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结合律》教案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

发表时间:2020-12-08

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结合律》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结合律》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结合律》教案

《加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教材52—53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表示,初步感受应用加法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发展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渗透符号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经历运算律的探索过程,发现规律,概括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导入课题:口算下面两题50+70+30240+105+95
说说你是怎样算的,针对先算70+30和105+95提出质疑:这样算对吗?有什么依据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加法结合律。
板书课题:加法结合律
2、明确目标:出示学习目标,齐读一次。
3、效果预期:关于加法计算,我们已经有了那么多的经验,这些经验能帮助我们很好的认识加法结合律。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认识加法结合律
1、任务呈现:
(1)、出示算式
(88+104)+96=288(千米)88+(104+96)=288(千米)
再针对这两个算式开展研究:(88+104)+9688+(104+96)
(2)、猜一猜:这两个式子相等吗?怎样证明?
观察思考:比较两个算式,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通过这两个式子,你作什么猜想?怎样证明你的想法?
2、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探究,按照任务要求认真完成。
3、展示交流,说说你有什么猜想?怎样证明你的想法?
学生自己归纳出“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任务二、能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
1、任务呈现:你会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吗?
2、自主学习:独立完成。
3、展示交流:展示学生的各种表示方法,重点介绍图形表示法和字母表示法。
任务三、会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1、任务呈现:你会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吗?
出示题组,请学生独立完成。
A、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32+93+68(2)154+46+79+121
B、你能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560+(140+70)=(+)+()
2、自主学习:独立完成。
3、展示交流。
三、检测导结
1、出示检测题,要求8分钟内独立完成。
、你能在横线上填出合适的数吗?
(45+36)+64=45+(36+)
(72+20)+=72+(20+8)
560+(140+70)=(560+)+
、你能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一连吗?
72+16A、(75+25)+48
45+(88+12)B、16+72
75+(48+25)C、(45+88)+12
2、出示正确答案,同桌互相检查,指出其中的错误并改正。
3、反思总结: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有什么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让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四、板书设计:
加法结合律
(88+104)+9688+(104+96)
=192+96=88+200
=288=288
(88+104)+96=88+(104+96)
(a+b)+c=a+(b+c)
教学反思:
本课能过观察、推理、验证、总结这一思维训练过程,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思维得到了有效的训练与发展。在学生发现理解了加法结合律后,又通过让学生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感。jab88.COm

精选阅读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52—53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表示,初步感受应用加法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发展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渗透符号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经历运算律的探索过程,发现规律,概括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导入课题:口算下面两题50+70+30240+105+95
说说你是怎样算的,针对先算70+30和105+95提出质疑:这样算对吗?有什么依据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加法结合律。
板书课题:加法结合律
2、明确目标:出示学习目标,齐读一次。
3、效果预期:关于加法计算,我们已经有了那么多的经验,这些经验能帮助我们很好的认识加法结合律。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认识加法结合律
1、任务呈现:
(1)、出示算式
(88+104)+96=288(千米)88+(104+96)=288(千米)
再针对这两个算式开展研究:(88+104)+9688+(104+96)
(2)、猜一猜:这两个式子相等吗?怎样证明?
观察思考:比较两个算式,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通过这两个式子,你作什么猜想?怎样证明你的想法?
2、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探究,按照任务要求认真完成。
3、展示交流,说说你有什么猜想?怎样证明你的想法?
学生自己归纳出“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任务二、能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
1、任务呈现:你会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吗?
2、自主学习:独立完成。
3、展示交流:展示学生的各种表示方法,重点介绍图形表示法和字母表示法。
任务三、会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1、任务呈现:你会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吗?
出示题组,请学生独立完成。
A、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32+93+68(2)154+46+79+121
B、你能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560+(140+70)=(+)+()
2、自主学习:独立完成。
3、展示交流。
三、检测导结
1、出示检测题,要求8分钟内独立完成。
①、你能在横线上填出合适的数吗?
(45+36)+64=45+(36+□)
(72+20)+□=72+(20+8)
560+(140+70)=(560+□)+□
②、你能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一连吗?
⑴72+16A、(75+25)+48
⑵45+(88+12)B、16+72
⑶75+(48+25)C、(45+88)+12
2、出示正确答案,同桌互相检查,指出其中的错误并改正。
3、反思总结: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有什么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让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四、板书设计:
加法结合律
(88+104)+9688+(104+96)
=192+96=88+200
=288=288
(88+104)+96=88+(104+96)
(a+b)+c=a+(b+c)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结合律》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结合律》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结合律》教案

教学内容:
P25例2(乘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二、新授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整理。
(25×5)×225×(5×2)
=125×2=10×25
=250(桶)=250(桶)
①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②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③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
④字母表示。
小组汇报。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c=a×(b×c)
三、巩固练习
P25做一做
四、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节课的学习要点。
板书设计:
乘法结合律
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5×5)×225×(5×2)
=125×2=10×25
=250(桶)=250(桶)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c=a×(b×c)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结合律》教案设计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结合律》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结合律》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54—5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乘法结合侓的探索过程,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进一步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能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运算,体会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引导概括出乘法结合律,并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乘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25×6=70×5=14×100=

25×4=35×2=125×8=

2、师:看到同学们有这样快速准确的计算能力,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老师刚刚发现了两组比较有趣的算式,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二、探索发现

大屏幕出示两组算式

(2×4)×3=8×3=24,

2×(4×3)=2×12=24。

(2×4)×3=2×(4×3)

(7×4)×25=28×25=700

7×(4×25)=7×100=700

(7×4)×25=7×(4×25)

师:请大家观察这两组算式,再照样子仿写一组,然后小组内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汇报

(要求:学生能说出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所得的积,与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每一个数所得的积是相等的。)三、运用验证

师: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下面我们就找生活中的事例来解释自己所发现的这个事例。出示书中的两个例子,要求:(1)先说清楚两个算式中每一步表示什么?

(2)再说两个算式特点是否符合我们发现的规律。

小组交流、汇报师:任意三个数相乘,改变了运算顺序,积都不变吗?先独立举例子,写练习本上。(大数用计算器)再小组交流,板书展示一组。

四、表示对比

师:用语言文字来描述这个规律语句比较冗长、复杂,如果用字母表示就比较简洁了。用a、b、c三个字母表示这三个数,你能写出这个规律吗?

汇报。学生口述,师板书(a×b)×c=a×(b×c)看着字母表示的形式,完整地述说乘法结合律的意义。

板书课题:乘法结合律

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对比

五、简便计算:125×9×8

六、练习:55页练一练

板书设计:

乘法结合律

(2×4)×3=2×(4×3)

(7×4)×25=7×(4×25)

(a×b)×c=a×(b×c)

教学反思:

在本课中,老师通过组织学生活动,使他们不知不觉地进行数学规律的探索。一通过操作活动,引出乘法算式。二,两次验证活动,概括出简洁的结合律。三,及时梳理思路,掌握探索的基本步骤。虽然,学生要真正理解老师所做的还需要大量的体验,但相信经历多次这样的过程,学生就能体会到探索的基本步骤。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