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2013届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考点知识复习

高中优秀教案地理

发表时间:2021-05-07

2013届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考点知识复习。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2013届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考点知识复习》,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最新考纲 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3.自然灾害与环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4.防灾与减灾(主要自然灾害的适当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分析解读 1.呈现形式:图像取材服务于考查主题,多选用区域图、统计图、等值线图、剖面图等图形反映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2.考查内容:试题设计线索明晰,多从“某区域/某类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防治措施”的链条中选取某些节点设置问题;考查内容主题突出,多数试题中包含“分布特点/变化规律→形成原因”的因果关系问题,强调“地”与“理”的融合。3.设问结构:多数试题的设问采用“描述阐释+论证探究”的结构模式(第一步描述阐释:①根据图文信息归纳概括地理分布变化规律;②调动运用所学知识阐释其成因。第二步论证探究:应用性、实践性突出,多为探究性问题,如问题/危害、措施/对策/建议)。4.所选区域以我国为主,意在关注我国灾害多发的国情、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多以小区域微观切入。

第1讲 用辩证观点认识自然灾害

考点一 自然灾害及其类型

疑难剖析

1.自然灾害的发生与灾害损失

自然灾害的发生主要是自然的力量引发的,其与自然力量的关系及其灾害损失表现如下所示:

2.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的区别

按灾害发生的主导因素不同,可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类型自然灾害人为灾害

主导因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

基本因素致灾因子自然作用人类活动

承灾体人类和人类社会

典例地震、泥石流、滑坡等生产事故、交通事故、生活事故、战争和社会动乱等

3.自然灾害的分类思路

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分类思路也很多,主要有如下几种:

分类标准包括种类

按成因分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人为诱发灾害等

按表现特征分突发型灾害、缓发型灾害、过渡型灾害

按发展过程分原生灾害、次生灾害等

按承灾体的性质分城市灾害、农业灾害、矿山灾害等

按损失程度分轻度灾害、中度灾害、重大灾害等

即时训练 1.下表反映了粤、渝、新、晋四省区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四种灾害发生的强度(☆号越多,代表灾害强度越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区甲乙丙丁

粤☆☆☆☆☆☆☆

渝☆☆☆☆☆☆☆☆☆

新☆☆☆☆☆☆☆☆

晋☆☆☆☆☆☆☆☆☆☆☆

(1)判断甲、乙、丙、丁四种灾害的名称:

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丁____________。

(2)酸雨属于自然灾害吗?请说明判断理由。

考点二 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发生、发展规律

疑难剖析

1.自然灾害的特点

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其含义归纳如下:

特点含义

突变和渐变双重性自然灾害大多具有突发性特点,但发生、发展又往往表现为缓慢孕育、突然爆发、逐渐消退的渐变过程

联系和分异双重性自然灾害的发生不是孤立的,各次自然灾害之间、各种自然灾害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同时,自然灾害的分布又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自然和社会双重性自然灾害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现象,因此它同时具有自然和社会两种属性

难免和可防双重性引发自然灾害的原动力是自然所固有的,目前人类无法改变其进程,但人们可以认识它们的发生、发展规律,改变人类的行为方式,进而规避风险,减少损失

2.自然灾害的规律

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有规律可循,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规律表现(含义)举例

空间分布的规律性不同区域有不同的主导性灾害、不同的灾害组合和不同的灾害后果崩塌、泥石流、水土流失、滑坡主要分布在山区,洪涝、干旱、地面沉降、土地盐碱化主要发生在平原地区

时间分布的规律性从较长的时间尺度上来看,各种自然灾害总是存在着在某些时间发生或增多,而在另一些时间不发生或少发生的不均匀分布现象,并且这种变动的时间间隔往往是有规律的,表现为周期性和阶段性旱涝灾害发生频率的变化与太阳黑子变化相关,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地震发生频率的变化存在活跃期和相对平静期交替出现的现象,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成因机制的规律性成因机制上的规律性突出表现是“灾害链”现象,即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强度较大的自然灾害,在它们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常常诱发一系列次生灾害台风除带来大风外,还会带来暴雨,暴雨易引发洪水和水土流失,暴雨和洪水引发泥石流和滑坡,滑坡和泥石流又可阻塞河流,破坏堤坝,并造成洪涝灾害,洪涝灾害还可能引发病虫害和人畜瘟疫等灾害

即时训练 2.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民网东京2012年1月5日电:日本气象厅汇总了2011年日本全年有感地震的发生次数。同时指出,去年以东日本大地震的余震地带为中心,各地地震活跃,有感地震共计9723次。

材料二 2011年日本大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袭击了环太平洋沿海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伤亡。另外,由海啸间接引起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露对于环境破坏更是无法估计。

材料三 罕见地震海啸袭击多国示意图

(1)上述材料中,发生在日本的大地震是否属于自然灾害,简述理由。

(2)请按不同的分类思路,判断苏门答腊岛附近地震的种类。

按成因分属于__________灾害;按表现特征分属于__________灾害;按发展过程分属于__________灾害

(3)材料二、三中反映了自然灾害的哪些特点?

