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17必修三第一单元复习学案(鲁人版)。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必修三第一单元复习学案(鲁人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复习学案(鲁人版)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险衅()祚薄()陨首()茕茕孑立()笃行()笨拙()挣揣()
洗马()逋慢()拔擢()终鲜兄弟()愚蠢()门闩()晌午()
优渥()期功()闵凶()逮奉圣朝()埋怨()琐碎()唠叨()
伪朝()矜悯()诏书()猥以微贱()积攒()怔怔()强劲()
修葺()垣墙()栏楯()万籁有声()渗漉()逾庖()老妪()
考妣()阖门()坍圮()呱呱而泣()顷之()象笏()扃牖()
枇杷()剥蚀()隽永()亘古不变()熨帖()熨斗()炫耀()
窸窣()恪守()隽秀()声名狼藉()猝然()倔强()镌刻()
二、解释下列词语高考资源网
有口皆碑:
委曲求全:
事无巨细:
心安理得:
结草衔环:
茕茕孑立:
日薄西山:
朝不虑夕:
气息奄奄:
乌鸟私情:
声名狼藉:
沧海桑田: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1.慈父见背
2.门衰祚薄
3.终鲜兄弟。
4.而刘夙婴疾病
5.愿陛下矜悯愚诚
6.逮奉圣朝
7.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8.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9.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10.察臣孝廉
11.不矜名节
12.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13.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14.但以刘日薄西山
15.听臣微志,庶刘侥幸.
16.大母过余
17.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18.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19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高考资源网
20.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2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22.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23.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24.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25.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26.余既为此志
四、下面加点的词语属于哪一种词类活用,指出并解释。
1.则刘病日笃
2.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3.臣具以表闻
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5.垣墙周庭
6.执此以朝
7.乳二世
8.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9.雨泽下注
五、解释下列虚词。
1.之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顷之久之
儿之成,则可待乎?高考资源网
2.于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又杂植栏桂竹木于庭
3.以
臣具以表闻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谨拜表以闻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六、名句填空
1.九岁不行,,至于成立。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形影相吊。
3.诏书切峻,。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4.但以刘,,人命危浅,。
5.,;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6.臣,死当结草。
7.三五之夜,明月半墙,,,珊珊可爱。
七、翻译下面的句子
1.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高考资源网
3.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4.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5.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6.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八、文学常识填空
1.古人云:“读李密《》不堕泪者,必不孝!”此文以情感人,千古传颂。
2.《我不是个好儿子》的作者是,文章写到母亲给予儿子的爱太多太多,儿子对母亲的孝顺太少太少,儿子对母亲永远充满愧疚。
3.谜面:衣锦还乡谜底:(打古代一作家名)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他的一篇散文,题目是《》
4.有一位作家残废但不颓废,他经常去地坛,观察地坛,感悟生命,感受母爱。这位作家叫,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他的一篇散文,题目是《》
九、语言运用
1.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4分)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曹雪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被《红楼梦》揭露了。Jab88.Com
①以《红楼梦》为主语:
②以曹雪芹为主语:
2.请仿照下面诗歌前两节的格式,续写第三、第四节。(4分)
我是雪
我被太阳翻译成水
我是水
我把种子翻译成植物
3.请展开想象,写一段描绘某种情境的话,其中必须包含“流水”、“星辰”和“读”3个词语。(50个字左右)
精选阅读
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举酒属客()窈窕之章()冯虚御风()扣舷()
桂棹()嫠妇()愀然()舳舻()酾酒()
横槊赋诗()扁舟()匏樽()蜉蝣()杯盘狼藉()
枕藉()黔首()仓颉()氤氲()羯鼓()
舐犊情深()青荇()浮藻()长篙()漫溯()斑斓()
笙箫()庐冢()窈然()瑰怪()既往不咎()
二、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正襟危()坐
4.东()望武昌。顺流而东()也
5.卒()莫消长。而卒()葬之
6.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7.客喜而()笑
8.不知东方之()既()白()
9.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10.其()孰能讥之乎?
其()皆出于此乎?
