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白杨礼赞》课堂实录1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13

《白杨礼赞》课堂实录1。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白杨礼赞》课堂实录1”,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富有感情和含义深刻的语言

3、象征的艺术手法;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

4、教会学生学会以研究、探讨、合作的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难点和重点

1、作者是怎样围绕线索来安排材料的。

2、作者实如何用直接抒情的句子将全文内容贯穿起来的。

3、对比和烘托的巧妙运用

三、教学方式

自主研究,集体讨论

四、创新设想及其理论依据

针对《新课程标准》中有关文体的阅读方法,在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以及合作学习等方面作一点实践性尝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指导预习)

1、划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2、查阅资料,写一篇100字左右的《茅盾简介》

3、阅读课本第31页《散文的一般常识》,了解散文的特征

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播放一段汽车在生长着白杨树的高原上行驶的风光短片,让学生说说观后感。

生:大西北具有雄壮、豪放、粗犷的风格。

2、请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生字词:

坦荡如砥积雪消融不折不挠纵横决荡

二、交流《茅盾简介》

教师提示要点: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2、现代作家。

3、代表作《子夜》,《林家铺子》

4、茅盾文学奖

5、请学生上黑板写出作者姓名及简介

三、研讨课文

教师:要粗略地读懂一篇文章,其实首先只要弄懂三个问题: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请大家想想这三个问题实际上涉及了一篇文章的那些方面?

(学生讨论)

学生:第一个主要是从内容上讲,第二个主要谈的是写作手法等等,第三个则与主题有关。

教师:很好!再想想如果从散文的特征--“形散神不散”这个角度来看呢?这三者的关系又是如何的呢?

板书:形散神不散

(学生讨论)

学生:第一和第二问题主要是“形”这个方面的问题;第三则是有关“神”这个方面的。

学生:根据我所查阅的资料(课本第31页《散文的一般常识》):所谓“形散”是指散文的取材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散文的表现手法可以不拘一格。但是两者的运用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服务于“神”,即根据主题的需要去选择材料和表现手法。

教师:非常好!下面我给大家开列一个书目,请大家浏览课文,然后以这三个问题为框架,各自列写出这篇课文的学习提纲。最后请以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在四人所列提纲的基础上酝酿出一个新的提纲,以供大家交流和探讨。注意充分运用所列书目。

书目:

《小橘灯》《谁是最可爱的人》《爱莲说》《荔枝蜜》

学生读书、列写提纲,展开讨论。

教师:大家刚才阅读都很认真,讨论也很热烈,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哪个小组可以将提纲拿来给大家评头论足一番?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是要有点勇气、有点实力的,但也是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难得的机会!

(运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第三组所列提纲)

提纲如下:

1、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3、本文是怎样围绕线索来展开抒情和议论的?(如何分段)

4、本文主要运用了那些艺术手法?

5、本文的主题是什么?作者真正想礼赞的是谁?

6、文中哪些语句富有深刻的含义,哪些词语御用比较准确、生动和优美?

教师:大家就这份提纲谈谈自己的看法,看看它的精譬之处何在?不足之处又是什么?请大家畅所欲言,尽量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学生甲:这份提纲从体裁一直谈到字词,比较全面。

学生乙:这份提纲给我的感觉好象有些笼统或者问题太大了一些,有些方面的问题则没有涉及到。

教师:怎么讲?

学生乙:比如说:根据书目中《荔枝蜜》一文主要是赞颂蜜蜂,作者却宕开一笔写荔枝林,我想,本文课题是《白杨礼赞》,那么写黄土高原的目的是什么?黄土高原的特征是什么?

学生丙:还有,各个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另外根据参考书目《谁是最可爱的人》一课中第四、第八小节再结构上的作用,我想本文的一、四、六小节在结构上也可能与之相类似,但是又不完全相同,这里的异同点是什么?

学生丁:我觉得第七和第八小节很重要:第七小节的四个反问句之间的关系,第八小节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都应该作重点分析。

学生戊:我觉得还有一个问题要补充一下,那就是本文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之下写出来的?........还有,好象作者写得比较隐晦,不,是含蓄。

教师:你从哪儿发现的?

学生戊:就是最后一小节写那个楠木,好象作者对楠木持否定的态度。作者在前文中由白杨树联想到了北方的农民和哨兵,但是这里却没有说明楠木是指谁?

教师:不错,这个问题提的好?同时表现这个同学很会思考,善于发现问题。

我们不妨请这个提纲的原作者--第三组的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戌:我觉得这几个同学提的意见很好。(下面一片笑声)但是我们觉得有必要解释一下:有两点,第一,老师在提出列写提纲的时候,并没有明确说明是要列详细的还是简略的提纲;(下面窃窃私语,教师插一句:这个好象的确是老师欠考虑之处)第二,我们觉得,如果要想包括刚才几位同学所提的问题,那么这个提纲就得是一个比较详细的、包含几个层次的提纲。

教师:好,总之大家确实是认真地阅读了课文,并且进行认真深刻的思考,提的问题比较有价值,而且最难能可贵的是,大家在探讨现有问题的同时,能够不断发现新的问题。这很值得赞赏!下面请大家结合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对自己原有的提纲进行再讨论和修改,然后编写出一个比较详尽的,富有层次感的提纲,最好帮我把板书也设计出来,这样也省得我再动脑筋了。(学生大笑)注意:要综合大家刚才所提的方方面面的建议。并且能够通过讨论自行解决提纲中涉及的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

展示第七组经过修改后的提纲(实物投影仪)

1、本文的体裁是抒情散文。

2、本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

3、本文是怎样围绕线索来展开抒情和议论的?如何分段?

学生先讨论“本文是怎样围绕线索来展开抒情和议论的?”,讨论意见归纳如下:

1)课文首句就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点出赞美对象。然后宕开一笔写黄土高原,先写其“雄壮”“伟大”,再写其“倦怠”“单调”,目的还是突出白杨树。接着写其外形,通过展示其外形进而揭示其内在的“神”美。并且在抒情议论中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最后再次直接抒情,突出文章主题。这样文章的主线十分清楚,布局严谨。

2)课文第1、4、6小节在结构上的作用

这几小节在结构和语言运用上都有其相似之处,实际上它们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正是它们使课文的线索清晰可辨,将课文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4、关于段落的划分:

学生甲:根据课文的线索--“不平凡”--本文可以分为五个段落:

第一部分:(第1小节)点明白杨树的不平凡,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和崇敬之情。统领全文。

第二部分:(第2-4小节)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揭示其生长环境的不平凡。

第三部分:(第5、6小节)具体描写白杨树外形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第7、8小节)赞美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揭示白杨树的象征义。

第五部分:(第9小节)再一次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教师:大家认为他的划分方法如何?

学生乙:我认为他的划分不错。不过我们认为还有另外一种段落划分方法。

教师:原闻其详。

学生乙:我们认为全文是总-分-总的结构关系。刚才那位同学也说了开头作者赞美白杨树,其结构上的作用是统领全文,那么结尾处的再次赞美既回应了开头,同时也是对白杨树的感情升华,在结构上也起了收束全文的作用。此其一。其二,从表达方式上来看,第1、9两小节主要侧重于抒情,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而中间则主要通过描写间以抒情议论的手法分别从三方面分说其不平凡。据此我们认为本文在结构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小节)点明白杨树的不平凡,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和崇敬之情。统领全文。

第二部分:(第2-8小节)从三个方面分说白杨树的不平凡之处。

第三部分:(第9小节)再一次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收束全文。

教师:好!观点鲜明,论述充分,条理清楚。大家鼓掌给予鼓励!下面请大家发表一下看法。

学生纷纷表示认同:由于角度不同,导致分段结果不同。但是并不矛盾,因此,两种分段方法可以并存。

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不迷信权威,不盲从,具有怀疑精神和挑战精神是学好任何知识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素质。

5、本文主要运用了象征和对比烘托以及托物言志等艺术手法。

1)先讨论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以白杨树象征抗日军民;楠木象征蒋介石(第五组有学生提出异议:楠木可以象征国民党反动派,或者更精确一点象征了一切妥协、退让,实行消极抵抗的人。在“抗日军民”前必须加上修饰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西北敌后”)

2)讨论对比烘托手法的运用

第二小节通过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西北高原,为引出白杨树设置了背景,并且为下文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起正面烘托的作用。

第九小节以楠木反衬白杨树的“不平凡”

3)课文在第八小节揭示出全篇托物言志的主旨。

另外在第七小节,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6、讨论第二小节是如何写高原的?

学生回答:本小节主要从三个方面来买写高原:“黄绿错综”写其色彩;“无边无垠”写其辽阔;“坦荡如砥”写其平坦。

7、讨论第五小节是如何写白杨树的外形?

课文先以“力争上游”总述其外形特征;然后分别通过对干、枝、叶、皮等方面的描写来表现其“力争上游”的特征;最后再概括出其“倔强挺立”、“不折不挠”的性格特点。

8、讨论第七小节是如何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作者首先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气质全面地赞美白杨树。然后运用四个反问句构成一组排比句,逐层加深地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第一句启发人们的联想;第二句肯定其品质及其与北方农民之间的联系;第三句进一步明确指出白杨树象征坚强战斗的抗日军民;第四句肯定白杨树的精神面貌,象征了敌后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而第八小节末尾一句则进一步深化了四个排比句的意思。

9、讨论语言富有深刻的含义,词语运用比较准确、生动和优美。

教师提示:试举一-二个例子来说明即可。其余可以作为课外作业来处理)

学生:第一小节用“实在”来强调作者对白杨树的高度赞美和崇敬之情。

第二小节“扑”、“涌”等词语的运用精当贴切、生动凝练。

10、作业:讨论本节课的得失,课后写一篇学习体会,就课文内容、艺术手法、语言运用、课堂教学形式、目标达成的情况,或者干脆就是自己意见或建议等方面,任选1--2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小编推荐

《秋水》课堂实录1


《秋水》课堂教学实录

师:昨天我在《智者的叮咛》这本书上读到这样一句话:“庄子是战国时代最富浪漫诗情、生命体验和批判头脑的诗人哲学家。”也有人评价说,庄子是先秦哲学家中的哲学家。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庄子吗?

生1:(看书)庄子是战国中期的思想家,《庄子》一书是他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师:你说得很准确。

生2:(不屑地)他是照书念的,课下注释有。

师:学会利用注解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当然,要了解庄子还是要多读些相关的书。哪位同学谈谈“课本外”的庄子。

生3:我听说过“庄周化蝶”的故事,好像说的是……想不起来了。

生4:(急切地)庄子这个人很有些傲骨。楚王派人去请他当宰相,他却宁肯作泥鳅在污水中戏游,他认为做官不自由。

师:看起来你的课外阅读面还是很广的。

生4:我喜欢庄子。

生5:庄子这个人挺豁达的,他的妻子死了,他却拍着瓦盆唱歌,他好像认为死就是生,生死好像没有什么界限了。

师:我很吃惊,我原先有些低估了同学们,大家对庄子有一定的了解嘛……

生2:(举手)我想起来了,庄子很消极,天天想着得道成仙。

(学生笑)

师:庄子的哲学思想博大玄妙,比如他追求绝对的自由,他创立了“相对主义”学说,他提出齐生死等万物的妙论,他主张回归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对庄子及其思想的评价,两千多年来始终存有分歧。我们在高中阶段对庄子的了解也只能透过有限的几篇文章管中窥豹,今天我们就通过《秋水》篇的开头一段文字先对庄子来一次“零距离”接触吧。

师:给大家2分钟时间,小声读课文,读不准的字看注解,查字典。

(生读)

师:好,大家齐读课文。

师:“泾流”的“泾”刚才有不少同学的读音不准,应该读

生6:jìng

师:说说理由。

生6:书上说这是通假字,通“直径”的“径”。

师:是“shǎo仲尼之闻”还是“shào仲尼之闻”?

(生有说shǎo,有说shào)

师:你(指生7)说。

生7:应该是shǎo,这用在动词,小看的意思。

师:有人认为孔子的见闻少,应该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生7:可是书上写的就是“小看”的意思。

师:书上这样解不能算错,认为孔子的见闻少当然就是小看了。好,请大家再把课文读一遍,声音要大些。

师:这次读得很好。请大家拿起笔,给大家5分种时间,自读课文,在疏通文字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内容,有不太清楚的地方在书上做个标记。

(生读)

师:哪个同学概括一下文章的内容?

生8:秋天河水涨满,站在河边都看不到对面,所以河伯很有些得意,然后他就认为天下的美景都让自己看到了。然后河伯到了海边,看到北海比自己原先见到的不知要宽阔多少倍,然后就对着海神若慨叹,反省自己妄自尊大。

师:你为什么要说那么的“然后”呢?(学生笑)当然,你的概括还有很准确的,抓住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但有一点要注意,不是“看不到”对面,而是“看不清”,“不辨牛马嘛。

生9:我觉得……(又止)

师:大胆地说。

生9:好像河伯、还有海神(看书)那个“若”不是真人吧。

(生笑)

师:谁能帮他解决这个疑惑?

