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二化学下册《盐类的水解》知识点整理

高中弹力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03

高二化学下册《盐类的水解》知识点整理。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化学下册《盐类的水解》知识点整理,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高二化学下册《盐类的水解》知识点整理

(一)盐类水解口诀:有弱才水解,越弱越水解,双弱双水解,谁强显谁性.
(1)有弱才水解
要求盐要有弱酸根离子或者弱碱金属离子(包括铵离子).
如:NaCl中的Na+对应的碱是强碱NaOH,则Na+是强碱金属离子,不会水解.NaCl中的Cl-对应的酸是强酸HCl,则Cl-是强酸根离子,也不会水解.
所以,NaCl在水溶液中不会发生水解.
又如:CH3COONa中的CH3COO-对应的是弱酸CH3COOH,则CH3COO-是弱酸根离子,会水解.消耗H2O电离出的H+,结合成CH3OOH分子.使得水中OH-多出.
所以,CH3COONa的水溶液显碱性.
(2)越弱越水解
盐中的离子对应的酸或碱的酸性越弱或碱性越弱,水解的程度越大.
如:Na2CO3和Na2SO3
CO3^2-对应的酸是H2CO3;SO3^2-对应的酸是H2SO3
由于H2CO3的酸性弱于H2SO3
则,CO3^2-的水解程度比SO3^2-的水解程度更大,结合的H+更多.
所以,Na2CO3的碱性比NaSO3的碱性强.
(3)双弱双水解
当盐中的阳离子对应的碱是弱碱并且盐中的阴离子对应的是弱酸时,则盐的这两种离子都会发生水解.阳离子水解结合水电离出的OH-;阴离子水解结合水电离出的H+,所以双水解发生的程度往往较大.
如:CH3COONH4中的NH4+对应的碱是弱碱NH3*H2O;CH3COO-对应的酸是弱酸CH3COOH
则NH4+和CH3COO-都会发生水解,NH4+结合OH-形成NH3*H2O;CH3COO-结合H+形成CH3COOH,相互促进,水解程度较大.
(4)谁强显谁性
主要是针对双水解的盐,即弱酸弱碱盐,由于盐中的阴离子水解结合H+,阳离子水解结合OH-
要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则要比较阴离子的水解成度和阳离子的水解程度的大小.
如:(NH4)CO3,由于NH3的碱性比H2CO3的酸性强(实际上比较的是两者的电离度,中学不做要求,只需记忆),则NH4+的水解程度比CO3^2-的水解程度弱,使得水溶液中消耗的H+更多,有OH-多出.
所以,(NH4)2CO3溶液显碱性.
又如:CH3COONH4,由于NH3的碱性和CH3COOH的酸性相当,则NH4+的水解度和CH3COO-的程度差不多,使得水溶液中的H+和OH-也差不多.
所以CH3COONH4溶液显中性.
再如:(NH4)2SO3,由于NH3的碱性比H2SO3的酸性弱,则NH4+的水解度比SO3^2-的水解度大,使得水溶液中消耗的OH-更多,有H+多出.
所以,(NH4)2SO3溶液显酸性.
(二)根据盐类的不同,可分为:强酸强碱盐(不水解);强酸弱碱盐;强奸弱酸盐;弱酸弱碱盐
(1)强酸弱碱盐
如:NH4Cl的水解离子方程式:
NH4++H2O=可逆=NH3*H2O+H+
强酸弱碱盐的水溶液一定显酸性.
(2)强碱弱酸盐
如:CH3COONa的水解离子方程式:
CH3COO-+H2O=可逆=CH3COOH+OH-
强奸弱酸盐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3)弱酸弱碱盐
如:CH3COONH4的水
CH3COO-+NH4++H2O=可逆=CH3COOH+NH3*H2O
CH3COONH4水溶液显中性
如:NH4F的水
NH4++F-+H2O=可逆=NH3*H2O+HF
NH4F的水溶液显酸性.
如:NH4ClO的水解离子方程式;
NH4+ClO-+H2O=可逆=NH3*H2O+HClO
NH4ClO的水溶液显碱性.
弱酸弱碱盐的酸碱性和阴离子与阳离子有关.
(三)多元弱酸或多元弱碱形成的盐的水解
多元弱酸或多元弱碱形成的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一般第一步进行的程度最大,第二步甚至更多步的水解程度就很弱了.
如:Na2CO3的水
第一步程度很大:CO3^2-+H2O=可逆=HCO3-+OH-
第二步程度很小:HCO3-+H2O=可逆=H2CO3+OH-
【注意】:
大部分的盐的水解都不能进行彻底,所以一般盐的水解都要是可逆符号.
水解度较大的盐有Al2S3可认为几乎双水解彻底.
【以上都是一种盐中的离子水解.】
【第二种情况】:
另外,还有2种盐中,分别有弱酸根离子和弱碱根离子,也会互相促进,发生双水解.
如:NaHCO3和AlCI3两种盐,如果把它们的溶液相混合,则会发生双水解,水解离子方程式如下:
3HCO3-+Al^3+==Al(OH)3↓+3CO2↑
注意:Al^3+和HCO3-双水解较彻底,可以用“==”而不用“可逆符号”
另外,所有的水解过程中一定有水参加,但是由于该水解反应,生成物中有水,可以和反应物中的水刚好相互抵消,但方程式中没有水出现并不表明没有水参加.
(1)常见的弱酸根离子:SO3^2-;HSO3-;CO3^2-;HCO3-;PO4^3-;HPO4^2-;ClO-;S^2-;HS-;CH3COO-;SCN-;F-;AlO2-;C6H5O(苯酚根);NO2-(亚硝酸根)
常见弱酸的酸性排序:
H2SO3H3PO4HFHCOOHC6H5-COOHCH3COOHH2CO3H2S
亚硫酸磷酸氢氟酸甲酸苯甲酸醋酸碳酸氢硫酸
HClOC6H5-OHHAlO2
次氯酸苯酚偏铝酸
(2)常见的弱碱离子:NH4+;Cu^2+;Fe^2+;Fe^3+;Al^3+
其中碱性排序:Fe(OH)2Fe(OH)3Cu(OH)2NH3*H2OAl(OH)3【wwW.jK251.COM 教师范文大全】

