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的建立:

小学美术课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17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的建立:。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的建立:”,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了解和掌握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的基本史实;

⑵.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元朝民族融合的讲述,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拉近历史,展示历史画面。突出历史的演进过程,历史的前后对比,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发挥的积极作用。

⑵.怎样评价文天祥抗元,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认识问题。

⑶.行省制度对后者的影响很大,结合现实分析,培养学生辩证唯物史观和爱国的精神。

⑷.元朝的统一,元朝的政治制度和民族融合,中外交往等都表明元朝的历史地位,应予以肯定。

⑸.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重点难点的分析突破

1、蒙古族的兴起:

蒙古族是我国历史的重要民族,成吉思汗是其杰出的领袖。通过提问:成吉思汗是怎样统一蒙古?为什么能够统一蒙古?使学生了解蒙古族,并形成对成吉思汗的正确评价。

2、元朝的建立:

通过怱必烈建立元朝,迁都,统一中国的学习,以及元朝的经济,中外交往,行省制度,民族融合的知识串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认识元统一的重大意义。

3、行省制度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学习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幻灯片的制作,对唐、元之疆域作对比,对古今行政区域作对比。同时思考:通过对比,元的行政统治有什么特点?从而使学生对行省制度的目的、内容、作用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4、民族融合是本课又一重点:

民族融合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大亮点,元朝的民族融合是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学习中引导学生自学归纳民族融合的表现,并进一步认识民族融合与元的统一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从而对元统一的历史意义,元朝的历史地位有一个正确的评价。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和问题教学法的交叉使用。

教具准备:制作多媒体幻灯片若干

1、《成吉思汗》电视剧主题曲画面片断。

2、教材P62动脑筋。

3、成吉思汗──一代天娇。

4、元朝统一示意图。

5、唐、元运河对比图。

6、唐、元疆域对比图。

7、思考题:假如当年文天祥投降了……。

--

教学过程

教学提示、说明

导入新课:

〈教师〉放幻灯片1《成吉思汗》

提问:这是哪个电视剧,是哪个民族?

对这个民族你有多少了解?

〈学生回答,小结〉

蒙古族是生活在蒙古高原一带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曾经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上做出重要贡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先放视频后提问。

语言简洁

〈板书〉课题

统一蒙古

〈教师〉学习教材P61—P62的内容,结合刚才放的视频,给学生提问出下列学习要求:

1、本目中的重要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视频中的征伐混战的场面是否符合当时的历史现实,请你用史实证明。

〈教师〉幻灯片帮助学生完成上面学习任务

在完成上面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下面问题:

3、你认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都具备了哪些条件?(客观,主观或外部和内因)。

4、“一代天骄”出自毛泽东的词《泌园春·雪》,你认为这样评价成吉思汗合适吗?请说明理由。

〈教师小结第3问〉

客观:1、当时蒙古各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灾难深重,渴望统一,安定

2、一支强大的军队。

主观:童年的困苦,磨难练就了铁木真坚强的个人意志和坚强机敏的个人胆识。

〈教师小结第4问〉

成吉思汗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统一了蒙古,建立了蒙古政权,统一的蒙古给世界和中国以巨大的影响。

1、蒙古帝国三次而征,席卷延伸至欧洲,成为一个地跨欧亚大陆的空前帝国,促进了欧亚大陆间的相互影响,建立了通行无阻的商道,使当时的人对世界有了更新的了解。

⑵、统一蒙古草原,又为以后的征战和实现全国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蒙古族本身来讲,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和混战局面,蒙古族由民族部落向奴隶制转变,这是历史的进步。

成吉思汗是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板书和幻灯片内容不能重复,否则多此一举。

本人认为不能用幻灯片取代板书。

这四个问题前二个,以达到指导阅读的目的,后二个问题有一定难度,最好师生共同分析,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比较紧凑。

