要渗透类比的思想,复习了几个几,为沟通旧知"几个几"与新知"几倍"的联系作了较好的铺垫。]

二、导入新课

1.投影显示:一段黄带子和一段红带子。如图:

黄带子:

红带子:

2.问:同学们喜欢红带子还是黄带子?哪种带子长?

[此问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起学生注意。]

3.问题:如果把黄带子的长看作1份,那么红带子的长有这样的几份?

教师边提问边随手用复合片把红带子平均分成4份,如图:

红带子:

[这是以一种动态形式让学生充分感知红带子有这样的4份。]

学生回答:把黄带子的长看作1份,红带子的长有这样4份。并让全班学生说出这种关系。

4.教师指出:把黄带子的长看作1份,红带子的长有这样的4份。我们就说,红带子的长是黄带子的4倍。

这里黄带子和红带子的长之间还存在着一种"倍"的关系,"倍"是怎么一回事呢?这节课就来探讨"倍"的认识。

(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通过直观演示,由"几份"引入了"几倍",让学生初步认识了倍。]

三、探究新知-一建立"倍"的概念

1.理解"倍"的含义

追问:①把黄带子的长看作1份,红带子的长有这样的几份?

②那么,我们就可以怎样叙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③为什么说红带子的长是黄带子的4倍呢?

组织小组讨论问题③,教师行间指导,进一步帮助理顺思路。然后进行集中发言,教师板书重点部分。

④让学生打开书第37页阅读例12

提问:如果把红带子的长截成2份、3份,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叙述呢?

[例12的教学,借助日常概念"份",引出数学概念"倍",这里先要求学生看事物说出是几倍,再让学生说明"为什么",层层推进,加深对"倍"的认识,并且通过份数的变化,让学生知道"几倍"就相当于有这样的"几份"。]

2.自学例13

(1)投影出示例13图:

(2)出示自学提纲:

①黄花有2朵,红花有几个几朵?

②如果把2朵黄花看作1份,那么红花的朵数有这样的几份?

③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几倍?

分组解答,集中发言。。

④如果黄花增加1朵,虹花不变,那么红花的朵数又是黄花的几倍呢?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一份数发生的变化,弄清以什么为标准,有几个标准数这样多。

(投影)黄花:

追问:为什么说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2倍呢?

⑤小结:今天学习的有关"倍"的知识实际上就是在过去学习的"几个几"知识上发展的,解答这样的题目,要弄清几个问题:

a.以什么为标准 b.有几个几 c.就有几倍

[遵循学生认识规律组织教学,由扶到放,从上例由"份"→"倍"的认识,发展到这里由"几个几"→"几份"→"几倍"的认识,通过圆形的直观,引导学生建立"几个几"与"几倍"的联系,概括"倍"的含义,形成初步的理性认识。体现了通过具体形象抽象本质属性并加以概括的过程。]

四、巩固练习--加深对"倍"的理解

1.动手摆一摆

①第一行摆4个 ,第二行摆的0的小数是 的2倍。

②第一行摆 ,摆几个由自己决定,第二行摆的个数必须是 的3倍,想→想,怎样摆?

2.动手拍一拍

教师拍表示一倍的次数,学生按要求有节奏地拍出表示几倍的次数。

①师拍:××。要求学生拍的是老师的4倍。

②师拍: ××××。要求学生拍的是老师的3倍。

[这种游戏式的练习,学生精神集中,情绪高涨并且教师在短时间内能查明全班学生掌握情况,有效消?quot;被遗忘的角落"。]

3.用脑猜一猜

①教师举起了2支铅笔和一个盖有盖的铅笔盒,说:这盒里的铅笔是这2支铅笔的3倍,猜猜铅笔盒中是几支笔?

②教师举起了6支铅笔和一个盖有盖的铅笔盒,说:这6支铅笔是这盒铅笔数量的2倍,你们猜猜铅笔盒中有几支铅笔?并说明道理。

4.动口说一说: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逛动物园",即用投影出示动物园-角的彩色画面:

1只长颈鹿 6只小企鹅

2只小白兔 3只小鸭子

4只小熊猫 8只小鸟

看着这幅图,每个同学用今天学习的有关"倍"的知识说一句话,老师示范说第一句:小鸟和小白兔比,白兔有2只,小鸟有4个2只,所以小鸟的只数是白兔的4倍。

学生发言后,为了满足大家的愿望,请全体学生起立,说出一句自己最想说的倍数关系句。

[1。通过多种渠道(耳听、手动、眼看)、多种形式巩固并加深对"倍"的理解。2。问题带有开放性,如动手摆一摆中,第一行摆a,摆几个由每个学生自己决定,把出题的权力"下放"给学生,但第二行摆的必须是第一行的3倍。这种开放性的练习更能体现学生的生体性,促使学生从发散思维中寻找规律,使学生的思维水平进入更高一个层次。]

五、总结

①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②指图:3个3,也就是几的几倍?

