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引导逆向思维,深化文章主题——《凡卡》一文的逆向思维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01

引导逆向思维,深化文章主题——《凡卡》一文的逆向思维教学设计。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引导逆向思维,深化文章主题——《凡卡》一文的逆向思维教学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引导逆向思维,深化文章主题《凡卡》一文的逆向思维教学设计引导逆向思维,深化文章主题

《凡卡》一文的逆向思维教学设计

小语第十一册10课《凡卡》,主要写9岁的凡卡在城里当学徒,忍受不了连狗都不如的生活,写信给爷爷,哀求他带自己回去的事,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白俄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

文章最后写道:凡卡把一封没贴邮票,没有写清地址的信寄出去后,满怀希望做了一个甜美的梦梦见爷爷坐在炕上念他的信。这种结尾暗示凡卡的爷爷将收不到他的信,所以他的愿望只不过是个美丽的梦,是不可能实现的。

如果凡卡的爷爷收到了他的信,他的悲惨命运是否就可以改变了呢?为了深化主题,使学生更深刻了解文章的内容,我逆着文章思路,给同学们留了个想象性作业:凡卡的爷爷收到信以后

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有的说:凡卡的爷爷收到信之后,非常伤心,恨不得立刻把凡卡带回来。可是,自己一日三餐都吃不饱,又怎能抚养凡卡呢?再说,城里那么远,自己连张车票都买不起。面对残酷的现实,他没有去带凡卡。凡卡在日夜翘盼之中被吝啬狠毒的老板夫妇折磨而死。还有的同学写道:凡卡的爷爷看了信之后伤心欲绝,总以为去城里当学徒可以改变一个命运,没想到凡卡更加孤单可怜。他不顾一切来到城里把心爱的小孙孙带了回来。可哪来生活来源呢?最后,爷孙俩都活活地饿死

通过这种逆向思维,深化了文章主题:不管爷爷是否收到信,凡卡的悲惨命运始终得不到改变。同时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在白俄时代穷苦人民是没有生路的。通过和自身生活对比,激发了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憎恨和对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

精选阅读

《凡卡》教学设计之一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凡卡》教学设计之一”,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2.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

(三)以信为线索,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翻译小说《凡卡》。小说的作者是19世纪后期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契诃夫从小就熟悉学徒生活,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所以《凡卡》写得真实感人。他写了很多极为深刻的揭露沙皇黑暗统治和旧俄人民悲惨生活的作品。他的作品曾经受到列宁的赞赏。今天学习的《凡卡》一文就是作者的一篇代表作品,它反映了旧俄沙皇统治时期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自己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

3.思考下列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样?

(2)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3)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些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人物身份及部分词语解释。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梆子:打更用的器具,空心,用竹子或木头制成。

崽子:常用来称幼小的动物,这里是对老板幼儿的贬称。

邮差:邮递员的旧称。

卢布、戈比:沙俄时使用的货币单位。一卢布等于一百戈比。

3.指名逐节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一个亲人,就是他的爷爷。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小说写的是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这事发生在圣诞节前夜临睡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凡卡写完信把信寄出后才入睡。信里主要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要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去。)

(四)给课文分段。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写信之前、写信过程、写信之后。)

2.按照这个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1段:从开头到把那张纸铺在讲台上。第2段:从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到康司坦丁玛卡里奇。第3段:从他很满意到课文结束。)

(五)作业。

1.抄写词语。(课内完成)

2.仔细阅读课文中信的部分,想想信中写了哪些内容。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信的内容和插叙部分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当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凡卡的悲惨生活的?

(以圣诞节前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个方法来表现的。)

(二)学习第2段课文中写信部分的内容。

1.想一想,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是什么?

(凡卡在莫斯科的学徒生活很悲惨,他实在无法忍受下去了,他在信中写了很多话,但他唯一的目的是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里,回到爷爷身边。)

2.找出第2段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凡卡写信的内容?画在书上。

(第3、8、10、11、12、15这六个自然段是凡卡写的信的内容。)

3.信的内容共有六个自然段,用一个词组成短句来进行概括,写出每一段的小标题。

(①只有一个亲人;②告诉爷爷自己在学徒中受尽折磨;③求爷爷把他带回去;④莫斯科不是穷人的;⑤求爷爷给他摘一颗金胡桃;⑥再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

4.指名根据小标题有条理地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

(三)学习课文中插叙部分。凡卡在写信时有许多内心活动,作者是用插叙的手法来表现的。

1.找出文中哪些部分是插叙部分。

(第4、5、6、13、14自然段是凡卡在写信过程中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是文章的插叙部分。)

2.导读4、5、6自然段。

(1)第4、5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让学生先默读,这两个自然段插叙凡卡回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

(2)想一想,当凡卡写到只有一个亲人了时,想到些什么?

(3)爷爷在凡卡心中是怎样一个人?

(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4、5自然段。

(提醒学生用思念亲人的心情来朗读。)

(5)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家乡节前美丽的夜景。)

(6)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

(是美的。)

(7)说说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美?

(宁静、优美、柔和、蓝蓝的天空、亮晶晶的星星整个林子沉浸在过节的气氛之中。)

(8)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用赞美的心情来朗读。)

小结:

这一部分关于爷爷守夜的回忆和家乡节前夜景的想象,都是描写凡卡内心活动的。从这两段插叙中,反映出凡卡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心情。

3.导读13、14自然段。

(1)凡卡写到请爷爷摘一颗金胡桃时,又插叙了什么?

(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这件事。)

(2)凡卡回忆起砍圣诞树这件事时,心情怎样?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概括?

(心情是快乐的。可以用乐字概括。)

(3)从哪里可以体会出凡卡这种快乐的心情?

(他想起到树林里去砍圣诞树的总是爷爷,爷爷总是带着他去。多么快乐的日子呀!要砍圣诞树了,爷爷先抽一斗烟,再吸一阵子鼻烟,还跟冻僵的小凡卡逗乐一会儿)

(4)带着快乐的感情朗读13、14自然段。

(凡卡这种快乐,是苦中有乐,朗读时要带着这种心情来读。)

4.说一说插叙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起到对比作用,凡卡想到在农村的乐,更衬托出目前生活的苦,更反映出凡卡要求爷爷带他离开的迫切心情。)

(四)小结:

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农村,真像凡卡想象中那样美好吗?不是的,那也是劳动人民的火坑,从爷爷挨冻、守夜、砍树等足以说明爷爷的生活是困苦的。只是因为凡卡在乡下与亲人在一起,得到爷爷的爱护,才产生农村生活比学徒生活好一点的想法。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概括课丈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默读全文,概括中心思想。

小说通过凡卡在圣诞节前给爷爷写信这件事,真实地反映了旧俄沙皇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

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这篇文章为什么那么令人感动呢?

(因为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真实具体,对凡卡写信的内容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都展开了细节描写,写得有血有肉。由于全文注意了细节,抓住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所以使人印象深刻,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分析重点细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第2段写信过程的细节描写。

(1)请同学朗读信的内容,并思考:凡卡在给爷爷的信中都写了哪些事?其中哪一件事写得最具体?

(告诉爷爷学徒生活的痛苦,受尽种种折磨。)

(2)默读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我就要死了!。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几层意思?作者是怎样注意细节描写的?

(分四层意思:①挨打;②挨饿;③没法睡;④离开这儿。抓住细节,让学生体会:为什么挨打?不知不觉说明了什么?用什么打?随手又说明了什么?老板和老板娘是怎样打凡卡的?揪、拖、戳、捞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吃的呢?简直没有。简直没有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简直没有?)

2.在写信过程中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

(1)默读砍圣诞树这件事。

(思考: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时,冻了的山林怎么样?爷爷和凡卡冷得怎么样?要砍圣诞树时爷爷怎么样?被砍的树什么样?砍树的时候他们看见了什么?爷爷说了些什么?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语句。)

(2)说一说,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3)从爷爷冷得吭吭地咳,他也跟着吭吭地咳这些细节中,我们不难看出砍圣诞树实际上是一种挨冷受冻的苦活,可是为什么凡卡现在回忆起来却觉得那么有趣呢?

(在冰天雪地中砍圣诞树既冷又累,但在凡卡的回忆中却是那么美好、快乐、有趣,这正说明了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独和痛苦。)

3.学习第3段课文写信之后,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1)请同学们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学第3段,先找出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再说说你是怎样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的。

(2)学生自学。

(3)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4)讨论:凡卡的梦能不能实现?为什么?

(三)总结:

通过以上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本文结构比较复杂,它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作者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凡卡信的内容,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其中凡卡的信的内容是全文的重点。在这三部分内容的表达上,抓住了细节,表现了凡卡,这个仅仅九岁的孩子复杂的内心活动,给爷爷写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说明了他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使我们深深同情他的悲惨命运,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黑暗社会。

(四)作业。

1.思考课后练习第2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乐、能、创——《凡卡》一文第三课时教学谈


《凡卡》是小学语文六年制十二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出自于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之笔下。文章通过19世纪后期旧俄时代中一个由农村来到城市做学徒的九岁儿童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叙述了他遭受的种种摧残,揭露了当时社会统治的黑暗,反映了旧俄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及其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篇课文是第四单元中唯一的一篇一类课文,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注意文章的细节,根据这一要求,结合本文结构设计精心,材料安排巧妙,线索多,内容杂,艺术手法独具匠心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安排了三个课时来完成,其中,第一课时是初读文章,按写信--寄信--做梦来分析文章结构,第二课时完成课文重头戏--写信,最后,本着立志创造,学习创造的精神,按乐、能、创的思想,设计了第十三届教研会中《凡卡》第三课时的教学。

乐是创的动力科学家巴甫洛夫说过:科学是要求人们为它贡献毕生的,在你的工作和探索中一定要有巨大的热情。而创造的道路是崎岖坎坷的,时而荆棘丛生,时而烟凝雾重,没有热情这种强有力的稳定而深刻的情感是难以踏上创造之路的。由此可见:创造活动是情感性极强的一种活动。情感不仅是创造的动力,也是调动人的创造潜能,产生创造设想的催化剂。心理学也告诉我们,情感、兴趣是促使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孜孜以求,感到乐在其中,乐此不疲。因此乐--即爱学是小学生立志创造,学习创造的动力。

为此,在《凡卡》一文第三课开始时,我先让学生回忆了写信一部分的内容,并通过两个过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了寄信、做梦两段课文,接着深入讨论了在旧俄制度下梦想不是现实,美梦不能实现,希望和追求只能破灭这个深化中心的结尾,使学生再一次深刻体会了文章内容,准确地把握了中心,激发了学生对旧俄制度的愤恨,对凡卡的同情,为凡卡悲惨命运而痛心的情感。此时,老师的眼圈红了,学生的眼圈也红了,师生的感情与文章形成了共鸣,所以,当我提出我设计的《寄信以后》的片断练习这个创造性的要求时,学生兴奋了,这正是他们抒发倾泄内心情感的好机会,何乐而不为呢?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诱发学生感情,培养学习兴趣,化为创造的动力,应以乐为创造的前提。