延伸阅读

高二化学下册《化学平衡》知识点整理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高二化学下册《化学平衡》知识点整理”,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高二化学下册《化学平衡》知识点整理

1、定义:
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
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应)
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动(动态平衡)
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
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
3、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3-1、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2)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
(3)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也减小,V正减小,V逆也减小,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大的方向移动。
3-2、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3-3、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影响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缩小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增大方向移动。
注意:
(1)改变压强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2)气体减压或增压与溶液稀释或浓缩的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相似
3-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不移动。但是使用催化剂可以影响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_时间_。
3-5、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浓度),平衡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4、化学平衡常数
4-1、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比值。符号:K
4-2、使用化学平衡常数K应注意的问题:
1、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是变化的浓度,不是起始浓度也不是物质的量。
2、K只与温度(T)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3、反应物或生产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是固定不变的,可以看做是“1”而不代入公式。
4、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有水参加,水的浓度不必写在平衡关系式中。
4-3、化学平衡常数K的应用:
1、化学平衡常数值的大小是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K值越大,说明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越大,它的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即该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相反。
2、可以利用K值做标准,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反应是否平衡及不平衡时向何方进行建立平衡。(Q:浓度积)Q〈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Q〉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3、利用K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若温度升高,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温度升高,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最后,希望xx整理的高二年级化学下册第二单元化学平衡知识点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高二化学下册《原电池》知识点整理