["倍"的概念的建立,是采用教师重点谈话、讨论交流、看书指导等多种形式来突破难点的,使本节课重点更为突出,较好的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

“倍”的初步认识的练习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倍”的初步认识的练习,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倍”的初步认识的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84页6~10。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口算。

用卡片出示已学过的一些乘法算式,指名口算。

2.完成“想想做做”6。

先指名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集体校对。

二、应用题练习。

1.看图口头列式解答:

(1)小鸡:

小鸭:

是小鸡的3倍

(2)分析:小鸡有几只,小鸭的只数是小鸡的几倍,也就是几个几只?求小鸭有多少只,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说说为什么用乘法算?

(4)老师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因此用乘法计算。

2.完成“想想做做”7。

(1)出示第7题图,提问:一只小船坐多少人?一只大船坐的人数是小船的几倍?求什么?

指名完整地说说题意。

(2)分析:一只大船坐的人数是小船的4倍,也就是大船可以坐几个几人?求大船坐多少人,也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口答,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3.完成“想想做做”8。

(1)出示第8题,指名说说图意,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题中已知小松鼠采了5个松果,大松鼠采的个数是小松鼠的3倍。求大松鼠采了多少个松果?)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口答。集体订正时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4、完成“想想做做”9。

(1)出示第9题,说说这题有几个问题?

(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说说各是怎样列式的?并指导工作名学生用两句话口答题中所问的两个问题。

三、想一想。

完成“想想做做”10。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出示第一组数3,6,9,12,(),()。观察:这一组中后面的数和前面的数比,怎样?(多3)

想一想后面的两格该怎样填?为什么?

2、独立完成第2小题,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填?

四、作业布置:

1、列式计算。

(1)4个5是多少?(2)4的3倍是多少?

(3)4和5的和是多少?(4)3的2倍是多少?

2、应用题:

(1)小红用5天的时间读完一本书,每天读4页,这本书有多少页?

(2)小红读一本书每天读4页,小明读的页数是小红的3倍,小明每天读多少页?

(3)小红读一本书第一天读4页,第二天读5页,两天一共读多少页?

3、你能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1)1,4,7,10,(),()。

(2)1,2,4,7,(),()。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3、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养成学生动手、动脑、和动口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倍的概念。

教学准备:

若干小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教学例2。

1、摆小棒游戏。

1)请大家用自己的小棒在桌面上摆一个正方形,数一数要多少小棒?

2)在教师的引导下摆出第二个正方形,数一数两个正方形要几根小棒?

3)在教师的引导下摆出第三个正方形,数一数三个正方形要几根小棒?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动手操作,从1个4到2个4,再到3个4的等,逐步明确几个几的问题,便于理解“倍”的概念。

2、揭示“倍”的概念。

刚才大家在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时候,每个正方形都用去4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就用去2个4根,摆3个正方形就用去3个4根……这里的3个4,我们还可以来表达——那就是4的3倍。

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描述2个4的情况,以及5个4、6个4等情况。2个4我们可以怎样说呢?5个4、6个4呢?

二、教学例3,强化概念,巩固认识

1、出示例3引导明确题意。请大家认真观察图示,谁来说一说这副图的意思?

2、引导分析,正确解答。

1)小精灵提出了求“第二行摆了多少个?的问题,请大家想一想:第二行摆的圆片数和谁有关系?请找出题目中相关的语句。

2)引导学生继续摆圆片。

3、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摆的?

4)引导学生列出算式。4个2是多少?你能够列出一个相应的算式吗?