吾其()还也。
11.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火尚足以明()也。
12.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于是()余有叹焉。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三、名句填空
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2.纵一苇之所如,。
3.浩浩乎如,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4.桂棹兮兰桨,。,望美人兮天一方。
5.其声呜呜然,,。余音,不绝如缕。
6.“,。”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7.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8.况吾与子之上,。
9.驾一叶之扁舟,。
10.寄于天地,。
11.,羡长江之无穷。
12.,抱明月而长终。
13.知不可乎骤得,。”
14.且夫天地之间,,,虽一毫而莫取。
15.,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用之不竭。
16.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
17.沾衣欲湿杏花雨,。
18.,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19.借问酒家何处有?。
20.岱宗夫如何?。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会当凌绝顶,。
21.此身合是诗人来?。
22.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
23.白云回望合,。
24.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25.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26.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补充】
山中问答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yǎo)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青玉案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héng)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四、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的字)
1.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3.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4.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5.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6.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7.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8.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9.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五、阅读下文,完成1—5题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①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②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③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④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⑤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⑥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观看
C、而人之所罕至焉罕:少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名:称说,说出
2、下列句中加点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距其院东五里。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其”字相同。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其”字不同。
3.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类活用与其它三个不同类的一项是()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4.选出不是判断句的一项()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C.此余之所得也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选出对加粗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浮图:梵语(古印度语)音译,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
B.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庐冢:也叫做“庐墓”,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服丧期间,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C.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阳:古时称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学者:此文“学者”与《师说》中“古之学者必有师”的“学者”意义相同,同现代汉语中的“学者”也相同。
六、阅读下文,完成1-4题。(15分)
①“今年杭州的第一朵荷花开了。”这是杭州电视台都市报道的头条新闻。主持人建议市民到西泠桥边,把荷花一天天开放的过程拍下来。也是这一天,杭州的一家报纸有篇醒目的报道,叫作《第一朵荷花开了》。不知道还有哪个城市会这样,把荷花初绽列为头条新闻?杭州会。杭州有这种对美的希冀和体会!
②杭州还有什么?
③杭州有茶。沿着西湖走一圈,密密树荫一层层,处处皆有喝茶人。或许西湖本是个茶水壶?一座飘着茶香的城市,天天在品味着一份生活的情趣。
④杭州有音乐。湖边的草坪上,漂浮着似有若无的江南丝竹,观光车上流溢出缱绻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是一座被爱情滋润的城市。湖边花丛中的蝴蝶多为纯白,而且常常成双成对,那一定是梁祝相伴,重游故地。
⑤杭州还有树。我总觉得杭州的汽车不是从马路上开来,而是从树丛里驶出;汽车也不是开进城市,而是驰入林子。舒展的梧桐在空中搭成密密的树廊,成片的桂子把人们带进植物的天堂,真觉得杭州的天空都让树住了。杭州市区有无数的古树名木,苍劲挺拔,风华依旧。面对这些300岁、500岁、1000岁的前辈,不能不心生敬意!
⑥杭州更多的是公园。西湖边上,一石一木都令人驻足,随便切一块下来便是公园。杭州出伞,杭州人也爱打伞,防晒或防雨。粉白、深红、嫩黄、湛蓝,开在公园的绿荫丛中,像一朵朵移动的花。有一次我在绿世界里看到一片特大的绿叶,赶紧趋步上前,竟是绿色的大伞。原来是在园中看绿看花了眼,把绿色的都看成了叶。
⑦杭州最不缺少的,是文化。如果想把写西湖的诗文数一数,那就如同想去数西湖边那草、那花、那树一样。白居易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柳永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固然令人赞叹不已,击节吟唱;即使那些忧伤的词句:“为春瘦,何堪更绕西湖,尽是垂柳”,“想罢歌停舞,烟花露柳,都付栖莺”,那绕湖垂柳,那烟花栖莺,也都令人神往!
⑧西湖的水,汇聚着千年的沧桑。西湖里叶叶扁舟,讲述着悠远的、不尽的故事。西湖边的长街小巷里,藏着各朝各代太多的记忆。这里有梁祝、济公、白娘子,更有白居易、林逋、岳飞、文天祥、龚自珍、鲁迅。杭州城无处无典故,无处非景观。杭州的历史文化只有西湖的自然风景配得上,西湖的自然风景也只有杭州的历史文化配得上。
⑨清诗人袁牧曾有诗曰:“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⑩“重西湖”,因为岳飞、于谦,又不仅仅因为岳飞、于谦,还因为苏东坡。最重西湖的人,不是你,不是我,而是杭州太守苏东坡。杭州的鸟都认识他,西湖的鱼都认识他!他在杭州抒发情怀的诗就有四百余首。写西湖,没有人写得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据说诗人毛泽东多次到西湖,但没写过一首西湖诗。他说《饮湖上初晴后雨》写得太绝了,就“不敢造次”。
⑾“重西湖”还因为抗清英雄张苍水的临刑绝呼:“好山色!”张苍水“带镣长街行,告别众乡亲”——此时官巷口的刑场,杭州百姓已是素衣素服,白茫茫的一片来送行。张苍水气势豪迈地拜别乡亲,又满怀深情地看一眼那温润绵延的湖山。“好山色!”是英雄留给西湖最后的声音。
⑿“重西湖”,还因为西湖的山水留下过鲁迅的足迹。白娘子的传说引发他为普通民众追求心灵自由的呼喊,激发起这位反封建战士的斗志。有谁会像他那样,对雷峰塔如此深切的关注,并将态度鲜明地表达出来?
