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南美洲复习课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08

-南美洲复习课。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南美洲复习课”,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初中地理教案

学校:江都市实验初级中学

备课组成员:田朝阳、王晓东、闵敏、温传毅、李雪秋

第五章世界的自然资源

第三节森林资源

教学目的:

了解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和环境意义;能在世界森林资源分布图上找出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了解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的方法。

教学重点:森林的环境作用,森林破坏情况及产生的严重生态问题。

教学难点:森林的环境作用。

教具:多媒体教学(漫画、图片、资料、实例)

教学方法:运用电教手段,引入漫画、图片、资料、实例,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思维。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知道,人体皮肤上附着很多毫毛、头发等,它们的排汗和保温作用对维持人体的水分和体温起重要作用。对于地球来讲,什么是她的“毛发”呢?那就是生长在地球表面上的森林。今天,我们就了解有关森林的知识。

讲授新课:播放有关森林的纪录片,提问:森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一、森林的作用(板书)

1、森林的经济效益(板书):由于学生有大量的感性认识,可直接通过提问。

教师总结:森林除了刚才提到的经济作用,还对我们生活的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2、森林的环境效益(板书):

通过多媒体显示一组森林作用的数据,以及森林对环境的作用,由学生填图。

森林作用的数据

森林的环境作用

每天每公顷阔叶林可吸收1000千克

二氧化碳放出730千克氧气

调节大气成份

每年每公顷松林能滞留粉尘34吨

净化空气

夏季每天每公顷森林可以从地下汲取70~100吨水,化为水蒸气

增加空气湿度

通过上述的填图,使学生知道:森林具有调节大气成份,净化空气,增加空气湿度;因而,它被称为“环境的肺脏”。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1:(护田林带防风动画示意图)注:图中沙尘应该和风画在一起,为表示清楚而画在上面,线的疏密表示风的强弱。沙尘的多少受风力大小的制约。

教师问:图中的森林起什么作用?

通过分析:由于森林带的阻挡,使强大的风变为微风前进,从而避免了大风对庄稼的危害;同时,风中的沙尘因风速降低而沉落。

学生回答: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2:(护坡林带保持水土动画示意图)注:图中箭头的粗细和颜色的深浅表示流量和含沙量的多少。

教师提问:径流中泥沙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被森林阻滞后,泥沙逐步沉积在坡上。

教师提问:减少的那部分径流到哪里去了?

学生回答:森林阻滞,水的流速减缓,大量的流水渗入地下,变成地下水。

结论:护坡林带使水土留在坡上,清水长流。

除此之外,教师提问:森林还有哪些功能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森林还有调节气候,减弱噪音,美化环境等作用,因此,人们把森林称作“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那么,森林资源在全世界的分布状况又是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森林资源的分布。

二、森林的分布:目前,世界森林面积为40亿公顷,覆盖率29.6%。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3(世界森林资源的分布):

教师提问:世界森林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学生回答:以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为主。

教师提问: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哪里?

学生回答: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洲的温带地区;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森林资源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因此,我们又把森林资源称为“地球的毛发”,人们又是如何对待它的呢?

三、森林的利用:

由学生表演小品:由学生事先排练,角色有森林法官,被告:人类,原告:森林,森林动物,森林其他植物,地球气候,表现在当今森林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带来的影响:每年都有大面积的森林被砍光,而植树更新的面积却很小,热带雨林正以每分钟50公顷的速度消失,热带雨林如果消失,不仅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全球气候也将受到影响,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将失去调节作用;许多野生动物丧失理想的栖息地,导致一些动物的灭绝。由于森林的破坏,环境污染和人类的滥捕,每天至少有一种生物灭绝。

通过小品,使学生认识到:森林慷慨地向人类贡献着它的一切。但它却得不到人类应有的保护和抚育。当前森林资源面临的严峻问题,以及森林破坏带来的严重后果,并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森林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其保护森林资源的自觉性。

四、森林的保护: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开始注意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各国制定有关政策,鼓励人们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发展替代林和速生林,并用遥感技术监控森林火灾。

那么,我们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如何合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呢?下面,我们来看一条思考题,多媒体播放思考题:

某地有10000公顷森林,对这片森林有三种处理意见,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1.全部保护起来,禁止砍伐。

2.全部砍伐,以满足当地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

3.把此片森林划分为10片,每年砍伐1片,砍伐后随即补种树苗,使其十年成材。

教师小结: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无私地向人类奉献它的一切,却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并且遭到严重破坏,一些地区的环境因此而恶化。为改变现状,应植树造林,绿化地球。人们在搞经济建设时,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注重环境保护,不要急功近利,竭泽而渔,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植树造林过程中,严防弄虚作假,要讲求实际效果。

