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课件试卷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1-03-08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课件试卷。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课件试卷”,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课题:11《敬畏自然》授课时间:2课时
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品味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学习运用
3.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重点:1.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方法:朗读背诵、讨论点拨、讲练结合
难点: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展示课件(学生课前做好准备):
绿草如茵,树木成林,鸟飞长空,鱼翔浅底等自然风光的图画。
学生看后谈感受,教师小结:
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一直享受着他的恩惠,在她怀中壮大,高天流云、小桥流水、大漠孤烟、黄河落日无不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类已破坏了自然,自然母亲已伤痕累累。看看漫天的沙尘,污浊的空气,脱皮空腹的山峦,日渐枯竭的水源……这就是人类在“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接受自然回馈的礼物。人与自然到底是什么关系?人类又该怎样对待自然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并感悟严春友的《敬畏自然》,或许我们就会多一份爱护自然的责任。
二、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学生朗读课文,用课件展示下列词语:学生读准字音并据上下文语境理解词义: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kūn)鹏斥鴳(yàn)蓬蒿(hāo)咫尺(zhǐ)
狼藉(jí)相形见绌(chù)美味佳肴(yáo)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方)茼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咫尺:(书)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精巧:精细巧妙。
佳肴:精美的菜肴。
三、整体感知:
1.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作者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什么?
明确:“敬畏”。
2.解题:“敬畏自然”的内涵是什么?
明确:“敬畏”有两层含义,一层为“敬重”,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二层是“畏惧”,但不是简单的害怕,而是说破坏大自然、违背自然规律,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惩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
3.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明确:作者以散文的笔触,深入浅出地为人们展现了大自然的复杂性,以及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先天不足”,流露出对人类现状的深深担忧,告诫人类要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点明观点的是最后一段。
四、合作探究:
1.再读课文,讨论交流下列问题:(练习一)
⑴作者为什么提出“敬畏自然”?
⑵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分小组讨论、交流,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要求:阐述观点,有理有据,一定要结合课文内容,不能脱离文本。
教师归纳:
⑴因为人类常常与自然对立,有时违背自然规律,受到了自然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爱护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所以作者提出要“敬畏自然”。
⑵人类与自然都是孕育生命的组成部分,都是平等的生命,只是存在的形式不同,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五、质疑思辨:
教师激趣:充满思辨的智慧是世间最美的花朵。本文就处处洋溢着智慧的火花,那么你对本文的观点有质疑吗?
学生质疑,畅所欲言。
如:⑴畏惧自然是否意味着不求进步、无所作为?
⑵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⑶人类不可以改造自然?
六、拓展研究:
激趣:读着本文精辟的论述、理性的分析,你将如何把“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变成最实际的行动?
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条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可每一小组拟一条展示交流)
参考:
1.地球不是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的,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
2.地球不属于人类,而是人类属于地球。
3.自然界的法则就是合作;我们不应只求改变世界,而应力争改变自我。
4.但愿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不是我们的眼泪。
5.我们爱护今天的自然,自然将呵护我们的明天!
齐读最后一段,感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导语: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深刻地意识到了“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对于这样经典的文章,我们只了解了内容还远远不够,这节课我们要对文章的写作手法及语言艺术做一番探究或品味。
二、学习揣摩:
1.再读课文,围绕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论证方法进行探讨、交流:
⑴本文从表达方式看有哪些特点?
⑵文章是怎样推出议论中心的?
本文以议论为主,富有文学性,讲究形象语言、文学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作者运用了对比、层层推进的论述方法,最后引出结论。如从否定“征服自然”到“敬畏自然”的结论等。
三、语言品味,互动探究:
1.本文语言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品味:(练习二)
例:
(1)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理解: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灾难,危及人类自身。形象地写出人类面临的危机。)
(2)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理解:比喻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弟兄”体现了宇宙间的一切生命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
(3)宇宙到处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
(4)在物质中,有无数的生命在沉睡着,一旦出场的时间到了,它们就会从睡梦中醒来。(理解:此二句说明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宇宙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都是生命的一种形式。)
(5)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理解: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6)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理解:用了反问句。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2.学生齐读这些句子,再次品味语言的形象性。
3.学习文中多次运用反问句。体会其作用(练习三)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如:①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②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③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④难道你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⑤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四、课内练习,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1.你觉得文中哪些词语很有特色,将它们连词组段;
2.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很有特色,试仿写一个句子;
3.你觉得文中哪些段落很有特色,试仿写一段话。
五、延伸拓展作业:
课下读郭牧华的《敬畏头顶的天空》或张晓风的《敬畏生命》,写下感想,进行交流。

