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季氏将伐颛臾》学案

幼儿园蒙氏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17

《季氏将伐颛臾》学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季氏将伐颛臾》学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季氏将伐颛臾》学案
一.基础知识掌握
1、给加点字注音。
颛臾()冉有()社稷() 柙()
虎兕()萧墙()相夫子() 椟()
2.请从文中找出三个成语并作解释。



3.找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A.无乃尔是过与B.是社稷之臣也
C.是谁之过与D.夫如是,远人不服
4.下边一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
 A.危险颠簸辅助B.不稳定跌倒辅助
 C.不稳定颠簸辅助盲人走路的人 D.危险跌倒辅助盲人走路的人
5.辨析下列加点词的不同意思
①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主为: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为: 
③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为: 
④君子疾夫舍早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为: 
6.指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
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于:
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于:
③虎兕出于柙于:
④龟玉毁于椟于:
⑤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于:
⑥而谋动干戈于邦内于:
7.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⑴这是一篇对话体议论文,文中记载的是孔子与其弟子冉有和季路的一段对话,主要是孔子与冉有的对话。他们谈话的政治背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纵观全文,孔子在和冉有、季路的对话中坚持了两点看法,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孔子引用古代史官周任“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的话,又举出一些比喻,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从课文中看,孔子的政治主张是( )
 A.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B.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C.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5)文中能反映出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深刻的政治眼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一语道破了季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无乃尔是过与”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
A无乃/尔是/过与B无乃/尔是过/与
C无/乃尔/是过/与D无乃/尔/是/过与
(7)“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
A而/谋动/干戈/于邦内B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8).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项()
A既来之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
C则安之D吾恐季孙之忧
(9).对“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一句有四种理解,选出正确的一项()
A远方的不服,不能前来和好。
B偏远地方的人不服,不能前来和好。
C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
D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
二.课外提升
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后面各题。
8.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①为短文断句。
②从下列各项中选出正确的项()
A.文中两个“女”,都是通假字,同“汝”。
B.文中两个“与”词义词性完全相同。
C.短文中,孔子与子贡对话,提到了回与赐两个人。
D.文中“望”是“看”的意思。
9.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①为加点的字注音
A.省B.传
②解释下列字的词义。
A.谋:C.交:
B.忠:D.信:
③翻译这则短文。
《季氏将伐颛臾》学案答案
8.①曰:“愈?”曰:“回?十,二。”曰:“也;也。”②A
9.①A.xǐngB.chuán
②A.计谋,主意B.忠诚,忠实C.交往D.讲信用
③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有没有不忠诚的地方呢?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讲信用的地方呢?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延伸阅读

高二语文下册《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重点讲解


高二语文下册《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重点讲解

【原文欣赏】《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zhuān)臾(yú)。”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xiàng)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翻译: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孔子说:“冉有!我恐怕该责备你了。那颛臾,从前先王把他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这样做则不担任那职务。’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来搪塞态度)的人。我听说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他们不怕财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民众不多而怕不安定。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使他来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在境内策划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简介:

《季氏将伐颛臾》选自《论语·季氏》篇,文中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及治国策略:“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背景:

季氏将伐颛臾一事,不见经传。后世注家以为是子路、冉有向季氏转达了孔子的意见,季氏惧祸而止。《史记·孔子世家》载:“仲由为季氏宰”在前497(定公十三年);季康子召冉有在前492(鲁哀公三年),其时子路随孔子在陈。至于二人何时同为季氏家臣,则不得而知。《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有季康子向孔子询问季路、冉有才能的事,也不着年代。据推测当在鲁哀公初年。

字词:

通假字

无乃尔是过与:“与”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猜测(猜度)。

古今异义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以为:古义:以之为的省略,可译为“把它作为”;今义:认为)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古义:用兵;今义:泛指有事情。)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不能:古义:没有能力;今义:办不到。)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古义:邦国;今义:国家;家:古义:诸侯的封地;今义:家庭)

词类活用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来:使动用法,使┅┅来)

既来之,则安之。(安,使动用法,使┅┅安定)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来:使动用法,使┅┅来)