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材料一 2010年~2011年冬季,新疆出现降水偏多但时空分布不均匀的气候特征,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雪、冻害等,给群众生活、交通运输、农牧业生产等带来极大的影响。

材料二 下图为2010年“北疆降雪分布图”。

从自然地理整体性考虑,分析暴雪融化后,大量融水可能带来的危害。

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47~1970年全世界死于自然灾害的人数

自然灾害火山爆发地震水灾热带风暴

死亡人数0.72万15.1万17.3万74.5万

材料二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这次地震是唐山大地震32年之后最猛烈的一场地震,死亡数万人。

(1)写出孕育下列灾害的地球圈层环境:

火山爆发、地震:______,水灾:______,热带风暴:______。

(2)四川汶川地震诱发了一系列次生灾害,请简要分析其形成的灾害链。

3.2011年11月6日,哥伦比亚首都圣菲波哥大以西278公里的马尼萨莱斯市,因连日暴雨引发山体滑坡。据当地红十字会介绍,本次山体滑坡已吞噬了马尼莱斯市10多座房屋,造成29人死亡,另有20多人失踪。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泥石流、滑坡是否属于自然灾害?说明理由。

(2)此次滑坡造成了哪些危害?

(3)按成因对此次滑坡进行分类。

答案

即时训练

1.(1)酸雨 土地荒漠化 寒潮 水土流失

(2)不属于。酸雨是人类向大气中过量排放酸性气体所致,不是以自然异变为诱因。

2.(1)属于自然灾害。形成灾害要具备两大基本要素:致灾因子(自然的力量)和承灾体(人类和人类社会)。日本大地震都是由自然界的异变(地壳运动)引发的,都造成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因而属于自然灾害。

(2)地质 突发型 次生

(3)危害性、突变型、联系性、自然和社会双重性。

综合演练

1.使河水暴涨,形成洪水灾害;在山区沟谷造成滑坡、泥石流;冲刷土壤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

2.(1)岩石圈 水圈 大气圈

(2)

