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七子之歌

七颗钻石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19

七子之歌。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子之歌”,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七子之歌

预习提示:

1、自学生字、词语。

2、把课文读准确流利,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八个字,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襁褓、凤阙、狞恶、氤氲”等词语的意思。

2、借助背景知识和音像资料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意,感受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的渴望回归之情。

教学准备:

1、有关闻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创作的介绍。

2、《七子之歌》背景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

3、关于香港、澳门回归的影像资料。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介绍作者,创景激趣

1、课件出示有关闻一多先生的图片。

2、指名简介闻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创作,互相补充。

闻一多原名亦多,族名家骅,字友三。一八九九年一月二十四日出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闻家铺子村的一个书香门第。五岁入私塾启蒙,十岁到武昌就读于两湖师范附属高等小学,十三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在清华度过了十年学子生涯。其间,他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兴趣广泛,发起和参加了多种学生团体,是当年清华园内的一名活跃人物。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爆发,闻一多激情难奈,手书岳飞《满江红》,贴于学校食堂门前,之后,毅然投身于这一伟大斗争,并开始创作新诗,成为“五四”新文艺园地中的拓荒者之一。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闻一多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从一九二二年开始,他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柯泉科罗拉大学和纽约艺术学院学习美术,同时继续用大量的精力从事新诗创作和文学研究。

3、教师补充谈话。一九二五年三月,留学美国的闻一多先生,亲眼目睹美国的种族歧视,深为祖国遭受外国列强侵占、为祖国同胞所受的困苦和侮辱而愤怒,使他更加思念祖国,渴望回归。为了抒发这种迫切愿望,诗人创作了组诗,并取名为《七子之歌》。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教师板书:七子之歌,生齐读。)

4、理解课题。(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澳门回归之际,中央电视台曾播放了大型记录片《澳门岁月》,其中的那首朴素真挚、深刻感人的主题曲就是《七子之歌?澳门》。“七子”是指当时被帝国主义侵占的香港、澳门、台湾等七个地方)就让我们一同来欣赏这首感人至深的主题曲吧!

[利用资料了解作者以及诗歌的创作背景,为体会诗意做铺垫。]

二、了解背景,点燃激情

1、伴着《七子之歌?澳门》的歌曲,教师播放背景知识课件。

2、说说你观看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正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造成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相继沦陷,广大人民被奴役、受欺压,他们迫切希望能够早一天回到祖国的怀抱!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几首诗,体会这种思想感情。

[听歌曲、看课件、谈感受,既充分了解了诗歌的时代背景,又点燃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为更好的体会诗意奠定了基础]

三、初读诗歌,读准字音

1、师配乐范读。

2、自由朗读;同座互读互查。

3、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4、重点读准以下字音。

qiǎngbǎolǔmèiquèníngdàn

襁褓掳去梦寐凤阙狞恶啖着

zhīgāoháotáoyīnyūn

脂膏号啕氤氲

[这首诗歌半文半白,生僻字词较多,教师先范读,有利于学生的正确朗读;配乐朗读可以更好地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情趣。]

四、指导阅读,教给方法。

1、指名学生朗读《澳门》。

2、说说“妈港、襁褓、掳去、梦寐不忘”等词语意思。

3、再细读这首诗,想想诗歌表达了什么意思?你读完后,有什么体会?(生自由发言说意思,谈体会。)

4、教师小结:“澳门”离开祖国已经三百年了,它怎能不渴望回归呢?

请同学们再认真自学后面的两首诗歌,进一步体会。

五、自学交流,体会诗意

1、布置学习要求:用刚才的方式学习《香港》和《台湾》,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自学,教师巡查,适时给予指导点拨。)

2、小组交流学习收获。教师积极参与到小组之中,掌握各组讨论情况。

3、逐首交流。(1)指名读,评议。

(2)说说重点词语的意思。(风阙、狞恶、啖着、脂膏、号啕、琉球、氤氲等)

(3)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学完以后的体会。

(4)教师小结: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离开祖国,就好像失去母亲多年的子女一样,他们多么渴望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呀!特别是每首诗歌中的那句“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这种情感来?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体现了学生个性化阅读与理解;教师对学生适时的引导与点拨、对学生独特感受的珍视与鼓励,更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六、品读体悟,演唱表达。

1、指导朗读。(1)师范读其中的一首诗歌。(2)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练习朗读。

2、展开朗读比赛。播放《七子之歌?澳门》乐曲,指名学生朗读,评议。

3、齐读三首诗歌。4、学唱《七子之歌?澳门》。

[多种方式反复诵读,学唱歌曲,抒发激情,启迪思想。]

七、拓展思维,改写诗歌。

1、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富强,人民当家作主,帝国主义列强再也不敢来侵略我们。香港、澳门两地分别于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和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回归祖国怀抱。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被赶出台湾,台湾回到中国的主权范围之内。但目前台湾与大陆尚未统一,我们深信,最终定会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2、播放香港、澳门回归的影像资料。

3、看完以后,同学们的心情怎样?(激动、兴奋、骄傲……)

4、那么,请你们设想一下,假如闻一多先生今天也在场,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5、生自由发言。(不必要求统一答案,学生畅所欲言,怎么想,怎么说都可以。)

6、港、澳门已经回归。台湾与大陆最终也将实现统一,那这几首诗是不是也得改一改了呢?就请同学们试着改写其中的一首诗歌吧!

7、生改写诗歌,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8、展示。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改写的诗。评议。

[通过观看影像资料、设想以及改写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同作者产生共鸣,从而使课内学习向课外延伸。]

八、试背诗歌。

1、个人背诵。

2、同桌互背,检查。

3、教师背诵。

4、全班齐声背诵。

九、布置作业。抄写诗中最喜欢的一首。

课堂检测:

《七子之歌》是我国爱国诗人写的,七子分别指(.)、()、()、()、()、()、()。诗中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之二

预习提示:

通过预习,使学生掌握澳门的有关知识。

教学目的:

1、通过预习使同学能了解澳门的有关知识

2、能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能有感情的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学生自己分析为主,老师加以指导和总结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同学们,我相信刚才的旋律你们都十分熟悉,他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那你们想一下,国歌在什么场面之下演奏最能感动人呢?(同学回答)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其实你们刚才听的国歌曾经就在澳门回归的现场演奏过,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在澳门回归的那一天,你门都举行了哪些活动啊?

二、教学过程

的确,在那一天的中国处处是欢歌笑语,但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在这之前澳门同胞们都过着怎么样的生活呢?下面我们就追随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一起去感受一下当时澳门同胞的苦难和抗争!

朗读课文,找出诗歌中你们认为最具震撼力的词语和句子,在文中划出来并说明你们的理由。

太久了/依然/梦寐不忘

再把课文朗读一遍,结合文中插图分析图中那些画面给你的感触最深?

面容憔悴但目光坚定的学者

面容狰狞且趾高气扬的侵略者

阴森森的铁制的刑具

为什么这些东西会给你震撼呢?

学者既是闻一多的写照,也是广大澳门同胞的写照

侵略者和刑具是澳门同胞受苦受难最好的见证

同学说的都不错,那请你们在把课文读一下,然后思考:

1.从你们的震撼中可以发现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见前面的古文)

2.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加强这种表达效果的呢?(通过拟人手法,把祖国比成母亲,通过最普通但是又最感人的母子之情来增强这种表达效果)

看来同学都已经对诗歌的感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题目既然是“七子之歌”那我就请哪位同学唱一下?

和书后面的光碟上的录音对比,说说你认为哪一首最能体现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各抒己见)

同学唱的:感情直露

光碟上面的:委婉曲折

在社会各界的关怀之下,澳门、香港已经顺利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那你们想一下,闻一多的“七子归来”之愿望实现没有啊?(台湾)

确实,当其他六子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安然入睡时,台湾正隔着台湾海峡孤苦地望着自己的母亲,台湾回归我相信也是各位同学最大的愿望,那我们假设明天台湾就能回到祖国的怀抱了,作为漂泊多年的游子,它最可能说的话是什么?思考几分中,用最简洁的话说出来。

十同学门说的都不错,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台湾之回归一定回实现,让我们静静地等待着吧!!这一节可就上到这里,下课!

