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复习教案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07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复习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复习教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鲁教版教学案第17讲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探究点一人口增长模式

1.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为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2.人口增长模式的四阶段

阶段主要特征出现时间形成原因

原始低增长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低,波动大,人口增长处于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状态农业社会时期农业丰收和和平年代,人口增加;灾荒、战争和瘟疫流行年代,人口下降

加速增长人口出生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死亡率迅速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人口急剧增长工业化初期科学技术的发展使食物供应稳定增长,某些疾病得到控制,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平均寿命上升

增长减缓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下降并达到低水平,自然增长率降低,人口增长速度趋缓,人口平均寿命上升欧美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前后,发展中国家目前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和家庭观念转变,各种社会保险和福利事业的发展、国家人口政策的实施等,导致出生率下降

低速增长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有些国家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现代的发达国家,如德国、英国和法国等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和生活观念的变革

注意:多数人将这四个阶段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称为“原始型”、“传统型”、“过渡性”、“现代型”,以后遇到“原始型”、“传统型”、“过渡性”、“现代型”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应该明确其含义,进而解决相应问题。

例1下图为甲、乙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图。据此回答⑴-⑶题。

⑴目前与甲国1890~1920年人口再生产类型相同的国家是()

A.韩国B.古巴C.新西兰D.埃及

⑵乙国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自然灾害频繁,饥荒严重B.政局动荡,长期战乱

C.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大D.抚养孩子成本上升,夫妇不愿多生孩子

⑶由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A.目前甲国城市化水平高B.乙国可能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C.目前甲国为人口净迁出国 D.目前乙国劳动力短缺JAB88.cOM

命题意图:本题综合考查了人口增长模式图的识别、不同类型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差异、人口增长中存在的问题等相关知识,基本涉及到了本探究点的所有内容。

解析:⑴题,由图形知甲国在在1890年—1920年间,出生率明显下降,死亡率仍处于下降阶段,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下降,表现为“增长减缓”的特点;而所给四个国家中,韩国和新西兰均为较发达国家,处于低速增长阶段;古巴是较为贫穷的国家,处于“加速增长”阶段;只有埃及符合题意。⑵题,乙国1950年以前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表现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点;而1950年-1970年,死亡率迅猛下降,出生率仍然很高,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在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猛下降,人口增长势头得到缓解,结合我国的国情分析,乙国应是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即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大的原因。⑶题,由于甲国在1920年以后人口增长类型已经进入到低速增长阶段,故为发达国家,其城市化水平高,人口流动以迁入为主;而乙国是中国,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

答案:⑴D⑵C⑶A

探究点二人口结构

例3(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海南卷)下图示意四个国家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读图,完成⑴~⑵题。

⑴图示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①B.②C.③D.④

⑵图示四国中30—39岁人口数量从少到多依次是

A.①③④②B.②④③①C.④②③①D.①②③④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同时培养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析:⑴本题组通过人口金字塔图,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数量的变化。第④幅图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是年轻型,可以看出底部很宽,所以出生率较高,上部很窄,可以看出老年人少,但不能说死亡率高。由于上窄下宽,可以看出自然增长率很高。⑵千万要注意金字塔图的底部的横坐标,①图的人口数量单位是“百万”,其余三幅图的单位是“千”,还要注意②图横坐标上的每个格表示50千人,③④两幅图横坐标上的每个格表示100千人。另外,四幅图中30—39岁人口数量在纵坐标中都是两个柱状。

答案:⑴D ⑵B

读某三国人口年龄及性别构成示意图(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⑴据上图,三国人口性别构成所表现出的共同特点是 。?

⑵A、B、C三国,人口出生率最高的是,判断依据是 。?

命题意图:人口金字塔图使学生理解的难点和重点,本题进一步考查了其判读方法。

解析:该题以三个不同国家的人口年龄及性别结构图为设题背景,分析三国的性别构成特点以及人口增长特点、人口年龄构成特点。

答案:⑴各年龄段男女人口所占比重基本平衡 

⑵A 新出生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 

探究点三人口问题 

1.人口问题总体上是指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不相协调、人地矛盾激化而产生的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问题的总称,不仅包括人口过多的问题,也包括人口过少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人口迅速增长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随着人口数量增长,当今世界面临着许多人口问题,现汇总如下:

国家

问题

影响

措施

发展中国家

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加大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导致积累减少,经济发展速度降低,生活水平上升缓慢甚至下降,使穷国更穷,不利于提高人口质量计划生育

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不利于人口、经济、教育、就业、环境等问题的解决

发达

国家

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不足、国防力量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等社会问题

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人口老龄化

2.人口老龄化问题——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超过10%或65岁以上人口超过7%即为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本质上是一种进步现象,二战后和平与发展是总趋势。

3.在我国的表现——两个方面a、人口基数大,增长快;b、人口老龄化进程迅速。我国将计划生育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因为我国的人口形势严峻。现阶段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和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例4(2011年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读某国2008年各年龄组人口数及男女性别比例表,回答⑴—⑵题。

年龄组人口(万人)占总人口比例(%)性别比(女:男)

0—4904.76.3100:l05.8

5~9648.14.5100:l04.8

10-14689.44.8100:104.4

15~l91020.77.1100:l04.1

20-241276.48.9100:l02.4

25-291147.58.O100:100.2

30-341049.37.2100:97.9

35-39970.26.8100:97.1

40-44980.46.9100:93.1

45-491195.58.3100:89.1

50-541094.87.6l00:83.1

55~59935.06.5100:77.3

60-64489.83.4100:70.0

65-69660.24.6100:58.2

≥701298.79.1l00:41.7

合计14200.9100100:86.1

⑴表中数据反映的国家及该国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

A.俄罗斯/现代型B.孟加拉国/传统型C.芬兰/现代型D.印度/传统型

⑵以下各项,不符合该国人口状况的说法是

A.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B.性别比失调现象由来已久

C.劳动力后备资源不足D.人口过多,应该控制人口增长

一、单项选择题

(2011届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二次联考)下图为国家经济发展时期与其人口数变迁的统计图。试根据此图回答下列1-2题。

