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专题六】近代中外思想发展与科技成就

小学思想品德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14

【专题六】近代中外思想发展与科技成就。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专题六】近代中外思想发展与科技成就”,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近代中外思想发展与科技成就

1、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的主要作品;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2)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主要观点;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启蒙运动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2、近代世界科技的发展

(1)经典力学:伽利略、牛顿对经典力学建立所作的贡献;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地位。

(2)生物进化论:拉马克和早期的生物进化思想;达尔文创立进化论。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蒸汽机发明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技术的应用、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

一、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和近代世界科技的发展

考点1文艺复兴

1、历史背景:

(1)前提: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于意大利,并产生了最初的资产阶级。

(2)物质基础:意大利经济上呈现出繁荣景象。

(3)人才条件:汇集众多的人才。

(4)文化基础:古复希腊、罗马的文化大量遗存

2、文艺复兴核心:人文主义。主要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3、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因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因而被称为文艺复兴运动。

4、成果:

(1)文艺复兴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薄伽丘、但丁和彼特拉克被誉为文艺复兴的“文学三杰”。①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②但丁在《神曲》中,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③彼特拉克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其代表作是《歌集》。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和达芬奇被誉为文艺复兴的“美术三杰”。

(2)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在文学、艺术、科学等许多方面,取得累累硕果。

5、意义:

(1)在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高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2)在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

(3)在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考点2宗教改革

1、背景:(1)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下,人们对教会精神禁锢和腐败的批评日益激烈,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渐趋强烈。(2)16世纪,天主教会在欧洲特别是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势力很大。不仅在精神上统治着德意志,还大肆掠夺德意志,德意志被称为“教皇的奶牛”。(3)1517年,罗马教皇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出售赎罪券。(4)16世纪,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而天主教势力强大,根深蒂固,这就决定了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往往采取借助宗教反对天主教神学的方式来进行。

2、过程:(1)1517年,德意志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在当地教堂门口贴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列举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荒谬,拉开了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序幕。(2)宗教改革在欧洲许多地方兴起,形成了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为代表的新教。新教简化了宗教仪式,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3、主要思想:①只要有虔诚的信仰,即因信称义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购买赎罪券;②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不要盲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4、性质: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5.实质: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人文主义思想得以进一步弘扬。

6.影响:在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下,千千万万的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考点3启蒙运动

1.背景:(1)17世纪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引起欧洲各国的关注。(2)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许多成就,挑战了教会的权威。(3)18世纪,法国新兴资产阶级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皇权威不满。

2.性质:17-18世纪,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思想:理性主义——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4.人物及主张

(1)伏尔泰:反对天主教会和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代表作有《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等。

(2)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

(3)卢梭: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提出“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在于财产的私有。代表作是《社会契约论》。

(4)百科全书派:宣扬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5、扩展:德意志的康德,主张主权属于人民,对自由平等又作了许多限制,著有《纯粹理性得批判》。

6、影响:(1)解放了思想,破除人们对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迷信,人的权利得到进一步尊重,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2)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思想动员。(3)影响波及世界各地,成为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北美、拉美赢得独立。

专题纵横1:法国成为启蒙运动中心的原因

第一、法国是欧洲各国中封建统治最顽固、最反动的堡垒,是封建制度的最高典型,法国社会中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之间的矛盾特别尖锐,而封建制度的危机又空前严重,这就为启蒙运动的出现提供了社会基础。

第二、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加强,形成了一批既有经济实力,又有文化教养的新兴阶级的代表,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阶级基础。

第三,教权势力的顽固和疯狂,迫使新兴阶级的思想家抛开宗教外衣,投向公开的理性宣传,而近代科学的兴起和英国革命的成功,则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实践经验,从而使法国的启蒙运动成为欧洲之中心。

例:启蒙思想对法国大革命的最主要影响是

A.推动了革命深入发展B.做了充分思想动员和准备

C.摧毁了封建统治的基础D.提供了建国的模式

[解答]B启蒙运动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背景,其重要作用是起了鼓动宣传、思想动员作用。

专题纵横2: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启蒙运动之间的关系

(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是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主要侧重于使人获得或满足基本的生理欲望,是对基督教禁欲主义的一种反叛;

(2)宗教改革是对文艺复兴的一种延续,宗教改革的内容也蕴涵着人文主义思想,只不过它侧重宗教领域的思想。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们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3)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继承表现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上,要求从教会束缚下解放人的个性,对人文主义做了进一步的发展;发展是指启蒙运动把矛头集中指向封建社会的全部上层建筑,并且启蒙思想家为未来的“理性”社会设计了一幅幅蓝图,提出了整体改造社会的方案,直接为欧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例(2009江苏卷)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B.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

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B此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这三个概念。A项符合启蒙运动,C项符合宗教改革,D项符合启蒙运动,但三者都批判罗马天主教。

[思路拓展]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区别与联系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区别时间、背景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17-18世纪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兴起、高潮意大利英国、法国

主要对象封建神学封建专制统治及教权

核心人文主义理性主义

影响把人从封建束缚中解放出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作了思想准备

联系根源资本主义的发展

性质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影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考点4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一)经典力学的重要奠基者——伽利略

1.成就:(1)物理学:1604年,伽利略发现了著名的落体定律。他还确定了匀速运动和匀加速运动两个新概念。(2)天文学:伽利略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证明了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性。

2.意义:伽利略的发现是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成就之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二)经典力学的建立

1.标志:1687年牛顿发表了著名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运用:根据牛顿的力学理论,后来人们发现了两颗新的行星,即海王星和冥王星。

