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哀江南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28

哀江南。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哀江南”,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知识指要】

1.字词正音:

蒿莱(hāolái)萧条(xiāotiáo)坏槛(jiàn)当潮枭(xiāo)鸟

诌(zhōu)一曲厨灶(chúzào)

2.字形比较:

笙箫空壕水榭哀江南

潇洒嚎啕谢意衷情倾诉

萧条

3.词语补注:

①蒿莱:泛指野草。

②疾忙:急忙。

③萧条:寂寞冷落,毫无生气。

④坏槛当潮:已损坏的栏杆被水泡坏了。槛:栏杆。

⑤枭鸟:凶猛的鸟。

⑥诌一套:胡乱编造一套曲子。诌:编造。

4.资料检索:

①孔尚任(1648~1718),中国清代戏曲作家。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署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青年时隐居石门山读书,后纳捐为国子监生。康熙二十三年(1684),康熙帝南巡返经曲阜,孔尚任被荐去御前讲经,甚得赏识,破格录用,次年入京为国子监博士。二十五年随工部侍郎孙在丰往扬州治河湖海三年。回京后迁户部主事,升户部广东司员外郎。三十八年六月,《桃花扇》历经10余年惨淡经营,三易其稿始成。次年即遭罢官。关于孔尚任的罢官原因,后世学者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因《桃花扇》的思想内容为清廷所忌而惹祸;有人认为被诬卷入了贪污案件而去职。孔尚任除代表作《桃花扇》之外,还与顾彩合撰《小忽雷》传奇,描写唐代梁厚本与郑盈盈的爱情故事,鞭笞暴虐骄横的权奸,痛斥趋炎附势的小人,主题思想与《桃花扇》一脉相承。孔尚任还著有《石门山集》、《湖海集》、《岸堂集》、《出山异数记》、《人瑞录》等。今人汪蔚林辑有《孔尚任诗文集》。

②一六四0年前后的秦淮河畔,杨柳依依,楼台隐隐,湿润的空气中飘荡着酒香和乐声。世界在这里变得有些奇怪,一种令人难以致信的浪漫气息笼罩了江南的名胜繁华之地。一些风尘女子经常和江南士林中的精英人物们举行集会,或饮酒赋诗,或寻幽探胜,或品茗赏花,他(她)们的话题是古琴谱的真伪,历史名人人品的高低,各书家作品的妙处,以及于国运兴衰,朝政得失。赋诗联句中,这些女子往往不逊于那些男人,她们往往诗、书、画各有擅胜,甚至让男人们自愧不如。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这些集会中,男人和妓女之间的关系,看上去更像一种真诚的朋友关系而非性的关系,他们的友谊是建立在人品才华之上的互相欣赏,相互间称兄道弟,礼尚往来。当然,两性之间的友情和爱情难以划分得锱铢不犯,友谊、爱情,还有难以言表的微妙和默契在他们中间默默地流荡。也许陈寅恪的概括更为准确:“以男女之情而兼诗酒之谊。”这些女子都是出类拔萃之辈。她们漂亮、聪明、活泼、各有所长。她们对人情世态有阅历,为人处事有主见,有胆魄,能自立,都善于在风波险恶中保护自己。她们中的很多人都很大气,虽然身陷风尘,但是她们活得甚至比普通人更有尊严。她们善于生活,绝不放弃能够得到的幸福。(选自张敞《神女生涯》)

③扬州赵园,有一副引人幽思和遐想的戏台联:“坐客为谁?听二分明月箫声,依稀杜牧;主人休问,有一管春风词笔,点缀扬州。”贵州游盘山“江山一览阁”有三副生动有趣的戏台对联。传说,乾隆皇帝曾经到此,看戏时,乾隆心血来潮,要群臣为戏台拟联。某大臣才思敏捷,立即献上一联“听律吕,点破世态炎凉;见衣冠,描尽人间冷暖。”应该说,这副对联生动传神地概括了戏曲的艺术规律,对仗工整,寓意深刻。但乾隆觉得它过于文雅。片刻之后,另一大臣交出了第二副对联:“似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是谁。”这副戏联就像绕口令似的,也不太合律,难怪乾隆嫌它粗浅.要求众臣再想一想。此时,戏台上刚好在演《空城计》。诸葛亮端坐城楼抚琴饮漕,司马懿率领大军兵临城下。老臣刘墉(即刘罗锅)见此情景,灵感忽至,撰写了这样一副对联:“三五人可做千军万马;六七步如行四海九州。”乾隆很满意,认为此联平易朴实,雅俗共赏。

