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四教案
发表时间:2021-02-08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章末复习学案(人教版选修3)。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高中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章末复习学案(人教版选修3)”,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章末复习学案(人教版选修3)
1.初步学会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设计。2.了解旅游与景区规划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会分析旅游开发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旅游环境保护的措施。
专题一 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
1.游览价值
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首先体现在资源的质量上,即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其次要考虑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有些旅游资源虽有一定的质量,但如果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只是个孤独的景点,无法与其他景点共同构成景观群,这样的资源游览价值也不大。第三,还要考虑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如果所要开发的资源在景观特征上雷同于邻近的景点,甚至在质量上还略逊一筹,其游览价值便会大大下降。
2.市场距离
旅游地的旅游经济价值大小,有时并不一定与其游览价值成正比,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与旅游消费市场——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
3.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
旅游资源所处的交通位置的优越性直接影响其开发价值。如果旅游资源的交通位置闭塞,进出不畅,既增加旅游者的心理顾虑,又使来往路程耗时过多,前往旅游的人就少。
4.地区接待能力
现代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事业,涉及到食、宿、行、购、游、娱等许多方面。因此除旅游资源本身的开发外,还要建设旅游活动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5.旅游的环境承载量
旅游的环境承载量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容纳能力。
专题专练1 旅游度假村在旅游规划时应该布局在()
A.大城市周围,便于人们与大城市联系
B.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
C.海滨地区的沙地上,便于人们观赏大海
D.土壤肥沃、经济发达的地区
专题二 旅游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旅游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既包括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又包括对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旅游开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首先是污染,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噪声污染等。其次是对生物的危害。第三是开发建设和游人对地表环境、自然资源的破坏,如旅游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板结、滑坡、雪崩,损害天然洞穴、海岸等。第四是对视觉效果的破坏。
旅游开发对社会环境的破坏首先是对传统文化的破坏;其次是对文物古迹的破坏;再次是旅游热点地区过度城市化造成的一系列城市问题,如城市景观破坏、建筑物过于密集、交通拥挤等。
专题专练2 “火把节”无节制地发展壮大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A.大气污染B.森林破坏
C.水土流失D.固体废弃物污染
每年的农历五月“端午节”,珠江三角洲各地都进行龙舟竞渡,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商人前来观光,进行文化交流以及从事商业贸易等活动。据此回答1~2题。
1.龙舟节在珠江三角洲延续了2000多年,其自然原因主要是()
A.光热充足,降水丰富B.基塘、湖泊众多
C.地势低平,河网密布D.河流无明显的枯水期
2.要想使龙舟节更好的延续和发展,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建立环境立法和相关保护政策
B.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
C.加大开发力度,多建些娱乐场所
D.提供“绿色”旅游
著名的“春城”昆明市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基于这个气候特点,昆明市提出了建设湖滨生态城市的发展战略,但是滇池水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实施这一战略的障碍。据此回答3~5题。
3.昆明气候四季如春的决定性因素是()
A.西南季风的持续影响
B.临近滇池和森林植被覆盖率高
C.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
D.比较低的纬度位置和比较高的海拔高度
4.滇池被誉为“高原明珠”,其海拔高度在()
A.800~1000米B.1800~2000米C.2800~3000米D.3800~4000米
5.昆明市实施建设湖滨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对策之一是()
A.填埋严重污染的滇池水域,借此拓展城市新区
B.全面实施滇池截污工程和生态恢复工程
C.环湖大规模建设滨水型城市新区
D.把昆明市耗水量大的工业企业迁至滇池湖畔
6.2004~2008年北京市每年都有奥运旅游主题活动,2005年的主题为“感受中华美文化”;2006年的主题为“体验奥运新场馆”;2007年的主题为“欢聚在奥运公园”;2008年的主题为“世界相聚在北京”。对奥运旅游带来的影响,理解不正确的是()
A.缩短旅游市场距离
B.优化旅游产品结构
C.提高旅游设施与管理水平
D.促进旅游标识规范化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山在全国的位置图
材料二 黄山雄踞于安徽南部,南北约40千米,东西约30千米,风景区方圆154平方千米,号称五百里黄山。黄山风景区被誉为国之瑰宝、世界奇观,已成为中华民族壮丽山河的象征。黄山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恒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眉之秀丽于一体,尤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天下,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亦是世界级的旅游胜地。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受世界保护的人类自然遗产目录,2000年被评为AAAA级旅游区,已成为全人类的瑰宝。其八大景区:北海景区、梦幻景区、云谷景区、松谷景区、白云景区、玉屏景区、温泉景区、西海景区,风景优美,令游人回味无穷。
材料三 黄山上无较为宽敞的平地,生活设施较少,环境承载量较小,生活用品多靠人力从山下挑上来。每逢旅游旺季,众多游客涌到山上,食宿不便。这既容易对风景产生破坏,又影响游客旅游目的的实现。
(1)黄山成为首批国家重点名胜区的原因是什么?
