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备课表格式教案(青岛版)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

发表时间:2020-12-24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备课表格式教案(青岛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备课表格式教案(青岛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八单元:新校服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认识简单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各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及系统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及1个代表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借助真实、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经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对统计结果做出分析,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
2、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特点和作用,知道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哈方法,会填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重点:
能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借助真实、有趣的情境分析、整理数据。
2、重视学身迁移能力的培养。
3、注重与同伴合作进行统计活动中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关键:
学会画条形统计图,理解每一格代表多少。
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案。
课时安排:
1、认识条形统计图(一)........1课时
2、认识条形统计图(二)..........1课时
3、智慧广场.........1课时
中心小学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课堂教案
年级四主备人使用人
学科数学课型新授课时第1课时
课题名称第八单元《认识条形统计图(一)》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收集整理和交流描述数据的方法,能对统计结果作出分析,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的价值。
2、能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一般步骤和方法,明白对于较小的数据一格表示一个单位(重、难点)。
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和阅读。
教学难点数据的分析和绘制。
教学准备导学案、课件。
教学流程个性化修改
自主预习
学习前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要做新校服了!同学们都知道自己的尺寸么?(观察信息窗1)
2、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我的校服尺寸是多少?全班的校服尺寸是多少?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带领学生一起整理数据,根据数据的大小先分成合适的组,比如:尺寸在135及以下的是一组,尺寸是140的是一组,尺寸在145的是一组...再把数据归类,按照收集到的数据归到每一组下,根据96页表格填写完整。
4、汇报交流:
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预习,你能把你们自己的想法给大家汇报一下吗?能记录下来自己的尺寸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统计本组内学生校服的尺寸,记录统计数据。再由老师带领一起统计全班数据。
(关注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否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小组交流
合作探究1、你们能根据小组内的数据,制出小组内的统计表么?
2、小组统计表制出后,能不能总结制出全班的校服尺寸统计表呢?
展示交流
精讲释疑在黑板上根据小组数据整理,现场和学生一起制作条形统计图。完成课本96页表格及统计图。
后检反馈
当堂达标1、学会收集整理数据
2、根据数据提炼信息
3、根据数据画出条形统计图
4、自主练习3、5题,独立完成后交流。
拓展交流
总结提升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中心小学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课堂教案
年级四主备人使用人
学科数学课型新授课时第2课时
课题名称第八单元《认识条形统计图(二)》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收集整理和交流描述数据的方法,能对统计结果作出分析。
2、能进一步知道制作条形统计图一般步骤和方法,明白对于较大的数据一格表示多个单位。
3、能学会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和阅读。
教学难点1格表示多个单位条形统计图的学习。
教学准备导学案、课件。
教学流程个性化修改
自主预习
学习前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交流全校校服尺寸数据(观察信息窗2)
2、提前准备全校数据。
3、教师提供数据,在黑板上组织学生一起交流归纳填写表格。
4、汇报交流:
全校校服的尺寸差距大么?差距大的话一个格可以表示多少?
生1:一格表示1,格子不够了,我们往上又添了几个格。
生2:一排格子不够,我们再在第二排涂格子。
生3:格子不够,我们用一格表示2。
师:我们给这三种办法分别取名为“添格法”、“添排法”、“一格代2法”。观察对比这几种做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师:通过比较,大家一致认为“一格代2法”比较科学。从这种方法可以看出:一格表示1,格子不够时,一格可以表示几?还可以表示几?一格表示几要根据具体的数量来确定。
(课件演示一格代表2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过程)
师: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生1:我知道尺寸在135以下的有4人。
生2:我知道尺寸在150的人数最多。
小组交流
合作探究1、一格能代表多少?
2、一格不够能不能用一格表示多个代替?
3、一格除了表示一个,两个,还能表示多少?
展示交流
精讲释疑1、各小组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2、汇报时,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
(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注意解释一格所代表的数。)
后检反馈
当堂达标1、自主练习第1、3题。
2、准确填写数据,并说一说方法及注意事项。
拓展交流
总结提升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中心小学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课堂教案
年级四主备人使用人
学科数学课型新授课时第3课时
课题名称第八单元《智慧广场——植树问题》
教学目标1、利用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树立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建立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间隔”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间隔”的含义

教学准备导学案、课件。
教学流程个性化修改
自主预习
学习前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导入106页栽树的问题,课件讲解“间隔”的含义。用手指表示树,用两指间的空隙代表树间距,更好地理解“间隔”。
2、汇报交流:
同学们伸出自己的手,用手指代表树,来计算栽树问题。分三种情况研究一段栽树一段不再树的情况,两端都栽树的情况,和两端都不栽的情况。
3、优化方法
谈话:三种情况数间隔的规律是什么?
4、总结反思
两端都栽树的情况下,间隔数+1=棵树
一端不栽树的情况下,间隔数=棵树
两端都不栽的情况下,间隔数-1=棵树
同学们可以发散思维,相信,还有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到“间隔”这个概念?又该如何计算呢?
小组交流
合作探究1、什么是“间隔”?
2、条件不同,间隔的算法是是什么?
展示交流
精讲释疑1、谈话: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你们同位两人研究出来的答案?
2、对比观察,提炼方法
谈话:比较三种情况,你发现有什么规律?
3、谈话:这三种规律还如何应用?
后检反馈
当堂达标1、理解“间隔”的含义
2、自主练习3、4题
3、理解记忆三种间隔规律

拓展交流
总结提升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延伸阅读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表格式教案(青岛版)


第五单元:收获的季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运算”的内容。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学生应通过学习,正确理解算理,并且在此基础上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
2.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4.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5.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措施: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习热情,由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究问题的过程。
2、利用转化类比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发挥小组合作交流的作用。
教学关键: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亿以内数的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
教学准备:课件,导学案。
课时安排:
1、《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及估算除法》........2课时
2、《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3课时
3、《商不变的规律》..........2课时

中心小学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课堂教案

年级四主备人使用人
学科数学课型新授课时第1课时
课题名称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
教学目标1、我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及估算的方法和算理,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和估算(重、难点)。
2、经历探索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我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及估算的方法和算理,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和估算
教学难点对我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及估算的方法和算理,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和估算
教学准备导学案、课件。
教学流程个性化修改
自主预习
学习前检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知识链接。
(1)直接写得数。
18÷6=100÷5=123÷3=
35÷7=50÷5=48÷4=
(2)想一想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如:48÷4=可以这样想:
4个()÷4=1个()=()
8个()÷4=2个()=()
()+()=()
2、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我们一起到农民伯伯的菜地里去看看吧!

根据上面的信息,我能提出数学问题:
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交流
合作探究1、白菜的产量是萝卜的几倍?
(1)怎样列式?并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义?
(2)如何口算?(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想法一:用乘法算除法。
因为20×()=60,所以60÷20=()。
想法二:用表内除法来做。(划去被除数和除数末尾相同个数的0)
因为6÷2=3,所以6个十除以2个十等于3。所以60÷20=()。
(3)说一说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我会口算:600÷30=120÷40=(独立解决,小组内交流算法)
3、估一估,298吨土豆需要运几次?
独立思考:怎么列算式呢?
298÷50≈()
想:因为298接近(),()÷50=()所以298吨土豆,()次能够运完。
4、试一试:估算:120÷28≈()
想:因为28接近(),120÷()=()所以:120÷28≈()
小结估算方法:用四舍五入法把被除数和除数都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整百数、几十几百数来估算。
展示交流
精讲释疑1、各小组将研究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展示。
(各小组汇报时要注意:除数是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及估算方法,说方法的同时解释为什么这样做,有什么地方值得提醒大家。)
2、汇报时,要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疑问。
3、及时做好自评和对其他组的评价。
后检反馈
当堂达标1、我是口算小能手。
65÷5=96÷8=650÷5=960÷8=160÷80=280÷70=
810÷90=300÷60=
2、考考你,最大能填几?
60×()<50040×()<256
30×()<22080×()<327
3、估一估:122÷30≈()349÷50≈()
632÷90≈()80÷19≈()
4、学校准备组织同学们去秋游,四年级有179人,每辆车限坐30人,大约需要多少辆车?
拓展交流
总结提升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中心小学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课堂教案

年级四主备人使用人
学科数学课型新授课时第2课时
课题名称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目标1、我会笔算除数是整十数及除数是接近整十数的除法,并能够理解算理,正确确定商的位置,学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试商(重点)。
2、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我会笔算除数是整十数及除数是接近整十数的除法,并能够理解算理,正确确定商的位置,学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试商
教学难点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
教学准备导学案、课件。
教学流程个性化修改
自主预习
学习前检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知识链接。
(1)直接写得数。
60÷20=180÷30=
240÷60=330÷30=
(2)在下面的()里最大能填几?
40×()<9060×()<500
80×()<28050×()<418
(3)笔算下面各题。
96÷6=225÷6=

2、我会预习。
观察课本第63页的情境图独立思考。
(1)450千克西红柿能装几箱?
450÷30=
(1)用竖式计算,想一想:商应写在什么位上?为什么?
(3)通过笔算450÷30我发现: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我们应该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表示45个十,45个十除以30,商是1个十,所以商的最高位应该写在()位上。
小组交流
合作探究1、84千克黄瓜能装几箱?
84÷21=

思考:21接近20,可以把21看作()来试商?
2、平均每箱草莓多少千克?
372÷62=

思考:(1)37除以62不够除,所以商是()位数。
(2)应该把62看作()来试商。
展示交流
精讲释疑1、小组讨论、交流: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商应该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2、针对小组的交流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在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吗?
后检反馈
当堂达标1、计算下面各题。
2、仓库有360吨货物。小货车一天可以运24吨,大货车一天可以运30吨。
(1)大货车单独运这批货物几天能够运完?
(2)小货车单独运这批货物几天能够运完?
拓展交流
总结提升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中心小学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课堂教案
年级四主备人使用人
学科数学课型新授课时第3课时
课题名称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目标1、学会用“四舍”和“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调商,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重、难点)。
2、经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3、养成认真计算并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调商,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调商,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导学案、课件。
教学流程个性化修改
自主预习
学习前检
一、自主学习
知识链接。
1、估一估。
80÷21≈120÷38≈
360÷62≈420÷67≈
2、算一算。
288÷72=324÷38=416÷32=
小组交流
合作探究1、平均每个同学摘了多少筐?
126÷18=
思考:
(1)126÷18的商是()位数。
(2)把除数18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3)商应该写在什么位上?商6小了,怎么办?
2、平均每个家长摘了多少筐?
638÷22=

思考:
(1)638÷22的商是()位数。
(2)把除数22看作()来试商。
(3)商3大了,怎么办?
(4)自己试着验算一下。
展示交流
精讲释疑针对小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的方法是什么?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吗?
后检反馈
当堂达标1、说出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分别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

2、计算并验算。
128÷32=386÷48=
760÷19=757÷43=
3、学校共有576名学生,每18人组成一个环保小组,可以组成多少组?
拓展交流
总结提升

说一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中心小学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课堂教案

年级四主备人使用人
学科数学课型新授课时第4课时
课题名称第五单元《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目标1、我能发现商的变化规律。
2、我能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除法计算。
3、我会用商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重、难点)。
教学重点我会用商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重、难点)。
教学难点我会用商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重、难点)。
教学准备导学案、课件。
教学流程个性化修改
自主预习
学习前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先填表再回答问题。

(1)观察第一个表格,从上往下看我发现:()不变,除数依次扩大()倍、()倍,商(),从下往上看,除数依次缩小()倍、()倍,商()。
(2)观察第二个表格,从上往下看我发现:()不变,被除数依次扩大()倍、()倍,商(),从下往上看,被除数依次缩小()倍、()倍,商()。
小组交流
合作探究1、填写课本72页相关链接统计表。
2、通过填表我发现,()和()都有变化,但是()却没有变化,从左往右看,第三列和第二列比较被除数扩大(),除数也(),商();第四列和第二列比较被除数扩大(),除数也(),商();第五列和第二列比较被除数扩大(),除数也(),商()。
从右往左看,第五列和第四列比较,被除数缩小(),除数也(),商();第四列和第三列比较,被除数缩小(),除数也(),商()。
3、我能总结出商的变化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不是一条普遍规律呢,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填写课本72页图表并交流。
5、讨论:这条规律的使用有什么条件?
我们发现:
展示交流
精讲释疑1、组长做好分工,将探究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
2、汇报时,要回答其他小组的提问。
后检反馈
当堂达标1、根据第一题的商写出下面两题的商。
72÷9=36÷3=80÷4=
720÷90=360÷30=800÷40=
7200÷900=3600÷300=8000÷400=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48÷12=(48×5)÷(12×5)()
45÷15=(45×3)÷(15×4)()
80÷16=(80×4)÷(16÷4)()
75÷25=(75÷5)÷(25÷5)()
3、看算式填空。
(4×2)÷(2×______)=2
(3×2)÷(1×______)=3
(90÷10)÷(30÷______)=3
(28÷______)÷(7÷______)=4
4、根据商的变化规律直接写出下列各题的答案。
420÷35=12(420×3)÷35=
(420×5)÷(35×5)=(420÷5)÷(35÷5)=
420÷(35×4)=420÷(35×6)=
5、菜市场运来西红柿240千克,是黄瓜的16倍,两种蔬菜共多少千克?
拓展交流
总结提升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备课表格式教案(青岛版)


第六单元单元备课
四年级班主备人授课人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计算和对速度、时间、路程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用车数量日益增多,大部分学生已经积累了有关车辆行驶速度、行驶时间所行路程的生活经验。教材在此基础上建构“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的模型,并应用这个模型引入解决相遇问题。
学习
目标
1.借助生活实例,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以及数量关系。
2.运用模拟演示和画线段图等方法理解数量关系,初步构建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生活经验。
4.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
难点重点:用画线段图的策略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构建其数学模型。
难点: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特征,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和“路程+路程=总路程”
教学措施1.经历探索过程:学生对数学探索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在活动中体验:让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回顾,对解决策略和方法进行分析、对比、归纳、整理和优化,让学生经历“感悟方法、体悟思想”的学习体验。

教学
准备课件、导学案
课时
划分本单元5课时
中心小学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课堂教案
年级四年级主备人使用人
学科数学课型新授课时第1课时
课题名称第六单元《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关系》
教学目标1、我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有关相遇问题的术语:同时、两地、相向等,形成两个物体运动的空间观念。
2、我能分析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运动中的物体,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会根据此数量关系解答相向运动中求路程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并学会用统一的符号来表示速度。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并学会用统一的符号来表示速度。
教学准备导学案课件
教学流程个性化修改
自主预习
学习前检
阅读课本80页信息图及第一个红点,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根据信息,我能提出数学问题:
问题1:?
我能解决问题:。
问题2:?
我能解决问题:。
问题3:?
我能解决问题:。
小组交流
合作探究1、你能说说刚才解决问题用到的关系式是什么?
2、将题中摩托车的信息和问题交换一下位置,你还能解决他们吗?
①从车站到物流中心的距离是7200千米,摩托车的速度是900米/分,摩托车从车站到物流中心需要几分钟?

②从车站到物流中心的距离是7200千米,摩托车一共行驶了8分钟,摩托车的速度是多少?

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展示交流
精讲释疑1、组长做好分工,将探究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
2、汇报时,要回答其他小组的提问。
后检反馈
当堂达标1、先说说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再填写下表。
路程(千米)时间(时)速度(千米/时)
自行车302
摩托车15050
轿车785
2、甲地离乙地有240千米,一辆汽车的行驶速度是60千米/时,从甲地到乙地行驶了4小时。请问:
(1)60×4=240(千米)
(2)240÷4=60(千米/时)
(3)240÷60=4(小时)
分别表示的是什么?
3、(1)四年级二班的同学们做手工,平均每小时可以做纸花25朵,3小时可以做纸花多少朵?
(2)小明平均每分钟打130个字,5分钟可以打多少个字?
4、智慧乐园:
你能仿照刚才的题目编一个数学故事吗?
拓展交流
总结提升说一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温馨提示:可以从知识性的收获、学习方法的收获、学习习惯、个人反思等几方面谈。)

中心小学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课堂教案
年级四年级主备人使用人
学科数学课型新授课时第2课时
课题名称第六单元《相遇问题》
教学目标1、我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有关相遇问题的术语:同时、两地、相向等,形成两个物体运动的空间观念。
2、我能分析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运动中的物体,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会根据此数量关系解答相向运动中求路程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模拟演示和画线段图等方法理解数量关系,初步构建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解决相关相遇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导学案

教学流程个性化修改
自主预习
学习前检
一、自主预习,学习前检。
1、你能说说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吗?
2、解决问题:两辆货车分别从东、西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小时在物流中心相遇。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1)你是怎样理解同时、两地、相向、相遇表示的意思?
(2)我能画线段图整理条件和问题。

(3)列式过程:
先求每辆车4小时各行驶的路程,再求()。
列式解答:。
还可以先求两辆车1小时共行驶的路程,再求()。
列式解答:。
小组交流
合作探究1、两列火车分别从东、西两地同时相对开出,5小时后相遇。甲车的速度是110千米/时,乙车的速度是100千米/时。求东、西两地间的路程。(先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再解答)

2、根据上面两种解题思路,想一想,怎样解决相遇问题?你能总结出解决相遇问题的关系式吗?

