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系列专题: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教案高中

发表时间:2021-05-10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系列专题:新航路的开辟。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系列专题:新航路的开辟,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系列专题: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本专题讲授的是从14、15世纪新航路开辟开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生、发展的历程。主要内容包括新航路开辟,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和掠夺,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通过讲授,要让学生掌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理解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以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带来的重大历史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1课开辟新航路

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概述迪亚士到达印度、哥伦布到达美洲等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1.欧洲人探索开辟通往东方新航路的原因。
(1)《马可波罗游记》的广泛流传,刺激了渴望得到黄金和香料的西欧贵族和商人,他们希望开辟一条抵达东方的途径,发财致富。
(2)强化王权的葡萄牙和西班牙最先把扩张的目光投向欧洲大陆之外的地区。
(3)基督教会为了传教,号召进行圣战,成为欧洲人向海外扩张的重要推动力。
(4)欧洲人在造船和航海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为欧洲人远洋航海准备了条件。
2.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史实。
(1)1487年,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抵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2)14971498年,达伽马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绕过非洲的好望角到达印度,从而开辟了从欧洲到印度的新航路。
(3)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抵达美洲,从而开辟了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4)1519年,葡萄牙贵族麦哲伦在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3.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的重大影响。
(1)对欧洲:欧洲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欧洲殖民者通过金银矿开采、种植园经济和黑奴贸易,为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进行了原始的资本积累。
(2)对亚非拉:给非洲和美洲带来了沉重灾难:在欧洲人的殖民扩张活动中,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了灭顶之灾,而非洲则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白银的大量流入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3)对世界: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14、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上层阶级对黄金的追求、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东西方商路,成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地圆学说深入人心、指南针的运用、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是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葡、西地处大西洋沿岸,又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首先开辟了从欧洲绕过非洲或绕过南美洲的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打破了长期以来世界上各个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成长,反映了人类开始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趋势;与此同时欧洲殖民者开始了对亚、美洲的殖民活动,欧洲早期殖民侵略和血腥掠夺,一方面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另一方面造成了殖民地落后和贫困,改变了东西方关系。
第2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和英国殖民霸权的确立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1.概述荷兰殖民扩张的过程、方式及结果。
(1)过程:16世纪时,荷兰已经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17世纪上半叶是荷兰海上贸易的黄金时代,荷兰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2)方式:发展贸易;国际竞争的主要手段是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其中最著名的是1602年成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
(3)结果: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商贸的发展带动了银行信贷业的发展,美洲的大量白银大量涌进阿姆斯特丹,使它在17世纪中叶成为欧洲主要金银市场,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2.英国成为世界殖民帝国的过程及殖民扩张主要方式。
(1)过程:1588年英国海军击溃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无敌舰队的战败,标志着西班牙海上实力的丧失和英国的海上霸权开始确立。17世纪开始,英国积极在海外进行殖民扩张。三次对荷战争得到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新尼德兰殖民地,改名为纽约。18世纪中期对法国的战争,在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州夺占了许多的殖民地,使英国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成为日不落帝国。
(2)方式:海盗劫掠;商业战争;在殖民地进行商业活动和掠夺是英国资本积累的重要来源;黑奴贸易是英国对外贸易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商业战争使英国一跃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3.资本主义列强殖民扩张与掠夺与建立世界市场的联系。
(1)随着殖民扩张的进行,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使世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使世界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之中。日益扩大的世界市场,不仅为欧洲商人带来丰厚的利润,还为西欧国家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世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给西欧带来巨大的利益,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殖民主义者对殖民地野蛮的屠杀、掠夺、奴役,打断了亚、非、拉美的历史进程,使它们发展缓慢、贫困落后,面临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严重威胁和无穷灾难,造成这些地区的长期落后。东西方的历史进程大大拉开了距离。

17和18世纪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建立海外商品市场,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它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也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殖民主义者对殖民地野蛮的屠杀、掠夺、奴役,打断了亚、非、拉美的历史进程,使它们发展缓慢、贫困落后,面临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严重威胁和无穷灾难,造成这些地区的长期落后。东西方的历史进程大大拉开了距离。

16世纪后期荷兰积极向海外殖民扩张,在17世纪建立了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帝国;17世纪开始,英国也积极向海外殖民扩张,并与荷兰、法国进行了激烈的争夺,到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新航路开辟后,伴随着殖民扩张,人类的商业活动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人类的经济活动由于世界市场的出现而第一次被广泛地联系在一起,而西欧国家对殖民地财富、资源、劳动力的暴力掠夺,是欧洲发展和兴旺的重要条件,也是亚、非、拉美灾难的根源。正是在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对殖民地的掠夺和屠杀基础之上,迎来了工业革命,东西方国家的历史进程从而被明显地区分开来。
第3课两次工业革命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主要包括第一次工业革命重大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及特点、工厂组织和垄断组织的出现、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等内容,探讨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两次工业革命中重要的发明创造。
第一次工业革命:
(1)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作为第一台真正的机器出现,随后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相继研制成功面世推广。
(2)瓦特制成的万能蒸汽机。它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随着蒸汽机技术的不断完善,进入19世纪它成为车辆、船舶等交通工具上通用便利的动力机器,从而推动了以铁路建设为代表的新交通运输时代的到来。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出的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试运行成功。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蒸汽汽船。它迅速地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并加强各地之间的交往,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第二次工业革命:
(1)交通运输: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德国工程师戴姆勒和狄赛尔分别发明了以汽油和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人们以内燃机为动力创制了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
(2)化学领域:人们开始从煤焦油中提炼氨、苯、人造染料等。利用化学合成方法,美国人发明了塑料,法国人发明了人造纤维。化学工业的发展,大大地改变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3)钢铁部门:出现新式炼钢法。
(4)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1877年,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随后,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
2.两次工业革命对工业生产的组织形式产生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实现了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飞跃,人类进入了工业时代。适应机器大生产的要求,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组织形式,工业时代早期,中小企业占多数,企业主即是资本所有者,又是企业经营管理者。
(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出现了集中的趋势,人类进入了大企业时代。这些大企业往往控制着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经营,甚至掌握着该国的经济命脉。在经营模式上,这些大企业,往往由高级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大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企业日趋国际化,出现了国际联合企业、跨国公司等新的经济组织形式。
3.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器大工业为把国际间的交流推向全球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为全球各地区、各国和各民族的沟通奠定了初步的基础。随着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获得迅猛发展,廉价商品成为打开别国门户、换回工业原料的利炮,19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蒸汽机的发明,汽船的航运、铁路的畅通,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的条件,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交往也更加便捷,到19世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以及武力威逼等方式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的实力大增;随着各国垄断组织的出现,代表垄断组织利益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在全球各地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整个世界已被瓜分完毕。除了日本,亚洲国家大多成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是半殖民地,非洲大陆的领土基本上被瓜分完毕,赢得政治独立的拉丁美洲各国在经济上又重新受制于列强。至此,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的新特点:
第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揭开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序幕,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将工业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的重点是发展轻工业,主要任务是在以纺织工业为代表的轻工业部门中,用机器代替手工生产,实现了手工工场制度向工厂制的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以重工业为重点的新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改造、扩大和创新重工业的各个部门。第二,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工厂的规模还比较小;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重化工工业,生产规模都很大,对资本的需求日益庞大,生产社会化趋势日益增强;第三,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在英国的带动下,其他国家也开始了工业革命,但发展进程相对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一时期,英国虽然仍有一些重要发明,但是,新的技术和发明已超出一国的范围,工业革命的浪潮同时在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出现,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打破世界各地区的封闭状态,逐渐使世界成为一个整体。为什么在以后的400年间会产生这样的奇迹?简而言之,是由于资本主义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18世纪下半期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是近代以来的第一次世界性技术革命。这次技术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运用为标志,从此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它表现在以机器代替人力,以大规模的工厂生产代替个体工场手工生产,即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它使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蒸汽机的发明和普遍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的面貌,提高了劳动效率。正是因为蒸汽动力的运用,使运输机械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汽船的发明开辟了世界航运史上的新时代,火车的鸣叫,召唤了一个铁路时代的到来,铁路使世界经济联成一体,机器代替手工,宣告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胜利完成。在工业革命推动下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要求进行全球性的扩张,从而把全世界落后的自然经济地区纳入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以电动机为代表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使工业革命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电力与电报、电话和无线电通讯等伟大的发明使人类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更光明、更美好的新时期,也使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把全世界都成为它的活动舞台,不间断地掠夺世界各地区,到19世纪末进入帝国主义时期终于把世界瓜分完毕,世界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而最终建立起来。