三、作业设计:

思考:澳门的回归对祖国和澳门本身有那些巨大的影响?

课堂检测:

摘抄令你感动的句子。

编辑推荐

《七子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诗人在满怀丧权辱国的悲愤中呼唤母亲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儿女离开母亲太久的感情。

2、通过背景资料,体会诗歌表达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回归这一主题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看黑板,齐读课题《七子之歌》。

2、初读课文,你们知道了谁对母亲唱着歌?唱的什么歌?(板书:赤子之歌)

二、品读诗歌,掌握学法。

1、朗读《澳门》,找出诗歌中你们认为最具震撼力的词语和句子在文中划出来并说明你们的理由。(教师相机引导并板书:梦寐不忘)

预设:

(1)学生谈到太久了,教师就应该巧妙地指导学法,引导学生联系前文中的襁褓妈港等词语,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课前阅读的妈港这个名字的来历的资料,谈体会,感受每一个中国人的悲痛之情。(相机板书:悲副板书的全部内容)你能不能用你的朗读表达你的感受?个性化朗读体验。

(2)学生他谈到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教师相机追问:掳去的意思是什么?被侵略者掳去的究竟是什么?请大家阅读大屏幕上的资料(CAI课件出示侵略者在殖民地的所作所为文字资料)学生交流阅读后的理解(侵略者掳去了土地、金钱、资源)作为一个澳门人,看到自己家乡的土地被占,资源被抢走,没有做人的尊严,他会怎样?(愤怒、生气;相机板书:愤)读出你的愤怒与生气。

过渡语:是啊,虽然失去如此多的东西,但是抢不走的是我对祖国的什么?(热爱)正如诗人所写的:祖国,你依然保管着我的灵魂。句中的依然一词,和文中哪个词相对应?(梦寐不忘)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感受?

(3)(放音乐)伴随着悠扬的乐声,试着用我们的朗读表现出我们的种种感受来。

2、看板书,总结学习《澳门》的读书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同桌之间互相帮助,自主朗读《香港》、《台湾》这两首诗,准备一会儿开展以同桌为单位的朗读竞赛。

朗读汇报,师生互动评价。评价中,教师相机板书:声声呼唤、战歌高唱

三、回顾历史,演唱表达情感。

过渡语:一次次期盼,一声声呼唤,六个孩子已相继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请看大屏幕(CAI课件出示香港、澳门归来的历史瞬间),回首这段历史,你们的心情怎样?教师相机板书:爱国主义精神的胜利

澳门回归前夕,作曲家李海鹰为《澳门》这首诗谱写了曲子,我们和着旋律,一起唱起来吧。(CAI课件播放《七子之歌》MTV)

四、面对现实,蕴藏激情。

确实,当其他六子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安然入睡时,台湾正隔着台湾海峡孤苦地望着自己的母亲,我们相信台湾之回归一定会实现,让我们在分享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中静静地等待着吧!(CAI课件出示《乡愁》)全体轻声朗读。

板书设计:

梦寐不忘

七子之歌声声呼唤爱国主义精神的胜利

(悲愤)战歌高唱

副板书:

联系生活实际

想象画面 品读感悟

联系背景资料

《七子之歌》相关知识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七子之歌》相关知识》,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中那首朴素真挚、深刻感人的主题歌,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大家听了这首歌后不禁潸然泪下,并把它看作迎接澳门回归的主题曲。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首歌的歌词并非为澳门回归而写的新作,它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题为《七子之歌》的组诗中的第一篇,其作者就是我校已故教授、著名的爱国学者和诗人闻一多。

那是20年代上半叶,刚刚从清华学校毕业的闻一多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从1922年开始,他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柯泉科罗拉多大学和纽约艺术学院学习美术,同时继续用大量的精力从事几年前就开始的新诗创作和文学研究。独居异域他邦,闻一多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在西方文明社会中亲身体会到很多种族歧视的屈辱,更激起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闻一多写下了《七子之歌》等多篇爱国思乡之作。《七子之歌》的全文是: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诗人作《凯风》以愍之。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凯风》之七子,因择其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兴云尔。国疆崩丧,积日既久,国人视之漠然。不见夫法兰西之Alsace-Lorraine耶?精诚所至,金石能开。诚如斯,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

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香港

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威海卫

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的海,

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

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

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来呀,时期已经到了。

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广州湾

东海和硇州是我的一双管钥,

我是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

你为什么把我借给一个盗贼?

母亲呀,你千万不该抛弃了我!

母亲,让我快回到你的膝前来,

我要紧紧地拥抱着你的脚踝。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九龙

我的同胞兄香港在诉他的苦痛,

母亲呀,可记得你的幼女九龙?

自从我下嫁给那镇海的魔王,

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泪涛汹涌!

母亲,我天天数着归宁的吉日,

我只怕希望要变作一场空梦。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旅顺,大连

我们是旅顺,大连,孪生的兄弟。

我们的命运应该如何的比拟?

两个强邻将我来回的蹴蹋,

我们是暴徒脚下的两团烂泥。

母亲,归期到了,快领我们回来。

你不知道儿们如何的想念你!

母亲!我们要回来,母亲!

这篇组诗作于1925年3月,当时闻一多正在纽约。其序辞中Alsace-Lorraine通译为洛林地区,位于法国东部浮士山脚下,普法战争中割让给德国,《凡尔塞和约》后归还。在诗中,闻一多以拟人的手法,将我国当时被列强掠去的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哭诉他们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诗歌一方面抒发了对祖国的怀念和赞美,一方面表达了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诅咒。

1925年夏,闻一多从美国留学归国。走下海轮,诗人难以抑制心头的兴奋,把西服和领带扔进江中,急切地扑向祖国怀抱。

然而,等待他的,却是无边的黑暗和奇耻大辱

放眼家国故园,山河破碎,风雨如磐,豺狼当道,列强横行,祖国母亲被瓜分割占诗人悲愤地写下了诗歌《发现》,并旋即在《现代评论》上发表了著名的爱国诗篇《七子之歌》。

七子是指当时被列强霸占的七块土地,澳门只是七子之一。祖国母亲被掠去的七子分别是香港、澳门、台湾、九龙、威海卫、广州湾和旅大(旅顺、大连)。

历史不会忘记1842年那个屈辱的8月,清朝官员卑躬屈膝,登上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康华丽号,在荷枪实弹的英国士兵环视下签署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中国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从此拉开。

1860年,中英签署《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半岛南端;1898年,清政府被迫签署《展拓香港界址专条》,香港的姐妹九龙半岛其余部分划为新界,租给英国99年。

1887年,中葡签署《友好通商条约》,在明朝中叶以晾晒货物为名获准在澳门居留的葡萄牙人从此强据了莲花宝地澳门。

1895年,中日签署《马关条约》,东海的一串珍珠宝岛台湾割让日本,与她同时被割让的还有渤海湾畔的孪生兄弟旅顺和大连(俄罗斯帝国租借)。

1898年,中英签署《订租威海卫专条》,防海的健将威海卫租借英国25年。

1899年,中法签署《广州湾租借专条》,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广州湾被租让给法国。

到1900年,帝国主义列强已在中国土地上强行开辟商埠上百处,在10多个城市划定租界20余处。中华七子在英、法、日、俄等帝国主义列强的淫威下四散飘零。有一首诗代表了当时爱国志士们的心境: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七子尽泪下,诗人独悲歌。闻一多目睹国疆崩丧,积日既久,有感于神州故土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因择其中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兴云尔。

激荡在诗行间的热爱祖国、热盼统一的浓烈情感立即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位姓吴的青年在给编辑部的信中写道:余读《七子之歌》,信口悲鸣一阙复一阙,不知清泪之盈眶。读《出师表》《陈情表》时,故未有如是之感动也。

被列强掳去的中华七子,是民族罹难、国家浩劫的象征。它表明:国弱民受辱、落后就要挨打;它警示国人: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富强、民族独立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上下求索,谱写了一首首恢弘壮丽的历史诗篇。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追求统一的意志汇成不可阻挡的洪流。1930年10月,中国收回威海卫;1945年,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10月25日,日本在台湾的最后一任总督安藤利吉在台北中山堂向中国政府递交投降书,台湾从此重归中国版图。与此同时,广州湾、旅顺和大连也相继回到祖国的怀抱。

祖国大地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闻一多之子说:愿父亲九泉下有知,与我们同乐。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诚如斯,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

闻一多《七子之歌诗序》

中华七子命运的历史性转折发生在1949年金秋的北京。在这块曾被八国联军烧杀掳掠的土地上,毛泽东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宣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彻底结束了中国近代史上一幕幕惨痛的悲剧。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8年,中国宣布实行改革开放,国力蒸蒸日上。强盛的社会主义中国跃起在东方的地平线上,实现祖国统一的呼声响遏行云。

不能将殖民主义的尾巴拖到下个世纪。中国共产党人代表中华民族喊出了洗雪耻辱的最强音!

