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1-01-11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知识点
【原文】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字词学习】
字:闻、露
词:花瓣、饱胀、姿势、衣裳、舞蹈、蜻蜓、翩翩起舞
【重点句子】
1.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2.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3.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句怡美 JYM1.cOm]
4.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主要内容】
《荷花》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散文,讲述的是作者到公园看到荷花池中的荷花美景而产生了联想。
【练习题】
一、读拼音,写词语。
wǔdǎoyuánpánpòliè
()()()
bìlǜbǎozhànghuāgūduo
()()()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
幅(fúfù)裂(lièlié)荷(héhuó)
昨(zuózhuó)翩(biānpiān)蓬(péngpén)
三、给带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闻:①听见②消息③用鼻子嗅
(1)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2)新闻()
【参考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wǔdǎoyuánpánpòliè
(舞蹈)(圆盘)(破裂)
bìlǜbǎozhànghuāgūduo
(碧绿)(保障)(花骨朵)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
幅(fúfù)裂(lièlié)荷(héhuó)
昨(zuózhuó)翩(biānpiān)蓬(péngpén)
三、给带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闻:①听见②消息③用鼻子嗅
(1)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③)
(2)新闻(②)
延伸阅读
三年级语文下册《燕子》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下册《燕子》知识点
【原文】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字词学习】
字:凑、唧、掠、谱
词:翅膀、活泼、嫩叶、聚拢、增添、赞歌
【重点句子】
1.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2.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3.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主要内容】
《燕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表现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
【练习题】
一、读拼音写词语
Weifenglueguodaotian
()()()
zhanguanghenjiShanghen
()()()
二、比一比再组词
微()掠()沾()
威()略()站()
【参考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Weifenglueguodaotian
(威风)(略过)(稻田)
zhanguanghenjiShanghen
(沾光)(痕迹)(伤痕)
二、比一比再组词
微(微风)掠(掠夺)沾(沾光)
威(威风)略(略过)站(站立)
三年级语文下册《咏柳》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下册《咏柳》知识点
【原文】
咏柳(作者: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4.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5.裁:裁剪。
6.似:如同,好像。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赏析】
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
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练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bìlǜcáijiǎnchuíliǔgēyǒng
()()()()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画“_”
垂下(cuíchuí)丝绦(tāotiáo)
裁剪(cáichái)似的(sìshì)
三、默写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bìlǜcáijiǎnchuíliǔgēyǒng
(碧绿)(裁剪)(垂柳)(歌咏)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画“_”
垂下(cuíchuí)丝绦(tāotiáo)
裁剪(cáichái)似的(sìshì)
三、默写古诗。
咏柳(作者: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三年级语文下册《春日》知识点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语文下册《春日》知识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语文下册《春日》知识点
【原文】
春日(作者: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题、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赏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作者简介】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练习题】
一、默写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词语。
等闲:_________________。
光景:_________________。
寻芳:_________________。
胜日:_________________。
泗水:_________________。
滨: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默写古诗。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二、解释词语。
等闲:平常、轻易。
光景:风光风景。
寻芳:游春,踏青。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水边,河边。
三年级语文下册《检阅》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下册《检阅》知识点
【原文】
临近七月,波兰首都华沙和往年一样准备欢庆国庆节。在一所学校的俱乐部里,一些儿童队员正在开会,讨论参加国庆检阅的事。
一些事情已经商定,可是从大家的表情可以看出来,还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商量,但是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
“队长”终于有一名队员说话了,“还有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游行检阅时博莱克怎么办:”
俱乐部里立刻鸦雀无声了。事情确实非常难办,因为博莱克左腿截肢了,现在靠拄拐走路。
劝他不去?要不把他放在队尾?再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可是跟他怎么说呢?谁去跟他说呢?
队长洪亮的声音打破了沉默的局面:“队员们!如果把博莱克放在队伍第一排,让大家都能看到他,怎么样?他虽然腿不方便,可仍然是儿童队员,还不是一般的队员!”