展示交流
精讲释疑1、各小组将研究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展示。(各小组汇报时要边演示边解释,帮助同学们理解相遇问题中的相关术语:同时、两地、相向、相遇表示的意思及解题方法)
2、汇报时,要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疑问。
3、及时做好自评和对其他组的评价。
后检反馈
当堂达标1、
两队分别从两头同时施工,8各月开通。这条隧道长多少米?
2、甲、乙两个工程队从同一地点分别向东、西两个方向铺设管道。甲队每天铺设管道140米,乙队每天铺设管道150米。5天后,两个工程队一共铺设管道多少米?(先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再解答)
3、两人同时打印一份稿件,甲的打字速度是80字/分,乙的打字速度是65字/分。甲1小时比乙多录入多少个字?
想一想,这3个问题与上面那些问题有着怎样的联系?
拓展交流
总结提升说一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温馨提示:可以从知识性的收获、学习方法的收获、学习习惯、个人反思等几方面谈。)
板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备课表格式教案(苏教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备课表格式教案(苏教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练习4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了五项内容,包括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习毛笔字。

教学目标

认识一些常见中草药的名称,明白“处处留心,处处语文”。熟记八个词语及《三字经》节选韵文。练习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写好钢笔字,摆好由两个相同偏旁组成的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难点

处处留心、读读背背。

教学构想

以学生自学为主。先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学习,然后老师在进行点拨。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进行读读背背练习,读背八个成语,了解成语的大意。练习写钢笔字及毛笔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处处留心)

1、教学第一部分。

(1)谈话:同学们,你平时生病时,会到哪儿去就诊?

(2)是的,我们的选择是共同的。不是西医就是中医,西医大家更熟悉一些,但中医作为我国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我们也应好好了解一番。

(3)这些中草药,你们认识吗?会读吗?请学生试一试。

(4)再请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有什么发现?

(5)重点练读:“大黄”、“白术”。区分、念准“黄芩”、“黄芪”。

(6)你还知道其他的中草药名称吗?

2、教学第二部分。

(1)奶奶生病了,在医院里开了一盒药,可她不会看药盒上的说明,你能帮帮她吗?

(2)学生自读药盒说明。

(3)奶奶提出了哪几方面的问题?

(4)你能解答奶奶的问题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确药盒说明上各部分的作用)

二、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熟记词语

(1)出示词语,请学生自由认读。

(2)全班交流,教师指导读准字音。

(3)读了这些词语,你想到了什么?话题自然引到2003年“非典”期间。

(4)教师相机引导:你能用上述词语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词语的意义自然化解)

玉洁冰清:比喻高尚纯洁。也作冰清玉洁。

众志成城:大家同心协力,就像城墙一样的牢固。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含辛茹苦:茹,吃。忍受辛苦。也说茹苦含辛。

(5)你还能运用其他相关的词语吗?

(6)“非典”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医护人员的品质更是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试着背诵。

2、背诵《三字经》选文。

(1)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吗?它出自哪儿?

(2)孔融让梨使我们懂得了从小学会谦让,少年之时应该学习的礼仪不仅如此。

(3)请学生自读《三字经》节选韵文。

(4)会读吗?指名朗读。纠正悌“tì”。

(5)能读懂吗?学生交流体会。

(基本弄懂意思就行)

(6)这段《三字经》选文向我们讲述了两个小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从小不仅要学会谦让,还要孝顺父母。

(7)请学生反复朗读,直至熟读成诵。

(8)课外拓展,有兴趣的同学再读读背背《三字经》。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确练字的重点。

2、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羽、弱、朋”三个字。

(2)引导学生读贴,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特点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

(3)这些字在书写时,你认为有哪些地方应提醒大家注意的?

(4)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羽”。提醒学生注意:两个相同部件,要写得右半边比左半边上头略高一点、下头略低一点,这样才显得匀称端正。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及时了解书写情况。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进行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行矫正性练习。

四、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2、学生谈感受。

3、介绍柳公权及柳体。

4、审题。

明确本次写的部首:欠字部、页字旁。

青岛宜阳路小学备课用纸学科()

5、指导。

(1)学生试着写欠字部、页字旁,说说该怎么写。

(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欠字旁、页字旁的书写方法。

(3)学生练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6、练习。

(1)学生再次临摹,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指导练习书写“歌、领”两个字,注意欠字旁和页字旁在米字格中的位置以及大小。

7、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作业设计

背三字经。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学生学习过程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激情。

班级是我们温暖的家,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多快乐!我们都是集体中的一员,集体的目标靠我们共同来实现,集体的荣誉靠我们共同来维护,我们一起来制定一个“班级公约”吧。

2、审题。

学生自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指导。

(1)回顾班级取得的成绩,请学生再找找班级中还存在的问题,讨论班级取得的成绩,请学生再找找班级中还存在的问题,讨论班级公约。二次备课

青岛宜阳路小学备课用纸学科()

(2)请一学生做主持人,主持讨论。

(3)小组讨论。

(4)交班交流。在班集体生活中,我们应该共同遵守哪些规则?

(5)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主持人组织,教师相机点拨,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补充。

作业设计

为班级整理一份班级公约。

板书设计

班级公约

课后反思

11永远的白衣战士

教材分析:

课文描述了广东省中医院的护士长叶欣,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抗击“非典”的战斗中,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身先士卒”、“斩钉截铁”“声色俱厉”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感悟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从中体会叶欣的崇高精神。

教学构想

关键词蕴含深刻的含义,可以引导学生细细品位和琢磨。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青岛宜阳路小学备课用纸学科()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词语。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

1、2003年春季,人们曾经历过一场大规模抗击“非典”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什么人作出了最大的贡献?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2、播放护士抗击“非典”的录像。

3、是的,他们就是永远的白衣战士,板书课题。

4、出示:叶欣的照片,本文就是向我们介绍了这样一位白衣战士。你们对她了解吗?

5、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作补充介绍,那为什么知名人士她为白衣战士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己读课文,要求:

(1)先把课文后生字表中的生字读两遍。

(2)把课文读正确,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读后将带有生字的词语画出来,读一读,认清字形。

(4)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这些生字中你已经认识了哪些?是怎么认识的?

(2)指名读、齐读生字新词。(3)在课文中,你遇到哪些不理解的词语,互相交流。(4)师生共同纠正补充。

3、把生字带入课文中读,把课文读流利。4、指名分节读课文。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叶欣的什么事?

2、全班交流。

四、指导写字

青岛宜阳路小学备课用纸学科()

1、齐读生字。

2、指导:哪些笔画是关键?该怎么摆位置?

3、师示范。

4、学生描红、仿写。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组词

呈()予()器()咳()

成()预()嚣()刻()

板书设计:

呈()予()器()咳()

成()预()嚣()刻()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联系上下文理解“身先士卒”、“斩钉截铁”“声色俱厉”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

一、检查复习

1、默写生字词。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2——7自然段。

1、教师深情地诵读第2、3自然段。

青岛宜阳路小学备课用纸学科()

2、出示自学要求,布置学生自学4——7自然段。

(1)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详细描写了护士长叶欣的英雄事迹?找出来读一读。

(2)边读边想:这几段课文分别描写的是什么内容?用一两句话概括下来,写在各个段落后边。

(3)自己选一两个段落认真读一读,用“——”画出直接描写叶欣的行动或语言的句子,再想一想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到了什么?(也可以在书上写下自己的体会)

3、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4、组织学生交流。

(1)说说各自概括的重点段的内容。

(2)谈谈选读有关段落的体会。

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身先士卒”、“疲惫”、“斩钉截铁”、“声色俱厉”等词语,通过理解这些词语,加深对人物崇高精神的感悟。根据学生交流过程中所选择的段落,适时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交流,使学生受到崇高精神的熏陶和伟大人格的感染。

5、指导学生说话。

(1)提出要求:默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2)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

(3)交流。

6、学习1、8、9三个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

(2)说说这几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又是怎样描写护士长叶欣的?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3)齐读这三个自然段。

7、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青岛宜阳路小学备课用纸学科()

三、深化课题

1、为什么说叶欣是“永远的白衣战士”?课题可不可以改为“永远的白衣天使”?

2、小组讨论。

3、交流。

四、课外延伸

1、收集介绍全国人民抗击“非典”情况的资料,搞一次展示活动。

2、收集叶欣生平事迹的资料,补充阅读。

板书设计:

11永远的白衣战士

救死扶伤

身先士卒

舍己为人

四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表格式教案(北师大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表格式教案(北师大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桥之思课型新授课时

教学

目的1.认会课文中8个生字,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会在生活中灵活的运用。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

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的有关桥的资料,了解自己家乡桥的历史和故事,谁能讲一讲你的收获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樊发稼的一首有关桥的散文诗《桥之恩》

二.探求新知

(一)自学课文。

1.学生自主朗读全诗。

2.同学之间互读。

3.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二)诵读。

指名读,要求把诗歌读通,读流利,并体会思想感情。

(三)交流。

1.学生边读边感悟,这首散文诗的三个部分从哪个方面来描写桥的?

2.从这首诗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诗歌。

三.课堂小结

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讲解,

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把自己在课文中遇到的难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同桌之间检查字句读得是否正确。

3读字卡,用竞赛的形式,

看谁读得准,人得快。

学生诵读,同学之间互相评价。

1.读后同学之间交流。

2.学生各抒己见。

3.学生自己读,并说出

自己为什么喜欢它。

板书

设计桥之思课后反思

课题桥之思课型新授课时

教学

目的1.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抓住第三小节重点词语体会“无形的桥”的深刻含义,并结合个人经历交流自己的看法。

2.通过学习,阅读有关的知识,培养学生整理、搜集的能力,鼓励学生学会积累。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深入地感受桥所给我们的思考。

二.探求新知

1.指名读第一小节,同学交流并思考:

A.这个小节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B.你在生活中还看到过什么样的桥?

C.再读这一小节,说说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什么关系。

2.学习第二小节。

(出示课文插图)说读了这一小节你有哪些收获。

说一说:从哪些句子体会了桥的美?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对桥的喜爱之情。

3.理解第三小节。

自读,指读第三小节,联系前文体会“无形桥”与其他的桥有什么异同?

三.课堂小结

一名学生读,其他的同学认真听。

针对这三个问题学生进行交流,汇报。

学生读并谈结合身边的实际说说桥在给

人方便的同时,是怎样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的。

抓住重点词语“碧波粼粼”“回旋别致”

“巍峨雄伟”“浩然坦荡”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板书

设计桥之思课后反思

课题语文天地课型练习课时

教学

目的1.通过谚语、古诗词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读中知、读中悟。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

2.阅读自读材料《柚子树下》和《一个老农,在田边走着。。。。。。》。让学生体味收获的愉悦,同时也体味到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的生活哲理。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宣布目标

二.目标教学

(一)读一读,谚语。

1.试读一节骈句、一则谚语和一首古诗。

2.指名读,说一说诗词大意,

以及自己的理解,教师相机点拨。

3.有感情地朗读你喜欢的谚语或诗词。

(二)自读短文。

1.自读《柚子树下》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交流。读懂了课文哪些内容。

请同学们想象当“我”把红木盆划到柚子树下时,会和柚根子说什么,做什么?

2.自读《一个老农,在田边走着。。。。。。》。讨论:文中描写的什么季节?老农站在田边,看到了怎样的一番景象?

有感情得读一读,说说你能从诗中体会到老农的心境是怎样的吗?

三.课堂小结

1.学生注意读准字音,不懂的字词查字典,

与同学研究、揣摩语句的意思。

2.学生读,并回答问题。

3.比一比,谁读得好,同学之间互相评议。

1.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讨论并交流:“我”

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和柚根子一起去水塘里

划盆采菱的。“我”有怎样的收获。

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自由的说。

2.学生轻生读诗。

讨论交流教师提出的问题,全班交流,

汇报自己的想法。

板书

设计语文天地

《柚子树下》

〈一个老农,在田边走着。。。。。。〉课后反思

课题习作课型新授课时

教学

目的1.在口语表达的基础上,以“收获”为话题,展开联想,写一篇习作。

2.学会按一定顺序,清楚地叙述和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修改作文的能力。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导入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靠自己的努力一定有许多收获,曾经给自己带来成功、喜悦、自信。。。。。。

能把你的这些经历讲出来和大家分享吗?让我们一同去感受你收获时的愉悦心情!今天我们以此为话题,展开丰富的联想。

二.明确要求

1.——熟了2我收获了——

或把自己置身于图画之中,想象农民通过一年辛勤的劳动,终于盼来大丰收的喜悦,写一篇习作。

(一)想一想。

指导学生观察图时应注意一定的顺序。

(二)说一说。

学生自主选题,构思选材,想一想先写什么,在写什么。

(三)写一写。

学生在完整构思的基础上,完成习作。

教师巡视辅导。

三.课堂小结

学生认真听。

学生听要求。

1.学生想象图中有哪些人,他们都在做什么,会想什么,说什么。展开想象。

2.小组内交流你想怎样写,全班交流,互相评议。

3.学生独立把自己的构思写出来。

板书

设计语文天地

1.——熟了2。我收获了——课后反思

课题语文天地课型练习课时

教学

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在读中感悟并练习背诵。

2.阅读“开卷有益”中的《北京的桥》和《看桥人》两篇短文,积累有关桥的知识,激发学生对桥所包含的丰富文化内涵的兴趣。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宣布目标

二.教学目标

(一)读一读。

1.自主朗读全诗,要求读通、读准。

2.指名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短文。

1.学习短文《北京的桥》。

(1)欣赏歌曲《北京的桥》。(播放录音)

(2)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并思考:这篇短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3)从这篇短文中你了解到了北京的桥有哪些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习短文《看桥人》。

(1)自由读短文《看桥人》。

(2)指名读短文,并说说这篇短文写了什么?

(3)谈一谈,老刘头是个怎样的人。

三.课堂小结

1.学生自读,也可同桌间互读,检查是否读得流利。

2。学生读,体会诗句大意。

(1)听歌,说说自己有什么感受。

(2)学生汇报。同桌间互读评议。

(3)同学讨论交流。

(1)学生读准字音,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做上记号。

(2)学生读,并归纳。

(3)学生自由谈。

板书

设计语文天地

《北京的桥》《看桥人》课后反思

课题习作课型新授课时

教学

目的1.结合本单元学习的主题,写一篇关于桥的习作。

2.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兴趣。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导入

人类发明了桥,使道路更

加通畅。这些桥,各有各的造型,各有各的作用。或许家乡等着我们去建桥呢。自拟题目,写一篇关于桥的习作。

二.探索写作

教师指导学生以此为话题,拓展思路,充分构思,列出写作提纲。

(一)广泛交流。

指名读各自的文章,教师随机点评。

(二)重点评议。

选择一篇有代表性的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三)修改习作。

(四)佳作展示。

三.课堂小结

1.学生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互相评议。

3.独立成文。

围绕不同的意思写,采用不同形式写的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

学生对于其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

1.运用学过的修改方法,结合老师的批发意见,自己认真修改。

2.同桌交换检查。

学生互相观摩后,评出几篇优秀的习作。

板书

设计习作课后反思

课题语文天地课型练习课时

教学

目的1.引导学生积累佳词妙句,积累、比较近义词。

2.学习成语、格言,引导学生学习和成语有关的小故事。

3.阅读“开卷有益”中的自读课文〈大龙邮票〉和〈邮票是怎样诞生的〉使学生了解邮票发展的历史。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宣布目标

二.目标教学

(一)读一读。

1.自读成语。

2.讨论成语的意思。

3.指名说成语的含义。

4.思考:你还知道哪些与之相类似的成语。

5.学生之间交流与这些成语有关的小故事,并说说:这些故事带给你怎样的启发。

(二)阅读短文。

1.自读〈大龙邮票〉。

(1)默读短文,扫清字词的障碍。

(2)思考:从短文中获得了哪些关于大龙邮票的信息。

2.自读短文〈邮票是怎样诞生的〉

(1)在读的基础上说说短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思考:邮票是什么时间、在哪里诞生的?原因是怎样的?

(3)练习复述课文。

三.课堂小节

1.学生自己读,并注意读音。

2.四人一小组,交流讨论,汇报。并说说这些成语的共同点是什么。

3.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例,交流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4.学生各抒己见。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

(2)同学之间讨论、交流、汇报。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自己所读懂的。

(2)自己找出思考问题的答案,汇报。

板书

设计语文天地

课后反思

课题习作课型新授课时

教学

目的1.谈自己有关集邮的经历,引导学生说出难忘的原因。

2.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导入

小小的一枚邮票中蕴含

了丰富的知识,给人以无限的乐趣。同学们,你们在集邮的过程中,又有哪些难忘的经历呢?