1982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撒切尔夫人时明确表示,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

邓小平指出: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坐落在香港维多利亚湾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世瞩目的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6月30日23点59分,英国蓝底米字国旗和绘有皇冠狮子米字图案的英治港旗缓缓降落,一个半世纪的英国殖民统治宣告结束;7月1日零时零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盛开着紫荆花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徐徐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交接仪式后,查尔斯王子和刚刚去职的末代港督彭定康,在茫茫夜色中,登上即将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驶离香港。轮船起锚处,正是154年前第一任港督璞鼎查登陆香港的地点。

两年之后,中华民族以又一个洗雪耻辱的时刻迎接新世纪的到来。1999年12月19日夜,澳门文化中心花园馆内灯火通明。23时58分,绿色的葡萄牙国旗和澳门市政厅旗像帆一样滑落,20日零时零分,五星红旗和绿色带有莲花图案的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准时升起。中葡两国政府在这一刻完成了澳门政权的交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在澳门回归之夜,闻一多先生的子孙四代共20多人团聚在北京门头沟的家中,举行家祭,庆贺澳门回归祖国。家中对联高悬:百年诞辰红烛燃遍举酒慰英灵,九九归一死水微澜昂首新世纪,横批澳门回家。

闻一多之子闻立雕说:父亲期盼骨肉团聚的夙愿终于实现了。愿父亲九泉下有知,与我们同乐。

新世纪梦想:祖国的完全统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闻一多《一句话》

在人类新千年来临之际,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中华世纪坛上庄严宣告,在新世纪里,中华民族将在完成祖国统一和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上实现伟大的复兴!这是一个民族的百年梦想在世纪之交迸发出的巨大回响,这是一个国家迈向伟大复兴的豪迈宣言。

千秋伟业,后继有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完成中国的统一事业、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优秀儿女们充满智慧的思考、坚定不移的信念、雄浑有力的声音,一直回荡在历史的长河中。

曾亲身参与中英、中葡关于香港、澳门问题谈判,见证香港回归历程的前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说,纵观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主流,分裂只是短暂地出现在国力衰落的时刻,并进一步把国家拖向深渊。华夏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是中华民族不懈寻求统一的内在动力,也是香港和澳门最终回归祖国的精神支柱。时至今日,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时代的要求,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振兴的要求,因此是不可抗拒的。

回首20世纪,从世纪初的积贫积弱、任人宰割,到新世纪来临时的富强兴盛、骨肉团聚,中华民族谱写了历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篇章。正如江泽民主席指出的那样:近代中国虽屡遭列强欺凌,国势衰败,但经过全民族的百年抗争,又以巨人的姿态重新站立起来。

新中国成立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半个世纪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高达7.7%,是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半。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1万亿美元。这意味着新中国已经实现跻身世界经济大国的伟大跨越。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不断上升,在世纪之交,中国与一系列国家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新型伙伴关系,并在国际事务和世界多极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悠悠百年,沧桑巨变。放眼神州,彻底摆脱百年屈辱的中华七子如同一串美丽的珠链环绕在祖国的东海岸。改革开放以来,这些昔日蒙尘的土地已经成为中国外向型经济的窗口、桥梁和纽带,共同支撑着祖国的发展,也分享着祖国强大的自豪。

在北方,当年为实行殖民统治而兴建的小码头大连港,如今已建成一座极具现代色彩的国际性大港,大连市的经济总量居东北各城市之首,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成果被树为全国的楷模。英、美、日、荷等国20多家境外金融机构在这里设立了分支机构,大连已成为中国外商投资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

在南方,香港和澳门相继回归以后,继续焕发出勃勃生机,与祖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充分证明了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

三年来,东方明珠香港历经风雨,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风暴的侵袭,继续保持国际商业、贸易、金融、航运中心地位,法治根基坚如磐石,港人自由保障如常,今年香港经济增长预计达20%。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港人对香港新世纪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一年来,澳门在特区政府固本培元,稳健发展的方针指引下,人心稳定,社会治安明显好转,旅游兴旺,投资增加,与内地的经贸往来更加紧密,经济一举走出连续四年负增长的阴影。

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李默庵说,在祖国日益强盛的今天,在香港、澳门已经顺利回归的世纪之交,我们更加思念海峡彼岸的骨肉同胞。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面对新的世纪,海峡两岸同胞更应该携起手来,共同推动祖国的和平统一,共同开创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新纪元。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不屈的意志,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是无法阻挡的历史潮流。自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以来,尽管台湾当局为两岸关系发展设置了种种障碍,但两岸人民往来与日俱增,多领域交流蓬勃发展,两岸经济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从缓和、解冻到对话、交流,两岸关系20年来的发展证明,只有和平统一,振兴中华,才符合两岸共同的和各自的利益,才能实现海内外华夏子孙期盼祖国统一的渴望。

《七子之歌》教学札记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子之歌》教学札记》,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七子之歌台湾》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组诗《七子之歌》其中的一首诗。

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先让大家回顾刚学过的《读写例话》,说说应如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学生七嘴八舌的议论之后,我对学生说:上课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学生在惊诧中,听到了歌曲《离家的孩子》的旋律。欣赏完歌曲之后,我饱含激情地启发:听了这首歌让你想起了什么?你现在有什么话要对老师和同学说呢?教室里顿时像炸开了锅,学生不由自主地和周围的同学们聊了起来。我认为离家的孩子太可怜了,在外面生活得一点也不开心,还得一个人继续去努力。(很孤独)出门在外的孩子没有父母的照顾,身边没有一个亲人,要是我一定会哭泣的。我觉得我现在感到好幸福!(会想亲人,想到哭)我姐姐今年就出门在外打工,她在电话里哭着说太想念我们了。(思念亲人)我及时地帮学生们总结着:是啊,人们越觉得孤独的时候就越想家,那是因为你太爱你的母亲,越是爱就越发思念,这样回到母亲怀抱的愿望就越强烈。在这种时候就想高呼一声:母亲,我要回来!宝岛台湾就像一个离家在外的孩子,至今没有回到母亲的身边,他还在外面过着流浪的生活,他和你们此时此刻的心情一样,迫切希望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下面请你们用刚学过的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方法,带着这种迫切地想回家的感情,选择能表达自己真实情感的一种方式去朗读这首诗,然后和你周围的同学分享一下你的体会。

学生们读得是那么认真,那么投入,双眼闪动着泪花,仅仅几分钟的时间,便陆续举起了小手。

生:我体会到作者当时有一种收复台湾的强烈愿望,可以从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背水一战中看出来。

我随机激发:那你能试着把这两句读出来吗?(学生读诗时情绪激昂,要求收复台湾的斗志昂扬的气势溢于言表)

生:我觉得作者还有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可以从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中看出。如果不爱自己的祖国,他是不可能想回到祖国的怀抱的。(这就是我们教学时所要得到的效果)

这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切入点。师:是啊,哪个孩子不爱自己的母亲,哪个流浪儿不想回到自己的家呢?这句诗出现了两个母亲,大家相互读一读,说说这两个母亲,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还有我们怎么样才能体会作者当时的那种情感呢?(这个问题是个难点,我及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真切感受孩子们的心声。经过激烈讨论和用心读书后,学生相继发表起自己的观点来)

