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选修3-4第十三章第7节全反射导学案

小学英语全英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13

选修3-4第十三章第7节全反射导学案。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高中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选修3-4第十三章第7节全反射导学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选修3-4第十三章第7节全反射导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知道全反射现象
2、了解全反射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常见应用
二、预习内容
1、两种介质相比较,折射率___的介质叫做光疏介质,折射率___的介质叫做光密介质,光在光疏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光密介质中的速度___,根据折射定律,光由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折射角______入射角;光由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___入射角。
2、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若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________光线就会消失,只剩下_______光线的现象叫全反射。刚好发生全反射,即折射角等于___时的______,用C表示,C与介质的相对折射率n的关系为______。发生全反射的两个条件:光从_____介质射入______介质,入射角______临界角。临界角与折射率的关系:光由介质射入空气或真空时,公式______;介质的折射率______,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就越小,越______发生全反射。
3、截面为_______三角形的棱镜为全反射棱镜,当光_____于它的_____一个界面射入后,都会在其内部发生______,与平面镜相比,它的______高,几乎达到100%,反射面不涂敷任何物质,反射时______小。光导纤维利用了_______原理,直径从几微米到一百微米之间,由______和______两层组成,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的______,光传播时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上发生_________。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
2、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3、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
学习重难点:全反射发生的条件和常见应用
二、学习过程
1、什么叫光密介质?什么叫光疏介质?

2、全反射有什么样的现象?举例说明

3、什么是临界角?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什么?

4、光导纤维利用了什么原理?有什么优点,主要应用有哪些?

三、反思总结
本节学习了全反射现象,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如果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就会在界面上发生全反射现象。全反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很常见,也有很广泛的应用。比如全反射棱镜和光导纤维。
四、当堂检测
1.光线在空气与水的交界面处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
A.光由空气射入水中,入射角足够大
B.光由空气射入水中,入射角足够小
C.光由水中射入空气,入射角足够大
D.光由水中射入空气,入射角足够小
答案:C
2.光在两种介质交界面上发生全反射时()
A.入射光线一定在光密介质中B.入射角一定大于临界角
C.界面相当于一个镜面D.仍有一部分光线进入另一种介质中
答案:ABC
3.一束光线从折射率为1.5的玻璃内射向空气,在界面上的入射角为45°.下面四个光路图13-7-7中,正确的是()
图13-7-7
答案:A
4.关于全反射,下列所述中正确的是()
A.发生全反射时仍有折射光线,只是折射光线非常弱,因此可认为不存在折射光线,而只有反射光线
B.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有可能不发生全反射现象
C.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一定产生全反射现象
D.光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时有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答案:B
5、主截面为等边三角形的三棱镜,临界角为45°,光线从它的一面垂直
入射,在图所示的a,b,c三条出射光线中正确的是()
A.aB.bC.cD.都不正确
答案:C

课后练习与提高
1.(2006江苏高考)在医学上,光导纤维可以制成内窥镜,用来检查人体胃、肠、气管等器官的内部.内窥镜有两组光导纤维,一组用来把光输送到人体内部,另一组用来进行观察.光在光导纤维中的传输利用了()
A.光的折射B.光的衍射
C.光的干涉D.光的全反射
答案:D
2.图13-7-8所示为半圆柱形玻璃砖的横截面,其折射率n=,现有垂直于平面的平行光束射来,试求在半圆上有光线射出的范围是多大.
图13-7-8
思路解析:这束平行光垂直于平面部分射入玻璃砖,其传播方向不变,射至半圆面上时,一部分光线发生全反射不会射出,设其中一条光线刚好以临界角射向圆柱面,而发生全反射,这条光线外侧的光线射向圆柱面时,入射角均大于临界角,都将发生全反射.那么,有光线射出圆柱面的部分所对的圆心角为α=2C=90°(C=arcsin=45°),两侧的45°角的范围内没有光线射出.
3.潜水员在水深为h的地方向水面观望时,发现整个天空及远处地面的景物均呈现在水面处的圆形区域内,已知水的临界角为θ,则所观察到的圆形半径为()
A.htanθB.hsinθC.h/tanθD.h/sinθ
思路解析:如图所示,水面上景物发出的光线经水面折射后均在倾角为2θ的圆锥里,人的眼睛处在圆锥的顶点处,而最远处的景物进入眼睛的光线几乎是紧贴水面,其入射角接近90°,折射角为θ.因此,人看到的景物呈现在人眼上方以O点为圆心、r为半径的水面区域内.
由图可知r=htanθ.
答案:A+9www.Jab88.COm