生2:这是个故事,虚构的,跟《西游记》差不多。这都不懂?

师:不懂就问是很好的学习品质,人没有全知全能的,不要自大,更不要嘲笑别人,否则就犯了与河伯一样的错误。

生9:我明白了,这其实是个虚构的故事,庄子是想通过讲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师:也可以把它叫做“寓言”。庄子散文中有很多的寓言,像大家熟悉的“涸辙之鲋”的故事就是庄子借粮的时候讲的一个寓言故事。对这篇课文的寓意谁还有不同的理解或者有所补充吗?

生10:我觉得河伯挺可爱的,他知错就改。

生1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不能骄傲自大,否则就会贻笑大方。

生4:河伯开始的时候洋洋自得,主要是由于封闭造成的,他有些像那个夜郎国的国君,一辈子都没走出过那个小地方,给他100个胆子他也想象不出天下有多大。如果河伯不是到了北海边,他根本就意识不到自己的渺小。所以只有开阔眼界,才能避免成为夜郎。

(生鼓掌)

师:还有哪个同学?

生2:越是有真本事的人就越谦虚。我想起我们做过的一个作文的材料,好像是说人的知识是个圆,半径越大,与未知的世界接触的区域就越大,就越能意识到自己的无知。

师:你的这个认识是在他(生4)的认识基础上的延伸。《秋水》是我们这一学期的最后一篇课文,是自读课文,所以当然应该由你们自己读。下面再给大家5分钟时间,对课文做深入的探究。可以从两个层面去读:一、选准你理解最深最有感触的一点进行赏析或评价,可以是词句的理解,也可以是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是表现手法方面的;二、这三个方面你是否还有经过思考也弄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我和你共同攻克难关。

(生读)

生4:我认为这篇文章对比手法用得好。河伯开始是“欣然自喜”,然后(有生笑)见到北海则是“旋其面目,望洋向若”,很短的篇幅,河伯的形象却是立体化的。

生12:细节描写好。

生13:我觉得河伯的那段话说得太好了。我们要向他学习,严于解剖自己,拓宽自己的胸怀,不断提高自己。可是有的地方我不太明白。

师:说说,看我能不能帮助你。

(生笑)

生13:我总觉得这段文字不太通顺。河伯对“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这种人到底是什么态度?他说“始吾弗信”到底“弗信”的是什么?见到海若后,河伯应该“信”了,他信的又是什么?

师:这个问题很有些水平。鼓励一下!(生鼓掌)哪个同学能谈谈看法?

(沉默)

师:你(生4),庄子的追星族?

生4:我也说不太好。好像是庄子对孔子好像不怎么感冒?(生笑)

师:“感冒”,好!

生4:我听我爸爸说,庄子中有好多故事都是编排孔子和他的弟子的,像盗跖怒斥孔子的事就是庄子虚构出来的。所以,我推测,这里的“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应该还是否定孔子的吧。

生14:不对,河伯对孔子还是很崇拜的,他不相信有人竟敢小看孔子的学问。

师:你的意思是“始吾弗信”应该这样理解?

生14:对。

师:也就是何伯不相信竟然有人认为孔子的见闻少,这种人太那个,那个(有生小声说:妄自尊大)对,妄自尊大。河伯见到北海后,他应该是相信有这种人了吧?

生:这?我还没想好。

生15:老师,“我之谓也”是什么意思?

师:是……

生2:说的就是我。初中就学过了。

师:你明白了吗?

生15:yes!(生笑)河伯认为自己和“少仲尼仲闻”的人是一种人,是妄自尊大。

师:具体解释一下好吗?

生15:河伯与海若比起来,简直太小了,但他还曾经(看书)“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师:你说的很有道理。谈谈我的看法,当然,我的看法只是一家之言,不是标准答案。课文只是《庄子·秋水》的开头,《秋水》篇集中表现庄子的无限相对思想,简单一点说,世间没有最大,也没有最小。北海相对于黄河很大,而“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就像蚁穴大泽之中。庄子认为“知量无穷”,天不是最大,毫末也不是最小,人在天地间很渺小,所以人要顺应自然。《秋水》的主体是河伯与海若的七次对话,对话的核心内容就是庄子的无限相对思想。河伯与海若在后面的对话中也曾提到孔子与伯夷,原文是“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与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板书)意思是伯夷辞让君位以成就好名声,孔子大谈天下事以显示自己学识渊博,他们的自满,不就好像你刚才在秋水面前洋洋自得样子吗?

生4:能不能这样理解,海若就是庄子的化身,而河伯是孔子的化身。

师:你很聪明,很快就抓准了问题的关键。河伯可以看作是儒家门徒的化身,庄子借海若给儒家门徒上课。儒家子弟都认为孔子是天下第一博学之人,伯夷是天下第一大义之士,但在庄子看来,这两个“最”是不存在的,是站不住脚的。在《秋水》中的孔子是被奚落的形象。但是,在其他篇目中,庄子也常常借孔子之口宣传道家的思想,这时孔子的形象就是光彩照人的。

生16:课文里有两个“于是焉”,一个是“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一个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这两个“于是焉”应该怎么理解?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6:我觉得跟今天的“于是”意思差不多,有点因果又有点承接的意思。可是那个“焉”没法处理了。

师:谁可以帮他“解惑”?

生17:这里的“于是”应该是“在这个时候”的意思,“焉”么?我也说不好。

师:“于是”在古汉语中一般是两个词的组合,介词“于”加上代词“是”。“焉”在这里没有什么意义,“于是焉”也就相当于“于是乎”。大家发现他(生16)找出的这两个句子其实有一种巧合在里面……

生18:对比。

师:说下去。

生18:第一句是写出了河伯自得的神态,第二句是河伯发现自己的错误后的悔恨的神态。

师:所以刚才有同学说,河伯也挺可爱。

生19:老师,“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这句话我不太理解?

师:会翻译吗?

生19:不会。

师:哪个同学来?

生20:我如果不是来到你的门前,就危险了。

师:这是一个假设性的否定句。记住这种句式(板书:非……则……)

生19:怎么就危险了呢?

生20:不到这来就不会明白这么多的道理,还在河边夜郎自大呢?

师:解释得不错。庄子和《庄子》是一座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耐力甚至穷其一生才能欣赏一二。刚才有同学说,庄子的思想有些消极。这要看你怎么去理解庄子的思想。高三的时候我们将读到一篇文章《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可给大家一个解答,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高三同学借阅“先睹为快”。学哲学的目的是什么,周国平说:“没有哲学,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哲学是对人生与社会的理性诠释,哲学是人精神家园的支撑。现在有一个很流行也很沉重的词语“精神守望”,学了哲学,对人生对社会可能看得更清楚更透彻,就能够把好心灵的航船,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我的话对你们来说也许太深奥了些,如果将来有一天你突然想起了我的话,突然对人生有了深刻的感悟,一定要和我共享。下课!

《白杨礼赞》教案1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杨礼赞》教案1”,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一.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本文一篇是散文,散文是文学体裁一种,这篇课文,托物言志,认真地研读它,能给我们美的享受,能提高我们文学修养。学习这篇课文,要注意掌握以下几个问题:

1.初步了解散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和“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2.学习象征的手法,理解《白杨礼赞》的象征意义。

3.掌握朗读要领,学习朗读技巧。

4.理解排比、反问、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5.背诵五首唐宋诗,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

【指点迷津】

对于上述几个问题的掌握,建议采用诵读与讲授相结合的方法,在反复诵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要介绍一些诵读的方法,同时对文章中的一些重点难点要予以提示和解释。现以《白杨礼赞》为例

1.结合注解介绍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明白文章礼赞的实际对象和为什么不直接说的原因。

2.提问“礼赞”和“赞”有什么区别。

3.让同学诵读课文,同时提问:

句中的词语是否要重读?

就其中的一句话看,如“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我赞美白杨树”一句中哪个词语要重读?

4.决定句中词语重读的因素有哪些?(明确:句意、思想内容、人物感情、作品的精神实质等等因素)

5.重读有哪些方法?(明确:加强音量和气势;适当延缓音节的读音;变换音色,如或高昂、或低沉、或尖细、或沙哑等)

6.一个句子要有一定的句调。句调一共有几种?(答:一般来说有四种—平直调、扬上调、曲折调、降抑调)

7.(读音和知识介绍以后,就进入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问:贯穿文章的线索是什么?(回答:不平凡)

8.起笔点出白杨树是不平凡的,然而转笔却去写高原的景象,为什么?(回答:以白杨树生长的环境,衬托出它实在是不平凡的。

9.为什么写了行车时的倦怠和松懈的情绪?(回答:这既是写实感,同时又表明,在人们恹恹欲睡时使人惊叫起来的是白杨树,自然就更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10.文章是如何继续写白杨树是不平凡的?(回答:先写外形,后写内在气质)

11.请你指出外形描写的顺序。(回答:对于外形的描写是从下至上,从平视到仰视,从部分到整体)

12.对白杨树气质的描写采用了什么手法?(回答:象征的手法)

13.文章为什么又写了“楠木”?(回答:一是用对比的手法,鄙视了贱视民众的顽固倒退派,又换个角度,先抑后扬,反衬出白杨树的不平凡。)

14.(总结全文)文章是如何运用抑扬结合的手法的?

15.文章采用了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这种手法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15.文章采用了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这种手法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16.比较一下象征与拟人、比喻的异同。

通过以上的学习、提示和解析,基本上可以完成这篇课文的学习任务。

二.学海导航

【学法指要】

1.请你指出四种语调的具体含义。

平直调:平直舒缓,音节拖长拉平,表示庄重、严肃等。扬上调:前低后高,整个句子的后半句明显高升,句末音节上昂,表示反问、设问、疑问、惊讶、鼓动或号召等。曲折调:高低起伏,变化较多,表示嘲讽、反语、暗示、双关等。降抑调:先高后低,表示肯定、坚决、自信或话语结束等。

如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婆娑、屈曲盘旋、好女子、伟丈夫、伟岸、正直、质朴、严肃等要读重音。前四句应读平直调,下面的四个反问、排比句,宜用扬上调。

2.文章是如何运用扬抑结合手法的?

仔细研读课文,就会看到文章写高原景色的“雄壮”、“伟大”,这是扬;而后紧接着写它的“单调”、令人“恹恹欲睡”,这是“抑”;接着突然出现了白杨树,使人惊讶,这是扬;第七段中,写白杨树“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算不得“好女子”,这是抑;而后一转笔,说他是“伟丈夫”,这是扬,由此看来,文章抑杨结合,而以先抑后扬为主,显示出一种变化的节奏美。

3.什么是象征手法?

象征是文学创作的一种手法。它往往是通过对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的描写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生活中有一些事情比较复杂而意义又比较深刻,但一时不易讲清楚,或者由于某种原因,有些意思不便于说出,于是作品中就采用了象征的手法。采用象征的手法时,要求象征的事物与被象征的事物之间有着某种相似的特点,能引起人们由此及彼的联想。

《白杨礼赞》一文中,白杨树的质朴、严肃、力争上游、不折不挠的形象,正与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坚持抗战的北方的农民本质相似,所以作者对白杨树的礼赞,正是对他们的礼赞,以此表达了对抗日军民的崇敬之情。

4.象征与比喻、拟人有什么不同?

象征是一种写作的手法,是就篇章而言的;比喻和拟人是修辞的方法,是从语言的角度来说的。

象征与比喻中的借喻有其相同的地方,都是物体形象化;但象征是将所描写的事物赋予一定的意义,所以要作细致的描写,而借喻是建筑在所相似的基础上,无须描绘或刻画。

象征和拟人的相同点都是使事物人格化,但象征用于文章的立意上,而拟人用于语言的表达上。

明白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就能更好的理解和分析课文。

6.如何理解散文的意境?