那是一个夏天的长得不能再长的下午,在印第安那州的一个湖边。我起先是不经意地坐着看书,忽然发现湖边有几棵树正在飘散一些白色的纤维,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有些飘到草地上,有些飘入湖水里。我当时没有十分主意,只当是偶然风起所带来的。
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情况简直令人吃惊。好几个小时过去了,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像是一座无限的云库似的。整个下午,整个晚上,漫天都是那种东西。第二天情形完全一样,我感到诧异和震撼。
其实,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有一类种子是靠风力吹动纤维播送的。但也只是知道一道测验题的答案而已。那几天真的看到了,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之的敬畏。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虽然是植物的。
我感到那云状的种子在我心底强烈地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也许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但造物者乐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壮举。
(张晓风《敬畏生命》)
课题: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授课时间:
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重点:1.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2.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教学方法:自读课
难点: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教学手段:学习卷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萧瑟(sè)和煦(xù)干涸(hé)吞噬(shì)
裸索(luǒ)戈壁滩(gē)无垠(yín)边缘(yuán)
2.解释下列词语。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和煦:温暖。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戈壁:蒙古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较少。
沧海桑田:大海里的一颗谷粒。
无限:辽阔无边。
边缘:沿边的部分。
二、导人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昔日的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水清澈的生命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收集的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图片。
图片1:西北地区地图;指导学生查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罗布泊的地理位置。
图片2:“茫茫大戈壁”“龟裂大地”。
图片3:“青海湖”“月牙泉”。
资料投影:“昔日碧波荡漾,如今举国荒凉罗布泊变故谁能评说”(新华社乌鲁木齐1月4日电。)
资料投影:“探险乐园罗布泊”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并记在学习笔记本上。
四、学习课文内容
(一)提问:在文中划出阐述罗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12、13段)
明确:问题主要出在近30年时间里。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增
加。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
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立方米。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以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恶化,草木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罗布泊消失了。
(二)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1.找一位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三段。(要求读出感情)
2.组织学习思考、回答问题:
(1)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样的悲剧?(训练复述能力)
(2)作者引用了具体数据,告诉人们同样的悲剧仍在继续,呼吁人类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引导学生把数据整理出来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要求学生在文中划出直接表达作者忧患意识的句子。(练习二)
学生讨论交流,进一步明确作者充满了忧患意识
(三)学习对比的写法。
组织学生讨论。
1.作者采用这种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2.课文中还有类似的对比吗?请找出来。
明确:
过去的罗布泊:“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现在的罗布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树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五、探究活动
提问:(练习三)
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1.我与罗布泊同龄,共百岁。
2.我的成长史就是罗布泊的坎坷史。
3.从出生~20岁(从斯文赫定发现仙湖,想像要丰富、拟人化、有情调。)
从20岁~60岁(扣两次改道、“四盲”危害,重点讲人类对罗布泊的破坏。)
从60岁~100岁(扣我的少年、青年时代的美好记忆,寻找回来的世界,思念、牵挂、魂牵梦绕的故乡山水。展开联想,恳求上苍再赐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罗布泊养育了我,后一百年,我要回报罗布泊。)

六、拓展学习(练习四)
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和月牙泉濒临干涸的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

七、小结
这篇课文是从一篇报告文学中节选下来的。罗布泊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还曾经是一片美丽的仙湖,但现在却成了令人恐怖的沙漠,吞噬了无数的生命。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作者通过翔实的资料说明,人对自然贪婪和盲目的索取是造成这一悲剧主要原因。课文最后,作者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呼吁。
课文全篇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为罗布泊生态之恶化而痛苦,为人们索取之盲目而痛惜。为了表达这种感情,作者运用了各种表现手法,一是拿罗布泊过去的繁华与现在的破败对比;二是运用拟人手法,以事物自身的诉说引起人内心的震动,如“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一句所描写的罗布泊的惨状,实在让人痛心疾首;三是运用数据客观说明。这些在教学中都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

八、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学习卷。

板书设计
仙湖----------------消失-------------------警示
绿洲、胡杨林A、改变河道保护地球
B、人口激增人人有责
C、四盲

延伸阅读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11敬畏自然
严春友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熟练朗读的能力,掌握生字词。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3.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的深刻哲理,树立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课前准备】
1.学生:
⑴预习文章,自学字词,弄清文意。
⑵查询、搜集、整理有关自然界与人类关系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教师:
⑴准备与自然、与保护自然相关的图文资料。
⑵准备有关爱护自然的名言、故事、资料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在她的怀抱中成长壮大。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在自然母亲面前我们应当有敬畏之心?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阅读本文后,我们也许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
二、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学习目标:
1.把握生字词,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品味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感知内容,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一)
1.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用笔标出读不准的字词。
2.由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中动笔标出有误的地方,听完后同学间相互交流。然后识记字词,如:
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自不量力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3.指导朗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有感情。(每个小组出一人读,其它同学评价。)
自学指导(二)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两遍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哪些?3.为什么要敬畏自然?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充足的时间阅读后,进行课堂交流。交流之中,学生可以互评,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指导学生在讲观点时要学会讲根据,可以用文中的话理清因果,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教师引导学生发言后帮助学生整理归纳):
(①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谈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表达一种忧患意识和情感。②表达文章观点的句子是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③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为人类常常与自然对立,有时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爱护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
四、教师小结.
人类与自然都是孕育生命的组成部分,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敬畏我们自己。敬畏自然,即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五、作业:
1.读一读.写一写(课后练)
2.研讨与练习一
板书设计
敬畏自然
严春友
不要征服
人应该敬畏自然
应该爱护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为什么在自然母亲面前我们应当有敬畏之心?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阅读本文后,我们也许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
二、目标展示:
1.品析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
2.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三、自学指导:
仔细默读一遍课文后,回答问题:
1.本文从表达方式看有什么特点?2.文章是怎样推出议论中心的?3.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写作手法有哪些?4.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呢?
四、交流研讨:
1.单个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 
2.学生讨论,交流发言:(可以把问题分给四组)
3.师生可以互动式参与讨论,学生可以说,教师帮助引导归纳:
 ⑴本文以议论为主,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可以说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⑵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的方法,最后引出中心也是结论。如从否定“征服自然”到做出“敬畏自然”的结论,从智慧——生命——敬畏自然与生命。
 ⑶也许印象最深的写法有对比、有拟人、有反问。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例句,读一读,并比较一下用法的不同,从中看出用对比、拟人、反问的妙处。
 ⑷文中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可联系文后的研讨与练习(二)做一些反思和理解。同学之间可以交流一些看法,教师引导评价就可以了。
教师总结:
我们整体感知到人类应该敬畏自然,敬畏,就是敬重又畏惧,敬畏就是爱护。人类要
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应该时时刻刻想到爱护自然,求得人类自然和谐发展。
五、拓展延伸
1.比较学习郭牧华的《敬畏头顶的星空》、张晓风的《敬畏生命》、蒙田的《热爱生命》。
2.以“人自然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感想,专题讨论,课上交流。
六、课堂小结
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老人,他有着无与伦比的智慧和无比宽阔的胸怀,他的一切儿女都是平等的。所以敬畏自然,就是热爱自然,就是热爱生命,就要树立平等的对待生命的意识,与自然和谐共处。
七、作业
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这篇课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它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板书设计】
敬畏自然
严春友
人类生命、与大自然 对比
人类智慧、自然智慧 拟人
自然智慧、宇宙生命 反问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1


