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12高考历史第一轮经济文明史专题复习。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高考历史第一轮经济文明史专题复习”,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专题十一近现代中国社会经济
(一)19世纪中期开始的100年间,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①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在中国东南沿海开辟五个通商口岸,并协定关税,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步把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②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刺激下,一部分地主、官僚、商人投资于新式企业,中国社会出现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
③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华输出资本,从此中国社会封建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外国资本并存,这是典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
④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依附帝国主义,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形成了官僚资本。
⑤新中国成立后,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彻底消灭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1953~1956年又完成了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二)各种经济形式的发展线索
1、外商企业(19世纪40年代~建国初):
(1)性质及地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是适应西方列强侵略需要而在中国出现的经济形式,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逐步加深,其在中国的势力不断增强。近代前期列强纷争,英法为先;近代后期,日美争雄。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是造成中国人民苦难、阻碍中国发展的主要因素。
(2)兴衰过程:
①兴起:从19世纪40年代起,外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口岸非法开办了一批船坞和工厂,外商企业在华兴起。
②发展:19世纪60年代起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国侵略者把持了中国海关管理权,逐步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中国社会经济日益陷入资本主义市场。
早期,外国侵略者非法对华输出资本,在通商口岸开办各种工厂,设立银行等。甲午中日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投资设厂,使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合法化。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大规模地对华资本输出,抢夺路权矿权,开设银行,办工厂,并附加苛刻的政治条件。外国资本在华势力不断增加。
一战期间,日本乘机扩大投资和侵略,一度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
战后列强卷土重来,门户开放政策下的共同支配局面再度形成。
国民政府前期,列强继续扩大经济侵略。,
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的日本殖民地经济形成,在“以战养战”的目的下对工矿业、农业和财政金融业实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在国统区,美国经济扩张增强。
抗战胜利后,美国独占中国的商品市场和投资市场。
③最终归属: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接受了帝国主义在华企业,使之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经济侵略势力。
(3)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①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掠夺,压制排挤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之一,并使近代中国经济呈现半殖民化特征。
②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客观上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近代化进程。
2、洋务派企业:
(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2)创办:洋务派在“求强”、“求富”旗号下,先后举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3)影响:这是中国从手工业生产向大机器生产过渡的标志,也是中国近代化的标志,但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4)分化: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及归宿
(1)各阶段原因、特点、影响
原因或条件特点影响
产生
(19世纪60、70年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①外国资本主义的作用
②洋务运动的作用
③原有的商品经济基础①轻工业为主,分布于沿海地区;
②具有革命性与妥协性新的经济因素
西方思想传播
阶级结构的变化
初步发展
(甲午战争后)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向帝国主义过渡)帝国主义资本输出
清政府政策调整集中在轻工业,开始向内地扩展①政治:推动资产阶级改革与革命的发展
②经济: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一定程度抵制西方经济侵略
短暂的发展春天(1912──1919)
(一战期间)社会政治条件
客观条件、直接推动力、思想条件时间短暂
行业发展不平衡
地区分布不平衡经济基础变化
阶级力量壮大
意识形态变化
日益萎缩
(国民政府统治)日、美的经济掠夺
四大家族的垄断;濒临破产①参加抗日统一战线;
②寻求第三条道路;
③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获得新生
(建国后)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恢复发展、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现代化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①经济:是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②政治: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③思想: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冲击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并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④发展趋势:由于“先天不足”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难以独立发展。其发展的前提是政治上的民族独立。
(3)中共对民族资本主义的认识和政策
①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中指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主要动力。
中共“三大”:提出与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合作
②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纲领中,保护中小工商业者。
③抗日战争时期: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促成统一战线,实行“三三制”
④解放战争时期:联合资产阶级政党,召开新政协会议。
⑤建国后:保护私营工商业,开展“五反”,合理调整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理清一条线索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经历了如下九个历程:
①萌芽———明朝中后期;
②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③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
④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
⑤显著发展但受摧残———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⑥破产———抗日战争时期;
⑦毁灭性打击———解放战争时期;
⑧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⑨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一部分———“三大改造”后。
▲分析两组原因
(1)近代史前三个阶段(产生阶段、初步发展阶段、进一步发展阶段)及发展的原因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原因是:
①鸦片战争前,中国资本主义已经萌芽;