散文的感情十分丰富,具有诗歌一样的感情。这种感情是通过作品所创造出来的意境显现的。所以要想准确地理解散文的感情,就应该准确地理解所创造的意境。

意境是指文学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交融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意”是属于主观的感受,“境”是指描绘的事物,是客观的对象。二者融合在一起,就成了一种意境。

分析散文作品的意境要从作品的词语入手,通对其精炼、优美、朴实、含蓄的语言的分析,来品味和欣赏作品的意境。在分析过程中,要分析景物描写和环境描写,进入作品所描绘的天地,并通过感受和想像,使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感染,这样就能更好地体会作品的意境了。

【妙文赏析】

演讲的态势语言

演讲的态势语言,人们也称无声语言或行体语言。所谓态势语言,就是指演讲者的姿态、面部表情、手势等,它不仅有一定的独立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作用,而且更主要的是它有辅助有声语言和加强有声语言的作用,协助有声语言共同完成传递信息的作用。任何想用演讲为人民服务的演讲者,必须掌握和运用态势语言的技巧,而技巧掌握在这样的演讲者手里,决不会成为目的本身,它会成为他的得力助手,帮助他有效地完成演讲任务,从而达到演讲的预期效果,所以,每位演讲者,都须谙熟、掌握并运用好态势语言。这一章,我们就演讲者的面部表情和手势来简单地谈一谈。

第一节演讲者的面部表情

在演讲中,演讲者除了通过口头语言──有声语音传达和表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观点外,还要借助于面部表情、姿态、手势等态势语言来补助口头语言的表达。态势语言有时还可以单独表达一种情感、一种意图,或单独传递一种信息。所谓演讲的“演”就是指面部表情、姿态和手势的运用。

国外一些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人在交际、谈话、演讲中感情浩荡荡的洪流,从而激荡听众的情感,掀起他们心中的波涛。假若演讲没有节奏,或节奏感不强,就不能充分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就不能有效地去宣传听众和影响听众,正如有些演讲者,他们虽已讲了一二十分钟,却还没有引起听众的一点兴趣,除其它因素之外,没有节奏不能不说是个原因。我们设想有这样一个演讲:其结构平庸、松散甚至混乱,其声音平淡、呆板甚至沙哑,其情感淡漠、单调甚至麻木,其语言平淡、乏味甚至枯燥,整个演讲没有紧张徐缓之分,没有急促轻松之别,总是一个调子,没有变化,那么,这样缺乏节奏或完全没有节奏的演讲,能够引起听众的兴趣,给他们以教益和启示吗?刘大木魁在《论文偶记》中说:“文章最要节奏;譬之管弦繁奏中,必有希声窈渺处。”他说的是文章,然而演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节奏在演讲中既然如此重要,我们就应当对节奏的各种要素,认真研究一番。鉴于有些要素,我们已在不同的篇章里谈过,本文就准备从节奏的最主要因素──速度来谈一下。

演讲中的速度,是指演讲的快与慢、行与止等内容。

演讲的快与慢,决不是由演讲者随意而定的,决不能受演讲时间的长短的制约,但是,我们有些演讲者恰恰忽视了这一点,我们一上讲台,张口就讲,一讲又如放连珠炮和机关枪,没有间歇,没有变化,三下五除二,仓促完成了自己的演讲。快则快矣,却把听众弄得晕头转向,理解不了演讲的意思,体验不了演讲者的情感,结果什么目的也达不到。也有的演讲者,慢慢走上讲台,四平八稳;一板一眼,四两棉花纺细线,慢慢来。结果平平淡淡,弄得听众心烦意乱。这样的演讲又怎么能发生效力呢?上述情况,是演讲者忽视了演讲速度所产生的问题,没有注意根据主题和情感的需要,恰当而巧妙地安排好能完满体现主题的有秩序、有拍节,有变化的速度。为了使演讲娓娓动听,内容明确、突出,必须注意节奏的轻重缓急,错落有致。比如演讲者在讲到内容重要之处,为了便于听众理解和记忆,就需要慢一些,字字千钓,深深烙印在听众的脑海里。反之,讲到一般内容时,就可以快一些。在情感激烈之际,其速度就要急骤些,或如江河倾泻,或如狂风暴雨,以激起听众心灵的波涛;当情感平静之时,其速度就要舒缓一些,或如行云流水,或如小溪淙淙,使听众恬淡入情。就在这跌宕起伏、变化有致的演讲节奏的缓冲激荡下,听众的心灵才能受到震撼,良好的效果才能获得。

关于演讲的行与止,关键是“止”的问题,止,也就是停顿。我们这里所说的停顿,其作用首先作为演讲换气的间隙,既表示上句话的结束,又可以是下一句话的前奏,以此加强语言的清晰度和表现力。有些演讲者似乎没有标点知识,不该停顿的停顿了,该停顿的则又没停顿,这就使得语句混乱,有损于意义和情感的传达,甚至引起误解。其次,这种停顿,以它的间隙大小,一定时间单位里的次数多少,形成演讲的节奏,给人以韵律美。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停顿在演讲中有时比音调表示更多的意念。无声的沉默,往往胜过千言万语。司空图在《诗品》中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难,已不堪忧。”我们经常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格言也有“出言不应无物,沉默不应无语”的说法,训练有素的演讲者,总是善于利用瞬间的停顿,在这短暂沉默的时间里,使听众有思索的机会,留有回味的余地,让听众体会出重要的和丰富的思想和情感。但是,决不可造成无意义的停顿。无意义的停顿,不仅不利于准确的表达出演讲的内容,而且也有损于韵律美和形式美。我们有些演讲者由于乱停顿,结果闹出了许多笑话,也是屡见不鲜的。

一些成功的演讲家,不仅善于利用停顿加强文句的清晰度,造成鲜明的节奏感,而且也善于利用停顿造成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如英国政治家赖白斯曾在伦敦参事会演讲劳工的情况,讲到中间,他突然停顿下来,取出了表,站在那里一声不响地眼看着听众达一分十二秒。其他参事员坐在椅子上很尴尬,互相盯视着:到底怎么回事?是赖白斯忘了讲稿吗?就在这时,赖白斯突然大声讲道:“诸位适才所感觉的的局促不安的七十二秒的长时间就是每个普通工人垒起一块砖所用的时间。”当然,这样的停顿是少有的。但是一个有经验的演讲家,总会巧妙地运用停顿,使其达到较好的效果。

总之,一个演讲如果没有节奏,它是永远不会动人的。一个高超的演讲者,总是善于调动起演讲节奏的积极因素,在演讲中,忽而气势磅礴,忽而情意绵绵,忽而流畅明快、忽而婉约回荡,造成相互交错、变化有致的节奏艺术,从而震撼听众的心灵,达到演讲的目的。当然,节奏决不可滥用。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摘录郎加纳斯《论崇高》的一段,供大家参考:“节奏的滥用必然会有卖弄做作的意味”,“一个过分有节奏的章节,简直不是用言语意义来影响听众,而是用抑扬顿挫,以致听众每每预知何处顿挫要来而可以为之击节”。假若节奏运用到这种程度,恐怕就没有价值了。

【思维体操】

我国古代的诗歌非常讲究音律、对仗和炼句。下面是描写秋夜自然景物的诗句,请于选项中选出贴切的一组词,依次填入横线中。

北斗垂莽,明河太清。

风林一叶,草百虫鸣。

A.(1)莽(2)横(3)动(4)衰

B.(1)苍(2)浮(3)下(4)露

C.(1)草(2)凌(3)落(4)碧

D.(1)丛(2)隐(3)坠(4)荒

三.智能显示

心中有数

学习本单元的课文,要掌握以下几个知识要点:

这一单元主要学习散文。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白杨礼赞》这篇散文,我们主要应俯其象征手法,也就是托义于物的表现方法,即通过某一特定的形象来表现抽象事物或思想感情。文章紧紧抓住白杨树的特点,热情歌颂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动脑动手】

四、同步题库

1.按查字典要求,完成下表

查加点的字音序检字

第一字母所属

部首除去部首

的笔划数选出正确的义项(序号上划√)

潜滋暗长①蔓延②生长③喷射④舒服

郁郁苍苍①忧愁②树林丛生③有文采

④形容香气

赴汤蹈火①热水②温泉③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④汤药

2.将下面句子重新组成一段有条理的话

①写毫无内容的、冗长的文章,在今天来说,是一种犯罪的行为,浪费自己的时间不说,还浪费了纸张,浪费了排字工人的时间,浪费了所有读者的时间,罪过实在不少!

②所以不能用量压人,要讲求质。

③内容有分量,尽管文章短小,也是有分量的;如果内容没有分量,尽管写得多么长,愈长愈没有分量。

④短文章就没有力量?

⑤那不见得。

⑥文章不在长短,要看内容如何。

重新组成的顺序是(只写序号)

3.修辞

对下面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大毡子。

②我们要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办法再多一点,步子再快一点。

③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④课堂里静得很,连针掉落地上也听得见。

A.①拟人②排比③拟人④比喻

B.①比喻②排比③对偶④比喻

C.①拟人②对偶③象征④夸张

D.①比喻②排比③拟人④夸张

4.课文阅读,回答文后问题

它没有婆娑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质朴、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扬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质朴、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的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1)这段文字选自《》,作者。

(2)给下面的词选择正确的注音

①婆娑()A.pósāB.púsuōC.pósuō

②不屈()A.būqùB.bùqūC.búqū

③难道()A.nándàoB.nàndàoC.nándaò

(3)在这段文字中找出与下边四个词意义相近的词

①屹立()②刚强()③朴素()④宛若()

(4)这段文字中的“难道你……难道你……难道你……难道你……”这句话在修辞方法上是:()

A.对偶B.排比C.对比

(5)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

A.赞扬白杨树的不平凡形象。

B.借赞美白杨树来赞美守卫家乡的北方农民。

C.描写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6)把“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改成否定陈述句(可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7)用这段课文中的原文,回答称白杨树是“伟丈夫”的原因。

(8)这段课本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没有……,没有……”“白扬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又用转折的语气肯定,“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样写的作用是:()

A.说明白杨树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B.为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积蓄气势。

C.说明白杨树不仅是“树中的好女子”,也是“树中的伟丈夫”。

D.为揭示白杨树的心灵美作安排。

(9)四个排比反问句的作用在于逐句加深内容,各句的意思是()

A.①第一句指出白杨树不只是树,而且是“树中的伟丈夫”

②第二句点明白杨树至少象征了北方农民。

③第三句指出它还象征坚强不屈的抗日军民。

④第四句指明它还象征了用血写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B.①第一句白杨树不只是树,而且是人的象征。

②第二句点明白杨树至少象征了北方农民。

③第三句指出它还象征了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

④第四句指明它还象征了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C.①第一句指出白杨树不只是树,而且是光明的象征。

②第二句点明白杨树象征了中国农民,至少是北方农民。

③第三句指出它还象征了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④第四句指明象征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

D.①第一句指出白杨树不只是树,而且是胜利的象征。

②第二句点明白杨树象征了所有中国人,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③第三句象征守卫家乡的哨兵。

④第四句象征今天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革命精神和战斗意志。

5.阅读下面短文,答题

骆驼蓬

骆驼蓬,你是沙漠植物中的骄子!

啊,你看上去是那么不起眼!没有(tǐng)拔的茎,翠绿的叶,(yàn)丽的花,但你一代一代倔强地生长着,把根须深深地扎进砂(lì)之中,(shè)取一星半点的水分和营养,日积月累,把它储存进自己的叶和茎里……但那不是为使自己永存,而是为他人造福。

可不是吗?当长途(bá)涉的驼队饥渴难忍之时,你无私地献出自己的茎和叶,驼队的继续前进加油出力;严寒袭击驼队的时候,你毫不保留地献出自己的一切,燃起熊熊(gōu)火,给辛勤的远征者光明和温暖。

骆驼蓬,你本是一种普通的、无名的蓬,但人们用“骆驼”这个美号为你美名,这是你的骄傲,也是你的光荣。

(1)给拼音处填上汉字正确的一组是:()

A.挺艳烁蹑跋沟

B.铤治铄摄拔篝

C.挺艳砾摄跋篝

D.铤治铄蹑拔沟

(2)在甲、乙、丙、丁四处填上恰当的虚字,正确的一组是:()

A.为当又以B.给在又于

C.为在却在D.给当却于

(3)文中横线的句子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在内容上又起什么作用,选出分析恰当的一项()

A.在结构上起总结上文的作用;在内容上起概括段意的作用。

B.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揭示中心的作用。

C.在结构上起领起下文的作用;在内容上起揭示中心的作用。

D.在结构上起前后照应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象征中心的作用。

(4)简要分析这篇短文的寓意和写作方法。

读诗,然后做题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①,润物细无声②。

野径云俱黑③,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④。

注释

①潜,暗中,悄悄的。

②润物,滋润花草树木等植物。

③野径,野外的道路。俱,全,都。

④花重,指雨后鲜花饱满而娇妍。锦官城指成都。

(1)读拼音在括号中填汉字。

这首诗题为《春夜喜雨》,全诗却不着一个“喜”字,而是以极为细nì()的诗笔,生动、形象、具体地描绘了春天雨夜的景物和绵绵细雨suífēngrùyè()的情形,但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诗行间到处都tòu()出了诗人对春雨yìng

shíérjiàng()兴奋的心情。

(2)写出这首诗押韵的字并注上汉语拼音。

(3)这是一首[七绝()、七律()、五绝()、五律()]。除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外,诗中还有无对偶的句子?如有,请在诗中有关句子下划上浪线。

(4)“晓看红湿外”中的“红湿处,指什么?请联系上下诗句分析回答。

作文:仿《白杨礼赞》托物言志,写文章,题目自拟。

附习作。

落叶赞

伴随着飒飒的秋风,一个金色的秋天又来到了人间。她饱含着喜悦,也夹杂着悲哀。喜的是这丰收的硕果,悲的是那随风飘落的树叶……

那酱红色、橙色、绿色的片片树叶,普普通通,漫天飞舞,就象洒在新娘头上的彩纸,烘托着丰收的热烈气氛。这时,是幸福,是欢乐。可在这过后,它就被人们踩在脚下,有谁还会想到它,又有谁还会记它的“功”呢?