⒀“重西湖”,还因为杭州人为明日西湖绘制了一幅幅的蓝图。杭州人说:西湖不仅是杭州的西湖、浙江的西湖,更是中国的西湖、世界的西湖。西湖的每一寸岸线、每一块绿地、每一处设施、每一处景观,都要让市民和游客共享。杭州刺史白居易曾说:“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西湖展现的,是美,是和谐,是大气。
⒁西湖的早晨,是老年人的乐园,鹤发童颜映朝阳,揭开西湖每天的序幕。西湖的白天属于旅游者,他们带着家人和朋友来亲近西湖,拍摄下一幅幅西湖风光,无意中自己也成为西湖一景。西湖的夜晚,属于下班族和情侣,映月三潭,秋月平湖成了温馨的背景。
⒂杭州并存着历史与浪漫,兼具着传承和创业。这些年有个常用词叫“可持续发展”,在这里我看到的是可持续幸福。杭州有断桥,有孤山。但是断桥不断,孤山不孤,它们与整个中华大地紧密相连。不仅是杭州,整个长三角地区,整个中国不都在这温馨和谐中风风火火地向前迈步吗?
⒃人在湖边走,边走边与那湖对话,是一种享受。不,不仅是一种享受……
1.第一段中写电视台将“荷花初绽”作为头条新闻显示了(2分)
2.第五段中“杭州的天空都让树住了”这句话好在哪里?(3分)
3.第九段在构思上的作用是(4分)
(1)
(2)
4.综观全文,概括“重西湖”的主要原因(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参考答案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属客窈窕冯舷棹嫠愀舳舻酾槊扁舟匏樽蜉蝣狼藉枕藉黔首仓颉氤氲羯鼓舐荇藻篙溯斑斓笙箫庐冢窈瑰咎二、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纵(任凭)一苇之所如(往),凌(越过)万顷之茫然(指望不到边的宽阔江面)。
2.舞(使动用法,使……起舞)幽壑之潜蛟,泣(使动用法,使……哭泣)孤舟之嫠妇。
3.正襟危(端正)坐
4.东(名词作状语,向东)望武昌。顺流而东(名词活用作动词,向东进发)也
5.卒(始终)莫消长。而卒(最终)葬之
6.天地曾(副词,用在否定词前,加强否定语气)不能以(同“已”,停止)一瞬
7.客喜而(连词,表修饰关系,可译成“地”)笑
8.不知东方之(助词,取消独立性,不译)既(已经)白(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变白或者露出白色的曙光)
9.余与四人拥火以(连词,表修饰关系,不译)入。夫夷以(而且)近,则游者众;险以(而且)远,则至者少。
10.其(语气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孰能讥之乎?
其(语气副词,表推测语气,大概)皆出于此乎?
吾其(语气副词,表祈使语气,还是)还也。
11.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走到尽头)也。火尚足以明(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照明)也。
12.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十分之一)。
于是(对这件事)余有叹焉。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不同寻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至于(到了)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三、名句填空
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4.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5.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6.“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7.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9.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10.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2.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3.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4.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15.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1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7.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8.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9.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20.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1.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22.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23.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24.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25.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6.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四、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译文: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文:何况我与你在江边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
3.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得到它没有人禁止,享用它没有竭尽。这是上天的无尽宝藏,也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4.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译文:距离这院东面五里远,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是在华山的南面才这样叫的。
5.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文:出洞以后,就有人责怪那个想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随着别人出来因而不能尽情享受那畅游的乐趣。
6.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译文:古代的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心得,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
7.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译文:可是世上的奇特雄伟、壮丽奇异、不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在那艰险遥远的地方,人们很少有到达的,所以没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8.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译文:我对于那块倒下的石碑,又因此感叹古代典籍没有保存下来,以致后来的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事情,哪里能够说得完啊!
9.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译文:这就是治学的人不可以不深入思考并慎重选择的原因啊。
五、1.B(观,景象。)
2.A(两个“之”都是代词,它。第一个“其”,代词,华山;第二个“其”,指示代词,那。)
3.D.(D,至,动词活用作名词,到的人。A,舍,名词活用作动词,筑舍定居。B,名,名词活用作动词,取名,命名。C,名,名词活用作动词,取名,命名。)
4.B.(一般句式)
5.D(三个“学者”的意思都不一样。分别是①治学的人或者做学问的人②求学的人③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六、阅读提示
这是一篇声情并茂的散文。作者以“今年杭州的第一朵荷花开了”起首,紧接一句“杭州还有什么”发问,引发下文从多个角度赞叹杭州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而后文澜骤起,以袁枚“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的名句过渡并转折,由上文转向了对“重西湖”更深层次缘由的阐述:西湖历史上留下了众多民族英烈及文人名士的足迹,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这才是西湖向世人展示的大美之处。全文内容厚实,层次感强,题旨显豁而又有品味余地。出色的文本,对考生语文素养的熏陶、促进与提高无疑起着积极作用。
答案:
1.杭州有着对美的希冀和体会。(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原文是这样表述的:“不知道还有哪个城市会这样,把荷花初绽列为头条新闻?杭州会。杭州有这种对美的希冀和对美的体会!”“杭州”为什么“会”?因为“杭州有这种对美的希冀和对美的体会!”)