②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③外商企业的刺激。
甲午战争后,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是:
①帝国主义侵略,使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
②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原因是:
①辛亥革命的影响;
②“一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
③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有力推动;
④“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成为当时的两大思潮;
⑤爱国心的驱使和利润的刺激。
(2)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OK语录网 968OK.Com)
可概括为三句话:封建主义不愿走,帝国主义不让走,资产阶级想走没走成。
①大地主阶级出于维护自己利益的考虑,绝不愿意发展资本主义。他们反对革命,充当帝国主义的走狗;在中国实行反动统治,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独立发展。
②帝国主义为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不希望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于是百般阻挠中国向资本主义发展。
③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资产阶级带有两重性,不可能承担起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建立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失败,都深刻说明了这一点。
▲理解两个特点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的产生冲击着自然经济,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决定了民族工业的缺陷———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从分布区域看,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从资金技术上看,难以与外资抗衡;从部门上看,主要是轻工业;从发展原因看,客观上是列强之间的矛盾为其提供了一定的发展机会。
这样,民族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带有对中外反动势力的依赖性,在政治上直接表现为革命性和软弱性并存,这也决定了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缺陷和失败。
▲归纳三个影响
(1)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主要内容: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新式学校、实行君主立宪)。
(2)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促进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发生。
(3)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一方面为新文化运动的产生提供了经济基础,另一方面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
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从政治上看,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从思想上看,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并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民族经济发展的认识: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压抑和排挤下,日益萎缩,证明在中国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有我国民族独立的经济和人民不受剥削的经济体系。民族经济的发展要以政治独立为前提,只有国家享有独立主权,人民享有基本的生存权,才能行使自己的发展权。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体现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路线和哲学道理。
现今大力发展的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联系有关时事,正确认识我国发展对外贸易与保护民族工业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更不应对立。贸易自由并不意味着进口失控,特别是一些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与外国存在较大差距时,更应对进口严格控制,以保护国内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中国加入WTO后,对中国民族工业有何影响?中国民族工业面临机遇和挑战的同时,怎样才能在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竞争中发展壮大?联系时事,正确认识走私是冲击民族工业的祸水,从国家职能的角度认识打击走私的重大作用和意义。
4、中国官僚资本(1927-建国初):
(1)性质与地位:
官僚资本通常是指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垄断资本,内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外依附于帝国主义。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的统治基础,官僚资本主义是新民主主义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成份。
(2)兴衰过程:
①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采取各种手段建立起了官僚资本对全国经济的统治地位;
②抗战时期,官僚资本急剧膨胀,基本上垄断了全国经济命脉;
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经济危机;
④新中国成立后,没收官僚资本,结束其统治。
5、新民主主义经济
新民主主义经济也叫中共领导干的根据地、解放区经济。主要有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及私人经济三部分组成。其发展趋势是逐步增强,直至战胜官僚资本和封建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作为一种过渡经济,它更重要地表现为革命的经济政策:十年对峙时期的土地革命路线和根据地经济建设;抗战时期的“双减双交”和大生产运动;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七届二中全会指出把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等。
6、自然经济:(1840――1952)
(1)性质与地位:
自然经济也称小农经济,封建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表现为农耕和家庭手工业结合,自给自足,主要满足自我消费和基本生存条件。带有封闭性、保守性和滞缓性,少有活力。在近代占据着主体地位,也是清政府、北洋军阀政权的经济基础,是中国社会最落后的生产关系和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根源。
(2)瓦解过程:
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虽已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各种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家庭手工业逐步破产,农产品商业化加强,自然经济开始在沿海地区逐步解体。
其发展趋势是逐出走向衰落解体。但整体而言,其瓦解是个长期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正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完全建立起来,才有了彻底改变。
(三)近现代土地政策的调整
1、民主革命时期各阶级的土地政策
(1)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天朝田亩制度》,核心内容就是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2)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纲领中,“民生”的含义就是平均地权,但未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主张革命胜利后,国家用“核定地价”的办法实现土地国有,最后达到“国民共享”的目的。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土地政策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如1931年的土地政策,1947年的《中国土地法大纲》,195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但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是个例外。由于中日民族矛盾尖锐,当时采取“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抗日。
2、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1)第一次:土地改革