生:第一个母亲是台湾独自流浪在外,非常想念自己的祖国,有一种立刻回到祖国怀抱的强烈愿望,是对自己母亲的一种深情的呼唤。必须把这种压抑心头的愿望大声喊出来,让祖国母亲听到他的呼唤。因而读母亲,我要回来时,心情要非常激动,语气要非常激昂,体现了发自内心的一种呐喊。读第二个母亲时语气应该是缓慢的,并且要停顿一下再去读,这是远在他乡的游子发自内心的对母亲的深沉的爱,读的时候语气缓慢而深沉才更能体现出作者饱含的爱国热情。

听了学生的发言,我惊呆了,没有想到学生的总结竟然是这么的透彻。最后,我便请大家一起来读最后一句,来感受这两个母亲的不同语气,我也示范着读给大家听。此时全班所有人的心都被这爱国之情系在了一起,师生都沉浸在泪光闪闪的国爱中。

在结束的时候,我对学生说:同学们,现在台湾正隔着台湾海峡孤苦地遥望着自己的母亲。台湾回归,我相信是祖国每一个人最大的、共同的愿望。那么要是明天,台湾就要回到祖国的怀抱了,作为漂泊多年的游子,它最可能说的话是什么?你又想对它说句什么呢?思考几分钟,用最简洁的话说出来。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三个学生用歌声表达了他的心声: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回到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今儿个老百姓呀,真呀真高兴离开你的时候思念长长,走近你的时候热泪汪汪。学生的发言得到大家自发的、热烈的鼓掌。我一下子感到了一个教师教学的成就感的真正所在。

情到深处自然真。学生沉浸在我们所创设的这种爱国之情里。我不失时机地打开了电脑幻灯,向学生们推荐闻一多先生另一首诗《七子之歌澳门》。《七子之歌澳门》这首歌曲伴随着文字的出现,学生们自主地读起来,唱起来。没花几分钟的时间,学生就读得非常到位,乃至学生唱这首诗时,大家唱到最后都哭了。这是这节课感情最真挚的、最浓缩的一个场面,大家的心已被作者那深深的爱国之情紧紧地拴在一起。

诗学完了,我感觉很实在,高兴。或许这不是我教学中最成功的一节课,但却是我教学中最轻松的一节课。反思我的教学过程,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正因为很好地做到了以下几点,才有了这堂轻松的课。

一、恰当引导,营构美的课堂

读着原诗,我便在脑中构想起美的课堂:微笑,民主,互动,和谐。民主和谐的课堂需要心智。作为课堂学习的引导者的教师就应当以美的语言来为学生导航,用富有情感的恰当语言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感受语言,引领着学生进入诗歌的斑斓世界。

二、贴近生活,激活学生的思维

山区里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少、阅历浅、知识有限,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往往是表层的。所以我用歌曲导入等方法来教这首诗。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强化生活气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的氛围,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生活中自由地思维、自由地阅读、自由地表达。正由于有了前面的歌曲和学生的亲身感受作为铺垫,学生才会很快地进入情境,融于其间,读起课文来才有声有色。

三、返璞归真。在品读中领悟语言的神韵

当学生逐渐进入情境,情感趋向高潮时,应及时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感知语言,从而激起情感的深化。在正式上课时,我干脆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去读,学生一句句地朗读,一遍遍地感悟,其实就是一次次地在诠释自己心目中的思想感情。全班交流时,学生不光是读得兴味盎然,更畅所欲言地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情感体会。

四、触发想象,让语言训练活起来

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激活思维,让学生浮想联翩。如课中,我给了学生台湾就要回到祖国的怀抱了,作为漂泊多年的游子,它最可能说的话是什么?你又想对它说句什么呢这样一个话题,便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抒发,内心感受得到了交流。他们相互启发,相互感染,由近感到真,由真感到亲。

诵读欣赏《七子之歌》教学设计7


目标设定: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七子之歌》。通过反复的诵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感受闻一多先生深挚的爱国情怀。

2、借助对《七子之歌》的诵读欣赏,学习诵读欣赏的一些方法:可以体会诗歌的情感,尽量地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诗歌融为一体;可以感受诗歌的形象,寻找适合这个形象的朗读;可以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求得能创造情境的朗读;可以品位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求得呈现诗歌深层美的朗读!

步骤安排:

一、布置预习:

1、查工具书认清生、难字词。

2、提出在自读中产生的问题。

3、搜集《七子之歌》中“七子”的资料。

二、课前入境:

上课的正式铃响前几分钟,循环播放年仅七岁半的澳门小姑娘容韵琳以夹带着浓重澳门乡音的普通话领唱的《七子之歌•澳门》。  

三、课堂进程:

(一)知人论事:

同学们听到的歌声,曾经牵动了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也打动了全世界正直善良的人。这歌的名字叫——《七子之歌》!今天我们学习的主题就是诵读欣赏《七子之歌》!

同学们知道吗?《七子之歌》的曲子是作曲家李海鹰一遍遍地吟诵着歌词,流着泪在一夜之间完成的。使作曲者如此动容的歌词,它的作者叫——闻一多。闻一多是谁?同学们能不能一下子就说出他在

插图上的位置?——对!左下方!在面容狰狞的侵略者和阴森森的刀枪的左下方,这一位面容憔悴而目光坚定的,就是我们的闻一多">闻一多先生。闻">闻先生为什么会写下《七子之歌》呢?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我们不需要评论,我们需要自己来认识!同学们,让我们试着走近闻一多——幻灯片:

师介绍:

1899年10月22日,在湖北省浠水县一个富有的闻姓家中,诞生了一个白胖小子,家人给他取名叫闻一多。

在这个书香门第,闻一多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1913年,闻一多14岁那年,以全省第二的优异成绩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开始接受高等教育。但当时的高等教育仍然充满了封建主义和奴化教育。对此,血气方刚的青年闻一多十分愤慨。他向往革命,盼望着祖国一天天地强盛起来。

1922年,闻一多到美国留学。那时在美国,华人经常受到凌辱。一次,一个美国学生写了一首诗讽刺中国人的脸沉默而神秘,像埃及狮身人面的怪物。这个美国学生还向闻一多问道:“你们在想什么?”闻一多立刻用英文写了一首诗回击道:“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这是侮辱’!”

接着闻一多又说道:“奉劝那些浅薄的美国绅士们,赶快收起那种自以为‘幽默’的优越感吧!”后来闻一多还专门写了《我是中国人》、《爱国的心》等诗歌,以表达对祖国母亲的赤诚的心。

闻一多在清华读书时,就开始了诗歌的创作。到美国后,他想走一条“艺术救国”的道路,因此在美国专攻绘画艺术。后来,他觉得光凭一些颜色,几根线条,不能表达自己“对于祖国和人民火一般的热爱”,因此还致力于诗歌的创作。

1925年3月,闻一多在纽约写下《七子之歌》。同年5月他提前结束留学,启程回国。7月4日,《七子之歌》刊登在《现代评论》第2卷第30期上……

(二)整体感知:

《七子之歌》,这组诗的标题告诉我们,这是七个孩子唱出的歌。是要歌唱这样一些亲子之爱吗?

蹒跚学步的时候有妈妈带着;

娱乐玩耍的时候有妈妈陪着。

——这样的母爱,同学们都享受过吧!

还有这样的母爱,你看到过吗?

幻灯片图注:刚出壳的小苍燕鸥身上爬来了一群蚂蚁,觅食回来的母苍燕鸥正竭力为它驱赶。

幻灯片图注:在风沙灾害严重的荒漠,毛皮尽毁的小骆驼奄奄一息,重伤在身的母骆驼不忍离去。

即便是厄运难逃,有了母亲就有了依靠,有了母亲就有了安慰!

有妈真好!——那么,《七子之歌》,这七个孩子唱的歌里,是表现了怎样的母子关系呢?他们要传达怎样的情感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97页,同学们有没有看到:《七子之歌》诗前有一段小序,或许,它会告诉我们诗人的创作意图!——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师生齐读)(个别字音提醒)

读了小序以后,同学们知不知道,闻一多">闻一多先生创作这《七子之歌》,是要替这七个孩子传达怎样的情感呢?是想要人们怎样呢?你们能找到小序里表达创作意图的语句吗?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跟前后左右的伙伴们交流交流!

(前三排边)你们找到小序里表达创作意图的语句了吗?

