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专题导学复习:人体内环境稳态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发表时间:2021-03-25

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专题导学复习:人体内环境稳态。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专题导学复习:人体内环境稳态”,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专题10人体内环境稳态
编使用时间:2012.3

1.稳态的生理意义II
2.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II

1.请用以下关键词构建本节知识框架:稳态、体液、内环境、渗透压、体温调节、血糖平衡、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


探究一:稳态
1.体液是指什么?消化液是体液吗?

2.你能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出体液内部之间的关系吗?


3、内环境=细胞外液吗?细胞外液中有哪些成分?

4、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有哪些?酸碱度范围是多少?具体靠什么调节?

5、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和温度分别是多少?

6.哪些是与内环境稳态直接相关的系统?哪些是参与调节的系统?

7.什么是内环境的稳态?

如图是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是,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填标号)。
(2)若该图为肝脏的局部结构图,当患肝炎时,则B端与A端的液体相比,明显增加的物质有等
(3)如果该图为鼻黏膜的局部结构模式图,当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填标号)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最终会使(填标号)的通透性增强,引起鼻黏膜水肿。
(4)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体液间O2、CO2扩散的模型(如上图所示,说明:在图形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2,用虚线箭头表示CO2;不考虑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

探究二:水和无机盐的平衡与调节
1.人体内水的来源和去路有哪些?


2.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分别主要有什么维持?

3.你能用文字和箭头写出吃的食物过咸体内水分调节过程吗?

补充: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保钠排钾

1.正常情况下,人体摄入和排出的无机盐是保持平衡的。若只饮水不进食,则()
A.K+排出量大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B.K+排出量等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
C.K+排出量小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D.K+排出量等于零
2.在正常情况下,由尿排出的K+大约是肾小球滤过的K+量的1/10,当给人以大量钾盐时,尿中K+排出量可超过肾小球滤过的K+的量。这一事实表明()
A.肾脏排出K+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B.K+的分泌和重吸收既可能是主动过程,也可能是被动过程
C.肾小管和集合管既能重吸收K+,又有分泌K+的能力
D.K+的分泌和Na+的重吸收相关联,都受醛固酮的促进
探究三:血糖平衡
1、请写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2、请用文字和箭头画出血糖升高和降低的调节机制:

3.请分别写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

人体在不同的生理状况下物质代谢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①人体在禁食和安静条件下,三种物质含量变化
如图。据图描述血糖和血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变
化,并分析血游离脂肪酸的主要来源。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所学血糖来源和去路的知识,写出图中血
糖在AB段水平时,血糖的主要来源和去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血糖含量变化起调节作用的激素有________、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探究四:体温调节
1.人体的产热器官和散热器官分别是什么?

2.请用文字和箭头分别写出寒冷和炎热环境下体温调节的过程:

右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T-E-N-F-B途径主要表示______调节过程。B过程主要是通过______作用实现。
(2)在寒冷环境中,人体血液中______(激素)的含量会明显升高,从而加速体温上升。
(3)经测量,某人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9℃,若A、B、C都表示热量,则A+B______C。(选填“”“”或“=”)
(4)人体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是在______,该结构还具有调节______等功能


小结:下丘脑在机体稳态调节中的主要作用:


1.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②有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③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④垂体通过下丘脑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2.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A.血浆量增加B.组织液减少C.组织液增加D.淋巴减少
3.人体发生组织水肿的原因之一可能是()
A.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少B.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少
C.血液中尿素含量多D.血液中无机盐含量多
选做题:
4.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回答相关的问题:
一、实验材料和用具: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Na2CO3溶液、乳酸、pH试纸。
二、实验流程
步骤A组B组
①1号试管2号试管3号试管1号试管2号试管3号试管
等量缓冲溶液等量血浆?等量缓冲溶液等量血浆
②滴加等量的Na2CO3溶液?
③记录结果记录结果
预测
结果??
结论??
(1)步骤①中向A组和B组的1号试管中加入。
(2)步骤②中向B组3支试管中滴加。
(3)预测结果:
A组:。
B组:。
(4)从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专题10人体内环境稳态
1.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细胞内液(2/3)
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血浆
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
4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
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其中神经调节是主要方式。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对位训练一:
(1)①与③、②与③③④(2)CO2、尿素、谷丙转氨酶(3)①⑤
(4)如下图所示
对位训练二:CC
对位训练三:
①禁食初期,血糖含量基本保持不变。随着禁食时间延长,血糖含量下降,之后,保持在较低水平。随着禁食时间延长,血游离脂肪酸含量逐渐增加。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进入血液,导致血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②来源:肝糖元的分解、非糖物质转化;去路:氧化分解;③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对位训练四:
(1)神经有氧呼吸(2)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3)
(4)下丘脑水的平衡、无机盐平衡、血糖平衡、内分泌等其他活动
课后检测区:DCA
(1)等量蒸馏水(2)等量的乳酸(3)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上升;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下降;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4)蒸馏水不具有缓冲作用,为对照组;人工配制的缓冲溶液具有缓冲作用;动物血浆与缓冲溶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