(2)简述黄山“四绝”中怪石、云海的观赏方法。
(3)简述制约黄山旅游业发展的因素。
(4)旅客在黄山旅游时易产生哪些环境问题?
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B两图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
(2)A、B两图表明一个地区的接待能力应与____________相适应。
(3)为提高设施利用效率,常利用增加旅游项目和采取季节差价等手段,其结果如图C、D。C图增加旅游项目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图采取季节差价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针对B图存在的问题,你认为应采取什么办法解决?
【zHe135.CoM 零思考方案网】
答案
专题专练
1.B [旅游度假村是旅游、度假、疗养的地方,应该选择在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而不是靠近大城市或海滨地区。]
2.B [火把是用幼松干制成的,大量砍伐幼松,使植被遭到破坏,使生态系统失衡,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课时作业
1.C 2.C
3.D [昆明四季如春,一是由于纬度较低,全年太阳辐射都比较强;二是由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较高。]
4.B [滇池位于云贵高原西部,该高原西高东低,海拔由2000米降低为1000米,故答案是B。]
5.B [本题比较简单,可以很容易找出正确答案。]
6.A [本题考查旅游景区规划的目的,通过对每年的旅游主题进行规划设计,可以达到提高旅游产品的品位,旅游设施和管理水平,促进旅游标识规范化的作用。]
7.(1)有独特的“四绝”,高质量的旅游资源,附近有歙县、屯溪、九华山等景区,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较好。
(2)观赏“怪石”须注意观赏位置和角度;观赏“云海”须选择合适的观赏时机。
(3)地方经济欠发达 景区地形陡,游览不便,黄山上无较为宽敞的平地,生活设施较少,地区接待能力小,环境承载量较小。
(4)环境问题: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对背景环境的破坏;对文物古迹的破坏;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8.(1)A图反映了旅游接待规模过大,旅游者的需求大都可以满足,但会因投资过大、利用率过低造成大的经济损失;B图反映了旅游接待规模较小,常因无法满足旅游者需求而导致无法接待,造成经济损失。
(2)旅游市场需求
(3)可吸引更多游人来旅游以降低使用率的损失 可在淡季通过价格调节来吸引游人以降低使用率的损失,同时在旺季也可通过价格调节减少无法接待的损失
(4)一是提高旅游接待能力;二是采取季节差价手段进行调节。
解析 本题要求通过读图,分析旅游接待规模和旅游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要注意二者相协调。
相关推荐
第四章旅游与区域发展(相关素材)
第四章旅游与区域发展(相关素材)
在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把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确立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被誉为“朝阳产业”。《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围绕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和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和休闲娱乐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推进,中国旅游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必将对旅游需求增长发挥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城乡居民收入将稳定增长,到2020年人均GDP将达3500美元左右甚至更多,这将进入世界旅游界公认的旅游业爆发性增长阶段;国家扩大内需的经济发展方略和加快推动服务业的发展,将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创造新的机遇;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将为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市场和世界舞台更好地发挥作用,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中国政通人和,社会安定,将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随着对现行休假制度的完善和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将形成巨大的国内旅游消费市场。尽管当前面临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但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没有发生逆转,我国旅游业发展仍属于上升期。基于以上分析,中国旅游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呈现一系列鲜明的特征:
(一)旅游市场持续增长
在保持国际旅游竞争力的同时,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将步入快速发展时期。中国旅游市场将从以入境旅游为主导、国内旅游为基础,发展到国内、入境、出境三大旅游市场共同发展。到2015年,我国入境过夜旅游者将达到1亿人次,国内旅游将达到28亿人次,人均出游2次,出境旅游将达到1亿人次,三大市场游客总量达30亿人次,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接待国、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
(二)旅游消费多元化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传统的观光旅游持续增长的同时,休闲度假旅游将快速发展。与现代生活方式紧密相关的旅游新业态将大量涌现。城乡居民出游的选择将更趋多样,旅游产品的供应将更加丰富和充裕。
(三)旅游促进更大需求
旅游发展对基础设施和相关设施的需求将明显增长,对相关行业的依托和促进作用也更为明显。初步预测,到2015年,我国乘坐飞机的乘客将达到4.5亿人次左右,需要新增飞机约1800架、新增航班约630万架次;乘坐铁路的游客将达25亿人次左右,需新增客运车辆约5万辆;全国将新增私家车约4000万辆;将新增客运船舶约1万艘;将新增各类住宿设施约20万家。
第四章旅游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
