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总结

小学品德社会教案

发表时间:2020-03-16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总结。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写好一份优质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总结

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
2.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3.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价格、供求关系和竞争。
4.市场调节的作用:
①积极作用:a.市场能灵活、及时、准确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b.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②消极作用(市场调节的局限性):a.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b.市场存在三个缺陷: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5.良好的市场秩序:①健全和完善市场规则,即健全和完善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②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是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①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②基本特征:a.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b.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c.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7.宏观调控
①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②必要性(原因):a.市场的局限性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的调节不是万能的,它还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缺陷。b.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
③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其中,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是主要手段(具体内容见课本和笔记),行政手段是辅助手段。
④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扩展阅读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整理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整理

一、市场配置资源
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即必须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因):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2、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3、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进行。其实质是价值规律在发生作用。
4、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①在经济生活中,市场能够及时、灵活的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传递市场供求的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因此说市场是调节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
5、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市场能够调节,但不让它调节的领域: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
6、单纯市场调节的危害:——因此,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①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
②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③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
④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7、规范市场秩序:
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条件: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表现形式:法律法规、行业规定、市场道德规范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①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②根本目标——共同富裕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3、宏观调控
①必要性:
第一、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要求)
②含义: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③目标:促进经济增长——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
④手段:
法律手段——立法规范、司法打击
行政手段—辅助手段,用得比较少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总体小康
表现:
微观上看: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宏观上看: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GDP)。

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实现时间:本世纪头二十年
2、全面小康
特点: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即:六个“更加”)
3、全面小康的经济建设目标:
①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②基本实现工业化,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加开放更有活力的市场体系。
③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④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福足的生活。
4、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四、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1、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2、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追求GDP的增加,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
3、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第一要义是发展
以人为本——本质和核心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基本要求
统筹兼顾——根本方法
五、面对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3、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载体。
跨国公司是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其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最大的利益;其业务是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其作用是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4、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其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5、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影响: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6、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不利影响):①经济全球化扩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②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7、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迎接挑战。
六、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1、WTO的地位: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2、WTO的作用:组织多边贸易谈判、制定贸易基本原则和协定、提供解决贸易争端的场所。
3、WTO的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最重要的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原则与公平贸易原则、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
4、我国加入WTO的利弊:
①利: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②弊:经济风险显著增加
5、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
6、要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必须坚持“引近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基本战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7、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也是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

高一政治上册复习资料归纳整理: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高一政治上册复习资料归纳整理: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市场配置资源
1、市场调节
(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
①资源配置是由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的需求的无限性,这一矛盾决定的。
②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永无止境的,但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如果用于生产某种产品的资源增加,用于生产其他产品的资源就会减少。为了尽量满足多方面的需要,社会必须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
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2)市场经济
①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②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主要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行情的变化,由市场来安排和调整的。
③哪种商品在市场上好卖,人们就扩大生产;哪种生产要素昂贵,供应紧张,人们就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市场中就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
(3)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途径)及优点
①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实现的。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出市场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能够很好地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4)市场配置资源的局限性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并非所有行业和领域市场者能起作用,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有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因为如果听任经营者自由经营这些产品,会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
②市场调节存在固有的弊端
A、市场调节的自发性。价值规律的作用是自发实现的,人们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是自发的。导致制假售假,环境污染、剽窃他人成果等不正当市场行为的发生。
B、盲目性。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各自独立,分散的地位,使其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各方面信息,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决策必然带来盲目性,一哄而上,一哄而下。
C、滞后性。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
后果: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补充:关于市场经济,我们应注意把握以下两个方面
①一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二是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
②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只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才能克服市场的种种缺陷,把: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结合起来,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2、市场秩序
(1)市场秩序与市场规则的关系
①没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②市场规则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保障,市场没有规则来维护,会使市场处于无序,混乱状,使得市场机制无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无法实现优胜劣汰,甚至可能出现劣胜优汰。
(2)市场规则的含义、主要内容、意义及措施
①含义:市场规则是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市场交易必须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禁止强买强卖、巧取豪夺、牟取暴利、坑蒙拐骗等非法行为。
②内容: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其中,市场准入规则规定符合什么条件的企业、商品可以进入市场。市场竞争规则用于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市场交易规则主要是对交易方式和行为作出规定。市场交易规则是市场规则中的核心。
③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
A、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B、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会市场秩序,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C、总之,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