“太棒了!这才叫儿童队呢!别的队肯定会羡慕我们,第一排走着一名拄拐的儿童队员。”一个队员大声说。大家脸上露出笑容,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国庆节到了。多么盛大的节日!多么隆重的检阅!街道上人山人海,楼房上彩旗飘扬,主席台上站满了国家领导人和外国贵宾。
步兵过去了,炮兵过去了,青年组织的队伍也通过了主席台。现在轮到儿童队员了。
在队伍的第一排,紧跟在队长后面走着一名拄拐的男孩,看来,他肯定忘记了自己在拄拐。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检阅台上的人和成千上万观众的视线都集中在这一队,集中在这位小伙子身上了。
“这个小伙子真棒!”一名观众说。
“这些小伙子真棒!”另一名观众纠正说。
长时间的掌声淹没了观众的议论声。
【字词学习】
字:截、藏、鼓、睁
词:讨论、棘手、羡慕、纠正、鸦雀无声
【重点句子】
1.一些事情已经商定,可是从大家的表情可以看出来,还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商量,但是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
2.俱乐部里立刻鸦雀无声了。事情确实非常难办,因为博莱克左腿截肢了,现在靠拄拐走路。
3.国庆节到了。多么盛大的节日!多么隆重的检阅!街道上人山人海,楼房上彩旗飘扬,主席台上站满了国家领导人和外国贵宾。
4.步兵过去了,炮兵过去了,青年组织的队伍也通过了主席台。现在轮到儿童队员了。
5.检阅台上的人和成千上万观众的视线都集中在这一队,集中在这位小伙子身上了。
【练习题】
一、拼一拼,写一写。
jùlèbùyāquèwúshēngjiézhīchénmò
()()()()
二、拼一拼,组词语。
yuè()biàn()gèng()
乐便更
lè()pián()gēng()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心情()的局面
()的声音()的节日
【参考答案】
一、拼一拼,写一写。
jùlèbùyāquèwúshēngjiézhīchénmò
(俱乐部)(鸦雀无声)(截肢)(沉默)
二、拼一拼,组词语。
yuè(乐感)biàn(方便)gèng(更加)
乐便更
lè(快乐)pián(便宜)gēng(更低)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愉快)的心情(尴尬)的局面
(清脆)的声音(喜庆)的节日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翠鸟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翠鸟
【原文】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起。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老渔翁看了看我们说:“孩子们,你们知道翠鸟的家在哪里?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它从那么远的地方飞到这里来,是要和你们做朋友的呀!”
我们的脸有些发红,打消了这个念头。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字词学习】
字:、、、、、、、、、、、
词:、、、、、、、、、、、
【重点句子】
1.
2.
3.
4.
5.
【主要内容】
【练习题】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在括号里画“√”。
1.鲜艳(1)新鲜()(2)味道好()(3)色彩明亮()
2.贴着(1)紧靠()(2)粘合()(3)补助()
3.微波(1)细,小()(2)少()(3)奥妙()
二、读下面的话,然后回答问题。
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1.这段共有____句话。
2.这段按____顺序,依次写了____、____和____的羽毛。
3.这段话的意思是(用本段中一句话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在括号里画“√”。
1.鲜艳(1)新鲜()(2)味道好()(3)色彩明亮()
2.贴着(1)紧靠()(2)粘合()(3)补助()
3.微波(1)细,小()(2)少()(3)奥妙()
二、读下面的话,然后回答问题。
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1.这段共有____句话。
2.这段按____顺序,依次写了____、____和____的羽毛。
3.这段话的意思是(用本段中一句话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教学反思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教学反思叶圣陶先生写的《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文章语言文字优美,意境也美。而如何让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荷花的美丽,如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语言文字的优美,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一、借助多媒体,朗读感悟,体会优美的语言。
为了让学生能身临其境,赏心悦目,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重点抓住了冒字,让学生换词。通过与长伸钻探抽挤等词的比较,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出冒字用得好,好在它不仅写出了荷叶的多、大、圆,还写出了荷花旺盛的生命力,拟人手法的运用还表达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接下来,多媒体里出现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一朵有一朵的姿态,正在盛开的,将要盛开的,含苞欲放的,在碧绿的荷叶衬托下,随风摇摆,生机勃勃,学生也像叶老一样被陶醉了。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个人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似乎自己也变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二、抓住留白,发挥想象,指导说话写话。
课文第四小节中有一处留白: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抓住了最后的省略号,问学生,还有谁会告诉我些什么?提醒学生抓住清晨荷塘的时间和地点的特点,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回答:蝴蝶飞过来,告诉我她要为我授粉。小鸟飞过来,告诉我,今天早晨它看到的事情。一只小青蛙跳到荷叶上,告诉我在池塘游玩的乐趣。等等。
作者站在荷花池边,产生了无限美好的遐想,他动情的描述也打动了我们。如果此时,你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孩子们有的看到了游人荡舟荷叶间,听到了他们的欢歌笑语;有的想到自己变成了一朵荷花,正在翩翩起舞
这节课,我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受到熏陶。但自己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课堂教学中,点拨语、评价语等语言设计,还不够到位,必须好好斟酌,应该更有针对性。今后要努力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教案分析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教案分析
3.荷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2.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结合课文,说说“一大幅活的画”指的是什么?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一大幅活的画”的美。
教学重点:
理解“我”看着荷花展开的美妙想象。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交流收集的文字资料或图片。
师:导语:同学们,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曾经写过这样一首很美的诗(出示古诗《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画面文字课件)大家想读吗?(学生自由读)好!尽情地读吧!看看这首诗中描绘的是什么美景?(读、交流、板书:荷花)
师:(出示荷花国画的课件)同学们,这就是诗人所吟诵的荷花!那,你对荷花了解多少呢?