原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核心内容: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结果: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第二次:农业合作化
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核心内容: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
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3)第三次:人民公社化
原因:党的主要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核心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即一大二公)
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4)第四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原因:党中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的经验教训,作出经济体制改革正确的决策
核心内容:坚持土地国有制,改革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3、建国后城市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
①建立国营经济;②工矿企业民主改革;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4、建国后我国经济形态的四次转变:
①新民主主义经济(1949~1956年):它不是一种独立完整的经济形态,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一种经济形态,其本质和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
②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1956~1978年):其特征是生产销售过程高度统一集中。
③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1985~1992年):从单一的公有制向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转变。
④1992年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延伸阅读
高考物理第一轮专题复习学案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高考物理第一轮专题复习学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7阶段测试(二)
1已知某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公转的周期为T,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由此可求出
A某行星的质量B太阳的质量
C某行星的密度D太阳的密度
2已知下面的哪组数据,可以算出地球的质量M(引力常量G为已知)()
A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T及月球到地球中心的距离R
B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T及地球到太阳中心的距离R
C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的运行速度V和运行周期T
D地球绕太阳运行速度V及地球到太阳中心的距离R
3关于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知道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和它的周期,再利用万有引力恒量,就可算出地球的质量
B两颗人造地球卫星,只要它们的绕行速度大小相等,不论它们的质量,形状差别有多大,它们的绕行半径和绕行周期一定是相同的
C原来在同一轨道上沿同一方向绕行的人造卫星一前一后,若要后一卫星追上前一卫星并发生相撞,只要将后者速度增大一些即可
D一只绕火星飞行的宇宙飞船,宇航员从舱内慢慢走出,并离开飞船,飞船因质量减小,所受万有引力减小
4关于人造地球卫星及其中物体的超重.失重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发射过程中向上加速时产生超重现象
B在降落过程中向下减速时产生超重现象
C进入轨道时做匀速圆周运动,产生失重现象
D失重是由于地球对卫星内物体的作用力减小而引起的
5同步卫星是指相对于地面不动的人造地球卫星()
A可以在地球上任意一点的正上方,且离地心的距离可按需要选择不同的值
B可以在地球上任意一点的正上方但离地心的距离是一定的
C只能在赤道的正上方,但离地心的距离可按需要选择不同的值
D只能在赤道的正上方离地心的距离是一定的
6设想人类开发月球,不断把月球上的矿藏搬运到地球上.假设经过长时间开采后,地球仍可看成是均匀的球体,月球仍沿开采前的圆周轨道运动,则与开采前相比()
A地球与月球间的万有引力将变大
B地球与月球间的万有引力将变小
C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将变长
D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将变短
7我们国家在1986年成功发射了一颗实用地球同步卫星,从1999年至今已几次将”神州”号宇宙飞船送入太空,在某次实验中,飞船在空中飞行了36h,环绕地球24圈.则同步卫星与飞船在轨道上正常运转相比较()
A卫星运转周期比飞船大
B卫星运转速度比飞船大
C卫星运加转速度比飞船大
D卫星离地高度比飞船大
8宇宙飞船和空间站在同一轨道上运动,若飞船想与前面的空间站对接,飞船为了追上轨道空间站,可采取的方法是()
A飞船加速直到追上轨道空间站,完成对接
B飞船从原轨道减速至一个较低轨道,再加速追上轨道空间站,完成对接.
C飞船加速至一个较高轨道,再减速追上轨道空间站,完成对接.
D无论飞船如何采取何种措施,均不能与空间站对接
9可以发射一颗这样的人造地球卫星,使其圆轨道()
A与地球表面上某一纬度(非赤道)是共面的同心圆
B与地球表面上某一经线(非赤道)是共面的同心圆
C与地球表面上的赤道是共面的同心圆,且卫星相对地球表面是静止的
D与地球表面上的赤道是共面的同心圆,且卫星相对地球表面是运动的
10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航天飞机外表面,有一隔热陶瓷片自动脱落,则()
A陶瓷片做平抛运动
B陶瓷片做自由落体运动
C陶瓷片按原圆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
D陶瓷片做圆周运动,逐渐落后于航天飞机
11火星的球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2,火星质量是地球质量的1/10,忽略火星的自转,如果地球上质量为60㎏的人到火星上去,则此人在火星表面的质量是_______㎏,所受的重力是______N;在火星表面由于火星的引力产生的加速度是________m/s;在地球表面上可举起60㎏杠铃的人,到火星上用同样的力,可以举起质量_______㎏的物体
12某行星的一颗小卫星在半径为r的圆轨道上绕行星运动,运行的周期是T.已知引力常量为G,这个行星的质量M=_____________
13已知地球半径为R,质量为M,自转周期为T.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赤道处的海平面上,则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F=_________,重力G=__________
14已知月球的半径为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万有引力常量为G,若忽略月球的自转,则月球的平均密度表达式为_________
15一个登月的宇航员,能用一个弹簧秤和一个质量为m的砝码,估测出月球的质量和密度吗?写出表达式(已知月球半径R)
16已知太阳光从太阳射到地球,需要8分20秒,地球公转轨道可近似看成固定轨道,地球半径约为6.4×106m,试估算太阳质量M与地球质量m之比M/m为多少(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17火箭内平台上放有测试仪器,火箭从地面启动后,以加速度g/2竖值向上匀加速运动,升到某一高度时,测试仪对平台的压力为启动前压力的17/18.已知地球半径R,求火箭此时离地面的高度.(g为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
参考答案1B2AC3AB4ABC5D6BD7AD8B9CD10C11.60235.23.92150
12.4π2r3/GT213.GMm/R2GMm/R2-4π2mR/T2143g/4πRG15FR/Gm3F/4GR163*10517R/2
高考英语第一轮语法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语法专题:情景交际
考纲新研读
1.交际项目一般体现在40个常见的语言功能项目中,重点考查相
互介绍、打电话、表达欣赏、征询意见、看法、意见、预测、
劝说等。
2.干扰项的设置主要考虑了以下三点:
(1)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
(2)交际功能不同,但字面意思相近的表达;
(3)重交际规则(如约定俗成、礼貌得体的表达),轻语法规则(是
否符合语法规则)。
高考新剖析
1.—PoorSteve!Icouldhardlyrecognizehimjustnow!
—____________.Hehaschangedsomuch.[年高考山东卷]
A.NevermindB.Noproblem
C.NotatallD.Meneither
D
2.—We’reorganizingapartynextSaturday,andI’dlikeyouto
come.
—____________!Ihaveanotheronethatday.Thankyoujust
thesame.[年高考天津卷]
A.GoodluckB.WhatapityC.NeverdoitagainD.Welldone
3.—Puttingonahappyfacenotonlyhelpsusmakefriendsbut
alsomakesusfeelbetter.
—____________.[年高考天津卷]
A.I’dlovetoB.I’mwithyouonthat
C.It’suptoyouD.It’smypleasure
4.—Hey,youhaven’tbeenactinglikeyourself.EverythingOK?