第四章旅游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旅游业被称为“朝阳产业”的原因是()
A.在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出现
B.能满足人们精神消费的需求
C.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D.旅游业正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2、下列将发展国际旅游创汇主要来源的发展中国家是()
A.西班牙B.瑞士
C.奥地利D.泰国
3、我国在2003年旅游外汇收入大幅度下降的原因是()
A.“非典”疫情的影响B.我国对出入关政策的调整
C.我国产业结构的宏观调控D.旅游资源质量有所下降
1999年9月,中国国务院决定,将春节、五一、十一(国庆日)三个假期延长为7天,据此回答4-5题。
4、设立三个长假对旅游产生的作用是()
A.增强了人们外出旅游的欲望B.人们的经济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
C.人们有了休闲娱乐的时间D.供人们购买的商品货物齐全
5、设立三个长假对经济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A.增加消费,回笼货币B.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C.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D.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6、关于旅游活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古代旅游由于交通不便,因此每次出游一般时间较长
B.发展国内旅游业可增加国家的外汇收入
C.旅游业基本是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行业
D.旅游业既可带动其他部门的发展,又可扩大科技、文化交流
7、旅游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原因是()
①旅游业是一个物质生产部门②旅游业能为相关部门提供广阔的市场需求③物质生产部门是旅游业的基础④旅游业能提高人口就业率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8、旅游业能促进区域发展的原因是()
A.能直接带动矿产资源的开发
B.旅游业具有关联带动作用
C.是“一业依百业”“一业带百业”的行业
D.旅游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9、旅游业的特征是()
①劳动密集型②综合性强③关联性强④区域性显著
A.①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0、发达国家旅游业每增加3万美元收入,可增加直接就业机会()
A.1个B.2.5个
C.2个D.5个
11、北京的“胡同游”吸引了大批外国旅游者,能够起到的作用是()
A.提供大量就业机会B.促进国民素质提高
C.提高我国人民生活质量D.促进文化交流
12、云南省发展文化特色旅游的有利条件是()
A.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B.独特的石林景观
C.民族风情D.边疆省份
13、“五一”“十一”假期已成为我国国内旅游的黄金周。某些景区面对急剧增多的游客,做出了限制游人人数的规定。其主要目的是()
①保护景区环境②限制到达当地的游客数量③控制当地的交通流量④保障旅游质量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14、发展旅游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
A.保护旅游区的地理环境
B.注意交通安全
C.注意保持体力
D.注重人文景观的建设
15、旅游能促进社会文化繁荣,主要表现在()
①提供大量就业机会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③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④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二、综合题。
16、读A、B、C、D四国某年有关旅游业的资料表,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
国际旅游收入/亿美元
出品总额/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亿美元
国际旅游就业人口/万人
就业总人数/万人
A
150
300
1500
75
1500
B
120
400
1000
50
1000
C
200
100
5000
300
15000
D
80
320
1000
95
950
(1)从表中可以看出,国际旅游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最高的是______国,达_______%。反映出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_______的发展。
(2)国际旅游收入占出口总额比重最高的是_______国。反映出发展进口旅游能够增加国家的_______收入。
(3)国际旅游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口最高的是_______国。反映出发展旅游业能够扩大_______。
(4)在国际旅游就业人口中,人均旅游收入最高的国家是_______国。
(5)现代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事业,它涉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许多方面。
(6)由此可知,旅游业的重要作用之一是促进_______,并使之成为一些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
17、阅读下面2003年10月6日人民日报一段文章摘录,题目是《郑州:农业观光情趣浓》,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十一”黄金周期间,郑州市民兴起“农业观光游”,他们走出市区,来到市郊各农业观光景点,买农产品,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尽情享受浓浓的乡村情趣。
在郑州市郊,有各式各样的农业生态精品旅游点,如金水区现代农业示范园、二七区凤凰岛休闲观光园等。这些景点在休闲、娱乐、消费的基础上,把区域文化、民俗风情、现代技术融入其中,游客能看到组培苗木生产过程、高档果品保鲜设施展示等。
(1)农业观光旅游属于_______旅游的一种,它既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又不破坏环境,还为当地创造了_______价值。其特点是把_______、_______、_______融入旅游中,既有田园风光,又有现代气息。
(2)在旅游过程中游客可学到哪些知识?