扩展阅读

北美洲概述


第二十课时北美洲概述
[读图识记]
1.美国、加拿大、阿拉斯加;
2.大洋、墨西哥湾、哈得孙湾、加勒比海;
3.格陵兰岛(丹麦)、巴芬岛、纽芬兰岛、夏威夷群岛、拉布拉多半岛、佛罗里达半岛、阿拉斯加半岛;
4.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落基山脉、中央大平原、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
5.五大湖名称—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尼亚加拉瀑布
6.密西西比河、密苏里河、圣劳伦斯河、格兰德河、马更些河、哥伦比亚河。
7.北极圈;
8.城市群(带);
[识记要求]
1.120°W穿过北美大陆西侧,100°W穿过北美大陆中部,80°W穿过哈得孙湾、北美大陆东部,40°W穿过格陵兰岛。
2.北美大陆大部分位于30°N——66°34′N之间。40°N穿过美国中部。
一、自然环境:
(一)以英语为主的美洲国家:
位置:海陆位置:位于美洲北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南邻墨西哥。
经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120°W——80°W之间,30°N——70°N之间。
范围:加拿大、美国、格陵兰岛(丹麦)。
(二)地形——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
地形区地形单元地形特征成因
西部高大的
科迪勒拉山系山脉:自西向东依次是:①阿拉斯加山脉——海岸山脉、②喀斯喀特岭——内华达山脉、③落基山脉。
山脉之间分布有宽广的盆地和高原。西部山间高原由科罗拉多高原、怀俄明高原、哥伦比亚高原与大峡谷组成,为美国西部地质构造最复杂的地区。南北走向、
东西排列、
多山峰、山间盆地
和高原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撞形成。
所以该地区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东部古老的高原、山地拉布拉多高原(加)、
阿巴拉契亚山脉(美);山势低缓,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外力侵蚀
中部宽广的中央大平原北部多湖泊、南部为密西西比河平原、西部为大草原南北纵贯、面积宽广、地形平坦密西西比河冲积而成;北部多湖泊是冰川作用而成。
(三)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和河流:
1.五大湖:
(1)概况: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五大湖连在一起,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总面积24.5万平方公里,素有“北美地中海”之称。
(2)苏必利尔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面积在世界湖泊中仅次于里海而居世界第二位。
(3)成因:冰川侵蚀作用(为冰蚀湖)。
(4)国界:除密歇根湖全在美国境内外,其余四湖为美、加两国共有。
(5)航运:五大湖的各湖之间,有水道相通,湖水汇入圣劳伦斯河,流入大西洋,是本区内陆通向海洋的重要水运航道。
2.尼亚加拉瀑布:世界著名瀑布。位于五大湖区美加交界处的尼亚加拉河上。
3.河流:北美洲主要的河流有密西西比河、圣劳伦斯河、哥伦比亚河、科罗拉多河、马更些河。
(1)密西西比河:
①源于美国境内,纵贯美国,在新奥尔良注入墨西哥湾。入海口在30°N。
②密西西比河全长6262公里,为世界第四长河。面积达32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洲总面积1/8,居世界第五位。密西西比河是北美大陆上流程最远、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水系。
③水系构成:西边的支流比东边多而长,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不对称的树枝状水系。
④水文特征:水量丰富(降水丰富);流量季节变化大,有夏汛(降水集中在夏季);含沙量较小(流经半湿润、湿润地区,);干流上游和伊利诺伊河、密苏里河1~2月结冰。
⑤汛期:流域内各地气候条件不一,致使水文特征颇有差异。
上游——3~7月为洪水期,其中4月由于春季融雪和雨水补给,出现全年最高水位,6月因降水增多产生次高水位,12月为低水位。
中游——因密苏里河注入,3~8月为洪水期,最高水位推迟到6月出现。
下游——由于俄亥俄河提供干流57%的水量,1~6月为洪水期,4月为最高水位,10月出现最低水位。但接纳雷德河后,洪水期为2~7月,最高水位发生在4~5月,最低水位在9月。
⑥河口三角洲:年平均输沙量4.95亿吨,在河口堆积,平均每年以96米的速度向海伸展,形成了远远峰入海区的鸟足状三角洲,总面积约达2.6万平方公里。
⑦河段特点:上游——[接纳明尼苏达河等支流]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河流两侧冰川湖泊和沼泽星罗棋布,湖水往往形成急流、瀑布,而后注入干流;
中游——[两岸先后汇入奇珀瓦河、威斯康星河、得梅因河、伊利诺伊河、密苏里河(右岸最大支流)和俄亥俄河(左岸最大支流)。]圣路易斯以北河段,河床坡度大,两岸为悬崖峭壁,多急流险滩。圣路易斯以南谷地开展,河床比降减小,河流弯曲度明显增大,河谷逐渐变宽;
下游——[主要支流有怀特河、阿肯色河、亚祖河和雷德河等。]流经平原地区,比降小,水流缓慢,多曲流、牛轭湖和沙洲,具有典型的老年河特征。
⑧密西西比河的作用:
A.航运便利:密西西比河是美国内河交通的大动脉。
试分析航运条件:水量丰富;现已构成为江河湖海相连、航道四通八达的现代化水运网;除干流上游和伊利诺伊河、密苏里河1~2月结冰外全年皆可通航。
B.水源、水能:密西西比河水系是美国中南部农业灌溉以及生活和工业用水的主要水源,流域内水力蕴藏量达2630万千瓦,主要分布在俄亥俄河及其支流上,开发程度较高。
(2)圣劳伦斯河:五大湖注入圣劳伦斯河,而后注入大西洋;水运便利。
(3)马更些河:加拿大第一大河,北美洲第二长河。源于加拿大落基山脉东麓,注入北
冰洋。全长4241千米,较大支流少,但湖泊众多,并有水道与其相连。
(四)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的气候:本区的主要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另外有温带草原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高原山地气候;但没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1.气候:
(1)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该气候在本区所占的范围最广。
成因:①.大陆轮廓北宽南窄,使中高纬度面积广大;②.西部高大山系阻挡中纬西风深入内陆;③.中部平原有利于南北空气对流,冬季北美高压气流强烈南下,夏季暖湿气流可深入北部。
特点:冬冷夏热,气温的年较差大,年降水量较少,夏季降雨稍多。
(2)地中海气候:分布:本区30°——40°大陆西岸。熟记原因和特点。
(3)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本区40°——60°大陆西岸。熟记原因和特点。
※分析本区的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呈南北狭长分布,东西较窄的原因:西部山地南北纵列,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受高山阻挡,无法深入内陆。(地形因素)
(4)亚热带湿润气候:分布:在本区东南部。
亚热带湿润气候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异同:
异:亚热带湿润气候比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季节分配较均匀;亚热带湿润气候无季风现象。
同:均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雨热同期。
(5)极地气候:※分析——本区极地气候在东部向较低纬度延伸的原因:东部沿岸有拉布拉多寒流经过,降温减湿。
2.自然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50°N以南为温带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松鼠、黑熊——棕壤、褐土;
50°N以北为亚寒带针叶林——驼鹿、紫貂——灰化土;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松鼠、黑熊——棕壤、褐土;
温带草原气候——温带草原带——黄羊、旱獭——黑钙土;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阿尔卑斯山羊、鹿——褐土;
亚热带湿润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猕猴、灵猫——红壤;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带——沙漠狐——荒漠土;
极地气候——苔原带——驯鹿、北极狐——冰沼土
冰原带——北极熊、海豹——土壤不发育
高原山地气候——垂直自然带
北美大陆上分布面积最广的森林是亚寒带针叶林。
北美洲西海岸沙漠叫亚利桑那沙漠。
(五)地形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地形区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空气,降水由沿海向内陆急剧递减。
①海岸山脉西侧为迎风坡,多地形雨;②海岸山脉限制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向东延伸,使它们呈南北向带状分布于沿海地区;③落基山脉和海岸山脉之间的高原、盆地为背风坡,加上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呈现荒漠景观,为半干旱气候。
东部古老的高原、山地对大西洋湿润气流阻挡不明显,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逐渐递减。
①东部高地西北坡面迎冬季西北风,常造成大雪;②东南坡面对大西洋水汽产生抬升作用,造成地形雨;③因东部山地高度低缓,且连续性差,冬季干冷的西北风可影响到东海岸,夏季从大西洋来的暖湿气流也可越过高地,进入内陆。
中部宽广的中央大平原该地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最大,大陆性较强。——因为中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无东西走向山脉,南北开敞,致使南北气流畅通无阻。冬季极地冷空气直达墨西哥湾,骤然降温,形成大风雪和寒潮天气;夏季来自墨西哥湾暖湿气流北上,使本区中部和北部普遍暖热。
二、居民:
1.外来移民的大汇集,其中欧洲各国移入的白人占80%以上。英裔和法裔的人数较多。还有黑非洲、拉丁美洲、亚洲一些国家的移民及其后裔。
2.原住居民是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他们是黄种人。

