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自然的教案幼儿园

发表时间:2020-10-29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高二年级_地理学科导学案审核:
授课时间: 班级:高二() 姓名:小组:
课题: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课型:自学展示

1.通过自读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
2.通过案例分析认识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自学辅导小组讨论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1.灾害的概念: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包括和。
2.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灾害是指灾害的一种主要形式,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
3.自然灾害产生的根本原因:地球各圈层的。
4.自然灾害的属性
①自然属性:自然的;②社会属性:自然变异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了。
二、自然灾害的特点
1.具有广泛性与。①广泛性:自然灾害的很广;②区域性: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特征是由自然环境的决定的。
2.具有和不确定性。
3.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
4.具有联系性。①一方面是具有联系性;②另一方面是灾害之间具有。
5.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
6.具有和。

教材图1-7“1963~1992年全世界重大灾害发生次数的增加趋势”
(1)1963~1992年全世界发生重大灾害的趋势如何?

(2)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


1.自然灾害的概念
(1)自然灾害是指主要形式,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自然灾害形成所具备的条件
①诱因——

②客体——

2.自然灾害的特点
特点简要介绍补充说明
①广泛性
区域性
②频繁性
不确定性
③周期性
不重复性
④联系性
⑤严重危害性
⑥不可避免性
可减轻性

:由各组学生代表展示探究结果.
(见练习册选择题)

(2007年高考江苏地理)下图为我国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受水灾的县域个数与总县域个数的比值)多年平均的月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双选)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的特点有()
A.峰值均出现在4~6月B.峰值出现月份与降水季节变化基本一致
C.峰值出现的时间由北向南逐渐推迟D.珠江流域的受灾比最小
(2)(双选)当黄河流域水灾受灾比出现峰值时()
A.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到华北平原B.巴西高原草木生长旺盛
C.美国南部咫风活动频繁D.阿尔卑斯山雪线处于一年中最低位置
(3)(双选)关于长江和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有()
A.长江和黄河都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B.黄河在初春和初秋易发生凌汛
C.治理黄河的关键是不断加固下游两岸大堤
D.三峡工程的建设提高了长江的航运能力

知识盘点:

心得感悟:
备注
(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

相关推荐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三课时
由于人类活动的领域不断扩大,沿海地区又是人类活动最为集中的地带,所以海洋灾害对人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三、海洋灾害
什么是海洋灾害?海洋灾害有哪些?
海洋灾害概念:因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性激烈变化,而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地带发生的自然灾害称为海洋灾害(Marinehazard)。
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赤潮等造成的灾害都属于海洋灾害。其中最严重的海洋灾害是风暴潮。
1.风暴潮
阅读课本第20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风暴潮产生的原因和分类
(2)风暴潮的危害
(3)全球最容易遭受风暴潮危害的地区有哪些?
(1)风暴潮成因:是由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
(2)分类:由热带气旋引起的风暴潮叫热带风暴潮,由温带气旋引起的风暴潮叫温带风暴潮。
(3)危害:不仅可倾覆海上船只,破坏海上设施,而且严重侵袭沿岸地区,淹没城镇、村庄、耕地,破坏房屋与工程设施,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4)最容易遭受风暴潮危害的地区:孟加拉国、日本、美国、荷兰等国家。
海啸是另一种形式的巨大波浪。
印度洋海啸图片
2.海啸
阅读课本20~21页材料“海啸是怎么回事”,说明海啸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海啸的危害。
(1)海啸成因:是指海底突然变动引起海水的大幅度升降而形成的巨大波浪。引起海啸的海底变动常与海底地震和海底火山爆发有关。
(2)危害:颠覆船只,摧毁港口设施,给沿海地带造成严重破坏。
近年来,对沿海地区影响较大的海洋灾害还有赤潮。
3.赤潮
图1-23渤海赤潮合成卫星图像
赤潮是海水中某些微小的微型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殖或聚集在一起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这一概念最早是因海水变红而得名,现在已成为各种赤潮的统称。赤潮一般可分为有毒赤潮与无毒赤潮两类。有毒赤潮是指赤潮生物体内含有某种毒素或以能分泌出毒素的生物为主形成的赤潮。有毒赤潮一旦形成,可对赤潮区的生态系统、海洋渔业、海洋环境以及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毒害。无毒赤潮是指体内不含毒素又不分泌毒素的生物为主形成的赤潮。无毒赤潮因会大量消耗水中氧气,造成生物缺氧而死,对海洋生态、海洋环境、海洋渔业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但基本不产生毒害作用。
渤海赤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自然原因:海区封闭,海湾内的水与外海交换微弱。夏季水温较高。
人为原因:周围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排放的生产生活污水较多,水体富营养化。
其实赤潮也属于生物灾害。
生物灾害图片
四、生物灾害
阅读课本第22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生物灾害?
(2)常见的农林牧生物灾害有哪些?危害有哪些?
(3)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属于哪种类型的灾害?
(1)生物灾害概念:一般来说,由动植物的活动和变化所造成的灾害,就是生物灾害。
(2)农林牧生物灾害: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等,
危害: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导致农产品大批量变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也属广义的生物灾害,指的是由于人们生活用火、生产用火或雷电、煤自燃所引起的森林林木或草原牧草失去控制的大范围燃烧现象。
阅读教材第22页活动部分的“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分析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找出防止森林火灾的办法。