(2006年广东历史卷)16世纪,欧洲与亚洲、美洲和非洲的贸易往来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
A.新航路的开辟B.工业革命C.价格革命D.文艺复兴
(2000年春季高考卷)开辟新航路所带来的后果中,不包括(A)
A.西、葡两国扩大了资本B.意大利的商业地位削弱
C.扩大了欧洲与非洲、亚洲之间的贸易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的衰落
(2006年上海卷B组)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D)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2001全国卷)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的主要标志是(A)
A.用机器制造机器B.工业生产实现机械化C.手工工场基本消失D.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了主导地位
(2002年上海文综)1815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包括(C)
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C.蒸汽锤、铁路设备D.电话机、水利纺纱机
(04年江苏高考题)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形的是(B)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D.电话成为主要的通讯工具
(2005年上海卷)来自课本的历史片段:
经过了将近30年的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重要工业部门大多数集中在几十垄断组织手里。这些大规模的经济联合体并不排斥竞争,相反使竞争愈加激烈,但是它们主要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以科学管理为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利润,增强竞争能力。它表明垄断组织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为适应生产力的进步而对生产关系进行的一次重大调整。它还预示在垄断组织的形式下,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还会有更惊人的发展。在工业生产集中的同时,银行资本的集中与垄断也达到很高程度。它促成了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的融合,形成了金融资本。当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时,资本主义即进入了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这也是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成熟发展时期。
高一《历史》学本上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2002年第12次印刷,第173页
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1)将近30年的发展指什么?
(2)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什么?除文本的解释外,你还有什么新的理解?
(3)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中的现代是什么含义?
本题旨在考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垄断产生,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使生产关系更适应生产力发展。
(1)第二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竞争愈加激烈,生产与资本向少数资本家集中。(2)不排斥竞争,相反使竞争更加激烈。垄断排斥竞争等。(3)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或进入垄断阶段。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15世纪西欧人的发财梦做得很是时候,这样评论主要是因为
A.当时了解到东方有很多财富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C.当时已具备了海外探险和扩张的条件D.东西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2.新航路开辟对后世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成长
B.便利了欧洲殖民者开始疯狂的海外殖民掠夺
C.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3.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主要的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至
A.地中海地区B.大西洋地区C.莱茵河流域D.黑海周围地区
4.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这一转折主要是指
A.使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
B.世界历史开始融合为一个统一世界市场的历史
C.人类社会开始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
D.欧洲逐渐取代亚洲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心
5.最早完成绕过非洲到达亚洲,开创了东西方之间最短海上航路的是
A.迪亚士B.达伽马
C.哥伦布D.麦哲伦
6.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顺序是
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7.17世纪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是
A.葡萄牙B.西班牙C.荷兰D.英国
8.17世纪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的是
A.英国B.法国C.葡萄牙D.荷兰
9.引起土著居民印第安人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者的屠杀、奴役B.罪恶的奴隶贸易
C.欧洲传染病的侵袭D.印第安人缺乏免疫力
10.殖民制度大大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累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马克思的这段话实质上揭示了
A.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B.殖民活动的进步作用
C.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D.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血腥性质
11.英国工业革命中普遍出现了一种由需要导致发明的模式,这一模式最早体现在
A.毛纺织业的发展中B.棉纺织业的发展中
C.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中D.蒸汽机的发明中
12.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了第一次世界博览会,在这次博览会上不可能出现的展品是
A.织布机B.火车C.汽车D.改良蒸气机
13.1895年美国300多家大垄断公司联合组成全国制造商协会,协会设有各种常务委员会研究对内对外政策,并由顾问委员会同政府联系,这表明
A.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垄断资本家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D.美国民主政治不断完善
14.1876年,美国为纪念建国100周年,在费城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当时中国宁波海关税务司李圭作为中国工商业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李圭参观1876年世博会机器院时,发现美国展品约居十之八,而中国竞无一物于此,造成这一现象的历史根源是
A.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突出B.中国的洋务运动受到顽固派阻挠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才刚刚起步D.中国腐朽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15.19世纪末,下列发明给世界交通领域带来了革命性变化的是
A.蒸汽机B.内燃机
C.发电机D.电动机
二、非选择题:
16.1992年,正值哥伦布开辟新航路500周年之际,美国明尼达大学法律系对哥伦布进行了一次审判。身着15世纪服装的12人陪审团进行了3个小时的审理后,一致裁定:被告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现年541岁,意大利人,在500年前犯下了谋杀罪、剥削奴隶、专制、灭绝种族的屠杀、给未成年者定罪、强奸及国际恐怖主义等7大罪行。有鉴于此,哥伦布被判处350年徒刑。
依据所学知识,阐明一下这一判决的依据。我们以什么样的正确态度来看待哥伦布开辟新航路?
17.新航路的开辟,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欧洲殖民者的扩展与掠夺世界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请回答:
(1)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实现环球航行的是谁?我们可以从这些航海家的身上学习到什么?
(2)如何理解: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3)工业革命促使那两个时代的到来?
(4)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何时?它是怎样形成的?
18.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①两次工业革命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发明分别是什么?
②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它们各有什么影响?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有哪些主要的不同之处?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B2.D3.B4.B5.B6.D7.C8.D9.A10.D11.B12.C13.C14.D15.B
二、非选择题:
16.哥伦布对美洲人民进行了野蛮的侵略和屠杀,给印第安人带来的灾难和种族灭绝,在美洲的掠夺犯下了滔天罪行。
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是历史时代的产物,应当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充分肯定其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哥伦布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应该全盘否定;哥伦布一生有功有过,应该全面正确认识。
17.(1)麦哲伦。探险和创新等精神。
(2)殖民扩展和掠夺为殖民者积累了原始的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了巨额的财富,但是扩展和掠夺对非洲和美洲社会经济的破坏却是不可估量的。
(3)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4)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的流动,资本的流通和武力威逼四个方式建立起来的。
18.①发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是万能蒸汽机的制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是电灯发明和广泛应用。
②经济组织极其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工厂制度。它适应了机器大生产的需求,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大企业、国际联合企业、跨国公司等新型的经济组织。它们控制着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与经营,甚至掌握着该国的经济命脉,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
③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自然科学的新发现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其他国家进程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同时发生,规模大,发展迅速。