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课前老师请同学们预习课文并收集了有关荷花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谁第一个来?
生汇报。老师询问资料来历,并适时鼓励。适时展示图画,并指名说说“荷花、荷叶、藕、莲蓬、莲子”在什么地方。
师小结:请教别人、请教书本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上网查资料也是现代人常用的一种快捷的学习方法,很好!)
二、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过渡揭题。
师:正是由于荷花非常美丽,所以历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写荷花、画荷花。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也曾写过荷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荷花(读题)
2.检查预习
师:对于这篇课文你在课前读了几遍?(询问两名学生)
评价:很好!(课前是该认真预习!多读课文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预习方法。)
3.激发读书兴趣:你想把这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吗?
自主选择自然段读就挑你最喜欢的那个自然段读!
(配合学生所读的自然段相机出示有关自然段中的生字词,读词)
学习生字词(课件出示生字词)
评价读书情况:刚才读课文谁读得最好?
4.(激发竞争意识读书)他读得这么好,就没有人能超过他?
师:这么多的同学都想读?老师给同学们一次机会,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来!(轻声自由读、朗读、同桌合作读)
(学生初谈感受)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朗读。
2.学生识字记行。
3.教师范写。
4.学生书写。
四、课堂小结。
把自己在这节课中的学习收获总结一下吧。
五、作业布置。
1.照样子组词。
2.小小书法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词。
二、学习前部分。
抓二、三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入情入景,欣赏荷花的美丽,激起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配乐范读,创设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师配乐朗读有关课文,学生闭目体会荷花池的美景)同学们,你们似乎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各自想象出的画面)
师:(课件出示荷花池的画面)同学们,这里就是作者所看到的一池的白荷花呢!让我们一起随着画面再来欣赏一番吧!看的时候可以随意地赞美,可以随意地做写动作。
师:同学们,看到这一池的荷花,听到你们发自内心的赞美,可见你们显然都已被荷花迷住了!是啊,真美!
师:就让我们把描写白荷花的这两个自然段再美美地读一读吧!随机出示相关文字(指导有感情地读、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读课文)
(指导理解内容,手势演示)师:同学们,刚才你看到了几种姿态的白荷花?
生:3种
生:多种
师: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同学们,你们的双手就能组成一朵朵美丽的荷花,不信,就试试吧!(指名试)师背诵句子
生:(演示或生生合作表演)加强对文字的理解。
师:评价——你们真聪明!
(指点理解“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同学们,你们都只看到三种姿态的荷花吗?
师:(指点想象)一池的荷花还会有哪些姿态呢?请根据你的想象同样用手势表示出来!(见机指导语言表述)
生评价:哇!这么多的荷花,真是各有各的姿态!
2.词语积累(指两名学生欣赏眼前这手势演示的一池荷花,询问: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生:千姿百态(相机板书)
3.再读课文,加深感悟师:同学们,让我们再读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相信你会有更深的感受!(自由读、指名读)
4.指导学生质疑:师:这两段话你读懂了吗?有疑问吗?(红线打出句子)
生:“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什么意思?
师:让我们随着作者的假设就把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觉得怎么样?
小组讨论解疑。是啊!这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画家是谁?
师:小结——是啊,除了“大自然”这位画家具有这样的魔力外,还会有谁呢?
指导读好这句话。
小结指点学习方法:你们真是学习的主人,既能自己提出问题,又能通过读书、讨论解决问题,真是好样的!
三、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深入情境(出示课件)师:荷花真美!让我们起立,像作者那样久久地、深情地看着它们!(停顿片刻)
课件(画面配老师的动情朗读)“我忽然觉得自己……我是在看荷花呢!”
