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1节透镜教案(新人教版)

小学五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13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1节透镜教案(新人教版)。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1节透镜教案(新人教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1节透镜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2.能说出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能正确解释会聚、发散。
3.会用三条特殊光线的规律作图。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图片,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2.经历探究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
2.鼓励学生探究凸透镜和凹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3.鼓励学生用毅力去战胜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疑惑、障碍、艰辛等阻力,逐步超越自我。
重点
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
难点
理解光的会聚、发散。
透镜、老花镜、擦镜纸、近视镜、无色透明的饮料瓶、香、火柴、激光演示器、手电筒、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同学们都见过放大镜,利用放大镜我们可以看清用肉眼看不清的小字;有些同学的视力不好,配上合适的眼镜就可以看清本来看不清的物体;假日外出旅游,用照相机可以把美丽的自然风光留为永恒的记忆;上课时,老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事先绘制在胶片上用投影打在幕布上,方便了课堂教学;医院化验室的医生,在显微镜下可以看见血液中的各种细胞;科学家们利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接收来自宇宙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人们对宇宙越来越了解。前边所说的放大镜的镜片、眼镜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都是由透镜组成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透镜。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
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一)凸透镜和凹透镜
透镜的种类及几个概念
引导:同学们请观察透镜组,并借助于擦镜纸,摸一下透镜,根据透镜的厚薄程度给透镜分类。讨论透镜能分几类?
(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问题:下列透镜哪些是凹透镜?哪些是凸透镜?
学生阅读课本,用自己的理解总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如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叫薄透镜。下面我们只研究薄透镜。
镜片的两个表面(或至少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
引导学生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示意图,了解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
主光轴:组成透镜的两个球面的球心连线叫主光轴。
光心: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典例解读
【例1】观察图中的透镜,其中属于凸透镜的有;属于凹透镜的有。(填序号)
【解析】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所以凸透镜是A、D,凹透镜是B、C、E。
【答案】A、DB、C、E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方案一:把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让光源正对照过去,移动光屏,有亮点。再换凹透镜重做,怎样移动光屏都没亮点。
方案二:将无色透明饮料瓶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瓶中放置点燃的香头,在上面要放凸透镜或凹透镜,这就形成一个“烟室”,用手电筒对准透镜照射,适当调节手电筒和透镜的距离,观察透镜对光的作用,看到通过凸透镜的光线相互靠拢,通过凹透镜的光线相互远离。
方案三:用激光演示器将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到经过凸透镜的光相互靠拢,经过凹透镜的光相互远离。
结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也叫发散透镜。
(三)焦点和焦距
1.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结合上述凸透镜会聚光的实验,阅读课本,并结合作图让学生明确:
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字母“F”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字母“f”表示。凸透镜的焦距越小,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
由于这个焦点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我们叫它实焦点。
凸透镜有几个焦点呢?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让一束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从凸透镜的右面射向左面,它是否也能会聚于一点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实验。
演示实验:用激光笔和凸透镜在磁性黑板上演示,激光从凸透镜右边射向左边,会看到光线会聚于一点。
2.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光经过凹透镜后的发散是不是也有规律可循?