3.(1)属于自然灾害,因自然异变对自然资源和人类社会造成了危害。

(2)主要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按成因划分属于地质灾害。

扩展阅读

2013届高考地理考点知识复习教案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3届高考地理考点知识复习教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考纲 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①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②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③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分布及其重要价值。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①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②旅游景观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③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3.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①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影响,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初步规划与设计;②旅游点的确定,合理的旅游路线的选择;③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以及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4.旅游与区域发展:①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②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③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分析解读 1.考查内容:考查内容相对集中,多围绕“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和旅游活动设计”等核心主干知识设置问题。2.考查形式:试题建构和情境设计都以旅游景点(景观/资源)分布图为载体,较为充分地考查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3.考查能力:侧重考查信息处理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活动,贴近生活、注重体验,倡导学以致用。
第1讲 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考点一 现代旅游与旅游业的特点
疑难剖析
1.现代旅游的特点
2.旅游业的主要特点
特点成因
综合性旅游需求多种多样,需要不同类型的企业为旅游者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服务。因此,旅游业涉及为旅游者提供相关服务的各行各业和各个部门,体现出较强的综合性
服务性旅游企业主要通过为旅游者提供劳动服务而获得收入,人力成本在企业成本中占据较高的比重,所以旅游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服务性产业
涉外型旅游业又是一种外向型经济产业,无论接待海外旅游者,还是组织本国居民出境旅游,其业务性质均具有涉外性的特点
关联带动性旅游业涉及为旅游者提供相关服务的各行各业和各个部门,能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脆弱性旅游业易受到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干扰而产生较大的波动。自然灾害、瘟疫、战争、恐怖活动、政治动乱和经济危机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旅游业发展,甚至对其产生致命打击
即时训练 1.读“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关系图”,回答问题。
(1)填图:
A业,B业,C业。
(2)据图,你对旅游业的理解是什么?
(3)与旅游业相关的行业很多,除了图中较为紧密的以外,请再写出3个行业:
①业,②业,③业。
(4)此图反映出旅游业的特点是。
(5)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的关系是什么?
考点二 旅游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疑难剖析 旅游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促进经济发展国际旅游→增加国家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国内旅游→刺激消费→货币回笼→促进市场繁 荣与稳定增加经济收入→缩小地区差异带动相关行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2)促进文化繁荣
①满足精神文化需求。②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③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
(3)促进社会进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文明程度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促进社区建设,改善生活环境推动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
即时训练 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旅游外汇收入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地区。
(2)我国西部经济地带中,旅游外汇收入最高的两个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____。(填写简称)
(3)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未来的五大时尚旅游产品是:海洋旅游、文化旅游、沙漠旅游、生态旅游和探险旅游。在我国,____________铁路沿线同时拥有上述五大时尚旅游产品。
(4)我国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但目前西部地区旅游创汇仅占全国的8.3%。要加快我国西部地区进口旅游业的发展,请你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1.读下面的报载旅游广告,回答问题。
(1)最早的旅行社诞生在()
A.美国B.英国C.中国D.埃及
(2)旅行社的出现,标志着________旅游的开始,同时也说明旅游活动由少数人的行为发展成为__________的消费行为。
(3)这家旅行社从经营业务上看应属于________旅行社,它以________为对象,提供旅游服务。按产业类型划分属于第________产业。
2.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说明你对“旅游活动”一词的理解。
(2)a相对于A,b相对于B向右相对平移,说明旅游需要的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b与A、a曲线的形态差异,说明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杭州市政府2009年3月1日在上海举行“杭州旅游消费券”首发仪式,以吸引更多的国内游客来杭州旅游。杭州旅游消费券发往几乎所有国内(含港澳台)旅游市场,重点区域及发放数量见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杭州发放旅游消费券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___,试分析原因。
(2)简述杭州发放旅游消费券对当地经济拉动作用的具体体现。
4.泸沽湖像一颗熠熠生辉的绿宝石,镶嵌在云南省丽江地区的万山丛中。是丽江玉龙雪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专家誉为“中国西南的一片净土”“高品位世界级的旅游资源”。随着经济发展,到泸沽湖旅游人数逐年增加,2011年已达到35万人。由于地域偏僻和交通不便,故摩梭人文化保存完好,并具有较高的人文科研价值。但随着旅游业的开发,摩梭人的文化将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阅读以上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1)泸沽湖地区旅游人数的增加体现了现代旅游的哪些特征?
(2)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当地文化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答案
即时训练
1.(1)交通运输 休闲娱乐 住宿
(2)旅游业是旅游活动的媒介,主要包括旅游交通、食宿、通讯、购物、娱乐等方面的服务。
(3)通讯 供电 金融(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4)综合性
(5)它既以其他部门的发展为基础,又能带动和促进其他部门的发展。
2.(1)东部沿海 (2)陕或秦 云或滇 (3)陇海—兰新
(4)提高旅游资源质量,建一批国家级旅游公园、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基地、沙漠探险基地;加快交通运输建设;提高地区接待能力;提高环境承载量;加大宣传,提高旅游景区的知名度等。
综合演练
1.(1)B
(2)近代 普通大众
(3)国内 旅游者(旅游主体) 三
2.(1)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超出生存需要的较高层次的消费形式。
(2)与日常生活中一般需要的构成是同类型的,但又整体地处于较高的层次
(3)①A曲线说明:在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人类的个体生活主要被饮食、居住、穿用等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所困扰,生存需要成了生活中最主要的内容
②B曲线说明:社会进入较为富裕的阶段,并能赋予个人一定的自由时间,旅游需要才融入人类的需要系统,旅游已成为现代人一种重要的消费方式
3.(1)上海 上海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旅游消费能力强;距杭州较近且交通便利。
(2)回笼货币资金;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增加经济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4.(1)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2)一方面有利于各个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另一方面对当地文化起同化作用,可能对本民族文化造成冲击,从而不利于摩梭风情的保护和保存。

高中地理 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全套教案


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5)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目标:

一、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2、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4、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二、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2、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3、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4、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的主要危害

三、自然灾害与环境

1、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高考地理考点归纳:生态问题和自然灾害专题


高考地理考点归纳:生态问题和自然灾害专题

第十一章:生态问题和自然灾害专题

过度开采地下水的危害和措施:

危害:1)使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2)沿海海水倒灌入侵,土壤盐渍化,地下水水质恶化;

3)严重时地面沉降,造成建筑物塌陷。

措施:a控制抽取地下水;b实行雨季回灌;c跨流域调水

赤潮产生的原因、危害、措施

1)概念:海水中赤潮生物(藻类)异常繁殖,聚集于水面,使海水变色的现象。

4)产生的原因:

1)太阳辐射强,水温高,海水运动缓慢(静水)

自然原因2)海面上空气流稳定有利于赤潮生物的集结,使海洋中积累大量有机物(静风)

(外因)3)海域相对封闭

1)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

人为原因2)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根本原因)3)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3)易发生赤潮的区域: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