有些戏联,肯定戏曲的社会功能及认识作用,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道德启示。最常见的如:“戏台小天地;天地大戏台。”“曲是曲也,曲尽人情,愈曲愈妙。戏其戏乎,戏推物理,越戏越真。”它如:“看不清莫嚷,请问前头高见者;站得住便罢,须留余地后人观。”“看不见姑且听之,何须四处钻营,极力排开前面者;站得高弗能久也,莫仗一时得意,挺身遮住后来人!”都十分切合中国古老的文明与道德,教人以谦虚与谨慎,处处为人着想。又如:“戏剧本属虚,虚内寻实,实非为实,虚非为虚,虚虚实实,方寸地生杀予夺,荣辱贵贱,做来千秋事业,莫道当局是假;唱弹原为乐,乐中藏忧,忧民之忧,乐民之乐,乐乐忧忧,顷刻间悲欢离合,喜怒哀惧,现出万代人情,须从戏里传真。”“演悲欢寓合,当代岂无前代事;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把戏剧教育作用与审美情趣相结合,既概括了中国戏剧的艺术特色,而且也把中国戏剧的教育意义阐述得十分清楚;挂在戏台上让读书不多的市民看的对联,有不少是俚对,通俗而风趣,看似平平,实则语带讥锋,亦谐亦庄。如:“愿听者听,愿看者看,听看自取两便;说好就好,说歹就歹,好歹只演三天。”“你看这班人,以假作真,才上台就变脸色;他同那件事,非名即利,未出脚即费心机。”“市内客官们,也要关切些艰难时局;眼前尺寸地,不知淘汰了多少英雄。”“盛衰何常,吾人于热闹场中看惯了;贤愚同尽,大家从鱼龙队里混过来。”“蜉蝣天地,蛮触战争,大作小观小亦大,咫只江山,须臾富贵,无为有处有还无。”“既已上台,不怕大家在旁边看戏;自能了局,何劳诸位替古人担忧,”“到什么地方,说什么话;穿何等衣服,像何等人。”

【课文导学】

1.学习重点:

深入领会文中的“兴亡之感”。

浓重深沉而又真实的历史感是《桃花扇》这部历史剧最大的优点。戏剧家是恪守历史真实的,然而又不完全拘泥于历史真实。《桃花扇》的悲剧力量就在于作家自觉、雄辩、明确地写出南明王朝覆灭的必然性,这一历史的最大真实。孔尚任对明朝的覆灭不仅仅是悲怆、追思、叹息、悼念……他还有对南明统治者的刻骨之恨。对于新建的清王朝,他没有明末遗老的狭隘,也没有非用正统观念从根本上否定它。作家这种进步思想,对历史清醒的认识,自然而然地反映在作品中。这就使《桃花扇》具有一种博大恢宏之势。更重要的是他写出了在这种无可逆转的历史面前,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思索、挣扎、痛苦……这种历史嬗变,兴亡感叹,乃是最激动人心的,也是最有意境的,诗化了的戏剧,侯朝宗再访李香君时,已是人去楼空。面对昔日繁华的歌舞场,今日寂寂的媚香楼,今非昔比,歇了管弦,停了琵琶,物依旧,美人已远去,身影飘缈……眼前景物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这不正是覆亡的大明江山的惨状么?这种历史的升华,艺术地再现,不是大手笔是雄于构筑、难于驾御的。

2.结构层次:

《哀江南》一出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柳敬亭和苏昆生是《桃花扇》中贯穿始终的人物,可以说是侯李爱情悲剧和南明历史悲剧的见证者,而柳敬亭和苏昆生两人又都可以说是颇具性情的艺术家,因而由他二人道出“兴亡之感”再合适不过了。结构如图:

第一节(至“北新水令”):总起点题----“残废”“萧条”;

金陵玉殿枯败

第二节(至“太平令”):分点写哀秦淮水榭枯颓

第三节(“离亭宴带歇拍煞”):大放哀声---江山易主,人物全非

3.写作特点:

①这套曲子先铺写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自开篇头两句以后,前六支曲子以教曲师傅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板桥写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这六支曲子集中笔墨写景,一气贯穿,层层蓄势,使第七支曲子的抒情水到渠成,猛然爆发,动人心魄。

②这套曲子,语言准确、生动、形象。例如,“舞丹墀燕雀常朝”,一个“舞”字,写出燕雀在丹墀上跳来跳去、自由自在的情形,一个“朝”字,又把这种情形与臣子拜见天子的庄严礼仪联系起来,给人以今昔对比的联想,表现了昔日神圣宫廷的今日极端衰败景象;“剩一树柳弯腰’’的“剩”字,意味深长,表明柳树不仅只有一株,是孤独之脚,而且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使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饱含今非昔比、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

③尾声一曲,多用对偶、排比,兼用三个散句,既句式整齐又骈散结合,错落有致,读起来一气贯通,急促有力,令人慷慨击节。

4.难点点拨:

①如何理解文中的几处炼字之美?“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句,一连用“残”“废”“瘦”“空”四个词作修饰语。以“残”修饰“军”,使人想见败军溃逃的情形,这是虚写,是因“废垒”这一眼前实景而引起的联想;“残军”与“瘦马”也是虚实相对,前者为眼前之未见,后者为眼前之所见;昔日用于战争的“垒”“壕”,如今已“废”“空”,又衬之以卧在空荡荡的城壕中的瘦弱之马,更显凄凉。这些描写生动具体,寥寥数字,就真切地呈现了南京城郊战后伤痕累累的凄凉景象。“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句,一个“剩”字,尤其意味深长,使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饱含今非昔比、时过境迁、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这里只略加点染,就勾勒出一幅凄清的画面,把人带入十分悲凉的意境,用笔极简,造境极精。

