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高中经济生活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10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二单元第二章
第一节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教师寄语: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
学法指导:
学习目标:
1、能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能够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2、能够认同细胞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
3、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
学习重点:①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②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
学习难点: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能够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细胞内的物质有和两类。前者包括等,后者包括等。
2.细胞膜的作用是。
3.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是。
二、导入新课
现象引入:①切西瓜流出许多甜甜的汁液,这说明细胞中含有什么物质?来自于细胞的哪些结构?举例说明细胞中含有什么物质?(结合吃水果时的各种口感,说出水果中含有糖、水、酸性物质等)
②树叶能够燃烧,说明在细胞中蕴含着能让生物进行生命活动的能量。
三、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认识细胞中含有的物质
1、实验体会:蔗糖、盐等溶于水,说明这些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自学教材51页,了解细胞中物质的分类,并尝试总结:
无机物分子比较小,一般不含。

分子比较大,一般含。

3、实验探究:将一粒小麦种子,穿到铁丝上,放到火上烧,烧掉的是,剩下的灰是。
学习任务二: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甘薯能被晒成甘薯干,是由于甘薯细胞中的水分子通过细胞膜散失到空气中去了,我们吃甘薯干会感到甜味,说明甘薯细胞中的糖类物质没有通过细胞膜到达细胞外,由此可见细胞膜有的作用。
学习任务三:理解和认识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
引入:联系人不吃饭挨饿的感受,体会生命活动需要物质和能量。
1、对图片进行分析,得出物体的运动和生物的生活都需要能量。
2、分析实验:能量有不同的形式,蜡烛燃烧时,蜡烛中的能转变成能和能。类比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电灯。
3、植物叶片细胞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叶绿体蒋光鼐转变成,储存在。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含有线粒体,线粒体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当做燃料,使这些有机物与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转变成和,同时将有机物中的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如果将细胞比作汽车,那么叶绿体相当于加油站,线粒体相当于发动机。
4、和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四、拓展创新:
为什么海带能聚碘而不向外排出碘的呢?
五、构建知识网络

五: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把一粒玉米放在或火上烧,烧掉的物质和剩下的物质分别是()
A、无机物、有机物B、有机物、有机物
C、有机物、无机物D、无机物、无机物
2、叶绿体能够把()
A、热能转变成化学能B、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C、化学能释放出来D、光能释放出来
3、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
4、动物细胞核植物细胞中都存在的能量转换器是()
A、叶绿体B、液泡C、线粒体D、细胞核
(二)非选择题
5、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是、。
6、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制造,并将光能转化为有机物的。

7、如果将细胞比作汽车,线粒体就相当于,发动机靠燃烧汽油给汽车提供动力,线粒体则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当作“燃料”,在氧气的作用下,分解释放出。

冬天成堆的白菜伸手摸一摸,感觉里面比较热,原因。
8、为什么给危重病人吸氧、静脉注射葡萄糖?

六、学习感悟:

参考答案:
二、合作探究
(一)2、水,无机盐等,碳
糖类,脂类,蛋白质,核算,碳
3、有机物,无机盐
(二)控制物质进出
(三)2、化学,光,热。3、化学能,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氧,二氧化碳,水,化学能,4、叶绿体,线粒体
三、拓展创新
细胞膜有控制物资进出的作用
五、达标测试
1、C2、B3、B4、C5、叶绿体线粒体6、光能,有机物,化学能
7、发动机,能量,二氧化碳,水,能量有机物被分解释放出能量,
8、为重病人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对减弱。吸氧有助于病人等到氧;静脉点滴葡萄糖可使病人的细胞及时获得葡萄糖,不必完全依赖于消化系统。这样病人的细胞及其中的线粒体就可以将葡萄糖和氧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给病人生命活动的需要。