1.图中各曲线中所代表的意义,正确的是()

A.①=出生率;②=死亡率B.②=出生率;③=人口变化数

C.①=人口数变化;②=死亡率D.①=人口数变化;②=出生率

2.关于此统计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过渡期时,人口增长迅速

B.过渡期时,死亡率高于出生率

C.工业前期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均高于工业后期

D.工业期时,出生率下降,但人口数仍然持续增加

(2011届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2011.5)图5为“2007年中国人口百分比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1题。

3.关于我国人口构成比例特征及其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男性比例大——传统生育观念影响②乡村人口比例大——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③劳动人口比例大——人口自然增长率低④人口老龄化——社会负担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1福州模拟)如图为人口增长统计图。读图,回答11~13题。

4.图中Ⅰ所处的人口增长阶段是()

A.原始低增长阶段B.加速增长阶段

C.增长减缓阶段D.低速增长阶段

5.目前欧洲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类似于()

A.ⅠB.Ⅱ

C.ⅢD.Ⅳ

6.对图中人口增长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可能是Ⅰ

B.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较重的是Ⅱ

C.最适宜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家是Ⅲ

D.社会经济和生态压力最小的是Ⅳ

(2011青岛检测)生育率是指一定年龄内每千名育龄妇女所生孩子数。下图是我国各省不同年代生育率分布的盒形图,盒内的分隔线为中位数,线段向上至最大值,向下至最小值。读图,回答7~8题。

7.该图说明我国()

A.人口增长率有加快的趋势

B.人口总量有减少的趋势

C.人口出生率有下降的趋势

D.人口生育率的省际差异有增大的趋势

8.影响我国生育率变化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的推进B.城乡人口迁移

C.人口老龄化D.国家人口政策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图1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据此回答1-2题。

9.关于该生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

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

10.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

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

(2011届河南省洛阳、安阳两市高三统一考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于2010年11月1日零时开始,现在正如火如荼的进行。查清人口的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可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图5是我国2005年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读图回答12~14题。

11.图中M处年龄段有明显的凹陷,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战争B.自然灾害

C.经济水平D.人口政策

12.该图反映了我国当前人口面临的问题是()

A.劳动力短缺B.就业压力大

C.男女性别比重严重失调D.地区分布不均

13.图6所示我国不同时期三个年龄段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能正确反映图5:人口金字塔结构图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读10万年以来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图,完成14—15题。

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

14.世界人口增长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变化,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①农业革命以前,世界人口增长较快②农业革命之后,世界人口数量一直高速增长③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前,人口数量总体来说在增加,但后期速度减慢甚至停止增长④10万年以来世界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是不相同的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15.产业革命改变了人口增长,具体表现为()

A.人口出生率以较快速度下降B.人口死亡率以较快速度下降

C.由快速增长向迅猛增长转变D.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较低的自然增长率

二、综合题

16.(2011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新课程教学质量抽样监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200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3.04‰,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0.10‰;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1.08岁;妇女总和生育率0.95;全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286.83万人,占户籍人口20.80%。上海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以来全市约少生700万人口。

下图是上海2000年和2005年外来常住人口统计图。

(1)概述图中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在中心城区与郊区的变化情况。(3分)

(2)据材料分析上海市属于哪种人口增长模式?该模式的突出特征是什么,(4分)

(3)从城市规划建设和城市交通建设筹方面分析上海市大量外来常住人口积聚在中心城外围和近郊区的原因。(3分)

17.(2011届上海市十三校联考,201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2008年6月10日,中国优生优育协会会长秦新华在上海表示:由于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等政策,目前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已降到1%以下;但我国人口增长的势态不容乐观,人口数量仍以每年800万到1000万的速度增长,新生儿每年出生1600万到2000万。

材料二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资料图

⑴图示省、市、自治区中,死亡率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最低的是____________。仅利用图中信息分析这个省或市或自治区人口死亡率最低的可能原因。(4分)

⑵图示各省、市、自治区中,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是____________,最少的是_________。并解释这个省或市或自治区净增人口最多的原因。(3分)

⑶分析上海的出生率比北京高,而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低的原因。(3分)

⑷对比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性,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8.(2011江苏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26日发布的“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我国出生人口1608万,出生率为12.14‰;死亡人口935万,死亡率为7.06‰;自然增长率为5.08‰。

材料二 我国隔5年的65岁及以上人口增长示意图(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7%,则出现人口老龄化)。

(1)根据材料一描述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中存在的何种人口问题?从图中看出该问题产生的时间大约在________年,导致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______________。

(3)下面漫画反映出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长大以后问题就更明显了”表现在哪些方面?