第三单元助学方案
一、字词扫描
1.会读会写
第十一课敬畏自然
蓬蒿(pénghāo)
咫尺(zhǐ)
狼藉(jí)
呐喊(nà)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chù)
精巧绝伦(lún)
美味佳肴(yáo)
第十二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萧瑟(sè)
和煦(xù)
干涸(hé)
吞噬(shì)
裸(luǒ)露
戈壁滩(gē)
沧海桑田
第十三课旅鼠之谜
媲美(pì)挑衅(xìn)鼠目寸光相辅相成啮齿(niè)
第十四课大雁归来
缄默(jiān)
窥探(kuītàn)
狩猎(shòu)
顾忌(jì)
凋零(diāo)
滑翔
目空一切
第十五课喂——出来
哂笑(shěn)
拍板
牟取(móu)
黑咕隆咚(hēigulōngdōng)
颤颤巍巍(chànwēi)
莫衷一是(zhōng)
胸有成竹
不容置疑
慷慨大方(kāngkǎi)
一视同仁
任劳任怨(rèn)
众目睽睽(kuíkuí)
2.会译会用
第十一课敬畏自然
蓬蒿:(方)茼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咫尺:(书)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精巧:精细巧妙。
佳肴:精美的菜肴。
第十二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和煦:温暖。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戈壁:蒙古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较少。
沧海桑田:大海里的一颗谷粒。
无限:辽阔无边。
边缘:沿边的部分。
第十三课旅鼠之谜
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媲美:比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
逃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
笃信:忠实地信仰。
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第十四课大雁归来
凋零:凋谢零落。
迁徙:迁移。
缄默:闭口不说话。
窥探:暗中察看。
雾霭:雾气。
狩猎:打猎。
顾忌: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顾虑。
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第十五课喂——出来
哂笑:讥笑。
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牟取:谋取名利。
棘手: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逍遥法外:指犯了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仍旧自由自在。
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而不断出现。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
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二、文句采撷
课内积累
1.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2.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3.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4.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
5.不过,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亳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6.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7.《喂--出来》选自《不速之客--星新一短篇小说选》,作者星新一,是日本(国别)现代小说家。
8.科幻小说是科学文艺的一种形式。是以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像。人们通常把科学、幻想、小说作为它的三要素。
课外拓展: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放眼望去哪有古贤人的踪影,回头看看也不见一个效法古贤的今人。想到那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唯独我一人登台感怀,更觉得凄怆心酸,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两句的意思是:象燕昭王一类的能够礼贤下士,任人唯贤的古代明君,现在再也见不到了;而我心中所渴望出现的后贤,又还没有出现.前贤已远,后贤未来,其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愁怅跃然纸上!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意思是:想到那天地宇宙是这样久远阔大,而一个人的生命又是如此短暂,不能建功立业。我独自悲伤地流下眼泪。一个念字,表现了诗人包括宇宙古今,宽广无垠的精神境界;一个独字,又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
这首诗通过抒发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正直,多才而遭遇困厄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三、文学资讯
【敬畏自然】《敬畏自然》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选自《大自然的智慧》,作者严春友。全文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运用总括与具体展开相结合,巧妙运用对比的手法使立论充分,最手作出“敬畏自然”的结论。告诉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再也不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因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是兄弟关系。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罗布泊,消失的仙湖》节选自《善待家园——中国地质灾害忧思录》,作者吴岗。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通过罗布泊今昔对比,揭示罗布泊由一个美丽的湖泊消失,是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的悲剧。将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理念渗透课文,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旅鼠之谜】《旅鼠之迷》作者位梦华,这是一篇很别致的科学小品,文章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从三个方面介绍北极旅鼠有三大奥秘,即,繁殖能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旅鼠的繁殖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地自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旅鼠的奇异行为给我们一个启示: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大雁归来】、《大雁归来》节选自《沙乡年鉴》(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被称为“美国资源保护运动的圣书”),作者利奥波德,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文章用拟人的手法介绍了大雁迁徙的特性、规律及与人类的关系,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寺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人类应该珍爱有益无损的动物,和谐共处,不应该凭借自己的优势去伤害它们,一个“爱”字贯穿全文。很显然,“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就是全文的主旨。在写法上,形象性、知识性和抒情性的完美结合,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喂——出来】《喂——出来》选自《不速之客——星新一短篇小说选》,作者星新一,日本现代科幻小说作家,以微型小说著名,作品最大特点是构思巧妙。本文是一篇科学幻想小说,以环境污染为题材,讲的是一场台风吹倒了一座古庙,庙底露出个无底洞,通过对这个洞一番研究后,后来成民填垃圾的地方,终于有一天,里面的东西又都飞了出来。小说揭示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警示世人要正视环境问题。小说的题目充满悬念,原是一个年轻人的喊叫,其实也蕴含队们对大自然认识的浅薄无知。结尾再写小石头飞来,这种循环式结构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四、基础演练
第十一课敬畏自然
一、1.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很讲义气,很有良心,每次帮助他人后都沾沾自喜。