结合上述实验,问:折射光线相交吗?那把折射光线反向延长呢?教师利用演示实验,把折射光线反向延长,引导学生观察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哪。
引导学生小结: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入射的光线,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
3.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规律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虚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下图:
(2)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
(3)据折射时光路可逆知,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
典例解读
【例2】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解析】透镜对光的作用有如下规律:①当光线通过透镜的光心时,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②当光线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时,折射后的光线通过透镜另一侧的实焦点;当光线平行于凹透镜的主光轴射入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透镜另一侧的虚焦点;③当光线通过凸透镜的焦点时,折射光线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当光线的延长线经过凹透镜另一侧的虚焦点时,折射光线平行于凹透镜的主光轴。由此可见,上述光路正确的是A。
【答案】A
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五、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本节课我们能正确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能说出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能正确解释会聚、发散;会用三条特殊光线的规律作图。
六、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相关推荐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案(新人教版)


第4节眼睛和眼镜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楚物体的。
2.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方法。
3.了解用眼护眼常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的再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能在观察物理现象和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精神。
3.创设思考和回答、交流和讨论问题的机会和条件,培养学生信息交流能力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几个问题的讨论,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解释或联想某些实际的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通过自学,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及矫正”的探究,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通过用眼护眼教育,强化眼保健意识,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4.通过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渗透物理学无处不在的和谐美。
重点
眼睛的结构,知道如何保护和矫正视力。
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视力的矫正方法。
蜡烛、火柴、眼球模型、凸透镜、凹透镜、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我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它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眼睛会流露出你的感情,是心灵的窗户。平时大家要注意用眼卫生,好好爱护自己的眼睛,每年的6月6日是世界爱眼日。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眼睛与视力矫正。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
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一)眼睛
多媒体播放眼睛的构造图和模型。
展示:多媒体播放照相机和人眼球的对比图片
说明:学生根据对比图片,理解人眼球和照相机的相似之处,总结出,眼睛好似一架照相机。
体验:教师指导先近距离看自己的手指纹,然后马上眺望远方,亲自感受眼睛是怎样调节的。
点评:我们的眼睛实在了不起,我们不需要像摄影师那样,要考虑到环境的亮暗或物体距离,我们的眼睛会自动作出调节,只要眼睛各部分运作正常,每一次我们均可“摄”取一张美丽动人的“相片”。
总结: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时,我们就看见物体了。
问题:我们是如何看清远处与近处的景物的?
说明:播放课件演示眼球的自动调焦
眼睛的睫状体的作用是调节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总结:看远处与近处景物通过晶状体形状,使景物的像始终落在视网膜上就看清楚了。
典例解读
【例1】正常人的眼睛能将物体的像始终成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或近处的物体,这是由于()
A.不断改变物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B.不断改变晶状体的凸起程度,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C.不断改变像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解析】人眼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当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变弱,焦距变长,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当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焦距变短,也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故正常的人眼,能将物体的像始终成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由于不断改变晶状体的焦距(凸起程度)。
【答案】B
(二)近视眼及其矫正
1.小游戏:三字经
请两位同学上台,一个视力正常的同学,一个近视眼的同学,请近视眼的同学摘掉眼镜。教师出示印有三字经的卡片,从两位同学眼前开始,每念一个卡片上的字后退一步,逐步后退。
说明:从活动中引出近视眼的外在表象。分析近视眼的形成原因,进一步研究近视眼的矫正。
问题:有些人单靠自身眼睛的调节已不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这种情况是怎么形成的,如何处理?