【设计意图】:尝试解答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题目,继续巩固和强化对相关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明确求该类问题所用的方法。

三、学习效果测评

1、指导尝试练习。

2、完成教材76页《做一做》

3、说出你是怎样列式的?说出你的想法。

【设计图意】: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为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和孕伏。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下册《倍的认识》学案分析


二年级下册《倍的认识》学案分析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73—7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操作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在有效探究中认识“倍”
1.引出“倍”,揭示课题。
谈话:春天来了,花园里五彩缤纷的鲜花都张开了笑脸!瞧,这里有黄花和蓝花(课件演示同样多的黄花和蓝花)。
提问:黄花的朵数和蓝花的朵数怎么样?(课件演示增加黄花的朵数)现在谁来说说黄花和蓝花的朵数关系呢?
小结:其实,黄花与蓝花的朵数之间,除了小朋友们刚才所说的多与少的关系,还有“倍”的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倍的知识。(揭示课题:倍的认识)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通过让学生比较黄花和蓝花的朵数,从而引出“倍”的概念,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2.在圈画中形成对倍的初步认识。
出示:2朵蓝花,6朵黄花。
谈话:如果我们把蓝花的2朵圈起来,看作一份的话,(师边说边圈)那么,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可以在练习纸的第一题上圈一圈,再告诉大家。
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呢?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呢?
小结: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板书)
课件出示:蓝花2朵,黄花12朵。
提问:黄花变成12朵,现在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能用圈一圈的方法解决吗?在练习纸的第二题上试一试。
提问:谁来汇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发现黄花是蓝花的几倍了?
(修改板书:黄花有6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6倍。)
设疑:我们来观察刚才的两幅图。你们是怎么一眼就从图中看出第一幅图中黄花是蓝花的3倍,而第2幅图中黄花是蓝花的6倍的?
追问:第二行有3个圈就是有这样的3份,也就是3倍,有6个圈就是有这样的6份,也就是6倍。真就这么简单吗?
【评析:在学生掌握“几个几”的知识基础上,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倍”的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让学生自己在图上圈一圈,有利于学生建立“倍”的表象。再通过对比,使学生感知,能圈出这样的几份,就是一份数的几倍。有利于学生理解“倍”的含义。】
3.在比较中充实对倍的认识,掌握倍的内涵。
课件出示下图:
张冬梅的《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
谈话:你觉得下面的哪一幅图是表示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是3倍、还是2倍呢?先认真地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跟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小组内交流。
设疑:看来,在圈的时候,能不能随意的去圈?得根据什么来圈?
【评析:教师提供反例,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和思辨,使学生认识到黄花不是随意圈的,要根据蓝花的朵数来圈,从而加深对“倍”的理解。】
课件出示:12朵黄花,没有红花。
提问:我们再来看看,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
引导:大家觉得有困难吗?
小结:看来1份红花有几朵太关键了!
提问:那就让你来猜,你猜猜红花可能是多少朵,再说说你又会怎么圈?
提问:如果红花有3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
在练习纸第3题上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交流:谁来说说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结论了?
追问:如果把1份红花有4朵、6朵,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又会是怎样呢?
完成练习纸的第4、第5题。
交流:你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结论。
提问:如果红花只有1朵,黄花还是12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我们在自己的脑海里默默地圈一圈,再告诉我答案。
交流:你能说说脑海中是怎么圈的吗?
设疑:如果红花是12朵,黄花也是12朵,现在它们的倍数关系又怎样呢?
交流:孩子们,黄花一直是12朵,那为什么两种花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出示上述蓝花3朵、4朵、6朵、1朵、12朵的5幅图)
【评析:创设变式情境,不断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让学生在困惑中感受“1份数”的重要性与关键性,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升华,对“倍”的认识更加深刻。】
谈话:孩子们,我们每人的信封里,都有一些圆片,你能摆一摆,表示第二行的圆片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吗?摆完的同学可以跟小组的交流交流自己的方法。
请学生做小老师介绍方法。
提问:还有不同的摆法吗?或者你还想到了什么不同的摆法?
追问:咦,老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你们都是表示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怎么你们用的圆片个数并不一样呢?能具体说说吗?
小结:只要第一行的1份的个数确定了,第二行就摆这样的几个几。
设疑:那如果要摆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该怎么想?5倍呢?10倍呢?
【评析: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观察和思考:都是表示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为什么用的圆片个数却不一样呢?以此推动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完善对“倍”的认识。】
4.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图:紫花8朵,黄花56朵;问题: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谈话:大家可以圈一圈、可以用竖线分一分,也可以想其他的办法。
在作业纸上完成第6题。
追问用除法计算的孩子:怎么想到用除法计算的?
谈话:我们圈一圈、画一画,不就是为了发现56里面有几个8吗?
追问用画圈方法的孩子:如果重新选择,你会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小结:是呀,如果黄花更多,用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就麻烦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来计算。看来,我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地发现规律,总结经验。注意,在书写结果时,因为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在结果的后面不要写倍。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没有越俎代疱,而是再次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凸呈学生思维的真实状态,并在比较中不断的修正和提升,从而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学习过程。】
二、在多层练习中完善建构
谈话:通过刚才的画一画、圈一圈、算一算等活动,我相信大家一定对倍有了自己的认识与体会。小动物们还带来了题目想考考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课件出示:
1.看一看、想一想。
第一行红带子12厘米
第二行绿带子3厘米(变化:2厘米、1厘米)
提问: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几倍?。
思考:大胆地想像一下,如果红带子的长不变,绿带子越来越短,那么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就会怎样变化?
2.连一连、填一填(“想想做做”第3题)。
3.比一比,说一说。
张冬梅的《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
先让学生分别说一说第(1)题中红旗是黄旗面数的几倍,第(2)题中黄旗是红旗面数的几倍,再重点说一说两道题的区别。
张冬梅的《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
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说一说。
张冬梅的《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
练习后,把第一行的6个变成5,让学生试着说一说。
追问:现在黄色的圈5个,为什么不能说黄色圈的个数是红色圈的3倍?
【评析:设计的题组练习,对学生来说是新颖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在比较、表述的过程中,进一步内化了“倍”的概念,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体验,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思维得到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而且体验到了数学的魅力。最后一个练习的设计,还激发了学生去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总结(略)
[总评]
概念形成过程中的“精致”过程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我们认为:在数学学习中,“精致”的实质是对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尽量详细地“深加工”,对“概念要素”进行具体界定,以使学生建立更清晰的概念表象,获得更多的概念例证,对概念的细节把握得更加准确,理解概念的各个方面,获得概念的某些限制条件等。为此,张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从强化感知,让学生在圈圈画画中初步建立“倍”的表象;提供反例,让学生在比较思辨中突出“倍”的意义;应用变式,让学生在矛盾困惑中凸显“倍”的内涵;重视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活动中完善“倍”的建构等方面,引领学生“精致”地完成了“倍”的概念的建构过程。或者说,把概念的“精致”提到了可操作的层面,使“精致”落到实处。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2)》数学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2)》数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2)》数学教案