扩展阅读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系列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系列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标为主岳麓兼人教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本专题讲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在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演变过程中,夏商周继承较多部族统治方式,形成以封邦建国的分封制以及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为代表的西周古代宗族国家政治制度。秦汉大一统,建立起以皇权专制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历经秦汉制度的建立、隋唐制度的完善、宋元制度的加强、明清制度的进一步强化。伴随明清封建制度的衰落,君主专制被强化到空前高度。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重点掌握周朝的建立、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宗法制的内容及作用。明确宗法制特别是西周的宗法制,既是家族制度又是政治制度,同时与分封制又是到为表里的,这就构成了以宗法制为基础的专权。这也是中国早期的政治特点。

1.分封制的定义、特点及历史作用
(1)定义:又称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贵族、功臣分派各地,广建子国,同姓异姓的封国制度。
(2)特点:①周王高高在上,邦国臣属于周王,并进而分封属下,构成金字塔形等级秩序;②邦国有同姓、异姓之分;
③周王与封国通过一系列权利义务关系为纽带联系在一起。
(3)作用:①通过分封制,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各封国与周王室的关系也更加密切,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周王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③西周贵族集团还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分封制即是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后,为了解决小宗与大宗关系问题,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庶子做诸侯,然后让他们去建立统治据点,以拱卫王室。诸侯在其封国内有世袭的统治权,对天子有服从命令,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责任。分封的目的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宗法制实施的目的、主要特点及历史作用
(1)目的: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2)主要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嫡长子为大宗,拥有继承权。
②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表现为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
(3)作用:①大宗与小宗之间既是家族等级之分,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②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的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③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从而实现国和家一体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齐家治国、家国一体,即起源于此。

宗法制特别是西周的宗法制,既是家族制度又是政治制度。它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基本特点的权力分配制度,其显著特点是宗法组织和国家组织紧密结合。西周实行宗法制原则下的分封制。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系列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利用《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西周宗法制度的特点和基本原则;明确大宗、小宗的概念,大宗、小宗之间的关系。以维护宗法制的礼乐制度,与封邦建国的分封制以及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构成西周古代宗族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
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影响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重点掌握秦的统一、秦王嬴政创立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中央官制及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1.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的基本特点及具体表现
(1)基本特点:权力的高度集中。
(2)具体表现为:①皇权至上。国家的一切权力,即司法、立法和行政、军事等大权总揽于皇帝一人之手。②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度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又一表现。
2.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历史影响
(1)措施:中央:①实行皇帝制;②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务。其地位、职责、权力各方面相互配合、相互牵制,最终使军国大权操纵于皇帝一人之手。
地方:实行郡县制。①地方政权机构:郡县两级政权;②基层机构:乡、里等;③政令下达:三公九卿郡、县---乡、里-----百姓。秦帝国还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巩固统一的其它措施。①为防御北方的匈奴,下令修建万里长城;②修建驰道和直道;③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并是小篆和隶书成为全国通行的文字。④严刑峻法。
(2)影响: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系列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央设三公九卿制,三公分掌行政、军事、监察,权力分散相互制约。设三公,分割事权,有利于皇权集中、大权总揽。地方上设郡县制,官员由中央任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后始终存在两个基本矛盾:相权与皇权(专制)、中央和地方(集权)。

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从春秋后期即已开始出现。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壮大,王室衰微,政令不行,原有的一套政治制度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从春秋后期开始特别是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政治改革,建立官僚制度,推行郡县制度,形成新的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秦王朝后,集战国时期新制度之大成,加以改进、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重点掌握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及其评价、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元朝的中央机构、秦汉、唐、宋、的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行省制度及其影响。

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历史影响
(1)措施:
①设中朝,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原来的三公九卿成为执行机构外朝。
②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各置刺史一人,它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③颁布推恩令强干弱枝、削弱封国。
(2)影响:
①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过于集权导致东汉时期宦官外戚专权,政局长期动荡。
2.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其评价
(1)特点:三省指尚书省(负责执行)、中书(负责起草诏令)、门下(负责封驳审议),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都对皇帝负责。尚书省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作用:①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②削弱了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3.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1)措施:削实权(权)①削弱藩镇,所有州郡直属中央;②州郡设通判;③文臣出任州郡长官;④设二府,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分掌行政、军政,削弱宰相权力。
制钱谷(钱)设转运使,各州郡财赋均由中央直接掌握。设三司,度支、盐铁、户部,总管国家财政,相权进一步被分割。
收精兵(兵)①设三衙,统领禁军,彼此互不统属;②发兵之权归枢密院,直接对皇帝负责;实现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
(2)影响:
①积极: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自汉代以来,通过打击诸侯王势力、削弱武将军权、分割地方官权力,中央集权日益加强。到宋代以后,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政治制度上体现出新的特点。
②消极: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积贫积弱的后患。
4.元朝的中央机构的特点
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统辖六部。其长官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是元代的宰相。相权呈现出反弹、扩张之趋势。

纵观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过程,可以看出始终伴随着两大基本矛盾:一是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汉朝的中朝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形成与完善,元朝的中书省制度就是皇权对相权的分离、削弱;二是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自汉到元都不断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而保证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皇权不断加强的中央集权发展。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即不断削弱相权(从独相制互群相制),强化皇权;二是削弱地方权力,把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汉唐宋元中央及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系列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即从中央与地方政制的变化,即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行省制度的创立,来反映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
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重点掌握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内阁制的确立及演变、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及其评价,明确君主专制强化与封建制度衰落之间的关系。

1.明朝加强的君主专制的措施及影响
措施:(1)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务。设立殿阁大学士,并不参与决策。
(2)①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不参与决策;②明成祖设立内阁,阁臣权力逐步扩大,有票拟之权;③皇帝批红,掌握最终决策权。
影响: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加强。
2.清初加强皇权的措施及影响
(1)措施:①清初,设立内阁,负责日常事务。重要的军国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内阁与议政王大臣会议并存;
②雍正设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一人。
(2)影响:军机处能迅速处理各地呈送的各种文书,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机大事皆有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速发展的重要标志。

