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12

小学五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14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12。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物理声现象12”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

科目

物理

课题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课时安排

1

课型

执教者

班级

八(1、6)

知识

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教学用具

音叉、鼓、闹钟、真空罩等。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组织教学:(略)

新课教学:课题: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生阅读课本——各种各样的声音。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1、声音的产生:

演示实验:(1)、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4)、扩展:录制声音2、声音的传播:

(1)、得出:固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2)、实验14页图1—4示: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4、回声:声音的反射。原声与回声的时间差要0.1秒。

学生活动:对着远处的高山喊可以听到回声,为什么在教室里讲话听不回声?

本课小结:略。

作业布置:P16:第5题。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

科目

物理

课题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课时安排

1

课型

执教者

班级

八(1、6)

知识

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知道人耳的构造。

2、知道声音在人耳的传播过程。

3、了解“双耳效应”,能分析一些有关的声现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

2、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

教学用具

音叉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组织教学:(略)

新课教学:课题: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一、前提测评:

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3、声音在、体中比体中传播的快。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直接给出问题,引入课题“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在学生了解耳朵的结构的基础上,解释耳朵听到声音的过程。

2、利用骨传导听到声音

电视节目中的《千手观音》就是利用骨传声jAB88.cOm

学生活动:讨论双耳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活动:1.通过看书,了解人耳的结构。2.进行一些有趣的实验去体验骨传导。例咬住音叉,把耳朵捂住,敲击音叉,是否听到声音。

3、双耳效应:

本课小结:略。作业布置:P16:第4题。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

科目

物理

课题

声音的特性

课时安排

1

课型

执教者

班级

八(1、6)

知识

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

2、知道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应用。

3、利用实验去探索影响声音特性的原因。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

2、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

教学用具

钢尺、音叉。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组织教学:(略)

新课教学:课题:声音的特征

一、前提测评:

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3、声音在、体中比体中传播的快。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为什么我们可以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1、音调:声音的高低。

试验:研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

结果: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结论:(1)、频率: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2、响度:声音的强弱。

试验:研究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结果: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结论:(1)、响度与振幅有关。

(2)、用dB表示声音的强度。

学生阅读材料:了解一些环境的响度。

3、音色:声音的另一个特征。音色表示什么?它与材料、结构有关。

本课小结:声音的三个基本特征。

作业布置:P24:第1题。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

科目

物理

课题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课时安排

1

课型

执教者

班级

八(1、6)

知识

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知识与技能

l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l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l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噪声控制的途径。

难点:噪声的危害以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用具

闹钟、纸盒。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组织教学:(略)

新课教学:课题: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引入课题:优美的声音使人心情愉快,而杂乱的声音则令人心烦意乱。那么,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对人有没有危害?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这些声音的产生和或者削弱它呢?

1、噪声的来源

学生活动:(1)阅读课文,分别从物理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找出噪声的含义

(2)分组讨论:在你的周围,有哪些是噪声?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噪声的含义:

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学生活动:(1)阅读课文,找出噪声的等级是按什么划分的

(2)不同的噪声的等级对人们所产生的危害又是怎样的?

(3)认真阅读P26的噪声分类表。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三条界线:90dB,会破坏听力;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3、控制噪声

复习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引起鼓膜的振动

(声源发生处)(声音的传播过程)(人耳)

演示实验:让闹钟发出声音,过一段时间后,把纸盒将闹钟罩住,让学生比较前后声音的不同。

学生活动:(1)观察书本P26图1.4-4,指出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在哪里实施的;

(2)分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治理噪声的实际例子

综合实验和学生活动内容,总结得出控制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3)观看录像。加深对噪声的了解

课堂小结:1、噪声的来源和危害有哪些?

2、怎样防治噪声?

布置作业:调查学校周围有哪些噪声源,学校应该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

教学后记: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多,在强调一两个主要内容的同时,可以安排一定的课外练习让学生在课堂完成。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

科目

物理

课题

声的利用

课时安排

1

课型

执教者

班级

八(1、6)

知识

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知识与技能

l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l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

生活中利用声的例子

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组织教学:(略)

新课教学:课题:声的利用

学生活动

(1)自由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现象;

(2)观看相关的录像;

(3)讨论对以上的应用例子怎样归类

在此基础上,老师综合学生所举的例子和初步的分类方法,进行总结性的讲解。1、声与信息:

计算:小明向较远的高山大喊一声,经过1.2s听到回声,请问:小明距离高山多远?(当时气温是15℃)