高二化学下册《原电池》知识点整理
、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有:
(1)电极材料。两种金属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和其它导电性(非金属或某些氧化物等);(2)两电极必须浸没在电解质溶液中;
(3)两电极之间要用导线连接,形成闭合回路。说明:
①一般来说,能与电解质溶液中的某种成分发生氧化反应的是原电池的负极。②很活泼的金属单质一般不作做原电池的负极,如K、Na、Ca等。
二、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一般来说,较活泼的或能和电解质溶液反应的金属为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但具体情况还要看电解质溶液,如镁、铝电极在稀硫酸在中构成原电池,镁为负极,铝为正极;但镁、铝电极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形成原电池时,由于是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失去电子,因此铝为负极,镁为正极。
(2)根据外电路电流的方向或电子的流向判断:在原电池的外电路,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3)根据内电路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在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4)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化学反应判断:原电池中,负极总是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总是发生还原反应。因此可以根据总化学方程式中化合价的升降来判断。
(5)根据电极质量的变化判断:原电池工作后,若某一极质量增加,说明溶液中的阳离子在该电极得电子,该电极为正极,活泼性较弱;如果某一电极质量减轻,说明该电极溶解,电极为负极,活泼性较强。
(6)根据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判断:原电池工作后,如果一电极上产生气体,通常是因为该电极发生了析出氢的反应,说明该电极为正极,活动性较弱。
(7)根据某电极附近pH的变化判断析氢或吸氧的电极反应发生后,均能使该电极附近电解质溶液的pH增大,因而原电池工作后,该电极附近的pH增大了,说明该电极为正极,金属活动性较弱。
三、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准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是书写电极反应的关键
(2)如果原电池的正负极判断失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一定错误。上述判断正负极的方法是一般方法,但不是绝对的,例如铜片和铝片同时插入浓硝酸溶液中,
(3)要考虑电子的转移数目
在同一个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数必然等于正极得到的电子数,所以在书写电极反应时,一定要考虑电荷守恒。防止由总反应方程式改写成电极反应式时所带来的失误,同时也可避免在有关计算中产生误差。
(4)要利用总的反应方程式
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设计成原电池,而两个电极反应相加即得总反应方程式。所以只要知道总反应方程式和其中一个电极反应,便可以写出另一个电极反应方程式。
四、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原电池原理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化学电源:人们利用原电池原理,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制作了多种电池。如干电池、蓄电池、充电电池以及高能燃料电池,以满足不同的需要。在现代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中,电池发挥的作用不可代替,大到宇宙火箭、人造卫星、飞机、轮船,小到电脑、电话、手机以及心脏起搏器等,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电池。
加快反应速率:如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用纯锌生成氢气的速率较慢,而用粗锌可大大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这是因为在粗锌中含有杂质,杂质和锌形成了无数个微小的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
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一般来说,负极比正极活泼。
防止金属的腐蚀:金属的腐蚀指的是金属或合金与周围接触到的气体或液体发生化学反应,使金属失去电子变为阳离子而消耗的过程。在金属腐蚀中,我们把不纯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时形成的原电池反应而引起的腐蚀称为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又分为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在潮湿的空气中,钢铁表面吸附一层薄薄的水膜,里面溶解了少量的氧气、二氧化碳,含有少量的H+和OH-形成电解质溶液,它跟钢铁里的铁和少量的碳形成了无数个微小的原电池,铁作负极,碳作正极,发生吸氧腐蚀:
电化学腐蚀是造成钢铁腐蚀的主要原因。因此可以用更活泼的金属与被保护的金属相连接,或者让金属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接均可防止金属的腐蚀。

高二化学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


高二化学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

1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无水CuSO4,变蓝
2能使溴水褪色的烯、炔(苯、烷不能)
3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的烯、炔(苯、烷不能)
4能发生加聚反应的含C=C双键的(如烯)
5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乙醇(浓硫酸,170℃)
6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醇和酸
7燃烧产生大量黑烟的是C2H2、C6H6
8属于天然高分子的是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天然橡胶(油脂、麦芽糖、蔗糖不是)
9属于三大合成材料的是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高二下学期化学知识点(二)
1.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的物理量。在容积不变的反应器中,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影响因素
1)内因: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2)外因:主要是指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另外还有光、超声波、激光、搅拌、固体表面积、形成原电池等。
高二下学期化学知识点(三)
1常用来制葡萄糖的是淀粉
2能发生皂化反应的是油脂
3水解生成氨基酸的是蛋白质
4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的是淀粉、纤维素、麦芽糖
5能与Na2CO3或NaHCO3溶液反应的是乙酸
6有毒的物质是甲醇(含在工业酒精中);NaNO2(亚硝酸钠,工业用盐)
7能与Na反应产生H2的是含羟基的物质(如乙醇、苯酚)
8能发生水解的是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
9能还原成醇的是醛
10能作植物生长调节剂、水果催熟剂的是乙烯

