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熔化与凝华

小学卫生与健康教案

发表时间:2021-02-18

熔化与凝华。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熔化与凝华”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名师解读】八年级物理精品导学学案(北师大版)
第一章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
第三节温度的测量
探究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知道晶体、非晶体熔化与凝固规律.
2.过程与方法知道区分晶体、非晶体的一般方法;了解图像是表示物理过程的一种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善于观察、实验与交流.

探究指导
物理宫殿
1.熔化(melting)与凝固(solidification)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说明熔化与溶化不同,前者表示物质从固态到液态,后者表示物质溶化在溶剂中的过程.
2.物质的熔化、凝固规律
固体物质分类晶体非晶体
吸热与放热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温度变化规律熔化、凝固的过程温度不变熔化、凝固时温度也在变化
熔化图像
凝固图像
3.常见的晶体有金属、海波、冰、固态酒精、固态氧、固态氢、固态氮等,常见的非晶体有蜂蜡、沥青、松香、玻璃等
【例1】(2004江西南昌市)如图1.3-1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根据该图像能够获得的合理信息有:
图1.3-1
信息一:海波的初温为25℃;
信息二:;
信息三:.
思路与技巧此题考查熔化图像的知识.分析图像可知,海波的熔化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有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所以海波是晶体,其熔化时的温度即熔点是48℃.
答案海波是晶体海波的熔点是48℃.
说明(1)图像法是处理实验数据的一种方法;
(2)画图像应知道横坐标、纵坐标表示什么物理量;
(3)图像中每一点代表的物理意义.
【例2】冬天穿棉衣可以有效阻止人体热量向外散发,使人感到暖和,而棉衣自身并不发热.据说法国准备生产一种夹克,其衣料纤维中添加了一种微胶囊,这种胶囊所含物质在常温下呈液态,温度降低时会结晶,人们穿上它,气温较高时感到凉爽,气温降低时感到温暖.这种服装能够调节温度的原因是什么?
思路与技巧在环境温度变化时,胶囊内的材料经历了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两个过程,从而使人体的温度没有发生较大变化.
答案衣服内胶囊中的物质,在温度升高时熔化吸热,使人的温度不致升得太高;在温度降低时凝固放热,使人的温度不致降得太多,从而起到调节人体温度的作用.
【例3】固体熔化为什么要吸热?
思路与技巧在固体中,分子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整块固体的分子就像一个整体,每个分子只能在自己的固有位置附近振动,如图1.3-2.加热时,晶体吸收热量,使分子振动得越来越快.当能量足够大时,有些分子运动剧烈,以致脱离开它的固有位置,而在整体中运动.这时,熔化就开始了.
答案固体分子吸热后,分子运动加快,以致脱离开它的固有位置,运动到其他分子间,从而使固体熔化成液体.
图1.3-2
4.熔点(meltingpoint)与凝固点
晶体物质熔化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溶液凝固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说明(1)同种晶体其熔点与凝固点相同;
(2)熔点是区分晶体与非晶体的重要参数;
(3)晶体的熔点跟晶体的纯度、加在晶体上的压强有关;
(4)晶体能否熔化决定两个要素:一是吸热;二是温度应上升到熔点.
【例4】如图1.3-3所示,烧杯与试管中均放有冰块,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底部,在烧杯内冰块逐渐熔化成水的过程中()
图1.3-3
A.试管内冰块不会熔化B.试管内冰块会熔化一部分
C.烧杯内水温保持0℃D.烧杯内水温高于0℃
思路与技巧冰块熔化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吸热且温度达到0℃,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当烧杯底被加热后,其温度高于冰块温度,杯底部冰块将吸热并开始熔化,烧杯中出现冰水混合状态,但其温度仍保持0℃.因试管中冰块温度也为0℃,它们之间不存在温度差,无热传递发生.所以试管中冰块不会熔化.
答案A、C.
说明晶体只在熔点熔化,且在熔化时是由固态变成液态,但温度不变.只有当相接触的两个物体存在温度差时,才会有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的热传递,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间,是不会出现相互吸热、放热现象的.
【例5】根据下表中所列出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金铜钢钨固态氢固态氦
熔点(℃)-391064108313003410-259-272
(1)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会熔化;
(2)纯金掉在钢水中不会熔化;
(3)水银温度计在-40℃时已无法使用;
(4)在-265℃时氢气是固态.
思路与技巧当物体温度达到熔点,并能继续吸热,就能熔化.如金的熔点是1064℃,常温下金处于固态,温度升至1064℃,且继续吸热就熔化了.物体温度高于熔点处于液态,低于熔点处于固态,等于熔点时可能处于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
答案(1)正确.白炽灯丝正常发光时的温度约为2000℃左右,而钨的熔点是3410℃,故灯丝工作时不会熔化
(2)错误.钢的熔点是1300℃,钢水的温度高于1300℃,而固态金的最高温度(即熔点)为1064℃,故纯金掉入钢水中会熔化
(3)正确.水银的凝固点是-39℃,在-40℃时水银呈固态,而水银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故在-40℃时水银温度计不能工作
(4)正确.固态氢的熔点是-259℃,-265℃低于熔点,这时氢呈固态.
说明进行材料选择时,熔点、凝固点是重要的参考要素之一.
【例6】为了研究熔化、凝固现象,小明给某种物质加热,然后再让该物质在空气中冷却,每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下表列出了他的记录数据:
时间(min)012345678910……
温度(℃)7476787980808080818284……
时间(min)1314151617181920212223……
温度(℃)8683818080808079787674……
由上表数据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写两种即可):
(1);
(2).
思路与技巧由实验记录数据可以看出,该物质的温度变化先后经历了升温、温度不变、升温、降温、温度不变、降温六个阶段,根据题中条件在0~13min是熔化现象,13~23min是凝固现象,在熔化过程中体现出吸热、温度不变的特征;在凝固过程中体现出放热、温度不变的特征.
答案(1)该物质是晶体(2)熔点是80℃(3)该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4)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5)凝固时放热温度不变.
5.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
第一:提出问题.其实就是探究什么;第二:猜想与假设.实质是根据生活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第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实质就是怎样探究;第四: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实质就是实验过程;第五:分析与论证.就是对现象、数据归纳总结;第六:结论与评估.就是得出结论以及对该探究进行反思.第七:交流与合作.实质是对探究做出简单的报告.

