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变力分析教案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发表时间:2021-02-18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变力分析教案。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小编收集并整理了“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变力分析教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3讲变力分析
题一:一块长而平直的木板上放置一物块,两者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从水平位置开始缓慢地抬起木板一端,而保持另一端不动(如图所示),则随倾角α的增大,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变化情况是()
A.不断增大
B.不断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题二:直升机悬停在空中向地面投放装有救灾物资的箱子,如图所示.设投放初速度为零,箱子所受的空气阻力与箱子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且运动过程中箱子始终保持图示姿态.在箱子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箱内物体对箱子底部始终没有压力?
B.箱子刚从飞机上投下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最大?
C.箱子接近地面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比刚投下时大?
D.若下落距离足够长,箱内物体有可能不受底部支持力而“飘起来”
?
题三:粗糙的斜面在水平方向的力F的作用下,与质量为m的物体相对静止一起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如图所示。现缓慢增大力F的大小,物体和斜面始终相对静止,则()
A.物体所受斜面的支持力一定增大
B.物体所受斜面的摩擦力一定增大
C.物体所受斜面的支持力可能减小
D.物体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可能减小

题四:如图,斜面上竖直挡板把一定质量的球挡住而处于静止,现挡板逐渐放平,挡板受到的压力大小将要()
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
C.始终逐渐增大
D.始终逐渐减小

题五:如图a所示,水平面上质量相等的两木块A、B用一轻弹簧相连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拉动木块A,使木块A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b所示。研究从力F刚作用在木块A的瞬间到木块B刚离开地面的瞬间这个过程,并且选定这个过程中木块A的起始位置为坐标原点,则下列图象中可以表示力F和木块A的位移x之间关系的是()
第3讲变力分析
题一:C题二:C?题三:AD题四:B题五:A

精选阅读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力与物体的平衡


第33讲力与物体的平衡经典精讲
主讲教师:孟卫东北京市物理特级教师
开心自测
题一: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B.在任何地方1千克力均为9.8N
C.力学中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
D.按力性质可分为拉力、支持力、压力等
题二:家用吊扇对悬挂点有拉力作用,在正常转动时吊扇对悬挂点的拉力与它不转动时相比()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

题三:S1和S2表示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的两根弹簧,k1>k2;a和b表示质量分别为ma和mb的两个小物块,ma>mb,将弹簧与物块按图所示方式悬挂起来,现要求两根弹簧的总长度最大,则应使()
A.S1在上,a在上B.S1在上,b在上
C.S2在上,a在上D.S2在上,b在上
考点梳理与金题精讲
内容要求说明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力是矢量,力的合成和分解。
2.万有引力定律。重力、重心。
3.形变和弹力、胡克定律。
4.静摩擦、最大静摩擦力。
5.滑动摩擦、滑动摩擦定律。
6.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
7.牛顿第三定律。Ⅱ
Ⅱ不要求知道静摩擦因数
一、力、重力、弹力
1.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受力者必有施力者,脱离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2)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相互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存在(性质力)。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矢量)。
(5)力的种类:
根据性质命名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安培力、洛伦兹力)、核力等;
根据效果命名的有压力、支持力、拉力、下滑力、向心力、恢复力等。
2.关于重力
(1)产生: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G=mg
物体在超重、失重等状态下,重力不变
(3)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力作用点:重心。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5)测量工具:测力计。条件:平衡时。
3.关于弹力
(1)产生: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力图恢复原状而产生。
产生的条件:接触、有弹性形变(挤压、拉伸、扭转)。
判断弹力可用假设法。
(2)作用点:作用在使物体形变的施力物体上。
(3)大小:与形变成正比。由于弹力是被动力,要由主动力及运动状态确定。
弹簧的弹力根据胡克定律确定:F=kx=kΔl。
(4)方向:压力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绳的拉力总是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分析弹力举例
题一:如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①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②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的拉力作用,③弹簧的左端栓一小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④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动。若认为弹簧的质量都为零,以L1、L2、L3、L4依次表示四个弹簧的伸长量,则()
A.L2>L1B.L4>L3C.L1>L3D.L2=L4
判断弹力
题二:关于弹力下面不正确的说法是()
A.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
B.轻绳、轻杆上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总是在绳、杆的直线上
C.两物体相互接触可能有弹力存在
D.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的
4.摩擦力
(1)产生: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处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产生条件:有粗糙接触面、有正压力、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3)方向:总是与接触面相切,总是与相对运动(或趋势)的方向相反。
(4)大小:静摩擦力f0:随运动趋势增大,变化范围0f0≤fmax;
滑动摩擦力f:f=mN——摩擦定律。
摩擦力总是阻力吗?
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是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静摩擦力的判断方法:
(1)假设法假设光滑,然后分析它们会不会发生相对运动(或趋势);
(2)运动状态分析法先分析a,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合力方向,最后确定f0的方向。
受到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静止吗?
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运动吗?