高二化学盐类水解反应的利用学案


3.3盐类的水解第2课时盐类水解反应的利用学案(人教版选修4)

[学习目标] 1.掌握盐类水解反应的应用。2.能熟练判断和比较与盐类水解有关的离子浓度的大小。
[重点难点] 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1.生产、生活中常通过改变溶液中相关物质的浓度或溶液温度来调节盐的水解程度。例如:
(1)用纯碱溶液清洗油污时,________可以增强其去污能力。
(2)配制FeCl3溶液时,可加入少量________抑制水解。
思考:实验室配制FeCl2溶液时,通常将FeCl2固体先溶解在盐酸中,再加水稀释至所需浓度,同时还加入少量铁屑,为什么?
 
2.盐在水解时生成难溶于水的氢氧化物时:
(1)若氢氧化物呈胶体状态且无毒,可作净水剂,如铝盐、________,写出明矾净水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溶液浓度较低时,可制纳米材料(氢氧化物可变为氧化物)。
(3)若水解程度很大时,可以制无机化合物。
如制取TiO2:
TiCl4+(x+2)H2O(过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iO2xH2O=====△TiO2+xH2O。
3.泡沫灭火器原理
泡沫灭火器中的Al2(SO4)3和NaHCO3发生水解相互促进的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事实不属于盐类水解应用的是()
A.明矾、氯化铁晶体常用于净水或消毒
B.实验室通常使用热的纯碱溶液去除油污
C.实验室配制FeCl3溶液时加入少量稀盐酸
D.实验室制氢气时加入CuSO4可加快反应速率
5.在25℃时,将pH=11的NaOH溶液与pH=3的CH3CO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c(Na+)=c(CH3COO-)+c(CH3COOH)
B.c(H+)=c(CH3COO-)+c(OH-)
C.c(Na+)>c(CH3COO-)>c(OH-)>c(H+)
D.c(CH3COO-)>c(Na+)>c(H+)>c(OH-)
一、盐类水解的综合应用

1.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或pH
例如: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NaCl、KHSO4、Na3PO4、Na2HPO4、CH3COOH,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盐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
例如:NaHCO3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热蒸发盐溶液析出固体
1不水解不分解的盐NaCl水解生成不挥发性酸的盐[Al2SO43]――→溶液蒸干__
(2)水解生成挥发性酸的盐(AlCl3)――→溶液蒸干______――→灼烧______
(3)较低温度下受热分解的盐[Ca(HCO3)2]――→溶液蒸干盐的分解产物
4.盐溶液的配制
(1)配制FeCl3溶液时,为防止水解,应加入什么物质?
 

 
(2)配制Na2S溶液时,为防止水解,应加入什么物质?
 

 
规律总结:①配制强酸弱碱盐溶液,应滴加相应强酸,抑制弱碱阳离子的水解。
②配制强碱弱酸盐溶液,应滴加相应强碱,抑制弱酸根的水解。
5.试剂保存
Na2CO3溶液通常保存在什么样的试剂瓶中?为什么?还有哪些溶液的保存也应注意同样的问题?
 
 
6.判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在水溶液中水解相互促进的离子:
(1)若相互促进程度较小,则可以大量共存,如NH+4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若相互促进程度较大,很彻底,则不能大量共存,如Al3+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Fe3+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7.某化肥的施用
草木灰为什么不能与铵态氮肥混用?
 
8.利用盐的水解去除杂质
如两种盐的水解程度不一样,可利用水解反应将一种盐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而除去。
例如:MgCl2溶液中混有少量FeCl3杂质,因Fe3++3H2OFe(OH)3+3H+,Fe3+的水解程度比Mg2+的水解程度大,可加入MgO或Mg(OH)2等,使Fe3+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生成Fe(OH)3沉淀而除去Fe3+。
9.选择制备物质的途径
(1)如何制备Fe(OH)3胶体?
 
(2)能否在水溶液中制备Al2S3?为什么?
 