探究体验
问题情景小玉漫步在雪后的海边,发现道路上的水都结了冰,但海水却没有结冰.她想到水的凝固点是否与水中含盐量的多少有关呢?
猜一猜含盐越多凝固点越(高/低);
做一做设计实验:
主要器材和装置:箱门透明的冰箱,三只烧杯,足量水,一些盐,三支温度计.
实验步聚:①在杯中装相同质量的水,分别加质量的盐;
②将烧杯置于;
③观察温度计,记录的温度.
下表是某组同学记录的数据.
含盐量5%10%15%
凝固点/℃-1-3-6
议一议通过分析上述数据,你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探究点拨想一想,自己的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是否合理,猜想与所得的结果间是否有差异.注意发现新问题,吸取教训改进探究方案.

聊天室
话题:人在冰面上为什么容易滑动?
胖胖:老师,运动员为什么在冰面上比在地面上运动更轻松流畅?
老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会,人在刚拖的地板砖上容易滑倒,是因为地板有水;运动员在冰面上能轻松滑动也是因冰面上有水.
胖胖:温度低于0℃时,冰面上的水是怎样产生的呢?
老师:你看滑冰运动员脚下穿的是带冰刀的鞋(如图1.3-4)冰刀作用在冰面上,产生很大压强,使冰的熔点降低很多,冰刀接触的冰熔化成水,水有利于冰鞋的滑动.雪地上滚雪球越滚越大也是这个道理.当挤压雪时,因压强增大冰的熔点降低,部分雪熔化;当松开后熔化成的水迅速凝固,这样循环下去所以雪球越滚越大.
胖胖:这个议论使我明白熔点跟压强有关,增大压强可降低熔点.同时我也知道了钢丝穿过冰块而不留痕迹的原因(如图1.3-5).
图1.3-4冰刀鞋图1.3-5无缝的冰砖