(1)森林火灾发生原因:

(2)防止火灾最主要的是控制火种和走火途径。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高二年级_地理学科导学案审核:

授课时间: 班级:高二() 姓名:小组:

课题: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课型:自学+展示

1.通过实例体会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破坏所诱发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

2.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其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3.了解环境污染诱发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

4.实例体会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

1.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的关系。

2.环境污染引发哪些自然灾害。

自学辅导小组讨论

一、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

1.生态破坏

(1)原因:人类对自然界实行了的利用。

(2)表现:土壤侵蚀、土地沙化、、草原退化。

(3)影响:加剧了、风沙、干旱、、山崩、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频度和。

2.土壤侵蚀

(1)概念: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在的基础上,由的加入而使侵蚀强度骤然增加的侵蚀。

(2)举例:我国的水土流失严重。(成因:人类不断加剧的活动)

(3)后果:①侵蚀区:土层变薄,、蓄水能力降低,、山洪灾害加剧;②沟谷区:诱发、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③远离侵蚀区的下游:增加灾害的发生频率。

3.土地荒漠化

(1)原因:和不适当的,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2)危害:生产力下降和随之而来的减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一系列社会问题。

二、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

1.范围:①区域性(例如20世纪中期八大公害事件);②全球性:表现为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2.全球气候变化

(1)原因:大量燃烧等燃料,导致大气中含量增多,使全球气温上升。

(2)影响:一是造成;二是加剧洪涝、和其他气象灾害;三是影响农业和;四是影响人类健康。

3.臭氧层耗竭

(1)臭氧层的作用:吸收太阳辐射中的。

(2)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人类大量排放。

(3)臭氧层破坏的危害:紫外线照射增强,损坏热的免疫力,使、白内障患者增多,传染病的发病率会增加。

4.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1)原因:人类对的大规模破坏和对的过度利用。

(2)危害:物种的灭绝和遗传多样性的丧失,将逐渐瓦解的基础。

三、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

1.大城市由于的过量开采和高层建筑物的重力作用导致、地裂缝等问题。

2.矿区地下形成了大片的,致使地表沉降、和塌陷问题出现。

3.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容易诱发崩塌、滑坡。

4.修建水库会使库区及其邻近地区的环境发生改变,诱发。

1.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

(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①水土流失的形成:

②危害:(2)土地荒漠化

①成因:②危害:2.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

(1)全球气候变暖分析: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二氧化碳增多

全球气候变暖

导致结果

对策
(2)臭氧层破坏(3)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①原因:

②危害:

:由各组学生代表展示探究结果.

1.下列事件中,属于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发展活动所引起的自然灾害的是()

A.滥采滥用自然资源、任意排放有害物质B.高速公路、大型水利工程等建设不当

C.水土流失、荒漠化D.人口过多、工业集中

2。下列关于水土流失灾害的直接危害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变浅,洪涝增加B.山体滑坡渐增

C.泥石流危害日益严重D.土地肥力下降,人类生存条件恶化

2009年7月3日,暴雨侵袭桂林市,由于地下管道宣泄不畅,某些路段积水成灾,给城市交通及公共管理带来了一次“突发性考验”。依据材料回答3~4题。

3.这次暴雨给城市带来的损失远比附近郊区大,对城市“突发性考验”,远比郊区严峻,主要原因是:()

A.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B.城市处于城市环流的低压区,降水的强度和频率高于郊区 

C.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筑物多而集中使暖湿气流长期滞留

D.城市交通拥挤

4.由于暴雨而形成的城市地面径流,汇入河湖,可能引发的人为灾害是

A.水体富营养化,导致鱼类缺氧而亡B.泥沙淤积,导致河湖面积减小

C.水质变坏,危及人类健康D.水量剧增,淹没农田,冲毁交通

5.我国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昔日风光已经不在,代之而起的却是“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这一变化深刻地反映了()

A.过度放牧,草场退化B.鼠害猖獗

C.草场的季节变化D.草场载畜量将可继续增加

读漫画“人类破坏了我的伞”,回答6~8题。

6.图中的“伞”——臭氧层位于地球大气的层,该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

A.平流层递增B.对流层递减

C.高层大气递减D.平流层递减

7.下列关于“伞”的破坏,说法不正确的是()

A.破坏“伞”的主要物质是人类活动大量排放出的氟利昂

B.“伞”被破坏后会危及人类健康

C.“伞”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是北极地区

D.图中的“伞”能吸收紫外线

8.以上情况告诉我们()

A.经济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B.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C.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

D.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暴雨等极端天气频繁

知识盘点:

心得感悟:

备注

(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学案


第三章防灾与减灾
第一节《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学案

重点:让学生了解,虽然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不可抗拒的,但充满智慧的人类通过各种先进的科技手段(如RS、GIS、工程和非工程防御等)对灾害进行监测和防御,是可以起到防灾、减灾作用的。
难点:地理信息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一、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1.概念: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是由、区域及等各级组织,通过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
2.作用:、灾中跟踪、以及提出。
3.世界和我国灾害监测系统的发展情况
二、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1.遥感(RS)技术的特点:
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实时性好和等。从空间尺度看,遥感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可从、和角度获得全球自然灾害的观测数据;从时间尺度看,在遥感平台上能够对地球进行同步观测,可获得地球表层及其的灾害信息。
2、应用范围:
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军事、生活等各个方面,重点用于、及台风灾害等监测。
三、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1.信息集成与分析:
主要是对各种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和分析,具有空间定位、和分析的功能。
2.灾害评估与预报:
对自然灾害进行、、、灾害损失调查、等,还可以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3.RS与GIS结合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
四、自然灾害的防御
1.非工程性防御:
(1)概念:
是通过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的和、各级行政部门的减灾管理以及等途径,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2)“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
(3)我国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发展及成就
2.工程性防御措施
(1)概念:工程性防御措施是通过修建防灾工程,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
(2)工程性措施的三种方式:
方式实例
改变地表环境,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

可以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

可以改变财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灾性能,减少灾害损失。

3.“工程性防御措施”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硬件”和“软件”的差别
联系:二者在防灾减灾中的地位同等重要,只有相辅相成,才能起到最好的防灾效果。

参考答案
一、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1.国家地方不同平台
2.灾前预警灾后评估减灾决策方案
二、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1.获取速度快动态性强多波段多时相全天候瞬间变化
2.水灾火灾
三、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1.综合处理空间数据定性定量
2.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情评估
四、自然灾害的防御
1.减灾规划防灾法律公众减灾教育
2.通过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通过植树造林等生物工程措施,防风固沙,防止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修建大堤防洪防潮,保护堤内的人口和财产安全;建立护坡、挡墙等支挡物,避免泥石流冲击村庄和耕地。
兴建水库、排灌站、电机井等工程及配套设施,保证人畜、作物的正常需水,防洪抗旱;加固房屋,使之达到抗震要求。

自然灾害的自救与互救学案


第三章防灾与减灾
第三节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学案

认识并掌握地震和洪水灾害中的逃生常识。

一、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1.震前——防震准备——通常以为单元。
2.震中——避震
(1)黄金12秒预警时间:
(2)室内避震——“”:就地躲避,利用三角空间,蹲或趴下,护住头部。
(3)室外避震——尽量到开阔的空地,,。
3.震后自救与互救
(1)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
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所以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
(2)保护好,尽量减少体力消耗。
(3)要有和旺盛的求生意识——最重要的一点。
二、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1.防洪准备
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
二是;
三是。
2.洪水应急
措施:
(1)尽量逃向,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等,
(2)如果不能逃脱,要借助家中的,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
(3)警惕和防止被毒蛇、毒虫咬伤以及。
3.洪水中的救助
洪水中救助的重点在于,因为洪水的发生具有可预报性和一定的滞后性,转移过程中的互救显得尤为重要。
措施:
(1)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带,常见的方式有、等,或划船、去救人。
(2)抢救溺水人员,最主要的方法是和。
三、其他自然灾害的自救和预防
1.龙卷风中的自救
在接到龙卷风警报时,要立即躲进或中隐蔽起来。在家里,可适当将窗户留一些,并躲到与龙卷风方向相反的墙壁或小房间内抱头蹬下。如果在野外开阔地,可就近寻找伏于地面。
2.台风中的自救
不要启程远足或到海滩游泳,不要驾船出海;在海上行驶的船只应尽快;外出的人应尽快回家,呆在室内,不要接近的窗户;在上空掠过时,会平静一段时间,但切勿以为风暴已经结束。
3.滑坡、泥石流中的自救
暴雨过后如有迹象,则应马上转移疏散,待形势稳定后应设法同外界联系,求得救助。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的方向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以及。
4.大雾和沙暴灾害的预防
大雾和沙暴都属于能见度低的灾害性天气。如果遇到大雾天气,尽可能减少驾车出行或;如果遇到沙暴天气,出行时准备好防风用品,如、等,用以保护。


参考答案
一、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1.家庭
2.(1)是跑还是躲,瞬间抉择
(2)伏而待定
(3)降低重心护好头部
3.(1)埋压和砸伤
(2)呼吸系统
(3)顽强的毅力
二、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1.关注汛期天气预报
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
准备逃生物资
2.(1)高处
(2)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
(3)倒塌电杆上电线的电击
3.互救
(1)抛救生圈救生衣游泳
(2)科学地控水进行人工呼吸
三、其他自然灾害的自救和预防
1.地下室坚固的混凝土建筑物空隙低洼地
2.靠岸向风台风眼
3.滑坡垂直于泥石流前进谷底排洪的通道河道弯曲、汇合处
4.减速慢行风镜口罩眼睛和口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