4)易发生赤潮的时间: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10月。

5)带来危害:a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

b危害人体健康;c影响海洋旅游业。

6)措施:1)建立完善的赤潮监控体系,及时发现采取防范措施;

2)控制污染,减缓或扭转海域水体富营养化。

咸潮产生的原因、危害和措施

①咸潮多发生在沿海(或河口)地区,以冬季最为严重

②咸潮的形成原因:

a冬季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正处枯水期,流量较小;(气候)

自然原因:b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c地势地平,河汊纵横;(地形)

d朔望月天文大潮加剧了咸潮。(天文)

人为原因:a人类生产、生活用水增多;b下游无序采沙,使河床降低等。

③咸潮发生时可能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带来危害:

a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b对企业生产造成威胁,生产设备容易氧化、腐蚀,锅炉容易积垢;

c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度升高,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

④从长远看,防治咸潮可采取的措施:

a加强监测,建立预警机制;

b采取调水以淡压咸;

c对河流水资源及河道泥沙等加强统一调度、统一管理;

d节约用水;e修建水库

温室效应问题:

⒈温室气体:主要是CO2;其它有氯氟烃等

⒉对全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

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地区被淹

原因:①海面因温度升高而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②极地增温强烈,部分极冰融化

⑵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

①干旱地区将变得更干旱

②温带耕作业发达的地区,因气温升高,蒸发加强,气候会变得更干旱、退化成草原

③亚寒带某些地区,因气温升高,热量条件有所改善,适应温带作物生长

⒊产生原理:

CO2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而使大气温度增高,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

 产生原因:①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释放大量的CO2

②森林被子大量砍伐,植物吸收的CO2减少,使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多

⒋解决措施:①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于②植树造林、保护植被③推广使用绿色能源。

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加快引发多种环境问题

①加剧了风暴潮灾害②加大了洪涝威胁③减弱了港口功能

④引发海水入侵⑤引发土壤盐碱化⑥海岸侵蚀加剧

⑥沿海湿地损失和动物的迁徒⑧沿海城市市政排污工程排污能力降低

西南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简述其对自然环境的危害?

1)上游山区土层变薄,肥力下降;

2)石漠化加剧;

3)生态环境恶化;

4)下游平原地区泥沙淤积严重,洪涝灾害加剧。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自然原因:①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②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③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

治理措施:1)减少地表植被的破坏,恢复植被;2)在易发区减少人类“不恰当”的工农业生产活

动;3)加强灾害的预测、监测,必要时进行人口迁移。

注: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1)有石灰岩广布的地质条件;2)高温多雨的气候,便于溶解侵蚀。气候条件

3)生物条件:湿热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较高。

总结:泥石流、滑坡灾害的分析分布:(黄土高原、云贵高原、横断山区)

岩石条件:岩石破碎;

自然原因:地形条件:沙区坡陡谷深,受重力影响易下滑;

产生原因:气候条件: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冰雪融水会聚;

人为条件:人类毁林开荒,开山凿石,修桥搭路等。

★黄土高原地形特点及形成的地质作用原因?(4分)

特点: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2分)

原因:地质历史时期的风力沉积作用、地表形态主要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2分)

补充:黄地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措施。P176

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地壤:粉沙粒为主,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遇水崩溃;具有独立性;

2)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力强;

自然原因:3)地形:地形起伏明显;

4)地质:黄地高原构造运动强烈,史上多地震,加剧地表破碎;

5)植被: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

1)破坏植被(开垦陡坡,过度放牧和樵采,建设宫殿,战争);

人为原因:2)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3)过度开矿露天矿:破坏植被形成新物质

河道:滩地开矿,泥沙入河

★渤海湾3月份多风暴灾害的原因?

1)气象原因:渤海湾地区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风浪大;/该季节吹强劲的偏北风;

2)天文原因:此时正值满月前后,即将出现天文大潮,潮汐与风暴潮的叠加,抬高了潮水位;

3)地形原因:渤海湾是浅海大陆架,沿海地势低平,危害大;

4)本地区我国地面沉降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海面上升和地面沉降使风暴潮灾害加剧。

1)该地区是飓风多发区,易形成风暴潮;

类似:孟加拉湾风暴的原因2)海湾呈喇叭口向印度洋敞开,夏季风加剧了潮势;

3)沿岸地区低平,多洪涝灾害。

★中国沙尘暴灾害的分析(原因、措施、多发地区)?