B.高深莫测的星空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C.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相形见绌。
D.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维。
2.将下边的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的不同。
(1)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2)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3.对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说明有误的是()
A.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拟人)
B.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比喻)
C.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拟人)
D.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反问)
参考答案
1.A2.(1)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反问句更能激发读者思考,语气也更强烈。(2)你曾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反问语气更强烈,且有催人深思的效果。
第十二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1.根据汉字写拼音。
萧瑟()和煦()干涸()吞噬()裸露()
戈壁()栖息()无垠()罗布泊()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盲目增加耕地①水、盲目修建水库②水、盲目掘堤③水、盲目建泵站④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⑤干了。
A抽B.用c.截D.引
①处填____②处填____③处填____④处填____⑤处填________
3.根据上下文填空,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________,________,岸边________,________。
A.河水丰盈碧波荡漾林木茁壮胡杨丛生
B.碧波荡漾河水丰盈胡杨丛生林木茁壮
C.河水丰盈碧波荡漾胡杨丛生林木茁壮
D.碧波荡漾河水丰盈林木茁壮胡杨丛生
4.读下面放学刚进家门的儿子和妈妈的对话,然后回答问题。
儿子:妈妈,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妈妈:不知道。
儿子:今天既是我的生日,又是世界节水日,您怎么给忘了呢?
妈妈:①。
儿子:没关系。我应该谢谢妈妈,②_。同学们听说我的生日和节水日是同一天,就推举我当了节水员。从现在开始,我不仅要带头节水,还要监督其他人呢!所以,您可再不能像以前那么浪费水了。
妈妈:我用水大手大脚惯了,一时可改不过来。再说,这么大个地球,还在乎我浪费的那点水呀!
儿子:那可不行。③,您怎么能例外呢?老师说了,水是生命之源,为了保护人类共有的地球家园,每个人都要有很强的节水的意识。您也不希望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是自己的眼泪吧!
妈妈:有那么严重吗?
儿子:那当然了,现在地球上水资源减少得可快了,其中家庭用水浪费大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呢!
妈妈:既然节水这么重要,妈妈愿意服从你的领导,争当节水模范。
(1)上面①处的横线上应填入得体的一句话是“________”。
(2)选出上面②处的横线上应填入的简明连贯的一项是。()
A.让我有了一个健康的体魄
B.让我出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
C.让我生活得这么幸福
D.让我出生在“世界节水日”这样一个特殊而光荣而不平凡的日子里
(3)上面③处的横线上应填入的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一句话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sèxhéshìluǒgēqīyínpō2.①B②C③D④A⑤A3.C4.(1)“对不起(2)B(3)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第十三课旅鼠之谜
一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奥密算帐B.焦躁橘红C.歧途导致D.迁徙耸肩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美好的程度差不多()(2)忠实地信仰()
(3)比喻眼光短,见识浅。()(4)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3.补写出下列成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渔翁得利。(2)鞠躬尽瘁____________。(3)桃李不言,___________(4)____________,不为瓦全。(5)____________,金石为开。(6)一言既出,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秘账)2.(1)媲美(2)笃信(3)鼠目寸光(4)相辅相成3.(1)鹬蚌相争(2)死而后已(3)下自成蹊(4)宁为玉碎(5)精诚所至(6)驷马难追
第十四课大雁归来
一、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融化暄嚷B.邀请凋零C.想像枯燥D.鸭蹼窥探
2.下列句子中的词语使用不当的是()
A.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它保持缄默。
B.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
C.返回的雁群,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
D.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
参考答案
1.A(喧)2.D
第十五课喂——出来
一、1.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2)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3)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4)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5)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6)不容许有什么怀疑。()
2.仿照例句的句式,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例句: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1)如果我是清风,我将____________
(2)如果我是春雨,我将____________
3.请用一段话把下列三个词连起来,要求想象合理,联系自然。
足球电脑麦当劳
4.选取近义词填空。
(1)是否可以从中()什么利润。(a.谋取b.牟取)
(2)大家使劲一拉,绳子()(a.居然b.竟然)在洞里的什么地方断掉了。
(3)他用()(a.不容置疑b.毋庸讳言)的口气说道:“服从命令,你们赶快撤离!”
(4)战场上隆隆的炮声()。(a.震耳欲聋b.振聋发聩)
参考答案
1.(1)莫衷一是(2)众目睽睽(3)胸有成竹(4)一视同仁(5)任劳任怨(6)不容置疑
2.吹走世间的尘埃,吹绿田野里的庄稼滋润人们的心田,滋润干涸的土地。4(1)b(2)a(3)a(4)a
五、阅读提升
阅读一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①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这样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人是自然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其高级之处就在于他会思维、能够理解、有自我意识。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②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③所以,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己所有,他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因此,人对自然的种种误解,也许是自然对她自己的误解吧。
这样看来,我就只是宇宙机体上的一个部分,一个器官,就如同大脑是我们身体的一个器官一样,人与宇宙本来就是一体的。宇宙是一个大生命,而我只是这个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让我们爱护自然就像爱护我们自己的身体一样吧。
4.画线句①的含义是什么?
5.如何理解画线句②?
6.举例说说你对画线句③的理解。
7.概括文段的中心意思。
参考答案
4.苍蝇有复眼,蚊子能够汲血,我们不能不觉得奇妙。灰尘也是物质,何以如此微小,假如深入地探究到它的内部结构,也会觉得精巧。6.人,这种智慧生物其本身就是宇宙智慧的创造,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因而这里所说“宇宙智慧”是指低级形态的宇宙智慧,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和宇宙智慧的低级形态当然是宇宙智慧的不同阶段。7.人与宇宙是休戚与共的,例如毁林造田,造成水土流失,生态失衡。因此说“我痛苦即宇宙痛苦”,反之亦然。