2011届高考地理北美拉丁美洲考点专项复习13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2011届高考地理北美拉丁美洲考点专项复习13”,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1)北美大陆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的原因:
北美大部分地区地处中纬度地带,为温带气候类型。北美西部为一系列紧逼海岸的平行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的到达。中部为平原地区,北通北冰洋,南通墨西哥湾,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可迅速到达南方,所经地区急剧降温,夏季,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自由北上,所经地区普遍暖热,形了冬夏温差较大,降水较少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2)北美东北部沿海地区气候与北半球同纬度其它大陆东岸有何差异?
北美大陆东北部濒临大西洋,由于大陆和大洋之间的海陆热力质差异,不足以产生明显的随季节转向的季风,因此东部地区没有形成如亚欧大陆东岸的季风气候,而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特别提醒
(1)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比美国南部亚热带湿润气候分布纬度低的原因为:中国西靠世界上最大大陆,东临世界上最大大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冬季风强烈,冬季气温较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气温更低,而美国位于北美大陆,东临大西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且冬季风不强烈,亚热带(0℃等温线)向更高纬度推移。
(2)芝加哥位于美国中部平原,有“风城”之称的原因为:芝加哥位于美国中部平原,易受来自北方寒冷空气和南方暖空气的影响。
(1)南美热带沙漠的成因:
①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或东南季风背风坡;②沿岸有寒流经过。
(2)南美热带沙漠气候呈狭长分布的原因为:
①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紧逼海岸;②秘鲁寒流降温降湿。
特别提醒
(1)亚马孙平原成为世界最大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原因为:①位于低纬度地区,终年被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②平原东部向大西洋敞开,由东北、东南海洋上吹来的湿热气流深入内陆,并受西部山地抬升形成降水;③沿岸有暖流经过,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2)亚马逊流域城市稀少的原因为:①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湿热,人口密度小;②热带雨林茂密,陆路交通不便;③汛期两岸许多地区洪水泛滥,不便通行。
(3)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雨林对全球环境产生的影响为:①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②促进全球水循环,维护全球水平衡;③影响地球大气中碳氧平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是对亚马逊河流域而言的)
 (2009山东莱芜)下图为某大陆北纬48°沿线地区的年降水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该大陆为()
A.欧洲大陆B.南美大陆
C.北美大陆D.澳大利亚大陆
(2)甲地气候类型为()
A.温带海洋性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3)影响a地降水的主要风向是()
A.东南风B.东北风
C.西南风D.西北风
 第(1)题,沿北纬48°某大陆的年降水量,西岸降水量大,在某区域以后突然降低,最可能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北美大陆西部为高大山地。因此选择C。第(2)题,在大陆的西侧,降水量在500mm以上,且是北纬48°地区,据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第(3)题,a地降水是受西风带的影响而形成的地形雨,北半球的西风带为西南风,故选择C。
 (1)C (2)A (3)C
 (2009南京5月)下图为甲、乙两国轮廓图,回答(1)~(2)题。
(1)关于两国沿海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国沿海干湿季分明
B.乙国沿海为热带雨林气候
C.甲国沿海降水稀少
D.乙国沿海冬雨夏干
(2)乘船从乙国北部沿海到甲国西部沿海,按最近路线航行()
①经过直布罗陀海峡 ②经过巴拿马运河 ③先逆流后顺流 ④先顺流后逆流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第(1)题,甲国沿海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秘鲁寒流影响形成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乙国沿海是热带草原气候,夏季降水较多。第(2)题,乙国临大西洋、甲国临太平洋,从乙国沿海到甲国沿海最近航线当然要过巴拿马运河;乙国北部有自东向西的北赤道暖流经过,到巴拿马运河段航线是顺流航行,而到太平洋后受由南向北的秘鲁寒流影响,由巴拿马运河到甲国西部沿海是逆流航行。
 (1)C (2)B
 (2009广东茂名4月)读下面南美洲局部图,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 南美洲局部地理概况图。图中城市为百万人口城市。
(1)B处附近海岸的旗型树冠的朝向是________。若A处河中心有一个沙洲,则沙洲最有可能首先同________(北或南)岸相连。
(2)①、②、③、④四地的盐度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________。
(3)从地形与气候两方面说明河流A水量丰富的成因。
(4)B处沿海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分析该气候在B处的分布特点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巴西百万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
(6)有关巴西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耕作区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B.高原地区以种植咖啡为主
C.亚马孙平原适宜种植水稻
D.高原的农业地域类型为迁移为业
E.主要农作物有咖啡和可可
