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三年级上册语文《我们的民族小学》第二课时教案整理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1-01-11

三年级上册语文《我们的民族小学》第二课时教案整理。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我们的民族小学》第二课时教案整理”,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语文《我们的民族小学》第二课时教案整理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畅谈收获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推测:生字词,读课文,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让学生畅谈上节课的收获,旨在复习旧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交流中历练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把话说完整的习惯,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

二、自读课文,感悟语言

1、快速浏览课文,你对文章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为什么?

2、生自由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巴士卡里雅曾说:“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由选择学习方法,是对学生阅读个性的尊重,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主人,创造活力才有可能在学生身上迸发。]

三、细读品味,体会情感

A、师: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感情来写这篇文章的?你是从哪些语句具体体会到的?

生找句子并品析。

a.“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b.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c.指导朗读,读出自豪之情。

B、师: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自豪的情感呢?

1)细读体味第一节。

a.你读懂了什么?

b.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

c.练习说句子,品味语言。

超市里水果真多,有__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__,还有________。

商场里玩具可多了,有__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__,还有________。

d.比较体验表达效果

早晨,从山坡上,从……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早晨,许多小学生从山坡上……从……走来了。

e.指导朗读,读出赞美之情,读出各民族团结友爱之情。

2)细读体味第4小节

a.你读懂了什么?

b.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给你什么感觉?

c.指导朗读,读出自豪和赞美。

3)细读第3小节

a.哪些句子写上课的情景?哪些句子写下课的情景?

b.你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

c.体会相关句子,并仿写第②句,突出“静”且写具体。

①“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②“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③“大家在大青树下……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d.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你们能帮助老师解决吗?

课文在写小学生们活动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写这些小动物呢?

启发:在什么情况下写这些小动物的?为什么写?有什么作用?

e.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安排的,目的是通过文本中关键词句的理解,通过读中感悟、联系、想象,让学生既明白课文内容又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而最后一个问题的设置,把教师置于空的状态,无疑是一种对待学生个性化阅读课文秉持的态度,也是一种欣赏并悦纳学生独特感受的心态。]

四、自由选择,加强积累(“自助餐”式作业)

1.摘录文中优美词句。

2.积累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课外阅读相关资料,完成资料袋。

4.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记录自己的快乐生活,为综合性学习作铺垫。

[设计意图:“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仅仅以本为本,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的,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的提高,因此,有必要依托教材,把教材延伸到课外。]

扩展阅读

三年级语文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第一、二课时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第一、二课时教案

课题
1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学目标
1.认识“坝、傣、昌、昂、跤”5个生字。会写“坪、坝、戴、招、蝴、蝶、孔、雀、舞、铜、粗、尾”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4.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表达的效果。

教具准备
1.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
2.生字卡片。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预习提纲
1.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解决生字,读熟课文。
2.通过上网等渠道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的资料:
(1)有哪些少数民族?
(2)少数民族服饰图片。
(3)少数民族生活习俗及和睦相处的故事等。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同学们,告别了两个月短暂而又漫长的暑假生活,我们又回到了熟悉的学校。久别的校园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同桌交流)

2.师生一起总结:我们的校园处处充满了生机,有宽敞的(教室),美丽的(花坛),还有我们在操场上留下的(欢声笑语)……这些无不勾起我们对学校喜爱之情。(括号里的内容由学生畅所欲言)

3.大家知道吗,在我们祖国的边疆,有一所民族小学,这所民族小学与我们所在的小学有什么不同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新的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板题,齐读)

二、歌曲热身,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就请同学们大显身手,展示自己课前预习时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1.组内展示交流。
2.组内推荐代表上台展示介绍。
3.教师补充资料。
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4.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奖品视实际情况而定)。

