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权利的行使需要监督

小学健康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03-16

权利的行使需要监督。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权利的行使需要监督”,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第二框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评价一项加强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改革措施,说明政府的权力不能滥用,行使权力要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本标准要求学生认识政府的权力不能滥用,认识人民监督政府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培养积极参与民主监督的政治素养,体会我国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机制;认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了解“阳光工程”及其意义。
2、能力目标:学会辨证地观察问题、认识问题。例如,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权力,正确运用权力可以造福社会,滥用权力可能滋生腐败。提高归纳与分析的能力。例如,归纳监督政府权力的若干途径。分析政府接受民主监督的重要意义,分析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的内涵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念;认识人民监督政府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积极参与民主监督的政治素养;了解相关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的信息,体会我国政府接受人民监督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是政府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关键
四、学情分析
本框题围绕政府权力为什么要监督、怎样监督?所涉及的都是理论性较强的问题,学生理解它有一定的困难。这些问题初中教材涉及较少,不过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的第四框《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从公民角度讲到民主监督的方式和意义,可以通过回顾旧知识、迁移旧知识达到对新知识的学习。
五、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让学生形象的掌握知识;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兴趣。
六、课前准备
搜集相关素材,检查导学案的完成情况。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依法行政的有关要求,我们知道了政府及公职人员应依法行政,这只不过是法律法规给我们提出了刚性的要求,如果政府及公职人员不依法行政,我们应怎么办?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内容,请大家观看视频。
(播放视频)《罗彩霞事件》
(探究一)材料中王佳俊为什么能冒名顶替成功?
(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略
(教师引导)说明政府权力缺乏监督,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权力需要监督的有关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要了解权力为什么需要监督,如何监督,有何意义。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课本导读,让学生阅读课本,寻找四个问题的答案)
1、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必要性
2、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途径
3、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
4、政府的“阳光工程”及意义
(学生阅读课本)
(板书)一、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
(展示图片)学生思考:权力是魔鬼还是天使?
(学生活动)同桌讨论,叫代表回答
(教师讲授)正如大家所说的那样,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权力运用得好,就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权力一旦被滥用,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正如罗彩霞事件中的教育部门、招生部门和公安部门一样,可以为人民服务,但个别害群之马也会伤害到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益。
(教师转承)那如何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呢?
(思考问题)分析课本P47页两个观点,你认为哪一个观点正确?为什么呢?
(学生活动)全班学生分成8组讨论,选代表回答
(教师归纳)观点一重视权力之间的制约,观点二重视民主对权力的监督。应把二者相结合。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板书)二、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途径
1、关键是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2、建立健全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是监督的保证
(探究二)如果你是罗彩霞,你怎么办?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授)刚才大家选择的那些途径,其实也涉及到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那我们来看一下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都有哪些内容呢?
(教师指引学生看图)课本P47页图片,分清内部和外部的监督。
(展示例子,让学生判断监督的主体)共七张图片,让学生分析
(探究三)1、罗彩霞的问题为什么能得到较快的解决?
2、良好的监督对政府工作还有什么意义?
(学生活动)略
(板书)三、我国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
(教师指导学生在书上勾画)四条略
(教师转承)同学们既不是人大代表也不是政协委员,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生又应该怎样发挥自己的监督作用呢?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课本上就给了我们一个好建议:查阅“红头文件”。这究竟是什么一回事呢?
(展示相关资料)实物展示:红头文件
文字展示:北京及各省市向社会公开“红头文件”的查阅
(板书)四、为政府的“阳光工程”喝彩
(探究四)1、什么是“阳光工程”?
2、“阳光工程”有何意义?
(学生看书,自主学习)
(布置作业)你能通过网络或其它途径查阅我省或我市及我县的红头文件吗?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参照板书),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学生的概括过程也是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理解程度的过程。再次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九、板书设计
关键直接原因
∣∣
怎么做←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为什么
∣↓∣
监督体系阳光工程现实意义
十、教学反思
课前备课时,预计到本框教学有一定难度,且学生可能受社会负面影响较大,所以预设问题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与认知思维能力,关注困惑点,在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兴趣,以问题探究的形式来启发学生,充分体现了教学的基本理念与思路设计。这节课总体效果不错,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导学案】
学校:临清二中学科:政治编写人:王莉审稿人:王玉兴
第四课第二框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了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机制。
2、理解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3、归纳分析监督政府权力的内涵、途径和意义。
二、预习内容
(一)、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1、群众喉舌 政府镜鉴
2、中国行政监督体系
(1)按民主监督与法制监督分类
民主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人民政协、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群众通过法定渠道
法制监督司法机关、政府系统内部
(2)按监督主体分类
权力机关政治、社会团体人民群众司法机关政府自身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人民政协及其他新闻、社会公众、群众通过法定渠道法院、检察院监察、审计等部门
(3)按政府机构体系分类
行政系统外部行政系统内部
权力机关监督政党监督社会与公民监督司法机关监督上级政府监督法制机关监督审计机关监督监察机关监督
3、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原因
(1)对政府进行权力监督的实质是: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建设为民、务实、廉洁的政府。
(2)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
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运用得不好: 。
(3)政府接监督的重要意义
是政府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才能,才能 ,
才能,才能 ,
4、怎样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
(1)关键是:
(2)完成关键要靠:一是民主:
二是法制:
(3)政府自觉接受监督
○1政府自觉接受监督的表现:
○2政务信息公开制度: 
○3阳光工程含义: 
○4阳光工程的意义
有利于:
有利于:
有利于:
综合探究 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
1、政府的权威
(1)含义: 
(2)政府权威的决定:从根本上是由: 
(3)体现:
○1必定:
○2必定:
○3必定: 
○4必定: 
(4)根本标志: 
2、如何树立政府的权威
(1)途径:
○1道德:
○2依法:
○3效果:
(2)最根本:
○1权为民所用: 
○2情为民所系: 
○3利为民所谋: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机制。
2、理解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3、归纳分析监督政府权力的内涵、途径和意义。
二、学习过程
探究一:收割自己家地里的玉米,需向镇政府缴费办证。2008年9月3日,河南省某镇政府出台文件规定:严禁焚烧秸秆,农户承包地砍伐或焚烧秸秆1亩以下的对该农户罚款300元,超过1亩的每亩罚款500元。文件还说,对确因养殖、青贮等需要,农户要求砍伐的应按要求交纳押金办理相关手续(“砍伐证”)后经批准方可砍伐,否则按违反秸秆禁烧规定处理。文件出台后遭到当地农民的抗议和媒体的广泛关注。9月18日,上级主管部门做出决定,撤销了这一规定,并将办证收取的“押金”全部退还给农民。
(1)简要说明加强对政府权力运行制约和临督的意义。