 本题考查了南美洲部分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沿海海域盐度、人口分布、农业等众多知识点,是一道考查知识全面、能力要求较高的综合题。第(1)题,旗形树冠的朝向与风向相反,B处盛行东南信风;A处沙洲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最先与右侧相连,即南岸相连。
第(2)题,副热带海区盐度最高,且同纬度有暖流流经处盐度更高,大河入海口处因有淡水稀释而盐度最低。
第(3)题,结合亚马孙河流域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回答。
第(4)题,气候类型为记忆知识,分布特征和原因可结合图中信息(狭长山脉)、以及沿海位置(洋流的影响)分析回答。
第(5)题,观察图中城市位置即可回答。
第(6)题,属记忆知识。
 (1)西北 南岸 (2)④③①② (3)地形:西、北、南三面高,利于雨水汇集;湿润水汽由东面进入,利于形成地形雨。气候:流域内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终年高温多雨。 (4)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特点:①分布纬度低,②分布在沿海狭长地带。原因:①西部沿海的东侧为高大的安第斯山脉(无法向东扩展),②沿岸有寒流经过。 (5)沿海(沿河)地区 (6)AE
 (2009天津)读区域图(图1)和图中文字信息,回答问题。
(1)甲、乙两区域开发治理措施都结合了各自地理环境特点,这说明两区域发展都遵循了________________原则;两区域开发治理措施中也有一些共同之处,请提炼、概括出两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中信息,探究甲区域a河下游地区过去经常洪水泛滥的自然原因,填写表格内容。
(3)据气候统计图概括,甲区域N城市气温特征是________,乙区域K城市降水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乙两区域气候类型不同,其中更适合发展畜牧业的区域是________。
 从图像信息可以准确读出甲图是美国的一部分,乙图是德国的一部分;再从图中文字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题中问题的前后内容,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1)因地制宜 保护环境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2)①上游坡度大(上游以山地丘陵为主、支流多);②年径流量大(河流水量大);③下游地势低平(下游以平原为主、河口地区有河流交汇)。 (3)冬季温暖,夏季炎热 季节分配均匀 乙
 (2009福建)下图中的主要国家是拉丁美洲经济一体化集团的重要成员国。甲国为拉丁美洲人均GDP较高的国家,与中国有良好的贸易关系,2006年8月双方签订了农田灌溉系统建设、矿产品开采、机电生产等多项协议。
(1)分别说出A、B两地所在地形区的主要地形类型。
(2)描述H河中下游的水文特征。
(3)说明甲国建设农田灌溉系统的自然原因。
(4)分析甲国吸引中国投资工业的有利条件。
 第(1)题,A所在地形区中心部分等高线稀疏且海拔在1000米左右,周围等高线密集,且中高周低,最可能是高原地形;B地等高线密集,相对高差大,坡度陡,则该地为山地。
第(2)题,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从水位、流量、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考虑。结合当地的地形、气候、植被覆盖等特点不难描述该地的水文特征。该地位于南美洲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直接影响该地水文特征。
第(3)题,甲国建设农田灌溉系统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地形等方面考虑。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变化明显,干季需要用水灌溉,中下游地势低平,雨季时需要排涝,而山区适宜建设水库。
第(4)题,甲国为委内瑞拉,其吸引中国工业投资的有利条件主要从资源、市场、交通、政策等方面考虑,注意本题要求“分析”。
 (1)A:高原 B:山地 (2)水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大;无结冰期;含沙量小;水流平缓。 (3)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干湿季明显;干季需要水源灌溉;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雨季需要排涝;山区适宜建水库。 (4)石油、煤、铁、水能等资源丰富;国家之间协作较好,人均收入较高,市场潜力较大;水运便利(海运与河运);政策支持。
 (2008全国Ⅱ)D湖泊(图a)的湖面海拔约3800米,降水资料如图b所示。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发现有大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c),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
(1)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
(2)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
(3)指出威胁D湖沿岸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发生时间。
(4)说明该农耕系统对防治这些气象灾害的作用。
 第(1)题,看图D湖纬度为16°S,属于热带地区,年较差较小。由材料知湖面海拔约3800米,海拔较高,气温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增温快;夜晚大气逆辐射弱,降温快,所以日较差大。
第(2)题,直接读表中数据知,年降水量约为600毫米。降水集中于12月至次年3月,此时为南半球夏季。
第(3)题,海拔高,空气稀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降温快,很容易发生低温、冻害等;雨季降水大约占全年的70%~80%,降水集中,多暴雨,所以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相反旱季降水很少,容易发生旱灾。
第(4)题,水体增温和降温的速度比陆地慢,所以增大水体面积,并使水面与高台合理交错分布,可减小气温变化幅度,尤其可提高夜间温度,有效减少低温、冻害对高台农作物的损害;同时,沟渠、水塘与高台交织,一方面排水通畅利于雨季防洪,另一方面灌溉方便利于旱季抗旱。
 (1)(年均温较低),年变化(年较差)较小,因为海拔高,地处热带(低纬度地区);日变化(日较差)较大,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增温快,夜晚散热快(按高度推测日最低温度可能降至0℃及以下)。(2)年降水量约600(580~620之间皆可)毫米,集中于夏季(1~3月或12月至次年3月)。(3)低温、冻害 夜间;洪涝灾害 夏季(雨季、1~3月或12月至次年3月);旱灾 其他季节(4~12月或4~11月,答春、秋季也可)。(4)(沟渠、水塘与高台交织,)排水通畅利于雨季防洪,灌溉方便利于旱季抗旱;水体增温和降温的速度比陆地慢,因此,增大水体面积,并使水面与高台(合理)交错分布,可减小气温变化幅度,尤其可提高夜间温度,有效减少低温、冻害对高台农作物的损害。