2.(学生变换角色描述)师:(请学生坐下)同学们,你现在变成谁了?看到或仿佛看到了什么?
(说话训练)还有哪些小动物会对你这朵荷花说些什么?(青蛙……)
3.小结并指导读书。
生:看到这么美的荷花,我们不由得像作者一样,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朵美丽的荷花!
师:让我们再来扮演一下这美丽的花仙子,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四、回归全文,升华感情,丰富积累。
师:总结——美的景致总让人流连忘返,美的文章总让人百读不厌,叶圣陶老先生用一篇不足400字的短小美丽的文章,写活了一池荷花!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他对荷花的赞叹,对大自然的热爱!(见机处理:指导学生读书)
(学生运用课前积累的诗文赞美荷花)同学们,课前你们还积累了许多赞美荷花的诗词或文章吧?请试着用其中的一些内容来赞美一下这眼前的荷花,行吗?
五、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课后请你们:
1.继续阅读积累赞美荷花的诗词或文章,利用班队课开个“赏荷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如果你觉得有更合适的作业,也可以自主选择完成另外的作业,还可以将你认为很有价值的作业推荐给老师或同学!
闻:清香赶紧
看叶:像圆盘
板书设计:荷花花:活的画美
想:成了一朵荷花
三年级语文下册《元日》课文知识点复习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下册《元日》课文知识点复习”,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三年级语文下册《元日》课文知识点复习
原文:
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安石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宋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赏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练习题:
一、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这首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背一背,填一填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美酒。在此情景中,你想到的诗句是:,。这首诗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写的《》,描写了他在这一天看到的有趣的风俗,如:、和。
四、背一背,写一写。
元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宋王安石
二、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大家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
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元日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
四、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知识点复习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知识点复习”,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知识点复习
【原文】
从前有一个人,坐着马车在大路上飞跑。
他的朋友看见了,叫住他问:“你上哪儿去呀!”
他回答说:“到楚国去。”
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
他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他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朋友摇摇头,说:“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
他说:“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chan)多。”
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
【字词学习】
字:跑、楚、越
词:提醒、摇头、盘缠(chan)
【重点句子】
1.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
2.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3.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
【主要内容】
《南辕北辙》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练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nánfānɡyīnɡɡāisuīránméiɡuānxi
()()()()
二、我会把字和相应的音节连起来。
yuánzhéchǔchílǚɡāicuò
辙旅该辕错楚驰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nánfānɡyīnɡɡāisuīránméiɡuānxi
(南方)(应该)(虽然)(没关系)
二、我会把字和相应的音节连起来。
yuánzhéchǔchílǚɡāicuò
辕辙楚驰旅该错
三年级语文下册《和时间赛跑》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下册《和时间赛跑》知识点
【原文】
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外祖母去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爱我。我无法排除自己的忧伤,每天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跑着,跑得累倒在地上,扑在草坪上痛哭。
那哀痛的日子持续了很久,爸爸妈妈也不知道如何安慰我。他们知道与其欺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还不如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呢?”我问。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爸爸以前和你一样小,现在再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能回来了。”爸爸说。
爸爸等于给我说了一个谜,这个谜比“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还让我感到可怕,比“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更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以后,我每天放学回家,在庭院里看着太阳一寸一寸地沉进了山头,就知道一天真的过完了。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我看到鸟儿飞到天空,它们飞得多快呀。明天它们再飞过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或许明天飞过这条路线的,不是老鸟,而是小鸟了。
时间过得飞快,使我的小心眼里不只是着急,还有悲伤。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里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脸,我高兴地跳起来。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以后我常做这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比赛,有时一个暑假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那时我三年级,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
