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上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

高中文言文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18

七上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七上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上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
一、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原文略),做题。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
(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
2、写出下列句子的译文。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
答:
4、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
答:
5、你认为陈元方这样的待客方式和待客态度合适不合适?你的理由是什么?
答:
二、阅读《〈论语〉十二章》(原文略),做题。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B.吾日∕三省吾身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D.择其∕善者而从之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
(3)不逾矩(4)人不堪其忧
3、翻译下列句子。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选文多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
答:
三、阅读《虽有嘉肴》(原文略),做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弗食,不知其旨也(2)虽有至道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4)教然后知困
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不知其旨也(2)然后能自反也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这则短文阐述了什么教学原则?请用四字句加以概括。
答:
四、阅读《河中石兽》(原文略),回答后面的问题。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山门圮于河(2)阅十余岁
(3)竟不可得(4)众服为确论
2、翻译下列句子。
(1)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
五、阅读《塞翁失马》(原文略),完成后面的题目。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有善术者(2)居数月
(3)人皆吊之(4)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2、翻译下列句子。
(1)此何遽不为福乎?
(2)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3、全文共9句话,可分为四个层次,请用“∥”在下面标出来。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4、从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战争的惨烈?作者为什么要写战争的惨烈?
答:
5、作者反复写福祸,有何用意?
答:
六、阅读《咏雪》(原文略),做题。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俄而雪骤
(3)撒盐空中差可拟(4)未若柳絮因风起
2、写出下面句子的译文。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等要素。
4、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答:
5、选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答:
七、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原诗略),完成下面的题目。
1、人们常说“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你说说妙在哪里?
答:
2、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八、赏读《钱塘湖春行》(原诗略),回答后面的题目。
1、理解填空。
(1)诗中能够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语是“”。
(2)这首诗描写了西湖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
的情感。
(3)这首咏西湖的诗,形象地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作者绕湖而行,从到然后到、,对沿途景物展开描写,描写中还选择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从而突出了环境和季节的特征。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请你从具有表现力的词语上加以品析。
答:
3、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扩展阅读

201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秦临周而求九鼎①

秦临②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③,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尽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选自《战国策东周一》)

【注释】

①九鼎:传说为大禹所铸,世代以为传国之宝。②临:出兵进逼。③秦之为无道也:秦国的做法不符合正道。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患()(2)于()

(3)与()(4)不若()

(5)存()(6)图()

(7)罢()

2.颜率是用什么理由打动了齐王,使齐王出兵援周的?

二、秦攻宜阳①

秦攻宜阳,周君谓赵累曰:“子以为何如?”对曰:“宜阳必拔也。”君曰:“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公仲②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③,秦必无功。”对曰:“甘茂,羁旅④也,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⑤也;无功,则削迹于秦。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义而攻宜阳。宜阳不拔,秦王耻之。臣故曰拔。”

(选自《战国策东周》)

【注释】

①宜阳:韩国的一个都城。②公仲:韩国相。③临山:依山扎寨。④羁旅:寄居秦国。⑤周公旦:西周政治家。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之弟,亦称叔旦。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以为()??(2)拔()??

(3)方()(4)支()??

(5)无功()??(6)而()??

(7)义()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文中“秦王耻之”的“耻”用法相同是()。

A.吾妻之美我者

B.大王必欲急臣

C.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3.为什么赵累认为秦军一定能攻下宜阳?

三、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

①屦:古时用麻葛等织成的草鞋。②缟(gǎo):古代的一种白绢。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身()(2)善()

(3)或()(4)穷()

(5)其()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这则短文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四、燕王学道

客有教燕王为不死之道者?王使人学之,所使学者未及学而客死。王大怒,诛之。王不知客之欺己,而诛学者之晚也。

夫信不然之物而诛无罪之臣,不察之患也。且人所急无如其身,不能自使其无死,安能使王长生哉?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道()(2)之()

(3)未及()(4)之()

(5)然()(6)察()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五、曾子①辞邑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②焉。曰:“请以此修③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选自《说苑曾子立节》)

【注释】

①曾子,即曾参。②邑,城镇。致邑,封赠一座城镇。古代诸侯封给卿大夫的土地,称作采邑。③修,修饰。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衣()?(2)以()??