3.意义:经典力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注重实验;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它的数学化。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考点5生物进化思想

(一)拉马克和早期生物进化思想

1、条件:(1)文艺复兴之后,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崇尚理性的追求蔚然成风。(2)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阶级相继发生,人们视野不断拓宽,思想更加开放;(3)细胞学说的确立,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提出:19世纪初,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

3、内容:(1)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2)提出两个著名的原则——“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4、意义:早期的生物进化思想开始形成。

(二)达尔文进化论

1、创立: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2、内容:

(1)发展变化:生物是进化而来的,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2)自然选择:生物会发生变异,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物竞天择:生物必须适应周边环境,和其他种类生物以及本种类生物进行竞争;

(4)适者生存:能够适应环境而发生变异的个体,将获得较多生存和繁殖的机会;

3、意义:

(1)从根本上改变了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2)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3)达尔文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考点6蒸汽时代与电气时代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1、背景:(1)17世纪末,英国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2)18世纪,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使应用及其进行生产成为可能;(3)科学技术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现和发明;

2、过程:(1)18世纪60年代,瓦特制成了装有冷凝器的单动式蒸汽机,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功率;

(2)80年代,瓦特又制造了联动式蒸汽机,能够使用不同工厂的需要;

3、影响:(1)在欧洲和北美被广泛应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2)促使工厂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3)形成许多工业城市,英、法、美等国成为工业国家;

(4)蒸汽动力在交通运输工具上的应用,使得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二)、电气革命的出现

1、条件: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2、过程:

(1)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使电力成为一种新能源;(2)长距离的输变电技术也日趋成熟;

3.影响:(1)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资产阶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2)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3)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专题纵横3:达尔文进化论诞生的条件及其深远意义

(1)诞生条件:

①思想文化基础:经过艺术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洗礼,基督教神学遭受重创,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崇尚理性的追求蔚然成风;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思想文化更加进步。

②物质基础:工业革命的进行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③理论基础:19世纪前期,德意志人施莱登和施旺相继提出和确定了细胞和细胞学说,为进化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在此期间,有些生物学家,如法国的拉马克确立了早期的生物进化思想,这为进化论的确立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2)深远意义:①欧洲思想界: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是对封建神学创世说的有力挑战,直刺神学的要害;它把发展变化的思想引入生命世界,使人们不再把动物和植物之间、动物和人之间的区别看作是绝对和神圣的。②欧洲科学界和宗教界:它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和激烈争论。③中国思想界:引起中国思想界的巨大震动,晚清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进行积极地宣传和介绍,他们著书翻译,宣传进化论,唤醒国人,以免亡国灭种之灾。

例:(2009广东理基)英国思想家斯宾塞认为,人类社会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发展,他的思想最有可能借用了

A.相对论原理B.万有引力定律C.进化论原理D.主权在民思想

C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创立了生物进化论,他认为生物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考点7新思想的萌发

一、魏源与《海国图志》、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1、林则徐(地主阶级):

⑴因为他最早提出向西方学习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⑵他组织人编写了《各国律例》和《四洲志》;⑶他还收集、仿制西方战舰图样,交工匠研究仿制西方战舰。

2、魏源(地主阶级):

⑴在《四洲志》基础上编写了《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西方历史、地理、科技知识和西方各国政治制度;⑵他还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

3、林则徐、魏源思想的作用: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学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二、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1、严复(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君权论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他指出历代封建君主都是“大盗窃国”,用近代民主思想阐明民主君仆,主权在民的道理,直接动摇了君权论的基础。其翻译的著作是《天演论》。

2、康有为(资产阶级维新派):把儒家今文学中的“三世”说同西方进化论结合,把社会划分为据乱世(君主专制)、升平世(君主立宪制)和太平世(民主共和制),借以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其代表作品有:《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3、梁启超(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作品是《变法通议》,他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危害和顽固势力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思想。

4、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1)康、梁等的维新思想为维新变法奠定了理论基础。(2)维新变法思想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维新派兴民权、设议院、倡西学等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又一次思想解放潮流。(3)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初步偿试。

专题纵横4:维新思想与洋务思想的异同

(1)相同点:两派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富国强兵,都主张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2)不同点:洋务派维护封建制度和思想文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实行君主立宪制,改革教育制度,要求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的问题上。(3)两派主张不同的根源在于两派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洋务派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维新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

[热点范例2]在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中,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看法完全相反的一组是:

A.鸦片战争期间的抵抗派和19世纪中后期的洋务派B.顽固派和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D.洋务派和维新派

洋务派阶级属性是地主阶级,反对西方民主制度;维新派阶级属性是资产阶级,支持西方民主制度。

D

考点8新文化运动

一、代表人物:

1、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这标着新文化运动开始了,陈独秀是第一个举起新文化运动大旗的人。

2、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有:李大钊、陈独秀、鲁讯、胡适等;其主要阵地是《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二、主要内容

1、前期主要内容:

⑴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民主即“德先生”,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既“赛先生”,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民主和科学由陈独秀最先提出,它们是新文化运动提倡的主要内容,也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和旗帜。

⑵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为了反对旧道德,新文化运动领导者还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⑶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发表《文学改良邹议》提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鲁讯写了《狂人日记》《孔已己》等小说,把文学的反封建内容与白话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2、后期主要内容: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活动主要内容开始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了,出现了新变化。

三、历史影响

1、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新文化运动对人们的思想,尤其是广大青年思想直到了解放作用,使民主、科学思想等到弘扬,形成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3、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了基础,并促进了马克思在中国传播。