扩展阅读

第十三第3节能量之源一光与光合作用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第十三第3节能量之源一光与光合作用》,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第十三第3节能量之源一光与光合作用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初步掌握实验目的及实验原理和实验结论。
二、预习内容

1.物理学史: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成功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
2、演示实验:(1)实验过程:让一束单色光投射到一个有两条狭缝的挡板上,两狭缝相距________,两狭缝就成了两个光源,它们的振动情况总是________的,两个光源发出的光在挡板后面的空间互相________。(2)实验现象:在屏上得到________的条纹。(3)实验结论:证明光是_______。(4)现象解释:出现明显条纹的条件:当两个光源与屏上某点的距离之差等于半波长的________时(即恰好等于波长的________时),两列光在这点相互加强,这里出现________;当两个光源与屏上某点的距离之差等于________时,两列光在这点________,这里出暗条纹。
3、光的干涉及条件:两列光________相同,________相同,________恒定。
4、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1)实验目的:a、观察干涉图样,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原理:a、光源发出的光经滤光片成为_______,单色通过单缝后相当于线光源,经双缝的生稳定的干涉图样,通过屏可以观察到明暗相间的________条纹,如果用白光通过双缝可以观察到________条纹。b、若双缝到屏的距离用l表示,双缝间的距离用d表示,相邻两条亮纹间的距离用x表示,则入射光的波长为________,实验中d是已知的,测出l、x即可计算出光的波长λ。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光的干涉现象及产生干涉的条件。
2.用干涉原理测定光的波长
3.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完成“双缝干涉”的实验操作
学习重难点:实验器材的摆放顺序及测定光的波长
二、学习过程

(一)双缝干涉实验

探究一:实验中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遮光筒的摆放顺序如何?

探究二:在测定单色光的波长时,怎样用测量头测量两个亮纹距离?怎样减少测量误差?
探究三:计算单色光的波长

例、)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装置如图1所示,光具座上放置的光学元件依次为①光源、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⑤遮光筒、⑥__________。对于某种单色光,为增加相邻亮纹间距,可采取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2)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条亮纹中心对齐,
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2所示。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纹
中心对齐,记下此时图3中手轮上的示数__________mm,
求得相邻亮纹的间距Δx为____________mm。
(3)已知双缝间距为2×10-4m,测得双缝到屏的距离为0.7m,则所测红光的波长为_________nm。

(二)课堂小结

(三)当堂检测

1.两束光相遇时要产生稳定干涉的条件是两束光的_________相等。
2.产生相干光源的方法是:将一束_______的单色光(如红色激光)投射到两条相距很近的平行狭缝,再由这两个狭缝组成了两个振动情况____________的光源,这样的光源就是相干光源。
3.在单色光的双缝干涉中,最后出现的是____________的干涉条纹;当屏上某点到双缝的路程差等于_____________时,该处出现亮条纹,当屏上某点到双缝的路程差等于______________时,该处出现暗条纹。干涉条纹的间距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4.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在屏上观察到干涉条纹。如将双缝的间距变大,则屏上的干涉条纹的间距将_______;如果增大双缝与屏之间的距离,则屏上的干涉条纹的间距将_______;如将红光改为紫光做干涉实验;屏上干涉条纹间距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关于双缝干涉条纹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同一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能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单色条纹
B.用同一单色光经双缝干涉后的明条纹距两缝的距离之差为该色光波长的整数倍
C.用同一单色光经双缝干涉后的明条纹距两缝的距离之差一定为该色光波长的奇数倍
D.用同一单色光经双缝干涉后的暗条纹距两缝的距离之差一定是该色光半波长的奇数倍