二.写作练习

1.组内同学交流,互听互评。

2.指名说一说,师生共同加以点评。

3.写作提示:记叙一件事情或说明一件事物时,应当真实,不要胡编乱造。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4.动笔写作。

5.展示作品。

三.课堂小结

1.学生把自己的经历互相说一说,并给予评价。

2.其他同学认真听。

4.学生独立完成作品。

板书

设计习作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收获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两篇主体课文和两篇阅读课文。《拾穗》一课是对世界名画《拾穗》的欣赏。表达了作者对19世纪法国农妇的辛劳的理解和同情。《落花生》一文,叙述了作者一家人自己种花生,又自家享用劳动成果的过程,感悟到应该做什么样的人的道理。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收获”的愉悦,同时也体味到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的生活哲理

2、通过学写摘录笔记和阅读名句格言等学习积累词句的方法。

3、通过畅所欲言、开卷有益等环节练习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农民的劳动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农民的勤劳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对农民要关心、尊重、敬佩、不要歧视

重点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做伟大、体面的人。”对社会有用、对他人有益,是一个人的真正价值。

教学策略

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以读代讲,感悟文章内涵

单元课时安排:8课时

第5单元:桥

教材分析

桥是最常见的一种人工建筑。桥的功能,桥的发展历史,桥的建筑风格,以及围绕桥引发的故事,都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本单元的学习,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这种最常见的建筑中去发现、领悟对人生奠基有价值的思想素养,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本单元以“桥”为主题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两篇自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飞夺泸定桥》记述了红军为夺取大渡河上的泸定桥而进行的惊心动魄的战斗,使人感受到红军的英勇无畏。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文章的方法。

3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

4逐步培养学生叙述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能力。

5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重点难点

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语文天地”通过多种形式注重词汇的积累,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策略

指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资料,与人交流、在动手实践中鼓励学生结合个人的生活实际大胆习作。

单元课时安排:8课时

第六单元方寸之地

教材分析

邮票是时代的一扇窗口,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从中可以了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感知一个时代的脉搏。本单元课文风格各异,反映出许多人爱好集邮或喜欢邮票是因为小小的邮票里蕴涵着丰富的知识、无限的乐趣。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对不起眼的小小的邮票的诞生历史和功能作用有所了解,而且通过对邮票内容的理解。

体验一种新的求知方法。

学习21个生字,会灵活运用。

在词句的积累中,注意辨析近义词

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扩大知识视野和丰富文化底蕴。

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语文的兴趣。

重点难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对不起眼的小小的邮票的诞生历史和功能作用有所了解,而且通过对邮票内容的理解。

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扩大知识视野和丰富文化底蕴。

进行成语积累,并能用形容词的动词进行正确的搭配。

教学策略

结合语言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锻炼自己表现得能力。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备课表格式教案(苏教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备课表格式教案(苏教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习作5

教学内容:

这是一次学习研究报告的习作练习。教材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习作的要求,明确了本次习作的对象和内容。

教学目标:

指导阅读例文,通过分析内容及行文特点,知道写植物要观察它的茎、叶、花,并注意其各自的特点,然后准确生动地写下来。指导阅读“习作要点讨论”,并结合例文,进一步明确叙述的植物要有层次感,有侧重点,有本属性。指导学生进行“定性”。这次习作要让学生写“点”,尽量避免涉及“面”。指导学生进行选材,应当选熟悉的、喜爱的、独特的植物来写,便于写得出,写得好。

教学重点、难点:

能按习作要求写一篇关于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

学情分析:

学生都见过植物,对植物有比较多的了解。

教学构想:

自学李玟明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例文内容,然后结合习作要求,了解小作者的观察角度及写法。

教学准备:

观察植物的茎、叶、花,并注意其各自的特点,然后准确生动地写下来。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懂例文前的习作要求,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了解例文的材料选择与安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训练要求

1、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一些事情,值得我们去关注。你认真观察过

身边的事物吗?写植物、细致观察、写茎(或干)、叶、花(或果实)、写出特点、由说到写。今天,我们学习第五篇作文,板书:习作五

二、学习“习作要求”本次的习作对象是身边的一两种植物。习作的内容是:你的发现、你的研究成果。

1.自己读读本次的习作要求,边读边想:习作要求说了什么?

2.互相讨论,交流。

3.小结:习作内容是“你的发现”“你的研究成果”,习作的对象是身边的一两种植物。写作的步骤:

a、确定观察的对象。

b、对选择对象仔细观察,并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可通过询问他人、查阅资料等方式搜集资料。

c、把观察结果有条理地记录下来,还可配上图片或插掌握写作方法。

三、学习例文,掌握写作方法。

1、在讨论的基础上,学习例文,掌握写作方法。这里有一位同学写的有关植物的研究报告,自己来读一读。

2、对照刚才我们总结的习作步骤,小作者是怎样选择材料、怎样安排的呢?

3、那么,老师在课前已经布置的作业:你们选好一处的一两种植物,确定观察的要点、作用,你们有收获了吗?

4、指名读例文,想想:小作者是怎么写的呢?。

5、互相讨论、交流,让学生自己悟出来。

四、讨论注意点

指导学生按照顺序观察,写出植物的特点

1、观察顺序:

a、时间顺序。(四季,早、中、晚)

b、方位顺序。(立足点)

c、动用感知器官的顺序。

d、整体到部分,部分到整体,部分到部分。

e、由静到动或由动到静。

2、写出特点。

a、抓住要点,考虑周到。

b、观察细致,全方位地感知体验。

c、用词恰当,表达清楚。

d、发挥想象,形象生动,增强美感。

e、学会按照顺序观察,写出植物的特点

f、将刚才讨论中自己感兴趣的植物写下来,注意详略得当。

五、动手试作,巡回指点

1、学生仿照例文,各自完成书面作文对照习作步骤,你能简单说说你的研究成果吗?。

2、指名说,师生共同评议。

3、把刚才说的写下来。四人一组相互讨论、交流。

4、学生仿照例文,各自完成书面作文,师巡视指导。

作业设计:

完成习作。

板书设计:

确定观察对象

习作五仔细观察、研究

记录研究成果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介绍一种植物。

学生学习过程:

一、读写迁移,运用写法

1、确定习作内容及要点。

⑴你准备介绍哪一种植物?

⑵在观察的基础上介绍产品的外部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茎、叶、花、果实等。

⑶在询问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介绍该植物的营养价值或用途、食用方法等的科学原理。

2、组织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指点:介绍植物的三个方面内容时不要平均用力,要注意有详有略,侧重写一两个方面的内容,注意说法要有根据。

4、学生起草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二、交流习作,指导修改

1、指名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2、小结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修改。

三、佳作欣赏。

说说文章优点有什么?

板书设计:

修改作文

错别字

病句

练习5

教学内容:

本次练习安排了五个项目,内容包括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目标:

通过猜谜语,创作谜语这种游戏形式,培养处处留心,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习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熟记八个词语和《古今贤文.合作篇(上)》。写好钢笔字,知道摆好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紧凑、匀称。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做一名主持人。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难点:

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是重点。

教学构想:

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处处留心和读读背背。

学生学习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处处留心)。

1、教学第一部分。

(1)出示谜语:红口袋,绿口袋,有人怕,有人爱。(打一蔬菜名)

(2)请学生猜谜语。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自己查一查字典,看一看、读一读谜底在字典上的相应解释。

(2)学生思考谜语的谜面与字典上的解释在表述上有什么不同。

(3)学生交流。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看书,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物品,抓住谜语的谜面特点创作一则谜语。

(2)学生交流。

4、教学第四部分。回家后,让爸爸妈妈也来猜猜自己创作的谜语。

二、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熟记词语。

(1)请学生说一说八个词语中,哪些词语的意思已经懂了,哪些还不懂。

(2)请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难懂的词语。

(3)指名汇报学习成果,对于学生仍然不懂的词语,教师创设情境,帮助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读准字音,连读成诵。

(4)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运用。

(5)学生练习朗读和背诵。

(6)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背诵《古今贤文.合作篇(上)》。

(1)学生看书,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3)理解句子意思。

①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全班交流,教师适当指点,帮助学生大致理解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朗读全文,理解贤文蕴含的道理,并能正确、有节奏、有感情地背诵。

(5)课外拓展。

作业设计:

背过词语会运用。

板书设计:

练习5

倦鸟知还成群结队

一唱一和呼朋引类

欢呼雀跃如痴如醉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写好钢笔字和口语交际。

学生学习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确练字的目的。

2、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录”“举”“碌”三个字。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

(3)示范写“录”。

3、练习。

4、反馈。

二、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结合口语交际的话题作启发谈话。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回忆自己了解的节目主持人主持节目的全过程。

(2)了解节目内容。

(3)分组交流,组员之间相互评议。

(4)每组推荐代表到讲台上说,师生评议。

3、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说话进行评点。

三、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学生优秀的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2、学生谈感受。

3、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部首:宝盖头、雨字头。

4、指导。

5、练习。

6、反馈。

作业设计:

认真书写钢笔字。

板书设计:

学做节目主持人

课后反思: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备课表格式教案(苏教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备课表格式教案(苏教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本课有两首古诗。《江南春》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春日偶成》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结合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先说再写。
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构想
指导学生通过借助工具书和小组合作学习古诗,理解诗的意思,体会古诗的含义。指导学生在情景中感悟、讨论,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小组合作,理解《江南春》的诗意,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春天的美景。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调动积累,揭示课题。
1、启发学生回忆背诵过的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2、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3、介绍作者: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他和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楼台”、“四百八十寺”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反复诵读,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写今。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边读边思考:《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2、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3、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二)后两行——怀古。
1、诗歌的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2、学生默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集体讨论。(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4、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楼台意境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5、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6、练习背诵古诗。
作业设计
1、背诵《江南春》。
2、默写《江南春》。
3、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板书设计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小组合作,理解《春日偶成》的诗意,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春天的美景。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调动积累,揭示课题。
教师简介作者程颢。
二、自读古诗,疏通文字。
1、学生自由读《春日偶成》。(要求同前首)
2、集体交流对诗歌的理解。
(1)指名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互相启发。
(2)边读边引导想象,逐句谈理解。
(3)师生小结:一、二句写景——云淡、风清、花红、柳绿,加上近午的阳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三、四句抒情——生处这宜人的春色中,诗人完全陶醉了,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三、反复品味,精读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程颢怎样的心情?
2、集体交流,通过诵读、言说表达自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3、反复练读,熟读成诵。
四、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1、学生再读两首古诗,思考:读了这两首写春景的古诗,你想到了什么?然后交流。(提倡引用诗中原句,学以致用。)
2、回忆自己看到的春景,开展“春游归来”赛诗会(既可背诵其它写春天的古诗,又可以自己创作。)
作业设计
1、背诵并默写《春日偶成》。
2、改写《春日偶成》。(将古诗变为白话文)
3、办手抄报:“诗歌里的春天”。
二次备课
青岛宜阳路小学备课用纸学科(语文)
板书设计
春日偶成
(宋)程颢
云淡风清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课后反思
练习1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包括“处处留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五个板块。
教学目标
了解拟人的修辞手法,并初步学会运用。熟记八个描写景色的词语。写好钢笔字。练习口语交际,推荐或自我推荐。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难点
处处留心、口语交际
教学构想
以学生自学为主。先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学习,然后老师在进行点拨。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练习“处处留心”,了解拟人的修辞手法,并初步学会运用。
学生学习过程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第一部分,引导学生概括这段内容是爸爸和小芳的对话。
(2)出示《秋天》这首诗里的诗句,请同学们读一读,想想诗句主要写了什么。
(3)引导学生说说爸爸对诗中的哪些地方感兴趣。
(4)诗句为什么不直接写秋天到了,苹果、葡萄都成熟了,而要写成苹果娃娃、葡萄娃娃呢?齐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5)从学过的课文中,你能找出这样的句子吗?
请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全班交流。二次备课
青岛宜阳路小学备课用纸学科(语文)
2、教学第二部分。
(1)把一个事物当作人来写,让它和人一样有感情,会说话。这样可以使文章生动形象,让人特别喜欢读。其实,这样的表达方法我们也会,比如山上的小溪叮叮咚咚地流,我们会说成小溪在唱歌;荷花在风中摆动,我们会说成荷花在跳舞。书上也有几个句子,请读读。
(2)你能用这样的方法把下面几个句子写生动吗?
(3)四人一组交流。
(4)全班交流。
3、教学第三部分。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图上画了什么?
(2)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太阳、闹钟、小鸟”写得更生动些?指名交流。
(3)学生试写。
(4)朗读。
作业设计
写一个拟人句。
板书设计
处处留心
学写拟人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练习“读读背背”,熟记八个描写景色的词语。写好钢笔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读读背背。
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这几个词语。
2、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
3、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吗?
春深似海:指春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大地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古木参天:古老的树木高耸着,直指天空。
蔚为壮观:蔚,荟萃、聚集。汇聚成盛大壮丽的景象。
4、同学们都在哪儿见过这样的景色?
5、学生练习朗读的背诵。
6、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植、轻、租”这三个字。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植、轻、租”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三个字的右半边中“横”画比较多,并且最后一笔都是横。
(3)教师范写“植”。提醒学生注意:“横”画在右边别顶住“竖”画,还要写得稳一点。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
(2)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作业设计
1抄写成语。
2摘抄其他写景的成语。
板书设计
读读背背
成语写景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推荐或自我推荐。
学生学习过程
1、审题。
(1)注意“荐”的读音,指名读题。
(2)教师提示学生说说班委职位及担任该班委的条件,比如班委中的班长,各方面发展较全面,班上多数学生信任,此外还有学习班委、文娱班委、纪律班委、体育班委、卫生班委。
2.指导。
(1)这里有7个班委职位,请用书上的办法,我们开个班委推荐会。
(2)宣布班会开始。
(3)思考:谁适合担任什么班委?为什么适合?
3.交流。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说别人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如果推荐自己,也不要夸夸其谈,当然也不要太谦虚。
4.评议一下谁说得好。
5.写选票,每人发写有各位班委职位的选票各空格中写上你要选的同学的名字。
6.收票,唱票,记票,产生新一届班委会。
7.小结一下说话情况。
提示今后说话前要想好说哪些话,说的时候注意举止大方,尽量不带口头禅,如“嗯”、“这个”之类。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推荐或自我推荐
实事求是
课后反思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备课表格式教案(苏教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备课表格式教案(苏教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习作2

教材分析:

《推荐他人》要求学生推荐班级里在阅读、表演、保健、礼仪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一个人,或推荐每个方面各推荐一个人,为了写好推荐文章,可以采访有关的人。如果事例多,要突出主要事迹,做到有详有略。

教学目标:

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的主要特点,能按要求写一篇推荐文章。学习通过采访的方式搜集相关的写作素材,学习围绕人物的主要事迹安排详写与略写,提高选材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真诚地赞美、热情地推荐。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围绕人物的主要事迹安排详写与略写,提高选材的能力。

教学构想

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走进学生的心灵,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求真、务实,上一节真实的、扎实的作文课,体现“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习作”的教学特色。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明确习作要求,打草稿

学生学习过程:

一、联系“雏鹰争章”,习作要求:

1、同学们,大队部一直在开展“雏鹰争章”活动,你们参加了吗?出示挂图。

2、在“争章”过程中,出现了表现突出或进步显著的同学。你们愿意向大家推荐一下吗?二次备课

青岛宜阳路小学备课用纸学科(语文)

3、只要这个同学在一个方面突出,你都可推荐。

你们可以自己推荐,也可以小组相互讨论、推荐。注意;主要要说出你推荐的理由。

二、组织交流,丰富习作素材:

1、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要求确定被推荐的人是谁,说出推荐的理由,关键是举具体的事例。

2、班级进行交流,教师适当指导。

3、推选代表上台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师生共同评议,选用事例是否具体。

4、小结:在说推荐理由时,选取具体的事例,如果事例太多,要做到有详有略。

5、有的同学很苦恼,说的事例总觉得不典型,不具体,老师教你们一个方法:下课后,你可以去采访老师或被推荐的同学,来获取最详细的资料。

6、当然,可以一个人,也可以以争章的每个方面各推荐一个人。

7、可抽出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互相采访。

三、拓展思路,指导书面表达:

1、好,通过刚才的采访,相信大家的收获一定会很多。

2、可以采用总分方式来推荐某个同学。

四、学生撰写草稿。

学生习作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推荐他人

围绕主要事迹

详写、略写

课后反思:

青岛宜阳路小学备课用纸学科(语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修改习作

学生学习过程:

一、自主修改

1、修改的途径;

同学们,你们的作文写完了吗?

现在我们就进行写作文的下一项——修改

同学们你们可别小看修改这一项内容,古代的诗人在修改的自己写的诗的时候,有时能用几十个字进行修改。最后直到用的词最准确才罢休。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诗人就修改了几十次。那么修改我们的作文应该从哪几方面开始呢?把你们的想法会说一说。

(1)错别字

(2)不通顺的句子

(3)病句

(4)不恰当的词语

2、自己修改

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文章认真的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地方加上去,删除不必要的语句。

二、相互修改:

自己修改满意的作品读给同座听,征求别人的意见。

三、交流习作,师生评议

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四、朗读习作:

请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的学生读自己的习作。

其他同学认真听,看她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把你们最中肯的建议说一说。

五、评价方式

1、学生自评:

让读习作的学生自我评价,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二次备课

青岛宜阳路小学备课用纸学科(语文)

2、师生评价:

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习作的评价,注意引导学生公正客观的评价他人的作品,分享他人习作的快乐。

六、誊写:

在誊写的时候注意:要认真书写每一个字。

板书设计:

修改作文

(1)错别字

(2)不通顺的句子

(3)病句

(4)不恰当的词语

课后反思;

练习二

教材分析:

《练习二》安排了如下的内容:处处留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说说写写、学写毛笔字等五项内容。处处留心,通过读懂小芳和爸爸的对话,了解有关磁悬浮列车的知识,并为句子加上标点;写好钢笔字,要求学生正确、美观的书写半包围结构的字;读读背背,要求学生熟记八个成语和诗歌《真知》;说说写写,要求学生学习续编童话故事;学写毛笔字,安排了书字“牧”、“轻”。

教学目标:

读懂小芳和爸爸的对话,了解有关磁悬浮列车的知识,并为句子加标点。学习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同一种意思。写好钢笔字,知道半包围结构的字被包围的部分要略伸出来一些。熟记八个词语和诗歌《真知》。学习续编童话故事。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二次备课

青岛宜阳路小学备课用纸学科(语文)

处处留心、说说写写

学情分析:

学生对成语和古诗比较熟悉,但解释起来比较困难,

教学构想:

以学生自学为主。先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学习,然后老师在进行点拨。

教具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处处留心

学生学习过程: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境:爸爸带小芳坐了一次磁悬浮列车,这可是小

芳第一次坐磁悬浮列车呢!

