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初三上化学第三单元3.2原子的结构教案(人教版)

高中必修三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03

初三上化学第三单元3.2原子的结构教案(人教版)。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初三上化学第三单元3.2原子的结构教案(人教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
(参考课时:2课时)
1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②了解原子结构中的一些规律及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③理解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④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⑤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1.2过程与方法:
①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②通过讨论与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③通过对原子结构探究,初步学会化学理论的探究方式及方法。
2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
2.1教学重点
①对原子结构的探究认识。
②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③离子的形成过程、核外电子排布。
2.2教学难点
①知道原子的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②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③离子的形成过程。
3专家建议
重点建立原子结构的概念及其关系。

4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合作探究、教师讲解等方法进行教学。
通过观察、讨论与交流、领悟等系列群体探究方式来逐步完善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通过对具体原子质量的实际数据展示的观察,感受引入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并学习查阅相对原子质量分方法。
5教学用具
多媒体。
6教学过程
6.1第一课时
6.1.1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顾分子、原子的定义,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构成,知道了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谁能说说分子、原子的定义及区别呢?”学生回答:“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不能再分,原子可再分。”
我们知道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那么,你们是否思考过这些问题: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呢?如果可以,它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原子的构成。
6.1.2教学活动
[板书]原子的构成
[探究一]原子的构成
[过渡]同学们,对于科学家们进行的原子结构发现的实验,你们都知道有哪些科学家呢?你们又知道他们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呢?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近代科学的原子论。
[板书]近代科学原子论
[讲解]英国化学家道尔顿的原子模型、英国科学家汤姆生的“葡萄干布丁”模型、卢瑟福a粒子散射实验。
20世纪初,卢瑟福为了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曾用a粒子轰击金铂,结果发现:①大多数a粒子能穿透金铂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少部分a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极少数a粒子被反弹回来。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问题探究:原子的结构究竟是怎样的?
(1)为什么大多数a粒子能穿过金铂而不受阻碍呢?原子是不是实心的球体呢?
(2)有的a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什么呢?
(3)被弹回来的a粒子是怎么回事?
[交流、讨论]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进行思考、讨论,并点名个别同学起立来发表他们的想法及思考的答案。
[分析]因为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几乎是空心的,所以大部分的α粒子能够很顺畅的通过;因为α粒子带正电荷,原子核也带正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由于斥力的原因,所以有少数的α粒子会有偏转;而因为金原子中原子核存在,而且体积小,质量大,所以只有很少的机会与α粒子相碰撞,并且能反弹。
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板书]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板书]原子核是否可分?
[探究二]原子核是否可分?
[老师提问]我们现在知道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那么原子核是否又可分呢?
[学生回答]可以、不可以。
[分析]实际上,原子核是可以再分的。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原子弹爆炸正是利用原子核裂变时产生的巨大能量,这说明原子核还能再分。科学家们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究获得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结论,其中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并且在不同的原子中,质子、中子本身都一样,区别在于,不同的原子中所含的质子、中子数目不一样。
[板书]