2.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杭州的树多(1分),生活环境美(1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鉴赏能力。句中用一个“都”字,是说杭州树多;用了拟人修辞,形象生动。第二个要点容易忽略,其实应与文意结合起来理解:作者写杭州种种自然景观,意在表现生活环境之美,在杭州生活是一种享受。注意:某句话的好处表现在哪里?答手法和作用。)
3(1)结构上,承上启下。(2)内容上,引出全文关键词“重西湖”。(解析:答对一点给2分。本题明确了考查点——“构思上的作用”。作为中间段落,容易想到的作用就是:结构上承上启下。原文写:“清诗人袁枚曾有诗曰:‘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而从后文看,主要围绕“重西湖”来抒写,所以还应加上:引出全文关键词“重西湖”。注意:回答过渡句或过渡段,一定写上这六个字——结构上、内容上)
4.(1)西湖风景优美。(2)西湖有深厚的文化底蕴。(3)西湖人有抱负、有气度。(解析:答对一点给2分。本题要求“综观全文,概括‘重西湖’的主要原因”,并通过序数暗示有三点,那么据此可将文章分成三部分:第一至六段为第一部分,主要说西湖的风光秀美;第七至十二段为第二部分,主要说西湖的文化底蕴深厚;第十三段至结尾,写西湖人的高远抱负与豪迈气度。注意:同学们做简答题要养成分条作答的好习惯,一般地说,4分的题至少分2条,6分的题至少分3条。)
.
鲁教版高一必修一语文第二单元复习学案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鲁教版高一必修一语文第二单元复习学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鲁教版高一必修一语文第二单元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1、识记字音字形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3.结合文体特点,体会文中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回顾预习
解析:B项“莎”应读“suō”。
2.下列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宛然敛倨丰姿花蕊B.翩然凌空清淅飘渺
C.沧桑亘古荒芜坚忍D.归窠截瘫车辙邂逅
答案:C
解析:A项“倨”为“裾”;B项“淅”为“晰”;D项“窠”为“巢”。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
B.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
C.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
D.年年月月我都到园子里来,年年月月我都要想,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到底是什么?
答案:C
解析:A项中问号应改为句号;B项中“轻松一点”和“安排”之后都应用问号;D项中问号应改为句号。虽然A项与D项中有“怎样”与“什么”,但它们在句中并不表示疑问语气。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A.花未眠是众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
B.我喜欢他用石膏套制的脸型。
C.就说文学吧,今天的歌人如同今天的小说家一样,一般都不怎么认真观察自然。
D.我发觉原来它和宗达所画的小狗很相似。那是宗达水墨中的一只在春草上的小狗。
答案:A
解析:B项有歧义,不同停顿有不同的理解,“石膏/套制的”或“石膏套/制的”;C项“歌人”与“小说家”对换;D项在“所画的小狗”后加上“形象”。
二、自主合作探究
(一)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般;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5.文中的“好处”指的是()
A.因为不能朗照,周围显得特别宁静。
B.因为不能朗照,表现出恬静淡雅的韵味。
C.因为不能朗照,正好与作者希望求得恬静的心境相吻合。
D.因为不能朗照,适合作者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
答案:C
解析:C项表述符合文章“不静—求静—得静—出静”的结构,并与文章主旨相符合。
(二)阅读《我与地坛》第一节中的以下文字,完成6—7题。
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这古园仿佛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让我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6.文中写地坛这“古园”等“我”,用“剥蚀”“淡褪”“坍圮”等动词领起的动宾短语,采用的修辞方法有()
A.比喻B.拟人C.夸张D.排比
答案:BD
解析:“古园”等“我”是拟人手法,三个动宾短语构成排比。
7.上述修辞方法不能表现的是()
A.地坛历尽沧桑B.地坛在等待“我”的出生
C.地坛的陈旧和破败不堪D.地坛的荒芜冷落
答案:B
解析:“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显然表现的是“历尽沧桑”,而不是B;排比句表现的是破败和荒芜。
阅读下文,完成8—10题。
①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②十分清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③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8.文章一开头就说“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其用意是()
A.点明小屋的位置,为描写作铺垫。B.点明山屋一体,突现小屋的自然美。
C.运用对比,表现小屋的小巧玲珑。D.运用映衬,突现小屋的艺术美。
答案:A
解析:采用比喻手法来说明小屋的位置,从②③两段就可看出来。
9.第③段,作者对小屋描写的作用是()
A.化静为动,表现小屋空灵飞动之趣。B.以动为静,表现小屋的生动气韵。
