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曲线运动教案
发表时间:2020-05-15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曲线运动》教学反思。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高中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曲线运动》教学反思”,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曲线运动》教学反思
《曲线运动》这一章主要是以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为载体讲述如何研究做曲线运动物体的规律,而《曲线运动》这一节又是这一章的一个基础,故其在必修1、2两册教材中属于承上启下的一节内容,所涉及的两大部分内容——曲线运动的特点以及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以至对动力学的理解都有很大的帮助。基于上面的分析,教学中要充分应用已有的观察和感知,已有的概念和知识,利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较深的认识。
在这节课的讲授过程中,由于考虑到了普通班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学内容做了调整,先讲曲线运动的特点,即曲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在学生对曲线运动有了初步了解之后,设置问题:那么物体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做曲线运动呢?这时候学生回答要有力的作用,我把一个小钢球举起来问他们,小钢球在放手之后有没有力的作用,学生异口同声说有,我放手之后,问钢球做什么运动?学生回答自由落体运动,我追问,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又有学生喊要有初速度,我给他们分别做了竖直上抛和竖直下抛,这时候学生陷入思考,我总结:看来没有速度或力的方向和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是不会做曲线运动的。
我就把强力磁铁贴着黑板,让小钢珠在次自由落下,到磁铁旁边发生明显的弯曲,很自然的引入到了力与速度方向有夹角时,才会做曲线运动。进一步分析抛出的铅球做曲线运动的原因,我发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课堂气氛比较好。
讲解“小船过河模型”时,总感觉学生反应不是很好,课堂气氛有点压抑,虽然在之前分析了雨滴的下落,跑步机这些运动的合成,但到后面内容上,表现不好,学生还是喜欢定性分析,不愿意定量计算。
精选阅读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圆周运动》教学反思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教案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圆周运动》教学反思》,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圆周运动》教学反思
新教材的更加贴近实际,让物理走出课堂,在习题中加入了对天体运动、时针转动、皮带传动、自行车、磁盘转动等相关的描述、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内容上加入了极限思想等。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具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机智,也要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和感染力,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去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新课程强调,师生都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都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灵活引导,使教学成为动态的生长性的过程。以前说,要给每个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现在是要给每个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成源源不断的清澈的小溪。
1、以趣引入新课,由于本节课的重点是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及引入的过程,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难点是理解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及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充分应用多媒体和水流星节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鼓励学生大胆对常见现象及熟知事物提出个人意见
3、由于学生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的兴趣、爱好的差异,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应尽量避免统一的要求,采取分层次、多方位的教育理念。
4、根据新课标准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本节课我突破难点是以自行车为模型而展开探究难点,教学方法采用探究、讲授、讨论、练习相结合的形式
5、通过课堂小结,给出必须记忆的核心知识并加以巩固,为以后天体运动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平抛运动》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平抛运动》教学反思
平抛运动是我们学习处理曲线运动的一个范例,重点并不在于平抛本身的价值有多么重要,而是通过对平抛运动规律的挖掘掌握处理普遍曲线运动的一般思想和处理方法。在这里,我们以平抛为例,将一个曲线运动转化为我们熟知的直线运动,进而就可以用直线运动的规律加以解决。具体转化的思想和方法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分为二,化曲为直”和一个数学工具“平面直角坐标系”。这是我们解决曲线运动的两把工具,借助这两把工具,我们就可以把一个运动进行合成与分解。下面就对平抛运动的分解做一个人浅析.
一:我们知道,“力决定运动”。物体的运动情况如何,必须得考虑物体的受力情况,我们先将一个曲线运动分别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投影,即建立直角坐标系。由于水平方向合外力为零,故而运动情况保持原有性质,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只受重力,竖直初速度又为零,故而做自由落体运动,这样就把一个曲线运动分解为两个直线运动,等把这两个直线的规律解决后,再由运动的合成(平行四边形法则)得到物体的实际运动。
二:在处理平抛运动时,我们习惯上以水平方向为x轴正方向,竖直向下为y轴正方向(特别注意)。合速度与水平夹角为θ,合位移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而并非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所以,我们在得出平抛运动规律公式时,都是在这些前提条件下成立的,所以,在这些细节上还需注意。
三:在平抛运动中,我们要解决合速度、合位移等问题时,最关键的就是v0和t,而t又是连接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规律的“桥梁”。解决t有两个途径,一是竖直位移,二是竖直速度。以上我们通过“一分为二,化曲为直”这种思想解决了平抛运动,也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处理其他曲线运动,如斜抛运动。这种处理曲线运动的思想和方法是我们应该教给学生的,也就是“授之以渔”。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圆周运动》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第五个课题。在此之前呢,学生们已经学过曲线运动,抛体运动以及平抛运动的规律,这位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众所周知圆周运动是高中课本里面学习的运动里面的基本运动之一,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知识的基础,它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设计思路:
课题引入—问题引领—知识总结—知识运用—方法总结—巩固训练—知识回扣
教学目标
1.认识圆周运动的特点,掌握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2.体会匀速圆周运动的实质——线速度不断变化的变速运动,角速度不变.
