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端午节
发表时间:2020-11-10第七章增强免疫预防疾病第四节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第七章增强免疫预防疾病第四节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七章增强免疫预防疾病
第四节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就何为毒品,毒品对人的身心有多大危害,通过相应的实例进行了阐述,至于毒品的滋生地及毒品非法进入我国的内容教材未细述,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简述,如我国处于周边毒源地的包围之中,境外毒品对我国是“多头入境,全线渗透”,我国西南、西北分别面临着金三角,金新月毒源地的冲击,欧美国家生产的新型毒品经香港、台湾向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渗透。与此同时毒品又通过中缅边境运入云南,全国各省区市贩毒人员聚集云南边境地区,通过车辆运输、人体藏毒、邮寄等方式运至内地。所以我国政府打击贩毒分子的措施和力度不断加强。拒绝毒品,人人有责。毒品对人体生理的侵害与人体免疫知识有关联。教学重点:禁止吸毒的道理。教学难点:毒品的本质。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媒体、书籍等途径,对毒品的危害已有一些了解,但明知毒品有害,吸毒、贩毒、制毒会受到严惩,为什么还有人吸毒?毒品的本质是什么?这些问题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设计理念
1、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三位一体的新型学习方式。2、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毒品的种类及对人体的危害。技能目标:拒绝毒品的方法。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吸毒者相关图片,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毒品.介绍资料。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毒品的危害(探究学习)
引言:当今社会,毒品犯罪已成为日益严峻的全球化问题,1987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出示吸毒者相关图片,请阅读课本上三个案例。提问:看了图片和案例你感到震撼吗?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让我们对三个案例做细致的分析(探究)
吸毒者
吸毒前
吸毒后
身体状况
家庭影响
社会影响
吸毒原因
阅读案例一、二、三、回答:吸毒者很丑陋,很恶心,吸毒给人带来了剧烈变化。学生分析:案例一“铁牛”体健如牛→骨瘦如柴,两年后死亡。帮助孤寡老人→轻微农活干不动。原因:同学的进口“香烟”。案例二:“某夫妇”妻子聪颖贤惠→孩子先天畸形。原因:“比一比到底谁富”案例三:“阿三”好吃懒做→无恶不作。原因:金钱的诱惑。毒品的种类(自主学习)
通过以上的分析,同学们总结一下,毒品危害了谁?有关毒品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毒品的种类较多,同学们都知道哪些物质属于毒品?学生总结:毒品危害吸毒者自己,危害吸毒者家庭,危害社会。我想知道:既然毒品危害这么大,为什么还有人吸毒呢?毒品到底是什么?学生举例:毒品有:鸦片、大麻、吗啡、海洛因、可卡因、摇头丸……毒品的本质(教师讲授,
突破难点)JaB88.CoM
为什么会“一朝吸毒,十年戒毒,终身想毒”,毒品的本质是什么?台湾作家刘墉在《肯定自己》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少年时代,我很爱看武侠小说,记得一本书中提到“五毒聚功散”。这种药能把人全身的精力集中,一次发挥出来,所以平常人服下它,也能跟高手一搏。记住!只有一搏,一击之后,就精气耗尽,倒地死亡!只是许多武林败类,居然骗愚笨的部属,服下这“五毒聚功散”再派出去当敢死队。多神的药!多可狠的武林败类,可是你知道吗?本以为是小说瞎骗的东西,现在居然出现了,而且很容易找到,它就是——毒品。多数毒品本质上是神经系统兴奋剂,它们通过刺激神经系统,使全身其它系统在短时间内爆发出巨大的能量,但由于一个人在单位时间内总能量是有限的,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全身系统、器官的透支、衰竭,很快导致死亡。而且伴随着一个高潮出现的必然是一个深深的低谷,吸毒者在毒瘾发作时,轻者:头晕、耳鸣,重者:呕吐、涕泪交流,两便失禁、四肢痉挛、鬼哭狼嚎。这种痛苦是人无法忍受的,此时吸毒者往往丧失人性、丧失理智,以头撞墙,拿刀自残,弄得鲜血淋漓,有的甚至自杀。拒绝毒品的方法
(合作学习)