燕子开始北上时,它探出头来迎接着春风,衬托着万紫千红的百花,给人们带来浓浓的春意……

当人们手摇着蒲扇,口啃西瓜时,它头顶烈日,用自己娇小的身躯组合成巨伞,为人们遮荫。这时,只有蝉儿声声伴随着它……

飓风在呼啸,当人们身着大衣快步跑进屋里,暖气迎面扑来时,灶坑里闪着熊熊的火苗,这又是它把最后的躯休向人们奉献!

是它,吸收了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吸附了大量的尘埃。它是大气的“清洁工”,气温的调节器。它是人类最可靠的朋友。它们总是默默无闻,不与百花争艳。在硕果满枝时,它却悄悄然离去。这精神、这品质多么可敬可嘉!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落叶”。他们,爬雪山,过草地;他们,参加过百团大战;他们,渡过了长江;他们守卫着老山。当然,他们也参加了祖国的工业建设、农业生产和华山抢险!他们,正象落叶一样,为了祖国,为了全人类,没有索取,只有给予,只是无私的奉献!

我们应记住、也会记住,记住它那壮丽的一生,记住这随风飘下的片片落叶以及与落叶有着共同品质的人们!

【简评】

本文以四时为序,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落叶的形象。

然而,文章的难得之处,在于作者十分善于把看到的景物,用一根真挚细腻的感情线,编织连缀起来,在描摹景物的同时,穿插以简洁而又意味深长的议论或抒情,鲜明地突现出落叶默默无闻、勤于奉献的精神品质,写出了落叶的神。形与神的巧妙结合,使落叶这一景物本身具有了巨大的象征意义,作者所要赞美的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品质,那就是“落叶”的精神。

【创新园地】

中国古代对“阴”“阳”有很多种解释,如:向日为阳,背日为阴;例如阳坡。请你仔细想一想,还有哪些解释?也要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思维体操】

D

【动脑动手】

1.滋z氵9②郁郁y阝6②汤t氵3①

2.⑥①⑤③②

3.①D

4.(1)白杨礼赞茅盾(2)①C②B③A(3)挺立坚强朴质宛然

(4)B(5)B(6)你不能只觉得它只是树(7)“它伟岸,正真,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8)B(9)B

5.(1)C(2)A(3)B(4)本文赞颂了那些默默无闻、一心为他人谋幸福的人们,暗示人民应该像骆驼蓬那样具有舍己为人的精神。文章用象征的手法来表现中心的。

6.(1)腻随风入夜透应时而降(2)生shēng声shēng明míng城chéng(3)五律(√)还有对偶句: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4)“红湿处”指被雨水淋湿的鲜花。

【创新园地】

凸出为阳,凹出为阴,如阳文。隐蔽为阴,显露为阳,如阴沟。人世为阳,冥间为阴,如阴司。山南为阳,水北为阳,如衡阳市。水南为阴,山北为阴,如华阴县。

《白杨礼赞》说课稿1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白杨礼赞》说课稿1”,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材的处理

《白杨礼赞》是省编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的要求是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其作用,初步学会应用这两种表达方式,提高写作能力。这一单元要求是第三册“散文中的记叙和描写”的深化。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现代文除“能领会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思路”外,还应“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和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白杨礼赞》这篇散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同时严厉斥责了一些贱视民众的顽固分子。爱憎分明,感情炽烈,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它那质朴的语言,新颖巧妙的构思,成功地运用象征、比喻、排比等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我的教学设想是,把本文的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通过朗读训练,品析语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象征手法。第二课时以讨论和对比阅读为主,充分理解散文中的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作用。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据此,我把第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第一,引导学生进入散文的意境,领会文章所抒发的强烈感情。第二,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象征手法。第三,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这篇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托物言志,意蕴深远。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并由此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但初中生还是第一次遇到运用象征手法的散文,因此它又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采用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品析语言等方法进行教学。

列宁曾十分强调情感对人的认识和逻辑思维的调节作用,他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与情绪。如上课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西北高原雄壮的画面,播放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雄姿,配乐朗读,运用直观形象的板书等等,以此促进学生的理解,使之进入情境。

当然,“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读这篇文章,除了创设情景外,还要通过指导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吐的情和意,所阐发的哲理,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白杨礼赞》一文构思巧妙,感情浓郁,要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抒发的赞美之情,光靠读还不够,还要引导学生品析语言,品析文中反复句从“那”到“这”的变化,品析排比反问句逐层扩展的象征意蕴(可以用替换的方法,换成陈述句加以体会)。还要品析“扑入”、“主宰”等传神的词语。

三、学法的点拨与指导

朗读教学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透彻,朗读才能传情达意;对课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才会有正确的语音、

语速、音量;对课文的词句熟悉,朗读才会有准确的发音、停顿、重音。朗读又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

实施朗读训练。

1、把握基调

把握基调对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读出文章的内蕴情感,必须把握文章的朗读基调,引导学生以作者之心感受热情赞美的感情基调。

2、读出感受

本文的朗读基调确定以后,还要仔细揣摩文章的思想、作者的情感,并由此获得自己的真切感受。有了一定的感受,再去朗读,通过有声语言表现出自己的感受来,便会进一步增强对文章的理解。

3、读出节奏

文章的节奏,包括语句的停顿、语速的快慢和重音的体现等,通过节奏的训练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在训练中,我先把停顿、语速和重音的一般规律告诉学生,让他们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本领。对某些特殊句式,如三个反复句,一组排比反问句,则先让学生讨论其读法,再去揣摩感受,怎样读才最能够体现出文章的感情。

四、教学媒体的使用

主要运用录音机、实物展示台、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程序设计

首先,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西北高原单调而无边无垠的画面,再接着播放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雄姿。选用富于节奏变化的、雄健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

第二步,配乐朗读,激发兴趣。通过配乐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

第三步,课堂提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我所设置的问题是: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用“作者赞美了……的白杨树”的句式说一句话吗?例如,“作者赞美了力争上游的白杨树。”……学生会很快找出并说出很多句子,以此了解白杨树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追问:作者是从那些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学生讨论后可以知道,是从生长环境、外部形象,内部气质等方面。

第四步,指导朗读。重点指导第二节,学生自己揣摩3~5节。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活动、独立思考的机会。

然后要求朗读描写白杨树形美的段落。女同学读第一层,要读得清脆、柔美;男同学读第二层,要读得豪爽、有阳刚之气。在哪里分层,同学们自己去商量,怎样才能读出白杨树的美,请大家自己体会。因为这里的层次很清晰,学生完成应该没问题。之后再追问一下划分的依据,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再上升一个层次。

第五步,齐读第7节,揣摩读法。讨论一组排比反问句的读法。先要求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然后去朗读,看效果怎样。再让学生思考,四个问句能否调换顺序。让学生明白,这组排比反问句的意思是逐层深入的。

之后再追问:文章的题目是《白杨礼赞》,这里却写了其他内容,是不是离题了。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这里采用了象征手法。教师简要介绍什么是象征,象征与比喻的区别。再提问:文章第5节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与象征意义有无联系?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明确,这是象征的基础。并进一步追问这外形的具体象征意义,形成板书。

第六步,品析语言,深化理解。引导学生品析“扑入”、“主宰”以及反复句出现的“那”、“这”等词的传神之处,以及反复句、排比局、比喻句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之妙。采用“删

一删”、“换一换”等方法加以体会。

第七步深情朗读,课堂小结。为了检验全体学生对朗读技巧的掌握情况以及所定目标的完成情况,鼓励学生对课文作小结,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然后教师提出朗读要求,全体学生深情朗读全文。

第八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练习一,以及练习五。

六、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内容和形式统一。设计的原则是:求实、求新、求精。

《白杨礼赞》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白杨礼赞》”,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白杨礼赞》教案

1、掌握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等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象征手法和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与象征手法。

朗读法、讨论法、圈点勾画法、启发式教学法。

录音机、投影仪。

一课时

重点把握文章5、7两段,揭示文章的象征意义及反问、排比修辞方法的运用,突出朗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能力,推进民主、平等、和谐、友好,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指导学生观察语文课本封面,简要说一说画中白杨树的特点,并适当展开联想,说说应用哪些词形容白杨树比较适合。

幻灯片:

的白杨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听课文录音5-7段,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文中生字词的写法与读音。并运用圈点勾画法,找一找作者是如何描写白杨树的形态的。

三、再读课文,把握要旨

1、在学生回答白杨树的外形特点后,与学生共同赏析课文第5段,感受白杨树的形态美,并指导朗读。

2、抛出问题:作者对白杨树还做了哪些描写。由此导入第7段。赏析本段,要求学生将四句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并比较、朗读、感受白杨树的内在美。

幻灯片:

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3、抛出问题:读到这里,难道同学们还觉得本文仅仅是写白杨树吗?

4、讲解什么是象征

幻灯片:

象征是

四、课外拓展,领会象征

1、适当扩展联想,加深对象征手法的理解

幻灯片:

绿色长城

2、听歌曲《白桦林》从中感受象征的含义

幻灯片:

《白桦林》歌词

3、课后阅读散文《白杨》,理解文中内容及象征手法,并与《白杨礼赞》做比较阅读。

白杨礼赞

茅盾

象征

树人

北方农民哨兵

上进的精神

白杨礼赞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杨礼赞”,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的]

1、理解象征手法。

2、感受中华儿女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3、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其作用。

4、掌握生字和常用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记叙、描写与抒情的关系。

[教学难点]

象征手法的理解。

[教学课时]两教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小白杨》。

2、茅盾曾经写过一篇关于白杨的文章。板书:白杨。这篇文章对白杨树充满什么感情?(赞美)请你找出文中直接对白杨树进行赞美的语句。

明确: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3、引导学生注意关键词。从那到这,从第1段的赞美到第9段的高声赞美,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对白杨树的观察是从远到近,感情是由浅入深。这说明对白杨树的感情不仅仅是赞美,还有崇敬的感情。

4、崇敬和赞美,就叫做礼赞。(板书:礼赞)这篇课文就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赞美和崇敬的感情。

二、解决部分字词的读音,疏通阅读障碍。

无边无垠(yn)坦荡如砥(dǐ)恹恹欲睡yānyān)

虬枝(qi)婆娑(suō)秀颀(q)

三.初步感知课文。

1、自主学习:把课文默读一遍,并思考这篇课文仅仅是在礼赞白杨树吗?你凭什么知道的?请找出有关的语句。

明确:如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树本无所谓力争上游,可见是在写人。)

又如难道你就觉得他只是树?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第一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就是你不应该觉得他只是树。那么是什么呢?)

2、趁机让学生读这几个句子。

这里连用了四个反问句组成了一组排比句,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意思一句比一句扩展而深化,含意隽永,发人深思。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第二个难道,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性格出发,把它象征为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进一层由白杨树的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地守卫自己家乡的哨兵。第四个难道,由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3、看来,作者写这篇课文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借赞美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农民的崇敬和赞美,那他为什么不直接赞美北方农民呢?(学生可能会回答这样能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

4、补充课文的背景。

《》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5、学习象征手法。

《白杨树赞》运用了象征手法。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例如本文作者把对北方农民的赞美之情寄托在对白杨的具体描绘与精辟议论上。这种描述是贯串全篇的。因此,本文用的是托物抒情的象征手法。

四.总结

作者到底是怎样对白杨进行具体描绘与精辟议论的呢,我们下堂课再来深入地研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常用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

2.复习象征手法。

二.研读课文。

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本文是借赞美白杨树来赞美北方农民的,作者到底是怎样把它们联系起来的呢?

明确:表面上是写树,其实处处在写人。

2.找出写白杨树的段落。(5-8段)说说这几段是写什么的?

明确:5-6段是写白杨树的形象和气质。7-8段是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学生自读,要求用圈点法画出有关描绘白杨树外部形态和内在气质的重要词语。由这些词语你联想到什么?

明确:总的形象:力争上游

干:笔直、绝无旁枝(正直)

外部形态枝:笔直、紧紧靠拢(团结)

叶:片片向上(进取)

皮:光滑淡青色(质朴)

参天耸立

内在气质:倔强挺立

不折不挠

小结:这一段描写了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神美,使人们透过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看到它的不平凡的精神,从而产生崇敬、赞美之情。文章的第6自然段,再次抒发了这种感情,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4.指名学生朗读第7自然段,讨论:

(l)本段可分几个层次?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要求学生划出重点词语)?采用什么手法?