3.掌握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会用相关公式求解分析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公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易错问题
1.对匀速圆周运动中“匀速”的理解
2.v、ω、r之间关系的应用.
导入新课
前面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特殊的曲线运动—平抛,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种特殊的曲线运动——圆周运动。
进行新课
一、圆周运动
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6页,回答下列问题:
1.这些实例的运动轨迹是什么,做何种运动?如果让你给圆周运动下一个定义,应该怎么描述?你还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么?
2.在以上的例子中,你能说出哪些物体(点)运动得快,哪些物体(点)运动得慢?(对于自行车上各点的快慢,学生意见不同,不要立即否定或肯定,先引导学生去想如何比较?-引出线速度)
二、线速度
让学生阅读课本16页—17页,回答下列问题:
1.类比直线运动,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做圆周运动物体的快慢?
2.如何求出t时刻线速度的瞬时值?矢量?标量?方向?单位?
3.何为匀速圆周运动,它有何特点?
(回扣上面自行车比较快慢的问题,指出这里的结论)
演练:1、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匀速圆周运动是匀速运动
B.匀速圆周运动的速率不变
C.匀速圆周运动在任何相等时间里,质点的位移都相同
D.匀速圆周运动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质点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变式题1、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线速度不变的运动
B、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弧长相等
C、相等的时间里发生的位移相同
D、是线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
(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它走过的弧长与对应的圆心角成正比。故质点做圆周运动的快慢还可以用圆心角来表示—引出角速度)
三、角速度
阅读课本17页—18页,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计算角速度?矢量?标量?
2.除了以上的物理量外,还可用哪些物理量来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他们如何定义?
演练:2、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匀速圆周运动是匀速运动
B.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C.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不变
D.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不变
变式题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10S内沿半径是20M的圆周运动100M,试求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1)线速度的大小;(2)角速度的大小;(3)周期的大小。
既然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都是用来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四、线速度和角速度之间的关系
演练3、甲、乙两个做圆周运动的质点,它们的角速度之比为3∶1,线速度之比为2∶3,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的半径之比为2∶9
B.它们的半径之比为1∶2
C.它们的周期之比为2∶3
D.它们的周期之比为1∶3
变式题3、如图6-5-3所示,在绕竖直轴匀速转动的圆环上有A、B两点,过A、B的半径与竖直轴的夹角分别为30°,60°则A、B两点的线速度之比为。
演练4、如图5-23所示,为一皮带传送装置,右轮的半径为r,a是它边缘上的一点,左侧是一轮轴,大轮的半径为4r,小轮的半径为2r,b点在小轮上,到小轮中心的距离为r,c点和d点分别位于小轮和大轮的边缘上,若在传动中,皮带不打滑,则()
A.a点与b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B.a点与b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C.a点与c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D.c点与d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变式题4如图5-24所示传动装置中,已知大轮A的半径是小轮B半径的2倍,A、B分别在边缘接触,形成摩擦传动,接触点无打滑现象,B为主动轮,B转动时边缘的速度为v,角速度为ω,求:
(1)两轮转动周期之比。
(2)A轮边缘上点的线速度的大小。
(3)A轮的角速度。
(运用以上的两个练习题,总结同轴转动装置与皮带传送装置的特点)
【课堂训练】
1.对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来说,不变的物理量是()
A.周期B.频率
C.角速度D.线速度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B.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C.匀速圆周运动就是速度不变的运动。D.匀速圆周运动就是角速度不变的运动。
3.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半径增大为原来的2倍,则()
A.如果角速度不变,线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
B.如果线速度不变,角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
C.如果角速度不变,运动周期变为原来的2倍
D.如果线速度不变,运动周期变为原来的2倍
4.假设“神舟”五号实施变轨后做匀速圆周运动,共运行了周,起始时刻为,结束时刻为,运行速度为,半径为r,则计算其运行周期可用()
A.B.C.D.