三、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了解了那么多的民族风情,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要求:
(1)立起课本,摆好读书姿势。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或难读的地方,可以查字典,也可以随时和老师打招呼。
2.检查识字
(1)请同学们找出“坝、傣、昌、昂、跤”等字在文中所在的句子。
(师出示句子生认读。)
(2)出示带生字的词语:
坪坝傣族阿昌族德昂族摔跤穿戴
招引蝴蝶孔雀舞铜铃粗壮凤尾竹
①指名读,正音。
提示“傣”读“dǎi”;“昌”读“chāng”
②归类强化:
坪坝:方言词,一般指平坦的场地。场地与土有关,故从土。
蝴蝶铜铃:怎样记?(形声字的方法,左形右声。)
③开火车练读、小组赛读。
四、巩固字词,指导写字
1.学生自主观察每个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要注意右边的构成。
“雀”:会意字,从小从隹(zhuī),隹古书上指短尾巴的鸟,小隹为雀,本指小鸟,引申为鸟类。“雀”字构形美观,“隹”字单人旁的一撇由左上斜拉托住上面的缺钩“小”,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的变化。
“舞”: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3.学生写字,师巡导。
4.组内展示交流。
五、熟读课文,理清顺序
1.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2.组内交流。
3.师生随机小结并板书。
课文先写(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点题(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
板书:上学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点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这节课就让我们在读中去感受民族小学的独特所在。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一)细读品悟第1自然段
1.自由朗读,边读边想: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
2.学生读后交流。
3.指导朗读:早晨的校园多美啊,你喜欢这时的校园吗?那么就把你的喜欢的情感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来吧。
重点解读:比较句子,体会描写的具体性。
(1)早晨,从各处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2)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通过繁简句的比较,体会到描写要具体,而且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如“山坡”“坪坝”“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都是极具西南边陲山区特点的景物。)
比较句子,体会“的字结构”的运用特点。
(1)……走来了许多少数民族的小学生。
(2)……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小学生,有景颇族的小学生,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小学生,还有汉族的小学生。
(3)……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第1句过于概括,第2句表述赘余,第3句运用“的字结构”显得既具体又简洁。通过品读与体味,让生进一步加深“的字结构”运用上的理解。)
(4)学生练读、赛读,读出赞美之情,读出各民族团结友爱之情。
(5)学生试背。
(二)换位议读第3自然段
师引入:“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3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下课玩耍的?
1.学生各自读文,然后交流。
2.抓重点句子议读感悟。
(1)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2)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师:这读书的声音究竟有多好听啊?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引导学生理解“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听着同学们读课文”一句,体会正因为同学们读书的声音非常好听,所以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不飞了,猴儿也来了。
3.换位思考: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1)同桌交流。
(2)情景表演:几个小朋友分别扮演树枝、鸟儿、蝴蝶、猴子,请“它们”做评委,其他小朋友感情朗读第二、三自然段,如果读得好的话,“它们”就如课文所示,围拢过来静静地聆听。
4.出示句子: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师:作者在这里也没有具体描写课间活动的情况,却又写了小鸟、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再次体会间接描写的作用及其情趣)
5.民族小学的学生课上学得用心,课下玩得开心,让我们开心地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点题抒情第4自然段
1.课文学到这儿,你对这所民族小学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交流感受。
可围绕以下几方面交流:
(1)校园美丽——小路上的花儿美,学生的不同民族服装美;
(2)民族团结:民族不同、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习惯不同,都成了好朋友;
(3)生活快乐: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和看热闹……
2.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团结的民族小学,多么快乐的民族小学生,难怪作者如此自豪,就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自由选择段落感情朗读。
你喜欢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四、作业超市
1.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还可以画图画,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2.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抄在积累本上。




1我们的民族小学
校园美丽
民族团结
生活快乐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4第二课时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4第二课时”,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课时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2、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

一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我们的民族小学)

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二、范读课文

1、听完后,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2、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三、讲授新课

1、第一自然段:

⑴ 请你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

⑵ 请你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请你试一试。

⑶ 根据下列提示展开想象,请你用语言描述:早晨,同学们来上学了,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早晨的校园多美啊,你喜欢这时的校园吗?那么就把你的喜欢的情感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来吧。

2、第二、三自然段:

⑴ 你喜欢这所民族小学吗?说出你喜欢的理由。

(如:上课时民族小学的学生读课文非常好听,下课时他们尽情嬉戏,非常快乐等等。)

⑵ 这读书的声音究竟有多好听啊?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解“窗外十分安静……”一句,体会正因为同学们读书的声音非常好听,所以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不飞了,猴儿也来了。

⑶ 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⑷ 同学们读得可真好,如果你能和民族小学的小朋友一起游戏,你想和他们一起玩什么?

3、第四自然段:

⑴ 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令人难以忘怀)

⑵ 在这所民族小学学习的同学们是什么感受?(自豪、骄傲)

四、小结

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在学校、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五、练习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游戏复习

1、“捉蝴蝶”:把蝴蝶状的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指名学生上台摘卡片认读词语。

2、开火车读:教师任意抽一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读,评出优胜小组。

二、朗读感悟,美读成诵

1、全班交流美句。教师随学生回答相机教学相关段落:

如:第一段:

⑴ 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可以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少数民族的服装,来理解“鲜艳”。

⑵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可以进行想象说话,情境表演。同学们会跟小鸟说什么?跟老师说些什么呢?见到国旗同学们会想些什么?说过之后让学生演一演。

⑶ 早晨,从山坡上,……还有汉族。你仿佛看到小朋友是怎样上学的?用“有的……有的……还有的……”交流描述。

⑷ 你上学的第一天是怎么想的?学生畅所欲言。

⑸是啊!开学了,又可以见到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有可以在美丽的学校学习新本领,是多么激动高兴事啊!你能用这样的心情读读这段话吗?

学生自读自练,指名交流。

第三段:

⑴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好象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窗外很安静?这些小动物为什么会如此安静?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引导学生体会上课时民族小学的同学们非常专心听讲。

⑵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也赶来看热闹。

如果你是“小鸟、松鼠、山狸”看到同学们玩会怎么想、怎么说?

第四段:

说说句中省略号的意思,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也可以看出小作者对字学校的什么样的感情?带着这种喜爱之情读读这段话。

三、诵读比赛

1、课文写得那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小组内有感情地读一读。

2、代表挑战读课文,评出小小朗诵家。

3、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四、综合性学习:我们的课余生活

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可以用文字叙述,也可以画,也可以设计表格。

三年级上册语文《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案整理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案整理”,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三年级上册语文《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案整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在理解、讨论的基础上懂得: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生朗读课文。

2.师引导: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3.(出示天都峰画面)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议读,领悟课文

1.默读课文,圈点思考。

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2.指名交流,指导朗读。

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3.自由读文。

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

4.生根据课文内容质疑。

师筛选出问题:作者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他们是怎样爬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呢?