鲁教版地理必修1第一单元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鲁教版地理必修1第一单元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鲁教版地理必修1第一单元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
教学目标:
1、阅读图1-4-2和图1-4-3,学会利用经纬网判定方向。
2、通过展示地质罗盘,介绍罗盘构造与原理,学会如何使用罗盘来测方位,通过矫正不正确的测量方法,掌握使用罗盘的注意事项,正确使用罗盘。
3、给学生介绍手表测方位法,先给学生展示12点之前测方位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并探寻12点之后的测方位办法。通过实践,探寻其他的利用手表辨别方向的方法,并验证其可行性。
4、通过实际观测,根据北斗星或仙后座寻找北极星。
教材分析:
该单元活动介绍了四大类在野外辨别地理方向的方法。虽然在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对本单元活动并无具体要求,但地理方向的辨别是具有地域性特点的地理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要求,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最基本的地理素养,可增强学生的野外生存能力。因此,这一课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
乙醇学案(鲁科版必修2)
第1课时 乙 醇
一、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分子结构
1.乙醇的物理性质
(1)乙醇是无色、有特殊香味、易挥发的液体,密度比水小,能够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2)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因此乙醇不能用做从碘水中提取碘的萃取剂。
(3)含乙醇99.5%(体积分数)以上的叫无水乙醇,制无水乙醇时,要加入新制的生石灰再进行蒸馏,得到无水乙醇。
(4)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通常加入无水硫酸铜固体,无水硫酸铜固体变蓝,则证明其中含有水。
2.乙醇的分子结构
(1)乙醇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2)烃的衍生物的概念
①乙醇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产物。
②烃分子中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烃的衍生物。
3.官能团
(1)概念:决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2)几种烃的衍生物及其官能团
烃的衍生物CH3ClCH2==CH2CH3CH2OH
官能团名称氯原子硝基碳碳双键羟基
官能团符号—Cl—NO2—OH
例1 (2017中山高一测试)下列有关乙醇的物理性质的应用中,不正确的是()
A.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乙醇中的水可以通过分液的方法除去
B.由于乙醇能够溶解很多有机物和无机物,所以可用乙醇提取中草药的有效成分
C.由于乙醇能够以任意比溶于水,所以酒厂可以勾兑各种浓度的酒
D.由于乙醇容易挥发,所以才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法
答案 A
解析 由于乙醇与水互溶,故不能用分液的方法除去乙醇中的水。
易错警示
乙醇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因此乙醇不能用做从碘水中提取碘的萃取剂;除去乙醇中的水应加生石灰,然后蒸馏,不能用分液的方法。
例2 决定乙醇主要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是()
A.羟基(—OH)
B.乙基(—CH2CH3)
C.氢氧根离子()
D.氢离子(H+)
答案 A
解析 羟基是乙醇的官能团,决定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乙醇中不含OH-和H+,OH-电子式为。
思维启迪——羟基和氢氧根离子的区别
羟基(—OH)呈电中性,不稳定,不能独立存在,必须和其他的原子或原子团相结合,如H2O(HO—H),其电子式为;OH-为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离子,稳定,能独立存在于水溶液或离子化合物中,其电子式为。
二、乙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水与钠反应乙醇与钠反应
实验现象钠变化钠粒浮于水面,熔成闪亮的小球,并快速地四处游动,很快消失钠粒开始沉于试管底部,未熔化,最终慢慢消失
声现象有“嘶嘶”的声响无声响
气体检验点燃,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点燃,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剧烈程度钠与水剧烈反应钠与乙醇缓慢反应
实验结论密度大小ρ(Na)<ρ(H2O)ρ(Na)>ρ(C2H5OH)
反应方程式2Na+2H2O===2NaOH+H2↑2Na+2CH3CH2OH―→
2CH3CH2ONa+H2↑
反应实质氢原子被置换羟基氢原子被置换
羟基氢
活泼性水中氢原子>乙醇羟基氢原子
2.乙醇的氧化反应
(1)乙醇的燃烧
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2)乙醇的催化氧化
①实验现象:把一段绕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烧至红热时铜丝表面变黑色;趁热将铜丝插入乙醇中,铜丝立即变成红色;重复上述操作几次,原有的乙醇气味消失,有带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物质生成。
②实验原理:2Cu+O2=====△2CuO(铜丝变黑)
――→△CH3CHO+H2O+Cu(铜丝由黑变红)
乙醇催化氧化成乙醛的化学方程式为:
2CH3CH2OH+O2――→Cu△2CH3CHO+2H2O,在反应中Cu做催化剂。
(3)乙醇与强氧化剂反应
①乙醇还可以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被直接氧化为乙酸。