②《哀江南》一曲和以往所学过的怀古题材的诗词作品有何异同?孔尚任的《哀江南》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姜夔的《扬州慢》等可谓同属怀古题材。苏词重在抒发物是人非之感,即表达赤壁风景依旧而英雄业绩全无的慨叹;而辛词重在借古讽今,即表达南宋王朝不求进取的愤慨和自己老当益壮的情怀;而姜词和孔曲最为接近,即表达人物全非,昔日繁华不再,今日人事漂零的兴亡之叹。

【同步导练】

阅读下面的曲文完成7-11题

桃花扇·哀江南

[北新水令]山松野草带花挑,猛抬头秣陵重到。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

[驻马听]野火频烧,护墓长楸多半焦。山羊群跑,守陵阿监几时逃。鸽翎蝠粪满堂抛,枯枝败叶当阶罩;谁祭扫,牧儿打碎龙碑帽。

[沉醉东风]横白玉八根柱倒,堕红泥半堵墙高,碎琉璃瓦片多,烂翡翠窗棂少,舞丹墀燕雀常朝,直入宫门一路蒿,住几个乞儿饿殍。

[折桂令]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萧。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沽美酒]你记得跨青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太平令]行到那旧院门,何用轻敲,也不怕小犬哞哞。无非是枯井颓巢,不过些砖苔砌草。手种的花条柳梢,尽意儿采樵;这黑灰是谁家厨灶?

[离亭宴带歇拍煞]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来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肴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7.对[北新水令]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曲用高度精练的语言概括了金陵城历经战乱后的衰败景象。

B.“残”“废”“瘦”“空”“萧条”均为形容词直接定性似有触目惊心之感,表现出屈辱的历史给现实所留下的痕迹。

C.“夕阳”一词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早已成为衰亡、凄凉的象征,尤显其历史沧桑和无奈之感。

D.全曲与苏轼的“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等语似有异曲同工之感。

(答案:D。本曲极写萧条,苏词重在雄壮,颇不相同。)

8.对[驻马听]和[沉醉东风]两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驻马听]写明朝皇陵的衰败重在突出无知牧童和守陵人的破坏。

B.[沉醉东风]写昔日皇陵的建筑物早已残破不堪,种种满了野草和野鸟。

C.“牧儿”句叙写明皇陵已成为一些小孩的玩乐场所。

D.“乞儿”句表明明皇陵已成为无家可归的流浪者的栖息地和安葬地。

(答案:A。皇陵的衰败是改朝换代使然,与牧童和守陵人无关。)

9.下列曲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红叶无个人瞧”,大有物是人非之感,与姜夔的“念桥边芍药,年年知为谁开”有同工之妙。

B.“秋水长天人过少”句,回忆以往清秋时节,水阔天长,行人稀少。

C.“残山梦最真”,山河已残破,但过去的一切景物在梦中还最为真切。

D.“眼看他起来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美与丑、兴与亡的快速对比转换揭示了历史的沧桑和人事的无奈。

(答案:B。“秋水长天人过少”写的是现实萧条人烟稀少的景象。)

10.下面对该段曲词分层最恰当的一项是:

A.[北新水令][驻马听]/[沉醉东风][折桂令][沽美酒][太平令]/[离亭宴带歇拍煞]

B.[北新水令]/驻马听]/[沉醉东风][折桂令]/[沽美酒][太平令][离亭宴带歇拍煞]

C.[北新水令]/[驻马听][沉醉东风]/[折桂令][沽美酒][太平令]/[离亭宴带歇拍煞]

D.[北新水令][驻马听]/[沉醉东风]/[折桂令][沽美酒][太平令]/[离亭宴带歇拍煞]

(答案:C。第一层是总写,第二层是皇陵的衰败,第三层是写秦淮河的冷落,第四层是抒发哀江南之叹。)

11.对此全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曲选取明朝皇陵和秦淮河最具特色的两项景物,表现昔盛今衰的变化。

B.前部铺写唱曲人目睹的凄凉景象,寓情于景。

C.后部[离亭宴带歇拍煞]直抒胸臆,大放悲歌。

D.全曲哀切感人,表达了唱曲人怀念昔日红尘生活和世事无常的感叹。

(答案:D。表达的应是亡国之痛。)

阅读下面洪升的《长生殿》和白朴《梧桐雨》的曲文,按要求完成16-18题。

《梧桐雨·粉蝶儿》:

天淡云闲,列长空数行征雁。御园中夏景初残:柳添黄,荷减翠,秋莲脱瓣,坐近幽阑,喷清香,玉簪花绽。

《长生殿·惊变》

天淡云闲,列长空数行征雁。御园中秋色斓斑:柳添黄,蘋减绿,红莲脱瓣。一抹雕阑,喷清香,桂花初绽。

《长生殿·哭像》

【脱布衫】羞杀咱掩面悲伤,救不得月貌花庞。是寡人全无主张,不合呵将他轻放。【小梁州】我当时若肯将身去抵挡,未必他直犯君王。纵然犯了又何妨,泉台上倒博的个永成双。(幺篇)如今独自虽无恙,问余生有甚风光!只落得泪万行愁千状。(哭科)我那妃子呵,人间天上,此恨怎能偿。(丑同二宫女、二内监捧香炉、花旖,引杂抬杨妃像,鼓乐行上。丑见生科)启万岁爷,杨娘娘宝像迎到了。[生]快迎进来波。[丑]领旨。(出科)奉旨:宣杨娘娘像进。[宫女]领旨。(做抬像进,对生)(宫女跪扶像略俯科)杨娘娘见驾。(丑)平身。(宫女起科,生起立,对像哭科)我那妃子呵![上小楼]别离一向,忽看娇样。待与你叙我冤情,说我惊魂,话我愁肠,(近前叫科)妃子,妃子!怎不见你回笑庞,答应响,移身前傍——(细看像,大哭科)呀,原来是刻香檀做成的神像!……(快活三)俺只见宫娥每簇拥将,把团扇护新妆,犹错认定情初,夜入兰房——[悲科]可怎生冷清清独坐在这彩画生绡帐。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桂花初绽_________

②不合呵将他轻放_________

③你回笑庞,答应响_________

(答案:开花不该面容声音)

15.试比较《长生殿·惊变》《梧桐雨·粉蝶儿》两词变化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秋色斓斑”是对景色的赞赏,比“夏景初残”更适用御园小宴的气氛;“荷减翠”改成“蘋减绿”,避免“荷”与“莲”的重复;“秋莲”的“秋”改成“红”,加上“添黄”、“减绿”,使“斓斑”二字有照应,秋日园林的丰富色彩好象映入人的眼帘一样。桂花也比玉簪花更切合时令。)

16.试分析《长生殿·哭像》中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唐玄宗思念成痴,魂惊肠愁。)

相关推荐

江南的冬景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关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江南的冬景》,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江南的冬景
【教学目标】
1.梳理课文结构,欣赏体验江南冬景明朗悠闲的情调。
2.学会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散文。
3.能够把握散文写作的要领,学习写景方法,尝试用恰当的形式写出来。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研读散文,与文本对话,赏析写景文字。
2.难点是学习写景方法,用恰当的形式写出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国画大师刘海粟曾经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的山水,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刘海粟先生对郁达夫先生的游记作出了很高的评价。此言确实不谬,郁先生的游记散文历来脍炙人口,在其文学作品中成就极高。其主要代表作有《故都的秋》《钓台的春昼》以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江南的冬景》。
二、浏览文本,整体感知
教师提出三个问题,用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增强阅读思维的指向性,并且注意给思维设置梯度,使思考的范围越来越缩小,思考的问题越来越具体。
1、文本有哪些段落写了江南的冬景?
2、文本共写了几幅画面?
3、尝试给每幅画面命名。
学生可直接采用相关段落中的词语进行命名,也可以对段落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加以命名。命名过程中尽量放手让去筛选相关信息,教师只在必要时做适当点拨。经过师生讨论,明确如下:
曝背谈天图
午后郊游图
寒村微雨图
江南雪景图
旱冬闲步图
三、选点突破,局部赏析
针对上述五幅画面,引导学生讨论哪一幅最精彩,并简要说明理由。经过讨论,尽管欣赏的理由各不相同,学生喜欢的画面却比较集中,具体有三幅,分别是午后郊游图、寒村微雨图以及江南雪景图。教师就引导学生对这三幅画面进行详细地赏析,赏析时要求学生针对每幅画面,回答教师提出的具有思维梯度的一组问题——
1、写了哪些景物
2、景物有何特点
3、作者感受如何
4、运用何种手法

午后郊游图赏析
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杂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
景物特点:色彩浓艳亮丽,对比鲜明。
作者感受:和煦温暖,生机盎然。
所用手法:工笔细描,浓墨重彩。
本幅画面关于景物色彩对比特点的赏析比较重要,可补充以下两例: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赏析:丛柳滴翠,黄鹂和鸣,白鹭横空,青天如洗。黄绿交融,青白对比,有声有色,鲜明生动。面对美景,诗人心情恬静欢快,胸怀舒展开阔。
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赏析:秋山苍翠欲滴,山巅白云缕缕,枫叶火红耀眼,晚霞鲜艳夺目。晚霞与枫叶相映,暮霭与寒山共色。冷色清新纯洁,暖色热情奔放,透露出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振奋喜悦的心情,给人以积极向上、乐观旷达的感受。

寒村微雨图赏析
1、所写景物: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烟树、乌蓬茅屋酒客。
2、景物特点: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宠辱不惊。
4、所用手法:淡笔素描,略加点染。
本幅画面的结尾引用唐五代诗人李涉的诗《井栏砂宿遇夜可客》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如今世上半是君。
风高放火,月黑杀人,这似乎是“遇盗”的典型环境;而绿林豪客也个个都是草莽英雄,杀人如麻。但是在潇潇暮雨笼罩下一片静谧的江村,极富诗意,就连性格彪悍的绿林豪客,此时也变得温文尔雅。深夜造访的“绿林豪客”与诗人谈论诗词,颇为风雅。朦胧悠远的意境、极其浓郁的诗意荡涤“绿林豪客”的心灵:原先的暴躁不安,如今已变成平淡冲和,这从一个侧面表现寒村微雨图迷人的魅力。