成语积累

既来之,则安之:语出《季氏将伐颛臾》。本指招来远人,并加以安抚。后指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多用于劝慰别人。

祸起萧墙:语出《季氏将伐颛臾》。谓祸患起于内部。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祸乱产生于内部。也作“祸发萧墙”“萧墙祸起”

分崩离析: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练习题:

1.下列各句中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无乃尔是过与

过:过错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舍:舍弃,回避

C.则将焉用彼相矣相:辅助

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倾:倾诉

解析:选B。A.过:责备。C.相:搀扶盲人走路的人。D.倾:倾覆。

2.下列句子中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不能者止

B.且在邦域之中矣既来之,则安之

C.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D.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解析:选D。都是连词,表示并列关系。A项,助词,表示停顿/代词,……的人;B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他们,代远人;C项,连词,表示假设,那么/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就。

3.以下五句话中,全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

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②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③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④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⑤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③⑤

解析:选B。①是批评冉有的话;⑤指出“季孙之忧”的本质所在。

季氏将伐颛顼


季氏将伐颛臾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
2、学习孔子以礼治国,以德服人的“仁政”思想。
学习方法:
诵读、质疑、探讨
第一课时
一、文章背景
1、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相传有学生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2、《论语》简介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3、背景简介: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公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是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二、课文自读
反复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诵读流畅,然后完成下列练习。
1、重要字音:
冉()有颛臾()社稷()
虎兕()出于柙() 毁于椟()中
2、古今异义词:
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⑵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⑶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3、词类活用:
⑴、则修文德以来之()
⑵、既来之,则安之()()
4、重点实词解释
⑴.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⑵.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⑶且尔言过矣()
⑷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⑸.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5、文言句式
⑴何以伐为()
⑵无乃尔是过与()
⑶是社稷之臣也()
⑷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5)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
6、成语积累,解释下列成语。
⑴祸起萧墙:
⑵既来之,则安之:
⑶分崩离析:
三、文本探讨:
1、孔子和两位学生的对话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2、孔子为什么认为不应发动这场战争?

3、孔子提出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4、你怎么看孔子的“仁政”思想?

四、达标测试: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是()
A.陈力就列行列
B.危而不持扶持 
C.则将焉用彼相矣 辅助者
D.安无倾 倾覆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则修文德以来之
B.既来之,则安之
C.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D.邦分邦离析,而不能守也
3、翻译下列句子
A、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译:
B、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
译:
C、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译:
D、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译:
E、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
三、小结
同学们,我们学习《论语》,不仅学习了其中的一些文言知识,还了解了孔子的政治思想。修文德,以德服人,反对谋动干戈进行武力征伐,在内部创造一个平等、安定的政治局面,使人民安居乐业。这种思想不照样适用于我们今天吗?我们现在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样需要一个安定、和平的政治局面。因此,我们应刻苦学习,掌握知识,为创造一个长期安定、和平的政治局而努力。
第二课时
课内巩固
1.给加点字注音。
颛臾()冉有()社稷() 柙()
虎兕()萧墙()相夫子() 椟()
2.请从文中找出三个成语并作解释。



3.找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项()
A.无乃尔是过与B.是社稷之臣也
C.是谁之过与D.夫如是,远人不服
4.下边一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
 A.危险颠簸辅助B.不稳定跌倒辅助
 C.不稳定颠簸辅助盲人走路的人 D.危险跌倒辅助盲人走路的人
5.辨析下列加点词的不同意思。
(1)疾: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君有疾在腠,不治将恐深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2)相:焉用彼相焉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公孙敖其能相人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3)止: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一屠晚归,但中肉尽,止有剩骨
(4)过:无乃尔是过与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过犹不及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是谁之过与
故尝与过宋将军
(5)见: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风吹草低见牛羊
曹刿请见
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
汝真女子之见
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6)为:①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主为: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为: 
③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为: 
④君子疾夫舍早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为:
6.指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
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于:
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于:
③虎兕出于柙于:
④龟玉毁于椟于:
⑤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于:
⑥而谋动干戈于邦内于:
7.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⑴这是一篇对话体议论文,文中记载的是孔子与其弟子冉有和季路的一段对话,主要是孔子与冉有的对话。他们谈话的政治背景是__________________。
 ⑵纵观全文,孔子在和冉有、季路的对话中坚持了两点看法,一是_______,二是______。
⑶孔子引用古代史官周任“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的话,又举出一些比喻,为的是_
,指出“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为的是