4、前期新文化运动性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的旧文化的斗争;

5、新文化运动反映了由学习西方科技、政治制度发展到了学习西思想文化层面的不断深入。

专题纵横5:前期新文化运动内容之间的关系:

(1)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三项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倡新道德、提倡新文学。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提倡民主以反对中国的封建专制思想,提倡科学以反对封建愚昧和迷信,用民主与科学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新道德是民主与科学的前提。提倡民主就是反对封建专制,而封建专制是建立在孔子儒学旧道德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反对封建礼教、反对旧道德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就是摧毁封建专制制度的根基,让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3)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文学革命扩大了民主与科学在社会上的影响,民主与科学正是凭借广大民众易于接受的白话文得到广泛传播的。综上所述,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文学革命是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手段”,提倡新道德是新文化运动的归宿(以儒学为基础的旧道德是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所向)。

例: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

A.批判封建皇权B.反对尊孔复古C.捍卫《临时约法》D.倡导科学精神

B从材料中的“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可以看出李大钊反对尊孔复古。

[思路拓展]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为新思潮传播和科学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4)后期传播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专题纵横6: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

①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延续

②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③对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觉醒起了巨大的作用

④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⑤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⑥促进了文化平民化,推动了国民素质的提高

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例: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文中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B.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延续,它比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更深入地批判了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从时间上来看,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中共的成立是在这以后。

B

考点9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传入:1918年,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2、传播:⑴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并刊登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⑵广东杨匏安也发表文章《马克思主义——一称科学社会主义》;⑶各地出现了一些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共产党宣言被翻译成中文并出版

3、扩大;《新青年》出版劳动节纪念专号,提高工人觉悟。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宣传:各地出现《共产党》《劳动者》《劳动界》《劳动音》《工人周刊》等刊物宣传马克思主义;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等人成为中国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开办夜校、补习班、识字校的形式,传播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1、部分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新文化阵营发生了分化;

2、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新的方向;

专题纵横7:文艺复兴与中国维新变法思想的比较

相同点:①性质相同,都属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范畴。②主张相同,都主张改变封建制度,发展资本主义。③方式相同,都打着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文化外衣,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弱小。④影响相同,都对封建思想产生了重大冲击,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不同点:①产生的背景不同,文艺复兴是随着意大利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改变现状的情况下自然产生的;维新思想的产生虽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关,但更多的是在外来侵略、民族危机加深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大量传入下产生的,不是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自然产物。②打着的文化旗号的性质不同,前者是奴隶制文化;后者是封建文化。③内容侧重点不同,前者主要是直接对封建神学进行批判,提出了一些资产阶级思想理论,但不系统;后者主要是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侧重国家制度的建设即改变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例: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前期在本质上的相同点是

A.都以复兴古典文化为旗帜 B.都宣扬了资产阶级文化

C.都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D.都受到封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

B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与中国前期的新文化运动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化运动。A只适合欧洲文艺复兴运动。C是两者的影响。

2010高考历史学科备考的几点建议

1.精心谋划,以变应变:

仔细研究2009年历史试题,就会发现试题风格与2008年相比,又有重大变化:一是,选择题灵活度大为增加。80%以上的选择题都有“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倾向,考题以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立意。二是,新课改力度空前加大,探究性试题频出。三是,用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统领命题,试题新颖、鲜活,匠心独具。依据以上信息,我们今年的备考指导思想是:“先后按考纲和通史整合教材,构建专题与单元相结合的知识体系;以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补充课程资源,抓核心主干知识;以探究性试题为目标,重视抓好历史研究性学习。”老师们应加强对考纲、考题、试题评价报告等公开信息的深入研究,提升复习的难度,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具体来说,就是三个重视。一是,要自始至终重视客观题的训练。二是,要重视第一轮专题整合复习,要一步到位,打破课标、教材专题模式,完全按考纲序列“古代、近代、现代三大板块之下的25个小专题”来组织复习,这是十分重要的。三是,重视第二轮单元复习,参照通史教材的体系,构建15个单元知识网络。

2.潜心研究新《考试说明》:

仔细揣摩2009年考题的命题意图,把准命题脉搏,掌握高考宏观趋势。如果备考方向错了,就会“南辕北辙”。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新课程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依托各学科知识开展探究学习活动,今年高考的指挥棒舞到了该领域。在10届的复习迎考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夯实双基知识,优化历史思维:在第一轮复习时,力争做到“点透、线通、面全”,形成立体动态知识网络结构。“点透”指历史事件知识点分析透彻和全面。从高考试题来看,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分析、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的理解考查较突出。“线通”指某知识点在不同时期的表现连成一线。以知识纵向归纳为主,注重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的分析,形成知识体系。“面全”指同一时期社会各方面的概括出历史阶段特征。让学生自己去整理知识结构,制作图示图表、提炼要点重点构建立体知识网络和概括阶段特征。

(2)关注重点命题区域,採掘新的命题领域:对近年来未涉及的领域进行更多的关注。如中国古代重要政治制度建立、完善、强化及其特点,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完善,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探讨、成就,两岸关系的新进展;希腊的民主政治、英法美代议制的建立及完善,多极化的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等。还要关注新的命题领域重视新材料,设置新情境,发现新问题仍是每一位教师急需面临的新课题。