精选阅读

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生物与环境专题导学复习


胶南一中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导学案

课题:生物与环境编号:11

教师寄语:教师寄语: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1、种群的数量变化Ⅱ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Ⅱ

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

5、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Ⅱ

1、汇出种群增长曲线及增长率的曲线图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第二营养级的流动情况

3、构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物理模型(概念图)

4、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关系图解

热点一、种群数量变化

例1、下图是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据图回答(1)~(5)题。?

⑴图中表示种群数量最大的一点是。?

⑵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点是。?

⑶该种群的增长速率由缓慢到增大是在迁入年后开始的。?

⑷此动物种群增长的曲线呈型。?

⑸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的点是,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动物源的更新不受破坏,应该使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在点上。

变式训练1、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K/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热点二、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例2、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

请据图回答:

⑴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⑵X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能量来源不同,X代表的生物为;Y的细胞结构与丙中图示生物不同,Y的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

⑶大气中的CO2在甲中图示的(在a~d中选择)合成有机物;含碳有机物在甲中图示的处(在a~d中选择)可以分解为CO2。

⑷化石燃料除燃烧外,还可以通过途径产生CO2。

变式训练2、右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i、j、k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j是未利用部分),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进人该生态系统的CO2量与各h产生的CO2总量相等

B生产者中i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有机物量

C流向分解者的k可被生产者直接吸收利用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热点三、实验:探究生物某一生理变化的影响因素

1、课外小组同学发现生长在向光处的蒲公英的叶片较大,叶缘缺刻小,大多数近于全缘(称为阳生叶),而生长在荫蔽处的蒲公英的叶片较小,叶缘缺刻大,大多数呈锯齿状(称为阴生叶)。他们想进一步探究环境和遗传因素对蒲公英叶形的影响(提示:切取蒲公英的直根,可进行无性繁殖);于是同学们提出如下三种假设:a.蒲公英的叶形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b.蒲公英的叶形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c.蒲公英的叶形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请分析后回答:?

⑴你打算探究的假设是。(从a、b、c项中选择)

⑵请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⑶如果该假设成立,那么实验结果为

变式训练1、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分别生长在海拔10m、500m和1000m的同一山坡上。在相应的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为检验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⑴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500m和1000m处的野菊幼芽同时移栽于10m处。?

⑵实验对照:生长于处的野菊。?

⑶收集数据:第二年秋天。

⑷预测支持下列假设的实验结果:?

假设一: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的野菊株高

假设二: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的野菊株高

假设三:野菊株高的变化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的野菊株高

2、在某一片小麦田中,长有许多杂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蛇等动物活动。某研究小组对该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⑴研究小组要估算该农田中荠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法;在取样时,

关键要做到。

⑵此农田中新迁入了一种食草昆虫,下图甲是与这种昆虫种群数量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

线。请说出种群在B点后死亡率明显增加的原因:(答两点)

⑶请根据图甲在图乙坐标系中画出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将A、D标在纵坐标的合适位置上)。?