第5单元 倍的认识

第2课时 倍的认识(2)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页例3。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倍”的含义。运用“倍”的知识,利用画线段图来分析、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 点:利用画线段图,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算理和方法。难 点:利用画线段图,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引入新课

1.看图填空。

○○○

●●●●●●●●●●●●

○有()个,●有()个,●的个数是○的()倍。

2.出示第50页做一做第2题。

摆一摆,第一行摆5根小棒,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该摆多少根呢?你是怎么摆的?

小组内讨论交流,学生动手摆一摆,说一说。

指名汇报摆的方法,师归纳:第二行要摆第一行的4倍,也就是要摆4个5根,一共是20根。

3.同学们真聪明,不但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还能用小棒摆出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如果没有小棒怎么办呢?你想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吗?

二、学习新课

出示例3主题图。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要求什么问题?

2.小组合作探究,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3.小组代表汇报,师选择画线段图的方法重点讲解:从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可以知道军棋的钱少一些,我们就把军棋的价钱画一条线段来表示,那么象棋的价钱就要画4个这样的线段表示。(教师边讲解,边画出线段图。)

引导学生观察线段图:你发现了什么?(要求象棋的价钱,就是求4个8是多少)

多指几名学生说一说。

4.求4个8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8×4=32(元)

5.验证:32元是8元的4倍吗?

【教师归纳】解答有关倍数的问题时,一定要弄清数量之间的关系。如果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多少倍,就用除法计算。如果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要用乘法计算。在解题时可以画线段图来帮助分析理解题意。

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

1.练习十一第5题。

看图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什么信息?要求什么问题?也就是求什么?怎样解答? 指名说一说,学生独立填算式。

2.练习十一第6题。

你会填吗?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反馈,集体订正。

3.练习十一第7题。

提醒学生注意:第1、2两小题的问题能用同样的方法做吗?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反馈,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又学会了什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乘法 倍的认识》数学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乘法 倍的认识》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乘法 倍的认识》数学教案

第10单元 总复习

第2课时 乘法 倍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总复习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对倍概念的理解,并能解决相关的问题;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简单的归纳、整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 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倍”的相关问题。

难 点:培养学生简单的归纳、整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过关于倍的认识和多位数乘一位数,本节课我们就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复习。

2.出示学习要求:

①这两个单元我们学习过哪些内容?