—____________.[年高考浙江卷]
A.I’mfine,thanksB.Sure,itisC.That’sgoodD.It’sOK
5.—Doyouwantanotherdrink?
—____________.[年高考浙江卷]
A.Idon’tthinksoB.Noway
C.NotatallD.Iwouldn’tsayno
B
B
A
D
6.____________,thepayisn’tattractiveenough,thoughthejob
itselfisquiteinteresting.[年高考浙江卷]
A.GenerallyspeakingB.Onthecontrary
C.InparticularD.Tobehonest
7.—Youareconfidentaboutthejobinterview,aren’tyou?
—____________.I’mwellpreparedandfeelI’vegot
everythingtheyneed.[年高考重庆卷]
A.Sure,IamB.It’shardtosay
C.IhopesoD.Well,maybe
8.—Ken,____________,butyourTVisgoingtooloud.
—Oh,I’msorry.I’llturnitdownrightnow.
[年高考重庆卷]
A.I’dliketotalkwithyouB.I’mreallytiredofthis
C.IhatetosaythisD.Ineedyourhelp
D
A
C
9.—Couldyoubesokindastoclosethewindow?
—____________.[年高考安徽卷]
A.WithpleasureB.Goahead
C.Yes,pleaseD.That’sOK
10.—ThankyouforyourMP4player.I’llgetMarytotakeitto
yousoon.
—____________.I’veboughtanewone.[年高考江西卷]
A.NosenseB.Nohurry
C.NowayD.Nouse
11.—Itlooksheavy.CanIgiveyouahand?
—____________.[年高考全国卷Ⅰ]
A.No,thanksB.Yes,mypleasure
C.No,nevermindD.Yes,Ido
12.—IsitOKifItakethisseat?
—Sorry,_________.[年高考辽宁卷]
A.hereyouareB.takeit
C.it’stakenD.nevermind
A
B
A
C
13.—Bill,canIgetyouanythingtodrink?
—____________.[年高考江苏卷]
A.YouarewelcomeB.Noproblem
C.Iwouldn’tmindacoffeeD.Doesn’tmatter
14.—Ijustcan’tstopworryingabouttheresultofthejob
interview.
—____________.Thereisnothingyoucandonowbutwait.
[2008年高考天津卷]
A.RelaxB.Goahead
C.GoforitD.Goodluck
15.—Ihavesomebignewsforyou.You’vebeenacceptedasa
memberofourclub.
—_________That’sagreat![2008年高考安徽卷]
A.HaveI?B.Pardon?
C.Congratulations!D.Goodidea!
C
A
A
精题新探究
1.—You’vemadelotsofmistakesintheexam.
—____________
—I’llgiveyouasecondchance.
A.Youmustbekidding.B.I’mafraidnot.
C.Howcome?D.WhatshouldIdo?
2.—I’msotired,helpingthefamilywiththeworkinthefield.
—Whynottakearest,then?
—____________.
A.BecauseIhavenotime
B.MaybeIshould
C.Sorry,Ican’ttellyouaboutit
D.Idon’tknowit
3.—I’msorryIcan’tgowithyou.
—____________?Haven’tyouagreed?
A.HowisitB.Whatisit
C.Whydon’tyouD.Whatdoyouthink
D
B
A
4.—BeijingAirport,please.I’llbetherebyten.
—____________,butI’lldomybest.
A.NoproblemB.Allright
C.Ican’tpromiseD.It’simpossible
5.—I’llcometoseeyouthisafternoon.ShallIbringsomethingto
read?
—OK,____________.
A.you’rewelcomeB.bynomeans
C.takeyourtimeD.somuchthebetter
6.—Iwanttogotothelibrary,butI’mafraidI’mnotinthe
right_________.
—____________.Goahead.
A.way;NoB.distance;No
C.direction;YesD.side;Yes
7.—Excuseme,I’dlikesomeminutestohaveatalkwithyou.
—____________?
A.What’sonB.Whatisit
C.WhatifD.What’sup
C
D
C
D
8.—It’saveryinterestingbook.
—____________.
—Andthankyouverymuchforlettingmekeepitsolong.
A.I’mgladyoulikeitB.That’sallright
C.Don’tmentionitD.Ihopeyoulikeit
9.—I’vedecidedtospendthesummerholidaystravelingin
Australia.
—Oh,____________!
A.ifonlyIcouldgowithyou
B.whatgoodnewsitis
C.howhappyIwastohearthat
D.howexcitingtohearthenews
10.—Excuseme!
—____________?
—CouldyoutellmehowIcangettothefirstdepartment?
A.PardonB.Why
C.YesD.Please.
A
A
C
11.—Ihadagreattimeinthesummerholidays.Wewentscuba-
diving(配戴水肺的潜水)inHawaii.
—Wow!_________
A.I’mgoingtoHawaii,too.
B.Howgenerousyouare!
C.Thatsoundsreallycool!
D.Enjoyyourself!
12.—Wereallyenjoyedourselvesattheparty.Thanksagain,Mr.
andMrs.Smith.