5.读读议议,释疑。

(1)“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

A、讨论句意: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B、指导朗读:讨论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习。

C、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鼓励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2)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

A、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学生读书圈划。

B、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C、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以及上山后的喜悦,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

D、指导朗读。

(3)“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

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在讨论中应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三、分角色朗读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教师范读这段对话。范读时可辅以动作、姿势,增强感染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练习过程中,可以同桌两人为一组,模仿老师的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加深理解,体会思想感情。

【在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分角色朗读课文,更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总结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收获。

【在朗读中理解“互相汲取力量”的真正含义,并在谈生活感受中加深理解。】

五、提示综合性学习

最近你们把自己的课余生活记下来了吗?记了哪一些,和同学交流交流,要把这项活动坚持下去,还要注意及时地整理自己记录的材料。

六、作业超市

1、抄写课文第2自然段。

2、继续完成综合性学习。

三年级上册语文《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教案整理


三年级上册语文《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教案整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感悟课文的第2.3.4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

3.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快乐。

教学流程

一、复习第1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说说大意。

二、感悟第2.3.4自然段

感悟第2自然段:

1.复习旧知。

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它告诉我们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读、说、演。

“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么玩的?请大家各自放声读一读,然后同桌间互相边说边演一演。

3.想象、描述。

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学生描述。

4.感情朗读。

谁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第2自然段,把这兄弟玩乐的情景生动地描述出来?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5.齐读1.2自然段。

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多有趣啊!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读1.2自然段。

【让学生读读演演文中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领悟草地给兄弟俩带来的快乐。】

感悟第3自然段:

1.过渡。

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为开满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当有花结籽吐絮的时候,“我们”兄弟俩就可以摘下带絮的种子吹着玩。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妈妈给它装的白色降落伞飘起来了,飞得很远很远……多美的景致啊!还有更有趣的事呢,我还发现这草地会变色呢!这又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各自轻声读课文,共同探究这个奥秘。

2.学生读课文。

3.指名说说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

4.理解草地变色的原因。

草地怎么会变色?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投影出示下列填空题,提示帮助学生理解。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花朵(),(),草地就();

(),花朵(),它是(),草地就();

(),花朵又(),草地就()。

5.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感悟第4自然段

1.初读欣赏,整体感知。

师:自由轻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体会你能从这短短的几句话中感受到小作者对这片草地怎样的感情呢?(喜爱、喜欢、爱……)

2、潜心品评,多元解读。

你认为那一句话最能表达这种爱,就请你好好地读一读。

(1)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A、老师将这两句话改了改。读读这两组句子,你认为哪一组更能表达“我们”对这片草地的爱?(a、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b、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B、再读读第一组。作者对这片草地的爱是深还是浅?是浓还是淡,你体会到了吗?

C、过渡:是呀,可别小看了这两个“!”,它分明在向我们表达“我和弟弟”对这片草地那浓浓的爱呀!谁再来读读。

(2)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A、请同学边读边体会,作者只是把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对待吗?(当作人来爱)

B、自己再读读,你能体会到“我”把蒲公英当作什么人来爱呢?读懂了吗?(把蒲公英当作人,当作自己的朋友、当作自己的亲人、当作自己最亲密的人、当作自己最要好的伙伴……)

C、过渡:是呀!作者哪里是把它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爱呀!他分明是把这金色的草地当作自己的朋友来爱!再读一读这句话,把这份爱好好的读出来吧!(指名读)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造性地阅读,让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潜心品评,在多元解读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与文本对话。】

三、总结课文

1.朗读课文。

2.小结引申。

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颖的感受,因而你会激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回到大自然去吧,在那里你会找到欢乐!请大家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四、作业超市

1.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双休日和爸爸妈妈一起到郊外的草地上去踏青,仔细观察你所看到的草地,通过你喜欢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你这次郊游所得。

三年级上册语文《我们的民族小学》第一课时教案整理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我们的民族小学》第一课时教案整理”,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三年级上册语文《我们的民族小学》第一课时教案整理

教材文本解读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五课第一组教材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中词句的理解,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到这里对所提示的内容要进行思考。

除对学校美丽与团结的描写是本文的特点外,在语言表达上也很有特色。作者把状语前置,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呈现画面的能力也更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难点是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第二学段的起始段,本篇课文是本册教材的第一组课文中的第一篇,学生处于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学习的接口处,要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的学习过渡,让学生初步养成较为稳定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语文积累,从而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如何给第二学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则是我们作为教师应着力思考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除了注重学生个性成长,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外,还应重视学生在写字姿势、读书习惯、发言的积极响亮等学习习惯方面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将字词教学的重心向词语过渡,将字典引入日常教学,重视对词语的理解,将段的教学不断加强,学会略读、默读等读书方法,引导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对读书进行积累,特别应以课内带动课外阅读的积累。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际!”为此,我们要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信心,增加积累,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同学们,经过两个月短暂而又漫长的暑假生活,你们又长高了,更懂事了。今天来学校时,你们细心观察过我们熟悉的校园了吗?

2.请同桌的小朋友交流一下:久别的校园如今给你的感受怎样?谁来夸一夸我们的校园?