题三:把一重为G的物体用一个水平的推力F=kt(k恒量,t为时间)压在竖直的足够高的平整的墙上,则在t=0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随t的变化关系是下图中的哪一个()

二、物体受力分析
正确分析物体受力,是解题关键,是基本功。
受力分析是指分析性质力。
养成按步骤分析受力的良好习惯。
分析受力的步骤:
1.选对象,先画出重力(场力),有发动机时考虑牵引力——主动力。
2.然后“绕一圈”找接触点,依次分析弹力;
3.再分析摩擦力。
4.检查:是否有施力物体、是否与运动状态相符合。可以用假设法。
注意:
不要“张冠李戴”而画出物体施加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它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不要重复的画出效果力(如合力、分力、向心力、恢复力等)。

题四:画出下列物体的受力示意图。
三、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等大、反向、共线、同物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大、反向、共线、异物、同性、共存
区分的主要标志:同物、异物

题五:人走路时,人和地球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对数有()
A.一对B.二对C.三对D.四对

四、平行四边形定则及图解法
1.矢量与标量
运算法则截然不同。
2.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
①合力与分力——等效替代关系
②力的分解——按力的效果分解
3.求解方法
图解法:通过平行四边形的邻边和对角线长短关系或变化情况,做一些较为复杂的定性分析,从图上就可看出结果,得出结论。
数学方法:相似性的比例关系、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常用图解法分析矢量的变化和求极值
题六:如图所示,在半径为R的光滑半球面上高h处悬挂一定滑轮。重力为G的小球用绕过滑轮的绳子被站在地面上的人拉住.人拉动绳子,在与球面相切的某点缓缓运动到接近顶点的过程中,试分析小球对半球的压力和绳子拉力如何变化。

五、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正交分解法
1.共点力概念:力的作用线交于一点。
2.物体的平衡状态:静止、匀速运动。
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
4.建立坐标系的原则:需分解的力个数尽量要少、需分解的未知力个数尽量少。
5.共点力平衡条件的推论:任何一个力必定与其它力的合力等值、反向、共线。
6.选研究对象的原则
求解外力及整体的加速度时,用整体法;
求解内力时,用隔离法。
六、用极限法分析平衡物体的有关临界问题
临界现象:一种物理现象变化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时、一种物理特性变化为另一种特性时,发生的转折状态。
如物体“刚离开地面”,绳子“刚好断开”,“刚刚开始滑动”,以及以后章节中的“两物体恰好分离”,“恰能通过最高点”。
要抓相应的临界条件。
审题时注意的关键词:“恰好出现”、“刚刚”、“恰能”等等。
极限分析法:恰当地将某个物理量推向极端(“最大”和“最小”、“极左”和“极右”等),再分析计算。

题七:如图,已知细绳AO、BO的最大拉力分别为10N和5N,OC绳足够结实,当物体不断加重时,哪根绳先断?为使绳不被拉断,最大物重为多少?
第33讲力与物体的平衡经典精讲
开心自测题一:C题二:B题三:D
金题精讲题一:D题二:B题三:B题四:略题五:C题六:压力不变拉力逐渐减小
题七:OB先断,最大物重0.5kg。