(2)针对该镇目前情况,请你就如何行使权力向该镇政府建言献策。

探究二:“知屋漏者在雨下,知政失者在朝野。”以温家宝为首的本届政府多次表示“从群众的意见当中,感受到大家对政府的期待和鞭策,也看到了一种信心和力量”。
(1)上述材料的政治生活寓意是什么?

(2)就这个话题谈谈你的认识。

三、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干部用的准不准,交给群众审一审,干部用的行不行,交给群众评一评”,这种干部任用公示制度
A.表明公民有广泛的政治自由B.有利于对政府依法行政的监督
C.体现了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D.表明公民享有选举权
2、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是加强对政府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关键,这一机制主要靠
A.举报和惩治B.民主和集中C.民主与法制D.批评和建议
3、政府接受监督是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只有接受监督才能
①保证权为民用②保证政府清正廉洁③提高行政水平和效率④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在我国,保证把人民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必须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其关键是
A.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B.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C.加强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D.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5、目前,我国已经依据宪法和法律,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制,下列选项不属于这一监督体系内容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监督B.司法机关监督
C.中国共产党监督D.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二)、问答题
6、威信威信,有威有信。在一些地方,“大政府”眼下,一切都是“小”的,“小公司”、“小百姓”、“小法官”、“小记者”,只有在“大政府”里担任要职的,才算得上“大人物”。于是欠债可以不还,违法可以行事,河南省洛宁县甚至可以动用交通警察拦截法院执法。这样的政府除了有威,还有何信可言?信之不存,威信何在?
怎样建立政府的威信?