3.总结:是啊,我们的校园处处充满了生机,明亮的窗户,宽敞的教室,美丽的校园花坛,还有我们在操场上留下的欢声笑语……无不勾起我们对学校喜爱之情,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和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联系生活谈对学校的印象及情感,无疑对学生的情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学生说一说,夸一夸,主动参与,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奠定了基础,这也是学生进入阅读课文的兴趣起点之所在。]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立起课本,摆好读书姿势,自由大声地把课文读两遍,争取把每个字音读准确,每个句子读通顺。读书过程中,我就在你们身边,有困难,可以查字典,也可以随时和我打招呼,我愿意为你们服务。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让学生自觉能动地学习,有个性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摆脱“牵着学生走”的课堂教学模式,让老师弯下身子,构建“跟着学生走”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又具体要求学生,实际上是告诉学生学习方法及培养孩子学习习惯。]

2.识字

师:请同学们找出“款、傣、昌、昂、跤”等字在文中所在的句子(通过找汉字所在的句子,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境,随文本内容识字)。

三、指导写字

1.观察:学生自主观察每个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书写:教师重点指导“戴”、“舞”、“蝶”、“雀”字的写法。

3.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写的字。

4.评价:自评、互评

[设计意图:识字和写字在中年级仍然是一块重要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教给孩子们一些识字的方法,引导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适合的方法识字,尊重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逐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写字时,做到头正、身正、臂开、脚平放,手离笔尖一寸,眼离本子一寸,胸离桌边一拳,及时纠正写字姿势。]

四、归还时间,指导学生熟读课文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接下来请大家再仔细地去读课文,用心去体会,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收获,一定能够把课文读得更准确、更流利。

[设计意图:“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而真正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达到这一要求,则需要把课堂上的读书时间归还给每一个孩子,让孩子们在练习中逐步提高,做到不误读一字,不添加一字,不少读一字,不倒读一字,只有这样,才能把“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些要求细细地染在学生的心头,实实在在地把课文读好,并为读书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

五、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

师:老师听到你们读书的声音,感到一种幸福。我相信,我们每个同学经过练习,都有提高。全文共有4个小节,你们喜欢读哪儿就读哪儿,你们愿意怎样读就怎样读,比如,同桌互读互听,小组比赛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样孩子们就会乐于读书,主动参与到读书中去。而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对学生合作精神及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因材施教,有助于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差异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得以发展的目标。]

2.读完全文,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读和互读,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感知,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这是顺势而出的提问。]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第二课时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课文主要写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了崇高的、美好的的品质,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
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身边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如朋友、老师、同学、爸爸,妈妈以及邻居…...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也能反映他们的优秀品质,他们或热心助人;或勇敢正直;或勤劳简朴……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交代任务,选材构思。
1.出示要求:
◎写小伙伴的一个特点;
◎用一件事来写;
◎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要能体现人物的特点。
写的人是你身边的人,选择其中一件事来写,这件事必须真实,不能凭空捏造,这件事要能反映人物的特点,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语句要通顺。
2.小组讨论:
◎想写谁?让你印象最深的特点是什么?准备选择什么事例?
3.大组交流:
(1)教师随学生回答相应作评议和引导,有的学生不能准确概括人物特点,可以帮助孩子归纳,也可以板书学生所说的特点。
(2)如何把事情写清楚:要注意事情地起因,经过,结果。在写人物时要多写神情、动作、语言、心里描写。要大胆地想象。
三、提供范例,打开思路。
1.朗读学生地的优秀日记《我的爸爸》
让学生边看听思考:
(1)写谁?人物有什么特点?
(2)什么事表现了这一特点和品质?
(3)哪些细节描写生动地体现来这一特点?
2.交流归纳。
四、自拟题目,下笔成文。
1.根据刚才的学习讨论,大家可以更好地条理自己的“构思”。题目自拟,但要认真给自己的作文起个题目,老师也提供一些题目,但仅供参考。(《他使全校轰动》《我心中的偶像》《任性的表妹》)
2.动草起笔。教师巡回指导。

三年级语文上册《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三年级语文上册《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关键词句,如“掬”“映衬”“对照”等;

3.在音乐、图片的帮助下,初读课文,感知美,学生对拉萨的天空建立起感性认识。

4.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小组交流感受;学生集体精读、赏读中积累语汇,获得言语美感。

二、教学用具

PPT、音乐、拉萨的图片

三、教学重点

能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关键词句,如“掬”“映衬”“对照”等。

四、教学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拉萨的天空的“湛蓝”“明洁”等特点。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欣赏图片。播放《坐着火车去拉萨》音乐,跟着老师一起乘着火车来到我国的最西部,海拔最高,离天空最近的地方,它就是我心中的圣地——拉萨。伸出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11、拉萨的天空

2.猜一猜老师为什么这样写板书?(“天空”字很大,突出课文主要介绍的是天空,而且拉萨的天很蓝,用蓝色粉笔;“拉萨”两个字写得比较大,是为了突出“拉萨”的天空,而不是写别的地方的天空;“的”字写得比较小,提醒学生要读轻声。)

上节课学了生字词语,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拉萨的天空》,看看它会给你怎样的惊喜呢?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在音乐声中)

策略:自由朗读全文。

1.拉萨的天空留给你留下的最大的印象是什么?

(板书湛蓝透亮)

2.全文围绕哪个字来写天空?

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除了第一句话,每一句都含有蓝。再找找,含有蓝的词语也很多呢?

生:蓝天湛蓝蓝宝石蓝晶晶蓝得让人神往

师:谁来美美地读一读。

这么多蓝,我们都掉到蓝的海洋里了。一起美美地读。读得真好,这浓浓的蓝都把我们包围了。

3.“湛蓝”什么意思?(很蓝非常蓝深蓝)

齐读第一段,画出句子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这是一个比喻句,那么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拉萨的天空”比作“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

师:你见过蓝宝石吗?它是什么样的?

预设学生1:见过,很好看。

预设学生2:没见过。

师:(多媒体展示蓝宝石的图片)蓝宝石和拉萨的天空一样蓝,谁能把它读出来?