高考物理第一轮摩擦力专题考点复习教案


20xx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学案:
第一章《力物体的平衡》专题二摩擦力(人教版)
【考点透析】
一本专题考点: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二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1.摩擦力的产生
相互接触又相互挤压的物体之间若相对滑动则产生滑动摩擦力;若存在相对滑动的趋势则产生静摩擦力。
注意:(1)无论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都起着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作用,但应注意是阻碍相对滑动,并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无论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都即可以充当动力,又可以充当阻力(请读者自己针对这四种情况各举一例);(2)我们通常所说物体运动与否一般是以地为参照物的,所以不能绝对的说静止的物体受到的就是静摩擦力,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就是滑动摩擦力;(3)由于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规律不同,分析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应首先明确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和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即A受B的摩擦力和A相对B滑动的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它的判断方法有如下几种:
(1)直接根据相对滑动的趋势判断。一般采用“假设光滑法”,即先假设接触面光滑,不存在摩擦力,分析物体将会发生怎样的相对运动,从而判断相对滑动趋势的方向。
(2)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通过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关键是先搞清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合外力,然后做受力分析确定摩擦力方向。如图1-7滑块随水平转台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需要指向圆心的向心力,受力分析知,这个力只能由静摩擦力提供,由此得到静摩擦力的方向。当物体处在平衡态时则可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判断。
(3)通过牛顿第三定律判断。
(4)如果物体处于平衡态,可以根据力的平衡(各个方向的合外力为零)判断。
3.摩擦力的大小
如果是滑动摩擦力,可直接由摩擦力定律计算,即f=μN,注意其中N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如是静摩擦力,则不能用摩擦力定律计算,而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运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在弹力相同的情况下,两个物体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一般大于滑动摩擦力,但在有的计算中往往认为近似相等。
【例题精析】
例题1如图1-8,物体被皮带向上传送,皮带的速度为V1=5m/s,物体的速度为V2=3m/s,下列有关物体和皮带所受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摩擦力方向向下
B.物体所受摩擦力方向向上
C.皮带所受摩擦力方向向下
D.皮带所受摩擦力方向向上
解析:本题要考查的是对滑动摩擦力方向的认识,因为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是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而现在所指的相对性是针对某一摩擦力的施力者和受力者而言。在本例中,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施力者是皮带,虽然物体向上运动,但这个向上运动是相对地面的,而地面对物体是没有摩擦力的,因为它们之间并不接触。由于物体相对皮带是向下运动的,它受到皮带的摩擦力当然方向是向上的,。确答案是BC。
例题2下列关于摩擦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B.静摩擦力既能做正功,又能做负功
C.滑动摩擦力只能做运动物体的阻力
D.物体静止时一定受到静摩擦力作用
解析:本题重在考察对摩擦力概念的辨析。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这里的“相对”是对与其相接触的存在摩擦的物体而言,而物体的运动在中学阶段一般是指相对地球的,所以二者的方向不总是相同的。故A错。静摩擦力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所以可能做正功,也可能做负功。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能和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你能举例码?),这时它是动力,注意滑动摩擦力是和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跟物体的运动方向没有必然联系。故C错。静摩擦力产生在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时,虽然这时的物体处于相对静止,但不是等同于静止(通常说的静止是以地面为参照物)。故D错。所以正确选B。
【能力提升】
Ⅰ.知识与技能
1.关于摩擦力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力的大小随正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B.两个物体之间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有摩擦力不一定有弹力
C.摩擦力一定与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或者与速度方向相同,或者与速度方向相反
D.两个物体间的正压力减小时,静摩擦力可能反而增大
2.如图1-9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叠放着物体A和B,A和B间的接触面也是粗糙的,如果将水平拉力F施于A,而A、B仍保持静止,,则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物体A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
②物体A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零
③物体A与B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
④物体A与B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零
A.①②③B.②④C.①④D.②③④
3.由摩擦力定律可推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动摩擦因数μ与摩擦力f成正比,f越大,μ越大
B.动摩擦因数μ与正压力N成反比,N越大,μ越小
C.μ与f成正比,与N成反比
D.μ的大小由两物体接触面的情况及其材料决定
4.置于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作用力F而保持静止,如图1-10所示。今在大小不变的条件下将作用力F沿逆时针方向缓缓转过180°,则在此过程中物体对地面的正压力N和地面给物体的摩擦力f的变化是
A.N先变小后变大,f不变
B.N不变,f先变小后变大
C.N、f都是先变大后变小
D.N、f都是先变小后变大
5.汽车的发动机通过变速器与后轮相连,当汽车由静止开始向前开动时,前轮和后轮所受的摩擦力的方向
A.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都向后
B.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都向前
C.前轮受到摩擦力向前,后轮向后
D.前轮受到摩擦力向后,后轮向前
Ⅱ.能力与素质
6.A、B、C为三个质量相同的木块,叠放于水平桌面上。水平恒力F作用于木块B,三木块以共同速度v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1-11所示,则在运动过程中
A.B作用于A的静摩擦力为F/2
B.B作用于A的静摩擦力为F/3
C.B作用于C的静摩擦力为2F/3
D.B作用于C的静摩擦力为F
7.如图1-12所示,甲、乙、丙三个物体,质量相同,与地面摩擦因数相同,受到三个大小相同的作用力F,它们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关系是
A.三者相同B.乙最大
C.丙最大D.已知条件不够,无法判断谁最大
8.如图1-13所示,物体A置于倾角为θ的斜面体B上,A与B、B与水平地面间接触面均粗糙。现对物体A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F≠0)后,A、B都保持静止不动,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A、B之间,B与水平地面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B.B对A的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地面对B的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水平向右
C.B对A的摩擦力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或沿斜面向下,地面对B的摩擦力方向可能向左也可能向右
D.B对A的摩擦力可能为零也可能不为零,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也可能沿斜面向下;地面对B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且方向只能是水平向左
9.在倾角为30o的斜面上,有一重为10N的物块,被平行于斜面大小为8N的恒力推着沿斜面匀速上行,如图1-14所示。在突然撤去力F的瞬间,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

