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6词二首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30

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6词二首。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6词二首”,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26词二首

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单元:第六单元——丰富多彩的文化

板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词作情景交融、恬静自然,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词人描绘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优美动人,夜色那么清幽,气氛那么恬静,充满了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上阙写夜景其实是烘托,下阙写避雨才是词作的旨趣所归。

《如梦令》大意是讲述诗人曾经饮酒溪亭,被自然界景致和美好生活气氛所熏染,以致陶醉,找不到回家之路,撑船到处转,没想到闯入了荷花丛中,惊醒了一群同样“沉醉”的鸥鹭。

作者用语生动流畅,风格清新自然。词作侧重在写景,融情于景。通过景物的描画来抒发和表达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故而意境创造含蓄深沉。通篇见景不见人,而事实上作者的行踪早就融入到景物中去,成为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藕”,掌握“鹊”和“藕”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词,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背诵课文。

3.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结合词句掌握生字新词。

2.通过对词的理解,感悟词所描绘的意境。

3.通过词的学习、意境的感悟,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与熏陶。

4.通过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探究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词的意境,借助语言文字,充分展开想象,感悟词中景、心中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中国古诗词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重难点分析:

l本文的重点是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词句的含义。通过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诵读,并为他们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氛围,让他们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在感悟中美读,在美读中编创,从而使阅读、理解、积累、运用这一学习流程循序渐进,在阅读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进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中国古诗词的美好情趣。

l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是本文的难点。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对照注释,已能大致理解词的意思,但由于年龄、阅历的限制,使其不能深刻理解词人所表达的真实情感,必须结合词人的生平背景,教师适当地指导品悟,才能体会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一)课件出示《清平乐·村居》。

(二)学生背诵。

(三)记得这首词是谁写的吗?(南宋词人辛弃疾)

(四)课件出示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五)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学习他的另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六)课件出示理解题目:“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山道中”是词的题目名。

(七)课件出示教师介绍黄沙道。

二、初读词作,初步感悟

(一)自己放声读一读,读通,读顺。

(二)指名朗读,并让学生作出相应的评价,教师随机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词的节奏。

(三)读词的时候如果能稍加停顿,那就能读出节奏,读出味道。课件出示配乐范读。

(四)女生男生赛读。

(五)全班齐读,边读边想:

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夜晚?课件出示

三、走进文本,读中悟意

导入:就在这样的夜晚,作者看着,听着,闻着,还想着……那么他到底在看着什么?听着什么?闻到什么?想到什么呢?

(一)默读课文,学生自主学习。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1.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诗词大意。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2.此时此刻诗人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或想到的是什么?

(二)全班交流,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点拨。

1.随机解释个别词语。

2.相机出示下列语句。

课件出示语句赏析1: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

谁还从这一句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

多美的月夜啊,词人深情地赞叹——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

多美的月夜啊,我们深深地赞叹——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

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由得想起“月落乌啼”的场面,让我们再次感受诗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

课件出示语句赏析2: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教师引导:

你还看到、听到或闻到了什么?

此时此刻,鼻闻着稻花的馥郁芳香,耳听着欢快的交响曲。词人拥有怎样的心情?

作者行走在黄沙岭的道途之中,沐浴着清风、明月,嗅着晚风送来的稻花的清香,那种轻松与愉悦之情已经是捂也捂不住了,情感已从心湖之中溢出来,流淌出来。他会想些什么呢?

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语句赏析3: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教师引导:

你还看到、听到或闻到了什么?

再次读这句词。

课件出示语句赏析4: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教师引导:

你还看到了、听到了什么?

从这句诗,你想到了哪句诗?(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词人此时此刻有怎样的心情?(转急为安、兴奋不已、激动万分……)

你是从哪里发现的?

请你带着词人此刻的心情,再读这一词句。

四、品读词作,读中悟情,欣赏诗词意境

(一)课件出示先配乐,后画面展示。

(二)仔细品读,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此时此刻,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三)配乐写话。

教师导语:此时此刻,老师知道你们一定有了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理解;请你拿起笔,静静地想,静静地写,写下那动人的画面。(教师巡视指导)

(四)画面取名。

1.给自己的文字取名字。

2.交流讨论:江南夏夜图、山村夏夜美景图、田野山水名作、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

(五)师生齐读(或背诵)整首词,整体感知。

五、拓展延伸

(一)在这首词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怎样的文笔,怎样的风格?(清新欢快、豪放)

(一)由于词人的生活遭遇,他的词风有时又沉郁顿挫、悲壮激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六、请你选择喜欢的一项作业

(一)请把这首词中你最欣赏的诗句写下来。

(二)如果你想画,拿起你的画笔,画一幅简单的夜行黄沙道图。

(三)课外收集感兴趣的宋词、元曲,并背上几首。

(四)学完这首词,如果你也想写诗,那就大胆地行动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激趣导入

(一)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复习该诗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词《如梦令》,看看和我们上节课学习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有哪些相同,又有哪些不同。

(三)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李清照。

(四)出示课件教师总结补充。

(五)我们已经大略地了解了一下李清照,那大家想知道她此生最难忘的一次少年时经历是什么吗?

二、读准词句,初读感知

(一)自由朗读《如梦令》一词,出示自读提示

1.仔仔细细读上两遍,把生字和多音字读准。

2.同桌对读,相互检查。

(二)指名读《如梦令》,其他同学注意听,找出生字和多音字。

(三)“兴尽”的“兴”是多音字,“藕花”的“藕”是个生字。

(四)齐读“兴”和“藕”字。

(五)齐读句子“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六)再读《如梦今》。出示自读提示想想每句中该如何停顿,用何种语气?

(七)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他的停顿和语气。

(八)教师相机指导读法。

三、感悟诗情,品读赏析

(一)出示课件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请同学们做一个有心的小听众,感受老师对这首词的理解。

(二)了解词作背景和大意。

这首词是描写作者少女时代同闺中密友一次游玩的经历,这在讲究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时代是极为难得的!

(三)课件出示默读这首词,读的时候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查阅字典或询问老师。

(四)感悟诗情,想象画面。

(五)这首词大概是什么意思?

(六)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读一读。

四、想象画面,美读感悟

(一)分句理解,想象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二)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教师相机追问:

日暮下的小溪凉亭会是怎样的美丽?亭中的姐妹们又在做些什么?河塘深处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是什么惊飞了鸥鹭?

(三)这么美的景色,谁忍离去,让我们带着“余兴未尽”之情读一读。

(四)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毕竟天色已晚,而这摇橹而归的途中作者留下什么?带走了什么?

(五)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背诵。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的心情,试着背一背这首诗吧!

五、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一)少年时的记忆总是美好的,同是溪上泛舟,让我们再来看李清照的另一首词《武陵春》。出示课件

(二)这次泛舟作者的心情如何?

(三)同样是泛舟,此时作者忆起昔日的溪亭之游,心中会有何感受?

预设:留恋、怀念……

带着这种感情再来读这首词。

六、教师小结

课堂的引入以四年级学过的《清平乐·村居》为突破口,既可以巩固已有的知识,又可以把课堂带进诗词的意境,很自然地过渡到作者。

通过资料,学生进一步了解辛弃疾,为学生理解诗词做好铺垫。

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可以帮助学生领会词人的心境。

学会整体观照,揭示诗歌的意境,是古诗学习的重要门径。优秀的诗词是句断意连的,在似断非断的变化中品读,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

学生在诗句的朗读中,用“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夜晚?”这个问题从整体入手解读古诗,揭示了词的意境。意在铺垫当时的背景,把握情绪基调、营造解读期待。

情感是诗歌的生命,解读该词之难,难在一个“情”字。感悟诗人之情,需要读懂诗词的景,用“就在这样的夜晚,作者看着,听着,闻着,还想着……那么他到底在看着什么?听着什么?闻着什么?想着什么呢?”这一问题统领课堂,借助注释和已有的知识让学生充分感知、体会和领悟。追求教学的深意并不容易,但通过问题的创设,词人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自然地从词句中涌现,思路层层深入,词的意境似乎就在学生眼前。

点拨学生透过词句体会词人的情感,鲜明地感受到词人的喜悦之情。此情此景,让学生感同身受、切己体察。激情诵读,让学生感同身受,对诗词的感悟也就水到渠成。

课堂教学在自主阅读鉴赏中体现了阅读的主体性,设计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读悟教学法。

诗词的教学也是语言整合的过程。在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写下自己头脑中的画面,既是遵循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原则,也是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复现优美的意境中,其中的意象一一浮现,通过写进一步加深对诗情的领悟,最终完整地感悟到诗性。可以说是情由景生,由景悟情,真正实现诗词教学的目标。

通过比较两首词的风格,大致了解两位词人豪放词风的异同。让学生的认识相对深入。

从复习回顾入手,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渴求知识的欲望,为进入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读书,把诗词读通、读顺。扫除生字词的障碍,是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语言情境的基础。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在老师的朗读中充分感受课文的意境,体会文字的美妙,一种对美的追求悠然而生,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出读的欲望。

教师结合诗人的生平背景,适当地指导品悟,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体会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诵读,为他们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氛围,让他们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在感悟中美读,在美读中编创,从而使阅读、理解、积累、运用这一学习流程循序渐进地体现出来。

体会词的意境,借助语言文字,充分展开想象,感悟词中景、心中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中国古诗词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诗词教学要做到“三拓展”:把诗文读宽,把诗文读深,把诗文读美。通过推荐阅读,有效地做到了把诗文读宽、读深、读

编辑推荐

冀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冀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2、 了解古诗的主要内容,体会两首古诗中所蕴涵的朋友之间的深情。

3、 正确认读本课十五个生字,会写八个。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难点:

从所蕴涵的朋友深情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具准备:

多媒体创设的动画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介绍李白

1. 板书李白

师:李白这个名字大家都很熟悉,谁来介绍一下?

2. 学生谈对李白的了解。

3. 请学生背诵李白的诗。

二、导入《赠汪伦》

以课件展示王伦写给李白的信,激趣导入文本。

三、学习古诗中的生字、新词。

1. 理解题目。

2. 课件出示诗配画欣赏。

3. 自读诗,老师提醒学生把字音读正确。

4. 指名读。

5. 学生自学生字。

6. 交流:你怎么记?

7. 去掉拼音读诗。

8. 配合课件读。

四、游戏:找朋友(边唱边表演)

五、理解古诗的意思。

1. 学生自己理解。

2. 师生交流。

师引导:汪伦送行,李白知道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理解忽闻)

想象:他们两个在分别时可能会说些什么?做写什么?