请你读一读

……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斗云尔。

——找得很准确!

(走到后三排边)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文言词,它表示目的,相当于“来,用来”,恐怕是它帮助我们前排的同学很准确地找到了创作意图吧!这是哪个词呢?——“以”,对!“以”,是“来,用来”的意思,它表示目的。能找到这个词,说明我们后排的同学也理解得很好!

好!同学们都知道了诗人是——既要抒写七地-七个孩子“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的孤苦和殷殷企盼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情怀;又要激励祖国人民为强国、为统一而奋斗!那么,老师希望你们呆会儿读诗的时候,把诗人的心意尽量地表达出来。

(三)揣摩顺序:

老师知道同学们都等着读诗了!可老师想请同学们在读诗之前先推想一下:这写七地的诗章会按着怎样的顺序呢?——同学们可以注意小序里表示顺序的字词,把自己的想法跟前后左右的伙伴们交流交流!——好!前排还是后排的同学来说?——好!你说!——按照土地先后丧失的顺序——对不对呢?——我们来看:(幻灯中国地图)

这是我们的祖国,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母亲!“雄鸡一唱天下白!”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气宇轩昂!可是——(边讲边点击电脑,幻灯片上出示相关条目)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借口曝晒水渍物,强行租占澳门;1842年,英国强占香港;1895年,日本强占台湾;

1898年!英国、法国、沙俄先后强占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大。而在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又接替沙俄强占了旅顺、大连……中华大地灾难深重!中华大地生死攸关!

同学们把书往后翻翻,看写七地的诗章是不是按着这样的顺序: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是的!就按这祖国土地先后丧失的顺序,远在美国留学的诗人唱响了七子的悲歌!

同学们揣摩揣摩:用先后丧失的顺序来唱这七地的悲歌,是不是更有利于表现中华大地灾难深重,是不是更有利于抒写七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的孤苦和殷殷企盼回归祖国的情怀;是不是更有利于激励祖国人民为强国、为统一而奋斗呢?——是不是啊?同学们都同意按七地先后丧失的顺序来唱这七子的悲歌是最合适的吗?-老师也同意!闻一多">闻一多先生对顺序的选择真是太好了!

(四)诵读欣赏:

1、自读体会:

让我们走进这一段屈辱的历史里去,让我们走进这七子悲壮的歌声里去!——课堂上的朗读,我们受着时间的限制,为了方便同学们交流,我们缩小一些范围,好吗?——拿出铅笔!在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这四块最早被抢走的地方上打上星号,我们先读这四章!老师要求同学们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这四章,能做到吗?——能!好!同学们可以自己放声读,沉浸在你们理解到的情感世界里;也可以前后左右交换听读,问问伙伴们自己朗读时努力表达的情感他们听到了吗,他们觉得你的朗读对吗,好吗。——老师祝愿你们每一章都读得很好!——好!尽情地读,好吗?[点击幻灯片,播放哀婉、低回的朗读背景乐]

……  ……  

2、读赏交流:(本环节中《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四个诗章的读赏交流顺序应学生选择而定,不必拘泥。)

——《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四章,都读好啦?好!刚刚老师看着同学们读书目光专注,神情激昂;听着同学们读书语调抑扬,声气悲壮。老师知道,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很认真,都满怀着热情在读书!老师想:同学们已经读得很好了!投入就一定会好!下面我们请几位来读,好吗?

①(前三排边)好!我们先请前排的同学!好!***,四个诗章你可以任选一章。(***读)

***为前排同学的朗读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啊!

###,老师想听听你对你的同伴《澳门》这一章朗读的评价!——好!同学们都知道了诗人是——既要抒写七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的孤苦和殷殷企盼回归祖国的情怀;又要激励祖国人民为强国、为统一而奋斗!###,你觉得***的《澳门》这一章朗读体现了这种情感吗?——你可以抓住具体的语句作一些评点!

——[###表态并简述理由]

{体会情感:《澳门》……例——“太久了”:1553年,澳门就实际上被葡萄牙占领,是“七子”中离开母亲最久的,说“太久了”符合历史;但仅仅如此吗?还有深沉的孤苦和悲怆!还有刻骨的恨!把婴儿从母亲的襁褓里抢走,这下手的人是何等的凶残!——因此,“太久了”宜读得徐缓沉郁一些。师读:“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也请学生读此句。}

——好!感谢同学们动情的朗读和精彩的赏析!——这两位同学用他们的实践告诉我们:读诗歌要体会诗歌的情感,只有尽量地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诗歌融为一体,才能读好诗!好!谢谢他们!

②我们后排也请一位同学来选一章读,不过,选择的范围里要减掉《  》一章了。我们后排的同学,谁来读呢?好!你来!(***读)

###,诗人把七个地方比作七个孩子,你满意你的同伴用朗读为我们再现的这个“台湾”的形象吗?——“台湾”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表态并简述理由]

{感受形象:《台湾》……——我们的王星月同学在预习作业“有问有学”一栏里提出了一个很有质量的问题:文中“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有什么含义?“夏日”指什么?——同学们是怎么想的?好!我们请###来说!

例——头上有“酷炎的夏日”,这与台湾的地理位置相符;但仅仅如此吗?不!“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饱含着对“日”的憎恨,对统治台湾的“日本侵略者”的诅咒——岛上横行的日本侵略者给台湾人民带来了无比深重的灾难!

——“夏日”除了表面所指的酷暑烈日之外,这里更是指日本侵略者对台湾人民的摧残蹂躏。(谢凡同学在答问中还联想到日本国旗“太阳旗”的图案,俨然天空中一轮“酷炎的夏日”;换一个角度,也能理解为诗人巧用“谐音”,看似憎恨“日头”,实则痛斥“日本”!)

——而我们的“台湾”,不堪蹂躏,主动请缨,向母亲发出了呼喊:“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我们有射日的英雄后羿!诗人笔下,“台湾”是一个英雄的形象!——因此,“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宜读得慷慨激昂一些。请学生读此句。} 

——好!感谢同学们动情的朗读和精彩的赏析!——我们知道了——读诗,要和诗人一起去展开想像,感受我们所能感受到的诗歌形象。有了心中的形象,你自然会有适合这个形象的朗读!好!谢谢他们!

③我们前排再请一位同学来读一章,好吗?不过,只能在剩下的两章里选了。我们前排的同学,谁来读呢?好!你来!(***读)

(走到后排边)###,你满意前排***的朗读吗?——[###表态并简述理由] ——***,你能谈谈,你读得这么好,有没有什么诀窍?——老师看你读的时候非常地专注,而且,目光都似乎已经超越了白纸黑字!是不是在你眼前,已经出现了“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你是不是已经看到了“狞恶的海狮”“扑在”它“身上”,“啖着”它的“骨肉”,“咽着”它的“脂膏”?!——你能描述一下你想像的情境吗?

{想像情境:《香港》……例——“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将祖国视为深居皇宫的女王,凸现祖国在“我”心中的高贵。为了保护祖国母亲的安宁,我甘愿做阶前的黄豹,彻夜不眠,逡巡守护……因此,“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宜读得稍慢,力求沉稳,来表现“黄豹”的尽忠尽职。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黄豹忠勇却也有不敌海狮狞恶的时候,它咬碎“我”的骨肉,吞噬“我”的脂膏。诗人向我们呈现了一个鲜血淋漓的海岸——我们仿佛看到海水已经变红,岸边有零落的黄色的皮毛……因此,“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宜读得快一些,犹如奇峰突起,震慑人心,让人感到恐惧,更让人感到愤怒。师读《香港》,也请学生读此章。

 }   

——好!感谢同学们动情的朗读和精彩的赏析!——读诗,如果能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你就能获得更深层次的美!读诗,如果能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你就有可能拥有能创造情境的朗读!好!谢谢!

④我们后排的同学,谁来读《》呢?好!你来!(***读)

(走回前三排边)###,你满意***《威海卫》这个诗章的朗读吗?——[###表态并简述理由]

——2班的邓丰昊同学在预习作业“有问有学”一栏里提出:《威海卫》这个诗章里,“圣人的丘陵”与“圣人的遗骸”有区别吗?——同学们是怎么想的?好!我们请###来说!