(2)让学生自由练习读爸爸与小芳的对话。仔细分辨哪几句是

小芳说的,哪几句是爸爸的回答,并判断提示语的位置。

(3)请学生回忆:如何根据提示语的位置来加标点。

(4)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加标点的练习,教师巡视。

(5)全班集体订正。

(6)学生默读爸爸与小芳的对话,思考:通过和爸爸的交谈,

小芳对于磁悬浮列车有了哪些了解呢?请学生谈谈。

(7)以后遇到不明白的事情也要像小芳这样多提几个“为什么”

2、教学第二部分

(1)磁悬浮列车的速度极快了,每小时可以走400-500千米。

小芳第一次坐上磁悬浮列车,说了什么,又是怎么说的呢?请学

生练习读一读小芳说的话,要读出小芳兴奋的心情。

(2)小芳的话突出了磁悬浮列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车速二次备课

青岛宜阳路小学备课用纸学科(语文)

快。思考:为了表现列车的快,还能怎么说?

(3)学生自由练说,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

作业设计: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磁悬浮列车的知识,搜集一下。

板书设计:

练习二

逗号句号叹号问号冒号引号……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书写钢笔字。理解成语的含义。

学生学习过程: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确练字的重点。

2、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启、戴、氛”三个字。

(3)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

书写要求。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作出小结:“启、戴、氛”这三

个字,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4)示范书写“启“。提醒学生注意:写这三个字时,既要注

意被包围的部分要略伸出外框些,又要注意字中的撇、斜钩或横

斜钩要写得舒展些。

3、练习。二次备课

青岛宜阳路小学备课用纸学科(语文)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即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

(2)对于写得不够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练习。

读读背背

1、熟记词语。

(1)请学生说一说想怎样学习词语。

(2)请学生自主学习词语。

(3)指名汇报学习成果,教师相机指导读准字音,引导学生

理解词语意思,并体会每排两个词语再意义上的联系。

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比喻学习或做事不肯下功夫,

深入钻研。

囫囵吞枣:把枣子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学习

时生吞活剥,对所学的并不理解。

浮光掠影:水面上的反光,一闪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细,

印象不深。

不甚了了:了了,了解,明白。不太了解,不太清楚。

天道酬勤:上天偏爱于勤奋的人们,付出的努力一定会得到

回报。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或找到窍门。

(4)学生练习朗读和背诵。

2、背诵《真知》。

(1)出示诗歌内容,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3)理解诗句意思。

学生再读。思考:在你的印象中真知是什么?我们要怎样做才

能获取真知呢?

在小组内谈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点拨。二次备课

青岛宜阳路小学备课用纸学科(语文)

(4)指导学生正确断句,读出节奏。

(5)指导学生朗读全诗,并能正确、有节奏、有感情地背诵。

(6)课外拓展:课后搜集同样有关真知地诗句或名人名言等。

作业设计:

背过成语和《真知》

板书设计:

浅尝辄止囫囵吞枣

浮光掠影不甚了了

天道酬勤熟能生巧

寻根问底无所不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说说写写

学生学习过程:

一、说说写写

1、审题

学生读题,明确本次说说写写的具体要求。

2、指导。

(1)请学生讲述原《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讨论:乌鸦会上

当,狐狸能得逞的原因是什么?

(2)想一想,当狐狸再次遇到叼着肉的乌鸦的时候会怎么做?

乌鸦又会怎么应付呢?再想想,可能会有几种结局呢?

(3)学生选择一种自己觉得最合理的结局续编故事,分组练说,

组员之间互相评议。二次备课

青岛宜阳路小学备课用纸学科(语文)

(4)每一组推荐代表到讲台上说,师生评议。

3、反馈。

同桌互相评改自己编写的故事,再试说修改后的故事。

二、学写毛笔字

1、明确本次学写的部首:牛字旁、车字旁。

2、指导

(1)出示范字牛字旁。

牛字旁由哪几笔构成?牛字旁形体有什么特点?

(2)分析“牧”字。

写右边的“攵”有什么要求?

(3)出示范字“车”。

“车”做部首,字形有什么变化?

(4)小结:“牧”与“轻”都左右均等。

3、练习

(1)教师范写。

(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3)学生再次临摹,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作业设计:

续写《受骗之后》

板书设计:

受骗之后

课后反思: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备课表格式教案(苏教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池上》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读题目。思考,池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二、过字词关。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读,其他学生听;字音读准了没有。(有听的要求)

评读,她把字音读准了么?

3、出示“撑”,撑小艇。

认读生字。艇解迹浮萍齐读,

字词语:浮萍踪迹小艇解词意:小艇在哪里?

4、田字格中的“艇”字分析。书空艇字,老师板书。比较“舟”字和“舟”字旁有什么不一样啊?

5、学生写两个“艇”字。T:要留意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子,一笔一画的正确书写。(教师巡视)

6、读:小艇浮萍——你见到过浮萍么?出示图,找找,浮萍在哪里呢?(T:很好,你能到生活中去学习。)出示照片:浮萍稍做分析在本子上个写两个。(教师巡视,相机进行表扬)

三、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1、齐读

2、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

3、出示句子:“小娃撑……回”假如你是这个小朋友,你会想什么。齐读,自由读。

4、你是怎样的心情啊?

把你的感情融进去读读。

你是暗暗的兴奋是吗?

兴奋的样子是怎样的呢?再来一次。

还有怎样的心情?紧张的。为什么?因为……

二次备课

青岛宜阳路小学备课用纸学科(语文)

教师范读,你感受到了兴奋、紧张的心情了吗?来一起读。

“偷采”怎么采?再来一遍。

学习3、4句。

1、假如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想。读读。

2、学生自由读。

3、教师相机的问学生,孩子,你怎么摇手啊?由此过度到对这句诗的讲解,比较自然。

4、出示图。小娃的踪迹是……S浮萍一道开。

5、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孩?能干的小孩——读。活泼可爱的小孩

6、小结: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看到了一个小朋友……暴露了。再来读读。S读。

哦,原来池上发生了这么有趣的一件事情啊!咱们一起来读读。

齐读全文。

这首诗歌,要是白居易来读,他会怎么读呢?

1、教师范读。(学生很多举手,可以先让孩子来读)

2、当小诗人来读这首诗。

3、一起来当白居易,好吗?(齐读)

(在引领学生读的时候,老师多配上动作)

五、给画配诗。

出示动画,根据动画来吟诗。自己先读,再自告奋勇上台读。(这个办法好,很轻易带孩子进入诗歌的意境。学生也十分感爱好)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默写《池上》。

3.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配一幅画。

板书设计:

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课后反思:

二次备课

青岛宜阳路小学备课用纸学科(语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小儿垂钓》

学生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今天哪,老师想带你们一起去渔光村看一看。

2、教师配乐动情地描述:这儿有一条消澈的小河,小河的周围草木茂盛,石头上长满了青苔。河里的小鱼可多了.它们快活地游来游去。几条小鱼高兴地蹦出了水面,正热情地欢迎咱们呢!

二、小组台作、自主识字

1、瞧,它们还带来了汉字朋友呢!

(出示生字“蓬、侧、苔、惜”。)

2、你们认识吗?自己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看谁读得准。学生自由读生字,教师巡视。

3、读完了,拿出字卡在小组里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认认吧。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4、交流反馈: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运用小老师教读、抢读、合作读、小组间赛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读好,并随机正音。重点指导读好“蓬、侧”两个生字。

三、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渔光村这儿不仅鱼儿多、风景美,还有不少聪明的孩子呢!看看这个孩子,他在干什么呀?(边描述边点击古诗第一句情境图)学生齐答。

2、对,他在钓鱼。想知道他是怎样学钓鱼的吗?那我们一起读读

唐朝诗人胡令能的一首小诗——〈小儿垂钓〉吧。(板书:小儿垂钓)指名读诗题,齐读诗题。

3、教师配乐范读。

4、你们都被这首小诗吸引了。它呀就写在书上,翻开书自己读读,比一比谁能把字读准,把诗读流利!生自由读诗。二次备课

青岛宜阳路小学备课用纸学科(语文)

5、你们都读得这么带劲呀!把这首诗也读给小组的同学听听。读得好,大家夸夸他:读得不够好。大家帮帮他。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读诗。

6、反馈:

指名读诗并请其他同学评读,纠正读音。邀请自己的小伙伴读诗。

四、凭借情境,品读古诗

1、同学们读得真好!那我带你们再去看看那个专心学钓鱼的孩子吧。你们看!(出示第1句诗的情境图)

2、(教师用教鞭指着图上小孩的蓬头)仔细看小孩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问:你还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3、教师描述诗句意思:是呀,你们看小孩头发乱糟糟的,他侧着身子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茂密的青草正好遮住了他的身体。(教师边描述边用教鞭指图上相应的地方)

4、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禁吟诵:“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出示诗的第1句)教师范读诗的第1句。

5、这个小孩多认真,一动不动学起了钓鱼,谁来读给我们听一听?指名读。

6、你们都想读呀?可要把小孩学钓鱼的认真劲读出来。自由练读。

7、多种形式读诗的第1句。

五、反复吟诵,诵出味道

1、同学们,让我们看着图,再把这首有趣的小诗自己读—读。

2、把这首有趣的小诗读给同座听听吧!

六、激情总结,拓展升华

今天我们一起读了一首这么有趣的诗,还认识了一个聪明的孩子。其实古代有不少诗人把小朋友生活中的趣事写入诗里,你知道这样的诗吗?指名说。(如:《所见》、《村居》、《村晚》……)

作业设计: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21古诗两首

偷采白莲回景美引人池上

不解浮萍开童真童趣遥招手

课后反思:二次备课

青岛宜阳路小学备课用纸学科(语文)

练习6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了五项内容,包括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习毛笔字。

教学目标

学习有关噪音的知识,了解噪音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练习根据形声字构字规律用编顺口溜的方法帮助记忆、区别音近和形声字。背诵成语和《小池》,写好钢笔字,知道摆好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得紧凑、匀称。练习口语交际,学做节目主持人,主持过程中要善于鼓动大家的情绪,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有关噪音的知识,了解噪音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练习根据形声字构字规律用编顺口溜的方法帮助记忆、区别音近和形声字。主持过程中要善于鼓动大家的情绪,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教学构想

以学生自学为主。先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学习,然后老师在进行点拨。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有关噪音的知识,了解噪音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练习根据形声字构字规律用编顺口溜的方法帮助记忆、区别音近和形声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处处留心)

1、教学第一部分二次备课

青岛宜阳路小学备课用纸学科(语文)

(1)创设情境:小芳最近晚上总是被隔壁装修房子的声音吵醒。于是,她就开始调查小区内还有哪些声音干扰了自己的生活。走到小区宣传栏前,她看到了一段文字,恍然大悟。

(2)我们也和小芳一起来读读这段文字。学生自由朗读文字介绍。

(3)从这段文字中,小芳知道了哪些知识?

(4)同学们,你们还在哪里听到了噪音呢?说说这些噪音对人的生活、学习、工作有哪些影响?

(5)我们应该怎么对待生活中的噪音?

2、教学第二部分。

(1)同学们刚才谈的都非常好,都认识到噪音也是一种环境污染,必须要治理。

课文中为什么使用“须要“,不使用“需要”呢?讨论后指名交流。

(需要:对事物的欲望或要求。须要:一定要)

(2)对这段文字中小芳遇到一些平时没接触到的词语,你能帮她吗?谁能说说遇到一些不懂的词语我们可以有哪些方法解决?

(3)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方法,说说什么叫频率,什么叫分贝。

(4)学生讨论交流。

3、教学第三部分。

(1)小芳又遇到了一个什么难题呢?她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2)指名朗读形声字及组成的词语。

(3)谁能用简单生动的顺口溜帮帮小芳记忆呢?

(4)分组讨论,大组交流汇报。(要求不需要太严格,只要顺口便于记忆就可以)

板书设计

处处留心噪声

编顺口溜

课后反思

二次备课

青岛宜阳路小学备课用纸学科(语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背诵成语和《小池》,写好钢笔字,知道摆好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得紧凑、匀称。

学生学习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熟记成语。

(1)请学生说说我们可以有哪些学习成语的方法。

(2)请学生自主学习词语。

(3)汇报学习成果。请学生表演各种说话时候的样子,教师相机指导读准字音,引导学生理解成语意思,并体会每排两个成语在意义上的联系。

(4)学生练习朗读和背诵。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6)指导全班朗读,读出感情并能背诵。

课外拓展:课后可以搜集扬万里的作品,或者其他描写夏天的作品朗读积累。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3)理解句子意思。

①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朗读全文,理解贤文蕴含的道理,并能正确、有节奏、有感情地背诵。

(5)课外拓展。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确练字的重点。

2、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垮”、“碎”、“竭”三个字。二次备课

青岛宜阳路小学备课用纸学科(语文)

(2)引导学生读贴,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

(3)示范写“垮”。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出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够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练习。

板书设计

读读背背小池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口语交际,学做节目主持人,主持过程中要善于鼓动大家的情绪,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学生学习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这是一项培养学生具有爱心、关心他人,鼓励别人,使其产生信心和力量的口语交际练习。

(2)结合口语交际话题“学会鼓励”作启发谈话。

(3)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回忆自己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所受到的鼓励和关心等。

(2)想一想: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伸出自己的帮助之手去鼓励他们、关心他们呢?

(3)鼓励别人要有一定的技巧,特别是首次鼓励之后,对方仍信心不足时,如何趁热打铁,继续鼓励。二次备课

(4)分组推荐代表到讲台上说,师生评议。对表演欠缺的同学给予鼓励。让学生懂得对别人真诚懂得鼓励和帮助,要表示感谢。

3、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说话进行评点,并引导学生明白,几句鼓励的话就能给人以信心和力量,鼓励要从现在做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真诚和友善。

二、对照书上练习。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流:

1、鼓励张为民:“买了东西,我们是消费者,就受到《消费者保护法》的保护,商家对于销售出的商品应该保证质量,这种伪劣产品应该退给他们,这是忸怩的权利。”

2、茅义军两次实验都未成功,可这样鼓励他:“茅义军,两次失败就打退堂鼓,莱克兄弟发明飞机,瓦特发明蒸汽机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失败,最后才取得成功的。总结经验再来,你一定会成功的。”

3、对于宗家伟的赛前鼓励更为重要,可这样鼓励他:“宗家伟,你一直

都是最棒的!你目前这种状态属于正常现象,只要你放下包袱,轻松上阵,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再说只要你努力了,同学们一定会为你加油的!”

小结: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伸出自己的帮助之手去鼓励他们、关心他们。鼓励别人要有一定的技巧,特别是首次鼓励之后,对方仍信心不足时,如何趁热打铁,继续鼓励。总之几句鼓励的话就能给人以信心和力量,鼓励要从现在做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真诚和友善。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学会鼓励

课后反思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备课表格式教案(苏教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备课表格式教案(苏教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练习1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包括“处处留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五个板块。

教学目标:

练习诵读《三国演义》的精彩片段,讲跟“三国”有关的故事,知道从课外阅读中也能学习语文。写好钢笔字。知道撇捺在字的中部要写得如同鸟翅,要舒展。熟记八个词语。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安慰。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难点:

处处留心、口语交际

学情分析:

学生对成语比较熟悉,但解释起来比较困难,

教学构想:

以学生自学为主,先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学习,然后老师在进行点拨。

教具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处处留心。

学生学习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处处留心)

1、教学第一部分

(1)谈话导入:同学们,中国有四大古典名著,你们了解吗?是哪几部?

(2)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三国演义》中写得非常精彩的一段,叫做“关云长温酒斩华雄”。

(3)学生借助字典读通。

(4)有读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学生间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讲解。

(5)同学们再认真读一读。看看文中的关云长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6)学生练习诵读,要求能把关羽的神勇气概读出来。

(7)指名交流,学生品读。

2、教学第二部分

(1)“三国”的故事实在精彩。课前老师要求大家阅读《三国演义》,你们都看了吗?

(2)通过阅读,你们都了解哪些“三国”故事?

(3)出示:空城计苦肉计夜走麦城刮骨疗毒过五关,斩六将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这些词语都跟“三国”故事有关,是人们经常说的,有的已经成为成语。你知道其中的故事吗?能不能简单说一说?

(4)在这些故事中,你们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练习讲这个故事好吗?讲的时候要抓住要点,关键的地方要讲的具体、生动。

(5)学生在小组内讲故事,选出讲得最好的代表小组参加班级的交流。

(6)每组派代表在讲台前讲故事,声音要响亮,举止要大方,并要带有表情。

(7)全班同学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议:有没有讲错的地方?故事的要点有没有抓住?关键的地方讲得是否具体、生动?