(3)旅游者大量涌入会给当地带来什么影响?
(4)该旅游形式的开发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D3、A4、C5、A
6、D7、B8、B9、C10、A
11、D12、C13、C14、A15、C
二、综合题。
16、(1)B12国民经济
(2)A外汇
(3)D就业
(4)B
(5)酒店餐饮交通运输建筑商品交易金融
(6)经济发展
17、(1)生态经济区域文化民俗风情现代技术
(2)苗木生产、高档果品保鲜。
(3)致使交通、商店、公共娱乐场所变得拥挤不堪,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同时,随着游客的增多,经济收益也将会增加。
(4)各地应因地制宜,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旅游和其他特色产业,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章末复习学案(人教版选修3)
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章末复习学案(人教版选修3)
1.掌握旅游的发展进程及现代旅游的特点。2.掌握现代旅游六要素在旅游活动中的地位。3.学会分析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专题一 旅游业促进社会进步
作用表现原因
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文明程度旅游业带来了不同地区之间的货币流、商品流、科技流、信息流和人才流,对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旅游地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程度旅游业具有涉外性,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而旅游业的发展又可以推动对外开放
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旅游业可以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旅游业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社会福利水平,而且促进了社会进步旅游业属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行业,具有劳动力需求量大、技术限制性小、人员培训期短等特点
促进社区建设,改善生活环境为适应旅游业发展,旅游接待地区的基础设施会得以改善,生活服务设施和其他方便旅游者的设施也会有所增加,旅游环境会不断美化,从而可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方便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推动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通过旅游活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以及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们直接交往,有助于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和信任,并对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产生积极影响。我国加强海外旅游业的发展,还有助于推动祖国统一大业旅游活动是异地性的物质文化生活。旅游业具有涉外性特点,是一种跨国界、跨地区的广泛的社会交往活动
专题专练1 青藏铁路通车标志着西藏旅游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目前已经开通了北京、广州、上海、兰州、重庆至拉萨五条铁路客运线。根据所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材料一 图1反映了西藏1980~2005年国内旅游者数量和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材料二 图2反映了入藏游客量变化的季节性特征。
图1
图2
(1)下列对西藏地区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A.太阳紫外线辐射强,日温差大
B.北部降水丰富,强风雪天气多
C.水力资源、地热资源丰富
D.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
E.气温年较差大
F.高原湖泊多
G.空气稀薄缺氧
(2)西藏1980~2005年的国内旅游者人次数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入藏游客量的年内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青藏铁路通车对西藏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专题二 旅游与环境的关系
良好的环境对旅游的产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旅游和环境之间存在着三种关系:
1.独立关系:旅游和环境保护各自发展,互相没有接触和干扰,保持独立,这种情况一般不会维持太长时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对环境将会产生深刻影响。
2.共生关系:旅游与环境保护相互支持,彼此受益。从环境保护学家的观点来看,环境特征和条件保存得越接近原生状态越好。与此同时,良好的环境给旅游者提供了游览内容。但是,世界上能达到这种关系的地方不多。
3.冲突关系:当旅游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时,旅游与环境就发生冲突。在某些情况下,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会刺激和促进旅游目的地采取措施,以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但常常是当人们意识到要保护环境时,损害已经到了难以挽救的程度。
专题专练2 阅读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大陆居民赴台游人次达150万,首超日本居冠。而随着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的开放,台湾将迎来旅游业的“黄金十年”。
材料二 大陆居民赴台游为台湾旅游业带来巨大商机。截至2011年5月,赴台观光的大陆居民已达到336万人,创造新台币1958亿的收入。
(1)相对大陆地区而言,台湾地区旅游业发展较为成熟,试阐述台湾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
(2)台湾地区对大陆开放旅游市场,对台湾地区的有利影响有哪些?