(3)奚()??(4)骄()??

(5)纵()??

2.与“不我骄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时人莫之许也

B.宋何罪之有

C.沛公安在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六、秦假道于周以伐韩

秦假道于周以伐韩,周恐假之而恶于韩,不假而恶于秦。史黡谓周君曰:“君何不令人谓韩公叔曰:‘秦敢绝塞而伐韩者,信东周也。公何不与周地,发重使使之楚,秦必疑,不信周,是韩不伐也。’又谓秦王曰:‘韩强与周地,将以疑周于秦,寡人不敢弗受。’秦必无辞而令周弗受,是得地于韩而听于秦也。”

(选自《战国策东周》)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假()?(2)恶()??

(3)重使()??(4)使()??

(5)是()??

2.下列各句与文中的“是韩不伐也”句式不同是()。

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而君幸于赵王

C.屈平既黜

D.刘备天下枭雄

3.史黡给周君出了什么主意来解决这个两难的问题?

七、贯高保王

汉九年,贯高怨家知其谋,乃上变告之。于是上皆并逮捕赵王、贯高等。十余人皆争自刭,贯高独怒骂曰:“谁令公为之?今王实无谋,而并捕王;公等皆死,谁白王不反者!”乃车胶致①,与王诣长安。治张敖之罪。上乃诏赵群臣宾客有敢从王皆族。贯高与客孟舒等十余人,皆自髡钳②,为王家奴,从来。贯高至,对狱③,曰:“独吾属为之,王实不知。”吏治榜笞数千④,剌剟⑤,身无可击者,终不复言。吕后数言张王以鲁元公主故,不宜有此。上怒曰:“使张敖据天下,岂少而女乎!”不听。廷尉以贯高事辞闻,上曰:“壮士!谁知者,以私问之。”中大夫泄公曰:“臣之邑子⑥,素知之。此固赵国立名义不侵为然诺者也⑦。”上使泄公持节问之箯舆前⑧。仰视曰:“泄公邪?”泄公劳苦如生平欢,与语,问张王果有计谋不。高曰:“人情宁不各爱其父母妻子乎?今吾三族皆以论死⑨,岂以王易吾亲哉!顾为王实不反,独吾等为之。”具道本指所以为者王不知状⑩。于是泄公入,具以报,上乃赦赵王。

(选自《史记张耳陈余列传第二十九》)

【注释】

①车胶致:乘坐密闭的囚车。②髡(kūn)钳:把头发剃光,用铁圈锁住脖子。③对狱:回答审问。④榜笞:捶击,鞭打。⑤剌?(duō)用烧红的铁条刺。⑥邑子:同乡人。⑦不侵:不受侵辱。然诺:答应,允诺。⑧节:符节,凭证。箯(biān)舆:竹编的舆床,类现在竹床。⑨三族:说法不一。一说父昆弟,已昆弟,子昆弟;一说父、子、孙。此处指父母、兄弟、妻子。论:依法判处。以:通“已”,已经。⑩本指:原意。指,通“旨”。状:情况。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刭()(2)白()?

(3)诣()(4)族()?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对于贯高的“忠”,你怎样理解?

八、赵高当权

李斯已死,二世拜赵高为中丞相,事无大小辄决于高。高自知权重,乃献鹿,谓之马。二世问左右:“此乃鹿也?”左右皆曰:“马也。”二世惊,自以为惑①,乃召太卜,令卦之。太卜曰:“陛下春秋郊祀,奉宗庙鬼神,斋戒不明②,故至于此。可依盛德而明斋戒。”于是乃入上林斋戒。日游弋猎③,有行人入上林中,二世自射杀之。赵高教其女婿咸阳令阎乐劾不知何人贼杀人移上林,高乃谏二世曰:“天子无故贼杀不辜人④,此上帝之禁也,鬼神不享⑤,天且降殃,当远避宫以禳之⑥。”二世乃出居望夷之宫。