课后练习与提高
6.用包含红、绿、紫色光的复色光做干涉实验,干涉条纹离中心条纹最近的干涉条纹是()
A.紫色条纹B.绿色条纹C.红色条纹D.都一样近
7.下面有关光的干涉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将入射光由绿光改为紫光,则条纹间隔变宽
B.白光经肥皂膜前后表面反射后,反射光发生干涉形成彩色条纹
C.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缝S1射入的是绿光,S2射入的是紫光,则条纹是彩色的
D.光的干涉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8.关于双缝干涉实验,若用白光作光源照射双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屏上会出现彩色干涉条纹,因为白光是由波长不同的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B.当把双缝中的一条缝用不透光的板遮住时,屏上将出现宽度不同、中间是白色条纹的彩色衍射条纹C.将两个缝分别用黄色滤光片和蓝色滤光片遮住时,屏上有亮光,但一定不是干涉条纹D.将两个缝分别用黄色滤光片和蓝色滤光片遮住时,屏上无亮光
9.在双缝干涉中,用白光入射双缝时,在光屏上可观察到彩色条纹,若把双缝分别用红色滤光片(只能通过红光)和蓝色滤光片(只能通过蓝光)挡住,则在光屏上可以观察到()
A.红色和蓝色两套干涉条纹的叠加B.紫色干涉条纹(红色和蓝色叠加为紫色)
C.屏上两种色光叠加,但不会出现干涉条纹
D.屏上的上半部分为红色光,下半部分为蓝色光,不发生光的叠加
10.把一个具有球面的平凸透镜平放在平行透明玻璃板上(如图)。现用单色光垂直于平面照射,在装置的上方向下观察,可以看到干涉条纹,则()
A.两束干涉光是a、b面反射形成的B.干涉条纹是中央疏边缘密的同心圆
C.两束干涉光是b、c面反射形成的D.干涉条纹中是中央密边缘疏的同心圆
11.劈尖干涉是一种薄膜干涉,其装置如图1所示.将一块平板玻璃放置在另一平板玻璃之上,
在一端夹入两张纸片,从而在两玻璃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劈形空气薄膜.当光垂直入射后,从上往下看到的干涉条纹如图2所示。干涉条纹有如下特点:(1)任意一条明条纹或暗条纹所在位置下面的薄膜厚度相等;(2)任意相邻明条纹或暗条纹所对应的薄膜厚度差恒定。现若在图(1)装置中抽去一张纸片,则当光垂直入射到新的劈形空气薄膜后。则条纹()
A.变疏B.变密
C.不变D.消失

例题(1)滤光片,单缝,双缝,光屏,减小双缝间距,增大双缝到光屏的距离(2)2.320,13.870(3)3970
当堂检测答案:

1频率2、平行,完全相同3、明暗相间,波长的整数倍,半波长的奇数倍,光的波长,双缝间距,双缝到光屏的距离4、变小,变大,变小5、ABD
课下练习答案:

6、A7、BD8、ABC9、C10、BC11、A

全反射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反射,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全反射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
(2)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3)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概括出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引起学生思维海洋中的波澜,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方法、能力.
3.渗透学生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习惯,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很多,能否用科学的理论来解释它,更科学的应用生活中常见的仪器、物品.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到它与光疏介质的界面上时,如果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就发生全反射现象.
2.全反射的应用,对全反射现象的解释.光导纤维、自行车的尾灯是利用了全反射现象制成的;海市蜃楼、沙漠里的蜃景也是由于全反射的原因而呈现的自然现象.