能是创的关键中国教育学会小语研究会常务理事、内蒙特级教师丁培忠先生在评论一堂课教学程序及教学法的设计是否合理恰当时指出:着重应处理好教与学,传授知识同发展能力二种关系。教之目的在育人,学之目的在成才,21世纪人才素质特征强调的就是多种能力,现行教育目标中人材标准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就智而言,则是要有知识,有能力,有智慧,有创造性。实践也证明:乐解决了学习的动力,而能则解决怎样学、学会的问题。因此,能--即能力,学会是小学生立志创造,学习创造的关键。

为此,在《凡卡》一文第三课时教学时,我在二课时详细具体讲解文章细节描写这一知识的基础上,又采用了勾划出凡卡寄信的句子和具体写甜蜜希望的句子的训练形式,达成对细节描写这一知识的巩固和迁移,同时,在最后的《寄信以后》的片断练习中再次提出了注意文章细节描写(勾划)这一具体要求,使学生对文章细节描写这个知识得以运用,也就形成了一种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加强基础,巩固和迁移知识,而迁移本身就是一种发展,它有助于创造,这样就培养了学生会学的能力,完成了能这一创造的关键。

创是乐能融会的结果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创造,是现代人的本质特点,创造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显著标志之一,创造是世界上一切著名教育家瞄准的目标,而人的创造力之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按照创造表现的不同类型来看,其中有一类为艺术创造,艺术创造的成果主要是文学、美术、音乐作品。从这个角度讲,语文学科艺术创造的重要过程即是写作的过程。前苏联教育家拉德任斯卡雅说过:写作能力是认识能力在写作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它包括观察、思维、想象、内部语文诸种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实践研究也证明:知识得以巩固后,通过迁移转化为能力,也即转化为智慧,而最高的能力、最大的智慧就是创造,因此,创是一个目标,一种精神,是乐能融会的结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是一种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为此,在《凡卡》全文讲解结束后,我设计了《寄信以后》片断练习,要求学生根据原文的内容和中心进行合理想象创造,并结合本单元注意文章细节描写的重点训练项目勾出自己所进行的细节描写。于是,学生在已有原文内容和中心的知识基础上,积蓄在心中那强烈的感情迸发出来,他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在创造的天地间驰骋:康熙乐创造了凡卡寄信回家后惨遭毒打的悲惨景象倾刻间,拳头、楦头、皮鞋雨点般地落在凡卡的头上、身上,叫骂声、哭喊声混作一团,那惨叫声划破了昏暗的天空,更划碎了凡卡幼小的心灵杨颖创设了凡卡寄信回家之后被驱逐门外惨死街头时还梦想爷爷收到书信的细节在他的嘴角边,挂着一丝微笑喻莹莹在文章写到天更黑,风更紧,奄奄一息的小凡卡直挺挺地躺在冰凉的过道上呼唤着:爷爷,您在哪儿呀。李菁的笔下描绘出第二个圣诞节的前夜,凡卡坐在门口,呆滞的眼神看着那灰蒙蒙的遮住了星光的天。张晗刻画了凡卡第二天去关注邮差是否送走信时发现那封信因无邮票、收信地址而正被邮差碎尸街头,终于昏倒在街上,死时那双明亮的眼睛怒视着那座大城市莫斯科

多么真切细致的描述,多么生动、形象的语言,声声震撼人心的话语,它出自毫无实际生活体验的十一、二岁的小学生之手,你能不说创造的力量之神奇吗?领导的指点,同事的帮助,个人的努力,一堂小课,获得了一点成绩,但更重要的是,我深深地体会到:按乐、能、创的思想,去立志创造,学习创造,我们的小学教育将会走上培养21世纪创造性人才的康庄大道!◆

凡卡 教案教学设计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凡卡 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24凡卡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生字,理解“保佑”等词语的意思,会用“指望、打搅”造句。
2、继续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专心致志,边读边想,做点记号,学以致用。
3、初步懂得反衬的表达方法。
4、感受俄国沙皇时代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俄国沙皇时代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难点:体会结尾似喜实悲的结局。
教学时间:3课时
板书预设:凡卡
学徒生活回忆往事甜蜜希望
苦乐梦
揭示反衬暗示
悲惨命运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本课的生字词,弄清文中人物的姓名;通读课文,了解内容,并理清文章的思路,初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初步感知凡卡的悲惨命运和沙皇俄国的黑暗社会现实。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学难点:分清凡卡的书信内容与其内心活动的部分。
教学过程:
一、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
1、直接揭题,板题:24、凡卡
2、简介时代背景。
《凡卡》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于1886年写的。当时沙皇俄国统治者十分黑暗,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甚至连儿童也不能幸免。本文写的就是一个叫凡卡的九岁孩子给他他爷爷写信的事,反映了他的悲惨遭遇。
3、简介作者:契诃夫生活在19世纪末期,正是沙皇统治俄国最黑暗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的罪恶。
二、指导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学课文,要求:
(1)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
(2)划出文中人物姓名,并读通畅,再理清关系。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凡卡为什么要给爷爷写信?
2、指名交流:
(1)有关生字新词:
A、课后生字组词读:
重点正音:墅揪戳搅
重点字形指导:袄戳祷
B、多音字:
邮差(chāi)逮住(dǎi)窜过(cuàn)
C、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重点理解:楦头——制鞋用的模型,多用木头做的。
指望——一心期待,盼望。打搅——扰乱。
抽噎——抽吸鼻子,低声哭泣的样子。
毡靴——用羊毛压碾而成的材料叫毡,用毡做的靴子叫毡靴。
(2)人物姓名:
凡卡.茹科夫(凡卡的姓名)阿里亚希涅(鞋匠)
菲吉尔(牧民)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阿辽娜、艾果尔(熟人)伊凡.茹科夫(本名.加姓)
(3)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在莫斯科当学徒的小凡卡在圣诞节节前夜给乡下爷爷写信,因为他忍受不住生活的折磨,要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凡卡给爷爷写的信是断断断续续写的,信中都写了些什么?请在文中标出信的内容的小节。(信:3、8、10、11、12、15小节)
2、此外,除了信的内容外,还写了什么内容?用“……”标出。其中描写心理活动:回忆乡下生活的爷爷的各种情况,用“——”标出。(回忆:4、5、6、13小节)
3、小结:这些心理活动都是穿插在写信的过程中叙述的,像这样的方法叫——插叙。插叙有什么作用呢?下节课再深入学习。
4、分段:
(1)提示:可按“写信前——写信时——写信后”的思路分段。
交流:1--2‖3--15‖16--21‖
(2)或可按“准备写信——写信——寄信——梦见爷爷收到信”分成四段。
交流:1--2‖3--15‖16--20‖21‖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作1、2、3。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继续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专心致志,边读边想,做点记号,学以致用;初步懂得反衬的表达作用;感受俄国沙皇时代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感受俄国沙皇时代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指名交流。
二、重点研读信的内容。
1、自由研读书信内容,思考:凡卡在信中分别写了些什么内容?请在相应的小节旁注明小标题。
2、反馈交流,:生活悲惨哀求爷爷莫斯科见闻问候熟人
3、重点研读第8小节:生活悲惨
(1)快速默读,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写出生活的悲惨?请据此分层。
(2)交流:挨打挨饿挨冻
(3)再自由读,具体从哪些词,哪些句子特别能感受到凡卡生活的苦难?请圈划出来,并在旁作上批注,写明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4)小组讨论交流后,再推荐代表交流。
A、“不知不觉睡着”就要挨打。
B、“揪、拖、揍、直戳、捉弄、打发”不被当人看待。
C、“简直没有,一点儿,又是一眯儿”很饿。
D、“睡过道,没有鞋”,冷极了。
E、称老板家的孩子为“小崽子”足见生活的苦难,对老板的仇恨。
(5)指导朗读:读好凡卡请求爷爷带他回家的语气。
(6)有感情地练读第8小节:师范读,生练读。
4、连读信的内容,再质疑问难。
三、研读插叙部分。
1、从凡卡写的信的内容来看,我们知道了在当时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的黑暗腐朽,劳动人民生活的苦难。而且将信的内容连起来已经是一篇完整的内容了。作者为什么还要插叙补充其他内容呢。学习插叙内容:对乡下生活的回忆
2、自读插叙内容,思考:具体回忆了哪些内容?请在对应小节旁作批注。
3、反馈交流,:爷爷身份爷爷守夜乡村夜景与爷爷一起砍圣诞树
4、细读这部分内容,思考:这些叙述同表达文章的中心,表现人民生活的苦难,揭露沙皇俄国社会的黑暗有什么作用?
(1)在凡卡看来,乡下的生活怎样,请找出依据说明。
讨论交流:乡下生活——快乐自由幸福
(2)在你现在看来,凡卡在乡下的生活过得好吗?请也在文中找出依据说明。
(3)师:其实,在乡下那也是劳动人民的火坑,从爷爷为别人守夜,冬天砍树冻僵,冷得吭吭地咳,尤其是他无力抚养自己唯一的小孙儿,打发他去城里当学徒的事,回来还要求管家让他擦皮鞋或放羊等事,更可说明乡下的生活也是非常地艰难困苦。但这相对于在老板家当学徒的苦难悲惨遭遇来讲,乡下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凡卡的天堂。因为那里有爷爷的关心和爱抚。
(4)小结:可见作者穿插对乡下生活的回忆对描写凡卡的悲惨生活起了对比反衬作用。
四、课堂练习
熟读信的内容和插叙内容。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继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凡卡的悲惨遭遇和沙皇俄国的黑暗统治;体会结尾似喜实悲的结局。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继续学习课文,体会凡卡的悲惨遭遇和沙皇俄国的黑暗统治。
难点:体会结尾似喜实悲的结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齐读书信内容。
3、有感情地齐读插叙内容:对乡村生活的美好回忆。
二、学习叙述部分,继续体会处境悲惨。
1、课文是怎样把书信内容与插叙的内容连起来呢?请划出相关句子,读一读体会一下。
2、反馈交流:
(1)凡卡朝黑糊糊的窗户看看,……就在眼前。(“凡卡朝黑糊糊的窗户看看”“他想象着……”“好象爷爷就在眼前……”这些文字起着现实与回忆的连接作用。)
(2)凡卡叹了口气,……接着写下去。(3)凡卡撇撇嘴,……抽噎了一下。
(4)凡卡伤心地叹口气,又呆呆地望着窗口。
(5)凡卡接着写。
3、再读这些词句,从这些句子的哪些词也照样能体会出凡卡生活的苦难?讨论交流。
4、再读开头和结尾寄信部分,想想从这两部分的哪些词句也可以体会到凡卡生活的困苦?
(1)他等老板、老板娘和几个伙计到教堂做礼拜去了,才开始写信。
(2)在写第一个字前,他担心地朝门口和窗户……又斜着眼看了一下……。(悲惨遭遇,连写信的自由都没有,写信时的心情是那么“担心、恐惧”。)
(3)他很满意没人打搅他写信,就戴一帽子,连破皮袄都没披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
A、他有些害怕老板他们会马上回来。
B、寄信的迫切,希望爷爷早点来接他回乡下的迫切,盼望早点摆脱这种非人生活的迫切性。
C、指导朗读。
(4)……把宝贵的信塞了进去。
为什么把平平常常的一封家信说成是宝贵的信?(这是一封救命信。)
(5)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A、凡卡的“甜蜜的希望”是什么?
(爷爷收到信来接凡卡回乡下。)
B、为什么说主是“甜蜜的希望”?请在文中找出依据。
(这个希望理实上是一个梦想,因为这封没地址的信爷爷根本收不到,而且就算爷爷收到信,他也没能力改变凡卡的悲惨命运。)
C、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小结:爷爷坐在炕上念凡卡的信,这个结局似喜实悲。他的希望即将变成痛苦,他的追求只是一个幻想,这结局使我们更同情凡卡,憎恨黑暗的社会。其实在沙皇统治下,还有许多人受尽折磨。凡卡的遭遇只是俄国人民生活的缩影。
三、总结全文,启发想象。
1、凡卡寄信后,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
2、以《凡卡把信寄出去以后》为题,写一想象片断。
四、朗读全文,质疑问难。
1、有感情地分组分节朗读全文。
2、学了全文,你还有什么疑难之处?
第10、11自然段只有前引号,没有后引号,而3、8、12等自然段前后都有有引号,这是怎么回事?
(这不是疏忽,而是引号的正确用法。当引用原来是连续的几段话时,除了每段开头用引号外,后面都不用引号,表示内容的连续性,只在最后一段用引号表示终止。如果每段前后都加引号,就表示这几段话是不连在一起的。10、11、12自然段这样用引号,表示它们在凡卡的原信中是连续的。)
五、课堂练习
完成课堂作业本上有关练习。
资料提供者:

《凡卡》教学设计2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凡卡》教学设计2》,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了解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命运,激发学生憎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联想来了解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学习了解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

2.体会凡卡的悲惨遭遇并受到思想教育。

三、教学难点

体会插叙部分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四、教具准备

投影仪、幻灯片

五、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

1.介绍作家及写作背景。

2.检查预习情况。

3.初步自学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

4.读议第一段,人凡卡写信前的动作、神态中体会他当时的内心活动。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运用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联想来了解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学习凡卡写信和写信后的内容,体会凡卡命运的悲惨,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任务

上节课同学们初步自学了这篇课文,按写信前、写信、写信后的顺序理清了文章的层次,并从凡卡写信前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出他当时的心情是十分害怕的。这节课我们继续运用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联想来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学习写信、写信后这两部分内容。

二.情境导读直奔重点

1.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写信这一部分内容包括信文和凡卡的回忆。下面先请同学们听听凡卡写给爷爷的信(师范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想一想:凡卡在信中写了哪些内容?什幺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板书:学徒生活苦)

2.课文哪一自然段集中体现了凡卡学徒生活的苦?(第8自然段)

3.自由朗读第8自然段,想一想:凡卡受了哪些苦?把感触最深的词句划上记号,然后谈体会。(着重从挨打、挨冻、挨饿三方面进行引导)

①出示幻灯片(描写凡卡挨打的句子),引导学生抓住拖、揪、揍等动词认真加以体会,再想象凡卡挨打时的惨状,并结合凡卡挨打的原因深入体会凡卡生活的苦。

②引导学生从睡在过道里、简直没有、一点儿、稀等描写凡卡挨冻、挨饿的词句中进一步体会他生活的苦。

③综合老板、老板娘、伙计们对凡卡的态度,从直戳、捉弄等词中体会凡卡生活的孤独。

4.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凡卡生活的苦。(着重从语气、重音、停顿、心情几方面进行引导)

①如果你就是可怜的凡卡,你会用什幺样的语气跟爷爷说?(乞求)指名朗读第8自然段的后四句话。

②自由朗读,体会一下把哪些词读成重音更好一些?(再也、发发、跪下等)说说为什幺?再指名朗读。

③在这短短的四句话中,作者用了两个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幺意思?(因难过而写不下去)

④出示幻灯片(凡卡跪在地上写信的情景)此时此刻,凡卡正赤着双脚,跪在冰冷的地上,向爷爷诉说着自己的种种不幸,求爷爷尽快地带他离开这个火坑。这点点省略号就像是辛酸的泪珠。(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从而懂得朗读带省略号的地方时,停顿的时间要长一些)

⑤出示幻灯片(描写凡卡写信时的动作的句子)引导学生撇撇嘴、抽噎了一下这些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凡卡极度痛苦的心情。

⑥全班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前面的四句话。

三?进行对比突破难点

1.凡卡一边写着信,一边想起了和爷爷一起在乡下生活的情景。那么,凡卡想起了哪些事?在他看来乡下生活怎么样?(板书:守夜砍树乐)

2.指名把凡卡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这件事快快乐乐地朗读出来。

3.乡下生活真的就那么美好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从爷爷冷得吭吭地咳、缩成一团儿、冻僵等词句中得出结论――乡下生活实际痛苦)

4.乡下生活既然很苦,为什幺在凡卡的回忆中确是那幺美好呢?(引导学生把乡下生活和莫斯科生活进行对比,进而弄懂作者写乡下生活乐是主了衬托学徒生活的苦)

四?控究结果深化主题

1.自由朗读写信后的内容,把描写凡卡动作、神态的词句划上记号,体会他的内心活动。

2出示幻灯片(描写凡卡寄信的句子),全班齐读,引导学生从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这些带点的词语中体会他当时的急切心情。

3.出示幻灯片(凡卡做梦的画面及相关的句子),引导学生从怀着甜蜜的希望中体会他寄信以后的内心活动。

4.凡卡的信爷爷能收到吗?为什幺?

小结:凡卡甜蜜是希望只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他还得在莫斯科痛苦地生活下去,这就更让我们体会到凡卡命运的悲惨。

5.全班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注意:声音轻轻的,好让凡卡甜蜜的梦多停留一会儿。)

五?启发想象渗透教育

1.联系凡卡的爷爷的情况想一想,假如爷爷通过别的途径了解了凡卡的遭遇,把他接回了乡下,爷爷能帮助他摆脱悲惨的命运吗?

2.凡卡才九岁,他本该像同学们一样拥有金色的童年,可他的命运为什幺那么悲惨呢?你从中懂得了什幺?(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章中心。

2.巩固生字词。

3.写一篇读后感。

[附]:板书设计

写信前__怕

挨打命

学徒生活挨冻

(信文)挨饿__苦运

12.凡卡写信

乡下生活守夜悲

(回忆)砍树__乐

写信后(甜蜜的希望)__梦

《凡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2.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

(三)以信为线索,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翻译小说《凡卡》。小说的作者是19世纪后期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契诃夫从小就熟悉学徒生活,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所以《凡卡》写得真实感人。他写了很多极为深刻的揭露沙皇黑暗统治和旧俄人民悲惨生活的作品。他的作品曾经受到列宁的赞赏。今天学习的《凡卡》一文就是作者的一篇代表作品,它反映了旧俄沙皇统治时期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自己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

3.思考下列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样?

(2)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3)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些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人物身份及部分词语解释。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梆子:打更用的器具,空心,用竹子或木头制成。

崽子:常用来称幼小的动物,这里是对老板幼儿的贬称。

邮差:邮递员的旧称。

卢布、戈比:沙俄时使用的货币单位。一卢布等于一百戈比。

3.指名逐节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一个亲人,就是他的爷爷。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小说写的是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这事发生在圣诞节前夜临睡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凡卡写完信把信寄出后才入睡。信里主要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要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去。)

(四)给课文分段。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写信之前、写信过程、写信之后。)

2.按照这个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1段:从开头到把那张纸铺在讲台上。第2段:从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到康司坦丁玛卡里奇。第3段:从他很满意到课文结束。)

(五)作业。

1.抄写词语。(课内完成)

2.仔细阅读课文中信的部分,想想信中写了哪些内容。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信的内容和插叙部分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当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凡卡的悲惨生活的?

(以圣诞节前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个方法来表现的。)

(二)学习第2段课文中写信部分的内容。

1.想一想,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是什么?

(凡卡在莫斯科的学徒生活很悲惨,他实在无法忍受下去了,他在信中写了很多话,但他唯一的目的是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里,回到爷爷身边。)

2.找出第2段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凡卡写信的内容?画在书上。

(第3、8、10、11、12、15这六个自然段是凡卡写的信的内容。)

3.信的内容共有六个自然段,用一个词组成短句来进行概括,写出每一段的小标题。

(①只有一个亲人;②告诉爷爷自己在学徒中受尽折磨;③求爷爷把他带回去;④莫斯科不是穷人的;⑤求爷爷给他摘一颗金胡桃;⑥再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

4.指名根据小标题有条理地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

(三)学习课文中插叙部分。凡卡在写信时有许多内心活动,作者是用插叙的手法来表现的。

1.找出文中哪些部分是插叙部分。

(第4、5、6、13、14自然段是凡卡在写信过程中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是文章的插叙部分。)

2.导读4、5、6自然段。

(1)第4、5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让学生先默读,这两个自然段插叙凡卡回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

(2)想一想,当凡卡写到只有一个亲人了时,想到些什么?

(3)爷爷在凡卡心中是怎样一个人?

(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4、5自然段。

(提醒学生用思念亲人的心情来朗读。)

(5)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家乡节前美丽的夜景。)

(6)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

(是美的。)

(7)说说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美?

(宁静、优美、柔和、蓝蓝的天空、亮晶晶的星星整个林子沉浸在过节的气氛之中。)

(8)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用赞美的心情来朗读。)

小结:

这一部分关于爷爷守夜的回忆和家乡节前夜景的想象,都是描写凡卡内心活动的。从这两段插叙中,反映出凡卡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心情。

3.导读13、14自然段。

(1)凡卡写到请爷爷摘一颗金胡桃时,又插叙了什么?

(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这件事。)

(2)凡卡回忆起砍圣诞树这件事时,心情怎样?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概括?

(心情是快乐的。可以用乐字概括。)

(3)从哪里可以体会出凡卡这种快乐的心情?

(他想起到树林里去砍圣诞树的总是爷爷,爷爷总是带着他去。多么快乐的日子呀!要砍圣诞树了,爷爷先抽一斗烟,再吸一阵子鼻烟,还跟冻僵的小凡卡逗乐一会儿)

(4)带着快乐的感情朗读13、14自然段。

(凡卡这种快乐,是苦中有乐,朗读时要带着这种心情来读。)

4.说一说插叙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起到对比作用,凡卡想到在农村的乐,更衬托出目前生活的苦,更反映出凡卡要求爷爷带他离开的迫切心情。)

(四)小结:

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农村,真像凡卡想象中那样美好吗?不是的,那也是劳动人民的火坑,从爷爷挨冻、守夜、砍树等足以说明爷爷的生活是困苦的。只是因为凡卡在乡下与亲人在一起,得到爷爷的爱护,才产生农村生活比学徒生活好一点的想法。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概括课丈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默读全文,概括中心思想。

小说通过凡卡在圣诞节前给爷爷写信这件事,真实地反映了旧俄沙皇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

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这篇文章为什么那么令人感动呢?

(因为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真实具体,对凡卡写信的内容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都展开了细节描写,写得有血有肉。由于全文注意了细节,抓住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所以使人印象深刻,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分析重点细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第2段写信过程的细节描写。

(1)请同学朗读信的内容,并思考:凡卡在给爷爷的信中都写了哪些事?其中哪一件事写得最具体?