{品味语言:《威海卫》……例——“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丘陵”,这里指坟墓。当然,一般人的坟墓是不能称之为“丘陵”的。这里的“圣人”联系诗句中的“原”字,再联系威海卫的地理位置——山东省东北部,可以理解为“圣人”孔子,他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颗巨星,我们引以为荣!——因此,“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宜读得慢而激昂,要表现出自豪之情。

——“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遗骸”,遗体,遗骨。联系诗句中的“尽”字,我们知道,这里的“圣人”,不再是孔子了,而是指像孔子一样的人,指品格高尚,智慧高超,忠勇无比的人。死去的都是这样的人哪!——因此,“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宜读得更缓慢更低沉,要表现出伤悼痛惜之情。再请学生读《威海卫》一章。}  

——好!感谢同学们动情的朗读和精彩的赏析!——品位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也有助于我们发现诗歌深层的美!有了深层的理解,才能有合适的朗读!

小结——读好诗歌有很多办法,我们以后还要学习;但今天我们已经懂得了:

要读好诗歌,可以体会诗歌的情感,尽量地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诗歌融为一体;可以感受诗歌的形象,有了心中的形象,你自然会有适合这个形象的朗读;今天我们也懂得了:读诗,如果能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你就有可能拥有能创造情境的朗读;读诗,如果能品位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你的朗读就有可能呈现诗歌深层的美!

3、再读体会:

被列强掳去的“中华七子”,是民族罹难、国家浩劫的象征。它警示国人:“国弱民受辱”、“落后就要挨打”!

1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富强、民族独立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上下求索,谱写了一首首恢弘壮丽的历史诗篇。

七子陆续归来,1999年澳门也回来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在澳门回归之夜,闻一多">闻一多先生的子孙四代共20多人团聚在北京门头沟的家中,举行家祭,庆贺回归。

七子的悲歌,跟着历史的车轮,已经渐渐远去。今天,我们来重读这首诗,希望能勉励国人继续奋斗,最后实现台湾的统一大业!

——我们每一排同学来读一章,好吧?对于诗歌,各位同学会有各位同学自己的理解,所以语速不一定完全相同,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想读,对吗?——对!老师也想读呢!老师读标题、作者和诗前小序,同学们每一排来读一章,语速不完全相同不要紧!——好!开始!老师先读,同学们依次跟上,好吧?[点击幻灯片,再放哀婉、低回的朗读背景乐]

师生轮读《七子之歌》:“——七子之歌——闻一多——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

(五)拓展延伸:

1、熟读文本:

闻">闻先生悲歌《台湾》一曲时,台湾正遭受着日本的践踏;现在,台湾虽然已经从日本手中收回,却没能实现和大陆的统一!——在台湾的最高峰玉山之巅,竖立着一座3米高的半身铜像。铜像面向大陆,目露愁绪,凝视着远方。这,就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于右任先生的座像。于右任">于右任先生一生爱国,生前一直希望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一个伟大富强的中国。然而他的希望没能实现。晚年,他愤然写下了一首无题哀歌:“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台湾》这一章,好吗?

2、推进思考:

在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的大型文艺晚会上,台湾影星王思懿为晚会献上了一曲改编了的《七子之歌•台湾》。同学们,如果你们是晚会的编导,你们希望将闻">闻先生的《台湾》一曲作怎样的改编,来表达新时代子女的盼归心切呢?同学们不忙告诉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先来看一看晚会的片断!同学们注意打出的字幕:[点击幻灯片,播放晚会片断]

你满意这样的改编吗?如果你是晚会的编导,你希望将闻">闻先生的《台湾》一曲作怎样的改编,来表达新时代子女的盼归心切呢?这问题作为课后的作业,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跟伙伴们交流交流!

3、积累迁移:

老师继续布置作业:熟读《七子之歌》,自选一章背诵。

了解《七子之歌》后的闻一多,选一首小诗送给他。

(六)师生共勉:

最后,老师送一句话给同学们,和大家共勉:——让我们都来做充满热情的、独立的、能够反思的读者!

诵读欣赏《七子之歌》表格式教案6(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课题

第五单元诵读欣赏

课时

 第1课时

(总第        课时)

科任

教师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1、通过预习使同学能了解澳门的有关知识 。 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七子之歌》。通过反复的诵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感受闻一多">闻一多先生深挚的爱国情怀。2、能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能有感情的背诵诗歌  。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了解历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重点:能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

难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感受闻一多先生深挚的爱国情怀。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1-2分钟)

1、导入新课  

(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同学们,我相信刚才的旋律你们都十分熟悉,他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那你们想一下,国歌在什么场面之下演奏最能感动人呢?(同学回答)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其实你们刚才听的国歌曾经就在澳门回归的现场演奏过。

2、出示目标

(1)、通过预习使同学能了解澳门的有关知识 。 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七子之歌》。通过反复的诵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感受闻一多先生深挚的爱国情怀。

(2)、能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

(3)、能有感情的背诵诗歌  。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

自学提纲:

1、阅读课文,读准文中的字音。

2、结合课下的注释,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朗读课文,找出诗歌中你们认为最具震撼力的词语和句子,在文中划出来并说明你们的理由。  

4、从你们的震撼中可以发现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

1、读准下列各加点的字的读音。

迄  虐   臆   眷   襁褓   寐   骸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3、朗读课文,找出诗歌中你们认为最具震撼力的词语和句子,在文中划出来并说明你们的理由。  

明确:太久了/依然/梦寐不忘 

4、 再把课文朗读一遍,结合文中插图分析图中那些画面给你的感触最深?  

面容憔悴但目光坚定的学者  

面容狰狞且趾高气扬的侵略者  

阴森森的铁制的刑具  

5、为什么这些东西会给你震撼呢?

明确:学者既是闻一多的写照,也是广大澳门同胞的写照,侵略者和刑具是澳门同胞受苦受难最好的见证 。 

6、从你们的震撼中可以发现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见前面的古文)  

7、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加强这种表达效果的呢?(通过拟人手法,把祖国比成母亲,通过最普通但是又最感人的母子之情来增强这种表达效果)  

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

1、同学们学唱《七子之歌》。

2、在社会各界的关怀之下,澳门已经顺利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那你们想一下,闻一多的“七子归来”之愿望实现没有啊?(台湾)  

3、当其他六子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安然入睡时,台湾正隔着台湾海峡孤苦地望着自己的母亲,台湾回归我相信也是各位同学最大的愿望,那我们假设明天台湾就能回到祖国的怀抱了,作为漂泊多年的游子,它最可能说的话是什么?思考几分中,用最简洁的话说出来。  

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3分钟)

思考:澳门的回归对祖国和澳门本身有哪些巨大的影响?

讨论补充记录

 

 

 

 

 

 

 

 

 

 

 

 

 

 

 

 

 

 

 

 

 

 

 

 

 

 

 

 

 

 

讨论补充记录

 

 

 