2012届高考地理世界地理拉丁美洲专项复习教案


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学案:拉丁美洲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能结合地图分析拉丁美洲的主要地形区并分析其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二、预习内容

区分南北美洲、拉丁美洲、中美洲

的范围,并填注图中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记住拉丁美洲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2.能够利用地图分析巴拿马运河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重要作用。

3.运用气候和地形图说明巴西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的特点。

二、学习过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同期,下图所示国家成为所在大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国。

(1)简述该国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

(2)说明该国有利于花卉生长的自然条件。

(3)概述该国发展花卉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三、反思总结

巴拿马运河:

1.位置:地处巴拿马地峡最窄处,为世界第八奇迹。

2.意义: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运河的通航使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航程缩短14500万公里。

3.概况:总长82公里,宽152~304米,水深13.5~26.5米。1914年8月15日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运河的主权于1999年交还巴拿马,

4.开凿的有利条件:位于中美地峡最狭窄处,水平距离短;地质构造位于地堑上,开挖土石方少;工程造价低,省工时。

5.巴拿马运河与苏伊士运河的比较:

运河大洲分界线所属

国家沟通

大洋避免绕

行航线缩短

航程通航能力长度凿通地峡两端

港口

巴拿马运河南、北

美洲巴拿马大西洋

和太平洋南美大陆南端的麦哲伦海峡14500km5~~10万吨级81.3km中美地峡科隆(北)、巴拿马城(南)

苏伊士运河亚洲和

非洲埃及连接地中海与红海,沟通印度洋与大西洋非洲

好望角8000~~

10000km左右25万吨级以下173km苏伊士地峡塞得港(北)、苏伊士港(南)

四、定时检测

1.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

A、安第斯山脉B、阿尔斯山脉C、喜马拉雅山脉D、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2.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

A、尼罗河B、刚果河C、密西西比河D、亚马孙河

3.连接南北美大陆的天然桥梁是

A、巴拿马运河B、西印度群岛C、中美地峡D、墨西哥高原

4.下面既是国家首都,又是港口的是

A、巴西利亚B、布宜诺斯艾利斯C、墨西哥城D、纽约

5.南美大陆上,同纬度的东部和西部气候差异很大,主要的原因是

A、受海洋影响B、受海陆分布影响C、受季风影响D、受地形影响

6.南北美洲的地形分布特点是

A.西部为平原,中部为高原,东部为山地B.西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东部为高原

C.大部分为高原,有“高原大陆”之称D.中部为高原山地,四周大多为平原

7.下图表示的是

A.苏伊士运河的剖面B.基尔运河的剖面

C.巴拿马运河的剖面D.伏尔加—顿河运河的剖面

8.蔗糖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有“世界糖罐”之称的国家是

A.巴西B.埃及C.古巴D.墨西哥

9.拉丁美洲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有

①巴西利亚②墨西哥城③圣保罗④布宜诺斯艾利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10.关于巴拿马运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的界线B.运河建造在巴拿马国境内