②你认为哪些内容较难?易出错?

③你还有什么问题?

3.请同学们围绕这些问题,翻开书看一看,自行进行归纳整理,再把归纳的情况在小组内交流。

二、归纳整理,构建知识网络

1.这两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情况?下面是老师整理的与你们整理的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1)大括号形式。

(2)知识树形式。

(3)文字叙述。

2.查漏补缺,突破难点。

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较难?你容易出错误。(连续进位乘法比较难;进位的数老忘加;有时忘写等式后面的数;对倍的实际问题有时理解不清楚。)

三、巩固拓展

1.基本练习。

(1)()里最大能填几?你是怎么想的?

3×( )<22 4×( )<37

( )×2<11 ( )×5<38

(2)教材第110页第1题(4)、(5)题。

①填写。

②说算理。

③集体订正。

(3)教材第112页第6题。

①独立完成。

②反馈订正。

(4)教材第112页第7题。

①独立完成。

②你是怎样估算的?

2.提高练习。

(1)教材第112页第8题。

①试做。

②说说列式的理由。

(2)教材第112页第9题。

①独立完成。

②反馈订正。

③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④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评价学生的学习习惯。

【教学反思】

本节复习课大胆让学生自己归纳整理知识,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为以后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1)》数学教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1)》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1)》数学教案

第5单元 倍的认识

第1课时 倍的认识(1)

【教学内容】

教材第50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充分认识“倍”的概念。

2.理解“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并会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会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掌握“已知两项求倍数”的解题过程和方法。

【重点难点】

重 点: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学会已知两项求倍数的基本方法。

难 点:建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思路,体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请一些同学上讲台来。教师请3名女生站在第一排,再请6名男生站在第二排(3个3个站在一起)。

教师提问:第一排有几个女生?(3个)

第二排有几个3?(2个3)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

像今天这种情况,我们就说讲台上的男生的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教材第50页例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片,兔子特别喜欢吃萝卜,我们看看在图片中有多少根大胡萝卜。(2根)

那带叶子的小胡萝卜有多少根呀?(6根)

我们把6根小胡萝卜2根2根放在一起,就是3个2根,对不对?(对)

所以我们说小胡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3倍。

大家一起来看一下,白萝卜一共有几根?(10根)

如果白萝卜每2根放在一起,就有5个2根,那白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几倍呀?(5倍)

2.巩固“倍”的概念。

现在,请大家拿出自己的小棒,我们一起来动动手。

大家看教材第50页“做一做”第2题。

第一行摆5根小棒。

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在第二行每5根小棒摆在一起,要摆几个5根?一共有多少根?

学生动手摆小棒,数小棒,然后汇报。

由于第一行是5根小棒,第二行是4个5根小棒,所以第二行一共有20根小棒。

大家完成得非常不错,现在你们都明白了“倍”的概念了吗?

3.体验求倍数的一般思路。

☆○☆○○☆○○○○○○

那请同学们想想○的个数是☆的几倍,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的。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答,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可能的解法。

解法一:画示意图。

星星:☆☆☆

圈圈:○○○○○○○○○

所以,圈圈的个数是星星的3倍。

解法二:要求圈圈的个数是星星的多少倍,就是求9里面有多少个3,用除法计算:9÷3=3。

回顾与检验:星星有3个,圈圈是它的3倍,就是3个3,所以是9个,解答正确。

4.巩固“已知两项求倍数”的解题思路。

教学教材第51页例2。

(1)问题讨论,需要利用哪些信息?

问题: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

(2)学生讨论,归纳方法。

第一种:图示法。

第二种:要求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计算:12÷4=3。

师生共同检验 :扫地的有4人,4的3倍是12,正好是擦桌椅的人数,解答正确。

5.归纳与总结。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法解出了这道题目,这也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已知两项求倍数”的一般思路。

第一步:阅读与理解,知道问题的条件,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可以用图示法,也可以直接用除法计算出结果。

第三步:回顾与反思,检验解答是否正确。(板书)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50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教材第53页练习十一第1、2题。

让学生数一数、填一填,指名学生回答,并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开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学生活动,创设一个生活情境:“有3个女生,男生的个数是2个3,那么我们就说男生的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使新旧知识的联系更加密切,使学生的学习状态自然地从旧知识转移到新知识中。“倍的认识”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刚接触的内容,相对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所以,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感性认识,才能形成“倍”的概念。