三、教具
1.全反射现象演示仪,接线板,烟雾发生器,火柴,产生烟雾的烟雾源,半圆柱透明玻璃(半圆柱透镜),弯曲的细玻璃棒(或光导纤维).
2.烧杯,水,蜡烛,火柴,试管夹、镀铬的光亮铁球(可夹在试管夹上).
3.自行车尾灯(破碎且内部较完整).
4.直尺.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演示Ⅰ将光亮铁球出示给学生看,在阳光下很刺眼,将光亮铁球夹在试管夹上,放在点燃蜡烛上熏黑,将试管夹和铁球置于烛焰的内焰进行熏制,一定要全部熏黑,再让学生观察.然后将熏黑的铁球浸没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现象发生了,放在水中的铁球变得比在阳光下更亮.好奇的学生误认为是水泡掉了铁球上黑色物,当老师把试管夹从水中取出时,发现熏黑的铁球依然如故,再将其再放入水中时,出现的现象和前述一样,学生大惑不解,让学生带着这个疑问开始学习新的知识——全反射现象.
(二)新课教学
1.全反射现象.
光传播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时,通常要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若满足了某种条件,光线不再发生折射现象,而全部返回到原介质中传播的现象叫全反射现象.
那么满足什么条件就可以产生全反射现象呢?
2.发生全反射现象的条件.
(1)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
对于两种介质来说,光在其中传播速度较小的介质,即绝对折射率较大的介质,叫光密介质,而光在其中传播速度较大的介质,即绝对折射率较小的介质叫光疏介质,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是相对的.例如:水、空气和玻璃三种物质相比较,水对空气来说是光密介质,而水对玻璃来说是光疏介质,根据折射定律可知,光线由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时(例如由空气射入水),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线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例如由水射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既然光线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由此可以预料,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角就会增大到90°

,如果入射角再增大,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演示Ⅱ将半圆柱透镜的半圆一侧靠近激光光源一侧,使直平面垂直光源与半圆柱透镜中心的连线,点燃烟雾发生器中的烟雾源置于激光演示仪中,将接线板接通电源,打开激光器的开关.一束激光垂直于半圆柱透镜的直平面入射,让学生观察.我们研究光从半圆柱透镜射出的光线的偏折情况,此时入射角0°,折射角亦为零度,即沿直线透出,当入射角增大一些时,此时,会有微弱的反射光线和较强的折射光线,同时可观察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随着入射角的逐渐增大,反射光线就越来越强,而折射光线越来越弱,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折射光线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
(2)临界角C.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用符号C表示.光从折射率为n的某种介质射到空气(或真空)时的临界角C就是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根据折射定律可得:

因而:
(3)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①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
②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
3.对全反射现象的解释.
(1)引入新课的演示实验Ⅰ.被蜡烛熏黑的光亮铁球外表面附着一层未燃烧完全的碳蜡混和物,对水来说是不浸润的,当该球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在其外表面上会形成一层很薄的空气膜,当有光线透过水照射到水和空气界面上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而正对小球看过去会出现一些较暗的区域,这是入射角小于临界角的区域,明白了这个道理再来看这个实验,学生会有另一番感受.
(2)让学生观察自行车尾灯.用灯光来照射尾灯时,尾灯很亮,也是利用全反射现象制成的仪器.在讲完全反射棱镜再来体会它的原理就更清楚了.可先让学生观察自行车尾灯内部的结构,回想在夜间看到的现象.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用科学知识来解释它,从而更好的利用它们为人类服务.
(3)用激光演示仪的激光光源演示光导纤维传播光的现象,或用弯曲的细玻璃棒进行演示,配合作图来解释现象:
从细玻璃棒一端射进棒内的光线,在棒的内壁多次发生全反射,沿着锯齿形路线由棒的另一端传了出来,玻璃棒就像一个能传光的管子一样.
实际用的光导纤维是非常细的特制玻璃丝,直径只有几μm到100μm左右,而且是由内心和外套两层组成的,光线在内心外套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如果把光导纤维聚集成束,使其两端纤维排列的相对位置相同,这样的纤维就可以传递图像.
(4)让学生阅读大气中的光现象——蒙气差,海市蜃楼,沙漠里的蜃景.
例题1:已知如图1所示,介质Ⅱ为空气,介质Ⅰ的折射率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线a、b都不能发生全反射
B.光线a、b都能发生全反射
C.光线a发生全反射,光线b不发生全反射
D.光线a不发生全反射,光线b发生全反射