—____________.Justdropinwheneveryoufeellikeit.
A.NicehavingyouhereB.Nicetomeetyouhere
C.OurgreathonorD.Withpleasure
13.—Jimmycameclosetobeingkilledinatrafficaccidentthe
otherday.
—____________?Hewasdrivingcarefullyallthetime.
A.WhenB.What
C.PardonD.How
C
A
B
14.—DoyouthinkIcanpassthetest?
—____________,I’mafraid.
A.NotachanceB.Ofcourse
C.YoucanD.Alittlebit
15.—NextMondayismybirthday.
—Isthatso?_________
—Thankyou.
A.Idon’tbelieveso.
B.I’msoglad.
C.Whatpresentsdoyouneed?
D.Manyhappyreturnsoftheday!
A
D
高考历史政治文明史复习专题六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历史政治文明史复习专题六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专题六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
●重点关注:
(1)侧重再现1840年至1945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的基本史实,尤其是两次鸦片战争之间的关系、日本发动的甲午战争和1931~1945年侵华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不同影响等,要在深化知识、理解教材和构建知识体系上深下功夫。
(2)注意从区域史的角度来反思相关问题,尤其是列强重点侵略的山东、东北、长江流域、东南沿海等地区的发展演变,突出列强侵华与中国近代化的辩证关系。
●关注热点
(1)年度间(从2006年4月至2007年4月)发生的“逢十”大事。如2007年是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2006年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50周年等等。对于这些重大事件,我们需要深刻领会,认识热点问题的内涵和反映的本质。如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需要认识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民族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2)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梳理近现代史上中英、中法、中俄(包括苏联)、中美、中日关系发展的来龙去脉,尤其是当前的中日关系。日本领导人多次参拜靖国神社,试图为侵略历史翻案、为军国主义招魂的举动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曾经遭受日本侵略的亚洲各国人民的高度警惕。
●知识整合
(一)近代列强侵华
1、军事侵略:
①1840~1842年鸦片战争期间,英军两次从广州北上,第一次打到天津白河口,第二次兵临南京城下。
②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将侵略触角伸向内地。1857年底攻陷广州,设立联军委员会进行殖民统治;1858年攻陷天津;1860年攻陷天津和北京,焚毁圆明园。
③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军先后攻占旅顺、大连和威海卫等地,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旅顺大屠杀,北洋海军全军覆灭。
④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先后攻占天津和北京,分别设立都统衙门和联军司令部进行殖民统治。
⑤1931~1945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先后占领了中国东北、华北、华南的大片领土;扶植伪满洲国、汪伪政权等傀儡政权;制造南京大屠杀等惨案;对沦陷区人民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
2、政治侵略:
(1)破坏主权:①以《南京条约》为代表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破坏,外国还攫取了治外法权等特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②《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使列强取得了公使驻京、北部沿海和内陆开放等一系列特权,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公使驻京以及后来总理衙门的设立,有利于列强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③《马关条约》使日本取得割占大片领土、巨额赔款、内陆四口通商和开办工厂等特权,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通过贷款长期控制清政府。
④《辛丑条约》中列强要求建立领事馆、京畿要地驻兵、惩办反帝官吏等,对清王朝实施“武装监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⑤1915年,袁世凯基本接受了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一战”期间,日本成为侵略中国最主要的国家。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经历了“鸦片战争——开始沦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了”、“甲午战争——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完全沦为”四个阶段。注意通过不平等条约的具体内容来阐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的过程。
(2)干涉或镇压革命:①以《北京条约》签订和辛酉政变发生为契机,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联合绞杀了太平天国运动。
②1900年,义和团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③武昌起义爆发后,帝国主义先武装干涉,后“严守中立”,积极扶植袁世凯为新的代理人;对南京临时政府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帮助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④国民大革命期间,英美等武装干涉,制造一系列惨案,如“五卅惨案”、“万县惨案”、“一三惨案”等,破坏中国工人反帝斗争和北伐战争;后又积极扶植国民党新右派蒋介石为代理人,支持其叛变革命,篡夺胜利果实。
⑤在国共对峙和解放战争时期,支持蒋介石的内战政策。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后,对新中国进行包围、封锁,等等。
3、经济侵略:
①从19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前,列强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对中国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到19世纪60年代,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便疯狂对华进行资本输出(如提供奴役性贷款、抢夺铁路修筑权、开办厂矿等),中国进一步沦为列强的资本输出场所。
③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期间,对沦陷区的农业、工矿交通运输业、金融业和劳动力等进行野蛮掠夺,其总方针是把沦陷区的经济变为其附庸经济,实现“以战养战”的目标。
④解放战争期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求得美国的援助,大肆出卖国家主权。1946年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被称为“新二十一条”,美国商品大量涌人,独占中国市场,对中国民族资本是个毁灭性打击。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彻底清除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
4、文化侵略:
(1)宗教麻醉:鸦片战争后,列强依据《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中允许其建立教堂、自由传教的条款,向中国派遣大量传教士;传教士在中国进行的是文化侵略,为本国政府侵华出谋划策,起到了炮舰政策所起不到的作用。
(2)奴化教育: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期间,对沦陷区人民实行奴化教育,企图摧残和消磨中国人民你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意志,实现其民族同化政策。
5、列强侵华过程中的勾结与争夺:
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西方列强在共同侵华的过程中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表现出较为复杂的利害关系。
勾结:(1)原因:甲午战争前以勾结为主,争夺为辅。原因一是为了打开中国大门,占领中国市场;二是中国疆域广大,人口众多,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单独控制中国。在侵华过程中,列强之间存在共同利益是相互勾结的根本原因。
(2)表现: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单独进行的,但法美也从中分享到许多侵略权益;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两国暗中帮助;英美等国暗中协助日本签订《马关条约》;“门户开放”政策促成列强组成宰割中国的同盟:八国联军共同发动侵华战争;巴黎和会上,协约国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1922年签订《九国公约》,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等。以上这些战争不管由谁发动,西方列强都可以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从中分享权益。
(3)影响:它们的相互勾结增强了侵略力量,加大了对中国的侵略压力.使中国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加重了中国人民的痛苦和灾难,加快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
争夺:①原因:甲午战争后逐步以争夺为主。此时资本主义已进入垄断阶段,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斗争更加激烈。同时,世界领土已被瓜分完毕,列强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对中国展开激烈的争夺。另外,侵华国家数目增多,实力有别,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竞争。在侵华过程中,列强都想最大限度地扩大自己的侵略势力和权益,限制和削弱它国势力和权益,相互争夺不可避免。
②表现:“三国干涉还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日俄战争争夺中国东北;“府院之争”和日本出兵山东;华盛顿会议后,英美压制日本,日本被迫归还胶州湾,胶济铁路由中国赎回;抗日战争中,美日矛盾激化,美国逐步实行和扩大对中国抗战的援助等。
③影响:西方列强始终不能灭亡中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列强间的矛盾有利于中国收回一些利权,如辽东半岛、山东主权及汉口、九江的英租界等;列强各自扶持代理人,造成中国军阀割据局面;列强的争夺加深了中国的灾难,但也导致了侵华势力的消长。
强侵华的不同阶段及特点
①第一阶段是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以前。