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也是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高峰时期。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即通过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和军机处的创立,来反映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的特点和影响。其突出特点是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的历史背景是:一方面,国家规模进一步扩大,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外国对中国的窥视已露端倪。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一种要求自由发展经济的思想出现,随之出现了对封建君主专制的反思。这些影响到了专制统治的基础,农业时代,其统治基础就是小农经济。这就决定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必然的强化。形成结论性观点、规律性认识。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系列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在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演变过程中,夏商周继承较多部族统治方式,形成以宗法制为代表的政治制度。秦汉大一统,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后,以后历代王朝不断完善这一体制;历代王朝都设置丞相制度,参与军国大事的处理。到了明代,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杯明太祖废除了,军国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后来,明朝虽设置内阁,但内阁的职责只备顾问。清朝虽设置军机处,但军国大臣也只是传达皇帝的旨意。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1996年全国卷)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D)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2000年上海卷)秦朝时期,郡的监御史主要负责(D)
A.收取赋税B.征发兵役C.管理军事D.监察郡守
(2004年江苏卷)下列政治举措中,不属于汉武帝时代的是(B)
A.实行刺史制度B.设置西域都护
C.实行察举制D.颁布推恩令
(2004年全国文综卷)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官僚的监察、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是(B)
A.实行察举制B.设置刺史C.取消封国D.创设御史大夫
(2000年全国卷)宋太祖从地方军队中挑选精壮士兵编入禁军主要是为了(A)
A.加强中央集权B.消灭割据政权C.防御辽兵进攻D.节省军费开支
(2002年上海卷)明太祖废丞相,撤行中书省的目的是(D)
A.健全地方职能B.厉行思想控制C.监视官吏百姓D.强化君主专制
(2005天津文综卷)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C)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扩大了统治基础
C.君主控制了用人权D.实现了选贤任能
(2005年上海历史卷)明太祖与窦章: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问题:
(1)大量奏章送达皇宫,是因朱元璋对内外诸司(中央、地方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
(2)什么人协助朱元璋处理如此多的奏章?
(3)这则材料反映了明朝皇权的什么特点?
(1)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2)殿阁大学士。
(3)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荀子儒效篇》中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一制度应该是
A.宗法制B.郡县制C.分封制D.郡国并行制
2.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
A.王卿诸侯士B.王诸侯大夫士
C.王诸侯士兵大夫D.王大夫士卿
3.下列关于宗法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宗法制是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B.大宗与小宗之间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C.各级贵族均享受世卿世禄制度
D.嫡长子都被称为大宗
4.山东省简称齐鲁,起源于
A.大汶口文化B.西周分封C.甲骨文记载D.古代地名
5.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D.忽必烈一定乾元
6.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的至高无上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7.贾谊在《治安策》中建议:欲天下之治,莫若众建诸侯以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削夺王国的封地B.夺去王侯的爵位C.推恩令D.继承西周的分封制
8.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这一制度开始于隋朝②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③它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④这一制度对隋唐以后各个朝代影响影响深远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
9.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决始于
A.隋唐时期B.北宋时期C.元朝时期D.清朝时期
10.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是: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分散地方官吏权力,防止割据③强化地方管理的控制④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11.下列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B.皇帝挑选亲信重臣担任军机大臣
C.军机大臣只是跪奏笔录D.军机处的设立者是雍正帝
12.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D.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摘自《王国维遗书》之《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国,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为得也。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元朔二年),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以推恩将自己封地分给子弟,由皇帝制定封号。以此从王国里分出许多侯国。侯国列侯只能衣食租税,不能过问政治。
摘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I》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哪两种政治制度?依材料指出两者这之间的关系。

(2)材料二反映了秦朝的哪种政治制度?依据材料说说这种制度的作用。

(3)材料三中的汉武帝为何颁布推恩令?结果怎样?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哀帝曾经说: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下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
材料二尚书省,尚书令一人,正二品掌典领百官。其属有六部尚书门下省,侍中二人,正二品。掌出纳帝命。相礼仪中书省,中书令二人,正二品。掌佐天子大政,而总判省事,凡王言之制皆宣署中覆,然后行焉。
《新唐书》卷四十六,四十七
材料三明太祖曾说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
材料四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者,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军机大臣)亦只供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代中央集权的特点是什么?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三中明太祖朱元璋是如何认识相权的?对此,他采取了什么措施?结合材料三、四,说明明清两代中央机构的演变。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1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自秦朝建立以来,到辛亥革命时期被推翻历时2000多年。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一种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有人认为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消极作用是次要的;也有人认为其消极作用是主要的,作用是次要的。你同意哪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对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有不同的看法:一、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二、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
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结合史实阐述理由。


1.C2.B3.C4.B5.B6.A7.C8.B9.B10.C11.A12.B
13.(1)宗法制和分封制。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主要依据。
(2)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3)汉初郡国并存;后来封国威胁中央政权,如出现七国之乱。
王国问题逐渐解决,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14.(1)汉承秦制。基本继承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宰相事权被皇权所依重。设三省六部,分割相权。
(2)朱元璋认为相权威胁皇权。废除宰相制度。皇权高度集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3)特征:高度集中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皇权至高无上。
1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其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的主要方面,主要要看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前期还是后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前期积极作用为主,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为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自始至终相伴而存在;以明清时期为界,明清以前以积极作用为主,明清时期消极作用占了上风。这一制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积极作用:①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②能有效的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
消极作用:①容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②经济方面,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③在思想方面,钳制了人民的思想,束缚了人才。

新航路的开辟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航路的开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5课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扩张

课标: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意义。
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考纲: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1、原因
(1)经济根源:。
(2)社会根源:。
(3)思想根源:。
(4)商业危机:。
(5)宗教因素:。
2、条件
(1)客观:。
(2)主观:。
3、概况
时间率队航
海家航海家
的国籍支持的
国家主要贡献
迪亚士葡萄牙葡萄牙
1492年哥伦布西班牙
1497~1498年达伽马葡萄牙葡萄牙
1519~1522年葡萄牙从欧洲渡过大西洋绕过美洲南端,横渡太平洋和印度洋,绕过非洲回到欧洲,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4影响
(1)对欧洲:。
(2)对亚非拉地区:殖民掠夺带来沉重的民族灾难。
(3)对世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新的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根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材料二:据统计,从1493年到1600年,葡萄牙人仅在非洲就掠走了27万多千克黄金;从1521~1600年,西班牙从美洲掠走的黄金为20万多千克,白银为1800万千克。发了财的葡萄牙、西班牙国王和贵族从意大利、法国、荷兰、英国的市场上采购商品,大量的贵金像
涟漪似的扩散了。
请回答:
(1)”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应如何解释?各是如何被发现的?

(2)西、葡得到了数量巨大的黄金,但为什么没有使国家富强起来?

(3)依据材料二,概括”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所产生的影响。

(4)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有重要影响。有人说它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和殖民掠夺之路。你是怎么看的?


一、选择题
1、(2009泉州模拟)在美国,哥伦布被给予全美洲“移民之父”的尊称,以哥伦布命名的州、城市、乡镇达70多处。哥伦布对美洲的主要贡献是
A.使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美洲B.给印第安人带来了灾难
C.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联系在一起D.促进美洲资本主义发展
2、从全球史观角度审视,新航路开辟所产生的影响是
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解体B.为西欧国家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
C.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相对隔绝的状态D.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
3、(青岛市200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了像所有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其中“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是指
A.让西欧以外地区的人们皈依基督教B.国王恩典让西欧以外地区的人们带去
C.给渴望发财的人带去黄金D.给西欧以外地区的人们带去西欧人的思想
4、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战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5、“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的宣传口号。世界各大洲之间在打破相对孤立的状态,真正走向一体化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新航路开辟D.殖民扩张
6、有学者认为:“从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使东西两半球会合之日起,全球化过程已经开始了。”他所说的“全球化过程已经开始”在当时主要指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世界金融中心开始转移美洲
C.世界开始成为一个互相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D.美洲与欧洲之间开始出现区域性经济集团
7、16世纪著名的葡萄牙诗人卡蒙斯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的:“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令诗人对他的祖国引以为豪的是
A.地处海路交通要冲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
C.率先探索新航路D.居欧洲商业中心的地位
8、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的“分水岭”的含义是
A.从封闭走向开放B.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从分散走向整体D.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二、非选择题
9、(2009年安徽省巢湖市高三质检)阅读下列材料:
在当年麦哲伦遇难地方,菲律宾马克坦岛北岸,建有一座奇特的纪念亭,亭中耸立着一块石座铜牌。碑上载有这样的文字:
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亚号,在埃尔卡诺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在这块墓碑的反面,刻着另一段文字:
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费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请回答:
(1)曾经的敌人处于同一块墓碑的两面,这种现象是否自相矛盾?为什么?
(2)麦哲伦船队实现环球航行以前,人类航海史上还有哪些远航活动?
(3)简要分析欧洲人在十五、十六世纪能够开辟新航路的客观条件。
(4)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此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请说明原因。