解析:根据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光从光密介质射到光疏介质中时,介质Ⅰ对空气Ⅱ来说是光密介质,所以光线a可能发生全反射,介质Ⅰ的临界角为:

,.

注意图中光线a给的是与界面的夹角30°,而此时的入射角为60°>45°,故光线a能发生全反射,故正确选择答案为(C).
例2:如图2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介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夹角为90°,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延长线间夹角为15°,求:(1)该介质的折射率;(2)光在该介质中传播的速度;(3)当光从介质射入空气时的临界角.
解:根据题意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90°,又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

所以(1)


(2)
(3)
(三)课堂小结
1.全反射现象是非常重要的光学现象之一,产生全反射现象的条件是:
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到它与光疏介质的界面上.
②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这两个条件都是必要条件,两个条件都满足就组成了发生全反射的充要条件.
2.全反射的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多的.在用全反射的知识解释时,特别要注意是否满足两个条件.回答这类问题要注意逻辑推理,一般是依据条件要叙述清楚,根据要给充分,结论要简明.
3.为了给后面全反射棱镜的学习打基础.临界角是几何光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但在高中阶段不深入讨论临界的情况.

第十七章 光的传播(三、全反射)


第十七章光的传播(三、全反射)

【教学目的】

1.全反射现象及其发生条件

2.临界角的计算

3.全反射的应用

【教学重点】

全反射现象及其发生条件

【教学难点】

综合光路可逆知识和三角函数常识求解临界角、理解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教学难点】

激光器、半圆形玻璃砖、模拟光导纤维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复习启发:我们才作过“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当入射角非常接近90°时,我们做实验观察时有什么感觉?

学生:比较难以看清P1和P2两颗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还是让我们回到相关的物理学史。原来,物理学家们在探讨光的折射的方向规律时,也探讨过能量分配的规律。下表是斯涅尔测量的、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界面时,反射光和折射光的能量分配情况──

入射角

入射光线能量为(100%)

反射光线能量

折射光线能量

100%

4.7%

95.3%

30°

100%

4.9%

95.1%

60°

100%

9.8%

90.2%

80°

100%

39%

61%

90°

100%

100%

0%

从这个表格的数据,同学们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反射光的能量分配加大,而折射光的能量分配减小。

事实上,这种能量的分配情况在交换介质之后,还会出现更加有趣的情形──

一全反射

为了方便表达全反射的规律,这里先介绍两个新的名词──

1.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

光疏介质:两种介质中折射率较小的介质叫做光疏介质。

光密介质:两种介质中折射率较大的介质叫做光密介质。

很显然,这是一个通过相互比较得出的概念,所以没有绝对的光疏介质和绝对的光密介质。

示例:水和空气比较;水和金刚石比较…

提问1:光线从光疏介质传播到光密介质比较,传播速度会怎样变化?

学生:v疏>v密

提问2:光线从光疏介质传播到光密介质比较,传播方向有什么规律?

学生: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提问3:光密介质的密度是不是一定比光疏介质大?

学生:查“几种介质的折射率”表格,再做结论。

很显然,光疏和光密是相对光的传播而言,而与物质的密度没有必然联系。

过渡:刚才我们已经总结过了,光线从光密介质传播到光疏介质时,折射角总是大于入射角的,而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也会同时增大,这时,哪一个角先趋近90°呢?

学生:折射角。

趋近90°后,折射光线又怎样传播呢?