4.关于角速度和线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半径一定,角速度与线速度成反比
B.半径一定,角速度与线速度成正比
C.线速度一定,角速度与半径成正比
D.角速度一定,线速度与半径成反比
5.关于地球上的物体,由于地球的自转,则对于物体的角速度、线速度的大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赤道上的物体线速度最大B.在两极上的物体线速度最大
C.赤道上物体的角速度最大D.北京和南京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6.两个小球固定在一根长为L的杆的两端,绕杆上的O点做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当小球1的速度为v1时,小球2的速度为v2,则转轴O到小球2的距离是()
A.Lv1/(v1+v2)B.Lv2/(v1+v2)
C.L(v1+v2)/v1D.L(v1+v2)/v2
7.一个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圆半径不变,它一定做匀速圆周运动
B.只要半径转过的角度与时间成正比,它一定做匀速圆周运动
C.只要速度方向随时间均匀变化,它一定做匀速圆周运动
D.只要周期和转速随时间不断均匀变化,它一定做匀速圆周运动
8.对于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其转速与角速度成正比,其周期与角速度成反比
B.运动的快慢可用线速度描述,也可用角速度来描述
C.匀速圆周运动不是匀速运动,因为其轨迹是曲线
D.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线速度方向时刻都在改变,角速度的方向也时刻都在改变
【课堂小结】
1、什么叫匀速圆周运动?
2、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有哪几个?分别说明它们的含义及求解公式,他们间的联系。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平抛运动》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平抛运动》教学设计”,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平抛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物理》必修模块物理Π第五章第二节。平抛运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知识具体问题的应用,对后面斜抛等曲线运动的学习及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都有影响。前面学生通过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学习已有初步的理论基础,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认识平抛运动的初步特征。运用实验探究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平抛运动的特点及规律。所以在本节教学中,要注意突出学生活动,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探究,讨论。
二、学情分析
(1)高一学生已经具备较好的物理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
(2)学生刚学习过直线运动规律,对直线运动的分析方法记忆犹新;并在上一节中刚学过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对这一分析曲线运动的方法并不陌生,这为本节课在方法上铺平了道路。
三、设计理念
教材直接提出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并用平抛竖落仪演示加以证实,再用频闪照片分析后给出平抛运动的规律,并解例题,教材直接把结论给学生,学生的思维只能跟着老师的引导进行,不利于他们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设计了三个创思点: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什么方向的运动,由学生自己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证实,并让学生亲自动手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抛运动的特点:初速度方向水平,只有竖直方向受到重力作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注意轨迹是曲线的原因是受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2)理解平抛运动可以看成水平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并且这两个分运动互相独立。
(3)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
(4)会运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答实际问题。
(5)知道分析复杂运动时分解或合成运动的物理思维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使问题简单化。
2、过程与方法
利用生活中实际问题引入,创设矛盾所在,提出问题。结合平抛仪实验,动画,平抛与自由落体运动对比的频闪照片,逐步加深对平抛运动的认识。并根据实验结果在教师引导下分析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运动的分解,根据已有的知识找出平抛运动的规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观察、实验及探究、交流与讨论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经历不同层次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学习和借鉴本节课的研究方法
2、教学难点:
(1)平抛运动的整个过程较快,学生无法从视觉上直观看清其运动的轨迹。
(2)如何进行运动分解,如何引导学生做这样的分解。
(3)平抛运动规律的探究。
六、教法与学法
为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和学法。
教法:探究式教学法和情景创设教学法。
学法:以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与依据
环
节
一
、
创设
情景
,
演示复习
导入
1.
创
设
情
景
,
引出
定义
,
得出
平抛运动条件
教师演示:讲台上用手平粉笔,使粉笔在空中运动
问题1:粉笔在空中做什么运动?说明了什么
问题2:粉笔在空中受力情况和初速度方向
问题3:你能说说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例子嘛?
【得出平抛运动定义】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称为平抛运动。由定义知道哪些运动是平抛运动?哪些运动可作为平抛运动?