要求学生按解题的格式来做。

学生先做,然后教师评讲。

学生算出结果后,清楚回声可以测出距离。

(1)介绍蝙蝠采用回声定位来确定目标的位置。

(2)介绍声呐技术产生的背景以及现代声呐技术的应用方面。

(3)介绍B超在医学上的应用。

(4)超声波测出金属内部的伤痕。

2、声与能量:

介绍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超声振动除结石。

课堂小结:声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作业布置:

相关推荐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声现象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声现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声现象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招生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1)在生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声现象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声现象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介质:声音传播所需的物质叫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声速的影响因素: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距离:S=1/2Vt=340m/s×0.1s=17m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4、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1、传递能量: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八年级物理上册认识声现象学案(新教科版)


3.1认识声现象
【教师寄语】人生能有几回搏,今日不搏何时搏?!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
1.通过学习,知道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的传播速度不同。
3.知道声可以根据频率进行划分,人可发出和可听到的声在一定频率范围内。
【重点难点】劲往这里使!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是重点;“真空铃”实验和声波概念是难点。
【新课导入】通过阅读章首语我们知道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无时无刻不与声音打交道。你知道描绘声音的语言有哪些?对于声音你想知道什么?在物理学中把与声音有关的现象称为“声现象”。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声现象,探究声音的奥秘。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节认识声现象。
【课堂探究】亮出我的观点,秀出我的个性,展示我的风采!
目标一:声音的产生
1.根据生活经验,去体会,去思考:把一条塑料薄膜拉紧,放在嘴边吹,当发出声音时,嘴唇会感觉薄膜在……………………;将手指放在喉咙上,然后发出声音,手指会感觉到喉咙在……………………;在用音响听音乐时,我们可以看到喇叭上的播音纸在……………………,声音越大,播音纸振动的幅度就越大;敲鼓时我们可以看到鼓在…………………………
2.通过上面的观察和实践,我们可以知道,发声的物体都在……………………,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3.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例如弹奏的吉他、…………………………………………等。
4.[牛刀小试]吉他弹奏是振动而发声,吹笛子是振动而发声,青蛙“呱呱”的叫声是由于它的鸣囊在……………………。
目标二:声音的传播
1.阅读教材P37页:声音是以形式向外传播。
2.①同学们交流时,甲同学说话,乙同学能听见,说明可以传声。
②潜入水中后,依然能听见岸上人说话的声音,说明可以传声。
甲同学捂住一只耳朵,另一只耳朵紧贴桌子,乙同学轻敲桌子,甲同学有何感受?答:………………………………………………………………………………………………………………………………,这说明…………………………可以传声。
3.■观察■声的传播需要介质把一个电铃放入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通电以后我们可以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然后用抽气机从钟罩内往外抽气,随着气体被慢慢抽出,我们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通过推理可知,如果空气被全部抽出(即为真空),能否听到声音?答:………………………。停止抽气,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钟罩内,我们会再次听到铃声。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真空…………………………………………。
4.概括与小结:声波可以在、和传播。凡是能够传播声波的物质称为声的介质(如空气、水、大地钢铁等),所以说,声波靠传播,真空…………………………………………。
目标三:声传播的速度
阅读教材P39页“讨论交流声的传播有多快”,先独立做再进行小组交流。
1.百米赛跑时,先看到发令枪冒烟,后听到枪声,说明声的传播需要………………………。声传播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叫做………………………。
2.认真观察声速表,回答:①声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m/s。
②声速的大小与………………………………………………有关,还与………………………………………………有关。
③一般情况下,声速在………………………中最大,在………………………中最小(选填“气体”、“液体”或“固体”)。
3.[牛刀小试]甲同学把耳朵紧贴在一根足够长的水管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使劲地敲打一次,则,甲同学可以听到次敲击声,最早的一次声音是通过传播的。
目标四:人的发声和听声能力
1.阅读教材P39-40页,“人耳的听声能力”思考并回答:
①人的声带,可以发出声音;声波传入人耳中,触动鼓膜,则会产生听觉,使我们听到声音。
②物理学中,物体振动的与所用的比叫频率。频率的单位是,符号是.
③人耳能听到Hz——Hz的声,叫次声,叫超声。
④超声和次声有各自的特征,也有不同的和。
【巩固提升】试试我的身手,我最行!
1.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Hz.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B.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
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
2.如图所示,在一个可以抽气的玻璃瓶内放一响铃,现逐渐抽掉瓶内空气,则声音会()
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C.保持不变D.都有可能
3.在扬声器纸盆内放些碎泡沫,当扬声器发声时出现图2所示的现象,这现象说明了声音是由于物体的发生的。
4.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
5.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m/s。打雷时,看到闪电后5s才听到雷声,估算一下发生雷电处离你m。
【学后记】记下今天的收获,累计明天的成就!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