课后练习与提高
一、选择题
1、对“阳光工程”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政府推行“阳光工程”是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体现
②政府推行“阳光工程”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③政府推行“阳光工程”说明政府的群众意识、服务意识在增强
④“阳光工程”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对行政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最终目的是为了
A.贯彻依法治国原则B.防止权力的滥用
C.保证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服务于人民D.铲除腐败,规范政府行为
3、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利,关键在于
A.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B.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
C.依靠群众,发扬民主D.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作用
4、在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中,属于政府系统内部的监督形式有
A.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B.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C.司法机关的监督D.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
5、温家宝说,只有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才不会滥用权力。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意义在于
①政府能更好地聚民意、集民智、凝民心,作出正确决策②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③才能保证行政目标的实现和政府机关的清正廉洁④是坚持执政为民、坚持依法行政、做好政府工作的根本保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二、问答题
6.孟德斯鸠说:“为了使人们不致滥用权力,必须作出妥善安排,以权力制约权力.”你使如何理解这句明言的?

第四课第二框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参考答案
课内探究学案:
探究一答案:(1)①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加强对政府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有利于权力运用得好,造福于民。②有利于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有利于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滥用权力,保证清正廉洁,有利于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有利于政府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建立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③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2)①科学定位,切实履行好政府职能,搞好管理和服务。在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利公共服务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把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与农民增收结合起来。②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依法行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法、合理地落实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靠技术创新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探究二答案:(1)上述材料体现了要加强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2)①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也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②人民群众可以通过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和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新形式参与民主监督。
或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当堂检测
1——5BCADC
6、(1)必须坚持依法行政,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2)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3)行政效率高,能切实有效地履行政府职责,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4)政府及其公职人员,廉洁奉公,尽职尽责,有良好的道德操守。
课后练习与提高
一、选择题1——5DCADD
二、问答题
6.(1)权力是把双刃剑,政府权力运用得好,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权力一旦被少数人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可能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2)这句话告诉我们,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必须用法律和制度对权力进行约束,以强有力的监督机制为保证。
(3)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消除腐败现象,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消除滥用权力的现象。

