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0-05-29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远古的传说》教案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一、识记与理解

1、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2、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

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二、能力与方法

1、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2、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理解传说与历史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

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一、重点:

1、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

2、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可贵的品行

二、难点:

1、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以及他们之间的战争与融合

2、“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多媒体课件

讲解法、讲述法、归纳法、图示法、比较法和讨论法。

计算机与课件。

师:讲新课之前先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首先,看这副图,有没有同学知道这张图讲的是什么?举手回答。你可以根据他们的穿着、动作猜一猜他们在干什么。

生:······

师:看他们的穿着,黄色的很华丽整齐的服装,在看这些美女手中,都抱着花篮,她们肯定在举行某种盛大的仪式。除了她们,还有人在举行这项仪式,我们再看这两幅图,第一幅图上,横幅写着台湾各界黄帝陵谒组团,是祭拜的意思,其实这是讲,2005年5月6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大陆访问团祭祀黄帝陵和炎帝陵。

师:我们知道,现在台湾还没有回归祖国的怀抱,台湾亲民党主席来大陆的第一件事就是祭祀黄帝和炎帝,其实不止海峡两岸得人,在世界各地,很多黄皮肤黑头发的人都会定期祭祀黄帝和炎帝,那黄帝和炎帝是距离我们现在约4000多年的历史人物,为什么到现在我们还要纪念他们呢?他们对历史有怎样的贡献?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课,远古的传说。(PPT第2页远古的传说)

师:讲远古的传说,我们就要先从炎帝和黄帝的传说讲起。(ppt第3页一、炎帝与黄帝的传说地图)

师:先看这幅地图,远古时,我国大地上分布着许多的部落,在东方,主要有谁领导的部落?

生:蚩尤。大家注意一下蚩尤两个字怎么写!

师:那在黄河流域呢?有谁领导的部落?

生:炎帝和黄帝。

师:关于炎帝的传说有很多,有没有同学愿意和我们分享一下啊?

生:······

(ppt第4页炎帝)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关于炎帝的传说,传说是炎帝发明了种植粟,传炎帝刚做首领时,人们靠采集、狩猎为生,经常挨饿。想到人们今后的生活,炎帝愁得整日寝食难安。通过观察,炎帝发现了自然界的一些规律,他就发现家门口,飘过一些飞絮,飞絮自己飞到土地中,第二年,结出了可以吃的果实,炎帝就开始收集这种果实,将它播种,秋天果真收获了,于是就有了粟,那我们来看,在这个传说中有哪些是真的部分,哪些是假的部分?

师:我们第二课讲,半坡原始居民会种植粟,半坡遗址中出土了粟和装粟的陶罐。这证实当时是有粟的,这就是传说中真实的部分。那炎帝是距离现在约4000年的历史人物,我们讲的半坡遗址距离今天约6000年,半坡距离我们更远,在炎帝之前就有了粟。粟就不是炎帝发明的,这就是传说中虚构的部分。这样看,传说具有什么特点,它包含真实的部分,也有虚构的部分。

师:我们看炎帝的图片,这个炎帝是男性还是女性?(男性),我们第二课讲到远古的居民是靠什么为生的啊?(采集和狩猎),那你觉得男性和女性怎么分工?(男性狩猎,女性采集)。那谁对农业的创始贡献更大呢?(应该是女性)说不定,就是某个妇女在采集过程中发现了粟。

师:远古时候的任何一件发明或改进,都是积累无数人力,经历漫长岁月摸索,绝不是像传说一样积一个人短时的功劳而成。但是,后人在追述历史时,总爱将一些发明创造集中附会在他们的杰出代表身上。这个代表人物就是炎帝。

师:炎帝姓什么?(姜),由于人们把他当做原始农业的创始人,所以炎帝也叫他神农氏。(PPT第5页黄帝)

师:好,我们再来看黄帝,传说黄帝创制历法,指导人们根据季节的变化播种、收割。他还发明铜车、车船、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等。大家自己看图,那黄帝姓什么?号什么?注意区分,这里的黄帝的黄是黄色的黄,和我们今天在电视上看到的皇帝是不同的。

师:炎帝和黄帝都是农业。

师:阪泉/涿鹿之战是在哪个地方发生的,交战双方是谁?结果怎样?