(告诉爷爷学徒生活的痛苦,受尽种种折磨。)

(2)默读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我就要死了!。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几层意思?作者是怎样注意细节描写的?

(分四层意思:①挨打;②挨饿;③没法睡;④离开这儿。抓住细节,让学生体会:为什么挨打?不知不觉说明了什么?用什么打?随手又说明了什么?老板和老板娘是怎样打凡卡的?揪、拖、戳、捞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吃的呢?简直没有。简直没有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简直没有?)

2.在写信过程中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

(1)默读砍圣诞树这件事。

(思考: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时,冻了的山林怎么样?爷爷和凡卡冷得怎么样?要砍圣诞树时爷爷怎么样?被砍的树什么样?砍树的时候他们看见了什么?爷爷说了些什么?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语句。)

(2)说一说,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3)从爷爷冷得吭吭地咳,他也跟着吭吭地咳这些细节中,我们不难看出砍圣诞树实际上是一种挨冷受冻的苦活,可是为什么凡卡现在回忆起来却觉得那么有趣呢?

(在冰天雪地中砍圣诞树既冷又累,但在凡卡的回忆中却是那么美好、快乐、有趣,这正说明了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独和痛苦。)

3.学习第3段课文写信之后,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1)请同学们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学第3段,先找出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再说说你是怎样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的。

(2)学生自学。

(3)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4)讨论:凡卡的梦能不能实现?为什么?

(三)总结:

通过以上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本文结构比较复杂,它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作者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凡卡信的内容,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其中凡卡的信的内容是全文的重点。在这三部分内容的表达上,抓住了细节,表现了凡卡,这个仅仅九岁的孩子复杂的内心活动,给爷爷写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说明了他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使我们深深同情他的悲惨命运,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黑暗社会。

(四)作业。

1.思考课后练习第2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凡卡》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凡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2了解沙皇统治下穷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苦难。

2理解写信过程中的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三教学创新点:

1本课时教学力求有学生为主体。以理解,激情为主线实施教学。

2由于凡卡的遭遇是由叙述、信、回忆三部分穿插起来的,这么复杂的内容组合,我采取让学生进行选择

学习,使学生在兴趣中选取择,在选择中顺序发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通过第一课时的复习和课后预习,能告诉大家,课文中的哪些描写给你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现在屏幕上:学徒生活、守夜、砍柴、请求、寄信)

2如果我们将这些复杂的内容组合按照这样的条理,再整理一下,同学一定会感到学得更轻松,理解透彻。试一试(指名在黑板上拖动鼠标)。师相机板书:学徒生活,乡下生活。

3作者契诃夫通过借凡卡的城里生活和乡下生活的美好回忆,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沙俄才九岁孩子的?(板书悲惨命运)

二导入:

同学们小声、快速地阅读课文,看看凡卡叙述自已的悲惨命运

的哪些叙述让你最受感动?为什么?(出示VCD)凡卡别想睡觉。

四同桌互相交感受,选择一名最能代表你这种感受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五(学生汇报)师:找到了吗?怎样找到的?出示理解、训练:

1屏幕显示:A画出老板毒打凡卡的动词,谈谈你的体会;

B画出表示伙伴们捉弄的句子。(板书:挨打)

C理解打的不同用法。

2朗读指导:如果我们能把这些动词读重一点,加点艺术感,融入自己的激情,相信能更能让听众感受受老板的凶恶和凡卡的可怜。

六除此之外,凡卡还告诉爷爷什么?指名读,读出凡卡令人同情的语气来(读好一点儿)板书:挨饿|

七还要经受什么折磨?(板书:挨饿)

八全班读再次感受凡卡生命的艰辛和心中的痛苦。

九是啊,我们想一下,一个才九岁的孩子却负担起这么沉重的劳动,遭受这么多的折磨,怎么受得了啊?所以他向爷爷哀求。

1指名读,读得好些吗?这什么?

2出示间乐文字读;

3开火车读,

4男女生读

5再次播放音乐文字,全班齐读。

师:同学们伴乐的感情朗足以让我感受到凡卡极度痛苦的内心世界,(指导学生从撇、揉、抽噎事业说明强调内心是通过动作、语言来表达的。

十他盼望爷爷快点接他回去这成了凡卡活下去的精神支柱,所以他跟爷爷许愿。师生共读:第十自然段。

十一是的,课文不光只是写了凡卡迫切地期望能接回乡下去,还写了凡卡向爷爷诉说,还将回忆很多快乐的过去。请你从课文选择你认为能体现出凡卡命运的悲惨、内心极度痛苦的片段,感情朗读,小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体会的,还有什么疑问?

十二学生自做小老师,检查汇报情况;师先说规则;每个片断将由文字和图片组成,由老师自己操作:

1汇报参考:

诉说莫斯科城的生活片断,凡卡告诉爷爷莫斯科不是穷人呆的地方。

回忆和爷爷砍树的情景,突出尽管在冰天雪地中砍树既冷又累,但在凡卡的回忆中是那么美好、快乐、有趣、,也说明莫斯科城的孤独与痛苦。

信中一次诉说自己的苦难生活饿得要命孤零零的,好容易才醒过来绝望使好喊出了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

2学生质疑:

还有没有什么不懂的?谁来帮助她?(结合凡卡回忆中的乐提出难道凡卡在乡下真的非常快乐吗?

十四教师小结并板书:苦乐。信的内容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命运悲惨令人同情的凡卡。课文用两种基调来写的:一条是苦,一条是乐。这一苦一乐的比较,让人感受到了凡卡内心的痛。

十五同学们快速找出课文中表达不同感情的句子,再用不同的感情读读。出示两组句子:

第一组指导学生用动作读:我再也受不住了,只有死路一条了;多么快乐的日子呀!

第二组用VCD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老板拿楦头昏倒了;天空撒满了快活的眨着眼的小星星把它擦亮了似的。

十六似乎美好而实际残酷的一切,让凡卡迫切快点寄出给他爷爷的信,自读、自悟最终后一段,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凡卡当时的这种心情的?(指导学生从动作、神态几方面来体会)

十七小小辨论会:你认为凡卡的信,他爷爷能收到吗?

十八面对酷冷的现实,凡卡三次向爷爷哀求,我想,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学都有对这苦命的孩子所深表同情。再次感受凡卡悲痛欲绝的内心世界吧!

十九此时的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现在的社会背景)。

板书:

学徒生活

乡下生活

美好愿望

挨打

挨饿

挨冻

守夜

砍柴

回乡下

寄信

悲惨命运

完。

《凡卡》教学设计之三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凡卡》教学设计之三”,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了解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命运,激发学生憎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联想来了解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学习了解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

2.体会凡卡的悲惨遭遇并受到思想教育。

三、教学难点

体会插叙部分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四、教具准备

投影仪、幻灯片

五、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

1.介绍作家及写作背景。

2.检查预习情况。

3.初步自学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

4.读议第一段,人凡卡写信前的动作、神态中体会他当时的内心活动。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运用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联想来了解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学习凡卡写信和写信后的内容,体会凡卡命运的悲惨,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任务

上节课同学们初步自学了这篇课文,按写信前、写信、写信后的顺序理清了文章的层次,并从凡卡写信前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出他当时的心情是十分害怕的。这节课我们继续运用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联想来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学习写信、写信后这两部分内容。

二.情境导读直奔重点

1.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写信这一部分内容包括信文和凡卡的回忆。下面先请同学们听听凡卡写给爷爷的信(师范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想一想:凡卡在信中写了哪些内容?什幺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板书:学徒生活苦)

2.课文哪一自然段集中体现了凡卡学徒生活的苦?(第8自然段)

3.自由朗读第8自然段,想一想:凡卡受了哪些苦?把感触最深的词句划上记号,然后谈体会。(着重从挨打、挨冻、挨饿三方面进行引导)

①出示幻灯片(描写凡卡挨打的句子),引导学生抓住拖、揪、揍等动词认真加以体会,再想象凡卡挨打时的惨状,并结合凡卡挨打的原因深入体会凡卡生活的苦。

②引导学生从睡在过道里、简直没有、一点儿、稀等描写凡卡挨冻、挨饿的词句中进一步体会他生活的苦。

③综合老板、老板娘、伙计们对凡卡的态度,从直戳、捉弄等词中体会凡卡生活的孤独。

4.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凡卡生活的苦。(着重从语气、重音、停顿、心情几方面进行引导)

①如果你就是可怜的凡卡,你会用什幺样的语气跟爷爷说?(乞求)指名朗读第8自然段的后四句话。

②自由朗读,体会一下把哪些词读成重音更好一些?(再也、发发、跪下等)说说为什幺?再指名朗读。

③在这短短的四句话中,作者用了两个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幺意思?(因难过而写不下去)

④出示幻灯片(凡卡跪在地上写信的情景)此时此刻,凡卡正赤着双脚,跪在冰冷的地上,向爷爷诉说着自己的种种不幸,求爷爷尽快地带他离开这个火坑。这点点省略号就像是辛酸的泪珠。(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从而懂得朗读带省略号的地方时,停顿的时间要长一些)

⑤出示幻灯片(描写凡卡写信时的动作的句子)引导学生撇撇嘴、抽噎了一下这些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凡卡极度痛苦的心情。

⑥全班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前面的四句话。

三?进行对比突破难点

1.凡卡一边写着信,一边想起了和爷爷一起在乡下生活的情景。那么,凡卡想起了哪些事?在他看来乡下生活怎么样?(板书:守夜砍树乐)

2.指名把凡卡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这件事快快乐乐地朗读出来。

3.乡下生活真的就那么美好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从爷爷冷得吭吭地咳、缩成一团儿、冻僵等词句中得出结论――乡下生活实际痛苦)

4.乡下生活既然很苦,为什幺在凡卡的回忆中确是那幺美好呢?(引导学生把乡下生活和莫斯科生活进行对比,进而弄懂作者写乡下生活乐是主了衬托学徒生活的苦)

四?控究结果深化主题

1.自由朗读写信后的内容,把描写凡卡动作、神态的词句划上记号,体会他的内心活动。

2出示幻灯片(描写凡卡寄信的句子),全班齐读,引导学生从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这些带点的词语中体会他当时的急切心情。

3.出示幻灯片(凡卡做梦的画面及相关的句子),引导学生从怀着甜蜜的希望中体会他寄信以后的内心活动。

4.凡卡的信爷爷能收到吗?为什幺?

小结:凡卡甜蜜是希望只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他还得在莫斯科痛苦地生活下去,这就更让我们体会到凡卡命运的悲惨。

5.全班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注意:声音轻轻的,好让凡卡甜蜜的梦多停留一会儿。)

五?启发想象渗透教育

1.联系凡卡的爷爷的情况想一想,假如爷爷通过别的途径了解了凡卡的遭遇,把他接回了乡下,爷爷能帮助他摆脱悲惨的命运吗?