学生谈对李白的了解

学生自己理解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为更好地学习课文打基础。

帮助学生在语境中认识生字新词,有利于记忆。

以赠送给学生《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方式结尾。

3. 有感情地朗读。

六、以赠送给学生《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方式结尾。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设计同上。)

*书写生字

1、重点指导客、遍、深、弟四个生字。

2、其他生字学生独立书写。

*课外延伸

1、让孩子课下去搜集有关朋友深情的古诗。

2、把自己搜集到的材料整理在小本本上。

有感情地朗读

充分调动学生情感体验,发挥想象,体会老朋友在分别时的深情。

让孩子们进一步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使孩子们更加珍惜朋友之情,

9 词二首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9 词二首,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字,会写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3.了解词的内容,由《忆江南》体会江南春景之美和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热爱之情;由《清平乐》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安适悠闲以及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4.查找有关资料,阅读有关词作,激发学生学习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感悟江南春天与乡村田园生活的美妙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理解这两首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准备
1.投影。
2.范读磁带、配乐磁带。
3.搜集有关两首词及作者的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忆江南
一、诗词对照,导入课题。
1.出示诗歌,学生自由读议。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这些诗句都是写什么的?(江南春景)
2.江南春景之美,是历代文人骚客所吟唱歌咏的,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写江南春景的词,题目是《忆江南》。(板书课题)
出示文本,读一读,比较诗词有什么不同。
3.简介词及词牌名。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可以配上乐曲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词有各种不同的词牌,比如:“忆江南”“渔歌子”。我们本节课将要学习的这首词,词牌名原是“谢秋娘”,自从白居易用“忆江南”为题填了三首词之后,词牌名就由“谢秋娘”变成“忆江南”了。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通过课前预习,你了解了哪些有关本文的知识?(学生参照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老师适当补充。)
1.作者简介: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大多反映中唐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其中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最为著名。白居易还是词创作的有力推动者,《忆江南》《浪淘沙》《花非花》《长相思》诸小令,为文人词发展开拓了道路。
2.朗读情况:注意“谙”读作ān;最后一句读出反问的语气。
3.诗意理解。(学生根据预习情况自由说。)
4.提出不懂的问题。(能解决的互相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简要板书,留待课中解决。)
三、朗读感悟,理解词意。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带着以上问题,分组读课文,小组内进行讨论。
2.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探究。
(1)江南好
结合以前学过的有关江南春景的诗词想象:一个“好”字,包含了哪些江南的春景?(莺歌燕舞、绿柳红花……)可以换成什么字?(“美”“妙”……)好不好?为什么?从这个“好”字,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感情?(赞美、向往)
这正是作者忆江南的原因。
(2)风景旧曾谙
谙:熟悉。这儿风景之好并不是传闻,而是作者亲身体验、亲身感受的。
白居易曾担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青年时期,他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即六十七岁时,写下了包括本首词在内的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作者写江南好,重点写了什么?(江花、江水)运用了什么方法?(比较:红胜火;比喻:绿如蓝)
这种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也可以见到,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能不忆江南?
这是个什么句子?(反问句)再读体会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和怀念,把读者也带入了无限遐想之中。)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江南真美呀,那儿的风景我曾经非常熟悉:太阳升起,江边的野花比火还红艳,春天来了,江水碧绿见底,如同蓝草一般。这能不让我回忆起江南吗?
4.指导背诵。
(1)再读体会。
(2)根据诗意想象画面。
四、阅读拓展,深入赏析。
白居易的《忆江南》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为后人吟咏赞颂,那么这寥寥数语为何能成为千古佳句流芳百世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三首《忆江南》。
投影出示:
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3.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学生反复读,老师作简要介绍。
五、作业。
1.朗读、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并把想象的画面画下来。
板书设计: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江花红胜火
能不忆江南?
江水绿如蓝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每首词仿佛就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南宋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继续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魅力。(板书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呢?
1.自读。请同学们自己反复读读课文,想一想,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情景?
(1)学生说,引出“村居”。
(2)学生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简介作品及作者。
(3)老师补充:辛弃疾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主张北伐抗金,可惜受到反对派的排斥,得不到朝廷重用,晚年隐居在江西信州(今天的江西上饶地区),在这期间他写了许多恬静安逸的田园诗词,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词就是其中之一。“清平乐”是词牌名,这首词还有一个题目就是“村居”,即乡村农家居住的地方。
2.听读。我们来听听录音朗读,然后模仿录音朗读。
3.学生再练读。
4.指名读。注意“媚、媪、剥”三个字的读音。
5.自由练读课文,要求是读准字音,通顺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个小记号。
6.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2)出示字词卡,指名认读。
疾茅檐鸡笼剥莲蓬
⑶写字指导:“茅”字不要掉了最后一笔“撇”;“蓬”字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半包围结构。
三、细读,理解词意。
同学们,词和诗一样,语言十分精练。我们要想理解这首词讲了什么意思,必须得弄明白每个字、词的意思,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1.自学思考。
2.讨论上片。
(1)出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茅檐:茅屋的屋檐。
“茅檐”“溪上”“青青草”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江南农村的特有景色: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
(2)出示: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醉:作者被这恬静优美的自然环境所陶醉。
吴音:吴地的方言即南方乡音。
相媚好:听到用吴地方言对话的声音,倍感亲切悦耳。(谁在说话?翁媪:分别指老年男子、老年妇女。想象:他们会聊些什么呢?)
这里又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正当我陶醉于这幽美的自然环境中时,突然听到有人用南方乡音交谈的声音,多么柔和而亲切啊。循声看去,原来是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聊天,他们这么温馨惬意,亲密无间,到底是谁家的老人呢?
猜想:老人生活怎样?他们与下片的几个人物有什么关系呢?
3.讨论下片。
(1)读下片。
(2)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躺着剥莲蓬。)
你最喜欢哪个孩子,为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大儿子和二儿子在为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劳动,小儿子年龄最小,这里特别写到的是他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样子,生动传神,一个“卧”字,表现出了小儿“无赖”的神态。)
4.再读这首词,说说你感觉这户农村人家生活得怎样?(是啊,乡村的田园生活是那么的恬静、那么的安逸,难怪辛弃疾充满了热爱与向往,也写得这样意境优美、情趣盎然。)
四、品读,领会诗情。
1.配乐再读词,你感觉到词中哪几处写得最有情趣?
2.指名学生说,并讲讲为什么。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
3.展开想象,描述词境。
(1)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创作了这首词。请同学们选取课文中描写的一个情景,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写出来,或者选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大家交流。
(2)交流、评价。
(3)小结: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一样。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喜欢、而且非常热爱、向往、羡慕。让我们走入作者的内心同作者一起饱含深情地朗诵这首词。
五、赏读,拓展延伸。
清平乐(辛弃疾)
春宵睡重,梦里还相送。枕畔起寻双玉凤,半日才知是梦。一从卖翠人还,又无音信经年。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辛弃疾)
柳边飞鞚(kng),露湿征衣重。宿鹭惊窥沙影动,应有鱼虾入梦。一川淡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2.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溪上青青草
翁媪吴音相媚好
锄豆编笼卧剥莲蓬醉
安适、悠闲
热爱、向往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革命烈士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鈥湽住⑴选⑶⒗ぁ⒑扁€潱嵝粹€溓簟⑶⒐住⑴选⒛妗⒌摺⒑扁€潯?/p>

2、理解诗中部分词语的含义或作用,进而读懂全诗。使学生体会诗歌精练、形象的特点。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革命者为捍卫信仰和尊严不惜牺牲的伟大精神。了解诗的写作背景。

教学重点:

揣摩两首诗艺术上的不同风格。

教学难点:

学习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了解他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在革命战争年代,许多革命战士在与敌人作斗争时被捕。在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下,他们没有低头,他们用手中的笔抒写了自己的革命志趣和美好追求。今天我们就来诵读欣赏两首革命烈士的诗。

2、板书课题、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囚歌》,体会创作意图

1、学生互相交流诗题的含义

师:鈥溓翕€澴执幼中紊峡矗吮凰亩赂咔浇艚粑ё。缌兄瘢プ杂伞b€溓翕€澋囊馑际前讶斯卦诩嘤铩b€溓舾桠€澰诒疚闹父锩咴诘腥思嘤镄吹氖琛?/p>

2、揭题、解题

(1)师:谁能从题目上看出这首诗是叶挺同志在什么环境下写的?

教师介绍时代背景。出示叶挺图片。

(2)师:大家是否了解叶挺坐牢的原因和狱中的斗争事迹?请向大家介绍。

教师介绍或补充介绍。强调叶挺同志不为高官厚禄所动的高尚品质。

补充:叶挺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军长。同时指挥部队挺进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1939年5月,在皖中(安徽中部)主持成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部队挺进皖东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1940年10月初,日军进犯皖南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他指挥军直属队顽强苦战,将敌击退。1941年1 月鈥溚钅鲜卤溻€澲斜还竦晨垩喝胗谟行聪掠忻拟€溡锻η舾桠€潯V钡娇谷照秸だ螅泄仓醒胗龋?946年3月4日获释。

说明:学生的生活实际,与那个战乱不休的年代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教师适当地补充介绍一些皖南事变的历史背景,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更能体会叶挺将军英勇的革命壮举。

3、自由读课文

(1)学生轻声读课文。

要求:边读边找出不懂的地方,并做上记号。

(2)初步解决疑难问题。想一想: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叶挺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精读感悟,深入学习

1、指名读《囚歌》一至四行。引导学生体会鈥溛私龅拿沤羲牛放雷叩亩闯赔€潯?/p>

2、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再指名连贯说说体会。

(鈥溛私龅拿赔€澲父锩咚叩牡缆贰b€溛放雷叩亩粹€澲赋雎舾锩⒊涞笨沙芘淹降耐督抵贰#?/p>

3、从这四行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出革命者的处境怎样?

(敌人对其威逼利诱,一面是释放,给与自由的承诺,另一面则是酷刑的折磨。)

4、想一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愤怒 对叛徒的厌恶的感情)

教师小结:这四行诗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者威逼利诱的卑劣手段和丑恶嘴脸。当时摆在狱中革命者面前的只有两条路鈥斺€敿嵴瓴磺馕蹲攀プ杂缮踔辽怀涞迸淹健⒊雎舾锩玫解€溩杂赦€潯Q≡衲囊惶趼纺兀孔髡咴谖逯涟诵惺锩魅返刈髁嘶卮稹?/p>

5、轻声读五至八行,思考: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作者态度怎样?

(革命者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看穿敌人的卑鄙目的,不怕威逼利诱,革命的气节坚定不移)

6、第四、五行中的两个鈥溩杂赦€澯惺裁床煌坑钟惺裁聪嗤Γ磕母龃时泶锪怂哉孀杂傻奶龋?/p>

(作者想得到自由,从鈥溈释€澮淮士闯鲎髡叨宰杂傻钠惹邢M?/p>

7、体会关键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鈥溛铱释抛杂桑疑钌畹刂棱€斺€斎说纳砬跄艽庸范醋永锱莱鲡€澱庖痪浔硐至耸裁矗?/p>

板书:坚贞不屈

说明:第1节诗,教师抓住几组鲜明的对比,展开教学。重点句鈥溛私龅拿沤羲牛放莱龅亩闯赔€澲校?鈥溔蒜€澯脞€湽封€潯⑩€溍赔€澯脞€湺粹€潯⑩€溄羲€澯脞€湷€潱捎谙拭鞯姆床睿纬闪耸亩捞胤绺瘛V挥幸佳私庹庵侄员鹊男捶捌湟庖澹遣拍芨玫乩斫馄渲猩钌畹哪诤?/p>

8、自学第二节,总结学法

(1)出示自学提示

读全诗鈥斺€斨室赦€斺€斃斫庵氐愦示溻€斺€斉忖€斺€斕寤岣星?/p>

(2)自读课文、讨论交流:你觉得这一小节哪句写得好为什么?

(3)师:鈥溣幸惶焘€澲甘裁囱囊惶欤库€溄意€︹€σ黄肷盏翕€澓外€湹玫接郎€澝苈穑课裁矗?/p>

(4)试讲诗意。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维护了谁的尊严?