1)西部有大片荒漠区(沙漠),地区缺少植被保护;[物质条件]

自然原因:2)地处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地面干燥)[降水条件]

形成原因:3)快行冷锋天气影响,冬春季大风日数多[动力条件]

a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破坏植被;

人为原因:b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c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d超量开采地下水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注:讲荒漠化的成因时不讲物质条件

治理措施:

1)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

2)合理放牧,控制载畜量,推广“轮作”;

3)营造“三北防护林”体系;

4)调节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牧,植树造林,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

5)合理利用草场资源,禁止采伐发菜;

6)加强沙尘暴预警机制,降低沙尘暴的破坏能力;

7)合理用水,发展节水农业;

治理意义:

1)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2)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3)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西北地区为了揭制沙漠化的趋势,种植草和灌木比栽种乔木更好,分析原因?

1)该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降水量大,风力大,不利于乔木生长;

2)乔木生长需水量大,易导致该地区干旱;

3)草和灌木矮小,根系发达,抗风固沙能力强,草和灌木需水量少,在干旱地区易成活.

4)华北平原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原因?

原因:1)干旱时节尤其是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且变率大,以致

地壤盐分向地表积聚;

2)地形低洼,起伏和缓,岗洼相同,排水不畅,且地下水位高;

3)地壤疏松,土壤水分容易蒸发;

4)不合理的灌溉(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水位升高;

5)不合理的垦殖。

治理措施:1)引淡淋盐;2)井排井灌;3)生物措施,农田覆盖;

4)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5)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措施?(6分)

原因:1)北方雨季短,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季节不均匀,降水年季变化大;(2分)

2)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需水量大,人均水资源少;

3)水污染和浪费严重;(2分)

措施:1)节约合理用水;建设水利工程;2)跨流域调水;3)防止污染,保护水资源;

4)因地制宜,采用海水淡化等技术,增加水源.(3分)

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其措施

1)我过的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A(气候)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凌汛现象。

自然原因:B河床条件——河道弯曲、狭窄、泥沙淤积、地势低平;

2)产生的原因:C支流湖泊的数量及分布;D入海通道。

A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

人为原因:B围湖造田;

C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3)治理措施:水患及整治

原因

治理措施

黄河

①降水集中在7、8两月,多暴雨;②中游黄土高原植被破坏,水源涵养能力下降;③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在下游沉积形成地上河;④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①中上游修水库拦蓄洪水,治沙和防洪并举;②中游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治理;③加固黄河大堤,防止决口,引黄淤灌

海河

①降水集中在7、8两月,多暴雨;②支流多源于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水源涵养能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易被淤塞;③扇形水系使各大支流洪水同时汇集天津,注入海河;④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①在支流上修建水库,拦蓄洪水;②中游利用洼地积蓄洪水;下游挖掘入海新河(分散水流,减轻海河压力,利于洪水排泄)③中上游植树造林

淮河

①降水集中在7、8两月,多暴雨;②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水源涵养能力下降;历史上黄河夺淮入海,泥沙淤填入淮河道;③扇形水系洪水同时袭来;④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①在支流上修建水库,拦蓄洪水;②中游利用洼地积蓄洪水,下游挖掘入海新河(分散水流,减轻海河压力,利于洪水排泄);③中上游植树造林

辽河

①降水集中在7、8两月,多暴雨;②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水源涵养能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易被淤塞;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①在上流上修建水库,植树造林;

②下游加固堤坝

2006年夏四川盆地遭受近100年来最严重的高温伏旱天气,简述其形成的原因?

1)直接原因:副热带高压控制

2)处于东南和西南季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产生焚风效应;

3)盆地地形,难以散热;

4)全球气候变暖;

5)城市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生产、交通集中,工业生产、家用电器等方面的废热排放,使城区热量增加,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加剧了城市极端高温的酷热程度)

★台风形成的条件?(4分)

1)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度以上的洋面上;(2分)

2)保证有充足的水汽和热量,并且受到一定的地转偏向影响。(赤道没有)(2分)

今年的自然灾害使我们在预防,减轻突发性的自然灾害方面获得这样的启示?

1)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预报;

2)建立有效的“防灾机制”,及时应对突发性灾害;

3)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督促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灾害的应急工作开展保险业务;

4)宣传有关自然灾害的常识,让人们学会合理的自救、营救措施。

南方雪灾专题

南方各省冰雪灾害形成的原因?(大气环流形势异常,以及当前的拉尼娜事件)

1)受拉尼娜现象的影响,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水温偏低,造成东亚地区经向环流异常,有利于北方冷空气的南下;

2)副热带高压偏强,较常年同期的位置偏西偏北,有利于把南方的暖湿气流向北输送;

3)①北方冷空气活动频繁,致使气温持续偏低;

②(青藏高原南缘的南支低压槽活跃,促使西南方向暖湿空气沿云贵高原向中国输送)/(西南暖湿气流异常活跃),冷暖两股气流在我国南方地区交汇而形成“锋面”;