阅读二
①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②塔里木河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1925年至1927年,国民党政府一声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解放后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来。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枝重吐绿叶,原来废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了牧场。
③问题出在近30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④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⑤罗布泊消失了。
2.罗布泊消亡的原因是什么?
3.第三段中的画线句子多次引用数据,起到什么作用?
4.第四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5.第四段中加点的“盲目”能否去掉?为什么?
6.从罗布泊消失的原因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7.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丛生茁壮B.水泵崛堤C.萎缩锐减D.茂密张骞
8.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1)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2)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参考答案
2.一是塔里木河曾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3.一系列数据具体、确凿,充分说明人们是怎样盲目地拼命地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的,正是这种盲目的行为,造成了罗布泊的荒漠化。4.排比。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5.不能。因为“盲目”的意思是指没有计划的,毫无组织地进行,这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如果去掉,就表现不出来了。6.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7B(掘)8.(1)拟人。令人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2)排比。呼吁之声,振聋发聩。呼吁人们关注生态问题,增强环保意识,加强社会责任感。
六、名著练习
名著阅读《水浒传》
(一)内容简介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章回体小说,全书共一百二十回。前七十回以宋江晁盖为首,逐渐吸纳四方豪杰上梁山。这些人聚集梁山的目的是“替天行道”,反抗腐朽的政治。直到108条好汉齐聚忠义堂,排座次。后五十回则描写梁山好汉接受朝廷诏安,为国家效力的过程。《水浒传》通过生动的艺术描写反映了梁山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整个过程,揭露了社会的黑暗,腐败,反映百姓有苦无处伸张,官逼民反的社会状况,宣扬了忠义思想,并表现了梁山好汉忠心为国的无奈。
(二)模拟试题
1.《水浒传》的主要题材是(以描写农民战争为主)。
2.《水浒传》歌颂的主要精神是(被压迫人民的反抗精神)。
3.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第一个出场的人物及其绰号是:(九纹龙史进)。
4.《水浒传》中三位女英雄及其绰号:(一丈青扈三娘);(母夜叉孙二娘);(母大虫顾大嫂)。
5.智扑擎天柱中英雄好汉的名字及其绰号:(浪子燕青)。
6.《水浒传》中英雄好汉们性格上的共同特征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重友情,讲义气)。
7.黑熊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煞下云梯.这几句话写的是(李逵)他的性格特点是(耿直,纯朴,莽撞)。
8.《水浒传》通过(一系列官逼民反的生动故事)揭示当时的社会矛盾。
9.大闹野猪林涉及的主要人物有:(鲁智深,林冲)。
10.武松的主要性格特点是:(一身虎胆,武艺高超,疾恶如仇,行侠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11.眼如丹凤,眉似卧蚕.大耳垂珠,唇口方正.额阔顶平.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心机.志宇轩昂,胸襟秀丽.这段话描写的人物是(宋江)他的主要性格特点是:(仗义疏财,济弱扶贫,精明练达,但有浓厚的正统观念与忠君思想)。
12.粱山泊中最后排名的前四位人物是:(天魁星呼保义宋江,天罡星玉麒麟卢俊义,天机星智多星吴用,天闲星入云龙公孙胜)。
13.大闯五台山的人物是:(鲁智深)。
14.写出有关武松的三个情节:(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
15.吴用的性格特点是:(沉着冷静,足智多谋)。
16.《水浒传》中坚决反对招安的将领是:(李逵,武松)。
17.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江东.这首童谣唱的人物是(宋江)。
18.《水浒传》中,被逼上梁山的逼字在(林冲)身上体现得最明显。
19.《水浒传》中由身为朝廷命官却被逼上梁山的人物是:(林冲),(杨志)。
20.《水浒传》中浪里白条所指的人物是(张顺),和他相关的故事是(夜闹金沙渡)。
21.在《水浒传》中,作者刻画了一个具有惊世骇俗之美,又心狠手辣的人物是(潘金莲)。
22.《水浒传》中诸英雄落草前是军官的有:(林冲),(杨志),(鲁达).
23.在《水浒传》中,被称为神机军师的人物是(朱武),相关故事是:(朱武打破六花阵)。
24.在《水浒传》中,被称为拼命三郎的人物是(石秀),相关的故事是:(智杀裴如海)。
25.《水浒传》中的故事及相关的人物:误入白虎堂(林冲);大闹清风寨(花荣);探穴救柴进(李逵);风雪山神庙(林冲);怒杀阎婆惜(宋江)。
26.《水浒传》中两位打虎英雄的名字及打虎的地点是(武松在景阳冈打虎),(李逵在沂岭杀四虎)。
27.在《水浒传》中,放火烧战船,帮助宋江两败高太尉的是(刘唐)。
28.《水浒传》中描写了众多英雄好汉的形象,其中一开始逆来顺受,后来怒而反抗的人物是:(林冲)。
29.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朝代元末明初,它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
30.水浒传是以农民战争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描写官逼民反的生动故事,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暴露了统治阶级残暴和腐朽,歌颂了受压迫人民的反抗精神.
31.“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丘……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是宋江浔阳楼写的反诗。
32.绰号豹子头的林冲,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后被高俅设计误入白虎节堂,刺配沧州,后雪夜上梁山。
33.《水浒传》中有108位好汉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
(1)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传》中你最熟悉的故事:智取生辰纲
(2)请写出《水浒传》中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此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特征:鼓上蚤时迁,轻功上乘善于偷盗
34.故事情节所涉及的人物:
大闯五台山鲁智深/误入白虎堂林冲/风雪山神庙林冲/大闯野猪林鲁智深/醉打蒋门神武松/怒杀阎婆惜宋江/大闹清风寨花荣/斗浪里白条李逵/智取生辰纲吴用,晁盖,公孙胜/探穴救柴进李逵/浔阳楼题反诗宋江/血溅鸳鸯楼武松
35.补全故事情节: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闹五台山/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假李逵剪径劫单人,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36.《水浒传》号称黑旋风的是李逵,他所使的武器是两把板斧,该人力大如牛,但险些被冒充他的李鬼所害。
37.绰号豹子头的林冲,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后被高俅设计误入白虎节堂,刺配沧州,后雪夜上梁山。
38.《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该书描写了(北宋徽宗)时,以(宋江)为首的(108)名好汉在(水泊梁山)聚义,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豪举,其中天罡星(36)人,地煞星(72)人。
39.鲁智深绰号花和尚,他在渭州三拳打死镇关西,在相国寺倒拔垂杨柳,在野猪林救林冲。
40.《水浒传》中吴用绰号智多星,与晁盖、公孙胜等人在黄泥岗智取了生辰纲。