师:作者希望有一天,革命的烈火燃烧起来,把国民党反动派设置的牢狱一起烧毁,他虽然在革命斗争中牺牲了,但他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为之奋斗的共产主义事业是万古长青,永世长存的。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的愤慨,坚信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为共产主义献身的决心。

小结:这是被囚革命者的信念、意志、人格、生命价值的记录。

板书:献身革命

9、有感情朗读。

四、总结学法,自学拓展

(一)自读《我的鈥溩园租€澥椤罚芙嵫Х?/p>

1、自由读,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2、学生质疑。

(二)精读感悟

1、再读诗歌,细细品味,思考:他们为什么鈥湺宰潘劳龇派笮︹€潱?/p>

2、学生讨论: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要革命,要扭转颠倒的乾坤,要打倒不合理的一切必须付出沉重的代价。

3、师:鈥湼叱杪裨峤彝醭€澅硎舅嵌愿锩性跹娜鲜叮?/p>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明:在第二首诗的处理上,教师可以适度鈥湻攀肘€潯Mü淖匝В涣鞲惺埽盟且谰菀延械难熬椋晕冶泶铩?/p>

五、复习巩固

出示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你觉得哪些诗句最让你感动?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说说所填词语的意思。

紧锁着,

敞开着,

鈥︹€?/p>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________,

将我连这________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

3、背诵其中的一首诗歌。

六、拓展练习

出示

1、像诗歌中这样的革命烈士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后搜集资料,准备召开故事会。

2、写几首小诗,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板书设计:

坚贞不屈

囚歌 叶挺 自由 永生

献身革命

2016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冀教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16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冀教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2016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冀教版)

 炎炎的夏日过去了,我们迎来了新的学期,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开始了,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任务,要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努力改正他们的缺点,使他们在语文学习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达到满意的效果。现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计划如下:

一、本班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有学生32人。多数学生遵守纪律,能够自觉学习,在记忆生字、组词等基础知识方面掌握较为牢固,能够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大部分学生爱读书,有学好的愿望。但是,在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方面存在些不利的因素:学生上课发言不大胆,思维放不开,答案没有自己的个性;口语表达能力不强;在作业方面,有的书写不认真、审题不认真;另外,个别同学自制力比较差,不能及时完成作业,本学期需要加强对他们的管理;阅读和作文也是学生的一个很大的弱项。在本学期,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准备在继续实行小组竞争机制的基础上,加强阅读和作文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指导思想:

随着新课标、新教材的相继使用,语文教学要实现“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转变,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以整体推进课程改革为核心,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并以之为指导,深化课堂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重新认识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它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地位、作用,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和要求。要积极地进行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方法的改革,积极地进行思考和研究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编排注意内容的整合和训练的循序渐进,全册课本安排了6个单元。每单元安排阅读课文2至3篇,共有30篇。每单元安排“习作”1篇,6篇,增加2篇,共8篇。每单元安排“综合训练”1个,共6个,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150个。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听写检测,也可以就“词语积累”中的词语。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爱好。

四、教学要求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受到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2、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准确认读200个生字。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150个。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5、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

 6、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

五、教学措施

 1、在课文教学过程中,加强“积累——领悟——运用”,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作业的布置注意目的性、科学性、伸缩性、计划性。加强对作业的检查、批改,让学生及时改正作业中的错误。

 3、注意阅读教学的方法:重要的是“把阅读的时间交还给学生”。多让学生朗读,启发他们想象。既致力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又注意向课文外延伸。

 4、教师做好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教师的表率,首先是民主、平等的态度;其次是爱学习、会学习。

 5、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向40分钟要质量,突出主体地位,培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6、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课余时间,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多写读书笔记,多练笔。

 7、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培养合作意识,培养一批有核心地位的小组长,以带动其他学生共同学习,并开展好小组合作和竞争。

 8、夯实基础,检查生字和认读字,采取新带旧的方法,随时听写;检查朗读和背诵,采取组长检查,教师抽查的方法。

 9、坚持每周进行练笔活动,做好讲评,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冀教版)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冀教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冀教版)

一、看拼音写汉字。

cānɡsānɡjiànkānɡliútǎngdiànjì

()()()()

nuóyízhēnxīqínxiánfùráo

()()()()

二、选择正确读音打“∨”。

淙淙(cónɡzónɡ)召开(zhàozhāo)劲竹(jìngjìn)

哭泣(qìtì)倔强(juèjué)徘徊(huáihuí)

三、形近字组词。

惜()裸()跨()

错()棵()挎()

挪()沧()饶()

哪()枪()浇()

四、选择填空,把正确的序号填在()里。

①比喻②拟人③夸张④排比

1.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2.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明月……()

3.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过去了。()

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词语小超市。

五彩()()()门()户()()跋涉

()()可见()()不能()()如茵

()()沉璧大()小()

六、课文精彩内容我知道。

1.百川东到海,.

2.“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是无限的。”这是的铮铮誓言。

3.,有再来的时候;,有再青的时候;,有再开的时候。

4.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在怀念,在思索。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表达出,抒发了.

5.老师常常用《汉乐府.长歌行》中的“,”的诗句告诫我们,要趁年轻,好好努力,不要到老留下悲伤。

6.《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

7.《假如只有三天光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

8.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

七、读句子,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解释,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拥:①抱。②(人群)挤着走。③拥护。④围着。

1.大家一下子拥到前边去了。()

2.一群青年拥着一位老师傅走出来。()

3.很久没见面了,我们相拥而泣。()

4.我县坚持常年开展拥军优属活动,不遗余力地支持部队建设。()

密:①距离近②不公开③关系近,感情好

5.他终于解开了这个秘密。()

6.我们的党和群众,历来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八、口语交际。

小文不小心摔伤了脚,住进医院。你到医院看他,想想你可能说些什么?把你要说的话写出来。。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这段文字节选自,作者。

2.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

请写出两句有关这方面的名言、警句:

(二)一个美丽的故事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三四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

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其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妈妈一样的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着感情朗诵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真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

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着一个美好的时刻。

那个时刻终于到了,是妈妈的生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那天,他起得特别早,把作文本装在一个亲手做的美丽的大信封里,信封上画着一个塌鼻子的男孩儿咧着嘴笑得正甜。他静静地看着妈妈,等着妈妈醒来。妈妈刚睁开眼醒来,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然后笑眯眯地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我要送给您一件礼物。”

妈妈笑了:“什么?”

他笑笑:“我的作文。”说着双手递过来那个大信封。接过信封,妈妈的心在怦怦地跳。

果然,看着这篇作文,妈妈的眼里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似的。

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勃勃,永远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香的果。

1.给下面画线的字注上拼音。

塌()鼻子咧()着嘴明媚()

2.给下面的比喻句打上“√”。

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

(妈妈)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似的。()

3.请你对文中的主人公做个评价吧!3分

智力受损的塌鼻子小男孩:

那位妈妈一样的老师:

小男孩的妈妈:

4.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个故事。

十、作文。

生活中,我们一天天在长大,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珍惜幸福……请你写一写成长过程中懂得的某一种生活道理。题目自拟,字数400左右。

 五年级上册冀教版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2)

一、拼音写字我最棒。(6分)

Juéjiàngshūtanqīpiàn

()()()

bīnfēnkāngfùbàgōng

()()()

二、我会填同音字。(6分)

shān()然()川()板

líng()俐()巧()珑

三、我会按要求组词。(8分)

1.给下列字加个偏旁变成新字,再组词。

舌()那()

予()无()

2给带有下划线的字的另一个读音组词。

倔强()奇怪()

乐曲()美好()

四、词语分类。(9分)

愁眉苦脸粉妆玉砌月光如银碧草如茵

喜出望外怅然若失桃红柳绿郁郁寡欢

明月高照

1.描写景物的:

2.描写任务情绪的:

五、补充词语,并任选两个造句。(5分)

伶伶()()()门()户数以()()

五彩()()()()沧桑动人()()

势()可()无边()()

六、词语选择我能行。(6分)

①珍惜②珍爱③爱惜④默默⑤潺潺⑥缓缓

1.集体荣誉我们很()。

2.有些人对待生命不懂得()

3.我们要()光阴,努力学习。

4.琴声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流淌。

5.当小溪的()流水从我伸开的手指缝间通过时,我会兴奋地陶醉在欢乐之中。

6.在()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

七、句子七十二变。(按要求完成句子)(5分)

1.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合并下面的句子。

李老师今年五十多岁了。李老师精力非常旺盛。

。2.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仿写句子)

3.我闻到了芳香。(扩句)。

4.走向我生活微笑着(连词成句)。

5.《二泉映月》是一首二胡独奏曲。(改为反问句)

八、口语交际。(5分)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放慢脚步还是应该珍惜匆匆流逝的时光,加快脚步?。

九、课文精彩内容回顾。(11分)

1.过去的日子如;如,被。

2.我能写出雷锋的一句名言。

3《长歌行》的后四句是:,?,。

4.《二泉映月》一文表现了阿炳的精神。

5.《假如只有三天光明》一文作家呼吁我们:

十、阅读小天地。(19分)繁星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fófú)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三年前在南京时,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寂静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关于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常常和我谈话一样。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weimei)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1.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2分)

2.写出词语的反义词。(2分)

静寂——()模糊——()

3.画线句子用了修辞方法。(2分)

4.短文开头一句所起的作用是。

5.用“”画出“我”由看星空而产生的联想的句子。(9分)

十一、习作乐园。

“以感动”为主题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20分)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凉州词》教学设计


《凉州词》教案设计

一、导入

由描写黄河的诗句导入。二、学习古诗1、读古诗

师:首先我们来朗读古诗,要求是“读准字音、读准节奏”。生:齐读古诗。

师:这一遍,同学们能把字音读准,但是对于诗的韵律和节奏还把握得不好,现在请自由朗读,待会儿,愿意读的同学请大胆的起来朗读。生:自由读诗,用铅笔划节奏。

生甲读,评价。生乙读,再评价,老师点评。全班齐读。2、画古诗

师:我们读诗要讲究轻重缓急,这样才能读出诗的美,诗的韵。刚才同学们再一次的朗读,就让老师听出了这样的美。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笔和纸,我们再来画一画吧。师:请大家跟着我读第一句,然后用你手中的笔,把你读懂的东西画下来,我们再请同学起来说说你要这样画的理由。

生:跟读第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然后把读懂的画下来。师:巡视。

生甲:我画了黄河和白云,因为我从\黄河远上白云间\这句诗中体会到有黄河和白云。生乙:我也画了黄河和白云,不过我和他的黄河不一样,我的黄河是远远的流向白云的,所以我画的越来越小。我从“远眺”这个词知道的。

师:同学们,你们读得很认真,也画的很认真,那么,你们能不能将第二句诗也同样的画下来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二句诗吧!生:齐读第二句诗,并继续作画。

师:巡视。发现有孩子没有在第一副画的基础上画,于是马上提示:孩子们,我们现在是重新单独画呢,还是在第一副画的基础上画,为什么呢?

生:应该在第一副画的基础上画,因为它们描绘的是同一幅画面。生甲:我又画了城墙和山,因为诗句中说了有城和山。师:有同学补充吗?请同学们仔细读诗句,诗句中告诉我们,是怎样的城,怎样的山呢?你能将你的画再进行修改呢?

生乙:我只画了一座城,和很多的山。因为诗句说是“孤城”和“万仞山”。师:同学们,你们理解“仞”的意思吗?(学生交流)师:“仞”是一种度量单位,它不是指数量,而是用来表示长度、高度。“一仞”相当于七尺。可见,万仞山是指山高,而不是山多。所以同学们,当我们看到自己手中的这副画,就知道第一二句诗写的是什么了?生:写景3、体诗情

师:对,它在进行写景,那么后面两句诗又在干什么呢?请大家自由读后面两句,再用手中的笔进行描绘。生读诗,画。师巡视。发现很多孩子都不能画,问:“孩子们,你们为什么不能画了呢?”生:因为不知道该怎样画!