[板书]原子是否带电
[探究三]原子是否带电
[老师提问]既然我们知道了原子中存在着带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那么现在我们来探究一下原子是否带电呢?
[学生回答]带电、不带电。
[分析]原子是不带电的。
1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1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核内电子数=核电荷数=核外质子数,原子不显电性。
几种原子的构成见下表:
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氢101
碳666
氧888
钠111211
镁121212
氯171817
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从表中可以看出:1.不同种类的原子,质子数、电子数不同;2.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3.不是所有原子都有中子。
[板书]1.不同种类的原子,质子数、电子数不同;2.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3.不是所有原子都有中子。
[小节]通过本节课我们知道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1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1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核内电子数=核电荷数=核外质子数,原子不显电性;不同种类的原子,质子数、电子数不同;不是所有原子都有中子。
[布置作业]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2.预习新课的内容;3.完成课后作业。
6.2第二课时
6.2.1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子的构成,知道了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由于原子核内所带的正电荷和核外电子数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我们又知道了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下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6.2.2教学活动
[板书]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提问]大家觉得原子核的核外电子是杂乱无章排布的?还是有序排布的呢?它们的排布是否有规律呢?
[回答]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是有规律的。
[讲解]1.没有固定的轨道,但有经常出现区域;2.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1234567;
3.离核越近能量越低;4.最外层电子最多不超过8个电子(只有1层的不超过2个电子)。
[讲解]展示PPT中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进行分析讲解。
[过渡]我们知道了原子核外电子是在一定的轨道中绕着原子核运动的,下面让我们来学习一下几种特殊元素的原子结构。看看他们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特点。
[板书]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
[提问]同学都知道哪些稀有气体元素呀?
[回答]氦(He)、氖(Ne)、氩(Ar)、氪(Kr)、氙(Xe)、氡(Rn)。
[鼓励]很好,回答正确。
[过渡]通过PPT展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
[提问]从刚刚我们看到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中,同学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呢?同学们觉得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有哪些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给学生十分钟时间分组讨论,并点名个别同学起来回答。
[讲解]稀有气体元素电子结构的特点是:最外层电子数8个(氦2个)达到稳定状态。
[板书]稀有气体元素电子结构的特点是:最外层电子数8个(氦2个)达到稳定状态。
[过渡]学习了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接下来我们学习一下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
[板书]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
[过渡]通过PPT展示部分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
[提问]从刚刚我们看到的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中,同学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呢?同学们觉得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有哪些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
[讲解]金属元素电子结构的特点是: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电子。
[板书]金属元素电子结构的特点是: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电子。
[过渡]学习了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接下来我们学习一下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
[板书]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
[过渡]通过PPT展示部分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
[提问]从刚刚我们看到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中,同学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呢?同学们觉得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又有哪些特点?
[讲解]非金属元素电子结构的特点是: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等于4个,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
[板书]非金属元素电子结构的特点是: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等于4个,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
[总结]我们学习了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完成下面的表格来总结一下。
[板书]
元素的分类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趋势化学性质结论
金属元素(一般小于4)易(失去)电子(易)发生化学反应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非金属元素(一般大于等于4)易(得到)电子
稀有气体元素(等于8(氦等于2))(稳定结构)(难)发生化学反应
[过渡]上面我们学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下面两个问题:1.当原子得失电子后,还显电中性吗?2.原子得失电子后,所得微粒如何称呼?
[回答]不显电性,原子得失电子后,所得微粒称为离子。
[板书]离子
[提问]什么是离子?
[回答]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又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讲解]通过PPT展示阴、阳离子的形成。
[小节]通过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核外电子的排布,知道了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没有固定的轨道,但有经常出现区域;2.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1234567;3.离核越近能量越低;4.最外层电子最多不超过8个电子(只有1层的不超过2个电子)。接下来我们又学习了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简单了解了一下离子的概念,希望大家回去后好好复习一下。
[布置作业]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2.预习新课的内容;3.完成课后作业。

7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二、原子的构成:
三、原子结构中的易错知识点:
1.原子种类不同,质子数也不同。
2.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三中粒子构成,但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内都有中子。
4.氢原子中没有中子。
5.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但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6.原子很小,但有一定质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第二课时: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没有固定的轨道,但有经常出现区域;
2.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1234567;
3.离核越近能量越低;
4.最外层电子最多不超过8个电子(只有1层的不超过2个电子)。
二、
元素的分类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趋势化学性质结论
金属元素(一般小于4)易(失去)电子(易)发生化学反应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非金属元素(一般大于等于4)易(得到)电子
稀有气体元素(等于8(氦等于2))(稳定结构)(难)发生化学反应

相关知识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构成学案(附答案)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初三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构成学案(附答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课题2原子的构成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理解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3、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二、课堂导入

1、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2、原子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可分割的实心小球呢?如果不是,那你想象中的原子是什么样的呢?(个人思考,组内交流)

三、学习研讨

(一)原子的构成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第70页原子的构成一段文字,观察图4-1后同桌互相描述一下原子的结构。(提示:可从位置、电性、所占体积等不同角度描述。)

2、分子、原子都在不断地运动着,想象一下,构成原子的原子核和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

观察教师播放的动画——原子内部的运动,概括原子的结构。

3、分析教材第70页表4—1、4—2,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⑴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的电性、质量如何?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哪部分?