相关推荐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主备人参与者
新授使用时间教者
1、描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3、说出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
重点:1、概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难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讨论、点拨
教师讲述、谈话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搜集相关的视频、图片、阅读材料等资料,制成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集体备课个性展示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却是由地球提供的。地球为什么能为生物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物质呢?比如,生物在不停的呼吸过程中,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氧,为什么我们并未感到大气中的氧不断减少呢?原来,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是不断地循环的。
提问: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回答概念)
提问:概念中的物质是指什么?
(回答: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化学元素。教师补充说明,不是指由这些元素组成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生物体内所特有的物质。)
提问:概念中所说的循环是什么?
(回答:是物质往返运动。)
提问:概念中所说的生态系统指的是什么?
(回答: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学生讨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分解作用等有关知识。
出示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投影片
提问:根据图回答,光合作用过程中碳的传递过程。
(回答:略)
出示呼吸作用过程示意图投影片
提问:根据图回答,呼吸作用过程中碳的传递过程。
(回答:略)
提问: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指什么?
(回答:略)
提问: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怎样?
(回答:略)
提问:滥伐森林对碳循环有何影响?
(回答:碳循环过程受阻,大气中碳的含量就会明显增多。)
提问: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碳循环又有什么影响?
(回答:使大气中CO2的含量增高,进而导致气温升高。)
提问:什么是温室效应?
讲述:大气中CO2越多,对地球上逸散到外层空间的热量的阻碍作用就越大,从而使地球温度升高得越快,这种现象就叫温室效应。
提问:温室效应对生物圈和人类社会有何影响?
(回答:略)
根据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关系示意图的投影片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1、绿色植物通过作用将_能转化为能,使太阳能输入到生态系统中。
2、生产者所固定的的总量,就是这个生态系统所获得的能量。
3、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获得的能量,(1)一部分通过_____作用释放后,一方面用于自身的、和等生命活动,一方面以_______形式散失;(2)一部分被____摄入;(3)一部分则被分解利用。
1.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2.一片农田中,在农作物的生长期内是否能将照射到这片农田上的所有光能,全部储存?
A组思考: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从哪里来的?
B组:思考:一片农田中,在农作物的生长期内是否能将照射到这片农田上的所有光能全部储存?
板书设计教后反思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


第10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复习教案
复习重点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ABO血型的类型及模拟血型鉴定
3、血液中几种成分含量的正常值,解读血常规化验数据
4、血型和输血的关系。失血对人体的影响及输血的意义
5、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6、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7、血液循环的过程
8、呼吸系统的组成
9、呼吸运动的过程
10、肺活量的概念
11、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12、人体内能量的供给
13、体温的概念及体温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总结、练习
教学仪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重点知识归纳
1、血液是一种结缔组织,血液在人体内不停地的循环流动,把氧气和养料送到全身各处,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取一些新鲜血液,放入盛有少量柠檬酸钠溶液的试管里。(作用:抗凝剂,防止血液凝固)静置一段时间后,血液会分层。如下:

血浆:90%为水,其余为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红细胞:数量最多,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含红色的
的血红蛋白,使血液为红色。血红蛋白是含铁的
血细胞蛋白质,易于氧气结合,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
气功能。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低,
导致贫血。
白细胞:体积最大,数量最少,吞噬病菌,防御保护。
血小板:体积最小,止血,加速血液凝固。