专题二1.D2.C3.D4.D5.D6.D7.D8.D9.3N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电学


第30讲电学选择题20xx新题赏析

题一:(全国新课标)如图,一半径为R的圆盘上均匀分布着电荷量为Q的电荷,在垂直于圆盘且过圆心c的轴线上有a、b、d三个点,a和b、b和c、c和d间的距离均为R,在a点处有一电荷量为q的固定点电荷。已知b点处的场强为零,则d点处场强的大小为(k为静电力常量)()
A.B.C.D.

题二:(广东)如图,两个初速度大小相同的同种离子a和b,从O点沿垂直磁场方向进入匀强磁场,最后打到屏P上。不计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a、b均带正电
B.a在磁场中飞行的时间比b的短
C.a在磁场中飞行的路程比b的短
D.a在P上的落点与O点的距离比b的近

题三:(全国新课标)如图,半径为R的圆是一圆柱形匀强磁场区域的横截面(纸面),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一电荷量为q(q0),质量为m的粒子沿平行于直径ab的方向射入磁场区域,射入点与ab的距离为R/2。已知粒子射出磁场与射入磁场时运动方向间的夹角为600,则粒子的速率为(不计重力)()
A.qBR/2mB.qBR/mC.3qBR/2mD.2qBR/m

题四:(全国新课标)如图,在水平面(纸面)内有三根相同的均匀金属棒ab、ac和MN。其中ab、ac在a点接触,构成“V”字型导轨。空间存在垂直于纸面的均匀磁场。用力使MN向右匀速运动,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运动中MN始终与bac的平分线垂直且和导轨保持良好接触。下列关于回路中电流i与时间t的关系图线,可能正确的是()

题五:(四川)如图所示,边长为L、不可形变的正方形导体框内有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其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为B=kt(常量k>0)。回路中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R0,滑片P位于滑动变阻器中央,定值电阻R1=R0、R2=R0/2。闭合开关S,电压表的示数为U,不考虑虚线MN右侧导体的感应电动势。则()
A.R2两端的电压为U/7
B.电容器的a极板带正电
C.滑动变阻器R的热功率为电阻R2的5倍
D.正方形导线框中的感应电动势为kL2
题六:(福建)在国际单位制(简称SI)中,力学和电学的基本单位有:m(米)、kg(千克)、s(秒)、A(安培)。导出单位V(伏特)用上述基本单位可表示为()
A.m2kgs-4A-1B.m2kgs-3A-1C.m2kgs-2A-1D.m2kgs-1A-1