师:为什么呢?这两句在些什么呢?生:写人。

师:能不能具体的说说写人的什么,怎样写人的?生甲:写人在吹笛子,很忧伤。生乙:又在写柳树和春风。

师:我们写人物有哪些呢?这里诗人写了人物什么?生:神态。

师:对人物描写呀,可以有神态描写,但是,同学们,你们在回头看看我们的前两句诗,你明白前两句写景的目的吗?我们分析古诗,不能将几句拆开,而应该前后联系的进行分析。这首诗的作者,正是借用黄河之景,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师:既然同学们已经感觉出作者的意图,那么,你能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吗?生自由读诗。

生甲:我觉得是作者依依不舍,因为有战士要离别了。生乙:我感觉诗人生活很孤独,很无聊。生丙:我觉得作者心里很不舒服,在埋怨。

师:同学们通过朗读,从诗句中理解到诗人的思想感情,那么,请问同学们,作者“怨”什么呢,在“怨”字的前面还有词语你认真体会了吗?大家知道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那么是谁走谁留呢?诗句中写的人是谁呢?生开始议论纷纷

生甲:作者没有怨,因为前面还有“何须”两个字,就是不怨的意思。师:诗句中写的人是谁,他们在干什么?生:写战士,他们在吹笛子。师:为什么吹笛子?生:因为有人要走了。师:请同学想象,在黄河边上,孤零零的城池里的那些人们,他们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他们吹奏笛子的目的真正的是为了送别吗?生:他们很孤独,所以吹笛子解闷。

师:这样的环境下,战士们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只有靠吹奏笛子来解除烦恼,但是他们却并不抱怨,“何须怨”,这又可以看出战士们怎样的思想?

这样孤独的生活,他们居然一点也不抱怨,这是怎样的思想啊?这是一种豪迈的情怀,一种悲壮的情怀。这也是诗人写作这首诗的目的,为的就是表达内心的这种孤独和豪迈。师:当我们面对滔滔的黄河水,却身处异乡,倍感孤独的时候,你的内心又是怎样的感情呢?请你将自己当作诗人去感受一下吧?现在,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再去朗读全诗吧。生:读诗

四、布置作业:背诵王翰的《凉州词》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凉州词》课堂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能正确默写名句。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3、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教学过程

1初步感知送别诗。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流传至今仍广为传诵的唐朝名诗——《芙蓉楼送辛渐》。

指名读题。了解题目的意思和正确读法。

(2)从题目看,我们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说到送别诗,你还知道有哪些?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赠汪伦》……

(3)看看这些诗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2读准字音,读好句尾字调。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送别诗。

(2)这首诗连同题目、朝代、作者只有38个字,却构思新颖,含蓄隽永,请你好好儿读上几遍。

(3)指名读诗歌,注意“王昌龄”“冰心”的正确读音。[读得正确;读得字正腔圆;读得有味道]

(4)同学们,诗歌的朗诵,读好句尾词语是相当重要的。请你读读,特别注意把最后一个字的字调读到位

3了解要素,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1)这首诗虽然短小,却把事件的几个要素都点了出来,你能找到吗?请你快速圈出来。

(2)按顺序一起说:

4教学一、二两句,感受含蓄的离别情怀。

(1)好好读读一、二两句,说说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秋天的雨会带给人什么感觉?[是啊,雨带给人惆怅、凄凉]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2)(冀教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2)(冀教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冀教版)
3*人类的朋友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记叙了“我”在美国几个月亲身感受到人与动物相处得是那样和谐,感受到人与动物互为朋友是多么美好。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不难理解,应放手让学生自读。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活动中,去理解和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要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常用成语、优美词句和精彩句段。
3.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体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的乐趣。
过程与方法:
1.放手让学生自读。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活动中,去理解和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重要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乐趣,培养珍爱自然、善待自己家园的美好情感。
重难点分析:
通过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积累文中的常用成语、优美词句和精彩句段。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生态环境的资料。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从题目入手,提出问题(7分钟)
(一)教师启发思考:读了课题后你想到了什么?想知道什么?
(二)学生自由回答后,自读课文,去文本中找答案。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寻求问题的答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自读自学的空间,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实现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2分钟)
(一)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文中出现的成语和精彩的句段,做标注。
(二)思考:文中人类的朋友都有谁?(板书答案)(展示课件)
小鸟兔子浣熊鹿野鸭等
三、细读课文,突破重点(13分钟)
(一)同桌互读:思考动物与人的关系怎么样?从哪看出来的?
(设计意图:从整体出发,把握作者的叙述思路。)
(二)说一说,读一读什么最令你印象深刻,觉得最有意思?
(三)指名回答读相应的段落,深入体会动物与人的和谐关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透过作者优美的词句、整齐的句式、恰当的修辞,对动物动作、形态的刻画,来感受动物与人类的和谐关系。)
四、深化主题,点明中心(3分钟)
展示课件。
大自然是人类的生存环境,也是所有生物的栖息之所;动物和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星球上,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类也是动物的朋友。
五、读写结合,拓展延伸(2分钟)
布置作业,写一写“读完《人类的朋友》后,我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课文内容延伸到课外,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增强环保意识。)
六、小知识(3分钟)
人类的朋友——狗
动物学家告诉我们,远古时代,世界上还没有犬,只有类似野狼的动物生活在荒野上。这种野狼经过驯化之后,成为原始意义上的家畜,一般推测,家狗的祖先就是狼或狐狼。当以狩猎为生的古人发现史前犬类动物比其它动物更易交往,也不那么凶猛,性情较好而且顺从,于是便开始了漫长的驯服和利用狗的历程。当然,起初的狗仍只是纯野生狗,而后才逐渐被人类驯服,豢养成家狗。
在近万年之前,波斯人和希腊人就开始饲养狗这种家畜。在中国西安半坡遗址和常州圩墩遗址中,也发现了犬的骨骼。可见,我国养犬的历史也有约五六千年之久了。
狗是人类的善解人意的朋友,比任何走兽都善于适应环境。它还会协助人完成计划,照顾人的安全,帮助人,保护人,诌媚人,它会用勤勉的服务,用频繁的亲热表示来笼络主人。它以依恋人为乐事,以得人欢心为目的。它不像人那样有思维的能力,但是它有情感的热力。它还比人多一个优点,那就是忠诚,就是爱而有恒。
板书设计:
3*人类的朋友
五年级语文上册冀教版第一单元教案(2)各种鸟儿
五年级语文上册冀教版第一单元教案(2)野鸭
五年级语文上册冀教版第一单元教案(2)鸟儿大雁
天鹅
兔子和谐相处
人类的朋友
松鼠
浣熊
小鹿
第二课时:作业一次第三课时:讲析同步
课后反思:
4*大自然,你好
教材分析:
本文是张海迪大姐姐给小朋友的一封回信。从文章中,我们看到一个用爱支撑的生命,深深感受到“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高高飞翔”所蕴含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感受被禁锢的身躯对大自然的渴望。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学情分析:
写书信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不算难事,但是要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得从了解事迹,走近张海迪入手,了解这位“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爬起来”的生活勇士,感受她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然后放手让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梳理问题,感悟海迪,感悟“大自然,你好”这一深情问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课文,感受被禁锢的身躯对大自然的渴望。体会“大自然,你好”
这一真情问候所表达的作者对大自然的渴望、向往之情。
2.学会略读,通过略读了解文章的大意。
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自主学习、亲身感悟为主,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课前搜集自然常识资料和大自然的图片。
3.学生交流讨论对大自然的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被禁锢的身躯对大自然的渴望。体会“大自然,你好”这一真情问候所
表达的作者对大自然的渴望、向往之情。
重难点分析: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什么是大自然以及认识大自然的方法、探索大自然的一般规律;学习书信的写法。
课前准备:课件、搜集有关张海迪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作者(5分钟)
(一)板书课题:“大自然,你好”。
(二)读课题,读后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设计意图:通过读课题体会我们同大自然的亲切感)
(三)走近作者。教师引导:作者与我们有同样的感觉,然而她却与我们大家有不一样的命运。
(四)学生介绍有关张海迪的事迹。(展示课件)
(设计意图:由学生简单介绍自己从资料里认识的张海迪,初步了解这位生活的勇士,感受她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12分钟)
(一)自由读,同桌互读,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练认读生字词。教师适当检查指导。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自读自学的空间,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
(二)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些什么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概括总结主要内容的能力。)
三、精读研讨,交流收获(17分钟)
(一)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作者提出了哪些有关自然的问题?
(二)交流感受的语句,交流受到的启示。
(设计意图:交流与读书结合起来,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文本学习与课外资料交流结合起来。)
出示句子,读一读,引出探究内容。(展示课件)
预设:
1.如果说,我能战胜疾病,生活到今天,除了书籍给我力量,我还要感谢大自然给了我那么多奇妙的幻想,使我得到了生活的希望和乐趣。
2.大自然使人变得开朗,变得聪明,变得心灵美好。
3.到大自然中去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强健身体。
(三)小组探究学习。结合课文读懂上面语句,再联系亲身经历谈一谈对大自然的领悟,从大自然中获得了什么
四、延伸拓展(5分钟)
暑假刚刚过去,也许你尽情领略了大自然带给你的种种乐趣,也许你还有一些遗憾和向往。仔细回忆一下,给远在外地的亲人或朋友写封信,把你的感受讲给他们听。(展示课件)美文赏析:
大自然,你好
有太多逝去的美丽被我们匆忙的脚步所错过,有太多容易消散的脉脉温情被我们烦躁的思想所拒绝,亦有太多生命中的感动被我们冰冷的眼神所忽略。今天,我最想对你——大自然,说声“你好!”
温情脉脉的流水,展览的天空,青高的翠竹,婀娜多姿的鲜花,如歌声般的蝉鸣,宏伟的瀑布,深情的枫叶,滚滚的麦浪,闪亮的银装……你,从上到下,都是那么美丽动人。我喜欢你那娇媚的春天,热情的夏天,成熟的秋天,迷人的冬天。随着一声鸟叫,一声蝉鸣,伴着一丝秋风,一片雪花,你带着我浏览了世间所有的深情,今天,我最想对你……大自然,说声“你好!”
躺在自然的怀抱内,倾听着小草对我的窃窃私语。静下来,我会回忆起那个残风萧瑟的秋天,伴着冰凉的雨丝……我无时不刻感受到生命的律动,是你向我们造就了这一切,所以,在今天,我最想对你——大自然,真诚地说声“你好!”
望望窗外,高楼大厦已经成群地建起,南极正在融化……我只想对你说:“你好!请不要担心,人类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我们会改正的!”
我最想向你问好:感谢你!看庭前花开花落,望窗外云卷云舒,听海边潮涨潮退。这一切一切,都是你的功劳。人类正在觉醒,人类会重新认识你……包揽万物的大自然。
“大自然,你好!”我坐在山顶,大声说道。马上,听到了你送给我的回声:“你好,你好……”
五、作业设计(1分钟)
1、课后搜集张海迪的资料。2、模仿《大自然,你好》给一位朋友写一封信。
六、板书设计:
大自然,你好
五年级语文上册冀教版第一单元教案(2)五年级语文上册冀教版第一单元教案(2)投身大自然
五年级语文上册冀教版第一单元教案(2)五年级语文上册冀教版第一单元教案(2)小鸥神奇
成长开朗、聪明、美好
第二课时:作业一次第三课时:讲析同步
课后反思:
5动物二章
教材分析:
《鸬鹚》这篇写景散文,以诗一样的语言,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为我们展现了三幅画卷。从文中我们欣赏了优美的水乡景色,感受到渔人的悠闲自得,并从渔人和鸬鹚的默契中体会到这更是一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赞歌。
《鹭鸶》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全文条理清楚,主要写了白鹭的外形和活动之美,语言流畅而传神,营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浓郁绵远的意蕴,恰如清风拂过读者的心田,又似纯净的溪水荡涤内心的焦躁与烦闷。
学情分析:
课文语言优美,通俗易懂,让学生读文感悟,想象文章描绘的画面,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从而引导学生要珍爱生活中的一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10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2个要求会写的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文章描绘的画面美;了解并学习文章
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体会作者在写景状物时寄托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充分、专注地诵读全文,使他们能够读正确、读流利。要通过整体感知,使学生领悟行文思路,领悟湖面的平静与否跟鸬鹚捕鱼之间的关系。
2.要引导学生熟读、美读课文,使学生能借助画面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在写景状物时寄托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
情感。
重难点分析:
1.引导学生充分、专注地诵读全文,使他们能够读正确、读流利。要通过整体感知,使学生领悟行文思路,领悟湖面的平静与否跟鸬鹚捕鱼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熟读、美读课文,使学生能借助画面背诵课文。
3.体会作者在写景状物时寄托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了解鸬鹚和鹭鸶的一些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鸬鹚》一课的生字词。(重点)
2、了解课文内容并展开想象,想象课文所描绘的优美画面。(重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难点)
一、揭题导入(5分钟)
(一)读课题。(1分钟)
指名读,朗读课题后齐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字正腔圆地读,响亮自信地读,还可以从中挖掘出丰富的内涵。在朗读中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对文中字词读音的掌握,作者感情的理解。)
(二)教师或学生简介鸬鹚。(3分钟)
预设:鸬鹚是一种水鸟。它们爱吃鱼,也爱捕鱼,并且捕鱼本领特别高。(展示课件)亦作“鸬鹚”。俗叫鱼鹰﹑水老鸦。羽毛黑色,有绿色光泽,颔下有小喉囊,嘴长,上嘴尖端有钩,善潜水捕食鱼类。渔人常驯养之以捕鱼。鸬鹚是鸟类中优秀的潜水明星。
(设计意图:了解鸬鹚的特点,为下文做铺垫。)
(三)介绍鸬鹚喉囊的位置和作用。(1分钟)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0分钟)
(一)老师范读,订正字音(3分钟)
(二)学生练读(7分钟)
要求:注意把字词读准,把句子读通。课件出示读读认认。
1.自读课文,注意认读生字,多和生字打招呼,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同桌互读。
3.指名接段读文。
4.交流字词理解情况。
5.指导朗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10分钟)
(一)自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
(二)默读课文,思考:鸬鹚捕鱼和湖面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展示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整体感知,使学生领悟行文的思路,领悟湖面平静与否跟鸬鹚捕鱼之间的关系。)
(三)讨论,理清文章思路。
捕鱼前平静
捕鱼时不平静
捕鱼后恢复平静
四、品读课文重点段落(12分钟)
(一)读悟捕鱼前的段落(4分钟)
1.默读课文,你从课文哪些地方品味到了小湖的平静、优美?将有关语句勾画出来。
(设计意图:在充分的阅读中整体感知,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2.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悟湖面的“平、亮、清”(镜子)、小船的“轻、稳、平”(浮)以及渔人悠然的感觉。
(设计意图:在有所感悟的同时,引导学生反复品读,加深对重点词句的理解。)
3.积累语言,指导背诵。
(1)学生试背,教师指导学生背课文的方法:一句一句地背,找出重点背,看着画面背,闭眼想象画面背等……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
(2)指名背诵课文。
(二)读悟捕鱼时的段落(4分钟)
(设计意图:在读书时应该引导学生多加吟诵、多加揣摩、多加体会、多加积累。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读进去”,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来”。)
1.品味“一抹”这个重点词语。
(1)学生品读课文第2、3、4段,特别注意渔人的“一抹”。读完以后,把自己对“一抹”这个词的感受和理解写到练习本上。
设计意图:品味语言的妙处。培养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积累语言。
(2)预设:教师点拨:小湖的平静和优美的确令人陶醉,小湖的活跃和欢腾同样叫人心动。当渔人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的时候,小湖的平静消失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派活跃、一派欢腾的热闹景象。展示课件
(设计意图:要在反复咀嚼好词佳句的同时,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一抹,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
(3)组织交流,随机点拨。
预设:
教师提醒学生:既然渔人这句话是对鸬鹚说的,那总得先有个称呼。比如:好鸬鹚、小东西、捕鱼能手、亲爱的、孩子们、兄弟们、我的宝贝、朋友们、小家伙们、小嘟嘟……
(4)预设:
教师小结:你们看,渔人这一抹,抹得多么自信、多么自如呀!他抹出了活跃、抹出了欢腾、抹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
2.再读课文,思考还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由渔人的“一抹”抹出的活跃和欢腾。
组织交流,教师作随机点评,并引导学生反复读好有关句子。
(三)品读捕鱼后的平静(4分钟)
(设计意图:学生体会此刻湖面的静和捕鱼前是不是一样,体会出渔人忙碌之后洋溢着幸福的平静。)
1.展示课件:
岸上炊烟四起,袅袅的升上天空。渔人不再赶鸬鹚下水了……天色逐渐暗下来,湖面恢复了平静。
体会“恢复”一词的意思。
2.品读思考:这时的静与原先的静是不是完全一样?
这是一种____的静,____的静。
相互讨论完成练习。并指导学生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五、教师小结(2分钟)
《鸬鹚》这篇课文,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水乡的平静之美,这是一种柔和安宁的静态美;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水乡的活跃之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动态美。有动有静、动静交替,动美静美、动静皆美。这不仅是《鸬鹚》,也是整个大自然赐给我们的一份美的礼物,我们应该好好地享受它。
六、布置作业。(1分钟)
抄写生字词;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5、鸬鹚
湖面鸬鹚
五年级语文上册冀教版第一单元教案(2)平静站
五年级语文上册冀教版第一单元教案(2)五年级语文上册冀教版第一单元教案(2)五年级语文上册冀教版第一单元教案(2)
美丽钻、扑、跳
五年级语文上册冀教版第一单元教案(2)失去训练有素
五年级语文上册冀教版第一单元教案(2)五年级语文上册冀教版第一单元教案(2)吞、张、接敏捷勤劳
五年级语文上册冀教版第一单元教案(2)恢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词。(重点)
2、细读《鹭鸶》一文,想象文中展示的优美的画面。(重点)
3、背诵短文。(难点)
一、古诗引领,导入新课(5分钟)
(一)出示杜甫《绝句》中的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中的白鹭也叫鹭鸶。我国现代杰出的大诗人、作家郭沫若也写了《鸶鹭》。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展示课件(2分钟)
(设计意图:从古诗入手,引起学生对鹭鸶的初步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板书课题,指导书写。(1分钟)
(三)导入新课:(2分钟)
为什么古今诗人都喜欢描写鹭鸶呢?到底鹭鸶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吸引了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从品读郭沫若先生的《鹭鸶》开始探寻——
(设计意图:“鹭鸶”这两个字书写时较有难度,需要老师指导。)
知识拓展:
鹭鸶又称白鹭,属鸟纲鹤鹳形目鹭科,是世界上受保护的珍禽之一。也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水鸟。它们天生丽质,浑身洁白,身材修长,繁殖期间头上会生出2根10余厘米长的羽毛,胸背处也会生出丝状的长羽毛,随风起舞时,非常好看。鹭鸶分布较广,欧洲南部、非洲、亚洲中部和南部、澳大利亚等地都有它们的踪迹。它们经常一只脚独立在水中,靠灵活的脖子和鱼叉一样的尖嘴觅食。它们会将河蚌往石头上甩,直到河蚌被震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7分钟)
(一)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结合生字表自学生字词,力争把课文读通读顺,同时要思考:在作者的眼中,鹭鸶是什么?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勾画出来。
(二)学生自由读书,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三)读后汇报:在郭沫若的眼中,鹭鸶是什么?
预设:出示句子——
鹭鸶是一首精巧的诗。
鹭鸶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受鹭鸶之美。完成学会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的任务。抓住文章的文眼“鹭鸶是一首精巧的诗。鹭鸶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四)朗读感知。
三、体会“鹭鸶是精巧的诗”(11分钟)
(一)解释“精巧”是什么意思?
(二)自读思考:为什么作者说鹭鸶是一首精巧的诗呢?品读第1-5自然段,想想是什么原因?把具体写鹭鸶精巧的语句勾画出来。
(三)自由阅读第1-5自然段,思考、圈划、批注。
(四)指名说自己的理解:为什么说鹭鸶是一首精巧的诗?
(五)品读句子:“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1.作者具体描写的鹭鸶是什么样子的?
2.鹭鸶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和感受呢?
3.鹭鸶的美还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体会第2自然段的对比、烘托手法)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以读为本。读中品味白鹭如诗如画的美,读中积淀课文诗一般的语言。)
(六)谈感受:鹭鸶实在是美,美得像一首精巧的诗!你会用什么词语来赞美它呢?
预设:高雅圣洁……
(七)感情朗读。
四、体会“鹭鸶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11分钟)
(一)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鹭鸶既是一首诗,那它是否也有属于自己独特的画呢?
学习提示:读课文第6-8自然段,从中找出几幅优美的画面,并给找到的画面起名字。
(二)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再小组讨论。
(三)交流汇报:在你的脑海中形成画面了吗?你给画面起了什么名字?
(四)你最喜欢哪幅画面?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细细品读,看看哪些地方的描写使画面如此生动,从而吸引了你。在你认为值得咀嚼的词句下做上记号。设计意图: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自己给画面加题目,渗透语感训练。重视学生个体对白鹭外形美、意境美的领悟和感受。
(五)欣赏画面:根据学生回答调整。
1.钓鱼图——展示课件
(1)理解“钓鱼”的拟人化;引导感受画面的完整、和谐美;
(2)总结学习步骤:找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朗读体会
2.瞭望图——展示课件
(1)思考:你如果站在小树的绝顶,你有什么感受呢?而鹭鸶又是怎样的?你认为它是在瞭望吗?
(2)想象说话:
它真的是在瞭望吗?或许它是在。
(3)指导朗读:把该句后的问号读成什么符号,才能把这种想象的意境读出来?(省略号)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低飞图——展示课件
①引导想象:你看到了什么?黄昏的天空是什么样的?飞来一群鹭鸶是一种什么感觉?
②在朗读中感受。
6.预设:
总结过渡:这就是鹭鸶,它钓鱼时的悠闲、瞭望时的悠然、飞行时的翩然,让人觉得它是那样的——韵味无穷!可是,仍有人觉得它美中不足!请读读第9自然段,并谈感受。
(设计意图:拓宽语文资源,创设诗意化的情境。通过贯穿整堂课的意蕴无穷的白鹭画面,创设一个诗意的教学情境,将如诗如画的白鹭与如诗如画的语言有机融合,引领学生达到“诗意化”的学习境界。)
(1)自由朗读,思考体会。
(2)汇报交流。
①理解:鹭鸶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②回顾课文,指导内化:“鹭鸶,因此鹭鸶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展示课件
7.总结升华。齐读最后一段加深体会。
五、深化拓展(5分钟)
介绍有关鹭鸶(白鹭)的古诗:杜牧的《鹭鸶》、张志和的《渔歌子》等。
六、课后作业(1分钟)
(一)收集有关鹭鸶的古诗。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加深学生对鹭鸶的认识,感受到大自然中的诗情画意。)
七、板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冀教版第一单元教案(2)五年级语文上册冀教版第一单元教案(2)色素
身段
鹭鸶站立精巧优美
飞行
无歌
第三课时:作业二次第四课时:讲析同步
课后反思:
综合学习一
活动内容:
综合学习一包括“我的采蜜集”、“读读背背”、“口语交际”、“我的小笔头”四项学习内容。
活动目标:
1.了解对联的一些知识,欣赏对联,激发学生课下搜集的兴趣性。
2.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走向社会,到生活实践中去进行口语交际的锻炼。关注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背诵积累古诗,感受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意境之玄妙。
活动策略: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人与自然的和谐意境。将训练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且运用学到的语文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注生活,做生活的小主人。
活动准备:
课件、相关的水的资料。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我的采蜜集
先让学生读一读对联,请学生说一说对对联的感受。
老师简单介绍一些对联的知识,并出示其他对联欣赏。展示课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说说对对联的了解,感悟对联的趣味性。激发学生课下搜集资料的积极性。)
读读背背
展示课件古诗。
1.品读王维的诗《鸟鸣涧》。指名读后齐读。
2.说一说在诗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
3.感受诗中营造的意境,体会王维的诗风。
4.练习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品读背诵中感受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意境之玄妙。)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1.布置学生查阅有关水资源的资料,了解水的作用,做好社会调查、水样调查以及小实验等。
2.出示沙漠、绿洲的图片。展示
课件
3.小组交流,自由表达。
4.老师适时指导,进行激励性评
价。引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到生活实践中去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第三、四课时
我的小笔头
1.创设情境,激发写作欲望。
2.讲解建议书的格式和用处。
标题称呼正文署名日期
3.说一说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4.写一写,写后评价指导。引导学生关注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发提出合理化建议,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第五课时:抄写作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1)(冀教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1)(冀教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1)(冀教版)
第一单元热爱自然享受自然
单元要点分析:
天籁万物生机勃发,无限风光尽在自然中。自然界的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欣赏。让我们伴着自然的风、随意的情,让心儿与自然真诚的对话,轻轻的说一声“热爱自然,享受自然”.
本单元一共有五篇课文,分别是:《在天晴了的时候》《珍珠鸟》《人类的友》
《大自然,你好》《动物二章》。这些课文都围绕大自然这个主题进行构思写作,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好,提醒我们要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要热爱大自然。
《在天晴了的时候》这是一首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小诗,诗人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到雨后小径走一走,感受一下“天晴了的时候”,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动人景象以及融入自然、亲近自然的自由快乐。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拟人手法的运用,感受景物鲜活的生命。
《珍珠鸟》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一篇优美散文。这篇散文描写人鸟相亲的动人历程,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的深刻道理。教学时要抓住鸟儿的行为产生变化的过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人与鸟的和谐源于信赖。
《人类的朋友》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记叙了“我”在美国几个月亲身感受到人与动物相处得是那样和谐,感受到人与动物互为朋友是多么美好。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学课文,认识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懂得在生活中要保护环境。
《大自然,你好》本文是张海迪大姐姐给小朋友的一封回信。从文章中,我们看到一个用爱支撑的生命,深深感受到“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高高飞翔”所蕴含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感受被禁锢的身躯对大自然的渴望。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鸬鹚》这篇写景散文,以诗一样的语言,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为我们展现了三幅画卷。从文中我们欣赏了优美的水乡景色,感受到渔人的悠闲自得,并从渔人和鸬鹚的默契中体会到这更是一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赞歌。
《鹭鸶》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全文条理清楚,主要写了白鹭的外形和活动之美,语言流畅而传神,营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浓郁绵远的意蕴,恰如清风拂过读者的心田,又似纯净的溪水荡涤内心的焦躁与烦恼。
综合学习一包括“我的采蜜集”、“读读背背”、“口语交际”、“我的小笔头”四项学习内容。
课时安排:
课程安排
课时
课程安排
课时
《在天晴了的时候》
2
练习课
2
《珍珠鸟》
2
练习课
2
《人类的友》
1
练习课
2
《大自然,你好》
1
练习课
2
《动物二章》。
2
练习课
2
综合学习六
4
练习课
1
单元测试
2
练习课
2
总计
27节
1在天晴了了的时候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小诗,诗人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到雨后小径走一走,感受一下“天晴了的时候”,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动人景象以及融入自然、亲近自然的自由快乐。
学情分析:
这首诗歌语言生动优美,意境幽远,作者细腻的心思,巧妙的语言,让人读起来回味无穷。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许多类似的诗歌,也掌握很多学习的方法。对本课这首诗的学习并不困难。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仔细揣摩语句,细心体会情感。学生在对诗歌内容进行理解时,需要展开丰富的想象,融入作者所描述的情境中,细细地品味,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才能感悟到作者笔下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7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7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通过作者生动形象的描写,想象在天晴了的时候,小径
中的自然清新的画面。体会作者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的情怀,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诗句,结合诗句内容想象画面,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情感。
2.展开同学之间的交流,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引导学生进行资料查阅,或者动手画一画,感悟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的情怀,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重难点分析:
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语境与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的意思。采用同学互助的方法自主学习。
在阅读课文时领悟拟人的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理解诗歌内容,想象在天晴了的时候小径中清新的画面,激发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雨后天晴的美文与图片等。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自主识字,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重点)
3、朗读课文,体味诗句之美。(难点)
课前检测:
一、正确朗读并解释下列词语(2分钟)
炫耀尘垢胆怯曝着阴霾携手晕皱凤蝶儿
二、检查课文朗读情况(3分钟)
讲授新课:
一、导入(7分钟)
(一)播放与介绍学生收集的资料、图片。(课件展示)(2分钟)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美好,在头脑中感知雨后天晴的清新。)
(二)出示课题,教师引导:同学们,在雨过天晴了的时候你们都想做些什么?
(三)学生联系生活体验,表达自己的想法。(3分钟)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体验或自己的直觉感悟,表达自己的看法,激发阅读的欲望)
(四)过渡:我国著名诗人戴望舒就以《在天晴了的时候》为题写下了一首清新的小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诗中,感受一下雨后的清新与美丽。(2分钟)
知识拓展:
戴望舒简介:戴望舒(1905.3.5~1950.2.28)现代诗人。原名戴梦鸥,笔名艾昂甫、江思等。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人。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代表作品《雨巷》并因此作被称为雨巷诗人,此外还有《寻梦者》、《单恋者》、《烦忧》等。
二、初读课文,捕捉直觉(12分钟)
(一)初读课文,边读边把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划出来。(展示课件)(5分钟)
(二)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要求读通顺。(7分钟)
1.读课文,解决文中遇到的不理解的词句。同学互助,可以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解决。
(设计意图: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既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又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
2.同桌互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15分钟)
(一)默读课文,思考:诗人在雨后初晴的小径上看到了什么?(展示课件学习提示)
看到了(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
(设计意图:采用默读的方式并划出关键词语,让学生对诗歌的大致内容有所了解。)
(二)班内交流,把关键的词语划出来。在交流中互相进步,互相提高。
(三)老师小结。
四、作业布置。(1分钟)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1在天晴了了的时候
五年级上册语文冀教版第一单元教案(1)小路
小草、
在天晴了了的时候
小白菊
小凤蝶儿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这首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重点)
2、练习背诵课文。(难点)
一、回顾课文(回顾课文内容,了解文章思路。)(5分钟)
(一)朗读全诗。说一说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教师