作者先虚写一笔,用否定句式暂退一步:白杨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由于审美观点不同,承认白杨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这是抑。接着,突然转折,连用七个感性色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是扬。这是第一层次。

用烘托、对比手法赞美了白杨树。

(2)文章如何展开联想,由树及人?四个排比反问句是怎样逐句加深的?

第二层,作者以亲切谈心的语气将读者的视线引向积雪初融的高原,连用四个反问句,由树及人,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意思一句比一句扩展并深化,发人深思。第一句由树及人的过渡,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那么,应该觉得它是什么呢?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不想到、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到等词语就反映了一层比一层深的含义。第二句从白杨树的性格出发,点明白杨至少象征着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北方农民。第三句从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第四句从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感情得到升华,文章达到高潮。

5.学生朗读第8自然段,思考讨论:这段赞美白杨树和第1、4、6、8自然段有什么不同?

教师归纳:作者直接把白杨树与北方农民联系起来,总结了它们的相似之处:一是极普通,不被人重视,二是有极强的生命力。用一递进关系的复句阐述了赞美白杨树的原因。在这段文字里,作者改用肯定的句式,正面论述,更加鲜明地强调白杨的象征意义。

6.刚才我们讨论的都是写白杨树的,但文章的第二段似乎不是写白杨树的,这一段写什么呢?它与白杨树有关系吗?明确:这一段是描绘西北高原的壮美景色,它是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7.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西北高原的?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黄土高原?

明确:作者先从三个方面来描绘:色彩黄绿错综;幅员无边无垠;地势坦荡如砥。作者之所以要着意描写黄土高原是为了给白杨树的出现设好背景,不平凡的环境培育了不平凡的白杨树,描写黄土高原有烘托白杨树的作用。

8.作者最后为什么又写楠木,目的何在?

明确:讲解:茅盾同志回答说:贵族化的楠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我写此散文是这样想的。结尾把楠木和白杨树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与顽固派的观点形成对比,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歌颂抗日军民,斥责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国民党反动派,呼应篇首。

9.了解本文多种抒情方式。

三、课堂小结:

1.课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使得文章的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散文中记叙、描写是抒情、议论的基础,抒情、议论是记叙、描写的深化。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堂目标检测。

2、完成课后练习。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1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白杨礼赞》教案设计1”,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学习象征手法;

2、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认识白杨:看一看白杨树,查一查白杨树的相关资料。

2、了解作者:查找茅盾介绍和《白杨礼赞》的写作背景。

二、导入新课:

1、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这节课我们将走近白杨树的生命。

白杨树是极易见的一种树,房前、屋后、河畔,公路旁都有它的身影。(多媒体再现白杨画卷,配以舒缓的背景音乐)。这些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优美、宁静

但是这节课,我们却要随着茅盾的笔回到抗日战争的年代,到西北高原去走一走,看看那儿生长的白杨树是一种什么样的英姿。(多媒体播放西北高原的视频,配以苍劲、粗犷的锁呐《黄土情》)。

2、检查预习:

学生之间交流作者资料,教师加以补充、提炼,多媒体出示茅盾的照片,简介及写作背景介绍。

三、解读文本

1、听课文朗读,感知文章内容。

(1)有人把散文《白杨礼赞》比作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那么,听读中你的脑海中浮现了哪些画面?

高原风景图白杨特写图物人联想图

(2)你是否感受到了属于黄土地属于白杨树的另一种类?那是一种怎样的树?

用白杨树是的树的句式表达。

如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树

白杨树是质朴、坚强的树

白杨树是倔强挺立的树

2、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给予朗读指导,(即:把握基调,读出感受,读准节奏)

(2)学生配乐朗读,其它同学就三个方面给予评价。

(3)在同学们的朗读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作者的赞美之情,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生长环境外部形象内在气质

3、寻读课文,品味美点

语言犹如文章的衣服,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精彩的语言,你认为文中哪些词语、句子用得最帖切、生动、富于表现力。

把它们摘录下来,并且谈一谈你的理由,(先在小组内交流,每组选一个代表小组发言,最后把大家的回答加以整理,做成《白杨礼赞》一课词语积累的卡片)。

教师为学生品味语言进行方法指导。如删一删、换一换、比一比等。

并对其回答做出补充和完善。

4、精读语段,探究主旨

《白杨礼赞》所赞美的并不仅是白杨树,本文深刻的主旨,集中表现在第六自然段,精读这一语段,说说白杨有什么象征意义?

理解象征手法关键在于找出象征本体和象征对象之间的联系。白杨树与农民、哨兵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的精神之间的联系在于什么?假如你是老师,你将如何为学生理解象征搭建一座桥梁。(多媒体同步出示,白杨树、农民、哨兵等图片视频,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其相似点)

[学生间互学互教,使学生由消极、被动、机械的听众转变为积极、自主、富有创造性的参与者,并促进其深刻牢固的掌握知识。]

四、对话文本

1、与文本对话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

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要写楠木,你觉得多余吗?为什么?

2、与作者对话

有人说文章第5小节,对白杨树的形象的描写,语言太过平实,没有一般的写景散文生动,甚至有一些词语单调地重复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也像加过人工似的。

你是怎样看的?你是否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白杨树的形象描绘出来?

讨论交流:表现朴素的事物,是否也要用朴素的语言?

[此问题重在培养学生质疑的意识,思辨的思维品质,不强调答案的统一。]

3、与心灵对话

在你身边是否有一些和白杨树一样平凡的普通人,你是否也能发现他们身上的美?

在你心中,美的标准是什么?(不需要给美下定义,只要谈出你对美独到的认识)

如:心灵善良是一种美

朴素是一种美

妈妈劳碌的身影是一种美

孩子纯真的笑容是一种美

五、链接生活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它不仅是文学创作的手法,而且在艺术生活中也广泛运用。

多媒体出示:象征运用欣赏(一):多媒体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年大庆平面广告的图片,并配以评析的文字。

象征运用欣赏(二):鲍金的油画《五种感觉》配以评析的文字。

象征运用(拓展练习):多媒体出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标。

查阅相关资料,谈一谈你对会标图像及象征意义的理解。

六、推荐阅读

1、比较阅读《白杨》

思考:这一篇文章突出了白杨树怎样的形象特征?作者又借此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相关阅读:《白杨礼赞》姐妹篇《风景谈》

多媒体出示《风景谈》内容简介,具体内容可查阅茅盾作品及研究的网站。

《阳光》课堂实录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阳光》课堂实录,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片断一】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用想像去欣赏阳光下那美丽的景色。清晨,一轮红日缓缓地从东方升起,金色的阳光洒遍了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听听!小鸟唱起了欢快的歌儿。闻闻,花儿散发出迷人的香味。看看!田里的禾苗在阳光的照耀下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在阳光下更高了

(学生闭上眼睛,听得陶醉了,陷入了美好的遐想之中)

师:孩子们,美吗?让老师也来分享你美好的想像.谁先来说说?

生1:我看到了一个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把天边的云儿都给染红了。

师:祝贺你!你的想像可真美!

生2:我看到了草地上的花儿开得很美,蝴蝶都在花儿上跳起舞来。

师:能想像出美丽的蝴蝶在阳光下舞蹈,了不起!

生3:我看到了可爱的鸟儿正在树枝上唱着歌儿,鸟妈妈听了可高兴了。

生4:我想到了阳光下的公园最美,小朋友在玩耍,爷爷奶奶在打太极拳,叔叔阿姨在跳舞,嘿,真热闹!

师:是的,阳光给大地带来了生机,给生命带来活力,我们喜爱阳光,也感谢阳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阳光》这篇课文,想读一读吗?

生(响亮地):想!

师:那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地读读课文吧!

【片断二】

师:金色的阳光像金灿灿的金子,洒遍(引读第一自然段)。禾苗、小树、小河在阳光下和平时可不一样哟!哪里不一样呢?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就知道了。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段)

师:你读了这一段,懂得了什么?

生:我懂得了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

生:我懂得了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长得更高了。

生:我懂得了小河在阳光下像长长的锦缎。

师:更绿、更高是什么意思?请你们结合这两个句子,再认真读一读。

(出示第二自然段的一、二句话。)

生1:更绿更高就是比原来绿、比原来高。

生2:我知道了小树在阳光下生长,所以更高了。

生3:禾苗在阳光下会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更绿了。

师:你怎么知道光合作用的?

生3:我从《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上看到的。

师:能从课外书上获得知识,这种学习方法非常好!

(引读第一、二句,学生再次朗读,加以体会。)

师:可见,田里的禾苗,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长得比原来更好了。你还知道哪些东西因为有了阳光,长得更好了呢?大家学着课文里的句子来说一说。

(出示:_______的______,因为有了阳光,更_____了。)

生1:地里的茄子,因为有了阳光,更紫了。

生2:地里的辣椒,因为有了阳光,更红了。

生3:地里的西瓜,因为有了阳光,更大了。

师:除了地里,也可以说说其它地方。

生4:果园里的苹果,因为有了阳光,更红了。

生5:路边的小草,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

生6:公园里的花,因为有了阳光,更美了,也更香了。

师:除了植物,也可以说说动物呀!

生7:草原上的马,因为有了阳光,跑得更快了。

生8:山上的小兔,因为有了阳光,变得更可爱了。

师:能不能把这些动物说得更可爱一些,就好像我们看见了他们一样。可以先在四人小组里说说。

(学生在小组里边比划着边述说着。)

生9:花园里的小蜜蜂,因为有了阳光,更忙了。

生10:树上的小鸟,因为有了阳光,叫得更欢了。

师:这个欢字用得好!让我们也看见了小鸟开心的样子。

生11:校园里的孩子,因为有了阳光,笑得更开心了。

师:同学们个个都像小诗人,说的句子真美!书中还有一个很美的句子,能找出来吗?

(指名读、引读第三句。)

师:谁见过锦缎?

生:我见过,妈妈装首饰的盒子里铺着块锦缎,我带过来给大家瞧瞧。

(学生见了皆赞叹不已。)

师:锦缎漂亮吗?谁来说一说?

生1:锦缎是用丝绸做的,摸上去滑溜溜的,很舒服!

生2:锦缎在阳光下会发光,非常漂亮!

生3:闪光的锦缎在阳光下像小河。

师:能说锦缎像闪光的小河,真不错!为了奖励各位小朋友的出色表现,请你们观赏一条锦缎般的小河。

(出示挂图河面上波光粼粼,像绿色锦缎般美丽)

师:阳光下的小河真美呀!其实,何止是小河美,阳光下的景色都很迷人。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这一段吧!

(齐读,赛读第二段。)

【片断三】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令老师折服!老师从你们的读中,真的感觉到了阳光的魅力与伟大。现在,你们肯定有很多话想对阳光说吧?

生1:谢谢你阳光,你给我们带来了快乐。

生2:阳光,你的本领真大,你太了不起了。

生3:阳光,我们真的感谢你!

生4:阳光,你使世界变得更美好,我们都爱你!

师:是呀,因为有了阳光,世间万物都有了生机,世界也变得更美好了。同学们,你们爱不爱阳光呢?

生:(齐声喊)爱!

师:那么,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读出对阳光的爱,好吗?