留三日,赵高诈诏卫士,令士皆素服持兵内乡,入告二世曰:“山东群盗兵大至!”二世上观而见之,恐惧,高即因劫令自杀,引玺而佩之,左右百官莫从,上殿,殿欲坏者三。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⑦,授之玺。

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高上谒,请病⑧,因召入,令韩谈刺杀之,夷其三族。

子婴立三月,沛公兵从武关入,至咸阳,群臣百官皆畔,不適。子婴与妻子自系其颈以组,降轵道旁。沛公因以属吏。项王至而斩之,遂以亡天下。

(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注释】

①惑:受盅惑而迷乱。②斋戒不明:指在斋戒时不够虔诚。③弋猎:射猎。④不辜人:无罪之人。⑤不享:不享用祭祀品,即不接受祭祀。⑥禳:祈祷以消除灾祸。⑦《秦始皇本纪》谓“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⑧请病:询问病情。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且()(2)乡()?

(3)因()(4)患()?

(5)畔()(6)适()?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选文第一段是哪个成语的来源?这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1)为……忧虑不安(2)向(3)给(4)比不上(5)使……保存、保全(6)考虑(7)撤退2.如果齐王肯派兵援周,就既保存危国拥有美名,又获得九鼎占有实惠。

二、1.(1)认为(2)被攻下(3)方圆(4)支用(5)没有功劳,即不会成功⑹如果⑺通“议”,意见2.A(意动用法,其余选项均为使动用法)3.因为甘茂是寄居秦国的客将,如果攻打宜阳有功,就成了秦国的周公旦;如果不成功,就将在秦国被革除官职。而如宜阳攻不下来,秦王会以此为耻。因此无论是甘茂还是秦王,都会尽最大可能攻下宜阳以保全或证明自己,所以他认为宜阳一定能攻下来。

三、1.(1)自己(2)擅长(3)有人(4)穷困(5)怎么2.草鞋是为了用来穿的,可越国人光着脚走路;白绢是为了用来束发的,可越国人披着头发(不束)。3.说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千万不可以凭主观臆断,心血来潮,莽撞行事。

四、1.(1)方法(2)指代不死的方法(3)没来得及(4)所派去学习的人(5)对的、正确的⑹考察2.况且人最重视着急的莫过于自己,(那个门客)不能使自己免于死亡,哪里能够使燕王长生呢?

五、1.(1)穿(2)用(3)何,为什么(4)以骄横的态度待人(5)纵然、即使2.D(D为定语后置句,其他三项与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3.(1)使者回去又前来,曾子又不接受。(2)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曾参的话足够用来保全他的气节。”

六、1.(1)借(2)得罪(3)以重臣或公子作使者(4)出使,到……去(5)这样,如此2.D(D为判断句,例句与其他三个选项都是被动句。)3.建议周君派人对韩相国公仲说:“秦国敢于借道东周以攻打韩国,是因为相信东周。您为何不给东周以土地,派特使去楚国?这样,秦国一定怀疑楚国,不相信东周。如此,韩国就不会受到秦国攻打。”再对秦王说:“韩国硬要把地送给我们,想使秦国怀疑东周,我们不敢不接受韩国的赠地。”秦王一定无法找到借口,不让东周接受韩国的赠地。这样,东周既可以从韩国得到土地,又顺从了秦国。

七、1.(1)用刀割脖子(2)辩白,洗刷(3)往,到(4)灭族2.(1)高祖诏令赵王的群臣与宾客有敢随从赵王上京的,要诛灭全族。(2)人之常情,难道不爱自己的父母和妻子儿女吗?现在我的三族都将被判处死刑,难道我会为了张王而交换牺牲自己的亲人吗?3.从“应当尽忠”或“尽忠应当看清明主”等角度阐述都可以。

八、1.(1)将(2)通“向”,面向(3)趁机(4)以……为患(5)通“叛”,背叛⑹通“敌”,进行抵抗2.(1)自己拿过皇帝的玉玺就佩带起来,左右百官都不听从他;赵高上殿去,殿堂好多次像要坍塌一样。(2)子婴和妻子儿女用丝带系在自己的脖子上,到车道旁边去投降,沛公便把他们交给了有关的官吏。