1、(09年广东历史)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这意味着
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
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D.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
A
本题考查学生对题干中有效信息和图片的解读。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494”年、“西、葡”两国,再结合图片和所学,认识寻找黄金和白银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动因,最先开辟新航路和走上对外殖民扩张道路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它们在世界范围内抢夺,而并非大西洋继西葡之后,荷兰、英法也先后加入到殖民争夺的行列,教皇子午线的划定只是暂时承认了西葡殖民掠夺的成果。
2、(09年江苏历史)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C
此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新航路的开辟是在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之后才开辟的,如造船技术、航海技术、地球是圆的等技术和理论上的突破。所以在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未超出地域限制主要是因为不具备跨区域交往的客观条件。

参考答案

1、原因
(1)经济根源: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社会根源:欧洲人对贵金属和香料的强烈渴望。
(3)思想根源:人文主义倡导冒险进取的精神。
(4)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切断了传统的东西方商路。
(5)宗教因素:西、葡热衷于传播天主教。
2、条件
(1)客观: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及地理知识的提高。
(2)主观: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3、概况
时间率队航
海家航海家
的国籍支持的
国家主要贡献
1487年航行到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开辟了沿非洲海岸由大西洋进入印度洋的航路。
1492年意大利驶过大西洋,到达美洲,后又进行了三次西航,开辟了从欧洲横渡大西洋前往美洲的航路。
1497~1498年从欧洲沿非洲西海岸绕过非洲南端到达印度,开创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之路。
1519~1522年麦哲伦西班牙
4影响
(1)对欧洲:促进了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亚非拉地区:殖民掠夺带来沉重的民族灾难。
(3)对世界:开始由孤立走向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1)”美洲的发现”是指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1492年,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是指从欧洲绕过非洲直通印度的航路或绕过南美洲,穿越太平洋到达印度的航路;这两条航路,前者是由达伽马在1497~1498年开通的,后者是由麦哲伦于1519~1522年进行环球航行而完成的。
(2)西班牙和葡萄牙从殖民地掠夺来的财富没有转化为资本,用来发展资本主义,而是花在封建统治阶级的享乐上,结果两国衰落下去了。
(3)扩大了交往;促进了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使欧洲市场扩大为世界市场;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4)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文明交流日益频繁。
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导致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殖民掠夺之路: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开始,导致东方国家日益贫困和落后。
此题考查运用有效信息说明问题的能力。解答好此题的前提是阅读理解材料内容,获取有效信息,利用有效信息解决问题是目的。本题选取的是有关”新航路的开辟”的材料,旨在使学生进一步认清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及影响。第(1)问的答案应从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去归纳。第(2)问主要考查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应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没有使国家富强起来”的社会根源,可分析出其原因是经济发展所致。第(3)问可以直接利用材料概括其产生的影响。第(4)问,可结合课本所学内容,从人类文明交流、世界市场联系、殖民掠夺三个不同角度说明,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即回答新航路开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窗体底端

1、C2、C3、A4、C5、C6、C7、C8、C
9、
(1)不矛盾。对拉普拉普和麦哲伦船队活动的记录,反映了维护民族主权尊严和缅怀艰难的人类文明进程具有同样重要意义。
(2)郑和下西洋;迪亚士到达好望角;哥伦布到达美洲;达伽马到达印度。
(3)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罗盘针应用于航海及火药武器技术的进步。
(4)新航路开辟,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联系,结束了各地相对孤立状态。各地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系列专题:欧美资产阶级代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系列专题:欧美资产阶级代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本专题讲授的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主要包括英国《权利法案》确立的君主立宪制、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的联邦总统共和制、德意志《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的君主立宪制和法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的共和制等几种不同形式的政治制度,要求学生通过资产阶级代议制之间的差异,来认识资产阶级以代议制为主要特点的政治制度的确立是多种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多样性及代议制在西方现代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第1课渐进的制度创新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重点掌握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的内容及其作用、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等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
(1)1640年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查理一世的统治。
(2)1688年,议会中的辉格党和托利党联合发动光荣革命,最终解决了国王与议会的主权之争。
(3)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明确限制国王的权力。标志着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法制政体。
2.英国的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及特点
(1)形成:
①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其权力和重要性加强。
②1721年,罗伯特沃尔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主持内阁会议。
(2)特点:
①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②随着责任内阁制的发展,两党制逐渐形成,首相和内阁必须从多数党中选出。
3.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主要特点
(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的。
(2)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实际最高行政首长是首相。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名义上是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3)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手中握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4)整个制度是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的。议会是国家的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

英国最早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代议制,不仅对于英国政治文明发展起了重要的保证作用,而且对于其他西方国家确立现代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建立的本质:即资产阶级通过议会的设置把国家的主要权力──立法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以限制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并通过立法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第2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重点掌握1787年宪法、联邦制、总统制、两党制、分权与制衡等史实,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1.1787年宪法包括的主要原则内容及历史作用
主要原则内容:(1)联邦制原则:宪法规定了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包括一个统管所有地区、指挥全部军事力量的最高行政长官,即总统;一个全国性的议会,掌管统一的联邦财政;一个权力在各州司法体系上的联邦司法体系。同时,宪法让各州保留了较大的自主权。
(2)分权制衡原则:将立法、行政、司法的权力分别授予参众两院、总统、最高法院三个部门,它们之间互不统属又互相制约,有效的防止了专制主义出现。两党制是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
作用:
(1)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2)西欧的启蒙思想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的结合,在整个政治制度史中堪称典范,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
(3)联邦制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力,利于国家的巩固;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原则,权力之间制约平衡,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4)地方自治权与中央政权形成和谐统一的关系,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有利于地方的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
(5)体现和维护了独立战争的重大成就,使政府建立在民主原则的基础上,带来美国长期稳定。
2.美国联邦制的形成与巩固
(1)形成:1787年宪法颁布后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规定国家主权属于联邦,联邦法律是全国的最高法律。与联邦主权相对,以州权至上反对联盟至上,内战爆发是州权主义发展到顶峰的表现。
(2)巩固:18611864年,美国爆发了内战,最后以联邦政府的胜利告终。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第14条修正案,进一步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和国家的统一。
3.比较美国总统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项目美国总统制英国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总统国王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选民选举世袭国家元首的任期任期制终身制国家元首实有权力有实权无实权政府行政首脑总统首相内阁的产生方式总统任命议会产生内阁的特点美国总统不对议会负责
美国总统受到议会的制约英国的首相和内阁对议会负责英国由内阁协调首相和议会的关系
三权分立作为一种学说,产生于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期,由英国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洛克首创,主张立法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民选的立法机关即议会,行政权(执行权)和对外权(联盟权)属于君主。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继承了洛克的学说,进一步提出把国家权力分成立法权、行政和司法权,由不同的国家机关掌握,它们互相牵制而又彼此平衡。三权分立就是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别由议会、政府、法院三个不同的国家政权机关行使,同时又互相制约,保持权力的均衡。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791年宪法都确认了这一理论原则、三权分立制度作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一种形式,较之封建专制政体是一个历史进步,它对于反对封建专制独裁,调节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的利益,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3课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知道法国的民主共和政体逐步确立的过程,重点掌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及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等史实,了解法国的民主政体的逐步确立与宪法制定与修改的关系。