后来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无穷。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可以比原来跑快一步,如果加把劲,有时可以快好几步。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
如果将来我有什么要教给我的孩子,我会告诉他: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字词学习】
字:谜、梭、赢胜
词:忧伤、操场、草坪、持续、安慰、庭院、喘气、受益
【重点句子】
1.那哀痛的日子持续了很久,爸爸妈妈也不知道如何安慰我。他们知道与其欺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还不如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2.“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爸爸以前和你一样小,现在再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能回来了。”
3.爸爸等于给我说了一个谜,这个谜比“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还让我感到可怕,比“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更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4.后来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无穷。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可以比原来跑快一步,如果加把劲,有时可以快好几步。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
5.如果将来我有什么要教给我的孩子,我会告诉他: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主要内容】
《和时间赛跑》通过“我”的外祖母去世忧伤不已,后来在爸爸一席话的启示下,从太阳落山、鸟儿飞行中,“我”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从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我体会到怎样珍惜时间。时间是无尽的。
【练习题】
一、拼一拼,写一写。
jiāngláiyōushāngrìyuèrúsuōsuīrán
()()()()
二、比一比,组词语。
著()赛()蔚()
暑()寒()慰()
三、照样子,填一填。
金→(钅)→(铁)衣→()→()耳→()→()
【参考答案】
一、拼一拼,写一写。
jiāngláiyōushāngrìyuèrúsuōsuīrán
(将来)(忧伤)(日月如梭)(虽然)
二、比一比,组词语。
著(著名)赛(比赛)蔚(蔚蓝)
暑(暑假)寒(寒冷)慰(安慰)
三、照样子,填一填。
金→(钅)→(铁)衣→(依)→(依然)耳→(茸)→(茸毛)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第一课《春的消息》
一、第一小节春的消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摇绿”“漂白”让春天有了____________;“盼望”“整整”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小节春的消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飞过”“飞上”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了本课后的体会:孩子们再大自然中尽情地寻找、感受春的消息、人与自然的和谐美,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这个世界。
第二课《燕子》
一、主要内容: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春天的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而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和热爱之情。
二、词的用法:
第三自然段中“掠”字燕子飞过水面时,飞得很低,距离水面很低;“沾”字写出燕子身体并没有触到水面,只有尾尖偶尔挨了一下水面,可以看出燕子轻捷灵巧了。
第三课《柳笛和榆钱》
一、主要内容:作者写出了故乡科尔沁草原的春天,描写了春天里柳树和榆树奉献给孩子的礼物——柳笛和榆钱。表现出对春天的无限乐趣和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还表达作者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之情。
二、第二自然段制作柳笛的过程要分清楚。
第四课《古诗二首》
重点体会每句每字的意思。
游园不值(遇)
应(大概、也许)怜(怜惜、爱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想象中,感受春色}
这首诗的意思:是人想去朋友的花园中观赏春色,但敲了半天门,也没有人来开。主人大概不在家,也许是担心游人踏坏了地面上的青苔,有意不开门。但是一扇柴门,虽关住了游人,却关不住满园的春色,一枝红杏早已探出墙来。
春日
胜日(晴天)寻芳(寻找美好的春景)泗水滨(指地点),无边光景一时新(指春回大地,焕然一新)。
等闲识得(认识到、感觉到)东风面(指春天),万紫千红总是春。
后两句写出寻芳所得的感受。
这首诗的意思是:天气晴朗的日子,在泗水江旁边探寻春景。一望无际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哪里都可以领略到春风的气息,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美景。
这两首诗都是表现春天的生机勃勃,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古诗积累
咏柳鸟鸣涧春晓
碧玉妆成一树高,人闲桂花落,春眠不觉晓,
万条垂下绿丝绦。夜静春山空。处处闻啼鸟。
不知细叶谁裁出,月出惊山鸟,夜来风雨声,
二月春风似剪刀。时鸣春涧中。花落知多少。
诗人的另一篇文章朱熹《春日》《观书有感》
第五课《阳气》
主要内容:对早春情景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是富有生命与活力的季节。
从与奎五爷及张二伯对话中来看,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热爱生活,会使人变得更幸福。
最后一段:风尖溜溜的……暖的了。
天气还是冷的,但我心里却是暖暖的,是因为我心中有了暖暖的春意,看到了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美好生活。
什么是阳气?
是指春的希望及涌动在大地上的勃勃生机。
第六课《大自然的语言》
读后体会:要学会观察,做一个热爱大自然的孩子。
课外积累,其他大自然中的语言。(雨中蝉叫,晴天到。……)
第七课《第一朵杏花》
内容:讲述了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如何想看到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故事。
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地观察,才能掌握事物的变化规律。学习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完成34页填空题。
第八课《植物的“感情”》
通过生动有趣的事例,介绍了植物神奇的“感情”,写出了植物之间的关系。
本文从表达方法中运用了列举数字、举例、比较的说明方法,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感情”一词为什么加引号?
它是指植物之间的联系,不是真正像人一样有感情的,只是一种植物的本能。
第九课《蜜蜂》
本文作者法国法布尔选自《昆虫记》科普文章
从实验中体会法布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法布尔是一个做事仔细认真、充满爱心和同情心的人。还是一个做事爱观察、思考周全、有条理的人。
向法布尔学习什么?