⑷从课文中看,孔子的政治主张是 ( )
 A.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B.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C.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⑸从孔子的话中,可以看出冉有季路违背了先生的政治主张的行为是 ()
 A.相夫子 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C.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D.谋动干戈于邦内
⑹文中能反映出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深刻的政治眼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这句话一语道破了季氏____________。
课外提升(文科生做)
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后面各题。
8.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①为短文断句。
②从下列各项中选出正确的项()
A.文中两个“女”,都是通假字,同“汝”。
B.文中两个“与”词义词性完全相同。
C.短文中,孔子与子贡对话,提到了回与赐两个人。
D.文中“望”是“看”的意思。
9.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①为加点的字注音
A.省B.传
②解释下列字的词义。
A.谋:C.交:
B.忠:D.信:
③翻译这则短文。
高考链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2005高考江苏卷)
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
于道。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有盗其树者,城过之,虑其耻,退自匿。尝绝粮,
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怪其故,与弟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觉,痛咎谢,城曰:“寒而饮,何责焉?”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戒使者不令返。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会里人郑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德宗召拜右谏议大夫,遣长安尉杨宁赍束帛诣其家。
初,城未起,缙绅想见风采。既兴草茅,处谏诤官,士以为且死职,天下益惮之。及受命,它谏官论事苛细纷纷,帝厌苦。而城方与二弟延宾客,日夜剧饮。客欲谏止者,城揣知其情,强饮客,客辞,即自引满,客不得已,与酬酢,或醉仆席上,城或先醉卧客怀中,不能听客语。常以木枕布衾质钱,人重其贤,争售之。每约二弟:“吾所俸入,而可度月食米几何,薪菜盐几钱,先具之,余送酒家,无留也。”服用无赢副,客或称其佳可爱,辄喜,举授之。有陈苌者,侯其得俸,常往称钱之美,月有获焉。
及裴延龄诬逐陆赞等,帝怒甚,无敢言。城闻,曰:“吾谏官,不可令天子杀无罪大臣。”乃约拾遗王仲舒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谊,申直赞等,累日不止。帝大怒,召宰相抵城罪。顺宗方为皇太子,为开救,得免。然帝意不已,欲遂相延龄。城显语曰:“延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哭于廷。”帝不相延龄,城力也。
城出为道州刺史,州产侏儒,岁贡诸朝,城哀其生离,无所进。帝使求之,城奏曰:“州民尽短,若以贡,不知何者可供。”自是罢。赋税不时,观察使数诮责。观察府遣判官督赋,至州,怪城不迎,以问吏,吏曰:“刺史以为有罪,自囚于狱。”判官惊,驰入,谒城曰:“使君何罪?我奉命来候安否耳。”留数日,城不敢归,寝馆外以待命。判官遽辞去。顺宗立,召还城,而城已卒,年七十。(节选自《新唐书阳城传》)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及觉,痛咎谢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B.①强饮客,客辞 ②王子皇孙,辞楼下殿
 C.①即自引满,②引壶觞以自酌
 D.①赋税不时,观察使数诮责②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
11.文中“为开救”的“为”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B.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C.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D.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阳城智谋的一组是()
 ①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②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
 ③城或先醉卧客怀中,不能听客语④延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哭于廷
 ⑤州民尽短,若以贡,不知何者可供 ⑥刺史以为有罪,自囚于狱
 A.②③⑤ B.①②④C.①④⑥ D.③⑤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阳城宽厚待人。他看到有人偷他家的树,为了不使那人难堪,自己躲开了;派去求米的家奴拿米换了酒喝,醉倒在半路上,阳城一点也没有责备他。
 B.德宗皇帝召阳城任右谏议大夫,人们认为他一定能拼死力谏,但阳城看到朝廷腐败,皇帝又听不进谏言,于是和两个弟弟请来宾客日夜酗酒,常常喝得酩酊大醉。
 C.裴延龄捏造罪名陷害陆贽等人,皇帝信以为真,极为震怒,无人敢出来讲话。阳城挺身而出,约王仲舒一起上疏,极力揭发裴延龄的罪过,接连几天为陆贽等人申辩。
 D.观察府派判官来催办税赋,阳城就投狱自罚。判官拜见阳城说,我不过是奉命来给您请安的。判官待了几天,见阳城仍然不敢回去,只好匆忙辞别。
 