江南雪景图赏析
郁达夫先生在描绘本幅画面时,并没有从正面去刻画,巧妙地化用了前人的诗句,借前人的诗句来表现江南雪景的意境。而诗句往往简洁洗练,意象丰富,所以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对诗句进行稀释还原。
日暮时分,瑞雪纷纷,寒意森森,佳酿既陈,炉火正旺,与老友围炉对坐,推杯换盏,暖意融融。更深人静,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阵阵酒香,沁人心脾。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乃是行人叩门投宿。清晨破晓,孩童雪中嬉戏,忽一孩童跑来,报告惊喜发现:“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红梅,傲雪怒放!”
巧引前人诗句,以补散文没有说尽的余意、尚未抒发之情愫,使文章在行文上跌宕多姿:时而使人沉浸在古典诗词点拨的意绪中,时而又将人带进优美的画境里,取得了“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效果。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赏析:
1、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
2、景物特点:色彩浓淡相宜,对比强烈。
3、作者感受:淡雅高洁、优美宁静。
4、所用手法:写意传神,表现精髓。

旱冬闲步图
写到了江南旱冬的晴和,并将话题再一次引到“散步”上来。文中的雨雪天气以及晴和的日子变换频繁,但读来没有生硬凑合的感觉,仍是浑然天成的一个整体,主要原因是作者高超的构思已经将读者引导到了江南冬天的温润和煦之中。这是一种让人身心愉悦的情绪的散步。
文章最后一段语言平实而又活泼,照应全文行云流水般的描述,既是一个巧妙的收束,又是一次洒脱无羁的荡开。至此,作者的情绪已经带领读者完全融入到江南冬景的优美意境中去了。

四、想象作文,训练思维
谛听天籁,用美丽的文字描绘南通的秋景。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

一、课前准备

1、学生反复品读文本,思考“文本研习”中第1、3、4、小题。

2、学生思考《学习与评价》上“谛听天籁”板块中“归纳整理”和“思考感悟”1、3小题。对照【积累运用】中的习题预习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专题内涵解析

1、专题内涵——人与自然的关系。

2、专题组成元素:欣赏自然、感悟自然、沉思自然。

3、第一版块“谛听天籁”——对自然纯美的注视;

第二板块“感悟自然”——由自然景物为着眼点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第三版块“湖山沉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思。

(二)检查预习情况

煮茗蛰居曝背亘古摩登闽粤皮袍

(míng)(zhé)(pù)(gèn)módēngmǐnyuèpípáo

煊羊肉赭色绿林豪客丰腴远阜冬霖乌篷

(xuān)(zhě)(lù)fēngyúyuǎnfùdōnglínwūpéng

乌桕恣意谛听正月喧哗月晕晕头转向

(jiù)(zì)(dì)(zhēng)xuānhuá(yùn)(yūn)

槎桠剥花生剥削搁下搁不住间或中间

(cháyā)(bāo)(bō)(gē)(gé)(jiàn)(jiān)

夹衣夹层莫名其妙铭记在心

(jiā)(jiá)(说出)(刻)

(三)郁达夫简介

郁达夫,原名郁文,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富阳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他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小说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

(四)从《江南的冬景》中看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

(五)提出问题,请学生有感情地分段朗读文本后思考回答。

1、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哪些比较?通过这些比较,作者写出了

江南冬景的哪些主要特征?

明确:把江南的冬天与北国的冬天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北国所没有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江南冬天与秋天比较,江南冬景与北方夏夜比较,强化了江南冬天所具有的“明朗的情调”;把江南的冬天与闽粤的冬天作比较,将作者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更明确的区域界定;江南与德国的寒郊散步比较,突出在江南冬景中散步的快活、闲适、逍遥之感。

2、文章写景时采取了虚实结合的策略。读完全文,你觉得哪些地方写的是实景?哪些地方写的是虚景?虚景传达出作者怎样的心境和情趣?

明确:“曝背谈天”、“午后冬郊”、“寒郊散步”是实景;“江南雪景”是虚景。作者对雪景没有作实景的描绘,只是引用了古人的一些诗句,表达了诗人悠闲适意的心境和高雅诗意的情趣。

3、作者还借助了想像的力量,哪些地方是作者想象出来的景致?