C.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D.运河是巴拿马和哥伦比亚的界河

课后练习与提高

11.有关拉丁美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巴西、智利和古巴等均属发达国家B.拉丁美洲各国均属于发展中国家

C.阿根廷的汽车和飞机制造业十分发达D.单一性产品经济在南美洲诸国中已不复存在

12.下列关于巴西的叙述,正确的是

A.首都是南美洲最大城市 B.森林蓄积量居世界首位

C.伊泰普水电站位于亚马孙河上D.咖啡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读下图,完成13—15题。

13.图中威尔逊天文台和南方天文台有良好的天文观察条件,主要原因有

①海拔高,接近天体②靠海,冬暖夏凉③地处高山,视野开阔④受洋流影响,大气稳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关于两天文台的正确叙述有

A.均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B.两地沿海地区终年温和湿润

C.两地均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D.两地沿海一地有寒流通过,一地有暖流通过

15.图中两处阴影区域为大渔场,其成因为

①②都与洋流有关 ③都为浅海大陆架 ④都有大河汇入、带来丰富饵料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读图(美国、日本、巴西、印度四国经济发展综合指标与人均资源拥有量示意图),回答16-17题:

16.图中序号分别代表的四国,正确的是

A.①美国②印度③巴西④日本

B.①巴西②日本③美国④印度

C.①日本②印度③巴西④美国

D.①印度②美国③日本④巴西

17.②国近年来迅速发展,引起全世界关注的行业是

A.钢铁工业B.棉纺织工业

C.旅游业D.计算机软件业

1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沙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是________沙漠,B是________平原,C是________高原。沿南回归线地形剖面图

(3)C高原的西南边缘建有大型水电站

________。

(4)南回归线以南B平原西部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主要成因是______阻挡了______风,使这一地区受______影响较小。

拉丁美洲参考答案

答案:(1)位于南美洲(西)北部,赤道从背部穿过(位于低纬地区或热带地区),西临太平洋。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多高峰。

(2)(地处低纬),雨量较充沛,(地势较高)常年光照充足,气候温暖,年温差小。

(3)通过航空运输,可以方便联系北美、欧洲等花卉消费市场,该国(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廉。(政府决策)推动花卉种植和出口。

1.A2.D3.C4.B5.A6.B7.C8.C9.C

10.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地峡的最窄处,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是世界重要的海洋航运的通道。运河位于巴拿马境内,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因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B

11.从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看,各国均属发展中国家。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有些国家的民族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比如巴西,钢铁、汽车和飞机制造业迅速发展;有些国家仍是单一产品经济,比如古巴,蔗糖作为本国的经济支柱。B

12.巴西首都巴西利亚是个新建城市,圣保罗为南美洲第一大城市;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地区,而森林蓄积量居世界首位的是俄罗斯;伊泰普水电站位于巴拉那河上(在巴西与巴拉圭之间)。D

13.C14.C15.C16.C17.D

18.在分析阿塔卡马沙漠的成因时,应着重从大气环流和洋流的影响方面分析;在分析南回归线以南拉普拉塔平原西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时,应着重从地形对气流的影响方面去分析。(1)副热带高压控制秘鲁寒流流经岸边,减湿

(2)阿塔卡马拉普拉塔巴西(3)伊泰普(4)温带大陆性气候安第斯山西海洋

课题:拉丁美洲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能结合地图分析拉丁美洲的主要地形区并分析其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二、预习内容

区分南北美洲、拉丁美洲、中美洲

的范围,并填注图中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中美地峡、巴拿马运河、古巴岛、火地岛、麦哲伦海峡的位置,亚马孙河、拉普拉塔河的位置

2、拉丁美洲东西地形是差异。

3、拉丁美洲气候类型及分布特点

4、拉丁美洲的主要矿产资源及其分布特点

5、巴西农业、人口和城市分布的特点

二、学习过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同期,下图所示国家成为所在大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国。

(4)简述该国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

(5)说明该国有利于花卉生长的自然条件。

(6)概述该国发展花卉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三、反思总结

巴拿马运河:

1.位置:地处巴拿马地峡最窄处,为世界第八奇迹。

2.意义: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运河的通航使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航程缩短14500万公里。

3.概况:总长82公里,宽152~304米,水深13.5~26.5米。1914年8月15日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运河的主权于1999年交还巴拿马,

4.开凿的有利条件:位于中美地峡最狭窄处,水平距离短;地质构造位于地堑上,开挖土石方少;工程造价低,省工时。

5.巴拿马运河与苏伊士运河的比较:

运河大洲分界线所属

国家沟通

大洋避免绕

行航线缩短

航程通航能力长度凿通地峡两端

港口

巴拿马运河南、北

美洲巴拿马大西洋

和太平洋南美大陆南端的麦哲伦海峡14500km5~~10万吨级81.3km中美地峡科隆(北)、巴拿马城(南)

苏伊士运河亚洲和

非洲埃及连接地中海与红海,沟通印度洋与大西洋非洲

好望角8000~~

10000km左右25万吨级以下173km苏伊士地峡塞得港(北)、苏伊士港(南)

四、定时检测

1.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

A、安第斯山脉B、阿尔斯山脉C、喜马拉雅山脉D、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2.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