指名读1。评价:湛读重一点,慢一点,才显得特别清澈。尤其要读出那亮来。指名读2。评价:更蓝了,更亮了。

(教师指导把“湛蓝、透亮”,“用清水洗过”要慢一点、重读)咱们一起美美的读出来。

让老师看看这么湛蓝的天空有没有进入你的心里,看着白板朗读一下。

难度升级了,需要填空的部分更多了,再挑战一下。

任务二:品读语言,体会拉萨天空之美。

策略:默读第二~三段(小组合作)

1.思考:拉萨的天空还有什么特点?并用波浪线划出来相关词语。(板书纯净明洁)

师:就是干净、纯洁、一丝杂质也没有

2.边读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说说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教师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自由阅读)

3.出示“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师:有小组喜欢这句话么?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生:举手

师:蓝天离我们近,我们被蓝色包围,你们小组读懂了,来,看幅照片,我朋友去拉萨拍的。声音真的能碰到蓝天,手真的能摸到蓝天吗?

生:摸不到。

师:这是一种夸张的手法,联想一句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4.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师:“掬”的意思,你懂吗?

生:就是捧。

师:让我们也来捧一捧蓝天——洗洗脸。什么感觉?

生:(清、凉、舒服)

师:那还是蓝天吗?啊,天怎么就成了一汪蓝蓝的湖,一片蓝蓝的水了?我们看这张图,倒过来是不是蓝天比水还清澈?

生:是啊,比水还清澈。

真的好妙呀!想象真奇妙。读出来。

指名读1评价:奇妙

一起读出来。

师:非常妙。

5.联系上下文和图片呈现理解“映衬”和“对照”。小组赛读“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师:你们两个小组都喜欢这句话,比一比谁读的好。找一找两组近义词。

(出示图片)如果天地间只有湛蓝一种颜色,那拉萨一定很单调。是什么

把天空衬得这么美呢?看见了?再看看山脚下,那拉萨河水——那河畔的草地——看到了吗?是哦,只有有了白云的映衬、草地的对照,拉萨的天空才蓝的更加纯净和明洁。

6.(配乐)指名读第二段,全体朗读第二段。

过渡语:既然我们从文中感受到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那么大家想不想亲自去拉萨看看那里的天空呢?(想)。【音乐起】轻轻闭上眼睛,我们乘着火车来西藏,来到了拉萨。现在我们就站在高原上,把你们的目光向远处望去。群山连绵起伏,一大片一大片的云朵贴着山顶,是那样的洁白耀眼。你们看到了吗?白云上方就是那一汪纯净的蓝天。你有什么感受?

生:很幸福……很舒服……

师:用原文的词语说呢?让人神往(板书)

6.同学们全体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天空的美,进入“神往”的意境。

过渡语:游客们去拉萨,除了被湛蓝的天空吸引,还有一座神圣的宫殿一定要去,是哪里?

生:布达拉宫

1.交流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布达拉宫的资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雄伟)

2.比较欣赏布达拉宫的图片湛蓝天空下的布达拉宫图片,感受“更加”雄伟壮丽。

(布达拉宫周围没有比它高大的建筑物,湛蓝的天空就像窗帘一样,让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让我们用语言来掀开窗帘,感受拉萨的天空之美,齐读4、5自然段。

(三)检测导结:

1.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纯净、明洁)。

2.如果你是拉萨的游客,看到这么美的天空,想说些什么,也可以写下来。

3.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明洁,让我们神往不已。现在让我们在音乐的渲染下,以最饱满的感情朗读全文。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我们都沉醉在拉萨湛蓝的天空中,忘记了时间,有机会再继续咱们的拉萨之旅。

xx区xx小学

胡秀敏

三年级上册语文《去年的树》第二课时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去年的树》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去年的树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本文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是一篇拟人体童话。写一只鸟儿为了遵守诺言,历尽千辛万苦寻找她的树朋友,最后面对由树朋友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唱起去年的歌的故事,歌颂了鸟儿信守诺言的品质和她对树的浓厚友谊。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角色对话、感悟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含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领悟童话所揭示的“信守诺言,珍惜友情”的道理。
学前准备1.教学课件。(教师)
2.有关守信或珍惜友情的故事。(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分角色朗读对话。
2.体会童话故事揭示的道理。
学习重点体会童话故事揭示的道理。
学前准备教学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复习提示,导入新课
(用时:5分钟)1.默读课文,想想上节课的内容。
2.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鸟儿和树的情谊深。读一读体现鸟儿和树情谊深的句子。
二、体会对话,升华情感(用时:20分钟)1.默读第7~14自然段,概括鸟儿的寻找过程。
2.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鸟儿的心情。1.鸟儿的几次问话表达的感情:
(1)“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担心)
(2)“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焦急)
(3)“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伤心)
2.学生自找伙伴,分角色朗读课文。6.鸟儿分别向谁询问?又是什么不同的心情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引导想象,补充对话(用时:7分钟)1.(课件出示)村子里,煤油灯旁,两个好朋友相聚了,请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2.鸟儿为什么“睁大眼睛”?“盯”有什么含义?为什么用两个“看”?结合上文仔细体会。1.“睁大眼睛”“盯”“看”等词说明了鸟儿努力在闪耀的灯火中寻找朋友的影子,表现了鸟儿无比的深情和留恋。
2.“又”写出了鸟儿非常珍惜她和树之间的友情,想和她已经不在了的朋友多呆一会儿。7.从鸟儿的神态和动作中,想象一下鸟儿会对树朋友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理清脉络,总结全文(用时:8分钟)1.学生再读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先分段,再概括每部分内容。
2.学完了课文,你有什么感想?说一说。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1~4)写鸟儿和树是好朋友,鸟儿要飞到南方去,他们有一个约定。
第二段(5~14)写鸟儿从南方飞回来,寻找朋友树的过程。
第三段(14~17)写鸟儿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带着对树的深情和留恋飞走了。8.谈感想。
我想对说: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了“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规范的理念。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自读、角色对话、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所揭示的道理,实现了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去年的树》教学片段
◆多角度写感受(教学重点)?
师:课文已经学完了,作为读者,你们肯定有很多话想说,你想对故事中的谁说呢?
生1:我想对鸟儿说。
生2:我想对树说。
生3:我想对伐木人说。
生4:我还想对小姑娘说。
师:是不是还可以对文章的作者说一说呀?他把这么动人的故事写给我们。现在,你们想对谁说就对谁说,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生分头写,然后交流)
生1:鸟儿,我想对你说,你那首诚信的歌会永远留在你和树的心里,树会是你永远的朋友的。
生2:树,你牺牲自己为人们点燃灯火,为人们照亮,你的牺牲是值得的,我为你点赞。
生3:小姑娘,你是不是也被鸟儿和树的情意所感动呢?希望你在生活中也要做一个像鸟儿那样信守诺言,珍惜友情的人。
……
赏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在文章的结尾处安排的小练笔,写下自己想对谁说的话,学生思维活跃,滔滔不绝,这些感悟都基于对课文中表达的情感有准确的把握的结果,让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第二课时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第二课时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师讲课前都要准备好教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第二课时教案,欢迎阅读参考!