延伸阅读

高一《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学案分析


高一《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学案分析

第二框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知道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政治生活的内容和特点。”本课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与必须履行的义务;阐述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当把握“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和“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本课主要解决两个问题:政治权利义务是什么?怎样行使政治权利与义务?
学生分析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这个知识点,学生初中就已经学过,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是包含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两个概念不同,要求也不一样,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弄清二者的区别。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这一框的教学可以使用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应该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参与政治生活的实践能力,通过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知识,使学生明白作为公民应该怎样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怎样履行自己的政治性义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公民观念,使学生认识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公民依法享有的政治权利、履行的义务,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难点:正确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统一性原则。
教学方式
讲授式教学与讨论式教学相结合。
教学用具
PowerPoint课件和传统的教具。
教学过程
【课前探究】
1.组织学生通过网络下载有关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的案例,初步了解教材的相关内容。
2.思考课文中的“合作探究”题。
【导入新课】
教学导言:初中我们已经学过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具体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共同回答)这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其中公民有哪些政治权利,应履行哪些政治义务,怎样参与政治生活。由此导入新课。
情景营造:大屏幕打出一组图片:公民投票选举,公民应征入伍,奥运健儿获金牌,面对国旗唱国歌;通过网上电子举报信箱进行举报……。让学生抢答,在这一组图片中,哪些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哪些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以此集中学生注意力,并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学结构】
(一)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1.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2.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二)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
1.坚持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师生互动】
(一)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1.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课堂设问一:回忆初中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知识,能否举出哪些是政治方面的权利?
提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这是我国宪法对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作了明确的规定。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课堂设问二:依据我国有关宪法中的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规定,思考没有选举资格的三种情况。
提示:①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②没有年满18周岁。③被剥夺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一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情境营造:演示我国大学生抗议北约轰炸我驻南斯拉夫使馆游行示威图片;中学生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图片;李洪志出版非法刊物、非法集会图片,感受公民的政治自由。
提示: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国家制定了相应法律,创造各种条件,保障公民真正享有和行使政治自由。但自由是相对的,政治自由也不例外。世界上没有脱离法律的绝对自由,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自由与法律是对立统一的。因此,公民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政治自由,只要不超出法律所约束的范围,就不受任何非法干预。
课堂设问三:你所知道的领导干部贪污腐败的案件?
提示:近年来,全国各检察机关根据人民群众的揭发、举报,认真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宪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2.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课堂设问一:阅读P9—10页,了解我国公民有哪些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试举例分析。
提示: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即对国家、社会应承担的责任。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社会组织。
课堂活动:你觉得公民要履行政治性义务,具体到中学生的生活中可以做些什么?
(二)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课堂设问:古代有“君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如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如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提示: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它表明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课堂探究:
观点一: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观点二:权利与义务是完全对等的。
你认为这两种观点是否相同?说说你的理由。(对学生的回答加以适当的引导和总结)
提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割,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生活中不存在只尽义务,不享受权利的现象,只享有权利,不想尽义务的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行为也是不允许的,因此观点一是正确的。
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方面,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人民的主人翁责任感,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人民更自觉地尽自己的义务。另一方面,公民自觉地履行义务,必然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公民行使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但是我们不能把权利与义务对立起来,简单地对等会导致把履行义务作为行使权利的筹码,这就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关系。所以,观点二是错误的。
课堂设问:公民如何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提示:根据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另一方面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情景营造:播放视频:“李剑英为救百姓英勇献身的事迹。”
课堂设问:针对李剑英的行为,谈谈自己的看法。
提示:在我国,国家、集体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在行使公民权利与履行公民义务时,必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公民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李剑英就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
【教学总结】
一、对教材知识的归纳总结
国家赋予每个公民神圣的权利和庄严的义务,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为基准的。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
二、合作探究
以“公民依法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必须履行哪些政治性义务”为题,自制一张示意图。
提示:如: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权利 政治自由
监督权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遵守宪法和法律
义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服兵役和参加社会组织
设计意图:通过自制示意图,有利于形成知识网络,便于知识的掌握。
配套练习
单项选择:
1.以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的理解,错误的是()
A.一切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
B.一切公民都平等地承担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C.一切公民在立法、执法和守法上一律平等
D.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应受到法律制裁
答案:C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这是因为()
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②它损害了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利益
③自由是相对的,要受到法律的制约④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自由和权利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评价与反思:
本课由于教材内容、教学重点多,所以在教学中,时间必须合理安排,详略得当。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使用大量图片和采用视频播放,让学生发表评价李剑英行为,学生积极参与,情感得到升华,受到学生欢迎。

高一政治《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教学反思


高一政治《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教学反思

本周研磨课,我选择的课题是政治生活《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本节课在设计时力争既要体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又要符合高一学生认知规律的要求。

一、三维目标的设置更加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努力方向,正确的学习目标能催人奋进,从而产生为实现这一目标去奋斗的力量。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既包括具体的知识能力目标,也结合本框民主监督的特点制定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具有导学、导教、导测评的作用。

二、高中思想政治要注重知识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结合,要基于案例,基于情境,基于问题展开教学活动,本节课的整体设计思路就是关注生活——理解生活——体验生活。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节课从开始的“创境激趣观我家园”“畅通渠道护我家园”到“体验践行守望家园”一直在使用着各种情境进行教学,充分做到了三贴近。

三、注重学生的能力和技巧的培养和提升。针对高一学生学习现状,从大家普遍关注的雾霾问题入手,深入挖掘材料,整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在材料的选取上,注重政治学科的特点,关注时政,让学生分析、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问题的设计上,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掌握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渠道、意义及如何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