3、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籽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

⑴请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

⑵牛与鸡之间(有,无)竞争关系,理由是。

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人与牛的种间关系是。

⑶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所固定的,无机环境中的碳以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

⑷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会(增多、不变、减少),理由是。

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讲义复习:人体稳态和免疫


人体稳态和免疫

高频考点考题例证

1.内环境稳态的调节2011江苏卷T1、安徽卷T30,2010安徽卷T5等。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2011北京卷T29、新课标全国卷T30等。

1.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稳态

1.内环境的物质成分归纳[重点]

(1)小肠吸收的需要在血浆和淋巴中运输的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

(2)细胞合成的分泌蛋白(如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3)细胞的代谢产物CO2、水、尿素等。

2.发生于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总结[易混点]

(1)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

(2)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3)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地结合。

(4)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3.内环境维持稳态的基本途径[难点]

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1)组织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然后经内环境间接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与物质交换相关的器官有皮肤,系统有呼吸、循环、消化、泌尿四大系统。

(3)参与调节的系统有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

1.(2011上海高考改编)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若①表示免疫活性物质,则①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

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和体液调节等

C.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

D.若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②的分泌量不仅仅受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解析:神经、体液和免疫系统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均影响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和脊髓。

答案:C

1.血糖平衡调节

注:浙科版把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分别称做胰岛α细胞、胰岛β细胞。

2.体温调节过程

3.水盐调节过程

1.血糖平衡调节的分析[重点]

(1)血糖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多种激素共同起作用,其中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之间是拮抗作用;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之间是协同作用。

(2)下丘脑是血糖平衡调节的中枢,可通过神经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和肾上腺。

2.体温调节过程应注意的问题[难点]

(1)寒冷条件下体温调节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2)寒冷环境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神经—体液调节模式,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则是神经调节模式。

(3)体温调节感受的刺激是温度的变化,冷觉与温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而体温调节的中枢是下丘脑。

3.水盐平衡调节的分析[易混点]

(1)平衡本质:吸收量等于排出量。

(2)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是下丘脑,产生渴觉的中枢是大脑皮层。

(3)调节水盐平衡的激素主要是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由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细胞。

2.某同学感冒发热39℃,伴有轻度腹泻。与病前相比,此时该同学的生理状况是()

A.呼吸、心跳加快,心肌细胞中ATP大量积累

B.汗液分泌增多,尿量减少,血浆Na+浓度降低

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

D.糖原合成增强,脂肪分解加快,尿素合成增多

解析:感冒发烧与病前正常生理状况比较:呼吸、心跳加快,但ATP在细胞中的含量维持相对稳定;汗液分泌增多,加之轻度腹泻,导致渗透压升高,血浆中Na+浓度升高,尿量减少;感冒发烧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糖原、脂肪分解加快,产热量增加。

答案:C

3.(2011福建高考)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

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C.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D.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解析: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使血糖水平降低。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因此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那么胰岛素的作用将受到影响,会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糖,使血糖水平过高。

答案:A

1.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 [重点]

比较项目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区别作用物质特异性抗体增强免疫细胞活力的各类淋巴因子

作用对象侵入内环境中的抗原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

作用过程

关系①对于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②对于胞内寄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病原体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病原体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

2.二次免疫 [难点]

结构基础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

过程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地做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特点快而且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

与初次免疫的比较

4.(2011上海高考改编)人免疫系统中大量合成并分泌抗

体的细胞是()

A.吞噬细胞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D.浆(效应B)细胞

解析:合成和分泌抗体的细胞是浆(效应B)细胞。

答案:D

5.(2011新课标全国卷)回答问题:

(1)人体肝细胞可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称为蛋白A),运出

细胞后进入血液。已知内质网、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参与了蛋白A的合成或运输,则这些细胞器在蛋白A合成和运输过程中行使功能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的胰岛细胞中________

(含有、不含有)蛋白A基因。

(2)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提取大肠杆菌AKP,注射到小鼠腹腔内,进行第一次免疫。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在这个过程中,________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的________细胞可以产生抗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用大肠杆菌AKP进行第二次免疫,________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上述免疫属于________(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1)蛋白A为分泌蛋白,首先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然后在内质网中进行初步加工,最后,在高尔基体中加工成熟。同一人体的肝细胞和胰岛细胞等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故遗传物质相同,都含有蛋白A基因。(2)在免疫反应中,大肠杆菌AKP是抗原,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同时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少量记忆细胞,其中浆细胞可产生相应的抗体。在二次免疫中,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从而产生大量的抗体。有抗体参与的免疫是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1)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含有

(2) B 浆 记忆 特异性

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光合与呼吸专题导学复习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小编收集并整理了“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光合与呼吸专题导学复习”,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胶南一中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导学案
课题:细胞的代谢(二)光合与呼吸编号:04
编写人:王淑贞审核人:杨君

1、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Ⅱ
2、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Ⅱ
3、细胞呼吸Ⅱ