下面看实验演示──

演示:光的全反射实验

提请学生观察:a.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强度变化;b.折射光的方向变化

提问:在强度方面,斯涅尔的研究是不是得到重现?

学生:是的。

启发: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的角度后,折射光还存不存在?

2.全反射::当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时,折射角等于900,此时,折射光完全消失,入射光全部反回原来的介质中,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

全反射的物理意义:折射光的能量为零,入射光的能量全部等于反射光。

全反射的数学意义:我们看一种简单的全反射情形──某介质(折射率为n)到真空(或空气)。为了应用已经学过的折射定律,我们先假设它的可逆光路(参看图1)……然后,不难得出

参照=,即sinθ2=nsinθ1,显然,当θ1足够大时,会出现sinθ2>1,θ2无解。

很显然,θ2有解和无解的临界情形是θ2=90°,此时θ1=arcsin

3.临界角:为了显示这个角的特殊意义,我们给它一个特定的字母C,并将它称为临界角。

即C=arcsin

有了临界角C,我们就不难总结出全反射的条件──

当入射角i≥C时,发生全反射形象,若入射角i<C时,则不发生全反射,既有反射又有折射形象。

那么,临界角的物理意义又是什么呢?当光线以相同的入射角从不同的介质射入真空(或空气),临界角大的介质容易发生全反射还是临界角小的介质容易发生全反射?

学生:临界角小的。

那么,请同学们查一查“几种介质的折射率”表格,当光线从这些介质中射入真空(或空气),最容易发生全反射的介质是什么?

学生:金刚石。

事实上,钻石的璀璨、神秘的光芒正是由于光线在其中发生多次全反射的结果。此外,玻璃中的气泡显得特别明亮、露珠显得幽暗,这些都是全反射造成的。

过渡:人们研究全反射,除了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外,还有什么别的价值吗?

二光导纤维

光导纤维简称光纤,我们常听到的“光纤通信”就是利用的光线在光纤中的全反射原理。光线在光纤中是怎样发生全反射的呢?我们先看一个实验──

演示:光线在“模拟光纤”中的全反射。

提请学生观察:a.玻璃棒周围有没有光线射出;b.从玻璃棒末端射出的光强度和没有插玻璃棒时,光线从小孔射出时的强度。

总结:玻璃棒的侧面几乎没有光线射出;玻璃棒几乎“导出”的小空中所有光的能量。

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师生共同作图分析…见图2。

启发:如果让这根玻璃棒继续弯曲下去──成为很多圈,以上的这种性质会改变吗?

学生:不会。

思考启发:如果将玻璃棒的弯曲程度加大,以上的这种性质会改变吗?

学生:会(在图2中的2处和4处可能不满足全反射的条件…)。

但是,在弯曲程度加大的前提下,同时将玻璃棒做的很细,以上的状况会有所改善吗?

学生:交流、作图…得出结论(会)。

我们都知道玻璃本来是非常坚硬的,但是有一种特制的玻璃丝,却可以做的非常柔软、非常细。现在,我们将这样的多根玻璃纤维捆绑成一束,然后,将首端的光照情况遵循某种规律,如图3,则在纤维束的末端,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呈现首端一样的规律。

同学们,这就是光导纤维传递信息的基本原理。

在传递信息的手段中,我们已经学过了机械传送、机械波传递、有限电流传递、无线电波传输等等。现在又出现一个光线传输,光纤传输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1.一维传输。能流密度不变;

2.作为电磁波,波段特别,抗干扰性强;

光导纤维应用的领域:医疗、通信…

学生:光导纤维的前沿知识阅读…

〖例题〗在水中的鱼看来,水面上和岸上的所有景物,都出现在顶角约为97.6°的倒立锥面里(如图4所示),为什么?