第30讲电学选择题20xx新题赏析
题一:B题二:AD题三:B题四:A题五:AC题六:B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热学


第26讲热学
主讲教师:孟卫东北京市物理特级教师
开心自测
题一:如图所示,两个接触面平滑的铅柱压紧后悬挂起来,下面的铅柱不脱落,主要原因是()
A.铅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
B.铅柱受到大气压力作用
C.铅柱间存在万有引力作用
D.铅柱间存在分子引力作用

题二:图为某种椅子与其升降部分的结构示意图,M、N两筒间密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M可沿N的内壁上下滑动,设筒内气体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在M向下滑动的过程中()
A.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
B.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小
C.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增大
D.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小

题三:如题图所示,一淙用的“永动机”转轮由5根轻杆和转轴构成,轻杆的末端装有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叶片,轻推转轮后,进入热水的叶片因伸展面“划水”,推动转轮转动。离开热水后,叶片形状迅速恢复,转轮因此能较长时间转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转轮依靠自身惯性转动,不需要消耗外界能量
B.转轮转动所需能量来自形状记忆合金自身
C.转动的叶片不断搅动热水,水温升高
D.叶片在热水中吸收的热量一定大于在空气中释放的热量

考点梳理与金题精讲
内容要求说明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阿伏伽德罗常数。分子的热运动、布朗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分子热运动的动能。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势能、物体内能
3.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热量、能量守恒定律
4.热力学第一定律
5.热力学第二定律
6.永动机不可能
7.绝对零度不可达到
8.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
9.气体的状态和状态参量、热力学温度
10.气体的体积、温度、压强之间的关系
11.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12.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Ⅰ

分子运动的统计平均规律
研究跟分子运动有关的热现象,不可能也不必要去追随每一个分子,只能根据分子集体的运动特性去确定分子运动的规律及其所反映的宏观性质,采用的是统计平均方法。比如:布朗运动的产生原因、温度的含义等,都需要从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统计平均意义上去解释和理解。

一、分子动理论基础
三个要点: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分子的运动:永不停息、无规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更剧烈。
3.分子之间有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分子——组成物质的、具有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原子、离子、分子等。
分子模型:分子球、立方体等——用于估算。
固体和液体——分子紧密排列,空隙不计。
气体——立方体。分子间距很大,游离状的,能充满整个容器。所以认为每个分子在正立方体空间范围活动,分子在这个正立方体的中心。
分子大小的测量方法
①电子显微镜观测——扫面隧道显微镜等
②实验用单分子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
V——一滴油的体积
S——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的面积
分子直径的数量级:10-10m
一般分子质量数量级:10-26Kg
分子间有间隙。酒精和水混合总体积减小。

(3)阿伏伽德罗常数
NA=6.02×1023个/mol
反映1mol的任何物质中含有的微粒数(包括原子数、分子数、离子数等)相同。
粗略计算可用NA=6×1023个/mol。
阿伏伽德罗常数是联系微观量与宏观量的桥梁。
微观量:分子体积(或直径)、分子质量、分子间距、分子的数密度等。
宏观量:摩尔体积、摩尔质量、物体体积、物质密度等。

题一:将1cm3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200cm3的油酸酒精溶液。已知1cm3溶液有50滴油酸,将一滴油酸溶液滴到水面上,酒精溶于水,油酸形成一单分子层,其面积为0.2m2。由此可知油酸分子的直径大约为多少?
二、分子的热运动
两个实验事实:
1、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直接结果,证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还说明分子
间有空隙。
2、布朗运动

在显微镜下,每隔30s把观察到的微粒的位置记录下来得到下图:
布朗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它是液体分子运动的间接反映。
布朗运动特点:温度越高,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
布朗运动与扩散现象都发现温度越高,现象越剧烈,说明了分子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由于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越剧烈,所以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也叫热运动。
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

题二:关于布朗运动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记录的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情况
B.图中记录的是微粒做布朗运动的轨迹
C.实验中可以看到,微粒越大,布朗运动越明显
D.实验中可以看到,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