战争名称

作战地点

交战双方

结果

阪泉之战

阪泉

皇帝和炎帝

黄帝最后取胜,炎帝服从黄帝的领导

涿鹿之争

涿鹿

黄炎联盟和蚩尤部落

黄炎联盟取胜,蚩尤战败被杀,他的部落也融合了进来

师:大家注意阪泉和涿鹿在今天的哪里?(都在河北涿鹿东南)我们要注意两次战争的地点相同,但是交战双方和结果都非常不同,大家一定要区别对待。

师:在战争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华夏族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把课本翻到第十四页找一找。

师:首先,通过两场战争,尤其是涿鹿之战蚩尤战败后,黄炎联盟变得非常强大,此时邻近部落不断融合,逐渐构成了华夏族的主干。华夏族是今天什么民族的前身?(汉族)(ppt第7页)

师:今天咱们中国有多少个民族?(56)其中哪个民族人数最多?(汉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我们56个民族是团结和谐的大家庭,整个中华民族共同把炎帝和黄帝尊奉为人文始祖。所以我们今天自称“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炎黄是指炎帝和黄帝,那华夏儿女什么意思呢?

生:······

师:课后史海拾贝有讲,华夏有两种意思,大家自己下去阅读一下!

师:现在老师想去祭拜我们祖先?大家给老师提议一下,什么时候去最好?

生:清明节4月5日

师:从2008年起清明节就成为我国的法定节假日,清明节是供人们祭拜祖先和扫墓的,那我要去祭祖呢?

师:聪明的同学已经在小字部分找到了,炎帝陵在(湖南),黄帝陵在(陕西)

书上13页和14页有炎帝陵和黄帝陵的图片。你们可以欣赏一下。

师:在黄帝之后很久,黄河流域又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其中尧舜禹“禅让”的传说最为著名。

师:这个禅字有两个读音,一个读chan,只与佛教有关的东西,我们可以组词禅房、禅师。一个读shan,可以组词禅让,那禅让是什么意思。我们来讲一个故事。

师:先看一个视频,看视频的时候,思考两个问题。

1、尧为什么将部落首领的位置传给了舜而不是自己的儿子丹朱?

2、舜接替尧经过了哪几个步骤?(ppt第8页视频尧舜禹禅让的故事)

生:······

师:第一个问题,担当部落首领的条件:要有高尚的品德和才干,舜具备这些条件,而丹朱不具备这些条件。

师:第二个问题,我们回忆刚才的视频先是部落首领开会商讨——推举;然后尧说要给舜要让尧住粮仓、分给他很多牛羊考察他——考察;然后尧死后,舜才接替他的位置。

师:所以就是推举——考察——接替三个步骤。当然在考察中,要表现优异,才有资格接替。

师:这样看来你觉得什么是“禅让制”?“禅让制”有什么特点?

师:(ppt第9页)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一种制度。它的特点就是民主,大家在书上把这两个字标记一下。

师:舜凭借高尚的品德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禹则因为治水有功被推荐为部落联盟首领,课本第15页,1分钟浏览大禹治水的传说。

师:看完了思考一下,禹和鲧治水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结果怎样?(ppt第10页)

父:鲧——堵塞——失败

子:禹——疏导——成功

师:好,我们再来看禹治水的过程,这有一段历史材料,出自《史记》,史记是我们古代一个著名历史人物,司马迁编写的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先看这句话,劳身焦思,劳,劳累,焦,焦急,就是讲一个人为了某事担心忧愁,苦苦思考。你能从材料中获得哪些信息?

师:十三,数字,表现禹治水用了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这体现了什么,我们一起从树上找找。首先,小字部分讲到,禹的父亲治水失败了,洪水给人们带来更大的灾害,作为儿子,此时的禹敢不敢去接替父亲的责任,不敢,但是他还是站了出来,这是一种勇敢的精神吧?禹怎么治水,先是总结了父亲的经验,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这表示大禹是个重视历史的人。大禹用了新的方法,注意这个“新”字,体现大禹懂得创新。他与大家一起昼夜辛劳,我们现在白天学习、工作,晚上还要回去休息,大禹昼夜都在工作,这是不是就是一种不怕辛苦的品质。三次从家门经过都不进去,他为什么不进去?他是怕回家之后受到亲任的牵绊,影响了治水,这是一种舍己为公的精神。从大禹的故事中,我们学的的更多的是优良的品质,我希望咱们班同学都像他学习。(ppt第11页)