3、指鹿为马。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之断句》教学设计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之断句》教学设计”,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之断句》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文言断句是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对文言句子能够正确地断句,可以看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新课标要求能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因而学生应了解文言文断句的一般方法,多阅读课内外文言经典,并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二、教材分析:

由于是课外文言文阅读,教材的来源一般是《语文辅导》的“拓展延伸”、《世说新语》中短小精悍的经典、市目标测试卷中的练习等,由于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有困难,因而在传授此部分知识时,我首先教会学生如何断句,在读中不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功,其前提需要通读全文,把握大意,并在此基础上,我再寻找有标志性的词语来辅助学生断句,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我们就以初中阶段的“文本为范”,在细品文章的基础上掌握方法巧断句,并运用这些方法准确地给课外文言文的断句。

三、学情分析

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他就像是夜空中的点点星光,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学习文言文,使学生从中吸纳传统文化的营养,提高文言素养和鉴赏能力。但是学生对学习文言文却有着恐惧的心理,避而远之,甚至“谈文色变”。为此在教学中除注重让古文的学习走近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消除古文学习的恐惧心理外,特别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准确为课内外文言文断句,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让他们爱学、乐学古文。

四、学习要求:

1、知识目标:了解什么叫断句及断句的作用;

2、能力目标:以课文为载体,并通过练习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诵读课外古代诗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五、重点难点

重点: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

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策略和手段

1、教法

(1)、读古文经典语句,品古文经典句意;

(2)、据文意,找寻句读的一般方法;

(3)、拓展延伸,实现知识迁移。

2、学法

(1)、符号批注;

(2)、研究法;

(3)、合作探究。

七、课前准备

1、教师的教学准备:

(1)、认真查阅中学古文教材中具有代表性的名篇名句,做好摘录;

(2)、查阅、收集近几年中考附加题;

(3)、从《语文学习辅导》、市下发的“单元测试”和《山海经》、《世说新语》等名篇中筛选课外阅读短文,作为学生训练的材料;

(4)、把收集整理好的相关课内课外资料编印下发;

(5)、研究资料中有哪些较难的问题或学生容易出现歧义的地方,做充分的考虑;

(6)、精心制作课件,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

2、学生的学习准备:

(1)、课外阅读古典名篇,培养语感,提高古文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

(2)、认真阅读下发资料中的课例部分,根据要求用特定符号做好批注。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断句”明作用(一)什么叫断句

因为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u)。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二)准确断句的重要性明确:断句的位置不同,产生的语义也不同(下面细读故事二则,体味断句的作用)

(一)《惩财主》

昔日,有一财主为其子请塾师,首先讲条件,立字据。先生写好之后,财主看了很满意,双方都按押了手印。刻薄的财主既望子成龙,又惜财如命,粗茶淡饭待先生。

年终,先生找东家补足饭菜钱,结果争执不下,闹到县府衙门。

县官先看立约:“无米面亦可无鱼肉亦可无银钱亦可”,然后令各位讲清楚其原因。

先生言明字据写得清清楚楚:“无米,面亦可;无鱼,肉亦可;无银,钱亦可。”老财主却赖说字据上写的是:“无米面亦可,无鱼肉亦可,无银钱亦可。”

县官听后,勃然大怒:“你身为财主,不学无术,雇人教书,岂有不付足饭菜钱之理!”