(8)教师归纳学生评议的意见,小结讲好故事的基本方法。

(9)鼓励学生回去后给家人讲“三国”的故事。

作业设计:

写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

处处留心,观察生活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奈”、“恭”、“慕”三个字。

2、引导学生读贴,要求学生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

3、这些字在书写时,你认为有哪些地方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

4、教师重点知道学生写“奈”。提醒学生注意,字中的撇捺要写得舒展,如同鸟翅。下半部分要呈上靠之势。

5、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6、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进行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二、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学生自由地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同桌讨论每个词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5、自由朗读。

6、同座位练习背诵。

7、指名读。

8、集体练读。

9、集体齐背。

10、指名背。

作业设计:

背诵成语。

板书设计:

练习3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口语交际。

学生学习过程: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一、导入新课1、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可能遇到不顺心的事。对此人们或难过或焦虑或痛苦,你或你的亲朋好友有过这样的生活体验吗?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安慰他人,使他们的心情舒畅起来。

3、板书:学会安慰

二、创设情境,指导得法

情境:解小惠是班上的同学,她学习认真、成绩优异,家长对她的期望也很大。这一次考试,因为粗心,答错一题,没能取得满分的好成绩,她伤心得哭了。

1、学生试着从不同角度对解小惠进行安慰。

2、根据学生的发言,指导学生从同情、鼓励、找回自信等方面进行安慰;试着换个角度,从自身方面设身处地进行安慰,安慰时注意得体、语气委婉。

3、小组合作,演一演这一情境。

4、上台表演,全班交流。(指明一学生扮演解小惠,另外其他几位学生扮演解小惠的同学,台下的学生充当导演,进行指导。)

5、妈妈安慰:试请学生上台表演。

6、自我安慰:听了这么多关心的话语,作为解小惠本人,她又应该如何来安慰自己呢?

三、选定情境,自由练说

导入:考试失手、竞选没有成功、亲人离别等许多小事都会影响心情。我们该如何帮助他们消除烦恼呢?

出示情境,自由选择话题,小组合作,现场交流。

情境1:A同学是四(3)班的班长。这次参加大队委竞选,仅以三票之差落选了,她愣愣地坐在教室里发呆……

情境2:邻居王奶奶的儿子考上了托福,即将去美国留学。最近几天,王奶奶总觉得心里少了什么,很失落……

小组选定话题,合作自由交流。

四、创设生活情境,融会贯通灵活交际

导入:针对同学们的生活、学习上的许多小烦恼,学校即将开通一条“小烦恼热热线”,让大家能有机会倾诉一下心中的烦恼,更主要的是让更多的同学参与我们的节目,来与有烦恼的同学们进行空中交流,从而达到安慰他们的目的。

1、选出嘉宾。

2、划分场内外观众听众,交待参与办法。

开始:(播放音乐)伴着悠扬的乐曲,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小烦恼热线”今天与大家见面了。你的心情好吗,你的脸上还有微笑吗,成长的道路上总会有许多不顺心事。当你不开心时,不妨参与我们的节目,把你的烦恼说出来,我们会尽量帮助你的。

接进电话:

嘉宾与观众、听众交流,教师总结。

结束:时间过得真快,今天的节目接近尾声了,还有那么多朋友们想参加与我们的节目。希望与你们明天相约在“小烦恼热线“,感谢嘉宾的参与。

五、总结:让我们每个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都去安慰有需要的人。

作业设计:说说自己的体会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课后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表格式教案


教学内容:第62页例题,第62-63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长方形、正方形等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的探索过程,会画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对称轴,并借此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教学重点:经历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对称轴条数的过程。
教学难点:画平面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飞机图、蝴蝶图、奖杯图。提问:这三幅图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都是轴对称图形)
指着蝴蝶图提问:你怎么知道它是轴对称图形的?(指名到讲桌上折纸并回答)
把蝴蝶图贴在黑板上,提问:谁能指出这幅图的对称轴?(学生指出后,教师用点段相间的线画出对称轴,并板书:对称轴)
谈话: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轴对称图形,重点研究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把课题补书完整)
二、教学例题
1.谈话:首先我们研究长方形的对称轴。请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并画出它的对称轴。
学生折纸画图,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折法。
2.指名到投影仪前展示自己的折法和画法。
提问:你能告诉同学们折纸时应该注意什么,画对称轴时应该怎么画吗?对他的发言有没有不同的意见?谁还有不同的折法吗?也来展示一下。(指名展示)为什么这条线(指着学生画出的对称轴)也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对称轴?
3.谈话:这样看来,我们已经找到了长方形的两条对称轴,它还有另外的对称轴吗?用纸折折看。通过操作我们发现长方形只有两条对称轴。
4.出示黑板上画好的长方形,谈话:刚才我们用折纸的办法找到了长方形的对称轴,现在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能对折吗?如果要画出它的对称轴你有什么办法吗?在小组内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如果有学生提到用和黑板上的长方形同样大的纸对折找到对称轴后再在黑板上描画,指出这样做是可以的,但是我们不用折纸的办法,还能不能直接在黑板上画长方形的对称轴?
如果学生提到先量出长方形对边的中点再连线,画出对称轴,对这种想法予以表扬,并提问:你能说一说是怎样想到先找对边中点的吗?
如果学生想不到取对边中点连线的办法,拿出长方形纸,谈话:想一想我们在把长方形纸这样对折的时候,长方形的这条边(例如指一条长边)被折痕分成了几段?这两段的长度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知道的?那么折痕与这条边相交的这个点是这条边的什么?同样地我们能找到折痕与这条边的对边的交点吗?找到了这两个点能不能画出长方形的对称轴?指名到黑板上量长方形的边,取中点。学生说怎样画对称轴,教师画,画成如右形状,并指出:因为对称轴是折痕所在的直线,所以可以让对称轴延伸到图形外。
5.让学生各自在课本上画长方形的对称轴,画好后同桌检查,并提问:你能画出长方形的几条对称轴?
三、教学“试一试”
谈话:下面我们研究正方形的对称轴。请拿出一张正方形纸,再通过折纸研究它有几条对称轴,再在书上画出正方形的各条对称轴。尽量独立完成,如果有困难可与同桌商量,也可以在小组内研究。
先展示只画出两条对称轴的图形,提问:这两条对称轴画得对不对?还有其他对称轴吗?
再展示画出四条对称轴的图形,指着两条对角线所在的对称轴,提问:这两条线也是正方形的对称轴吗?让没画出这两条对称轴的学生折纸看一看这两条线是不是正方形的对称轴,并让他们补画出这两条对称轴。提问: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
四、教学“想想做做”
1.做第1题。
(1)指名读题。提问:这道题让我们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2)让学生各自按题目要求操作。
(3)提问:哪几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各画了几条对称轴?
(可补充说明: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它有2条对称轴)
2.做第2题。
(1)让学生自己读题。
(2)提问:题中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吗?第几个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
(3)看一看每个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在书上画出来(4)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共同评议。(从左往右三个图的对称轴分别有3、4、5条)
3.做第3题。
(1)让学生读题后自己在书上作图。
(2)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共同评议。
(3)提问:谁能以左图为例说一下作图的步骤?(先找出三个对应的顶点再连线)
4.做第4题。
(1)谈话: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四个图形各是什么图形,谁来说一说?(指名回答)如果学生说第一个图形是三角形,要追问:是什么样的三角形?第三个图形学生可能会说是五边形,谈话:这个图形不是一般的五边形,它的五条边都相等,五个角也都相等,它是正五边形。同样的,第四个图形是什么图形?
(2)让学生各自画每个图形的对称轴,能画几条画几条。
(3)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共同评议。
(4)提问:每个图形各画了几条对称轴,你发现了什么?(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图形,对称轴的条数与边数相等)
5.做第5题。让学生自己制作,然后在小组内观赏评议,每组找出最佳作品,在班内展览。个案修改
教学内容:第64页例题,第65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平移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
3.让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
教学重点:将图形按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到指定位置。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平移的距离。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出示图,谈话:这里有一条热带鱼,我们用虚线表示原来的图形,用实线表示移动后的图形。
这条热带鱼做的是什么运动?(平移)往哪个方向平移的?(向右)它向右平移了几格?怎么知道的?(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小结。
(1)只要抓住一个点来看,数一数这个点到它所对应的点向右平移了几格,我们就可以知道热带鱼向右平移了几格。
(2)也可以抓住一条边或一个部分观察,看看把图形的一条边或一部分平移了多少格。
二、新知探究
1.出示问题,提问:小亭子做的是什么运动?(平移)
2.谈话:你能把小亭子图从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吗?
先回忆我们过去学过的图形平移的方法,看它先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个格子,又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个格子,可以把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尝试着在方格纸上画出来,再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
3.学生独立思考观察,尝试平移。(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以指点和帮助)
4.小组交流。
5.反馈汇报。怎样才能把小亭子从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小亭子先向右平移6格,再向下平移4格。小亭子先向下平移4格,再向右平移6格。小亭子向右下平移,斜着过去。(教师视学生汇报隋况,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并用电脑演示)
6.指导画法:选择一种方法,投影学生作品,让学生边指边说是怎样平移的?7.归纳提炼: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再次用电脑演示,及时小结。如选择方法一:先确定几个关键点(图中三角形的顶点和正方形的四个顶点),接着把这几个点分别向右平移6格,再连成图形,这是沿水平方向平移,最后沿竖直方向,用以上方法把图形向下平移4格。
三、操作深化
1.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小船平移图,谈话:仔细观察小船是怎样平移的,并用手指出小船图的起始位置和平移后到达的位置,看一看先向哪边平移了几格?再向哪边平移了几格?请你自己先在书上数一数,填一填。反馈交流:你是怎么数的?(抓住一个点来看,数一数这个点到它所对应的点平移了几格,我们就可以知道小船平移了几格)
(2)电灯平移图,同上教学
(3)提问:这两幅图还可以怎样平移到达现在的位置?(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平移方法)
2.设计运用,引入生活。
(1)出示小汽车图:如果现在你是一名出租汽车公司的调度员,你的任务就是应客户要求,调度车辆达到客户指定的地点,那么你能用哪些不同的平移方法做到呢?试一试吧!
(2)为小明和小红两位同学设计从家到学校的多种平移路线,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要求:先自己任选一题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小组长负责记录不同的方法,最后全班交流。
3.画平移后的图形。(“想想做做”第2题)
(1)谈话:刚才我们已经学会看一个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了,如果请你画出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可以吗?请注意,为了清楚地表示平移的结果,我们可以把平移过程中画出的图形用虚线画,平移的最终结果用实线画。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
(3)投影学生作品,交流平移的过程与方法。
(4)转换练习。教师出示一把直角三角尺,并投影出示格子纸。把三角尺先向下平移5格再向左平移3格;把三角尺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3格;个别学生上台按要求操作演示。(也可同桌练习,一人提要求,一人操作)
4.体验平移的价值。(“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两条直线,观察这两条直线,你发现了什么?(是平行线)
你怎么肯定这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有无办法验证?
(2)学生默读课本第65页第3题,按书上要求操作。
(3)提问:观察你画出的两条直线你发现了什么?你能说一说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吗?
小结: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贴直尺,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然后把三角尺沿着直尺平移,再沿三角尺的同一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样先后画出的两条直线是相互平行的。
(4)学生尝试用这种方法画平行线,鼓励学生可以画出距离不同的一组平行线。教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5)谈话:你能用这种方法检验刚才观察的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吗?
四、全课小结
提问: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我们做了哪些事情?你对什么事印象最深?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第课时(月日)No:

教学内容:第66页例题,第67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认识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2.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让学生在认识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化的兴趣,并进一步感受旋转在生活里的应用。
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难点:简单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
教学过程:
一、认识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的含义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沪宁高速公路经过整修已经全线通车了,我们跟着小记者一起去看看。
引出问题:为了维持秩序,收费站口设置了转杆。看,转杆打开,旋转了多少度?转杆关闭呢?
2.模拟操作,认识含义。
(1)同桌合作,拿出活动角模拟转杆的打开和关闭,讨论转杆打开和关闭时向什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
(2)结合学具演示交流,明确转杆打开和关闭都旋转了90°。
(3)深入探讨:转杆打开和关闭旋转的方向相同吗?哪一种与时针旋转的方向相同?
学生观察交流。
(4)小结: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转杆打开是逆时针旋转90°,转杆关闭是顺时针旋转90°。
3.全体活动,深化理解。
(1)听口令做动作。让学生先平伸右臂,用动作表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再平伸左臂做一次,亲身体验顺时针、逆时针方向的旋转。
(2)做“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重点说说每幅图中的指针分别向什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
二、将图形旋转90°
谈话:生活中旋转的现象可多了,今天我们就来把下面一些图形旋转90。。出示例题。
1.理解题意。
提问:“绕A点旋转”是什么意思?(指A点固定不动)
2.转一转。
同桌合作,用硬板纸三角形在方格纸上转一转。
3.交流方法。
方法可能有:顺时针旋转90°,逆时针旋转90°。
4.进一步研究。
提问:如果没有具体的实物转一转,该怎么画出三角形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呢?
同桌合作研究,在方格纸上画一画。教师巡视指导。
5.全班交流方法。学生可能有如下方法。
①先把三角形的一条长直角边顺时针旋转90°,再画另外的线段,最后连成相应图形。
②先把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顺时针旋转90°,再连成相应图形。
③借助手、笔等工具转一转后再画一画。
6.小结: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将三角形顺时针旋转90°时,可以先分别确定两条直角边旋转后的位置,再连成相应的图形。
为了表示旋转的方向,还要在相对应的一组边之间画出弧形,标上箭头。
7.独立画出三角形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反馈,交流方法。
8.做“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交流方法,重点放在作图方法的交流与指导:要确定旋转后小旗图的位置,关键在于确定旗杆的位置;要确定旋转后长方形的位置,关键在于确定以A点为端点的一组相邻的边的位置。
三、全课总结,揭示课题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拓展延伸
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观察每组图形的特点,再想象使每组图形变成长方形的旋转方法。