(3)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提高解题能力: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第一,充分利用好教材中已有材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第二,精心准备一些与当堂课内容有关的材料题,把表面的历史信息和隐含的历史信息有机的糅合,抛弃干扰因素,提取有效信息,挖掘材料本质,正确回答材料所提出的问题。第三,加强材料题作业的学法指导。要强调审时间、地点、关键词句、提示语、材料来源等,然后结合从材料中提取的有效信息和所学的历史知识对题目所设问题进行解答。要求问什么就回答什么,切忌答非所问。在文字表达上,要注意语言精练、表达准确,体现答案的逻辑性和要点化。

(4)进行适当训练,形成综合能力:训练是对基础知识的拓宽和延伸,也是对学习质量的检测,更是调控学习过程的手段。首先要重视新《考试说明》上所提供的题例和样卷、重视2008、2009年高考试题的研究,从中体会高考“怎么考”(出题思路),从其参考答案中体会“怎么答”(解题思路、答案组织、文字表述等)。研究高考试题(典型的、适量的)是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次,选择2010年江苏13大市各地的模拟卷,训练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有针对性的解题。在复习中应积极创设出一些新情境的好题让学生在全新视角中观察历史问题,以活化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再次,在试卷分析时要结合教材抓住主干历史知识,理清线索,对基础知识进行重组,理清因果关系和背景及意义,提升理性认识,构建较完整的历史知识网络,争取在2010年高考创造人生的辉煌!

1、牛顿最辉煌的科学成就是()

A、创立了近代科学B、创立了微积分C、创立现代工程力学D、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

2、海王星的发展是根据()

A、哥白尼日心说的推算B、牛顿理论的推测

C、法拉第学说的计算D、爱因斯坦相对论

3、下列选项中,与能量守恒定律、细胞学说并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的是

A.人血液循环学说B.分子生物学C.生物进化论D.微生物学

4、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场重大革命,他()

A.否定了牛顿力学的原理B.借鉴了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的学说

C.揭示了时间和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属性D.修正了能量、质量互相转化的理论

5、爱因斯坦说:“牛顿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但是伟大的思想家与艺术家的工作将永远流传于世……”以下属于“牛顿时代”科技成就的是

A.“太阳中心说”B.相对论C.万有引力定律D.量子力学

6、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理论的一场大革命,是因为相对论

A.是标志着物理学真正开端的理论B.否定了牛顿力学体系

C.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属性D.是修正能量、质量互相转化的理论

7、20世纪初,物理学本身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选项中推动这一变化的是

A.电的发明和利用B.量子论的提出和发展

C.经典力学的发展D.原子能在军事上的应用

8、达尔文的进化论对社会认识和意识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

①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依据②沉重打击宗教神学世界观

③优胜劣汰思想激励了被压迫民族的斗争④促进了欧洲理性主义思潮的萌发

A.②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9.下列科技成就,给宗教神学以致命打击的是

①细胞学说创立②拉马克提出“获得性遗传”思想

③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④爱迪生发明电灯泡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

10、下列关于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19世纪30年代物理学的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B.工业革命的兴起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中国近代前期新思想的萌发创造了条件

D.量子论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第三次工业革命奠定理论基础

11、关于量子理论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19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

B、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进步。

C、弥补了经典物理学的空缺。

D、对物理学、自然科学和整个人类的思维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12、科技的进步,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以下科技成果为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提供了强大的科技力量的是A.蒸汽机B.内燃机C.信息技术D.指南针的发明

13、近代以来,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下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A.1842年,英国女王在电灯下阅读关于鸦片战争的电报

B.1905年,谭鑫培表演的京剧被拍摄成影片

C.1936年,人们通过电视转播观看奥运会的比赛

D.1998年,中国人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网上贸易

14、B瓦特能够成功改良“万能蒸汽机”的客观条件有

①工业革命的开展需要新的动力②早期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③有关蒸汽机的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④瓦特锲而不舍的精神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5、蒸汽机、电气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导致的最直接的变化是

A.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B.资产阶级的实力日益壮大

C.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D.世界各地联系更加密切

16、根据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1图2图3

图1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纳斯》。作品透露出女性体态丰满,具有协调性,反映了人体之美。

图2是中古时期的《三女神》画像。中古时期,由于受到宗教上的束缚,人们并不欣赏人体美。作品中的三女神平板、单调、僵硬且面无表情。

图3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三女神》画像。作品极力赞扬人体之美,将世俗生活中人的形象注入神的形象中,所塑造的宗教人物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人。

请回答:

(1)据图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希腊能够诞生诸如《维纳斯》雕塑这样的杰出艺术作品的原因。

(2)从图2到图3作品特征的差别,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思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3)列举两位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艺术家及其作品,并简要说明他是如何体现人性之美的?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伏尔泰去世后,他的棺木上刻了这样一行字:“他拓展了人类精神,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

材料二:卢梭的棺木中伸出的一只手,握着一支火焰浓烈的火把。这支火把很快就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

材料三: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可以说启蒙思想促使知识和天赋人权的传播,因此使人民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宗教生活。

 ——摘自《大国崛起》

请回答:

(1)你是否同意材料一中对伏尔泰的评价?说明你的理由。

(2)材料二为什么说“这支火把很快就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

(3)根据材料三的观点,结合史实简要概括启蒙思想是如何在中国传播并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的。

1、19世纪六十年代地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认识到要自强必须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学习西方经济制度 D.学习西方教育制度

2、洋务运动欲“自强”而不强的结局,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没有坚决反对列强的侵略B.创办的近代企业采用封建生产方式

C.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生产关系D.西方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郑观应主张:“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在郑观应看来,上海首办“赛会”(世博会)的有利条件是