A、尼罗河B、刚果河C、密西西比河D、亚马孙河

3.连接南北美大陆的天然桥梁是

A、巴拿马运河B、西印度群岛C、中美地峡D、墨西哥高原

4.下面既是国家首都,又是港口的是

A、巴西利亚B、布宜诺斯艾利斯C、墨西哥城D、纽约

5.南美大陆上,同纬度的东部和西部气候差异很大,主要的原因是

A、受海洋影响B、受海陆分布影响C、受季风影响D、受地形影响

6.南北美洲的地形分布特点是

A.西部为平原,中部为高原,东部为山地B.西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东部为高原

C.大部分为高原,有“高原大陆”之称D.中部为高原山地,四周大多为平原

7.下图表示的是

A.苏伊士运河的剖面B.基尔运河的剖面

C.巴拿马运河的剖面D.伏尔加—顿河运河的剖面

8.蔗糖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有“世界糖罐”之称的国家是

A.巴西B.埃及C.古巴D.墨西哥

9.拉丁美洲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有

①巴西利亚②墨西哥城③圣保罗④布宜诺斯艾利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10.关于巴拿马运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的界线B.运河建造在巴拿马国境内

C.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D.运河是巴拿马和哥伦比亚的界河

课后练习与提高

11.有关拉丁美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巴西、智利和古巴等均属发达国家B.拉丁美洲各国均属于发展中国家

C.阿根廷的汽车和飞机制造业十分发达D.单一性产品经济在南美洲诸国中已不复存在

12.下列关于巴西的叙述,正确的是

A.首都是南美洲最大城市 B.森林蓄积量居世界首位

C.伊泰普水电站位于亚马孙河上D.咖啡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读下图,完成13—15题。

13.图中威尔逊天文台和南方天文台有良好的天文观察条件,主要原因有

①海拔高,接近天体②靠海,冬暖夏凉③地处高山,视野开阔④受洋流影响,大气稳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关于两天文台的正确叙述有

A.均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B.两地沿海地区终年温和湿润

C.两地均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D.两地沿海一地有寒流通过,一地有暖流通过

15.图中两处阴影区域为大渔场,其成因为

①②都与洋流有关 ③都为浅海大陆架 ④都有大河汇入、带来丰富饵料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读图(美国、日本、巴西、印度四国经济发展综合指标与人均资源拥有量示意图),回答16-17题:

16.图中序号分别代表的四国,正确的是

A.①美国②印度③巴西④日本

B.①巴西②日本③美国④印度

C.①日本②印度③巴西④美国

D.①印度②美国③日本④巴西

17.②国近年来迅速发展,引起全世界关注的行业是

A.钢铁工业B.棉纺织工业

C.旅游业D.计算机软件业

1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沙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是________沙漠,B是________平原,C是________高原。沿南回归线地形剖面图

(3)C高原的西南边缘建有大型水电站

________。

(4)南回归线以南B平原西部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主要成因是______阻挡了______风,使这一地区受______影响较小。

拉丁美洲学案参考答案

答案:(1)位于南美洲(西)北部,赤道从背部穿过(位于低纬地区或热带地区),西临太平洋。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多高峰。

(2)(地处低纬),雨量较充沛,(地势较高)常年光照充足,气候温暖,年温差小。

(3)通过航空运输,可以方便联系北美、欧洲等花卉消费市场,该国(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廉。(政府决策)推动花卉种植和出口。

1.A2.D3.C4.B5.A6.B7.C8.C9.C

10.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地峡的最窄处,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是世界重要的海洋航运的通道。运河位于巴拿马境内,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因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B

11.从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看,各国均属发展中国家。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有些国家的民族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比如巴西,钢铁、汽车和飞机制造业迅速发展;有些国家仍是单一产品经济,比如古巴,蔗糖作为本国的经济支柱。B

12.巴西首都巴西利亚是个新建城市,圣保罗为南美洲第一大城市;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地区,而森林蓄积量居世界首位的是俄罗斯;伊泰普水电站位于巴拉那河上(在巴西与巴拉圭之间)。D

13.C14.C15.C16.C17.D

18.在分析阿塔卡马沙漠的成因时,应着重从大气环流和洋流的影响方面分析;在分析南回归线以南拉普拉塔平原西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时,应着重从地形对气流的影响方面去分析。(1)副热带高压控制秘鲁寒流流经岸边,减湿