快乐套餐
1.用钢浇铸铜像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一个凝固过程B.一个熔化过程
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
2.在图1.3-6四个图像中,表示海波熔化的图像是()
图1.3-6
3.水的“自白”:我是水,我现在的体温如图1.3-7所示,并且我还在放热.请你告诉我,我现在的体温是℃,我正在(填“熔化”或“凝固”).
图1.3-7
4.在日常生活中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给我们带来不利影响的事例有、.
5.上物理课复习时,老师写下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和,反映的一个共性是.
6.甲、乙两个试管中装有白色粉末状的物质,要判断哪个试管中装的是晶体,哪个试管中装的是非晶体,张海采用如图1.3-8装置,对两试管分别加热,并绘制出图像.
(1)图1.3-9中,是晶体,是非晶体(填“甲”或“乙”);
图1.3-8图1.3-9
(2)实验中将试管放人水中加热,它的好处是,为达到这个目的还应采取的措施有:.
7.冬季,菜农贮菜时,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如图1.3-10甲,这利用了.高烧的病人常用冰袋降温(如图1.3-10乙),这利用了.
图1.3-10
8.根据最新的天气预报,晚上气温将继续下降,这可急坏了橘子场主,因为严寒的天气可能毁掉一年的收获.怎么办?农场主只好吩咐他的工人给橘子树喷水,随着气温降低,水结成了冰(如图1.3-11),橘子保住了.请你说说农场主这样做的物理原理.
图1.3-11
9.当我们买来冻鱼、冻鸡、冻肉等食品时,为了化开冰把它放在凉水中浸泡.泡到相当长时间,就会发现冻鱼外面结了一层冰.当这层冰的厚度不再增加时,揭掉鱼身的冰层可见到鱼已化冻,有人把这种现象说成是“冷水拔冰”.请你解释为什么要用冷水而不用热水?
10.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为0℃吗?请设计实验用温度计测一测,并说明理由.

11.随看生活水平的提高,热疗已走进我们的生活,如家里的“热敷”(如图1.3-12).市面上的“足疗”、体育场上的“蜡浴”.其中“蜡浴”就是将熔化的蜡用刷子刷在肿胀部位,一段时间后,肿胀消失,疼痛减轻.请问“蜡浴”运用了什么物理原理?
图1.3-12
12.为了从酒精和水的混合溶液中分离水和酒精,张明同学依据已学过的知识,提出了一种方案.依据水和酒精凝固点不同可将水和酒精分开.为此,他利用家中电冰箱的冷冻室做了如下实验:他将配有不同比例的水和酒精的混合物放入冷冻室中,并用温度计监测混合液的温度,定时观察,他所测的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
酒精(mL)水(mL)酒精/混合液
(V/V)观察现象
12.512.51/2-8℃未发现凝固
12.5501/4-8℃未发现凝固
12.5751/6-8℃混合液开始凝固,酒精并未从水中分离
12.5370≈1/30-6℃混合液开始凝固,酒精并未从水中分离出来
12.5750≈1/60-4℃混合液开始凝固,酒精并未从中分离出来
说明:所用冰箱的冷冻室的最低温度为-8℃.
(1)请你仔细看一看表中的数据和记录的现象,张明同学是否能将水和酒精从混合液中分开?
(2)在水中添加酒精对水的凝固点有何影响?
(3)这个结论在实际中有何应用?

13.(海口实验区中考题)关于“纯水和盐水哪一个结冰更快”这一问题,小红作出了如下猜想:纯水可能比盐水结冰更快.利用家中冰箱和其他器材,请你设计实验对小红的猜想加以验证.

14.在做研究某物质熔化时的规律的实验时得出如下数据:
加热时间(分)0246810121416182022
温度(℃)646872768080808084889296
则由上表可知:
(1)此物质一定属于体(填“非晶体”或“晶体”);
(2)此物质的熔点是,开始加热8分钟时,物质处于态;
(3)在图1.3-13中用笔线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图1.3-13
15.阅读材料
冰冻豆腐
寒冷的冬天,吃上一碗热乎乎的“冻豆腐”,那真算得上是一种别具风味的美菜.豆腐本来是光滑细嫩的,冰冻之后,它的模样为什么会变得像泡沫塑料呢?豆腐的内部有无数的小孔,这些小孔大小不一,有的互相连通,有的闭合成一个个小的容器,这些小孔里面充满了水分,我们知道,水有一种奇异的性质:在4℃时,它的密度最大,体积最小;到0℃时,结成冰,这时体积不是缩小而是胀大了,比常温水的体积要大10%左右.当豆腐的温度降到0℃以下时,里面的水分结成冰,原来的小孔便被冰撑大了,整块豆腐就被挤压成网络形状.等到冰融化成水从豆腐里跑掉以后,就留下数不清的孔洞,使豆腐变得像泡沫塑料一样,冻豆腐经过烹饪,这些孔洞里都灌进了汤汁,吃起来不但富有弹性,而且味道也格外鲜美可。近年来,工业生产上出现了一种巧妙的新工艺“冰冻成型”,也是冰冻膨胀原理的应用,办法是:根据零件的形状用强度很大的金属,做一个凹形的阴模和一个凸形的阳模,把要加工的金属板放在这两个模的中间,在阳模和密闭的外壳之间,灌满4℃左右的水,然后把这个装置冷却到0℃以下.这时,由于水结冰,体积变大,所产生的巨大力量把阳模压向阴模,便会把金属板压成一定形状的部件.由于水在4℃时,密度最大,体积最小,水温低于4℃时体积反而增大,所以,在4℃时水就不再上下对流了,因此,到了冬季,寒冷地区的江河湖泊,表面上虽然结了厚厚的冰层,但下面的水的温度却保持在4℃左右,这就给水生物创造了生存的环境.冰冻也会给人们带来危险,它能使水缸冻破,自来水管冻裂.因此在冬季来临的时候,要及时做好保暖防冻工作.
回答下列问题:
(1)读了这篇文章后,你学到了一些什么知识?
(2)冰冻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好处,也带来了许多危害,除文章中提到的你还能列举一至两例吗?