1.法国的民主共和政体是逐步确立的过程
①1789年7月法国爆发大革命,三级会议转变为制宪会议,成为法国的最高权力机关。8月,发表《人权宣言》。
②1791年制宪会议颁布了法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③1792年9月,普选产生的国民大会宣布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④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法兰西第一帝国诞生。
⑤1848年2月法国再次爆发革命,成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路易波拿巴当选总统。
⑥1852年,路易波拿巴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1870年普法战争
中法国战败,第二帝国灭亡。
⑦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法国为总统制共和国。它的颁布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建立。
2.法国1875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以普选方式选出。
(2)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总统与参议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内政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
(3)法国议会享有真正的、独立的权力,它虽受总统的制约但与总统是并立的机构。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法国为总统制共和国,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最终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后,议会又对宪法做了修改和补充,从此堵塞了所有君主派的复辟之路。

法国政体演变的线索,即:君主制(大革命前)君主立宪制(1791年)第一共和国(1792年)第一帝国(1804年)第二共和国(1848年)第二帝国(1852年)第三共和国(1875年)。
第4课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

重点掌握德意志国家统一方式及影响、《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及特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1.德意志国家统一的方式及历史影响
(1)方式:从1864年到1870年,发动三次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实现统一。
(2)影响:它结束了德意志长期的分裂状态,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德国成为新兴的强国,改变了欧洲的国际格局。但是,统一后的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特别是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德国后来逐渐成为欧洲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
2.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和特点
(1)内容:①它为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皇帝和首相真正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权力。
②帝国元首是德意志帝国皇帝。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帅,军官均由皇帝任命。
③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帝国国会由选举产生,对政府有任何行政监督权。
(2)特点:德国的议会权力很小,帝国议会甚至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体现了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3.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和法国共和制的异同项目德国君主立宪制法国共和制国家元首国王总统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世袭议会选举国家元首的任期终身制任期制国家元首有无实权有有政府内阁首脑首相总理政府内阁产生方式皇帝任命议会产生国家的权力中心是谁皇帝议会议会的权力行使立法权
虽受总统的制约,但享有真正的、独立的权力行使立法权
权力很小,甚至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
德国统一前,政局四分五裂,严重影响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封建割据成为德国发展的障碍。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力承担统一的任务,普鲁士王国在首相俾斯麦的率领下,通过三次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规定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但皇帝和首相真正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权力,议会只有参与制定法律和预算的权力,体现了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德意志帝国的统治保留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和专制主义传统,甚至加强了普鲁士王国的军国主义色彩;强大的军事力量和高明的军事指挥在德意志统一中的突出作用,促使军国主义在德意志帝国社会中的影响日益深远,军人的地位至高无上,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德意志帝国对军人、对军队、对战争的崇拜,使德意志帝国成了欧洲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成为后来一战爆发和法西斯上台的重要因素之一。

(2002年上海文综卷)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初的情况,下列文献可供参考的是(A)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D.《大西洋宪章》
(2001年春季高考卷)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标志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政权的确立,这主要是因为(C)
A.国王权力受到限制B.议会权力大为增强C.法律具有了至高的地位D.内阁制得以形成
(2001年上海卷)开始确立英国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标志是(D)
A.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B.宣布了英国为共和国
C.1688年光荣革命D.《权利法案》的通过
(2006年上海历史卷A组)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通过一个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的最高权力,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这份文件是(A)
A.《权利法案》B.《1787年宪法》
C.《人权宣言》D.《拿破仑法典》
(1995年上海卷)在下列时期中与1689年英国政体相仿的法国政权存在于(B)
A.17881789年B.17891792年C.17921793年D.17931794年
(2002年江苏卷)河南大综合,德意志统一后工业化进程加快,到20世纪成为欧洲首强,但德国侵略性也随之膨胀,成为世界大战策源地,这主要是由于(B)
A.德国成为新兴强国,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B.统一后的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
C.德意志统一是在普鲁士领导下通过战争形成的
D.德意志必须用武力抢夺殖民地
(2005年全国文综卷)1791年宪法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成果,该宪法(A)
A.规定法国实行君主立宪制B.规定法国为共和制国家
C.确立了无财产限制的选举制度D.是各革命派别一直严格遵循的纲领
(2000年春季卷)简述法兰西第一、第二共和国成立的背景,并说明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法国历史演变的趋势。
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在大革命中法国已经得到初步改造,1792年外国武装干涉,路易十六反革命面目暴露,国名公会决定成立共和国。
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七月王朝维护金融贵族利益,在革命中壮大起来的工业资产阶级非常不满,发起宴会运动,二月革命爆发,建立了第二共和国。
演变趋势: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进行制度变迁,由手工工场资本主义向工业资本主义阶段过渡。
(1992年高考卷)以下材料是法国《1791年宪法》的部分内容:
材料一: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材料二: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
材料三:按:该宪法规定,国民议会代表的选举权,只给予积极公民。成为积极公民的部分条件是:在城市或区内具有为法律所指定的一定时期的住所。在王国内任何一个地方,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于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不处于奴仆的地位,即不处于被雇佣的奴役地位。
摘自《法国大革命的立法文献》
回答:
(1)材料二体现的政治观点源于哪部著作?
(2)材料中引用的这些宪法条文自相矛盾之处表现在哪里?
(3)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宪法的这些规定应如何评价?