高一上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学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一上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学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高一上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学案

知识能力

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主要内容;理解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搜集丰富的历史和现实生活资料,讨论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利弊得失,探究市场经济与现代化的关系,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明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从而更坚决地跟党走,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故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有一年腊月,春节快到了,家家户户忙着预备各种年货,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儿。一天,大队小卖部(当时应该叫代销店)到了一批有红色碎花儿的棉布,很是好看,惹得许多姐妹们争相购买。我的一位堂姐也很想买到几尺这样的棉布,做个袄褂儿穿上,算作节日的盛装。可是婶娘却犯愁了,因为家里没有布票,无法买布。那时买东西都要有个票证的,如买粮吃饭要粮票,买猪肉要肉票,买油要油票等。我的小堂姐(当时大约十二三岁)二话没说,在那天下午走到离家20多里的姑姑家借布票去了。可姑姑家布票也有限,只剩下一尺布票都给了堂姐,可怜的堂姐当晚摸黑带着这一尺布票匆忙赶回了家。看着女儿这个样子,第二天,婶娘在村里、邻村挨家挨户借布票。大家都很热心,凡有剩下的,几乎都借给了婶娘,东家一寸票,西家两寸票的,等到第二天中午,婶娘终于凑齐了做一件袄褂所需的布票。堂姐高兴极了,马上带着这堆鸡零狗碎的布票赶到了代销店,但营业员告诉她,那种碎花儿的棉布上午就卖完了。堂姐一下子呆了,泪水无声地在脸上流淌。此后(包括春节)有很长时间没见堂姐出过门,据说人瘦得不成样子。同学们,当时在我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今天为什么已没有这样类似的故事发生呢?这节课的学习将告诉我们其中的道理。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推进新课]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想想议议:

师:刚才那个故事里买东西需要票证的现象实际上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于“一五”计划末期,随着三大改造的顺利进行,逐渐建立起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这种体制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作用,在共和国早期,这种经济体制对于当时集中有限的财力、人力、物力进行国家重点建设,奠定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保证人民的基本需求,确实起过应起的作用。但在后来,它的消极作用日渐显现,主要体现在哪里呢?

(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计划经济时的粮票、肉票、布票等)

师:阅读教材第一段,结合材料回答。

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中央统一制定各种商品的生产计划和销售价格,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商品供应严重不足,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师:同学们,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生: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师:对,因此改革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就成了改革的当务之急,那么新的经济体制是什么样的呢?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于这个重大决策,邓小平同志起了关键作用。

(多媒体课件播放材料)

材料一:1979年邓小平同志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这个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

材料二:1985年邓小平同志又鲜明地指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搞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进行一系列的体制改革,这个路子是对的。”

材料三:1987年十三大召开前,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材料四: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更加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是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师:邓小平同志的这些话特别是“南方谈话”有何重大意义?

生:从根本上解除了人们的思想束缚,彻底打破了长期以来禁锢人们头脑的传统观念,澄清了对市场经济的错误认识和模糊观念,为中共十四大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师:(小结)对,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主要就是两点:(1)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2)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师:(过渡)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呢?它与计划经济体制有什么本质区别呢?结合大屏幕材料分析。

(多媒体课件播放材料)

材料一: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材料二: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就是以行政审批配置资源为主,以指令性计划配置资源为主,甚至有时以长官意志配置资源。

生:两种经济体制的本质区别在于以什么作为资源配置的主导因素,或者说是采取何种资源配置方式。

师:讲得很好,请问什么是资源配置?

生:它是指经济中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在各种不同使用方面之间的分配。

师:对。市场机制又是如何进行资源配置的呢?为什么它更科学呢?