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整节课围绕雾霾问题设置材料和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分析生活,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较好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在教师点拨环节,教师要针对重点,难点,进行点拨指导,应该帮助学生寻找思路的图破,不但交给学生是什么,更应该启迪学生为什么,怎么样,在启迪思路上,教师应适时的搭台子,树梯子,低起点,密台阶,从而更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这恰恰是一节课的核心和灵魂。

二、在学生讨论交流展示的过程中,老师能及时与发言同学进行交流沟通,针对性会更强些,师生交流的效果会更好。

高考英语难点37讲--难点32需要摆平的平行结构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怎么才能让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英语难点37讲--难点32需要摆平的平行结构,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英语难点37讲--难点32需要摆平的平行结构
在表达相互平行的概念时,要使用相同的语法结构,摆平平行结构是高考短文改错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考查形式。
●难点磁场
1.()Asweclimbedthemountain,wefedmonkeys,visitingtemplesandtoldstories.
80.________(NMET2002)
2.()Irememberedherwordsandcalmdown.
93.________(NMET2000)
3.()Iwillspendthewholeweekendreadingandprepareforit.
86.________(2000春季)
4.()Playingfootballnotonlymakesusgrowuptallandstrongbutalsogiveusasenseoffairplayandteamspirit.90.________
5.()Modernpeopleknowmoreabouthealth,havebetterfindandtoliveincleanersurroundings.84.________
●案例探究
1.Itwasverykindofthemtomeetmeattherailwaystationanddrovemetotheirhome.
(NMETI996)
解析:此题为五星级题。drove改成drive。因为tomeet…andtodrive是平行结构,同时在句中作主语。drive可以视为省略了to。
e.g.ItisdifficultforhimtospeakEnglishandcommunicatewithothersinEnglish.
2.Toanswercorrectlyismoreimportantthanfinishquickly.
解析:此题为五星级题。在finish前加to。tofinishquickly与toanswerquickly是不定式的平行结构。
e.g.Tosayiseasierthantodo.
3.Inmanyways,ridingabicycleisasimilartodriveacar.
解析:此题为四星级题。drive改为driving,riding与driving为动名词的平行结构。
4.Psychologytodayisinteresting;informativeandeasilytoread.
解析:此题为五星级题。easily改为easy.interesting,informativeandeasy为形容词的平行结构。
e.g.Wemustsolvethisprobleminacorrectandfriendlyway.
5.Notonlydoreadersfindthebookuseful,italsohelpedJiangtolearnmore.
解析:此题为五星级题。do改为did。因为notonly…butalso…连接两个平行结构find和help,都为过去时态。notonly置与句首,应该倒装,借助于助动词did。
●锦囊妙计
常考虑:
1.动词与动词平行、形容词与形容词平行、分词与分词平行、不定式与不定式平行、短语与短语平行。
2.平行结构经常借助于并列连词and,but,or或连词词组notonly…butalso…,not…but…,either…or…,neither…nor…,aswellas等。
●歼灭难点训练
1.()TheIndiansoftheSouthwesternUnitedStatesarefamousfortheirbeautifulartwork,especiallyhandmadejewelrycastinsilver,carvedoutofstones,ordecoratewithbeadsandfeathers.
2.()Godowntotheshopandtobuyamouse-trap,butdon’ttellanyonewhatitisfor!
3.()She’sfamousnotonlyintheUnitedStatesbutalsoonabroad.
4.()Thefullpreparationsifyoumake,thesurerofsuccessyou’llcertainlybe.
5.()Aseeing-eyedogisaspecialdogthathelpsblindpeoplewalkalongthestreetsanddoingmanyotherthings.
6.()Dayafterdayweseeitslightandfeelit’swarm.
7.()Hesaiditwasbesttostayuntilhelparrivedratherthantogointotheforestandgetlost.
8.()CharlesandLindaMasondoallofthesethingsaswellasclimbedbuilding.
9.()MichaelandJackwenttothesameschoolandthenthesameuniversity.
10.()Inmanycountriespeopleputnoticesinnewspapersiftheyaretryingtogetinformationorfindingahouseandtheroomsthattheycanlivein…