二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案冀教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案冀教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二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案冀教版

教学目的:
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刚才我们说的多少是表示两种数量差的关系,除了这两种数量的关系外还有一种新的关系,那就是倍,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种新的关系“倍”(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2倍的探究
三、巩固练习
1、画一画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倍”。一个数里有几个相同的另一个数,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现在我来考考大家,老师拍几下,大家就画它的2倍,你们准备好了吗?
师:画的时候要听清指挥的要求。来!预备,开始!
师拍两下。
师:你画了几个?怎么才能画的更快?
2、拍一拍
师:我们今天一起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倍”,对于他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没有
师:老师真高兴大家学的这么认真。现在,老师要把掌声送给你们,听,老师拍了几下?(师拍3下)
生:3下
师:请你们也用掌声表扬一下自己吧!请注意,你们拍的数量是老师的3倍。
生:齐拍
师:你们拍了几下?怎样算的?
生:9下,3×3=9
师:掌声里都有“倍”的知识,可见“倍”的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课后请同学们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倍的知识来解决的问题,把它记录下来。
四、课后巩固
习做81页习题1,
师摆出三个红色花片,问:谁能给老师摆出红色花片的倍数?师板书,黄色花片是红色花片的()倍。生自己摆完后填写括号里的内容。
2,3,4。
五、课后总结
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今天我们学习了“倍的认识”,又认识了一种数与数的关系,学会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学是一门数与数的科学,数学当中还有好多种关系等着我们去发现呢!

每逢佳节倍思亲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兴高采烈"造句。

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准备:

词卡、小黑板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揭示课题、解题。

⒈板书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

⒉解释题意。

⑴"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朝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诗里的诗句,意思是每逢美好的节日就会更加思念亲人

⑵介绍王维。

王维,今山西人,唐朝著名的诗人,画家。

三、初读课文。

⒈自学生字词。

⑴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轻声读课文。读通顺语句,画出不认识的不理解的词语。

⑵会写会读生字。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兄弟异乡思念无限深情

情景佳节登高兴高采烈

⒉检查自学情况。

⒊各人试读课文。

⒋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四、写字指导:

五、布置作业:

⒈朗读课文。

⒉读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二、学习课文。

⒈指名读课文。

⒉分自然段读。

第1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说了什么?

⑶小结:这一自然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讲的是唐朝诗人15岁离家,到京城已有两年。

⑷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

过渡:"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请读

第2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2自然段。

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第一到第三句说了什么?

理解"扶老携幼"的意思。

⑶从那儿可以看出,重阳节是个佳节?

⑷在这家家户户兴高采烈欢度佳节时,诗人王维有什么感受,看第4句是怎么说的?

⑸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看到了重阳节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景象,更加思念家人。点明了题意。

⑹齐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王维主要思念哪些亲人?具体想了?请读:

第3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3自然段。

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和第二句说了什么?

⑶第三句到第五句说了什么?

理解"天各一方"。

这三句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⑷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事王维思念兄弟的具体内容。

⑸齐读第3自然段。

过渡:王维是这样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思想感情?请读

第四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第一句说了什么?

理解"思绪万千"这一句和上面的哪个自然段有密切的联系?

⑶下面的两句话说了什么?

⑷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⑸看图,佳深理解全诗的意思。

画面人物是谁?

⑹理解诗句的意思。

⑺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写诗表达了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⑻齐读第4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⒈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⒉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写了唐代诗人王维年轻时客居京城长安,在重阳节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达了他思念家乡亲人的无限深情。

二、指名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的意思。

三、朗读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⒈这篇课文里你觉得哪个自然段最能表达诗人王维思念兄弟的深情?