这一时期侵华的主要国家是英、法、美、俄等国。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方列强掀起殖民扩张的狂潮。因而列强侵华的主要表现是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以满足商品输出、开拓世界市场的要求。
这个时期,列强侵华的主要形式是商品输出,主要手段有发动战争、强占领土、开辟商埠、建立租界、控制关税、控制航运等。英国是这一时期侵华的最主要的国家。
②第二阶段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侵华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经济上,由原来的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在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军事上,列强趋向联合,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标志着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日、俄在华势力发展迅速。
列强侵华方式不得不由政治瓜分变为“以华治华”,极力扶植清政府。《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清政府完全成了列强统治中国的驯服工具。
③第三阶段从辛亥革命到国民大革命(1912~1924年)。这是列强在华利益冲突激烈的时期。列强以各种手段破坏中国革命,帮助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再用“分而治之”政策,扶植各派军阀。列强一方面趁中国政治混乱之机加紧侵华;另一方面采取了隐蔽的政治经济侵略方式,促使中国政局呈现内战局面,中国政治进入最黑暗的时期,美国成为在中国争夺最激烈的国家。
日本利用一战之机,暂时取得了独霸中国的地位。1921年华盛顿会议的召开,打破了这种局面,中国重新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④第四阶段从大革命到抗日战争胜利(1924~1945年)。国民革命的发展触动了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他们加紧干涉中国革命,阻挠北伐战争,又支持蒋介石叛变革命。
30年代,日本侵华步步加紧,迫使国民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直接侵占中国领土,又一次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面。美国在迅速扩大在华势力的同时,对日本侵华先是纵容,继而遏制,美日矛盾激化。
⑤第五阶段从抗战胜利到新中国成立(1945~1949年)。抗战胜利后,美国采取扶蒋反共的对华基本政策,继续以蒋介石为其代理人,进而攫取了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各方面的特权,商品大量涌人,逐渐形成独占中国的局面。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侵华的阴谋一一破产。
整个近代百年,除了政治、经济侵略外,列强从未放松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和奴役。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列强在中国设立教堂、开办学校,其目的就是为其侵略做舆论宣传,培养所需要的代理人,如基督教会势力在中国的扩张,日本在沦陷区的奴化教育等。
近代列强对中国沿海地区的侵略及历史启示
近代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绝大部分都是从海上开始入侵。1840年,英国舰队从海上敲开中国国门。20年后,英法联军再次用坚船利炮突破中国的海上藩篱,驱兵北京城。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5年后,八国联军的炮舰又迫使清政府与其签订了《辛丑条约》。此后的中国国门洞开,有海无防;外国军舰在中国的领海和内河恣意横行。据不完全统计,自鸦片战争后开始的百余年间,西方列强从海上入侵中国达84次,入侵舰队达1860多舰次,入侵兵力达47万人。也就是说,一部列强侵华史,就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并频频得手的历史。
这给我们今天的启示是:必须从经济上确保海防经费的充足投入;必须变革旧制度,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更新落后观念,树立现代海权战略意识;必须立足实际,增强综合国力。
(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鸦片战争:1839年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关天培等爱国将领为国捐躯。
(2)第二次鸦片战争:广州人民同清朝爱国官兵奋勇抵抗;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清军在大沽重创英法联军。
(3)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击毙了外国侵略者华尔,严惩洋枪队。
(4)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收复了除伊犁外的新疆全境。
(5)甲午中日战争中,丁汝昌、邓世昌、林永升、聂士成等英勇杀敌或壮烈殉国;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把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在廊坊等地抗击侵略者,粉碎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7)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提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五卅运动是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给帝国主义以前所未有的打击;北伐战争期间,湖北、江西人民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
(8)抗日战争:七七事变;卢沟桥抗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特点:国共两党携手合作抗日)
(9)解放战争时期:抗战胜利后,中共为争取国内和平与民主进行了积极斗争。经过三年解放战争,最终打败了美蒋反动统治。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一百多年来任人宰割、受尽凌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的结束。
(三)主要阶级的探索
1、地主阶级的探索——迟钝的反应
(1)鸦片战争时期,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开始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但未能付诸实践。
(2)洋务运动:①背景:19世纪60年代,清朝面临前所未有的统治危机,内外交困:国内有太平天国运动,国外有资本主义侵略。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或者“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代表人物:奕忻、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③目的:镇压人民反抗,维护清朝统治。
④内容:先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军事工业;后以“求富”为旗号,创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水师;还举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
(3)清末“预备立宪”与“新政”
2、农民阶级的探索——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①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提出了自己的斗争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资政新篇》中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②义和团运动是在北方民间秘密结社基础上,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而发展起来的一次自发的、分散的农民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爱国性质,但却有致命的弱点(笼统排外的性质与对清政府的警惕性不足)。
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异同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相同点主体以农民为主体
斗争形式采用暴力为斗争手段
缺陷暴露出农民阶级落后的一面
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不同点背景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压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
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反帝爱国运动,也打击了清政府,加速其灭亡
规模14年,18省1年,3省
领导方式有政权,有纲领没有统一的组织、政权纲领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①从经济上看,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具有狭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和分散性。②从政治上看,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和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都有致命的缺陷。③从思想上看,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多是用迷信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④从组织上看,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和义和团的分散斗争都说明了这一点。⑤时代局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的力量过于强大,是以往农民战争未曾遇到的新情况:由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较晚和发展不充分,当时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未成熟到领导农民革命的程度,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必然要失败。
3、资产阶级的探索——渐进的觉醒
(1)维新派掀起维新运动:
①背景: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在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队伍。
②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③主张:实行变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西方科技文化。
④评价:他们领导的戊戌变法是一次由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他们提出的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爱国的意义。由于他们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脱离了广大群众,因此被顽固派镇压。他们的失败,证明了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2)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