完成任务注意循序渐进。

〈导入下一子目〉出示幻灯片,显示元朝建立和统一全国的过程,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内容。

蒙古政权建立后,成吉思汗和他的儿孙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以图建立统一而强大的政权,然而在灭西夏前夕,成吉思汗病逝,他的宏图大业就由他的孙子来完成。

〈板书〉元的建立和统一

〈教师〉

〈学生〉归纳出元朝建立和统一过程的线索。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通过幻灯片演示出这一过程。

蒙古建立灭西夏、金怱必烈继(1206)年承汗位

建立元朝定都大都(1271年)

南宋灭亡,统一全国。(1276年)

〈教师〉中国封建社会有几次结束分裂的大统一时期?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幻灯片出示答案。

秦汉,西晋,隋唐,元明清

〈导入下一个子目〉元的统一,开创了我国历史上又一个统一的历史时期,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首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怱必烈建立元朝后,在经济方面很有建树。

〈板书〉元朝的社会经济:

〈教师〉指导学生归纳元朝经济发展的表现。谁能归纳出元朝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幻灯片帮助归纳。

〈生答〉1、重视发展农业。

2、开凿新运河和海运。

3、商业繁荣,大都繁荣。

4、中外交往频繁。

进一步细化每个内容。

〈师问〉1、元世祖采取了哪些发展农业的措施?

〈生答〉⑴禁止圈占农场作牧场

⑵治理黄河

⑶推广棉花种植

〈师问〉2、(展示隋、元运河对比图幻灯片)请同学们注意对比元朝运河与隋运河相比有哪些变化?

〈生答〉⑴、隋运河通过洛阳,呈大弯曲状,元都城在大都,运河不再通过洛阳而是截道取直,抵达大都。

⑵、新开两段运河,从山东到临清的是全通河,由通州到大都的是通惠河。

〈师问〉3、谁能谈谈有关马可波罗的故事。

〈导入下一目〉

〈出示幻灯片〉唐,元疆域对比图。让学生对比那个大。

〈师讲述〉元朝建立后,实现了空前的大统一,其版图“有汉唐之地而加大”,从漠北到海南,从东北到新疆东部,南部,尤其把今蒙古、西藏,新疆东部及南部,海南岛,台湾以及东北边远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范围之内。

面对如此空前辽阔的疆土,元统治者如何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呢?

(板书)行省制度

〈出示幻灯片〉元朝疆域图,一边学习一边演示。

〈师〉指导学生在P64页教材中对照幻灯片显示完成下面的学习。

⑴、请在P64图中找出元的都城──大都。

〈师〉大都及其附近地区相当于今天河北省、山西、山东、内蒙的地区,元政府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管理全国的行政事务。

⑵、大都以外的其他地区设置的机构是什么?在书中划出最北的行省是什么?台湾当时叫什么?

〈生答〉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最北行省是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台湾当时叫琉球。

⑶、今天西藏地区元政府设置什么机构?说明什么?

〈生答〉今西藏地区,元政府在中央设置宣政院,专门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这说明,西藏自元朝后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的地方行政区。

〈师问〉通过前面对行省制度的了解,你认为有哪些特点?

〈生答,师归纳〉

⑴、适应我国疆域辽阔的特点,将地方统一纳入中央管辖。避免出现唐朝藩镇割据称雄危协中央的局面。

⑵、特别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尤其是加强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

〈师小结〉行省制度,进一步巩固了空前辽阔的疆土,尤其是把今蒙古、西藏、新疆东部及南部、海南岛,台湾以及东北边远地区纳入中央的管辖范围之内,加强了内地和边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疆域。我们今天的行政区划与元朝行省制度是一脉相承的,可见其影响深远。

幻灯片显示,统一的过程清晰地展示给了学生,可以省去繁琐的语言描述。

这部分内容教师应注意师生之间的有机互动,着重梳理线索,并强调三个重要时间。

强调迁都大都后,元朝统治中心完全转移到中原,大都成为元朝政治,文化中心。以后,明清两代的北京,一直是国家的都城。一直持续到今天,影响深远。

此目内容注意引导学生归纳并教给学生归纳的方法。

动态示意图有助于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演示幻灯片。

不能忽视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基础知识落实在书上

论从史出,这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基本的原则和方法之一,初一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加以培养。

〈导入下一子目〉元朝的统一,还促进了民族融合的发展

〈板书〉:民族融合

为什么元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进一步融合,民族融合的表现有哪些?