⒉第三自然段第一话读时应带平缓语气,第二句读时带欢乐的语气,下面三句要带深沉的语气,读到两个省略号时,停顿要长,表达深思而不平静的心态。

⒊指名朗读。

四、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⒈放录音欣赏。

⒉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⒊各人背诵。

⒋小组背诵。

⒌指名背诵,师生评议。

⒍同座二人互背。

五、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2、用"兴高采烈"造句。

《每逢佳节倍思亲》两课时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两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以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多音字“重”,并能把它写好看;写好“采”“幼”。
3、了解重阳节的时间及风俗习惯。
4、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借助老师的提示词语,能基本概括文章大意。
一、导入
1、同学们,我国有许多传统佳节(出示图片)同学们看看,这是哪个节日呢?人们会做些什么呢?(出示填空)每逢中秋节,我们总会()。。。。。。这些美好的节日我们统称它们为“佳节”。【师范写佳节,指导书写佳】这些传统佳节都有着不同的习俗,可是不变的是在这样传统佳节中我们都会和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和传统佳节有关的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生读课题。“逢”是后鼻音,谁再读读,齐读课题。
2、那么你们知道课题中的佳节是指哪个节日吗?重阳节。重阳节是每年的九月初九,那么在古代,重阳节有些什么习俗呢?老师从文中找了一些介绍重阳节习俗的和人们欢度节日的词语,你们会读吗?
二、字词识记出示词语,指名读,生字逐个认读。
重阳节头插茱萸登高远眺挽手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天各一方思念思绪万千
重阳节指导书写重。【习字册上描一个写一个】
头插茱萸登高远眺
【这几个词语都是在介绍重阳节的习俗的,那么茱萸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植物?为什么重阳节要有这样的习俗呢?同学们想知道吗?】
出示茱萸图片,介绍重阳节的习俗:茱萸是一种带香味的植物,传说可以祛病驱邪,所以人们在农历的九月初九这一天,头插或者臂戴茱萸,饮菊花酒,爬山登高,以求步步高升,健康长寿,这也是一个亲人团聚的节日。
重阳节这一天人们是怎样欢度节日的呢?老师也找了几个词语。出示
手挽手扶老携幼指导书写幼【习字册上描一个写一个】
兴高采烈指导书写采【习字册上描一个写一个】
还有几个词语老师看看大家会不会读?
读完词语,我们把这些词语放进句子中,看看同学们会不会读?
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
王维思绪万千,提起笔来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词语、句子我们都会读了,下面我们一起把书打开,走进课文去读读文章吧!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课文,同学们特别注意听下老师是怎样读后面那首古诗的。
三、初读感知。
1、师配乐范读。
2、学生模仿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朗读情况,请个别学生读课文2、3段。其余学生听读、纠错。
课文会读了吗?你们发现这篇课文有什么特点?文包诗,以前学过这样的课文吗?文包诗的课文有什么特点?古诗的意思蕴含在课文中。
4、朗读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生读,师生共评,师指导朗读。
5、感知文意:请同学们默读思考: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出这首诗的呢?出示提示词语,生思考概括文意。
【王维独自一人在京城长安求学,在重阳节这一天,看到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思念起他在家乡的亲人,思绪万千,于是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四、写字指导;生拿出习字册描红,并写生字,师反馈指导。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及古诗,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通过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天各一方”等词语的意思;诗文对照,理解古诗的含义,通过“独”“异乡”“佳节”“倍思亲”“少一人”等词语的品析体会诗人身居异乡在重阳佳节时更加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王维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面的第二句。我们一起来诵读古诗。想要了解古诗的意思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文章,去寻找吧!
二、精读品析
1、品读第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这句话的意思在文章哪里?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生读第一节,在这位同学的朗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15岁、2年)他去了哪里?做什么?他有什么感受?板书【孤独、思念】
出示:当孤身一人在外求学的王维受人欺负的时候,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夜深人静,王维难以入眠的时候,他会想——————;当王维生病的时候,他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王维取得优异的成绩时,他多想______________;当王维…….
【相机理解独,异乡的意思】
你也有过这种孤独的感受吗?能不能带着这种感觉读第一段。指导抓住15岁那年、两年了。这两个词语读好第一段。
这就是【独在异乡为异客】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了吗【王维15岁独自一人来到长安求学,孤身一人在外地已经两年了】指导读好重点词语“独”“异乡”。再读这句诗,
2、品读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的意思在文章哪里?谁来读读第二自然段,生读第二节,在这位同学的朗读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a.王维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热闹、扶老携幼、登高游玩。【相机解释扶老携幼兴高采烈】b.这样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人们在干什么?请同学们展开了丰富想象,把人们欢度节日的情景说出来!(登高游玩、喝酒写诗、聊天嬉戏。。。。。)如此热闹的场景,让我们一起愉快的读一读把!(指导朗读,欢快的节奏)
我猜,王维看到这种情景一定也很开心,也是兴高采烈的,你们同意吗?
c.此时王维的心情怎样?【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王维为什么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师:王维15岁就离开家乡在长安生活,已经两年了,这700多个日日夜夜都是孤独一人。此时恰逢重阳佳节,看到家家户户都是团聚在一起欢度佳节,他却不能与家人相聚,他的心情怎能高兴得起来,他怎能不更加想念家乡的亲人?)再读第二自然段。
这就是【每逢佳节倍思亲】
d.谁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王维看到人们扶老携幼、登高游玩、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情景,更加思念起家乡的亲人了】
再读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抓住倍思亲指导朗读)再读古诗。男生读第一、二段,女生读一、二句诗。
3、品读三四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a、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王维想了些什么?【生答王维在想什么?】王维想到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喝酒聊天、写诗吟诵。。。。。)而如今却天各一方不能想会:介绍王维家乡与长安相距数千里,中间还隔着一座高耸入云、难以翻越的华山。一处在山的东面,一处在——山的西面,【借机理解诗题山东,忆的意思】真是“天各一方”。
b、配乐范读第三段(怎样读好第三段呢?哪些词语要读好呢?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思念)
这就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再读这两句诗。女生读课文,男生读诗句。
过渡:王维目睹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他想起了过去的欢乐,也想起了独在异乡的孤独,想到家乡,想到亲人,想到的太多太多……真是——思绪万千。于是他提起笔,将浓浓的思念寄予四句诗中写下这传诵千古的名篇。出示古诗,再读古诗
三、再读古诗,情感升华。
1、配乐诵读古诗。2、背诵古诗。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师:“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何止王维一人啊!身在海外的游子,思念故乡时,会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引说)。
2、(配乐)今天是中秋节,爸爸在外地出差,他打电话回来说非常想念我们。爸爸此时的心情可以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补充习题》
(2)小练笔。(你有过思念亲人的感受吗?请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来表达你对亲人的思念)
板书设计:
每逢佳节倍思亲
长安家乡
孤独天各一方思念
(忆)