参考答案

[探究体验]低;不同;冰箱中,并插上温度计;盐水;水凝固时水中含盐量越多,凝固点越低
[快乐套餐]1.C2.D3.0;凝固4.雪熔化时气温降低;钢水倒入模型凝固时要放出大量的热5.凝固;熔化;水溶化和凝固时温度不变6.()乙;甲(2)使固体均匀受热,用水传热,增大受热面;装入试管中的固体不宜过多;试管内外温差保持2~3℃左右7.水凝固放热;冰熔化吸热
8.水凝固放热,使橘子温度不致降得太低
9.因冷水较热水易凝固,水凝固时放热,使食品上的冰较易熔化
10.当外界气温升高时,冰水混合物中的冰熔化,熔化时温度保持0℃不变;当外界气温降低时,水凝固成冰,凝固时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无论外界气温怎样,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均为0℃
11.蜡凝固放热,人体吸热后,加快血液流动
12.(1)不能(2)会使水的凝固点降低(3)寒冷地区汽车循环水中加少量酒精可以防止循环水在低温下结冰
13.(1)取两个相同的杯放人相同的水,其中一杯加盐一杯不加盐;(2)将两杯水同时放入冰箱,每过5分钟观察一次效果
14.(1)晶体(2)80;固(3)图略
15.(1)水凝固成冰体积增大;水在0℃~4℃之间温度升高体积减小,温度降低体积增大;湖底温度为4℃
(2)内燃机内冷却水在冬天结冰易冻破机体;黄河水在冬天凝固堵塞河水流动