⑵原子中有带电的粒子,那么整个原子是否带电?为什么?

⑶是否所有原子核内都有中子?

⑷同种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何特点?

⑸不同种类原子的内部结构有何不同?

【交流学习】

你对原子的结构了解了多少?小结后板书。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71页第一段,体会原子的体积之小。

(二)相对原子质量

【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第71页的相关内容。结合下表体会为什么采用相对原子质量。

表1

原子种类原子质量(单位:㎏)

氢1.670×10-27

氧2.657×10-26

碳1.993×10-26

铁9.288×10-26

2、请用公式的形式表示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3、运用这个式子,计算一下表1中任意两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思考交流】

1、相对原子质量有没有单位?

2、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与其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是何关系?

3、分析表2,思考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与该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有何关系?

表2

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氢1011

碳66612

氧88816

钠11121123

氯17181735

铁26302656

【交流学习】

同桌互相提问,从附录中查出一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四、达标测试

1、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B.原子的类别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所决定的

C.原子中不存在带电微粒,因而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电子上

2、碳和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12和24,则碳和镁的原子质量之比为()

A.12:1B.2:12C.2:1D.1:2

3、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带电的和核外带电的构成的,由于所带电量和所带电量相等,但,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核一般是由、构成的,质子带,中子,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上。

4、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

5、锂电池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的电源。已知一种锂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则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1B.3C.4D.7

6、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这些粒子中选择填空: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3)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

(4)构成原子核的粒子是;

(5)带正电的粒子是;

(6)带负电的粒子是;

(7)不带电的粒子是;

(8)质量与氢原子质量近似相等的粒子是;

(9)质量最小的的是;

(10)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是。

7、我国已于2007年发射绕月飞行的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人类探月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勘察、获取地球上蕴藏量很小而月球上却极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He-3”,解决地球能源危机。已知“C-13”是指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则“He-3”所指的氦原子核内含有()

A、3个质子,没有中子B、2个质子,1个中子

C、1个质子,2个中子D、3个中子,没有质子

五、小结

本节学习后你对原子的构成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六、拓展提升:

1.已知电子的质量约为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40,下表是几种原子的构成和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种类原子核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中子数

氢(H)1011

氦(He)2224

氮(N)77714

氧(O)88816

铁(Fe)26302656

讨论:通过此表可以总结出如“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等结论,请你再总结二条。

(1)(2).

2、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轰炸南联盟时,广泛使用了美制贫铀弹,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已知贫铀弹中含有铀236(236是铀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其质子数为92,则这种铀原子里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差为。

3、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对化学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原子学说中,包括以下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化学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而现代科学实验证明,同种元素的原子内部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一定相同的中子数。从现代的观点来看,你认为道尔顿的三个论断中,不确切的是(填序号)。

课题2

四、达标测试1、B2、D3、正原子核负电子质子电子电性相反质子和中子正电不带电原子核4、125、B6、3、⑴分子⑵原子⑶分子、原子⑷质子中子⑸原子原子核⑹电子⑺分子、原子中子⑻质子、中子⑼电子⑽质子电子7、B

六、拓展提升

1、⑴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⑵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2、523、①②③

初三上册化学复习要点整理相对原子质量


初三上册化学复习要点整理: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原子的实际质量/(碳原子实际质量×1/12)

注意:

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它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2。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kg。

分子原子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构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成其它原子相似点

(1)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均有一定间隔,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3)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

(4)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精选初三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分子与原子的异同点,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

初三化学教案认识原子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初三化学教案认识原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题:第三节认识原子(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原子的组成及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了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会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说明化学反应的发生过程。

3、进一步认识事物的可分性,逐步培养学生树立物质的变度能引起质变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综合能力。

●重点和难点

重点:原子的组成

难点: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选择

多媒体系统

●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原子”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原子的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第一课时主要是原子的结构和电子的知识。小结时重点应放在原子、分子的主要区别上,也就是看两种微粒在化学反应里能否再分,可以采取总结、对比、讨论的方法促进理解。