一、课件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2—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对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

3。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4。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5。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四、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文中喜欢的句子。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

板书设计:

5。灰雀

一定会回来

列宁男孩

教育知错就改

三年级上册语文《灰雀》第二课时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灰雀》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一、课件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2-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对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
3.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4.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5.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四、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文中喜欢的句子。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
板书设计:
5.灰雀
一定会回来
列宁男孩
教育知错就改

三年级语文上册《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语文上册《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教案

16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盛”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3.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生与大自然息息相通、相容相合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教学难点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或观察挂图:在草地上盛开着一片蒲公英,它们金黄金黄的,太美了!

2.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色的草地》一课的生字词,还记得它们吗?(出示生词,学生开火车轮读)

3.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一个小男孩发现了一片金色的草地,你对草地印象如何呢(学生答),谁想赞美这美丽的草地。

4.设疑激趣:我们随着小男孩一起走进这片金色的草地,看看我们能发现什么,那就读读课文吧!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与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读一读。

(2)指名读,评读。

(3)看到这片金色的草地,“我们”的心情如何?

(4)“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么玩的?请大家各自放声读一读,然后同桌间互相边说边演一演。

(5)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

(6)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玩多有趣啊!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读一、二自然段。

(7)谁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第二自然段,把这兄弟玩乐的情景生动地描述出来?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谈话过度: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吗?“我”有了一个什么新发现呢?

(2)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3)总结: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拢的,它随着时间变化而一张一合,张开就是金色的,合拢就是绿色的。

(4)这一部分当中有些词语和句子表达的效果很好,令人回味,可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比如:“我起得很早去钓鱼”这里为什么要强调“起得很早”呢?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因为过去没有起这样早,所以一直误认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并”在这里有哪些含义呢?用上这个“并”字,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现在才这样认为,并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用手掌最简单的动作打比方,就把一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

(5)拓展交流: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蒲公英的开放是和温度的变化有关的。他通常是上午8点左右逐渐展开花瓣,到了中午温度最高时花瓣完全张开,下午4点左右,温度下降,花瓣就慢慢合拢,深夜温度更低了,花瓣就越包越紧,所以我在很早的时候看到草地是绿色的。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个发现令“我”非常惊讶,大家再来读读第五自然段。

(2)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3)指名读、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看板书,全班交流。

2.拓展:

(1)其实自然界还有许多花草也有这个特点,有没有发现的,谁来说说你知道的?

(2)总结:同学们,大自然就是那么神奇美妙,大自然的花花草草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时时处处和我们一起生活,一起成长。课下请观察你喜欢的花草,下节课说说你的新发现,好吗?

板书设计:

蒲公英

(早晨)(中午)(傍晚)

绿金色的草地绿

小学三年级《争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争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认识、学会的生字新词,辨识“争吵”“争论”“争执”的不同意义;读懂“我”和克莱蒂争吵的起因、争吵后各自的表现。

2.技能目标

感情朗读课文中的有关段落。

3.情感目标

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揣摩品味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关键词语。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指名认读生字。

2.挑选自己喜欢的生字,找找朋友。

3.查字典辨析“争吵”“争论”与“争执”有什么不同?

⑴争吵:因意见不合大声争辩,互不相让。⑵争论:各执己见,互相辩论。⑶争执:争论中各执己见,不肯相让。)

4.过渡引入:我们在初读课文时,知道了他们为什么而争吵,下面让我们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他们是怎么解决的,结果怎么样。

(二)细读课文,研读重点句

1.这篇课文章涉及到学校、路上、家中这样一些地点,按照“争吵”事件发生的先后,你认为可以分成几部分?

(1)学生自由细读课文想一想,然后同桌议一议。

(可能出现这样几种看法:分成四部分。(1~4、5~8、9~14、15);分成二部分。(1~4、5~15)。一般说,可以分为两部分,也可以分为三部分。如果以“争吵”“争吵后”划分,分成两部分;如果从弄清“我”知错能改的原因看,也可以分为三部分。)

2、研读争吵的句子。

(1)默读有关自然段,边读边找一找安利柯他们“大声争辩”的句子。

(2)学生讨论,屏幕板书映示:

①“你这是故意的!”