“吸毒是一条不归路”同学们在明白了拒绝毒品的道理后,再结合一下前面三个案例中对吸毒原因的分析,分小组讨论一下,在你今后的成长道路上哪些危险是你要醒觉,要防范的?学生小组讨论后表达、交流。1、不能因为好奇心,随便尝试自己不了解的东西。2、有的刺激能找:蹦极、攀岩。毒品绝不能尝试。珍爱生命
健康生活
请同学们将课前收集的有关毒品资料向大家展示,谈谈你自己的看法、体会。简述毒品的滋生地、贩运途径;我国对毒品的防范措施和政策。结语:当别人怂恿你试一下,告诉你“仙丹”有多灵时,你可以这样回答。“顶天立地,谁要靠药来撑着,清明澄澈,谁会被败类欺骗”。——摘自刘墉《五毒聚功散》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自由发言:珍惜生命,健康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对每一个人都很重要。相关推荐
第四节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教学设计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第四节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教学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四节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是对“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知识的介绍。教师根据课本的描述进行引入很容易引发学生的注意,也可以播放一段关于毒品的视频加以引入。课本通过两个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吸食毒品的危害。而“知识链”则对毒品的成分、危害性加以概括和总结。在“实际用”中则对吸毒的原因加以介绍。
本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使学生认识吸毒的危害。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通过学生自身的体会认识毒品对社会的危害。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概述毒品的种类和对人体的危害。
二、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收集信息。
三、情感目标
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重点难点
本节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毒品的危害。
教学媒体
毒品视频资料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身边事
教师播放关于毒品的视频资料或语言讲述关于毒品的报道,引发学生注意。
在教师的引导下,引发对毒品危害的注意。
探究竟
(一)教师安排学生观看有关毒品的录像资料,理解吸毒的危害
(二)教师安排全班学生阅读课本146页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吸毒的可能后果及主要危害
观看有关毒品的录像资料,理解吸毒的危害
阅读课本的资料,分析吸毒的可能后果及主要危害。
大家谈
通过“探究竟”的一系列活动学生已经基本上认识了毒品的危害。在本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竟”的结论充分进行分析,从而认识到吸毒对自己、家庭、社会的危害。
结合以前的知识和“探究竟”的结论,从理论的角度分析毒品对自身健康、家庭和社会造成的危害。[
知识链
本部分内容是对“探究竟”“大家谈”结论的总结,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阅读自学,以加深对毒品危害性的理论认识。
对课本的“知识链”进行阅读自学,认识毒品危害性。
实际用
本部分一方面强调了毒品危害性,另一方面强调了吸毒的原因。
在教师的讲解下,认识毒品危害性,增加自身保护的意识。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是对“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知识的介绍。教师根据课本的描述进行引入很容易引发学生的注意,也可以播放一段关于毒品的视频加以引入。课本通过两个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吸食毒品的危害。而“知识链”则对毒品的成分、危害性加以概括和总结。在“实际用”中则对吸毒的原因加以介绍。
本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使学生认识吸毒的危害。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通过学生自身的体会认识毒品对社会的危害。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概述毒品的种类和对人体的危害。