在上一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概念,这是引导学生从分子认识原子的十分有效的基础知识。通过物质的分解反应可以从宏观上观察到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他物质,再从“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来分析,能推断出分子是可分的,从而引出原子能否可分的问题。

●教学对象分析

在“原子能不能再分”教学中,就目前的实验手段来说,还难以让人们直接看到原子的内部结构,在此化学启蒙阶段,学生又缺乏分析推断原子结构的知识基础,比较理想的方法是用描述原子结构的动画片,使学生对原子结构有一个比较形象的了解。

在节课教学之前,学生头脑中已形成了一系列有关分子的形象,而且原子概念又是通过分析反应导出的,所以有必要让学生清楚的对原子和分子加以对比,了解二者的相似、相异和相关之处。

在教学中,对于电子的运动,既不能套用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去体会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又不能不以宏观物体的运动状态为例来描述原子核和电子的行为,否则学生将无法建立起有关的形象,应该向学生指出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与汽车在公路上奔驰、人造卫星按一定轨道绕地旋转是不同的,它没有固定的线性轨道。

●教学流程设计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分子可以再分,原子能否再分?


引出课题原子的结构


提出问题,共同探究1、为什么只有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

2、原子核能把轰击它的α粒子反弹回来,说明什么?

3、原子核很小,是不是不能再分了?


讨论交流结合教师的讲解对原子的结构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提出问题,学生阅读对电子的得失形成初步印象


教师总结,学生练习检查对本节课内容是否全面掌握

●教学过程

[教师]1、举例说明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具有哪些性质?一一举例说明;

3、写出水通电分解的符号表达式。

[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它分成了什么呢?分成了原子。原子是一种非常非常小的粒子,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的体积之比,相当于乒乓球跟地球的体积之比。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而原子在化学反应里却不能再分,是不是说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实心球体?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森在原子中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人类才揭开原子内部结构的秘密——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板书】一、原子的结构

【讲述】汤姆森的西瓜模型、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

【提出问题】为什么绝大多数的α粒子能够顺利穿过金箔,而只有极少数被反弹回来?

[学生]探究活动:对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思考和讨论

[教师]点评:对卢瑟福的实验现象进行解释,提出原子核的概念,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原子核的体积非常小,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却能把轰击它的α粒子反弹回来,说明什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全班交流

[教师]点评

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非常小,而原子核更小,原子核的半径仅为原子半径的几万分之一。但是,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的电子质量非常小,与原子核相比可以忽略不计。电子在原子内很大的空间内做高速运动。

【设问】原子很小,是不是不能再分了?

【导入】现代原子能的利用、原子弹的爆炸,证明原子核可以再分。

【结合动画指出】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而中子不带电。因此,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目等于原子核内质子的数目。

即:核电荷数=质子数。

【板书】核电荷数=质子数。

[学生]观察、领悟。

[学生]阅读教材第45页最后一段。

【设问】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而原子为什么不带电?

【讨论】小组活动,回答:核外电子数=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

【板书】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设问】不同种原子之间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学生]思考。

[教师]科学证明,不同类的原子,其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同。同种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

都相同,同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解说氢、氧、碳等原子。

【动画展示】原子结构图(教材P46)。

【设问】在原子中,电子的体积和质量非常小,它有什么用途?

【板书】二、原子中的电子

[学生]阅读教材第46页,对电子的得失形成初步印象。

[学生]填写下表,对分子和原子、离子进行比较。

分子

原子

离子

微观粒子的共性

本质区别

联系

【设问】电子非常小,可是它所“占据”的空间却非常大,它在原子核周围空间中怎样运动?