②“我在外面等你!”

③“我在外面等着你!”

④“我也等着你!”

(3)这里③④都是“我在外面等你”你认为两句意思一样吗?

(说法不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谛说的“在外面等我”,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面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

(4)联系课文想一想,每句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5)学生试读,评价。

(6)教师指导朗读。

(①句表示生气,应读出愤慨的语气。②句表示余怒未息,也应读出强硬的语气。③句表示强调,语气应加重。④句表示“我”不甘示弱,语气也应稍重。)

(6)师示范朗读,学生练读。

3、研读有关争吵起因的句子。

(1)“我”和克莱谛既是同桌又是好朋友,造成两人今日争吵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研读有关自然段,小组合作学习后选派代表发言。

(提出这一问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不为课文首句“今天我和克莱谛吵架,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我嫉妒他”所迷惑,“我”之所以不满意克莱谛的微笑,之所以心存报复出现报复行为,就是“嫉妒”心理在作怪。这里要引导学生揣摩品味相关的语言。

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这样一些词句并进行讨论:第①句中的“只”能不能去掉,为什么?[“只”字在这里不能删去,它表现出“我”此时对克莱谛处处不顺眼的心理。]第②句我为什么很不高兴?[我“很不高兴”看似克莱谛的“笑”导致,其实这是一种畸形心理,是“我”嫉妒的表现。]第③句的“也”说明我怎样一种行为?“也”后面能加上“故意”吗?(“也”表明“我”的碰是有意的。如果在“也”后加上“故意”,那么克莱谛的“碰”也就成为故意的了,所以不能加。)

屏幕板书映示:

嫉妒→报复

①他只微笑着说。

②我很不高兴。

③我也碰了他一下。

(2)指导朗读。你认为这三句应读好哪几个字?(“只”、“很”、“也”应加重语气)

(3)学生齐读这三句话。

4、研读争吵后各自心理活动和言行举止句子。

⑴争吵后“我”有怎样的心情,为什么?

(“我”很不安,很后悔。“不安”,是怕克莱蒂放学后找我算账,再报复一下,因为他总提出在外边等我。“后悔”的是,过去种种事实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的确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而是因为我嫉妒他得了奖报复了他,才吵架的。)

⑵克莱谛的“好”和“可爱”表现在那些方面,请你再仔细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然后有条理地说出来。学生梳理后屏幕板书映示:

①能帮助父母亲干活——勤劳

②能服侍生病的母亲——孝顺

③穿着有裂缝的衣服——朴素

④我们全家人欢迎他——友善

⑤原谅“我”的过错——宽容

⑶从安利柯争吵后的这些心理活动和言行举止中,你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是从哪些句子读懂的?

(要点:安利柯虽然嫉妒过他的好朋友,并由此发生了两人的争吵,但他很快能认识到自己的过错,这首先就是难能可贵的。课文使用了“不安”“后悔”等词语,并有准备向克莱谛认错的矛盾心理的描写。安利柯之所以不敢主动道歉,并且对克莱谛的主动求和行为带有防范心理,是他的虚荣心所致。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把安利柯看成坏孩子。课文的第11和第13段有这样几处值得我们注意的描写,①“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了我的肩上”。“我”与克莱谛面对面站着,为什么却用“觉得”?这是因为听到克莱谛要与我重新成为好朋友时我太高兴了。②“再也不了!再也不了!”这里连用两个“再也不了”并使用感叹号,既表示他的兴奋,也表示他的决心。)

学生讨论后屏幕板书映示:

知错虚荣

①“我很不安,很后悔”

②应该知错就改

③去向他认错吧

④再也不了!再也不了!

5、研读文章末段“爸爸的教诲”。

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让你最受启发的是哪一句话,并说明理由。

(《争吵》选自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克莱谛和安利柯重新和好的故事本身可以让我们受到“爱”的教育,父亲的教诲,更是直截了当地为我们指出了应当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与错误,应当怎样对待那些高尚的人,这也是一种“爱的教育”。父亲折断戒尺丢出墙外的动作给人言已尽而意无穷的余味。)

学生讨论发言后板书映示并齐读:

《爱的教育》

既然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人原谅,更不应该向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三)小结读后感受

1、读了课文,我们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四)作业练习

1.抄写课文中爸爸的话。

2.说说自己曾经与同学之间发生的故事,自己认为有趣的可以写下来。

黑板上的板书设计:

争吵

弄脏本子

安利柯争吵克莱谛

后悔悲哀

知错重归于好容宽

《争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1、二分钟阅读。评价总结:今天的阅读大家很认真,以后一定要坚持这样的读书态度。读书能让我们积累知识,扩大视野,在静心读书的同时多思考会提高感受力。对文字多揣摩揣摩,对人对事情多琢磨琢磨,相信你会更聪明。

2、这节课我们继续聊一聊《爱的教育》这本书里的精彩的故事,学生齐说课题,教师板书题目:争吵。

3、现在让我们用朗读的形式回顾下课文——请13名同学逐段朗读。及时正音。

4、帮孩子简单回顾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清晰,按照事情发展的真实顺序,先写了争吵的(原因),然后具体叙说了事态继续变化,我的心里也在变化的这个过程(经过),最后的(结果)是我们俩和好了。我们今天就来板块式阅读吧。

二、深入探究,重点品读

板块一、我的嫉妒

1、师引导:争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生自由说:预设一——碰,撒,报复。预设二——我嫉妒克莱谛获了奖。

师引导质疑:我看这一部分我们只解决这一个问题就行。

再来默读1——4自然段,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结合文中语句来判断,你更同意谁的意见?