A.思想文化开放,是改良思想的实践地B.商贸较为发达,日益成为国际大都市

C.物产丰富多样,是民族工业的发源地D.生活水准较高,有比较大的观众群体

4.(2009广东文基)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A.民主共和B.改良维新C.暴力革命D.君主专制

5、(2009天津文综)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6.(2009广东历史)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A.君主B.民权C.西学D.科学

7.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8.(2009上海历史)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刊发该文的杂志是()

A.《新青年》B.《少年中国》C.《青年杂志》D.《每周评论》

9.(2009浙江文综)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A.戊戌维新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五四运动时期D.国民革命时期

10.(2009四川文综)1918年底到1919年4月,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胜利持高度肯定态度;但1919年4月后,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舆论的这种变化反映出()

A.国人一度对借巴黎和会获得世界强国地位充满信心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退让引发了国人情绪变化

C.马列主义思想给国人带来了重组世界新秩序的希望

D.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

11.(2009广东历史)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的思想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B.自由恋爱观C.实业救国论D.民主和科学思想

12.(2009海南历史)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

C.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确立D.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

13.(2009宁夏、辽宁文综)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在《如何学习中共党史》讲话中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这一评价应主要基于陈独秀()

A.引领思想启蒙运动B.创办《青年杂志》C.发动学生运动D.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14、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与维新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主要“新”在

A.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15.(2008江南十校文综模拟)下列四幅图片反映了中外历史上的四次思潮,它们共同具有的主要作用是

A.推动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B.发挥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作用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作用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近代史上,作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大代表改良派和革命派都曾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富强作出过极大的努力和牺牲。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在前进道路上的两个交替的历史阶段。革命与改良历史地位的变化,反映了辛亥革命对戊戌变法既否定又发展的历史辩证关系。

材料二2001年是辛亥革命90周年,在纪念大会上江泽民书记指出:我们要继续发扬中华儿女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发扬中华民族一切革命先驱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站在时代的前列,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请回答:

(1)请结合时代背景指出戊戌变法运动与辛亥革命运动是如何交替出现的。

(2)概括两派政治主张的异同,并从两派实践结果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是对戊戌变法的否定与发展。

17.(2009浙江文综)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二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材料三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

——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

1、D此题的关键词是本题的限制条件“最辉煌的科学成就”。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题目的限制条件。牛顿的主要贡献是B项和D项,而二者比较,D项是其最主要的贡献。

2、B哥白尼日心说只是解释了太阳和地球的关系;法拉第学说是有关电磁感应现象的;爱因斯坦对时间空间属性的揭示是20世纪初的重大科学成就,而海王星已经发现。

3、C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要求考生平时复习时注意知识的完整性,以避免混淆。此题的关键词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恩格斯把能量守恒定律、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A项出现于17世纪,由英国哈维建立;B项是20世纪40、5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之一;D项是法国巴斯德在19世纪60年代创立,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

4、C本题主要考察对相对论的理解和认识。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揭示了物质、时间、空间和运动之间在本质上的统一性,并把牛顿力学作为特殊情况概括在内。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理解相对论的内容和意义。

5、C[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判断分析能力。A项属于16世纪的科学。而B、D两项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科学,C项是牛顿经典的内容之一。

6、C[点拨]本题是对分析理解能力的考查,A项是伽利略的发现的影响,与题干无关,B项表述片面,相对论力学既否定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又把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之中。爱因斯坦相对论有两点内容:一是时间和空间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随着物质的运动而变化;二是质能转化原理和公式。据此判断C项为正确解答。

7、B[点拨]最子论的提出和发展,描绘了崭新的微观粒子世界,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B正确;D是对B的运用,故选B。

8、A达尔文的进化论形成于1859年,而①④发生在达尔文的进化论之前。

9、B[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和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①②③三项发明都冲破了神学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而爱迪生发明电灯泡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对人们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与宗教神学无关,故④,选择B项。

10、D[点拨]本题难度中等。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期,因而选项A可排除近代自然科学生产于文艺复兴时期,因而选项B可排除。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因而选项C可排除。选项D在教材中有明确叙述。故选D。

11、AA的时间很明显是错误的,应该是20世纪。

12、A[点拨]推动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

13、A[点拨]考查掌握近现代科技成就的能力。A1842年还没有产生电。

14、B[点拨]题肢④属于主观条件,故可排除。

15、A[点拨]注意题干中“最直接的变化”,因为工业革命首先是生产技术的革命,直接导致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故选A。

16、[解答]

(1)思想:古希腊对人的重视(或古希腊文化充溢着人文主义精神)。政治:自由民主的政治氛围。经济:工商业发展为艺术创作提供了物质前提。

(2)变化:从服膺宗教神学到提倡人文主义。原因:14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工商业在西欧出现、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以及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

(3)薄伽丘:《十日谈》,抨击了教会的腐败,肯定了人性。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画中人物,一扫中世纪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突出了人性。

1、意识形态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抓住这一原理就很轻松的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回答即可。

2、关键抓住图二、图三所提示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答出社会思潮的变化,继而就知道影响变化的因素。

3、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

17、[解答]

(1)同意。因为伏尔泰猛烈地抨击天主教和君主专制,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有利于破除人们对天主教会和封建统治的迷信,使人的权利得到进一步尊重。

(2)卢梭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人物,反对封建专制,追求民主、平等和自由。他提出“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号召人民推翻违反民意和人权的封建统治,为法国大革命做了思想总动员,也激励着世界人民进行推翻专制统治,争取民主的斗争。

(3)19世纪后半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民权、议会和君主立宪,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大力提倡民主共和思想,并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国初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大力宣扬民主、科学,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1)材料中对从精神自由的角度肯定了伏尔泰。所以答题时就要用伏尔泰在这一方面的具体成就以及产生的影响来作答。

(2)在答题时审题要清楚,“这支火把很快就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实际上有两层意思:“这支火把”是什么?就是指卢梭的思想;而为什么会“很快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就是要点出卢梭思想的影响。

[点拨】(3)启蒙思想是资产阶级的思想,它在中国传播的史实主要就是对中国资产阶级产生的影响,从而出现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变革: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而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简要作答),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1、A本题要求根据时间和阶级立场判断出洋务派的主张,并与其他派别主张区别。

2、C封建制度已经走向没落,洋务派固守封建生产关系是没有前途的.