季氏将伐颛臾
1.略
2.①既来之,则安之②分崩离析③祸起萧墙
3.A
4.D
5.①作为②语气助词③成为④动词,这里有“编造”之意
6.①引进动作对象,不译②对,对于,介词③从,介④在,介⑤到,介⑥在,介
7.⑴季氏将伐颛臾⑵季氏伐颛臾是错误的冉有、季路作为季氏的家臣应制止这种不义的作法。⑶说明冉有、季路二人既做家臣,就要尽职,纵容季氏的行为是失职。批评冉有政治态度的不端正。⑷D⑸E⑹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将伐颛臾的真正阴谋
8.①曰:“愈?”曰:“回?十,二。”曰:“也;也。”②AB
9.①A.xǐngB.chuán
②A.计谋,主意B.忠诚,忠实C.交往D.讲信用
③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有没有不忠诚的地方呢?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讲信用的地方呢?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10.B(A谢罪B拒绝;辞别C举起D多次)
11.A(例句:为,介词,替。A替B成为C因为D被)
12.D(①②④明显与智谋无关)
13.B(“看到朝廷腐败,皇帝又听不进谏言”不是阳城酗酒的原因,文中无此表述。)
参考译文:
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阳城性情谦虚敬肃简约朴素,无论老幼,都一样对待。远近的人都仰慕他的品行,前来求学的人接连不断。当地的人有了争执,不去官府而是到阳城处裁决。有一个偷盗阳城的树的人,阳城遇见了他,担心他会羞愧,就退步躲藏起来。阳城家中曾经断了粮,派仆人去借米,仆人拿米换了酒喝,醉倒在路上。阳城为仆人迟迟未归而感到奇怪,就去与弟弟一起迎接他,仆人睡在路上还未醒,阳城就把他背了回来。等到仆人醒了,深深自责谢罪,阳城说:“天冷喝酒,有什么值得责备的呢?”山东节度府听说阳城是有德义的人,派使者送给阳城五百匹细绢,告诫使者不允许再拿回来。阳城坚决推辞,使者把绢丢下就回去了,阳城就把绢放在一边从未开封。正逢同乡郑俶要给亲人下葬,向别人借钱没借到,阳城知道了这个情况,把绢送给了他。德宗征召他来朝,任命他做右谏议大夫,特地派长安尉杨宁到他家送给他成捆的丝织品。
当初,阳城未出任官职时,士大夫们都思慕他的刚正的风格。等到他出任官职,担任谏官之后,士大夫们都认为他定会为忠于职守而不惜死,天下的官员们就更加畏惧他。就职之后,其他的谏官们都就繁杂锁屑的政事频频进谏,使得皇帝很厌烦,而阳城却与他的两个弟弟延请宾客,日夜畅饮。有朋友想劝他不要整天宴饮,阳城揣出了他的心理,竭力让这个朋友喝酒,朋友拒绝,阳城就先举起满满一杯酒敬他,朋友不得已,只好回敬他,与他推杯换盏,有时喝醉了仆倒在酒桌上,阳城有时先喝醉躺在朋友的怀中,朋友们说什么他全没听见。阳城经常拿木枕和布被去典押换钱,人们敬重他的贤德,争着买他的东西。阳城常对他的两个弟弟说:“我俸禄的收入,可以先估计一个月吃米及薪菜盐的花费,先准备好,剩余的都拿去喝酒,不要有积余。”衣服没有多余的,有朋友称赞他衣服漂亮,他就高兴,把衣服送给人家。有个叫陈苌的人,探知阳城领到了俸禄,常常前去称赞金钱美好,每月总有所得。
等到裴延龄诬陷、放逐陆贽等官员时,因为皇帝对陆贽等非常愤怒,官员们都无人敢向皇帝进言。阳城听说了,就说:“我担任谏官,不能够让皇上冤杀无罪的大臣。”于是约拾遗王仲舒一起上奏章激烈地指斥裴延龄的罪状,依据大义意气激昂地为陆贽等人申辩是非,多日不止。皇帝大怒,召宰相来治阳城的罪。顺宗当时是皇太子,为阳城展开营救,结果阳城得以免罪。可是皇帝的怒气还没消,要让裴延龄做宰相。阳城扬言:“如果让裴延龄做宰相,我一定身着白麻在朝廷上哭来破坏这件事。皇帝最终没有任用裴延龄为相,正是阳城的功劳。
阳城出京做道州刺史。道州出产侏儒,每年都要向朝廷进贡侏儒。阳城同情他们生离死别,不进贡。皇帝派人去要,阳城呈上奏章,写道:“道州这地方的百姓个头都矮小,如果要进贡,不知道哪些可以进贡。”从此就不再进贡了。州里赋税没有按时缴纳,观察使多次指责。观察府派判官来催办赋税,到了道州,对阳城没有出来迎接感到奇怪,拿这事问当地官吏,官吏说:“阳城认为自己有罪,把自己囚禁在牢狱里了。”判官非常震惊,奔入牢狱,拜见阳城说:“您有什么罪啊?我只是奉命前来给你请安罢了。”判官在道州停留了几天,阳城不敢回去,住在馆外待命。判官见状勿忙告辞离去。顺宗即位,想召回阳城,可是阳城已死了,死时七十岁。