③冷暖气流势力均衡,暖湿空气在上,在对流层中低层形成稳定的逆温层,为形成大范围雨雪

天气创造了有利而稳定的环流条件;

注:厄尔尼诺气温上升,拉妮娜气温下降

持续“不退”的原因

着段时间天气环流稳定少变(对流层中低层形成稳定的逆温层),西南暖湿气流和北方冷空气一直持续在30度附近,尤其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贵州一带受灾严重的原因

+1)冷空气气过境后,气温骤降;

2)受秦岭以及大巴山等高大山地的阻挡,长时间停留在该地;

3)西南从印度洋北上的暖湿气流不断增加湿度,与冷空气相互作用,形成持续的地形雨;

4)云贵高原海拔高(或地面崎岖),地面气候高;

5)位于云贵准静止锋冷气团一侧。

北方损失小南方损失大的原因?

1)我国北方地区空气干燥,低温下不会出现电线、房屋、地面等大面积结冰;

2)南方地区空气潮湿,低温下出现电线、房屋、地面等大面积结冰,导致房屋倒塌,输电中断;

3)北方冬季寒冷,房屋、电线、水管等公用设施等注意防寒报暖;

4)南方冬季温暖,房屋、电线、水管等公用设施等初建时就没有防寒保暖措施,突遇寒潮暴雪就会造成巨大损失;

5)北方居民适应寒冷天气,南方居民不适应。

此次雪灾南方地区比往年严重的原因?

1)持续降雪时间比往年长;

2)降雪范围比往年要广;

3)降雪量比往年要多;(或降雪强度比往年要大)

4)重灾区集中在南方;(或主要降雪影响地区比往年要偏南)

5)降雪带来的灾情比往年严重。

试列举本次“雪灾”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危害?

1)使农作物、果木和热带作物遭受严重危害;

2)大雪冰冻造成牲畜死亡;

3)交通堵塞,电力、通讯中断等。(影响交通和通信)

4)造成人员伤亡等;

5)电力供应受破坏。

简要分析本次冰冻、暴雨产生严重灾害的原因?

1)降雨、降雪强度大,持续时间长;

2)气温下降幅度较大,冰冻日数长;

3)南方缺少抗冻雨和雪灾的基础设施,抵御能力差;

4)适逢春节前后,人口流动大。

极端低温天气有利的一面

①我国冬季一般降水少,降雪增加了土壤的水分,有利来年春播和作物生长;

②积雪对土壤有保温作用,有利于农作物安全越冬;

③低温不利病虫的越冬,减轻来年的虫害。

瑞雪兆丰年的科学道理

1)我国冬季一般降水少,降雪增加了土壤的水分,有利于来年的春播和作物的生长;

2)积雪对土壤有保温作用,有利于农作物安全越冬;

3)低温不利于病虫的越冬,减轻来年的灾害。

防治南方酸雨可以有哪些措施

①建立废气处理系统,减少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排放;

②综合利用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排放;

③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

④加强环境法制法规管理(或限制高污染行业发展),废气达标排放。

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知识城市专项复习教案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知识城市专项复习教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小专题23城市课后练习2

1、当今世界有五大都市圈:纽约都市圈、北美五大湖都市圈、东京都市圈、巴黎大都市圈、伦敦都市圈。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五大都市圈共同的发展条件是()多选

A.附近矿产资源丰富B.气候条件优越C.交通便利D.均有河流流经E.历史悠久

(2)现今,世界五大都市圈出现的城市问题主要有。

(3)目前长江三角洲已经具备冲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的实力。长江三角洲冲击世界第六大都市圈的劣势在于()

A.没有起主导作用的中心城市B.服务范围有限,经济腹地不大

C.圈内人口规模较小,市场狭小D.城市间有机联系和协作程度不足

2、读某城市规划略图,回答(1)~(2)题。

(1)N地为该城市规划预留地,最适宜建

A.客货物流区B.高新技术区C.旅游度假区D.金融商业区

(2)某大型跨国零售企业欲在该市投资建设—大型超市,最合理的选择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3、读“西安市人口地域圈层结构图”及表格资料,回答(1)~(2)题。

(1)西安市人口分布变化的特点是

①市中心区人口减少②市中心区人口密度加大③外圈人口低速增长④内圈和中圈人口密度增长缓慢⑤外圈人口密度快速增加⑥内圈和中圈人口快速增长

A.①②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③④⑤

西安市各圈层人口数量及人口密度的净变表(1982~2000年)

圈层[净增减人口比例(%)净增减人口密度(人/km2)