师:我们这节课学习了这么多传说,老师主要归纳了三个传说,它们为我们了解原始农耕时代的历史提供了哪些信息?你从中能得到什么知识?我请同学来一个一个的说。说得都很好,老师总结出来几点,我们一起来看。

(ppt第12页)。

师:禹通过寻找规律治水成功,对当时的社会有很大的贡献,人们可以正常生产生活了,禹在人们心中树立起很高的威望。

相关知识

七年级历史上册《远古的传说》说课稿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此时就可以对教案课件的工作做个简单的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上册《远古的传说》说课稿”,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七年级历史上册《远古的传说》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远古的传说》。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理念、学法、教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评价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远古的传说》是部编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本课主要讲述了远古传说时代华夏文明的发展概况,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感知和探究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奠定了基础。

2、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与能力: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了解“禅让”是远古时代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从了解华夏族的形成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探索历史演进过程的兴趣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感知教材和搜集的相关资料,使学生知道炎帝、黄帝的发明对中华文明做出的贡献,引导学生将传说中黄帝部落的发明与前课介绍的考古成果图片进行印证,帮助学生分辨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正确的社会发展观,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学生在了解“禅让”含义的过程中,感受远古先民的大公无私、唯才是举等优秀品质,继承并发扬这些优秀品质。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和华夏族的形成历史。

教学难点:理解“禅让”的含义;了解传说与史实的联系和区别。

二、说教学理念

1、师生互动:教师设置问题有针对性,突出学生参与,突出互动探究;淡化知识背记,突出体验感悟。

2、目标生成情景化: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和知识构建的主要参与者。

三、说学法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接受能力较强,渴望亲身体验。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给予充分肯定,增强自信心。同时注重加强学法的指导,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对七年级学生也是十分必要的。四、说教法

依据历史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在本课设计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问题探究法、史料分析法等,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生感知、探究历史的兴趣,促进学生唯物史观和辩证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我遵循“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这一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课前搜集、整理炎、黄、蚩尤的传说资料。

(二)新课教学(40分钟)

为了顺利地实现三维目标,我将本课设计为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感受新知

第二环节:合作交流,探秘炎黄

第三环节:故事演绎,走进华夏

第四环节:角色扮演,解读禅让

第五环节:创新训练,拓展延伸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感受新知(2分钟)

播放PPT:2011年4月5日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黄帝陵隆重举行,一万多名海内外中华儿女齐聚桥山轩辕殿祭祀广场,满怀虔诚地参加公祭典礼,追念人文初祖功德,表达炎黄子孙敬意,听音乐《黄帝颂》。看完后以问题“黄帝只是传说中的一个人物,视频中的海内外华人为何要祭拜他”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新闻音乐,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营造积极探究的心理氛围。

第二环节:合作交流,探秘炎黄(10分钟)

活动一:杰出的首领

情境一:多媒体展示三个部落的相关地图。

问题1:请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结合课本内容,介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和蚩尤,并讲讲他们的传说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表述,可以了解学生对传说的认知程度,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予以总结。

问题:2:有许多为中华文明发展做出贡献的远古先民,为什么只有炎帝黄帝被尊称为中华“人文初祖”?

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黄帝在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伟大作用,思考炎帝黄帝被尊称为中华“人文初祖”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上述活动,达到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目的。

活动二:传说与史实

问题3:我们已经知道,传说中黄帝和他的部落有许多发明创造,前课介绍的出土文物哪些能印证这些传说?传说与史实又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情境二:多媒体展示考古成果图片。

①河姆渡人房屋复原图②河姆渡人骨哨③大汶口陶器刻符④河姆渡水井复原图组织学生将组织学生将考古成果图片与传说中黄帝部落的发明创造进行比较,并出示远古传说和历史事实的概念,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传说与史实的区别和联系。

设计意图:运用史料分析法来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对传说进行理性认识和甄别,从而理解传说与史实的区别和联系,初步培养理性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三环节:故事演绎,走进华夏(8分钟)