教学内容:第68-69页“图案的欣赏和设计”。
教学目标:1、让学生观察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中的对称,体会平移、旋转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2、鼓励学生富有个性地完成设计图案的任务,感受数学美和数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有个性地完成设计图案的任务,感受数学美和数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富有个性地完成设计图案的任务。
教学过程:
一、图案欣赏
1.展示课本上的美丽图案。
2.边欣赏边思考。
它们分别由哪个图形通过平移或旋转形成的?
3.分组讨论后交流。
(1)每个蝴蝶的图案是对称的,后面四个蝴蝶图是第一个蝴蝶图连续平移得到的。
(2)左下方的图案可以看成是把单个图案(外面的两条小鱼及里面的一棵水草)旋转后得到的。
(3)右下方的图案可以看成把单个图案(整个图案的四分之一)旋转后得到的。
4.展示交流。
展示同学们课前收集的美丽图案,一边展示,一边说一说它是怎样形成的。
二、图案设计(书中的图案)
1.图案(一)的设计。
(1)看清课本中的要求。
(2)教师示范,按要求进行一次平移。
(3)让学生完成其余的平移操作。
2.图案(二)、(三)的设计。
(1)分组交流讨论。
同小组的同学讨论如何操作。
用学具进行平移和旋转的操作。
(2)学生独立完成图(二)和图(三)的设计。
3.图案的展示。
(1)在小组里边展示边说说是怎样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在班内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共同欣赏、评议。
三、图案设计(自己的图案)
1.分小组交流讨论。
打算选什么图形作为基本图形,要把基本图形进行怎样的变换?
2.小组内分工合作,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3.作品展示。
在展示的过程中说一说自己的图案是由哪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对称、平移或旋转)而形成的。
4.作品评比。
看看哪一组设计的图案既美观又有创意。
对学生的作品给予肯定和表扬。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综合实践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单元备课教案(青岛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单元备课教案(青岛版)
三、繁忙的工地——角与三角形的认识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课件)播放:繁忙的工地上,五台挖掘机在紧张的工作着,铲斗臂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角……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1:画面上有5台挖掘机。
生2:工人叔叔工作非常繁忙,非常辛苦。
生3:铲斗臂上形成了很多角。
生4:铲斗臂上的角不一样大。
……
师:我非常欣赏这位同学,她已经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了!
(课件演示:铲斗臂上形成的各种角)
师:铲斗臂在工作的时候,能形成什么样的角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角的认识)
【设计意图】本课的教学,从挖掘机工作的生活场境入手,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角,从而来复习角的知识,进一步研究角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养成注意观察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习惯。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平角、周角
1、学生做各种活动角。
师:老师课前让大家准备了活动角,请大家把活动角的两边重合,一边不动,另一条边开始转动,就可以得到一个角。然后把你得到的角沿边画下来。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折的是什么角。(小组交流):
师:哪组的同学愿意上台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小组折的角?
2、小组汇报交流
师:展示你们折的角,并告诉同学们它的名称。(实物投影展示,再把角贴在黑板上)
(学生已经认识了直角、锐角和钝角,很容易说出名称。个别学生可能还会说出平角和周角。)
【设计意图】这是一节概念课,所有角的定义都是规定的,如果只是告诉学生这些角的定义,学生有可能记得很牢,但是缺乏必要的体验,肯定没有深刻的印象。这里以操作体验为主让学生在复习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基础上认识平角和周角,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
3.分类。
师:这么多角,看起来太乱了,能不能把他们分类整理一下呢?
(小组活动):
师:把你们小组折的角放在一起,分分看。(一组同学在台上分)
师: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学生上台展示)
生1:我们把直角分为一类,把锐角分为一类,把钝角分为一类。
师:这位同学分的非常合理,有不同意见吗?
(个别学生可能会按平角和周角分类,如果说不出,教师再启发、演示。)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作出各种活动角,把剪下来的角贴在黑板上,故意给学生造成一种“视觉混乱”的局面,激发学生探究新知。
4、认识平角。
师:手拿一个活动角,从两边重合开始,一边不动,另一条边怎样转动,当两条边成一条直线时问:
师:这是角吗?为什么?
生1:是,因为他仍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2:我认为不是角,因这里是平平的,不尖了。
生3:我也认为不是角,因为它看上去是一条直线。
生4:我反驳他们的意见,请问两位同学,角是怎样形成的?
生5: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生6:那么请问你看到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了吗?角还可以怎样形成?
师:我非常欣赏这位同学,他能自觉运用已经学过的角的定义来解决今天的问题。还有不同意见吗?
师:(演示平角的形成过程)同学们请看,这个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了,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平角。(板书)
(画平角):
师:好,跟着老师画平角。(示范平角的画法)。
5、认识周角。
师:我们轻松一下,一起来做个游戏:
⑴老师先说出一种角,你们利用活动角转出这种角:开始!锐角!直角!钝角!
⑵老师转动活动角,你们说出它的名称。开始!
师:(老师转动一周,两条射线重合),这是角吗?为什么?
生1:我认为是,从刚才的讨论中我发现这个图形也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形成的,而且是旋转了一周,所以,我认为是角。
生2:我认为不是,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而这里只有一条射线,所以不是角。
生3:我补充,因为这两条射线重合了,其实是有两条射线的。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精彩!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周角的形成过程),这是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一周组成的图形,我们给它叫周角。(板书)
(画周角):
师:好,跟着老师画周角。(示范周角的画法)。
【设计意图】为了突破难点,认识平角和周角,我精心设计了两场辩论赛,力图在学生辩论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形成相互碰撞,使整个辩论过程成为学生认真思辨、积极探索和自我建构的过程,也力图教给学生从角的定义出发分析问题的方法。
(二)角的表示方法: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角,角应该怎样表示呢?谁有好方法?
(两生上台板演)
师:角可以这样表示: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通常用符号“∠”表示。记作“∠1”(或“∠2”等)。读作“角一”
【设计意图】学习角的表示方法,放手让学生先动脑想,给学生留下一定的空间。教师再演示角的表示方法,学生印象很深刻。
(三)探索三种角的关系
师:直角、平角、周角这三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研究一下。(小组汇报):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
生1:我们发现:平角是直角的2倍
生2:周角是直角的4倍
生3:周角还是平角的2倍
师:同意吗?(学生都点头同意,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研究学习中对于平角、周角的认识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和对活动角的操作来感受两种特殊角的形成,我感觉对于学生来说知识的形成过程比较自然,并变抽象为具体,有利于学生的很好把握。
三、回归生活
1.解决情境中的问题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铲斗臂在工作时都形成了哪种角?
(课件播放,学生回答)
2.找出身边的各种角
师:同学们,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些角吗?(生举例)
3.播放生活中的各种角
师: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角,请看大屏幕(播放:生活中的角画面:斜拉桥、路灯、篮球架、滑梯、起重机、各种扇子、自行车等等)
师:看到生活中这么多的角,你想说什么?
生1:角有很多用处
生2:生活离不开角
生3:角的作用很大
生4:学数学很有用
……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宗旨,学生在认识了各种角以后,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且从生活中找各种角,激发出学生到生活中找角的欲望和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积极性。
四、总结
师:同学说的真好!是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角,书包里、教室里、家里、校园里、上学的路上……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角,角的世界丰富多彩,角的知识奥妙无穷,就像大海,我们学的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到知识的海洋里去遨游吧!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了以下四点:
1、本课的教学,从挖掘机工作的生活场境入手,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角,从而来复习角的知识,进一步研究角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养成注意观察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习惯。在研究学习中对于平角、周角的认识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得用对活动角的操作来感受各种角的形成,进而形成一个新的角的特点讨论,来认识平角、周角,掌握其特点。我感觉对于学生来说知识的形成过程比较自然,并变抽象为具体,有利于学生的很好把握。
2、多媒体直观教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对平角和周角的画法以及表示方法上,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另外,在运用展台的展示功能认识平角和周角时效果清晰明了,便于学生的整体认知学习。
3、难点的突破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生对角认识的基础上,先从最熟悉的直角、锐角、钝角入手,最后认识平角、周角。平角、周角的认识是本节课难点,虽然学生已经认识了直角、锐角、钝角,但是平角、周角的出现仍然与学生的认知经验相冲突,为了突破难点,我抓住这一认知冲突,精心设计了两场辩论赛,力图在辩论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形成相互碰撞,使整个辩论过程成为学生认真思辨、积极探索和自我建构的过程,也力图教给学生从定义出发分析问题的方法。
4、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一直认为日常生活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并且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因此本节课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从繁忙的工地上,挖掘机工作时铲斗臂形成的各种角入题,到课末让学生找身边的各种类型的角,到最后演示各种生活中角的例子,肯定能激发出学生到生活中找角的欲望和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积极性。
第2课时角的度量
一、情景引入,引发知识冲突,引出“度”
第一次情境引入:
小丸子和花轮同学各画了一个角,争论谁画的角大?你们能帮着想个办法吗?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并喜爱的人物,吸引、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如重叠、剪、利用三角板或活动角等)直观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
第二次情境引入:
出示挖掘机工作时的情境。
谈话:挖掘机的“长臂”组成的角都不一样,挖掘机的高度和“长臂”的的长度都可以用尺量,用米等长度单位来表示,那么用什么度量角?用什么单位表示角的大小呢?
【设计意图】挖掘机工作时的情境,通过上节课学习学生已经熟悉,但对想知道角的具体大小,如何测量,学生无从说出,这就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并感觉到度量的必要性,促使学生产生积极探究未知的心理倾向,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求知欲的基础上,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度量单位
分小组讨论、汇报。
谈话:大家说得对不对?下面听小电脑博士的介绍。
(听介绍,课件演示)
认识10角:(多媒体)出示一个圆,分成360份,然后分为二个半圆,把这样的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度就是1度角,在不同位置着色闪动。而度就是角的大小单位,通常我们用10表示1度。
(媒体展示10100200900角。问:100由几个10组成?如果一个角由90个10组成是几度的角)
为了方便,又从左边开始标数字。演示10100200900角。
板书:10=1度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让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度,建立起1度角的概念、大小。在引基础上学生可以很快地说出100200900角。通过左右两边不同颜色的刻度,初步建立内、外刻度线的概念。知道可以从左右两边看,关键找0度。
2、认识量角器
谈话:刚才我们已经把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就得到这样的一个圆形,请同学们想一想,它和那个学习用品比较像-------量角器
(1)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说一说对量角器的认识。
(2)学生拿出量角器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3)说说你的发现,有疑问也可以小组讨论解决。
(4)小结(课件演示或用教具演示)
①半圆的圆心是量角器的中心。
②内圆的数字称为内刻度线,外圆的数字称为外刻度线。
③以右边的00为起点,起点处的00这条刻度线是内刻度00的刻度线。
同桌相互操练。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相互操作,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充分认识了量角器,为下面的度量打好基础。
3、角的度量
出示60度角。那么怎样来量角的大小呢?
(1)自学尝试。
A、边自学书上第35页上半部分的内容,边自己也学着量一量。
B、量的时候想一想,你量角的步骤是怎样的?
C、最后把量角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如果你有疑问,也可以在小组中提出,大家一起来解决。
(2)指名汇报,教师演示。
(3)提醒注意:由于量角器有两圈刻度,读刻度时,要根据测量角的方向选择合适的刻度。
(4)点拨。编儿歌
板书:量角的步骤:
点对点
边对边
找零度
认刻度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量角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再次放手让学生先自学,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行探索并归纳出度量角度的步骤,并学会抓住关键字眼,编儿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量角的方法。
4、角的分类及各种角间的关系
(1)量一量下面各角的度数,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直接在书上量,并填在书上)
(2)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全班反馈总结。
板书:直角是90度
平角是180度1平角=2直角
周角是360度1周角=2平角
锐角<90度
90度<钝角<180度
谈话:刚才我们学习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你喜欢这些角吗?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把它们画出来,再用量角器验证。(展示生画的角)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的逻辑联系,通过角的度量对角进行分类,这样使学生既巩固了角的度量方法,又对角的分类及各种角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为后面学习三角形的分类打下基础。
5、画角
谈话:给你一个角的度数,你能画出来吗?
(1)尝试画一个40度的角。
(2)小组内交流画法。
(3)总结画角的方法,课件演示。
(4)再练习画几个角。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全课总结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何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谈收获,系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
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合知识背景出发,既要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优势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要时期感受到自身已有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这样就把枯燥的知识变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充分利用多媒体,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度的概念非常抽象,以往教师指着量角器比划,学生听的无趣,听了半天还是一头雾水。而通过课件演示:古希波来人认为一年360天,所以把一个圆,分成360份,然后分为二个半圆,把这样的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度就是1度角……。学生听得入神。动画演示,并在不同位置着色闪动。这样既使“度”的概念形象化,而且分解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难点。
第3课时角的认识练习课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在隆隆作业的挖掘机上你看到了什么?学到了那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
二、梳理知识,自主练习
1、回顾梳理角及角的分类、大小比较。
谈话:什么是角?(学生回忆)在你的练习本上画一个角,并且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它各部分的名称和记法。(学生画、说)
谈话:用你手中的纸随便折出一个角,跟你的同桌比较一下你的角大小。互相说说怎样比的。(学生活动)
谈话:同学们你能试编一句顺口溜记住角的分类与大小?(学生试说)小指代表锐角,无名指代表直角,中指代表钝角,食指代表平角,大姆指代表周角。
【设计意图】在对应着说的过程不仅记住了这几种角,还能把他们的大小关系很清楚地记住。
谈话:同学们喜欢顺口溜吗?“量角中心对顶点,零线重合角一边,若想知道多少度,分清内外看他边。”老师的顺口溜说了什么?(学生纷纷举手说)
【设计意图】如果继续按上节课讲的量角的方法复习学生会失去兴趣,这样设计不仅让学生进一步记牢量角的方法,而且还会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2、自主练习。
①自主练习第4题。
谈话:同学们对基本知识掌握得很好,现在我们进行一个小比赛。
(学生量角并比较)集体校对
②自主练习第8题。继续量角训练
谈话:从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来看,大家都知道节约时间,同学们知道吗在钟表上还藏着许多角的知识。
教师出示钟表教具,先演示,学生口答几个,然后引导学生找出规律,一圈是多少度?每一大格多少度,每一小格多少度?
(利用规律限制时间同桌解决第8题,一人用得到的规律解决,一人用量角的办法。)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不仅解决了课本上提出的两个问题,而且能让学生不用量角,就能观察出钟表上时针和分针所成角的度数。
③自主练习第5题。
谈话:同学们刚才在书上量角量得很好,现在我们量量手中的三角板,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同桌合作量角,量后把你的结果汇报给小组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学生可能会发现以下信息:
⑴都有一个角是90度。
⑵一个三角板是有一个角是45度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⑶每个三角板的三个角的和是180度。
……
【设计意图】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之前就有学生已经知道它是180度,小组交流的目的,让学生在复习角的知识的基础上渗透内角和的知识,为新知打下基础。加强学生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运用。
④自主练习第11题。
谈话:对于一个三角板同学们了解这么多知识。两只三角板你又能得到哪些角的知识?学生口答一些拼成的角,并举着自己的三角板演示给其他同学。
谈话:刚才同学拚得很好,下面个人动手拼一拼谁的发现最多?把你得到的新角画在本子上。
(学生动手拼摆画,可能有的学生几个人合作,运用三个三角板拼成的角要给与表扬鼓励。)
【设计意图】用三角板拼不同度数的角,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小难点,让学生自己动手拼摆加深学生对这些角的理解组成。
三、综合巩固,拓展应用。
1、自主练习第10题。
谈话:通过刚才练习,同学们对角的有关知识掌握得不错,现在老师考考你的眼力。手势判断对错。(师生共同完成)补充:
①三个角组成一个平角,这三个角一定都是锐角。()
②把一个10度的角放大5倍打印出来,得到的角是50度。()
③角的两边画出的越长,角就越大。()
……
【设计意图】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一个综合理解。更加清楚各概念之间的联系区别。
2、自主练习第13题。
让学生动手画在练习本上,教师在黑板上跟学生一起画。
谈话:你画出一个什么图形?量一量第3个角是多少度?你又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⑴两个角的另一条边交于一点,得到一个三角形。
⑵三个角的度数和正好是180度。
……
【设计意图】训练了学生画角的同时,又一次间接渗透三角形的内角和。
3、自主练习第9题。
谈话:同学们都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你喜欢体育运动吗?你知道哪些运动项目?你知道运动员优美的动作上藏着角吗?谁表演给同学们看看,并把你找到的角画出来。(之后同桌互相表演画角)
【设计意图】第10题学生用眼判断角,第13题学生动手画量角。第9题让学生整个身体活动起来找角,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应用拓展。
自主练习14题:
谈话:同学们对于量角画角都掌握了,那么你会计算角吗?先观察第一幅图,你通过看图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几种可能:
⑴有一个角是135度。
⑵角1和135度的角正好是一个平角,也就是180度。
⑶角1和角2正好也是一个平角180度。
……
【设计意图】初步培养学生的几何计算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推理能力,为以后的几何学习奠定基础。
四、总结评价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表扬,同时提出要求借助已经掌握角的知识,继续寻找生活中与角有关的知识为我们学习今后的知识打下基础。
课后反思
1、“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以这一教学思想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梳理旧知,结合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巩固知识的同时教师通过一些激励性语言,以及一些动手实践的活动,甚至一些小比赛,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每一个环节的学习巩固。
2、练习题的设计,基本上遵从书上的练习题,从易到难,面向全体学生,对书本上的题目重新调整。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角及角的有关知识的理解运用,并在其中通过一些题目渗透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信息窗2:三角形的认识
第一课时三角形的认识及其特性和分类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xx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0~4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它的特性,掌握它的分类。
2、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等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活动一:生活引入,直入主题
谈话:你们喜欢旅游吗?老师就特别喜欢旅游,尤其爱看城市中的建筑,走在繁华的街道上,看着一座座宏伟的建筑,就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魅力。不过受时间限制,有些地方我们也只能在书中或网上领略它的风采了。我这里收集了一些建筑物的图片,咱们一起欣赏一下吧。(电脑出示)美吗?这些图片中最基本的图形是什么?(三角形)你知道这其中的高楼大厦是在什么机器的协助下盖起来的吗?(塔吊)(出示信息窗)来看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塔吊上有许多三角形
谈话:为什么饱经风雨的宏伟建筑和结实的塔吊最基本的构造都是三角形呢?
学生回答:具稳定性、牢固
谈话:三角形到底有什么魅力,使人们在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从生活中寻找形似三角形的物体,使学生感受到三角形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这样有价值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思考三角形有何种特性。
活动二:深入生活,感知特性
谈话:三角形真的牢固吗?让我们动手试一试。每个小组内有一个三角形框架和一个多边形框架,先观察一下,两者间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观察边和角的数量。
分别拉一拉,比比看,两个框架有什么变化。
学生操作实验并回答发现:三角形框架形状没有发生改变,多边形形状变了。
谈话: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可能回答:三角形有三条边把它的形状固定住了,所以怎么拉它也不会变形,而四边形不具稳定性,轻轻一拉就变形了。
总结:刚才同学说的很对,三角形是牢固的,也可以说它具有稳定性。(板书:稳定性)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巧妙的利用了这一点。像这样的小木凳,(课件出示木凳)用得时间久了,经常会不牢固,你们有办法修修它吗?
学生回答:加斜杠,只有构成三角形,凳子才不摇,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谈话:看这两幅图中,哪里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课件出示这些物体的图片)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学生举例)
谈话: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体现无处不在,请看(电脑出示)建筑上的斜拉桥、铁塔、自行车架、照相机三角支架、电线杆、房屋的金字架、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吊车的长臂、埃及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晒衣架,太阳能架、大广告牌后面三角支架,相框后三角支架,固定小树用三角形,铁栏杆里外每隔一段有一支斜的铁杆,构成三角形。细心观察你还会发现更多呢!
【设计意图】通过亲自动手操作,验证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特点,并能有条理地把操作过程及呈现结果进行简单的表述。结合生活中物体的直观形象,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好处。
活动三:自制图形,引导归纳。
谈话:每个小组里都有几根小棒,请你试着用它们摆出三角形,边摆边思考:三角形是怎样构成的?
学生观察讨论:由三条边按顺序围起来(强调解释重点字眼:围成)
谈话:谁能来试着总结一下什么叫三角形?
学生总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板书)
谈话:三角形除了有三条边,还有什么?你能再试着找找吗?(教学三个角、三个顶点)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自操作,了解三根小棒是一根接着一根连在一起的,明白围成的含义,并能总结出三角形的概念,结合自己摆出的三角形进一步观察了解三角形的各组成部分。
活动四:观察分析,按角分类。
1.新授:
谈话:每个小组的学具袋里都放着许多三角形,这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看起来好象各不相同,可细心的人发现有一些三角形放在一起还有不少共同点呢。请大家仔细观察三角形中各角的特点,以小组为单位,将学具袋里的三角形分分类,抓住主要特征为这类三角形起个名字。
(学生操作)
谈话:谁来把你们组的分类结果展示给同学们看看?
(学生分类)
谈话:能给你们分的这几类三角形分别起个名字吗?
学生:三个都是锐角,叫锐角三角形
一个直角,两个锐角,叫直角三角形教师板书
一个钝角,两个锐角,叫钝角三角形
2.巩固:
谈话: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请同学们扮演这三种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来向大家作以简单介绍。(我是一个三角形,我的特点是……)其他同学根据它的介绍来猜猜它的名字,好吗?
谈话:认识三种三角形,你能根据各自的特征把他们画下来吗?打开书第44页,完成自主练习3。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各种三角形的特点并加以分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图形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活动五:观察三边,按边分类
谈话:我了解了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三类,其实它们的边也可作为分类的依据。(出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小组讨论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分类。(引导学生用量,对折……的方法验证一下)
(学生讨论)边分类边回答
学生:三条边都不相等:不等边三角形
两边相等:等腰三角形
三条边都相等: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有时我们把等边三角形看成是等腰三角形中的一种特殊情况。
谈话: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各部分也有名称,请打开书第42页自学。
(学生自读了解)
请同学介绍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小结:我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了解到三角形如果按角分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还有两边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和三边相等的等边三角形。
老师这里有许多三角形,你能试着给它们找找家吗?请打开书44页,完成自主练习的第2题。
(反馈、订正)
练习:再来看这幅图(课件出示书45页第4题)在地板砖图案中,你能找到哪些三角形?还能找到哪些图形?
【设计意图】知道按边分,三角形可以分为哪几类,丰富三角形分类的知识。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及特点,以结合名称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两个特殊三角形。
活动六:结合已知,教学底、高
谈话: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如何过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还记得怎样画吗?谁来示范一个?
(学生板书)
谈话:今天我们就在这个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三角形的底和高。(边画边讲解)任选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就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就叫做三角形的底。看清楚了吗?
【设计意图】以旧知带新知,既复习巩固,又使得新知的出现没那么突然,学生自然轻松地掌握,记忆深刻。
活动七:回顾整理,拓展延伸
谈话:回忆一下,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课后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形来画一幅画,尽可能多的使用各种类型的三角形,明天我们开个画展,看看谁的画最有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最后布置以三角形为素材作画,寓教于乐,让学生边复习三角形的分类边体会数学带给人们生活的乐趣。
课后反思
三角形是学生们平日里接触较多的一种图形,在低年级就已经直观认识过,因而本课的重点就放在三角形的稳定性、定义和分类上。所学重难点都是由学生在操作中获得的,不是由老师讲出来,硬塞给学生。这样做,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学习,落到实处,效果也好。在整个课堂里,老师只是充当一个参与者、引导者。课堂总结也是通过老师的引导,由学生做出归纳,这样效果要比由老师包办好。从这节课可以看出:
一、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学生感受三角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三角形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改变数学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过程。
学习不仅是追求一个完美的结论,它更是一种经历,要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认识和学习。“三角形的分类”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因而更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充分去操作,去感知,去思考、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促进思维的发展。
三、及时进行科学评价,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在评价过程中,我注意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与鼓励,让学生树立自我认同感,明确努力方向。
数学学习应给学生带来快乐。数学其负载的功能不仅仅是让学习者记住它,掌握它,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它的快乐,感受它的魅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应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学生对数学的感觉,同时应不断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快乐地学习。第二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xx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2~4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量、剪、拼、折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自实践操作,发现规律,主动推导并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结论,会应用这一规律进行计算。
2、在操作、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你知道哪些关于三角形的知识?
2、我们在讨论三角形知识的时候,三角形中的三个好朋友却吵了起来,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课件
详细内容说明:一个大的直角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们大。”一个钝角三角形说:“我有一个钝角,我的内角和才是最大的。”一个小的锐角三角形很委屈的样子说:“是这样吗?”(它们在争论谁的内角和大。)
你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吗?
通过学生讨论,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
3、故事中到底谁说得对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心理、兴趣和意愿为出发点,利用故事的形式提出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特点
(1)量一量
师:你认为怎样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
生: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量出来,再用加法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每组准备三种不同的三角形)量角,求和,完成第43页的表格。
学生交流汇报测量结果。
师:从刚才的交流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不管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
(在量的过程中,由于误差,有的学生可能算出内角和在180°左右,这时教师要相机诱导:在测量的过程中出现一些误差是正常的,因为同学们画的角不够标准,量角器的不同,还有本身测量的原因都可能导致误差。)
师:看来量一量会出现误差,那么你还有其它的更科学的办法进行验证吗?
(2)拼一拼
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学生展示交流,师:从大家的交流中,我们发现都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证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3)折一折
小组活动,学生交流:
生1:将正方形(或长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这样,就折成了两个大小一样的三角形。因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四个直角的和是360°,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它的一半,是180°。
生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可以折成一个直角,也就是说,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和是90°,因此三角形内角和就是180°。
2、归纳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得出了什么结论?
生: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3、师谈话:三个三角形争论的问题现在能解决了吗?你现在想对这三个三角形说点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对得出的规律做系统的整理。
【设计意图】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亲身体验,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分组合作,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比较、分析从而自主探索得出结论,得到的不仅是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也使学生学到了怎样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三、灵活运用,巩固练习
师:好,大家已经发现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你能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吗?
1、判断
钝角三角形比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
锐角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和小于90°。()
一个三角形最少有两个锐角。()
一个钝角三角形最少有一个钝角。()
学生判断并说出理由。
2、自主练习第6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填空,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然后用量角器验证计算的结果。
小结:以后如果遇到求一个三角形内未知角的度数时,我们可以用计算的方法算一算,简单又精确。
3、游戏:选度数,组三角形
(课件显示如下)
请选出三个角的度数来组成一个三角形
10°18°15°150°130°72°
20°50°70°35°75°
52°56°54°58°60°
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操作课件,把学生选择的度数拖入方框内,通过电脑计算相加是否等于180°,来验证学生的选择是否正确。验证学生选的对了以后,再让学生判断选择的度数所组成的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分类,并说出理由。
[设计意图]用已学到的新知解决实际数学问题,认识学数学的价值,再次体验成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尤其是第三个练习,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注重拓宽学生的思维活动空间。
四、课堂总结、深化认识
谈话: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设计意图】不仅从知识方面进行总结,还引导学生回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既让学生习得一种学习方法,又培养了学习兴趣。
课后反思
本节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从自己的已有经验出发,积极地进行操作、测量、计算,并对自己的结论进行思考、分析。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开展探究的同时,教师也恰到好处的发挥了引导作用。整个探究过程学生是自主的、有积极性的,在获得数学结论的同时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课时三角形边的关系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xx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并应用该关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2、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探索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树立自己去探求真理的志向,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疑,诱发探究欲望
1、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谁能说说什么叫三角形?(屏幕显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你认为这句话中最重要的是哪个词?什么叫“围成”?
2、那么是不是说,只要给你三条线段,就能围成一个三角
(教学预测及应变策略:大部分学生凭直觉都会自信地说“能”,如果情况不是这样教学也可按以下方案进行。)
师:请同学们各自在小组内选一套小棒验证一下(要求三根小棒首尾相接。这些小棒的长度是任意的,有的不能摆成三角形)。
(教学预测:有一半学生摆不成,验证的结果与学生自己的直觉不一致,从而产生“数学问题”,激发学生探究该问题的强烈欲望。)
师:通过摆小棒验证,你有什么发现?
汇报:有的组选用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有的组则不能。
(教学预测及应变策略:有的学生说自己围成了一个三角形,有的说围不成,如果还有个别学生说出其中的“原因”——即三边关系,则可把这“原因”作为学生的猜测,直接引导学生验证。)
【设计意图】一石激起千层浪,矛盾激趣穷究因。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感受,去经历,然而验证结果与直觉的不同,促使学生产生了“数学问题”,并激发起学生探究、解决该问题的强烈欲望。
3、对于大家摆的结果,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有的能围,有的不能围?到底什么样的三根小棒才能围成三角形?……)
同学们,我们的疑问,实际上很早以前许多科学家就提出来了。后来,他们想了很多办法,经过实验探索,终于找出了问题的答案。今天,我们也来当个小小数学家,一起探索这个问题,愿意吗?
【设计意图】陶行知先生说过:问题从任务中来。从以上的师生对话与学生的操作中,既复习了三角形的概念,又使学生在自己不经意的言行中产生思维冲突,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探究性问题不是教师提出来,而是在矛盾中、在行动中自然生成,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二、猜想探究,揭示三边关系
(一)引发猜想
刚才我们说“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现在如果有六条线段,猜猜能围成几个三角形?
(二)操作验证,揭示三边关系
(1)分组实验:请四人小组合作,将学具袋里的六根小棒围一围三角形(蓝:2cm紫:3cm黄(两根):4cm白:5cm绿:9.5cm),各组可自行确定验证方法。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可填写以下的《探究报告单》。
(附探究报告单)
所选小棒长度
=
能否围成三角形
第一次
a=()cm
b=()cm
c=()cm
a+b〇c
a+c〇b
b+c〇a
第二次
a=()cm
b=()cm
c=()cm
a+b〇c
a+c〇b
b+c〇a
第三次
a=()cm
b=()cm
c=()cm
a+b〇c
a+c〇b
b+c〇a
第四次
a=()cm
b=()cm
c=()cm
a+b〇c
a+c〇b
b+c〇a
我们发现了
(2)汇报小组围的结果,有什么发现吗?举例。(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猜想是新课标数学教学的要求,是探究活动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如何使学生学会猜想,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是本节课走向成功的一个关键。只有通过有效的验证才能判断猜想的正确性。上表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比较科学的验证方法,但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师只是推荐给有需要的小组使用,允许学生使用与自己思维相融的方法验证,体现了教学民主性和导向性。
(三)归纳总结。
1、小组讨论:完整地说说什么样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什么样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
2、电脑出示数学家的探索结果: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课件出示)我们的发现和数学家的探索结果到底一不一样?为什么?
3、既然都一样,这里为什么强调“任意”呢?(课件出示一幅三角形图,边长分别是5厘米、7厘米、9厘米。)这三条边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你们看,用上“任意”两个字,就把三角形边的关系的三种情况都非常简洁地概括了出来。多好啊!但是,判断的时候有没有更简洁的方法?
同学们,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探索出了跟数学家意思一样的结果,老师祝贺你们!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过程的推进是沿着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学生思维发展的轨迹而进行的,显得真实而自然。整个探究过程一波三折,层层推进,不断“引人入胜”。
4、总结揭题。这节课你高兴吗,为什么?刚才我们当了一回“小小数学家”,探索的就是——三角形边的关系(板书课题)
5、质疑问难。
三、巩固应用,促进能力发展
(一)巩固性训练
1、直觉判断。(举手——手心手背)
①3根小棒的长度分别是4厘米、5厘米、6厘米,用它们围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是15厘米。()
②任意3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
③用3根长3厘米、4厘米和5厘米的小棒可以围成不同形状的三角形。()
④有三条线段,其中两条之和大于第三条,那么这三条线段一定能围成三
角形。()
⑤一个三角形,两边之和一定小于第三边。()
2、完成自主练习8
每组中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吗?
学生独立做出判断后,请学生说出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基本的知识点,强化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对组成三角形规律的认识,帮助学生掌握更好的判断方法——较小两条线段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就可以围成三角形。
(二)应用性练习
1、完成自主练习9
请学生说出到海边走哪条路最近?并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
2、完成自主练习10
小猴子要做一个三角形支架,已经准备好了长8cm和12cm的两根木料。那么第三根木料该准备多长?并说出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本组练习设计,主要目的是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在面向全体的情况下,促进学有余力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次体验三角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课外拓展性练习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人会斜穿草坪,你能通过画图从数学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吗?针对这种现象你想说点什么?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巩固应用部分的三个环节是非常有层次的,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从巩固性练习、应用练习到拓展性练习,安排有序,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与学生身边的生活例子相结合,既体现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新理念,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四、课堂总结、质疑与学生评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际操作和共同探讨,发现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规律,这只是三角形其中的一个秘密,其实它的秘密还有很多,有兴趣的话,我们以后可以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通过对自我的评价与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和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知识奥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课后反思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帮助(包括设计合适的活动或作业)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以学生的学习心理为基础,通过简单的师生谈话,创设有效的“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通过引导学生大胆的猜想,积极的验证和合理的归纳,使学生学到新知识的同时,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了猜想、验证、归纳等科学探究方法。这样的教学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在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第四课时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xx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7~4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系统地整理各种三角形。熟练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结论。学会用三角形内角和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2.能够按照不同的标准对三角形进行正确的分类(按边分、按角分)。
3.通过动手自己拼搭三角形,进一步探索三角形的知识,培养学生思维发散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体验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唤起回忆,梳理归类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今天就一起来上一节三角形的复习课。
(出示课题:三角形)
1.三角形在生活中的运用:
师:找找生活中的三角形。(观看媒体图片)
2.出示五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提问:“你们看了这些三角形,想到了什么?”(学生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唤起对知识的回忆,思维异常活跃,纷纷争着表述自己的意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整理并板书各三角形的名称和特征。(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师:那你愿意自己也来画一组这样的三角形吗?(由于学生掌握了各种三角形的特征,画图对学生不构成困难。)
【设计意图】这一层次,教师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回到具体,引导学生观察、回忆、思考、表述和绘图,调动了学生众多感官投入学习活动,可使其顺利整理三角形的基础知识,对三角形进行不同分类。同时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分析推理,判断属性
1、出示七个三角形,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它们的角与边,判断它们各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判断的依据和理由。