【观看、回答】
1在空气做曲线运动,说明了粉笔受的合力方向与速度的方向不在同在一线上(复习)
【思考、回答】
2粉笔在空气中运动时在竖直方向只受重力(空气阻力可忽略时),水平方向不受力,初速度沿水平方向
3【思考,回答】水平射出的炮弹;水平飞行的飞机早高空投弹;水平拍出的乒乓球,不能看作是平抛运动,因为乒乓球质量轻,空气的阻力不能忽略不计(强调空气阻力可忽略的条件)
通过生活中最常见的实例,引起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帮助学生认识到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由演示实验,得出平抛运动的定义,并得出平抛运动的条件。
平
抛
运
动
轨迹
、
性质
【继续提问】
问题1:平抛的粉笔在空中的运动轨迹是怎么样的?
问题2:平抛运动的性质
【教师归纳】平抛运动是曲线运动中最简单的一种,加速度恒定,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回忆、回答】
1、引导,并指出平抛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
2.平抛运动是曲线运动,且只受到重力,是恒力,所以加速度恒定,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通过提问与引导,让学生知道平抛运动的一些基本情况,为后面的对平抛运动分解做铺垫。
环节
二
、
理论分析与实验
验
证
理论分析
试
验
验
证
1
问题1: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受到什么力,做什么运动?
问题2:竖直方向受到什么力,做什么运动?
问题3:对平抛运动的理论分析一定正确吗?
【教师归纳】由抛运动的条件引导学生对平抛运动进行分解
【分析,得出】
1水平方向不受力,有个初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回答】
2竖直方向只受到重力,初速度为零,做自由落体运动
3进行实验验证
由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的分运动,引导学生将平抛运动向着水平与竖直两个方向分解
注重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入实验】
演示:以教材上试验为例,教师演示,
问题1:注意听两小球落地的声音,是否同时落地?说明了什么问题?
问题2:问了更精确了解小球在竖直方向的运动过程,有什么办法?
【教师归纳】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观察、回答】两小球落地同时落地,落地声为一声。说明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大致是平自由落体运动
2重复实验,并用频闪照相的方法拍下两个小球的运动过程,并对照片进行分析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的验证也必须有说服力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得出结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
实验验证2
【实验照片分析】
问题3: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的运动情况如何证明?
【教师归纳】平抛运动的小球在水平方向做速度为初速度的匀速直线运动
3【观察、思考】
作出表格,见运动小球
在水平方向上在每一次拍照时间内运动的位移都是相等的,所以得出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
由竖直方向的运动验证过程,让学生把握在水平方向的实验探究过程
引导学生大胆地探究证明平抛运动分运动情况
环节
三
、
探究平抛运动点的规律
1.
速度规律
2
位移规律
【画出平抛轨迹,建立坐标系】
问题1:如果要求轨迹上,初速度为V0,经过时间t达某点的速度?
问题2:求平抛运动轨迹上这点的位移?
【分析、思考】
1解题过程:作出该点速度的方向,分解为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的分运动,水平方向速度为V0,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速度为gt,合速度大小
2连接原点到所求的点,成一条有向线段,按照速度的分解方法求解位移,水平位移V0t,竖直位移1/2gt2,合位移大小
通过平抛运动在竖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的运动情况来求合运动
四
、
课
堂
小
结,
巩
固
练
习
【本节小结】重点: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的分运动,还有平抛运动的规律
难点: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
【习题巩固】
一架装载抗洪救灾物资的飞机,在距地面500m高处,以80m/s的水平速度飞行。为了使救灾物资准确地投中地面目标,飞行员应在距目标水平距离多远的地方投出物资?(不计空点阻力)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帮助学生对这堂课整体把握,知道这节课重难点情况
促进学生开动脑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板书设计
一平抛运动的定义:
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只受重力所做的运动称为平抛运动.
二轨迹:抛物线
性质:匀变速曲线运动
三理论分析
在水平方向:有初速度,且不受力=====匀速直线运动
在竖直方向:无初速度,且只受重力=====自由落体运动
四实验验证
五平抛运动规律
速度:
水平方向:Vx=V0
竖直方向:Vy=gt合速度大小:
合速度方向:
位移:
水平方向:X=V0t竖直方向:
合位移大小:
合位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