1.据中央电视台报道,阳朔农村老太太徐秀珍,年近60岁,会说英、德、法等近10种外语,被外国游客亲切地称为“月亮妈妈”。此事反映出旅游活动的作用是()
A.满足人类需求
B.增加国家的外汇收入
C.旅游业带动农业的发展
D.扩大交流
阅读材料和图,完成2~3题。
材料 旅游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前景最广阔的新兴产业。西藏旅游资源所蕴涵的新奇感、神秘感、粗犷感和原始感,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这是西藏打造世界级精品旅游地的优势所在。
2.在现代旅游中,就目的性来讲,占绝对优势的是()
A.探亲访友B.娱乐、消遣C.科学研究D.调研采风
3.西藏打造世界级精品旅游地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①气候高寒缺氧 ②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低 ③离经济发达地区较远 ④旅游环境的承载量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当前最热门的旅游为“乡村游”,关于乡村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背景环境无影响
B.对文物古迹的破坏严重
C.加速农村经济发展
D.不属于生态旅游
5.下列旅游形式主要由新加坡推出的是()
A.地震模拟旅游B.保健旅游C.怀旧旅游D.“中药之旅”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泸沽湖像一颗熠熠生辉的绿宝石,镶嵌在云南省丽江地区的万山丛中。是丽江玉龙雪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专家誉为“中国西南的一片净土”“高品位世界级的旅游资源”。
早在2000多年前,摩梭人就在湖边聚居生活,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服饰和生活习惯,居住在建筑风格独特的木楞房子中。古代摩梭人信奉“女神教”。后来,又接受由西藏传入的佛教,此外,还信仰本民族的“达巴教”。长期以来,这里素有“女儿国”之美称。以母系家庭以及阿夏婚姻(即走婚)为主要特征的摩梭风情,是现代社会罕见的原始母系社会婚姻形态的“活化石”。优美的自然风景、独特的人文风情构成了泸沽湖地区的“情、水、山”为主题的旅游特色,磁铁般吸引着国内外游客。1989年泸沽湖景区旅游人数为6120人,到1991年猛增至10万人左右,目前每年的游客已超过20万人,2011年将超过35万人。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人数的逐年增加,威胁环境的各种因素也随之而来,再加上环境保护措施相对滞后,当地民众和游客的环保意识淡薄,旅游污水、旅游垃圾和一些新建的旅游设施对原有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破坏。
由于地域偏僻和交通不便,故摩梭人文化保存完好,并具有较高的人文科研价值。但随着旅游业的开发,摩梭人的文化将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同时传统的耕作型的自然经济结构也在逐渐向旅游服务型转变。
(1)泸沽湖地区旅游人数的增加体现了现代旅游的哪些特征?
(2)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带来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3)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当地文化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4)为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专题专练
1.(1)ACDFG
(2)逐年增长,增长速度加快 集中在4~9月(或夏季或夏半年或夏秋季)
(3)①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或推动旅游产品开发或创建西藏旅游新形象);②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③有利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或投资环境);④有利于加强西藏与其它各省区旅游客源地的联系;⑤有利于改善交通条件;⑥有利于同其他区域建立经济联系;⑦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以及运用相关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1)西藏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湖泊多,且多为咸水湖;位于板块交界处和阶梯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2)可结合图表进行分析。(3)青藏铁路通车使西藏与内地联系更加方便,有利于发挥西藏的优势并加强与内地的联系。
2.(1)台湾海岛风光、山地风光、热带亚热带风光秀美,民风民俗独特,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经济较为发达,旅游基础设施完备,具有较强的地区接待能力;交通比较便利;旅游景区多,旅游线路可选择性强,环境承载量较大(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扩大了台湾地区的旅游客源市场;提高了该地区的旅游收入,增加了就业机会,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促进了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文化交流。
课时作业
1.D
2.B 3.C [第2题,古代旅游一般是事务性出游,而现代旅游以娱乐、消遣为主要目的的占绝对优势。第3题,西藏位于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高寒缺氧,自然条件不适合人的活动。西藏离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距离较远,也限制了旅游业的发展。]
4.C [本题主要考查“乡村游”的概况,这是一种新兴旅游,主要是进行农村生活、生产景观的旅游,对象虽然不是文物古迹,也会带来一些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但整体上属于生态旅游的一部分,具备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5.D [美国推出地震模拟旅游;泰国推出保健旅游;西方一些国家推出怀旧旅游;新加坡推出“中药之旅”。]