(指导学生阅读P64进行归纳)

〈生答〉⑴汉族开发边疆。

⑵边疆各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相处。

⑶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已经汉化。

⑷回族开始形成。

〈师提示〉P65元朝的诗歌反映民族融合的现象。

P66看图分析,蒙族官员的生活。

〈师小结〉元朝民族融合能够进一步加强和发展,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三国以来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它促进了各民族互相学习,交往,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丰富了各族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从而也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在中国古代是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利用历史的学科特点学科资源,对学生进行大中华民族的意识的培养。

〈转入下一目〉谁能归纳出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贡献?

〈小结〉出示幻灯片

⑴统一全国,结束唐末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

⑵社会经济发展。

⑶中外交往频繁,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

⑷实行行省制度,奠定了元、明清六百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

⑸促进民族融合,边疆地区的开发。

〈师进一步归纳〉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元朝统一在我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元朝在中国历史上有其重要的地位。

指导学生在板书的基础上进行归纳

〈转入下一问题〉可是我们知道在元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位让后世敬仰的顽强抗元的英雄,知道他是谁吗?谁能讲讲他的故事?

〈出示幻灯片〉文天祥

〈师问〉我们从文天祥身上感受到什么精神?

〈生答〉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

〈设疑〉〈出示幻灯片〉

有人说:既然肯定元朝统一全国的进步意义,那么文天祥抗元就是违背历史发展的进步潮流,因此,不应赞扬,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

〈学生讨论〉

〈教师小节〉1、元统一的进步性是不争的事实。

2、但是元统一过程中对南宋发动的战争,使南宋境内汉族人民遭受残酷的屠杀和压迫,导致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我们必须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

3、文天祥的抗元,反抗的是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一致,是正义行为。抗元失败后,又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

4、因此,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

再设疑:出示幻灯片,假如当年文天祥投降了……

课后讨论,写一篇小短文。

设疑激趣。把文天祥抗元内容从元的统一改在最后讲,主要是想让学生对元统一的重大贡献有一个完全的认识后提出疑问,目的使学生的思维产生巨大的矛盾冲突,从而进一步激发其探究答案。

初中学生认识事物比较感性,难免片面,教师适时的引导,分析不仅能帮助其得到答案,而且还教给了他们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巩固联系:出示幻灯片