说一说:华夏族的形成过程。

故事会: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代表黄帝、炎帝、蚩尤三个部落。各小组围绕课本内容和课前搜集的资料讨论后,派代表分别以炎、黄、蚩尤的身份讲述与其他部落间的故事。在学生讲述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顺三个部落之间的关系,并且将其以提纲的形式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设计上述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储备(黄帝、炎帝、蚩尤的传说),自主学习课本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进行交流探讨,并将交流探讨的成果以提纲的形式展示出来,以此加深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尊敬先祖、爱我中华的情感。

第四环节:角色扮演,解读“禅让”(5分钟)

根据课本内容编排历史剧进行表演。

剧情一:部落首领召开“联盟会议”,介绍尧的优秀品质,并推举尧为联盟首领。

剧情二:尧老了,再次召开“联盟会议”,介绍舜的优秀品质,推举舜为联盟首领。什么是“禅让”?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概括“禅让”的含义,并投影在大屏幕上。

问题4: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首领?

引导学生归纳尧、舜的高尚品德,并加以勉励。

设计意图:通过历史剧表演突破难点,加深学生对课本相关内容的正确感知和初步理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历史想象力,在表演中感受远古先民的人格魅力。

第五环节:创新训练,拓展延伸(15分钟)

知识巩固:以问题“通过本课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引导学生回顾新知,以提纲形式归纳全课知识。然后完成练习。

拓展延伸:除本课学习的以外,你还知道哪些远古传说人物?请大家在课后搜集他们的故事并互相交流。(投影相关书籍和网站资料,为学生搜集传说故事提供帮助)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成就感,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并通过搜集交流传说故事拓展学生思维,从而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设计意图:通过简洁明了的板书,构建知识结构图,进一步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七、说教学评价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利用传说故事、考古图片、音像资料等教学资源,创设多组教学活动和问题设计,以此激发学生了解和探究历史的兴趣,帮助学生以教材为基础拓宽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借古喻今的学科意识。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七年级历史上册《远古的传说》教案分析


七年级历史上册《远古的传说》教案分析

第3课《远古的传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地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包括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远古传说时代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华文明的演进奠定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入手,推导结论,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其次是初步培养学生全面、系统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
二、难点: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
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
列举大量的远古传说,展现黄帝对对中华文明的杰出贡献,揭示黄帝是人文初祖。
教学方法:
采用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历史的民族,我们向来有炎黄子孙的称谓,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是哪些人吗?我们为什么称他为人文之祖?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是怎么样的?
二、学生自主学习:
1、涿鹿之战(阅读课本12页,找出有关涿鹿之战的以下问题):
①、时间:;交战双方:、对抗;地点:
,所在流域。
②、结果:。
③、影响:。
2、黄帝----人文初祖
后人尊称黄帝是,他建造,制作,教人,还发明了,为后世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发明了
,他的手下发明了,编出了。
3、尧舜禹的禅让
①、黄帝之后,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有、、。
②、尧舜禹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方式是。
③、夏朝的建立:时间年,建立者,王朝的地位
。影响,。
④、原始社会终结:原因、,标志:年,禹建立。影响:原始社会结束,开始。
4、你对黄帝的发明有什么看法?认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更科学?
5、中国人为什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6、禅让”是怎么回事?
“禅让”的实质:
“禅让”表现为:
7、大禹治水
治水方法:
治水效果:
8、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
9、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10、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墓葬里,大都有随葬品,但数量多少差别很大。”
材料二:“(据说)禹晚年时,用武力平服了不顺从他的部落,俘虏了这些部落的成员,罚做奴隶。有一次,禹召集部落首领在会稽聚会,到会的首领都要带玉帛来。有个部落首领来晚了,禹竟专断地把他处死。”
阅读材料回答:
①、归纳材料一、二反映的情况。
②、上述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些情况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三、学生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四、检查自学效果:

1、涿鹿之战(阅读课本12页,找出有关涿鹿之战的以下问题):
①、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交战双方:黄帝、炎帝对抗蚩尤;地点:涿鹿,所在流域长江流域。
②、结果:蚩尤战败被诛。
③、影响:形成了华夏族。
2、黄帝----人文初祖
后人尊称黄帝是人文初祖,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水井,还发明了舟车,为后世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他的手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
3、尧舜禹的禅让
①、黄帝之后,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
②、尧舜禹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方式是禅让。
③、夏朝的建立:时间2070年,建立者启,王朝的地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影响使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④、原始社会终结:原因社会生产发展、私有财产增多,标志:2070年,禹建立夏朝。影响: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4、你对黄帝的发明有什么看法?认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更科学?
被考古资料证明的是可信的,没被证明的则是不可信的。说黄帝时期已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舟车,出现文字,编出乐曲,等等,有可信的一面,如建造宫室,指能造房子;出现文字,指原始文字。
但说这些是黄帝、嫘祖、仓颉或伶伦个人的发明,就带有神话色彩了。实际上其中任何一项发明,都不会是一两个人的功劳,而是经过许多人长期摸索实践的结果。因此,历史上的这些记载,反映的应该是黄帝那个时代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但由于黄帝是公认的华夏始祖,所以人们也就把这些发明都归于他和他的妻子及其部属了。
5、中国人为什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中国人自谓“炎黄子孙”。“炎”是炎帝,“黄”是黄帝。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不断发展,并与各少数民族通婚,经过长期发展,慢慢形成了华夏族。炎黄二帝就成为汉族的始祖。也被人们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因此,中国人常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6、禅让”是怎么回事?
“禅让”的实质——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禅让”表现为:①、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民主推选出来;②、被推举的首领没有特权
7、大禹治水
治水方法:“疏”、“堵”结合
治水效果:把洪水引入大海,百姓过上了安康的生活。
8、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
尧生活简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水,能与群众同甘共苦,都很值得学习。
9、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远古传说: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没被考古资料证明的神话传说,是先民对上古洪荒时期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不可否认这里有神话的成分,但不难发现这其中蕴涵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
历史事实:被考古资料证明的、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10、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墓葬里,大都有随葬品,但数量多少差别很大。”
材料二:“(据说)禹晚年时,用武力平服了不顺从他的部落,俘虏了这些部落的成员,罚做奴隶。有一次,禹召集部落首领在会稽聚会,到会的首领都要带玉帛来。有个部落首领来晚了,禹竟专断地把他处死。”
阅读材料回答:
①、归纳材料一、二反映的情况。
材料一反映当时出现了贫富分化。材料二反映了当时的部落联盟首领有特权,阶级、阶级压迫开始出现了。
②、上述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些情况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的发展(或生产力的发展),这些情况的出现,说明我国原始社会已走到了尽头,阶级社会来临了。
五、巩固小结
炎帝、黄帝和蚩尤以及尧舜禹的故事,反映了原始社会走向终结,文明社会开始的基本情况。
 七年级上册第三课教案七年级上册第三课教案
漫长的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约公元前2070年)进入奴隶社会
六、课堂练习:
1、“华夏子孙齐参拜,脉血胜于清水浓”。2005年5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到陕西祭拜“天下第一陵”,你知道他祭拜的是谁吗(B)
A、炎帝B、黄帝C、舜D、尧
2、下列人物,哪一个和历史上的禅让制没有关系(A)
A、黄帝B、尧C、舜D、禹
3、原始社会终结的根本原因是(C)
A、禹想当国王B、禅让制被破坏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贫富分化的出现
4、原始社会终结的标志是(B)
A、禹当上了部落联盟的首领B、禹建立了夏朝
C、禅让制被破坏D、社会生产的发展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炎帝、黄帝是我们的共同祖先,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B、我们尊称黄帝为“华夏之祖”“华夏始祖”
C、我们尊称炎帝为“人文初祖”
D、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
6、下列对夏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A、禹建立了夏朝,是夏朝的第一个国王
B、建立于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
C、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
D、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社会的开始
7、从人类文明的起源到奴隶社会的形成,我国的原始社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我国的人类文明起源于哪一原始人类?
答:元谋人。
②写出几个你所知道的我国远古人类代表。
答: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③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两项世界性的贡献是什么??
答:种植水稻和蔬菜
④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哪一年?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答:开始于:公元前2070年开始的标志是:禹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教学后记:
学生自主学习
1、涿鹿之战(阅读课本12页,找出有关涿鹿之战的以下问题):
①、时间:;交战双方:、对抗;地点:
,所在流域。
②、结果:。
③、影响:。
2、黄帝----人文初祖
后人尊称黄帝是,他建造,制作,教人,还发明了,为后世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发明了
,他的手下发明了,编出了。
3、尧舜禹的禅让
①、黄帝之后,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有、、。
②、尧舜禹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方式是。
③、夏朝的建立:时间年,建立者,王朝的地位
。影响,。
④、原始社会终结:原因、,标志:年,禹建立。影响:原始社会结束,开始。
4、你对黄帝的发明有什么看法?认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更科学?
5、中国人为什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6、禅让”是怎么回事?
“禅让”的实质——
“禅让”表现为:
7、大禹治水
治水方法:
治水效果:
8、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
9、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10、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墓葬里,大都有随葬品,但数量多少差别很大。”
材料二:“(据说)禹晚年时,用武力平服了不顺从他的部落,俘虏了这些部落的成员,罚做奴隶。有一次,禹召集部落首领在会稽聚会,到会的首领都要带玉帛来。有个部落首领来晚了,禹竟专断地把他处死。”
阅读材料回答:
①归纳材料一、二反映的情况。
②上述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些情况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华夏之祖》课堂练习
1、“华夏子孙齐参拜,脉血胜于清水浓”。2005年5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到陕西祭拜“天下第一陵”,你知道他祭拜的是谁吗()
A、炎帝B、黄帝C、舜D、尧
2、下列人物,哪一个和历史上的禅让制没有关系()
A、黄帝B、尧C、舜D、禹
3、原始社会终结的根本原因是()
A、禹想当国王B、禅让制被破坏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贫富分化的出现
4、原始社会终结的标志是()
A、禹当上了部落联盟的首领B、禅让制被破坏
C、禹建立了夏朝D、社会生产的发展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炎帝、黄帝是我们的共同祖先,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B、我们尊称黄帝为“华夏之祖”“华夏始祖”
C、我们尊称炎帝为“人文初祖”
D、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
6、下列对夏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禹建立了夏朝,是夏朝的第一个国王B、建立于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
C、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D、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社会的开始
7、从人类文明的起源到奴隶社会的形成,我国的原始社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我国的人类文明起源于哪一原始人类?
②、写出几个你所知道的我国远古人类代表。
③、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两项世界性的贡献是什么??
④、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哪一年?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原始农耕生活》教学教案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