五年级语文革命烈士诗二首教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革命烈士诗二首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五年级语文革命烈士诗二首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棺、叛、乾、坤、罕”,会写“囚、躯、棺、叛、逆、颠、罕”。

2、理解诗中部分词语的含义或作用,进而读懂全诗。使学生体会诗歌精练、形象的特点。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革命者为捍卫信仰和尊严不惜牺牲的伟大精神。了解诗的写作背景。

【教学重点难点】

1、揣摩两首诗艺术上的不同风格

2、学习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了解他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师:在革命战争年代,许多革命战士在与敌人作斗争时被捕。在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下,他们没有低头,他们用手中的笔抒写了自己的革命志趣和美好追求。今天我们就来诵读欣赏两首革命烈士的诗。

2、板书课题、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囚歌》,体会创作意图

1、学生互相交流诗题的含义

师:“囚”字从字形上看,人被四堵高墙紧紧围住,如笼中之鸟,失去自由。“囚”的意思是把人关在监狱里。“囚歌”在本文指革命者在敌人监狱里写的诗歌。

2、揭题、解题

(1)师:谁能从题目上看出这首诗是叶挺同志在什么环境下写的?

教师介绍时代背景。出示叶挺图片。

(2)师:大家是否了解叶挺坐牢的原因和狱中的斗争事迹?请向大家介绍。

教师介绍或补充介绍。强调叶挺同志不为高官厚禄所动的高尚品质。

补充:叶挺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军长。同时指挥部队挺进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1939年5月,在皖中(安徽中部)主持成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部队挺进皖东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1940年10月初,日军进犯皖南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他指挥军直属队顽强苦战,将敌击退。1941年1月“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入狱,在狱中写下有名的“叶挺囚歌”。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经中共中央营救,1946年3月4日获释。

说明:学生的生活实际,与那个战乱不休的年代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教师适当地补充介绍一些皖南事变的历史背景,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更能体会叶挺将军英勇的革命壮举。

3、自由读课文

(1)学生轻声读课文。

要求:边读边找出不懂的地方,并做上记号。

(2)初步解决疑难问题。想一想: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叶挺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精读感悟,深入学习

1、指名读《囚歌》一至四行。引导学生体会“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2、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再指名连贯说说体会。

(“为人进出的门”指革命者所走的道路。“为狗爬走的洞”指出卖革命、充当可耻叛徒的投降之路。)

3、从这四行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出革命者的处境怎样?

(敌人对其威逼利诱,一面是释放,给与自由的承诺,另一面则是酷刑的折磨。)

4、想一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愤怒对叛徒的厌恶的感情)

教师小结:这四行诗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者威逼利诱的卑劣手段和丑恶嘴脸。当时摆在狱中革命者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坚贞不屈,意味着失去自由甚至生命;充当叛徒、出卖革命,将得到“自由”。选择哪一条路呢?作者在五至八行诗里明确地作了回答。

5、轻声读五至八行,思考: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作者态度怎样?

(革命者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看穿敌人的卑鄙目的,不怕威逼利诱,革命的气节坚定不移)

7、第四、五行中的两个“自由”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哪个词表达了他对真自由的态度?

(作者想得到自由,从“渴望”一词看出作者对自由的迫切希望)

8、体会关键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我渴望着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这一句表现了什么?

板书:坚贞不屈

说明:第1节诗,教师抓住几组鲜明的对比,展开教学。重点句“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中,“人”与“狗”、“门”与“洞”、“紧锁”与“敞开”,由于鲜明的反差,形成了诗的独特风格。只有引导学生了解这种对比的写法及其意义,他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中深深的内涵。

9、自学第二节,总结学法

(1)出示自学提示:

读全诗——质疑——理解重点词句——弄懂诗意——体会感情

(2)自读课文、讨论交流:你觉得这一小节哪句写得好为什么?

(3)师:“有一天”指什么样的一天?“将我……一齐烧掉”和“得到永生”矛盾吗?为什么?

(4)试讲诗意。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维护了谁的尊严?