①背景:1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20世纪初,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②人物:孙中山、黄兴等。
③主张:以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和三民主义)。
④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⑤作用: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⑥教训: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不愿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也不敢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彻底摧毁封建势力。因此,辛亥革命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⑦启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3)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或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
①背景:辛亥革命前,维新派和革命派都没能彻底批判封建思想;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有利用封建思想来禁锢人们的头脑。一战期间,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现民主政治。
②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蔡元培、胡适等。
③主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④评价: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但它没有和群众运动相结合,对东西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4、无产阶级的探索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掌握:背景;经过——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嘉兴召开,确定了党的纲领,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确定了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还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意义。)
(2)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①背景:军阀混战使人民痛苦不堪,“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愿望。
②经过:1924年,中共参加国民党“一大”,使国民党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1924年5月,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创办陆军军官学校,培养了大量军事人才;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讨伐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这三个军阀,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③评价: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从此,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大革命风暴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使人们在思想上受到一次普遍的革命洗礼。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开始为广大人民所接受,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扩大了,党开始掌握一部分军队,这些都成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的新起点。
(3)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①背景: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使中国革命暂时处于低潮;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起义走以大城市为中心的革命均遭到失败。
②过程: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有,毛泽东决定改向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开辟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后来,由于博古、李得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反“围剿”斗争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
(4)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①背景:从1931年起,日本帝国主义不断侵略中国,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社会各阶层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蒋介石却不断围剿红军。
②经过: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共产党提出发动群众斗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号召;华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6年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力主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有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卢沟桥事变后,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③评价:领导全民族的抗战,打败日本侵略者,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5)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①背景:军事上,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组织上,新政协的召开获得空前广泛的支持。
②经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继续追歼国民党的残余军队;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革命。
③评价:新中国的诞生,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朝着社会主义道路迈进。新中国的诞生,是继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6)建设社会主义方面的探索(1956~1976年):
①背景: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
②内容:①成功探索:中共“八大”的召开,正确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指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③探索中的错误:1958年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十年的“文化大革命”
④结果:十年探索时期,“左”倾错误不断,十年经济建设屡遭挫折;但是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涌现出一批英雄模范人物,如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好干部焦裕禄等;十年“文革”的动乱更给经济建设带来了严重损失。
(7)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探索(1978年至今):
①背景:“文革”给党和国家带来巨大损失,人民迫切要求结束“左”的错误;思想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
②内容:
A、1978年底,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是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在城市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同时,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新步伐。
B、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1987年,中共“十三大”上,邓小平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D、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E、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
③评价:解放了中国的生产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国在世界上的国际地位也空前提高。
高考物理第一轮宇宙航行专题复习学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物理第一轮宇宙航行专题复习学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7.3宇宙航行
【要点点拨】
1.第一宇宙速度7.9km/s是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而如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越大,则所需的线速度相应越小。
2.若实际发射卫星的的速度大于7.9km/s且小于11.2km/s,则卫星绕地球做椭圆运动。卫星如做椭圆运动,它在各点的速度大小是不同的由可粗略看出,r变大时,变小。
3.在求解有关人造卫星的的习题时,一定要注意卫星离地面高度与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4.第二、第三宇宙速度虽然数值上比第一宇宙速度大不多,但要达到这一速度是相当困难的。
【解题思路】
1.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天体问题,主要有两条解题思路:(1)在地面附近把万有引力看成等于物体受的重力,即,主要用于计算涉及重力加速度的问题;(2)把天体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且,主要用于计算天体质量、密度以及讨论卫星的速度、角速度、周期随轨道的变化而变化等问题。
2.地面上物体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引起的,但一般情况下这两者并不相等,因为地面上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也由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提供,不过这一分力却较小,实际计算中常常忽略。
3.人造卫星中的物体所受地球的万有引力全部提供卫星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因此卫星内部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学习目标】
1.了解卫星的发射运行等情况.