(6)

80°
60°
20°
20°
60°
60°
25°
65°
20°
50°
30°
30°
45°
45°

师:请你们小组合作,把这些三角形分分类。
2、分组合作,交流汇报
⑴:按角分可以分为:①③是锐角三角形;④⑦是直角三角形;②⑤⑥是钝角三角形。
⑵:按边分可以分为:②⑥⑦是等腰三角形;③是等边三角形;①④⑤是任意三角形;
3.复习各种三角形的概念
问:那什么是锐角三角形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几个锐角?
按边分的时候,你的依据是什么?
4.认识等腰直角三角形。
1)问:根据我们刚才的分类,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⑦不但是直角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
问:那这样的三角形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生:等腰直角三角形。
师:对!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就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
(学生还有可能回答:有一些三角形不但是等腰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或锐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2)出示:2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它们一样吗?
得出等腰直角三角形形状都相同,但是大小可以不同。
【设计意图】这一层次的练习,要求学生运用上一层次中强调的概念作为分析推理的依据,来判断个别事物的本质属性,突出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及角与边的相互关系。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深化学生所学知识,有显著的作用。
三、组织讨论,判断正误
⒈教师用屏幕出示下列判断题,要求学生先小组议论每道题的说法是对还是错,并说明理由,然后集中交流。
⑴等边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⑵等腰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⑶等腰三角形一定不是等边三角形。()
⑷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⑸有一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⑹直角三角形一定不是等边三角形。()
⑺等腰三角形一定不是直角三角形。()
⑻等边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⑼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和是90°()
⑽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一个钝角。()
⑾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
⑿三角形的两边之和也可能小于第3边。()
⒉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12。组内交流,集体反馈中注意请学生说出自己的选择理由。
【设计意图】这一层练习,又从具体转为抽象,要求学生对似是而非的结论进行较细致的分析,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差别感受能力
四、组织操作,探究实践
1、完成自主练习14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自己数一数,集体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数法,以确保不重复也不遗漏。
2、完成自主练习13,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分别划出底边的高,并画在书上。集体交流时,明确画法,特别关注学生垂直线段的画法。
3、完成自主练习15,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活动中,鼓励学生充分想象,拼出各种美丽图案。活动结束展示学生作品,生生间评价。
【设计意图】这一层练习,再次引导学生数数、画画、拼拼,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对知识的整理,加深对图形的认识,感受图形美。
五、独立思考,据理计算
师:通过上面的练习,我们大家对三角形的知识更加熟悉,理解也更加深刻。接下来给大家出三道题目,看看自己解决得怎么样。
130°
2
1
30°
1、求下图中∠1和∠2的度数
2
1
50°