板书

设计

诵读欣赏:《七子之歌》

《凯风》《诗经邶风》

《尼布楚条约》

澳门、香港、台港、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

雷锋之歌


雷锋之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体会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读中领悟什么是雷锋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朗读感悟,学习雷锋对人民的热爱,对事业的忠诚。对学习的执着和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将雷锋精神发扬光大。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表达对雷锋叔叔的崇敬之情。并读出诗歌的节奏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4~6节。
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在这里,我想要问问你,一个怎样的人会让你喜欢?一个怎样的人会博得你的赞叹?
2、师生对话。
3、诗人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雷锋就是这样的人,一位普通的名人,他1940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不满7岁成了孤儿。在旧社会,他受尽苦难,新中国培育了他。19岁当上汽车兵,二十二岁的年轻生命在人们的心中成为定格。这位解放军中的普通战士,用短暂而平凡的一生为全国人民树立了好榜样,他身上的魅力不仅是无私奉献,不求索取的体现,同时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好诠释。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诗歌,思考: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
2、再读诗歌,勾划出你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里交流。
三、学习诗歌:
1、读了诗歌,这个二十二岁的年轻士兵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2、结合理解诗句中的“一滴水”、“刚展翅的鸟”、“才点亮的灯”、“刚敲响的鼓”来体会。
3、小组交流。
4、集体反馈。
(“一滴水”看出他的无私奉献;“刚展翅的鸟”看出他对党的忠诚;“才点亮的灯”看出他的好学上进,螺丝钉精神;“刚敲响的鼓”看出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点拨拓展:
A朗读段落
B补充:你不为自己编歌曲,只为();
你不为自己织罗衣,只为();
你不为自己梳羽毛,只为();
你不为个人留一滴泪,只为()……
C朗读体会。
D拓展:你不为(),只为();
你不为(),只为();
你不为(),只为();
你不为(),只为();
6、朗读指导
(1)师生配合读
你,《国际歌》里的(一个音符);
你,红旗上的(一根纤维);
你,花丛中的(红花一瓣);
你,浪花里(最清的一滴)。
(2)启发创作:
你,百花园中的();
你,皇冠上();
你,();
你,()。
7、读完最后一个小节,你们体会到什么是“雷锋精神”了吗?
8、生互动发言。
9、师总结:任何社会都需要美好的情操。雷锋精神穿越时空他有着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他的价值在于他把自己火热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
四、总结课文、
1、生自由读《雷锋日记》的精彩片段。
2、谈感受。
3、师导入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渡过:当他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懊悔,这样,当他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
——保尔.柯察金(摘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
4、请你写上一句心中的赞歌献给雷峰。
五、作业设计:
1、摘抄《雷锋日记》中的名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
2、请你运用你的灵感和才思,创作小诗《幸福从哪里来》。
板书设计:
雷锋之歌 他是:一滴水
刚展翅的鸟
才电亮的灯
刚敲的鼓

竹乡之歌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竹乡之歌”,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竹乡之歌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了解傣家人的生活。

积累一个常用的偏旁,通过带竹字头的字体会汉字表意的特点。教学重点:认字11个,写字7个。教学难点:练习运用学过的偏旁推知字义,继续培养学生揣摩字形的习惯。教具准备:卡片。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上卡片:柏、梨、桃、柳、材、棍、桶、板、休、白菜、草药、萝卜、芬芳、苹果、茶花

2、开火车读卡片。

3、说说这些字为什么带草字头和木字旁。二、新授

1、出示竹子和古代汉字竹的图片,问:看到这幅图片和字,就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汉字与什么有关?与竹有关的偏旁是什么?

2、自学第一部分内容。

(1)圈出自己暂时不会读的字或不理解的词。

(2)在小组里互相学习不认识的字。

(3)板书全文:红色的字为什么都带有竹字头?这些字表示的意思和竹子有关吗?

(4)记一记“笛”

3、检查反馈

4、学习第二部分内容——比一比,组成词语。

(1)学生自已读一读。

(2)观察每组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小组内交流。

(4)说说它们的偏旁为什么不同。

(5)你用这些字还能组其它的词吗?

5、生字书写。

(1)观察生字是由竹字头和哪些字组成的。

(2)讨论笔画笔顺,观察“竹”字头的写法。重点指导“笛”

学生独立写1、学生各自拼读音节。

2、填空,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三、展示

。把你在生活中抵到的带有草字头和木字旁的字介绍给大家认识。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竹乡之歌

夜莺之歌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夜莺之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夜莺之歌》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前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游击队员称作夜莺的孩子,把一股德寇引进游击圈,使游击队全歼德寇的故事,表现了前苏联儿童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本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后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注重培养六年级学生收集、处理、使用资料的能力。

学习完第一课时后,我组织学生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方向,进行拓展阅读。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网上寻找相关信息。有的学生对战争场面感兴趣,于是他们集中收集二战著名战役的资料;有的学生崇拜英雄;有的孩子对国内的抗日战争发生了兴趣,收集了许多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学生收集的资料之多,之全,让我深感孩子们收集资料的能力提高很快。怎样使用这些资料呢?我和孩子们利用课间时间交换意见,最后确定利用课前几分钟,从法西斯德国公然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入侵前苏联,卫国战争爆发,苏联政府和军民众志成城,最终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资料的运用起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作用。课中插入炮火隆隆声中,苏联惨遭战争破坏场景,使深学生对小夜莺言行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二、抓住重点,做到长文短讲。

利用课文的自然空行形式,考虑到第一、二段内容是发生在同一时间内的两个不同场景。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位在理解小夜莺的言行。通过读画思议谈体会人物的品质与思想感情。当学生抓住: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树枝,或者弯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像把跟在身边的敌人完全忘了。我设计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其实 ;有时候学杜鹃叫,其实 ;打树枝,拾球果,踢球果,其实 。既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小夜莺言行,又理解了第二部分的内容,达到长文短讲的目的。

三、教学设计(研究课)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上给学生充分地独立学习、思考的时间,在学生默读、划批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全班交流,鼓励他们谈理解说体会。课件的设计配合学生的学习进程。

长江之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长江之歌》,齐读课题。谁来介绍关于长江的知识?

二、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三、教师范读课文(或放录音)

要求学生:注意倾听,听准字音,注意停顿。一会儿比一比看谁像老师一样读得好

四、赛读,把课文读正确。

1、各小组自由练习

一会儿各小组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能读正确、读通顺!(准备时间:5分钟)

2、展示:小组间赛读

每个小组抽取同等水平的同学进行比赛。(其他同学仔细听,并随即进行评价,教师在此过程中对难读的句子进行随机指导)

力求让后进生读正确。

五、识字 出示生字词语 读熟并试着理解

(课文已经读正确了,那从课文中跳出来的词语你认识吗?请打开学案,抓紧读一读词语,一会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读得好!)

气概 依恋 荡涤 灌溉 磅礴

1、读熟并试着理解

2、展示读词语并说说重点词语的意思。

荡涤 灌溉

六、再赛读,把课文读流利。

1、自己练读

2、小组间赛读 挑战读

七、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小组内交流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自由展示。生补充,师总结

作者不但介绍了长江的发源和流向,而且关注了它的历史和未来,概括了长江的丰富内涵,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细读课文,理解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写长江的。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感悟作者赞美长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怀。

2、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长江之歌》,齐读课题。

回忆课文内容,自由展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其他同学补充,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精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纲: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从哪些地方看出它有母亲的情怀?

(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思考时间)

2、小组交流

3、展示汇报

学情预设:第一小节

朗读第一节时,学生可能会读的比较有气势,师要注意引导: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学生在汇报时,可能一般会抓住

1、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如生提到以上诗句,师注意引导: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

(在指导朗读时,注意发挥小组内优秀生的作用,同学间相互指导,师也适时指导: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从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引导学生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小组交流:

展示回报,学生可能会抓住以下两句:

1、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在学生展示回报时,注意引导:

(1)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2)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可以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

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很深情。

2、如学生提到最后一句,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齐读第1节。

学情预设:学习第二节

在学习第二节时学生可能会提到以下几句话

1、如学生提到第一句,师注意引导: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2、如学生提到第二句,老师注意引导: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当学生汇报时,教师适时追问: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引导学生理解: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在学生谈出了自己的理解后,教师指导朗读第2节。

朗读指导: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3、展示读。

同号赛读,低号向高号挑战读,高号对低号指导读。

四、练习背诵课文

指导要点:

首先,要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在脑海中建立形象的画面,进入诗的意境。

然后,抓住构成画面的主要景物,结合作者情感的变化或景物的特点,将词语前后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背诵。

各组推选代表在全班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涤、溉两个生字。

2、完成小练笔

教学过程:

一、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读一读 检查是否已经真正认识。

2、描红。老师要逐字指导,起笔、顿笔、落笔,字的各笔画的位置。

写字提示:溉字共12笔,第8笔是点,灌溉与水有关,部首是三点水,注意把溉与概慨区别开。

3、师范写。要求学生注意看间架结构,难写的笔画的起笔、收笔要领,以及疏密要领等。

4、学生仿写(前台展示)。

共同评价学生仿写的字。评价要领:起笔、顿笔、大小、间架结构等。

5、检测生字。(互查、修改)

二、小练笔。

仿照本课第二人称的写法,以家乡的著名景点为描述对象,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学生自主练习,然后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教学反思:

长江之歌说课稿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长江之歌说课稿,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长江之歌》说课稿              