数的概念的发展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高中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数的概念的发展》,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数的概念的发展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概念发展的过程和动力;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首先简明扼要地对已经学过的数集因生产与科学发展的需要而逐步扩充的过程作了概括;然后说明,数集的每一次扩充,对数学学科本身来说,也解决了原有数集中某种运算不是永远可以实施的矛盾,使得某些代数方程在新的数集中能够有解。从而引出虚数单位i及其性质,接着,将数的范围扩充到复数,并指出复数后来由于在科学技术中得到应用而进一步发展。
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
②从解方程的需要推进数的发展
负数分数无理数虚数
(2)重点、难点分析
(一)熟悉数的概念的发展的动力
从正整数扩充到整数,从整数扩充到有理数,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数的概念是不断发展的,其发展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
①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由于计数的需要产生了自然数;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产生了整数;由于测量的需要产生了有理数;由于表示量与量的比值(如正方形对角线的长度与边长的比值)的需要产生了无理数(既无限不循环小数)。
②解方程的需要。
为了使方程有解,就引进了负数;为了使方程有解,就要引进分数;为了使方程有解,就要引进无理数。
引进无理数后,我们已经能使方程永远有解,但是,这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当时,方程在实数范围内无解。为了使方程()有解,就必须把实数概念进一步扩大,这就必须引进新的数。
(二)注重数的概念在扩大时要遵循的原则
第一,要能解决实际问题中或数学内部的矛盾。现在要解决的就是在实数集中,方程无解这一矛盾。
第二,要尽量地保留原有数集(现在是实数集)的性质,非凡是它的运算性质。
(三)正确确熟悉数集之间的关系
①有理数就是一切形如的数,其中,所以有理数集实际就是分数集.
②“循环节不为0的循环小数也都是有理数”.
③{有理数}={分数}={循环小数},{实数}={小数}.
④自然数集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复数集C之间有如下的包含关系:
2.教法建议
(1)注重知识的连续性:数的发展过程是漫长的,每一次发展都来自于生产、生活和计算等需要,所以在教学时要注重使学生熟悉到数的发展的两个动力.
(2)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由于本节课要了解扩充实数集的必要性,所以,教师可以多向学生介绍一些数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科学史,课堂学习的气氛可以营造成一种师生共同研究、共同交流的气氛。
数的概念的发展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数是在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了解虚数产生历史过程;
2.理解并把握虚数单位的定义及性质;
3.把握复数的定义及复数的分类.
教学重点
虚数单位的定义、性质及复数的分类.
教学难点
虚数单位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原始社会,由于计数的需要产生了自然数的概念,随着文字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记数的符号,进而建立了自然数的概念。自然数的全体构成自然数集.
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进了正负数以及表示没有的零,这样将数集扩充到有理数集
有些量与量之间的比值,如用正方形的边长去度量它的对角线所得的结果,无法用有理数表示,为解决这种矛盾,人们又引进了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合并在一起,构成实数集.
数的概念是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数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也推动着数的概念的发展,数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时刻离不开的科学语言和工具.