2、计算下面各题:
⑴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和一个底角共130°,它的顶角和底角各是多少度?
⑵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比另一个锐角少18°,这两个锐角各是多少度?
3、自主练习16。摆一摆,想一想,看看你有什么发现,下节课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层次的练习题,具体与抽象交替出现,题材不变,练习要求却层层发展和提高,增强了练习的综合性与思考性。
课后反思
这堂综合练习课,始终紧扣了角和三角形的概念。所组织的几个具有不同侧重点的练习,没有一道题游离于题外。习题经过“具体——抽象——具体——抽象”几次交叉反复,由浅入深地增加思考难度,使学生的知识逐步深化,体现了“立足基础,发展能力”的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让学生观察、思考,自己只作引路、点拨工作,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引导者作用。整堂课中,教师在努力尝试冲破机械重复、依样画瓢和徘徊不前的传统模式,寻求更适合学生发展的练习模式。
(xx市市南区基隆路小学朱红雁)
《角与三角形的认识》——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xx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48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和三角形的过程,认识角和三角形,知道周角、平角及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的大小关系。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2、结合实例,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角数,并能用三角板画30°、45°、60°、90°的角,能够按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在探索三角形分类和验证三角形内角和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3、在观察、操作、验证等学习活动中,学习角与三角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推设能力。
4、能够自觉运用角和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角和三角形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回顾呈现
谈话:同学们,我们刚学过第三单元,它一共有2个信息窗口,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学生可能回答:角的各部分名称,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图形的拼组。
【设计意图】按照学生的学习规律,根据遗忘曲线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在学生整理知识时要参与其中,给与必要的方法指导,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找出不足查漏补缺,知识融会贯通,能力切实提高的目的。
二、查漏提升
谈话:关于角,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角的意义,角的各部分名称,角的分类等等)
1、整理有关角的知识。
让学生任意画一个角,以此为依托,回顾整理相关知识。
(1)回顾角的意义,根据自己画的角,同位互说角的意义。
(2)回顾角的分数,通过复习前面的锐角、直角、钝角,引出平角、周角,并比较一下,他们的大小关系怎么样?
(3)回顾角的度量,用量角器量出自己画的角的度数,以此来回顾角的度量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在操作过程中感受角,在交流中升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2、整理有关三角形的知识。
谈话:三角形是我们已经学习过的图形,这里面还有很多数学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整理。
(1)让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并标出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并找出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2)同位合作,找出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3)回顾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谈话:有关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有可能回答: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①课件出示:老师每天上班都要从学校先经过加油站,再从加油站到学校,有没有更近一点的路呢?为什么?(学生可能回答:把这几个地点和路线看成三角形,利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得出从家直接去学校近。)
②判断下面的线段能不能围成三角形?
(2厘米4厘米6厘米)(5厘米2厘米5厘米)
(6厘米2厘米5厘米)
(师引导学生总结窍门:只要看较短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遍,就能判断能否围成三角形)
③一根14厘米长的吸管剪成三段,用线串成一个三角形能做多少个?如果每一小段剪成整厘米长,能剪几个?
【设计意图】三个练习设计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第一个练习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第二个练习旨在让学生学以致用,并总结出窍门。第三个练习有一定的难度,拓展学生的思维,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教学思想。
3、整理角和三角形
谈话:关于角和三角形,你都知道些什么?学生可能回答:知道了周角、平角;知道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知道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等等。
4、回顾三角形内角和。
让学生用三角板,任意画一个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并用量角器分别量出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并计算出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以此充分回顾验证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⑴选一选:
①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65°,另外的两个角可能是()
A95°20°B45°80°C55°60°
②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是100°,一个底角是()
A100°B40°C50°
⑵求角的度数:
①∠1和∠2分别是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已知∠1=32°求∠2
②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50°,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③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一个底角的度数是顶角的2倍,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设计意图】三角形内角和的应用是三角形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对特殊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通过这个板块的复习,让学生熟悉内角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拓展应用:
1、动手实践、计算:
(1)数一数,填一填。(2)求下面各角的度数。
135°
21
()个锐角三角形
∠1=()
()个直角三角形∠2=()
()个钝角三角形
(2)你能求出六边形内角和吗?
2、解决问题:(第48页情景图)
让学生独立看懂情景图,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大部分学生会找出有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2)有的学生会用量角器量出时针和分针量出角的度数;也有的学生会根据3时整,时针、分针形成90°角,即1时时针分针形成30°角,5时即是150°角。
(3)涂一涂,学生会根据题意顺利地完成涂色。
(4)学生首先用量角器量出顶角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此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很快求出底角的度数。
(5)学生可能会提出7时、8时、9时……时针和分针形成多少度角?
【设计意图】从基本的动手操作,到开放的生活情境,学生把角的分类、求角的度数和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有机地联系起来,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课后反思
本节是一节典型的复习课,学生通过相关知识的简单回顾,将零星的知识梳理,归纳提升,对比沟通,建立联系,从而学到一种整理知识的方法。本节课主要特征是从现实生活中举例说明,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为突破口,进行层层比较提升。本单元包含六个知识点,在这六个知识点中,三角形的意义是基本的,所以我以举例说明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为突破口,通过举例、操作、分析、比较、提升,使学生学习的思维不断深入,能力不断提高。
(xx经济技术开发区香江路第一小学栾xx)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教案表格式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点。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讨论、比较、合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

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

会认读整时、半时。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认识整点与半点的特点。

单元分析

1、重视学生已有经验的积累。

2、引导学生会估计“快到”、“刚过”。。

课时划分

2课时

题目

小明的一天

备课人

教学

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2、在具体情境中,逐步养成珍惜时间的观念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认读整时、半时。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认识整点与半点的特点。

教学

准备

多媒体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先出一个谜语,让学生猜一猜。

2.出示各种漂亮的钟,激发学生认识钟表的欲望。

3.拿出实物让学生辨整点与半点时钟分别是如何敲的?

二、说一说。

1.说说课本当中,小明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

2.小朋友的一天又是怎样度过的呢?

三、认一认。具体地说说小明几点在干什么?

1、比一比。

发现半时和整时的区别,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讨论完后请小组长代表发言,最后教师作出总结。

2、结合实践。

1)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是怎么安排时间的。

2)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四、练一练。

1、第1、2题都是巩固钟表的认识.

2、小调查是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说一说,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作为一次家T作业,第二天来进行组织交流。

五、全课小结。

今天学到了那些新的数学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小明的一天

时针分针

短长

粗细

慢快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目

小芳的上午

备课人

教学

目标

1、在情境活动中,巩固整时、半时的认读。

2、会估计“快到”、“刚过”。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的含义。

教学难点:

教学

准备

多媒体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尝试认表。

教师出示书上的挂图,让学生认认图中的钟表。

第3幅9点整学生会认,其它三幅让学生说说他们是如何认的?

二、说一说。

1.说一说小芳的上午是如何度过的?

2.我们应该怎么做?(讲卫生、准时上学、尊敬国旗等。)

三、练一练

1.第1题这种题型很受小朋友的欢迎,请小朋友来当一回啄木鸟医生。

2.第2题把整点、半点、整点过一点与差一点整点四种类型放一起,老师先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后,再连一连。

四、实际应用。

1、教师出示钟表实物,随面进行调试,让学生认一认是几点钟。

2、反过来,教师说出几点,学生上来摆一摆。

五。全课小结

今天学到了那些新的数学知识?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小芳的上午

修改及补充内容

二年级数学上册八单元表格式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八单元表格式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案(序号54)

课题

9的乘法口诀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8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11月18日

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让学生在记9的乘法口诀的同时发现规律。掌握9的乘法口诀和利用这些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9的乘法法口诀求商。教学难点:找出记忆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教学准备图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回顾旧知二、探究新知三、巩固练习四、课堂总结五、布置作业1、师生对口令2、开火车(分组开火车)3、选一题说说怎样算的?1、出示★图请看一行有几格?每行有几个★?是几个9?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图片:说说1个9比10少()是()。2个9比20少()是()?同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填在书上。3、交流:说说18你是怎样算的?27呢?45里有几个9?63呢?4、编写9的口诀(1)编给你的同桌听(2)把口诀填写完整5、记忆9的口诀根据口诀你能找到它们有什么规律应用找到的规律记一记同桌背一背、指名背、集体背师生对口令6、试一试P73上下共练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你发现了什么?小结:略1、P73想想做做第1题指名说一组四题有什么不同?小结:(略)2、游戏小火车一个说口诀一个说四个算式3、口算4、看一组题说说怎样算快P73第2题5、同桌悄悄算6、听算抢答7、口算比赛P74第5题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看教学进度而定

课后感受

本节课的知识采用的是自学的方式,首先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进行观察,发现五角星图的规律,然后填写表格,最后自己总结出9的乘法口诀,效果很好。教案(序号55)

课题

9的乘法口诀练习

课型

练习

本课题教时数:8本教时为第2教时备课日期11月19日

教学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9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计算,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记9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口诀二、综合练习三、口算练习四、解决实际问题五、课堂总结1、把口诀填完整一九得()()九十八四()三十六()九二十七六九()()九七十二九九()()九四十五()九六十三2、9的口诀有什么规律帮助记?3、对口令背4、指名背5、同桌背6、集体背1、7×9○3×92×9○6×38×7○6×99×4○4×8学生完成在书上,说一说四怎样比较的?2、27÷936÷945÷918÷972÷963÷954÷981÷9学生独立完成。比一比有什么不同?怎样帮助记9的口诀?1、出示小黑板(一行是乘、一行是除、一行是乘除混合)说一说除法是怎样算?2、看一句口诀说四个算式。3、看一个算式说出其他相关的三个算式。4、卡片抢答、听算。(一)1、请学生仔细观察P75第8题看懂了什么?2、出示:有9组同学在跳绳,跳绳的一共有多少?有36人打乒乓球,被分成几组?18个同学平均分成2队拔河,每队有几人?求一个问题还需要知道什么?怎样列式计算?说说理由。(二)1、用10元一张的钱去买9盒牛奶,至少要几元?2、同桌讨论交流。说说理由。引导学生自己总结

课后感受

“五九四十五”和“六九五十四”这两句口诀有些学生混淆。教案(序号56)

课题

整理乘法口诀

课型

整理和复习

本课题教时数:8本教时为第3教时备课日期11月20日

教学目标整理1~9的乘法口诀,使学生熟练掌握的乘法口诀,可以横着背、竖着背、拐弯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记9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有序整理,帮助记忆口诀。教学准备乘法口诀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讨论填表二、找规律三、活动练习四、开放练习五、口算练习六、解决实际问题1、我们学过了哪些口诀?学生背一背(指名、同桌、集体)2、出示口诀表:仔细观察表里的口诀是怎样排列的?然后在表格里填完整。3、交流填表的情况。1、同桌讨论:表里的排列有什么规律?2、交流得出:横看分别是:1的口诀,2的口诀。。。。竖看分别是:一几、二几。。。。。九几的口诀。最上面斜着:都是两个相同的数相乘。3、怎样能很快记住这些口诀?讨论,交流。4、齐横背、拐弯背、竖背。5、任意抽对口令。1、打手势乘除法练习;师出一个数,学生出一个数,然后说出两题乘法,及相应的除法。2、生生互动。3、出示P77第2题游戏找位置。(学生每人手上两张数字卡片)先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是怎样得到的?你能很快找到它的位置吗?并说出它是哪两个数的乘积?1、出示:()×()=8()×()=18()×()=2412÷()=()16÷()=()36÷()=()学生独立完成2、有哪些不同的方法,你是怎样想到的?3、归纳:积是8、18、24、12、16、36的口诀分别有几句?1、出示卡片练习。2、出示小黑板同桌练3、听算练。4、比赛。1、出示P78第5题你们看懂什么?(1)怎样求成人的票价是小孩的几倍?(2)小红带18元可以买哪些东西,同桌交流,然后评价。2、出示P78第6题观察图,说说有什么规律?同桌交流。然后填写。集体评价。

课后感受

有个别学生8、9的口诀不熟练。有个别学生口诀背的很熟练,但是当口算时,需要将口诀从头至尾背出来才能知道得数,不能够灵活运用。教案(序号57)

课题

整理乘法口诀

课型

整理和复习

本课题教时数:8本教时为第4教时备课日期11月21日

教学目标整理1~9的乘法口诀,使学生熟练掌握的乘法口诀,可以横着背、竖着背、拐弯背。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记9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背乘法口诀二、乘法口诀练习三、开放练习四、口算练习五、完成练习六、布置作业1、横背2、竖背3、拐弯背4、生生互动。1、打手势乘除法练习;师出一个数,学生出一个数,然后说出两题乘法,及相应的除法。2、生生互动。3、出示游戏找位置。(学生每人手上两张数字卡片)先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是怎样得到的?你能很快找到它的位置吗?并说出它是哪两个数的乘积?1、()×()=12()×()=24()×()=3616÷()=()············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样想的?1、出示卡片练习。2、出示小黑板同桌练3、听算练。4、比赛。完成《练习与测试》上的有关题目看情况定

课后感受

有个别学生口诀不熟练,应该要求他们竖背。教案(序号58)

课题

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8本教时为第5教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白计算的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体会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白计算的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教学难点:体会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回顾旧知二、自主探究三、比比做做四、巩固练习五、全课总结六、布置作业出示:6×8+78×5-730+9-627+9+1079-20-9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1、出示2×3×436÷4×3观察这些算式有哪几种运算?2、再出示计算过程观察:它们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同桌讨论交流。3、全班交流。4、试一试:48÷6÷28÷3÷6说说有哪几种运算?试一试怎样算?交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5、归纳:今天的算式有什么特点?(揭示课题)怎样计算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3×324÷432÷89×56×84÷23×3×524÷4×832÷8÷2独立完成,同桌讨论:一组三题有什么关系?然后交流。1、练习:6×3÷9=16÷4÷2=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4÷9=32÷4×9=2、卡片:练习,其中一、两题说说过程。3、游戏:夺红旗指名俩个人比评出优胜者同桌比赛。今天学习了什么?怎样计算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看情况定

课后感受

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很好,要求学生将前两个数的得数写出来,再算第三个数的,不容易做错.教案(序号59)

课题

练习九(1)

课型

练习课

本课题教时数:8本教时为第6教时

教学目标巩固乘法口诀,并能利用口诀熟练进行口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巩固乘法口诀,并能利用口诀熟练进行口算。教学难点:让学生独立思考,去探索数学规律。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口诀练习二、口算练习三、竖式计算四、找规律五、课堂小结1、背口诀(2分钟预备铃,竖、横、拐弯)2、对口令3、看一句口诀说四个算式4、写出积是8、16、18、24、36的乘法算式。1、完成P80地3题,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是怎样计算乘数和除数的?2、口算卡片。3、口算比赛,集体批阅,说一说连乘、连除及混合运算的顺序。出示:3×924÷89+6380-27指名板演,说一说竖试计算应该注意什么?1+3=1+3+5=1+3+5+7=2+2=3+3=4+4=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同桌讨论能发现什么?今天有什么收获?

课后感受

个别学生的口诀还是不熟练,另外在学习习惯方面还应该加强,有些学生口诀背的很熟练,可是如:做5×9=□的时候,就要将口诀从一九背到五九,不熟练。教案(序号60)

课题

练习九(2)

课型

练习课

本课题教时数:8本教时为第7教时

教学目标根据情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口算卡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基础练习二、解决问题三、开放练习四、课堂总结五、布置作业1、口诀练习(1)背1~9的口诀(2)填空三()十八()七二十八三八()()四十五()六二十四七九()2、口算练习(1)卡片练习培养(2)同桌悄悄算。(3)听算。1、学生看书P81第7;说一说看懂了什么?(1)同桌交流题意,独立解答,然后学生评定。(2)比一比: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什么不同?(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2、第7要求学生看懂题意(38颗糖,每9颗一盒,4盒能装下吗?)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1、第8题你看懂了什么?指名说一说。同桌讨论:怎样乘比较合适?出示交流:你是怎样想的?2、出示第9题(1)怎样求一个游泳圈的钱?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说说怎样想的?(2)自己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自己解答。同桌交流。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视情况而定

课后感受

有些学生不易将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遇到困难,应加强数学活动课中这些知识的训练.教案(序号61)

课题

算24点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8本教时为第8教时

教学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根据3张或4张牌数选择运算方法计算出24,不仅加强加减乘除的口算练习,而且可以激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激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难点:根据3张或4张牌数选择运算方法计算出24。教学准备扑克牌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3张牌二、4张牌三、比一比四、课堂总结1、介绍牌:每人准备1~9张牌,A看做1。2、介绍方法:出示7、6、3张牌,根据3张牌上数字,选择加、减、乘、或除进行计算,每个数只能算一次,算出的得数是24同桌讨论,然后交流。学生自己随意拿3张怎样算,得数也是24?然后交流。1、如果拿4张牌,按照刚才的方法,会算吗?出示:1、2、5、82、交流有哪几种方法?3、一组四人每人出一张,怎样算?如果实在算不出就重新换牌
(在草稿上算)然后交流,(多进行几次)四人为一组,选一名组长,看谁最快,谁就获奖,再重新比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这个游戏可以回去和朋友爸爸妈妈一起玩,人数不限,看谁算得快,谁的方法多。

课后感受

学生积极性很高,活动效果很好.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案(序号62)

课题

综合练习

课型

练习

本课题教时数:1本教时为第1教时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前面所学内容。

教学重难点

复习巩固乘法口诀的运用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回顾乘法口诀二、基本练习三、提高练习四、课堂小结五、完成练习与测试上的题目1、横背乘法口诀2、竖背乘法口诀3、拐弯背乘法口诀4、随机抽查1、口算卡片:81÷9=30÷6=8×4=9×8=24÷3=56÷8=48÷6=27+9=7×5=27÷3=8×2=5×9=············学生自己说出得数,并说说用到哪句口诀。2、用竖式计算。5×9=24÷6=9+63=85-39=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完成,后集体订正答案,并说说该注意什么?3、桃树有35棵,梨树有7课。(1)桃树的课数是梨树的几倍?(2)桃树比梨树多多少棵?4、操场上有9个同学在跳绳,踢毽子的人数是跳绳的4倍,踢毽子的有多少人?独立完成,后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乘法?)1、37人去郊游,乘8只船过河,怎样乘比较合适?小组同学讨论,后集体交流一下。找出最合适的乘法。2、出示图片:(略)一个游泳圈(?),一件游泳衣(18元),一条短裤(9元),一顶游泳帽(3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总结。独立完成,后批改。

课后感受

(1)、学习习惯需要加强。(2)、思维习惯的训练要到位。可在结束时增加一些思考题留做课后思考。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备课表格式教案(青岛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