(二)《聪明的食客》

过去,有一专好登门闲聊食客,闻香不动,寻机嘬上一顿。

这日又去一家谈天说地,适逢下雨,至响不走,主人故意在纸上写了句逐客令:“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却未标点,其本意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闲聊食客看后,笑颜逐开,乐不可支。他标点为:“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主人无奈,只好被“宰”了一顿。

二、细品读知方法巧断句

提示: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功,其前提需要通读全文,把握大意,并在此基础上,寻找有标志性的词语来辅助我们断句。下面我们就以初中阶段的“文本为范”,在细品文章的基础上掌握方法巧断句。

文本为范学断句

课例(一)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小结:通过找名词断句

课例(二)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小结:通过找代词断句方法归纳一:找名词或代词从课例(一)和(二)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阅读中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朝代名等,这些一般是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往往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在他们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课例(三)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左传.曹刿论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小结:通过人物对话及引文断句

课例(四)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陈太丘与友期》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小结:通过人物对话及引文断句

方法归纳二:看对话、引文从课例(三)和(四)中我们可以看到,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问”“曰”“云”“道”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可以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课例(五)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公移山》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小结:通过顶真断句课例(六)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鱼我所欲也》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小结:通过反复、排比断句课例(七)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小结:对偶,句式整齐,四六句多,断句快准方法归纳三:通过修辞断句修辞是文言文常用的手法,尤其是对偶、顶针、排比、反复等,掌握这些特点,我们就能较好地断句。课例(八)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小结:1、通过句末的语气词“也”句尾断句;2、通过典型的判断句式:“……者……也”断句。课例(九)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小结:通过虚词在句首或句后断句课例(十)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小结:叹词在前断句课例(十一)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口技》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小结:介词在前断句课例(十二)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口技》小结:时间词语在句首断句课例(十三)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蒲松龄《山市》

小结:时间词语在句首断句方法归纳四:通过虚词断句1、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2、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3、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4、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三、学以致用练断句

1、堂上训练:考题整合的(二)和(四)

(1)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2)小组交流(要求在口述文意的基础上再断句)

(3)小组代表发言

(4)师生共同订正

(5)以考题整合(四)为例,提示学生在用虚词断句时应注意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1、课外阅读2--3篇经典文言文;

2、完成考题整合的(一)和(三)

第二课时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之断句》教学设计

导言:同学们,刘勰《文心雕龙知音》有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他告诉人们:练习一千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要学会一种技艺,不是容易的事;做个鉴赏家,也要多观察实物,纸上谈兵是不行的。读书要破万卷,下笔才能如有神助。做任何事情,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就不会有很高的造诣。教学要求:1、知识目标:运用所学方法,通过练习准确断句;

2、能力目标:阅读课外文言文的句子及文段,通过练习加深对断句的方法的理解,进一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3、情感目标:诵读课外古代诗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学习重点:运用所学方法,通过练习准确断句。学习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读懂句意文意并灵活运用断句的方法断句。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放齐巩固断句常用的几种方法:

方法归纳一:找名词或代词断句

方法归纳二:看对话、引文断句

方法归纳三:通过修辞断句方法归纳四:通过虚词断句

二、课堂练兵

见本领

(以活动形式开展)活动一:抢答1、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表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B、表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C、表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D、表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活动二:同桌互动(独立完成----同桌交流)2、为下面的五句话合理断句。

我来看一看(1)管仲隰(xí)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注:隰朋是人名)(2)苟巨伯远看⑴友人疾值胡贼攻郡(3)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4)歧路之中又有岐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5)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我来读一读(1)管仲/隰(xí)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2)苟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3)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4)歧路之中又有岐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5)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我来译一译(1)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归途中迷失了道路。(2)荀巨伯远道而来看望生病的友人。恰逢匈奴人来攻打城郡,(3)临死时告诫后人说:“一个人如果终身好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4)岔路之中又分岔路,我们不知道羊跑到哪里去了,只好回来了重点讲第(5)小题其实此题的原句是: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句意: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活动三:为下面文段合理断句

(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三、堂上小测显身手

提示:

同学们请拿出下发的资料,在12分钟内完成练习的(二)和(四),记住: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章法内容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练习(一):

细柳营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2、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句意: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行礼说:“穿戴铠甲头盔的军人不行跪拜之礼,请求用军礼拜见。

练习(二):

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选自冯梦龙著《智囊》

(2)文中第二段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句意: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说:这下子鲁国人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练习(三):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几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后出师表》

1、用“/”给文中化线没有标点的句子断句。

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几事如是难可逆见。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几事如是/难可逆见。