(1)《论法的精神》(或《法意》)。
(2)材料1宣布人在权利上自由平等,而材料三中的条文又以居住条件、纳税多少和社会地位限制公民的选举权。(3)在原则上提出权利自由平等和在国家权力上实行三权分立,从反对封建贵族特权和专制制度的角度来看,是有进步意义的。但是,用种种条件限制公民选举权,体现了用财产上的不平等代替基于出身不同的不平等,暴露出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口号有着虚伪性。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标志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政权的确立,这主要是因为
A国王权力受到限制B.议会权力大为增强
C.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D.内阁制得以形成
2.《权利法案》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对上述条文理解正确的是
A.国王与议会商讨国家大事成为一种制度B.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
C.标志着国王统而不治D.国王可以制定法律
3.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初的情况,下列文献可供参考的是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D.《大宪章》
4.美国联邦政府由下列哪些机构组成
①首相②总统③国会④国务院⑤联邦法院
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④⑤D.①④⑤
5.美国政治选举是两党制激烈争夺的战场,又被成为驴象之争,其中驴是指
A.共和党B.民主党C.辉格党D.托利党
6.下列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确立美国为总统制联邦制共和国B.巩固了国家政权
C.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D.否定了奴隶制度和种族歧视
7.内战结束后,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第14条修正案,该法案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和实施限制合众国
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规定了联邦法律具有至上性B.有利于维护公民的权利
C.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D.各州的法律必须和合众国的法律一样
8.美国独立战争后,建立了比较典型的资产阶级民主体制。它的显著特点是
A.实行联邦制B.议会分为参.众两院C.实行总统制 D.三权分立并相互制衡
9.1787年宪法是美国形成了
①总统制②联邦制③共和制④民主制混合的国家制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法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是
A.《人权宣言》B.1791年宪法
C.拿破仑法典D.1875年宪法
11.18481852年这段时间,法国是
A.法兰西第一共和国B.法兰西第二共和国C.法兰西第一帝国D.法兰西第二帝国
12.1875年宪法的一项修正条文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修正条文的意义在于
A.消灭了法国的家族势力
B.恢复了等级制度
C.只有平民才能当选法国的总统
D.堵塞了所有君主派的复辟之路,巩固了共和制度
13.以下文件反映了各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的要求,其中确定君主立宪政治体制的是
①英国《权利法案》②美国《1787年宪法》③法国《1791年宪法》④法国《1875年宪法》⑤《德意志帝国宪法》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⑤C.③④⑤D.①③④
14.与英国的《权利法案》相比,德意志帝国宪法最大的特点是
A.军国主义B.议会参与制定法律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D.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15.根据《德意志帝国宪法》
A.帝国的皇帝是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
B.议会拥有立法权,对政府的行政进行监督
C.首相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
D.议会有参与制定法律和预算的权力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会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的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火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的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二宪法规定:皇帝拥有巨大权力。作为国家元首,皇帝拥有宣战、媾和、缔约、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的权力,有权统率全国的武装力量。
宪法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第18条:皇帝任命帝国官吏;有创制法律之权;
请回答:
⑴上述两段材料各出自什么政治文献?
(2)两段材料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异同?原因是什么?
⑶两段材料反映的政治体制的实质是什么?
⑷它对后来两国的历史有何影响
17.请分别举出英、法、美三国几经探索后最终形成的政治体制及标志政治体制形成的法律文献。德意志历史发展过程中政治体制的变化与三国相比,最大的相同和不同点是什么?简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C2.B3.A4.B5.B6.D7.D8.D9.A10.B11.B12.D13.B14.D15.D
二、非选择题:
16.⑴材料一选自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材料二选自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⑵异:英国国王权力受到限制,而德国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同:都实行君主立宪制。
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沉重打击了封建制度,而德国统一后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⑶实质:都是资产阶级专政。
⑷影响:英国议会有较大权力,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制的发展;德国的皇权巨大,为后来法西斯专政局面的出现埋下了隐患。
17.英国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
美国共和政体《1787年宪法》
法国共和政体《1875年宪法》
相同:都属于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
不同:英、美、法政治民主化的程度比较高,德国的政体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还一度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原因:英、美、法是通过激烈的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它们对封建制度的改造比较彻底,经济自由化和政治民主化的程度比较高。德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统一运动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的,保留较多的封建残余,对内实行专制主义。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系列专题:中国传统文化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系列专题: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本专题主要讲授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在古代兴起、确立和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及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主要内容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时期理学产生和发展及其代表人物,明清时期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等史实。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要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是一个不断吸纳、融合各种思想流派观点的过程。通过探讨传统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增强对祖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认同感,树立自觉传承祖国和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的意识。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知道诸子百家主要主张及代表人物,重点掌握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1.简述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及在政治、教育方面的思想观点。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其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他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的理解和体贴他人。孔子主张遵循忠恕之道和克己复礼。在政治上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主张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在教育思想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以及学与思相结合起来。
2.简述孟子的思想主张及历史地位.
孟子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认为实行仁政,必须重民。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他还认为天命是人民意志的体现,顺从人民的意愿就是敬天。主张人性本善说。提出先义后利,重义轻利思想。仁政学说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儒家学派的奠基人。孟子学说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唐代以后,《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南宋朱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孟子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3.简述荀子的思想主张及历史地位.
荀子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同时对法家思想也有吸收,主张礼法并施,王霸兼用,但以王道为主,要实现王道必须先有霸道;提出了明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主张性恶论。
荀子的思想杂取百家,与孔孟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在很长的时期里,荀子学说不为正统的儒家所重视,被视为儒家的异端。但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4.诸子百家流派的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最主要的思想流派除了儒家外,还有道家、墨家和法家。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著作是《老子》,又名《道德经》。老子从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出发,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其思想体现了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从齐物观出发,提出了逍遥的人生态度以及人必须顺从自然的观点。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主张兼爱、非攻、尚贤,提倡尚力,主张节用节葬,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反对统治者铺张浪费。
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法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集大成者,主张将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学说对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起了积极的作用
历史意义: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军事、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此后两千多年来的思想文化,大都可以从诸子百家中找到源头。尤其是儒家思想后来更是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突出表现,也是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的反映,更是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真实写照。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孟子、荀子的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传承中的创新。经过他们的创立、总结、改造和创新,儒学的体系更加完善,更加适应了社会的需要。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2课汉代思想的大一统