各位老师、同学: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母亲河”的《长江之歌》。说课稿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一、    说教材

《长江之歌》是《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作者以雄浑的期势,赞颂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小节:写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第二部分即第二小节:写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在讲这篇课文是我准备用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是让学生了解长江在历史上的基本概况,并让他们谈谈自己心目中的长江,第二课时了解文中的思想情感,并让他们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文中“风采、气概、荡涤、灌溉、磅礴”等词的意思,了解文中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并让学生领悟“我们赞美长江,你有无穷的力量。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二、    说学生

在实施教学之前要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来进行分析,让学生熟读课文,说说预习的感受情况来确定要讲的内容和深度,并让他们准备一些关于长江的图片。

三、    说教学方法

在教授这篇课文的过程当中,我主要采用的是讨论时和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心目中的长江是怎样的形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加入多媒体课件的安排,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    说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当中,我想通过朗诵来引出《长江之歌》这个课题。然后,首先让学生谈谈长江在她们心目中的形象;其次,放一段现实当中关于长江的视频让他们了解长江的概况;再次,让他们看看作者笔下的长江又是怎样,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所表达出的情感。最后进行提问“为什么作者将一条没有生命的大河比作慈母?”“文中主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是什么?”“现在的长江一以前的常见有什么区别,我们该怎么做?”等等。我打算第一课时花15分钟让学生了解长江,花5分钟朗读课文,花10分钟学习生字,花15来分析第一小节,第二课时深入讲解。

五、    说板书

首先,在黑板上书写课题。然后,在讲解的过程中将生字词写在黑板上,并附上解析。最后,将分段和段落大意写下来。

《夜莺之歌》教学反思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夜莺之歌》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应学校里的安排以及自身发展的需求,我执教了一节公开课《夜莺之歌》。这一篇课文篇幅很长,要让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里读懂、读透、读出味道、读有所悟、读有所获,实属难事。

自从接手任务始,我惶惶不可终日,使出浑身的解数一遍又一遍的研读课文,一次又一次的走进文本、走进小夜莺的内心世界,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收获。

精心打造的一节课就在我眉飞色舞、激情澎湃的演说中,沙场点兵式的调度中,紧锣密鼓的问题设计中,见缝插针的引导中结束了。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有牵着学生鼻子走之嫌、有越俎代庖之嫌,真是过犹不及。

课后,引发了我如下思考:

一、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课堂上,为了让整堂课丰满有实效,我设计了很多的教学内容,为了展示完毕,不得不缩短并一再压缩学生思考的时间,因为学生感悟不够,体会不深,课堂推进举步维艰,到最后不得不蜻蜓点水,草草收尾。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应该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而不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只是课堂的摆设。我不敢轻易大胆放手的原因,当然与设计内容过多唯恐不面面俱到而导致时间不够有关系,但更关键的是担心自己的课堂调控以及驾驭课堂的能力。一旦放手,课堂上偶发致使尴尬的场景很难欲设,因此也便错过了生成的精彩。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大胆放手,给学生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给学生一方自由思索的沃土!

二、资料的引入要恰到好处

这一篇课文时代久远,收集资料服务于课堂教学这是每一位有课程意识的老师的必选。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汗牛充栋,哪些可以拿来为我所用,这需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在这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力量鼓舞着与我们年龄相仿的小夜莺,一次又一次的把敌人送进了埋伏圈?通过读课文让学生体会,学生感受不深,即便有所悟也是牵强附会,我恰当的引入一段卫国战争中苏联受到惨重危害的资料,以触目惊心的数据向学生展示了德国法西斯的无耻与残暴,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是小夜莺对敌人的恨和对祖国的爱鼓舞着他如是做。这样在无形中深化了主题,进一步澄清了学生的认识。

课堂教学非一旦一夕之功,要想打造精品课堂,教师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磨练,大胆取舍,敢于创新。当面对家长和学生时,问心无愧;当面对领导和自己时,无愧于心;当面对同事时,理直气壮而不是理屈词穷,足矣!

《长江之歌》课文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长江之歌》课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

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

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

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

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

[西师大版第十一册课文]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啊,长江!啊,长江!

[冀教版第十一册课文]

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

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

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

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

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

啊,长江!

《夜莺之歌》课文


战斗刚刚结束,一小队德国兵进了村庄。街道两旁尽是黑色的瓦砾,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地弯着腰。

夜茑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就又响起来,越来越有劲。

士兵们和中尉注意听着,看看周围的灌木丛,又望望道旁的白桦树。他们突然发现就在很近很近的地方,有个孩子坐在河沟边,耷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一件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拿着一块木头,不知道正在削什么。

喂,你来!中尉用生硬的俄国话叫那个孩子。

那个孩子赶紧把小刀放到衣袋里,抖了抖沾在上衣上的木屑,走到军官跟前来。

喂,让我看看!德国军官说。

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那是个白桦树皮做的口哨。

这玩意儿你做得还不错。中尉点了点头,他那阴沉的脸上露出一丝冷笑,谁教你这样吹哨子的?

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

孩子学了几声杜鹃叫。接着,他又把哨子塞到嘴里吹起来。

村子里就剩你一个吗?中尉继续盘问他,并且把望远镜拿到眼睛前。

怎么就剩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鹧鸪,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一个!

你这个坏家伙!中尉打断孩子的话,我是问你这里有没有人。

人?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孩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喊着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蠢东西!中尉想着心事,轻蔑地冷笑了一下。

喂,你认识往苏蒙塔斯村去的路吗?

怎么会不认识!孩子很有信心地回答,那里有个磨坊,我常到磨坊附近的坝上去钓鱼。那儿的狗鱼可凶呢,能吃小鹅!

好啦,好啦,带我们去吧。要是你带得对,我就把这个小东西送给你。中尉说着,指了指他的打火机,要是你把我们带到别处去,我就把你的脑袋扭下来。听懂了吗?

队伍出发了,行军灶打头,后边是孩子和中尉并排走着。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树枝,或者弯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像把跟在身边的敌人完全忘了。

森林越来越密。那弯弯曲曲的小道穿过茂密的白桦林,穿过杂草丛生的空地,又爬到长满云杉的小山上去了。

树林深处,有几个游击队员埋伏在那里,树旁架着冲锋枪。他们从云杉树枝缝里向外望,能够看见那曲折的小路。他们不时说几句简单的话,小心地拨开树枝,聚精会神地望着远方。

你们听见了吗?一个游击队员突然说。远处好像有一种什么鸟在叫,随着风吹云杉的细碎声模模糊糊地传来。他伸直了腰,侧着头,往叫声叫边听,夜莺!

你没听错吗?另一个游击队员问。先说话的那个人紧张起来,再仔细听,可又什么也听不见了。不过,他还是从大树桩子下边掏出四个手榴弹来,放在面前,准备战斗。

现在你们听见了没有?

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

先听到夜莺叫的那个人呆呆地站着,好像钉在那里似的。他慢慢地数:一、二、三、四一边数,一边用手打着拍子。

三十二个鬼子那个人注意数着一声一声的鸟叫,最后说。只有游击队员才知道这鸟叫的意思。夜莺的叫声停止了,接着传来两声杜鹃叫。两挺机关枪。他又补充说。

对付得了!一个满脸胡子的汉子端着冲锋枪说,说完,理了理挂在腰间的子弹袋。

对付得了。先听到鸟叫的那个人回答说,我和斯切潘把他们放过去,等你们开了火,我们在后边阻击。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

过了几分钟,德国兵在云杉林后边出现了。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但是那歌声的意思游击队员早已知道了。

德国兵走进云杉林的时候,树林深处突然发出一声口哨响,像回声一样回答了孩子。孩子突然转了个身,钻进树林深处,不见了。枪声打破了林中的寂静。中尉还没来得及抓起手枪,就滚到路边去了。被冲锋枪打伤的德国兵一个跟一个地倒下了。德国兵的呻吟声、叫喊声,游击队员的喊杀声,一时充满了树林。

第二天,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河沟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几条到村子去的道路,好像在等候谁似的。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婉转的夜莺的歌声。他这歌声,即使是听惯夜莺叫的人,也分不出跟真的叫声有什么两样。

《七子之歌》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七颗钻石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