点评:由于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使晶状体变凸,或睫状体调节能力降低,远处的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前面,形成近视眼。引导学生设想用凹透镜将光线发散,使远处景物传来的光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能看清远处的景物。
2.探究实验:近视眼的矫正
猜想:应用什么透镜来矫正近视眼,并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
说明:鼓励学生可以用自己的眼镜进行矫正,试试效果如何。
参考器材: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近视眼镜。
方案:组装好器材,使烛焰的像落在光屏前方,此时像变得模糊。把凹透镜放在凸透镜前观察。
现象: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
结论: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典例解读
【例2】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
【解析】由题干图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配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即凹透镜。
【答案】B
(三)远视眼及其矫正
问题:请学生猜想一下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
说明: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近处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后面而看不清。引导学生设想用凸透镜将光线会聚,使近处物体传来的光线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的物体。
根据刚才对近视眼如何矫正的推测,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小组合作探究,探究远视眼的矫正。
结论: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科学世界——眼镜的度数
这里有几个老花镜,请同学们自学课本P101“科学世界”:眼镜的度数,然后分组进行讨论,设计测量老花眼镜度数的实验方案。多媒体投影相关知识。
知识:
1.透镜的焦度(Φ):透镜焦距的倒数。
公式:Φ=1/f(f为透镜焦距)
单位:Φ:m-1f:m
2.眼镜度数=透镜焦度×100
3.凸透镜的度数用正数表示,凹透镜的度数用负数表示。
典例解读
【例3】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小勇回家认真研究爷爷的老花镜,并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他的这些结论中不妥当的是()
A.老花镜是一种凸透镜
B.老花镜可以用来做放大镜
C.老花镜能在阳光下点燃白纸
D.爷爷原来是个近视眼
【解析】老花镜的镜片中间厚,边缘薄,因此是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同时也可以用来当放大镜使用;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配戴凸透镜矫正,因此爷爷是个远视眼。
【答案】D
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五、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眼睛的结构,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楚物体的;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方法;了解用眼护眼常识。
六、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学案分析(人教版)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学案分析(人教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学案分析(人教版)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一、电荷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2、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观察静电实验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
二、电流和电路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通过动手实验,认识断路、通路、短路,知道电路的组成;能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从电路的组成认识开关的作用;能画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
●结合小小电风扇、电子门铃、手电筒等电路的实际连接,学会按实物电路连接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过程与方法
●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学习从现象中分析归纳出规律的方法。知道用电器符号、电路图把具体的电路连接情况简洁明了地表达出来,这也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认识电路组成,研究各元件的作用有强烈的兴趣;在现象连接电路、画电路图等基本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三、串联和并联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会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串联、并联的电路图。?
2、过程与方法?
●在动手实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在结构、开关作用、用电器间关系等方面各自的特点,从而学习识别串、并联电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认识串、并联电路的兴趣;积极主动找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识别方法,能联系生活中的串、并联电路,体会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价值。
四、电流的强弱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电流的大小,知道电流的单位、符号,关心生活中有关用电器工作的电流值。
●知道电流表的用途、符号,知道正确使用电流表的规则,并会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能认识电流表的量程,正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2、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和使用电流表的过程中,学会阅读说明书,对照实物,掌握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和他人合作的精神。
五、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1、知识与技能?
●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会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探究的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交流合作的重要和成果共享的喜悦。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新人教版)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能说出其主要结构;
2.经历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的探究活动,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3.通过了解望远镜发展的历程,感受望远镜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4.通过观看显微镜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
1.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望远镜的实践过程。
2.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过程。
3.初步学习逆向、类比的物理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进行观测的兴趣。
2.增强学生的自然审美能力,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3.进一步形成科学的认识观。
4.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重点