《蒲公英》课堂实录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蒲公英》课堂实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创设意境,入境动情。
师:(梦幻般的语调对学生说):现在让我们进入蒲公英的世界。学生读课题。
师:展示CAI课件:无数蒲公英的种子,伴随着轻柔舒缓的音乐,带着一个个洁白的小降落伞,在蓝天白云下随风轻扬,似无数的小精灵翩翩飞翔。
生:(充满憧憬地)好美呀!
师:(微笑地)陶醉了,是吗?老师相信你们的朗读一定会把它的美表现出来的。
(学生自由朗读后,进行个别朗读,并说着自己的理由。)
生:我读得轻快、活泼,因为我觉得这时的蒲公英是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无限欢愉的。
生:我读得舒缓、陶醉,因为我觉得蒲公英飞翔时动作舒展、潇洒,它们正陶醉在飞翔的快乐中。
生:因为我觉得这时的蒲公英成熟了,带着自己的小降落伞,一路飞翔,一路幻想,这真是如诗如梦的境界,我们不能打扰它们,所以要读得轻柔些。
【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指出: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但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指望审美情感会自发地形成,必须进行目标明确的工作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教学伊始,多媒体的生动直观演示,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了蒲公英自由飞翔的优美意境中,促学生情感的生发。孩子们的眼睛一下发亮了,脸庞漾出了微笑,这真可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老师紧抓契机,引导学生带着各自的体验朗读,读出了味,读出了形,读出了神。】
二、倾听质疑,循疑导学。
师:看到蒲公英种子随风自由飞翔,慈祥的太阳公公说话了,你们听
(CAI课件演示,适时出现了笑嘻嘻的太阳公公形象,并录制了它亲切的话语,学生侧耳倾听。)
师:你们听懂太阳公公的话了吗?
生:这是太阳公公告诉蒲公英的种子们,不要到沙漠、湖泊去,应该到黑黑的泥土中去。
生:我听出太阳公公在说话时前后的语气不一样。
生:太阳公公说别也不要迷惑只有才这些词时,声音特别响。
生:这是太阳公公在嘱咐蒲公英的种子们,要它们千万记住。
师:让我们向太阳公公学习,把我们的爱心献给蒲公英的种子们。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赛读。)
【教师善于把握多媒体呈现的度时,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架起一座信息传递的桥梁,使教学过程营造出了一种意境,诱发心境的产生,充盈着美的气息,优化听说读的训练过程,让学生领悟了听的要领,在听中感悟语言文字,也为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提供了范例,一举多得。】
师:你们现在迫切地想了解什么?
生:我想知道蒲公英的种子们记住太阳公公的话了吗?
生:我想知道蒲公英的种子们都飞到哪儿去了?
生:我想知道太阳公公为什么这样说?
生:我想知道蒲公英的种子们后来是怎样长大的。
师:这么多愿望呀,我们怎样实现它们呢?
生:我们可以向书本请教,从书中寻找答案。
生:可以互相讨论。
生: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师:你们真会学习。好吧,让我们共同努力,实现愿望。
【巧妙引导学生在浓浓的人文氛围中质疑,循疑导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师:让我们首先向书本请教,比比谁最会读书。
(学生自由读文,为心中的疑问寻找答案。老师相机提醒学生注意良好的、有效的读书习惯的养成。)
生:我知道大多数蒲公英的种子听太阳公公的话,飞到了泥土中。
生:还有一颗蒲公英的种子飞到了沙漠,一颗落到了湖泊中。
生:飞到泥土中的蒲公英种子茁壮成长,落到沙漠里的蒲公英种子干死了,落到湖泊里的种子淹死了。
师:看来太阳公公的话是对的。现在我们要来研究同学们的另一个疑问:太阳公公怎么就知道蒲公英的种子不能到沙漠、湖泊,一定要到泥土中去呢?
师:有哪位聪明的蒲公英知道吗?
生:我知道沙漠虽然表面上金光闪闪的,但是它全是沙,没有种子生长所需要的水和营养,所以蒲公英的种子干死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书上了解到的。书上说,如果我们地球上的环境再恶化,就可能会被沙漠覆盖,这样植物就不能生长,人类就会灭亡。
师:你能联系自己所读的课外书上的知识来理解课文,真了不起,我们都要向你学习呢。
生:我知道湖泊虽然银花朵朵,很美丽,可全是水,蒲公英的种子在水里时间长了,就会

发涨、烂掉的,也不能顺利生长。
师: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的吗?
生:妈妈告诉我的。有一次,妈妈把黄豆浸在水里,可是后来忘记了,过了好几个星期才想起来,结果黄豆烂了。我问妈妈这是怎么回事,妈妈就这么说的。
师:你能联系生活中获得的知识来学习,真不简单,祝贺你!
生:泥土虽然黑黝黝的,但是它含有种子生长所必需的水、空气和其它营养。我也是从书上看到的。而且,我们看到庄稼都是种在水里的。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瞧,聪明屋里飞出了聪明鸟,它们在向你们表示祝贺呢?(CAI展示)
【学生不仅发现问题,还学会了联系课外阅读和生活经验解决问题,这是来自学生的宝贵的课程资源。老师尊重它、抓住它,利用了它,使课堂充满了灵性。】
三、诵读感悟,体验抒情。
师:蒲公英的种子带着一个个小降落伞,带着自己的想法,作出了不同的选择。请同学们用心读书,边读边想象,努力体会蒲公英的种子们的心情。
师:你现在能体会到谁的内心了?你准备用什么方式表达出来和同学们分享?
生:我感受到了大多数蒲公英的种子很听太阳公公的话,我想用朗读的方式和大家分享。
生:我感受到了另两颗蒲公英种子的自以为是和得意,我想和我的同桌为大家表演。
【老师用亲切、易懂的语言唤醒学生明白:读书就是和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学习的过程也是同学老师之间彼此分享体验、交流思想、合作共进的过程。同时学生学习的潜能得到挖掘。】
生:我对他们的表演有意见,因为我觉得这两颗蒲公英的种子只是看到了沙漠、湖泊的外表美丽,没有想到后果,这不好。所以,我们在朗读它们说的话时,应该带点讽刺。
生:我认为这两颗蒲公英的种子有自己的想法,并且他们对美好的地方充满向往,这没什么不好,所以,应把他们的话读得天真、带点幻想。
师:你们谈出了自己独特的体验,老师真为这两位同学感到高兴。同学们,就让我们来探讨这两颗蒲公英的种子的选择,你有什么想法,就大胆地说出来,这样你会感到受益匪浅的,学习本身就是和同学的一种交流。
生:沙漠、湖泊不是蒲公英生长的地方,这两颗蒲公英的种子不听太阳公公的话,当然没有好下场。
生:人们都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生:可是老师说过,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想法,这两颗蒲公英的种子看到沙漠、湖泊这么

迷人,当然要去看个究竟。
生:而且它们也是有自己的追求的。
生:它们只知道去追求财富、自己的快乐,不知道考虑后果。
生:这是因为它们还小,我们应该体谅它们。如果那颗蒲公英的种子万一在沙漠中有水的地方,不是就能长大,为沙漠增添绿色了吗?
生:但是有的错误犯了就没有改过的机会了,这是很可怕的。
师:听了同学们的讨论,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我想对你们说:你们令我感到骄傲!现在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商量着把自己的想法、当时的情景表现出来,比比哪组的表现能引得同学们的喝彩。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后,进行了表演,学生进行了评议,选出了最佳表演组和最佳合作组)。
【教师不是在教教材,而是在引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体验教材,更为可贵的是,由于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使得课堂中闪烁着思维撞击生成的智慧的火花,教学过程成为了课程的生成和创生过程。】
四、再创情景,升华创生。
师:同学们,落在泥土中的蒲公英种子为感谢你们对他们的理解,现在竞相开放了。(板书:竞相开放)
师:你们读到这个词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蒲公英开出了一朵朵美丽的小花。
生:蒲公英的花朵在争奇斗艳。
生:我仿佛看到蒲公英花团锦簇。
师:请带着你的想象,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老师相信,通过听你们的朗读会身临其境。
(学生自由朗读,个人自荐读,师生共同赏读)
【读词想象,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师:当又一个秋天到来,蒲公英种子成熟了,他们又要带着一个个小降落伞飞翔、旅行、安家。这时,蒲公英妈妈和孩子们会怎样道别?
(请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鼓励用表演的方式展现想象的情景。现记录学生的表演内容之一。)
蒲公英的妈妈:孩子们,你们长大、成熟了,当风儿吹来,你们就要离开我了,妈妈可真舍不得你们呀!
种子:妈妈,放心吧,我们会乘着您给我们的降落伞,找到新家的。
蒲公英的妈妈:我怎么能放心呢?你们不知道呀,去年,我的两个妹妹就是因为不听太阳公公的话,一个飞到沙漠被干死了,另一个飞到湖泊,结果被淹死了。外面的世界太复杂了。
种子:放心吧,妈妈,我们会小心的。我们记住您的话,一定找到黑黝黝的泥土再落下安家。
种子:我们不会被沙漠、湖泊迷惑了,我们一定会找到适合我们生长的地方的。
种子:妈妈,我是聪明勇敢的蒲公英,我要飞到沙漠,找到有水的地方,在那儿生长、繁殖后代,时间长了,沙漠就会变成绿洲,就再也不会有蒲公英的种子被干死了。
种子:妈妈,湖边需要绿意,要不然水土会流失,我们就会因为发大水被淹死,所以,我要落到湖边,在那儿快乐成长,这样,我就为保护环境出了力。
【想象表演这一教学形式,尊重儿童文化,童真、童趣,学生拥有心理自由,能够无拘无束地自我展现,他们的智慧奔涌,表达出对文本的批判性、超越性的理解,我们能够强烈地感受到学生生命的律动、灵性的飞扬。】

《恐龙》课堂实录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恐龙》课堂实录”,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恐龙》课堂实录

《恐龙》课堂实录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六册21课

授课教师:深圳市福田区上沙小学姚晓英

学生:深圳市福田区上沙小学三(1)班学生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那我们就来猜一猜吧!

(出示第一条谜语)请同学们模仿它的叫声告诉我,它是谁呢?

(生模仿公鸡的叫声。)

师:原来是公鸡在催人早起呀。第二条谜语请模仿它的动作告诉我们吧!

(生学小白兔跳。)

师:一只、两只、三只……好可爱的小兔!第三条谜语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在两亿年前,有一种动物是地球上高傲的主人,他们是目前为止地球上出现的最大的动物,既可爱又充满神秘感,这种动物是什么呢?

生:恐龙!

师:见过恐龙吗?

生:在电视上见过。

生:在书上见过。

师:那我们就先到影片中见见吧。

(播放视频《恐龙》

师:能说说看完之后的感受吗?

生:我觉得好像来到了恐龙世界。

生:我觉得恐龙世界真的很奇妙!

生:我觉得恐龙千奇百怪,种类繁多!

生:我觉得影片中的恐龙比书上的恐龙写得真实多了!

师:那是因为这段影片给你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等会我们一起研读了课文之后,你会发现文字更会给你带来思维和想象的快乐!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要从影片中走进恐龙,更要从文字中走进恐龙!

(板书课题齐读)

师:认真读书的孩子是最可爱的!拿起课文快速地读一遍,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

(生自由朗读课文)

生:课文主要写了恐龙的特点。

生:课文主要写了几种恐龙的代表。

生:课文主要写了恐龙千奇百怪,种类很多。

师:课文到底写了哪几种恐龙呢?请同学们再次拿起书用心默读课文,圈出恐龙的名称,划出描写恐龙特点的句子。读完以后可以和同座交流一下。

(生默读、勾画、交流)

师:大家这么喜欢恐龙,我们的恐龙朋友也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见面了,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吧!

(依次出现五种恐龙的图片,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

师:你最喜欢哪一种恐龙?把描写它的句子读一读。

生:我喜欢霸王龙。(读写霸王龙的句子。声音较轻柔)

师:你是一只好温柔的霸王龙。谁是一只比较凶猛的霸王龙?

(生再读)

师:有点凶猛了。

生:我喜欢三角龙,(读描写三角龙的句子。)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望而生畏是什么意思?

师:谁来解答这个难题?

生:就是一看见就害怕。

师:刚才那位同学读得让你害怕吗?

生:有一点点。

师:那你能不能通过朗读让我们大家一听就有点害怕?

(生读)

生:我喜欢雷龙,(读描写雷龙的句子,读得很有感情,学生鼓掌)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也忍不住喜欢雷龙了。

生:我喜欢梁龙。(读描写梁龙的句子)

师:听出梁龙的什么特点?

生:很长,有二十多米长。

师:让我们看看今天上课的阶梯教室,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长,想象一下这么长的梁龙。(生惊讶地发出“啊”的叫声)我们可以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生齐读)

生:我喜欢剑龙。(读写剑龙的句子)

师:我们已经可以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可是这还不够,我们还要善于把书上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我们一起来玩个“小小魔术师”的游戏。老师这里有个魔术箱,里面藏着各种各样的恐龙。我要请同学们当魔术师把他们变出来!不过变出来以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恐龙。

(出示要求:选择一种喜欢的方式介绍恐龙的特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读出课文中的句子。

(2)当小解说员。

(3)以第一人称自我介绍。

(4)召开记者招待会。)

生:(摸出梁龙)我想邀请我的好朋友一起来召开记者招待会。

师:下面的小记者们,赶快提问呀!

生:请问你们有多长?

生:我们身体足有二十多米。

生:请问你们的身体像什么?

生:我们走起路来像移动的吊桥。

生:请问你们用什么防御敌人?

生:尾巴呗!

师:其实梁龙是很温和的恐龙。好,谢谢我们的形象大使。还有哪位同学想担任魔术师?

生:(摸出三角龙)我选择做自我介绍。

师:现在你是谁?

生:我是三角龙。(众笑)

师:那就请你介绍一下自己吧!

生:我是三角龙。我的头上有三只大角,一只长在眼睛上方,另外两只长在鼻子上方。别看我的脸型很恐怖,其实我一点都不凶猛,我是温柔的恐龙之一。

师:你怎么知道三角龙很温柔?

生:我从《动物世界》中看到的。

师:你很棒,善于从电视节目中获取知识。

生:(摸出霸王龙)我想当解说员。

师:那我们就有请博物馆的解说员给我们介绍一下吧。

生:大家好!我来给大家介绍霸王龙。霸王龙脑袋大,身子小,牙齿像锋利的匕首。别看它的前肢短小,跑起来速度很快。

师:谢谢我们的解说员。

生:我也想召开记者招待会。

师:老师提个要求,挑选一名女同学与你合作。

生:(两人一起摸出剑龙)

师:同学们,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还要重要,你们要提出有质量的问题考考他们哟!