执教者

课程内容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教学目标

了解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及其特点,思考对原始农耕生活的认识;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观察历史文物图片,寻找其中较为明显的历史信息,初步分析、解释其中反映的历史特征,形成简单的历史结论。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片的基本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

将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相关历史知识总结列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感受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的智慧,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体会人类适应自然的艰辛。

教材分析

本课的板块结构为:“半坡居民的生活”、“河姆渡人的生活”、“原始农业的发展”。第一、第二个子目同第三个子目之间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概括关系。第一个子目与第二个子目之间是并列关系。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分别是北方黄河流域、南方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典型。他们使用磨制石器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过着定居的生活。我国原始农业逐渐形成与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教材例举了大量文物图片,重视学生实证意识的培养。同时,还配有《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强化学生历史的时空概念。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历史学科的学习,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原始农耕时代距今久远,许多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堂中展示考古发现的图片或文字资料、灵活多样地组织材料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重点

了解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及其特点。

难点

了解农业发展对中华文明产生的深远影响;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教学资源

(1)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6月版

(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上册》中国地图出版社2016年6月版

(3)卜宪群主编:《中国通史》华夏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版

(4)[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中信出版社2014年11月版

(5)[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版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北京人究竟是如何获得食物的呢?

2、指出食物来源的不固定极大地限制了人类的发展。当人类成为食物的生产者时,人们的生活有了新的变化。由此导入新课。

联系上节课所学内容,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1)引导学生观察书本第七页《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找一找原始农耕时代遗址主要集中在哪些区域?

(2)提出问题:黄河、长江等大河对原始农业的产生具有怎样的作用?