(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应包括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4.学生只要读懂图,读取人口死亡率、人口出生率以及人口自然增长率,可以直接得出正确答案为A。

A

5.读图,从图中读取人口死亡率、人口出生率以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结合人口增长的类型,可以推断出正确答案为B。

B

6.从图中读取人口死亡率、人口出生率以及人口自然增长率,得出Ⅱ为“三低”型,推断出其“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较重”,故正确答案为B。

B

7.解析:中位数代表总体的中等情况,由图可知从1965~2005年生育率在不断下降,人口增长率有减慢趋势,人口总量在增加。

C

业压力大,故B正确。

B

13.图中表现出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人口出生率下降,出生的人口总数占总人数的比重出现了负增长,青壮年增长的比重较小,在人口增长的惯性的影响下,高龄人口增长明显。故C正确。

C

14.C据图可知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较少,增长缓慢;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前,人口数量总体来说在增加,但后期速度减慢甚至停止增长;工业革命后,人口数量又增加。总体来说,10万年以来世界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是不相同的。

15.B产业革命带来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生产力的大发展。随着社会向工业化的发展,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医疗卫生不断得到发展,死亡率明显下降,平均寿命也随之上升,世界人口增长加速。

16.(1)中心城区外来人口数量少于郊区(或郊区外来人口数量多于中心城区);中心城区人口增长幅度远低于郊区人口增长幅度;郊区西、南郊人口增长快于东、北郊区(3分)

(2)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4分)

(3)大批企业迁至郊区;城市外围和近郊区大量商品住宅的建设;城市道路和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线向城市外围和近郊区延伸(3分)

17.⑴上海(1分)宁夏(1分);因宁夏出生率比上海高,人口年龄构成中,老年人口比重相对较少(1分),同时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生活水平提高,所以死亡率较低(1分)

⑵江苏(1分)上海(1分)因为在这5个省或市或自治区中,江苏人口基数最大(1分)

⑶上海出生率低,青少年占人口总数比重小,加大了上海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比重(1分);是我国第一个进入人口老龄化的直辖市。严重人口老龄化使得上海市人口死亡率高(1分);出生率低而死亡率高,所以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甚至是负增长(1分)。

⑷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人口出生率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人口出生率较高(1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1分))

(3)性别比例失调(偏高、升高),造成将来部分男性结婚困难,影响社会秩序和安定,并对就业和社会经济结构造成破坏。

(4)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完善养老保障制度;严格控制人口出生性别比例;提高人口素质。

相关阅读

高一地理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一地理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教案)
一、教材分析
课本先展示图片,然后讲了世界60亿人口日,世界人口年增长量、以及人口比较多的国家,使学生对人口增长的概念有个大概的认识,并对人口形势的严峻性产生震撼。
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可看作对课本前面情景的进一步认识,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增长越来越快,产业革命与二战是两个人口增长的分水岭,并让学生思考其深层次原因
关于第二部分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我认为应该把各阶段对应的模式及特点统一起来讲,第一阶段对应原始型、第二阶段对应传统型、第三阶段对应过渡型、第四阶段对应现代型,并把各阶段的生产力状况、人的寿命也作比较,然后让学生考虑各模式和阶段在什么地区和国家或什么时代存在。
第三部分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可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对应的人口模式入手进而讨论会引起什么人口问题,关于人口问题的概念,不仅包括人口增长过快、数量过多引起的人口问题,也包括人口增长过慢、负增长以及人口过少引起的问题,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应采取什么措施可让学生讨论解决。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世界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
2.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学生学会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状况。
2.通过地图,能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3.根据有关人口统计数据,学会绘制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世界人口问题,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2.通过读图、绘图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状况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难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对人口知识有所了解,但不是很深入,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等知识还不了解,本节运用本地资料,绘制表格,探究人口的增长模式,认识什么是人口问题,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有哪一些,怎么解决等。
五、教学方法
通过合作和交流,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知识,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人口图片。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准备探究学习。
七、课时安排:1--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1999年10月12日,“地球村”第60亿位居民降生。为提醒世界人民和各国政府共同关注人口问题,联合国把这一天定为“世界60亿人口日”。2001年4月,联合国《全球人口预测报告》中指出,目前全世界每年净增人口7700万,其中印度、中国、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每年净增人口就占全球净增总数的一半。
预计到2030年全球人口将超过80亿。
问题:你认为世界人口增长有规律可循吗?你能说出21世纪人口增长的趋势吗?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将找到答案。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1—1---2“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图”,可知世界人口的增长过程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那三个历史阶段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呢?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字和表1—1—1、1—1—2、1—1—3,思考并填写下表:

历史阶段人口增长特点原因
(古代)
产业革命前
(近代)
产业革命后
(现代)
第二次大战后
在完成表格内容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知识窗---人口爆炸:世界人口年平均递增20%意味着什么?”以增强学生的人口意识。
二.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1—1---4和图1—1---5及教材文字,思考: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模式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其特征分别是什么?学生看在书思考并填写下表:

人口增长模式历史阶段特征原因地区
分布人口年龄结构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平均寿命
原始增长阶段
加速增长阶段
增长减缓阶段
低速增长阶段
在完成表格内容后,引导学生讨论,思考: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为什么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因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人们逐渐摆脱了完全依赖自然环境的状况,人们的营养水平和保障生命的各种条件,特别是医疗卫生条件得到解决改善,也就是人们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可见。生产力的发展对死亡率的作用是最直接的。
2.在分析人口增长模式时,为什么往往要分析“人口年龄性别构成”?
在分析人口增长模式时,要分析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这涉及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对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出生率,与适龄妇女生育率有关,因而需要了解被分析地区的人口中育龄妇女的比重;死亡率,在其他因素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老年人口比重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而这些都可以从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图中了解到。
3.什么是人口金字塔?
人口金字塔是形象地表示某一人口的年龄和性别构成的图形。水平条代表每一年龄组男性和女性的数字或比例。金字塔中各个年龄性别组相加构成了总人口。人口金字塔可以用1岁(也可用0----4岁或0----5岁等)年龄组的数据绘制。
4.常见人口金字塔有哪几种类型?(教材图1---1---5)
①快速增长型,从人口金字塔看,年轻人占总人口的很大比例。
②缓慢增长型,人口金字塔表现为,年轻人占比例减小。
③静止型,各年龄组的人数大致相等,老年组人数逐渐减少。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5活动1、2、3。
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字,思考:当今世界人口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有何不同,分别会对其社会、经济的影响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看书,思考并填写下表:
人口问题表现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在学生完成表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7活动1、2、3。
学生总结感受收获: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1.环境因素中影响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环境因素B.自然环境因素C.自然灾害D.环境污染
2.关于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率较高,是因为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造成的
B.欧洲各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小于零
C.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为负数
D.非洲一些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或接近4%
3.目前欧洲的德国、匈牙利等国人口连续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很少B.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劳力缺乏
C.政府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D.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4.现在俄罗斯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原始低速增长阶段B.加速增长阶段C.增长减缓阶段D.低速增长阶段
5.欧洲不少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处于低速增长阶段,带来的后果是()
①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世代交替减缓②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很短,世代交替加快
③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劳动力不足④人口年龄结构呈青年型,劳动力就业困难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6.读下列柱状图(资料来源:第四次、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回答:
(1)上海市人口增长幅度超过全国平均增长幅度,从人口增长考虑,其主要原因是
;结合你所了解的生产生活实际,分析其对上海发展的影响:
有利的方面:;
存在的问题:。
(2)与全国相比,在人口年龄结构中,上海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分析该人口问题给上海带来的社会问题有
。你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A2.A3.D4.D5.B
6.(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吸引外地人口大量迁人提供劳动力和人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易造成人口拥挤,人口压力大,社会治安混乱等
(2)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老年人本身问题增多采取措施吸收外地劳动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那么,能够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正确认识人口迁移客观存在及其正、负影响。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
九、板书设计
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1、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特点
(1)总趋势:不断增长
(2)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不同
二、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
1、构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
(1)划分依据:依据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人口增长总体趋势: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转变
(3)划分:原始低增长阶段、加速增长阶段、增长减缓阶段、低速增长阶段
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1.教材插图反映的地理信息
2.人口问题的空间表现
十、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状况。通过地图,能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根据有关人口统计数据,学会绘制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同时也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应该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了解世界历史上人口增长状况
2.运用图表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
3.通过数据和图表资料,分析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状况
4.分析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二、预习内容
(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阅读P2-课文、图表和“知识窗”内容,填写下表
历史阶段增长速度原因
古代十分缓慢
近代速度加快

现代迅速增长

(二)、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转变
阅读P4-5课文和图1-1-4、图1-1-5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列表比较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

主要特征出现
时间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目前
分布区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
增长率人均
寿命人口
增长
原始低增长阶段
加速增长阶段
增长减缓阶段
低速增长阶段
2.读课本P4图1-1-5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形状与人口增长模式完成
增长阶段加速增长阶段增长减缓阶段低速增长阶段
金字塔形状特点塔底
塔尖
寿命
举例
类型()型()型()型
3.人口增长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的转变首先从开始的;人口向第四阶段的转变是靠的实现的。
(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阅读P6“图1-1-62001年世界各国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P6-7课文及图表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世界人口问题最为突出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列表比较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国家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对社会的影响采取的对策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口增长状况及原因。
2、读懂人口增长模式图、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并分析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的主要特征、地区分布及其形成原因。
3、读世界各国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图,探究不同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
学习重难点:人口增长模式和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多媒体展示、讲练结合、总结归纳
二、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自主学习
1、产业革命前,________水平十分低下,人们抵御灾害、疾病的能力很差,人口增长_______。
2、产业革命后,由于_____发展和对______的需求量增加,生活条件改善和医疗卫生技术进步,导致人口_______下降,平均寿命延长,世界人口增长速度_______。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_______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________条件大大改善,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等原因,世界人口特别是________国家人口迅速增长。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有人惊呼人类进入“_________”时代。
问题探究
1.图1-1-2“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及表1—1—1至表1—1—3“古代、近代和现代的人口增长”反映了人口增长的什么特征?

2.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知识点二、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
自主学习
1、人口增长模式的概念和意义
(1)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为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2)该模式将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体现了人口增长由___出生率、___死亡率、___自然增长率向___出生率、___死亡率、___自然增长率转变的过程。
2、人口增长的转变
阶段原始低增长阶段加速增长阶段增长
减缓
阶段低速
增长
阶段
人口增长模式“”模式(原始型)“高低高”模式(传统型)“高低高”模式(传统型)“”模式(现代型)
人口年龄结构



平均
寿命
较短
继续
延长进一步
延长
目前分布地区少数生产方式落后的
非洲东部的

等国家大多数的
国家____、____、
____等欧洲发达国家
问题探究
1.人口增长第一阶段与第四阶段都是低增长阶段,它们有什么不同?

2.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出现了人口出生率下降趋势,为什么?

3.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知识点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自主学习
1、当今世界上存在着严重的人口问题,尤以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引起的问题最为突出。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极不平衡,__________国家人口持续增长势头居高不下,__________国家人口数量已保持相当稳定。
2、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
(1)问题:发展中国家大多面临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比重过大等问题。
(2)影响:人口增长过快,会加大对______、就业、______和环境等方面的压力,同时也不利于提高_____。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造成巨大的 __________,不利于_______、经济、______、就业、_______等问题的解决。 
(3)措施:实行__________政策。
3、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
(1)问题:发达国家普遍的人口问题是
_________和_________。
(2)影响:人口老龄化会带来_________、
_________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3)措施:一些发达国家采取_________
政策,并接纳来自海外的_______。
问题探究
1、当今世界人口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世界人口年龄结构严重失调的表现是什么?