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在西汉被重视、推崇和发展为正统思想的过程,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1.简述董仲舒新儒学的来源、主要观点及作用。
(1)思想来源:汉代的儒学已经不同于先秦儒学,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
(2)思想主张: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他认为人君受命于天,进行统治。因此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
(3)作用:这种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有积极的作用,天人感应学说对于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也有一定的作用。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意义。
适应汉武帝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需要,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这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打击地方割据势力。儒学从此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从汉武帝的贤良对策到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的提出,再到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反映了新儒学在西汉被重视、推崇并发展为正统思想的过程。这期间董仲舒起到巨大的作用,他为了适应封建政治的需要,借用阴阳家的思想,兼采其他各家学说,重新解释儒家思想,并把它形成一套完整的神学化的思想体系,使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系统化、理论化。他的著作有《天人三策》《春秋繁露》。董仲舒把儒家思想神学化,使儒学逐渐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不仅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理论支柱,而且对中国人的传统道德、伦理观念、文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3课宋明理学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了解宋朝的程朱理学及明朝王阳明的心学。通过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儒家思想发展到理学和心学,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1.理学形成的历史原由及宋明理学的历史影响.
(1)历史原由:
①魏晋南北朝以来,儒、佛、道三家出现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融合的情况。到唐宋时期,三教合一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②为了重兴儒学,回答三教合一氛围下人们在世界观等方面提出的问题,唐宋儒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他们吸收佛、道哲学思想,力图建立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学说,于是,理学在宋代逐渐确立。
(2)历史影响:
①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其实质是儒家思想在这一时期的新发展。
②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③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调节、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2.简述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观点。
(1)程朱理学: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是万物遵循永恒不变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要把握理,通过格物致知,通过接触世间万物,体会各种知识以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
(2)陆九渊的心学:提出心即是理,认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提出发明本心,即通过内心反省以求理。
(3)王守仁的心学:
①认为当时的学术流弊导致道德沦丧,,从而引起社会动荡,主张以心学来更新理学。这种思潮的结晶是阳明心学。
②思想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人天生具有良知,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这就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程朱理学是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和南宋理学家朱熹思想的合称。他们把理或天理视作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理无所不在,不生不灭,不仅是世界的本原,也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二程学说的出现,标志着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正式形成。南宋时,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二程思想,建立了一个完整而精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朱熹还把理推及人类社会历史,认为三纲五常都是理的流行,人们应当去人欲,存天理,自觉遵守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规范。朱熹学说的出现,标志着理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
宋元明清时期,历代统治者多将二程和朱熹的理学思想扶为官方统治思想,程朱理学也因此成为人们日常言行的是非标准和识理践履的主要内容。在南宋以后6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程朱理学在促进人们的理论思维、教育人们知书识理、陶冶人们的情操、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历史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它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历史和文化发展,也有巨大的负面影响。不少人把程朱理学视为猎取功名的敲门砖,他们死抱一字一义的说教,致使理学发展越来越脱离实际,成为于世无补的空言,成为束缚人们手脚的教条,成为以理杀人的工具,从而反映出它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进入封建社会中期以来,儒学与佛教、道教的相互影响和融合,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局面。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的严重挑战,但中国儒学以它顽强的生命力,兼收并蓄,开创了新局面。隋唐时期我国儒学进入了一个更加辉煌的时期。宋明时期,理学获得极大发展。二程发明宋明理学,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了出来,这是二程对中国哲学思想的一大贡献。南宋儒家学者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其思想学说从元代开始成为中国的官方哲学。到了明朝中期,王阳明把理学发展到心学的新阶段,他将天理良知的封建道德伦理的准则赋予绝对权威性,把程朱理学的客观唯心主义转变为阳明心学的主观唯心主义。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儒家思想发展到理学和心学,一方面反映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学本身具有自我调节、适应时代的本能。它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衰落,不断发展完善和走向极端化;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促进或阻碍作用。
第4课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1.简述明代异端思想家李贽的主要观点。
(1)鞭挞程朱理学,否定孔孟权威。对统治阶级极力推崇的程朱理学大加鞭挞,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至论。
(2)抨击道学伪善,强调个性发展。他认为人皆有私,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而不应该被强迫顺从统治者的利益和愿望。
(3)提出万物皆生于两,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并非生自三纲五常的天理。从根本上否定了天理的存在,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2.简述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思想批判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时代背景:明清时期,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出现了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
主要内容:
(1)经世致用思想:①主张学应务实,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改革。②提出各种拯救时弊的主张:按耕地的肥瘠高下分为几等,定出不同的税则来征收赋税,以减轻下层人民的负担。提出严以治吏,宽以养民的主张。③针对商品经济发展,重农抑商政策受到挑战的现实,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
(2)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
①指出君主专制是弊病的根源,揭露专制帝王的罪恶。②区分亡国与亡天下;
③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其中最主要的观念是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生活在明末清初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这三位进步思想家,他们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思想具有封建专制主义的积极作用;重视手工业、商业,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反映了时代的进步;对传统儒学唯心体系地批判继承,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这些主张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明清时期,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缓慢地发展。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应运而生。作为先锋的是明末的李贽,他首先举起反对传统儒家思想的大旗,生活在明末清初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思想具有封建专制主义的积极作用;重视手工业、商业,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反映了时代的进步;对传统儒学唯心体系地批判继承,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这些主张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2005年高考江苏卷)孔于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B)
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2002年新课程文综卷)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B)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2004年高考广西卷)战国时期,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思想家是(A)
A.韩非子B.庄子C.孟子D.墨子
(2003年高考江苏卷)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C)
A.老子B.孔子C.墨子D.孟子
(2003年上海高考卷)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rivercancarryaboat,yet,itcanturntheboatoveraswell(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作舟和水)这句话最早见于中国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这位学生正确地回答(D)
A.LiErB.ZhuangZhouC.MengKeD.XunKuang
(2004年全国文综卷Ⅰ)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B)
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
(2000年高考文综卷)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D)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C.①③ D.①②③
(2005年全国文综卷Ⅲ)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A)
A.佛教和道教思想 B.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
C.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
(2005年高考全国卷Ⅰ)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C)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
(2003年高考上海卷)18世纪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曾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然而,此后的百余所间,知识界却出现了逃避现实、万马齐喑的局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它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后果?
原因:清朝大兴文字狱,沿袭八股取士,提倡程朱理学等都是导致万马齐喑的原因。
后果:禁锢了思想,阻碍了学术的发展;使社会闭塞,影响了社会的进步。
(2004年上海高考卷)2004年4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校方赠送切尼一件礼物(见图),事后,几位学生议论为什么送这件礼物。
甲说:估计是宣传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
乙说:可能是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丙说:也许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权思想比西方早两千年。
问题:请概要写出你对甲、乙、丙三种说法的理解。
甲侧重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家或孔子的有些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乙突出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儒家文化曾是中国主流文化。
丙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孔子主张仁,孟子提出过民本思想,但这与西方启蒙思想中提出的人权概念有本质的区别。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以下主张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2.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3.下列各项,不属于墨子观点的是
A.民贵君轻B.人应互爱互利
C.反对掠夺战争D.提倡节俭反对浪费
4.下列思想家的思想能为今天建立和谐社会提供思想理论基础的是
①孔子②墨子③韩非子④孟子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④
5.下列各项,不属于墨子观点的是
A.民贵君轻B.人应互爱互利
C.反对掠夺战争D.提倡节俭反对浪费
6.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B.民贵君轻的思想 
C.性善论D.大一统的思想
7.董仲舒应对汉武帝举贤良对策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董的对策
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
8.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C.完善法制机构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9.下列有关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有
①理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道思想而逐渐形成②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③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④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时期的官方哲学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0.朱熹是继孔孟之后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世界万物的本原B.社会发展的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人的情感、感受
11.从宋代理学提出灭人欲到明代心学提出内心反省克制私欲,这说明是
A.主流思想文化维系了专制统治
B.儒学的发展强调个人的修养
C.儒学的发展已经阻碍了历史的进步
D.孔子的仁学发展到了极端
12.明朝指责儒家经典、否定孔子的著名思想家是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13.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内容,不包括
A.批判宋明理学B.批判重农抑商C.批判君主专制D.批判农工商皆本
14.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不同阶段的命运不同,主要取决于
A.思想内容变化B.统治阶级观念的变化
C.社会环境变化D.人民群众态度的变化
15.明清时期,出现了一些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他们的共同点是
A.以异端自居B.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C.主张发展商品经济D.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二、非选择题:
16.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中,有着众多的学派,儒、墨、道、法是其中最著名的四大学派。自古至今,四大学派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请回答:
(1)四大学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法家学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什么?
(2)道家学派往往在一个王朝统治初期被采纳,而墨家学派却始终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原因何在?
(3)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主要原因是什么?对于儒家思想,我们今天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17.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读图
孔子像孔府大门
孔庙大成殿孔林孔子墓
材料二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南宋)《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三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李贽(明)《藏书卷》请回答:
⑴阅读材料一中的四幅图片,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⑵据材料二、三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⑶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A2.B3.A4.C5.A6.D7.D8.D9.D10.C
11.C12.A13.D14.C15.D
二、非选择题:
16.(1)孔子、孟子墨子老子韩非子
法家主张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反对因循守旧,符合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君主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道家主张清净无为。在一个新王朝初建之时,社会经济经过长期的战乱,遭到极大的破坏,人民生活困苦,统治者为保证统治的长治久安,他往往采取无为而治的主张,与民休息,因此道家思想得以实施。而墨家提出的纲领主张有些超出了当时社会实际发展的可能阶段,如兼爱非攻,故不被统治者重视。
(3)儒家强调以民为本,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强调道德在人类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儒家思想注意经世致用,为当时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服务,成为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今天,我们对于儒家文化和儒家思想,要正确对待,既要继承其精华,弘扬其优良部分,又要剔除其中的糟粕,批判和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
17.⑴历史信息:孔子的衣着打扮是个学者,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死后,地位日益提高,其后裔的府宅门第显示了其地位;孔庙及其大成殿的名称和建筑反映了儒家学说已经演变成了宗教;三孔的旅游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开发。
⑵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说明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和动摇。
⑶儒家思想在我国封建社会占据统治地位。在封建社会前期,对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逐渐僵化保守,禁锢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