延伸阅读

升华和凝华教案


淇滨区第一中学活页教案---九年级物理
九年级班执课教师:执课时间:年月日
课题第十二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课时安排第课时
教学课型新授课□实(试)验课□复习课□实践课□其他□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对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能力。
(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结合升华和凝华的教学,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
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是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而学生易误认为需通过液态这一过程。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板书课题:
第十二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学习流程:
一.预设导学
1.出示投影片(画面):人们在欣赏文艺演出时,经常会看到舞台上“白烟滚滚”,以渲染气氛。问:你知道它究竟是什么吗?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100℃的规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读作_______________;北方最低气温为-52.3℃,读作_______________;
2.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的状态主要有哪些?
3.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是什么?吸热还是放热?
4.液体的汽化形式有____和____,两者的共同特点是都要____,不同点_____。
5.被1000C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0C的开水烫伤哪种严重?为什么?
二.探究展示
1.实验探究:人工造“雪”
(1)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在巡视指导时要强调两点:
一是要缓慢加热;
二是要学生注意观察瓶底有无液态物质出现。
(2)组织各小组学生代表汇报实验观察的结果
(3)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观察结果、讨论总结得出:
①:固态的樟脑丸粉末经加热后能直接变成气态的樟脑丸蒸气;
②:气态的樟脑丸蒸气要冷却后方可直接变成固态的樟脑丸粉。
布置学生独立完成课本P42填空。此时教师板书: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时要吸热。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凝华。凝华时要放热。
2.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1)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的实例:
(2)组织、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课本图2-36、2-37实例。并在(让学生把答案写在纸上进行投影)。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引导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43“生活、物理、社会”,了解人工降雨的原理及过程。师生共同分析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升华—→凝华—→熔化。
4分析教室玻璃内表面“窗花”形成的原因。
5在低于0℃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为什么?
6.白炽灯泡通常做成“梨形”。了解电灯泡做成梨形有什么道理?
7雾凇是一种冰雪美景,吉林市的雾凇更是特别,它与桂林山水、路南石林、长江三峡齐名,被称为中国的四大自然奇观。找出“雾凇美景为何吉林独俏”的原因。
三.拓展渗透
例l寒冷的冬天,挂在室外有冰冻的衣服也会干,其原因是()
A.衣服上的冰,先熔化成水,然后再蒸发使衣服变干
B.衣服上的冰,直接升华变为水蒸气使衣服变干
C..衣服上的水结成冰后自动脱落使衣服变干
D.上述三种现象同时发生使衣服变干
分析寒冷冬天应理解为气温低于0℃。在此条件下,冰是不可能发生熔化现象。湿衣服中的水渗透在纤维内,在低温下结冰后与衣服紧连在一起,不可能自动脱落。冰尽管在0℃以下的环境中不能变为水,但仍可以直接变为水蒸气跑掉。
例2冬天早晨在房屋顶上树林上都能看到霜其形成原因是()。
A.地面上的水结成的小冰粒B.空气放热凝华成小冰粒
C.空气中的水蒸气先液化成水,再凝固成小冰粒
D.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粒
分析霜是固态的小冰粒,由于冬天的寒夜温度很低,空气及空气中的水蒸气急剧放热时,水蒸气直接变为小冰粒。尽管温度很低,但对空气来讲其液化温度就需要零下100多摄氏度,因此小冰粒来源并不是空气。
例3.用久了的白炽灯或日光灯管的两端玻璃壳上会发黑,其原因是()。
A.灯丝在升华B.灯丝在凝华C.灯丝先升华,后凝华D.灯丝先凝华,后升华
提示灯丝是由钨制成,通电时灯丝处于高温状态,发生了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当钨蒸气遇到灯泡或灯管玻璃壳时,温度远低于灯丝,就会直接变为细小的钨粉末而吸附在玻璃壳内侧,久而久之使玻璃壳发黑。
例4.一个试管内盛有少量碘,管口用木塞塞住。当将试管底部在一个酒精灯上加热时,会看到试管内固态的碘没有变成____,但却慢慢地____了,此时还可看到管内充满了紫色的____。当将酒精灯熄灭后,紫色气体慢慢消失,但能在试管壁上看到紫黑色的_______
提示碘受热后将直接变为气体,气体在停止加热后要放热再直接变为紫黑色
小颗粒吸附在试管壁上。
练习:
1.课本中的“人工造雪”实验中,烧瓶中放少量的碘,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__,在这一过程中需要________热量.
2.请写出以下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名称:夏天吃棒冰时,揭开包装纸后棒冰会冒“白汽”__________;用热风干手器将湿手吹干______;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_______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说明晶体熔化过程中不需要吸收热量
B.其他条件相同时,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C.卫生球在衣箱内变小是凝华现象
D.雾的形成是一种汽化过程
4.下列物态变化的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B.屋顶上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C.早晨有浓雾D.洒在室内地上的水干了
5.从冰箱冷冻室取出冰棒时,往往会看到冰棒的包装纸外有一小层冰霜,这是因为()
A.小水珠在冰箱内凝固而成B.水蒸气在冰箱内凝华而成
C.冰箱内空气凝华而成D.冰箱外的水蒸气先液化,进冰箱内再凝固而成
6.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干冰升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水蒸气变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中分别属于()
A.凝华,熔化B.升华,熔化
C.升华,液化D.凝华,液化
7.下列自然现象中,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是
A.雾B.露C.霜D.雨
8.下列现象中,属于吸热过程的是()
A.河水结冰B.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走进暖和的室内,镜片忽然蒙上一层小水珠
C.刚剥去包装纸的冰棒周围冒“白烟”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作业设计
1.人工降雨的其中一种方法是用飞机在适当的云层中撒干冰,靠干冰的________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中的小冰晶增多小水滴变大,从而形成雨.
2.在做碘升华实验时,要用酒精灯缓缓加热,这说明升华时要_______热量,由此可以推断出凝华时要________热量.
3.在严寒的冬天,挂在室外一直冰冻着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因为发()
A.蒸发现象B.熔化现象C.凝华现象D.升华现象
4.用久了的电灯泡玻璃内壁会变黑,这是因为灯丝经历了()
A.先汽化后凝固B.先汽化后凝华C.先升华后液化D.先升华后凝华
5.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放在火炉上的冰一会儿就不见了B.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天地上出现一层霜
C.大堆纸燃烧后,只留下少量的纸灰D.冬天,湿衣服结冰后变干了
6.冬天,墙角的积雪没有化成水就被风吹没有了,是因为()
A.升华现象B.凝华现象C.熔化现象D.汽化现象
7.雨、露、霜、冰都是自然界中水的“化身”,其中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是()
A.雨B.露C.霜D.冰