②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遇乙醇后,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该反应可以用来检验司机是否酒后驾车。
乙醇反应时化学键的断裂
化学反应键的断裂
与钠反应断①键
燃烧断①②③④⑤键
催化氧化断①③键
例3 (2018烟台高一检测)关于乙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醇结构中有—OH,所以乙醇溶于水,可以电离出OH-而显碱性
B.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乙醇具有氧化性
C.乙醇与钠反应可以产生氢气,所以乙醇显酸性
D.乙醇与钠反应非常平稳,所以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不如水中的氢原子活泼
答案 D
解析 乙醇不能电离出OH-,—OH和OH-是完全不同的粒子;乙醇的氧化反应表现的是乙醇的还原性;乙醇与钠反应可以产生氢气,此时,并不是氢离子的性质,不能说明乙醇显酸性;乙醇与钠反应比水与钠反应平缓,说明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不如水中的氢原子活泼。
思维启迪
乙醇是非电解质,乙醇溶于水不电离,显中性,且不与NaOH溶液反应;乙醇与活泼金属钠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只有—OH上的氢原子被置换,其定量关系:2CH3CH2OH~2Na~H2。
例4 硬质试管中铜网的质量为mg,将硬质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铜网变红热,迅速投放到下列溶液中:①澄清石灰水;②盐酸;③乙醇;④稀HNO3。反复几次后,洗涤干燥铜网,再进行称量,则:
(1)质量大于mg的有________。
(2)质量等于mg的有________。
(3)质量小于mg的有________。
答案 (1)① (2)③ (3)②④
解析 Cu―→CuO质量增加,与①不反应,其质量大于mg;与盐酸、稀HNO3反应分别生成CuCl2、Cu(NO3)2,质量减小;在乙醇催化反应中,铜为催化剂,质量不变。
规律总结
(1)符合RCH2OH的醇均能被催化氧化为RCHO,若醇分子中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无氢原子则不能被催化氧化。
(2)利用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可除去铜丝表面的CuO,且铜的质量不减少。
乙醇的重要性质:与水互溶飘清香,电离水比乙醇强。
钠粒投入放氢气,催化请铜来帮忙。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75%(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常用于医疗消毒(√)
(2)乙醇是人类新发现的一种化石能源(×)
(3)乙醇可作为提取碘水中碘的萃取剂(×)
(4)将钠块放入乙醇中,钠块表面剧烈放出气体,听到嘶嘶的响声(×)
(5)乙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退色(×)
(6)乙醇分子中含有—OH,所以乙醇显碱性(×)
(7)乙醇能电离出H+,所以乙醇是电解质,能与NaOH溶液反应(×)
(8)羟基和氢氧根离子具有相同的化学式和电子式(×)
(9)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的有机物一定不是烃的衍生物(×)
(10)1mol乙醇与足量钠反应生成3molH2(×)
2.可以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的试剂是()
A.无水硫酸铜B.生石灰
C.金属钠D.胆矾
答案 A
解析 无水硫酸铜若由白色变为蓝色,则能确定水的存在。
3.(2017哈尔滨六中期末)向装有乙醇的烧杯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下列对该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钠块沉在乙醇液面之下
B.钠块熔化成小球
C.钠块在乙醇的液面上游动
D.向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变红色
答案 A
解析 钠的密度比乙醇的大,故A正确、C错误;钠与乙醇反应产生氢气比较缓慢,放出的热量不足以使钠熔化,故B错误;烧杯中无OH-产生,加酚酞溶液不变红色,故D错误。
4.乙醇分子中的各化学键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乙醇分子在各种反应中断裂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和金属钠反应时断裂①键
B.在铜催化共热下与O2反应时断裂①和③键
C.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断裂①②③④⑤键
D.乙醇是电解质,在水中断裂①键电离出氢离子
答案 D
解析 乙醇与钠反应生成乙醇钠,是羟基中的O—H键断裂,A项正确;乙醇催化氧化成乙醛时,断裂①和③化学键,B项正确,乙醇完全燃烧时,化学键①②③④⑤全部断裂,C项正确;乙醇是非电解质,在水中键①不断裂,不能电离出氢离子,D项错误。
5.酒后驾车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交警对驾驶员进行呼气酒精检测的原理是橙色的酸性K2Cr2O7水溶液遇乙醇迅速生成绿色的Cr3+。下列对乙醇的描述与此测定原理有关的是()
①乙醇沸点低 ②乙醇密度比水小 ③乙醇有还原性 ④乙醇是烃的含氧衍生物
A.②④B.②③
C.①③D.①④
答案 C
解析 乙醇沸点低,易挥发,可以随呼吸呼出,故易被检测。K2Cr2O7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乙醇,自身生成Cr3+,说明乙醇具有还原性。
6.某种烃的衍生物分子式为C2H6O,下面是探讨其分子结构的过程,请回答相关问题:
(1)按价键理论,写出C2H6O可能有的结构式(用A、B、C……标明序号)________________。
(2)取一定量的C2H6O与足量的金属钾反应,收集产生的气体,当完全反应时,C2H6O与产生的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2∶1。