要学习他大胆合理的猜测,有步骤,有条理地对自己的设想进行周密的实验,在做事过程中认真仔细,具有同情心和爱心的好品质。
要了解动物的本能。书中44页4个,补充的有飞蛾扑火、螳螂捕蝉。还要了解植物具有的本能。如:向日葵永远面向太阳,夜来香在夜间开放等。
第十一课《倾斜的伞》
最后一段:“那是一把……”
仿写:那还是一把……是把充满爱心的伞…………是把爱心传递的伞……
理解句子:“我抬头,发现我头……”(第三自然段)是什么意思?
外公将伞倾斜给了我,大伞将我全部都罩上了,而外公那边一半是伞,一半是淋雨的。
第十二课《伙伴》
主要内容:
讲述的是发生在猎人和他的伙伴——猎狗和乌鸦之间的故事,它们互相关心、彼此牵挂,令人感动。
读后你有什么启示?
与同学、朋友相处时,要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彼此互相牵挂,这样才是真正的朋友。
句子理解:
1、“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马哈多抬头望望乌鸦,那乌鸦也飞进飞出,焦急不安。
通过语言描写,写出马哈多对猎狗的担忧,“飞进飞出”从动作中写出乌鸦对猎狗的担心。“焦急不安”从神态中写出对猎狗的担心,表现出朋友之间相互关心、彼此牵挂,珍惜伙伴之间的情谊。
2、“沁人心脾”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什么?(第十三课《信任》)
吸进了新鲜芳香的空气,感到身心很爽。
两层含义:一、丰硕的果实使人感到沁人心脾。二、果实主人对自己的信任,感到沁人心脾。
3、“小心翼翼”中,写出作者对自己亲手采摘果实的珍惜,也说明作者对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珍惜。
第十四课《金色的蒲公英》
本文讲述了妈妈用一株蒲公英开导“我”认真准备,演好次角的故事,说明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付出努力,就会取得成功,就像蒲公英一样灿烂美丽。
妈妈教育女儿采取的方式是借物喻人式的。词语:“春风化雨”;诗句:“润物细无声”也可以形容妈妈的教育方式。
第十五课《巨人的花园》
内容:本文讲述了巨人的花园的变化及其原因,从这篇故事中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美好的事物要与别人分享,不能自私,这才是真正的快乐。
你喜欢巨人吗?
喜欢。因为巨人做错事能够及时反思,有错就改。
推算时间方法
1、在一天中,只用末尾时刻去掉前面时刻
A、同一种计时方法时,如果都在上午或下午不必转换。(普通计时法)
如:上午7:30——上午11:00时,只用11时-7时30分=
上午6:50——上午11:05
B、如:下午4时——晚8时
8时-4时=4小时
C、一天中,如有上午和下午不是一种计时方法时,必须转换24时计时法再进行计算。
如:上午7:00——下午2:30,下午2:30是14:30,再用14时30分-7时
2、不在一天之内所经过的时间,推算分两段:首先将两个时间化成24时计时法再计算。
如:晚上9时到次日下午3时,应先转换。
晚上9时是21时,下午3时是15时
草表格
21时————15时(用线分开)
24时
24时-21时-3时
3时+15时=18时即可
推算经过多少天的算法
1、先确定两个时间的日期。
如:从今天算起到7月6日放假还要()天。4月20日——7月6日
2、再确定首尾日期算不算。
本题,从今天算起(包括今天)到7月6日,(7月6日不算)。
3、写出每月多少天
4月5月6月7月
11天31天30天5天
4、再列式加起来。
11+31+30+5=77(天)
(首尾时间的确定要看文字叙述,结合实际情况)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复习学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复习学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复习学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词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背诵第一和第二小节。
3、初步感受荷花的美丽,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教学重难点:感受荷花的香气扑鼻,姿态优美。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用具: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每个季节都有属于自己的花,如今,春暖花开,百花盛开,你们知道属于夏季的花主要有什么花吗?(荷花)
2、板书课题,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荷花的什么内容呢?作者叶圣陶又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荷花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认真地朗读课文。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刚刚读书特别认真,投入,现在老师想请同学起来看看你能不能认识课文中这些陌生的朋友呢?
(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请同学朗读。注意两个多音字骨挨)
2、理解词语:翩翩起舞
3、指导写字:翩和蹈,组词。
4、课文主要写了荷花的哪些方面的内容?请小组交流,然后汇报。
5、汇报,板书。(看花想花)
三、学习(花香)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荷花的什么?