二、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收集信息。
三、情感目标
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重点难点
本节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毒品的危害。
教学媒体
毒品视频资料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身边事教师播放关于毒品的视频资料或语言讲述关于毒品的报道,引发学生注意。在教师的引导下,引发对毒品危害的注意。
探究竟(一)教师安排学生观看有关毒品的录像资料,理解吸毒的危害
(二)教师安排全班学生阅读课本146页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吸毒的可能后果及主要危害观看有关毒品的录像资料,理解吸毒的危害
阅读课本的资料,分析吸毒的可能后果及主要危害。
大家谈通过“探究竟”的一系列活动学生已经基本上认识了毒品的危害。在本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竟”的结论充分进行分析,从而认识到吸毒对自己、家庭、社会的危害。结合以前的知识和“探究竟”的结论,从理论的角度分析毒品对自身健康、家庭和社会造成的危害。
知识链本部分内容是对“探究竟”“大家谈”结论的总结,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阅读自学,以加深对毒品危害性的理论认识。对课本的“知识链”进行阅读自学,认识毒品危害性。
实际用本部分一方面强调了毒品危害性,另一方面强调了吸毒的原因。在教师的讲解下,认识毒品危害性,增加自身保护的意识。
板书设计
第七章第四节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一、什末是毒品
二、毒品对人身心的损害
第七章第四节酸、碱、盐的应用
一.教学内容:
第七章第四节酸、碱、盐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盐酸、硫酸、烧碱、熟石灰、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常见酸、碱、盐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用途;
2、知道一些常用化肥名称、化肥的分类方法和各种化肥的作用;
3、学会书写常见的化肥的化学式;
4、掌握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5、初步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6、了解误食某些盐可能造成的危害。
重点
1、铵态氮肥的检验;
2、酸、碱、盐的正确使用。
难点:铵态氮肥的检验。
三.具体内容
1、常见酸、碱、盐的应用
(1)化学工业上的“三酸两碱”
三酸: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
两碱:烧碱(NaOH)纯碱(Na2CO3)
(2)常见酸、碱、盐的用途
酸碱盐
用途
硫酸
制化肥、农药、火药、染料,用于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表面除锈
盐酸
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药物等
烧碱
制人造丝,用于造纸、炼油、纺织、印染与橡胶等
熟石灰
用于建筑业、改良土壤、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氨、氨水
制氮肥,制硝酸,生产毛织物的洗涤剂
食盐
用于生产氯气、烧碱,做调味品、腌渍蔬菜鱼肉蛋
纯碱
用于生产玻璃、造纸、纺织和日用化学工业、洗涤剂
小苏打
用于食品、医药工业等
硫酸铜
精炼铜,镀铜,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3)侯氏联合制碱法
2、化学肥料
(1)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名称
作用
实例
氮肥
可促进植物茎、叶的生成
碳酸氢氨、硫酸铵、硝酸铵、尿素、氨水、硝酸钠等
磷肥
促进植物根系发达,抗寒抗旱,使穗粒增多,籽粒饱满
磷矿粉
过磷酸钙等
钾肥
使植物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虫害能力,抗倒伏,促使淀粉和糖的生长
硫酸钾
草木灰等
复合肥
含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
硝酸钾
磷酸二氢铵
微量元素肥料
用量很少
硼肥、锰肥、铜肥等
(2)化肥的利弊
(3)铵态氮肥的检验(NH4+离子的检验)
试剂:NaOH溶液,红色石蕊试纸。
方法:
①用试管装少量待检物;
②向试管内加入少量NaOH溶液并加热;
③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中处。
现象:
①嗅到刺激性气味;