明确:微雨寒村的冬霖图景是作者想象出来的。作者泼墨挥毫,借助想象的力量,在不经意的点染之间,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情调悠闲的水墨画。

(六)理清文章思路

1、第1至4段,第6段,作者作了一系列的对比,突出了其所钟爱的江南冬景

的主要特征。

2、第5段,作者写到了江南的植被。

3、第7段,写了江南的微雨。

4、第8、9两段承接上文说到的雨,又写到了江南的雨雪。并写到了江南旱冬的晴和,将话题引到“散步”上来。

5、章最后一段语言平实而又活泼,照应全文行云流水般的描述,既是一个巧妙的收束,又是一次洒脱无羁的荡开。

(七)总结分析

学习课文后,总结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1、以情驭景,情景交融。(情景和谐自然的融为一体)

2、抓住特点,突出特征。(细,真,清)

3、语言清新,简洁明丽。(清新,纯朴)

三、课后作业

1、完成《学习与评价》上“谛听天籁”板块。

江南的冬景学案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江南的冬景学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江南的冬景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2.学习散文对比的结构特征和虚实结合的描写手法。
3.体会优美散文的语言特色,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蕴。
【学习重点】学习散文对比的结构特征和虚实结合的描写手法。
【作者介绍】
郁达夫,名文,字达夫,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沉沦》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郁达夫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积极抗日,在苏门答腊,被迫做日军翻译其间利用职务之便暗暗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后被日本宪兵杀害,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基础过关】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煮茗()蛰居()亘古()晕头转向()
赭色()绿林豪客()正月()槎桠()
剥花生()夹层()中间()湖沼()
煊羊肉()曝背()闽粤()远阜()
2.解释下列词语。
(1)蛰居:(2)野人的篱落:(3)丰腴:
(4)碧落:(5)远阜:(6)冬霖:
(7)直截了当:(8)恣意:
3.选词填空。(在正确的选项前划钩)
(1)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的情调。(A、明媚B、明净C、明朗)
(2)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A、萧条B、肃杀C、凄凉)
(3)因为睛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闲步的机会自然也多。(A、逍遥B、潇洒C、悠然)
(4)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异境。(A、居住B、居家C、蛰居)
(5)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A、记忆B、铭刻C、铭记)
【文本研习】
1.在《江南的冬景》中,我们感受到,作者心目中的江南的冬天很好,阅读之后,你能够用哪些更具体的词语来替换这个“好”字?【讨论回答】
2.为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哪些比较?通过这些比较,作者写出了江南冬景的哪些主要特征?
【讨论回答】
3.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思路。【讨论回答】
研读重点段落(5—9),深入思考讨论:
4.文章写景时采取了虚实结合的描写策略。读完这部分,你觉得哪些地方写的是实景?哪些地方写的是虚景?虚景传达出作者怎样的心境和情趣?【讨论回答】
2.文章多次引用诗文名句,找出这些诗文名句并体会: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替换这些名句?如果替换以后,会不会影响文章的语言风格?【讨论回答】
3.这篇散文写景时做到了语言风格与景物特征的和谐,试作简要分析。【讨论回答】
【课堂检测】1.作者笔下的“江南’’主要指哪些地方?文中有具体的实例吗?
2.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多方面的比较。请在横线上用最概括的语言分别填写出比较的内容。通过这些比较,作者写出了江南冬景的哪些重要特征?
(1)北国冬天与江南冬天的比较:
北国冬天:
江南冬天:
(2)江南秋天与江南冬天的比较:
江南秋天:
江南冬天:
(3)北方夏夜与江南冬天的比较
北方夏夜:
江南冬天:
(4)闽粤地区与江南地区冬天的比较
闽粤冬天:
江南冬天:
(5)德国寒郊散步与江南寒郊散步的比较:
德国寒郊散步:
江南寒郊散步:
概括江南冬天的特征:
阅读文本中的语段,完成文后题目。(文段见课本P76-77两段)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3.第1段文字描绘出一幅微雨寒村图,作者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写出了江南的迷人冬景。
4.“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这句话如何理解?
5.“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这一句中,以“味”来作“红黄”的量词,是不是用错了?说说你的看法。
6.这两段写江南的雨雪,并没有作过多的实景描绘,说说作者写法上的特点。
7.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三句名言的大意,然后按要求把这句话填在画线处。(注意:要从自己的角度说,否则算错)
(1)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
(2)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而是根据他的行动。——列宁
(3)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高尔基
在言和行的关系上,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是(不超过15个字)
8.给下面一则消息加上一个标题。(不超过12个字)
本报北京12月10日电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有关负责人近日告诉记者,目前各地出现的电荒将使我国的电源建设进一步加快。据测算,我国水电的技术可开发容量为4.93亿千瓦,经济可开发容量为3.95亿千瓦,而已建水电站装机容量仅为经济可开发容量的19.9%,未来20年将是我国水电开发的黄金期。未来几年,我国每年投资于电源建设的资金为1000亿至1200亿元,而通过企业债券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进行水电建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标题:
【小结、学习反思】
《江南的冬景》(教师用)
【基础过关】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略)
2.解释下列词语。
(1)蛰居:像动物冬眠一样隐居起来(2)野人的篱落:乡村的篱笆。
(3)丰腴:丰满。(4)碧落:天空。
(5)远阜:远处的土山。(6)冬霖:冬天久下不停的雨。
(7)直截了当:形容做事、说话不绕弯子。(8)恣意:放纵,不受拘束。
3.选词填空。(在正确的选项前划钩)
(1)c(2)B(3)A(4)c(5)B
【文本研习】
明确:
1.晴暖温和可爱明朗的情调优美闲适和煦温润
2.第一至四段,第六段,作者作了一系列的对比,包括:北国与江南的冬天的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北国冬天所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江南冬天与秋天的比较,作者将江南的冬景比作北方的夏夜,写那种“明朗的情调”;闽粤等地的冬天与作者所说的江南冬天的比较,作者将他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更明确的区域界定;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散步的比较,这和后文提到的散步形成呼应。
3.第1至4段,第6段,作者作了一系列的对比,突出了其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第5段,作者写到了江南的植被。第7段,写了江南的微雨。第8段承接上文说到的雨,又写到了江南的雨雪。第9段写到了江南旱冬的晴和,将话题引到“散步”上来。文章最后一段语言平实而又活泼,照应全文行云流水般的描述,既是一个巧妙的收束,又是一次洒脱无羁的荡开。
《江南的冬景》里,作者从各个角度描写江南的冬天,写自己的切身感受,描绘出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
第五段,写江南,不能不写到江南的河港湖泊。
研读重点段落(5—9),深入思考讨论:
4.第5段作者写到江南的植被(实写)。江南丰腴润泽的土地上,芦花、红叶、桕子、草汇合成江南冬景的底色,在青天碧落之下泛出生气。作者将这种种富有生气的色彩和雪莱《西风颂》中的名句相连接,别有一番情趣;
第7段,作者为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挥毫泼墨(虚写)。借助想像的力量,在不经意的点染之间,一幅悠闲情调的水墨画就呈现在读者面前。郁达夫熟稔绘画的用色技巧,也能够较好把握情绪的节奏,因而写景时,他善于运用五颜六色状物写景,把江南冬景情意浓浓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眼前其中既有素描的工笔,也有浓淡适宜的写意,绘出的,总是一幅幅情景交融的优美图画。
第8段写到了江南的雪(虚写)。作者对雪景没有作实景的描绘,避实就虚地引了一些诗句,在品评诗句的时候写出了雪趣。作者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用意在于巧借诗句意境,并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虽则语句简省洗练,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丰富。
结合郁达夫的创作风格来谈,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景方法是作者审美情趣和景物特征相融合的结果,是表现与再现的统一。郁达夫主张表现自我,认为小说是作者的“自叙传”。这种直接抒写性情的创作风格同样也体现在散文写作中,只是在散文里更注重表现与再现的结合。因此,江南的冬景在郁达夫笔下,既是一种意境,也是一种情境。
5.不能,作者借助诗句写出了江南冬天傍晚、夜里、早晨的雪景,巧借诗歌意境,通过自己的品评,将江南雪景推向一个新的意境,增强了散文的意趣,也更能体现出作者的心境闲适。
6.读这篇文章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语言特色和行文风格,体会到,江南冬景的悠闲和暖、作者心境的闲适和行文时的舒缓自如在全文中水乳交融,和谐统一。
全文语调舒缓,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闲;语言清新、纯朴,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声调平和、叙述节奏徐缓,有利于作者对描写对象进行多角度的反复渲染,实现景物描写的绘画美。画家刘海粟对此深有感触:“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
【课堂检测】
1.作者笔下的江南当是指长江以南、闽粤以北地区,以江浙一带为主。文中有这样一些具体语句:①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②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尊了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③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④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⑤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
2、(1)北国冬天最有劲;门外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屋内温暖如春,闲食与节期更让人怀恋;江南冬天温暖可爱,可以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2)江南秋天与江南冬天的比较:江南秋天是读书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江南冬天则有明朗的情调。(3)北方夏夜和江南的冬天都有明朗的情调,大致可抵得过。(4)闽粤的冬天过于和暖,以至像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不像冬天;江南的冬天有独特的冬天特征。(5)德国南部地区四季变迁与江南差别不多,冬天均适合寒郊散步,那是一种享受清福的机会。江南冬天的特征:晴和—润泽如春:清朗一一有明朗的情调;不肃杀,有生气;有画意,有迷人的美景。
3.悠闲
4.江南的冬天实在美得诗情画意,人到此境界,当可与自然合一,尘世的碌碌俗务,名利之心,纷争之意,更难立足于此,自然迷人,使人旷达洒脱,不计荣辱得失。
5.“红黄’’为暖色.是视觉印象,以“味’’移用来画出,更有感官相通的诗情画意。这种手法叫“通感”。
6这两段写江南冬天的雨雪,未作过多实景描绘,而是通过想象描画、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方法来表现,巧借想象和诗句的意境,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意象丰富,带有很强的作者个体性情的印记。
7、重实际行动,不夸夸其谈。(或:要言行一致,不要言过其实)
8.我国水电建设进入黄金期(‘‘水电建设进入黄金期”也对)