三、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
1.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
A.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B.人口生育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C.新出生人口的百分比 D.人口生育率与出生率相减的得数
2.在人类社会初期,人口增长十分缓慢,原因是()
A.出生率很低B.死亡率很高 C.人类自觉地实行计划生育D.出生率很高
3.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往往是不同的,下列不属于其形成原因的是()
A.人口数量的多少B.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 
C.社会、经济的差异 D.文化环境的差异
4.产业革命后,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减少 B.没有战争 C.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D.农业的发展
5.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A.人口增长过快B.人口增长缓慢和老龄化问题 
C.失业问题D.居住条件差的问题
6.读“人口增长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人口____,计算方法是_______。
(2)图中自然增长率较低的是___两个阶段,自然增长率较高的两个阶段是___,其中___之间的虚线处最高,其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C、D两阶段死亡率最低,至____阶段死亡率又有所上升,这是因为____造成的。
(4)我国正处于___阶段。我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比较快,这是我国大力开展_____工作的结果。
课后练习与提高
读下图,分析回答1~3题。
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
1.工业革命以前,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是比较缓慢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低B.人口死亡率低
C.人口死亡率高D.生产力不发达,经济基础落后,人类生活水平、健康水平低
2.20世纪后半叶开始,世界人口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主要原因是
A.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迅速B.全世界死亡率降低
C.发达国家死亡率降低D.广大亚非拉国家及其大洋洲的人口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
3.从图中,我们可以分析得知,人口增长具有一定的规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不具有阶段性的特点
B.人口增长的速度从历史到现在速度在不断加快
C.人口数量加倍,需要的时间越来越少
D.人口的增长是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根本的联系
(07高考上海卷)右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判断4-6题。
4.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A.年轻劳动力过剩B.老龄化趋势显著
C.自然增长率上升D.人口出生率较高
5.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
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
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
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
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
6.人中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亚洲某国,最可能是
A.中国B.日本C.印度D.泰国
读“甲、乙两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图”,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两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20世纪中期以来,甲国人口增长快于乙国
②近些年来,乙国老龄人口比例小于甲国
③20世纪末,甲国人口再生产已进入“过渡型”
④乙国代表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增长情况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8.甲、乙两国人口的变化可能产生的主要问题有
①甲国的社会负担加重②乙国城市化进展减慢
③甲国劳动力严重短缺④乙国的环境污染加剧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万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据此回答9—10题。
年龄0—14岁15—59岁60岁以上总计
甲人口数(人)20006500150010000
死亡率(%)0.60.62.50.885
乙人口数(人)3500600050010000
死亡率(%)0.80.72.20.81
9.下列说法与表格数据相符的是
A.甲地表示发展中国家,乙地表示发达国家
B.各年龄组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小于乙
C.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10.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A.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
C.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D.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
11.阅读下列人口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1)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____‰;在A、B、C三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____国,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04年约6‰)相似的是____国。
(2)与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____(单项选择)
A.非洲B.亚洲C.欧洲D.北美洲
(3)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在图2中标出A点,以表示A国15岁以下、65岁及以上人口年龄构成。

(4)分析图1和图2可以看出,A国人口问题主要是____和____等。
12.阅读“中国1949年以来人口变化”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从中国人口变化曲线图上可以看出,我国1949年以来的人口转变过程可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人口加速增长阶段,1949-1957年;第二阶段:人口负增长阶段,1957-1961年;第三阶段:人口高速增长阶段,1961-1970年;第四阶段:人口减速增长阶段,1970-1980年;第五阶段:人口波动增长阶段,1980-1991年;第六阶段:人口低速增长阶段,1992年至今。
⑴中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开始于哪年?

⑵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有哪些?

⑶中国目前属于哪一种人口增长模式?

⑷比较20世纪50年代末和80年代人口增长特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人口数量发生变动的主要原因。
课内探究学案答案
知识点一
问题探究:1、图表直观地反应了人口增长的持续性和阶段性的特征。人口增长的持续性是指纵观世界人口的发展历史,其总趋势是人口不断增长。人口增长的阶段性是指世界人口增长经历了古代、近代、现代等不同的发展阶段。
2、人口增长受社会、经济、自然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生产力水平是决定性因素。
知识点二
问题探究:1、第一阶段的低速增长是由于高死亡率造成的,属于原始型的增长模式;而第四阶段的低速增长是由于低出生率造成的,属于现代型的增长模式。
2、主要是由于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和家庭观念开始变化,家庭结构由多子女的大家庭向少子女的小家庭转变。此外,各种社会保险和福利事业的发展,也是导致出生率下降的原因。
3、我国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
知识点三:
问题探究:1、目前,发展中国家人口约48亿,人口基数大,且人口自然增长率居高不下,导致世界人口增长过快。
2、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中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发达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中人口
4.解析:仔细阅读该国的“人口金字塔”图,该国人口的增长和构成的变化最为显著的特点是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年轻人口的比重则基本没变化。
答案:B
5.解析:阅读该图,老年人口的比重上升的快,说明了该国的人口平均寿命延长,同时右侧女性老年人口的比重高于左侧男性老年人口的比重,说明了女性人口的寿命更长。
答案:A
6.解析:通过阅读该图,可得出1980年以来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一直比较稳定(低),而老年人口的比重又较高,判断为发达国家。答案:B
7.解析:根据甲、乙两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图,可判断甲国应为发达国家,乙国为发展中国家,故②、④两种说法是正确的。
答案:C
8.解析:根据甲、乙两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图,可判断甲国应为发达国家,而发达国家的主要人口问题就是人口老龄化严重,从而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和社会负担过重等社会问题。
答案:D
9.解析:从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甲地60岁以上人口是乙地的3倍,因此甲地的人口死亡率较高。
答案:D
10.解析: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又不断提高,因此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明显加快。
答案:B
11.(1)30AC(2)A(3)略(4)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少年儿童比重大加大资源,环境,教育,就业等压力(任答三点即可)
12.⑴1963年。⑵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等。⑶目前中国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⑷20世纪50年代末出生率急剧下降,死亡率急剧上升,人口出现负增长。主要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和国家政策的失误,国民经济出现大萧条,人民生活困苦导致的。80年代人口死亡率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而出生率这有两次较大的波动,人口呈波动增长。原因是60年代人口高出生带来的滞后影响。