2.凡卡才九岁,他本该像同学们一样拥有金色的童年,可他的命运为什幺那么悲惨呢?你从中懂得了什幺?(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章中心。

2.巩固生字词。

3.写一篇读后感。

[附]:板书设计

写信前__怕

挨打命

学徒生活挨冻

(信文)挨饿__苦运

12.凡卡写信

乡下生活守夜悲

(回忆)砍树__乐

写信后(甜蜜的希望)__梦◆

小学语文:《凡卡》教学设计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小学语文:《凡卡》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凡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2.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
(三)以信为线索,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翻译小说《凡卡》。小说的作者是19世纪后期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契诃夫从小就熟悉学徒生活,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所以《凡卡》写得真实感人。他写了很多极为深刻的揭露沙皇黑暗统治和旧俄人民悲惨生活的作品。他的作品曾经受到列宁的赞赏。今天学习的《凡卡》一文就是作者的一篇代表作品,它反映了旧俄沙皇统治时期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自己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
3.思考下列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样?
(2)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3)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些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人物身份及部分词语解释。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梆子:打更用的器具,空心,用竹子或木头制成。
崽子:常用来称幼小的动物,这里是对老板幼儿的贬称。
邮差:邮递员的旧称。
卢布、戈比:沙俄时使用的货币单位。一卢布等于一百戈比。
3.指名逐节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一个亲人,就是他的爷爷。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小说写的是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这事发生在圣诞节前夜临睡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凡卡写完信把信寄出后才入睡。信里主要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要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去。)
(四)给课文分段。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写信之前、写信过程、写信之后。)
2.按照这个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1段:从开头到把那张纸铺在讲台上。第2段:从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到康司坦丁玛卡里奇。第3段:从他很满意到课文结束。)
(五)作业。
1.抄写词语。(课内完成)
2.仔细阅读课文中信的部分,想想信中写了哪些内容。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信的内容和插叙部分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当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凡卡的悲惨生活的?
(以圣诞节前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个方法来表现的。)
(二)学习第2段课文中写信部分的内容。
1.想一想,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是什么?
(凡卡在莫斯科的学徒生活很悲惨,他实在无法忍受下去了,他在信中写了很多话,但他唯一的目的是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里,回到爷爷身边。)
2.找出第2段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凡卡写信的内容?画在书上。
(第3、8、10、11、12、15这六个自然段是凡卡写的信的内容。)
3.信的内容共有六个自然段,用一个词组成短句来进行概括,写出每一段的小标题。
(①只有一个亲人;②告诉爷爷自己在学徒中受尽折磨;③求爷爷把他带回去;④莫斯科不是穷人的;⑤求爷爷给他摘一颗金胡桃;⑥再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
4.指名根据小标题有条理地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
(三)学习课文中插叙部分。凡卡在写信时有许多内心活动,作者是用插叙的手法来表现的。
1.找出文中哪些部分是插叙部分。
(第4、5、6、13、14自然段是凡卡在写信过程中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是文章的插叙部分。)
2.导读4、5、6自然段。
(1)第4、5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让学生先默读,这两个自然段插叙凡卡回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
(2)想一想,当凡卡写到只有一个亲人了时,想到些什么?
(3)爷爷在凡卡心中是怎样一个人?
(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4、5自然段。
(提醒学生用思念亲人的心情来朗读。)
(5)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家乡节前美丽的夜景。)
(6)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
(是美的。)
(7)说说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美?
(宁静、优美、柔和、蓝蓝的天空、亮晶晶的星星整个林子沉浸在过节的气氛之中。)
(8)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用赞美的心情来朗读。)
小结:
这一部分关于爷爷守夜的回忆和家乡节前夜景的想象,都是描写凡卡内心活动的。从这两段插叙中,反映出凡卡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心情。
3.导读13、14自然段。
(1)凡卡写到请爷爷摘一颗金胡桃时,又插叙了什么?
(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这件事。)
(2)凡卡回忆起砍圣诞树这件事时,心情怎样?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概括?
(心情是快乐的。可以用乐字概括。)
(3)从哪里可以体会出凡卡这种快乐的心情?
(他想起到树林里去砍圣诞树的总是爷爷,爷爷总是带着他去。多么快乐的日子呀!要砍圣诞树了,爷爷先抽一斗烟,再吸一阵子鼻烟,还跟冻僵的小凡卡逗乐一会儿)
(4)带着快乐的感情朗读13、14自然段。
(凡卡这种快乐,是苦中有乐,朗读时要带着这种心情来读。)
4.说一说插叙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起到对比作用,凡卡想到在农村的乐,更衬托出目前生活的苦,更反映出凡卡要求爷爷带他离开的迫切心情。)
(四)小结:
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农村,真像凡卡想象中那样美好吗?不是的,那也是劳动人民的火坑,从爷爷挨冻、守夜、砍树等足以说明爷爷的生活是困苦的。只是因为凡卡在乡下与亲人在一起,得到爷爷的爱护,才产生农村生活比学徒生活好一点的想法。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概括课丈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默读全文,概括中心思想。
小说通过凡卡在圣诞节前给爷爷写信这件事,真实地反映了旧俄沙皇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
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这篇文章为什么那么令人感动呢?
(因为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真实具体,对凡卡写信的内容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都展开了细节描写,写得有血有肉。由于全文注意了细节,抓住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所以使人印象深刻,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分析重点细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第2段写信过程的细节描写。
(1)请同学朗读信的内容,并思考:凡卡在给爷爷的信中都写了哪些事?其中哪一件事写得最具体?
(告诉爷爷学徒生活的痛苦,受尽种种折磨。)
(2)默读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我就要死了!。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几层意思?作者是怎样注意细节描写的?
(分四层意思:①挨打;②挨饿;③没法睡;④离开这儿。抓住细节,让学生体会:为什么挨打?不知不觉说明了什么?用什么打?随手又说明了什么?老板和老板娘是怎样打凡卡的?揪、拖、戳、捞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吃的呢?简直没有。简直没有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简直没有?)
2.在写信过程中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
(1)默读砍圣诞树这件事。
(思考: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时,冻了的山林怎么样?爷爷和凡卡冷得怎么样?要砍圣诞树时爷爷怎么样?被砍的树什么样?砍树的时候他们看见了什么?爷爷说了些什么?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语句。)
(2)说一说,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3)从爷爷冷得吭吭地咳,他也跟着吭吭地咳这些细节中,我们不难看出砍圣诞树实际上是一种挨冷受冻的苦活,可是为什么凡卡现在回忆起来却觉得那么有趣呢?
(在冰天雪地中砍圣诞树既冷又累,但在凡卡的回忆中却是那么美好、快乐、有趣,这正说明了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独和痛苦。)
3.学习第3段课文写信之后,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1)请同学们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学第3段,先找出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再说说你是怎样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的。
(2)学生自学。
(3)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4)讨论:凡卡的梦能不能实现?为什么?
(三)总结:
通过以上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本文结构比较复杂,它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作者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凡卡信的内容,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其中凡卡的信的内容是全文的重点。在这三部分内容的表达上,抓住了细节,表现了凡卡,这个仅仅九岁的孩子复杂的内心活动,给爷爷写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说明了他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使我们深深同情他的悲惨命运,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黑暗社会。
(四)作业。
1.思考课后练习第2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凡卡》教学设计(优)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凡卡》教学设计(优)”,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1.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3.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来写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中梦的含义。

1.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理解信的内容,从中体会凡卡的悲惨生活。2.学习课文插叙和结尾部分的内容,领会其表达作用。

1.查找契诃夫的资料及相关的时代背景。2.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1.我们刚刚读过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今天再来读一篇外国文学作品,是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写的《凡卡》。这篇小说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板书课题)2.我们怎样才能读进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学生自由说,如有感情朗读,联系实际进行联想,质疑思考讨论等等。)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按要求自读课文。(1)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画出文中出现的人名及人物的身份。(3)将凡卡写信的段落标记出来。(3.8.10.11.12.15自然段)(4)准备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凡卡。2.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2)读准人名,并明确人物的身份。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菲吉卡:牧主。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3.简单介绍一下凡卡。(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爷爷一个亲人。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小说写的是凡卡在圣诞节前夜给爷爷写信,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请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去。)4.快速浏览课文,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5.文章按时间顺序,除了写凡卡写信的内容,还写了什么?

三.感受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1.快速默读课文,从凡卡的信里找出哪些段落是写他的学徒生活的。(8.11.15自然段)。2.轻声读第8.15自然段,说一说凡卡在老板家里受到哪些虐待,画一画有关的词句,在旁写写你的感受。3.结合词句,汇报交流。(1)挨打:结合挨打时的动作--揪、拖、揍、戳;工具--老板拿皮带拿楦头老板娘捞起青鱼;程度--昏倒,来体会他们对9岁的小凡卡肆意随便地殴打,毫无人性地对待。(2)挨饿:结合简直没有一点儿一点儿来想凡卡一天到晚饥肠辘辘,可能饿到什么程度的表现。(3)挨困:结合一就只好来体会凡卡即使在过道里也无法好好睡一觉,可能会困得怎样。(4)小结:凡卡在老板家里忍受着非人的折磨,吃不饱睡不好,还要挨打。联想他每天会怎样生活,没人的时候凡卡会怎样做,(如,偷偷地哭,想念爷爷,伤痕累累,捡东西吃等。)所以,凡卡才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4.自由读,说说你从感叹号和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无法忍受、绝望、哀求等心情。)展开想象,把静止的省略号变成实在的生活内容。如: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还可能怎样请求爷爷?5.练习把凡卡的悲惨的生活和对爷爷倾诉的情绪通过朗读表达出来。6.快速浏览第11自然段,说说你的发现。(莫斯科,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四.这篇课文除了写信,还写了什么?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板书:

凡卡

第二课时

一.感受凡卡美好的乡村生活。1.这篇课文除了写信,还写了什么。(还写了凡卡对乡村生活的回忆。把这些内容放在写信中间,就是插叙。)2.快速默读,找到与乡村生活有关的段落,作出标记。3.读一读,说说爷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4.有感情朗读4.5自然段。5.结合具体语段,来说说乡村生活给凡卡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品读)(1)守夜(2)家乡美丽的夜景(3)砍圣诞树6.仔细探究,乡村生活真的是美好幸福的吗?爷爷已经65岁,还要给老爷家守夜,只能睡在大厨房里;守夜时要挨冻,砍圣诞树时爷孙俩都要冻僵了,体会到他们的生活是非常贫困劳累的。否则,爷爷也不会把他唯一的孙子送到城里去做学徒。在小凡卡的心里却如此美好,正是因为他现在的学徒生活太悲惨了,已经到了他无法忍受的程度。7.乡村的生活虽然寒冷,但凡卡拥有着爷爷的关爱;而在城里,九岁的凡卡却要面对毒打和侮辱,饥饿和寒冷,难怪凡卡会在心中苦苦地哀求快来吧,亲爱的爷爷我老是哭。亲爱的爷爷,来吧!