②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结论:待检物中含有NH4+离子。
化学方程式:NH4NO3+NaOH=NaNO3+H2O+NH3↑
(4)使用化肥注意问题
①不能滥用化肥,应根据土壤结构和作物生长需要合理施用;
②化肥最好在早晚施用,避免阳光过强时施用,容易造成“跑肥”;
③施肥时,要避免铵态氮肥与熟石灰、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混用,否则会降低肥效。
3、酸、碱、盐的正确使用
(1)浓酸、浓碱有强腐蚀性,要妥善保管,小心使用;
(2)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沿着玻璃棒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
(3)许多盐有毒性,要防止混入食物中。
【典型例题】
例1、报载:德国曾经试进行用“汽水”(碳酸饮料)浇灌植物的实验,该实验的作用是()
①加速光合作用的进行②改良土壤,调节pH值③有利于土壤中钙镁离子被植物吸收【Ca(HCO3)2和Mg(HCO3)2都可溶】④对防止病虫害有利
A.①B.②③C.只有①②③D.全部正确
答案:C
例2.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二氧化氯列为A级高效安全灭菌剂。它在食品保鲜、饮用水消毒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二氧化氯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氯酸(HClO3)和亚氯酸(HClO2)。它可用氯酸钠与硫酸、二氧化硫反应制得,同时生成硫酸氢钠。
写出这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2ClO2+H2O=HClO3+HClO22NaClO3+H2SO4+SO2=2NaHSO4+2ClO2
例3.研究性学习: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NaOH的变质程度
[研究方案]先称取13.3g的NaOH样品(杂质为Na2CO3),配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根据生成CO2的质量测定Na2CO3的质量。从而进一步确定样品中NaOH的变质程度。
[解决问题]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CO2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填写下表:(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继续探究]求实验过程中与NaOH反应所用盐酸的质量。
[发现问题]根据“与NaOH反应所用盐酸的质量”,对照图像,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答案:[解决问题]
[继续探究]50.0g[发现问题]盐酸挥发
例4.有关化肥的探究题:⑴碳酸氢铵是一种化肥,生产厂家有下面的使用说明:“本品宜存贮于干燥阴冷处,防止受潮,施用后盖土或立即灌溉,避免爆晒或与碱性物质(如熟石灰)混合使用,以免变质,造成肥效损失。”
⑴根据上面叙述,归纳写出碳酸氢铵的性质。
①②
⑵草木灰含有碳酸钾(其水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从草木灰中提取碳酸钾的步骤为:
。
⑶某农民发现他种植的农作物植株矮小,叶片发黄,茎杆软弱,容易倒伏,叶片的边缘和尖端呈黄褐色并逐渐焦枯,于是他决定将碳酸氢铵与草木灰混合施用,以补充植物所缺乏的氮元素和钾元素。则该农民的判断是否准确?。该农民施用肥料的方法是否合理?理由是。
答案:⑴①易溶于水②受热或与碱性物质混合后会发生反应变质等⑵溶解、过滤、蒸发⑶正确不合理草木灰显碱性,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硫酸铜可以配制杀菌剂波尔多液
B.家庭做馒头可以用烧碱中和面团发酵产生的酸
C.食醋中一般含3%~5%的醋酸
D.医用生理盐水中含有氯化钠
2.关于氯化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化工生产中用于制氯气、烧碱
B.用于制玻璃、造纸
C.能吸收空气中水分而潮解
D.加热易分解
3.饮食店蒸馒头、炸油条常使用的是()
A.火碱B.小苏打C.白醋D.硫酸铜
4.下列措施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是()
①长期饮用纯净水②食用加碘的食盐③食用加铁的酱油④食用加人工色素的食品⑤食用腌制的鱼、肉
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③⑤D.②③
5.下列化学肥料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NH4)2SO4B.KNO3
C.Ca(H2PO4)2D.CO(NH2)2
6.可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氮气作氮肥的农作物是()