过渡:看看这幅美丽的图画:荷花美丽,荷叶圆圆,荷香扑鼻,美丽异常。孩子们看看这一池的荷花,虽为某面,可香气盈鼻。课文是如何描写“我”闻到花香后的样子?
2、请生朗读课文第一小节。
出示课文内容: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
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3、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我”被花香迷住了呢?“一……就……”从进门就闻到香味你读懂了什么?(花儿特别地香)“跑”读出了作者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花儿的美丽,更近距离感受花儿的美好。
4、指导朗读。
四、学习“花美”
过渡:作者如此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荷花的美丽,荷叶的圆润,那么荷花到底有多美丽呢?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2、出示课文内容: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1)从哪里可以看出荷叶的特点?挨挨挤挤看出荷叶的茂密。从碧绿看出荷叶颜色美丽。
(2)指导朗读
3、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1)这里有一个字写出了白荷花想要冲破荷叶,探出头来的艰辛。能告诉我是那个字吗?(冒)可以换成其他的词语吗?
(2)美丽的白荷花们,你们历经千辛万苦冒出来想做些什么呢?
(3)指导朗读。
4、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作者给我们描写了几种荷花呢?请在课文中找一找。(三种:半开、全开、未开)
(2)你最喜欢哪一种荷花,美美地读一读吧……
(3)指导朗读。
5、指导背诵。
五、总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呢?请一位同学简单地总结一下吧?
2、教师总结。
六、作业
七、板书设计
花香
看花叶绿
12、荷花花美
想花
小学三年级下册《荷花》
小学三年级下册《荷花》教学设计
中心小学范洪志
一、设计理念(以人为本)
《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我”去公园赏荷,陶醉于白荷花的丰姿神韵,与荷融为一体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有情,文亦有情,“课文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就是教师的情感,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并充分利用教材留有余地的空白处,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展开想象,欣赏荷花的美丽,让他们自主学习,大胆质疑,并将课文充分的拓展延伸,让学生欣赏有关荷花的课件,使学生入情入境,培养审美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美。通过学生的自主读书,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创新精.让学生的情感随文波动起伏,与文共鸣,与景相融,物我两忘,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效果。
二、设计思路(以情为轴)
1、情境创设
播放乐曲“出水莲”,学生闭眼欣赏,想象音乐带给他的画面,音乐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令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并介绍从古自今荷花就是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使学生产生对荷花的急切向往之情,很想看看荷花。此时,跟学生说:“就让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听一听吧!”学生的视觉、听觉、想象、思维“多频道运作”,全身心感应
2、心有灵犀一点通
语言的学习,是学生与课文的对话。学生的情感总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联,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如何让学生走进课文,入情入境,进而一下子揪住学生的心,这是进入课文的第一通道。如抓住“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冒”字让学生体会荷叶长得使劲和迅速。进而引导学生“:如果这句话让你来写你准备用什么字呢?”打开学生富有个性化的思维空间,继而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引导思考想象“这满地的白荷花在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干什么?”让学生换位思考,贴近荷花,产生荷花的情愫。接着让学生做动作朗读文中荷花的三种姿势,使学生感受自己就是荷花冒出开花,把荷花的动作、情感移植到自己身上,达成与荷花的融合,可谓与荷花“心有灵犀一点通”,举手投足均有情。
3、情之所至醉为荷
物我两忘是情感的最高境界,随着学生对荷花形象理解的深入、情感的交融,使学生“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随风舞蹈,与物交流。“蜻蜓飞来过,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适时扩展学生视野:“你还看到……你还听到……”宛若就是美若天仙的荷花仙子吸收着日月精华,品评着物语流声。醉了,醉了,班上成了荷花池,飘舞着满地的荷花。完全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学生走进了课文,领悟到荷花的神韵。
4、一言一语总关情。