二、新课教学
(一)虚数的产生
我们知道,在实数范围内,解方程是无能为力的,只有把实数集扩充到复数集才能解决.对于复数(a、b都是实数)来说,当时,就是实数;当时叫虚数,当时,叫做纯虚数.可是,历史上引进虚数,把实数集扩充到复数集可不是件轻易的事,那么,历史上是如何引进虚数的呢?
16世纪意大利米兰学者卡当(1501—1576)在1545年发表的《重要的艺术》一书中,公布了三次方程的一般解法,被后人称之为“卡当公式”.他是第一个把负数的平方根写到公式中的数学家,并且在讨论是否可能把10分成两部分,使它们的乘积等于40时,他把答案写成,尽管他认为和这两个表示式是没有意义的、想象的、虚无飘渺的,但他还是把10分成了两部分,并使它们的乘积等于40.给出“虚数”这一名称的是法国数学家笛卡尔(1596—1650),他在《几何学》(1637年发表)中使“虚的数’‘与“实的数”相对应,从此,虚数才流传开来.
数系中发现一颗新星——虚数,于是引起了数学界的一片困惑,很多大数学家都不承认虚数.德国数学家菜不尼茨(1664—1716)在1702年说:“虚数是神灵遁迹的精微而奇异的隐避所,它大概是存在和虚妄两界中的两栖物”.瑞士数学大师欧拉(1707—1783)说:“一切形如,习的数学式子都是不可能有的,想象的数,因为它们所表示的是负数的平方根.对于这类数,我们只能断言,它们既不是什么都不是,也不比什么都不是多些什么,更不比什么都不是少些什么,它们纯属虚幻.”然而,真理性的东西一定可以经得住时间和空间的考验,最终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法国数学家达兰贝尔(.1717—1783)在1747年指出,假如按照多项式的四则运算规则对虚数进行运算,那么它的结果总是的形式(a、b都是实数)(说明:现行教科书中没有使用记号而使用).法国数学家棣莫佛(1667—1754)在1730年发现公式了,这就是闻名的探莫佛定理.欧拉在1748年发现了有名的关系式,并且是他在《微分公式》(1777年)一文中第一次用i来表示1的平方根,首创了用符号i作为虚数的单位.“虚数”实际上不是想象出来的,而它是确实存在的.挪威的测量学家未塞尔(1745—1818)在1779年试图给于这种虚数以直观的几何解释,并首先发表其作法,然而没有得到学术界的重视.
德国数学家高斯(1777—1855)在1806年公布了虚数的图象表示法,即所有实数能用一条数轴表示,同样,虚数也能用一个平面上的点来表示.在直角坐标系中,横轴上取对应实数a的点A,纵轴上取对应实数b的点B,并过这两点引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它们的交点C就表示复数.象这样,由各点都对应复数的平面叫做“复平面”,后来又称“高斯平面”.高斯在1831年,用实数组(a,b)代表复数,并建立了复数的某些运算,使得复数的某些运算也象实数一样地“代数化”.他又在1832年第一次提出了“复数”这个名词,还将表示平面上同一点的两种不同方法——直角坐标法和极坐标法加以综合.统一于表示同一复数的代数式和三角式两种形式中,并把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对应,扩展为平面上的点与复数—一对应.高斯不仅把复数看作平面上的点,而且还看作是一种向量,并利用复数与向量之间—一对应的关系,阐述了复数的几何加法与乘法.至此,复数理论才比较完整和系统地建立起来了.
经过许多数学家长期不懈的努力,深刻探讨并发展了复数理论,才使得在数学领域游荡了200年的幽灵——虚数揭去了神秘的面纱,显现出它的本来面目,原来虚数不虚呵.虚数成为了数系大家庭中一员,从而实数集才扩充到了复数集.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复数理论已越来越显出它的重要性,它不但对于数学本身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为证实机翼上升力的基本定理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在解决堤坝渗水的问题中显示了它的威力,也为建立巨大水电站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虚数单位
1.规定i叫虚数单位,并规定:
(1)
(2)实数与它进行四则运算时,原有的加、乘运算律仍然成立
2.形如()的数叫复数,常用一个字母z表示,即()
注:(1)()叫复数的代数形式;
(2)以后说复数都有;
(3)a叫复数()的实部记作;b叫复数()的虚部,用表示;
(4)全体复数的所成的集合叫复数集用C表示.
例1.指出下列复数的实部、虚部:
(1(2)(4)(5)
(6)(7)(8)10
3.复数()当时z是实数,当时,z是虚数.
例2.()取什么值时,复数是()
(1)实数(2)纯虚数(3)零
解:∵,∴,
(1)z为实数,则解得:或
(2)z为实数,则解得:
(3)z为零,则解得:2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