师:作者希望有一天,革命的烈火燃烧起来,把国民党反动派设置的牢狱一起烧毁,他虽然在革命斗争中牺牲了,但他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为之奋斗的共产主义事业是万古长青,永世长存的。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的愤慨,坚信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为共产主义献身的决心。

小结:这是被囚革命者的信念、意志、人格、生命价值的记录。

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冀教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冀教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

1槐乡的孩子1

2、捅马蜂窝3

3、颤抖的羽毛5

4、少年闰土6

5偷瓜9

7、松坊溪的冬天12

8、黄果树瀑布14

9、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15

10草原17

11、荒芜了的花园18

12瘸蝉19

13、四个人和一只箱子21

14、白杨22

15、米芾学书24

16灯祭25

17、捐赠天堂27

18.*《天涯情思》教学设计29

19、小抄写员31

20、“诺曼底”号遇难记33

21.毛泽东诗词二首37

22狼牙山五壮士39

23小英雄雨来42

24勇者的面对43

25詹天佑44

1槐乡的孩子

教学要求

⒈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一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语言。

⒊品读重点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感悟槐乡孩子自立、自强的形象。

⒋结合课文语段,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体会画面的美,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劳动的情感。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1熟读课文。2、自学生字新词3、了解槐树、槐花。

 第一课时

一分钟竞赛(一分钟记忆)

山山洼洼噼噼啪啪摇摇晃晃匆匆忙忙犹犹豫豫

甜丝丝香喷喷白茫茫绿油油美滋滋清凌凌

一、导入新课

槐林飘香

一湖月夜渚流光,万树琼花浮暗香。心醉不知归去路,欲把草畔做寝床。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

二、初读课文

1.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当我们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槐乡风情中,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整体感受。

3.槐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读了课文你们一定会被槐乡那独特的风情所吸引.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词语要想像当时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如暮霭、草垛等。

三.品读欣赏

1、按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如“酿”读niàng,不要读成liàng;“塑料”的“塑”读sù,不要读成suò。)

2、你最喜欢槐乡的那个季节?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联系课文说说理由。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1)请喜欢五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

(槐乡的五月令人兴奋,让人陶醉,处处浸润着槐乡特有的风情。)

(2)喜欢八月槐乡的同学谈体会:

(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繁忙与收获,浸透着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喜欢的段落。

4、小结:槐花飘香的五月,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他们幸福快乐;繁忙的八月,孕育了孩子们勤劳善良、自立自强的品格。

5、说说心里话:你想做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畅所欲言。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分钟竞赛(一分钟记忆)

 热情好客 勤劳淳朴 风土人情 令人兴奋 让人陶醉 潇洒豪放 吃苦耐劳 自力更生

 孕育 勤劳 善良 自强 自立 馥郁 如雪的颜色 多姿的形态 飘溢的香味 笔笔融情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⒈指名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⒉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槐乡的美景,感受了槐乡孩子的幸福快乐。这节课,我们一齐来体会作者优美质朴的语言。

二、品读佳词妙句,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

 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多读几遍,想一想作者这样写得好处。

 以下是要求学生重点领悟的:

 ⑴叠词的广泛运用,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如:槐豆豆、香喷喷、山山洼洼、摇摇晃晃、一缕缕炊烟、香香的花粉。找出文中的叠词,读一读。

 ⑵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的描写更生动形象。“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的挂满枝头,近看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辮儿。”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槐花的润泽精美以及槐花的俏皮和充满灵气。那美丽的样子,真使人见人爱。“老槐树心疼的伸出手臂为他们遮住露水,并轻轻的哼着谁也听不懂的歌。”槐乡人培育了槐树,槐树庇护着槐乡的儿女,如父母疼爱着自己的儿女。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找出文中的其他比喻句、拟人句,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⑶侧面烘托的描写。如“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香的花粉,酿出了甜甜的蜜。噼噼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子挎走了白生生的槐米。”作者从侧面写出了槐花的香,这是槐花的馨香引来了蜜蜂,引来了孩子。“鸡儿热的耷拉着翅膀,像塌了架的草垛;狗儿热的吐出舌头,躲在树荫下直喘粗气;蝉儿热的不知如何是好,到处扯着嗓子乱叫。”这几句对动物的描写,道尽了八月的炎热,更衬托出槐乡孩子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品格。

三、学习生字。

 1、自读生字,想一想,在字形方面,你要提醒大家什么?你有没有最好的方法记住它?

 2、用生字组词扩展对字义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摘抄好词佳句

2、捅马蜂窝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本课十四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二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语境与生活经验理解“乐园、冒险、复仇、痊愈、罪孽、舒心”等词语的意思。体会“爬满青苔”的“爬”,“闯进屋来”的“闯”,“拖进了屋”的“拖”等词的形象性。

2、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课文有关语句说一说“我”情感的变化,引发思考人与动物如何相处。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捅马蜂窝》,说说你曾做过类似的事吗?

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本课生词,指名认读

闯进反驳胆怯耗尽慌忙胶水

教师提示:“怯”字读“qiè”,不要读成“què”;“嬉”字读“xī”,不要读成“xǐ”;“慌”字不要多一点。

观察每组字有什么不同,再组词。

邦()去()荒()交()

绑()怯()慌()胶()

插()尸()拖()胶()

播()户()托()郊()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

评价朗读情况。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提出不懂的问题。

小结:

“我”把马蜂窝捅下来了吗,然后又发生了怎样的事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激情引入:

1、由于幼稚,我们曾做过的一些冒失的事,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一些小小的伤害,然而当我们回想往事,回想童年,我们心中充溢着的却是美好和甜蜜。

2、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精读感悟

1、自学:

要求:(1)自读课文,找出描写“我”思想感情变化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2)想一想,每次思想感情变化的原因。

2、小组合作:交流各自画下来的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结合全文,理清“我”情感变化的线索,交流“我”对思想感情变化及其原因的理解认识。

4、重点理解

(1)出示: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做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

提问:①把“涌出”、“迟疑”换个词,比较哪个词更恰当,为什么?

②“那多有趣”中,“那”是指什么?

③文对“我”、妹妹、马蜂分别作了哪些描写?中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④从文中找出比喻句,结合文意理解其运用的妙处。

⑤马蜂窝中有百十来只马蜂.为什么文章只重点写了一只?

⑥找出心理描写的句子,用“——”画出来,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作者从动手捅马蜂窝到盼望再见到马蜂窝,他前后的不同表现说明了什么?

(3)文章的结尾“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是作者的感悟,此句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其中“旁人”指的是谁?

(三)总结归纳:

再读课文,说说读了本文你想说什么?

板书设计:2捅马蜂窝

强烈渴望→吃惊→盼望

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3、颤抖的羽毛

教学目标:

1、学会略读课文,通过略读了解课文大意。

2、理清文章的脉络,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

3、品味重点词句,理解题目“颤抖的羽毛”的含义

4、结合课文,联系实际体会“自悟、自省”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品味重点词句,理解题目“颤抖的羽毛”的含义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体会“自悟、自省”的重要性。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一个淘气的孩子所干的一件淘气的事——“捅马蜂窝”,这节课还有一群淘气的孩子在等着我们去认识,他们又闯了什么?赶紧打开书,学习第三课。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读读课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几方面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2~3名同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师生共同将内容概括为小标题并板书“美好愿望”、“捉鸡拔翎”、“捞鸡上岸”、“真诚弥补”。

三、深入探究,重点感悟。

⒈再读课文,说说大公鸡和“我”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

生可能回答:大公鸡羽毛漂亮、动作敏捷、掉进水池时很可怜、很无助……“我”很淘气、做事不计后果、知错就改、懂得弥补自己的过失等等。并读出相关语句。师随机板书。

⒉指导朗读:用朗读把你的理解表达出来。

生读找出的句子。

⒊如果你是本文主人公,会记住这次深刻的教训吗?

(学生一定会记住,他们不会忘记大公鸡落水后害怕、无助的样子,他们明白好不容易换回的信任不能再失去。)

⒋想想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颤抖的羽毛”?

⒌你觉得大公鸡应该原谅“我”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回答。

四、总结升华。

师:同学们真是有爱心的,宽容的孩子。我们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如果因为我们的错误伤害到了别人,我们就应该及时真诚地想办法去弥补自己的过失,这样就会重新得到别人的信任。

五、板书设计。

3、颤抖的羽毛

美好愿望攀比

捉鸡拔翎后悔

捞鸡上岸愧疚

真诚弥补原谅

4、少年闰土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本课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一个生字。

2、能够正确理解“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祭祀、如许、先前、稀奇、无穷无尽”等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闰土是个勇敢机智、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

教学重点:

学习四件稀奇事,了解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文章中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等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补写“我”的外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同学们,大家了解鲁迅吗?看过那些鲁迅写的作品和有关与他的故事。(生说……)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与我们年龄相仿的朋友。出示课题“少年闰土”本篇课文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

二、启发定向,选择目标。

老师引导:请大家根据课题,想象课文中的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再根据课题、单元的主要目标和课后的习题,确定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

学生列举,老师归纳出主问题:A:课文写了少年闰土的那几件事,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B:课文是怎样写闰土的?C:根据单元目标,课文的几句难理解的句子,我们采用怎样的方法去理解,含义又是什么?D:作者在课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老师引语:鲁迅的文章中有许多我们不常见的字词,文章也比较长,读课文时,请同学们抓住课文叙述的主要事例

三、整体感知,小组合作,自主释疑

1、选择几个问题读课文,利用字典,自学生字和新词。

2、选择自己最喜欢交流的小伙伴,讨论自己学不懂的生字和新词。

3、在老师发下的卡片上,选自己认为最难的生字和新词,说说那些地方需要注意,那些需要提醒同学们,逐一交流。

在黑板上重点交流一些不常见的字词(视学生掌握的情况而定):祭祀 忙月 秕谷 鹁鸪……

四、重点学习四件事,品读、感悟。

1、选择课文中难理解的句子,交流。出示:“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

2、稀奇事在课文中是指那些事?闰土的什么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引入第四段的学习。

师引:快速读课文第四段,看看讲了几件事?交流板书(雪地捕鸟 瓜地刺猹 海滩拾贝 海边看鱼)

3、说说“稀奇”的意思,对我们来说,什么样的事是稀奇事?

4、说说你准备怎么学这几事?可以用什么方法学?(有感情地朗读,边画边读,角色扮演互相说……)(学生选择学习方法)

5、让学生按自己最喜欢的学习方法学这四件事。用上学习记号,并选择自己最喜欢交流的伙伴进行交流。可以按课文的顺序来学,也可以先挑一件自己最喜欢的事先来学。(选择学习内容)弹性填空: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师引导,集体评议:

A:雪地捕鸟(角色扮演)

师:闰土啊,你会捕鸟吗?能不能帮我捕鸟呀?

生:……

师:快教教我怎样捕鸟?

生:……

学生评价,评价标准:说清楚,有感情,能吸引人。有感情朗读

B:用类似的方法学习瓜地刺猹、海滩拾贝、海边看鱼

教师引导,朗读瓜地刺查时要读得轻一些,读出当时的情景,读其余两件事要有声有色。学生评价。

C:说说少年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用课文中的话来说。

五、小结,作业

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选择生字、新词抄写的遍数。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四件稀奇事,“我”对那件事印象最深,为什么?(是瓜地刺查,因为课文一开始就写,而且写了两处,写得最详细。)

二、自主背诵第一自然段

1、想象当时的情景,有感情地试读。(启发引导:月夜下,少年闰土怎样去刺查?)

2、出示插图,仔细观察,划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插图的?

3、自由练读。

4、回忆背诵的方法,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一种背诵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里,把第一段背下来。

5、指名背得最快的同学,介绍背诵的经验。

6、全体尝试背诵。

过渡语:闰土真是见多识广,那么,“我”和“我”的朋友们的生活环境和经历又是怎样的?请找出有关的句子

三、引导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出示句子:“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结合引导课堂争议:“课文中的‘我’与闰土相比,到底谁的知识更多?”