2.1.1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教学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高中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2.1.1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教学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阅读相关图表,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及原因,阅读人口增长模式图,运用本地人资料绘制图表,探究本地人口发模式及特点,学会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图表,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通过列表对比,分析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的特点及造成差异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看待人口转变模式;养成积极参与社会调查、进行社会实践的习惯,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过学生熟悉的“60亿人口日”这一事实,同时配有主题鲜明的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图片,凸显本节主题。结合《全球人口预测报告》材料,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关注事实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其内在的原因,使教材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教材的第一目“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首先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说明世界人口增长的历程,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世界人口增长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知识窗提出世界人口平均递增20%意味着什么?增长了学生对“人口爆炸”的直观感受。

教材的第二目:“人口增长模式”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习人口增长的基础知识。教材采取形式多样的表现方式,充分发挥图像的作用,首先展示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使学生对此形成感性认识,通过文字说明加深学生对内容的题解,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材重点 1.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2.人口增长模式

教材难点 通过分析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明确人口增长模式。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整理有关的人口图片和资料,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

。。。。。。

附件下载

2.1.1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拓展探究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1.1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拓展探究”,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一、材料: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从现存的唐代墓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95个唐代妇女的初婚年龄情况。

初婚年龄(岁)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9

33

妇女人数(个)

5

1

10

9

14

19

11

7

6

5

2

3

1

1

1

问题:

1.据此材料,唐代妇女的平均初婚年龄是多少?

2.唐代妇女平均初婚年龄比我国现代妇女法定初婚年龄大一些还是小一些?

3.初婚年龄与人口出生率有什么关系?

4.我国提倡晚婚晚育,对控制人口数量有什么作用?

我的思路:这是一道利用古代材料分析对比现代计划生育问题的题目,本题既有计算,又有分析解答。计算唐代妇女的平均初婚年龄的办法是每个年龄段的妇女人数乘以妇女个数,再将年龄和相加,除以总人数(即95人),就可以求出平均年龄。见下表。

初婚年龄(岁)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9

33

妇女人数(个)

5

1

10

9

14

19

11

7

6

5

2

3

1

1

1

年龄和

65

14

150

144

238

342

209

140

126

110

46

72

25

29

33

平均年龄:18.35

我国现行《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据此可以看出,唐代妇女初婚年龄比现行法定婚龄小。

初婚年龄小,意味着生育期长,初次生育时间提前,同时易造成出生率升高。以唐代妇女与现代法定婚龄相比,同是在180年的时间,唐代妇女生育10代人,现代妇女生育9代,少生一代人,可以大大缓解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压力。

二、材料:一般来说,女性人口比重高,育龄妇女占总人口的比重也高,这将使人口出生数增多,从而使人口出生率升高。

在工业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手工劳动者不需要接受较高的教育,因而参加劳动的人口年龄较轻,劳动力培训费用低廉,对家庭造成的经济压力较小,所以出生率高。相反,现代化大生产要求劳动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并接受系统的教育和技术培训,因而参加劳动的人口年龄较大,劳动力培训费用也比较高,对家庭造成的经济压力较大,结果导致出生率降低。

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程度高,对子女的依赖程度低,人们逐渐消除了“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出生率明显降低。

女性人口受教育程度越高,出生率就越低。因为受过较高教育的妇女受传统生育观的影响较小,易于接受少生、优生和优育的新观念。

问题:阅读上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1.想一想,为什么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2.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影响你们家乡的人口增长。

依据:这是一道有关人口增长的题目,它是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进行比较,然后找出二者不同的原因。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工业化程度高、经济发达,现代化大生产要求劳动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并接受系统的教育和技术培训,因而参加劳动的人口年龄较大,劳动力培训费用也比较高,对家庭造成的经济压力较大,结果导致出生率降低。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程度高,对子女的依赖程度低,人们逐渐消除了“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出生率明显降低。

发达国家女性人口受教育程度高,出生率就低。因为受过较高教育的妇女受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较小,易于接受少生、优生和优育的新观念。

拓展:发展中国家大多面临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以及0~14岁的儿童比重过大等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会加大对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压力,导致积累减少、经济发展速度降低、人们生活水平上升缓慢甚至下降,使尚未解决温饱的穷国更加贫困,同时也不利于提高人口质量。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不利于人口、经济、教育、就业、环境等问题的解决。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赞同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降低过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目前一般将65岁及65岁以上人口定为老年人口,并将一个国家或地区老年人口比重达到7%定为老龄化的开始,比重达到10%定为严重老龄化。由于人口增长缓慢,甚至持续减少,发达国家老年人口的比重几乎都超过10%。其中,意大利、瑞典等国老年人口比重已达18%左右。