合作探究:

生甲:比如在商店里买零食吃,同样是某一品牌的口香糖,我会买价格低的,这价格的不同影响到我的零花钱的流向。

生乙:再比如企业招工,什么学历呀、年龄呀、性别呀都有同样的要求,你会到哪家企业?当然是工资高、待遇好的企业。

生丙:我是一个粮食大户,今年大丰收,有几位精米加工厂的营销员天天往家跑,要我把粮食卖给他,卖给谁呢?当然是谁出的价钱高卖给谁。

生丁:我是一位汽车厂的经理,今年我们厂该生产什么系列的汽车为主呢?各种型号的汽车分别生产多少辆呢?看什么呢?看市场上流行趋势,看市场需求量的大小呗。

师:好,通过同学们的精彩发言,我们不难发觉:市场机制通过供求、价格、竞争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能够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师: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请看大屏幕。

(多媒体课件播放材料)

措施:(1)推进国企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全面放开粮价;

(3)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外汇管理体制;

(4)改革企业所得税;

(5)改革社会保障体制。

师:(点评)这些措施抓住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在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金融监督与宏观调控,创造企业竞争的公平环境等方面措施得力,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师:(过渡)目前我国95%以上的商品资源已由市场配置,四通八达、服务周到、种类齐全的商品市场体系已经基本确立。但是,这是不是意味着一点也不需要国家的计划、调控与干预呢?为了解决这个疑问,我们先思考一下,市场是不是无所不能的?

生:不是。市场机制依靠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自发地对经济进行调节,必然会带来一定的盲目性甚至破坏性,例如,近几年房地产的价格迅速上升,远远超出了普通居民的承受能力,严重影响了建筑等行业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师:在这种情况下,即“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就需要国家的干预,实行宏观调控。国家可以用哪些手段进行干预呢?还是用刚才的例子说明吧。

生:可以提高银行存款、贷款的利率,以限制社会购买力;也可以对住房价格实行政策限价,还可以加强对土地开发利用的行政管理等。

师:由此可见,宏观调控即政府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手段和一些行政手段,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调节,以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优化结构,实行经济的协调发展。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有力地保证了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

2.市场经济对现代化建设的推动

归纳总结:

师:1993年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有哪些重大成就?

(多媒体课件播放教材P69“历史纵横”的材料)

生:(1)经济保持了稳定高速增长;

(2)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3)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4)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成效;

(5)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师:归纳得很有条理,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市场经济推动的结果。

师:(小结)本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这一体制的建立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通过学习,同学们要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的经过,还要重点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大意义。

[延伸新课]

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是一样的,两者没有本质区别。想一想,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要点:不正确。市场经济是一种自主经济、平等经济、竞争经济、开放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它不仅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和特征,同时又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其特征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由于公有制为主体,因而国家对市场具有很强的调控能力。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主题:请自己的父母或祖父母谈谈20年来饭桌上的变化,并进行相关社会调查,写一篇小型的调查报告,说明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

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目的

1

请父母谈变化

指导学生如何请长辈谈心

1.了解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情况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贴近生活的人文情怀。

3.锻炼口头、书面表达能力

2

围绕主食结构、菜肴结构、餐桌餐具的变化,进行较大范围的抽样调查,构思调查报告

指导学生围绕哪些方面调查

3

报告完成,朗读优秀文章

对报告点评,指出长处和不足

高一历史知识点: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高一历史知识点: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背景:

⑴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的两年时间里,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

⑵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参见前言)

材料一: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华国锋

材料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8年5月《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

以上两则材料的共同出发点是什么?它们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观点是否相同?分别代表怎样的思想路线?你赞同哪种观点?

(1)共同出发点:继承毛泽东思想。(2)不相同。

(3)前者主张教条主义地继承毛泽东思想,实际上是违背毛泽东思想;

后者提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真正继承了毛泽东思想。

(4)我赞成第二种观点。

2、召开:1978年12月,北京

3、内容:

⑴思想路线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⑵政治路线拨乱反正: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⑶组织路线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4、意义:

⑴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⑵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的领导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