《我的四季》课前预习学案


《我的四季》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积累字词,能够准确识记字词的读音及意义。
2.通读全文,能够把握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情感。
【课前基础知识】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锈钝(dùn)磕绊(kē)自艾自怜(yì)焦灼(zhuó)揪住(jiū)碾成(niǎn)
厄运(è)干瘪(biě)敷演(fū)

二.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给与消废焦灼幸灾乐祸
B.淘汰迟钝顿足汗流夹背
C.谦卑干瘪彻悟怨天尤人
D.落莫刻薄绞拌望眼欲穿
三.词语辨析:1、权利权力
2、企望期望
3、掩盖掩饰
4、检查检点
四【课前思考题】
(1)试着理清全文的结构。

(2)本文在语言表达上最突出的两个特点是什么?请加以概述。

答案一、dùnkēyìzhuójiūniǎnèbiěfū
二、C
三、1、“权利”与“权益”同,是伴随某种义务而来的,如公民权、人权、选举权都是“权利”。“权力”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所具有的支配力量,如批准权、用人权等都是“权力”。
2、都是动词。“企望”的意思是希望。如:翘首企望。“期望”的意思是对未来的事物或人的前途有所希望和等待。如:期望这条铁路早日建成通车,决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3、掩盖”的意思是:①遮盖。如:大雪掩盖着田野。②隐藏;隐瞒。如:掩盖罪行。“掩饰”的意思是设法掩盖(真实的情况)。如:掩饰错误,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4、都是动词。“检查”的意思是:①为了发现情况而察看。如:检查身体,检查工作。②翻阅查考(书籍、文件等)。③检讨。如:口头检查,犯了错误要检查。“检点”的意思是:①察看符合与否;查点。如:检点行李,检点人数。②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语行为)。如:说话失于检点,糖尿病人对饮食尤要多加检点。
四、(1)提示:人生,有播种的春,有耕耘的夏,有收获的秋,也有在回顾四季的冬。四季对每个人都是相同的,但每个人的四季却又是迥异的,《我的四季》表达了生命的劳作、艰辛、期待与收获。全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作者点明生命犹如四季,四季如同人生的轨迹。
第二部分(第2—12段),写生命的劳作、艰辛、期待、收获与回望,作者向读者交代自己对人生历程的感悟。
第三部分(第13—14段),作者坚信自己的人生态度:真诚地付出,在生命的黄昏将不会有人生的哀叹和遗憾。
(2)提示:(1)感情浓烈。张洁的这篇文章与她早些时候主张“爱”与“美”的散文风格略有不同,在感情的表达上更富有张力,话语在情感的再现上非常富有侵略性,如“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我曾张开我的双臂,愿将我全身的皮肉,碾成一张大幕,为我的青苗遮挡狂风、暴雨、冰雹……”,等等。情感在这种富有侵略性的语言下表现得非常强烈。
(2)语言富有哲理性。本文的语言富有生活哲理,能够引发人们对人生的诸多思考。如“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其大意就在说明:一个人既然拥有了生命,他就有责任为自己的生命地块即人生负责。在人生的历程中不要指望别人来为你的人生做出什么,自己的生命质量只能由自己来决定和完成,自己的人生只能是自己走过。再如“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这句话的哲理大体就是:一个人在生命的四季里只要认真地、无愧地经历了,所有的欢乐和痛苦,所有的成功和失败,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人生的收获。在生命的最后季节,一个人就不会有什么人生的遗憾和哀叹,也不会有什么生命的愧疚和寂寞。在生活里,如果一个人真的这么走过了他人生的四季,人们是不必用自己的尺度去评判这人的人生得失的。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1、品味富有哲理的语句,理解作者的思想内涵。