2、人体的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
3、血液凝固原理:在血小板的作用下,促使血浆内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从而促使血液凝固。血液凝固时,血块周围出现的少量黄色透明的液体就是血清,不是血浆。血清是去除纤维蛋白原后的血浆。
4、血常规检查:3.5~5.5×1012个5.0~10.0×109个110~160g/L1.5~3.5×1011个。如果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含量太低,可能为贫血,若白细胞数量太多,可能身体某部为有炎症。
5、ABO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
6、输血原则:以输同型血为第一原则,只有在没有同型血且十分紧急的情况下才能输异型血。其中O型血是万能供血者,AB型血是万能受血者。若一次失血不超过10%(约400ml)对人体没太大影响,若一次失血超过30%会严重影响人的生命活动,甚至威胁生命。
7、血型鉴定: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后可能发生红细胞凝集成团的反应
A型B型O型AB型
A型标准血清无凝集有凝集无凝集有凝集
B型标准血清有凝集无凝集无凝集有凝集
8、1997年12月29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自愿献血。6月14日为“世界献血者日”。
9、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总结如下:
血管名称结构功能
管壁特点管内血流速度
动脉较厚快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运往全身各处
静脉较薄慢静脉把血液从全身各处运回心脏
毛细血管非常薄,只由一层细胞构成很慢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动脉出血呈喷射状,应近心端止血;静脉出血缓慢流出,应远心端止血。人体皮肤下的一条条“青筋”,就是分布较浅的静脉。毛细血管很细,管壁很薄,管内血流速度最慢,是血液和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10、心脏
(1)位置: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2)形状:倒置的梨
(3)作用:血液流动的动力器官
(4)结构:心脏有四个腔,同侧心房心室相通,左右心房和左右
心室相隔。左心室的壁心肌发达,最厚。在心房和心室、心室和
动脉之间有瓣膜,控制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心房→心室→动脉
11、左心室连主动脉,右心室连肺动脉,左心房连肺静脉,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间有瓣膜,瓣膜控制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
12、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做心率。(安静状态下成年人:75次/分)
脉搏:动脉随心脏收缩和舒张而搏动。
正常人每分钟脉搏的次数与心跳的次数一样。
13、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14、体循环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15、肺循环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16、动脉血和静脉血比较:动脉血含氧丰富,呈鲜红色,静脉血含氧较少,呈暗红色。
17、血压: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收缩压:心室收缩,血压上升到的最高值(12~18.7kPa);舒张压:心室舒张,血压下降到最低值(8~12kPa)。
18、高血压:一个人的血压经常超过18.7/12kPa。
19、预防高血压的方法:加强体育锻炼,控制糖类和脂肪的过量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不吸烟、不酗酒,限制食盐的摄入。
20、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空气进入鼻腔,鼻毛能阻挡空气中的小颗粒,黏膜能使冷的空气变得温暖而湿润。咽既是气体的通道,又是食物的通道。
21、气管内表面有黏膜,能分泌黏液,可粘住空气中的小颗粒,就是“痰”。
22、肺是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它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基本单位是肺泡,肺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外面缠绕许多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
23、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过程,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
参与的器官吸气过程呼气过程
肋间肌收缩舒张
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下降,向下向内运动
膈肌收缩,顶部下降舒张,顶部回升
胸廓扩张缩小
肺扩张收缩
24、肺活量是指在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量,是最大呼气量,成年人大约是2500~4000mL。
肺活量=肺总容量—肺残气量
25、呼出的气体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吸进的气体78%21%0.03%
呼出的气体78%16%4%
26、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27、肺泡里的气体交换,是肺泡和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使静脉血转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组织细胞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使动脉血转变为含氧少的静脉血。

二、重点习题讲解
1、汶川地震导致大批人员伤亡,抢救急需大量AB型的血液。下表为四名志愿者的血型鉴定结果,其中符合要求的是()