第一阶段
有氧呼吸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呼吸作用

第一阶段
无氧呼吸
第二阶段

(一)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基本过程
例1、下图表示在高等植物体内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分析:

(1)Ⅰ、Ⅱ、Ⅲ代表植物体内的重要生理过程,分别是,
③④过程进行的场所分别是、。
(2)如果将植物种在温室中,写出两种通过同时改变上述生理过程强度来提高产量的措施:
①②。
总结提升:
(1)光反应过程:
(2)暗反应过程:
(3)能量的转化过程:
变式训练1、如下面所示,图一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图二表示一株小麦叶片细胞内C3相对含量在一天24小时内的变化过程,请据图分析:
(1)从图一可知,在a中发生的反应称,参与此反应的特有物质有。
(2)能溶解于丙酮中的是存在于a结构的,其中决定叶片绿色的是。
(3)从图二可知,从点开始合成有机物,至点有机物合成终止。
(4)AB段C3含量较高,其主要原因是。
(5)G点C3含量极少,其原因是。
(6)G点与F点相比,叶绿体中NADPH含量较(填“高”或“低”)。
(二)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例2、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不同环境因素对小麦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请据图分析回答:
(1)甲图中P点时,限制小麦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从图中可知,当光照超过某一强度时,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这是因为此时光合作用的________阶段受到限制。乙图中Q点时,在高CO2浓度条件下,若要进一步提高小麦光合作用速率,可尝试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预测丙图中Q点之后三条曲线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
(2)干旱初期,小麦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可以用________图来说明,其具体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麦灌浆期如遇阴雨天气会造成减产,其原因由_______图信息可以说明;温室大棚作物如遇阴雨天气,为避免减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右图中上半部分表示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之间的关系图,如果把纵坐标含义改为二氧化碳吸收速率,请在下半部分新的坐标系中画出新曲线。
变式训练2、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有关曲线表示正确的是()

(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例3、将状况相同的某植物绿叶分成四等组,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再用适当的相同的光照射1h,测其重量变化(假设在光下和黑暗条件下,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量相同),得到下表的数据。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组别1234
温度/℃27282930
暗处理后重量变化/mg-1-2-3-1
光照后暗处理后重量变化/mg+3+3+3+1
根据本实验所测数据,该绿叶细胞呼吸速率最高的温度是;27℃时绿叶的净光合速率是mg/h;29℃时真光合速率为:mg/h。
总结提升:
观察以下图示,根据气体进出细胞的情况,说明植物接受光照的情况及含义,

(四)有氧与无氧呼吸
例4、为了探究植物体呼吸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人员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含氧量下,测定了一定大小新鲜菠菜叶片的二氧化碳释放量,其数据如下表所示(表中为相对值)。请分析回答:
⑴为了使实验数据真实地反映呼吸作用强度的变化,在实验环境条件上应特别注意的是什么?

⑵研究人员在对数据分析时,发现温度、含氧量分别为的条件下测得的数据最可能是错误的。
⑶表中数据反映出当氧含量从20%上升到40%时,植物的呼吸强度一般保持相对稳定,其原因是受限制。
⑷就表中数据分析,蔬菜长期贮藏的最佳环境控制条件是。此条件下植物细胞内二氧化碳的产生场所是。

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酶和ATP专题导学复习


专题5酶和ATP

使用时间:2012.3

1.酶在代谢中的作用Ⅱ

2.ATP能量代谢中的作用Ⅱ

1.请从酶的本质、作用、机理、特性,ATP的结构、转化、再生途径、意义等方面尝试构建知识网络。

2.以下几种对酶的理解是否正确?

①只有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能产生()

②酶可以自身合成,也可以从外界食物中获取()

③酶在细胞内、细胞外、体外均可发挥作用()

④酶只起催化作用()

⑤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要的时间,不能改变化学反应平衡点()

3.请用图示的方式表示酶、激素、载体、抗体与蛋白质的关系。

4.请正确说出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O”内符号所对应的含义

5.写出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反应式,并说明两者之间的转化是否属于可逆反应。

探究一:与酶有关的曲线分析

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的影响,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改变正确的是()

A、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

B、pH=c时,e点为0

C、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d点右移

D、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d点左移

右图表示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某酶促反应生成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则处理条件不可能是()

A.温度不同B.酶制剂的量不同

C.反应底物的量不同D.pH不同

探究二:酶特性的实验探究

下面是某同学设计的“探究温度是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

(一)实验原理:

A._____

B.