①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燃烧产物通入无水硫酸铜,固体变蓝色;通入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则C2H6O与钾反应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
②据实验数据,可确定C2H6O的结构式为(写序号)________,推断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①H2 ②A n(C2H6O)∶n(H)=1∶1,说明C2H6O分子中只有1个H能被置换,即有1个H与其他5个H的空间位置不同,故A式符合要求
解析 (1)由C2H6的结构式不难推知:C2H6O的可能结构有两种。一种O原子插入C—H键之间,另一种O原子插入C—C键之间。即和。
(2)由①可知产生的气体为H2;
②据数据分析不难推出n(C2H6O)∶n(H)=1∶1,说明C2H6O中只有一个H能被置换为H2,而其他5个H则不能。
[对点训练]
题组一 烃的衍生物与官能团
1.下列有机物中,不属于烃的衍生物的是()
A.B.CH3CH2NO2
C.CH2CHBrD.?CH2—CH2?(聚乙烯)
答案 D
解析 可看做甲苯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Cl原子取代;CH3CH2NO2可看做CH3CH3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硝基取代;CH2==CHBr可看做CH2==CH2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Br原子所取代的产物;只有?CH2—CH2?不属于烃的衍生物。
2.下列关于羟基和氢氧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羟基比氢氧根少一个电子
B.二者的组成元素相同
C.羟基不带电,氢氧根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D.羟基比氢氧根性质稳定
答案 D
解析 羟基和氢氧根都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其电子式分别为和,由电子式可知A、C项正确;羟基中氧原子未达到稳定结构,所以羟基不如氢氧根性质稳定,D项错误。
题组二 乙醇的分子结构
3.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乙醇的官能团:—OH
B.乙醇的分子式:CH3CH2OH
C.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D.乙烯无官能团
答案 A
4.比较乙烷和乙醇的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个碳原子以单键相连
B.分子里都含6个相同的氢原子
C.乙基与一个氢原子相连就是乙烷分子
D.乙基与一个羟基相连就是乙醇分子
答案 B
解析 乙烷和乙醇的结构简式分别为CH3CH3和CH3CH2OH,所以A、C、D项正确;乙醇分子中的6个H原子可分为三种,所以B项错误。
题组三 乙醇的性质及应用
5.(2017太原高一期末)下列各种混合物,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A.水和苯B.水和乙醇
C.碘和酒精D.乙醇和汽油
答案 A
解析 苯和水不互溶,能用分液漏斗分离,A正确;乙醇和水能以任意比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B错误;碘易溶于酒精,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C错误;乙醇和汽油能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D错误。
6.(2017武威凉州区校级期末考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检测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可加入少量的无水硫酸铜,若变蓝则含水 ②除去乙醇中微量的水可加入金属钠,使其完全反应 ③获得无水乙醇的方法是直接加热蒸馏 ④获得无水乙醇的方法通常是先用生石灰吸水,然后再加热蒸馏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
答案 C
解析 用无水CuSO4可检验乙醇中是否有水存在,因为无水CuSO4遇水变蓝,故①正确;乙醇和水均与金属钠反应生成H2,故②错误;将含水的乙醇直接加热蒸馏,水也会蒸出,所得乙醇不纯,故③错误,④正确。
7.(2017涡阳高一检测)可以证明乙醇分子中有一个氢原子与另外的氢原子不同的方法是()
A.1mol乙醇燃烧生成3mol水
B.乙醇可以制饮料
C.1mol乙醇跟足量的Na反应制得0.5molH2
D.1mol乙醇燃烧生成2molCO2
答案 C
解析 若乙醇中的氢原子均是相同的,则1mol乙醇和金属钠反应,可以生成3mol氢气,但实际上只能得到0.5mol氢气,所以C项正确。
8.(2017徐州高一检测)如图是某有机物分子的填充模型,黑色的是碳原子,白色的是氢原子,灰色的是氧原子。则该物质不具有的性质是()
A.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B.与钠反应
C.与水互溶D.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 A
解析 根据该有机物的填充模型判断该有机物为乙醇。A项,乙醇呈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符合题意;B项,乙醇与钠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不符合题意;D项,乙醇能发生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
9.按下图装置,持续通入X气体,可看到a处有红色物质生成,b处变蓝,c处得到液体,X气体可能是()
A.H2B.CO和H2
C.NH3D.CH3CH2OH(g)
答案 D
解析 四个选项中的气体或蒸气都可还原CuO,且均有H2O产生,故都可满足a、b处的现象。但要在c处得到液体,只有D符合:CH3CH2OH+CuO――→△CH3CHO+H2O+Cu。
题组四 乙醇与相关物质的综合
10.(2017许昌高一检测)将W1g光亮的铜丝在空气中加热一段时间后,迅速伸入下列物质中,取出干燥,如此反复几次,最后取出铜丝用蒸馏水洗涤、干燥,称得其质量为W2g。实验时由于所伸入的物质不同,铜丝的前后质量变化可能不同,下列所插物质与铜丝的质量关系正确的是()