3、B“兴商务”“必自上海始”,体现了上海商贸业的发达;上海为“中西总汇”,体现了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地位。A、C、D在材料中均没有反映或反映不充分。

4、B从材料可以看出这位思想家主张变法,实现民权自由,但却反对革命,可知其为维新派代表。

5、DA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和口号,B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C是康有为思想的特点,D项才是梁启超的思想主张。

6、B西学的传播应该始自明末清初,大力倡导科学的是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民主主义者,梁启超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主张君主立宪,他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武器应该是西方的民权。

7、C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把自己的变法理论和儒家思想相结合,题干中的孔子换上了西装,就是这层意思。因此应选择C。

8、C此文出自陈独秀为《青年杂志》所写的发刊词《敬告青年》,从1916年9月起《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青年杂志》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敬告青年》一文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

9、C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因此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后号召把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工人运动相结合。因此本题答案C。

10、CA、B两项不符合史实;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应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应排除。

11、AB、C、D三项的思想都未超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范畴,而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学说。1929年,大革命失败后的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其立场已经右转,因此他们视觉下所说的“过火”的思想指的应该是马克思主义。

12、D题干反映了一战后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视角的变化。“仅仅学习西洋的富国强兵、政治法律是没有用的”实际上指出了当时人们对西方制度的失望,“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说明了当时思想界出现了要求进行彻底的社会革命的呼声。而导致这些变化的根源在于“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即一战的影响。

13、A正确理解“总司令”一词的含义是解题关键。总司令即起到了领导作用而非亲自参与,由此排除B、C选项,建立党的早期组织是五四运动之后的事情,故排除。

14、B本题要求学生用发散、比较的思维理解新文化运动与维新派、革命派思想的异同。维新派、革命派侧重于政治上反封建,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而新文化运动侧重于思想上反封建,宣传西方民主政治。

15、CA图是文艺复兴,B图是启蒙运动,C图是马克思主义诞生,D是新文化运动,都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16、

(1)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队伍有所壮大,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以康、梁为代表的改良派开始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同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从创立兴中会起也开始了以暴力推翻清政府的革命活动。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改良派率先登上历史舞台,维新变法成为社会进步思潮的主流,并发展为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改良运动,但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反扑而失败。随着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帝国主义手中的工具,大批的爱国人士走上了以暴力推翻清政府的道路,革命取代改良成为历史进步的主流,最终爆发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2)相同:都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权并发展资本主义。

不同:改良派要求用和平的手段通过变法参与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体;革命派要求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的共和政体。

说明: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后,革命派采用革命的手段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在中国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革命派对改良道路的否定。辛亥革命树立了民主共和的旗帜,对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打击都大于戊戌变法,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这是辛亥革命对戊戌变法的发展。

本题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二者之间的关系入手设计题目。该题分别引用历史学家的评价以及江泽民同志的讲话作为命题背景,考查了学生如何站在现实的角度结合历史事实去评价资产阶级改良派与革命派的探索史,从比较和分析中找出异同点。

17、

(1)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实),使他们意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养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

(2)“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

(3)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重要关联。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目标具体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

延伸阅读

专题26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专题26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1.天文历法成就:《春秋》作了世界上哈雷彗星的最早记载,比欧洲早600多年。春秋时历法已成固定系统,基本确立19年7闰原则,早欧洲160年。战国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汉武帝时的“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成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西汉就有被世界公认的太阳黑子的最早记载。东汉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解释,他发明的地动仪,早欧洲1700多年。唐僧一行制订的《大衍历》,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规律,表明中国古代历法的成熟。北宋沈括改革后的“十二气历”,更简便,有利于农事安排。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郭守敬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他主持编定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2.医学成就:战国“脉学之宗”扁鹊采用的四诊法,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神医”华佗发明麻沸散,早西方1600多年。“圣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唐孙思邈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并有许多创见。《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吐蕃元丹贡布编纂的《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有“东方医药巨典”之称。

3.数学成就: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完整体系的形成。魏晋的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南朝祖冲之算出圆周率小数点后七位数,早于外国近千年。并箸《缀术》等书。

4.物理学成就:《墨经》有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的叙述,还有光学和声学的记载。关于光影和成像等写的很系统,有“《墨经》光学八条”称誉。

5.地理学成就: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原则。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水经注》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水道流经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是历史、地理和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明《徐霞客游记》是部地理巨著,其中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早欧洲两世纪。

6.农学成就: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农书。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牧经验、食品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建立了较完整的农学体系,还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

7.手工业科技成就:《考工记》是战国手工艺专著,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在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北宋沈括著《梦溪笔谈》,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总结了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的科技成就。被国外学者评价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8.四大发明:西汉前期已有絮纸和麻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了已知世界最早的纸。105年蔡伦用树皮等造出便书写、料易得、造价低的“蔡侯纸”。4世纪起,东传朝鲜、越南和日本;8世纪西传中亚、非洲和欧洲。