升华和凝华学案


升华和凝华学案
级别:姓名:
一、课前预习
1、升华是指物质从___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___态,升华需要__________热;凝华是指物质从___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___态,凝华需要_________热.
2、
二、合作探究展示:
1、下列现象,各属于哪一种物态变化
(1)用钢水浇铸火车轮是__________;(2)把废铁块熔成铁水是__________;
(3)春秋夜晚出现的“露”是__________;(4)冬夜出现的“霜”是__________.
2.日光灯用久了玻璃管的两头会发黑,这是由于钨丝受热产生了__________现象,然后降温在灯管上__________的缘故.
3.寒冷的冬天,挂在室外的湿衣服会结冰.尽管室外的气温始终在0℃以下,结冰的衣服最后也会变干,这是由于冰__________的缘故.霜的形成是__________发生__________的现象.
4.卫生球放在箱子里,过几个月会变小或消失,这是卫生球发生了__________现象.
5、在插有小树枝的封闭烧瓶中,放入一些卫生球碾碎后的粉末,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可以看到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B.“雪景”是卫生球凝华而成的
C.“雪景”经历了汽化和凝固两个物态变化过程D.“雪景”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6、自然界关于云、露、雾、霜、雨的成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云是水蒸气升入高空遇冷液化成的大量小水滴和凝华成大量小冰晶形成的
B.露和雾都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
D.雨是云层中小水珠聚集成较大水滴或小冰晶熔化成水滴,这些水滴从高空落下形成的
7、文娱演出时,舞台上用弥漫的白色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视觉效果,这种烟雾最可能是
A.某种燃烧物形成的烟气B.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雾”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而使空气液化成的“雾”
8、严冬的早晨,可以发现窗户的玻璃上有一层“冰花”,这是由于
A.室外的冷空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B.室外的热空气向玻璃加热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C.室内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D.室外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9、很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眼镜变模糊了,这是因为
A.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凝华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眼镜上B.眼镜上有灰尘
C.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
D.镜片导致水发生汽化蒙在玻璃上
10、用久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上的钨
A.凝固了B.升华了C.凝华了D.先升华后凝华
11、下列几种物态变化中,放出热量的是
A.熔化、凝华B.汽化、升华C.液化、凝华D.凝固、蒸发
12、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A.升华和凝华B.凝华和液化C.汽化和熔化D.液化和升华
13、用笔划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

冬天玻璃窗户上的冰花熔化
浇铸成工件液化
从游泳池上来感到凉爽凝华
春天水池中的冰融化了升华
夏天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不见了汽化
秋天看到草上的露水凝固
冬天,冻了冰的衣服也变干了
霜的形成
夏天,自来水管常“出汗”
大气中水蒸气凝成小水珠,形成降雨
三、课后反馈:
1、练习册:P54-55
2、实验题:某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该同学实验装置及读温度的方法如图4—34所示,他在实验中的错误是:
图4—34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实验所需要的器材,除图示器材外,还需要火柴和__________?
(3)如图4—35中的四个图表示的是水在沸腾前后连续加热过程中出现的四个现象,请按它们出现的前后顺序排列起来:__________(只写字母)
图4—35

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1.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
2.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
3.知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能用来解释简单现象;
4.会查熔点表.
5.通过晶体熔化实验,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1.引入新课:
方法1:利用教材上的素材。本节教材开头提出的:“黑龙江省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52.3,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这个问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联系了上节讲过的温度计,又可用来导入新课,而且具有实际意义。
方法2:从生活事例引入。热天,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由此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
学习新课的过程应当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提高能力目的。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可采用两种方法:
方法1:启发讲解式。教师边做演示实验、边提出问题、边讲解。在讲台上,组织部分学生做“海波(或冰)的熔化”实验,组织另一部分学生做“松香(或蜂蜡)的熔化”实验。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方法2:科学探究式。在教师的组织下,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试验,写出实验报告。得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熔化和凝固

【重点、难点分析】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在熔点(或凝固点)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现象不容易做到。要得出正确结论,对实验要求较高,希望按照下面的要去做。对于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学生知道从熔化过程表现出的特点区分就可以了。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方法1:承上启下引入。

提出问题:黑龙江省北部一月份的平均气温在-30℃以下,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52.3℃.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用酒精温度计呢?根据什么来选择呢?