二.放飞想象,展现凡卡未来的命运。1.凡卡一心想让爷爷带他回乡下去,他的愿望能实现吗?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第17-21自然段。2.学生想象练笔(任选一题)(1)课文在凡卡睡熟并做着甜蜜的梦的地主结束了,但梦总是会醒的,想象一下,凡卡睡醒后,会发生什么事情?(2)假如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

三.自主探究,揣摩文章的写作方法。1.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你感觉课文哪些地方写得好?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写作上的启示?2.小结归纳。(1)巧用插叙进行对比(2)细节描写生动形象(3)文章结尾意味深长

四.拓展阅读契诃夫是与莫泊桑齐名的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列夫托尔斯泰说他是一个无比伦比的艺术家。契诃夫的创作活动是从短篇幽默作品开始的,其幽默名篇《公务员之死》、《胖子与瘦子》、《变色龙》、《套中人》等,早已被译成中文,为我国广大读者所熟悉,其中《变色龙》、《套中人》还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建议同学们课外阅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凡卡

激活学生的思维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激活学生的思维,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激活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成为“问号”

杨春杰

摘 要:教学不是通过传授知识来消灭问题,而是通过传授知识引发更多新的问题。教师的任务是努力做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再“带着问题走出教室”。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一个问号吧。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创新型人才、想问、敢问、善问、乐问

21世纪是科学技术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推进,数学与数学教育对国家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时代要求学生具有创新意识,而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在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呢?我认为养成好疑好问的习惯是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必不可少的基础。众所周知,童年时期的牛顿对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发问:“苹果为什么会掉在地上,而不是飞上天空?”并最终带着这一疑问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一代科学伟人。

古人也曾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提出新的问题是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由此可见,鼓励学生敢问,教会学生善问至关重要。

尼尔·波斯特曼曾这样批评教育:“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这句话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警醒,它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旧的教育观的弊端。新世纪需要各类创新型人才,这对于我们基础教育来说则更具有紧迫性。而鼓励和培养每一位学生去疑、去问、去探索,是满足学生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如何培养学生想问、敢问、善问、乐问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NextPage]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想问的意识。

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引起学习需要,同时问题本身也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定向,它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如果我们把数学的内容寓于各种各样生动具体的情境之中,就会激发起学生主动投入到探索性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如何有效的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想问意识呢?我认为以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真实问题为创设情境是一种有效的做法。如:我在讲“乘法估算”时,演示情景图课件:学校组织我们四年级189名学生去看电影,每张门票3元,带600元够不够?限3秒内枪答。此时,有的学生不高兴了,说时间短算不出来,此时少数几名学生举起了手轻松答了出来。一石激起千层浪,想问的问题出来了──他们怎么算得那么快?有时我还通过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创设问题的情境或以童话故事、模拟生活情境等形式呈现问题。帮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要我问”转化为“我要问”。

二、创设安全愉悦、民主和谐的情境,鼓励学生敢问。

(一)“爱”是敢问的前提。

我国古代就有“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说法,如果我们教师能用满脸的阳光和灿烂面对每一个孩子,把爱洒向每一位学生的心田,尤其是“被爱遗忘的角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心中博大的爱,那么在课堂上就会不自觉地营造出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言心中之所言,敢问心中之所问。我们班有一位女同学从一年级入学起就沉默寡言,不仅上课时一声不吭,就连下课也极少跟同学讲话。怎样才能调动他的积极性呢?我利用平时批改的机会接近她,和她说悄悄话──你的字写得很漂亮,你的计算有进步了……渐渐地,我发现她在我讲课时开始用目光追随我了,入学的第三个月,当我提出问题时,她终于第一次勇敢地举起了手。这多么令人兴奋啊!

[NextPage]

(二)“民主”是敢问的基础。

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好奇心、自尊心与思维的创造性有着密切的联系。专制式的教学最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惰性,缺乏自信心,思维迟钝、僵化。多年以来,我一直坚持当学生发言时,我耐心地听、虚心地听,并和学生一起探讨、交流。如我常问学生:“你有什么想法?”“你想说点什么?”“你想补充点什么?”……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符合我备课的预想,我也决不打断学生的思路。学生回答问题或提出的问题无论正确与否,一律表示欢迎,必要时展开讨论,肯定成绩、鼓舞信心、纠正错误。尽力发挥教师作为教学组织者的作用,以自己的参与热情,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由于采取民主鼓励的方针,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乐于进行各种尝试。

三、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因素,引导学生会问,培养学生善问。

(一)努力挖掘教材,把教材中的句号变成问号。

在现行教材中,大部分内容都是前人研究总结出来的结果,结果就是句号。传统的课堂教学习惯于通过教具、学具的演示和教师的讲解,把结论变成学生头脑中的句号。这样只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从而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把教材中“静”的内容教“活”了,如:更换教科书上的事例,选择为学生所熟悉的同时又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事例,适时、适地、鲜活,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又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有时还可以向学生提供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内容,即把教材中的句号变成问号,引导学生不断经历艰辛的探索学习过程,把外在的认知结构内化为学生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如:我在教“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时,就把书中的这一结论变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什么是180·?”学生独立自主地探索:(1)可以用量角器测;(2)可以把长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求证;(3)还可以把三角形三个内角剪下拼成一个平角。这一过程是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构建新知的过程。在探索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长此下去,学生会养成一个习惯,每遇到书中的结语都会追问“为什么”。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1.拾级而问,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课堂教学无疑是主渠道。而从入学之初,就开始培养学生的提问习惯则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我在教一年级学生时,就要求他们每节课都要提出问题。起初,很多学生不会提问,我就只要求他们提出一般性的问题,即这道题该怎样做;过了一段时间,我又让学生提出理解性的问题,即这道题为什么会这样做?而不那样做;最后我鼓励学生提出创造性的问题,即这道题不这样做,我可不可以那样做?学生的提问由一般性到理解性再到创造性,拾级而上,问出了水平。

2.以问引问,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计出许多开放性的问题,以问引问。教师的问题有多大,学生的思维空间也就有多大,也就能提出多大的问题。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经历,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师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大相径庭的。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教师因材、因人引问的能力高低各不相同而已。如:我在练习中,常常会给出一些条件不完备或多余条件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既可以让不同层次的每一个孩子都体会解决问题的愉悦,又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我认为教师可以在练习中设疑,还可以在探索新知中质疑或引导学生向书本质疑,如对概念的定义、规律的总结的质疑,这样既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又培养学生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

3.课上互动,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实现课堂上的互动,尤其是学生间的交流是培养学生提问的又一有效手段。英国大文学家肖伯纳曾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个思想。”儿童之间的交往影响常常大于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在交流中对学生间不同的意见和见解,我决不充当仲裁者横加干涉,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甚至是辩论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班级的交流,集思广益,相互启发,一次又一次地激发起学生认知的碰撞,便于学生开拓思路,使学生原有的认识的到补充修正、提升与发展,从中感受到交流合作等诸多成功的乐趣。

4.体验成功,让学生乐问。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体验成功的喜悦后,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在课堂上,我会对学生说:“你有什么问题?”“你希望我讲什么?”“你需要知道些什么?”这样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我用信任的目光鼓励他,以示对他提出的问题很重视,如果提出的问题没有价值,我也要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如果提出的问题有创见,我就给予高度的赞扬 。这样学生乐问的精神会受到进一步的鼓舞。

四、向课后延伸,是学生“问”的源泉。

[NextPage]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用手段,我们鼓励学生发问,但教师不必、也不可能一一作答。因为有些疑问,仅凭本节课知识、本学科知识无法诠释透彻。爱因斯坦也曾竭力反对某些好心的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时马上就详细地给予解答。他说:“老师的责任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独立行动和独立见解的人。”所以教师要巧妙地“存疑”,将问号“装进学生的脑子里”,进而让思想在学生“脑袋里产生出来”。如我在教“三角形的认识”时,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长分别是10㎝、5㎝和4㎝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我把这一问题诱导学生在课后解决。第二天,许多学生竟找来初中课本研究讨论起来……课堂不是教育的唯一场所,如果我们能善于把问题引向课外,那么课外知识就会成为学生“问”的源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的教学不是通过传授知识来消灭问题,而是通过传授知识引发更多新的问题。让我们努力做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上课,再“带着问题走出教室”吧。试想,如果我们把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一个问号,那么若干年后我们的国家一定会创新人才辈出。

《凡卡》教学设计(A、B案)


A案

学习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3.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叙述、信、回忆穿插来写、苦乐对比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

学习重点

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学习难点

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同时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是学习上的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我们刚刚读过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今天再来读一篇外国文学作品,是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写的《凡卡》。这篇小说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板书课题)

2.我们怎样才能读进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学生自由说,如有感情朗读,联系实际进行联想,质疑思考讨论等等。)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按要求自读课文。

(1)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文中出现的人名及人物的身份。

(3)将凡卡写信的段落标记出来。(3.8.10.11.12.15自然段)

(4)准备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凡卡。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读准人名,并明确人物的身份。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3)按写信过程将课文分成三段。

(4)简单介绍一下凡卡。(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爷爷一个亲人。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小说写的是凡卡在圣诞节前夜给爷爷写信,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请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去。)

三、感受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

1.快速默读课文,从凡卡的信里找出哪些段落是写他的学徒生活的。(8.11.15自然段)

2.轻声读第8.15自然段,说一说凡卡在老板家里受到哪些虐待,画一画有关的词句。

3.结合词句,汇报交流。

(1)挨打:结合挨打时的动作--揪、拖、揍、戳;工具--老板拿皮带拿楦头老板娘捞起青鱼;程度--昏倒,来体会他们对9岁的小凡卡肆意随便地殴打,毫无人性地对待。

(2)挨饿:结合简直没有一点儿一点儿来想凡卡一天到晚饥肠辘辘,可能饿到什么程度的表现。

(3)挨困:结合一就只好来体会凡卡即使在过道里也无法好好睡一觉,可能会困得怎样。

小结:凡卡在老板家里忍受着非人的折磨,吃不饱睡不好,还要挨打。联想他每天会怎样生活,没人的时候凡卡会怎样做,(如,偷偷地哭,想念爷爷,伤痕累累,捡东西吃等。)所以,凡卡才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4.自由读,说说你从感叹号和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无法忍受、绝望、哀求等心情。)展开想象,把静止的省略号变成实在的生活内容。如: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还可能怎样请求爷爷?

5.练习把凡卡的悲惨的生活和对爷爷倾诉的情绪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6.快速浏览第11自然段,说说你的发现。(莫斯科,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第二时

一、感受凡卡美好的乡村生活

1.这篇课文除了写信,还写了什么。(还写了凡卡对乡村生活的回忆。把这些内容放在写信中间,就是插叙。)

2.快速默读,找到与乡村生活有关的段落,作出标记。

3.读一读,说说爷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有感情朗读4.5自然段。

5.结合具体语段,来说说乡村生活给凡卡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家乡美丽的夜景。宁静、优美、柔和,有着过节的气氛,从中可以想见凡卡高兴的心情。与城市悲惨的学徒生活相比,乡村的生活是那样美好,所以,在凡卡的记忆中,连一个普通的夜晚也如此美丽。这正是凡卡对家乡对亲人思念的表现。

(2)守夜和砍圣诞树。从多么快乐的日子呀!逗笑一会儿,还有爷爷生动趣味的语言,体会到这可能是凡卡印象最深、最快乐的一件事。试着读出凡卡的快乐。

6.仔细探究,乡村生活真的是美好幸福的吗?