A.水稻B.小麦C.大豆D.青菜
7.下列肥料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因挥发而肥效降低的是()
A.氨水B.硫酸铵C.氯化钾D.重过磷酸钙
8.下列空气中的物质,能被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吸收、转化为对植物生长有益的肥料的是()
A.二氧化碳B.氧气C.水分D.氮气
9.盛夏,在烈日下工作、出汗过多的人,所穿的深色衣服上会出现一些细小白色粉末,其主要成分为()
A.纯碱B.烧碱C.氯化钠D.油脂
10.亚硝酸钠有咸味,外形与食盐相似。但亚硝酸钠对人体健康有害,其水溶液显碱性,而食盐的水溶液显中性。根据以上文字的叙述,鉴别亚硝酸钠溶液和食盐溶液应选用的试剂为()
A.蓝色石蕊试液B.无色酚酞试液
C.食醋D.汽水
二、填空题
11.化学工业上人们常说的“三酸二碱”就是指、、和、。12.铵态氮肥与混全加热,都有放出,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色,这种方法可用于铵态氮肥的检验。
13.将“先”与“后”填入下列空格内:
⑴用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时,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滴加盐酸;
⑵稀释浓硫酸时:向烧杯内加水,加浓硫酸;
⑶不慎将较多量浓碱溶液泼洒在实验台上,应该用水冲洗,用适量的稀醋酸中和;
⑷称取5gNaOH固体时;向托盘上的表面皿内加NaOH固体,向托盘内加砝码。
14.现有下列六种物质:无水硫酸铜、纯碱、氯化钠、明矾、亚硝酸钠、高锰酸钾,试从中选择合适的物质,以其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⑴日常生活里用于调味和腌渍蔬菜、鱼、肉、蛋的一种盐类物质,其主要成分是;
⑵在医疗上用作消毒剂,在实验室里可用来制氧气的一种紫黑色物质是;
⑶可以用于精炼铜、配制波尔多液的是;
⑷若玻璃仪器沾有油脂,常用热的溶液进行洗涤;
⑸工业用盐中的有剧毒,切不可误作食盐,用于烹调;
⑹要证明某工业酒精中含有水,或检验某气体中是否含有水蒸气常使用白色的。
15.某同学对氯化钠、烧碱、纯碱、无水硫酸铜、硫酸铜晶体等五种样品进行鉴别
(1)观察样品,颜色为蓝色的是,
(2)余下四种样品,分别取少量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溶液呈色的是,
(3)再在剩下的三种溶液中,加入,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
(4)最后二种溶液中加,有气泡生成的是,无气泡的是。
三、简答题
16.厨房里的精盐和碱面可以用品尝味道的方法加以区别。除此之外,你还有几种方法能区别它们。
17.你有几种方法能区别尿素和碳铵?
18.某养鱼专业户鱼塘的鱼得了病,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就向鱼塘里撒了一些明矾【K2SO4Al2(SO4)324H2O】进行消毒,结果未能见效,后去请教专家,经专家诊断,说需要向鱼塘里投入一定量的生石灰。撒了生石灰几天后发现仍未能奏效,原因是生石灰在水中发生反应而失效。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四、实验题
19.草木灰是常用的钾肥,小明想提取出草木灰中的钾盐,并验证草木灰的主要成份,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使用的仪器如下。
(1)用适量的水浸泡草木灰,所用到的仪器有。
(2)过滤。所用到的仪器有。
(3)将滤液蒸发。所用到的仪器有。
(4)在得到的白色固体中加入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将此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混浊。由此推断,此钾盐是。反应方程式为
。该盐有性,不可过多使用。
五.计算题
20.硝酸铵样品中可能混有少量尿素或碳铵杂质,经测定样品中含氮32.9%。计算得出硝酸铵样品中的杂质是什么?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B
D
B
C
A
D
C
B
二、填空题
11.盐酸、硫酸、硝酸;烧碱、纯碱
12.碱;氨气;氨气,蓝
13.⑴先、后⑵先、后⑶后、先⑷后、先
14.⑴NaCl⑵KMnO4⑶CuSO4⑷Na2CO3⑸NaNO2⑹CuSO4
15.硫酸铜晶体;蓝;无水硫酸铜;酚酞;稀盐酸;纯碱;烧碱
三、简答题
16.分别加入食醋,有气泡的是碱面;或用指示剂,变色的是碱面;或溶解,溶液有滑腻感的是碱面。
17.加热,分解的是碳铵;或加稀盐酸,有气泡的是碳铵;或与碱溶液共热,有氨气产生的是碳铵。
18.CaO+H2O=Ca(OH)23Ca(OH)2+2Al2(SO4)3=2Al(OH)3↓+3CaSO4
四、实验题
19.a、b;a、b、d;a、e;K2CO3;
K2CO3+2HCl=2KCl+H2O+CO2↑;碱。
五、计算题
20.碳铵