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一些发达国家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并接纳来自海外的移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复习教案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复习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鲁教版教学案第18讲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探究点一人口迁移的判别与影响因素

属于人口迁移的人口流动一般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改变居住地。我国曾以户口是否发生变迁作为人口迁移的判别标准,这将随着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发生变化。二是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例如,旅游、探亲等短期人口流动就不属于人口迁移。三是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有时候常常把这作为判断是否发生人口迁移的重要标准。人口迁移按地理范围可分为国际迁移及国内迁移,按迁移方向可分为农村到农村、农村到城市、城市到农村、城市到城市的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有:

1.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2.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以及个人动机和需求等,也能影响人口的迁移;

3.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例1(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下图表示2000-2005年我国各省(市、区)实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回答⑴-⑵题。

⑴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的是当地

A.收入水平高B.远离东部C.人口数量少D.经济落后

⑵图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

A.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

B.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多

C.净迁移率打于10%的省(市、区)少

D.所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

解析:⑴读图,可看出A省(市、区)迁出率远远大于迁入率,人口迁出多,造成该省人口迁出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落后。⑵根据图中信息,迁入率最大值为18%,迁出率最大值为6.5%,迁入率最大值大于迁出率最大值,选项A错误;根据净迁移率=迁入率-迁出率,结合图可看出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只有2个,选项B错误;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只有3个,选项C正确;图示省区既有净迁入省区,也有净迁出省区,选项D错误。

答案:⑴D⑵C

探究点二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流向和原因

时期特点流向原因

二战前旧大陆→新大陆

已开发国家→未开发国家欧洲→美洲;非洲→美洲;

中、日、印度等国→东南亚、美洲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定居移民(减少),外籍工人(增多)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及石油产区西亚各国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性

注意:⑴一直为迁入地区的是:北美、澳大利亚;⑵一直为迁出地区的是:非洲;⑶由迁出地区转变为迁入地区的是:欧洲;⑷由迁入地区转变为迁出地区的是:南美洲;⑸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但为迁入区的是:中东。

例2(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图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⑴~⑵题。

⑴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A.迁入率持续上升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⑵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上海B.安徽C.湖南D.河南

⑴D⑵A

⑴根据图中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入率和迁出率随时间的变化可知,迁入率是波动上升,但不是持续上升,迁出率不是持续降低,机械增长率等于迁入率减去迁出率,机械增长率是总体上升,因而累积净迁入量逐年增加。⑵根据上题可知该省级行政区人口机械增长率加大,总体呈上升的趋势,结合四个选项,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上海,安徽、湖南、河南三个省是我国中部省区,人口是迁出为主。

(2011镇江模拟)下图代表中、印、美三国近年新增人口结构图。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图甲、图乙、图丙对应的国家依次是()

A.中国、印度、美国B.印度、中国、美国

C.中国、美国、印度D.印度、美国、中国

⑵据图丙所在国人口普查局统计,人口增长大部分发生在南部和西部地区。下列关于这两个地区人口增长的说法错误的是()

A.西部和南部环境优美

B.西部和南部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C.新兴工业发展迅速

D.西部和南部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⑴结合中、印、美三国的国情可知,美国人口自然增长缓慢,因此吸纳移民是其人口增长中的重要方式,如图丙所示;我国的民族构成以汉族为主,故新增人口也以汉族为主,如图乙所示。⑵美国西部和南部的环境优美,近年来新兴工业发展迅速,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从而吸引了相当多的人口朝这两地迁移,这种人口增长属人口迁移的结果,并非由于自然增长率高而导致。

⑴B⑵D

探究点三人口迁移的推拉力原理

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地区的生存环境很大的差别,产生迁移的吸引力(拉力)和排斥力(推力)。如下表所示:

城市拉力乡村推力

城市化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生活环境好就业机会少;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

城市推力乡村拉力

逆城市化环境污染重;人口密度大;失业率高;犯罪率高;建筑物密集;房地产价格高;交通拥挤环境质量好

例3造成人口流动的原因除流出地的“推力”(如气候严寒、文化生活落后等)和流入地的“拉力”(如生活条件好等)外,还要受到“中间阻力”(如技能、费用、亲情等)的影响。此外,人口的流动还会受到流入地“反推力”(如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的影响。据此完成(1)—(2)题。

(1)造成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的主要推力是()

A.乡村地区环境优美

B.地铁和高速公路向郊区延伸

C.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D.城市就业机会多

(2)造成我国“民工潮”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条件的差异B.人口密度的差异

C.人均寿命的差异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人口迁移的推拉力原理,同时通过本题材料进一步理解其内涵,在讲解过程中最好能够通过本题提供的题干材料加以引导。

解析:(1)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的内因主要是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外部因素是乡村环境和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城市与乡村间的交通已很发达。则主要推动力是城市环境质量下降。(2)民工是在城市短期打工的农民的俗称,他们远离家乡到外地打工主要是为了就业和获取较高的收入,所以说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是民工潮出现的主要原因。

答案:(1)C(2)D

探究点四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渔、副业的发展,为城市与农村的思想、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城市文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但盲目无序的流动人口增加了城市环境的压力。

3.人口迁移对促进社会发展的意义:可调整人口分布,对民族和种族的融合起重要作用;改变了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改变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扩大农作物的种植范围;促进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

例4((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读表完成⑴~⑵题。

年龄段(岁)迁出人数(人)迁入人数(人)

≥60700800

45~5916005000

25~44200030000

15~24240027500

0~146405000

⑴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

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

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

⑵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

A.环卫人员B.中小幼教师C.工程技术人员D.建筑设计师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人口迁移的特征及其影响,同时锻炼了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更好的适应高考的能力要求。