2、让学生懂得人生的意义在于人生的过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学习过程:
探究一:概括作者的人生四季有着怎样的特点?
探究二:贯穿于作者人生四季的一条主线是什么?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信念和人生态度?
探究三:划出作者对人生感悟的句子,说说这些感悟给你怎样的启示?]
学生活动:学生自读研讨十分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探究四: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三、反思总结
当堂检测题
一、基础知识
1.对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横蛮hèngɡ摭拾zhí谷穗suì颤抖chàn
B.冰雹báo胳膊bo抹煞mā溺爱nì
C.迷惘wǎnɡ炫耀xuàn给予jǐ浃背jiā
D.干瘪biē怪癖pǐ晨曦xī引吭hánɡ

2.下列各项词语中的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涉猎温柔慈祥不毛之地新芽竟长
B.急躁后悔莫及幸灾乐祸奋力以赴
C.沉缅历历在目灰心丧气痴心妄想
D.磕绊欣欣向荣怨天犹人望眼欲穿
二、(1)“再没有可能纠正已经成为往事的过错。一个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未来的四季将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对于这句话,你如何理解呢?
(2)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对于这句话,你如何理解呢?

答案:一、A二、B
三、(1)提示:不要总沉浸在过去,要珍惜现在,因为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如果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在生命中的每一天认真地生活,无悔地付出,那么,在未来,我们也会坦然地对自己说:哀叹和寂寞的,将永远不会是我!
(2)提示:一个人在生命的四季里只要认真地、无愧地经历了,所有的欢乐和痛苦,所有的成功和失败,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人生的收获。在生命的最后季节,一个人就不会有什么人生的遗憾和哀叹,也不会有什么生命的愧疚和寂寞。在生活里,如果一个人真的这么走过了他人生的四季,人们是不必用自己的尺度去评判这人的人生得失的。

课后拓展案
类文赏读:
谈生命

冰心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的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只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地望见了大海,呵!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不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地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相信来生!生命又像一颗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呵!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阳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大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的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秋风起了,将他叶子,由浓绿吹到绯红,秋阳下他再有一番的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的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的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的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宇宙是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中之一滴。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它说“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谏伐匈奴书》知识点复习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谏伐匈奴书》知识点复习”,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谏伐匈奴书》知识点复习

臣闻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是故事无遗策而功流万世。今臣不敢隐忠避死,以效愚计,愿陛下幸赦而少察之。

《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天下既平,天子大凯,春蒐秋狝,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且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末节也。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故圣王重行之。夫务战胜穷武事者,未有不悔者也。