爷爷已经65岁,还要给老爷家守夜,只能睡在大厨房里;守夜时要挨冻,砍圣诞树时爷孙俩都要冻僵了,体会到他们的生活是非常贫困劳累的。否则,爷爷也不会把他唯一的孙子送到城里去做学徒。在小凡卡的心里却如此美好,正是因为他现在的学徒生活太悲惨了,已经到了他无法忍受的程度。

二、讨论写法的作用

1.加入插叙部分,更加衬托出了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和他迫切要回到爷爷身边的心情。

2.小说除了运用插叙,还采取了哪些方法,使我们如此感动?

在文中找到几处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来体会其真实具体,给人印象深刻,有身临其境之感。(凡卡写信时的动作、表情、心理,写信中对学徒生活的描述和对乡村生活回忆中,都有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找到一两处来体会。)

三、自学结尾,体会表达的特点

1.找找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说说细节描写的作用。

2.美好的梦与残酷的现实形成了对比,让人对凡卡悲惨的命运产生了更深的同情,更加愤恨造成这种命运的社会制度。

3.讨论:凡卡的梦会实现吗,为什么?

4.回顾全文,进行总结:结构比较复杂,它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作者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凡卡信的内容,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在这三部分内容的表达上,抓住了细节,表现了凡卡这个仅仅九岁的孩子复杂的内心活动,给爷爷写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说明了他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使我们深深同情他的悲惨命运,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黑暗社会。

四、拓展阅读

契诃夫是与莫泊桑齐名的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列夫托尔斯泰说他是一个无比伦比的艺术家。契诃夫的创作活动是从短篇幽默作品开始的,其幽默名篇《公务员之死》、《胖子与瘦子》、《变色龙》、《套中人》等,早已被译成中文,为我国广大读者所熟悉,其中《变色龙》、《套中人》还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建议同学们课外阅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板书设计:

凡卡(俄契诃夫)

学徒生活悲惨

乡村生活美好

渴望得到关爱

心愿无法实现
(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教研室韩中凌)

B案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

2.阅读材料:《在人间》片断。

第一课时

一、简介作者和作品,导入新课

《凡卡》这篇小说写于1886年,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在父亲的杂货店里,亲眼目睹了父亲对小学徒的虐待,十分同情小学徒的命运。凡卡就是这些可怜的小学徒中的一员。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走进凡卡的学徒生活,看看那个时代的农村儿童的生活是怎样的。板书课题:凡卡

二、检查预习:

1.通读全文,认读生字词。

2.说说你对凡卡有了哪些了解?

三、快速摸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凡卡的学徒生活主要在什么内容中反映出来的?

根据学生汇报,帮助学生把课文内容进行梳理。

四、阅读凡卡的信,围绕信,体会凡卡痛苦生活和心情。

1.用一句话来概括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主要内容。学生可能会这样概括:

生:凡卡受不了学徒生活了,请求爷爷把他接回乡村去。

生:凡卡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求爷爷把他接回去。

生:凡卡受不了了,只有死路一条了,哀求爷爷把他接回去。

2.抓住指望,体会凡卡生活的无望。

(出示)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谁来说说,指望是什么意思?

(1)九岁的凡卡离开乡村,离开疼爱他的爷爷,来到莫斯科这个大城市来当学徒,他曾经有什么指望呢?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

*他一定指望着到鞋匠这里学会做鞋,能够有一样本领,来养活自己。

*他想挣钱,让爷爷和他都过上好的生活。

*他们一定以为,在大城市是比较好生活的。

*他可能还想,莫斯科是个大城市,他有了本事,可以在大城市生活,不再贫穷,离开乡下。

*他还可能指望自己做出最漂亮的鞋,卖很多的钱,当一个有钱的人。

(2)多么美好的指望啊!而现在,刚来到这里三个月,他就感到他的生活没有指望了,你能从他的信中找到原因吗?细读凡卡的信,画出有关的句子进行交流。

相机引导学生关注凡卡的生活,抓住具体事例和句子,体会凡卡没有指望的生活。

以情激情,引导学生读好凡卡饱含悲情的信:是啊,这一切的一切,把小小的凡卡心中的指望砸得粉碎。在这个冰冷的世界,生活在这一群冰冷的残酷的人中间,弱小的他能指望什么呢,他只希望爷爷救救他,救他离开这个魔鬼般可怕的地方,因为他已经看到死在向他招手了。凡卡的信,是蘸着血和泪写的,是这个穷苦的乡下孩子的呐喊!是对这个悲惨世界的控诉!请把这封信有感情地读一读,进一步体会凡卡的悲惨生活和痛苦心情。

(3)凡卡在城里的一切美好的指望都破灭了,又产生了新的指望,你知道是什么吗?

引导学生读他乞求爷爷的话和对未来的设想以及急切的心情。

第二课时

一、围绕凡卡的梦,两次续写,体会凡卡梦的含义。

1.读凡卡的梦:凡卡的信终于寄走了,同时寄走了他满心的希望,他就是怀着这样的希望睡熟了。按着凡卡的想法,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呢?(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梦为心声,我们看看从凡卡的梦中会感受到什么。

读凡卡的梦,注意省略号,接着设想延续的梦境,体会凡卡的美好而急切的心情。

2.凡卡的梦会变成现实吗?细读凡卡回忆部分和叙述部分,抓住有关事例和句子谈自己的看法。

引导重点:

*醉醺醺的邮差,不清楚的地址,使信无法寄到爷爷手中。

*即使寄到,他的梦也依然只是个梦而已:

在凡卡心中乡村生活的美好,其实蕴含着贫苦,更衬托出来的城市学徒生活的悲惨。

爷爷的年龄、做的事情都不足以养活一个渐渐长大的孙子,把孙子送到城里,是爷爷唯一的选择和希望。

3.再读凡卡的信,根据自己的理解,在信的后面写上几句想说的话。体会凡卡终究梦碎现实依旧的悲惨命运。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想想作品为什么这样打动人心?体会作者表达上的特点。

可以通过假设引导:

假如没有回忆

假如没有对凡卡写信过程中的动作描写

三、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

四、对比阅读高尔基的《在人间》一个片断:

我来到人间,在城里大街上一家时式鞋店里当学徒。

我的老板是个矮胖子,他的栗色脸是粗糙的,牙齿是青绿色的,湿漉漉的眼睛长满眼屎。我觉得他是个瞎子,为了证实这一点,我就做起鬼脸来。

不要出怪相,他低声严厉地说。

这对浑浊的眼睛看得我怪不好受;我不相信这种眼睛会瞧得见,也许他只是猜想我在做鬼脸吧。

我说了,不要出怪相,他更低声地,厚嘴唇几乎不动地说。

别搔手,他冲着我干巴巴地直叨唠道。记着,你是在城里大街上头等铺子里做事!当学徒,就得跟雕像一样站在门口

我不懂什么叫做雕像,而且也不能不搔手。我的两条胳臂,到臂肘为止全是红瘢和脓疮,疥癣虫在里面咬得我难受。你在家里干什么?老板仔细查看我的胳臂,问。

我告诉他时,他摇晃着盖满花白头发的圆脑袋,使人难堪地说:

捡破烂儿,这比要饭还糟;比偷东西还糟。

我不无得意地说:

我也偷过东西呢。

于是,他把两只跟猫爪子一样的手撑在账桌上,吃惊地眨着瞎子似的眼瞪着我,低声嘶哑地说,

怎么,你还偷过东西?

我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他。

唔,那倒是小事。可是你如果在我铺子里偷鞋子,偷钱,我就把你关进牢里,一直关到你长大

他讲这句话时,语气很平和,可我却吓坏了,也更讨厌他了。

铺子里除了老板以外,还有亚科夫的儿子,我的表兄萨沙和一个红脸的大伙计,他这个人挺机灵,会纠缠人。萨沙穿着红褐色的常礼服、衬胸、散腿裤,系着领带。他很傲慢,不把我放在眼里。

外祖父带我去见老板的时候,托萨沙照应我,教我。萨沙神气活现地把眉头一皱,警告说:

那得叫他听我的话。

外祖父把手放在我脑袋上,按弯了我的脖子:

你得听萨沙的话,他年纪比你大,职位也比你高

萨沙便瞪出眼珠向我叮嘱:

你可别忘了外公的话!

于是,从头一天起,他就趁势摆起老资格来。

卡希林,别老瞪着眼!老板这样说他。

我,我没有,东家,萨沙低下头应了一声;可是老板还是唠叨不休。

别老虎着脸,顾客会当你是头山羊的

大伙计满脸陪笑,老板难看地撇着嘴,萨沙红着脸躲到柜台后面去了。

我不喜欢这些谈话,里面好些话我听不懂,有时觉得他们好象在讲外国话。

每当女顾客进门的时候,老板便从衣袋里抽出一只手,摸摸髭须,满脸堆起甜蜜的微笑,现出无数的皱纹,可是那对瞎子似的眼睛却没有一点变化。大伙计挺起身子,两个胳臂肘贴住腰部,手掌恭敬地摊在空中。萨沙畏怯地眨眼睛,极力想掩盖住凸出的眼珠。我站在铺子门口,悄悄地抓挠着手,留心观察他们做买卖的规矩。

大伙计跪在女顾客面前,奇妙地张开手指量鞋子的尺寸。他两手直哆嗦,小心翼翼地触着女人的脚,好象害怕把脚碰坏了。其实这位女客的脚很肥,象一只倒放的溜肩膀的瓶子。有一次,一位太太抖动着脚,蜷缩前身子说:

哎哟,你弄得我好痒啊

这个,是我们的礼貌大伙计急忙热心地解释。

他那纠缠女客的样子着实可笑,为了避免笑出声来,我把脸转过去对着玻璃门,可是我总耐不住要瞧瞧他们做买卖的情景,因为大伙计那种动作非常使我觉得可笑,同时又觉得我永远也学不会那么有礼貌地张开手指,那么灵巧地给生人穿鞋子。

老板常常躲进柜台后面的账房里,同时也把萨沙叫进去,留下大伙计独自跟女客周旋。有一次,他摸了摸一位棕色头发的女顾客的脚,然后把自己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捏成一撮,吻了吻。

哎哟!女人叫了一声。你这个调皮鬼!

他鼓起腮吃力地说:

啧啧啧。

这时候,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我怕笑得站不稳,手抓住门把子,门被推开了,脑袋磕到玻璃门上,碰坏了一块玻璃。大伙计冲着我跺脚,老板用戴着大金戒指的手指敲我的脑袋。萨沙要拧我的耳朵。傍晚回家去的路上,萨沙狠狠地说我:

你这样胡闹,人家会把你撵走的!这有什么可笑的?