(二)材料用具:可溶性淀粉溶液、新鲜唾液稀释液、碘液等。

(三)实验步骤

①取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1号、2号、3号,各注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

②将1号、2号、3号试管分别同时放入37℃、沸水、冰块中保温5min;

③;

④。

请回答下面问题:

(1)在上面的空白处写出该实验的实验原理并补全实验步骤。

(2)本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无关变量是_______

(至少写出二点)。

(3)步骤②与步骤③能否调换顺序?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

(4)该同学所设计的实验中,号试管起对照实验的作用;该实验一般不用斐林试剂检测,因为斐林试剂的检测需要,这将干扰实验的变量,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为了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和步骤:取三支大小相同的试管,编号为甲、乙、丙,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加入3mL浆糊,再各加入2mL新鲜的α—淀粉酶溶液,振荡后,将甲、乙、丙三支试管分别置于0℃、35℃、100℃下约5min,取出试管,各加入2mL斐林试剂(边加边振荡),用热水浴检验,观察试管内物质颜色的变化。下列对实验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实验步骤不正确②温度设置不合理③不能用斐林试剂检验

A.只有①正确B.只有②正确C.①和②正确D.①②③都正确

探究三:ATP与能量的关系及与新陈代谢的关系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动物细胞内ATP生成量与氧气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是()

反应式“ADP+Pi+能量ATP”是在所有生活细胞中发生的反应,下列与反应式中“能量”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向右反应需要的能量可以来自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所释放的能量

B.向右反应需要的能量可以来自糖类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C.向左反应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叶绿体中H2O的分解或CO2固定

D.向左反应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人体对所有营养成分的吸收

谈谈你的收获:

说说你的疑问:

1.(2011新课标.2)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

B.甲酶是不可能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2.下列关于酶特性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是酶的种类

B.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浓度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自变量是温度

D.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时,应设置过酸、过碱、中性三组

3.下列有关细胞代谢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在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基质、叶绿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中,有ATP的分解,但不能合成ATP的部位只有叶绿体基质

B.在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CO2的固定、蛋白质的合成等生化反应中,一定是在细胞器中完成的是蛋白质的合成

C.在mRNA、ATP合成酶和RNA聚合酶等物质中,不能通过核孔的是ATP合成酶

D.在细胞的吸能反应、放能反应和突触释放递质的过程中,能使ADPATP的比值增大的是放能反应

4.下图表示人体肝细胞内的某种生化反应,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乙都是反应的底物 B.丙、丁的分子量之和小于乙

C.该反应过程一定发生于细胞外D.甲、乙、丙可能都不是蛋白质

5.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与ATP、酶有密切关系。下面甲图表示了细胞某些代谢过程与ATP的关系;乙图表示酶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若生物体为蓝藻,细胞消耗ADP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而在玉米体内,叶肉细胞通过生理过程①产生ATP的具体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太阳能转变为骨骼肌收缩所需的能量,需要依次经过甲图中________(填数字)过程。

(3)乙图中,若表示过氧化氢酶作用于一定量的H2O2(温度和pH等条件都保持最适宜),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在dmin后曲线变成水平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若其他条件不变,将该酶的浓度增加一倍,请在图上画出生成物量变化的曲线。

(4)过氧化氢酶之所以能够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是因为它能__________________。Fe3+也能催化H2O2的分解,但与过氧化氢酶相比,要达到生成物量的最大值,反应时间一般________dmin。

专题5酶和ATP

CC

(1)实验原理:

A:淀粉酶可使淀粉水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显色;

B: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淀粉的水解量,滴加碘液根据是否有蓝色出现及蓝色深浅来判断酶的活性。

实验步骤:

③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唾液,摇匀后放置在各自的温度下保温5mi

④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滴碘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2)酶的活性淀粉溶液的浓度和体积、酶溶液的浓度和体积、PH、反应时间、实验操作顺序等

(3)不能。因为调换顺序后,2号与3号试管中的淀粉也会被水解

(4)1号试管水浴加热自变量

D

B

B

1-4BCDD

5.(1)细胞质(基质) 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

(2)①②③④

(3)底物已完全被消耗尽 如图虚线所示

(4)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大于(长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