昔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务胜不休,欲攻匈奴。李斯谏曰:“不可。夫匈奴无城郭之居,委积之守,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轻兵深入;粮食必绝;运粮以行,重不及事。得其地不足以为利也,遇其民不可役而守也。胜必杀之,非民父母也。靡蔽中国,快心匈奴,非长策也。”秦皇帝不听,遂使蒙恬将兵而攻胡,却地千里,以河为境。地固泽(咸)卤,不生五谷。然后发天下丁男以守北河。暴兵露师十有余年,死者不可胜数,终不能逾河而北。是岂人众之不足,兵革不备哉?其势不可也。又使天下蜚刍挽粟,起于黄腄、琅邪负海之郡,转输北河,率三十钟而致一石。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饷,女子纺绩不足于帷幕。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路死者相望,盖天下始畔也。

及至高皇帝定天下,略地于边,闻匈奴聚于代谷之外而欲击之。御史成进谏曰:“不可。夫匈奴之性,兽聚而鸟散,从之如搏景。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臣窃危之。”高帝不听,遂北至于代谷,果有平城之围。高皇帝盖悔之甚,乃使刘敬往结和亲之约,然后天下忘干戈之事。故兵法曰:“兴师十万,日费千金”。夫秦常积众暴兵数十万人,虽有覆军杀将系虏单于之功,亦适足以结怨深仇,不足以偿天下之费。夫上虚府库,下敝百姓,甘心于外国,非完事也。夫匈奴难得而制,非一世也。行盗侵驱,所以为业也,天性固然,上及虞夏殷周,固弗程督,禽兽畜之,不属为人。夫上不观虞夏殷周之统,而下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大忧,百姓之所疾苦也。且夫兵久则变生,事苦则虑易。乃使边境之民靡敝愁苦而有离心,将吏相疑而外市,故尉佗、章邯得以成其私也。夫秦政之所以不行者,权分乎二子,此得失之效也。故《周书》曰:“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用。”愿陛下孰计之而加察焉。

翻译:

我听说圣明的君主不会厌恶深切的谏言以使自己的视野开阔,忠臣不会为了躲避严厉的惩罚,敢于直言进谏,所以帝王不会办事失策以至于功业流传万世。现今我不敢隐瞒忠心来逃避死亡,所以献上自己愚昧的计策。希望陛下赦免我的罪过并稍微注意一下。

《司马法》说:“国家即使再大,如果好战也一定会灭亡,天下即使平安,忘记战争一定会灭亡。”天下已经平定,天子于春秋两季阅兵,诸侯春秋练兵,用来不忘记战争。况且愤怒的人是违背道德的,武器是不祥的器物,争夺的人节操卑劣。古代的君主一旦发怒,一定会有横尸遍地,所以圣明的君王会慎重行事。只顾一味的追求打仗胜利,并且用尽自己本国武力的君主,是没有不后悔的。

秦始皇凭借战胜对手的威武,蚕食天下,吞并各个国家,统一天下,其功业可与夏、商、周三代之君相媲美。但他一心取胜,不肯休止,想攻打匈奴,李斯劝谏说:“不可以。匈奴没有固定居住的城池,也无堆积的财物可守,如同迁徙的鸟,难以控制他们。如果派轻便军队深入匈奴,那么军粮必定断绝;如果携带许多粮食进军,物资沉重难运,无济于事。就是得到匈奴的土地,也无利可得;统治匈奴百姓,也不能役使他们加以守护。战胜他们就必然要杀死他们,这并非是为民父母的君王所应做的事。使中国疲惫,把攻打匈奴作为一时快意之事,不是好计策。”秦始皇不听从,于是派蒙恬率兵去攻打匈奴,占领土地上千里,以黄河为边境。这些土地本是盐碱地,不生五谷。这以后,秦朝调发全国的成年男人去守卫黄河以北。让军队在风沙日晒中呆了十多年,死的人不可胜数,始终没能越过黄河北进。这难道是人马不足,武器装备不充裕吗?这是形势不允许呀!秦朝又让天下百姓飞速地运送粮草,从黄县、腄县和琅邪郡靠海的县城出发,转运到黄河以北,运三十钟粮食才能得到一石。男人努力种田,也不能满足粮饷的需求,女子纺布绩麻也不能满足军队帷幕的需求。百姓疲惫不堪,孤儿寡母和老弱之人不能得到供养,路上的死人一个挨一个,大概由于这些原因,天下百姓开始背叛秦王朝。