分析:本题是一个全反射的逆向应用。根据水的折射率,不难求出光线从水射入空气的临界角,而这个临界光路的可逆光路事实上函盖了水面上所有可能入射到水中的光线,所以…

解:水的临界角C=arcsin=arcsin=48.8°

当光线以90°的最大入射角射入水中时,折射角为C,故所有射入水中的光线的折射角均小于C,根据空间旋转对称,水面上所有的景物都落在顶角为2C=97.6°的锥面内。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光的全反射现象及其规律。从物理的角度看,它是能量分配规律形成必然结果,从数学角度看,它是一般的折射定律在特定情形下“无解”的必然。要发生全反射,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全反射在科技领域的重要应用是光纤,关于这方面的迁延知识大家可以从课外的资料、传媒上去了解得更多一些。

四作业布置

第十三课地球,我的母亲-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怎么才能让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十三课地球,我的母亲-”,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第十三课地球,我的母亲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诗歌所蕴含的主题,体会诗歌热烈真挚的情感。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及驾驭想象的能力。

3、明确这首诗歌的现实意义和当代意义。

说明:

这首诗歌的篇幅较长,在教学中进行细枝末节的分析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合理取舍。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并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是最基本的。同时由于诗人在创作中体现了浪漫主义的风格,显示了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可以从诗歌采用的统一的意象上来理解诗人驾驭想象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站在五四运动和今天这两个不同的时间点上理解诗歌强大的生命力,体会本诗对中国新诗艺术的贡献,充实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能够分析诗歌的丰富意象,从而理解作者的想象力及驾驭想象的能力。

2、难点:正确理解时代背景和本诗主题的关系。

说明:

在诗人的笔下,人与地球的关系成为孩子与母亲的关系,这是诗人在抒发感情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五彩斑斓的想象的艺术境界。因而通过诗歌中既多样又统一的意象的分析来理解诗人的想象力就显得尤其重要。此外,这首诗歌的产生并不是诗人单纯的个人理想,而是社会理想的体现,这和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让学生理解五四运动的民主平等思想在诗歌中的体现是一个难题,并且教师还应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今天的视角来阅读诗歌,使优秀诗歌的生命力得以延续。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你曾经读过关于母亲的诗歌吗?然后引入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导入本课的学习。

快速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思考学过的关于母亲的诗歌,同时学生可以互相补充。

温故而知新,快速熟悉诗歌写作的对象。

朗读品味

教师示范朗读。

学生熟悉诗歌,进入诗境。同时在倾听教师的朗读过程中体会诗歌的真挚情感。

激起学生朗读诗歌的兴趣,同时为正确理解诗歌作好铺垫。

重点把握

教师有效组织课堂教学。

1、诗人将我和地球的关系想象成谁和谁的关系?

2、地球母亲和自我的关系在诗歌丰富的意象中却变得单纯统一,为什么?

学生在诗歌中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另外通过学生的讨论,学生可以明确多样的意象却有一个形象的核心,这使母亲和自我的关系变得单纯,这是诗人驾驭想象的能力的体现。

学生充分体会诗歌想象的艺术境界。

难点讨论

1、诗人强调人是地球之子,是大自然之子,通过这种关系的描绘,他最终要在诗歌中表达什么主题?

2、这样的主题和五四运动的思想有何关系?

3、如果从今天的角度解读这首诗歌,我们还可以把它理解成什么主题?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各抒己见等形式逐渐使各问题迎刃而解。

提高学生探究的能力,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以及多角度考虑问题的广度。

作业布置

课后阅读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

进行比较,体会三首诗歌的不同主题。

拓宽阅读面,提高鉴赏能力。

思路点拨

在进行本课的教学时,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比较自由。教师既可以引导学生从现代诗歌的艺术特点进行赏析评价;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体会郭沫若的诗歌特色;同时与艾青、舒婷的诗歌进行比较教学,理解在这些诗歌中母亲的不同含义、诗歌的不同主题也是一种比较可取的方法。

练习举隅

1、诗人将地球称为“我的母亲”有什么深刻含义?

2、郭沫若的诗歌在情感抒发上有何特点,在语言运用上又有哪些特色?

3、对这首诗歌写一段鉴赏性的评论。字数3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