1.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能说出其主要结构;
2.经历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的探究活动,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难点
如何让学生通过凸透镜组合得出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显微镜、望远镜的结构是如何满足组合出的凸透镜成像原理的。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
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玻璃片、水、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放大镜可以使我们看到较小的物体,但是太小的物体像细胞,用放大镜却不能看到。为了能看到细小的物体,人们制成了显微镜。为了看清远处的物体,人们又制成了望远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显微镜和望远镜。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
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一)显微镜
1.作用:用来观察细微物体或物体细微部分。
2.基本结构:由两组透镜组成,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物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目镜。
3.原理:先用一个接近物体的凸透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另一个接近眼睛的凸透镜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了。
离物体近的这个凸透镜叫物镜,其焦距较短;离眼睛近的这个凸透镜叫目镜,其焦距比物镜稍大。两镜间的距离可以调节。
4.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①拿显微镜时,要一手紧握镜臂,一手托镜座,不要单手提拿,以防目镜或其他零件滑落。
②显微镜不可放置在实验台的边缘,以免碰翻落地。
③不要随意取下目镜或拆卸显微镜的各种部件,以防灰尘落入内部或发生丢失损坏等。
④使用显微镜时,操作要正规,养成两眼同睁、两手并用的习惯,边观察边计数和绘图等。
⑤要保持显微镜的清洁,发现有灰尘或操作中不慎使镜头和载物台沾上染料、水滴等,应及时擦去。光学和照明部分的镜面只能用擦镜纸轻轻擦拭,切勿用手指、手帕和绸布等擦摸,以免磨损镜面。机械部分可以用布擦拭。
⑥显微镜使用完毕,转动粗调螺旋上升镜筒或下降载物台,取下标本片,转动转换器使物镜离开通光孔,然后再下降镜筒或上升载物台使接近物镜,垂直反光镜,下降集光器,关闭虹彩光阑,复原倾斜关节和报片器位置,把显微镜放回镜箱。
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和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和宽的倍数
③物镜、目镜的焦距越短,放大率越高。
典例解读
【例1】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目镜和物镜所成像的情况为()
A.目镜成放大实像,物镜成放大虚像
B.目镜成放大虚像,物镜成放大实像
C.目镜成放大实像,物镜成放大实像
D.目镜成放大虚像,物镜成放大虚像
【解析】放在载物片上的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经过物镜成一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的实像可看作放在目镜一侧的物体,且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之内,经目镜二次放大成一放大虚像。
【答案】B
(二)望远镜
活动一:观察望远镜
利用望远镜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通过望远镜看过去,发现远处的物体好像变大拉近了。
活动二:利用两个凸透镜观察物体
用一个焦距小的凸透镜和一个焦距大的凸透镜组合起来,观察稍远处的物体,调节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你看到的物体有什么变化?
将焦距短的透镜靠近眼睛时,远处的物体看上去放大了;交换透镜位置,远处的物体看上去缩小了。
基本结构:开普勒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物体的叫物镜,焦距较长;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焦距较短。物镜的第二焦点与目镜的第一焦点重合。
原理: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视觉效果:(1)由于“视角”增大,对物体的观察更加清晰。
(2)望远镜的直径比我们的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明亮。
望远镜的类型: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牛顿式反射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还有普通望远镜、军事望远镜、红外线望远镜等。
视角:物体离物镜很远,它的像却离物镜很近,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这样所成的像是缩小的。为什么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会感到物体放大了?
说明:我们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和物体本身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望远镜的物镜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重要。现代天文望远镜都是力求把物镜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
注意:显微镜经过两次放大后看到倒立放大虚像。
望远镜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但视角被放大。
天文望远镜多用反射式望远镜,因为容易得到更大的口径。
典例解读
【例2】下列关于望远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制成的
B.望远镜的物镜直径越大,越容易观察到较暗的星球
C.我们看到远处的汽车越来越小,是因为汽车对我们的视角在逐渐减小
D.望远镜的物镜成缩小的实像
【解析】开普勒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伽利略望远镜的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凹透镜;反射式望远镜的物镜是凹透镜,目镜是凸透镜。
【答案】A
(三)探索宇宙
播放多媒体介绍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宇宙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关注、困惑、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大部分时间人们主要依靠肉眼观察、简单猜测与推理来认识宇宙。他们对宇宙的认识很有限,并具有很浓的神话与宗教色彩。在欧洲,人们在宗教的影响下,长期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如图反映了“地心说”的宇宙观:地球居于中心,太阳和其他行星围绕地球转动。这种理论影响了人们思想达千年之久。
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为探索宇宙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进一步证明了行星围绕太阳运行是受到“万有引力”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揭示了宇宙的秘密。
1849年,科学家根据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预测天王星外还存在一颗行星,并计算出了这颗行星的运行轨道。不久,在预测的轨道上就发现了这颗后来被命名为海王星的行星。
1990年,科学家把哈勃太空望远镜送入太空,使人类观测宇宙的能力空前提高。
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五、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本节课我们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能说出其主要结构;经历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的探究活动,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通过了解望远镜发展的历程,感受望远镜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中所起的重大作用;通过观看显微镜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热爱。
六、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