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第三单元教案


语文八年级下第三单元教案

《敬畏自然》
所在单元:
三单元
授课学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理解并识记“敬畏、蓬蒿、精巧绝伦、不自量力、相形见绌、咫尺、深邃、混淆”等生字词;
2、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能力目标:
1、抓住文章的重点、关键句,理解分析课文,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2、学习文章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的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
3、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学生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一是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二是学习文章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的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一是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二是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教学手段与方法:
1、边读边想
2、自主探究
3、合作研讨
教学准备:
风景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学
(一)读一读,写一写,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狼藉(jí)咫(zhǐ)尺呐(nà)喊相形见绌(chù)
美味佳肴(yáo)沾沾(zhān)自喜
(二)根据意义写词语
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自不量力)
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相形见绌)
极其精致灵巧,无以伦比。(精巧绝伦)
美味的饭菜。(美味佳肴)
形容自以为好而得意的样子。(沾沾自喜)
二、出示图片,从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导入新课。
三、课堂活动
1、整体感知
熟读课文,分别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并采用“把握关键语句法”,边读边画出关键性语句默。再读课文一遍,然后回答下边的问题。
①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文中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否定了“征服自然”的口号,提出了“敬畏自然”的观点。
②题目是《敬畏自然》,“敬畏自然”在文中的意思是敬重畏惧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使自然界更美好,从而使人类的生存更为美好。
③作者为什么要提出“敬畏自然”?
答: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④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答: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的形态有高低之别,但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再则,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2、结构解读
引论征服自然不自量力(第到第自然段)
敬比喻
畏人类智慧不值得骄傲(第到第自然段)拟人
自本论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第到第自然段)对比
然宇宙生命(第到第自然段)反问

结论敬畏自然和平共处(第到第自然段)
3、句段品读。细读5~7自然段,回答下边问题。
(1)第5自然段中说道,“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这样说有什么依据?
答:①大自然使人体众多细胞分工合理并且相互协调;②大自然创造了人类有感情会思维的大脑;③大自然创造了人体难以形容的美。
(2)第6自然段中,作者说:“大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维的生物,也许是有深意的”,这种“深意”应该怎样理解?
答:宇宙是通过人类来认识(欣赏)自己、表达自己的。
(3)第7自然段中,作者使用“一个器官”这一词语的用意是什么?
答:与上句的比喻“肌体”相呼应,增强文意的连贯性,突出强调了人类与宇宙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意思对即可)
(4)5~7自然段中作者最终要表达的观点是(用文中原句回答):
答:让我们爱护自然就像爱护我们自己的身体一样吧。
4、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解决。(把问题和讨论结果写在下面)
5、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请仔细体会: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掉入陷阱,就是危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6、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7、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来为文章增色,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比较一下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作用:反问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思考,发人深省。
8、深入思考:
1、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
(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种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敬畏自然”之所以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是因为人类与自然本来就是一体的,尽管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爱护自然,就是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敬畏和爱护我们自己。)
四、拓展探究:
请说说人与自然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并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五、课堂练习:阅读第5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请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
2、为什么说“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也是大自然的“艺术品”?
(苍蝇蚊子固然讨厌,但是它们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制十分奇妙,体现了大自然创造的精妙绝伦。
3、作者从哪些方面具体比较了“相形见绌”?
(1)、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
(2)、人类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
(3)、大自然“懂得”用美学原则创造各种事物以至人体。
4、词语积累:
深邃:深奥殊不知:竟不知道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映照:照射诚然:实在蓬蒿:飞蓬和蒿子,借指原野断言:很肯定地说可人:可人意,使人满意
六、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作者认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七、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陈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萧瑟、和煦”等词的读音形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
3、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4、运用设问、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揣摩语言,体会课文语言底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增强语感,丰富语言积累;
情感与价值目标:6、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重难点:透视文章写作内容,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那是西北地区一个曾经非常美丽的仙湖;
那是一个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那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地方,我国科学家彭家木、探险家余纯顺先后在那里失踪、遇难;
那是一个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的地方;
那就是罗布泊。
罗布泊,曾经是有水的,曾经是有很多水的。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却成了沙漠。是什么原因使罗布泊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曾经的仙湖——罗布泊。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默读),整体感知
思考:
1、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
2、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3、造成罗布泊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什么?
4、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过去:“绿洲”“仙湖”现在:“沙漠”“神秘”
变化原因:“改道”“四盲”同样的悲剧:“青海湖”“月牙泉”
深层原因: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全文表达了作者对罗布泊消失的痛惜之情。作者强烈呼吁:拯救生态环境。
(二)字词掌握
萧瑟(xiāosè):形容冷清、凄凉。和煦(héxù):温暖。
干涸(hé):(河道、池塘等)没有水。吞噬(shì):吞食;并吞。裸露(luǒlù):没有东西遮盖。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界变化很大。
戈(gē)壁滩无垠(yín)边缘(yuán)