他又解释道,大伙计得到太太们的欢喜,买卖就会兴旺起来。

太太们为了看看讨人喜欢的伙计,就是不需要鞋子也会特地跑来买一双。可你,就是不明白!叫人家替你操心

我感到委屈,谁也没替我操心,尤其是他。

每天早晨,病恹恹、爱发脾气的厨娘,总是比萨沙早一个钟头把我叫起来。我得擦好老板一家人、大伙计和萨沙他们的皮鞋,刷好他们的衣服,烧好茶炊,给所有的炉子准备好木柴,把午饭用的饭盒子洗干净。一到铺子里,便是扫地,掸灰尘,准备茶水,上买主家送货,之后再回老板家取午饭。在这个时候,我那个站铺门口的差事,便由萨沙代替。他认为干这件事有失他的身分,就骂我:

懒家伙,叫别人替你做事

我觉得苦恼,寂寞。我过惯了无拘无束的生活,从早到晚,呆在库纳维诺区的砂土路上,在浑浊的奥卡河边,在旷野和森林中。可是这里没有外祖母,没有小朋友,没有可以谈话的人,而生活又向我展开了它的全部丑恶和虚伪的内幕,使我愤恨。

1.快速阅读,想想与《凡卡》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说说作者的学徒生活怎么样?

3.推荐读《在人间》。

《西湖》一文教学的探索


一、《西湖》一文教学成了我的心病

学《西湖》一文时,方明同学请了病假。三天后,方明捧着书向我走来:“老师,帮我补补课吧。”“噢,这三天我们学习了《西湖》一课。《西湖》中的生词比较多,你先把生字会认会写,课文读熟。明天我再给你说说一些词句。”

“生词我会写了,课文也会背了呢。”方明有些得意。

“你知道什么叫柳丝轻拂吗?”一个学生在一旁插嘴。

“老师,你看那柳条随风轻轻摆动是不是柳丝轻拂?”方明指着小花园的柳树说道。

“是,是”我答应着。方明走了,望着她的背影,心里竟有种说不出的失落感。《西湖》一文词藻华丽,学生难读、难懂。于是,三天的语文课都在不停地解生词,写生字,背课文还是放在课外作业中完成的。可是我用了三天的语文课时间讲解的生词意思,方明一句活生生的现场描摹,干净利落地给解决了,心里真不是个滋味。《西湖》一文的教学定位究竟在哪儿?《西湖》教学成了我的心病。

二、寻找《西湖》教学出路

心病不除,人难安。这学期重新面对《西湖》一文,有一种曾经舍弃的冲动。但是直到上课,也没能辟出一条新路。

“老师,你看那柳条随风轻轻摆动是不是柳丝轻拂?”我默默重复着方明的话。

“哈,还真是的。”方明同学的灵气把我的目光牵向小花园,一片葱绿的树木掩映一方小池塘,自自然然,透着一种未琢的秀美。继续看,竟觉得学校的小花园还真有点西湖微缩景观的味道呢。也在那一瞬,我知道下面该干什么了。

三、走进“西湖微缩景观”

我要把学生领进“西湖微缩风景区”。出发前,我说:“我们一起到小池塘边,你们睁大眼睛仔细看,静下心好好感受,看谁能从学校的小花园里找到《西湖》中的词和句。”学生激动不已,立刻把书翻开再读,然后带着书,欣欣然出发。

刚接近小花园,就有学生就叫起来:“瞧,绿树丛中有几座假山。”

“眼睛真亮!你能完全看清假山的样子吗?”我趁势追问,“想想在课文中找一个什么词用进去就妥帖了”。

“掩映,掩映,几座假山掩映在绿树丛中!”学生快活的声音,我听着真惬意。“老师,我们是远远地看,应该说放眼远眺,几座假山掩映在绿树丛中。”真不可低估学生的能力。接下来,我的耳朵里不时飘进兴奋、激动的声音。

“在这柳丝轻拂的小池塘边走一走,看一看,真是舒服!”

“可以说在这柳丝轻拂的小池塘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

“围绕池塘的是一圈柳树织成的绿色镶边,好美!”

“一片片柳叶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我真想躺上去呢。”

“明净的池水晃动着绿树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平静的池水犹如一面银镜。”

“这池水怎么可能像银镜,想想应该怎么改?”

“平静的水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硕大这个词多好呀,平时,咱们哪见过这么大的镜子呢,真是超大号的,只有大自然才有权利拥有它呢。”

池水边、清风中如此言来语去,一时分不清谁和谁的声音,很像余光中先生提及的自然有趣的滚雪球式谈话。大家七嘴八舌,争先恐后,疑问迭起,妙语如珠,《西湖》中的好词佳句(上面加点的词句)在学校小花园这方天地里找到新“家”。似喋喋不休,有娓娓之感。如此交流只苦课短。“同学们,夜幕初垂,明月东升,清风徐来,池水荡漾,在夜色中你一定会看到另一番美景。今晚和家人到葛仙湖公园(当地公园)散步时,别忘了寻找西湖边的感觉。”我相信学生会找到西湖那“岸边的华灯倒映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泛舟湖上,天上人间,溶溶月色”之景。眼前有景,心中生情,景美情动呼之即出。手舞之,足蹈之,我和学生吟咏《西湖》而归。

四、后补《西湖》教学笔记

一篇词藻华丽的课文,没按正常的程序和课时去教,却全然融入学生心中,这并不是我当初所能预料的。在带学生走进小花园之前,我一直为自己没在课堂上讲点什么而内疚。因为没有实际的教学步骤,备课本上也一直难以着落文字。当今天我上完这节虽没有多少可观性但对学生颇有价值的课时,我的备课本上关于《西湖》这一课,仍没有具体教学步骤和环节,只写出了下面一段提示今后的文字,且作备课补记吧。

《西湖》这篇课文如何教?本课句句是景,字字都美,我想这种语言文字应该是让学生学会的。但现在问题是学生如何学?靠教师讲解?还是用其他方法?我认为不是每篇课文都需要老师讲解,讲解也不是教学惟一方法。我认为教学前首先得判断文本属于哪种语言:是学生能交流的伙伴式语言,这种语言学生能听懂.也能自由运用表达:是借鉴式语言,这种语言学生经过学习、模仿就能学会:是文学作品的精粹式语言,这种语言学生需要老师讲解、启发,然后自己咀嚼、推敲、探讨、交流,才能逐渐体悟其妙处。判断之后,才能确定教学的方法。

我静下心,从言语这个角度看《西湖》,我觉得它属于适合儿童发展的借鉴式语言。虽然有许多生词新句,但并不是那种需要准确定义和“挖地三尺”方可体悟的词句.它只是学生写景的语言范本,最重要的是运用。这么一定位,再回头看.就理解了当初为什么教了三天竞和没教一样。不是所有的课文都堪讲,尤其是这种借鉴式语言的文本,并不是靠教师在课堂上喋喋不休讲解所能奏效的。不如把枝枝丫丫的教学环节缩水,然后提供一定的情景(如:将文本中静态的“西湖”转化为生活中动态的“西湖”),让文本语言寻得“附着点”,并在学生的运用中“复活”,最后在内化中走向“重生”。

当然,如此轻浅的缩水课堂一定登不得大雅之堂,甚至会招来声讨。但我想说:在日常的教学中,这种缩水课应该随文本语言的特殊性而存在。

《凡卡》 教案教学设计



《凡卡》的末尾段写道:“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
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搭拉着两
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本片段以省略号结尾,作者没有告诉读者小主人公命运的最
终结局,对此,我为学生创设一个拓展想像的空间进行创新思维
训练,去共同完成这个悬念,同时也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师:小凡卡满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的美好愿望能实现
吗?请同学们动脑筋思考后,跟自己的学习伙伴交流或讨论一
下。
生:我觉得实现不了。因为凡卡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给爷爷
写的信上,而信封上既没有写详细地址,也没有贴邮票。所以,
爷爷根本收不到信,更不可能来接他。
师:你读书读得很认真。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我认为凡卡能实现他美好的愿望。因为邮差发现这封信
很特别,就会把信拆开来看,他非常同情小凡卡的悲惨遭遇,会
想尽一切办法来帮助凡卡实现愿望的。
师:真是一个善意的设想,老师也非常赞同你假设的合理
性。这个结局也是大家都希望看到的。哪位同学接着来谈谈自己
的大胆设想?
生:我想,事情会是这样一种结局:由于邮差整日醉醺醺
的,没在意,把凡卡的信装人袋中上路了。由于刚下过一场雪,
路很不好走,所以,装信的袋子就从车上滚落下来,信落了一
地。正巧,被砍完圣诞树的爷爷和泥鳅发现了,泥鳅叼起一封信
来到爷爷面前,爷爷一看,上面写着自己的名字,就把信拆开,
了解到凡卡的不幸,就去把他接了回来。
师:看得出,你的想像很有些传奇色彩。多么富有灵气的泥
鳅,嗅觉真的很灵敏。事情虽然来得有些凑巧,但在生活中这样
巧合的事是时有发生的,真的很不错。
生:我的假设是这样的:由于邮差无法将信送到,就把信退
了回来。结果,这事被老板知道了,小凡卡又挨了一顿毒打。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意见?
生:他没有讲明邮差怎么知道信是凡卡写的。
师:你听得真认真。就由你来给补充一下,好吗?
生:好的。我想邮差认识老板阿里亚希涅,而且跟他的一个
伙计很熟。从他那儿,知道了很多有关凡卡的事。所以,他拆开
信,从信的内容上他猜想这个伊凡茹科夫可能就是凡卡。于是
就将信交给了那个伙计,让他把信转交给了凡卡。
师:你讲得很合情合理。可怜的小凡卡为此又遭到了老板的
一顿毒打,他怎么能吃得消呢?我想,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在
伤心、难过之余,一定想让他能尽早摆脱困境,让我们一同为他
出出主意。
怒?,:生1:如果小凡卡是由于没有鞋、又怕冷而不能逃走的话,
又怕而不能逃走的话,他可以偷或做双鞋。,并且等天气暖和后
再机走。
生2:小凡卡可以偷偷到送信的马车上盗走,反正,邮差整日醉醺醺的,不会发现的。
生3:也可以这样,哀求邮差,千万找到爷爷,并给他捎个信,让爷爷快点儿来接他*
、师:你们的办法都很可取,希望你们的主意能给凡卡带来好
好运也请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和危险时,能像现在这
这样多动脑,善于自救。
。生1:可怜的凡卡度日如年,在凄惨的境遇中度过了他的童
年,与他相比,你们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呢?
:生1:凡卡那么小就成了孤儿,而且离开惟一的亲人——爷
爷,到城里当童工。他的身世真可怜。而我们的童年都是在父母
:当爱护下,在快乐和幸福中度过的。
2:小凡卡吃不饱,穿不暖,还经常遭到老板、老板娘的
而我从小就吃好吃的,还经常跟别人比吃、比穿。跟凡卡
,该知足了。
3:我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而凡卡却不能上学
我跟凡卡比起来,真是幸福多了。
:讲得真好。与凡卡比童年,你们能这样进行反思,找到
不足,真让老师高兴。同学们,你们跟凡卡的不幸遭遇比
实在是太幸运、太幸福了。那么,你们更应该珍惜今天的
;生活,好好学习,将来一定要用你们的聪明才智来回报伟大
师: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的感慨,请把你
感受真实地记述下米,完成一篇随堂练笔。
:本片段的教学,我以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为目的,为学生创设想像的空间,提供创新思维的情境,启发学
学?;;生积极动脑,充分地交流、讨论,使学生的认识得以提高,情感
得到升华,而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高,教学效果良好资料提供者:

《引导逆向思维,深化文章主题——《凡卡》一文的逆向思维教学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