A.NaOH溶液,W1=W2
B.无水乙醇,W1=W2
C.NaHSO4溶液,W1<W2
D.CO,W1>W2
答案 B
解析 铜丝在空气中加热,转变成氧化铜。A项,氧化铜不与NaOH溶液反应,因为铜丝增加了氧的质量,即W2>W1,故错误;B项,乙醇与CuO发生反应:CH3CH2OH+CuO――→△CH3CHO+Cu+H2O,铜丝质量不变,故正确;C项,CuO+2H+===Cu2++H2O,铜转变成Cu2+,质量减少,W1>W2,故错误;D项,CO+CuO=====△Cu+CO2,铜丝质量不变,W1=W2,故错误。
11.(2017张家口高一检测)A、B、C三种醇同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消耗这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6∶2,则A、B、C三种醇分子中羟基数之比是()
A.3∶2∶1B.2∶6∶3
C.3∶6∶2D.2∶1∶3
答案 D
解析 由题意可知,三种醇消耗的羟基总数相等,设A、B、C三种醇分子中的羟基数分别为x,y,z,则3x=6y=2z,解得x∶y∶z=2∶1∶3。
12.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
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退色
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
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 A
解析 从结构简式看出香叶醇中含“”和“—OH”,碳碳双键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能发生加成反应,“—OH”能发生取代反应,B、C、D均不正确。
[综合强化]
13.(2017东莞高一检测)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少量饮酒对人体有益,但酗酒有害健康。结合乙醇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醇是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上用乙烯与水反应可制得乙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3)下列属于乙醇的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B.
C.乙醚(CH3CH2OCH2CH3)
D.甲醇
E.CH3—O—CH3
F.HO—CH2CH2—OH
(4)乙醇能够发生氧化反应:
①46g乙醇完全燃烧消耗________mol氧气。
②乙醇在铜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可被氧气氧化为乙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小
(2)CH2==CH2+H2O―――→催化剂高温、高压CH3CH2OH
加成反应
(3)E
(4)①3 ②2CH3CH2OH+O2――→Cu△2CH3CHO+2H2O
解析 (2)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2==CH2+H2O――――→催化剂高温、高压CH3CH2OH。
(3)同分异构体满足的两个条件:分子式相同;不同的空间结构,故CH3—O—CH3与乙醇互为同分异构体。
(4)①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2H5OH+3O2――→点燃2CO2+3H2O,故1mol乙醇完全燃烧消耗3molO2。②乙醇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Cu△2CH3CHO+2H2O。
14.乙醇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能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多种反应,A、C都是有机物。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②CH3CH2OH+3O2――→点燃2CO2+3H2O
③2CH3CH2OH+O2――→Cu△2CH3CHO+2H2O
15.(2017烟台高一检测)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
(1)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反应是________反应。
(2)甲和乙两个水浴作用不相同:甲的作用是________;乙的作用是________。
(3)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干燥试管a中能收集到不同的物质,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集气瓶中收集到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
答案 (1)2Cu+O2=====△2CuO,CH3CH2OH+CuO――→△CH3CHO+Cu+H2O 放热
(2)加热 冷却
(3)乙醛、乙醇、水 氮气、氧气
解析 (1)在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中,Cu做催化剂,反应过程中,红色的Cu先生成黑色的CuO,黑色的CuO又被还原为红色的Cu,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2CuO,CuO+CH3CH2OH――→△CH3CHO+Cu+H2O。熄灭酒精灯反应仍继续进行,则说明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
(2)常温下乙醇为液体,如果要在玻璃管中进行反应则需要转化为气体,所以甲中水浴加热的目的是将乙醇汽化得到稳定的乙醇气流;而生成的乙醛在高温时为气体,所以乙装置的目的是将乙醛气体冷凝为液体。
(3)经过反应并冷却后,a中收集到的物质有易挥发的乙醇及反应生成的乙醛和水,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是空气中的N2及未完全反应的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