2.了解飞船飞入太空的情况.
3.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自主学习】
一、宇宙速度
1、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圆规道运行时,速度为,如果将它发射至半径为二倍地球半径的高空轨道,那么它的运行速度是_。
2、两颗人造地球卫星和的质量比,轨道半径之比,某一时刻它们的连线通过地心,则此时它们的线速度之比_,向心加速度之比_,向心力之比_。
二、梦想成真
1、人造地球卫星以地心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半径越大,速度越小,周期越小:半径越大,速度越小,周期越大
:所有卫星的速度均是相同的,与半径无关
:所有卫星的角速度均是相同的,与半径无关
2、若已知某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半径为,公转周期为,万有引力恒量为,则由此可求出()
:某行星的质量:太阳的质量
:某行星的密度:太阳的密度
【典型例题】
例1、月球的质量约为地球的1/81,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4,地球上第一宇宙速度约为7.9km/s,则月球上第一宇宙速度月为多少?
例2、人造地球卫星与地面的距离为地球半径的1.5倍,卫星正以角速度ω做匀速圆周运动,地面的重力加速度为,、、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
::::
例3、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航天飞机的外表面上,有一隔热陶瓷片自动脱落,则陶瓷片的运动情况是
:平抛运动:自由落体运动
:仍按原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
:做速圆周运动,逐渐落后于航天飞机
【针对训练】
1、利用所学的知识,推导第一宇宙速度的表达式。
2、在某星球上,宇航员用弹簧称称得质量为的砝码的重为,乘宇宙飞船在靠近该星球表面空间飞行,测得其环绕周期是。根据上述数据,试求该星球的质量
3、地球的同步卫星距地面高约为地球半径的5倍,同步卫星正下方的地面上有一静止的物体,则同步卫星与物体的向心加速度之比是多少?若给物体以适当的绕行速度,使成为近地卫星,则同步卫星与近地卫星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多少?
4、我们国家在1986年成功发射了一颗实用地球同步卫星,从1999年至今已几次将“神州”号宇宙飞船送入太空。在某次实验中,飞船在空中飞行了36,绕地球24圈。那么同步卫星与飞船在轨道上正常运转相比较()
:卫星运转周期比飞船大
:卫星运转速率比飞船大
:卫星运转加速度比飞船大
:卫星离地高度比飞船大
5、甲、乙两颗人造地球卫星在同一轨道平面上的不同高度处同向运行,甲距地面高度为地球半径的0.5倍,乙甲距地面高度为地球半径的5倍,两卫星在某一时刻正好位于地球表面某处的正上空,试求:(1)两卫星运行的速度之比;(2)乙卫星至少经过多少周期时,两卫星间的距离达到最大?
6、一宇航员在某一行星的极地着陆时,发现自己在当地的重力是在地球上重力的0.01倍,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该行星一昼夜的时间与地球相同,而且物体在赤道上完全失去了重力,试计算这一行星的半径。
7、侦察卫星通过地球两极上空的圆轨迹运动,他的运行轨道距地面高度为,要使卫星在一天的时间内将地面上赤道各处在日照条件下的情况全部拍摄下来,卫星在通过赤道上空时,卫星上的摄像机至少应拍摄地面上赤道圆周的弧长是多少?(设地球的半径为,地面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自转周期为)
8.登月火箭关闭发动机在离月球表面112km的空中沿圆形轨道运动,周期是120.5min,月球的半径是1740km,根据这组数据计算月球的质量和平均密度。
【学后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一、1.2.二、1.2.
[典型例题]例一.km/s例二.例三.
[针对训练]1.略2.3.(1)6:1(2)1:364.
5.(1)2:1(2)6.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