6.(1)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2)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一方面有利于各个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另一方面对当地文化起同化作用,可能对本民族文化造成冲击,从而不利于摩梭风情的保护和保存。 (4)政策扶持,加强宣传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规模,环境整治。
解析 泸沽湖地区离人口密集区远,旅游人数大幅增加,体现了旅游的大众化和空间的扩大化特征。该地区风景独特,走婚更独具文化特色,有很强的吸引力。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各民族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会对其独特的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复习学案)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复习学案)
(一)全章知识脉络
(二)本章复习思路突破
Ⅰ物理思维方法
l、理想实验法:
2、控制变量法:
3、整体法:
Ⅱ基本解题思路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认真分析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量。
2、选取研究对象。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同一题目,根据题意和解题需要也可以先后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
3、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
4、当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其合力;如果物体受力较多,一般把它们正交分解到两个方向上去分别求合力;如果物体做直线运动,一般把各个力分解到沿运动方向和垂直运动的方向上。
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物体所受外力、加速度、速度等都可根据规定的正方向按正、负值代入公式,按代数和进行运算。
6、求解方程,检验结果,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讨论。
(三)知识要点追踪
Ⅰ物体的受力分析
1、明确研究对象,即首先要确定要分析哪个物体的受力情况。
2、隔离分析: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环境中隔离出来,分析周围物体对它都施加了哪些作用。
3、按一定顺序分析:先重力,后接触力(弹力、摩擦力)。其中重力是非接触力,容易遗漏,应先分析;弹力和摩擦力的有无要依据其产生的条件认真分析。
4、画好受力分析图。要按顺序检查受力分析是否全面,做到不“多力”也不“少力”。
Ⅱ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知道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2、知道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
3、两类动力学问题的解题思路图解
注:我们遇到的问题中,物体受力情况一般不变,即受恒力作用,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常用的运动学公式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如
等
(四)本章专题剖析
[例1]把一个质量是2kg的物块放在水平面上,用12N的水平拉力使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物块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2,物块运动2s末撤去拉力,g取10m/s2.求:
(1)2s末物块的瞬时速度.
(2)此后物块在水平面上还能滑行的最大距离.
[例2]如图所示,质量为4kg的物体静止于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物体受到大小为20N,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上的拉力F作用时沿水平面做匀加速运动,求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大?(g取10m/s2)
[例3]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的质量为2kg,在水平恒力F推动下开始运动,4s末它的速度达到4m/s,此时将F撤去,又经6s物体停下来,如果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不变,求F的大小.
[例4]如图所示,质量为2m的物块A和质量为m的物块B与地面的摩擦均不计.在已知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A、B做加速运动.A对B的作用力为多大?
(五)课堂练习
1、质量为2.0kg的物体在9.8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水平面运动后,0.5s时的速度是多大?若要使该物体由静止开始在1.0s内运动5.0m,则作用在物体上的水平拉力应多大?
2、质量为0.8kg的物体在一水平面上运动,如图所示的两条直线分别表示物体受到水平拉力作用和不受拉力作用的v-t图线.则图线b与上述的状态相符.该物体所受到的拉力是N.
3、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物体,由静止从同一高度下落,运动中所受的空气阻力分别是F1和F2.如果发现质量为m1的物体先落地,那么
A.m1>m2B.F1<F2
C.F1/m1<F2/m2D.F1/m1>F2/m2
4、如图所示,质量m=2kg的物体与竖直墙壁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物体受到一个跟水平方向成53°角的推力F作用后,可紧靠墙壁上下滑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5m/s2.(g取10m/s2,sin3°=0.8,cos53°=0.6),求:
(1)若物体向上匀加速运动,推力F的大小是多少?
(2)若物体向下匀加速运动,推力F的大小是多少?
5、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水平面运动,经时间t后撤去外力F,物体又经时间2t后重新静止.求:
(1)物体所受阻力.
(2)物体发生的总位移.
参考答案:
1、2.45m/s20N
2、受F拉力作用1.8
3、C
4、(1)60N(2)9.09N
5、(1)F/3(2)Ft2/m
★课余作业
复习本章内容,准备章节过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