我国最早发明火药,唐中期就有配方记载;唐末用于军事,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北宋在东京没专门机构,制造火药和火器。南宋发明管形火器“突火枪”,从而开创了战史新阶段。13世纪传入阿拉伯,后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隋唐已有雕版印的佛经、日历和书籍。在此基础上,11世纪中期,北宋毕升创造活字印刷术。东传朝鲜、日本,西传埃及和欧洲,早欧洲四个多世纪。

指南针在宋代用于航海,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13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各国。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学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在教学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需要探究解决的一些问题而展开。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适当地筛选,挖掘一些教材内容,设计适合于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活动中进行探索,思考,实践,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生识记新中国在核技术、导弹、空间技术、生物技术以及计算机领域的重大成就;通过列表归纳新中国重大科技成就,培养归纳分析能力;
(2)通过这些成就在生产领域中的运用,学生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进一步探究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列表归纳新中国在科技领域内取得的重大成就,明确各项成就在中国与世界科技发展领域中的地位、意义;
(2)借助多媒体,通过影视资料、图片等再现历史情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表格分析、影视、图片等再现的历史情景,学生认识我国科技成就在许多领域内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而有些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培养危机意识,增强使命感、激发为振兴祖国发愤读书的志向。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弹一星、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科技进步对我国的影响。
三、课型:新课
四、课时:1课时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导入新课:
先请大家看一段视频:播放嫦娥二号升空视频。
刚刚大家看到的这个视频就是2010年的10月1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给全国人民献上的一份节日大礼嫦娥二号。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是我国科学技术史上的又一光辉篇章。那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重大科技成就,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是什么,这些成就对我国有何影响,从中我们又能得出什么启示?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大家将要学习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强烈欲望和学习兴趣。接着,教师用投影展示出一系列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的问题:
(1)新中国为何要重点发展尖端科技?
(2)新中国在尖端科技方面有何重大成就?
(3)从纵向角度方面,认识我国科技发展经历的历程。
(4)从新中国科技的发展成就分析我国科技在80年代后的新特点。
(5)如何认识科技的作用?
(二)合作学习,探究交流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针对提出的问题,提出各种不同意见,并尊重他们的思想观点,让学生敢想敢说,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同时,充分利用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研究功能,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实践探究,使所有学生都能通过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为进一步探究打下基础。
教师给出探究问题:
同学们经过独立思考和合作小组之间的讨论后,开始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1)合作探究一:
阅读本课内容,找一找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尖端科技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并回忆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2)合作探究二:为什么在旧中国科技长期落后,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事业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3)合作探究三: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什么要致力于原子弹等核武器的研究?你怎样看待核技术的发展?
在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知识后,教师要积极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发表各自对同一个问题的见解,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共同探究,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要及时恰当地对学生的表述加以点评,修正,并引导学生整理资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处理所得信息,强化学生的认知过程,使他们的学习活动取得创造性的成果。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求知创新的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更使学生的竞争合作的意识和情感得到了升华。
(三)解疑释惑,评价概括
通过以上学生的相互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师生共同概括,完成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的学习。同时,教师对同学在交流中提出的问题要及时给予解答,对在相互交流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同学要及时,公正,客观地给予评价,使他们体验到主动参与学习的成就感。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评价完成知识和技能目标的程度,反思自己的思路与方法,并与其他同学对照,从而使自己的认知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完善自身认知结构,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教师更要引导学生回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鼓励他们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激励他们进行新的探索。
(四)课堂小结
(五)随堂练习
1、标志着中国国防力量加强,打破美国、苏联核垄断的事件是
A.提出科教兴国战略B.实施星火计划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秦山核电站建立
2.国外有人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用行动来回答上述问题的科学家是
A.邓稼先B.袁隆平C.李四光D.杨利伟
3、下列科技成就,是科技工作者排除文革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银河型计算机诞生
③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七、教学反思: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要求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包括“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以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在内的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作用

3、知道科技进步对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所能产生的影响,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自主创新的科技要领先世界的价值观念。

4、体会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和艰苦创业、自主创新的精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2、理解党和政府的战略决策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联系,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

3、探究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收集有关资料介绍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志向;

尊重科学尊重知识

教学过程

导课:1、展示一些列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图片让学生感受

新课

一、教师出示科技一览表,学生看书完成

领域

时间

成就

意义

两弹一星

载人航天

杂交水稻

计算机

生物技术

二、学生重点介绍以下成就

1、两弹一星

2、载人飞船——延伸到“神六”

3、袁隆平和杂交水稻

4、计算机和生物工程

教师点评。

三、学生讨论:新中国政府的科技战略

1、两弹一星战略

2、863计划

3、载人航天工程

4、科教兴国战略

小结:

从两个方面对教材加以小结,一是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重视和战略决策,二是新中国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习题反馈:

见课件和评价手册

教学后记:

必修三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必修三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一、学法指导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古代辉煌→近代衰弱→新中国振兴。
2.两条线索:
(1)明线:从核研究、航天技术、农业新品种研究、计算机应用、生物技术五方面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2)暗线:新中国成立后对党和政府发展科技的战略决策。
这两条线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决策,是科技成就取得的一个重要保证。
3.几点提示:
(1)课本所属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只是就几个不同的领域列举了几个例子,并不是只有这些科技成就。
(2)学习重大科技成就,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列表记忆,也可以分类如:生物、信息、航天等。
(3)弄清楚我国发展“两弹一星”的目的: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果断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目的在于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巩固新生政权。如果对当时的背景认识不清楚,会导致对根本目的理解不清楚,也进而影响对“两弹一星”成功研制的政治、经济意义理解不全面。
(4)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科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也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但是和国际科技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科技还相对落后;我们应当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树立振兴中国科技、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志向。
二、知识结构
三、重难点分析新课标第一网
1.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在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诸多领域,已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具体科技成果主要有:
(1)“两弹一星”的开发研制取得巨大成功。
①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②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③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航天运载火箭顺利地将“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送入太空轨道。这些成就反映了我国的高科技发展水平,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载人航天工程取得重大突破。
①从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在经过4次无人飞行成功试验
②“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③“神舟”六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3)袁隆平研究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稻”。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推广杂交水稻。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作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项战略计划,并聘请袁隆平为首席顾问。西方媒体因此称杂交水稻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4)“银河”系列计算机
①1983年,中国第一台运算速度每秒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I”型机诞生。
②1997年,每秒运算130亿次的“银河─III”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取得新的突破,中国在这个领域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5)生物技术
①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②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到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
(6)建国以来科技成就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①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稳定的和平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③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④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2.“两弹一星”研制的重要影响
尖端科技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具有重大影响和作用,当代社会激烈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
“两弹一星”研制的成功:
(1)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他们遏制中国的企图,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2)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是我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3.建国以来影响科技文化发展的因素
(1)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原因
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人民当家作主,为我国科技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②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重视,制订了科技发展的长远规划;
③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和辛勤劳动;
④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雄厚了人才储备;
⑤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2)建国后不利于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①主要在于“左”倾错误思想对文化战线的长期干扰和破坏;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失误。
②历史上轻视文化对人们心理的影响。
③比较直接的是中国革命胜利后,大批工农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他们有重实践、轻知识的倾向。
④相当一段时间闭关自守,缺乏对世界先进文化的学习和交流。
4.从背景、战略重点和成就等方面总结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时间背景战略重点重要成就
新中国成立~文革
(1)国际环境恶劣:美国敌视中国;中苏关系恶化。
(2)为了巩固国防、维护安全。重点发展“两弹一星”,加快国防科技的发展方针
“两弹一星”
文革后,特别是1978年以来(1)国内: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科技现代化成为首要任务。
(2)国际: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激烈。强调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挥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在原子能、航天工程、计算机等高科技方面,与世界整体差距明显缩小。
四、易混易错点辨析
例1.“这表明中国已成为21世纪世界舞台上科技与经济的强大参与者。”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B.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C.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引起“第二次绿色革命”
D.2003年10月“神州”5号宇宙飞船发射场成功
答案:D。
辨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21世纪”,A、B、C都发生在20世纪。故答案为D。
例2.我国虽然与前两次科技革命擦肩而过,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积极抓住机遇,参与新的科技革命,除去同步实验通讯卫星发射成功外,我国在空间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还有()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C.“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银河Ⅰ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答案:B。
辨析:题干中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暗示时间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注意条件是“空间技术方面的成就”。故答案为B。
例3.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这是因为()
A.邓小平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政策,袁隆平研制了“东方魔稻”
B.邓小平制定了拨乱反正的政策,袁隆平研制了新型重合肥
C.邓小平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政策,袁隆平研制了新型复合肥
D.邓小平制定了拨乱反正的政策,袁隆平研制了“东方魔稻”
答案:A
辨析:邓小平的在全国农村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带来了农业的发展,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期袁隆平继培育出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故答案为A。
例4.建国以来,下列重大科技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④“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技术成功
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①④③D.③①②④
答案:A。
辨析:本题考查课本基础知识,需要记忆重大科技成就的时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是在60年代初,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技术成功是在2003年。故答案为A。
例5.美国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曾说:“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他”指袁隆平
B.他的发明成果是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C.他的发明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D.他的发明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答案:B。
辨析:本题考查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这一科技成就的重大意义。故答案为B。
五、体验高考
例1.(2007江苏)江泽民指出:“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下列重大科技成就中,中国参与的是()
A.电子计算机的问世B.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公布
C.细胞学说的提出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答案:B.
辨析:电子计算机由美国人制造,细胞学说由德国人提出,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只有B项是由中国参与各国共同努力的科技项目。故答案为B。
例2.(2006上海)人类上天揽月的梦想自古就有,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索工程的终极梦想。根据上述意境判断,该标志是()
答案:B
辨析:题干中有两大信息:第一是“一轮圆月”,四个选项均符合;第二是“一双脚印”,只有B项比较鲜明,而这样的组合又神似“月”字,能很好地体现“探索月球”的意境。故答案为B。
例3.(2005上海)顺应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潮流,新中国在哪些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①原子能技术②航天技术③电子计算机技术④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
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③④D.②④
答案:A
辨析:注意题干中的“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它的标志主要就是上面所列几个方面,中国方面,①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③198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银河一I号”;④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中国还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到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故答案为A。
例4.(2009广东)(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有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经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新华社
材料二神舟六号尚在在这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新华社
问题:(1)根据材料一,“垄断空间技术”的是哪两个国家?当时两国的地位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
(2)材料一、二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为何有这样的差异?
答案:(1)美国和苏联。两极格局。
(2)材料一,政治;材料二,经济。
材料一,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处于冷战时期。
材料二,国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国际,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辨析:第(1)问需要结合建国初期的国际形势和课本所学知识作答;第(2)问需要认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有丰硕成果……”、“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由此判断材料出现的时期,一是文革时期,而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