顺学生的思路进行点拨(1)你知道吗?一个人无论说话还是有什么举动,都是由心来支配的。克莱蒂不小心碰了我,我看到克莱蒂的微笑,就假装不小心也碰了他一下,我是受怎样的心理支配呢?你琢磨了吗?

(2)出示有“嫉妒”的句子,人家课文明明写着我不是嫉妒克莱谛啊,你怎么琢磨出“嫉妒”来的?生读:可是他的笑让我不高兴。心想:哼,有什么里了不起!

哦,他是联系了上下文理解的。好方法,请你也来再联系着读一读(提示:读书学习方法记录下来),边读边琢磨。

(3)总结板书:看来,“嫉妒”才是争吵的真正元凶。(提示:重要词语记录下来)

2指导读好嫉妒语气,师生随机用引导的方式评价。

(1)指名读语言,师生评价,教师引导:嫉妒是一种见到别人比自己好就生气甚至仇恨别人的的心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这种心理?师:联系自己的亲身感受你来评价这句语气把握准确吗?师:你再来读读。师范读。

3、师:嫉妒是一种不容易发现的,有时候我们又不愿意承认的心理,但是这种心理真的会伤害朋友之间的感情。

4、师总结:刚才阅读1~4自然段,其实我们只抓住了一个词(嫉妒),是这个关键词引发了这场争吵。实际上很快我的心理就发生了变化,下一个版块我们还可以抓一个关键词语。

板块二、我的后悔

1、自己小声读读5—8自然段,琢磨琢磨,你抓住哪个词?读书,找词语——后悔。教师边板书边提示这也是一个描写心理的词语。(提示:快记录下来)

2、说话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说说吧从哪些语句你读出了“后悔”?学生读句子,教师指导:描写心理的时候,可以把心里想的内容写出来,这是别人一看就明白的。

3、可是同学们还记得老师刚才说的吗?我们还要联系着读,读出某些词句背后的意思。出示:克莱谛是个好人,他绝对不会是故意的。(提示动笔:这句话在哪?先划下来。)师:这句话的表面意思能说说吗?你从这个自然段的哪些语句看出克莱谛是个好人的?(提示:先自读,划)然后生答:读相应句子。

4、师:你从“绝对”这个词中又读出了什么?(提示动笔:圈下来)读读,思考。生:很确定,坚信克莱蒂是个好人——朗读

师:去掉“绝对”这个词呢?小声读读。有什么变化?

生自由谈,师:是啊,看似简单的词都有着大作用,所以我们说话、习作时要用心遣词造句。

再联系下刚才,克莱蒂不小心碰了我,我怎么没想到人家是好人?克莱蒂笑了笑我如果坚信人家是好人怎么会起报复心?师随机引导:对,这样我们就挖掘出这句话背后的意思了。也从此时的坚信中读出“后悔了”。

5、同学们,此时此刻,后悔的只我一人吗?你能不能找到最有说服力的词句来解释?(先找到勾画出来)——(1)瞟—由动作揣摩心里,你试着用了,真好。(2)“到外边去”——他说了,在哪?划下来。我也说了,在哪?也划下来。现在联系起来自己读读说说,他所说与我理解的一样吗?他其实是想到外边谈和。

板块三、我的激动

1、师:课文读到这里,你觉得两人争吵怪谁?生:怪我。

师:请你思考一下最后两人和好又归功于谁呢?生:(1)归功于克莱谛(2)“我”当然也有功劳。

2、出示:10到13自然段。师:结合语句,说说你的理由。最好把你独到的见解大胆表述出来。

克莱蒂——联系前文:师:微笑在课文里出现了几次?快速浏览全文,划出来。出示:他只是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他是个很和气的孩子。)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戒尺,温和地对我说。(面对别人的戒尺还能微笑,是一种宽容大度。就是他的宽容决定了我们会和好。)文章前后联系着读,比较着读你会理解更深刻)

——出示:“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师:想象当时克莱谛说这话时是什么语气和怎样的表情?同桌练习读一读。

我——读出我的语言,由此读出我非常渴望和好,我的懂事也是和好的重要因素。师:你能体会出我当时是什么语气和神态么?生:高兴,此时我的心理也由嫉妒到后悔最终变化成了——(板:激动)。师:那你来读一读。

4、两个小伙伴和好了,让我们通过朗读再现这让人感动的画面。

三、领悟内化,有效拓展

1、出示:父亲的话。默读父亲的话,你读懂了什么?自由答,评价。

2、师:有时候我们总觉得记得父母和老师教育我们的话,其实大多数时候我没还没有理解。老师换一种问法:父亲把尺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从此以后我再遇到同样的事情,会怎样做?

(课件)

当别人学习比我好的时候——

当我做错了事情的时候——

当我确实做错,面对别人的批评——

当别人不小心伤到我的时候——

四、总结方法,梳理收获

1.师:好了,又到了我们今天的“我总结,我收获”时间了。谁来说说你又收获了哪些知识宝贝?

课件给出提示:1、我积累了……

2、我知道了……

3、我学会了……

学生自由谈收获。

五、课外延伸、积累运用

平时,你与小伙伴争吵过吗?为了什么事?你们是怎样解决的?现在想起来有什么新的感受?试着写几句话

(待修改和评价)

《三年级上册语文《我们的民族小学》第二课时教案整理》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