1982~1990年1990~2000年1982~1990年1990~2000年

市中心区-13.09-12.06-3100-2776

内圈25.9730.6623333754

中圈20.2952.763921334

外圈1.582.761223

(2)根据人口分布变化的特点,目前形成西安市主要住宅区的是

A.市中心区和外圈B.市中心区和内圈C.中圈和外圈D.内圈和中圈

4、下图为“欧洲西部某城市地租等值线示意图”(地租值为abc),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地租值的变化主要受的影响,受此影响各功能分区空间分布大体

呈状。a等值线以内的地区,从事活动的人愿意支付的地租最高。

(2)p点地租(高于或低于)b,试分析造成该地地租变化的可能原因。

(3)若该市规划在甲、乙两个卫星城镇中,一个发展房地产业,一个发展钢铁工业,你认为甲城镇应发展,乙城镇应发展。这样决策的理由是什么?

5、下图为某县1963年设县开始到1975年时的城市简图,读图回答(1)~(3)题。

(1)将县设置在该地区的原因是

A、该地为水陆交通枢纽的地区B、地形平坦、水运便利、有充足的水源

C、有丰富的石油资源D、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2)该地的水运码头十分优良,几十年来没有淤积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A、该河段位于三峡峡谷地区,水流湍急

B、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流向右偏,冲积北岸所致

C、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流向左偏,冲积北岸所致

D、处于河流的凹岸,河水冲刷严重

(3)化肥厂的原料—石油通过管道输送到车间是十分合适的一种设计方案,但下列关于其优点的叙述中有一项是不正确的是

A、设备投资小,灵活性好B、石油不外漏、损耗小

C、连续性强、可以昼夜不停的运输,运量很大D、平稳安全,管理方便

6、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下图中A、B、C、D可能是大城市、小城市或郊区。读图回答(1)~(2)题。

(1)A、B、C、D中最有可能是郊区的是

A.AB.BC.CD.D

(2)图中区域要建设一卫星城,最合适的位置是

A.甲B.乙C.丙D.丁

7、读广东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1)该地区在“十一五”规划中,为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拟设立一个建制镇。镇驻地应设在居民点(填代号),理由是。

(2)根据当地的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试述该地区经济发展方向。

8、下图是我国华北某城镇信息,回答(1)~(2)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有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小麦种植区、花卉区,其中表示商业区以及花卉区的是

A.a和eB.a和dC.b和dD.b和c

(2)根据地租水平的高低,综合考虑交通、环保等因素,印染厂、水果批发市场、豪华宾馆依次选择在(河流自东向西流)

A.①④⑤B.③④⑤C.①⑤④D.①②⑤

9、某房地产商欲开发某城市中EF沿线房地产,预先调查了沿线地价,图中正确反映EF沿线地价变化的曲线是()

A.甲B.乙C.丙D.丁

10、城市是人类对自然改造最强烈的地方,城市聚落对经济的发展和分布具有巨大的影响。读某城市发展阶段图,完成(1)~(2)题。

(1)Ⅱ阶段,城市不会发生的现象有

A.交通问题得以缓解B.与周边地区温差增大

C.工业污染日益严重D.农业用地不断减少

(2)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上图Ⅱ阶段城市人口密度与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两者之间关系的是

11、下图反映了某地区不同年份的城镇总面积及其与城镇总人口的关系。从图中可知

A.该地区的城市人口密度基本稳定

B.2000年以后该地区的城镇总人口增长缓慢

C.该地区的城市人口密度在下降

D.2000年以后该地区的城镇总面积增长缓慢

12、下图反映了某市居民购物平均出行距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A.该市的家用电器商店比普通服装商店少

B.该市的家用电器商店的服务范围比日常用品商店小

C.该市蔬菜食品商店的数目最少

D.该市的普通服装商店比家用电器商店等级高

13、读某城市规划图,回答(1)~(2)题。

(1)N地为该城市规划预留地,最适宜布局

A.客货物流区 B.高新技术区C.旅游度假区 D.金融商业区

(2)某大型跨国零售企业欲在该市投资建设一大型超市,最合理的选择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14、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1980年和2009年城市功能区分布图.比较两幅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试评价1980年钢铁机械工业区的区位。

(2)为预防或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该城市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3)根据图中信息,城市化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对农业的影响表现在

(4)2009年,行政文教区C以北的广大区域(B区周围)最有可能成为。

A.高级住宅区B.中心商务区C.工业园D.低级住宅区

15、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反映城市空间分布的变化的是图,其形态特征是如何演变的?