句意:这是曹操未曾想到的,而复兴汉朝的大业将要成功了。后来东吴改变态度,违背了盟约,关羽兵败被杀,先帝又在秭归失误,曹丕称帝,所有的事情都象这样,很难预料。

练习(四):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一,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吕氏春秋察传》

1、用“/”给文中无标点的文字断句。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句意: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君的耳朵里。宋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练习(五):诸葛亮,言家事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1、用“/”给文中无标点的文字断句。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四字句,句式整齐)句意:没有其他的花费,全靠公家的俸禄过活,没有做其他的兼职营生来增加自己的收入。

四、课堂小结:本节我们通过堂上活动及堂上小测,对断句几种常用的方法进行了巩固,希望同学们在以后学习文本时要注意积累,并多读经典名篇,这样我们在断句方面就会得心应手。正所谓: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反复练。五、作业:

1、阅读1---2篇课外文言文经典

2、完成资料(一)、(三)、(五)的练习。

沪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文言文重点实词归纳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沪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文言文重点实词归纳》,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八年级(上)语文文言文重点实词归纳序号词语例句词语解释1为行拂乱其所为为一说,使与书俱//
譬如为山今夫弈之为数//以过目成诵为能非独书为然//羽本纪》为最若业为吾所有2行行拂乱其所为虽生知安行之圣人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问说》行十日十夜3见吾不得而见之矣见公输班;于是入朝见威旺;曹刿请见4说黄生借书说请说之公输班不说5余余幼好书荆国有余于地邹忌修八尺有余6举百里奚举于市7知然后知生于忧患/知幸与不幸/愈往而不知其所穷8得吾不得而见之矣/其龌龊亦耐不得争而不得,不可谓.....9强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争而不得,不可谓强10少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义不杀少而杀众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宾客意少舒11益曾益其所不能以思,无益香远益清12伐以至仁伐至不仁伐竹取道13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中间力拉崩倒之声14任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15入入则无法家拂士愈研愈入乃入见于是入朝见威王16专其一人专心致志;则其读书也必专衣食所安,弗敢专也17从七十而从心所欲//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战则请从//隶而从者18信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19故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有所览辄省记公问其故20作而后作/一鼓作气呼呼风声,百千齐作自是指物作诗立就21形归而形诸梦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无案牍之劳形罔不因势力象形22及及打油诗词徐公何能及君也及其日中如探汤23明今日存明日去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问说》斗折蛇行24孰孰有如孔子着乎孰视之25善通国之善弈者也王曰:善26过人恒过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过目成诵一眼即过寡人之过27市百里奚举于市28虑困于心,衡于虑必虑人逼取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问说》)29亡国恒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30生未有能生者也//虽生知安行之圣生于忧患平生书不再读31论
不论孔孟论学子孙弃者无论焉32命五十而知天命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33好敏而好学//余幼好书34止止,吾止也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35进进,吾往也36易虽有天下易生之物读《异》至韦编三绝寒暑易节,始一反焉37致不专心致志家贫难致38使使弈秋诲二人弈使与书俱39俱虽与之俱学//使与书俱40尽尽信书,则不如无书41去今日存明日去俸去书来委而去之西蜀之去南海42假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43业若业为我所有44异姑俟异日观水土异也父异焉,借旁近与之45观姑俟异日观反复诵观46难家贫难致47归归而形诸梦而其归书也必速48素素蟫灰丝时蒙卷轴49类今黄生贫类予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50济最是不济事51绝读《异》至韦编三绝佛印绝类弥勒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52穷愈往而不知其所穷53取必虑人逼取取二三策而已矣54平譬如平地平生书不再读55陋无所不诵之陋56会垓下之会会宾客大宴会57更更有小说家言58遗犹不遗忘(《勉学》)59决舍问,其奚决焉《问说》孔子不能决也60病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问说》
八年级(上)语文文言文(58单元)文常、主旨归纳篇目文常
(出处、作者、朝代)主旨
(道理、启示;人物形象)《孔孟论学》1、
2、
3、
4、
5、
6、
《黄生借书说》《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