生:请问你们的剑板有什么用?

生:防御敌人呗!

生:还可以当空调呢!

生:你们为什么长有尾刺呢?

生:(为难)我也不知道。(众笑)

师:老师想提示一下,我们的小记者提问时要注意礼貌哟!回答不上来可以找人帮忙呀!

生:也是用来防御敌人的。

生:请问你们的剑板怎么这么短?

生:如果太长了不就扎到自己的头了吗?(众笑)

师:书上写了五种恐龙,我们已经变出来了四种,看来里面还藏着最后一种,请最后那个没有举手的女同学上来!

生:(摸了又摸)老师,没有了。

师:(作惊讶状)怎么会没有呢?我明明放进去的呀!怎么办?帮老师一个忙,用你的朗读把它读出来好不好?

(生读描写雷龙的句子)

师:谢谢你让我们看见了雷龙。(出示一只小小的雷龙的图片)

生:老师,怎么这么小呀?

师:书上说雷龙有多大?

生:有六头大象那么大。

师:那请我们全班的小伙子们一起把它读大一点吧。

(男生读,声音很大)

师:(出示变大一点的雷龙)确实变大了,可是老师想提醒你们,想把雷龙读大并不是把声音变大就可以了。老师也想来读读。(师范读)

(生齐读)

师:(出示庞大的雷龙的图片)啊,谢谢同学们,通过朗读再现了庞大的雷龙!

认识了大恐龙,我们去见见小恐龙吧。过节了,恐龙妈妈要派小恐龙到亲戚拜访,可是小恐龙不认识它的亲戚呀,你能告诉小恐龙吗?

生:小恐龙,我告诉你,你的亲戚是鱼龙和翼龙。鱼龙长得很象今天的海豚,翼龙展翅高飞时好像一架翱翔的飞机。

师:谢谢你帮了小恐龙的忙。你刚才是用什么方法介绍的翼龙呀?

生:比喻的方法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恐龙时代根本就没有飞机,作者为什么要写飞机呀?

师: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正是因为恐龙距离我们很遥远,谁也没有见过,作者就用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飞机打比方,让我们如见其行,如闻其声了。

课文当中藏着很多这样的比喻句,细心的同学们,赶快把它们找出来。

生: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有六头大象那么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师: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雷龙比作雷鸣。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是把雷龙走起路时发出的声音比作雷鸣。

生:霸王龙的牙齿就像锋利无比的匕首。

师: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霸王龙的牙齿比作锋利的匕首。

生: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来,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这句话是把梁龙走路的样子比作移动的吊桥。

生: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尾巴上还有四支利剑一样的尾刺。这句话是把剑龙的尾刺比作利剑。

师:有人说,善于发现问题的孩子是最聪明的孩子。大家读读屏幕上的比喻句,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生:我发现作者把恐龙比作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东西。

生:我发现每个比喻句都有一个“像”字。

师:是吗?再仔细看看。

生:有的有,有的没有。

师:看来比喻词可不止一个呀!

生:把这些恐龙比成现代的东西就可以让我们了解恐龙是什么样子。

师:(出现森林龙的图片)来了一只森林龙,你们能用这种方法来介绍一下吗?

生:森林龙的尾巴很像一把大锤子。

生:森林龙的背上好像战士们打仗时穿的盔甲。

生:森林龙的牙齿很像我们用的西瓜刀。(众笑)

生:森林龙的耳朵很像一把短剑。

……

师:除了各种各样可爱的大恐龙外,还有恐龙小宝宝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期待一只小生命的降生吧!(观看小恐龙出生的图片。)

多可爱的小恐龙呀,多慈爱的恐龙妈妈呀!我们一起轻柔地读读这一段好吗?注意别惊扰了刚出生的恐龙宝宝呀!

(生轻读)

师:这些恐龙宝宝诞生以后就会成为地球的主人。课文哪个部分描述了这些恐龙自由自在地生活的画面呀?

生:是第一自然段。(生读第一自然段)

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森林既然这么茂密,雷龙的身体那么庞大,怎么在森林里行走?

生:老师,我知道。雷龙平时在水里生活,肚子饿得时候才到森林里找食物。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书上知道的。

师:好,善于从课外书中获取知识。课文哪一自然段介绍了这个庞大家族的悲惨结局呢?

生:是最后一个自然段。(生读)

师:读了这迥然不同的两个自然段,你心中有什么疑问吗?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还重要呢!

生:两亿年前,恐龙的足迹遍及整个世界,为什么在六千五百万年突然地消失了呢?

师:同学们,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和同学一起研究一下吧。

(生分组讨论)

师:小科学们,汇报一下自己的研究成果吧!

生:我认为是在一亿年前,地球上下了强烈的酸雨,酸雨有毒,恐龙喝了以后就中毒死了。

生:我认为是恐龙吃了有毒的食物被毒死了。

生:那时候地球上的哺乳动物越来越多了,他们偷吃了恐龙蛋,恐龙就灭绝了。

生:我们研究发现,六千五百万年前,一颗巨大的行星撞击了地球,引起大爆炸,恐龙就全部死了。

生:我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后产生的灰尘挡住了阳光,阳光照射不了植物,植物就死了,吃植物的恐龙就饿死了,那食肉恐龙也就跟着饿死了。

师:你真了不起,竟然找出了一条食物链的规律。

生:是火山爆发掉下来的石头把恐龙砸死了。

生:是地球发生了地震,裂开了一个大口,恐龙掉进去摔死了。

……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可是这些仅仅都是猜测,至今我们人类尚未解开这个谜团。不仅是这个谜团,还有很多很多的谜团。就要靠我们在座的每个同学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去揭开更多的奥秘!

师:老师有个建议,课后同学们写一篇小短文,介绍自己感兴趣的一种恐龙,用上我们今天学到的说明方法。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

《燕子》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中优美句子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欣赏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渗透环保教育。

2、学习课文,能理解长句子的意思,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成语导入,揭示课题。

1、我们曾经学过许多描写春天的成语,谁能说几个呢?

生:桃红柳绿、鸟语花香。

生:莺歌燕舞

师:莺歌燕舞是什么意思呢?

生:这个成语是说明媚的春光中,黄莺唱歌,燕子飞舞的情形。

师:燕子是春天的使者,它为春光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燕子》。板书课题:燕子。燕字比较难写。老师帮助你记住它的写法:廿是燕头,口是燕身,北是燕子的翅膀,灬是燕子的尾巴。记住了吗?我们一起来书写一下。

2、齐读课题,燕子。

3、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燕子是什么样的?师板书:外形

生:我想知道燕子喜欢什么?怎样生活的?板书:习性

生:我想知道燕子飞行有哪些特点?板书:飞行

4、师小结:我们读课文,可以从题目想开去,可以提出几个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读,有些问题不用老师讲,你自己就能读懂。

点评:导入课文比较精当简练,在你说,他说,大家说的热烈气氛中,既帮助学生积累了优美的词语,又显现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吸引学生非读下去不可。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词。

1、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划出生字词。

轻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记住字形,初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

(1)出示生字课件

ynlngqhnglyu

燕子聚拢生趣横掠翼尖偶尔

zhnyngn

沾圆晕电线杆

(2)学生当小老师,学习字词。

拢掠的声母是l,沾杆是前鼻音。

翼的羽在上面,不应有勾。

(3)出生字书写课件,指导学生书写。

翼燕

范写

学生描红

三、精读课文,以求感悟。

1、指导阅读第一自然段。

默读说说第1小节的主要内容。

作者抓住哪些特点写燕子外形的?你觉得应扣住哪个词来理解?板书:外形活泼机灵

你能通过朗读把燕子的特点表现出来吗?指名朗读。

2、指导阅读第2自然段。

(1)轻读,春天有什么特点?

生:春天烂漫无比。

师:春天为什么会烂漫无比?

生:(因为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草、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装点着春天。)

(2)你们看到过赶集的情景吗?它有什么特点?

生:赶集时人很多,很热闹。

生:赶集时人们有先有后,陆续来到集市上。

师:春天的花草与赶集有什么联系?

生:春天的花开时,也有先后。它们聚拢在一起,也很热闹。

师:谁能说说赶集在文中的意思?

生:赶集在文中是指许多花儿赶在春天开放,许多草儿赶在春天生长,这些花草聚在一起,使春天热闹非凡。

(3)出示课件,展示微风、细雨、柔柳、青草、绿芽、鲜花这些景物,与飞来一只只机灵的小燕子的画面比较一下,你有什么感觉?可以用哪些成语来描述?

生:有了小燕子的春天充满了生机,可用莺歌燕舞、桃红柳绿、鸟语花香来形容。板书:习性:追赶春天

(4)你能美美地把这段文字读出来吗?指名朗读。

四、课堂小结,巧设铺垫。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学生自谈体会。

生:知道燕子是什么样的。

生:知道燕子喜欢什么,感受到燕子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3、你还想知道什么?

4、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欣赏燕子美丽的舞姿。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

1、师:燕子的外形真美,老师已经迫不及待想领略燕子的其它美,你们想吗?

2、请细细品读第三节,划出你认为表现燕子美的句子,再多读几遍,想想你能体会到什么?然后可以与同桌交流。

3、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交流。

4、讨论: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带着它剪刀似的尾巴,斜着身子在天空里掠过,唧的一声,已经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下。

师:这是一个长句子,你读懂了吗?

主要写燕子飞到高柳下。其它词语呢?写出了什么?

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又快有轻的感觉。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字不但写出恶劣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

掠过你体会到什么?

唧的一声,已经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下。你又体会到什么?

比较句子:

如果把这句子改成燕子飞到高柳下,你们还有这种感觉吗?你们的脑海中还有这飞姿优美的小燕子吗?

因此,我们在写文章是一定要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文章才有味道,大家才爱看。B还有几只横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一下水面,那小圆晕就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小圆晕是什么?为什么不用小圆圈?晕和圈有什么不同?

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

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让我们再读这句话,领略这其中的美。

二、学习第四段

1、刚才我们欣赏了燕子飞行之美,那么停歇时的燕子又是怎样的呢?请你读读第四段,你最喜欢哪些句子?并与同桌交流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交流:

估计:

A有几队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

(落写出了燕子飞行是疲倦是休息的样子,比停恰当。)

B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

师:为什么用痕,不用根?

(电线远,而且多,看不清楚,在蓝天中只留下一丝痕迹。)

为什么天空不用蔚蓝,而用嫩蓝?

学生

师:是颜色浅?是蓝得透明?是天空也充满活力?是,但又不全是,里面更多的是作者的感情。这就是我们祖国语言的魅力。

C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

这指什么?远远看上去落在电线上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五线谱。我们来看看曲谱是怎样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大家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三、四段,领略了燕子外形之美,飞行之美,还有停歇在电线杆上时的音乐美。怪不得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作家写赞美春天的诗文,少不了燕子;歌唱家唱赞美春天的歌,也总少不了燕子。可以说,如果少了燕子,春天就会失去一半的美。让我们饱含神情,再次齐读这三段,把可爱的燕子,把美丽的春天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伴随我们生活的每一天,使生活更有生机,更加灿烂!

三、课外延伸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燕子的外形,飞行时的美姿,停歇时的音乐之美,关于燕子你还知道写什么,可不可以把你课外找到的资料与小朋友共享?

同学们,让我们保护燕子

以《我是一只小燕子》写一篇短文。

《浪花》课堂实录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浪花》课堂实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师:小朋友,见过大海吗?

生:见过。

师:说到大海,老师脑海里就有这样一幅画:天空碧蓝碧蓝的,海水碧蓝碧蓝的,海面上波光粼粼,只要海风一吹,泛起朵朵浪花,好美啊!老师也带你们到海边走走吧!(媒体演示:海滨风光)有什么感受?

生:大海好美啊,我真想到海边去看一看。

师:恩,有机会去看一看。

生:真美啊,我真想去玩一玩。

师:去玩海水是吗?

生:好美啊,要是能才几朵拿回家那该多好啊!

师:又没花,你采什么呢?

生:浪花。我想把浪花带回家。

生:好美啊,天碧蓝碧蓝的,水有碧蓝碧蓝的,我真想过去玩水啊。

师:表扬表扬他。今天陈老师就给你们介绍一位海面上的新朋友。板:浪花

师:谁能读啊?

生:浪花。

师:很好。

师:还有谁来读?

生:浪花。

师:有好办法记这个生字吗?

生:三点加良浪浪浪。

师:你认识这个良,表扬她。

生:浪,合体字,左右结构,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良。

生:三点加良浪浪浪,浪花的浪。

师:很好。

生:浪,左右结构,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良。

师: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读课题。

生:浪花。

师:再读读。

生:浪花。

师:下面老师就带你们一同去欣赏浪花,一会儿别忘了告诉大家你的感受。(播放录音)

师: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觉到海面上浪花像雪一样白,像百合花一样美。

师: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表扬他。

生:我感受到海面上浪花滚滚,碧蓝碧蓝的。

师:海面是碧蓝碧蓝的,浪花是雪白雪白的,要说清楚。

生:我感觉到浪花像百合花一样美。

生:我听了录音感觉到大海像雪一样白。

师:大海像雪一样吗?