板书设计

相关推荐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对元朝民族融合的讲述,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建立在全国统一、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编自演历史剧目,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通过学生培养学生对民族关系问题的正确观念,体会民族融合对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使学生认训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2、通过文天祥抗元斗争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结合行省制度中西藏和台湾问题,采用学生针对当前实际情况发现见解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民族融合
教学难点:行省制度
三教具准备
小黑板,音乐或者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1.创设情境(播放音乐),由毛主席的诗“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导入到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蒙古族王朝建立者成吉思汗---铁木真。
2.板书课题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
3.出示教学目标:(小黑板展示)
(二)。自主学习
同学们阅读课本,将知识点在课本中圈点批画出来,并按以下提纲要求完成,10分钟后提问回答。
1.成吉思汗是如何统一蒙古草原的?
2.元朝建立后采取那些加强统一的措施?
3.元朝的民族融合有那些表现?
((三)自学检测:
自学后,学生分组展示,更正,教师补充。
(四)精讲点拨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蒙古族是生活在蒙古高原一带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被称为“毡帐中的百姓”,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12世纪,蒙古各部落与邻近各民族经济联系加强,促进了蒙古各部的社会发展。但是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铁木真,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统一蒙古各部,并在1206年建立起蒙古政权,结束了蒙古高原长期混乱的局面,并摆脱金国的压迫和奴役,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正确评价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统一了蒙古,建立了蒙古政权,使蒙古人民过上了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成吉思汗是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统一蒙古,为后来元朝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元朝的社会经济:
⑴、元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①重视发展农业。②开凿新运河和开辟海运。③商业繁荣,大都繁荣。④中外交往频繁。
⑵、元世祖重视农业(目的:维护统治)的措施(蒙古贵族对农业的破坏)
①禁止圈占农场作牧场。②治理黄河。③推广棉花种植。元朝:棉纺织业中心在松江地区,黄道婆学习黎族先进棉纺织技术后又改进了生产工具。
⑶、元运河
元世祖时,为解决运粮困难,开凿会通河、通惠河。元朝运河与隋运河相比有哪些变化?
①隋运河通过洛阳,呈大弯曲状,元都城在大都,运河不再通过洛阳而是截道取直,抵达大都。②新开两段运河,从山东到临清的是全通河,由通州到大都的是通惠河。
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1、元朝疆域:北至阴山以北,南至南海诸岛,东北到今库页岛,西北达新疆、中亚地区。今天的新疆、西藏、蒙古、云南、东北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的范围之内。
2、行省制度:
目的:元朝为有效地管辖辽阔的国土,加强封建统治,实行行省制度。
①中央:(1)中书省:大都及其附近地区相当于今天河北省、山西、山东、内蒙的地区,元政府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管理全国的行政事务。
枢密院(全国最高的军事机构);御史台(全国最高的监察机构);宣政院(健全中央机构,宗教与西藏事务)
②地方:行省制度:各行省都是中央政府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直接对中书省负责。行省成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作为一种军、政、司合一的地方行政制度,其长官在中书省的直接领导下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军政和司法权。最北行省是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
元政府在福建行省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求(台湾)。台湾在三国时称夷洲,公元230年吴国大将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人民到达台湾的第一次明确记录;隋朝时称为流求,大陆商人常到流求贸易。西藏在唐朝时称为吐蕃,当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赞普松赞干布,表明汉藏两家已合同为一家。
今西藏地区,元政府在中央设置宣政院,专门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自元朝后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的地方行政区。
元朝在行政上加强对西藏管理的同时,还非常尊重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忽必烈封藏族人民的宗教领袖八思巴为帝师,八思巴创制蒙古文和朝见忽必烈等都反映了中央与西藏的密切关系。元朝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清查户口,征收赋税,西藏正式归入中央版图。对西域开发治理,实行全方位开发;实行军屯、民屯,促进冶炼业、纺染业的发展;统一货币,并实行轻徭薄赋政策;还重用少数民族人才。西南:云南设行省,推行土司制度。南沙群岛:----万里石塘。
台湾和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妄图分裂祖国领土的行为都是无耻的。
(3)评价行省制度:
①对郡县制管辖方式的继承与发展,适应了元政府管理辽阔疆域的需要,有利于加强对边区的管辖,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台湾、西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进一步巩固了空前辽阔的疆土。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疆域。
③为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省做为最高行政区化沿用至今。。我们今天的行政区划与元朝行省制度是一脉相承的。
④行省制度最突出的影响是各族人民统一在一个中央政府管辖之下,便于民族之间的友好相处和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内聚力加强,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加强了内地和边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
2.民族融合
第三次民族融合的高潮: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封建文化,在加速自身封建化进程的同时,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元朝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民族融合又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元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将全国各族人民分为四等,规定不同的等级享受不同的权利。在民族压迫下的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⑴表现:①民族迁徙双项流动。汉人外迁开发边疆;边疆各族内迁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相处。②汉族扩大,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族汉化;③回族开始形成。④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回族是我国回回族的简称。唐朝以来,有不少定居在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他们信仰伊斯兰教。13世纪初,大量信奉伊斯兰教的中亚各族人、阿拉伯人、波斯人来到中原,散居于我国各地,他们在元代的官方文书中被称为“回回”。他们同汉人、蒙古人、畏吾儿人等互相杂居,互相通婚,经过长期融合发展,到元朝末年开始形成一个新的共同体,具备了一个民族的雏型。明朝建立后,逐渐融合成为回族。
⑵原因:元朝民族融合能够进一步加强和发展,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三国以来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它促进了各民族互相学习,交往,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丰富了各族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从而也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⑶民族融合的特点:
第一,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第二,友好交往是主流,中心是扩大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和汉族文化的影响。
第三,中华民族以儒家大一统思想作为民族的精神支柱。
第四,民族大融合促进国家统一,国家统一又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因此,民族大融合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
第五,落后民族在征服先进民族后被先进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政治制度、文化知识所同化。落后的少数民族吸收汉族先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及文化知识,大都是非强制性的,汉族也是在不断吸收兄弟民族的长处和人口的过程中发展着。
(五)合作探究
1.元朝运河与隋朝运河有什么不同?
隋朝运河通过都城洛阳,呈大弯曲状。元朝都城在大都,运河不再通过洛阳而是截弯取直,抵达大都。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谁的诗?你能解释它的意思吗?
文天祥。意思: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死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名垂青史。
(六)达标检测
1.下列哪一项是“一代天骄”的业绩?()
A.起兵反抗辽统治者的压迫
B.建立蒙古政权
C.定国号为元
D.灭亡金朝
2.在我国历史上,西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正式行政区是在()。
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3.元朝政权建立的时间是()。
A.1206年B.1271年C.1276年D.1272年
4.元朝时期,我们称台湾为()。
A.流求B.夷洲C.琉球D.台湾
5.元朝设中书省,这是一个()。
A.地方行政机构B.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C.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机构D.咨询机构
6.铁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政权建立于()。
A.1127:B.1141年C.937年D.1206:
7.我国现在的五十六个民族中,形成于元朝的是()。
A.蒙古族B.回族C.维吾尔族D.朝鲜族
8.元朝管辖今西藏的机构是()。
A.宣政院B.中书省C.行中书省D.澎湖巡检司
9.关于元朝行省制度叙述正确的是()。
①大都由中书省直接管辖②今东北地区直接由中书省管辖
③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④“行省”是地方行政机构
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③④
10.下列政权被蒙古族所灭的有()。
①辽②西夏③南宋④北宋⑤金
A.①②③⑤B.②③⑤C.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
11.下列各项中属于元朝的是()。
①组织军队灭西夏②灭亡南宋③杀害文天祥④灭亡金政权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
12.毛泽东《沁园春雪》中云:“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
识弯弓射大雕。”你是如何理解毛泽东的这句话的?用史实说明