每逢佳节倍思亲 教案教学设计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每逢佳节倍思亲 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兴高采烈造句。

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准备:

词卡、小黑板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揭示课题、解题。

⒈板书课题

每逢佳节倍思亲

⒉解释题意。

⑴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朝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诗里的诗句,意思是每逢美好的节日就会更加思念亲人⑵介绍王维。

王维,今山西人,唐朝著名的诗人,画家。

三、初读课文。

⒈自学生字词。

⑴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轻声读课文。读通顺语句,画出不认识的不理解的词语。

⑵会写会读生字。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兄弟

异乡

思念

无限深情

情景

佳节

登高

兴高采烈

⒉检查自学情况。

⒊各人试读课文。

⒋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四、写字指导:

五、布置作业:

⒈朗读课文。

⒉读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二、学习课文。

⒈指名读课文。

⒉分自然段读。

第1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说了什么?

⑶小结:这一自然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讲的是唐朝诗人15岁离家,到京城已有两年。

⑷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

过渡: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请读

第2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2自然段。

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第一到第三句说了什么?

理解扶老携幼的意思。

⑶从那儿可以看出,重阳节是个佳节?

⑷在这家家户户兴高采烈欢度佳节时,诗人王维有什么感受,看第4句是怎么说的?

⑸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看到了重阳节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景象,更加思念家人。点明了题意。

⑹齐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王维主要思念哪些亲人?具体想了?请读:

第3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3自然段。

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和第二句说了什么?

⑶第三句到第五句说了什么?

理解天各一方。

这三句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⑷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事王维思念兄弟的具体内容。

⑸齐读第3自然段。

过渡:王维是这样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思想感情?请读

第四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第一句说了什么?

理解思绪万千

这一句和上面的哪个自然段有密切的联系?

⑶下面的两句话说了什么?

⑷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⑸看图,佳深理解全诗的意思。

画面人物是谁?

⑹理解诗句的意思。

⑺小结:

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写诗表达了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⑻齐读第4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⒈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⒉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写了唐代诗人王维年轻时客居京城长安,在重阳节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表达了他思念家乡亲人的无限深情。

二、指名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的意思。

三、朗读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⒈这篇课文里你觉得哪个自然段最能表达诗人王维思念兄弟的深情?

⒉第三自然段第一话读时应带平缓语气,第二句读时带欢乐的语气,下面三句要带深沉的语气,读到两个省略号时,停顿要长,表达深思而不平静的心态。

⒊指名朗读。

四、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⒈放录音欣赏。

⒉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⒊各人背诵。

⒋小组背诵。

⒌指名背诵,师生评议。

⒍同座二人互背。

五、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2。用兴高采烈造句。

《《倍的认识》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比的认识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