江南的冬景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江南的冬景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江南的冬景教案
学习目标:
1.欣赏大自然的美,热爱大自然的美。
2.理解郁达夫的散文风格,郁达夫散文语言的清丽明快。
3.学习从文章结构、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方面赏析散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大自然向我们展示着它的崇高和优雅,我们感悟自然,会理解自然,从大自然中得到某种启示。
江南,人间天堂,仿佛大自然独自钟情于那里,安排下最美丽的景致。那里山水清丽,风光宜人。去过苏杭吗,西湖的山水,苏州的园林,美在旖旎。去过周庄吗?小桥流水,杨柳依依的景致,粉墙黑瓦,烟雨迷离的村舍,美在婉约。江南,说不尽的江南。
郁达夫文中的江南,究竟指哪里?是长江以南的所有地区?
——指江浙地区(第6小节),是长江以南江苏和浙江两省的部分地区,也可指长江三角洲一带。
能说出一些古人描写江南的诗句吗?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以上的诗句都是说江南之春景,江南的冬景如何,郁达夫给我们描绘了江南的冬景。冬景在我们的感觉中,总不是太讨好的,冷是一大特点。可郁达夫描绘出了江南冬景的可爱之处。
二、阅读课文
(一)用八到十分钟时间仔细阅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画出文中的关键句。
(二)思考明确:作家写了哪些江南冬天的景物?江南冬景有哪些特点?
三、老师带领同学阅读、讨论、分析、欣赏
1、检查课本上要求画出的字词,注音解释有关词语,亦可在讲析文章时穿插着讲。
煊羊肉(xuān)蛰居(zhé)乌桕(jiù)赭色(zhě)槎桠(cháyā)给予(jǐyǔ)剥花生米(bāo)剥削(bō)拿出纱衫来着(zhuó)用不着(zháo)夹衣(jiá)夹克(jiā)泊船(bó)湖泊(pō)月晕(yùn)晕头转向(yūn)搁笔(gē)搁不住(gé)
2、检查画出的关键句,一起看,有哪些句子概括了江南冬景的特点?
——回答:每二段末——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是也可爱得很么?
第三段——江南的冬景,……,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还画出了哪些句子一并可讨论一下,画得好不好,是否是主旨关键句。要多表扬鼓励。)
2、文章一二段写什么,各用一句话概括内容。(概括能力很重要,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北国的冬天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
(说“异境”,美啊,说明北国冬景也有特色。不过江南冬景也有特色。江南冬天里,人能做些什么,有何特点?)
——江南冬天“可营屋外的生涯”,是可爱的冬景。
提示:
我们可以把一二段理解为是文章的引子,对比北国的冬天“是一年中最有劲的蛰居异境”,写江南冬天可以“屋外生涯(活动)”的可爱。
第三段为文章的纲。写出江南冬景的总特点——“江南的冬景,……,有一种明朗的情调”。
3、下文作者是如何写江南冬景的“明朗“的?第5、6、7、8、9段的各有哪些句子你在课本上画出来了?明确:
——江南大地让人感觉到“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5段)
——寒郊散步,是特异的恩惠。(6段)
——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名胜,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7段)
——江南雪景非常“美丽”。(8段)
——旱冬给瓷意享受江南的人更多快活。(9段)
如果我们给这四段,各概括为一个画面,可怎样概括呢,某某图,某某图?
——“大地微微暖气吹图”“寒郊散步图”“微雨寒村图”“冬雪图”“旱冬逍遥图”
(同学们有更好的概括,谁说得好就用谁的,不过,此处不应多化时间。)
4、你觉得这些段落中哪些写的景物美,而语言也生动优美?
——着重朗读第5、7段,体会语言之优美。5段着重色彩,突出江南冬天的生机。7段着重场景,用画画的笔调来写作,写出了冬景的层次:小村、白雨、乌篷船、酒客、黄晕的灯光。(可讲细一点)
作者在写景中,我们有没有体会到作者的情感,甚至我们也被作者的情绪所感染?
——有,这就是作者在江南冬景中的喜悦之情,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就叫做情景交融,当然也有些句子是直接抒情的,大家朗读时要体会,作者写完景,往往情不自禁地直抒感情了。
5、朗读第8段,从古人的诗句来领略江南冬雪的美妙。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生活的悠闲,友情的深厚)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美丽的雪景,怡人的酒香)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夜深人静后的温暖)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雪后冬晨的惊喜)
总结:江南的雪不是苦雪,而是令人欣喜,让人感觉温暖的美好时光。
6、第10段,照应了哪里?
开头的“引子”,即第二段,体现了文章结构的完整。又照应第三段“明朗的情调”。
7、读完本文,你觉得在写作方面有哪些启示?
——讨论。大致明确:
要善于观察或体察大自然,要感悟自然的美。注意景物的细节(以第5段为例),细腻便生动。写作时要有纲,还要有条理。语言要形象生动一些,优美一些,能让人身临其境,能感染人,所以要学习锤炼语言。可用一些写作手法,如对比着写,如引用来写,来加深文章的内涵。还要注意情感的充沛,笔端带有情感,或间接抒情,或直接抒情。(以上可突出几点或一二点来讲,不必俱到)
8、迁移。讨论我们此地属什么地区,冬天有什么特点。一个地方总有特点,在于我们的发现。老师感觉江北的冬天,过年特有气氛,如门联啊,鞭炮啊,蒸馒头啊,做豆腐啊,洗涮啊,比江南有特色。老师在江南,觉得过年的气氛没有江北浓。我们可以想想江北的冬景怎样,过年的情景怎样,写一篇文章作周练。
四、课外作业:
熟读第5、7、8节。背诵8节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