学生的情感被激活了,无穷无尽的赞叹充塞于胸腔,他们不容自遏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因此我让学生美读、做动作读。在第二自然段中还让学生诵读。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当学生醉为荷花的时候,让他说说“此时我最想……”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一言一语饱蘸着深情,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词汇的积累和内化,使学生的受到美的洗礼,全身心溢满了美的因子,从而达到了全面发展。
教学流程
(一)感受音乐,情境导入
播放音乐《出水莲》,出示画面,激情导入。
多美的荷花啊!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你们知道那首古诗是来赞美荷花的?配乐齐诵《小池》等。
你对荷花了解多少呢?(汇报收集资料)
小博士(荷花又称“莲花”、“水芙蓉”。根茎肥壮,长圆柱形,里面有许多条管状空腔。茎上有许多节,根状茎横生在潜水泥里,又称“藕”。荷花有红色、粉红色、白色等,有清香。花托呈杯状,里面有十几个蜂窝式的圆孔,每个孔内有一颗坚果,叫莲子。藕可以做蔬菜;莲子是营养丰富的食品;叶、花梗、莲心、莲须可做药。)
(二)进入情境,初品课文
1、闭眼听配乐范读想象。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起来倾听《荷花》。听完后,荷花美景萦回于学生脑海,久久不能散去。这时,我没有让学生说脑海中的境象,只是轻轻地说:“嘘!不要声张,不要打破荷花池边的宁静,把你脑海中的美景留着,带着它一起去读读课文吧!“学生一下子坠入了文中优美的画境当中,找到了与课文的共鸣通道。学生的心灵之门也随之打开,进入了荷花的世界,荷花美景也随之一点一点地展现。教学也随着情感层层递进。
2、带着脑中荷花美景自由读文、找出写荷花美的语句,品读谈感受。
(三)精读细研,品味荷花
1、品味荷叶美
那就跟着我乘着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听一听吧!
你们看得都入迷了,能给你们带来美的享受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好了,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刚才看到的荷花吗?
(亭亭玉立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洁白无暇的荷花!
冰清玉洁的荷花!含苞欲放的荷花!翩翩起舞的荷花!
争奇斗妍的荷花!)
2、品读荷花美
(1)荷花“冒”出美。(课件荷叶挨挨挤挤的图片)
讨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冒”字用得好,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
“跳”!“探”!“蹦”!“伸”!“钻”!
但是,你们说的这些字眼作者用了没有呢?没有!尽管意思差不多,但作者什么都没用,就用了这个“冒”字,是不是?为什么?同学们,不着急,好的字眼,美的字眼,是需要用时间慢慢去嚼的。这样,你们先读读这段课文,体会体会,你觉得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怎么样地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
(迫不及待非常高兴欢天喜地非常激动)
太好了!迫不及待地长,兴高采烈地长,非常激动地长,欢天喜地地长,这就是冒出来呀!想不想看一看这样冒出来的荷花?
5、(课件展示荷花图片)同学们,这就是从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白荷花,你们想想看,这些白荷花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是想干什么?
(荷花想到外面来透透气!
她想向人们展示她的美丽!
她想让人们都来观赏她!
她想和我们交朋友!让我们欣赏她的美丽!)
6、多美的白荷花呀!千姿百态,生机勃勃,让咱们一起有滋有味,满怀激情地赞美这美丽、迷人的荷花吧!
(师生齐读第二段)
(2)荷花姿势美。
1、荷花的形象是那么美丽动人,荷花的清香是那么幽淡迷人,荷花的魅力是那么令人难忘,我感觉大家都陶醉了,谁来做我们第一朵荷花!(背第二小节)
2、你看,有的荷花低着头,弯着腰,好像在欣赏自己的美丽。还有哪些姿势?你能用有的……仿佛……说说吗?(课件播放荷花情境图)
有的荷花昂着头,挺着胸,像一个哨兵站在那儿一样。
有的荷花低着头,好像在欣赏自己倒映在水里的影子。
有的荷花躲在荷叶背后,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
有的荷花舒展自己的双臂,好像在晒着温暖的太阳。
3、这么多的姿势,真是千姿百态呀!怪不得作者说,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
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的你不去热爱她!不去赞颂她!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齐读第三段)
3、想象荷花美。
同学们,尽情地展开你想象的翅膀。你就是一朵白荷花,白荷花就是你自己。现在,你最想说些什么?最想做些什么?
(四)转换角色,个性体悟
1、在情境中学生醉为荷花,展示各种姿势。
2、大胆想象,你变成了一朵荷花,小鱼会告诉你什么?小鸟会告诉你什么?你最想说什么?
(五)积累延伸,美感再造。
1、醉在荷花池边你会发出什么感叹?
2、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什么?
(如用最好的画笔画下它,让它永远与我们相伴。又如用最美的语言写下来……)
水到渠成,不露痕迹的表明,摒弃以往归纳的生硬,不失时机地升华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心中充盈着美的情愫,让童真、童趣溢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