 
典例1 已知H2O2、KMnO4、NaClO、K2Cr2O7均具有强氧化性。将溶液中的Cu2+、Fe2+、Fe3+沉淀为氢氧化物,需溶液的pH分别为6.4、9.6、3.7。现有含FeCl2杂质的氯化铜晶体(CuCl22H2O),为制取纯净的CuCl22H2O,首先将其制成水溶液,然后按图示步骤进行提纯:
含杂质的水溶液Ⅰ――→加入氧化剂X溶液Ⅱ――→加入物质Y―→沉淀―→溶液Ⅲ――→一定条件纯净的CuCl2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最适合的氧化剂X是________(填序号)。
A.K2Cr2O7B.NaClOC.H2O2D.KMnO4
(2)物质Y是________。
(3)本实验用加碱沉淀法能不能达到目的?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去Fe3+的有关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加氧化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最后能不能直接蒸发结晶得到CuCl22H2O晶体?________,应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课记录: 
 
变式训练1 (1)普通泡沫灭火器内的玻璃筒里盛硫酸铝溶液,铁筒中盛碳酸氢钠溶液,其化学反应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把硫酸铝溶液盛在铁筒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用溶解度较大的碳酸钠代替碳酸氢钠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欲使Na2S(aq)中N(Na+):N(S2-)接近2∶1,应加入适量________。
②配制FeSO4(aq)时,常加少量Fe粉,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加入少量H2SO4,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规律
1.多元弱酸溶液
根据多步电离分析。例如:在H2CO3的溶液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元弱酸的正盐溶液
根据弱酸根的分步水解分析,例如:Na2CO3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c(OH-)________。
3.多元弱酸的酸式盐溶液
要考虑酸根离子的电离程度与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如HCO-3以水解为主,NaHCO3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HSO-3以电离为主,NaHSO3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
要看溶液中其他离子对其影响的程度。例如: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a.NH4Clb.CH3COONH4 c.NH4HSO4,c(NH+4)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5.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
根据电离程度、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分析。
(1)分子的电离程度大于相应离子的水解程度
例如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4Cl与NH3H2O混合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子的电离程度小于相应离子的水解程度
例如:在0.1molL-1的NaCN和0.1molL-1的HCN溶液的混合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利用守恒规律
典例2 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pH=2的HA溶液与pH=12的MOH溶液以任意比混合:c(H+)+c(M+)c(OH-)+c(A-)
B.pH相等的CH3COONa、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c(NaOH)c(CH3COONa)c(Na2CO3)
C.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c(CH3COO-)+2c(OH-)=2c(H+)+c(CH3COOH)
D.0.1molL-1的NaHA溶液,其pH=4:c(HA-)c(H+)c(H2A)c(A2-)
听课记录: 
变式训练2 把0.02molL-1CH3COOH溶液和0.01molL-1NaOH溶液以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c(CH3COO-)c(Na+)
B.c(CH3COOH)c(CH3COO-)
C.2c(H+)=c(CH3COO-)-c(CH3COOH)
D.c(CH3COOH)+c(CH3COO-)=0.02molL-1