(3)引导学生思考原始农业起源的要素。

(4)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并圈出两个典型的农耕时代遗址。

观察地图,回答问题。

思考问题并适当记录。

在地图中寻找信息并作标注。

一图一表,讲授新课;观察地图,寻找信息。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小组合作完成的情况。此处环节可以采用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等多样评价方式,使学生在积极探究的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越频繁,合作就越成功。

一、原始农耕生活的典型

(1)出示表格,介绍活动内容、规则及注意事项。指导学生进行分工、自主阅读书本,寻找准确信息填入表内。

(2)鼓励学生挑战自我,领取任务纸条,阅读时间过半后,教师也可以随机发放任务纸条。

(3)请拿到任务纸条的同学上黑板填写对应表格的内容。

(4)教师就学生填写的内容进行逐一点评。注意强化历史专有名词的读音和书写。

同座位每两人一张表格,自行分工。自主阅读书本,寻找准确信息填入表内。

学生领取任务纸条,上黑板填写对应表格的内容。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在书本上标注字音、勾画历史专有名词。

出示表格,自主学习

(1)完成表格内容后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差异。

(2)教师对小组代表的汇报进行点评。

(3)提示同学根据小组代表的发言用不同颜色的笔在表格上做标注。

观察表格,对比差异,小组合作探究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差异。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成果。

在表格中做标注。

对比差异,合作探究

1.北方: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2.南方: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板书)

通过考古发现,感受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各具特色的生活。

(1)指出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所生产的粮食作物不同。讲述水稻和粟这两种农作物对环境的要求存在很大差异。

出示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水稻稻谷颗粒,并指导学生阅读第八页书下注解,引导学生通过考古发现感知原始农耕时代居民们的生活并了解到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是农业独立起源的地区。

指导学生在书本上勾画关键句。

联系我国南北方不同的饮食习惯。组织过渡语。

(2)指出南北方原始农耕遗址的聚落建筑也存在差异。解释历史专有名词:聚落。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结合课本第六、第八页,说一说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有什么不同。

总结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

点评学生回答。

出示图片,介绍河姆渡聚落中的功能性建筑:木结构水井。

结合书本第六页半坡聚落相关内容,介绍半坡聚落。

指出农业的出现,使人类的生存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组织过渡语。

(3)介绍在聚落里,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还从事着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创造出了各自独特的文化。

出示考古发现图片资料,了解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饲养家畜的证据。

出示考古发现图片资料,介绍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富有特色的手工制品。

在表格上做标注。

思考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与水稻相关的遗迹能够证明什么。

在书本上勾画关键句。

在表格上做标注。

观察图片,结合课本内容思考问题。

组织语言归纳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房屋的不同,并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

通过考古发现感知先民生活。

观察半坡遗址聚落复原图,结合书本,了解半坡聚落。

在表格上做标注。

观察图片,通过考古发现感知先民生活

阶段检测,课堂反馈

(1)出示考古发现图片资料,设置问题:图片所示考古发现属于哪一原始农耕时代遗址,它是什么,能够证明该处的原始农耕居民掌握了哪一技能。

组织抢答,检测学生学习情况。

(2)提出问题:考古发现反映出河姆渡与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各具特色,请同学们分析出现差异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点评学生回答,指出地理自然环境因素是造成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差异的最根本原因。

抢答,检测所学知识。

分析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出现差异的最根本原因。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提出问题:作为食物的生产者,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与食物采集者相比有哪些进步呢?引导学生在表格中寻找线索。

(2)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归纳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的共性。

(3)指出生产方式的进步带来了人类生活方式的进步。

(4)指导学生齐读并勾画书本第十页关键句: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5)引导学生阅读材料,谈一谈原始农业发展对人类历史进步有何作用?

(6)点评学生答案,进行归纳总结。指出农业使一定地区的食物供应量比过去更多更可靠,稳定的食物来源使人口大量增加,人类整体的活动范围扩大了。

(7)指导学生勾画第十页最后一句话: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观察表格,寻找问题的线索。归纳分析。

在表格上做标注。

齐声朗读并勾画关键句。

阅读材料,分析问题。

在书本上勾画关键句。

归纳理解,分析共性。

总结提升。

(1)引导学生观察第七页地图,找一找除了河姆渡、半坡遗址外,还有哪些比较著名的原始农耕时代遗址。

(2)归纳小结,伴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人类开始改造自然,种下了文明的种子。农业滋养了大量的人口,人们不断探索,把文明的种子播种到中华各地,生根发芽。

观察地图,获取信息。

板书设计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原始农耕生活的典型

1.北方: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2.南方: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