生:海浪像雪一样白,像百合花一样美。

师:老师也感受到了,浪花多美啊!浪花究竟有多美,打开书本,找找句子,一会儿告诉老师。

生:(自由轻声读)

师:找到了吗?

生:要是能采几朵浪花带回家,那该多好啊!

师:这是写浪花很没吗?

生:浪花像雪一样白,像百合花一样美。

师:是啊,你们找到这句话了吗?看投影,老师也想读一读。(媒体出示句子,师示范读)

师:谁也想读?

生:浪花像雪一样白,像百合花一样美。

师:今天她声音也响亮了,表扬她。还有谁?

生:浪花像雪一样白,像百合花一样美。

师:也很好,你能读正确吗?

生:浪花像雪一样白,像百合花一样美。

师:也想读的小朋友读给自己听听。

生:(自由读)

师:为什么说浪花像雪,又像白合花呢?(媒体演示雪,百合花)

生:因为浪花是白的,雪和百合花也是白的,所以说浪花像雪一样白,像百合花一样美。

师:(板书:白)说得很好,把掌声送给他。你来说。

生:浪花像雪一样白,像百合花一样美。就是说浪花跟雪一样白,浪花一开出来就像百合花一样美。

师:(板书:美)难怪说它是浪花。浪花是雪白的,是美丽的,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生:(生自由读)

生:浪花像雪一样白,像百合花一样美。

师:我听出来你把白美增强语气读了,真不错。

生:浪花像雪一样白,像百合花一样美。

师:你的嗓音真好听,表扬她。

生:浪花像雪一样白,像百合花一样美。

师:今天钟叶峰也很认真,真了不起。

生:浪花像雪一样白,像百合花一样美。

师:好的,都挺好的。只要海风轻轻一吹,它就开放在碧蓝的海面上。(媒体演示)喜欢浪花吗?读给自己听听。

生:(生自由轻声朗读)

师:再读读。

生:(生自由轻声朗读)

师:喜欢的小朋友站起来朗读。

生:(部分学生起立读)浪花像雪一样白,像百合花一样美。只要海风轻轻一吹,它就开放在碧蓝的海面上。

师:老师发现你们读书进步很大,表扬表扬自己。

师:现在老师再请你读课题,你能比刚才读得好吗?

生:浪花。

师:很美。

生:浪花。

师:也很美。

生:浪花。

师:女同学来读读。

生:(女生读)浪花。

师:男同学,超过她们。

生:(男生读)浪花。

师:这两句话中的两个生字宝宝记住了吗?(出示合碧)谁来说?

生:合独体字。

师:谁来帮助他。

生:合上下结构,上面是个人,下面是横、竖、横折、横。

师:下面是一横,一个口字。好的,你记住了。

生:合合,上下结构,上面是人字头,下面是一横,一个口。

师:可以。这个字有好办法记吗?

生:王字加白再加石,是碧,碧蓝的碧。

师:可以。你怎么记?

生:王先生和白先生,坐在一块石头上,是碧。

师:好的,猜谜语了。表扬他。好像老师给你们猜过,是吗?还有怎么记?

生:王白石,碧。

师:也可以,编了顺口溜。

生:王先生、白先生,坐在一块石头上,这是碧。

师:浪花这么美,这个小朋友想把它带回家呢!我很喜欢浪花,常常伸手去捧浪花。捧啊,捧啊,一捧到手里,它就不见了.

《猫》课堂实录


师:生活中许多动物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马的坚贞,狗的忠诚,猴的机灵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让同学们看一组图片,请你用一个词语来说说你对这组动物总的印象。

师:(逐幅出示猫的投影图片,让生观察说说它他们的特点)

生:调皮、活泼、可爱、机灵

师:同学们说的很不错,也很贴切。有一位作家的家里也有猫,而且作家专门写了一篇名文《猫》(板题)

师:他就是老舍。

(出示老舍简介的投影图片)

师:作家老舍,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他家的猫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地把课文读一遍,找找重点句,划划重点词,说说有什么重大收获?

(自读课文,小组讨论学习)

生:我从它的确有时侯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优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感觉老舍家的猫很老实。(板书:老实)

生:我从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叫唤,它也不肯回来。了解了老舍家的猫很贪玩。(板书:贪玩)

生:为什么说作者说猫的性格很古怪?

师:我们从书上去找答案,书上是怎么说的?

生:我从猫身上发现了一种精神坚强。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

生:我也发现了一种精神勇猛。不要说见到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生:猫很勇猛,但它什么都怕,说明它很胆小,也很古怪。(板书:胆小、古怪)

生:它听到老鼠一点动静,会一连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说明它很尽职。(板书:尽职)

生:在不叫的时候,它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就像人自言自语。

师:对,有时我们只要在猫的背上摸一摸,它还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表示撒娇呢!

生:满月的小猫腿脚还不稳,就学会了淘气。

生:我还知道猫的骨头很软,从高处摔下来也没有关系。

师:我们同学的课外知识也好丰富,懂得还真多。

生:我有个问题:为什么说小猫更可爱?

生:大猫的古怪比起小猫的淘气,就显得小猫更可爱。

生:我可以举例说明,许多动物小时侯更可爱,人也是一样,比如王老师(大猫)和我(小猫)比,肯定我更可爱。

(许多同学表示不同意,认为老师更可爱,老师再征求发言同学的意见,她仍坚持自己比老师更可爱)

师:老师觉得也是张晨更可爱,老师也许更可亲吧!

师:你们觉得老舍家有几只猫呢?

生:两只。一只大猫,一只小猫。

生:不止两只。一只大猫,许多只小猫。

师:对,我们可以说是一只大猫,一群(生:一窝)小猫,还是你的词用得好!

师:那么你们觉得文章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呢?

生:两个部分。大猫一部分,小猫一部分。

师:这篇课文重点介绍了大花猫性格古怪,满月的小猫又很淘气,作者是不是讨厌它们呢?

生:不,作者非常喜欢猫。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如果作者讨厌的话就不会把猫的脚印比作梅花了。

生:我也觉得作者非常喜欢猫。我从它们到院子里来了,院中的花草遭了殃。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们看出来。

生:它可以捉老鼠,一连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所以作者喜欢猫。

生: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一,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如果讨厌它就不会观察那么仔细了。

生:把猫写得温柔可亲像人一样,也说明作者喜欢猫。

生:如果讨厌猫,就不会写这篇文章了。而且整篇文章没有一句责怪的话。

生:如果讨厌它,就不会发现那么多它的优点了。

师:作者的确喜欢猫,所以写作时作者先写大猫,再写小猫。大家抓住了课文的重点句、中心句和总起句,读懂了课文,理清了文章记叙的顺序,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情感。现在,大家细心地读读课文,划划具体表现猫可爱的句子,再挑一、两处你觉得猫最可爱的地方,谈谈你的体会,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生:(学习过程)

师:你愿意读几个句子?

生:它们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它们到院子里来了,院中的花草遭了殃。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们,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还有个疑问,为什么把枝折(zhe)花落读作枝折(she)花落?

(生多不解)

师:zhe和she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zhe是断开了(用折断粉笔来演示),she是断却没有掉下来(用教室前养的花作比)。

师:谁也选了这一句?也来体会一下好吗?

生:(个体、小组进行此语段的品读)

生:我喜欢的是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他们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板书:没完没了)

生:(个体、小组进行此语段的品读)

生:我喜欢的是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

生:(个体、小组进行此语段的品读)

师:真是一窝非常可爱的猫!大猫性格古怪,小猫活泼淘气,文中猫的可爱就在于它的个性鲜明。其实猫也是非常有灵性的动物,对于我们今天的表现它会如何评价呢?

(出示一幅画:调皮的猫口衔玫瑰,手捧珠宝)生大呼猫对他们的表现非常满意。

(课堂在欢跃的气氛中结束)

《荷花》课堂实录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荷花》课堂实录”,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荷花》课堂实录

《荷花》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荷花》,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荷花

师:想看看荷花吗?那就跟着我到荷花池边去欣赏一下吧。

(播放视频荷花),学生边看边小声议论。

师:你们看得都入迷了,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刚才看到的荷花吗?

生:千姿百态

生:美丽

生:百看不厌

生:完美无缺

师:你们说得真好。那你们看到的荷花是这样的,课文中描写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由地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感受。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我感受到了荷花是那么的美丽。

生:我觉得荷花真漂亮。

生:我好像闻到了荷花的清香。

师:是呀,荷花真美呀,课文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呢?

生齐:第2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第2段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生读课文。

师:谁能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我们大家听。

生:我喜欢的句子是“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

出示句子,再指名读。

师: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

生:一个个挨着、挤着。

师:你能表演出来吗?

生:……不能。

师:怎样才能演出来呢?谁愿意帮他。

不少同学跑到讲台前,大家挨在一起。

师:哦,这就是挨挨挤挤。挨挨挤挤说明荷叶怎么样?

生齐:多!

师:老师这儿有一幅图,(贴池塘图在黑板上)这是什么呀?

生:这是池塘。

师:老师想请你们帮我把这些荷叶贴在池塘里,注意要表现出挨挨挤挤的。

学生贴图,刚才没有表演的学生优先。

师:贴得真漂亮。我们再读读这个句子。

生读这一句。

师:读了这句话,除了知道了荷叶多,还知道了什么?

生:知道了荷叶很绿,是碧绿的。

生:它的形状是圆的,很大。

师:谁能读好这句话呢?

指名读,齐读。

生:我喜欢的句子是“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师:你喜欢这样的荷花,我听出来了,特别是你轻轻地读出的“小莲蓬”,读得多好呀。

课件出示荷花的三种不同形态。

师:你们看,荷花有着不同的姿态,他喜欢的是其中的哪一种呢?

生指出。

师:这是全开的荷花,还有谁也喜欢这样的,请你也读一读。

指名几个学生读。

师:这是怎样的荷花呢?有谁喜欢这样的,请你读一读。

生读。

师:这是半开的荷花,也很美呢。再来看看这一种。女同学齐读。

师:全班同学齐读这三句话。试着把它背下来。

拿出三种形态的荷花剪纸,指名同学边背边贴在图上。

看图一起背诵这三句话。

师:老师喜欢什么句子,你们想知道吗?我也读一读,好不好?

生齐:好!

出示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教师读句子。

师:有谁和老师一样喜欢这句话的?你能读读吗?

指名读。

师:大家听出来没有?我们读的时候都突出了哪一个字?

生齐:冒

师:在这里,“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

生:钻

生:露

生:长

生:冲

生:跳

生:其实就是“长”出来。

师:怎么样长出来才叫冒出来

生:转眼间就长出来。

生:高兴地、兴奋地长出来。

生:很急切地长出来叫“冒”出来。

师:大家说得真好。你们看(出示课件),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急切地、争先恐后地冒出来的荷花。你们想啊,这些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做些什么?

生:它们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生:呼吸新鲜的空气。

生:它们想出来玩一玩,吹吹风。

生:他们想出来和“大圆盘”交朋友。

生:它们想出来看看蓝蓝的天空,看看高高的大树。

生:它们还要向人们展示它们的美丽。

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

师:你们看,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

生齐:很美

师:看看那一朵,

生齐:也很美。

师:面对这满池的荷花,作者不由发出这样的感叹

出示句子: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齐读。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

生:叶圣陶

生:不,是大自然。

师:真聪明!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了这么美丽的画卷。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

师:读得真好,老师也想读了。下面听老师读,好不好?

教师配乐朗诵第四自然段。

师:美吗?喜欢吗?想读吗?那就自由地美美地读吧!

生自由感情朗读。

师:我感觉大家都陶醉了,谁来读给我们听。

指名2—3名学生读,全班齐读。

师:我仿佛也变成了一朵荷花(贴小孩头像图在荷叶上)。除了蜻蜓和小鱼会来和我说话,还有哪些动物会来跟我讲话呢?

生:小青蛙会来对我说:“我的孩子长大了!”

生:小蜜蜂来对我说:“你看,我清早采的蜜多甜呀!”

生:小鱼告诉我它梦见它的妈妈带它到处游玩,多快乐呀!

师:我知道还有很多小动物有好多话要对荷花讲,下课后,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好吗?

师:下面我们来看这样的一篇短文。(学生拿出补充材料)这是朱自清所写的散文《荷塘月色》中的一段,老师先给你们读一读。

师配乐读。

师:这是著名作家、散文家朱自清写的《荷塘月色》的一段,回家后,读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并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摘抄下来。

师: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大自然是神奇的。让我们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吧!

《《白杨礼赞》课堂实录1》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微课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