参考答案
课前准备区
1.(1)加热 (2)盐酸
思考:溶解在盐酸中的目的是为了抑制Fe2+的水解,而加入铁屑的作用是为了防止Fe2+被氧化。
2.(1)铁盐 Al3++3H2OAl(OH)3(胶体)+3H+ (3)TiO2xH2O↓+4HCl
3.Al3++3HCO-3===Al(OH)3↓+3CO2↑
4.D [A项,Al3+、Fe3+均能发生水解;B项,热碱液碱性强,容易使油脂水解;C项,加入HCl可抑制FeCl3的水解;D项,Zn与置换出来的Cu在电解质溶液中构成原电池。]
5.D
课堂活动区
一、
1.Na3PO4Na2HPO4NaClCH3COOHKHSO4
2.c(Na+)c(HCO-3)c(OH-)c(H+)c(CO2-3)
3.(1)盐 (2)氢氧化物 氧化物
4.(1)配制FeCl3溶液时,为防止Fe3+的水解,通常将FeCl3溶于稀盐酸中。
(2)配制Na2S溶液时,为防止S2-水解,应先滴入几滴NaOH溶液。
5.Na2CO3溶液通常保存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中。由于Na2CO3溶液水解显碱性,OH-与玻璃的主要成分SiO2反应生成硅酸盐,使试剂瓶与瓶塞粘结,因而不能用带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贮存,而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保存。其他水解显碱性的溶液如NaHCO3、Na2SiO3、Na2S、CH3COONa等溶液也应保存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中。
6.(1)CH3COO- CO2-3 (2)CO2-3 HCO-3 AlO-2 S2- HS- CO2-3 HCO-3 AlO-2
7.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K2CO3,溶于水时CO2-3+H2OHCO-3+OH-,生成的OH-与NH+4发生反应:NH+4+OH-NH3↑+H2O,使氮肥肥效损失,因而二者不能混用。
9.(1)将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在加热条件下,促进Fe3+的水解而生成Fe(OH)3胶体。
(2)不能。因为Al3+与S2-在水溶液中水解相互促进,故不能在水溶液中制取Al2S3,只能在固态无水条件下制取。
典例1 (1)C
(2)CuO或Cu(OH)2或CuCO3或Cu2(OH)2CO3
(3)不能 因加碱的同时也会使Cu2+生成Cu(OH)2沉淀
(4)Fe3++3H2OFe(OH)3+3H+,CuO+2H+===Cu2++H2O[或Cu(OH)2+2H+===Cu2++2H2O等]
(5)将Fe2+氧化为Fe3+,便于生成沉淀而与Cu2+分离
(6)不能 应在HCl的气流中加热蒸发
解析 (1)能把Fe2+氧化为Fe3+,同时又不能引入新的杂质,符合要求的只有H2O2。(2)当CuCl2溶液中混有Fe3+时,可以利用Fe3+的水解:Fe3++3H2OFe(OH)3+3H+,加入CuO、Cu(OH)2、CuCO3或Cu2(OH)2CO3与溶液中的H+作用,从而使水解平衡右移,使Fe3+转化为Fe(OH)3沉淀而除去。(3)若用加碱法使Fe3+沉淀,同时也必将使Cu2+沉淀。(6)为了抑制CuCl2水解,应在HCl气流中加热蒸发。
变式训练1 (1)Al2(SO4)3+6NaHCO3===3Na2SO4+2Al(OH)3↓+6CO2↑
Al3+发生水解:Al3++3H2OAl(OH)3+3H+,溶液呈酸性会腐蚀铁筒 与等物质的量的Al2(SO4)3反应,Na2CO3产生的CO2较少且生成CO2速率较慢
(2)①KOH(s)[或浓KOH溶液]
②使氧化生成的Fe3+转化为Fe2+
抑制Fe2+的水解
二、
1.c(H+) c(HCO-3) c(CO2-3)
2.c(Na+) c(CO2-3) c(HCO-3)
3.c(Na+) c(HCO-3) c(OH-)
c(H+) c(Na+) c(HSO-3) c(H+)
c(OH-)
4.cab
5.(1)c(NH+4) c(Cl-) c(OH-)
c(H+) (2)c(Na+) c(CN-)
c(OH-) c(H+)
6.c(HCO-3)+c(CO2-3)+c(H2CO3)
c(HCO-3)+c(OH-)+2c(CO2-3)
c(H+)+c(HS-)+2c(H2S)
典例2 C [因为任何溶液都是电中性的,即电荷守恒,故A项不正确;因酸性CH3COOHH2CO3,所以等物质的量的Na2CO3、CH3COONa溶液其碱性应是Na2CO3CH3COONa,但pH相同的两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应是CH3COONaNa2CO3,故B不正确;由电荷守恒得c(CH3COO-)+c(OH-)=c(H+)+c(Na+),由物料守恒得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两溶液混合后2c(Na+)=c(CH3COO-)+c(CH3COOH),二者联立,即得C项正确;NaHA溶液pH=4说明HA-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或HA-只电离,则其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HA-)c(H+)c(A2-)c(H2A),故D不正确。]
变式训练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