1.B2.D3.B4.C5.B6.D7.B8.A9.D10.B11.D
12.“一代天骄”是指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建立蒙古政权,同时推行领户分封制和护卫军制度巩固蒙古政权。“只识弯弓射大雕”则指出成吉思汗所进行的战争
(七)堂清检测
基础训练题
(八)板书设计

(十)课后反思(谈谈本节课的成功,不足和改进意见)

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

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

本课主要讲述蒙古族的兴起及其所建立的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涉及元朝的政治史和经济史内容。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是本课的重点。其中“行省制度”又是本课的难点。另外,本课内容繁多,讲述时如何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也是个难点。

导入:播放腾格尔的《蒙古人》。

由学生介绍蒙古族的情况:生活在蒙古高原,从事游牧,住在蒙古包里,吃羊肉、喝奶茶。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1、马背上的民族——蒙古

出示公元12世纪中国各政权形势图。

当时在中国有哪些政权:金、南宋、辽、西夏、吐蕃。

当时蒙古分为许多部落,各部落互相征伐。在《蒙古秘史》记载:“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成吉思汗就是生活在这样的动乱岁月。

2、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看录像《成吉思汗》。

思考:铁木真面对逆境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被尊为成吉思汗?

铁木真童年时,父亲被杀,部族背弃了他,他自己也被仇敌追杀。面对这样的逆境,铁木真是怎样做的。

铁木真说过:“拼杀冲锋的时候,要像雄鹰一样;高兴的时候,要像三岁牛犊一般欢快;在明亮的白昼,要深沉细心;在黑暗的夜里,要有坚强的忍耐力。”重重的磨难没有把他打倒,反而磨练了他的意志。经过多年的征战,铁木真打败了周围的各部落,统一了蒙古草原。1206年,铁木真被推选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

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又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

出示《蒙古帝国形势图》。蒙古帝国形势图,讲解成吉思汗的扩张战争。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1、元朝的建立

时间:1271年

都城:大都

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

2、元朝灭南宋和文天祥抗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谁的诗?你能解释它的意思吗?

这是文天祥的诗。意思是,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死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名垂青史。(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

三、元朝的政治与经济

1、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

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元世祖

从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世祖的经济政策与蒙古初入黄河流域时有何不同?

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元世祖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还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北方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联系前面学习的“江南经济的发展”,这时,元朝的经济重心在哪个地方?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国家主要的粮食供应来自南方,要运到北方,有哪些途径?

2、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

(1)漕运

对比隋大运河与元朝的运河,有什么不同?

元世祖开凿了两段新运河——会通河、通惠河,与原有运河连通,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

(2)海运

海运比漕运有哪些好处?

载重量大,费用便宜,所以粮食运输逐渐变成以海运为主。

3、繁华的大都

当时元朝的首都大都成为繁荣的大都市,以大都为中心,元朝的对外往来十分频繁。

4、频繁的中外往来

元朝时对外往来的一个著名使者就是马可波罗。(出示马可波罗旅行路线图)

5、行省制度的建立

蒙古帝国空前辽阔,为了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

学生根据《元朝的疆域图》,注意以下地区:

中央:中书省、宣政院

地方:行中书省

*宣政院负责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事务。

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澎湖列岛地区。

广州处于江西行省的管辖之下。

四、民族融合的发展

引导学生简要回忆汉以来,特别是三国以来我国民族融合的史实,以突出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和加强。关于民族融合的情况,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找出其四种表现。

1、汉族外迁边疆

2、边疆各族迁入中原、江南

3、契丹、女真同汉族融合

2、回族的形成

通过图片了解回族生活习俗(强调其是由多个民族融合而成,信仰伊斯兰教)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案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案
一、选择题
1.蒙古族建立的朝代是
A.元朝B.隋朝C.唐朝D.宋朝
2.1206年,我国土地上并立的政权主要有
A.北宋、辽、夏、金B.南宋、辽、夏金
C.南宋、西夏、金元 D.南宋、西夏、金、蒙古
3.元朝形成的新民族是
A.羌族B.蒙古族C.回族D.鲜卑族
4.元朝漕运、海运的交汇处是:()
A.杭州B.刘家港C.大都D.直沽
5.由分裂走向大统一的朝代不包括:()
A.秦朝B.隋朝C.元朝D.宋朝

二、简答题:
1、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请你说说成吉思汗的历史贡献是什么?谈谈你对这段词的理解。

2、如何理解“行省制度”

答案:
一、选择题
1.A2.D3.C4.C5.D
二、简答题:
1、成吉思汗的主要历史贡献是统一蒙古,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
2、施行行省制度的目的是对元朝空前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管辖和统治,内容有:①中央设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②地方设行中书省,是中书省派出管辖11个行省的机构。③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中央设宣政院进行管理。④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行省制度的作用:它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明清及后来政治制度影响深远。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