待到汉高祖平定天下,攻取了边境的土地,听说匈奴聚积在代郡的山谷之外,就想攻打他们。御史成进谏说:“不可以。那匈奴的习性,像群兽聚积和众鸟飞散一样,追赶他们就像捕捉影子。如今凭借陛下的盛德去攻打匈奴,我私下里认为是危险的。”汉高帝没接受他的建议,于是向北进军到代郡的山谷,果然遭到被围困在平城的危险。汉高帝很后悔,就派刘敬前往匈奴缔结和亲之约。这以后,天下人民才没有了战争的事。

所以《孙子兵法》上说:“发兵十万,每天会耗费千金。”秦朝经常聚积军队几十万,虽然有歼灭敌军,杀死敌将、俘虏匈奴单于的军功,这也恰恰足以结下深仇大恨,不足以抵偿全国的耗费。匈奴侵犯边境,抢掠人畜,以此为生活的来源,天性本来如此。所以从虞舜、夏朝、商朝和周朝,本来就不按法律道德的标准加以规范和督导他们,只将他们视为禽兽加以畜养,而不把他们看作是人类。上不借鉴虞夏商周的经验,下却遵循近世的错误作法,这正是我感到最为恐慌的事情,百姓感到最为痛苦的事情。况且战争持续一久,就会发生变乱;做事很苦,思想就会发生变化。这样就使边境的百姓疲惫愁苦,使官员们相互猜疑而与外人勾结,所以尉佗和章邯才能实现他们的个人野心,那秦朝的政令不能推行,就是因为国家大权被这两个人所分,这就是政治的得和失的效验。所以《周书》说:“国家的安危在于君王发布的政令,国家的存亡在于君王的用人。”希望陛下仔细考虑这个问题并对此稍加注意。

作者简介:

《谏伐匈奴书》是西汉汉武帝时大臣主父偃所做的文章。山东临淄人。

背景:

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建议打击了地方势力,实现了中央的有效控制,妥善地解决了国内政治难题,使武帝得免除后顾之忧。

字词:

逆德:背逆的德行。

兵:武器。凶器:凶恶的器物。

末节:最末等的节操。

重行:慎重对待。

务:致力。穷武事:用尽武力。

任:凭借。

齐:相等。三代:指夏、商、周。

委积:此泛指仓廪所蓄的粮食和财物。

鸟举:像鸟儿飞翔。举,飞举。

踵粮:携带粮食行军。

重:繁。不及事:无济于事。

役:役使。

靡敝:疲弊。

辟:通“?”,开拓。河:黄河。

泽卤:盐碱地。

丁男:成年的男人。

暴兵露师:把军队暴露在荒沙野地之中。有:通“又”。

是:此。岂:难道。

蜚刍挽粟:飞速转运粮草。蜚,通“飞”。刍,喂牛马之草。挽,引、拉。

黄腄:指黄县和腄县。负海:靠海。

率:大致。钟:容量单位,即六斛(石)四斗。致:得到。

疾耕:拼力耕种。

练习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安国坐法抵罪抵:抵偿

B.田甲日:“然即溺之”溺:用小便浇灭

C.安国及大行王恢将将:将领

D.群臣议者多附安国附:赞同

答案:C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扞吴兵于东界

有兰溪生携一仆来候试,寓于东厢

B.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

轻兵深入,粮食必绝;运粮以行,重不及事

C.田甲亡走。安国日:“甲不就官,我灭而宗。”

高帝悔之,乃使刘敬往结和亲,然后天下亡干戈之事

D.亲贵用事,安国以五百金物遗蚡

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是故事无遗策而功流万世

答案:A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体现韩安国“持重”性格的一组是()

①吴楚已破,安国、张羽名由此显

②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

③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

④亲贵用事,安国以五百金物遗蚡

⑤击之不便,不如和亲

⑥不如勿许,兴兵击之

A.②⑤2B.③⑤C.①②D.④⑥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