1、质疑问难,根据句子,你有那些问题?(他们指谁?……)

2、联系上下文,自由独立思考。

3、找自己在班级里最喜欢的同学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综合意见。(“四角天空”说明“我”和那些地主少爷们生活小,知识面狭窄。这些话表达了“我”对闰土这种生活的向往和对现状的不满。)

得出结论:

“我”:书本知识丰富。

少年闰土:生活经历丰富,见多识广。

四、理解闰土的外貌

1、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词句,想一想:外貌与生活环境有什么联系?

2、教师读:“他正在厨房里,一张圆脸,头戴一顶帽子……”让学生听,把老师漏读的字用铅笔轻轻划去,比较着读,仔细品味有何区别。

3、讨论交流(紫色说明闰土生活在大海边,身体十分健康;小毡帽说明闰土生活在农村;银项圈说明闰土的父亲十分疼爱他;)

4、师生小结:人物的外貌、打扮、穿着和生活环境、身份有密切的关系。

五、引导进行自主迁移。

过渡:“我”生活在高墙大院里,闰土生活在大海边,生活环境有很大差别,除了这一点,“我”与少年闰土之间还有那些区别?

师生讨论、小结,教师板书。(身份不同;穿着、打扮不同;外貌不同……)

1、引导迁移

作者在课文中为什么没有写“我”的外貌呢?是不是作者鲁迅忘了写呢?请你根据刚才我们讨论的结果和课文中“我”的身份,把“我”的外貌补写完整。

2、自由选择学习伙伴,展开讨论。

3、补写。

4、交流、修改。

5、教师出示下水文:“瞧!那不是地主家的小少爷吗?头戴瓜帽,长得又白又胖,脑后拖着一条长辫子,走起路来大摇大摆的。脖子上挂着一块小巧玲珑的玉佩,一双乌黑的眼睛,似乎提不起一点精神……”

6、说说为什么这样写?“

板书设计:

少年闰土“我”

出身农家少年地主少爷

外貌紫色圆脸

戴小毡帽?

项戴银圈

生活经历瓜地刺猹

海滩拾贝

雪地捕鸟四角天空

 海边看鱼

5偷瓜

教学目标

⒈默读课文,了解大意,感受农村孩子的调皮、纯真和可爱。

⒉读准词语的读音,了解“作践、寻思、侍弄、混小子、毛头娃崽”等一些农村生活口头用语,体会不同语言风格的魅力。

⒊通过读一读、讲一讲或演一演的形式,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

体会不同语言风格的魅力,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认真读课文,了解文中的故事。

一、揭示课题,以疑促读。

“偷”是什么意思?毛头娃崽是怎样“偷”瓜的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交流读文收获。

⒈指名读文,同学互相纠错。

⒉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感悟人物形象。

那么文中的娃崽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四、重点部分处理:

老师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以下几句话:

(1)“李善才就看瓜,看不住,一愣神……这边早有几个娃崽抱着大西瓜跑远了。”想象当时的情景,让孩子选择不同的角度去读,真正读进去。

(2)“李善才不知自己怎样扑进屋子,跪倒在三奶奶跟前。他喊:娘啊,我混!”从李善才的动作体会他的心中忏悔之情。

行路人经过瓜田边,说:“善才你这地边的瓜侍弄得比地中的好。”李善才说:“那敢情是。”孩子到底还偷不偷瓜,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会出现歧义。老师要阐明自己的观点,给学生正确的引导。

让学生结组,分角色,准备台词,演一演。

课后向生活延伸:

想一想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写一写。如果没有,你听说过这样的故事吗?写一写。

6、古诗二首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寺”,掌握“妆”与“寺”两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自然背诵。

3、用心品读诗文,体悟“水光潋滟”、“山色空濛”、“接天莲叶”等词语构筑的画面与意境,读出诗的韵味与美感。

4、感受不同诗人眼中不同的西湖,对西湖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产生向往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自然背诵;感受不同诗人眼中不同的西湖,对西湖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产生向往之情。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初读课文,读准读通诗句。

 1、师范读,学生评一评。

 2、学生练读,互评。

 3、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二)精读课文理解古诗

 1、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读诗句,悟诗意)

 2、分组合作学习古诗,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方法,把你的理解、感受、问题与小组交流。解决不了的可动笔记一记,方便在班上交流解决。

 3、学生汇报所得所感所疑。

 4、师边小结边板书。

 5、指导朗读。

二、回读全诗,感受意境。

三、扩展思维

我们被诗人带到如此迷人的西湖中,你会想此什么呢?

四、指导背诵

五、作业

根据你对诗意的理解把西湖的美景画下来。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和你们一样看到那么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诗,脍炙人口,传诵至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古诗)

二、学习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自读古诗,读正确。

2、指名读古诗。(男女各一)。

3、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4、还有那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

 我们第一次和这首诗亲密接触,就有不小的收获,再来读读,我们的收获会更大。

三、再次学习交流。

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三个)

在知道诗的大致意思后,我们也只是知道了个大概,学了点皮毛,假如我们再深入研究,会有很多新的发现。

四、深入研究学习。

1、你还想深入了解些什么?

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心情怎样?

2、就近找学习伙伴讨论。

 反馈交流

 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同学们你就是杨万里,在送别时,读给你的朋友林子方听。那些词句写出了西湖的美,把它读得特别好,那些词句写出了对友人的眷恋,也把它读好。同桌试试吧。

3、看着这满湖的荷花,你杨万里还会对朋友林子方说些什么?

4、整首诗美美的,又带有一丝淡淡的离愁的读一读。

5、背下来行吗?试试吧!

五、以前也曾学过一首写荷花的诗是什么?(小池)

 1、这两首诗有什么不一样?

 2、你喜欢那一首,为什么?

六、西湖是世界闻名的风景旅游胜地,自古以来,描绘西湖美景的诗很多,你知道的还有哪些?

七、这些诗是我们古代先辈为我们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也来学学古人,用我们自己手中的笔,来夸夸我们的杭州西湖。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晴天好西湖淡妆

总相宜

雨中奇西施浓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六月西湖莲叶(接天,无穷碧)

不同四季荷花(映日,别样红)

7、松坊溪的冬天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垄”,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精彩段落。

3、通过研读松坊溪的冬天的美景,抓住景物特点的描写方法,感受松坊溪冬天景色之美,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中松坊溪的美景。

教学难点:

学习抓景物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内容,学习生字生词。

一、提出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带着问题朗读。

2、标出自然段。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字词。

4、查字典:

(1)查出生字音、形、义。

(2)理解词语的意思,读准字音。

(3)扩词。

5、提出本课中不懂的问题。

二、学生预习:

1、学生各自预习。

2、教师个别辅导。

三、订正词语:

1、订正生字的音、形、义。 

2、读准下列生字读音: 

 fāngpúróngàn

松坊溪蒲公英绒毛溪岸

3、扩词

四、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思考:

(1)哪个自然段描写了雪在风中飞舞?

(2)哪几个自然段写雪停止后,松坊溪的美丽景色?

2、分段朗读

五、作业、

1、读课文

2、积累成语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雪在风中飞舞的样子,找出有关句子。

3、分别找出描写溪石上和石桥上覆盖着白雪的景象。

4、读雪后松坊溪景象的段落。

三、细读课文,分段学习:

1、学习1到3自然段

(1)指名读

(2)说说这几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学习4到5自然段

(1)指名读

找出描写雪在风中飞舞的句子。

(2)指名答,读句子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3)说说作者把飞舞的雪都比作了什么?读读这句好在哪?

(4)指导朗读

a学习溪石上和石桥上覆盖着白雪的景象。

(1)指名读有关句子。

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2)说说作者把被白雪覆盖后的大小溪石比作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

(形状样子特点)写他们干什么?

(1)生答

(2)教师小结抓住样子的特点,细致观察

富于想象写活了

b学习石桥上覆盖白雪的景象

 1、指名读2、说说作者怎样描写的?

3、学习6、7自然段

(1)指名读雪后松坊溪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2)我看见溪中映照着什么?

(3)为什么说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指导朗读

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全文

2、想象雪中松坊溪的美景。

3、指名说说松坊溪的冬天怎样美丽?

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想象松坊溪的美丽景色。

1、读全文

2、想象画面。

二、分别找出下列意思相关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1、雪在风中飞舞。

2、溪石上覆盖着白雪。

3、石桥上覆盖着白雪。

4、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三、读一读,写一写。

溪水溪中溪石松坊溪

映照倒映反映放映

柳絮芦絮花絮棉絮

披着披风披散披甲

四、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1)像()一般的雪,像()一般的雪,像()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2)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的桥,()在松坊溪上了。

 五、朗诵,同学们摘抄的写景文章。

板书设计:

松坊溪的冬天

溪石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鹅卵石五彩缤纷、赏心悦目

平时的松坊溪

溪水明净如镜

溪声悠扬动听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凉州词》创新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课文中的图画展开联想,理解诗句意思,感受世人豪放诙谐、视死如归的旷达和厌恶战争的情怀。

3.借此课的学习,对唐代边塞诗人及其作品作一些了解和积累。

(二)过程与方法:

1、释题,整体感知。

2、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3、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4、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少年真诚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预习,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以前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送别饯行的诗?这些诗都给你怎样的感受?那么,边塞诗人写的为戍边战士饯行的诗,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唐代边塞诗人王翰写的《凉州词》(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夜光杯:玉制的酒杯。这里指精美的酒杯。

沙场:战场。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正要开怀畅饮,忽然,铮铮的琵琶声从马上传来。醉就醉吧,醉卧在战场上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情境。

3.请学生描述情境,引导学生把想象的情境说具体、说生动。

4.再说说从这些情境中,你获得的新感受。

5.互动交流,教师小结:(这是一首反战的诗,但它不正面描写战争,却通过战争前饮酒这件事来表达将士厌战的悲痛情绪。正如《唐诗别裁集》说此诗“故作豪饮之词,然怨戚已极”。)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豪放诙谐、视死如归的旷达和厌战的情怀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边塞诗人的作品,请读给大家听听。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学案(二)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学案(二)”,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学习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特殊情味

3.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全力以赴,激情参与,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

2、要充分预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勾画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语句,自主进行解释和翻译

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15分钟自主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自学导航】

1.我能默写《泊船瓜洲》和《秋思》

2.运用积累的学习方法,自由朗读古诗画出不懂的问题 

3.读拼音,写词语

luóyánɡyúɡuānhépànwénzhànɡ

()()()()

4.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下列词语的理解

(1)“秋风”给人的感觉是,在诗中更能表达诗人的

(2)“山一程,水一程”是形容,在诗中更能表达诗人的

(3)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的意思是

5.默读《长相思》,看看书中的插图,读读书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词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合作探究】

问题一:作者的“身”在哪里?“心”又在哪里?你们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问题二:自由朗读词的上阕“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请选择一个画面、一种场景,用手中的笔,更用心中的情把它们写下来

问题三:读完《长相思》,你们感受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

问题四:细细地品读三首诗,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读出自己的不同感受

【练练测测】

1、根据不同季节,抓住不同景物进行描写,从而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是本课三首诗词的共同特点读读背背想想,完成下列作业

(1)《泊船瓜洲》写的是()季,描写的特定景物是

(2)《秋思》写的是()季,描写的特定景物是

(3)《长相思》写的是()季,描写的特定景物是

2、“山一程,水一程”表示征途;

“风一更,雪一更”表示征途

【能力提升】

1、读一读,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6词二首》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