解析:⑴上表的人口迁移统计资料中可知,该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入大于迁出,净迁入(迁入-迁出)人口以中青年(15-44岁)为主,郊区人口增多,促使该城市郊区城市化加快,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郊区农业用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净迁入人口大于60岁的老人人口最小,因而对人口老龄化影响不大;又根据题干信息“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迁入人口学历较低,不利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是与该地区的人口迁移没有关系。即选C。⑵从表中可知,净迁入0-14岁年龄的人口也较大,结合题干信息“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中小幼教师,而其它环卫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建筑设计师这三种职业人员联系不明显。

答案:⑴C ⑵B

一、单项选择题

(2011安徽马鞍山模拟)2011年春运工作从1月30日正式启动,3月10日结束,为期40天,其中春节前15天,节后25天。据国家发改委、铁道部等部门介绍,2010年春运期间,全国旅客运量达到25.41亿人次,比上年春运增长7.7%。回答1~3题。

1.2010年春运的旅客流属于()

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

C.省际人口迁移D.人口流动

2.有关春运旅客流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春节前主要是从江西、贵州、四川、湖南、河南、安徽等民工输出大省前往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地区

B.春运客流构成主要是学生流、民工流和探亲流

C.春节后学生流向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杭州等高校集中地

D.农民工外出务工客流仍是春节客流的主要构成部分

3.每年春节期间铁路客运都要面临“春运”压力,其主要的原因是()

A.铁路运输速度慢B.铁路货运量大

C.民工人数多D.为了安全减少车次

(2011盐城模拟)下图表示人口数量变动状况(迁移差额率正值表示人口迁入),据此完成4~6题。

4.图中丙点表示的人口变动状况正确的是()

A.人口增加B.人口减少

C.变动较大D.基本不变

5.能正确反映西亚地区人口变动状况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6.能正确反映目前伦敦市区人口变动状况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2011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图7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回答7~9题。

7.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A.男女比例不平衡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

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8.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

9.该国可能是

A.中国B.巴西C.德国D.泰国

(2011届哈尔滨市高考复习质量检测)右图表示1978--2008年期间,甲、乙、丙、丁四个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10—11题。

10.甲曲线所代表的城市()

A.经济发展缓慢

B.因农业发达吸引大批迁入人口

C.2008年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

D.劳动力日趋紧缺,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城市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越来越小

B.乙城市人口迁出的数量远大于人口迁入的数量

C.丙城市非机械原因引起的儿童增长率在下降

D.丁城市越来越高的自然增长率降低了对外来人口的吸引能力

(2011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三教学测试二,2011.4)图4为“2000-2008年我国东部某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该市人口总量最大的年份是

A.2003年B.2005年C.2007年D.2008年

13.2004年后人口机械增长率开始明显下降的原因是该市

A.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B.出现逆城市化

C.产业升级和转移D.城市居住用地紧张

(2011连云港模拟)读下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所示2000年中国人口流动特征是()

①上海和江苏迁入人口之和与四川迁出人口大致相等

②农村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比重约为22%

③图中人口迁出的6个省份均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

④图中人口迁入的6个省份均位于东部经济地带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15.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对迁入区的影响是()

①提高城市化水平②改善环境质量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④增加交通压力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二、综合题

16.(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安徽卷,33)根据材料和图1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区。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

材料二《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2005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000万左右。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⑴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

⑵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

17.(2011汕头模拟)读下表,完成下列问题。

1985年7月至1990年6月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结构

注:性别比是指平均每100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如大于100,表明男性人数多于女性;若小于100,则说明男性人数少于女性。

(1)表中所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中,经济因素迁移人口的比重是________。其中又以________人员比例最高,且该时期的人口流动与以前主要受国家政策影响不同,主要是以自然地迁移为主。

(2)表中人口迁移的其他原因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等。

(3)在所有经济性人口迁移中,就性别而言,________性人口数超过________性人口数;在家庭人口迁移中,________性人口数超过________性人口数。这是由男性与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________不同造成的。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1.正确理解人口迁移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春运期间的旅客流属于人口流动。

D

2.春节前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地区的民工返回江西、贵州、四川、湖南、河南、安徽等民工输出大省。A项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A

3.结合材料分析可知,春运压力是由于民工人数过多导致的。

C

D

9.中国、巴西、泰国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欠发达,多为人口迁出地;德国是发达国家,经济发达,多为人口迁入地。正确答案是C。

C

10.由图可知,甲曲线人口迁移差额率为正值,表示有大量人口迁入,经济发达,故A项错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城市经济发展主要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人口迁移差额率为正值,人口迁入数大于人口迁出数,故C项正确;人口大量迁入,提供了大量劳动力,故D项错误。

C

第三产业转移的人口就达到22%,图中迁出的6个省份江西、安徽、河南、湖南都在第三级阶梯,图中迁入的6个省份都位于东部经济地带。

C

15.农村大量劳动力迁入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化水平提高,可以促进迁入地区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城市交通的压力,影响城市环境质量。

D

16.(1)考查工业区的变化和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服装加工基地,需要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较低,具有这些优势;加之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服装加工基地向安徽转移.而广东等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是人们向往的地方.所以人口向广东等省迁移。(2)考查产业转移的意义.产业转移有利于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吸引大量人口的迁入,从而加快城市化进程,提供城市化水平。

(1)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与安徽相比,广东等省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2)安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增加。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17.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表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作答。

(1)56.2% 务工经商

(2)生态移民 行政工作需要的高级管理人员统一调动

(3)男 女 女 男 社会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