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1.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2.f引﹑f斥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f斥减小得快。
(1)当r=r0时,f引=f斥,f合=0
(2)压缩rr0时,r↓→f引f斥f合为斥力(斥力增得快)
(3)拉伸rr0时,r→f引f斥f合为引力(斥力减得快)
(4)r10r0时,f合很小,可不计
f—r关系图线
分子的平衡位置:
r0的数量级:10-10m
当r=10r0时,分子力f≈0,不计分子力。

内能、热和功
1.分子的动能
概念1:分子由于做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叫分子动能。
分子动能由分子的m、v决定。
物体中分子热运动的速率大小不一,所以各个
分子的动能也有大有小。
概念2: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
——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即
分子的平均动能是个统计量。
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剧→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加
规律1: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
注意:温度不是分子平均速率的标志,而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理解:
1.同一间教室内,一瓶20℃氧气与一瓶20℃氢气,哪瓶气体的分子平均动能大?它们的分子平均速率一样大吗?
2.一瓶20℃氧气与一瓶25℃氢气,哪瓶气体的分子平均动能大?

2.分子势能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可类比弹性势能)
分子势能ep与分子间距r有关。
分子势能ep的大小跟物体的体积V有关。
ep、V的具体关系需从具体问题分析。
3.物体的内能
(1)概念:
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称为物体的内能。
根据内能的概念思考:
哪些物体具有内能?静止的?运动的?高温的?低温的?
有没有哪一个物体没有内能?
(2)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3)物体的内能由宏观上的温度、体积、物质的量决定。

4、改变内能的方式
做功:其他形式的能内能;
热传递:内能的相互转化(方向性)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单一的做功过程:ΔE=W
单一的热传递过程:ΔE=Q
既有做功又有热传递的过程:ΔE=W+Q

5、热力学第一定律:
外界对物体所做的功W加上物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Q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量ΔE。ΔE=W+Q
ΔE0:物体内能增加;ΔE0:物体内能减少。
W0:外界对物体做功;W0:物体对外做功。
Q0:物体从外界吸热;Q0:物体向外界放热。

6、能量守恒定律
在自然界发生的一切过程中,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给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是不变的。
第一类永动机(不需要任何能量的机器)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第一类永动机违反能量守恒定律。
绝对零度不可达到——热力学第三定律

7、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在一切热力学过程中能量必须守恒。但是,满足能量守恒的过程是否都能实现呢?
(1)自然过程的方向性:
①气体的扩散具有方向性②热传导具有方向性③功变热具有方向性
要实现反向的过程,必须借助外界的帮助。这个过程必然会造成其他的影响或变化。

自然过程的“方向性”
热传导的方向性:热量会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
反向的过程有没有例子?热传导的过程是有方向性的。
要实现反向的过程,必须得到外界的帮助。这个过程必然会造成其他的影响或变化。
高温物体的内能低温物体的内能
其他表述:
热机的效率不可能达到100%;第二类永动机(热变功)是不可能制成的。
热机——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第二类永动机:从单一的热源吸热,然后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的变化的热机。第二类永动机虽然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但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五、气体
内容要求说明
1.气体的状态和状态参量;热力学温度
2.气体的体积、温度、压强之间的关系
3.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Ⅰ

1、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的关系
(1)气体的状态参量:pVT
①体积V——描述气体几何特性的物理量。
由于气体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每一部分气体都要充满所能给予它的整个空间。
②温度T——描述气体热学特征的物理量。
微观含义: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T=t+273
③压强p——描述气体力学特性的宏观参量。

气体的压强
(1)压强是描述气体力学特性的宏观参量。
(2)气体压强的产生——大量分子频繁地碰撞器壁而产生了气体的压强。
(3)气体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做气体的压强。用符号p表示。即p=F/S
(4)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的碰撞作用,形成了对器壁的压力。气体压强大小跟温度及分子的数密度有关。
一定质量的气体:
①温度一定时,体积越小压强越大;
②体积一定时,温度越高压强越大;
③压强一定时,温度越高体积越大。
可参考公式:
注意结合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气体相关问题。

题三:对于一定量的气体,下列四个论述中正确的是()
A.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必变大
B.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可以不变
C.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小
D.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大

第26讲热学
开心自测题一:D题二:A题三:D
金题精讲题一:5×10-10m题二:D题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