(2)反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演变的是图。

(3)A、B图反映的是的两种表现形式:A是,B是。

(4)B图中①工业区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16、下图是商业、工业、居住和农业等四种活动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活动A的区位有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的趋势

B.活动B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C.活动C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

D.活动D对交通的依赖性较大,往往安排在市中心

17、下图表示我国某乡村聚落地理环境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该聚落最有可能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

A.青藏高原YB.西北地区C.南方地区D.北方地区

(2).根据图中信息,该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该聚落建在丘陵北坡地带,多地形雨,坡状尖顶利于排水

B.聚落顺应地势特点修建,便于排水

C.位置临近河流,便于取、排水和出行

D.多植被覆盖,利于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1、答案:(1)BC(2)城市过分集中,人口稠密,地价过高,不利于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还出现大气、水、噪声、垃圾等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绿地面积小等问题(3)D

2、答案:B点拨:N地临近大学城和科研所,最适宜建高新技术区。

答案:A点拨:大型零售企业应该选择交通便利、临近消费市场地区,①处位于城市比较居中地区,交通便利,南部和东部为居民消费区

3、答案:C点拨:通过表格分析。

答案:D点拨:内圈和中圈人口快速增长,所以目前形成西安市主要住宅区的是内圈和中圈。

4、(1)距离市中心远近同心圆商业

(2)高于城市环线与公路干线交汇处等

(3)房地产业钢铁工业甲城镇位于西南风(西风带)的上风方向,适宜布局住宅区;乙城镇布局钢铁工业,对城区大气污染小。

5、答案:B点拨:这里不是水陆交通线交叉点,所以不是水陆交通枢纽的地区;这里地处长江中游平原,临长江,所以说地形平坦、水运便利、有充足的水源,但没有丰富的能源;这里没有石油资源。

答案:D点拨:该县位于长江北岸,属于河流的凹岸,河水冲刷严重,没有大量泥沙沉积。

答案:A点拨:管道运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6、答案:B点拨:郊区比城市气温低,A、B、C、D中夏季午后气温最低的是B。

答案:A点拨:卫星城应该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

7、答案:(1)D村地形相对开阔和平坦;位于河流交汇处;临河临海,有铁路通过,水陆交通便利;处多个居民点中间位置,方便与其他居民点联系。

(2)利用光热充足、降水充沛的气候资源优势和低山、丘陵地形发展立体农业;利用临海以及陆地河流、水库等水域面积广优势,发展海洋捕捞和海水、淡水养殖;利用临近发达地区和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蔬菜、水果生产、农副产品加工;利用劳动力充足和地价较低、交通便利优势吸引外商投资建厂,兴建现代工业区;利用依山傍海景色优美和交通便捷优势,发展生态旅游。

8、答案:B点拨:根据市中心各类用地付租水平和经济地租曲线斜率,可以判断,从a到e分别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花卉区、小麦种植区。

答案:A点拨:印染厂有水污染,应布局在河流下游,故①处为印染厂;水果批发市场占地广,运输量大,并且要求交通便利,应布局在城市边缘,靠近主要交通线地方,故④处为水果批发市场;豪华宾馆满足人们到城市中心商务区或商业区的需求,必须布局在市中心,故⑤处为豪华宾馆。

9、答案:C点拨:市中心地价最高,向两侧波状下降。

10、答案:C点拨:工业区得到了合理布局,工业污染日益减轻。

答案:A点拨:Ⅱ阶段,城市中心为商业区,居住人口减少,从市中心向外分别为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布局,人口密度住宅区最大,分别向市中心和郊区减小。

11、答案:C点拨:城镇人口密度必须经过计算,2000年城镇人口密度为850/1000=0.85,2005年城镇人口密度为1000/3000=0.33,故C对。

12、答案:A点拨:购物距离越近,说明商店经营的商品越普遍,级别越低,该类商店服务范围越小,数目越多。家用电器商店服务范围大,级别高,数目少。

13、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的是高技术工业的区位因素。高技术工业要求交通便捷、科技发达,环境优美。N地靠近大学和科研院所,科技水平高,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靠近绿地、湖泊等,环境质量好,适宜建设高技术工业。

答案:A点拨:大型超市属于商业中心,要求靠近居民区,即消费市场,靠近市中心,交通便利,消费者多

14、答案:(1)铁路运输条件较好;位于铁矿区附近;冬季严重污染城市大气环境(2)加强道路建设,修建高速公路;建设中央广场和森林公园;建设居民小区,将重污染工业迁向西南郊区。(3)菜地和饲养厂的规模扩大,并布置于交通便利的地区(4)A

点拨:本题综合考查了工业、农业、城市功能区的区位因素和城市化问题。

15、答案:(1)A从点状分布逐渐发展为网格状(2)B(3)城市化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4)接近主要交通干线,保护环境

16答案:B点拨:在市中心地租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分别是:商业、住宅、工业和农业用地。工业区C的区位有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的趋势;住宅区B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农业活动D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商业活动A对交通的依赖性较大,往往安排在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