[教师]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与汽车在公路上奔驰、人造卫星按一定轨道绕地球旋转是不同的,它没有固定的轨道。我们无法知道它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只能想像,电子在核外运动时就像一团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所以形象地把它称为“电子云”。

【小结】原子的结构

[学生]记忆

[教师]布置课堂学习

[学生]练习,检查巩固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原子有哪些印象?把你的收获和体会告诉你的同学。

(2)以“我相像中的原子结构”为题,写一篇科普学作。

附:课堂学习

1.一般原子的原子核()

(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D)不能再分

2.原子里的质子数等于()

(A)中子数(B)电子数(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D)核电荷数

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微粒是()。

(A)原子(B)分子(C)电子(D)原子核

4.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在于()。

(A)体积大小不同(B)质量不同

(C)分子能独立存在,原子不能(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5.发现电子的科学家为()。

(A)拉瓦锡(B)汤母森(C)道尔顿(D)舍勤

6.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一定比分子小(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C)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7.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的。已知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则该分子中共有个原子核、个质子和个电子

教学反思:

1、这一节教学内容几乎是全新的,只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即可,切勿任意拔高。

2、本节教学中,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在学生活动中,不断用“问题”引导他们进入思考状态,为他们提供讨论、交流、合作、表达的机会。

这节内容虽然是认识原子,但不能局限在原子上,应当让学生对微观世界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能整体全面的看问题,而不是局限于一点。

第三节认识原子(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2.学会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重点、难点

重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媒体选择

多媒体系统

●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原子“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原子的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第二课时为相对原子质量。学生在上一节课对原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的认识,知道原子很小,由此就非常自然地引出了原子和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

在讲授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原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可通过相对原子质量的简单计算让学生加深理解。

在小结时,重点应放在分子、原子的比较上。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一般不会感到很难,关键是让学生学会相对和绝对之间如何转化,掌握这样一种科学方法:相对原子质量法(原子的质量非常小,用通常的质量单位来度量不方便,建立一个更小的单位——碳单位来度量,使得原子质量的数值更接近平常数值的大小),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用化学方法认识微观物质世界的能力。

●教学流程设计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如何表示原子的质量?

教师讲解———————————相对原子质量的表示方法

学生练习———————————巩固相对原子只哦量的意义和计算

对全节进行总结巩固———————————掌握分子、原子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教师]1.什么是原子?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

2.原子有哪些性质

[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

【设问】我们已经知道原子很小但有质量,那么原子的质量有多大呢?

【讲述】不同原子的质量各不相同,可以用现代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来。

[学生]体会原子的质量很小,猜想能否换一种表示方法。

[教师]这样小的数字,书写、记忆和使用起来都很不方便,就像用吨做单位来表示一粒稻谷、小麦的质量一样。因此,在国际上,一般不直接应用原子的实际质量,而采用不同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板书】三、相对原子质量

【投影】以一种碳原子(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学生]计算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加深对原子的真实质量,加深对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

[教师]相对原子是原子质量的真实质量吗?

【讲解并投影】注意:①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而是相对质量;

②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它的SI单位是一,符号是1(单位一般不写出)。

[学生]领悟相对原子质量,加深对相对质量的理解.

[教师]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真实质量吗?

[讲解并投影]注意:(1)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而是相对质量。

(2)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它的SI单位是一,符号是1(单位一般不写出)。

[学生]领悟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真实质量的区别。

[教师]精确的相对原子质量有效数字可达八位,一般的化学计算多采用它的近似值。相对原子质量可从书后附录Ⅲ中查到。

[学生]阅读书后附录Ⅲ:相对原子质量表,知道如何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教师]我国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长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于1983年当选为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委员,主持测定了铟、锑、铒、锗、锌、镝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1995年精确测定了和的相对原子质量,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

[小结]知道学生小结本节课的重要内容,然后总结:掌握原子、分子之间的异同和相互关系(表格);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了解原子的构成及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分子

原子

备注

相似点

质量小,体积小,处于永恒运动之中。同种物质分子物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分子性质不同

质量小,体积小,处于永恒运动之中。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原子更小,但并不是说所有原子都一定比分子小

相异点

在化学反应中分裂,重新组成别种物质的分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应后并没有变成其他原子

相关关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构成分子的粒子,原子也是直接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教师]布置课堂练习

[学生]练习,检查巩固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在线测试”和“挑战自我”

附:课堂练习

1.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2g(B)1/12(C)12(D)1.993×10-26/12

●教学反思

1.习题的内容和形式需要进一步拓展,要注重层次性和开放性,还要加强题目的实践性、合作性和创新性,促进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和结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要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发展过程进行反思,加深对科学本质、科学方法的认识,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本性学习,变“要我活动”为“我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