(2)阿塔卡马拉普拉塔巴西(3)伊泰普(4)温带大陆性气候安第斯山西海洋

第25课美洲与亚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第25课美洲与亚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课标要求:
以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合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教学目标:
一、熟悉东南亚国家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的由来与发展,记忆主要经济区域化组织的名称,立即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
二、掌握“正在形成中的欧、美、亚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格局”的史实依据。
三、通过认识亚洲、美洲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过程,理解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只有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才能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教学重难点:
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程以及经济区域集团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东盟
1、背景
Q:冷战下的东南亚局势?
(世界形势:美苏“冷战”严重影响了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东南亚各国期望摆脱超级大国控制,在地区和平的格局中求得自身的发展。
地区形势:东南亚地区地域广阔,国家众多,民族和宗教多样,冲突时有发生,加上受列强的长期殖民统治,二战后刚刚取得独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他们意识到只有各国消除矛盾,联合起来,才能发展经济、维护和平稳定,与大国保持平等关系。)
2、过程
1967年—————————————成立
1976年东盟第一次首脑会议————发展
1984年文莱加入
1995年越南加入扩大
1997年老挝、缅甸加入
1999年柬埔寨加入
2002年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深化
Q:东盟与欧共体有何异同?
(相同:都是在美苏冷战格局下,为摆脱大国控制,谋求平等地位而进行的;都是吸取了本地区冲突或战争影响经济发展的教训,认识到地区经济合作的必要性;都正式成立于1967年并逐步扩大和深化的。
不同点:建立初期的目的不同;组织形式不同;决策方式不同。)
3、影响
政治:P174
经济:P174
东盟是亚洲第一个囊括本地区全部国家的区域经济组织。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
1、背景原因
世界形势:20世纪80年代末,欧共已日趋成熟,成为能够与美国抗衡的世界重要一极力量。它的成功促进了更多区域集团的出现,亚洲的经济区域化也已经起步,这些都对美国的经济构成了严重的挑战。
地区形势:美国需要应对来自欧亚的挑战,而加拿大和墨西哥也需要应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地区经济合作显得更为必要。因此三国开始走向经济合作,以加强交流,优势互补,谋求本国更好地发展。
2、成立
1992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签订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域组织。该协定从1994年开始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3、宗旨
Q: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宗旨是什么?
(取消贸易壁垒;创造公平的条件,增加投资机会;保护知识产权;建立执行协定和解决贸易争端的有效机制,促进三边合作与多边合作。协定规定了时间表,即15年内逐步消除贸易壁垒,实施劳务和商品的自由流通,形成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集团。)
Q: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共体的区别?原因何在?
(从目标上看:欧`的三个目标是:1999年建成经济货币联盟,发行单一货币,建成欧洲中央银行;实施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实行司法内政合作等方面的政策。
北美`的三大目标是:促进美国经济复兴;加快墨西哥的经济改革;阻止加拿大经济衰退。其中复兴美国经济是根本,也是北美`赖以发展的基础。
从组织结构看:欧`是体制性的。自成立以来,组建了关税同盟,实施了共同的农业政策,创建了欧洲货币体系,建成了欧洲统一大市场和欧洲联盟,并组建了一套超国家机构等等。
北美是半机制性的。没有正式的组织,没有关税同盟,贸易区成员之间只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
原因在于合作的三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美是超级大国,加拿大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墨西哥只是属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
4、评价
Q:有人说墨西哥加入这个组织,是快速进入发达资本主义俱乐部的捷径,也有人说这是带来灾难的“特洛伊木马”,结合教材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促进了三国经济的交流与合作。它的作用主要在于三国经济的互补性。美国和加拿大作为发达国家,主要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墨西哥作为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由于各成员国发展水平的差异,政治、法律等社会环境的不同,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对欠发达的墨西哥而言。如关税减免问题,短期内关税的降低,大量产品的涌入,使缺乏竞争力的墨西哥经济受到巨大冲击。)
Q:发展中国家加入区域经济组织和发达国家合作有何利弊?
(有利的一面:(1)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吸引外资的条件和机会,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资金短缺问题。(2)为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外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使其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增长迅速。(3)有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就业问题。(4)促使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5)提供了在更广泛的领域内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拉动了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6)推进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改革,加速民主化进程。
不利的一面:(1)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并承担着较大的金融风险。(2)发达国家将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以及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使其良好的自然环境受到污染。(3)使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受到冲击和削弱,国家经济安全受到挑战。)
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升级,使经济发展水平悬殊的国家合作新模式出现,北美自由贸易区就是世界上第一个这种类型的组织。
三、亚太经合组织
1、背景
Q:成立的原因?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亚洲太平洋地区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在世界经济发展重心逐渐东移以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日益明显的背景下,亚太各国走向联合。)
2、成立及发展过程
(1)1989_年,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了有澳大利亚、日本、美国等12个国家的外交和经济部长参加的第一届部长会议,宣告亚太经合组织正式成立,简称APEC。
(2)1991年,中国和中国台北、香港加入该组织
3、亚太经合组织的特点、原则及合作方式
特点:
(1)从性质上讲亚太经合组织只是一个经济合作贸易合作论坛,不具备实际管理职能。
(2)所有进程与决定都是在自愿、自主、灵活与协商量致的基础上做出的。
(3)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两个轮子一起转动,以促进共同发展。
(4)非他性的经济合作,奉行“开放的地区主义”
(5)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落实贸易投资自由化目标上,具有不同时间表。
原则:
相互尊重和平等原则;开放的地区主义原则;协商一致和自愿原则;以渐进方式实现目标的原则等。
合作方式:
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合作方式,与就是人们常说的APEC方式,其特点为: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遵守自主自愿原则;单边行动和集体行动结合等。------这些做法照顾了合作伙伴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使他们不同的权益和要求得到较好的平衡。
4、影响
Q: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和发展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作用)
(促进了亚太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促进经济发展和共同繁荣,使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大大提高
充分尊重成员国的主权和多样性,开创了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
Q: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和发展对中国有什么影响?中国跟亚太经合组织的关系怎样?
(中国是亚太经合组织中人口最多、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地多是中国是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的合作关系,在亚太地区建立稳定、便利的贸易投资环境,对于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自1991年加入中国是亚太经合组织以来,中国全面参与中国是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并于2001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了第9届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为中国是亚太经合组织的合作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提高了中国参与国际合作的能力。)
(小结)
Q:现代世界经济领域活跃着哪些重要的区域经济集团?它们对世界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欧盟、东盟、中国是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等。这些区域经济集团的建立,说明欧、美、亚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格局正在逐渐形成,也说明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
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的发展,世界经济出现了多极化趋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北美、西欧和东亚三大经济力量相互竞争的局面,影响了世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