我们学习“熔化和凝固”。

方法2:生活事例引入。

水的三态变化学生是知道的,由此提出问题:热天,从冰柜中拿出的病,一会儿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之间变化有什么特点呢?

我们学习“熔化与凝固”。

2.学习新课

由于萘对人体有危害,课本已将晶体熔化的实验换用海波。海波在照相器材商店、化工店都容易买到。假如买不到海波而手边又有萘,则务必只由教师来演示,不要让学生接触萘,而教师也要注意实验室通风好些,尽量少吸入萘蒸气。

本节课的实验比较难做,根据学校条件不同可以提供两种方案供参考。

方案一:

如果学校实验仪器较多,可在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事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实验小组(2~3人为一组)。把仪器按教材50页图4-7观察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组装好。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的规律相同吗?

猜想和假设:熔化过程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研究蜡和海波(硫代硫酸钠)的熔化过程。

参照如图选择需要的实验器材。

注意:实验时,严禁用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当;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冒盖灭(不能用嘴吹);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立即用湿布铺盖。

时间/min

0

1

2

3

4

5

海波的温度/℃

蜡的温度/℃

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左右时开始,每个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分析和论证:在图2和图3的方格纸上的纵轴表示温度,温度的数值已经标出;横轴表示时间,请你自己写上。根据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连接,便得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你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海波和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

说明:图像可以用来表示一个物理量(如温度)随另一个物理量(如时间)变化的情况,很只管。所以各门科学都常用它。

评估: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

交流与合作:与同学进行交流。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

写出实验报告。

说明:1、这个方案适合基础较好的学校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

2、实验时,让少数小组观察蜡的熔化过程,多数小组观察海波的熔化过程。实验小组每个同学要有明确分工。专人负责报时间,专人负责观察温度和照顾仪器,专人负责记录等。

3.实验开始前教师要讲解实验的做法和注意事项。除了要将实验目的、如何分组、如何分工、观察什么、记录什么、如何画图像等之外,由于学生没有用过酒精灯,还要特别注意向学生讲清如何点燃、熄灭酒精灯,万一酒精洒在桌上并燃烧起来,如何扑灭。教师要准备几块湿布备用。

4.由于本实验所需时间较长,(最快观察一个过程也要10min),还由于海波凝固过程中会发生过冷现象,建议只观察熔化过程,不观察凝固过程。

方案二:

本方案适应仪器较少、学生学习能力较弱的学校。

准备两套实验仪器,一套观察海波的熔化,另一套观察松香(或蜡)的熔化。两套实验仪器放在讲台两侧。每套仪器都要有一人报时,二人读温度计示数,一人在黑板上记录数据,其他同学在下面观察。

注意:采用此方案,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要有学生参与观察和数据记录。实验结束后,根据记录在坐标纸上(或黑板上)画出海波和松香(或蜡)的熔化区县(温度——时间图像)。利用曲线来讲熔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熔化吸热。

3.关于熔点和凝固点

从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曲线入手(如果本课实验得出的晶体熔化曲线不理想,可向学生讲清楚另外分析一条理想的熔化图像,学生可以接受),得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置于什么叫晶体和非晶体,不必更多地讲述,更不必讲空间点阵结构。只要让学生知道课本上说的那些晶体和非晶体即可。

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图像,可以照课本上那样讲,即告诉学生从实验得到课本图4-9所示的曲线。为了加深学生印象,可让学生讨论“想象议议”的问题,认清课本图4-9甲各线段表示温度怎样变化和物质处于什么状态。而后讲晶体、非晶体凝固的区别和凝固点。教师应明确,图4-9甲不是图4-8所示的海波熔化而又凝固示所得到的图像,而是个相当理想的晶体凝固图像。

查数据表是学生应学会的一种技能,要指导学生认真察看课本上的“几种物质的熔点”表

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晶体和非晶体

【课题】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哪些是晶体,哪些是非晶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晶体和非晶体.
【备注】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