A.①B.②C.③D.④
分析:输血原则:以输同型血为第一原则,只有在没有同型血且十分紧急的情况下才能输异型血。血型鉴定: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后可能发生红细胞凝集成团的反应
A型B型O型AB型
A型标准血清无凝集有凝集无凝集有凝集
B型标准血清有凝集无凝集无凝集有凝集
由以上分析可知:选项D正确。
2、下列关于肺的叙述中,不属于有利于气体交换的是()
A.肺的末端形成肺泡,总数约有7亿个
B.每个肺泡的壁很薄,只有一层细胞构成
C.肺可分为左肺和右肺
D.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
分析:肺是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它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基本单位是肺泡,肺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外面缠绕许多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由以上分析可知:选项C正确。
三、练习
1、当人体出现急性炎症时,血液里数量明显增多、并能吞噬病菌的血细胞是()
A.红细胞B.血小板C.白细胞D.血浆
2、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
A.上腔静脉B.主动脉C.下腔静脉D.肺静脉
3、人体心脏的四个腔中,流动脉血的是()
A.右心房、右心室
B.右心室、左心室
C.右心房、左心房
D.左心房、左心室
4、血浆的主要功能是()
A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B.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
C.吞噬病菌 D.以上答案都不对
5、下列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通过体循环为全身各处供氧
B体循环将二氧化碳运回心脏
C体循环比肺循环的范围大
D体循环可以为人体器官运送养料,肺循环则不能
答案;1C、2B、3D、4A、5D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教学设计
课题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第一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
1.1.通过观察水循环的动画,从整体感知自然界的水循环,学生尝试总结,归纳。
2.通过分析数据,说出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
3.结合图片和资料分析,说出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对学生进行水资源保护教育。
过程与方法指导,交流,引导,设疑评价,鼓励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认同进行水资源保护教育
重点尝试解读数据的方法,分析问题。说明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水对植物分部的影响。
难点尝试解读数据的方法,分析问题。说明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水对植物分部的影响。
教学策略教法选择启发学生,引导,帮助学生分组
学法引导观察讨论归纳。小组讨论汇报方案,联系生活实际。
教具媒体组合应用(1)水循环的动画课件。
(2)图片及数据资料。
(3)干的小麦种子是否含水的实验装置。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学生课前准备:
(1)完整的活的植株体,或植株体的各个器官。
(2)相关的图片资料及数据资料。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习内容
1、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方案一:观察动画课件,在此基础上小组讨论,归纳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方案二:从唐朝大诗人的著名诗句中探究生物圈的水循环,并建议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展示动画课件,指导学生观察,并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
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由唐朝大诗人的著名诗句,启发引导,分析。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质疑。
1、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
a)植物体内含有水
b)水对绿色植物生活的作用:方案一:
观察各小组自带实验材料,探究得出植物体的各个器官都含有水,即植物体内含有水。
小组讨论设计干种子中是否含水的实验,汇报方案。
方案二:
数据资料,讨论说明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联系生活实际,讨论交流,举例说明。指导观察
倾听
演示实验
出示数据
指导数据分析。
分析
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方案一:
各小组的资料分析,讨论,典型汇报。
方案二:
小组讨论,分析图片资料实物投影展示典型小组的汇报资料。
实物投影展示图片资料,
引导分析。
3、技能训练:
解读实验数据方案一:
小组合作完成,组间交流。
方案二:
个人独立完成,组内交流。巡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悠扬的音乐,同时诵读唐朝大诗人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启发学生想象,提问“自然界的水从哪来的?去向如何?奔流到海就真的不复回了吗?”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并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对诗句大胆质疑,得出结论。教师播放生物圈中水循环的动画,指导,通过讨论,归纳出生物圈中水循环图解。学生从整体感知生物圈的水循环,同时为本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2.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
教师提问:植物的生活如果要离开了水,将产生什么结果?启发学生想象。学生据已有经验得出结论,既然植物的生活需要水,那么它的体内会有相当的水,同时水对它们的生活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自带的实验材料,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到植物体内含有水,再用数据资料说明,学生生活经验交流,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到水对植物生活的重要作用。教师问:“种子是植物体的繁殖器官,晒干的种子中是否含有水分?”同学讨论,设计实验,教师演示实验。进一步加深对水是植物体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理解
3.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同学通过图片资料,结合地理知识,谈一谈水对植物的分布是否有影响?小组讨论得出水对植物的分布会有影响。教师引导典型小组进行阐述和说明,然后教师出示课前查找的资料,进一步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在引导的过程中教师问“水影响植物的分布,那么水是不是影响植物分布的唯一因素?”教师出示同一座山山顶,山底均有植物分布的图片,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分析,进而明确:水不是影响植物分布的唯一因素,还有阳光、温度等。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4.解读实验数据:
参照教材P109页技能训练,出示提纲:
1、小麦的生长经历几个时期?
2、每个时期的须水量分别是多少?
3、哪个时期平均每天的须水量最大?
4、须水量与发育时期的关系怎样?
5、计算每时期的每天须水量,并画直方图。
教师组织小组内的分工合作,然后小组间交流,最后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优秀图例。以便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5.研究性作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生物圈中的水是循环流动的,那么自然界中的水的资源是否用之不尽?我们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如何保护水资源?各小组写一篇报告,优秀的报告我们通过壁报展示。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