(三)介绍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
作者在调查研究、实地考察、查阅资料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叙述事实、列举数据都真实可靠。但是报告文学不同于调查研究报告,是富有文学性的。即使引用史书,引用前人著作,也注重形象的描绘,让人回到遥远的过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形象地描写了今日罗布泊,特别是对枯死的胡杨林的描绘,对罗布泊荒漠的描绘,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写得形象鲜明,情境凸现,饱含痛惜之情。
(四)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1、找一位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三段。
2、组织学习思考、回答问题:
(1)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样的悲剧?()
(2)作者引用了具体数据,告诉人们同样的悲剧仍在继续,呼吁人类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引导学生把数据整理出来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要求学生在文中划出直接表达作者忧患意识的句子。进一步明确作者充满了忧患意识。
三、说话训练
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四、小结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能剩下什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变得更蓝,树会变得更绿,水会变得更清……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五、板书设计
仙湖罗布泊荒漠

青海湖

月牙泉
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真实形象生动
六、作业布置:
课后搜集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

旅鼠之谜
陈霞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1)了解作者,了解科学小品文的文体特点。
(2)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2、技能目标:理解本文独特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学会生动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清楚明了的说明复杂事物,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科学理性的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关注社会问题,善于观察生活,热爱自然。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文意,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即说明文与记叙文的杂交种。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延伸拓展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放出旅鼠的图片,学生描绘一下旅鼠的样子。这种生活在北极草原上的小动物,有许多难解的谜团。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绞尽脑汁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旅鼠之谜》,去探索一下。
二、检查预习:
1、请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作家、作品。
位梦华,1940年生于山东平度,地质学家.1991年他独闯北极,深入到阿拉斯加北极爱斯基摩人聚居区进行了一个半月的综合性科学考察,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1992年回国后撰写了大量文章介绍北极的各种情况。他的主要著作有《神奇的北级》、《南极之梦》等。
2、读一读,写一写:
徘徊媲美笃信幼崽啮齿
仓皇逃窜饶有兴趣神秘莫测
焦躁不安东跑西颠鼠目寸光
传宗接代道听途说若有所思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北极旅鼠有哪些奥秘,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明确:三大奥秘
(1)繁殖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一对旅鼠,一年就有百万后代。
(2)旅鼠的繁殖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的自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
(3)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四、合作研讨,深层探究:
1、提问:你从课文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之后由各组选代表发言,共同交流。
学生可能有的答案有:
(1)、大自然有许多奥秘人类还无法解释,有待继续研究
(2)、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
(3)、在位梦华和丹尼斯身上我们看到了为科学的崇高献身精神
(4)、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5)、自然界本身就具有调节机制,一旦被破坏,就会向新的平衡转化
2、重点品味文末丹尼斯的话,他说的有道理吗?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自由讨论,鼓励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五、品读课文,体味文章独特的写作手法:
(1)、提问:本文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知识性很强,但读来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想一想,文章的写法有什么独特之处?它是说明文还是记叙文?在课文中找出你的依据来。
学生思考、明确: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用文学的笔调介绍科学知识。
记叙的框架、说明的内容、对话的方式
通篇寓知识于叙事之中,让人既长知识又有兴趣。
(2)、学生自主选例评析,品味文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六、延伸拓展:
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
说说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
七、课堂小结:
《旅鼠之谜》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科学小品。文章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新奇有趣,意味深长。自然是一位智慧老人,他用多种形式启发我们。从旅鼠的身上,我们如果反观人类自身,也许会领悟到很多……
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
2、完成课课练。
3、选择北极旅鼠三大奥秘中的任一一个奥秘,大胆而合理地猜测一下吧!

大雁归来
陈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出现的生字词
2、积累有关大雁的诗词句
3、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读课文,把握内容。
2、体会作者感情,把握文章主旨。
3、品读课文,揣摩语句,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语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学生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大雁倾注的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句子表达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1、朗读法2、合作探究法3、延伸迁移法.
教学内容: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大雁归来》。对大雁,我们大家都很熟悉,古人也有“鸿雁传书”的说法,在古诗词当中也经常出现,你能否说出几句?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二、与文本对话,整体感知课文
1、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边读边思: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
2、进行朗读擂台赛。
3、整体感知课文
出示问题:
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后归纳:
(1)来的季节是三月春天.
(2)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
(3)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喧嚷.
(4)十一月的大雁一声不吭.
(5)爱寻食玉米粒.
(6)常六只或以六的倍数列队飞.
(7)四月夜间,大雁会一阵阵喧闹.
多媒体显示:多姿大雁图
三、与作者对话,品读课文。
(一)1出示《辞海》中对大雁介绍的文字,分析在语言上与课文的区别.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
大雁,属鸟纲,鸭科,是雁亚科各种类的通称,一种大型游禽。
形状略像家鹅,群居水边,往往是千百成群。主食嫩叶、细根、种子、或农田谷物。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群雁飞行,排成“一”字或“人”字形。选自《辞海》
讨论,总结:《辞海》中的语言重说明,客观介绍科学知识.
课文是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
2、含英咀华:
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或语段朗读,用你最喜爱的方式理解和体悟,并说出你喜欢的理由,与同学们分享。
(二)与大雁对话,感受大雁形象
1、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描写大雁,将大雁人性化了,请具体说说作者笔下的大雁具有哪些人性化的行为和感情?
2、作者在《沙乡年鉴》的序言中提到在大雁身上找到可“失去的东西”,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你觉得作者找到了哪些我们人类正在“失去的东西”?如果你在场的话,你会感受到什么?
可以选用下列句式:

①读句(段),我发现这是一种的大雁。
②在大雁身上,作者找到了让我感受到
(三)质疑解惑:对于文中的语句还有没有存在疑惑的地方,先在小组范围内讨论解决,小组内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师生一起研讨。
四、与自我对话,聆听心灵的声音
由于岁月的变迁,环境的恶化,更是由于人类的残忍,我们可爱的动物朋友正慢慢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从地球上消失.
(一)资料链接
展示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的图片、资料;
穿山甲:,蜂猴,豚鹿等
中国科学院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提供的资料表明,远古时代
500年才有一种兽类灭绝。但20世纪以来,4年就有一种哺乳动物灭绝,是正常灭绝速率的125倍,而且这一趋势还在加剧。科学家们统计,在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中,有5025种野生动物濒临灭绝边缘,其中我国已达390多种.
(二)心灵驿站:
以前大雁是传信的使者,今天老师化身为一名邮递员,为你传信,你会把信写给谁?会写些什么呢?请你写一封短信,并读给大家听。

五、我的收获:
学习完本节课后,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吗?说一说,与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分享。.
六、作业布置
1、积累诗词句。
2、写一封保护动物的倡议书

喂——出来
陈霞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准确掌握并识记“哂笑、牟取、众目睽睽、棘手、铆钉、贪婪、履行”等生字词;
2、.简要了解微型小说和科幻小说的有关文学常识以及本文作者的基本情况;
能力目标:
1、垃圾的现实情况,理解文章的主题,探讨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相统一的方法;
2、本文的主旨和合理想像的写作手法,锻炼想象能力
3.扩大词语掌握范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环境科学的基本常识,树立环保意识,做环保小卫士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教学难点:
1.想象奇特的艺术美。
2.文章中两处照应题目的“喂――出来”的作用。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方法:1、朗读法2、合作探究法3、延伸迁移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哂(shen3)笑牟(mou2)取众目睽(kui2)睽
棘(ji2)手铆(mao3钉贪婪(lan2)履行(lǚ)
2.解释下列词语。
哂笑:讥笑。
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牟取:谋取名利。
棘手: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逍遥法外:指犯了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仍旧自由自在。
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而不断出现。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
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二、导入
1、导语
同学们,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科学发展到今天,让人类很有成就感。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却又渐渐远离了自然,人类不断地征服自然,而大自然有时又无情地报复了人类。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来到未来社会,看一看哪儿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有一天,一位正在悠闲休息的人听到了一声奇怪的呼唤“喂——出来”,这声音从何而来,又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共同走进日本作家星新一创作的科幻小说《喂——出来》,去联想,去想象,也许小说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愉悦,更多的是深深的思考。
2.作者简介:星新一,日本现代小说家。被尊称为“日本微型小说之父”。
3.文体介绍:
科幻小说,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像。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认为英国诗人雪莱之妻玛丽雪莱(1797—1851)的《弗兰肯斯坦》是第一部科幻小说,法国作家凡尔纳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我国高士其等也写过不少优秀科幻小说。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说说文章标题“喂——出来”是什么意思?互相交流看法。
四、学习课文
学生质疑,小组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1.故事真否?
(否。不会有此一个无底洞。但有生活的真实性。)
2.围绕的话题是什么?
(环境保护问题。)
3.洞是真的无底吗?’(表面上是无底的,正像我们的世界,表面上是无边无际,实际上是有限的,地球已经不堪重负。)
4.为什么题目用“喂——出来!”
(既可以首尾呼应,又表现了无底洞已经溢满。地球已经拥挤。)
5.洞是比喻什么?
(人类生存的土地。)
6.文章中写了几种人?各有什么表现?和生活中的这些人是不是相像?
(为己名利而忙碌的各种人。)
7.这几种人你最赞同的是哪个?最想否定的是哪个?
(不统一答案。)
8.作者要说的道理是什么?
(作类比自下而上的世界是有限的,一切破坏环境的举动,到头来都将危害人类自己。)
五、探究活动
1.讨论文章主题。
这篇小说写得比较通俗,但内涵深刻。有关它的主题,有下边几种意见,你同意哪一种?说说理由。
(1)提出了人类与自身生存环境的问题。
(2)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3)阐释了人对大自然的破坏总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这一道理。
(同意第(3)种看法,文章以科幻小说的形式警示世人正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比如,我们总觉得海洋和大气层是一个可以自我净化的无底洞,所以当我们把废水排向大海,把废气排到大气中时毫无顾忌,虽然在短期内获得了一些效益,但从长远看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2.想一想,在小说结尾,那奇怪叫声以及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天上掉下那块石头以后,接下来可能还会发生什么?
学习展开想像,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续写结尾。
六、小结
本文是一篇科幻小说。文章设想地球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无底洞,它可以容纳人类制造的一切垃圾,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城市的天空越来越美好,人们也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无底洞带来的福利。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先前抛进的小石子掉了下来,原来扔下的东西将重新倾泻回人间。显然小说采用了夸张和想像的形式,但现实中我们何尝不是凭着侥幸心理,依赖着这样那样的“无底洞”?
科学幻想是在现实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想像,因此在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到现实中寻找故事的影子,让他们自己探究作品有什么寓意,又有什么现实的针对性。另外,本文的情节特别是结尾很有特点,是一个循环式的结构,体现了作者“谁制造的祸害,谁去承受”的想法,阅读文章要注意把握。
七、布置作业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